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答案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答案(推荐8篇)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答案 篇1

(征求意见稿)

一、投资方因其他投资方对其子公司增资而导致本投资方持股比例下降,从而丧失控制权但能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投资方应当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一)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首先,将原长期股权投资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然后,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者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会计期间在权益范围内转移时,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者净资产的变动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在计划终止时应当在权益范围内全部结转至未分配利润。计划终止,指该计划已不存在,即本企业已解除该计划所产生的所有未来义务。

三、子公司发行优先股等其他权益工具的,应如何计算母公司合并利润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答:子公司发行累积优先股等其他权益工具的,无论当期是否宣告发放其股利,在计算列报母公司合并利润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时应扣除当期归属于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的可累积分配的股利。

子公司发行不可累积优先股等其他权益工具的,在计算列报母公司合并利润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时应扣除当期宣告发放的归属于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的不可累积分配的股利。

本解释发布前母公司合并利润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项目未按照上述规定列报的,应当对可比期间的数据进行相应调整。

四、母公司直接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该母公司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母公司直接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应按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原母公司(即改制后为总公司)应当对原子公司(即改制后为分公司)的相关资产、负债,按照原母公司自购买日所取得的该原子公司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如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原子公司则为合并日账面价值)持续计算至改为分公司当年年初止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为基础,抵销原母公司与原子公司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损益后,转入原母公司的账内。此外,某些特殊项目按如下原则处理:

1.原母公司购买原子公司时产生的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留存收益;原母公司购买原子公司时产生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按照原母公司合并该原子公司的合并报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转入原母公司的商誉。

2.原子公司发行优先股等并确认为权益工具形成的其他权益工具,按照原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转入原母公司的其他权益工具;原母公司购买的原子公司发行的优先股等其他权益工具,按原母公司的账面价值转入原母公司的库存股。

3.原子公司提取而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或一般风险准备,按照原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计入专项储备或一般风险准备。

4.自购买日(或合并日)至原子公司改为分公司当年年初原子公司实现的净损益,应转入原母公司的留存收益,其中,原子公司已计提的盈余公积的账面价值应转入原母公司的盈余公积。

5.自购买日(或合并日)至原子公司改为分公司当年年初原子公司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应转入原母公司年初其他综合收益。

6.原母公司对该原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按上述原则将原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等转入原母公司账内后形成的差额,转入资本公积,并根据其形成原因确定相关资本公积的性质及后续处理方式。

(二)原母公司结转原子公司相关资产、负债等项目后,应将自原子公司转为分公司当年年初至转为分公司止原子公司的相关业务作为当年原母公司自身的业务进行处理,并确认相关的收入、费用、其他综合收益,结转相关的成本等。

(三)原子公司改为分公司过程中,由于各项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差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五、对于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锁定期内企业应如何考虑限制性股票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答:(一)授予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安排中,常见做法是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激励对象授予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并规定锁定期和解锁期,在锁定期和解锁期内,不得上市流通及转让。达到解锁条件,可以解锁;如果全部或部分股票未被解锁而失效或作废,则由公司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较为常见的是按最初的授予价格)进行回购。

对于此类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向职工发行的限制性股票按有关规定履行了注册登记等增资手续的,在授予日,企业应当根据收到职工缴纳的认股款确认股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同时就回购义务确认负债(作收购库存股处理);在锁定期和解锁期内,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锁定期内发放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和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锁定期内企业发放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及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应视其发放的现金股利是否可撤销采取不同的方法:

1.现金股利可撤销,即一旦未达到解锁条件,被回购限制性股票的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或需要退回)其在锁定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锁定期内,企业应分配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应当作为利润分配进行会计处理;其后,因未达到解锁条件而撤销的已分配现金股利应当调增未分配利润。

锁定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应扣除当期宣告发放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

2.现金股利不可撤销,即不论是否达到解锁条件,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仍有权获得(或不得被要求退回)其在锁定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锁定期内,企业在核算应分配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时,应合理估计未来解锁条件的满足情况。对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企业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应当作为利润分配进行会计处理;对于预计未来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企业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应当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后续信息表明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直到解锁日调整至实际可解锁的限制性股票数量。

锁定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应当将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作为同普通股股东一起参加剩余利润分配的其他权益工具处理,分子应扣除归属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净利润;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

(三)锁定期内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锁定期内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视解锁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1.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企业应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尚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已于当期期初(或晚于期初的授予日)全部解锁,并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中股份期权的有关规定考虑限制性股票的稀释性。其中,行权价格为限制性股票的发行价格加上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取得的职工服务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有关规定计算确定的公允价值,减去已宣告发放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每股累计现金股利。

2.解锁条件包含业绩条件的,企业应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即为解锁日并据以判断资产负债表日的实际业绩情况是否满足解锁要求的业绩条件。若满足业绩条件的,应当参照上述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有关规定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若不满足业绩条件的,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时不必考虑此限制性股票的影响。

本解释发布前限制性股票未按照上述规定处理的,应当追溯调整,并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六、商业银行或其子公司(以下称为“商业银行”)应当如何对其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规定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会计核算和列报?

答:商业银行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列报理财产品资产和负债的,应当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对该理财产品进行会计核算。

商业银行未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列报理财产品资产和负债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33号准则”)的相关规定,判断是否控制该理财产品。如果商业银行控制该理财产品,应当按照33号准则的规定将该理财产品纳入合并范围。无论是否纳入商业银行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该理财产品都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列报。

(一)会计核算

对于理财产品持有或发行的金融工具,在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DD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DD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37号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DD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39号准则”)时,应当至少考虑以下方面:

1.分类

对于理财产品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根据持有目的或意图、是否有活跃市场报价、金融工具现金流特征等,按照22号准则有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分类原则进行恰当分类。

例如,如果理财产品持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由于缺乏流动性而难以在市场上出售(如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那么通常难以表明持有该金融资产是为了交易目的(如为了近期内出售,或者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因而不应当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再如,如果理财产品持有的权益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不得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又如,如果无法或难以可靠地评估理财产品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如估值流程不完善或不具备估值能力,且未能或难以有效利用第三方估值等),通常难以表明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和评价,因而不得依据22号准则第十条第(二)款将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

理财产品发行的金融工具,应当按照37号准则的相关规定,分类为理财产品的权益工具或金融负债。

在进行理财产品会计处理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不得使用诸如“代理理财投资”等可能引起歧义的科目名称。

2.计量

对于理财产品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22号准则、39号准则和其他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计量。其中:

(1)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39号准则的相关规定确定其公允价值。例如,通常情况下,金融工具初始确认的成本不符合后续公允价值计量要求,除非有充分的证据或理由表明该成本在计量日仍是对公允价值的恰当估计。

(2)减值

理财产品持有的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之外的金融资产,应当按照22号准则中有关金融资产减值的规定,评估是否存在减值的客观证据,以及确定减值损失的金额并进行会计核算。

(二)列报

商业银行(或理财产品的其他管理人)是编报理财产品财务报表的法定责任人。如果相关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要求编制并报送或公开理财产品财务报表,理财产品财务报表的法定责任人应当确保所编制的理财产品财务报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其中,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是指,理财产品的财务报表应当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基础上,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33号准则、37号准则以及其他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列示和披露规定。

本规定发布之日后新发行的、未在商业银行个别财务报表中列报资产和负债的理财产品,其作为独立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适用本规定。

七、商业银行应当如何判断是否控制其发行的理财产品?

答:商业银行在判断是否控制其发行的、未在商业银行个别财务报表中列报资产和负债的理财产品时,应当综合考虑其本身直接拥有以及通过所有子公司(包括控制的结构化主体)间接拥有的权利、可变回报及其联系。

可变回报通常包括商业银行因向理财产品提供管理服务等获得的决策者薪酬和其他利益:前者包括各种形式的理财产品管理费(含各种形式的固定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等),还可能包括以销售费、托管费以及其他各种服务收费的名义收取的决策者薪酬;后者包括各种形式的直接投资收益,提供信用增级或支持等而获得的补偿或报酬,因提供信用增级或支持等而可能发生或承担的损失,与理财产品进行其他交易或者持有理财产品其他利益而取得的可变回报,以及销售费、托管费以及其他各种名目的服务收费等。其中,信用增级包括担保(例如保证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本金或收益、为理财产品的债务提供保证等)、信贷承诺等;支持包括财务或其他支持,例如流动性支持、回购承诺、向理财产品提供融资、购买理财产品持有的资产、同理财产品进行衍生交易等。

商业银行在分析享有的可变回报时,除了应当考虑33号准则中有关评估投资方是否控制被投资方的因素外,还应当分析理财产品成本与收益是否能准确核算(如不能准确核算则表明商业银行可能承担了风险),交易定价是否符合市场或行业惯例(如服务等各项收费定价不公允则表明商业银行可能承担风险),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最终承担理财产品亏损的情况等。商业银行尤其应当慎重考虑其是否在没有合同义务的情况下对过去发行的具有类似特征的理财产品提供过信用增级或支持的事实或情况。

在判断是否控制理财产品时,有关历史信用增级或支持方面至少应当考虑:

1.触发提供该信用增级或支持的事件及其原因,以及预期未来发生类似事件的可能性和频率。

2.商业银行提供该信用增级或支持的原因,以及做出这一决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流程;预期未来出现类似触发事件时,是否仍将提供信用增级和支持(此评估应当基于商业银行对于此类事件的应对机制以及内部控制和管理流程,且应当考虑历史经验)。

3.因提供信用增级或支持而从理财产品获取的对价是否公允,收取该对价是否存在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程度。

4.因提供信用增级或支持而面临损失的风险的程度。

对于发行的理财产品,如果商业银行按照33号准则判断不具有控制,但在该理财产品的存续期间内,商业银行向该理财产品提供了信用增级或支持,即使商业银行没有合同义务提供该信用增级或支持,商业银行应当至少考虑上述方面,重新评估是否对该理财产品形成控制。经重新评估达到33号准则控制标准的,商业银行应当将该理财产品纳入合并范围。同时,对于已经发行的具有类似特征(如具有类似合同条款、基础资产构成、投资者构成、商业银行参与理财产品而享有可变回报的构成等)的其他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也应当按照一致性原则予以重新评估。

首次采用上述规定导致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商业银行应当进行追溯调整,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比较期间已丧失控制权的理财产品,不再追溯调整。

八、本解释中除特别注明外,其他问题的会计处理规定适用于1月1日起新发生的交易或业务。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答案 篇2

一、投资方因其他投资方对其子公司增资而导致本投资方持股比例下降, 从而丧失控制权但能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 投资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该问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投资方应当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一)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 应当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首先, 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 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然后, 按照新的持股比例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

(二)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者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后续会计期间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该问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等准则。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者净资产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 在原设定受益计划终止时应当在权益范围内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全部结转至未分配利润。计划终止, 指该计划已不存在, 即本企业已解除该计划所产生的所有未来义务。

三、子公司发行优先股等其他权益工具的, 应如何计算母公司合并利润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答:该问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

子公司发行累积优先股等其他权益工具的, 无论当期是否宣告发放其股利, 在计算列报母公司合并利润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时, 应扣除当期归属于除母公司之外的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的可累积分配股利, 扣除金额应在“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中列示。

子公司发行不可累积优先股等其他权益工具的, 在计算列报母公司合并利润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时, 应扣除当期宣告发放的归属于除母公司之外的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的不可累积分配股利, 扣除金额应在“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中列示。

本解释发布前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未按照上述规定列报的, 应当对可比期间的数据进行相应调整。

四、母公司直接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 该母公司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母公司直接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 (不包括反向购买形成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情况) , 应按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 原母公司 (即子公司改为分公司后的总公司) 应当对原子公司 (即子公司改为分公司后的分公司) 的相关资产、负债, 按照原母公司自购买日所取得的该原子公司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如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原子公司则为合并日账面价值) 以及购买日 (或合并日) 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持续计算至改为分公司日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确认。在此基础上, 抵销原母公司与原子公司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损益, 并调整相关资产、负债, 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此外, 某些特殊项目按如下原则处理:

1.原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 原母公司购买原子公司时产生的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计入留存收益;原母公司购买原子公司时产生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按照原母公司合并该原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转入原母公司的商誉。原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 原母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最终控制方收购原子公司时形成的商誉, 按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转入原母公司的商誉。

2.原子公司提取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或一般风险准备, 分别情况处理:原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 按照购买日起开始持续计算至改为分公司日的原子公司安全生产费或一般风险准备的账面价值, 转入原母公司的专项储备或一般风险准备;原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 按照合并日原子公司安全生产费或一般风险准备账面价值持续计算至改为分公司日的账面价值, 转入原母公司的专项储备或一般风险准备。

3.原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 应将购买日至改为分公司日原子公司实现的净损益, 转入原母公司留存收益;原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 应将合并日至改为分公司日原子公司实现的净损益, 转入原母公司留存收益。这里, 将原子公司实现的净损益转入原母公司留存收益时, 应当按购买日 (或合并日) 所取得的原子公司各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 (或账面价值) 为基础计算, 并且抵销原母子公司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损益。

原子公司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和权益法下核算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等, 应参照上述原则计算调整, 并相应转入原母公司权益项下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等项目。

4.原母公司对该原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按上述原则将原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等转入原母公司后形成的差额, 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二) 除上述情况外, 原子公司改为分公司过程中, 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各项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三) 其他方式取得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的, 应比照上述 (一) 和 (二) 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五、对于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 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等待期内企业应如何考虑限制性股票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答:该问题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

(一) 授予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安排中, 常见做法是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激励对象授予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并规定锁定期和解锁期, 在锁定期和解锁期内, 不得上市流通及转让。达到解锁条件, 可以解锁;如果全部或部分股票未被解锁而失效或作废, 通常由上市公司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立即进行回购。

对于此类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计划, 向职工发行的限制性股票按有关规定履行了注册登记等增资手续的,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收到职工缴纳的认股款确认股本和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 , 按照职工缴纳的认股款,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照股本金额, 贷记“股本”科目, 按照其差额, 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同时, 就回购义务确认负债 (作收购库存股处理) , 按照发行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以及相应的回购价格计算确定的金额, 借记“库存股”科目, 贷记“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包括未满足条件而须立即回购的部分) 等科目。

上市公司应当综合考虑限制性股票锁定期和解锁期等相关条款,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相关规定判断等待期, 进行与股份支付相关的会计处理。对于因回购产生的义务确认的负债,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上市公司未达到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而需回购的股票, 按照应支付的金额, 借记“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 按照注销的限制性股票数量相对应的股本金额, 借记“股本”科目, 按照注销的限制性股票数量相对应的库存股的账面价值, 贷记“库存股”科目, 按其差额, 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上市公司达到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而无需回购的股票, 按照解锁股票相对应的负债的账面价值, 借记“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等科目, 按照解锁股票相对应的库存股的账面价值, 贷记“库存股”科目, 如有差额, 则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二) 等待期内发放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和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上市公司在等待期内发放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及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应视其发放的现金股利是否可撤销采取不同的方法:

1.现金股利可撤销, 即一旦未达到解锁条件, 被回购限制性股票的持有者将无法获得 (或需要退回) 其在等待期内应收 (或已收) 的现金股利。

等待期内, 上市公司在核算应分配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时, 应合理估计未来解锁条件的满足情况, 该估计与进行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时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进行的估计应当保持一致。对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 上市公司应分配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应当作为利润分配进行会计处理, 借记“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科目, 贷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科目;同时, 按分配的现金股利金额, 借记“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等科目, 贷记“库存股”科目;实际支付时, 借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预计未来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 上市公司应分配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应当冲减相关的负债, 借记“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等科目, 贷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科目;实际支付时, 借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后续信息表明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 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直到解锁日预计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与实际未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一致。

等待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 分子应扣除当期分配给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

2.现金股利不可撤销, 即不论是否达到解锁条件, 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仍有权获得 (或不得被要求退回) 其在等待期内应收 (或已收) 的现金股利。

等待期内, 上市公司在核算应分配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时, 应合理估计未来解锁条件的满足情况, 该估计与进行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时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进行的估计应当保持一致。对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 上市公司应分配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应当作为利润分配进行会计处理, 借记“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科目, 贷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科目;实际支付时, 借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预计未来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 上市公司应分配给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应当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应付股利———应付限制性股票股利”科目;实际支付时, 借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后续信息表明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 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直到解锁日预计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与实际未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一致。

等待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 应当将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作为同普通股一起参加剩余利润分配的其他权益工具处理, 分子应扣除归属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净利润;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

(三) 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等待期内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 应视解锁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1.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 企业应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尚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已于当期期初 (或晚于期初的授予日) 全部解锁, 并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中股份期权的有关规定考虑限制性股票的稀释性。其中, 行权价格为限制性股票的发行价格加上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取得的职工服务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有关规定计算确定的公允价值。锁定期内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 分子应加回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分子时已扣除的当期分配给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或归属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净利润。

2.解锁条件包含业绩条件的, 企业应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即为解锁日并据以判断资产负债表日的实际业绩情况是否满足解锁要求的业绩条件。若满足业绩条件的, 应当参照上述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有关规定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若不满足业绩条件的, 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时不必考虑此限制性股票的影响。

本解释发布前限制性股票未按照上述规定处理的, 应当追溯调整, 并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 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六、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答案 篇3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商业实质补价

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最大区别是在确认和计量方面重新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并以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作为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判断标准。以此为依据,规范了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使用,能有效地防止其在会计实务中的滥用,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这也是新准则增加的限制条件,并区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对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1)该项交换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应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基础;未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新准则还给出了确定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条件。在披露方面,新准则要求除披露旧准则披露的内容外,还要披露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非货币性交换确认的损益。新准则披露的信息量明显比旧准则要多。以上对旧准则的修订,在防止企业通过该交易操纵会计利润、部分限制关联交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新准则并非尽善尽美,仍存在某些不足或疏漏之处,值得会计工作者深思。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区分比例的规定,仍难摆脱人为操纵利润的嫌疑。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准则提出了一个参考比例来认定,即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补价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补价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本准则,对以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不管是否发生补价,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按货币性交易原则处理,对该项交易确认收益。所以同一业务会因判断不同,对当期利润产生巨大影响。而新准则提供的参考比例仍是以公允价值为标准,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在實际操作时,这一交换仍可人为地操纵公允价值,使交易成为货币性的或非货币性,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2.对公允价值和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首先是公允价值不易确定。我国当前在实务中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成本高、取得数据资料的难度大,同时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相关信息处理能力较低,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如何确认公允价值是一个难题,从而为企业盈余管理留下一定空间。至于商业实质的判断,虽然新准则有特别提请关注,关联关系的存在可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此时企业就应以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计价基础, 不确认损益。但企业如果有操纵利润的动机, 它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而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有时是无法分辩的。

3.新准则对固定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之间的非货币性交换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会计账务处理矛盾。投资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转出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而直接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出。但按照非货币性交换新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均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两者之间的交换属于非货币性交换,相应的会计处理则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这样就产生了会计账务处理的矛盾,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讲,这是不应该的。

4.新准则对存货与固定资产之间交换涉及的补价如何确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在非货币性交换事项中,是否涉及补价,关键是看这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否相等。在存货与固定资产的交换中,由于固定资产的原值中包含了增值税进项税,所以考虑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是含税的,而存货中通常不含增值税进项税,所以它的公允价值也不含税。这样就造成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计价口径不一致,从而导致补价的确定不准确、不公平。对企业涉及存货和固定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换而言,新准则的收益确认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针对新准则在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观点,以期与同行探讨。

1.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始终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如“实质重于形式”,在准则制定中应尽量少规定些钢性比例,以避免人为地去套这些比例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2.新准则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的特殊事项进行单独规范。考虑到一些特殊事项,如涉及增值税的存货与固定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换,因其特殊性,不能以一般性的条款来衡量,所以应当在准则中单独进行规范,予以明确说明。

3.应力求做到准则之间的相互契合,避免出现例如固定资产投资业务与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非货币性交换业务未很好区分,在会计实务中出现矛盾的情况。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答案 篇4

2006-7-27 财政部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根据风险和报酬的来源和性质确定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2)分部收入通常为营业收入;(3)分部费用通常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销售费用。

一、根据风险和报酬的来源和性质确定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披露分部信息。在确定报告分部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时,应当考虑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

企业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通常与其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或者经营所在国家或地区密切相关。企业在分析所承担的风险和报酬时,应当注意以下因素:(1)所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性质、过程、客户类型、销售方式;(2)所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等;(3)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等。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以及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内部财务报告制度的安排,通常会考虑企业的风险和报酬的来源和性质,因而是确定企业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的基础。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和内部财务报告制度与其产品和劳务或经营所在地区相关,应当以此确定报告分部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二、分部收入主要指对外交易收入,通常为营业收入

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分部收入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和对其他分部交易收入。分部收入通常为营业收入,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

(一)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如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股利收入(投资收益)、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对其他分部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分部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

(二)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收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以及处置投资形成的净收益,但分部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

(三)营业外收入,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形成的净收益。

三、分部费用主要指对外交易费用,通常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销售费用

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分部费用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费用和对其他分部交易费用。分部费用通常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销售费用等,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

(一)利息费用,如发行债券、向其他分部借款的利息费用,但分部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

(二)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损失中应承担的份额、以及处置投资形成的净损失,但分部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

(三)与企业整体相关的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但是,企业代所属分部支付的、与分部经营活动相关的、能直接归属于或按合理基础分配给该分部的费用,属于分部费用。

(四)营业外支出,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答案 篇5

2015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1.(单选题)第二层次输入值对于具有合同期限等具体期限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必须在其几乎整个期限内()。

a、不可观察 b、可观察 c、不需调整 d、活跃市场值 正确答案:b  2.(单选题)()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资产和负债组合的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

a、最有利方式 b、最有利市场 c、最佳用途 d、最高效方式 正确答案:c  3.(单选题)17.下列各项中,属于支持公允价值会计论点的是()。a、公允价值会计具有破坏性极强的反馈效应,迫使金融机构在危机时期确认巨额的账面损失,导致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恐慌性地抛售其股票,这反过来又迫使金融机构不惜代价处置其风险资产,造成金融资产价格出现螺旋式下跌的恶 b、公允价值会计并不完美,需要改进,但没有更好的替代,对衍生金融工具和结构性金融产品而言,公允价值是唯一可行和合理的计量方法 c、公允价价值会计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危害了金融稳定 d、采用对负债进行计量有时会得出匪夷所思的结果,经营恶化确认利益,经营改善确认损失 正确答案:c  4.(单选题)在2006准则体系中,不应用公允价值准则的是()。a、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b、建造合同 c、长期股权投资 d、投资性房地产

正确答案:b  5.(单选题)关于公允价值,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脱手价格是取得一项资产所支付或者承担该项负债所收到的价格 b、公允价值是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c、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 d、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 正确答案:a  6.(单选题)《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a、2014年7月1日 b、2014年1月1日 c、2015年1月1日 d、2015年7月1日

正确答案:a  7.(单选题)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应最后使用()。

a、可观察输入值 b、第三层次输入值 c、第二层次输入值 d、第一层次输入值

正确答案:b  8.(单选题)()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a、2014年1月26日 b、2014年1月16日 c、2014年1月17日 d、2014年2月27日

正确答案:a

9.(单选题)某房地产是在政府有偿出让的土地上开发建造的,土地出让年限为50年,现已使用了10年;该房地产正常情况下的年净收益为20万元,资本化率为10%。该房地产的收益价格是()。

a、196.58 b、195.58 c、200.36 d、213.46 正确答案:b  10.(单选题)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a、直接或间接的可观察输入值 b、可预测数值 c、直接不可观察的输入值 d、间接不可观察的输入值 正确答案:a 11.(单选题)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个层次。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 12.(单选题)当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其产生的差额计入()。

a、管理费用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交易性金融资产 正确答案:c  13.(单选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除减值外,应当计入()账户。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资本公积 c、营业外收入 d、投资收益 正确答案:b  14.(单选题)当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其产生的差额计入()。

a、管理费用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交易性金融资产 正确答案:c 15.(判断题)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应当优先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 16.(单选题)A公司购入B公司发行的期限为5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甲公司准备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A公司应将该项投资划分为()。a、交易性金融资产 b、持有至到期投资 c、贷款及应收款项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正确答案:b  17.(判断题)企业使用估值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估计在计量日当前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 18.(判断题)成本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 19.(多选题)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变更估值技术及其应用方法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的情况的有()。(多选)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答案 篇6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7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的通知

各上市公司:

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7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7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深圳证券交易所 二○○七年十月九日

附件: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7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第一条 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行为及其信息披露工作。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定义的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

249 执行新准则相关法规汇编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第四条 上市公司不得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所有者权益等财务指标。

第五条 上市公司变更会计政策的,应该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两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提交董事会决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六条 上市公司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其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公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情况概述,包括变更的日期、变更的原因、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等;

(二)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包括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公司业务的范围,变更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的影响等;

(三)董事会审议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四)本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应当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并在定期报告披露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一)会计政策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净利润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二)会计政策变更对定期报告的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三)会计政策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影响致使公司的盈亏性质发生变化;

上市公司在召开前述股东大会期间,必须向投资者提供网络投票渠道。

第八条 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在董事会作出相关决议后,向本所提交以下文件:

(一)董事会决议及公告;

(二)董事会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合理性的说明;

(三)独立董事意见、监事会意见;

(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适用于需股东大会审批的情形);

(五)本所要求的其他资料。

250 执行新准则相关法规汇编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第九条 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的董事会决议公告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情况概述,包括变更的日期、变更的原因、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等;

(二)董事会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合理性的说明;

(三)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包括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公司业务的范围,变更会计政策对定期报告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的影响等;

(四)如果因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最近两年已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公司已披露的报告出现盈亏性质改变的,公司应该进行说明;

(五)独立董事意见、监事会意见;

(六)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适用于需股东大会审批的情形);

(七)关于股东大会审议的安排;

(八)本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未按本指引第五条要求履行披露义务的,视为滥用会计政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处理。

第十一条 上市公司变更重要会计估计的,应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比照自主变更会计政策履行披露义务;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应当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并在定期报告披露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一)会计估计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净利润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二)会计估计变更对定期报告的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三)会计估计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影响致使公司的盈亏性质发生变化。

上市公司在召开前述股东大会期间,必须向投资者提供网络投票渠道。

第十二条 本指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定期报告,是指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日后尚未披露的最近一期定期报告;

(二)会计政策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影响比例,是指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后,定期报告现有披露数据与假定不变更会计政策定期报告原有

251 执行新准则相关法规汇编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披露数据的差额的绝对值除以假定不变更会计政策定期报告原有披露数据的绝对值;

(三)会计估计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影响比例,是指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后,定期报告现有披露数据与假定不变更会计估计定期报告原有披露数据的差额的绝对值除以假定不变更会计估计定期报告原有披露数据的绝对值;

(四)所有者权益,是指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五)净利润,是指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六)会计政策变更日,是指变更以后的会计政策开始起用的日期;

(七)会计估计变更日,是指变更以后的会计估计方法开始起用的日期;

(八)重要会计估计,是指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的规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重要的会计估计,包括: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3.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4.生物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

5.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

6.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臵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臵费用后的净额的方法;

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的确定; 7.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 8.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

9.债务人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债权人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10.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252 执行新准则相关法规汇编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1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12.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出租人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

13.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的折耗方法。与油气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折旧方法;

14.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15.其他重要会计估计。

第十三条 本指引由本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

会计估计变更日示例

会计估计与会计期间相关的,从公司没有披露过财务报告的期间初始日期开始适用变更以后的会计估计。例如,某公司在20*7年10月20日披露了该年的第三季度报告,期后至20*7年报告披露前,公司没有披露过财务报告。如果公司在20*8年年初编制20*7年财务报告时,决定在20*7年第三季度报告的基础上变更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则新的折旧方法从20*7年10月1日起开始起用,即会计估计变更日为20*7年10月1日。

【附】深圳证券交易所就会计政策答记者问 来源:中国证券网

记者9日(视野注:2007年10月9日)获悉,为规范会计变更行为,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遏制滥用会计变更操纵利润等,深交所将于10日发布《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7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与该指引一同生效的信息披露业务规则还有经修订的《股权分臵改革工作备忘录第16号--解除限售》。修订后的解除限售备忘录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减持前执行预披露制度。规范行为主体、遏制会计变脸

问:为什么要制定《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7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253 执行新准则相关法规汇编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变更》?

答: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是公司利益分配和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利用会计变更操纵利润、粉饰业绩是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中常见的现象。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尽可能缓和公司内部人与外部人(特别是中小股东)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我们出台了会计变更信息披露业务指引。

1、规范会计变更行为,遏制滥用会计变更操纵利润。

尽管《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得滥用会计变更操纵利润,但少数上市公司在会计实务中滥用会计变更的情形仍然十分严重。个别公司甚至滥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巨额冲销,在临近报告披露之际进行业绩大变脸,市场影响非常恶劣。这些滥用行为,特别是巨额冲销(洗大澡)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极大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出台相应的工作指引规范公司会计变更程序,遏止滥用会计变更操纵利润的行为。

2、合理规定会计变更决策程序,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

由于会计变更具有盈余管理的功能,公司管理层有利用会计变更谋取自身利益的潜在冲动。例如,在股权激励制度安排下,有些公司的管理层在股权激励实施前有利用会计变更调低业绩指标创造较低的行权条件的冲动;在股权激励实施期间,有利用会计变更提升或平滑业绩指标满足行权条件的冲动。为了遏制管理层滥用会计变更过分追求自身利益、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指引通过对会计变更的决策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并要求公司在定期报告之前进行披露,以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重要变更股东事前审议,不增加正常会计核算成本

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指引》对会计变更分类别规定了相应的批准程序,这是否会增加公司的运作成本?《指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指引》针对强制性法规引起的会计政策变更、自主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批准程序,这对少数经常利用会计变更进行业绩操纵的公司确实会增加成本,但不会增加规范运作公司的正常会计核算成本。统计显示,规范运作的公司其因会计变更导致公司利润或

254 执行新准则相关法规汇编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所有者权益等财务指标大幅变动的情形几乎没有。因此,本指引通过采用“重要影响的会计变更履行股东大会事前决策程序”这样的总体思路较好地解决了既遏制蓄意的滥用会计变更行为,又不增加规范运作公司成本的目的。具体一点说就是,当自主会计变更(含自主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达到50%以上或致使公司盈亏性质发生变化的,则这些会计变更必须事先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管理层才能在编制定期财务报告的会计核算中运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这不同于目前会计核算实务中管理层先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编制财务报告,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审议的做法。

重要性判断突破传统,实务操作切实可行

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指引》在判断重要性标准上使用了公司尚未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作为比较基数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你注意得非常仔细。采用拟披露的财务数据作为比较基数是本《指引》的一个亮点,也是我们面对新的市场监管环境的一次尝试。现有信息披露规范的比较基数一般是以已披露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即从历史财务数据维度考察拟发生事项或已发生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如果某事项达到重要性标准,预计其将发生或已发生时,就需要履行披露或其他相应的义务。例如:交易如果涉及的是非股权资产,则以其总额达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总资产的特定百分比作为衡量其是否需披露或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等。由于这些历史数据已经披露,并经中介机构鉴证,其客观性相对较强,对投资者而言,也比较容易把握。

本指引的比较基数与现有规范体系比较基数的差异在于,它是业已存在但尚未披露的数据,且一般没有经过中介机构出具鉴证意见。换句话说,这个数据是公司财务机构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完毕,尚待披露的数据。由于自主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的影响数占前述尚待披露的数据的百分比非常大甚至直接改变公司的定期报告的盈亏性质,所以,对该类自主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要求公司在定期报告披露前履行股东大会的审议程序。例如,某公司20*6年12月31日根据当时的信息,对应收帐款按其余额的5%计提坏帐准备。20*7年12月31日,公

255 执行新准则相关法规汇编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司根据掌握的新信息,判断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比例已达20%,企业改按20%的比例计提坏帐准备。假设:①该公司20*7年没有发生除坏帐计提比例以外的其他会计估计变更;②公司20*7年应收帐款余额60000万元;③公司如果按5%计提坏帐准备,利润-1000万;如果按20%计提坏帐准备,利润-10000万(此处不考虑税收的影响)。在该案例中,坏帐准备计提比例的变化减少公司20*7年的利润9000万((20%-5%)*60000)。根据本指引第十一条的规定,公司变更应收帐款坏帐准备计提比例对定期报告利润影响比例为(-9000/-1000)的绝对值,即900%。由于影响比例超过50%,所以,公司需要在20*7年报告披露前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变更事项。

问:公司在遵循《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指引》时,怎样理解《指引》中的“尚未披露的最近一期定期报告”?

答:由于本指引在判断重要性标准时采用的是拟披露的数据作为比较基数,所以本指引所指定期报告均指自主会计政策变更日或会计估计变更日后,按照有关规定应该对外披露、但尚未对外披露的最近一期定期报告。例如,某公司在编制某年的半报告时,按照实际情况计划在当年第一季报的会计估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则该公司会计估计变更日后尚未披露的最近一期定期报告就是半报告。依次类推,在半年报披露之后,第三季报披露之前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则会计估计变更日后尚未披露的最近一期定期报告就是第三季度报告。在第三季度报告披露之后,年报披露之前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则会计估计变更日后尚未披露的最近一期定期报告就是报告。

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指引》为什么特别对会计估计变更日进行了示例解释?

答:目前关于会计估计变更日的理解有多种观点,因此,会计核算实务中的操作也大不一样。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估计变更日应该是决定变更的日期,即估计变更决定日为估计变更日。比如,公司如果要变更20*7年会计的某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该在20*7年年初就作出变更决定,不能等到20*8年年初在编制20*7年的报告时才决定变更。第二种观点认为,报告作为会计分期的产物,如果在编制报告时决定

256 执行新准则相关法规汇编

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则该等变更后的估计方法应该适用尚未编制完成的报告涵盖的全部期间,即会计估计变更日为财务报告的期初日。第三种观点介于前两种观点之间,认为估计方法变更与会计期间相关的,可以从公司没有披露过财务报告的期间初始日期开始适用变更以后的会计估计。例如,某公司在20*7年10月20日披露了该年的第三季度报告,公司没有披露其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变更,则如果公司在20*8年年初编制20*7年财务报告时,决定变更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则新的折旧方法从20*7年10月1日起开始适用,即会计估计变更日为20*7年10月1日。

为了避免对专业术语理解不同导致实务操作上的差异使得不同公司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我们经过仔细研究并征求业内专业人士意见后,确定采用第三种观点规范会计估计变更日的操作。

问:修订后的《股权分臵改革工作备忘录第16号--解除限售》与2006年6月1日发布的16号备忘录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修订后的解除限售备忘录增加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减持前的预披露规定。即,⑴如果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计划在解除限售后六个月以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股份达到5%以上的,应该在解除限售公告中披露拟出售的数量、时间、价格区间等;⑵如果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在限售股份解除限售后六个月以内暂无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5%以上解除限售流通股计划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该承诺:如果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计划未来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所持公司解除限售流通股,并于第一笔减持起六个月内减持数量达到5%以上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将于第一次减持前两个交易日内通过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出售提示性公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 篇7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 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购买方在购买日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 应当如何进行分类或指定?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购买方在购买日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 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结合购买日存在的合同条款、经营政策、并购政策等相关因素进行分类或指定, 主要包括被购买方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套期关系的指定、嵌入衍生工具的分拆等。但是, 合并中如涉及租赁合同和保险合同且在购买日对合同条款作出修订的, 购买方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结合修订的条款和其他因素对合同进行分类。

三、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 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 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 应当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一)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 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 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 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将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 (例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 下同) 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二)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 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 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购买方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其在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相关利得或损失的金额。

四、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 对于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 应当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一)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 对于处置的股权,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同时, 对于剩余股权, 应当按其账面价值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其他相关金融资产。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原有子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按有关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二)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对于剩余股权, 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 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 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 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相关利得或损失的金额。

五、在企业合并中, 购买方对于因企业合并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在企业合并中, 购买方取得被购买方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购买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的, 不应予以确认。购买日后12个月内, 如取得新的或进一步的信息表明购买日的相关情况已经存在, 预期被购买方在购买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 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同时减少商誉, 商誉不足冲减的, 差额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除上述情况以外, 确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六、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 其余额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 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

七、企业集团内涉及不同企业的股份支付交易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集团 (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构成) 内发生的股份支付交易, 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 结算企业以其本身权益工具结算的, 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除此之外, 应当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结算企业是接受服务企业的投资者的, 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或应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接受服务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同时确认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或负债。

(二) 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或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其本身权益工具的, 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接受服务企业具有结算义务且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企业集团内其他企业权益工具的, 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八、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执行何种会计标准?

答: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有关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格式规定,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编制财务报表并对外披露相关信息, 不再执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财会[2005]17号) 。

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的担保业务,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 (财会[2009]15号) 等有关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九、企业发生的融资融券业务, 应当执行何种会计标准?

答:融资融券业务, 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 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企业发生的融资融券业务, 分为融资业务和融券业务两类。

关于融资业务, 证券公司及其客户均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证券公司融出的资金, 应当确认应收债权, 并确认相应利息收入;客户融入的资金, 应当确认应付债务, 并确认相应利息费用。

关于融券业务, 证券公司融出的证券,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有关规定, 不应终止确认该证券, 但应确认相应利息收入;客户融入的证券,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并确认相应利息费用。

证券公司对客户融资融券并代客户买卖证券时, 应当作为证券经纪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证券公司及其客户发生的融资融券业务,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有关规定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十、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 (财会[2008]11号) 的规定, 对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中的认股权, 单独确认了一项权益工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认股权持有人没有行权的, 原计入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的部分, 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发行的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 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 。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篇8

第一条 为了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二)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第二章 确认

第三条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第四条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三章 计量

第五条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第六条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第七条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第八条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第九条 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一)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二)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三)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第十条 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

第十一条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二条 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第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第十六条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十七条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第十八条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十九条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

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章 披露

上一篇:十佳大学生竞选稿下一篇:关于感恩生活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