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和调研报告的写作研究
如何写好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通过特定的形式向上级领导机关、平行机关及下级机关反映较重大的情况和重要工作,供领导决策参考的一种公务文书。它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也能把领导意图进行传播,同时还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最新的实时工作动态和政策措施,能有效起到指导工作的作用。
社会信息化程度快速提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现代社会里,政务信息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利用信息手段科学决策、指导工作、反映情况、推动落实,已经成为各级行政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重要的施政方式。能否写好政务信息,做好信息工作,也是考量机关文秘人员参谋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常用政务信息包括决策反馈型信息、问题探讨型信息、公共突发型信息、交流建议型信息、预测调研型信息、领导言论型信息等。综观几类信息,其主要作用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上情下达、辅助决策、推动工作、服务基层。写好政务信息,做好决策服务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信息来源
政务信息具有时效性、客观性、真实性、权威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信息应该来源于正规渠道。采集信息的途径一般有:1.深入基层,扩大交流,获取来自基层的信息。2.将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文件、决议等转化为信息素材。调研报告是深入实际工作中调查得来的,往往能揭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蕴涵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将这些内容精选出来,就是比较好的调研信息;文件和决议包含比较重要的政策措施、方案和工作安排,也是反映实时动态和工作重点的信息要素。3.记录、领会领导讲话、指示精神,将上级的文件材料和领导的言论、观点转化为信息。领导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有时候领导的认识就是重要的信息源之一。4.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机关各处室或其他单位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将典型经验转化为信息。5.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载体,从各类新闻报道中获得最新信息。这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新闻和信息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通之处,可以在相通之处下功夫,将新闻转化为信息,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上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对机关文秘文员,而且对领导来说也是行之有效的。从具体的信息渠道选择情况来看,在获取社情民意相关信息时,领导干部更多选择调研和群众来信来访,其次是网络和报纸、电视等;在获取时事政治相关信息中,网络则是领导干部的首选信息渠道,其次是报纸和电视;在获取下级相关专业信息时,调研和公文会议是主要的信息渠道。
二、科学确立选题
选题是政务信息工作的首要环节,只有确立好的选题,才有可能根据题目写出高质量的信息。政务信息的选题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时效性。信息工作者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精神,把工作中遇到的实时情况、难点问题及时报送各级领导,特别是对基层动态、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情况,要高度关注、及时发掘、准确反映,确保政务信息紧扣适时标准,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2.选题要有特色和重点。报送信息要注意选择各地、各部门有特色的工作,突出亮点,体现超前性和典型性,要发掘最有推广价值、最具典型意义的经验和信息。3.围绕领导需求选题。信息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领导决策服务,所以,选题是否符合领导需要是写作信息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要进行换位思考,贴近领导意图,坚持把领导关注、领导思考的工作和亟待了解的问题作为重点,根据上级的工作安排体察领导的工作思路,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4.辩证地进行选题。在信息选题方面要做到冷热并重、喜忧兼报。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掘热门选题,即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集中收集报送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的重要信息。而实际上一些处于次要位臵、重要性暂未被认识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有时也会变成重点热门的信息。这就需要信息工作者用辩证、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努力在冷门中发现热点,为领导决策提供超前的预测性信息。既要从正面反映工作的动态、经验成果等,也要从负面反映需要领导研究、解决的困难、缺点和错误。通常人们更倾向于从正面反映情况,但从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角度讲,报忧信息也尤为重要。只有做到喜忧兼报,才能使领导更全面地了解情况,从而做到科学决策。
三、精心提炼主题
主题是文章表达出来的思想,是信息撰写者的见解、观点及主观意图在文章中的体现,也是信息内容的中心所在。主题是衡量一篇信息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并决定着材料的取舍。在文章的全部思想内容中,贯穿全篇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核心思想才是主题。写作信息,就是要通过反映情况、反映问题来说明观点。确定主题的基本要求有三:一是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二是主题鲜明,基本思想要明确。三是把情况写深刻、写明写透。四是说明问题要集中突出重点,引用的材料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
提炼信息主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提炼法:对信息工作中收集到的典型材料、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提炼出突出问题或典型经验的方法。这里的典型材料和典型事例应是重大的突出的事件,或有代表性的经验做法。那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及一些先进的经验做法都可以提炼成信息的主题。
2.推理提炼法:对事物进行由此及彼,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由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推出带有普遍意义的主题。运用推理提炼法需保证推理的前提要正确,信息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推理方法。通过科学的推理,才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
3.归纳提炼法:即从具有共性的同类事实中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主题的提炼要从信息的本质出发,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要提炼出有新意、有特色、有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的主题。信息主题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又不等于全部社会实践的内容,这就需要信息写作者对占有的资料进行一番研究提炼,使信息主题得到升华,主题的提炼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入不断修改和优化的。实践出真知,搞好调查研究是提炼主题的基础,运用科学方法是提炼主题的保障。
四、合理安排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框架,结构为表现主题服务。政务信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同时还可以包括背景材料。政务信息写作要避免素材的堆积,一般采取直言表达,其结构比较紧凑。一篇政务信息一般几百字足够。要根据主题、材料和表达的需要来安排篇章结构。篇幅要适度,不能因篇幅过长或过短影响内容的完整和主题的表达。
短信息采用篇段合一式,在结构方面不要求完备,可以没有导语和结尾两部分,只要把内容阐述清楚即可。较长信息采用多段式。多段式常有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其写法与消息相似,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写法,先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或观点放在前面,然后根据材料的轻重缓急作有序安排。有的信息还可按时间顺序或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
政务信息标题的拟制要求准确、简练、醒目。多采用主谓结构,语意直观。要吸引读者,让读者一看题目就感觉有新意,并对信息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吸引其眼球,引起进一步的阅读兴趣。和消息相似,政务信息的导语部分也要求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主要事实。在短篇政务信息中一般省略此部分。
信息的主体部分需精心提炼要点,概括主要事实,安排好内容层次。主体部分结构常根据内容的表达需要采用并列式或递进式。政务信息的结构与文学作品、机关公文、新闻报道相比,要简单得多,但更不容易把握。政务信息在写法上要避免素材的堆积,要做到语言精练、逻辑清楚,并可以附带图片来强化说明。
五、创新报送形式 政务信息在报送传递方面具有十分快捷的特点。政务信息只要内容真实,上报时一般不需要领导层层把关签发,可以节省报送时间。政务信息由下级报送上级领导,不需要打印成稿,可直接通过电脑和网络传送,对于重要信息,办公室可随时报送,便于上级领导及时批示、反馈信息进而指导工作。
针对目前电子政务的工作需要,目前住建局政务信息主要是在攀枝花市规划建设网的工作动态栏目采用,其中特色亮点政务信息则由局办公室报送市委、市政府、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等上级机关,同时也可向四川省住建厅、四川省住建专刊、攀枝花日报社等机关媒体投报。因此,更应畅通政务信息报送渠道,建立信息直报点,对重点、特色信息可以电话约定局机关处室和局属单位专人报送。信息管理人员应普及网络办公体系,强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提高信息报送质量,以确保我局的政务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更新,并获得较高的上级采用和媒体采用率;同时要注重信息安全,确保涉密信息的管理,对不适宜对外公开或暂时不宜上报的信息,应慎重把关;信息中的事项、统计数据、工作安排、政策措施等内容一定要确保真实有效,避免发生误报事件而造成意外损失和违法后果。
如何写调研文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文章就是将调查研究的结果,用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图文资料,是工作的常用的参考文献,可以使工作人员全面深入地掌握工作情况、提出问题、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促进工作的开展。只有对事物有了较全面、较深入的调研,观点才能正确,方法才能得当,工作才能出成绩。
写好调研文章需要很多方面的能力和基础,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的。只有真正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有丰富的内容、有正确的观点、有独到的见解、有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调研文章。
调研文章的写作是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进行深入、缜密思考的过程。如果了解得不清楚、不全面,就无法用文字表达清楚。可以说,调查研究就是督促工作者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而落成文字的东西,必须有创新的地方和值得写的地方,还必须有从材料到观点的严密的逻辑推理。
调研文章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产生指导作用,避免走弯路、碰钉子,减少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工作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文章,是最基本、也是最管用的方法。
调研文章的写作方法:
1.确定调研课题。调研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在动手做调查研究之前先弄清楚。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很多,必需分清轻重缓急,优先确定亟需解决的问题。题目不要大而无当,更不要脱离实际工作范畴。
2.拟好调查提纲。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查的范围、重点、和具体内容,既要有总体概括,也要有个体的监测。拟调查提纲一定要细致,具体。
3.充分掌握有关的理论性、政策性知识及相关情况。要分析得深入、正确,必须得有相当的知识和理论做基础。
4.调研文章必须具备的要素和基本结构。
调研文章的三要素分别是材料、分析和结论,都融和在调研报告结构的三个部分中。材料是从通过调查和学习二得来的,是客观的东西;分析和结论是通过调查者自己用材料证实得来的,是主观的东西。
结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要素和结构不是一一对应的,“基本情况”必要将材料和分析相结合;“存在问题”既要有分析,又必须有足够的材料作基础,分析和材料还要能体现出结论。“解决办法”要有结论但也必须有大量的事实材料和分析。
文章题目可以直接说明观点,文章开头要概述此次调查研究的经过,包括调研时间、范围调研方向等问题,以及调研方式方法和掌握了的材料等情况。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这一部分要详细说明,但不必把所有调研材料全写上去,而只需要将与后面的分析、观点、解决问题相关的材料阐述清楚即可。很多调研文章,根据实际需要,设有主要特点这一部分,实际是基本情况的特点,可以放在基本情况中,也可以单写。如果特点单写,基本情况部分就可以简写。主要特点实质上是基本情况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这部分必须详细明确。一个大问题总是由若干个小问题组成的,每一个小问题都需要大量的归纳和分析,以证实阐述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亟需解决。同时,必须分析问题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原因,为最后的解决方法做铺垫。只有原因找准了,才能确定好的解决方法。
第三部分:解决方法。就是要求对调研的对象进行细致全面的了解,在对大量材料进行归纳研究的基础上找出特点,提出问题,并运用大量的事例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提出的方法要具体、要有步骤、有可操作性,应含有解决方案的内容。确保按照此方法开展工作,能够顺利的解决问题。
要在调研文章里准确地下结论,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变为成功的经验,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必须强调调研人员的知识水平、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如果调查研究偏离了客观方向,那么得出的结论和解决方法也将是无用的甚至是错误的材料,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和理论参考,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第二必须以全面深入的调查掌握的丰富的事实材料为依据。如果掌握的材料少,就可能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对工作的开展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必须要以广泛的调查面和深入的调查点来全面掌握材料,即要有宏观的、实际的材料,又要有微观的、理论的东西。
第三要有正确的、合乎逻辑和实际的分析。写作调研文章除了要有材料、写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外,还要用心去思考和判断,以先进的理论做指导,把所有的材料逐个进行反复地分析,并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找到最好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来测试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1政务微博的互动方式
政务微博的常态互动方式主要是通过微博中的评论、转发等功能,与其他微博用户(包括个人和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回复评论:解答网友咨询,回应网友批评、建议和投诉,表达政府的立场和看法。
转发微博:具有表示关注、认同、分享扩散的含义,在转发的同时附上评论,可表明对转发微博的观点补充和价值判断。
2政务微博互动的过程
政务微博的互动过程可概括为:判断留言内容,辨析用户身份,发表跟帖评论或转发微博。
第一,判断留言内容。政务微博首先要对留言的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留言进行回复。一般而言,服务咨询、投诉爆料、批评建议等方面的留言是政务微博经常需要处理和回复的内容。对于有针对性的咨询问题,政务微博应该积极、及时地进行解答;对于问题的投诉和爆料,则应该及时转交给相关部门,获得反馈后要回复告知留言者;对于超出本单位职能范畴的问题,则需要给予必要说明,并引导网友有针对性地找相关部门反映;而对于一些不够友好的批评或谩骂,政务微博运营者也可以本着包容心态不予理睬,如果出于愤怒贸然删除,反倒可能引火上身,引起舆论次生灾害。
第二,辨析用户身份。需要査阅对方的职业、工作、教育背景等身份信息,通过简单浏览对方的过往微博,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有一个大体的判断,确认评论对象的身份没有敏感之处方可进行回复。同时,在回复评论的时候应该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动态给予重点关注。尤其是当意见领袖就某项话题给政务微博进行评论,提出某些意见或质疑时,微博管理员应该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及时反馈给上级,并且尽早对他们的合理投诉、咨询、建议给予积极的回复,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内容也应该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第三,评论语言合理。政务微博在沟通互动中要始终秉持有礼有节的基本态度,微博管理员更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评论”是一种职务行为,在发表跟帖评论的时候,应该做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表达明确。
第四、善于自我推广。还可以主动“@”其他微博账号,根据微博内容选取适当的账号,寻求多级传播的可能。
3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平安南阳”和“平安洛阳”两个政务微博账号通过对转发信源、互动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探寻政务微博在与民互动方面二者表现的差异及原因,研究样本选取从账号开通到2014年7月16日,以构造周的抽样方式再从中选取154天,其中“平安南阳”共发布微博891条,“@平安洛阳”共发布1 595条。
在分析两个账号的微博转发选择来源时,笔者设计了6种分类,分别是:(1)政务微博;(2)新闻媒体;(3)其他机构微博;(4)意见领袖;(5)普通个人微博;(6)其他。经过对”平安南阳”和“@平安洛阳”转发的微博进行统计,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两个账号转发微博选取来源的比例。
可以看出,”平安南阳”在转发微博时选取的标准呈现出相当极端的趋势,接近98%的微博转发自政务微博,转发自新闻媒体、意见领袖和普通个人的微博均不到1%,如此单一的选择标准,体现了运营者过于保守的思路,只追求发布安全,忽略了和普通个人以及意见领袖等群体的互动,只在政务微博的小圈子内自说自话,自然无法得到普通微博用户的关注和反馈。
反观“@平安洛阳”,虽然超过3/4的微博转发自政务微博,但是也有不同数量的微博转发自新闻媒体、意见领袖、其他机构微博以及普通个人,具备一定和意见领袖互动的意识,在日常的话题以及突发的公共事件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介入话题,来影响意见领袖所能覆盖的群体,此时意见领袖充当了一个喇叭的作用,得到意见领袖的认同和转发,能扩大影响覆盖面。可见“@平安洛阳”转发选取的范围涵盖面较广,兼顾了各方面群体,分布相对比较正常。
为了避免像”平安南阳”成为政策信息的单调传声筒,就更要和民众进行主动沟通互动,政务微博既然是政府与民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政府部门就应拿出诚意与网民沟通互动。应该把政务微博作为一种采纳民意、倾听呼声的重要渠道来改进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方式。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传播战略研究所“政务微博观察”的官方微博2011年11月30日组织题为“什么样的政务微博您乐于接受”的调査中,53%的网民选择了“与民互动:微博上沟通反馈、微博下督导解决”。可见,网民对政务微博互动职能的期待和需求。
笔者在这一环节对是否使用“@”也做了数据对比见表3。可见,不论是“@平安洛阳”还是”平安南阳”使用“@”的微博转发数和评论数都高于未使用“@”的微博,说明“@”的确可以提高微博的曝光度,适当@相关账号,会受到高于平均水平的关注度,但是也要注意使用频率,经常使用或者是一次使用“@”过多也会容易给用户造成骚扰。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平安洛阳”与民互动的意识较强,合理选择互动的网友对象,并不局限于政务微博间的互动,会综合考虑增强同各群体的互动,涵盖意见领袖、媒体和普通个人,同时善于利用“@”方式进行主动推广,扩大微博影响力,“平安南阳”在和微博用户互动时,几乎只转发政务微博账号,互动对象选择过于单一,忽略了同意见领袖、媒体和普通个人的互动,背离了政务微博加强和民众的互动交流的宗旨,同时“@”方式使用上也不及“@平安洛阳”,综合来看,“@平安洛阳”与民互动策略选择也优于”平安南阳”。
笔者尝试给出几点政务微博与民互动的建议:
第一,合理选取互动对象。政务微博可以在和知识精英群体的互动过程中适当转发他们的微博,尤其是对意见领袖“@”的信息从中选择其中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信息进行转发或评论,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第二,微博运营团队应与当地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媒体人士为微博运营出谋划策,同时可通过媒体报道,对政务微博推广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第三,及时回应网民互动。政务微博受理网友的投诉,回应网友的批评和质疑,以负责任的姿态,积极地回应质疑,并公开、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则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的威信。
摘要:政务微博为网络问政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网络问政当中,通过留言、评论、私信、“@”等方式直接与政府机构对话。在微博上粉丝数已突破千万的浙江省委原常委、组织部原部长蔡奇说过,“作为政府应主动些,须明白开博比不开博好,发声比不发声强,沟通比不沟通优,微博之力是不可估量的。”显然,政务微博对于政务沟通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现代信息化,政务微博,政务沟通,民主政务
参考文献
[1]陈静,袁勤俭.国内外政务微博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14(6).
[2]刘晓娟,王昊贤,肖雪,等.基于微博特征的政务微博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3(12).
一、政务信息的定位
什么是信息?按教科书上的说法,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资源。信息是人类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纽带,是文明进步的基石。信息是指反映客观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变化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的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从做工作的角度看,信息就是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交流经验,为领导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推动工作服务的文字材料。其表现形式是县级以上政府的政务信息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以及部门单位的简报,还有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各类汇报材料。
所谓政务信息,就是与党务信息相对应的、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是指反映政务工作本身进展情况、遇到的有关问题及可能影响政务决策的信息。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从理论的层面看,政务信息的作用:
(1)政务信息是政府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2)政务信息是政府有效管理的手段;
(3)政务信息是推动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
(4)政务信息是指导下级政府和基层单位更好开展工作的工具;(5)政务信息是各地、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政务信息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从我们具体从事信息工作的层面看,我朴素的理解,政务信息应该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
定位之一: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定位之二:宣传工作,展示自我。
定位之三: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
定位之四: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
二、政务信息应有的理念
(一)政务信息无小事的理念。
(二)主动融入政府中心工作(或部门重点工作)的理念。
(三)全员办信息的理念。
(四)重点为本级政府(或本单位)服务的理念。
我想我们的领导感兴趣的是三个方面:
一是为本级政府和领导宣传了什么;
二是为本级政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了什么;
三是为指导推动基层开展工作做了什么。这也是我们信息为本级政府或本单位服务努力的方向。
(五)质量为本的理念。
总之,做好信息工作必须确立以上五大理念,切实做到谨慎敏感、融入中心、全员参与、服务本级、质量至上。
三、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一)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
政务信息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很强的工作。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1)及时。就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2)准确。就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3)全面。就是要坚持“两点论”,有喜报喜,有忧报忧。
(二)政务信息的内容
从上报的角度看,报送信息可作如下分类:
一是反映取得的成绩。如《开化异地民工联合维权工作站初显成效》、《衢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阶段性成果》、《衢州对俄科技合作取得突破》。
二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如《衢州市提前1年完成省政府要求的防洪闭合圈任务》、《“杭新景高速”龙游支线明年开工》、《江山白水坑水库即将投入使用》。
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如《开化县建立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机制》、《开化县驻村医生在防治非典中发挥重要作用》、《宁波市出台地方电厂顶峰发电补助资金办法》。
四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的现象。如《义乌市涌现18家民营农业科研所》。
五是反映上级重要会议、上级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如《省柑桔运输“绿色通道”延期柯城8万多吨积存柑桔顺利出仓》、《衢州市四项措施迅速贯彻省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衢州市生活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
六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xx反映欧盟关税优惠削减严重影响节日灯出口》、《xx市今秋松线虫病疫情严峻》、《基层反映现有高速公路管理机制将造成森林生态资源大量流失》、《xx反映铁路运价上调影响柑桔运销》。
七是反映社情民意。如《xx反映近几天液化气价格涨势迅猛》、《xx市近期查获多起涉毒案件》、《浙闽赣边界劣质烟花爆竹非法流动现象重新抬头》。
八是反映紧急突发性的事件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如《xx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
衢州政务信息刊物种类及内容
(一)《衢州政务》(信息版)。主要内容:
1、市政府领导对全市政府工作的指示和批示;
2、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措施、做法和成效;
3、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动态,特别是发展中的新情况、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经验;
4、一段时期市政府和各县(市、区)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5、上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思路、政策举措;
6、其他地区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
(二)《衢州政务》(特刊)。主要内容: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市政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
(三)《衢州政务》(增刊)。主要内容:
1、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对上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
2、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在实践中的一些探索性工作,包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情况;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做法和体会;其他具有本地区、本部门特色或具有创造性的做法。
3、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形成的一些与我市工作密切相关的重大研究报告,其他地区值得借鉴的重要经验和做法等。
(四)《衢州政务》(专报信息)。是按市政府领导的业务分工直接向领导专报的内部刊物,主要内容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而又不宜扩大报送范围的问题反映和重要意见、建议。
(五)送阅件信息。主要内容是: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全市各地各部门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包括:
1、重大灾害情况;
2、重大生产和交通事故;
3、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及重大治安案件;
4、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5、需要市政府领导紧急处理的重大问题;
6、其它重大事件。
紧急信息报送范围和标准按照浙政办发〔2004〕15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六)市政府办公室转报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我市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
2、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市政府领导重要调查研究材料;
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
4、全市突发性重大紧急事件;
5、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市政府办公室向各地各部门的专题约稿。
四、政务信息的写作要领
主要把握四个环节:
(一)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
信息的主题是全篇信息的内核和中心。
主题应该正确、集中、鲜明、深刻。
(二)制作标题,做到标题新颖、醒目。
要把握三点原则:
1、题文一致。
2、一语破的。
3、准确简洁明快。
(三)安排结构,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信息结构的基本要求:
一是简短、灵活。
二是清晰、严谨。
(四)推敲字句,做到语言凝练、庄重精确。
主要有三点要求:
一是凝练。
二是庄重。
三是精确。
四种类型常见信息的编写方法。
1、要讯类信息编写方法:
这是最要求“简洁明了”的信息,要把握以下四点:
(1)要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论述一个观点。
(2)要精心制作标题。题目要概括出信息内容的思想。
(3)要认真编写正文。在写作正文时,尽量使用概括性语言,尽量使用叙述性语言,不用议论语言,做到简洁明了。写作成效性的信息一定要有可比性,能反映地方或部门领导的政绩。写作新举措的信息,一定要突出一个“新”字,立意新颖、有新意,与众不同,鹤立鸡群,写出别人没有的东西,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在写法上,能概括出并列几点的,就设置几点;不能概括出并列几点的,就全篇连为一体来写。一般情况下,这类信息文稿切不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以致枝蔓过繁,淹没主题。
(4)开门见山,断头去尾。
2、紧急突发性信息编写方法:
这类信息重要的是讲求时效性,容不得你化时间去作文字方面的推敲,关键是要把握几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事件基本情况、造成的影响(或损失情况)、预计事件发展的趋势以及当地采取的措施。
3、专报信息编写方法:
这类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形式上可以灵活掌握,篇幅可长可短,无需千篇一律、一个模式。
4、调研经验性信息编写方法:
对调研类信息,可分为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措施等部分;对经验类信息,既可分为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两部分,也可分为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启示或思考三部分。
五、收集挖掘政务信息的方法
(一)扣紧“关注点”,收集挖掘适用型信息。
(二)突出重点、亮点、热点、难点,收集挖掘有价值信息。
(三)凸现特色,收集挖掘精品信息。
要注意做到两点:一是部门单位向市府办报送的信息,要突出部门工作特色;采写转报省政府办公厅的信息,要突出部门工作特色和地域特色。二是部门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信息,要突出地域特色。
今天下午,在我局会议室进行了政务信息写作的培训。政务信息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辅助领导层进行决策,对大家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也可以让全体员工经行经验交流,并且可以反映大家的工作情况。所以写好政务信息并使其中稿,对我们来说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基于此,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特地邀请到了宣教科的顾欣同事对如何进行政务信息的写作进行了培训。
作为一个新入职的员工,政务信息的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写作模式。本次培训使我了解了政务信息写作得要点:
首先,要注意写作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海淀特色,围绕重点工作,报送有价值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中稿几率。
其次,写作的文字要平实、简洁、准确。我们要用最简洁平实的文字,表达最丰富、最深刻的内容。
第三,善于挖掘,采集信息。我们医保中心的政务信息以数据类、一句话信息为主,缺乏日常工作类、调研类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以后在挖掘信息,丰富内容上多下功夫。
最后,我们一定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有些信息本来内容和文字都不错,但就是拖后几天才报,使得信息的时效性缺失了,本来可以中稿的信息也会被打回,这点必须引起我们绝对的重视。
一、政务信息的概念和定位
(一)概念:所谓政务信息,就是与党务信息相对应的、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是指反映政务工作进展情况、遇到的有关问题及可能影响政务决策的信息。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二)定位:从具体工作的层面看,政务信息应该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①下情上达、上情下达。②宣传工作,展示自我。③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④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围绕“领导需要了解”和“需要领导了解”的信息进行编报。
政务信息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特殊的文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公文形式,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消息,也不同于日常的工作简报。
二、政务信息与新闻的异同
区别:政务信息与新闻的服务对象不同。政务信息的服务对象是党政领导,为领导掌握情况服务。新闻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一般通过典型来起导向作用。共同点:时效性和真实性。
三、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一)基本要求: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新、实、准、快、精、深。
新,是指在时间上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要有新鲜感。实,是指信息内容要真实;事件发生的程度,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虚构和夸大或缩小的情况发生。准,是指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信息,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快,是指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紧急信息随时发生随时报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精,是指文字简炼、文风朴实、开门见山,用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深,在内容上要有一定深度,力求通过一个具体的事情反映某种现象,透过这种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二)基本内容:从报送角度看,政务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映取得的成绩;二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四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五是反映上级重要会议、上级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六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七是反映社情民意;八是反映紧急突发性的事件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四、政务信息的写作要领
信息写作公式:标题+做法+数字+(例子)=信息
1.准确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信息的主题是信息的内核和中心。主题应该正确、集中、鲜明、深刻。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而主题通常在标题上体现;主题确定后,信息的内容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如:《镇原将倾力为民办好10件实事》
2.精心制作标题,做到标题新颖、醒目。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三点原则:题文一致,一语破的,准确简洁明快。一般来说信息标题的制作有四种类型:
(1)数字型。数字最具说服力,在题目制作中找出全篇信息具有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如:《镇原县新农村建设投资过2亿》,这类标题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内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比较常见。
(2)词汇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充分体现简明扼要的特点,常用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在制作此类标题中忌凭空产生,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结论,用有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如:《庆阳市实施“三个引领”着力提高环境整治水平》,这些标题可以直接看出整篇信息的基本框架、结构、中心内容,通过对信息标题的阅读就可以知道所要说明的目的。此类标题一般在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推介性类型的信息中较为常见。
(3)杂合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是词句和数字并用,在表述上更全面准确,通过标题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如:《镇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2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上大学》,这些标题能够充分反映出信息的概况,达到不留悬念的效果。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比较常见。
3.巧妙设计结构,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信息结构的基本要求:一是简短、灵活。二是清晰、严谨。信息结 构的设计就是政务信息素材的组合。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事件类信息。二是以逻辑为顺序,按照大与小、重与轻、主与次等原则,对内容进行布局。三是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交叉运用。4.写好主体部分,做到文字简炼准确,有闪光点。这是最重要的,要做到条理层次清晰。5.反复推敲字句,做到语言凝练、庄重精确。推敲的同时还要把好文稿审核关。
五、政务信息类型
从操作层面看,根据信息的特性,特别是信息所侧重体现的信息点,政务信息主要有以下15种类型:(1)首位性。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总量、规模、增幅居全国或全省首位,以及居前列位次。如:《甘肃省第一个“中国书法之乡”殊荣花落镇原》
(2)破关性。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迈上一个阶段性的台阶。如:《镇原县邮政储蓄余额突破4亿元大关》、《镇原县农村公路投资规模突破亿元 建设里程前所未有》(3)全国性(全省性)。即经济和社会事业中某项工作被评为全国性(全省性)荣誉称号或成为全国性(全省性)的试点单位,或者与全国有影响力的事情发生了关系。如:《镇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4)首创性。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全国或全省首创性的成效、成果和做法,以及率先性的作为。
(5)创新性。即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创新性的做法、现象和成效。如:《镇原县郭原乡王沟圈村采用“摊厘入亩”的办法筹集新农村建设用地》
(6)措施性。即体现开展某项工作的措施,既可以是过去时,也可是现在时,还可以是将来时。如:《镇原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打实》、《镇原县多措并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7)启动性。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工程项目或活动启动。如:《镇原县北部5乡镇安全饮水项目启动2.4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有望得到解决》
(8)计划性。即地方政府或部门专项性工作计划,以及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如:《镇原将倾力为民办好10件实事》
(9)成效性。即反映政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绩和成效,既可以是某项工作全面完成后的成果、成绩和成效,也可以是某项工作或工程建设阶段性的进展情况。如:《镇原县项目建设实现开门红》
(10)通报性。即对有关情况作客观的通报,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变化作客观的体现。如:《镇原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镇原县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蒲河二期项目基本完成》
(11)紧急性。即反映紧急突发性事件或情况,以及反映后续处臵情况。如:《镇原县遭受特大风灾设施蔬菜大棚受损严重》
(12)反映性。即反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如:《镇原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存在四个问题》
(13)建议性。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4)调研性。即调研性的信息。如:《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镇原县生猪养殖业的影响及有关对策建议》(15)经验性。即总结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如:《镇原县郭原乡王沟圈村采用“摊厘入亩”的办法筹集新农村建设用地》
六、政务信息源收集方法
(五)会议收集法。每次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三)调研法。
(二)追踪法。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
(一)综合法。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
七、工作体会
1.保证数量是基础。2.提高质量是根本。3.加强协调是保障。
4.增加分量是关键(有分量、有影响的信息)。5.发挥能量是目的(发挥作用)。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宏观问题抓广度,围绕领导需求报重点(镇原县明确2011年工作重点);微观问题抓深度,围绕决策落实报亮点(镇原县9.4万人享受“两免一补”);突发问题抓速度,围绕工作部署报难点(镇原县遭受暴洪风雹灾害);同样问题抓角度,围绕阶段性工作报热点(大旱之年镇原县千亩全膜小麦喜获丰收)。
舆情信息的实用写作与例文
一、舆情信息的概念及分类
(一)舆情信息的内涵 舆情,简单地解释就是民众的意愿,是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因此,舆情也可以说就是社情民意。
(二)舆情信息的分类
1、思想反映类。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反映、倾向性看法。将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公众的这些看法、反映收集起来,就是思想反映类舆情信息。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思想动态,主要指某一事件发生后,人们在第一时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街谈巷议发表的看法、观点及争论,特别是社会各界对当前中心工作和关乎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思想反映;二是社会思潮,是指人们对某个问题长期关注,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或几种有比较普遍影响的、深层次的观点和主张。
2、工作动态类。主要是指宣传思想工作动态,包括理论、新闻、文艺、出版、思想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体制改革、对外宣传与文化交流,此外还包括教育、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工作情况。具体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地各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二是工作中探索的新思路、新做法,取得的新经验、新突破。
3、问题倾向类。主要是反映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类信息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干部群众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存在的思想疑虑和困惑,包括群众对某些政策措施、公共事务等产生情绪、意见和要求;二是宣传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三是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包括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动向。
4、对策建议类。主要是指围绕重点工作和干部群众关心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这类信息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广大干部群众围绕所关注的问题和事件提出的建议;二是专家学者针对某一具体事项或问题发表的观点意见;三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经过调查研究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建议。
二、舆情信息的收集与报送
(一)舆情信息收集报送的重点内容
1、重大决策部署方面的舆情信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关系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干部群众十分关心,也必然会产生各种意见看法、建议要求等思想反映。这类思想反映对推动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对于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改进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重大活动一经出台,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一经发布,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一经发表,应在“第一时间”收集报送干部群众的思想反映,既要反映主流看法、支持性意见,也要反映不同声音和建设性意见,做到全面客观、真实深入。
收集报送这方面的舆情信息,要把握三个要求:一是突出一个“快”字,在“第一时间”收集,及时报送;二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等各类人群的意见看法;三是运用群众语言,生动鲜活反映情况。
2、社会热点方面的舆情信息。社会热点,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或事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社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收入分配问题、反腐倡廉问题、“三农”问题、国企改制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征地拆迁问题,百姓上学难、看病难、住房贵问题,以及台湾问题、中日关系、地区冲突等等。所有这些热点难点问题,都是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想反映,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利益、对国家发展以及国际局势的关注和企盼。做好社会热点难点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要准确抓住那些关系大局、有普遍性影响、群众强烈关注的事件和问题,分析问题的状态特征,揭示其产生的背景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善于提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
3、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方面的舆情信息。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是指那些出乎人们意料地突然发生、具有严重性质的事件。它们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可能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影响着民众心理,影响着社会舆论,甚至影响到社会秩序的安定。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国际国内各种社会原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明显增多。如,因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因素引起的突 发性事件,因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事故引起的安全生产领域突发性事件,因传染疫情、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因素引起的突发性事件,由于征地拆迁等问题引发的大规模上访、群体冲突等。做好这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和报送,一要抢占先机,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前兆阶段,在平时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把握可能诱发突发事件的因素,及时报送事件初发情况和人们的反映;事件发生后,要密切跟踪事态的发展,跟踪人们思想情绪的波动。二要注意捕捉倾向性、苗头性信息,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后果影响,密切关注涉及全局、涉及导向、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4、社会思潮方面的舆情信息。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人们深层次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的集中反映,是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影响的思想潮流或趋势。当前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在总体上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观点,存在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现象,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思想理论领域杂音噪音不时出现。这些问题,有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有的是学术问题,有的是带政治倾向的问题。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正确认识思想理论领域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密切关注敏感事件、敏感日期中出现的思想动向,特别是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攻击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收集报送社会思潮方面的舆情信息,要牢牢坚持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有情况、材分析、有对策的报告。
5、境外重要涉华和港澳台舆情信息。收集报送境外涉华和港澳台舆情信息,对于我们有针对性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加深与世界各国的理解与交流,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家安具有重大意义。
境外重要涉华舆情信息,主要收集和报送境外各主流媒体对我国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事件、重大会议,我国主要领导人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的重要报道和评论;境外各主流媒体涉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人事、人权、国防、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禁毒等领域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重要评论和报道;境外主流媒体涉及我国西藏、新疆、台湾等问题的报道和评论;境外主流媒体和中文网站对我国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敏感案件的新闻处臵,重大经济政策改革、重要理论出台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和报道;境外主流媒体和中文网站对我宣传文化工作、新闻出版管理的报道和评论;境外反华势力以及敌对分子对我党和政府的造谣、攻击和渗透情况。收集报送这方面的舆情,在内容的把握上,要力求全面,正面舆论和负面舆论都要收集,并进行综合研究判断,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港澳台舆情信息,主要收集报送港澳台主流媒体对中央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政治事件、重要会议以及国家主要领导人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的主要报道、评论和反映;港澳台主流媒体对政治敏感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宗教、文化发展的重要评论报道;港澳台主流媒体和互联网站以及各党派、各界人士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敏感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舆情反映、思想动态、重要言论、评论、报道;港澳台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的建议;港澳台敌对势力等造谣、攻击和渗透的情况。
四、几种舆情信息的实用写作模板和例文
(一)内容直述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在标题中直接点明舆情信息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是舆情信息中比例最大的类型。
1、整篇信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干部群众高度评价***的讲话
⑵社会各界对***会议/政策/活动反响热烈 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⑷***引起广泛关注
⑸***会议/政策/活动受到好评
3、常用语言模式
⑴普遍认为,***。业内人士说/反映,***。有人说,***。⑵普遍认为,***。许多人认为,***。人们认为,***。
⑶普遍认为,***。许多人说,***。一些人说/认为/建议,***。
⑷普遍认为,***。许多人说,***。一些人说,***。也有人说,***。⑸普遍认为,***。许多人说,***。一些人说,***。也有个别人说,***。人们希望,***。
⑹普遍认为,***。一些人持积极看法,认为***。另一些人认为***。还有一些人认为***。多数人期望***。
4、例文
干部群众对广州推行单位自建房反响强烈
昨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广州推行单位自建房的消息,基层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对此持不同意见。普遍认为,缓解住房难,有助于平抑房价。广州推行单位自建房的做法是应该肯定,这是广州市政府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有益偿试,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解决了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同时还有助于平抑高房价。
部分群众认为,推进这项惠民政策就要按政策规定办事,严格落实“单位有土地,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这三个条件,防止政策被滥用,杜绝“搭车”现象。
个别群众认为,福利分房会分配不公,与建设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允许个别单位自建住房违背了房改的初衷,违背市场规律,不利于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目标的实现。
(二)评价建议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通过对舆情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作出评价、判断或提出中肯、可行的对策建议,常用“应”、“要”、“建议”、“影响”、“值得关注”等形式来表达,以引起领导关注。
1、整篇信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应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 ⑵要注意小学生思想成人化的倾向
⑶我国文化市场“价格虚高”现象值得关注 ⑷建议对****进行/实行**** ⑸建议进一步做好***工作 ⑹***现象应引起重视
3、常用语言模式
⑴近段时间以来,***,社会反响很好。人们建议,***。⑵近年来,***。(基层)建议一要***;二要***;三要***。⑶建议进一步做好***工作 ①***。②***。③***。④***。
4、例文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建议
一、当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新合基金管理机构成立、运作时间短,对如何加强新合医疗基金的规范管理缺乏经验;二是新合医疗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缺乏;三是新合医疗基金管理人员中缺乏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新合资金报销审核环节中不能严格按政策规定把关;四是定点医疗机构的具体经办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业务培训,程序操作不规范;五是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存在违规报销行为。
二、人们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充实新合医疗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二是加强新合医疗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三是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合医疗资金的审核报销严格把关;四是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参合住院病人的有关情况定期进行核查。
(三)总结归纳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通过对舆情信息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以特点的形式表达出来,简明扼要。
1、整篇信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当前***工作呈现六大新特点
⑵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存在五种倾向/认识误区 ⑶一些地方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⑷某地“五个结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⑸人民期盼“两会”关注的热点 ⑹某地“**措施”扎实推进***工作
⑹基层反映:***存在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3、常用语言模式
⑴、①论点一。一两句话论据支撑。②论点二。一两句话论据支撑。③论点三。一两句话论据支撑。④论点四。一两句话论据支撑。⑤论点五。一两句话论据支撑。
⑵、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4、例文(略)
(四)趋势预测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主要用于前瞻性、预见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常用“态势”、“苗头”、“预测”、“走向”等表达形式。
1、整篇信息结构
标 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二季度社会舆情将继续保持积极平稳态势 ⑵专家预测我国明年网络游戏规模近70亿元 ⑶警惕亲美日网络写手的新动向
3、常用语言模式:语言精练
4、例文(略)
(五)题文承接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主要用舆情信息的第一句话作标题,正文则直接承接标题一、二、三、四等写下来。
1、整篇信息结构
标 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今年宣传思想工作有六个“新变化”
3、常用语言模式:语言精练
1.1 电子政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政务解释为“善于国家政治事件的处理, 同时也是政治管理工作的统称”。就我国实际的政治生态而言, 我们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对政务的定义与概念进行解读, 广义上的政务涉及到各类行政事务, 囊括了各级政府、政党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军队管理以及司法体系等多个领域的相关活动;狭义上的政务则专指各级政府在日常活动中, 所进行的各类管理与服务行为。在此基础上, 人们对电子政务的定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不过一致的共识是,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这一概念源自1993年美国总统办公室发布的《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再造政府》, 该报告强调政府应用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政府再造策略性措施, 以革新其行政效率。2001年12月, 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考虑到我国的政治体制, 会上确定把E-Government翻译成“电子政务”而不是“电子政府”[1]。总而言之,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在运作的过程中,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 将各类管理活动与服务体系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高度整合, 实现了政府组织架构与工作方式的调整与优化, 并最大程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最大程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政务活动的客观要求, 以电子政务为起点, 我国逐渐实现了政务活动的全方位、立体化与宽领域的格局。
1.2 信息安全
信息其本质上是消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形式进行展现, 具有实时性、有效性以及真伪性的特点。简单说, 信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相关内容的表达, 以传达出相关的消息, 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需要。信息安全则针对于信息展示过程中的不同方式, 采取针对性的手段与途径, 促进信息的安全传递。由于信息本身在表现形式与传递手段上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因此信息安全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 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网络系统、信息技术、加密技术、数据传输、数学模型等多个领域, 因此, 在构建信息安全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从信息的保密性、准确性、真实性、复制授权等几个层面入手, 以相关技术为框架, 不断构建安全管理系统, 提升信息安全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的安全属性, 降低其因受到攻击而引发数据丢失的几率,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 增强信息安全的稳定性, 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从信息安全自身的角度来分析, 其具有变化性、相对性、多样性以及完整性等特点。信息安全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黑客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 时刻面临着被获取与篡改的危险, 同时新的信息技术与系统的构建与使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发生几率。信息安全技术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因此,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这就使得信息安全有着相对性的特点, 其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扭转现阶段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信息需求的多样性, 各政府部门对于不同信息的取舍存在一定的偏向, 因而使得电子政务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性。信息安全自身涵盖了安全技术与管理系统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因此, 在构建信息安全系统的过程中, 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 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制定安全等级, 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手段与管理方式, 以满足信息安全系统完整性的要求。
1.3 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现实意义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作为我国安全体系的重要构成,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电子政务活动的开展是各级政府部门以网络平台为框架, 做出政治决策、履行自身的职责以及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电子政务信息体系的科学构建是我国政治事务信息化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实践中的有序开展,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的能力与水平, 推进了政府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 大大提升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办事能力, 真正意义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与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媒介, 不断进行自身工作流程的调整与优化, 实现了工作方式的简化, 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2]。电子政务的内容十分丰富, 包含了政府网络办公、服务自主化、信息的网络公布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等多个方面。各级政府部门以电子政务为支撑, 大大提升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政府数据信息的资源优势, 使其更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活动的开展使得政府工作内容得意透明化, 缩短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多样化的服务, 极大便利了社会生活。同时电子政务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其构建活动的深入进行, 扩大了电子政务体系的规模与范围, 使得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性大大加强, 各级政府的联系性大大增强, 有效提升了政府工作的正确性。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数据的共享, 增加了数据信息安全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程度。
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的情况分析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性, 推动信息安全体系构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需要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加密技术为重点, 持续优化与调整管理体系, 并立足于信息安全工作的客观需要, 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安全技术、管理机制以及法律法规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保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建立。
2.1 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电子政务的前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为了顺应信息化的发展潮流, 我国开始进行办公自动化模式的初步探索, 不断进行办公自动化的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经验, 从而为电子政务建设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活动的大规模开展, 是以1999年40多个部委信息管理部门联合进行的政府上网工程为起点, 以上网工程为基础, 我国将越来越多的政府行政单位纳入到这一体系中, 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不断进行网站的设计与建设, 提升网站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使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服务手段与路径。政府上网工程的深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政府信息化进程, 而我国正是以政府上网工程为切入点, 逐渐形成了电子政务的构建氛围, 形成独特的政治管理生态,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政府服务能力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党和政府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十五”规划中前瞻性的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理念与思路。这一观点的提出, 不仅推动了经济结构与运行模式的信息化, 也标志着电子政务在我国进入到实质性阶段, 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与规模将会不断扩张, 逐渐成现阶段为政务活动的主流。从电子政务发展的层面来看, 国电子政务已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我在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以旧有的构建成果为基础, 融合新的发展理念与管理思维, 形成新的电子政务格局。2001年8月我国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由朱镕基总理担任组长, 对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活动进行规范与引导, 2003年为了实现应急信息的合理把控, 实现对相关信息的科学处理、全面收集与何时, 中共中央成立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统一处理全国范围内各类应急信息, 以减少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2008年, 党和政府基于现阶段政府改革工作的客观需要, 调整原有的大部机制, 信息化办公室不再承担电子政务管理工作, 转而由工业信息化部负责相关主管工作, 从而大大简化了管理流程, 保证了电子政务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2月, 中共中央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以网络信息安全为宗旨, 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进程的实际, 协调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个领域, 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断制定与调整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策略。以此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提升网络安全的级别水平, 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3]。
2.2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主客体清晰
我国电子政务的主体为各级政府部门, 其在广义上涵盖了党的组织、行政部门、立法机构、司法体系等多个层面。因此, 从广义层面来分析, 电子政务不单单是指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自身的行政职责, 还包括司法系统以及其他公共部门的日常工作, 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狭义的政府部门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的执行部门, 从目前来看其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实施对象。电子政务指向于各级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同的社会团体, 在电子政务体系发展到成熟阶段, 参与电子政务体系的各主要组成部门 (即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 能够在进行信息数据的实时交互, 在交互过程中, 电子政务的主客体关系不断发生转变[4], 这就意味着, 行政单位在进行电子政务构建的过程中主客体关系会发生频繁的转化, 以满足信息交流的要求, 为公众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2.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逐步专业化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与积极参与。在安全系统构建的过程中, 需要以现有的技术框架为基础, 实现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据传输技术的合理配置与优化, 使其成为一个高度协调的整体。以此来减少数据信息发送丢失与篡改的几率, 保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科学高效构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安全系统的稳定运行, 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维护工作, 但是由于各级政府部门的编制有限, 其不可能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维护与开发工作。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与信息安全技术与网络维护公司的合作, 通过对其开发的系统软件与运行程序进行必要的审核与测试, 并交给相关资质部门进行实用性与安全性的评估, 由于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开发、系统运行、日常维护、重要设备维护等大都涉及机密信息, 因此, 就需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加强人才和技术队伍的建设。
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落后
从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来看,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政府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保障。如上文所述, 在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中,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相继出台了各类法律法规, 对信息安全进行维护, 打击攻击网络, 泄露信息数据的行为,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 这些法律法规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性, 结构较为单一, 无法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难以真正发挥法律法规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作用。并且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经验, 使得网络信息安全法规在信息跨境以及隐私保护方面存在漏洞及信息安全等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的要求, 无法为电子政务提供法律保障。由于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落后, 相关部门无法依法进行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的压力与困难程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我国网络信息建设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加之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不完善, 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网络犯罪的发生几率, 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地威胁, 因此, 立足于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际,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就成为现阶段党和政府在电子政务构建活动中必须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同时电子政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信息保密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机构在组织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管理机制不健全, 使得自身的安全管理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从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协调, 同一级别的政府部门在进行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信息交互效率较低以及沟通障碍的若该问题, 政务信息很难在部门之间进行传递。另一方面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机制的管理责任较为模糊, 制度建设存在误区, 现阶段虽然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责任进行有效划分, 并逐渐进行安全管理与认证体系的构建, 但是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 更多的是从技术的角度上进行操作, 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性的提高, 往往忽视了管理系统在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性方面的重大作用。例如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 对于管理的标准、工作的定位以及相关事故的处理流程缺乏准确定位, 使得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 难以真正发挥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
3.2 信息安全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3.2.1 基础建设和硬件的不足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首先离不开基础建设和硬件设施。中国幅员辽阔, 地形各异,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电子政务化进程, 其必然对硬件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不仅仅造成网络通信线路的大幅增加, 还在一定程度上了降低了通信线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现阶段通信技术可以分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两种, 无线通信技术由于自身技术的限制, 在一定情况下很容易被盗取以及窃听, 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有线通信技术由于其对基础设施依赖严重, 一旦相关通信设施收到损伤, 将无法正常工作。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 很多硬件技术依赖于国外输入, 从而使得电子政务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 绝大多数关键设备需要从国外引进, 网络信息系统硬件上的劣势, 使得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规模与安全性始终得不到有效保障, 极易发生信息泄露事件。例如Windows 98操作系统以及英特尔处理器在设计过程中, 留有后门, 这些后门的存在极易被黑客利用, 为网络攻击行为提供了极大地便捷。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逐渐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产业体系, 以计算机制造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 虽然这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硬件建设的客观需求。但是中央处理这种高精间设备的研发水平依旧较低, 研发依旧依赖国外技术, 同时由于相关技术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使得自身对于外国技术的学习与改造能力存在缺陷, 无法真正的实现技术的优化与升级, 使得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速度与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2.2 软件的开发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软件开发滞后, 安全和应用系统缺乏创新也是信息技术水平不够的一大表现。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时间较晚, 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软件系统功能不够健全与更新速度较为缓慢的问题。系统架构技术的落后以及网络攻击防范措施单一化等众多原因, 使得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高危风险。例如黑客在发动网络攻击之前, 可以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内存在的漏洞, 轻而易举地攻破防火墙等防护设施, 造成系统瘫痪。系统的设计者为了方便系统的更新与维护, 通常会在系统内留有后门, 而这些后门代码一旦被其他人获取, 将会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危险, 大量机密信息可能被窃取, 公民个人信息可能被篡改。如熊猫烧香以及木马病毒都可以通过相关途径对电子政务系统直接发动攻击, 对系统造成破坏性作用, 这就要求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过程中, 不断更新系统构建技术, 增强网络攻击防范能力。
3.3 电子政务系统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
上述客观的原因有时难以避免暂时不易解决, 但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因人为的原因出现问题则十分不应该。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由于自身的工作环境与应用范围, 使得其具有流程多样、覆盖面广、用户数量多的特点,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常需要几千台计算机进行同时工作, 来保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终端运行的流程。在这种运行模式下,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保证信息的稳定运行, 就需要从电子政务服务的范围、使用人员以及安全管理方式等多个层面入手, 不断提升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广度与深度。将电子政务系统服务所覆盖的政府部门与工作人员均作为信息安全管理的客体, 对其日常操作行为与管理活动提出更为全面、更为严格的要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活动起步较晚, 技术与经验积累十分有限, 因此, 使得很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应有的电子政务系统操作与管理技能培训, 从而使大多数工作人员对于电子政务缺乏必要的、准确的认知, 无法真正发挥电子政务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工作人员电子政务专业素质与能力偏低,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 据相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 82%左右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与内部工作人员的误操作或者违规操作有关。从实际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希望自身能够接受更为专业化的技能培训, 以满足自动化办公的客观需要, 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这虽然说明政府工作人对于自身有着较为科学的定位, 希望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之中,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但是这种想法也从侧面证明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认识不足, 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在开展电子政务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一项针对美国400名科技专业人士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发现, 人为错误是导致 (至少占52%) 网络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 技术也是 (40%) 网络安全事件的主导因素。最常见的人为错误是“没能遵循政策和程序”和“粗心大意”, 42%的被调查的公司表示有过此类错误。这些公司对人为错误的担忧越来越强烈, 超过三分之一 (39%) 公司称在过去的两年里人为错误已经成为造成安全事件的一个更普遍的问题, 在大公司中这个比例还会更高。解决这个问题显而易见的方法是培训员工做好工作, 努力减少给黑客造成机会的愚蠢错误。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只有54%的被调查公司要求员工接受安全培训。当剩下的46%的公司被问到为何不提供培训时, 有三分之一说不出具体原因。
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完善对策
4.1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电子政务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的重要构成, 其信息的安全性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因此, 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就成为现阶段党和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保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活动的有序开展, 需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发出, 不断构建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形成一种法理上的规范性。由于现阶段我国没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立法, 相关部门只能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法进行相关操作, 这就使得电子政务的法律地位较为模糊, 很难对破坏信息安全的行为进行处罚, 因此, 就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立法尝试, 以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以及相关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 以期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 满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客观要求。
4.2 进一步优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机制
除了法律法规上的约束,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机制也有待完善。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操作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与能力,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机构的建设, 不断进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的宣传工作, 培养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相关部门可以采用诸如集中培训与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实现保密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常态化, 通过各种形式提升电子政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安全意识, 从而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合理构建。
4.3 加强自主研发核心技术
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运行以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框架, 在提升信息安全性的工作中, 要从这两大技术入手, 不断升级优化相关硬件, 满足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性对于硬件的使用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减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降低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对外的依赖程度, 党和政府应立足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 投入一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增加芯片密码技术等相关安全技术的研发力度, 同时建立其成熟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进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 为了保证相关技术的使用效果, 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不断进行安全评估机制与监督审核模式的建设, 实现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监管。一方面为了满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现实要求, 采取应急手段, 制定一系列临时标准, 以保障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党和政府要立足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阶段性目标、建设方式以及长远目标进行理性化确认, 并以此为指导不断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以全面提升信息安全的质量与水平。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行政区域在数量、规模以及发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在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不同的区域推行相关标准。为了保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准确性, 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 不断对其调整与优化, 使得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能够满足实际的建设要求, 符合各个地区电子政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 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推进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性的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建设网络强国, 要有自己的技术, 有过硬的技术;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正在成为新一代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云平台核心技术设备应用, 有利于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有利于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水平, 有利于更好地支撑各级政务部门应用发展需求。
4.4 高效培养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子政务的可实践性大大提升, 加之电子政务在政治工作中的优越性, 使得其受到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技术人员的素质与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满足电子政务建设活动要求, 电子政务专业的以出现与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电子政务专业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是其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 教学方式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 必将导致人才质量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构建活动的客观要求。基于此, 可以考虑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吸取经验, 甚至是从电子商务领域聘请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对电子政务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
比较西方国家而言, 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较晚, 但是近年来在大城市蓬勃发展, 有赶超之势。当然, 从整理看,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各个地区有别, 相应的电子政务安全也存在基础建设、硬件设备和相关主体素质的问题,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需求旺盛, 相应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会更加被重视, 专业技术人员也会增多, 假以时日, 通过各方的努力, 我国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5 结语
作为我国现代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在信息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 电子政务本身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 理清了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的方面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然和欧美国家和其重要性比较而言, 仍有诸如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落后、轻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不高、电子政务系统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翀斌, 锁延锋.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 2012, 15 (9) :45-46.
[2]李永忠.试论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构建[J].行政与法, 2011 (8) :24-27.
[3]侯卫真.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2.
【政务信息和调研报告的写作研究】推荐阅读:
关于政务信息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的通知11-16
文秘-试论信息在政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0-30
政务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管理办法06-02
谈谈统计政务信息工作09-18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11-14
江苏省政务信息化09-18
交通局政务信息工作汇报10-05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网络版06-20
网页修改和信息传达研究10-29
地税局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自查报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