高考化学模拟题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化学模拟题(共7篇)

高考化学模拟题 篇1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C.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D.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基体起骨架作用

B.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2是电解质

C.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

D.生铁、不锈钢、青铜都属于合金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若阴极得到2NA个电子,则阳极产生22.4 L气体

B.2 L 0.05 mol 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不同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4.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由水电离的 mol 的溶液中:Ca2+、K+、Cl—、HCO

B.在pH=1的无色溶液:Fe2+、Mg2+、NO 、Cl—

C.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C1一、NO 、OH—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 、Cl—、F—、K+

5.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6.某溶液中含有NH 、Mg2+、Fe2+、A13+和SO 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氢碘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离子有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7.若司机酒后驾车,可通过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H2O。关于该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1 mol CrO3发生氧化反应,转移3 mol e— B.C2H5OH是还原剂

C.CrO3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D.C2H5OH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Al、Fe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

B.漂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C.将SO2通入Ca(ClO)2溶液可生成CaSO3沉淀

D.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Cl2==Fe3++2C1—

9.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NH4C1晶体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检验NH3的生成

B.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C.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10.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11.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洗涤沉淀时(如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1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铜电极为阳极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13.对于反应CO(g)+H2O(g) CO2(g)+H2(g) △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正向移动

D.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D.新制饱和氯水在光照下有气泡产生,其主要成分是氯气

15.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 △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 mol/(Lmin)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 (逆)> (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镀池的阳极材料必须是镀层金属

B.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反应过程中需要记录最高温度

C.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

D.胶体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现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8分)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对于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①已知0.4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及其配平后的系数是_____。

②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18.(12分)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同周期,D与E和F同周期,A与D同主族,C与F同主族,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D是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又知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C、D、F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

(3)由A、B、C三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4:2:3形成化合物X,X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______。检验该化合物中的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若E是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氧化铁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E是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请写出其单质溶于强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分)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中证明氧化性Cl2>S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D中干燥管中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该装置中盛装的试剂名称为____

(5)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分)(1)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 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2:1:2 D.c(A)=c(C)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2NO(g)+Cl2(g) 2C1NO(g) △H2<0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NO和0.1 mol C12,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的转化率为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 ,则 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醇(CH3OH)是重要的能源物质,研究甲醇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甲醇燃料的利用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燃料电池,电池的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甲醇气体,电解质是掺入了Y2O3的ZrO2晶体,在高温下它能传导O2—离子。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用该燃料电池作电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时,若要使溶液恢复到起始浓度(温度不变,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填物质名称),其质量约为_______g。

21.(10分)硫铁矿烧渣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中间产物,主要成分是Fe3O4、Fe2O3、FeO和二氧化硅等。下面是以硫铁矿烧渣制备高效净水剂聚合硫酸铁的流程图:

(1)实验室实现“操作I”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和烧杯。

(2)检验“酸溶”后的溶液中含有Fe2+试剂是_______,现象是_______。

(3)“操作III”系列操作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过滤和洗涤。洗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模拟题 篇2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是化学实验的基础, 也是历年高考实验题的命题切入点。考查的层次及范围主要有:①以多种仪器、药品为依托, 考查药品的存放、仪器的洗涤、试纸的使用和实验安全知识;②以装置分类为依托, 考查装置类型、选择依据、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③以微型实验为依托, 考查实验设计中的因果关系。

例1. (启东中学模拟) 今有①浓硫酸、②硝酸铵、③氰化钾、④苯、⑤浓硝酸、⑥双氧水、⑦氨水、⑧汞等8种化学品, 下列有关在瓶上应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正确的是 ( )

A.贴标签a的可以是②④⑥

B.贴标签b的可以是②⑥⑦

C.贴标签c的可以是③⑧

D.贴标签d的只有①⑤

错解再现:不清楚爆炸性与可燃性的关系易错选A, 不清楚可燃性与助燃性关系或氨水的性质易错选B, 不熟悉过氧化氢的性质易错选D。

解析:从常见几种标志考虑:①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和氧化性, ②硝酸铵受热或撞击具有爆炸性, ③氰化钾是剧毒的固体, ④苯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液体, ⑤浓硝酸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 ⑥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⑦氨水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⑧汞是易挥发的有毒液体。

答案:C

误区警示:爆炸品是指由于外因作用发生剧烈反应而产生大量热和气体的物质, 常见的有NaN3、氯酸盐、硝酸盐等;酸、碱均有腐蚀性;氰化钾、汞、可溶性钡盐都是剧毒品;苯、汽油、酒精等有机物易燃;常见的氧化剂有浓硫酸、硝酸、氯化铁、过氧化氢、氯气等。

例2. (南师附中模拟) 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错解再现:由于考生没有掌握好各类物质的存放原则, 即“双基”知识不扎实, 而乱选一气。

解析: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不能用玻璃瓶存放;浓硝酸、氯水是强氧化剂, 汽油、煤油属于有机溶剂, 它们都对橡胶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存放时应配以磨口玻璃塞;Na2CO3、Ca (OH) 2溶液显碱性, 应用配有橡皮塞的试剂瓶存放。

答案:D

误区警示:大多数化学试剂都有腐蚀性或毒性, 平时都应注意妥善密封保存于试剂瓶中。对于易变质或具危险性的化学试剂, 还应有特殊的保存方法:①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 如HNO3、AgNO3、氯水、AgBr、AgI、H2O2等, 一般应放于棕色试剂瓶, 或用黑纸包裹, 于冷暗处密封保存;②液溴易挥发、有剧毒, 应盛放在细口试剂瓶中, 液面上加水 (水比液溴轻, 可浮于液溴之上形成“水封”) , 瓶口用蜡封好, 置冷暗处, 取用时配戴乳胶手套, 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 (取用时宜用长胶头滴管吸取底层纯溴) ;③强碱、水玻璃及某些显较强碱性的溶液不用磨口玻璃瓶, 浓HNO3、浓H2SO4、溴水、大部分有机物不能用橡胶塞瓶, 易风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例3. (哈师大附中模拟) 某学生做完实验以后, 采取以下方法分别清洗所用仪器:①用浓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 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过FeCl3溶液的试剂瓶, ⑤用NaOH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你认为他的操作 ( )

A.①不对 B.③④不对

C.④⑤不对 D.全部正确

错解再现:题面虽是考查清洗仪器的方法, 若是不了解仪器中残留物的成分及其性质, 必将导致错选。如银不能溶于氨水, 因此①操作是错误的。

解析:①中Ag为残留物, 它不溶于氨水, 常用稀HNO3除去;②中残留物为I2, 它易溶于酒精而洗去;③中残留物为K2MnO4和MnO2, 其中K2MnO4用水即可洗去, 但MnO2难溶于水, 可利用其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MnCl2而洗去;④中残留物主要为Fe (OH) 3, 能被盐酸洗去;⑤中利用苯酚的酸性, 使其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酚钠而洗去。

答案:A

误区警示:洁净的玻璃仪器是做好实验的前提, 特别是对于离子鉴别及一些定量实验更为重要。对于用水洗不掉的污物, 可根据不同污物的性质用药剂处理:①玻璃器皿里如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及MnO2等物质, 可以用盐酸 (必要时可加热) 清洗;②附有油脂的仪器, 用热纯碱液 (或NaOH溶液) 清洗, 苯酚可用NaOH溶液洗涤;③黏附有硫磺的仪器, 用CS2溶解后除去;④准备做滴定实验用的滴定管, 要用特殊配制的“洗液”来洗, 洗净内部后, 冲净洗液, 再用蒸馏水洗2~3次;⑤洗去苯酚或酚醛树脂一般用酒精浸泡;⑥氨水可洗去AgCl、AgBr固体 (AgI不溶于氨水) 。

例4. (盐城中学)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广泛pH试纸测pH的方法鉴别pH=3.11和3.12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

B.称量0.4000gNaOH, 经过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等步骤配制0.1000mol·L-1NaOH溶液

C.用图1装置制取少量干燥的HCl气体

D.用图2装置除去CO2中少量SO2杂质

错解再现:若对广泛pH试纸使用范围不清易错选A, 未考虑到NaOH固体易潮解和易与CO2反应等性质易误选B, 不细分析试剂的性质和滴加顺序易错选C。

解析:A不正确, 广泛pH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 故无法鉴别。B不正确, 由于NaOH极易吸湿和吸收CO2, 无法称量这么准确的NaOH固体、达到如此精确的NaOH浓度, 化学上通常用滴定的方法。C不正确, 这种方法虽能制得HCl气体, 但并不干燥, 正确的操作应将浓盐酸通过毛细管流进足量的浓硫酸中。D正确, 先发生反应SΟ2+ΝaΗCΟ3=ΝaΗSΟ3+CΟ2, 再干燥, 即得纯净的CO2气体。

答案:D

误区警示:使用广泛pH试纸定量测定溶液pH时要注意:①试纸必须是干燥的;②测定值只能是整数;③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 除中性溶液外都会产生误差, 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例5. (原创) 下列选项中的陈述正确的是 ( )

①用甲装置电解精炼镁 ②用乙装置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a+ ③用丙装置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 ④用丁装置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A.①②正确 B.③④正确

C.均正确 D.均错误

错解再现:若不清楚溶液中离子放电规律, 会误认为甲图正确;对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原理不清, 误认为丁图正确。

解析:Mg2+在溶液中不放电, 甲错;焰色反应实验时应用铂丝 (或无锈铁丝) , 乙错;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时应用蒸发皿而不是坩埚, 丙错;当二次电池使用完后进行充电时, 电池的正极应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 丁错。

答案:D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活泼金属的阳离子在溶液中不放电, 如Mg2+和Al3+;②由于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其逆过程是氧化过程, 因此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必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

例6. (原创) 下列实验步骤与事实的相应结论解释正确的是 ( )

错解再现:若不能理解Ksp的意义, 则无法判断选项A和B;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不明确, 则无法判断C和D。

解析:A中沉淀溶解与Ksp的大小无关, 只能说明Al (OH) 3具有两性, A错。C中NH3的作用是使溶液显碱性, 从而增大CO32-的浓度, 生成BaCO3沉淀。选项D中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B

误区警示:高考对此类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两点:①以性质实验为基础, 探究实验事实与结论是否一致;②以制备实验为基础, 探究实验操作和实验目的是否一致。由于题干都是串联式设置, 问题跨度较大, 能否快速调动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是熟练求解的关键。

二、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别

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别等内容, 主要是以离子的检验、气体的制备和检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为知识基础, 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对材料的组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相关试题的特点主要有四个:一是直接考查常见物质的制备;二是选取适当的试剂及其分离方法, 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的杂质;三是确定除杂时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四是将分离、提纯、物质制备及混合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 形成综合实验题。

例1. (北京市东城区)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

错解再现:忘记NO2易溶于水的性质会误选C, 不了解Na2O2的物理性质和这种装置的设计目的易错选D。

解析:A不正确, 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物质。C不正确, NO2易与水发生反应,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不正确, Na2O2是粉末状固体, 不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

答案:B

误区警示: (1) 实验装置的选择主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概括起来有三类:①固+固气体, 如制取O2、NH3等;②固+液气体, 如制取H2、CO2、SO2、H2S、NO2、NO、C2H2等;③固 (或液) +液气体, 如制取Cl2、HCl、C2H4等。 (2) 气体的收集:①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②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气体, 如NH3、HCl、NO2等, 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③常温下与O2反应的气体 (如NO) , 密度跟空气相近的气体 (如N2、CO、C2H4、C2H6等) , 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④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 可以用排某些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 (常被遗忘) , 如CO2—排饱和NaHCO3溶液、SO2—排饱和NaHSO3溶液、H2S—排饱和NaHS溶液、Cl2—排饱和NaCl溶液。 (3) 气体的吸收:吸收气体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性质。溶解度很大的NH3、HCl、HBr、HI气体可以用水吸收, 但要严防倒吸。

例2. (原创)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用Na2O2与浓盐酸制备氯气, 装置如右图。

(1) 写出用Na2O2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2) 装置B盛放的是______, D中盛放的可能是______。

(3) 你是否同意将Na2O2与浓盐酸的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之一?______ (填“是”或“否”) , 理由是______。

(4) 该小组的同学用右图装置在通风橱中制备少量饱和氯水, 采用将烧瓶倾斜固定, 其原因是 。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技巧, 误将离子方程式写成Ο22-+2Cl-=Cl2+2Ο2-;不熟悉对流原理, 导致 (4) 中误答为增大氯气的溶解度。

解析:根据题意知, 过氧化钠既可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 又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气, 因此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蒸气及氧气, 但在本实验装置中O2无法除尽。

答案: (1) Νa2Ο2+4Η++2Cl-=2Νa++Cl2+2Η2Ο2Νa2Ο2+2Η2Ο=4ΝaΟΗ+Ο2 (或2Νa2Ο2+4ΗCl=4ΝaCl+2Η2Ο+Ο2) (2) 饱和食盐水 氢氧化钠溶液 (3) 否 产物不纯且难以分离 (4) 倾斜可防止对流, 没有溶解的氯气会聚集在水面上, 摇动烧瓶, 使聚集在水面上的氯气尽量溶解, 减少损失

误区警示:依据反应原理设计物质制备方案, 必须考虑其可行性, 包括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副反应及产物性质、实验装置的确定、净化措施、收集方法、尾气处理, 最后应反思实验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

例3. (长沙一中模拟) 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 )

①用盐析法可以提纯蛋白质 ②用渗析法可以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 ③用加热法可除去Na2CO3中混有的少量NaHCO3 ④用直接加热法可分离碘和NH4Cl ⑤用重结晶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⑥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甲苯, 可加入适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充分反应后, 再加碱分液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错解再现:忘记盐析和渗析的原理, 导致无法判断①和②是否正确;不了解苯的同系物性质, 无法判断⑥是否正确。

解析:由盐析的原理可知, 采用多次盐析可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①正确;半透膜可允许Na+、Cl-、H2O等透过, 而淀粉等大分子不能透过, 用渗析法可除去淀粉中的NaCl, ②正确;NaHCO3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 故③正确;碘易升华, NH4Cl易分解, 加热时它们都变为蒸汽, 但冷却时又都变回固体, 不能分离, ④不正确;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 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故可用重结晶法分离提纯硝酸钾, ⑤正确;苯不与KMnO4溶液反应, 而甲苯可被KMnO4氧化成为苯甲酸, 苯甲酸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盐, 易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正确。

答案:A

误区警示:能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 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密度不同彼此不相溶的液体, 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沸点不同彼此相溶的液体, 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物质的分离也可以利用物质不同的化学特性, 将其中的一种组分转变为难溶的沉淀或易溶于水的物质, 以进行分离。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分离, 都要把各物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例4. (原创) 结晶分离的依据是物质溶解性的关系, 今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冷却t2℃三种饱和溶液到t1℃, 均有晶体生成

B.在t1℃时,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a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

C.b中混有少量的杂质a, 经溶解、蒸发, 再冷却结晶可得到较纯净的b

D.c中混有少量a时, 需经溶解、蒸发、趁热过滤得到较纯净的c

错解再现:未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易误选B;未掌握溶解度曲线在分离提纯实验中的应用, 会误选C。

解析:A不正确, 只有a、b有晶体析出, c仍饱和。B不正确, 因为不知道他们的摩尔质量和溶液密度。C不正确, a的量很少, 应该用蒸发结晶并趁热过滤分离出b。D正确, 温度高时, c的溶解度很小, 随着水的蒸发大量的c都将析出。

答案:D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只有知道溶液的密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 才能进行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只表示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能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5. (深圳中学模拟) 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 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品红试液)

B.氯化钠、碳酸氢钠、碳酸钠 (稀盐酸)

C.酒精、醋酸、醋酸钠 (石蕊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 (碳酸钠溶液)

错解再现:没有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导致无法判断选项B和C是否正确。

解析:A选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别通入品红试液时, 品红试液均无明显变化, 二氧化硫通入品红试液时, 品红褪色, 无法鉴别。B选项, 将稀盐酸分别滴入三种溶液时, 氯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 碳酸氢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时无气泡产生, 后产生大量气泡, 可以鉴别。C选项, 酒精遇石蕊无明显变化, 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醋酸钠属强碱弱酸盐, 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而显碱性, 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 可以鉴别。D选项, 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气体, 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BaCO3沉淀, 氯化钾与碳酸钠不反应, 可以鉴别。

答案:A

误区警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是熟练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征反应及其物理特征。通过本题的分析解答, 进一步明确物质鉴别题目的主要类型, 掌握解题的方法思路。

例6. (华南师大附中模拟) 有A、B、C、D、E、F六种溶液, 它们是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钠、碳酸钠、稀硝酸、氯化钡溶液中的某一种。各取少量, 将其两两混合, 现象如右图所示。其中, “↓”表示难溶物或微溶物, “↑”表示气体, “—”表示无明显现象, 空格表示实验未做, 试推断其中F是 ( )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镁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

错解再现:对硫酸镁和碳酸钠之间的反应不熟悉, 导致无法推断。

解析:解题时一般先找现象较全面的一种如D或A (分别做了三次实验) , 依次假设D为六种溶液中的某一种, 如假设D是氨水或是硫酸镁等, 分析它与其他五种溶液分别混合时的现象, 若能出现三次沉淀, 则假设成立, 由此可确定D是硫酸镁。依照上述方式可推出A是碳酸钠、F是碳酸氢钠。

答案:D

误区警示:解答本类试题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熟悉教材所提供的溶解度表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如常见的微溶物有Ca (OH) 2、Ag2SO4、MgCO3等;二要注意所提供的试剂本身是否有颜色, 再利用有色试剂作为起始物质进行鉴别;三要注意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也不同的几类物质, 如铝盐和强碱、偏铝酸盐与强酸、氨水和硝酸银、磷酸和石灰水等。

例7. (广州模拟) Na2SO3是抗氧剂, 现向烧碱和Na2SO3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溴水, 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

(1) 写出碱性溶液中Br2氧化Na2S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 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SO32-、SO42-、Br-、OH-等阴离子, 请填写鉴定其中SO42-和Br-的实验报告 (步骤可增减) 。

限选试剂:2mol·L-1HCl、1mol·L-1H2SO4、1mol·L-1BaCl2、1mol·L-1Ba (NO3) 2、0.1mol·L-1AgNO3、CCl4、新制饱和氯水。

错解再现:未注意溶液的酸碱性, 导致 (1) 中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未考虑到离子检验的先后顺序, 导致 (2) 中设计步骤错误。

解析: (1) 由于该反应是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故离子方程式应写成SΟ32-+Br2+2ΟΗ-=Η2Ο+SΟ42-+2Br-, 而不是SΟ32-+Br2+Η2Ο=SΟ42-+2Br-+2Η+。 (2) 由于检验Br-时需用到新制的饱和氯水, 而氯水又能将SO32-氧化生成SO42-, 故步骤①应先检验SO42-, 但检验时同样需排除SO32-的干扰, 因此必须先将溶液酸化, 显然应使用盐酸酸化而不能用硫酸酸化, 然后再加钡试剂确定有无SO42-, 由于溶液中可能还存在少量SO2, 因此选用BaCl2比Ba (NO3) 2更好。

答案: (1) SΟ32-+Br2+2ΟΗ-=SΟ42-+2Br-+Η2Ο

(2)

误区警示:在新课标地区以离子的检验和离子反应为背景的综合探究题高频出现, 要引起重视。解题时注意两个环节, 一是分析离子检验的先后顺序, 二是如何排除干扰离子的影响。

例8. (原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制取漂粉精

B.可用化合反应的方法制取Fe (OH) 3

C.选择合适的试剂, 用图一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D.用图二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溴苯

错解再现:未考虑产物的状态, 而误认为A正确;忘记制溴苯的实验条件, 误认为D正确。

解析:Cl2和石灰乳反应可得漂粉精, A错。Fe (OH) 3可用如下反应制取, 4Fe (ΟΗ) 2+Ο2+2Η2Ο=4Fe (ΟΗ) 3B正确。由于NO能与空气中O2反应,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C错。制备溴苯无需加热装置, D错。

答案:B

误区警示:考前应明确下列化学常识:水玻璃制硅胶;SiO2制光导纤维;SiC制砂轮的磨料;硅制光电池板;用浓盐酸和“84消毒液”制备少量Cl2;用钠、钾合金作原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将二氧化硫通入过氧化氢溶液, 获得硫酸;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 硝酸可用于制化肥和炸药等;用秸秆可以制得葡萄糖和酒精;分离煤焦油获得苯、甲苯和二甲苯;石油裂解获得乙烯;甲醛是合成树脂的常见原料之一;将煤进行干馏, 获得焦炭、煤焦油等化工原料。

例9. (石景山模拟改编)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 1939年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1) 侯氏制碱法工业流程如上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该工艺中原料是食盐、氨、二氧化碳及水, 最终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铵

B.工艺中MⅠ处吸氨与MⅡ处吸氨的目的完全相同

C.该工艺中CO2再利用, 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该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ΝΗ3+Η2Ο+CΟ2=ΝΗ4ΗCΟ3ΝΗ4ΗCΟ3+ΝaCl=ΝΗ4Cl+ΝaΗCΟ32ΝaΗCΟ3=Νa2CΟ3+Η2Ο+CΟ2

(2) 依据工业原理, 欲制得碳酸氢钠晶体, 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 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①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_____ 。

②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g/100g水) :

参照表中数据, 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的目的:______。

③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 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 指导教师指出应在______装置之间 (填写字母) 连接一个盛有______的洗气装置, 其作用是______。

④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 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 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04g, 则NaHCO3的产率为______。

错解再现: (1) 不清楚两处循环吸氨的目的原理, 无法确定B。 (2) 不了解氨易挥发, 而二氧化碳可以直接排放, 无法确定稀硫酸的作用;未考虑到CO2中混有杂质HCl, 无法判断用NaHCO3洗涤或洗涤装置的位置。

解析: (1) MⅠ处吸氨是增大NH4+浓度, 加入食盐的目的之一是增大Cl-, 同时冷却的目的是有利于氯化铵析出;MⅡ处吸氨目的是使溶液氨化, 有利于CO2的吸收, 同时将溶解在溶液中的碳酸氢钠转化为溶解度大的碳酸钠溶液, 防止与氯化铵共析出。 (2) 由原料可确定A是制取CO2的装置;考虑到氨易挥发, 故用稀硫酸吸收逸出的氨。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故在低温条件下可析出更多的碳酸氢钠。该实验中制备的CO2混有HCl, HCl能与碳酸氢钠或氨反应, 故必须洗涤除去, 否则产生的碳酸氢钠的量太少, 会导致没有晶体析出。5.85gNaCl理论上可获得NaHCO38.4g, 故产率为:5.04g/8.4g×100%=60%。

答案: (1) B (2) CaCΟ3+2Η+=Ca2++CΟ2↑+H2O 吸收从B装置中的试管内逸出的氨气,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②温度越低,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越小, 便于析出 ③A与B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④60%

误区警示:对于模拟工业法制备物质, 首先要了解工业原理。如本题中, 考虑氨极易溶于水, 而CO2溶解度很小, 碱化后的溶液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才能保证有足够大的HCO3-, 才会析出NaHCO3, 而又通过加入食盐来提高c (Cl-) 使NH4Cl析出。在制备物质时, 同样要防止杂质干扰物质的制备。

例10. (原创) 硫代硫酸钠 (Na2S2O3·5H2O) 是一种脱氯剂, 它易溶于水, 不溶于乙醇, 40~45℃熔化, 48℃分解, 由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制备, 涉及的反应原理为:2Νa2S+3SΟ2=2Νa2SΟ3+3SSΟ2+Νa2CΟ3=Νa2SΟ3+CΟ2Νa2SΟ3+S=Νa2S2Ο3S2Ο32-+2Η+=S+SΟ2↑+H2O。其反应装置为:

①开启分液漏斗, 使硫酸慢慢滴下, 适当调节螺旋夹, 使反应产生的SO2气体较均匀地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 同时开启电磁搅拌器搅动。②至析出的硫不再消失, 控制溶液的pH, 停止通入SO2气体。③过滤所得滤液, 转移至蒸发皿中, 水浴加热浓缩, 直到溶液呈稀粥状时。④_____ 。

⑤将晶体放入烘箱中, 在40~45℃左右干燥50~60min, 称量。

(1) 步骤②中, 溶液的pH应控制的范围是______。

(2) 装置图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

(3) 步骤③中为什么不能将溶液蒸发至干:______。

(4) 步骤④的操作是______。

(5) 过滤时所需的硅酸盐质仪器有_____ 。

(6) 将无水Na2S2O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可完全分解, 甲认为分解生成SO2和Na2SO4, 乙认为生成Na2SO4、Na2S和S。

①甲是否可能:______ (“可能”或“不可能”) , 若可能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乙是否可能:______ (“可能”或“不可能”) , 若可能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错解再现:问题 (1) 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题给信息, 误认为pH<7;问题 (6) , 学生没有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 误答为甲可能或无法写出乙的反应方程式。

解析:问题 (1) 从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的性质得出答案。问题 (2) 考虑尾气处理。问题 (3) 涉及Na2S2O3·5H2O的分解问题。 (4) 从基本实验操作过滤所需的仪器考虑。问题 (6) 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角度考虑。

答案: (1) 大于7 (2) 吸收未反应的SO2、H2S等酸性气体 (3) 蒸发至干, 会使硫代硫酸钠失去结晶水并发生分解 (4) 冷却结晶、过滤、用酒精洗涤 (5) 漏斗、烧杯、玻璃棒 (6) ①不可能 ②可能4Νa2S2Ο3=3Νa2SΟ4+Νa2S+4S

误区警示:本题在仔细探究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原理问题上还要注意:①用好条件中的已知方程式, 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分解。②蒸发结晶时, 溶液一定不能蒸干, 是基本操作常识。③洗涤晶体时, 一般是水洗, 也常有冷水洗、乙醇洗、丙酮洗、乙醚洗等。④判断分解产物,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一定要从得失电子是否守恒和是否符合歧化反应、归中反应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着手, 最后写出的方程式必须要配平。

例11. (原创) 羟醛缩合反应在有机合成中颇为重要, 如何在绿色环境中用来保护羰基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铌酸作为绿色催化剂的固体酸, 因具有易制备、易回收等特点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反应原理如下:

(1) 首先考察不同催化剂对苯甲醛和甲醇缩合反应的影响。固定甲醇10mL、苯甲醛0.5mL、催化剂为0.05mol。

①反应中甲醇过量, 其原因是_____ 。

②回流反应2h, 反应较长时间的目的是______, 回流的目的是______。

③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转化率比浓盐酸大,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④从表中可知, 铌酸作催化剂的优点是______。

(2) 在25mL烧瓶中加入铌酸、10mL甲醇和0.5mL苯甲醛, 在回流状态下反应2h, 反应的产率和转化率可达94.2%、98.0%。产品由倾析法即可分离, 催化剂不经过处理即可重复使用。

①不同铌酸用量对产率和转化率影响如下表:

苯甲醛与甲醇缩合, 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______。

②用①中得出的铌酸催化剂的最佳量, 取相同物质的量的6种醛与甲醇的缩合反应, 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得出, 不同的醛与甲醇缩合影响转化率和产率的规律是______。

错解再现: (1) ③由于没有结合化学反应原理分析, 易答成酸性强; (2) ②没有仔细比较, 只能肤浅地说出邻羟基苯甲醛的转化率和产率均最高, 间硝基苯甲醛的均最低。

解析: (1) 在化学平衡中, 增大一种反应物的量可提高另一种产物的转化率, 提高甲醇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机化学反应通常很慢, 且大多需要在体系沸腾条件下反应较长时间, 为了不使反应物和溶剂的蒸汽逸出损失, 需让反应在回流装置中进行。由于生成缩醛的反应有水生成, 故减少生成物水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表中还可看出, 在相同条件下铌酸作为催化剂的转化率和产率以及选择性均比其他两种酸高得多。 (2) 找出产率和转化率处于最大值时, 所对应的催化剂的用量;从6个醛的取代基的位置、类型分析归纳。

答案: (1) ①提高苯甲醛的转化率 ②该反应较慢, 需在沸腾条件下反应较长时间 为了不使甲醇和苯甲醛的蒸汽逸出损失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有利平衡向生成缩醛的方向移动 ④选择性、转化率和产率均高 (2) ①0.05mol ②相同取代基时, 产率或转化率:邻位>对位>间位;不同取代基时, 产率或转化率:羟基、烷基>硝基、卤素

误区警示:解读图表时, 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也叫单因子法, 是指为了研究某个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 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 使其保持不变, 再比较、研究该某个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 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本题控制相同物质的量的甲醇、催化剂及不同的醛, 实验变量是不同位置的同种取代基与同种位置的不同取代基, 这里的产率和转化率都是因变量。

三、综合实验探究

例1. (丰台模拟) 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NO, 设计如图实验 (实验过程中活塞2为打开状态)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关闭活塞1, 加入稀硝酸至液面a处

B.在装置左侧稍加热可以加快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速率

C.通过关闭或开启活塞1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D.反应开始后, 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 还不能证明该气体为NO

错解再现:忽略了装置中或稀硝酸中溶有少量空气, 和预先生成的NO在有氧气条件下转变为硝酸, 剩下N2, 而误选D。

解析:开始时, 为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加到液面a处对位时, 此时必须先打开活塞1, 否则无法加到a处, 故A不正确。加热可提高反应速率, 故B正确。打开活塞1, 稀硝酸可跟铜丝接触并反应, 再关闭时, 慢慢通过反应再逐渐脱离液面, 故C正确。由于少量空气的存在, 开始时, 生成的NO发生反应4ΝΟ+3Ο2+2Η2Ο=4ΗΝΟ3, 故一开始的无色气体可能是N2, D正确。

答案:A

误区警示:涉及气体制取的装置必须要事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其次需弄清新装置中的实验过程和现象, 这样才能作出准确判断。本实验要验证有无色气体NO生成, 还要注意:①装置中必须不含空气, 否则开始时会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加硝酸时, 必须打开活塞1, 让液面直至与橡皮塞接触, 否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例2. (盐城模拟) CaO2·8H2O可用于污水处理和应急供氧等, CaO2350℃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 能与酸反应生成H2O2。实验室可用大理石 (含MgCO3、FeCO3等杂质) 、过氧化氢等原料制取。实验流程如下:

(1) 写出CaO2的电子式:______。

(2) 反应①能否用盐酸代替硝酸:_____ ,

理由是______。

(3) 图示步骤②, 加入浓氨水至弱碱性的目的是______。

(4) 步骤③用冰水冷却的可能原因有_____ 。

(5) 加入磷酸钙和乙醇的作用可能是_____ 。

(6) 每次准确称取0.1000gCaO2产品于锥形瓶中, 加入30mL蒸馏水和10mL2mol·L-1HCl, 完全溶解后, 加入几滴MnSO4溶液, 用0.02000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 平行三次, 结果如下:

则所制的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错解再现: (2) 没有考虑杂质和溶液中二价铁的去除方法, 易答为能。 (4) 冰水冷却, 易漏掉氨易挥发或过氧化氢易分解的性质。

解析: (1) 依据Na2O2的电子式联想写出CaO2的电子式。 (2) 硝酸不仅起酸性作用, 还需将Fe2+氧化为Fe3+, 便于在下一步中除去。 (4) 从反应物氨水、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考虑使用冰水的目的。 (5) 可从产物稳定性角度考虑添加剂的作用。 (6) 依据化学方程式 (5Η2Ο2+6Η++2ΜnΟ4-=Μn2++5Ο2+8Η2Ο) 计算CaO2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Ca2+[ΟΟ]2- (2) 不能 硝酸可将Fe2+氧化为Fe3+, 便于加碱除去 (3) 使其中Mg2+、Fe3+等杂质离子形成沉淀除去 (4) ①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和氨水的分解, 提高原料利用率;②反应CaCl2+Η2Ο2+2ΝΗ3Η2Ο+6Η2ΟCaΟ28Η2Ο+2ΝΗ4Cl可能是放热反应, 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 (5) 作稳定剂, 提高过氧化钙的产率 (6) 80.49%

误区警示:①制备或配制易失效的物质或溶液时, 常常需加入稳定剂, 如制备NaHSO3时常加入对苯二胺, 制备过碳酸钠时常加入三乙醇胺、硅酸钠, 制过氧化氢时常加入少量的酸, 做题判断时只要确认这些物质不与产品反应就有可能;②用冰水冷却, 通常要考虑这个反应的热效应与平衡移动、反应物或生成物是否易挥发等。

例3. (南通模拟) 蛋白质是有机态氮的表现形式之一, 蛋白质样品 (或其他含氮杂质) 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 使含氮物质分解, 分解成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 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根据酸的消耗量求得氮的质量分数, 乘以换算系数 (奶粉中为6.25) , 即得蛋白质含量。

2Η2Ν (CΗ2) 2CΟΟΗ+13Η2SΟ4 (ΝΗ4) 2SΟ4+6CΟ2+12SΟ2+16Η2Ο (ΝΗ4) 2SΟ4+2ΝaΟΗ2ΝΗ3+Νa2SΟ4+2Η2Ο

2ΝΗ3+4Η3BΟ3 (ΝΗ4) 2B4Ο7+5Η2Ο (ΝΗ4) 2B4Ο7+2ΗCl+5Η2Ο2ΝΗ4Cl+4Η3BΟ3

实验步骤:

1.称取婴幼儿奶粉2.000g, 移入干燥的消化管中, 加入0.2g硫酸铜、3g硫酸钾及20mL硫酸, 充分加热冷却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 用水定容至100mL (消化液) 。

2.碱化蒸馏。在锥形瓶中加入10mL2%硼酸、2滴混合指示剂, 并吸取10.0mL样品消化液从样品入口注入凯氏定氮仪。用10mL蒸馏水冲洗样品入口, 再加10mL50%氢氧化钠溶液, 打开水蒸气发生器与反应器之间的夹子, 蒸气通入反应器使氨气全部被蒸发出来, 并通过冷凝管而进入锥形瓶内。加热蒸气发生器5min, 取下锥形瓶。

3.滴定。用酸式滴定管, 以0.0500mol·L-1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重复上述实验三次, 所用盐酸平均体积为5.00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加入K2SO4是为了升高溶液的沸点, 加入CuSO4的作用可能是______。

(2) 蒸气发生器中长直导管的作用是_____ 。

(3) 如何确定氨全部被水蒸出并进入锥形瓶:______。

(4) 本次测定中, 该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 奶粉中含下列杂质或实验操作中, 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增加”的是______。

B.样品入口未用蒸馏水冲洗

C.定容消化液时俯视刻度线

D.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 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错解再现: (1) 未注意题中信息, 误认为添加CuSO4是为了使蛋白质变性; (2) 由于思维定式, 认为蒸气发生器中长直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4) 部分学生最后算出氮的质量分数未换算成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问题 (1) , 由题目叙述部分所提供的信息知CuSO4只能作为催化剂。 (2) 长直导管可起安全管作用, 防止烧瓶内压力过大, 起平衡和缓冲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液体暴沸。问题 (3) , 因为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来检验馏出液。由题目提供的方程式知:n (N) =n (NH3) =n (HCl) =0.0500mol·L-1×5×10-3L=2.5×10-4mol, m (N) =2.5×10-4mol×14g/mol=3.5×10-3g, ω (N) =3.5×10-3g÷ (2.000g×10/100) ×100%=1.75%, 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1.75%×6.25≈10.94%。问题 (5) , 因三聚氰胺中氮的质量分数高达66.7%, 在凯氏法中全部转变成氨等, 最终使“蛋白质”含量增大的非常明显;B偏小, 因为样品口不用水冲洗, 不能使其中的氨全部进入凯氏定氮仪;C偏大, 因为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水加的不足, 使浓度偏大;D偏小, 先仰视后俯视使盐酸读数偏小, 从而在计算时也偏小。

答案: (1) 催化剂 (2) 安全管 (3) 取最后一滴冷凝流出液, 用红色石蕊试纸 (或pH试纸) 检验不变蓝 (显中性) (4) 10.94% (5) AC

误区警示:①对于新情景实验题必须充分挖掘题目信息;②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实验重要的定量实验, 其中的误差分析应熟练掌握。

例4. (原创) 叠氮化钠是一种无色晶体, 易溶于水, 不溶于甲醇, 广泛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和药物合成等。一种生产叠氮化钠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 反应Ⅰ中液氨必须适当过量, 其原因是______。

(2) 反应器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所得的叠氮化钠仍含有少量杂质, 需精制, 精制的方法是______。

(4) 市售的叠氮化钠中常含有少量的碳酸钠, 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其中NaN3的质量分数。请补充实验步骤 (已知稀硫酸与叠氮化钠生成叠氮酸, 叠氮酸沸点37℃) 。

①放入药品并连接好装置。

②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③向瓶中注入水, 并______, 记下读数。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______, 并使其充分反应。

⑥冷却到室温后, 正确读出量气管读数。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计算NaN3样品纯度。

错解再现:没有从整个流程图角度分析, 误把 (2) 的方程式写成ΝaΝΗ2+Ν2Ο=ΝaΝ3+Η2Ο;问题 (3) , 没有认真阅读题干信息, 遗漏了重结晶后用甲醇进行洗涤干燥;问题 (4) ③部分, 学生没有指出两者液面高度应相同。

解析: (1) 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 (2) 先确定反应物是NaNH2和N2O, 由后续反应知产物是NaN3、NH3和NaOH。 (3) 盐中的杂质首先考虑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 然后结合题中信息用甲醇进行洗涤干燥。 (4) 通过用量气法测定杂质碳酸钠的含量, 然后再换算成叠氮化钠的纯度, 其中准确量气是关键。

答案: (1) 提高钠的利用率和反应速率 (2) 2ΝaΝΗ2+Ν2Ο=ΝaΝ3+ΝaΟΗ+ΝΗ3 (3) 溶于适量的蒸馏水进行重结晶, 并用甲醇洗涤干燥 (4) ③使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瓶中液面高度相同 ④在冷凝管中通冷却水 ⑤使锥形瓶略微倾斜, 使样品与稀硫酸充分接触 ⑦测量实验时的温度 (或温度和压强)

误区警示:①只有准确把握实验流程图中的信息, 才能准确写出方程式;②书写实验步骤的前提条件, 是先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题思路是:抓住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原理, 理解各仪器与装置的作用, 联想化学原理与物质的有关性质。

例5. (安徽理综)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 (NO3) 3溶液可以蚀刻银, 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

制作银镜, 并与Fe (NO3) 3溶液反应, 发现银镜溶解。

(1) 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 边滴入2%的氨水, 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置过程中, 溶液的pH增大

【提出假设】

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 能氧化Ag。

假设2:Fe (NO3) 3溶液显酸性, 在此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 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2+, 验证了假设1的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 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 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 (提示:NO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 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

【思考与交流】

(4) 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 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 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 (NO3) 3溶液中的Fe3+和NO3-都氧化了Ag。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 并简述理由:______。

错解再现:对银镜反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不清楚, 导致不能正确判断 (1) 中选项正误。忽视了题中信息“NO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 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导致 (4) 答非所问。

解析: (1) b.应是在银氨溶液中加几滴乙醛;c.要水浴加热, 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液体翻滚, 不易沉积形成银镜;e.制银氨溶液时, Ag+→AgOH (弱碱) →Ag (NH3) 2OH (强碱) , 碱性增强, pH增大。 (3) NO3-在中性或碱性时的氧化性很弱, 在酸性条件下才有强氧化性, 所以用与Fe (NO3) 3同酸度的硝酸来验证。 (4) 假设1验证了产物Fe2+的存在, 理由充分。假设2中, 只有验证了NO3-的还原产物, 才能说明NO3-氧化了Ag。

答案: (1) ade (2) Ag+Fe3+=Ag++Fe2+

(3)

(4) 不同意。甲同学检出了Fe2+, 可确定Fe3+一定氧化了Ag;乙同学虽然验证了在硝酸条件下NO3-能氧化Ag, 但在硝酸铁溶液氧化Ag时, 由于没有检验NO3-的还原产物, 因此不能确定NO3-是否氧化了Ag

误区警示:解答对实验方法加以评价、解释某步操作的目的、推测实验现象等这类题目的思路是:紧扣题意, 明确试题考查的意图, 要对题目所给的信息认真进行分析、理解, 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 形成相应的新知识网络, 然后用于对实验方案的分析、验证, 否则很难答全、答对。

2014高考模拟题(三) 篇3

1. Chinas new hot word, 〖WTBX〗tuhao, caught attention of the dictionarys editing team after BBCs recent program on influential Chinese words.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Chinas new hot word, 〖WTBX〗tuhao, caught attention of the dictionarys editing team after BBCs recent program on influential Chinese words.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高考作文模拟题一 篇4

例文一

要活出自我的本色

真正地做你自己,必须克服模仿的行为!卡耐基有句忠告:寻找自我,保持本色,大凡成功的人都如此。

一个人抹掉自我本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模仿别人,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这样把别人的特色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多半都是不能成大事者,即使成了大事,也是没有什么特色的。这一点,对成大事者来说,是一大忌讳。因此,一个人抹掉自我本色等于“慢性自杀”。

陈雪是一个极为敏感、羞怯且胖乎乎的女孩,她的母亲非常古板,认为她把衣服穿得太漂亮是一种愚蠢,而且衣服太合身容易撑破,不如做得宽大一点。正义网内如此,陈雪从不参加任何聚会,也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上学后,她也不参加同学们的任何活动,甚至运动项目也不加入。原因是,她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长大后,她嫁给了一位比她大几岁的先生,但她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她丈夫的家是一个稳重而自信的家庭。她努力模仿别人,却不能如愿。她丈夫也几次尝试帮她突破自己,却总是适得其反,最后她竟然想到自杀。

但后来有一天,她婆婆的一句话挽救了陈雪,使她彻底变了。

她婆婆说:“我对子女从不做太多要求。不论遇到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保持自我本色……“”保持自我本色!”这几个字像一道灵光闪过陈雪的脑际,她发现所有的不幸都起源于她把自己套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模式中去了。一夜之间她变了!她开始保持自我本色。她首先研究自己的个性,认清自己,并找出自己的优点。她开始学会怎样配色与选择衣服样式,以穿出自己的品味。她也开始主动交结朋友,并加入一个团体——虽然只是一个小团体。当他们请她主持某项活动时,她刚开始很害怕,但是通过每次上台,她都得到了更多的勇气。尽管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但现在她比过去快乐很多。

其实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与自己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有一半以上是未醒着的。你只运用了心智资源的一小部分。你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圈子中,即使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

既然你有这么多未加开发的潜能,又何必担心自己不像其他人。遗传学上说,每个人都是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的24条染色体组合而成,这48条染色体决定了你的遗传,每一条染色体中有数百个基因,任何单一基因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你在这世上是个充满个性的个体。以前既没有像你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

你是这个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崭新的、独一无二的自己,你的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不管好坏,你只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小花园,也不论好坏,你只有在生命的管弦乐中演奏好自己的一份乐器,才会活出你的本色。归根究底,所有的艺术或个人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你只能唱你自己、画你自己。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不是看他的能力和 智商高低而是看他有没有将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示出来,因为只有风格才能使你与众不 同。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展示个性才能使你鹤立鸡群。

例文二

坚持本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本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本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是于谦的本色;“任尔东南西风”是竹的本色。

本色,便是最经得起历史与社会考验的本质精神。何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因为只有在沧海横流的考验下,人所体现的方是最经得起锤炼的本质——本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驻足于这个充斥着金钱、物质的世界,智者常会感到悲哀——本色啊?你在哪里?五光十色的虚伪的外衣,与过于和平的生活让万物之间产生了一层一层并不透明的膜。本色,已是凤毛麟角。但我们的国家并没有亡,社会还在进步。为什么?因为总有人坚持本色,扛起大梁!

牛玉儒,为官一任,为国为民,将自己的生命奉献于自己的岗位。

任长霞,刚正不阿,泪为民流,情为民生,命为民捐。

还有那山洪到来时,置妻儿于不顾只为民众的乡村干部,车祸发生时,最后出车的导游,瘟疫来袭时,冲向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中,有的身居要职,不辱使命,有的地位平凡,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当这些人站在你面前时,你能否发现其共同点?当然,这就是本色。正是有了这些本色,我们才能感到希望,才能体会到安全感。

反观那些落马的高官,为一已私欲而置国民于不顾,最终身败名裂,当党员失去了党员的本色,而被世俗的污浊所腐蚀时,政党的末日便会到来。当国家的支柱们失去本色时,国家的末日也会到来,因为,他们失掉的,是唯一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的东西。

诚然,坚持本色并不代表刚愎自用,固执已见。我们所需的坚持是在鉴别力的坚持。博采众长不会失掉本色,相反,这正是使国家发展的本色。客观的说,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晚年正是失去了党的本色——民主,才会导致晚节不保,可见本色才是最能经得起考验的。

金钱、名利、权利,终会灰飞烟灭,万古长存的,只有历史认同的精神——本色。当躯体化为尘土,却能留下一份本色在人间,又何憾之有呢?

例文三

保持本色

在欧洲的“音乐王国”奥地利有许多年代久远的古堡,古堡里陈设着十七十八实际的木器、吊灯、画作等古物。政府时常将这些城堡连同里边的古物一同出售,售价仅一先令,约合人民币一元钱。有趣的是,卖的如此“便宜”的古堡,一般人却不敢问津,因为要购买这些古堡还必须遵守一个附加条件,就是不得对古堡进

行翻新改造,只能修缮加固,保持古堡的原貌。这样一来,买下“一先令古堡”的人所要承担的维修费用就难以计数了。正是这种尊重历史和自然、保持本色的理念,才使奥地利的百年老店、千年小镇、古朴的城堡、秀美的森林和纯净清新的空气得以保存,使徜徉于其间的观光者流连忘返。

就像独特的风景因保持本色而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一样,那些敢于在世俗面前保持本色的人也同样令人敬佩和欣赏。

我曾到南方参加过一个大型学术会议,与会的人们大多西装革履,尤其日本学者更是举止矜持、衣饰考究。惟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女学者却是一身简朴的打扮。她穿着素净的细帆布衬衣和合体的条绒长裤,披着一头好看的棕色长发,神情自若地出入于会议厅,落落大方地用汉语与人交谈。她的年龄大概在三十五左右,这正是女士们有首饰和化装品精心修饰自己的年龄,可她的脸上却未施任何脂粉,真诚质朴的笑容就是她惟一的装饰。那天的会议气氛原本有些沉闷,提问和讨论都不活跃。轮到她发言时,也许是受了她那自由风格和明朗的笑容的感染,举手发问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加上她自如的应答和幽默的反问,竟使整个会场气氛为之一变。当时一位老教授由衷地赞叹道:“无需包装,保持本色也动人。”我认识一位学中文出身的饭店老板,他的饭店不大,也远远称不上豪华,但格调却很清新。墙壁上挂着他亲手拍的摄影作品,有青青的翠竹、亭亭的荷花,有在水中悠闲觅食的白鹅,还有在草丛中吹蒲公英的小女孩。明净的色调配上悠扬的排萧音乐,给人一种安恬舒适的感觉。我在店中小坐,见就餐的人来往不绝,就随口对他说:“生意这么好,再开几家分店肯定赚钱。”他微微笑了笑说:“我也这么想过,不过仔细算算还是得不偿失。你看,现在我每周可以去看一次老父亲,陪他喝壶茶、下几盘棋;每个月能读两三本好书;夏天我可以带着妻子和女儿去海边,一家三口光着脚在沙滩上赛跑;每年花开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还可以背上相机、带点吃的,到山上转个一两天。这样生活我觉得很踏实、很快乐。要是开了分店忙起来,可能一切都得为赚钱让路了。„有钱大老板‟的帽子确实光彩,可不是每个人戴上都合适,勉强戴的话,我怕它会遮住快乐。”的确,保持本色也快乐。

我有位女友多才多艺,人也秀气,一双眼睛小而有神。常有人劝她去做个双眼皮,把眼睛变大。每当这时她总是把眼睛眯得更小,笑着回答:“那样世界上岂不又少了一个小眼睛的可爱女孩?损失太大!”

感谢这些保持着质朴本色的人,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懂得:在这个追逐新潮、注重包装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一种素朴的生活,留住那份属于自己的真实和独特。

当然,追求新潮本身亦无可厚非,对于喜欢求变求异的人们来说或许还是一种快乐。但如果那不适合你的天性,追赶流行让你身心疲惫,包装成别人严重的“光彩人物”让你错失了许多人生欢乐的话,那还是停下脚步,卸下包装,重新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走吧。也许敢于保持本色的你,也会像独特的奥地利城堡一样,赢来许多欣赏和羡慕的目光。

例文四

追寻自己的苍穹

或许,伴随着人类的意识的萌动,一个永恒的人生悖论,一个真正的两难选择即摆在每一个真正的人的面前:一边是冰蓝的一湾,足以舒展地栖居自己的灵魂,安放自己的一生,祥和而明媚;一边是残风萧萧雨淋淋,你将或独自踽踽在痛苦困顿的泥泞中,或与千军万马冲杀于独木桥上。或许此后你会收获阳光,重带着满足与疲惫回到那个港湾……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呢?你彷徨。

但人生之于宇宙,如长河一沙,或许就在你茫然四顾中倏忽而逝,空留余叹于西风瑟瑟中。那么何不依从本心,毅然摒弃杂芜、犹疑,追寻属于自己的苍穹?又何必患得患失,锱铢必较于人生之路的省便而忘却舒展自己的灵魂出世抑入世不都是一种自我的追寻与安放么?

一向以“梅妻鹤子”卓然于中国历史的林和靖不可谓不博学广才,出世当能博“一官半爵”进而垂裕后昆。可他却淡然笑着隐入山林,将一段“疏影横斜”,一段“暗香浮动”品咂得有滋有味。或有人暗羡其闲适从容,或有人指斥其不思奋斗,然而我却赞叹他的那份执着于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终不易移心志的决然。

又想起那个令人嗟之叹之的武侯诸葛,想他蜇居于卧龙坡,酒饮冬霜,箫吹秋月,又何等清闲自在。可他却抑不住那搏动的热血,随刘备出山,从火烧新野大战赤壁,到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虽无力回天,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至今为人传颂,其锦囊妙计,神机妙算,至今仍为人乐道,这又是一种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呢?他虽则失却了那份闲适,却捕获了一种精彩,一段与林和靖不同的精彩,然孰是孰非又有谁难断然划定呢?

平淡宁静的生活固然滋润,坎坷曲折的人生也多彩,又何必幼稚地争辩好坏优劣,说服他人对自己人生范式的认可与仿效呢?如果功利地争论,权衡此得彼失,而不去问问自己的内心指向,盲目选择一种自以为轻松有利可图的人之路,则此且必少一种百折不回的气概,少一种坚忍不拔的定力……到头来,这种投机之人只怕“鱼”与“熊掌”皆不可得,空留一弯冷冷的悔恨了。

历史使人明智,冷眼看一桩桩已凝固的悲喜剧,我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力追寻自己的苍穹,并且,无悔!(847个字,58分)

例文五

同一片海

这一刻,灵魂在清爽的海风中小睡,生活的意义便在于此。

——题记

同一片海,同样清爽的海风和温暖的阳光,同样的宁静安详和自由,幸福地享有即可,何必去计较到达这里走过了怎样的路?

岁月的车轮辗过千年,历史的天空繁星灿烂-----

是那个梁上观鱼笑鱼之乐的乐者吗?是那个不知我是蝶抑或蝶是我的痴者吗?是那个尾于涂中的智者吗?庄子斜倚着那棵灵魂之树,在溪边垂钓逍遥之梦。人世的苦乐不属于他,官场的争斗不属于他,属于他的是这自在的天地,是这浩渺的星空,是这清风明月。而他自己在这逍遥之中早已化为乌有了,剩下的只有逍遥,逍遥。

庄子如此,那个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不也这样吗?那个海边的渔人不也这样吗?没有经历世俗,没有体验风浪的坎坷,可是谁又说过没有这些就没有快乐呢!

他们快乐是始终未变由生到死的快乐,是自然的快乐。

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歌者吗?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浪子吗?是那个“一烟雨任平生”的达人吗?

苏轼有着一颗治国安邦的赤心,有着一份为政为民的热情,然而,贬,再贬,又贬!失意的他经受了始料不及的一次又一次打击,而当落魄的他来到黄州之时,在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诗人与清风明月把洒言欢,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正在飞舞的灵魂,他很快乐。

苏轼如此,那个辞官还乡种豆南山下的淘潜不也是这样吗?那个走出官场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太白不也是这样吗?亿万富翁,还有他们,或在商界中起起落落,或在官司声中浮浮沉沉,这样的经历让他们体味到的是弥足珍贵的快乐。走过挫折之后享受的快乐是达然的快乐。

同一种自由,渔人和商人在 乎的是对灵魂的守候。

高考政治最新模拟题109 篇5

试题

2018届湖南省十四校联考高三第二次考试文科综合

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德国联邦银行(央行)2018年1月15日表示,将把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同一天,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央行已经持有一些人民币外汇储备。人民币被包括德法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央行用作外汇储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②这意味着德国央行将开始投资人民币资产

③这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

④这表明中国l到乐地位提升和人民币重要性增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下图表示某省粮食供求状况,P表示价格,Q表示数量,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P0表示均衡价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市场价格从P0点到P1点,有利于扩大粮食生产

②政府的粮食支持价格有可能处于P1点

③市场价格处于Pl点时,消费者负担加重,会大幅减少粮食消费

④价格从P2点P0点,有利于抑制粮食需求,充分调动粮农生产的积极性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4.2017年3月14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其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已获得证监会许可。(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含权债券,在债券状态下,发行人需要像债券一样每年支付利息,到期偿付。可转债投资者除了拥有债权之外,还拥有转股权:即购买人可自主选择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其购买的债券以事先约定的转股价格转换成指定公司的股票)据悉.本次发行人民币300亿元可转债。由材料可见

①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和股权的双重特性,债券持有者可同期享有债券收益和股票收益

②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之后,原债券持有人就由债务人变成了公司的股东

③若债券持有者不想转换,则可继续持有债券,到期还本付息或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 ④企业面向市场融资的方式趋于多样化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5.2017年8月16日,中国联通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中国联通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关情况的专项公告》,宣布中国联通已与腾讯、百度、京东、阿里、苏宁等战略投资者签署了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积极贡献。下列对这一举措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

②有利于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有利于取消行业准入门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助推供给侧改革

④有利于创新国企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的活力、创造力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7.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其他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整合优化力量和资源,发挥综合效益。依此推断,此举

①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

②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重点是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③有利于形成有分有合、又分又合的党政分合模式

④有利于党和国家机构优化协同高效.实现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教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17年11月8H至io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应邀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美双方就新时代中美关系发展达成了多方面重要共识,两国企业其签署合作项目34个,金额达2535亿美元。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引来世界瞩目。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有

①国家合作以国家间共同利益为基础

②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③将促进中国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④有利于中美双方摒弃零和博弈思想,沿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19.“沙滩盈的温柔依旧,爱莲湖畔的清流雨荷。北湖公园里走一走,小孩子露出了酒窝。”2017年9月10日,一部由郴州市区高中生自主策划、自筹资金拍摄的《郴州》MTV正式发布,作为献给正创建文明城市的郴州的一份礼物。预告片在网络发布短短几天,点击量便突破了5万人次,刷遍了郴州人的朋友圈。这反映了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方面发挥着强大功能

②青年学生是最富有创新意识的群体,必须鼓励他们的所有活动

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可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善用诗词古语来表情达意,是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他曾在两会期间,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当地企业龙煤集团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时代课题。对这场改革生存攻坚战,习近平强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下列语句与之寓意一致的是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风声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接云帆济沧海 2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诗句气势博大雄浑,折射出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②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充满信心

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走群众路线

④价值观促进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2.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其中有几期内容尤为令人动容:麦家几次哽咽朗读完写给处在叛逆期的儿子的信;柳传志深情朗读在儿子结婚仪式上的致辞;郑洪升郑渊洁父子携手朗读《父与子》。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

①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父爱如山,爱是翻越任何家庭情感关隘的通行证

②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其中透着天下父亲的无私爱心

③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每个慈父必须面对儿子的叛逆

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找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启示我们

①不断反思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③世界复杂性寓于联系的多样性之中

③换位思考能检验认识的误区,提高认识正确性

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回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3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实施产业扶贫要遵照市场规律,遵照自然规律,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挥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扶贫产业培育需要一个过程,避免产业发展一哄而起,克服同质化现象,要根据当地自然禀赋、自然条件及市场状况,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扶贫内容,做到长短结合,既考虑当前增收,更应考虑长效增收机制,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民对接融合,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增加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新动能。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产业扶贫为什么能增加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新动能。(8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请从种植户和政府两个角度为静宁苹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对策。(6分)

3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会议指出,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全会提出,宪法修改必须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成性。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意义。

40.(26分)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2月25日,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完成了让世界为之惊艳的8分钟表演。“北京8分钟”的主题:2022,相约北京,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

8分钟演出中,演员“熊猫”与目前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冰屏”共同在地幕上勾勒出了龙、凤凰、中国结、扇子等多个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传统元素,同时高速铁路、中国现代化城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国桥梁、高速公路、“中国天眼”、大飞机、未来空间站等纷纷出现在“冰屏”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以前有什么”,“中国现在有什么”“将来还会有什么”,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还推出了“冬奥有我”的互动,凡在闭幕式开始前参与活动,微信头像将有机会出现在冬奥闭幕式现场。

冬奥会“北京8分钟”引起强烈反响,巴西FSB新闻社的记者说:“这8分钟是关于中国的文化的历史课。”韩国志愿者金艺琳表示:八分钟立意很出彩,“简单但富含高科技”。英国人史蒂芬·兰特尔则表示:“中国选对了‘代言人’,熊猫可爱又富有亲和力,是很好的和平友谊使者。”

(1)结合材料,说明“北京8分钟”在推动中国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12分)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的人从“北京8分钟”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3)请为2022北京冬奥会设计两条宣传语。(4分)

政治参考答案

12-23CBDAC DDDBA BA

39.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宪法是根本大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宪法修改过程在党的领导下,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确保国家权力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有序运行。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了宪法修改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民的意愿,体现了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④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有利于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国推向新境界。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40.(1)①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北京8分钟”利用冬奥会这个平台,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刨新发展;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北京8分钟”挖掘和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继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有利于中国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8分钟”利用高科披产品“冰屏”在地幕上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画面的同时,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果也得以展示给全世界,很好地促进发中国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国文化创新。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冬奥有我”的互动,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的人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北l8分钟”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最的科技成就,以及中国提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的理念等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的人感受的差异性。

高考化学模拟题 篇6

例1. (金华市联考) 200℃时, 11.6g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 固体质量增加了3.6g, 再将反应后剩余固体密封冷却后加入含有Na+、HCO-3、SO32-、CO32-等离子的水溶液中, 假设加入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中CO2和水蒸气各0.25mol

B.混合气体与Na2O2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50mol

C.溶液中SO32-的物质的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溶液中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但是HCO-3和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基本保持不变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忽视Na2O2的强氧化性而错选C项, 或混淆题中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而错选D项。

解析:设CO2、H2O (g)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则有x×44g·mol-1+y×18g·mol-1=11.6g, x×28g·mol-1+y×2g·mol-1=3.6g, 解得x=0.1mol, y=0.4mol。0.1molCO2和0.4molH2O (g) 与Na2O2反应时, 消耗0.50molNa2O2, 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0mol。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含有Na2CO3和剩余的Na2O2, 加入含有Na+、HCO-3、SO32-、CO32-等离子的水溶液中, 可将溶液中的SO32-氧化成SO42-, HCO-3和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增大。

答案:B

误区警示:分析有关Na2O2的问题时, 为防止出现应用错误, 要注意以下问题:①Na2O2具有强氧化性, 可与还原性物质 (如Na2SO3等) 发生反应;②Na2O2与CO2、H2O (g) 反应时, 存在定量关系, 2Na2O2~2CO2、2H2O (g) ~O2;③Na2O2与CO2、H2O (g) 反应时, 若气体量不足, 从反应结果来看, 可认为Na2O2先与CO2反应, 再与H2O (g) 反应;④Na2O2与CO2、H2O (g) 反应时, 1molNa2O2转移1mol电子。

例2. (潍坊市模拟) 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相同温度下, 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碱性相比, 前者更强

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NaHCO3

C.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 前者不分解, 后者分解

D.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 前者产生沉淀, 后者不产生沉淀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 忽视NaHCO3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ΗCΟ3-Η++CΟ32-, 加入Ca (OH) 2溶液, 平衡正向移动, c (CO32-) 增大, CO32-可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从而错选了A项或C项。

解析:A项, 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 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的, 则前者的碱性更强;B项, 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可析出NaHCO3晶体, 说明Na2CO3的水溶性大于NaHCO3;C项, NaHCO3不稳定, 受热分解转化为Na2CO3;D项, 分别向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均产生CaCO3沉淀。

答案:D

误区警示:解答有关Na2CO3和NaHCO3的问题时, 要注意其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①都能溶于水, 但前者的溶解度更大;②都与酸 (如硫酸、盐酸、醋酸等) 反应, 但后者产生CO2的速率更快;③受热前者不易分解, 后者易分解;④前者能与BaCl2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而后者不能;⑤都能与Ca (OH) 2溶液反应, 且产生白色CaCO3沉淀。

例3. (上海市十三校联考)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搜集到如下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好奇地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进行了实验。

【实验过程】将玻璃燃烧匙中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 钠在其中继续燃烧, 反应后冷却, 瓶底附着黑色颗粒, 瓶壁上黏附着白色物质。

(1) 通过钠在CO2气体中燃烧的实验, 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2) 要使燃烧的钠熄灭, 可选用的灭火剂是______。

A.水 B.干沙子

C.二氧化碳 D.四氯化碳

【问题探究】燃烧后瓶壁上附着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提出假设】①白色物质是Na2O;②白色物质是Na2CO3;③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物质进行如下探究:

【问题讨论】 (3) 通过方案①和②的实验, 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_____成立。

(4) 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5) 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 否定他的观点的理由是______。

【思维拓展】 (6) 某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少量的NaOH和NaCl, 为检验该粉末中是否含有这些物质, 某学生计划分六个步骤, 其中四个步骤所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已写明。请在下面表格里补写完整尚缺的②⑤两个步骤所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混淆溶液中CO32-、OH-、Cl-的检验顺序, 以及实验操作中排除干扰离子应采取的措施, 导致解答第 (6) 问时出现错误。

解析: (1)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及钠在CO2气体中燃烧的实验, 不难得出答案。

(2) 从能否与Na、Na2O2反应的角度分析, 干沙子和四氯化碳均可作灭火剂。

(3) 由实验步骤①可知假设①错误, 由实验步骤②可知假设③错误。

(4)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 可写出Na与CO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Νa+3CΟ2=2Νa2CΟ3+C

(5) 从质量守恒定律角度对丙同学的观点加以否定。

(6) 由实验步骤③“过滤”可知, 在步骤②中产生沉淀, 结合题给猜测, 不能加BaCl2和Ba (OH) 2溶液;为避免溶液显碱性对Cl-检验造成干扰, 应先加稀硝酸酸化, 再加入AgNO3溶液。

答案: (1) 与氧化剂接触和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

(2) BD

(3) 假设②

(4) 4Νa+3CΟ2=2Νa2CΟ3+C

(5) 反应物中无H元素 (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6) ②滴加稍过量的Ba (NO3) 2溶液 ⑤滴加稍过量的稀硝酸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预测Na与CO2反应的产物;②检验OH-、Cl-时, 要先加入试剂除去CO32-, 再考虑检验二者所用试剂及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

二、铝及其化合物

例1. (长沙市模拟) 为测定某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含量, 进行下列实验:取一定量合金, 加入100mL0.3mol·L-1稀硫酸, 合金完全溶解, 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560mL;再加入0.2mol·L-1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不再变化, 用去350mLNaOH溶液。则所取样品中铝的物质的量为 ( )

A.0.005mol B.0.01mol

C.0.025mol D.0.03mol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错误认为“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时, 生成的沉淀为Mg (OH) 2和Al (OH) 3, 从而导致错选A项。

解析:加入0.2mol·L-1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不再变化, 溶液中含有Na2SO4和NaAlO2。忽略题给复杂反应过程, 整体考虑, 根据Na元素守恒可知, n (NaOH) =2n (Na2SO4) +n (NaAlO2) , 即0.2mol·L-1×0.35L=2×0.1L×0.3mol·L-1+n (NaAlO2) , 则有n (Al) =n (NaAlO2) =0.01mol。

答案:B

误区警示:解答有关镁铝合金的问题, 要注意以下三点, 以避免走入思维误区:①镁铝合金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或稀盐酸) 时, 合金全部溶解, 而加入足量NaOH溶液时, 只有合金中的铝溶解;②Al (OH) 3是两性化合物, 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 而Mg (OH) 2为中强碱, 只能溶于强酸性溶液;③注意“关系式法”、“守恒法”、“终态分析法”等思维方法在解题中的灵活应用。

例2. (淮安市模拟) 下列图像表示Al3+与AlO-2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 实线表示Al3+, 虚线表示AlO-2, 其中正确的是 ( )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只顾及曲线的走向, 忽视了Al3+与OH-、AlO2-与H+反应时, 反应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导致错选A项或C项。

解析:A、B项图像表示向含Al3+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的情况, 此时发生反应:Al3++3ΟΗ-=Al (ΟΗ) 3、Al (ΟΗ) 3+ΟΗ-=AlΟ2-+2Η2Ο, 则A项错误、B项正确。C、D项图像表示向含AlO2-的溶液中逐渐加入HCl溶液的情况, 此时发生反应:AlΟ2-+Η++Η2Ο=Al (ΟΗ) 3Al (ΟΗ) 3+3Η+=Al3++3Η2Ο, 则C、D两项均错。

答案:B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对比分析, 并注意以下四点:①比较四个图像中横坐标及n (离子) 的变化曲线, 确定纵坐标代表离子的种类;②Al3+可与OH-反应, 产物的种类由OH-的量决定, 存在关系式:Al3+~3OH-~Al (OH) 3, Al (OH) 3~OH-~AlO2-;③AlO2-可与H+反应, 产物的种类由H+的量决定, 存在关系式:AlO2-~H+~Al (OH) 3, Al (OH) 3~3H+~Al3+;④AlO2-与Al3+发生双水解反应, 生成沉淀:3AlΟ2-+Al3++6Η2Ο=4Al (ΟΗ) 3

例3. (泉州市模拟) 金属铝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可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 气体D和F反应可生成盐, 气体D和A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下列离子方程式的横线上填写产物的化学式 (不需要配平) 。

Al+ΝΟ3-+ΟΗ-+Η2Ο______+______

(2) 将A转化为B, 可加入的试剂是 。

(3) 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C、E排入大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 在催化剂存在下, D可以将C、E转化为无毒的气态单质, 该单质是______。

(5) 写出气体D的一种用途: 。

(6) Al与NO-3在酸性条件下反应, Al与被还原的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易受Al与NaOH溶液反应的影响, 误将气体D当做H2, 导致无法顺利完成物质C、E、F的推断, 从而引起解题失误。

解析:根据教材中Al与稀硝酸 (NO-3、H+) 反应可知, A为Al (NO3) 3, C为NO。气体D与O2反应生成气体C, 则D为NH3。气体D和F反应可生成盐, 则F为HNO3, E为NO2。

(1) Al与NO-3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还原产物D (NH3) , Al则被氧化成Al3+, 并与OH-生成AlO2-

(2) Al3+转化为AlO2-, 应加入强碱溶液, 如NaOH溶液等。

(6) Al与NO-3在酸性条件下反应, Al被氧化成Al3+, NO-3被还原成NO,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 n (Al) ∶n (NO-3) =1∶1。

答案: (1) AlO2-NH3

(2) NaOH溶液

(3) 4ΝΗ3+5Ο2=4ΝΟ+6Η2Ο

(4) N2 (或氮气)

(5) 制冷剂、制化肥等

(6) 1∶1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结合图中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并注意以下问题:①Al与NO-3在酸性条件下反应, 生成Al (NO3) 3和NO;②Al与NO-3在碱性条件下反应, 生成AlO2-和NH3;③NH3经连续氧化转化为NO2, 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

三、铁及其化合物

例1. (嘉兴市测试) 将ag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盐酸中, 充分反应后, 固体无剩余, 测得参加反应的HCl为0.08mol, 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0.224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无明显颜色变化,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物中n (Fe) ∶n (Fe2O3) =2∶1

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Fe2+、Fe3+

C.无法计算原混合物的质量a

D.此时溶液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不能理顺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以及相关反应物的量的关系, 导致错选C项或D项。

解析:题中涉及反应:Fe+2ΗCl=FeCl2+Η2Fe2Ο3+6ΗCl=2FeCl3+3Η2Ο2FeCl3+Fe=3FeCl2n (H2) =0.01mol, 则与Fe反应的HCl为0.02mol, 与Fe2O3反应的HCl为0.06mol, 与FeCl3反应的Fe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那么Fe2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原混合物中n (Fe) ∶n (Fe2O3) =0.02mol∶0.01mol=2∶1。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无明显颜色变化, 说明溶液中不含Fe3+。原混合物的质量为0.01mol×160g/mol+0.02mol×56g/mol=2.72g。

答案:A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①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②Fe与过量的盐酸以及生成的FeCl3均发生反应, 都生成FeCl2;③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无明显颜色变化, 说明只含有Fe2+。

例2. (北京市西城区模拟) 有关FeSO4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无关物质已略去) 。

已知:①X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将X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通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②Y是红棕色的化合物。

(1) 气体X的成分是______ (填化学式) 。

(2) 反应Ⅰ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_ (填序号) 。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

e.氧化还原反应

(3) 溶液2中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

(4) 若经反应Ⅰ得到16g固体Y, 产生的气体X恰好被0.4L1mol·L-1NaOH溶液完全吸收, 则反应Ⅳ中生成FeSO4的离子方程式是 。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混淆SO2和SO3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发生反应的情况, 导致第 (1) 问和第 (4) 问出现错误。

解析:本题的题眼:①X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将X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通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②Y是红棕色的化合物。联系反应物FeSO4可知, X为SO2和SO3的混合物, Y为Fe2O3, 反应方程式为2FeSΟ4=Fe2Ο3+SΟ2↑+SO3↑, 由于Fe和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可知, 该反应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Fe2O3中加入稀硫酸生成Fe3+, 检验的方法为:取少量溶液2于试管中, 滴加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 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3+。16g固体Y (Fe2O3) 的物质的量为0.1mol, Fe3+为0.2mol, X恰好被0.4L1mol·L-1NaOH溶液完全吸收, 气体X的物质的量为0.2mol, 由反应式知SO2为0.1mol, 则Ⅳ中生成FeSO4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Ο32-+Η2Ο=2Fe2++SΟ42-+2H+。

答案: (1) SO2、SO3

(2) a、e

(3) 取少量溶液2于试管中, 滴加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 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4) 2Fe3++SΟ32-+Η2Ο=2Fe2++SΟ42-+2H+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问题: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而SO3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aSO4) ;③FeSO4分解得到气体X和化合物Y (红棕色) , 则Y为Fe2O3。

例3. (北京市朝阳区统考) 铁是日常生活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1) 常温下, 可用铁质容器盛装浓硫酸的原因是______。

(2) 某实验小组利用右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①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 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盐酸, 固体完全溶解, 所得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 (填序号) 。

a.一定有Fe2+、H+和Fe3+

b.一定有Fe2+、H+, 可能有Fe3+

c.一定有Fe2+、Fe3+, 可能有H+

d.一定有Fe3+、H+, 可能有Fe2+

(3) 另称取一定量的铁钉放入适量的浓硫酸中, 加热, 充分反应后收集气体。经测定气体中含有SO2、CO2和H2。

①铁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气体中混有CO2的原因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③将672mL (标准状况) 收集到的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 发生反应:SΟ2+Br2+2Η2Ο=2ΗBr+Η2SΟ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 经洗涤、干燥得到固体4.66g。由此推知, 收集到的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忽视工业上冶炼铁的方法, 以及Fe中混有碳且能与浓硫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事实, 导致第 (3) 问出现错误。

解析: (1) 常温下, 冷的浓硫酸能使铁发生钝化, 因此可用铁质容器盛装浓硫酸。

(2) ①据题意, 该实验探究反应物需要水蒸气, 湿棉花受热即可提供水蒸气, 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得到Fe3O4和H2。

②实验结束后, 试管中有生成的Fe3O4和剩余的Fe, 加入过量盐酸, 溶解生成Fe2+和Fe3+, Fe可与Fe3+发生反应生成Fe2+, 故一定有Fe2+、H+, 可能含有未被还原的Fe3+。

(3) 工业上采用焦炭还原法冶炼铁, 所得Fe中含有少量碳, 在加热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O2。由题意可得关系式:SO2~H2SO4~BaCl2~BaSO4, 则有n (SO2) =n (BaSO4) =4.66g/233g·mol-1=0.02mol, 从而推知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为66.7%。

答案: (1) 常温下, Fe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保护内层的铁, 使其不被腐蚀

(2) 3Fe+4Η2Ο (g) =Fe3Ο4+4Η2b (3) 2Fe+6Η2SΟ4

(浓) =Fe2 (SΟ4) 3+3SΟ2+6Η2ΟC+2Η2SΟ4 (浓) =CΟ2+2SΟ2+2Η2Ο66.7%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问题, 以避免误入陷阱:①常温下, Al、Fe在浓硫酸 (或浓硝酸) 中发生钝化, 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②Fe3O4与过量盐酸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Fe3Ο4+8ΗCl=2FeCl3+FeCl2+4H2O;③铁钉中含有Fe和极少量碳, 其中碳可被浓硫酸氧化, 产生CO2气体。

四、铜及其化合物

例1. (北京市丰台区模拟) 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的气体为NO, 设计如图实验 (实验过程中活塞2为打开状态)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关闭活塞1, 加入稀硝酸至液面a处

B.在装置左侧稍加热可以加快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速率

C.通过开启或关闭活塞1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D.反应开始后, 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 还不能证明该气体为NO

错解再现:许多学生没有分析清楚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 以及不知道如何检验反应产物中的气体为NO, 导致错选C项或D项。

解析:A项, 加入稀硝酸至U形管左侧液面没过铜丝即可, 让反应产生的气体聚集在U形管左侧胶塞以下部分。B项, 加热时, 分子的运动加速,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项, 关闭活塞1时, 气体压强增大, 稀硝酸与铜丝分离, 反应停止;打开活塞1时, 稀硝酸与铜丝接触, 反应开始。D项, 关闭活塞1, 反应开始后, U形管左侧封闭一定量的空气。

答案:A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①NO为无色气体, 遇到空气中的O2变成红棕色的NO2;②一般情况下, 升高温度, 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加,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③通过控制活塞1的开关, 调节U形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从而控制反应的进行。

例2. (合肥市质检) 硫酸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将适量稀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 加热使之反应完全, 通过蒸发、结晶, 得到硫酸铜晶体 (装置如图所示) 。

(1) 图中烧瓶内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 反应时B瓶内的现象是 。

(3) 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

把Fe2 (SO4) 3作催化剂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 并通入空气或氧气, 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入物质甲调节pH, 产生Fe (OH) 3沉淀, 过滤、蒸发、结晶, 得到硫酸铜晶体, 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经查阅资料得知, 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 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甲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

a.NH3·H2O b.CuCO3

c.NaOH d.CuO

②该方案中调节pH的范围是______。

第二组:过氧化氢氧化法

将铜丝放到稀硫酸中, 加入10%的H2O2, 微热。充分反应后, 经过滤、蒸发结晶、抽滤等操作, 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 得到硫酸铜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 。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忽视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离子, 确定物质甲时出现错误;或只考虑H2O2的强氧化性, 而遗忘了H2O2的不稳定性, 回答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出现错误。

解析: (1) 稀硝酸加入到铜粉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 加热发生反应:3Cu+2ΝΟ3-+8Η+=3Cu2++2ΝΟ+4Η2Ο, 生成的NO气体与通入的O2在B装置中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3) ①第一组中以Fe2 (SO4) 3作催化剂, 铜粉、稀硫酸和O2作用生成CuSO4, 要调节其pH除去Fe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应选用CuCO3或CuO。②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Fe3+沉淀而Cu2+不沉淀, 根据表中生成沉淀的pH数据, 可确定其pH范围为3.2~4.7。③第二组用过氧化氢氧化法, 注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因为H2O2不稳定, 受热易发生分解。晶体采用酒精淋洗, 是因为硫酸铜晶体难溶于酒精, 且酒精易挥发。

答案: (1) 3Cu+2ΝΟ3-+8Η+=3Cu2++2ΝΟ+4Η2Ο

(2)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3) ①bd ②3.2~4.7 ③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酒精与水互溶且极易挥发, 减少晶体的溶解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问题, 以防止出现错误:①铜粉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 但加入硝酸或硝酸盐后, 铜粉溶解且产生NO气体;②除杂时, 要避免出现“前门驱狼, 后门进虎”的错误 (即除去杂质的同时又引入新杂质) ;③H2O2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可作为绿色试剂使用。

五、硅及其化合物

例1. (宁波市模拟) 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荣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SiO2是生产光导纤维和粗硅的主要原料

B.Si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都不能与酸反应

C.SiO2和CO2 (干冰) 的晶体结构不同

D.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忽视了SiO2和CO2的化学性质的差异性而错选答案。

解析:A项, SiO2是生产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工业上利用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粗硅;B项, Si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但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C项, SiO2是原子晶体, 空间立体网状结构, 而CO2为分子晶体, 二者的结构不同;D项, 水晶、玛瑙等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答案:B

误区警示:解答此类问题时, 要抓住SiO2的化学性质的通性和特性:①Si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能与强碱溶液、碱性氧化物反应, 但不能与水反应;②在高温条件下, SiO2能与CaCO3、Na2CO3反应生成硅酸盐;③SiO2能与HF溶液反应, 这是其他酸性氧化物所不具有的性质。

例2. (合肥市质检) 四氯化硅还原法是当前制备较高纯度硅的一种方法,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 (g) +2Η2 (g) =4ΗCl (g) +Si (s)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

B.减小压强有利于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高温下, 氢气的还原性强于硅

D.混入少量空气对上述反应无影响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混淆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而错选B项。

解析:A项,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而不是单质硅;B项, 减小压强, 化学反应速率减慢;C项, 题给反应中H2作还原剂, Si是还原产物, 则高温下H2的还原性强于Si;D项, 混入空气, 高温条件下Si与O2反应生成SiO2, 降低了硅的纯度。

答案:C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单质硅用于制造集成电路板;②减小压强时,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但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例3. (潍坊市模拟) 青石棉 (cricidolite) 是一种致癌物质, 其化学式为Na2Fe5Si8O22 (OH) 2 (化学组成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8SiO2·H2O) 。青石棉用稀硝酸处理时, 还原产物为N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青石棉属于硅酸盐材料, 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不能被强酸溶液腐蚀

B.青石棉是由Na2O、FeO、Fe2O3和SiO2组成的混合物

C.1mol青石棉能使0.5mol稀硝酸被还原

D.将青石棉加入稀硫酸中, 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受教材知识的影响, 忽视题给信息“青石棉用稀硝酸处理时, 还原产物为NO”, 导致错选A项。

解析:据题给信息可知, 青石棉可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耐强酸腐蚀。青石棉中含有+3价Fe元素, 加入稀硫酸中, 所得溶液中含有Fe3+, 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青石棉与稀硝酸反应, 其中Fe2+被氧化成Fe3+, 则1mol青石棉能使1mol稀硝酸被还原。

答案:D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硅酸盐材料可用化学式或氧化物形式表示, 但并不表示是由这些氧化物组成;②根据青石棉的氧化物表示形式, 确定其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

六、氯及其化合物

例1. (北京市丰台区模拟) 已知甲、乙、丙、X是四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其转化关系符合下图。则甲和X (要求甲和X能互换) 不可能是 ( )

A.C和O2

B.SO2和NaOH溶液

C.Cl2和Fe

D.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忽视SO2与NaOH溶液反应时量的关系而错选B项, 或忽视Al3+和AlO2-的双水解反应而错选D项。

解析:A项, 若甲和X分别为C和O2, 则乙为CO2, 丙为CO;若甲和X分别为O2和C, 则乙为CO, 丙为CO2。B项, 若甲和X分别为SO2和NaOH溶液, 则乙为NaHSO3, 丙为Na2SO3;若甲和X分别为NaOH溶液和SO2, 则乙为Na2SO3, 丙为NaHSO3;C项, 若甲和X分别为Cl2和Fe, 则乙为FeCl3, 丙为FeCl2;若甲和X分别为Fe和Cl2, 则乙为FeCl3, 而FeCl3与Cl2不发生反应。D项, 若甲和X分别为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则乙为Al (OH) 3, 丙为NaAlO2;若甲和X分别为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则乙为NaAlO2, 丙为Al (OH) 3。

答案:C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①C与足量O2反应生成CO2, 与少量O2反应则生成CO;CO2在高温条件下可与C反应生成CO;②Fe与Cl2的反应, 无论Cl2是否过量, 其反应产生只有FeCl3;③Al3+可与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 (OH) 3沉淀:Al3++3AlΟ2-+6Η2Ο=4Al (ΟΗ) 3

例2. (西安地区名校联考) 实验室可采用下列装置制取纯净的氯气 (可含水蒸气) , 并用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已知氯气和氢氧化钙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

(1) 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 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3) 已知氯气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 生成两种含氯元素的盐和水, 当有0.3mol氯气参加反应时, 能转移0.5mol电子。写出该副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 若将装置D改为收集装置, 也可以采用以上装置中的一些仪器在实验室制备其他纯净、干燥的气体。在下表中填入最合适的试剂 (如有需要, 装置A中的加热仪器和C中的冷水可以撤去, 可添加温度计, 装置B可重复使用) 。

错解再现:忽视氧化还原反应中价态转化规律, 不能确定两种含氯元素盐的化学式, 导致解答第 (3) 问时出现错误。

解析: (1) 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Cl2, 由于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因此制取的Cl2中含有HCl、H2O (g) 等杂质气体。题目要求制取纯净的氯气 (可含水蒸气) , 故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应选用饱和食盐水或水。

(3)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 Cl2和Ca (OH) 2反应, 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 生成的两种含氯元素的盐和水, 其中一种盐是CaCl2。有0.3molCl2参加反应, 转移电子0.5mol, 故还原产物Cl-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Cl元素被氧化成+5价, 则氧化产物应为Ca (ClO3) 2。

(4) 若将装置D改为收集装置, 则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制取的气体应对环境无污染。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的CO2气体中含有HCl、H2O (g) , 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 用浓硫酸除去H2O (g) 。

答案: (1) 饱和食盐水 (或水) 除去多余氯气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问题:①Cl2与Ca (OH) 2反应的还原产物只能是CaCl2;②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有三种, 固体+固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③尾气处理的方法有吸收法、燃烧法等。

七、氮及其化合物

例1. (咸阳市模拟) 有硫酸和硝酸的浓度分别为4mol·L-1和2mol·L-1的混合液。取10mL该溶液, 加入过量铁粉, 若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则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

A.0.224L B.0.448L

C.0.672L D.0.896L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只考虑酸性溶液中硝酸与铁粉的反应, 忽视剩余H+仍可与铁粉反应, 导致错选B项。

解析:在酸性条件下, 硝酸与铁粉反应要按离子方程式计算:3Fe+2ΝΟ3-+8Η+=3Fe2++2ΝΟ+4Η2Οn (Η+) = (2×4mol·L-1+2mol·L-1) ×10×10-3L=0.1mol, n (NO-3) =2mol·L-1×10×10-3L=0.02mol, H+过量以NO-3计算, 生成的NO为0.02mol;剩余H+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考虑反应:Fe+2Η+=Fe2++Η2, 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故标准状况下, 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0.02mol+0.01mol) ×22.4L·mol-1=0.672L。

答案:C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特别注意:①稀硝酸与少量铁粉反应生成Fe (NO3) 3, 与足量铁粉反应则生成Fe (NO3) 2;②酸性环境中, NO-3与铁粉仍可发生反应:3Fe+2ΝΟ3-+8Η+=3Fe2++2ΝΟ+4Η2Ο;③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和H2的混合气体。

例2. (上海市十三校联考)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大量用于制造铵态氮肥、有机氮肥 (如尿素) , 还用于制造硝酸。学生甲和乙欲制取氨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问题:

(1) 用硫酸铵与消石灰共热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 图Ⅰ是进行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 引发喷泉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3) 学生甲和乙在相同环境下同时分别进行氨气喷泉实验, 学生甲实验时, 水涌入烧瓶占烧瓶体积的4/5;学生乙实验时, 水涌入烧瓶占烧瓶体积的1/5。假设烧瓶内液体没有溢散, 他们制得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

(4) 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为了探究在催化剂存在时氨气能否被空气氧化, 他们合作进行如图Ⅱ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时, 先加热到三氧化二铬红热, 并鼓入空气。停止加热后再继续鼓入空气, 三氧化二铬保持红热, 原因是______。

②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③整个实验过程中, 不会生成的物质是 。

A.N2 B.NO2

C.HNO3 D.NH4NO3

(5) 将NH3通过灼热的CuO后, 得到红色物质Cu。甲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Cu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在酸性溶液中, Cu+的稳定性比Cu2+差 (2Cu+=Η+Cu+Cu2+)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______。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受题给信息“学生甲实验时, 水涌入烧瓶占烧瓶体积的4/5;学生乙实验时, 水涌入烧瓶占烧瓶体积的1/5”的影响, 解答第 (3) 问时出现错误。只考虑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忽视NH3与O2反应的特殊性, 在判断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会生成的物质时出现错误。

解析: (1) 铵盐与强碱Ca (OH) 2共热可得到氨气: (ΝΗ4) 2SΟ4+Ca (ΟΗ) 2=CaSΟ4+2ΝΗ3+2Η2Ο

(2) NH3易溶于水, 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由于NH3的溶解, 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 打开止水夹K, 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 形成喷泉。

(3) 学生甲和乙所得溶液的体积不同的原因, 是收集气体时所含空气的量不同, 最后溶液的体积即为氨气的体积, 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4) 停止加热后再继续鼓入空气, 三氧化二铬保持红热, 说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放出热量。NH3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 NO被氧化成NO2, NO2与水反应得到HNO3, HNO3吸收NH3生成NH4NO3。

(5) Cu不溶于稀硫酸溶液, Cu2O则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Cu和Cu2+, 溶液变成蓝色, 可利用稀硫酸进行检验。

答案: (1) (ΝΗ4) 2SΟ4+Ca (ΟΗ) 2=CaSΟ4+2ΝΗ3+2Η2Ο

(2) 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 打开止水夹K

(3) 1∶1

(4) ①NH3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4ΝΗ3+5Ο2=4ΝΟ+6Η2ΟA

(5) 取少量该红色物质于试管中, 加入稀硫酸后, 如果溶液呈蓝色, 即证明该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 否则不含Cu2O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①实验室制取NH3时, 不能用NaOH、KOH代替Ca (OH) 2, 也不能用NH4NO3代替NH4Cl;②喷泉实验的原理是烧瓶内外气体存在压强差, 产生倒吸现象, 可采用迅速降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或增大烧瓶外气体的压强的方法引发喷泉;③NH3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产物不能写成NO2。

例3. (日照市模拟)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表明, 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 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 能与NO2反应, 2ΝΟ2+2ΝaΟΗ=ΝaΝΟ3+ΝaΝΟ2+H2O。

(1) 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

(2)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加入药品, 打开弹簧夹后______。

(3) 写出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 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6) 实验结束后, 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 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 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

a.加热该绿色溶液, 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 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 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 观察颜色变化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分析问题不能“执果索因”, 导致解答第 (1) 题时出现错误。解答第 (6) 问时, 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出现漏选答案现象。

解析: (1) 分析装置特点及实验目的, 装置⑤是收集NO气体的装置, 装置⑥盛放NaOH溶液以吸收NO2, 因为要验证稀硝酸不能氧化NO, 故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

(2) 由于装置内残存的空气中的O2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 故滴加浓硝酸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 以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同时也需要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3) 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u (NO3) 2、NO2和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 (浓) =Cu (ΝΟ3) 2+2ΝΟ2+2Η2Ο

(4) 装置②中盛有水, 使NO2与其反应生成NO, 避免NO气体中混有NO2气体:3ΝΟ2+Η2Ο=2ΗΝΟ3+ΝΟ

(5) NO通过稀硝酸溶液后, 若无红棕色NO2气体产生, 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NO, 所以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盛放浓硝酸, 能氧化NO成NO2, 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 欲证明是Cu (NO3) 2浓度过高还是溶解了气体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 一是设计将溶解的气体赶走 (a、c方案) , 再观察颜色变化;二是增加溶液中NO2的浓度 (d方案) , 观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

答案: (1) 3mol·L-1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 通入CO2一段时间, 关闭弹簧夹, 将装置⑤中的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 Cu+4HNO3 (浓) =Cu (ΝΟ3) 2+2ΝΟ2+2Η2Ο

(4) 将NO2转化为NO3ΝΟ2+Η2Ο=2ΗΝΟ3+ΝΟ

(5)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 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 acd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以防止出现错误:①根据题给信息“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 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确定装置中盛放的药品;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加热时插入水中的导管末端产生气泡, 停止加热时产生一段水柱。

八、硫及其化合物

例1. (太原市调研) 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 锌完全溶解, 同时生成气体甲33.6L (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 测得溶液的pH=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共消耗1.8molH2SO4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Zn

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忽视浓硫酸与Zn的量的关系, 及硫酸浓度的变化对反应产物造成的影响, 导致解题出现错误。

解析:A项, 反应中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n (H2SO4) =0.1L×18.5mol·L-1-1L×0.1mol·L-1×1/2=1.8mol;B项, 由题意可知, 发生反应:Zn+2H2SO4 (浓) =ΖnSΟ4+SΟ2↑+2H2O, Zn+H2SO4 (稀) =ΖnSΟ4+Η2, 气体甲为SO2和H2的混合气体, 则有n (SO2) +n (H2) =33.6L/22.4L·mol-1=1.5mol。消耗的H2SO4:n (H2SO4) =1.8mol=2n (SO2) +n (H2) , 解得n (SO2) =0.3mol, n (H2) =1.2mol, 则有V (SO2) ∶V (H2) =n (SO2) ∶n (H2) =0.3mol∶1.2mol=1∶4;C项, 反应中消耗Zn的物质的量为n (Zn) =n (SO2) +n (H2) =1.5mol, 即97.5g;D项, 反应中Zn为还原剂, 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1.5mol=3mol。

答案:B

误区警示:解答此类问题时, 要注意下列问题:①常温下, Fe、Al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但Mg、Zn等金属则能发生反应;②Zn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与稀硫酸反应则产生H2;③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 表现出强氧化性 (生成SO2) 和酸性 (生成硫酸盐) ;④浓硫酸与金属发生反应时, 被还原的H2SO4占参加反应H2SO4的物质的量的1/2。

例2. (广东省六校联考) 在化学课上, 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①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 加入几滴水, 搅拌均匀。②加入适量浓硫酸, 迅速搅拌, 放出大量的热, 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 体积膨胀, 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

(1) 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 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 (填序号) 。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3) 实验②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说明该气体具有______性, 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说明该气体具有______性。

(4) 将②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少量的NaOH溶液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写出两种可以鉴别 (1) 中产生的两种气体的试剂:______、______。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忽视SO2与NaOH溶液的量的关系, 导致第 (4) 问出错;或混淆CO2和SO2的化学性质, 解答第 (5) 问时出现错误。

解析: (1) 浓硫酸与水接触时吸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引发其与蔗糖的脱水反应, 脱去蔗糖中的H、O元素, 只剩余黑色的碳。在较高温度下, 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SO2、CO2和H2O:C+2H2SO4 (浓) =CΟ2+2SΟ2+2Η2Ο

(2) 浓硫酸吸水放出热量, 表现其吸水性;浓硫酸使蔗糖碳化, 表现其脱水性;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SO2、CO2, 表现其强氧化性。

(3) SO2具有还原性, 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具有漂白性,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 SO2是酸性氧化物, 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NaOH溶液不足量时生成NaHSO3:ΝaΟΗ+SΟ2=ΝaΗSΟ3

(5) CO2和SO2在化学性质方面存在许多相似性:均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与Ca (OH) 2溶液反应时, 先生成白色沉淀, CO2和SO2足量时沉淀又溶解。但SO2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CO2不具备以上性质, 故可利用品红溶液、溴水、H2S溶液等进行鉴别。

答案: (1) C+2H2SO4 (浓) =CΟ2+2SΟ2+2Η2Ο

(2) BCD

(3) 还原 漂白

(4) ΝaΟΗ+SΟ2=ΝaΗSΟ3

(5) 品红 溴水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 表现吸水性时可以是液态水、气态水或结晶水合物中的水, 而脱水性则是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原子个数比2∶1的形式脱去, 并无真实的水存在;②SO2和CO2均为酸性氧化物,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但SO2还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3. (海口市调研)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实验过程中, 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说明SO2具有_____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

(3) 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

(4) 尾气可采用足量______ (填化学式) 溶液吸收,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 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 SO2气体产生缓慢, 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 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 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______ (写一种即可) 。

错解再现:部分学生在解答第 (5) 题时, 选择验证Na2SO3部分变质时, 未先加稀盐酸排除SO32-的干扰, 而是直接加BaCl2溶液检验SO42-

解析: (1) 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带有支管, 应为蒸馏烧瓶, 而不是一般烧瓶。

(2) 装置C中发生反应:SΟ2+2Η2S=3S+2Η2Ο,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析出单质硫) , SO2被还原成S, 表现了SO2的氧化性。

(3) 验证SO2漂白作用的可逆性, 应待品红溶液褪色后, 停止通入SO2气体, 再点燃酒精灯加热, 观察发生的现象。

(4) SO2是酸性氧化物, 可用碱溶液 (如NaOH溶液) 吸收尾气, 防止污染环境。

(5) SO2气体产生缓慢, 其可能的原因有:①选用的不是浓硫酸, 产生的SO2有部分溶解;②选用的亚硫酸钠部分变质, 生成Na2SO4。从这两方面的某一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 蒸馏烧瓶 Na2SO3+H2SO4 (浓) =Νa2SΟ4+SΟ2↑+H2O

(2) 无色溶液中产生黄色浑浊 氧化性

(3) 待品红溶液褪色后,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点燃酒精灯加热, 品红溶液恢复为红色

(4) ΝaΟΗ2ΟΗ-+SΟ2=SΟ32-+Η2Ο

(5) Na2SO3部分变质:取待测试样于试管中, 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 先滴加足量稀盐酸, 再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证明该Na2SO3变质 (或所用的不是浓硫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 滴在白纸上, 白纸不变黑, 则证明该溶液不是浓硫酸)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 要特别注意分析第 (5) 问, SO2气体产生缓慢的原因应从试剂本身进行分析:Na2SO3部分变质或选用的不是浓硫酸。在验证选用的不是浓硫酸时, 有许多方法, 如稀释法、蔗糖法、胆矾法、试纸法、铁铝法等。另外, 要注意进行文字描述时, 选用试剂、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可或缺。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词语运用题 篇7

A. 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源。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箪食壶浆,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

B. 所谓“一笔字”,意谓一下笔、一沾墨,一蹴而就,无论文字多寡,皆一笔而成。当一幅幅墨宝呈现于人们眼前时,人皆赞叹:字如行云、气如山河。

C. 日本“3·11海啸”已经过去三年了,但许多灾民仍然住在临时住宅里,政府承诺的永久住宅遥遥无期,地震灾民望眼欲穿。

D. 一场淅淅沥沥的雨水将此前的雾霾一扫而光,让PM2.5浓度指数降到了个位数,经过洗刷的新鲜空气,令人神气活现。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次上台领奖,他太高兴了,出言无状地说:“谢谢大家,这与领导的努力、同事们的关怀还有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 乌马河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里山清水秀、林茂草丰,连绵起伏的原始森林与山脚下的林场浑然一体。

C. 当前城市规划还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无视对前贤遗迹的保护,许多名胜古迹几乎毁坏殆尽。

D. 考试作弊的丑闻古已有之,历代为整治考试作弊使用的招数可谓琳琅满目,但舞弊并未得到有效禁绝,可见这考场作弊确属一大痼疾,治理难度很大。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不必忌讳当代中国青年中,确有不少人是“蜜罐”里泡大的,习惯了安逸,欠缺了“接地气”,基层、群众和一线实践这堂课亟须补上。

B. 随着《南渡北归》的出版,“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诘问与浩叹,再一次让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个风起云涌的民国,探寻、凭吊雨打风吹后遗存的凛凛风骨。

C. 经过治理,黄河入海口一块河道干涸、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已成为我国温带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D. 索契冬奥会上,荷兰人在速滑赛场上卷起“橙色风暴”,全部12个小项中,荷兰队一举拿下8金7银8铜,实力之强令其他队伍望其项背。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政府责任首屈一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走的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道路,只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忽视了经济环境效益。

B. 在雾霾的重重包围下,太阳玩起了金蝉脱壳,雾霾没有给它一丝“露脸”的机会。

C. 他虽身在教室,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但早已神游物外,对老师的板书,他熟视无睹,一节课下来毫无收获。

D. 书法家刘汉民苦心孤诣研究创作象形字书体二十多年,如今他成功创作出“十二生肖”“福禄寿喜”等一百余幅象形字书体作品,得到了国内外书法界的认可。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把古代诗词典故和西方文艺交错在一起,纵横捭阖,让读者有一种视通万里的感觉。

B. 面对当前高房价、低收入的情况,许多刚工作的年轻人不禁望洋兴叹,因为他们的月薪还买不起一平方米。

C. 慈善本来是很崇高的事业,但不少企业家对慈善事业反应冷淡,一些富豪生活奢侈,一掷万金,对慈善却漫不经心。

D. 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一种名为“选择焦虑症”的时代病正在年轻人中漫延,“选择焦虑”已成为一个频见报端的词。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落马贪官大多表示,由于利欲熏心,自以为长袖善舞,能够翻云覆雨,窃国利为己利,不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没能逃过法律的制裁。

B. 戴望舒曾用诗,确切地说是用心和美,温暖过多少孤独的灵魂。而诗人自己,却饱受爱的磨难,骤然辞世时仍是独自孑然一身,令人唏嘘长嗟。

C. 《爸爸去哪儿》在播出前并未大肆宣传,没想到播出后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节目。

D.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不能犯而不校,一错再错。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科专业有很多互通的地方,没有特别明显的专业界限,在与非对口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同一个岗位时,往往优势不大。这成了高考文科火热背后难言之隐的苦衷。

B. 每年的春节前夕,都是花木市场的传统销售旺季,今年也不例外,杭州花木市场呈现出一片国色天香的繁荣景象。

C. 日本政府在侵华事件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D. 对于长期处于利率保护下的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挑战、一场浴火重生的洗礼。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似乎在通俗美学中已经成为不刊之论,然而艺术究竟比生活高出多少,这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

B. 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郑伟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勇夺第一,同学们都拍手称快,为他喝彩。

C. 以文学点亮生活、以诗歌滋养心灵,安静生活、沉静写作,以一颗平常心,真实、自然、诗意地潜栖于诸多芸芸众生之中,不失为我们安身立命的最好法则。

D. 春节临近,珠宝玉石迎来了销售旺季。然而,在这些种类繁多的名贵珠宝首饰背后,一些龙蛇混杂、以次充好的现象也开始显现。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留学生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海归归国,我们不自觉地也要质疑其含金量,曾几何时,香饽饽已成色不再。

B. “三旧改造”关系到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公平与正义,“三旧改造”路线图应充分垂询民意,这样才能体现出“三旧改造”定位与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C. 四川电视台《欢乐天府行》贺岁娱乐节目在峨眉山景区录制,“田菜农”“万喜”等巴蜀笑星现身景区黄湾广场,登台献艺,吸引游人不绝如缕。

D. 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耳闻目睹之下,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绑着母亲去上学”的磐安教师陈斌强在接受电视台采访之后,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B. 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写作积极性高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数年来陆续发表百余篇文章,最后集编成册。

C. 杭州一阔太太百无聊赖,开着雷克萨斯去当保姆。这样的保姆用着,雇主的心里实在不踏实。

D. 广东丹霞山园中园景区门票再次涨价,接近200元的门票价格让不少市民感觉票价大涨,一时洛阳纸贵。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不是专攻语言的,把“仁者乐山”中“乐”字读错,本无可非议,但问题是明明错了,还要强不知以为知,编出一套理论来吓唬人,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B. 最近,流感肆虐,小赵又将奔赴灾区采访,临行前他有个不情之请,求我帮忙照顾他垂暮之年的母亲。

C. 在很多人眼中,评书与京剧、昆曲、武术一样都是国粹,国粹固然令人肃然起敬,可不免又贴上了另外两个标签:疏远与落伍。

D. 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默默无闻地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时候停下来去欣赏时代造就的技术进步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些年,随着通信技术前赴后继的发展,短信也已落后,飞信、QQ、微信等即时通信方式相继出现,让我们身陷眼花缭乱的交流通信世界。

B.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处处拥堵俨然成为出游国人的共同感受,其中有些景区,甚至因为游客数量远远超出接待能力,几乎达到安全隐患一触即发的危险边缘。

C. 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特长,因为担心孩子别无长物而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许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

D. 一部分腐败分子或许知道,即便东窗事发后代价也不大,甚至不妨碍他们以后的发展,所以干起勾当来更是再接再厉,不断刺激公众的眼球。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年到了,南京一位中学老师在落叶上画出了惟妙惟肖的“百马图”,其中有奋蹄疾驰的骏马,还有憨态可掬的小马驹。

B. 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蜕化,消费者对此表示失望与无奈。

C. 假期同学聚会,回到母校,又看到了博学敬业的老师、热情友好的同学和相敬如宾的同桌,高中三年生活历历在目。

D. 玄奘法师志存高远,并不畏惧西行路上的刀霜剑雨,他立下宏愿,在西行路上亦步亦趋,靠自己的毅力取回真经,光耀华夏。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通信技术的发展道路上,可以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度风风火火的手机短信似乎也面临着哈姆雷特的困境:生存还是灭亡?

B. 一夜之间,欧洲货币市场因雷曼公司破产而陷于崩溃,一只主力货币基金的净值跌破1美元,变得不名一文。

C. 本届冬奥会上,中国队在雪上技巧、单板等项目上有所突破。虽然这些项目的顶端人才已经凸现,但仅靠几个拔尖队员可谓独木难支,人才厚度将决定今后的奖牌颜色。

D. “学”不是指学习客观知识或技能,而是完善自己的一个必要步骤,这与西方人文主义所讲的“教育就是完善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暗通款曲。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诸子蜂起、处士横议的百家争鸣,到大师迭出、人文昌盛的文艺复兴,几千年来,中外文坛一直人才辈出、灿若星辰,佳作更是车载斗量、卷帙浩繁。

B. 在一系列的“抗日神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日寇被八路军打得横尸阡陌、哀鸿遍野。

C. 青年,是一个民族最有活力和希望的群体。毋庸置疑,他们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时刻牵动人心,引人注目,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

上一篇:心花烂漫作文下一篇:难忘的期末考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