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税收问题
[摘要] 信息革命在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提高征税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使传统的税收理论、税收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针对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商务模式,给传统的税收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确定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原则,并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税务管理。
[关键词] 电子商务税收原则税收政策
国际互连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化电子商务构架,在改变传统贸易框架的同时,必然在某种程度上给现行税制及其管理手段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式,必然与税收发生联系,并对传统的税收政策及税收管理带来一系列影响,比如:电子商务以网络载体进行交易难以监控、身份确认变得困难、动摇了凭证审计的基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开发加大了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难度、商业中介作用弱化、企业可以利用在低税国或免税国的站点轻松避税、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服务费用很难稽核、网上知识产权的销售活动难以稽核、广告收入应征税款存在流失风险、贸易上的国界概念日渐模糊,等等,总结如下:
一、电子商务给税收工作带来的影响
我国现行税法基本上是针对有形产品制定的,并以属地原则为基础进行管辖,通过常设机构、居住地等概念,把纳税义务同纳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而电子商务所具有的无国界性、超领土化以及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使现行税法落后于交易方式快速演进的步伐。伴随企业通过网络贸易避税现象的逐渐增多,税法本身应具有的公平、效率等原则正一步一步受到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问题。主要是指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冲突,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双边税收协定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但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使得收入来源地的判定发生争议,如通过因特网的跨国医疗诊断服务;另一方面导致居民身份认定的复杂化,如网络公司注册地与控制地分化。这些影响都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2.课税对象的确认问题。现行的税法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提供收入及特许权使用收入等税种和税率均有不同规定。但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观念,将交易对象均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在Internet上传递,税务部门将难以确认这种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究竟是商品、劳务还是特许权等,所以无法确认课税对象及相关适用税率。
3.传统习惯性的数据原件的认证问题。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在手工税务处理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均记录于纸张上,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而企业会计则是通过税务部门提供的税收票证和申报表来申报纳税的。但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商务(无纸贸易)使原来纸质的会计原始凭证的数据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由于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哪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从而导致税收征管中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确认越来越难,使各种各样的逃避税更加容易与普遍。
4.适应电子商务的税种问题。在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迅猛的预期下,对电子商务的征税是应遵循现行税制,还是单独设立新的税种或附加税,以适应电子商务的特点,这在各国已引起广泛的争议。
5.税款的征收方式问题。即使在明确纳税人及纳税对象的情况下,由于电子商务越来越倾向于电子货币的使用,特别是1997年之后推出的商业服务软件允许电子现金过户和电子数据交换,无纸化的交易使本应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印花税等均无从下手。因为现行税收的征收管理是建立在发票、账簿等这些纸制凭据的基础之上的,再加上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发展,使纳税人可以用超级密码来掩藏有关信息,使税务机关搜集有关资料难上加难。
6.对电子商务的税收稽查问题。—般来说,税务行政机关开展税收征管稽查的前提是要准确掌握有关纳税人应纳税之事实和证据,以此作为判断纳税人申报数据准确与否的依据。据此,各国税收立法普遍规定纳税人必须在若干年内如实记账并保存账簿、记账凭证等相关资料以备查,从立法上确立以账证追踪审计作为税收征管基础的通行制度。而在互连网环境下,基于商品订购、款项支付等都是一系列无纸化的虚拟网上交易,交易合同、订单、销售票据等也都以容易修改和删除的电子形式存在,这就使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面临着直接的管理难题。且不说,众多潜在应纳税人还可以使用加密方式来掩盖电子商务交易的相关信息。据此,如何加强电子商务税收中的税务稽查监管以防止税收收入流失无疑是值得作出立法应对的问题。
二、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
目前,各国(主要是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和国际性组织对生产商务的税收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已有少数国家颁布了一些有关电子商务税收的法规,一些国际性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已就电子商务税务政策形成了框架协议并确立一些原则。具体而言,电子商务涉及的税收问题,主要是:是否对电子商务实行税收优惠,是否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税,如何对电子商务征税。
目前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应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但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征税上。国际上对电子商务不征税将持续二三年的时间,我国应利用这段宝贵时间,抓紧制定、建立我国的对电子商务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国际上普遍对电子商务进行免税的情况下,我国对电子商务征税,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以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国际上也是如此),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税收成本高,技术上也无实现可能。此外,我国尚未建立一支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熟悉税收政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税务队伍。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未建立健全与电子商务相关的配套法律。
三、开征电子商务税应坚持的原则
1.应坚持税收中性原则。即通过电子商务达成的交易与其他形式的交易在征税方面要一视同仁,反对开征任何形式的新税或附加税,以免妨碍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应着力考虑现行税种与网上交易的协调。
2.应坚持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并重的原则。我们意识到欧美等国作为发达国家提出以居民管辖权取代地域管辖权的目的是保护其先进技术输出国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对策,放弃地域管辖权将失去大量税收收入。所
以应充分考虑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坚持以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并重的原则。
3.公平税负原则。即指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制定应使电子商务贸易与传统贸易的税负一致,同时要避免国际间双重征税。
4.应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于完全意义上的网上交易,如国内供应商提供的软件销售、网络服务等无形产品,无论购买者来自国内还是国外都应暂时免缴销售税,而对于以网络为媒介的间接电子商务形式,如利用网上订货形成的实物交割交易形式,应比照传统交易方式征收销售税,在这里适用的是相同的税制。
5.应坚持便于征收、便于缴纳的原则。税收政策的制度应考虑互连网的技术特征和征税成本,如采取电子申报、电子缴纳、电子稽查等方式,便于税务部门征收管理以及纳税人的税收奉行。
6.完善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方法。世界各国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都十分重视且行动非常积极:例如,0ECD成员国家同意免征电子商务关税,但也认为在货物的定义不稳定的情况下决定一律免征关税是不妥的,与此同时把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数字化产品视为劳务销售而征税;日本规定软件和信息这两种商品通常不征收关税,但用户下载境外的软件、游戏等也有缴纳消费税的义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税务部门都规定在电子商务中的软件供应行为都要征收预提税;欧盟贸易委员会也提出了建立以监管支付体系为主的税收征管体制的设想;德国税务稽查部门设计了通过金融部门资金流动掌握电子商务企业涉税信息的方案,以及“反向征税”机制等。
7.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协调,站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上参与国际对话。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会进一
步普及。国际互连网贸易的蓬勃发展促使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也使得国际税收协调在国际税收原则、立法、征管、稽查等诸方面需要更紧密的配合,以形成广泛的税收协定网。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互连网贸易税收理论、政策的制定,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税收政策
一、国外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经验借鉴
世界各国正在对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并且已有少数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律、法规。由于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各国一般都主张对电子商务征税。但究竟如何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征税, 是一个难题, 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各国意见不一。意见的分歧主要存在于以下问题中:是否应该对电子商务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应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的税种以及如何对电子商务采取具体的征税政策等。本文针对美国、欧盟、一些国际组织以及发展中国家提出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进行介绍和分析, 从而为我国应对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提供参考。
美国是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国家, 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研究和立法也最早。从1995年起, 美国就开始研究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美国在对电子商务征税上坚持以下原则:第一, 税收制度不能扭曲或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避免对商务形式的选择发生影响, 避免足以改变交易性质或交易地点的刺激性效果的产生;第二, 税收制度必须简单、明确, 保持税收政策的透明度;第三, 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要与美国现行税制相协调, 并与国际税收原则保持一致。总体而言, 美国认为对电子商务征税将会严重阻碍这种贸易形式的发展, 有悖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因此提出了“电子商务自由化”原则, 从1996年开始, 就有步骤地力推网络贸易的国内交易零税收和国际交易零关税方案, 禁止对其征收任何新的联邦和地方税收, 并极力主张电子商务无国界、无限制, 提倡对全球电子商务免税的优惠政策。目前, 美国仍然对电子商务采取免税的政策。对于美国的主张, 我国可以借鉴其政府征税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造成不利影响, 但不能对电子商务采取完全免税的政策。
欧盟对电子商务的征税问题与美国的主张有所不同。欧盟不主张针对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活动增加新的税种, 但是也不主张对电子商务免税, 而是使已有的税种适用于电子商务, 提出税收中性和税负公平的原则。1998年, 欧盟决定对成员国居民通过网络购进商品或劳务时, 不论其供应者是欧盟网站或外国网站, 一律征收20%的增值税, 并由购买者负责扣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对电子商务税收的研究起步较早, 从1996年6月开始, OECD就多次召开部长级会议商讨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从1998年起, OECD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对电子商务问题达成共识———保持税制的中性、高效、确定、简便、公平和灵活;明确电子商务中消费税的概念和国际税收规范;对电子商务不开征新税种, 而是采用现有税种;要确保在各国间合理分配税基, 保护各国财权, 避免双重征税, OECD的税收协定范本可适用于电子商务的跨国交易, 但该范本及其注释应视需要予以修改等。对于欧盟和OECD的主张, 我国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的。它们认定政府不应该失掉电子商务这部分税源与我国探索的思路整体吻合, 它们提出的税收中性与税负公平应是我国对电子商务征税应坚持的原则, 他们使已有的税收规范适用于电子商务的思路和具体的征税对策也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电子商务起步较晚, 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态度是主张在税收中性和不开设新税种的前提下, 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由于电子商务的征税问题集中于跨国交易, 涉及税收利益的国际分配,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电子商务交易如何征税大都未做出明确的法律决定。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免税区主张存有戒心, 所有发展中国家无一表示对电子商务交易免征销售税 (增值税) 。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出于经济发展水平、税制结构等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电子商务征税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我国出于发展经济和维护税收主权等原因, 应当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 同时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 在征税问题上采取一定的原则, 不对电子商务实行税收歧视政策, 鼓励和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我国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我国在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时, 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经验, 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坚持国家税收主权原则。
我国应对电子商务征税以维护国家的税收主权。
(二) 税收公平原则。
我国对电子商务征税时, 不应对电子商务这种“虚拟的”贸易形式采取有别于传统商务“有形的”贸易形式的特殊政策, 而应一视同仁, 使每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 并使每个纳税人之间的税收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三) 税收效率原则。
1. 我国在对电子商务征税时既要考虑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促进税收征管手段现代化, 从而提高征收效率, 降低征收成本, 同时又要考虑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提高税收的制度效率。
2. 坚持税收中性原则。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在税收上应平等地对待。对于电子商务不应通过开设新的税种或附加税来征税, 而应修改现有税种, 使它适用于电子商务, 确保对电子商务征税尽量不扭曲市场运行和资源配置状况, 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
(四) 财政收入原则。
我国在对电子商务征税时要保证收入的足额、稳定、适度、合理, 使税收收入能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协调同步,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自动增加, 在此基础上征税尽量从轻。
(五) 充分进行国际合作与国际税收利益合理分配原则。
由于电子商务活动跨越国境, 难征难管, 因此, 国际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另外, 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 势必冲击原有的国际税收原则, 如居民身份和常设机构的界定、所得性质的划分以及税收管辖权的归属等, 这就使得各国对所得来源地判定发生争议, 引发税收管辖权冲突, 造成各国间因税收争议而引发的矛盾与摩擦日益明显与复杂化, 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 合理分配国际税收利益。
三、我国应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 制定电子商务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 世界各国为了鼓励本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都对电子商务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电子商务所引起的税收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我国还没有对专门电子商务征税的税收规定。因此, 为了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应借鉴外国的做法, 采取循序渐进的征税措施, 不能采用完全免税的政策, 但可以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 确定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税制要素。
如前所述, 电子商务对税制要素产生了冲击, 因此, 我国应采取措施确定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税制要素。我国应改革和完善现行税法中的政策和法规, 重新界定和扩展一些传统的税制要素概念, 如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 补充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税收条款, 使电子商务征税有法可依。
1. 确定纳税义务人。
税务机关应对电子商务的纳税人实行“实名制”管理。纳税人在办理网上交易手续后, 不仅要到工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 还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 使用真实的居民身份证, 并提供网络的有关材料, 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人填报的有关事项严格审核, 逐一登记。
2. 确定征税对象。
对于间接电子商务, 交易性质比较容易明确, 税种认定也不难, 应将间接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有形商品视为常规商品的延伸, 明确地认定有形商品的交易行为符合增值税的有关规定, 予以征收增值税。对于直接电子商务, 对于这种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应视为提供劳务还是销售特许权使用产品就很难判定。如软件的销售, 对于版权转让的软件销售应视为转让无形资产, 应征营业税, 这是没有争议的。对于非版权转让的软件销售如何界定就存在广泛的争议。笔者认为将其视为转让货物, 征收增值税比较合理。对于这种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 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参考所有权是否转移, 确定适用税种, 对于所有权没有转移的情况一般应征营业税。当然, 由于增值税保持税收中性等优点, 我国应继续扩大增值税的课税范围, 将更多原本应征营业税的行为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最终实现对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数字产品统一征收增值税, 使其与传统有形产品的税收待遇一致。
3. 完善电子商务的税收管辖权制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上升期, 我国还主要是电子商务的进口国, 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的税收管辖权, 坚持优先使用地域管辖权的原则, 同时重视行使居民管辖权, 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
4. 扩展“常设机构”概念。
如前所述, 电子商务对传统的常设机构概念形成了冲击。在电子商务活动迅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有必要对常设机构的概念进行扩展, 以缓解电子商务环境下各国间税收利益冲突。借鉴OECD的解释, 只要交易双方通过服务器达成了实质性交易, 而且服务器同时具备了常设机构规定的三个基本特征, 我们就可以认为服务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常设机构。如果服务器只行使准备性和辅助性功能, 则不认为其构成常设机构。网页本身不能构成常设机构。在电子商务中, 如果销售商通过合同付费的方式使用互联网服务器供应商的服务器从事电子商务活动, 互联网服务器供应商不能被视为是销售商的常设机构。同时, 为了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 应规定外国电子商务企业无论以何种方式通过位于我国境内的服务器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 均视为在我国设有常设机构, 由我国税务机关行使地域管辖权。
(三) 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措施。
如前所述, 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 我国应大力推进电子税务工程建设, 完善对电子商务税收的征收、管理、检查工作。具体地说, 我国应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 完善电子商务纳税申报制度, 加强对电子商务税收的征收、管理和检查。
1. 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
纳税人在银行设立的电子账户必须在税务机关登记, 并使用真实的居民身份证, 以便税务机关实行“实名制”管理;纳税人在办理网上交易手续后, 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 并提供网络的有关材料, 特别是计算机超级密码的钥匙备份;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人填报的有关事项严格审核, 逐一登记。在电子商务的实际运行中, 可能涉及不同的税种, 这就要求税务登记机关正确地加以区分。
2. 完善电子商务纳税申报。
电子商务纳税申报应以网上申报为主。可借鉴国内部分税务局 (南京国税局、宁波地税局) 电子申报的可行做法, 建立一种新的支付确认体系, 由商务网站、电子商务认证中心、银行的支付网关、税务局信息中心及最终的消费者五部分组成, 各部分之间协同工作。
3. 加强对电子商务税收的征收、管理和检查。
电子商务的特点决定了现行的税款征收方式已不适用于电子商务。因此, 税务机关应加强与银行、海关、商务、网络技术等部门的合作, 共同研制开发适用于电子商务的具有自动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 增强追踪功能, 保证税款征收。税务机关应加强对“资金流”的管理, 建立与银行的联网制度, 利用该网络共享信息, 传递数据文件, 加强对企业开设银行账户的监控, 并委托或通知银行支付缴税。同时要求银行形成统一的电子支付网络, 解决好目前国内各种信用卡与税务征收机关缴款网络的兼容问题, 以便纳税人在任何地点, 任何时间将税款划入征收处。
税务机关可借鉴国外做法, 在现行发票制度中增加电子发票这一种类, 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核算依据, 并制定电子发票的制作、使用、保管、缴销等规程, 通过在电子商务主体的交易终端上加装税控装置或是在相应的认证平台上加载电子发票装置, 向纳税人提供电子发票服务。纳税人每次通过电子商务达成交易后, 必须开具专用发票, 并将开具的专用发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银行, 才能进行电子账号的款项结算。
税务机关要适当地行使其核定征收权。我国税务机关要依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 当发现纳税人不能提供或不能如实提供企业纳税资料时, 对纳税人的商业行为实行“估税”。核定征收应是税务机关对电子商务涉税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程序。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 赋予税务机关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一定的税务检查权。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 商务网站考虑到安全问题, 会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密, 从而导致税款征收难度的加大。因此, 我国有必要更改及完善有关法律, 赋予税务机关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一定的税务检查权, 以便税务机关有效实施税务检查。
(四) 加紧培养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税收专业人才。
由于电子商务的隐匿性, 复杂性, 专业性, 我国需要加大税收科研力度, 加紧培养一批既精通税收专业知识, 又精通外语、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的税收专业人才, 以满足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另外, 我国应采用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收研究机构、选派拔尖人才到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比较先进的国家深造、邀请专家讲学、举办研修班等方式, 及时学习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
(五) 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
如前所述, 电子商务会冲击原有的国际税收原则, 引发税收管辖权冲突, 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协调, 合理分配国际税收利益。作为电子商务净输入大国, 我国在进行电子商务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协调时, 应以维护和扩大地域管辖权为政策基点;积极参与国际电子商务税收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避免接受不合理的既定国际规则;在进行国际税收协调的过程中, 应本着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 在维护国家税收主权和权益的前提下, 充分尊重他国税收主权, 积极谋求有关方面均能接受的税收对策。
参考文献
[1].朱青.国际税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孟宵冰.国际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江苏商论, 2009, (9) .
[关键词] 电子商务税收原则税收政策
国际互连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化电子商务构架,在改变传统贸易框架的同时,必然在某种程度上给现行税制及其管理手段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式,必然与税收发生联系,并对传统的税收政策及税收管理带来一系列影响,比如:电子商务以网络载体进行交易难以监控、身份确认变得困难、动摇了凭证审计的基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开发加大了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难度、商业中介作用弱化、企业可以利用在低税国或免税国的站点轻松避税、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服务费用很难稽核、网上知识产权的销售活动难以稽核、广告收入应征税款存在流失风险、贸易上的国界概念日渐模糊,等等,总结如下:
一、电子商务给税收工作带来的影响
我国现行税法基本上是针对有形产品制定的,并以属地原则为基础进行管辖,通过常设机构、居住地等概念,把纳税义务同納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而电子商务所具有的无国界性、超领土化以及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使现行税法落后于交易方式快速演进的步伐。伴随企业通过网络贸易避税现象的逐渐增多,税法本身应具有的公平、效率等原则正一步一步受到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问题。主要是指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冲突,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双边税收协定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但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使得收入来源地的判定发生争议,如通过因特网的跨国医疗诊断服务;另一方面导致居民身份认定的复杂化,如网络公司注册地与控制地分化。这些影响都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2.课税对象的确认问题。现行的税法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提供收入及特许权使用收入等税种和税率均有不同规定。但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观念,将交易对象均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在Internet上传递,税务部门将难以确认这种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究竟是商品、劳务还是特许权等,所以无法确认课税对象及相关适用税率。
3.传统习惯性的数据原件的认证问题。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在手工税务处理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均记录于纸张上,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而企业会计则是通过税务部门提供的税收票证和申报表来申报纳税的。但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商务(无纸贸易)使原来纸质的会计原始凭证的数据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由于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哪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从而导致税收征管中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确认越来越难,使各种各样的逃避税更加容易与普遍。
4.适应电子商务的税种问题。在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迅猛的预期下,对电子商务的征税是应遵循现行税制,还是单独设立新的税种或附加税,以适应电子商务的特点,这在各国已引起广泛的争议。
5.税款的征收方式问题。即使在明确纳税人及纳税对象的情况下,由于电子商务越来越倾向于电子货币的使用,特别是1997年之后推出的商业服务软件允许电子现金过户和电子数据交换,无纸化的交易使本应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印花税等均无从下手。因为现行税收的征收管理是建立在发票、账簿等这些纸制凭据的基础之上的,再加上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发展,使纳税人可以用超级密码来掩藏有关信息,使税务机关搜集有关资料难上加难。
6.对电子商务的税收稽查问题。—般来说,税务行政机关开展税收征管稽查的前提是要准确掌握有关纳税人应纳税之事实和证据,以此作为判断纳税人申报数据准确与否的依据。据此,各国税收立法普遍规定纳税人必须在若干年内如实记账并保存账簿、记账凭证等相关资料以备查,从立法上确立以账证追踪审计作为税收征管基础的通行制度。而在互连网环境下,基于商品订购、款项支付等都是一系列无纸化的虚拟网上交易,交易合同、订单、销售票据等也都以容易修改和删除的电子形式存在,这就使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面临着直接的管理难题。且不说,众多潜在应纳税人还可以使用加密方式来掩盖电子商务交易的相关信息。据此,如何加强电子商务税收中的税务稽查监管以防止税收收入流失无疑是值得作出立法应对的问题。
二、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
目前,各国(主要是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和国际性组织对生产商务的税收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已有少数国家颁布了一些有关电子商务税收的法规,一些国际性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已就电子商务税务政策形成了框架协议并确立一些原则。具体而言,电子商务涉及的税收问题,主要是:是否对电子商务实行税收优惠,是否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税,如何对电子商务征税。
目前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应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但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征税上。国际上对电子商务不征税将持续二三年的时间,我国应利用这段宝贵时间,抓紧制定、建立我国的对电子商务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国际上普遍对电子商务进行免税的情况下,我国对电子商务征税,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以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国际上也是如此),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税收成本高,技术上也无实现可能。此外,我国尚未建立一支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熟悉税收政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税务队伍。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未建立健全与电子商务相关的配套法律。
三、开征电子商务税应坚持的原则
1.应坚持税收中性原则。即通过电子商务达成的交易与其他形式的交易在征税方面要一视同仁,反对开征任何形式的新税或附加税,以免妨碍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应着力考虑现行税种与网上交易的协调。
2.应坚持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并重的原则。我们意识到欧美等国作为发达国家提出以居民管辖权取代地域管辖权的目的是保护其先进技术输出国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对策,放弃地域管辖权将失去大量税收收入。所以应充分考虑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坚持以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并重的原则。
3.公平税负原则。即指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制定应使电子商务贸易与传统贸易的税负一致,同时要避免国际间双重征税。
4.应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于完全意义上的网上交易,如国内供应商提供的软件销售、网络服务等无形产品,无论购买者来自国内还是国外都应暂时免缴销售税,而对于以网络为媒介的间接电子商务形式,如利用网上订货形成的实物交割交易形式,应比照传统交易方式征收销售税,在这里适用的是相同的税制。
5.应坚持便于征收、便于缴纳的原则。税收政策的制度应考虑互连网的技术特征和征税成本,如采取电子申报、电子缴纳、电子稽查等方式,便于税务部门征收管理以及纳税人的税收奉行。
6.完善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方法。世界各国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都十分重视且行动非常积极:例如,0ECD成员国家同意免征电子商务关税,但也认为在货物的定义不稳定的情况下决定一律免征关税是不妥的,与此同时把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数字化产品视为劳务销售而征税;日本规定软件和信息这两种商品通常不征收关税,但用户下载境外的软件、游戏等也有缴纳消费税的义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税务部门都规定在电子商务中的软件供应行为都要征收预提税;欧盟贸易委员会也提出了建立以监管支付体系为主的税收征管体制的设想;德国税务稽查部门设计了通过金融部门资金流动掌握电子商务企业涉税信息的方案,以及“反向征税”机制等。
7.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协调,站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上参与国际对话。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会进一步普及。国际互连网贸易的蓬勃发展促使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也使得国际税收协调在国际税收原则、立法、征管、稽查等诸方面需要更紧密的配合,以形成广泛的税收协定网。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互连网贸易税收理论、政策的制定,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
总之,税收政策应在加强征管和防止税收流失的同时,不阻碍网上贸易的发展,坚持以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并重,积极参与制定电子商务税的国际合作。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税收电子化 建立专门的网络商贸税务登记和申报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应对从事电子商务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全面的税务登记工作,掌握他们的详细资料,拥有相关的网络贸易纳税人的活动情况和记录。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填报的有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为纳税人做好保密工作,各级税务机关应积极与银行、网络技术部门合作,定期与他们进行信息交流,以使税源监控更加有利。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申报时,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申报相应的电子商务资料,并由税务机关指定的网络商出具有效证明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上网企业通过企业提供的劳务、服务及产品销售业务应单独建帐核算,以便税务机关核定其申报收入是否属实。
加快税务电子系统“电子征税”的进程。“电子征税”一般包括电子申报和电子支付两个环节。电子申报是指纳税人利用各自的计算机或电话机,通过国际互联网、电话网等通讯网络系统,直接将申报资料发送给税务局,从而实现纳税人不必身在税务机关即可完成申报的一种方式;电子商务支付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税票信息,直接从其开户银行或专门的“税务帐号”划拨税款或帮助纳税人办理“电子储税券”以扣缴应纳税款的过程。
对电子商务外汇汇出实行代扣税制度。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往往有利于发达国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可考虑对境内居民(自然人)汇出外汇实行用途申报制度。其中属商务性的,可由汇出邮局和银行代扣一定比例的税款,从而提高境内居民消费境外商品或劳务的成本,以遏制国外产品可能对国仁谐≡斐傻某寤鳌
修订与完善税制 逐渐修订和完善现行税法和税制,补充有关对电子商务适用的条款。现行的税收法律对新兴的网络商贸已显得力不从心,我国应尽早修改和补充有关电子商务适用性和税收条文,明确网络商贸的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纳税资料申报、纳税资料保管制度等。在对一些税收问题的处理上,还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网上音乐无论是从网上提供还是以光盘形式出现,均应享受同样的税收待遇,其实质上都属于商品销售。再如特许权使用问题,同样是进行复制,如果购买者是为了销售,应作为特许使用权转让来进行税务处理;而如果购买者是为了自己内部使用,就应当作为商品销售来进行税务处理。
参考资料:
1.刘冰,《论电子商务对税收的二元作用》,《财政与税务》杂志,.9
---乌海市国税局课题组
税收执法环境是与税收法治活动相关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作用于税收执法活动的环境因素,它决定了税收执法的难易程度和落实各项税收政策法规的难易程度、决定了税收收入能否及时足额入库,决定了税收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作用能否实现。具体包括:地方党政领导对税收执法重视和支持程度、公民的税收法制观念、有关部门对税收执法的配合状况、税务执法人员的素质、税务机关的外在形象、法律规范及各种内部机制的完善程度等。从乌海市国税系统的实践来看,税收执法环境越来向好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税收收入逐年稳步增长,欠税比例逐年下降,纳税申报率逐年提高等方面。但是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感觉在税收执法环境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当前影响税收执法环境的一些因素
1、现行税收法律缺位。在现行经济环境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做法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迫切需要在法律上予以解决,如电子报税、电子商务等;再比如,《税收征管法》虽然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
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但没有规定不支持或协助应该承担什么样责任,同时对此种不作为应该由谁监督没有明确的规定。税收法律缺位还表现在对征税重要凭证—发票违法没有在法律中明确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目前只是在《发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对“未按规定印制发票或者生产发票防伪专用品;未按照规定领购、开具、取得、保管发票;未按照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的行为可以没收非法所得、给予一万元以下罚款。根据目前的情况,这样的处罚过轻。不能起到威慑作用。
2、税收执法不规范
一是税务干部的知识层次、业务技能、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二是个别税务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人情意识、关系意识等非政策因素影响了执法的严肃性;三是对税源缺乏有效监控,由于收入的隐形化、多元化,使税务机关难以掌握税源,给企业偷逃税留下了空隙,也给税收执法的严肃性带来了影响;四是在法制环境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在征税的过程中,征纳双方的矛盾表现得十分突出,由于种种原因,税务机关对偷逃税者的惩罚失之于宽,且有以权代法、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的现象出现。部分纳税人感到“违法成本小于违法代价”,往往敢于铤而走险,恣意偷逃国家税款。
3、税收司法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由公安机关行使涉税案件的刑事侦查权,但当前公安机
关存在缺乏熟悉税收业务懂财会和有较强查帐审计经验的人员以及办案经费等问题,实践中涉税案件基本都由税务机关检查后移送公安机关继续侦查,发现税务违法案件有一个从发现线索逐渐开展检查取证到定案的过程,由于税务检查并无搜查权,在调查税务违法案件时遇到偷骗税故意的单位和个人刁难,拒绝开启可能存放偷欠税骗税的帐簿、凭证、报表和相关证据资料的房间、保险箱、抽屉时税务稽查部门就面临要么越权强制调查取证,要么放弃已有进展,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移送公安机关继续侦查的尴尬选择。前者可能导致行政复议甚至行政诉讼的败诉,后者可能给犯罪分子时机消灭证据,为司法机关打击犯罪造成困难,或因移送情况不明案件,经公安机关继续侦查不够追究刑事责任大量被退回,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也还有部分税务机关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已查明事实的一些涉税案件,在进入司法程序后因种种其他原因而久拖不决,使一些犯罪分子不能得到及时有力的制裁,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4、相关部门对税收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不够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不深入,对税收工作的指导不具体;一些部门对税收执法的协作配合不力。例如,在金融机构对企业欠缴税款的扣款问题上,按照《征管法》的规定,对企业欠缴的税款,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但是,许多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往往不
予配合执行。此外,公安、司法、工商等部门讲条件,要经济支持,对税收执法不配合或协助不力。
5、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不以偷税为耻,反以偷税为荣。全社会没有真正形成诚信氛围,资金的体外循环给偷税提供了便利条件。
6、税收优惠政策在执行中的扭曲,对依法纳税者形成了心理不平衡,也助长了部分人漠视税法。
二、构建良好税收执法环境的途径
1、健全税收法制。一是对电子商务、电子报税在税法中尽快明确,使税收执法一线人员便于操作。二是在法律中更进一步明确不履行协税护税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三是对发票违法等行为的处罚提高额度,让发票违法付出沉重代价。四是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把我国税收法定原则、税负公平原则、依法治税原则、税法构成要素、税制结构、税收管理体制,征纳双方的权力与义务等重大问题由法律明确下来。
2、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一是加强对税收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提高岗位技能,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二是全面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将税收执法考核评议制度化、规范化,将执法人员的执法质量同干部考核、奖惩、任免、升迁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加大税务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使纳税人偷骗税等违法行为付出代价,一方面在经济上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在信誉度上付出代价。
3、建立完善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从法律上赋予税务机关检查、稽查过程中必要的侦察取证等调查权;同时加强涉税案件的司法监督,杜绝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现象出现,让《刑法》对涉税犯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威慑。
4、建立协税护税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协税护税的费用问题。
5、加强依法纳税的引导。通过各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税法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税收法制观念。指导和教育纳税人自觉足额纳税,不断提高纳税意识。
6、建立纳税荣辱机制。让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光荣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对纳税到一定数量后,让纳税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优先购买各种票证、参加观礼活动等;对不诚信纳税的纳税人定期在有关媒体上曝光使其商誉尽失,为不诚信纳税付出代价。
试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伦理问题
本文通过全面反思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矛盾,从伦理角度深刻剖析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给以充分肯定,进而论证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作 者:刘江翔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政治学与社会学系,福建,福州,350108刊 名:闽江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JIA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324(3)分类号:B82-058关键词:经济增长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环境伦理观
然而在追求电子商务的速度发展时,也伴随产生了许多问题,如:电子商务环境下税制流失问题;网上的诚信度问题;电子商务普遍不重视后台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太低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税制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根据我国现状借鉴国外经验采取相关措施,以便税制流失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一、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网上经营,其结果是一方面传统贸易方式的交易数量的减少,使现行税基受到侵蚀,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税务部门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设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展,造成了网上贸易的“征税盲区”,网上贸易的税收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一)税收流失严重
由于在互联网上企业可以直接进行交易,而不必通过中介机构,使传统的代扣代缴税款无法进行,电子商务的快捷性、直接性、隐匿性、保密性等,不仅使得税收源泉扣缴的控管手段失灵, 而且客观上促成了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随意性,加之税收领域现代化征管技术的严重滞后,都使依法治税变得苍白无力。 据国家税务总局的保守估计,1998年网上交易就造成我国税收流失13亿元,并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有的权威人士估计我国税收流失每年至少100亿元, 而有的学者则认为1993年和1994年,我国每年仅关税一项,税收流失就在1000亿元~2000亿元之间。 在不久前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税务经济学家田纳西大学教授Donald Bruce教授称:2003年会因为在线交易而使全美各州失去约100亿美元的税金,佛蒙特州损失的国家税金至少达1710万美元,加利福尼亚州损失达14.9亿美元;加上其它行业的漏税,在2003年全美税金流失会高达240亿美元。 有人曾形象地将电子商务比作为21世纪税收最大的“敌人”。 网上贸易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搬迁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必然导致传统贸易方式的交易数量减少,而税务机关又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税对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网上贸易行为,出现了税收征管的真空和缺位,使本应征收的税款白白流失。
(二)国家税收管辖权不明确
国家税收管辖权的问题是国际税收的核心,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同时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即就本国居民(公民)的全球所得和他国居民(公民)来源于本国的收入课税,由此引发的国际重复课税通常以双边税收协定的方式来免除。 然而,电子商务贸易中,这两种税收管辖权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Inter网贸易的发展必将弱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外国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在一国开展贸易活动时,常常只需装有事先核准软件的智能服务器便可买卖数字化产品,服务器的营业行为很难被分类和统计, 商品被谁买卖也很难认定。 加之Inter网的出现使得服务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提供服务一方可以远在千里之外,由此,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各国对于所得来源地的判断发生了争议。
其次,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目前各国判断法人居民身份一般以管理中心或控制中心为准。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国际贸易的一体化以及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一些原来让人难以想象的情况将成为可能, 如一个企业的管理控制中心可能存在于多个国家,也可能不存在于任何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将难以根据属地原则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居民税收管辖权也显得形同虚设。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流失产生的原因
(一)课税主体难以确定
课税主体就是纳税人,现行的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登记的有一定的财产和资金及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能独立核算,并能承担经济民事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 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需在固定地点办理成立登记,只要有自己的网址便可以开展商务活动,外国企业利用互联网在一国开展贸易活动时,很多情况无须在该国境内设立常设机构。 在这些公司的电子商务中,一个网络商店只要取得一个网址就可以进行网络交易,而网址和网络商店的实体存在并没有什么必然的物理关联,也就是说从网址上我们不能判断网络商店的确切位置,税务机关无法确认纳税人的确切身份和位置。 如何确定征税对象变得极为复杂。 现行的税法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提供收入及特许权使用收入等税种和税率均有不同规定。 但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观念,将交易对象均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在Internet上传递,税务部门将难以确认这种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究竟是商品、劳务还是特许权等,所以无法确认课税对象及相关适用税率。
(二)准确的税收凭据信息难以获得
传统的税收征管都离不开对账簿资料的审查,而网上贸易是通过大量无纸化操作达成交易,账簿、发票均可在计算机中以电子形式填制,而电子凭证易修改,且不留痕迹,税收审计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纸质凭据,无法追踪。 企业如不主动申报,税务机关一般不易察觉其贸易运作情况,从而助长了偷逃骗税活动。 另外,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发展,纳税人可以用超级密码和用户名双重保护来隐藏有关信息,使税务机关收集资料十分困难。 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在手工税务处理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均记录于纸张上, 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而企业会计则是通过税务部门提供的税收票证和申报表来申报纳税的。 但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商务(无纸贸易)使原来纸质的会计原始凭证的数据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由于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哪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从而导致税收征管中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确认越来越难,使各种各样的逃税避税更加容易与普遍。 另外关于所得来源问题的确认,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对不同的所得来源采用不同的评判标准。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地域间的限制被打破,商品交易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流转,这样就使交易所得、劳务所得等收入模糊了彼此之间的界限,各国因此而对来源地所得产生争议。 这种争议的实质就是对于税收征收管辖权的确定上的冲突。
(三)税款的征收方式不明确
即使在明确纳税人及纳税对象的情况下,由于电子商务越来越倾向于电子货币的使用,特别是1997年之后推出的商业服务软件允许电子现金过户和电子数据交换,无纸化的交易使本应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印花税等均无从下手。 因为现行税收的征收管理是建立在发票、账簿等这些纸制凭据的基础之上的,再加上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发展, 使纳税人可以用超级密码来掩藏有关信息,使税务机关搜集有关资料难上加难。 由于网上交易的电子化,电子货币、电子发票、网上银行开始取代传统的货币银行、信用卡,现行的税款征收方式与网上交易明显脱节。 随着网上贸易中有形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区别变得日渐模糊,税务机关对网上知识产权的销售活动及有偿咨询束手无策。 许多贸易对象均被转化为“数字化资讯”在国际互联网中传送,使得税务机关很难确定一项收入所得为销售所得、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 由于所得的分类直接关系到税务方面的处理,上述问题导致了税务处理的混乱。 网上交易发生在虚拟的、数字化的计算机空间而不是在某一具体地点,所以要把收入来源和具体地点相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确定纳税人也变得相当困难。
(四)国际间的税收征管方式协调面临着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商品、 劳务、技术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贸易国际化和纳税人国际化等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各国间因税收争议而引发的矛盾与摩擦日益明显与复杂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国际间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而互联网电子贸易的出现和飞速发展对这种协调与合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这种协调将不再局限于关税、所得税等税制和消除双重课税等方面的内容,还可能要求各国在对电子贸易征税时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与策略;另一方面,不仅要求各国在税收制度、政策和立法上要相互协调, 还要求在税收征管稽查的技术、手段、信息交换等方面紧密合作,而这种征管、稽查的技术和手段又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而难以趋同。
三、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流失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课税主体
网络贸易的出现与发展, 对征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高现有征管能力和效率,避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源流失,就必须建立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税收征管体系,确定课税主体,就目前而言,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在法律上确定纳税主体。 对于国内电子商务,纳税主体和现行税法一致,以卖方企业为纳税人。 对于跨国全功能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在消费地征税原则下,消费地征税机构有征税权,纳税人的认定将依据所采用的消费地不同而不同。
第二,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税收登记制度。 纳税人在办理了上网交易手续之后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收登记,取得一个专门的税务登记号,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申报有关网上交易事项进行严格审核,逐一登记,并通过税务登记对纳税人进行管理,这样即使纳税人在网上交易时是匿名的,对于税务也不构成任何威胁,政府完全可以掌握什么人通过国际互联网交易了什么。
第三,总结税务部门“金税工程”的经验。 “金税工程”是以增值税发票计算机交叉稽核、防伪税控、税控收款机为主要内容的,针对电子商务的技术特征,制定监控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软件,为今后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管做好技术准备。
(二)多渠道获得税收凭据
由于电子商务是全球化、网络化、开放化的贸易方式,其高流动性、 隐匿性削弱了税务系统获取交易信息的能力,更会引发诸多国际税收问题。 单独一国税务当局很难全面掌握跨国纳税人的情况。 这对各国的税收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各国税务机关的密切合作,收集纳税人来自世界各国的信息情报, 才能掌握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国的站点,特别是开设在避税地的站点,以防上网企业偷逃税款。
第一,加强与网络技术部门的合作。 研究解决电子商务征税的技术问题,必须加强与金融、海关、电信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设备与金融、交易双方认证机构、工商、海关、电信等部门的联网,特别是与交易双方认证机构的联网,随时掌握网上交易的情况,对购销双方进行监控,形成协税护税网络。
第二,建立完善的纳税审核体系。 各税务机关应对从事电子商务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全面的税务登记工作,掌握他们的详细资料, 拥有相应的网络贸易纳税人的活动情况和记录。 税务机关应对有关的纳税人填报的资料严格审核,并为纳税人做好保密工作,各级税务部门应积极和银行、网络技术部门合作。
第三,实行电子商务税收征收管理体制。 实行电子商务税收征收管理体制,建立行业动态数据库,选择企业试点“纳税诚信交易专区”。 加强市场准入执法、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消费维权等内容的电子商务市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电子商务企业在线市场主体身份识别、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等,并每年定期发布全市电子商务行业纳税报告。
第四,培养精通电子商务人才。 要加强电子商务的税收管理,还要培养一批既精通经济税收专业知识又精通电子商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联合工商、海关、银行等,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领域进行试点,从技术角度探索电子商务征税的解决方案,对电子商务交易如何进行跟踪、监管、征税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通过电子征税明确征税方式
考虑到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是先进技术的纯进口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应坚持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并重的原则。 尽管从短期来看,无须对电子商务征收新税,但从长远来看,必须研究制定相关的税收法规,明确网络交易的性质、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等,在我国现行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关税等条例中应补充对电子商务征税的相关条款对现行税收要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扩大纳税义务人的适用范围,明确对电子商务课税对象性质的认定,区分商品、劳务和特许权,对电子商务纳税环节的确定,应与支付体系联系起来。
第一,要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专用软件的开发。 针对电子商务“隐匿性”导致计税依据难以确定的问题,以完善网上数字化发票为切入点,与网络商务中心联合研制开发网上数字化发票自动开具和认证稽核系统,在电子商务交易完成并支付时,该系统自动开出数字化发票作为支付系统代征代扣税款的依据。 并且有未经授权无法修改的功能,数字化发票只有在经过该系统认证稽核并实施电子签章后才予以抵扣。
第二,要加快税务系统 “电子征税” 的进程。 电子征税一般包括电子申报和电子支付两个环节。 电子申报是指纳税人利用各自的计算机或电话机,通过国际互联网、电话网等通讯网络系统,直接将申报资料发送给税务局,从而实现纳税人不必身在税务机关即可完成申报的一种方式;电子支付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税票信息,直接从其开户银行或专门的“税务账号”划拨税款或帮助纳税人办理电子储税券扣缴应纳税款的过程。 税务机关在互联网上开设主页,将规范的纳税申报表及其附件设置在主页中,纳税人通过自己的计算机登陆互联网后访问该主页,将自己需要的纳税申报表输入有关数据后, 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税务机关电子信箱中,税务机关在收到纳税人的申报表后,对纳税申报及时进行审核,确认其有效性,然后转入税务机关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中确认该项申报有效。 同时,在企业纳税申报表上加盖电子印章,返还给企业,确定其申报的有效性。
第三,要加强对电子支付的管理。 建立与银行的固定联系制度,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税务、银行之间的虚拟专用外联网,而其他单位部门则不能登录。 利用该网络共享信息,传递数据文件,委托银行直接支付缴税或采取通知银行支付缴税方式完成税款的上缴。 同时要求银行内部加快网络组建,在各银行之间建设一个统一的电子商厦和电子支付网络,解决好目前国内各种信用卡与税务征收机关缴款网络的兼容问题,以便纳税人可以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将税款划人征收处,同时也能加强对企业开设银行帐户的监控,以免漏征。要求商务网站提供其所有的开户银行及账号。 对商务网站来说,其开户银行和结算帐户是相对稳定、公开的,其帐户数额的变化可反映出其收入情况。 但在以电子货币为支付手段的情况下,商务网站考虑到各方面安全问题,会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从而导致征收难度的加大,所以有必要更改有关法律, 赋予税务机关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一定的特殊检查权,使像漯河税案这样的例子不再重演。
参考文献
[1]沈木珠.电子商务立法探讨〔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2]单佩玲.电子商务所得税议题(上)〔D〕.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泽国.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晓雯.浅议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冲击与对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
[5]曹绪红.论电子商务的税收法律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5(22).
[6]郭金鹏.跨国电子商务的税收法律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7]陈洁.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税收政策〔J〕.企业经济,2004(2).
[8]张楚.电子商务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周忠海.电子商务法导论〔M〕.北京: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税收 影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革命性的交易形式在蓬勃发展,给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难题。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税制产生冲击,传统的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印花税也受到了电子商务的影响,使得税收管理活动在电子商务领域收效甚微。本文拟对电子商务对我国税收的影响展开相关的探讨,对积极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和特点
电子商务的定义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运用互联网开展的商务交易或与商务交易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电子支付等,它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利用电子交易替代传统交易的商务活动方式;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各种IT技术对整个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面向外部的业务流程,如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二是内部的业务流程,如人力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三是形成完整性电子商务供应链,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展示到电子支付、产品储运等。电子商务的特点主要包括交易电子化,即电子商务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采用网络电子支付的手段进行交易;运作高效化,由于交易采用电子数据标准化的形式进行,电子商务有效克服了传统交易费用高、处理速度慢等缺点,有利于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提高其运作效率,节约交易成本等;交易透明化,即电子商务极大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交易透明度;操作便捷化,客户只要通过网络即可完成交易;服务个性化,企业可以对市场进行更深的细分,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种类的划分主要有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企业对政府(B2G)、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政府(C2G)等几大类。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化、虚拟化等已逐渐影响到我国现行的税制制度,使现行税制制度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执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课税对象、纳税地点、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收管辖权等,它及对原有税收原则造成了冲击,也为传统税收体制及税收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税收原则的影响
一是对税收公平性原则的影响,现行税制主要基于有形产品交易来制定的,由于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化交易,其交易具有隐匿性、电子化等特点,交易规模和交易额难以确定,现行税制无法覆盖电子商务的所有贸易活动,导致传统交易与电子贸易之间的税负不公,二者课税方式和税负水平不一致;二是对税收效率原则的影响,在现行税法管理办法下,电子商务的监控往往会大幅增加税务机关的税收成本,且由于在部分交易上电子商务是否符合现行税制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税收管理效率低下,现行税制已无法对电子商务税收形成有效监管;三是对税收确定原则的影响,确定性原则是指对税收的数额、税收收入、税负和逃税等的确定,不可含糊不清,例如传统贸易下出刊出版物增值税适用13%的优惠税率,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电子形式书刊的交易是按增值税还是按营业税中的无形资产转让的税率进行征收也就变得难以确定,且当前电子形式书刊并不在税务机关的监管下,相关人员对其是否逃税、漏税及相关金额等也就难以确定。
2、电子商务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在交易方式、流程、支付方法等上均不同于传统贸易,导致现行税收管理办法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电子商务影响税收的基础管理,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在电子商务均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传统的商店已逐渐虚拟化到互联网空间上,经营场所并不固定,虽然相关管理规定已要求网店必须“实名制”,但在没有工商登记的情况下,税务机关难以对这些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容易形成漏管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经营者采用无纸化账务管理,企业账簿凭证更多的以电子形式保存,相对于纸质凭证,电子形式下的税务凭证容易篡改,且难以轻易发现痕迹,加大了税收管理的难度。
3、电子商务对税款征收的影响
一是对税款征收方式的影响,一般税款征收有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三种,电子商务模式下,无纸化税收凭证给篡改、修改原始电子记录留下了机会,这势必会对税款的足额征收产生影响,无形中增加了税款征收的成本,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如BtoC和CtoC模式大大降低了贸易活动的环节,增加了大量、分散的代理商,这使得税务机关需要增加更多的征税人员去征税相对较少的税款,一方面容易漏征税款,加大税收流失风险,另一方面增大征税成本;二是政府税收收入流失严重,虽然目前相对于传统贸易方式的税收收入流失,电子商务税收流失比例仍较小,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无形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在加上税制适用性、征管手段技术以及税款征收监管难度大的等问题,未来电子商务税收流失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4、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实务的影响
一是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影响,相关税法对传统贸易中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均具有明确的规定,但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实际税务处理确显得比较混乱,如对于数字电影、书籍等物品交易,是按销售物品征收增值税,还是按转让无形资产征收营业税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包括在线销售是否属于出口销售的零税率问题以及离线销售对增值税的影响问题;二是对所得税的影响,包括对所得税认定的影响、对所得税来源的影响以及对常设机构概念和确认的影响,一方面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仅是产品的使用权,而非版权,所得税的认定还需考虑消费者的特定情况,如非居民支付、来源国问题等,且电子商务使得企业和个人收入来源越来越国际化,这也就引发了关于所得税征收的争执问题,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常设机构,仅从其网络上的网址、电子邮件和地址等并不能确定其常设机构的所在地,这也就为税收管理增加了重重障碍。
三、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制度基础
电子商务税收制度基础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电子发票的合法性问题,电子发票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便捷性和低成本性受到众多企业的喜爱,但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企业仍只承认纸质发票,因此企业在开具电子发票时应注意电子发票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并应事先向税务机关备案,确保电子发票的真实性,以利于税务机关对其进行监管;二是电子合同在征管中的有效性问题,目前电子合同在企业的贸易过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我国会计法及相关税法法规仍不够完善,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常遇到各种问题,因此需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和相关税收征管法,承认电子合同的合法性;三是颁布电子商务相关的税收法规。
2、搭建税收技术支持平台
首先规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包括完整的商业、技术标准,完善电子商务商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利用,开放体系结构,加强电子商务复杂业务流程的处理能力,加强对集中度高、客户涵盖量多的主流电子商务网站的税收征管管理。其次,建立税务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相对接,有利于征税、纳税双方的交流,该平台充当“网上税务局”的角色,可大大提高征纳双方的效率,降低征税成本,同时该平台也是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信息存储中心,利于加强税收征管。再次,建立税收监管支付体系,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税收监管支付体系的设想,加强对电子商务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环节的监管,通过电子商务税收监管支付系统对电子商务的各环节进行稽查、追踪和监控,其关键是加强对征税信息的管理、辨别和控制,监查电子商务税务信息。最后加强税务网络的建设,高度重视税收电子化建设,拓展税务网络服务功能,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
3、电子商务环境下具体税种与要素的调整
在增值税方面,应扩大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对在线销售的数字化产品征收增值税,同时平衡地域间的税源分布,将供货方确定为征税地,这样既可以明确纳税义务,又能划清征管权限,有助于消除重复课税或偷税漏税弊端,降低征税成本;在所得税方面,电子商务为全球经济自由贸易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此需进一步规范对电子商务活动中常设机构的认定,以便于所得税的征收;在印花税方面,应明确规定电子合同的合法性,企业或个人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书立的合同仍具有法律效应,企业应保留电子交易记录,依法缴纳印花税。
4、加强税收稽查工作
目前税务机关很难识别、追踪电子商务双方所发生的电子交易数据,也就没有办法将其作为征税的依据。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提供的涉税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非常有限,稽查人员应从新的角度、新的手段来促进稽查工作的开展。例如,我国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与金融中介和电子商务运营商建立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对电子商务应税情况的有效征管,通过金融中介和电子商务运营商识别、追踪电子交易的资金流向,以充分发挥税务机构的稽查能力。同时可以通过适时检查纳税人的银行账户交易记录和电子发票开具情况,提升纳税稽查力度。
总之,电子商务作为社会经济一种重要的新的活动方式,它的出现使得现行的税收制度和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经济活动,电子商务既给税收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应深入思考电子商务可能带来的各种税制和征管问题,以有效应对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振霞等: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2] 李晓菲:电子商务对我国税收征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财会天地,2011(4).
伴随着国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税收负担与社会保障支出也将随之增大。当前多数发达国家政府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财政转移性支付的增加。同时,在购买性支出不变的前提下,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超过税收收入的增长也是造成财政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保障税费和一般税收收入。世界上,社会保险税费在大多数国家被称为社会保障税费,一般是对雇主和雇员及自雇者征收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收。从各国的实践看,并不是所有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都单独设立了相关的税费。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部分省份由地方税务局征收和部分省份由劳动人事部门征收的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模式”,省级政府在征收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有决定权。从国际发展趋势看,社会保障税费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税改费或费改税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保障税费的征管机构应该与一般的税务管理机构一体化。到目前为止,在公共经济学领域,关于社会保障支出及资金来源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税收制度相关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或称社会保障的负担)的研究,目前国际上通常有两种分析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分析支付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来研究对所得的再分配方法,即设计最优所得税的研究;第二种方法主要侧重于风险因素的分析,对于社会保险等政府转移性支出,从分散风险的观点来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第一种分析方法,在研究米尔利斯的最优所得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负所得税的利弊,探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及社会保障支付的路径问题,并提出社会保障支付应与税收征管一体化。
二、最优所得税模型
首先概述一下作为负所得税理论基础的米尔利斯的最优所得税模型。假设在完全竞争的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个体间存在着劳动能力的差异。这个差异表现为工资薪金差异和所得差异。而劳动能力差异属私人信息,对政府而言属不对称信息。其结果工资薪金w的水平也属个人信息,政府只掌握工资薪金的总体分布状况,对个人的工资薪金水平却不了解。同时,假设各经济个体的劳动供给量为L,个人消费量为c;都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u。则可表示为:
u=u(c,L)(1)
米尔利斯研究了非线性所得税的最优化问题,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边际税率应在0和1之间;二是有最高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三是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J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上述结论表明最优税收函数不可能是累进性的,累进所得税制未必能实现收入再分配。为了得到最优税收结构的更详细情况,对米尔利斯模型进行数值方面的分析,其结果表明,除端点外最优税收结构近似于线性,即边际税率不变,所得低于免税水平的人可获得政府补助。
即政府可选择的所得税体系限定为线性所得税,政府可选择的变量为边际税率和一次性转移支付(或补助金),则可得如下线性所得税函数:
T=-a+(1-b)wL(2)
其中a为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金额),(1-b)为边际税率,T为经济个体所负担的所得税额。通过线性最优所得税模型可以提出以下四个值得我们推敲的命题:
命题一:最优边际税率与人们对社会分配公平的关注度成正比,即人们对减少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关注程度越高,则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
命题二:最优边际税率与劳动供给弹性成反比,即人们对劳动供给反应灵敏时,最优边际税率则会变小。
命题三:最优边际税率与人们的收入能力差异成正比,即人们收入能力的差异越大,则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
命题四:最优边际税率与政府财政收入的需要成正比,即政府税收收入的需求越大,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
以上四个命题中,第一个命题与我们的直觉相符,其余三个命题虽然都很难成立,如以命题四为例,Shesinski的教育投资模型已证明政府收入需求的增加,并未使最优边际税率提高,最优边际税率只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但可说明最优税率与劳动供给的反应灵敏度、财政收入需要和收入分配的价值判断密切相关。
三、负所得税制的利弊
负所得税制是弗里德曼在维持最低收入方面提出的,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负所得税方案将社会救助体系与个人所得税制度联系在一起,得到理论界的广泛支持。其基本设想是在没有任何税收制约的前提下,上述线性最优所得税模型公式(2)可直接确定个人的纳税额和一次性转移支付金额。也就是说,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一次性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承担税负。但是,现行税制实行的是累进所得税制,没有向收人在起征点以下的个人支付补助金。税务管理机构负责征收税金,社会保障机构负责支付社会保障金,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分别作为两种不相关的政策来制定,并由不同机构分别进行管理,并没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里首先探讨一下负所得税制的利与弊。
负所得税的优点:其一,可以在统一的制度框架下确定税收负担和社会保障的支付金额。特别是从劳动供给效应的角度来看,负所得税制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负激励程度较轻。在负所得税制体系下,由于支付社会保障的补助金与应负担的税额具有联动性,各经济个体都适用相同的边际税率(1-b),因此不可能陷入到“贫困陷阱”当中。所谓“贫困陷阱”是指那些接受最低生活保障而不缴纳所得税的家庭或个人,当其取得劳动所得时,他们得到的补助金会减少其同额的劳动所得,其净收入不变的现象。也就是说,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措施,为了从中获得一定金额的补助金,其劳动所得会被100%课税。结果受助家庭将失去劳动欲望,而一直依赖政府的救助,使其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为了克服这种现象的出现,当其劳动所得增加时,他们得到的补助不应100%地减少其劳动所得,应只减少其一部分的劳动所得。但是,当税收负担与支付社会保障补助金分别在不同的两个政策框架下实施时,对其劳动所得无法确定比较恰当的扣减额度。而负所得税制,由于把两者放在统一的政策框架下实施,就不会陷入“贫困陷阱”。其二,从行政成本方面考虑,在负所得税体系下,由于社会保险的征收和税金的征收同属相同的业务,两者在相同的机构实施,效率则会更高。政府向社会提供相同的公共服务时,负所得税制会减轻纳税人的实际负担。其三,由于现金转移支付与市场配置方式相容,与实物转移支付相比,能够给予受助 者以自由选择购物的空间。其四,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身份调查为基础,只有那些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或者无生活来源的人员能获得救助。而在负所得税制下,所有人都处在一个保护伞下,所有人都能获得基本的收入保障,而无需接受带有歧视色彩的身份调查。
负所得税制虽然获得广泛的支持,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经大规模实践过负所得税方案。主要原因在于:当经济个体间所得来源存在差异时,总所得就不能成为衡量公平的指标。换言之,以总所得为税基的综合课税体系无法实现横向公平原则,并非是理想的课税体系。那么为什么总所得作为公平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呢?在此,比较分析一下具有不同收入来源的两个纳税人在不同课税体系下的税收负担(表1)。
假设有两个纳税人甲和乙,纳税人甲第一阶段(现在)的收入为100,第二阶段(未来)的收入为110;
纳税人乙只有第一阶段(现在)的收入为200;利息率为10%。申、乙的消费计划相同,即在第一阶段消费100,第二阶段消费110。乙要在第一阶段的收入中拿出100来进行储蓄并获得埘的利息,用以第二阶段的消费。如果没有课税的话,两者的消费水平完全一致,拥有相同的经济实力,即福利水平相同。假设实行税率为10%的综合课税制,则纳税人甲在第一阶段要负担100×10%=10的所得税,100-10=90可供消费;第二阶段要负担110×10%=11的所得税,110-11=99可供消费。纳税人乙在第一阶段要负担200×10%=20的所得税,可供支配的所得为180,同甲一样在第一阶段消费90,剩下的90转入储蓄,而第二阶段获得的利息9要缴纳0.9的税金,纳税人乙的可消费金额只有99 0.9=98.1。结果纳税人甲的消费水平要比纳税人乙略高。
横向公平是指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也就是说,如果课税前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福利水平,那么在课税后,他们的福利水平也应该是相同的。而对所得的综合课税却背离了这一原则。
如果把储蓄金额看作为未来取得收入的经费,则上述的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由于纳税人乙
第一阶段的税基是从所得额中扣除储蓄额(200-100=100),因此第二阶段的税基不仅包括利息所得,还包括第一阶段存储的储蓄额。纳税人乙第一阶段所负担的税额为(200-100)×10%=10,消费额为100-10=90,第二阶段负担的税额为110×10%=11,消费额为110-11=99,这与纳税人甲的税前税后的福利水平相同。也就是说,把储蓄作为经费而扣除的课税方式比综合课税方式更能体现横向公平。另外,不把利息所得作为课税对象的课税方式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由此可见,综合课税并不能说是理想的课税方式;也就是说,以总所得为税基无法实现横向公平。
另外,所得税的又一个难点是捕捉纳税人的各种形态的所得,而事实上各行业间存在着捕捉率的差异。也就是说,税务部门在捕捉工薪阶层、个体工商户及农民等不同职业的所得时,存在着显着的差异,这严重地阻碍了横向公平原则的实现。即对于工薪阶层可以捕捉到近100%的所得,而对于个体工商户或农民就很难捕捉到其所有实际所得。之所以不同职业存在着所得捕捉率的差异,是因为各所得的来源形态有着显着差异。例如,农民可以自产自用(当然,目前取消了农业税,不存在对其所得的捕捉率问题),而个体工商户、自营业者生产经营用的车也可用于私事。但是工薪阶层由于工作和家庭生活是严格分离开来的,因此对其所得的捕捉也是比较容易的。换言之,这是所得的不同来源以及确定费用扣除的不透明性和征税成本的问题,或者说与逃税、漏税、节税问题密切相关。负所得税制不可能把所得以外的经济性差异指标作为税基来进行课税,因此,也不符合横向公平原则。如果考虑到现实因素,在所得税领域是很难把经济差异指标化的。
四、结论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弱者,是否需要最低生活保障,不仅要看捕捉到的个人所得的情况,还应考察该个人的资产状况和消费活动状况,而且,还应对所支付的补助金的用途进行细化,这样既能起到提供最低保障的作用,又能监督、防止受助者丧失劳动欲望。从速一视点考虑,负所得税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难以普遍采用。但是,彻底调查、掌握所得以外的资产及对补助金用途的细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在经济环境多样他的今天,政府的监督成本也会增加。另外,对于所得的捕捉率存在职业间差异问题,如果职业能够自由选择,从长期来看也并不一定是不公平的。因此,可以说负所得税制的利大于弊,今后应放大负所得税的优点,重新审视社会保障税费的征收与社会保障支付的关系。不断发展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即便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安全网并有效地实施,也必然会导致社会保障支出的扩大。社会保障税费如何分担膨胀的社会保不支出是我们今后要着重研究的课题。为此,成对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进行重新再认识,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支付条件的补助金,其资金来源应考虑以税收的形式来筹集,并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与税收征管一体化。理
由
一是无论是一般税收还是社会保障税费,通带都需要按照相同的所得定义,征管体系以来自雇主和自营业者的申报表的形式获取信息,雇主从雇员的收入中预扣一般税收和社会保障税费并通过银行缴纳给收入管理部门,以有效的征管系统监督那些没有申报和纳税的雇主,并使用现代基于风险的审计方法来认定申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将社会保障税费的征收和税收管理一体化能够消除核心职能的重复,避免申报表的处理和税款的强制征收及雇主的审计等领域发生重要。一体化能够减少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的支出,实现规模经济,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数据的填写、税款的缴纳、执法和数据认定等共同过程;能够降低办公设施、通讯网络和相关职能的成本;能够避免重复的信息技术开发并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风险,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
二是税收管理机构是以收入征管为目标的,其组织文化适于税款的稽核和征收的过程。而社会保障机构一般以创造个人的福利权利和将其支付给接受方为核心的,与税收管理机构的组织文化和过程是不同的,因此其征收业绩一般很有限。社会保障机构与税收管理机构的一体化会提高社会保障税费缴纳的征管水平,降低征收成本。
三是将社会保障税费的征收和税务管理一体化会大大降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成本。因为采用统一的记账凭证制度,个人所得税和工资薪金税以及按照所得和工资薪金征收的社会保障税费的统一审计程序,能够减少纸面工作。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申报和纳税制度普及率的提高也会降低纳税人和缴费者的纳税成本。另外,制度的简化也会提高纳税人计算的准确性。
【论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税收问题】推荐阅读:
论电子商务的税收12-03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立法问题研究12-17
电子商务企业税收11-08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11-02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探讨07-18
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问题09-27
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06-24
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典型案例11-02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