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新语教学设计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词新语教学设计(共8篇)

新词新语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的“梳理探究”专题部分的教学内容。它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贯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它的教学,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我想,编写者意在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并学会梳理探究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合作探究学习的思路。

【学情分析:】

对于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新词新语,学生很感兴趣。但高一新生自主思考的思维习惯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判断力。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语言变化发展的轨迹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2、能够对产生的新词语作较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思考,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学会从语言变化的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新词新语的产生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的脉动。

【教学重点】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难点】

对产生的新词语作较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思考。

【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出示PPT1)

有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风景;也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变迁;词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它永不停息的推陈出新。你看,现在的“粉丝”不是食品,“轮胎”不是汽车配件,“爆炒”不再仅限于厨房,“韩流”和冷空气没有关系,“狗仔队”不是由狗组成,语言进入了超级“选秀”时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词新语这个崭新的时代。

一般认为,新近创造出来的词语,或是旧词新用,这样的词语就叫新词新语。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和感悟新词新语。

一、走近新词新语

1、近年出现许多新词新语: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收集整理的一些新词新语,做简要的说明。(5-10个左右)(出示PPT2)比如:高大上,低调奢华有内涵,伤不起,造吗,卖萌„„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的搜集、整理、梳理,让我们领略了各个领域的新词新语,可以说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这么多的新词新语,如果让你研究学习,你能说出他们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出示PPT3、4、5、6)

1、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网恋,志愿者,特首,义工、月光族、土豪金、学霸、钉子户、宅男„„)

2、旧词新用而产生的新词语。(访问,奇葩,白骨精 去哪儿、囧„„)

3、来自外语和汉语方言的新词语。(Hold住,Show、卡拉OK、AA制、粉丝、迷你、控„„)

4、词语衍生和略缩形成的新词语。(词语衍生:高富帅、白富美、矮矬穷、糕富帅、白领,蓝领、粉领,金领,灰领„„

词语缩略:航母、央行、高考、春晚、高大上„„)

三、新词新语的优点与注意事项(出示PPT7、8、9、10、11、12)

1、优点:形象生动,方便简洁,富有时代气息

2、新词新语使用举例

3、使用新词新语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过渡语:词新语的产生必定代表着某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某种新现象升温。那么,请大家来探究新词新语产生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

四、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探究:新词新语产生反映的文化现象

教师点拨:如:黄金周、按揭、快餐、大片、韩流、新新人类、微信、大片、韩版、恶搞、模仿秀、韩剧等。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出示PPT13):

1.新词新语的出现反应了社会生活的变化。2.新词新语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3.传统文化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4.一些新词新语反映出流行文化热。

5.新词新语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化。6.折射出中国人开放、包容的心态。

阵阵“韩流”袭来,意味着我们追随韩版服饰的潮流到来;网络歌手的DJ,音乐人的RAP,无不渲染这流行的浪潮;“超女快男让选秀节目风靡一时;恶搞红色经典,街头嘻哈文化,更是把流行文化推向了风口浪尖。新词新语就像流行文化的温度计一样,时时刻刻反映他的热度。流行文化的高涨同时造就了更多新语独特的魅力,为汉语注入了活力。可以说,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互为见证,相生相克。

教师过渡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新词新语,但并不是所有的新词新语都能流传并被收录下来。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新词新语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新词新语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如何呢?是兴盛还是衰亡? 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PPT14):①有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结束而消亡;如:非典 ②有的被收录汉语大辞典中,成为生活中常用词语;如:酷,爽,白领„„ ③还有的词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访问,杀手,奇葩

五、小结(PPT15)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的新词新语,并且探究它的产生途径,优点与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新词新语的产生背后的文化内涵其未来发展趋向,感知了流行文化的脉动。希望我们课下能将新词新语的探究进行到底,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为我们将来更好的学习做准备。

六、作业(PPT16)

分别从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分类搜集近几年出现的新词新语,并作一些分析。

板书设计

一、走近新词新语

二、产生途径

三、优点与注意事项

四、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五、新词语未来: ①成为常用词收录词

②词义发生变化

③逐渐消亡

新词新语教学设计 篇2

一、运用的必要性

(一)学科特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性质有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文,自然而然离不了语言。而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它都会随着社会现象和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产生,它是慢慢地丰富及完善的,譬如不断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其2005 年最新修订本在1994 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共增收新词语6000 余条,把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或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新词语及时收进词典, 比如“体认”“愿景”“和谐社会”“丁克家庭”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育工作者掌握一些反映时代气息的广为传播的新词新语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这是大势所趋。正如明代陈第所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试想,作为一名直接跟语言打交道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倘若不能掌握并运用一些新词新语,岂不有愚弄他人之嫌?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新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为了让语文课越来越向现实生活靠近,充分体现其工具性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新词新语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二)师生关系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90 后,他们特立独行,颇具个性,同时又极富创新精神。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据笔者调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说出一些新词新语,譬如:“海选、达人、粉丝、下课”等。这些新词新语已经成了学生平时口头交际中的重要工具,出现频率甚高。记得有位专家曾指出:“老师不能成为学生时髦语言的‘菜鸟’,要成为精通学生时髦语言的‘大虾’( 大侠),否则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教师理应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地掌握并运用一些新词新语,因为这些新词新语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教师若是学会了,则有助于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拉近师生距离、引起共鸣,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真正的良师益友,而不至于成为被学生孤立起来的趾高气扬、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家寡人”。

二、运用的可行性

新词新语具有形象生动、方便简洁、富有时代气息这三大特点。在教学过程,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脑髓,大胆地拿来,只要运用得当,就能为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下两个案例均是笔者教学过程中的实例:

案例1——《包身工》

片段(1)在文章第一部分的1—3 段中,作者描写了包身工“猪”一般的生活。授课时,我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包身工的住房有多大?”

学生齐答:“七尺阔、十二尺深。”

“算一算,等于多少平方米?”

学生运算片刻,说:“九点多平方米”

“在不到十平方的房间里住着十六七人,这真的比蜗居还蜗居啊!”(形象具体,可感生动)

片段(2)文中第18 段,作者连用“摔”“踢”“泼”三个动作,层层深入地表现“打杂的”的凶残、丧心病狂。为了让学生较深层次地了解“打杂的”产生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的原因,我则在原文“大半是带工头的亲戚”的基础上用了“我上面有人”(《武林外传》经典台词)这句话,并稍微穿插了一些画外音:我有的是背景,而你们这群“猪猡”有的也只是背影。(化用2010 经典流行语——“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

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结合这些精辟而又不失诙谐的语句,更好地理解“打杂的”那种嚣张气焰了。

案例2——《氓》

在第三章中,女主人公总述了自己得到的爱情经验。“于嗟鸠兮……无与士耽”连用两个感叹句,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告诫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即不要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迷住,不要沉迷于男子编织的爱情童话中。

授课时,为了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观,便给女生进行了一次情感教育:青春期的躁动是可以理解的,欣赏倾慕异性是正常的,但要把握度,有些东西藏在心中其实更美,更耐人寻味。学生时代应该以学习为主,应该多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如果有某位男生向你传纸条示爱了,我觉得你应该委婉的拒绝,晓之以理。若多次之后仍不奏效,则大可写上“不要迷恋姐,姐会让你吐血”等流行语。(学生大笑)当然,要是有哪个女生三番五次地向你表达爱意,男生们其实也可以明确表态——“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学生再次大笑)

三、运用的适度性

新词新语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这无疑是新语文课程理念下对语文教学模式的一次有力探索与尝试。但也要把握一个尺度,不应无节制地泛化,喧宾夺主,毕竟新词新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规范性、随意性。对于学生来说,在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如果过多地被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熏染,久而久之,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样对其今后的成长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浅谈新词新语 篇3

新词新语来源途径特点作用语言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发展变化着的语言要素中,语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的要素。语法变化不多而且变化速度较慢,只有语汇的发展变化多而且速度较快,新词新语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本文拟对汉语新词新语的几个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新词新语

新词新语,是指近年来产生或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的词语,主要来自一些外来词、方言词、专业词、新造词语以及原有词增添新的义项等,它的突出特点是反映事物或现象以及表现人们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敏锐性。不断地吸收新词新语是丰富和发展普通话语汇系统的有效途径,新词新语的使用使得我们的言语交际更加方便、生动、形象。

二、新词新语的主要来源和产生的途径

1.吸收外来词

在外来语言中,我国使用英语最多,因而外来词来自英语的也最多,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外语字母组合或外语词缩写。例如:MTV,WTO,KTV,XO,NBA,CBA……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新华词典》在最近修订中增收了部分由外文字母组成的词语。

(2)外语字母与汉语语素组合。例如,BP机,AA制,e时代等。

(3)音译外来词。例如,的士,巴士(大巴,中巴,小巴),麦当劳,肯德基,丁克等。

(4)音译加汉语语素。例如,呼拉圈,桑拿浴,迷你裙等。

2.吸收方言词

普通话词汇只有不断吸收方言词汇中有生命力的成分,才能不断丰富起来。吸收方言词语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比如,北方方言中的“忽悠”一词,赵本山、范伟表演小品时,通过电视等传媒形式很快流行起来。南方方言中“炒鱿鱼”一词也很快在各单位、企业和人们语言交际中流行开来。

此外,靓、爽、帅、哇噻、买单、爆满、火爆、理念、生猛、摆平、搞定、帅哥、靓妹、写字楼、发烧友、追星族、精品屋、连锁店、大哥大、随身听、情侣装、大姐大……都是吸收的南方方言词语,可见,随着南方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他们在语言上,尤其是词语使用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感召力。当然,北方方言词也有许多被吸收,如腕儿、大腕儿、款儿、大款儿、爷儿、款爷、开涮、宰人等。

3.吸收专业词

随着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很多的专业术语用在了人们的日常谈话和语言交际当中,并赋予了崭新的意义,所以这些行业的一些专业词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例如,最常用的就是“工程”一词。大家知道,“工程”本是建筑用语,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用于父母和儿女建立亲情关系时则表达为一个大项目“亲子工程”;还有阳光工程、政绩工程等。“充电”是一个电学术语,本来是指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它获得放电能力,现在常用来比喻加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学习,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硬件、软件,本来指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现在“硬件”也用作指生产,科研,管理经营中的设备等特质条件,而“软件”还用作指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

另外,像克隆,基因工程,上网,网民,网虫,多媒体,断层,软着陆,冷处理,热定型等也都是吸收的专业词。

4.新用词语

即原有词语增加新义或原有词语产生的新义项、新用法,具体是指同一词形的词语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增添了新的色彩而用在了日常生活和语言交际中的那些词语。例如:小姐,该词在解放前用作称呼那些生于富贵之家而且精通琴棋书画并且多愁善感的女子;解放后,用它来讽刺一些不爱劳动只图享乐而且注重打扮的女人;改革开放以后,用它称呼具有妙龄并且有一定身份分和教养的女孩;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南方沿海一些城市的人们用“小姐”专指从事服务行业的女性;而最近几年,也是南方人用作特指那些与“三陪”紧密相连的艳装女子了。

绿色,本来属颜色的一种,现在赋予它无污染的含义,因此与此相关的“绿色食品”“绿色蔬菜”“绿色植物”“绿色服装”等层出不穷。

5.新造词语

新造词语,是指在原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则构造出新的词语,该词语符合汉语的逻辑思维,明了易懂,能为民众所接受。如扶贫、按揭、互联网、超女、信用卡、医托、黑客、黑哨、哈日、韩流等词,都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下,伴随着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而新创造出来的。例如,“义工”这个词,是指自愿参加义务性公益活动的人,这也是社会上新出现的事物。“特首”一词,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这个新词是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而产生的。

6.新产生的缩略词语

新缩略词语是指缩略形式的新词语,即把音节较长的词或词组进行缩简为双音节词,这样即顺应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主流趋势,而且也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例如,考博(考博士研究生)、药流(药物流产)、消协(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双规(在规定的间和规定的地点交待问题)以及“三农”“彩超”“动漫”“社保”,等等。

7.新出现的网络词语

网络词语,是汉语新词语产生最活跃的途径。网络词语具有新、活、杂的特点。QQ、MSN这些网络上的即时聊天工具掀起了一场最大的语言颠覆浪潮。在这样一个不受世俗道德约束的界面里,语言的约束也会少很多,网聊者乐于使用简练和有趣的语言,各种谐音字也都可以代替标准的词语。比如,把兴奋叫high,我叫偶,不要叫表,好看叫养眼等。现在出现的网语大致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中文网语,如我──偶,美女妹妹──美眉;二是拼音网语,如比拼──PK,美女/妹妹/美眉──MM;三是数字网语,如无聊──56;四是混合网语,如汗颜──汗ing(汉语+英文)。笔者认为,当前网络语言总的情况是好的,主要问题是不够文明,在求新方面有些過度。大家对这一类新词语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注意甄别和使用。

三、新词新语的特点和作用

新词新语的突出特点,就是反应事物和现象的敏锐性。客观事物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原有语词难以及时而准确反应出这些变化,新词新语便应运而生。

新词新语的创造和运用可以丰富普通话的语汇。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使得普通话语词量大增,虽说有时给一些学习者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负担,但它毕竟方便了人们的交际和表述,符合语汇发展的规律,也正因此,普通话语汇系统始终都是不断利用新词新语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篇4

课时序号: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向生活学习语言。

2、了解新词新语,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并评价新词新语。

2、难点:如何评价新词新语

三、教学用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前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会很高兴:我还是有优点的哦。现在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就会心里嘀咕了:这是什么意思呀?同学们知道这有什么意思吗?(可爱=可怜没人爱)

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类似这样的词语很多,在网上是特别流行,很新颖、独特,谁来列举几个?(点评学生所列举出的词语)

网络上有新词新语,其它媒体(如报刊、电视等)都有新词新语。关于新词新语的概念,一般认为,新近创造出来的词语,或是旧词新用,这样的词语就叫新词新语。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和感悟新词新语。

(二)认识感悟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收集整理的一些新词新语。(请两个学生上黑板写下自己收集整理的新词新语并做简要的说明)。(以10个为宜)

参考词汇:

社会生活类1:

知本家、RMB、DV、DIY、边缘化、性骚扰、漫游、下载、下课、灰领、付学费、低保、玩转、“421”、双赢、SOHO一族、黑恶、另类

休闲旅游类:

驴友、负离子、森林浴、绿色旅游、玩家、星级等。

商业类::

断码、量贩店、仿建、车市、灰色市场、均价、扩销、错峰等。

社会生活类2:

愿景、丁克家庭、猫腻、黑洞、磨合、地毯式、峰会、反超、跟进、缺位、西部文化等。

环保类:

绿色壁垒、石漠化、白色垃圾、断流、环境科学、环境激素、空气质量、藏羚羊。

科技类1:

液晶电脑、蓝牙、CEO、CFO、黑客、生物芯片、干细胞、暗物质、背投电视、编程、波导、磁控。

经济类1:

双赢、作秀、脱口秀、电子货币、世界银行、套牢、发烧友、国脚、扳平、反超、拉力赛、逼抢、赛季、外援、极限运动„„

医药卫生类:

禽流感、非典、苏丹红、瘦肉精、抗药性、强迫症、刨冰、微波炉、干红葡萄酒等。

经济类2:

“三农”、软着陆、按揭、价格战、并购、撤标、循环经济、熊市、牛市、垃圾股、蓝筹股、实名制。

科技类2:

转基因、纳米、彩显、失能武器、信息库、环境武器、军演、虐俘、闪盘。

政治法律类:

和平崛起、FB、问责、和谐社会、反恐、不作为、特别法等。

小结:新词新语有着新颖、形象、通俗易懂、便于交际等特点,这是新语新语之所以能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学们要提高自己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就应该向生活学习,了解、掌握和运用新词新语。用新词新语反映新的生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梳理探究

下面,为加深同学们对新词新语的认识,我们做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从政治、科技、文化、生活、网络等几方面,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和一个你最不喜欢的新词新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放手让学生梳理,并把自己的梳理结果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整理自己的想法,师生交流、共同探究。并对学生的梳理探究作适当的点评。提示:引导学生从词语含义、词语用法、产生途径、使用场合、文化品味、语言规范及与流行文化的关系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探究)

小结:梳理探究新词新语,我们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和运用。新词新语的产生与发展,新词新语的品味与规范,新词新语的含义与运用,这些问题都很值得同学们深入思考。

(四)作业

你想进一步了解新词新语吗?那就请同学们课外自行分组,分工合作,开一次“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专题的梳理探究活动。每个小组以5至7人为宜。活动完成,同学们可自行举办一次梳理探究活动成果展。

新词新语教学设计 篇5

1、开学第一天,我就给家长开了一张推荐书目,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大家准备一些阅读的资料。结果,晚上回去我就接到好多家长的电话,你们知道问的都是什么问题吗?

“现代汉语词典,我孩子买了第五版,你说的是要买第六版,是不是要重新买呢?”

我想,不过是出版商想提高价格罢了,所以说没什么差别的。

虽然这也是为大家经济考虑,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对词汇犯了一个认识性的错误。

那么,我让大家做了这样一个梳理,大家来对比了一下两本词典,大家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你们告诉我,我对词汇的认识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错误? 【没有注意到词语在发展变化】

那么你注意到词语有怎样的发展变化?或者说这个变化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增加、减少】

2、为什么我们的词典总是要一次次地修订呢,就因为词汇不是一个绝对稳定的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会发生变化,有一些新的词语产生,有一些词语渐渐冷却甚至不再被使用。

3、韩少功曾在《马桥词典》里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和你们一起分享一下。【齐读】

词是有生命的东西。

它们密密繁殖,频频蜕变,聚散无常,沉浮不定,有迁移和婚合,有疾病和遗传,有性格和感情,有兴旺有衰竭还有死亡。它们在特定的事实情境里度过或长或短的生命。

——韩少功《马桥词典》

是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词就像生命一样不断地诞生,然后经历他们或长或短的生命。

4、靠边、四旧,是我们父辈耳熟能详的词语,已经随着文革的结束离我们远去了。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这个词语住进了中国人的心中,很多人离开国营单位,经商闯天下,我们叫它下海,那时候有钱人叫万元户。

九十年代,发展中的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下岗成为陪伴很多人终生的一个伤感的词语。我们终于开始有了自己的足球联赛,我们用天干和字母配合,给它取了这么个半土半洋的名字叫甲A,在中国足球的赛场上,四川人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是我们的呐喊,让全国知道,有一种加油叫“雄起”,有一种倒戈叫“下课”。

进入新千年,我们离世界又进了一步,入世、申奥,从一个个纸上的词语变成了令人骄傲的现实。周杰伦开始唱歌,我们为它命名为中国风。

这些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进一步发展,除了高速公路,我们又有了高速铁路,但是城里的车太多了,“限行”变成了各大城市的口头禅,微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苹果不再挂在树上,而成了潮流的必备品。

那么,我们也让同学们去搜集了一些新词新语,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词典的对比得到的,第二种是我们实际语言运用中搜集的,现在给每个小组半分钟的时间准备,选定你们要展示的新词新语5-10个,然后组长指定一位代表写在黑板上。

【教师巡视教室,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去写,同时提示其他同学观察,先独立解决,等所有同学都下来了,2分钟以后 再指定小组讨论,交流时间3分钟,请同学举手发言】,在这些同学写的时候,其他同学就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词语是怎么产生的,产生途径的是什么?先解决你能解决的。

我要添加的几个词语:【住管会、月光、芝士、山寨、控、翻墙、极品、平板电脑】 引导:新词新语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1、随着新事物、新观念而产生的词语

2、旧词新用(通过修辞等)

逆天,苹果

修辞方式的作用。修辞方式是促成类推造词、仿拟造词、旧词 “复活” “新用” 的又一个主要因素。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出于某种修辞目的的言语方式往往会转化为一定的言语模式,这种言语模式一旦在交际中获得其它成员的认可并被多次模仿和引用,修辞活动的思维模式就会因此而凝聚到语言的词汇层面之中,这样就促使了大量仿造词语、旧词新义、旧义新用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例如用比喻修辞创造的新词“笨鹅(比较笨但又可爱的女生)”、“大虾(网络高手)”等。用借代修辞造的新词 “大墙(监狱)”、“擦皮鞋”(拍马屁)等。用反语修辞造的新词 “极品(浓妆艳抹看起来很恐怖的人)”等。

3、来自外语或汉语方言

芝士,控,嘉年华,博客,汉语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主要指从汉语以外的其

他民族语言中借入的词语,包括音译词、意译词、半音译半意译词及借形词等。音译词,如 “歌迷、秀、吧、酷、粉丝、黑客、博客、纳米、拜拜、比基尼”等。意译词,如 “热狗、快餐、篮球、电子邮件、调制解调器”等。音意兼译的外来词,如 “代沟、保龄球、伊妹儿、艾滋病、鸡尾酒、黑色幽默、丁克家庭”等。还有 “人气、写真、卖场、整合”等日语汉字借形词等。

4、词语衍生,缩略

衍生:

月光族,奔奔族„„

什么什么客,什么客,山寨手机,山寨电脑

编辑本段社会词语

山寨意思盗版,不正规的。一般用于某些品牌东西的假冒品。编辑本段山寨文化

山寨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日用品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现在还发展出来“山寨爱情”等词汇,越来发展出他独特的生命力。

是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便带动产生了一个词族、词群或一批词语,从而使新词语的产生呈现批量化、类型化衍生的态势,这体现了新词语衍生能产的特点。

(三)形式简洁。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绝大部分新词语在音节形式上都有一种趋简的倾向。它们通常以双音节词为主,三音节、四音节的词数量相对较少,四个音节以上的则更少。其中,以新词新语中的缩略词语最为典型。缩略成单音节的如: “汗”(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

意)、“倒”(指晕倒,表示对某帖、某人或某事很惊异)、“寒”(是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很惊

异)等。缩略成双音节的如: “彩市”是彩票市场的简称;“港姐”是香港小姐的简称;另如“春晚、女足、考研、攻博、诺奖、反腐、公关、通胀、家教、体改、商检、影视、交警、小资、共识、医保、环保、安保、社保、地铁、电邮、彩超、彩显、立交、网校、外企、邮编、特区”等采取了双音节的形式。缩略成三音节的有 “经适房、发改委、证监会、白骨精”等。其它缩略

新的词缀或类词缀。有些词语常常附着在其他语素或词语上,久而久之形成新的词缀或类词缀,由此也派生出一批新词。例如,“屋”: 淑女屋、饰品屋、糕点屋、咖啡屋、专利屋、软件屋。“模”: 车模、房模、书模、浴模、菜模。“港”: 科技港、信息港、知识港、中药港、服装港。“巢”: 爱巢、小说巢、私巢。“城”: 电脑城、美食城、装饰城、家具城、灯饰城。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4.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背诵短文。

5.《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重点 难点

重点 :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背诵课文。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延伸阅读法。

第一课时 《咏雪》

导语设计

1、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2、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自主学习: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9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

第一单元

第5 页

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傅fù 俄é而 雪骤zhîu 欣xīn 然 柳絮xù 奕yì 凝níng 哉zāi

朗读停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合作探究:

1、分析课文层次结构: 一层()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

二层(2—4句)交代咏雪第一句话。

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

第一部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内集、谢太傅、讲论文义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融洽欢快轻松)(内集,欣然,大笑)

第一单元

第6 页

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古代“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④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⑤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反馈: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2.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

差可拟”或者 曰:“未若 ”

第一单元

第7 页

⑴“撒糖空中差可拟。” ⑵:“未若槐花迎风飘。”⑶“未若鹅毛当空舞。” ⑷“棉絮纷飞差可拟。”⑸“未若梨花漫天飞。”

⑥“未若天仙散百荷。” ⑺“樱花飘落差可拟。” ⑻“未若玉屑静静落。”⑼“未若白蝶翩跹舞。”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而去(离开)。[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不:(fǒu)同否,表疑问。[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哉(zāi)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朗读停顿】

2、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合作探究:

1、分析陈太丘与友期的结构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

第一单元

第8 页

第二层(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

2、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各小组提问,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

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⑶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5)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6)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开放性的问题,可肯定,也可否定。认为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

第一单元

第9 页

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7)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

(8)归纳主题:《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表现了元方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9)有关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警句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 谚语 练习反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友期行 约定 .不期而遇

下车引之 拉

.引吭高歌 放开 .2.翻译下列句子。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 C.路转溪头忽见 .

太丘舍去 .去日苦多 .太丘舍去 .舍己为人 .

离开

入门不顾回头看 .瞻前顾后 .

则是无信诚实,讲信用 .信口开河随意、随便 .

放弃 牺牲

第一单元

第 页

第一单元

第11 页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后反思

新词新语教学设计 篇7

新词新语是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新闻要真实反映客观存在, 自然会采用人们创造的新词汇和新用法 (新词新语) , 从而形象、生动地表述这些新事物、新观念等。新词新语指新近创造的反映新事物、新认识的形式新异的词语, 或者赋予新意义的原有词语。新词新语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就是新, 它是汉语词汇家族中的新成员。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国际交流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新词新语引起了很多语言学家的兴趣, 他们有的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新词新语的构成方式进行了研究, 有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新词新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脱离传统的分析模式。

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对人类的思维及认知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视角对新词新语进行研究, 但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和解释新词新语的并不多, 所以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 以新闻事件中出现的新词新语为语料, 来解释这些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机制。

新词新语产生的认知心理动因

报纸杂志、电视节目和广播电台的新闻语言中, 新外来词、新词语、新用法层出不穷。新闻语言和词汇的不断创新, 使人们迅速感受到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氛围, 人际关系的改变, 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和观念等的各种变化。新闻中的新词新语广泛流行起来并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因为新词新语的产生与人们的认知心理有关。其认知心理动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词新语的使用者所特有的创“异”心理;二是接受新词新语的受众所具有的趋同心理。

语言的创意性主要体现在词汇上, 而词汇的创意性又主要反映在新词新语的创造上。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为新词新语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人们采用富有创造性的构词方式推陈出新, 将新义注入旧词语, 使旧词语获得新生命。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人们的创“异”心理是创造和使用新词新语的重要原因。例如, “躲猫猫”原指一种游戏。“躲猫猫”事件后, “躲猫猫”一词就被当做新词汇用以质疑和讽刺。该词有几层含义: (1) 莫名其妙地死亡; (2) 用于搪塞死亡事件的荒谬理由; (3) 相关机构不愿回应真相的行为和态度。“躲猫猫”一词流行, 折射的是不信任。人们的创“异”心理使得大量新词新语迅速流行起来, 例如“打酱油”、“俯卧撑”、“被时代”等。

语言心理学强调语言活动的认知基础, 语言、认知和心理的关系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由于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 交际双方的心理受到社会语境诸因素的影响, 是千变万化的, 始终处于动态的交际过程中。为取得交际的成功, 说话人和听话人力图达成共识, 具有趋同心理。由于新词新语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产生, 只要它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心理, 一旦使用就可能被他人模仿从而流行开来, 经过长期反复的运作, 逐渐固化下来 (entrenched) , 过渡到语言功能系统中, 达到更高层面的趋同。人们的趋同心理使得“被时代”、“躲猫猫”、“蜗居族”、“甲型H1N1流感"、“临时性”、“翻墙”、“富二代”等新词新语广为流传。

总之, 创“异”心理和趋同心理这两股力量相辅相成, 推动着语言中新词新语用法的产生和广泛使用。

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机制

新词新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活中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当新的范畴、新的概念出现时, 人们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词语, 而是利用大脑认知活动的特点, 通过意象图式的作用, 经过心理加工, 将新认识的概念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 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 采取隐喻的认知方式, 借助已有事物来认识、思考和表达新概念, 将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 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这种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是隐喻思维过程。

隐喻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从而认识事物的特征。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表达形式充满了隐喻。当新事物、新概念出现以后, 人们自然会将它们和已经熟悉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相联系, 寻求二者之间得以沟通的桥梁, 这个桥梁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系。这种联系是指事物之间既不同类, 也不相关, 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类似之处。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表明, 大脑的认知活动是在已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的, 所以, 随着对新事物的认识, 大脑总是在记忆中寻找已经存在的概念, 根据新认识事物的物理、功能等属性将其与认知的事物发生联系。借助已知的事物和已有语言形式来命名新的事物。隐喻思维正是借助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关联, 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 因此, 它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可见, 旧词产生新义以及新词新语的产生并非完全源于客观世界的变化, 也受制于我们对客观现实主动认知过程中认知和心理等主观因素的作用。

隐喻思维机制以认知思维为主, 是人们在思想中对不同事物特征建立联系和认识的方式和机制。莱考夫和约翰森认为隐喻思维是把一个事物 (源域) 的某些特征映射到另一事物 (目的域) 的创造性思维认知过程。语言不是直接反映外部世界, 而是由人对世界的认识作为中介。当人们要认识和描写以前未知的事物, 而原有的概念已不能反映新的事物、原有的语言符号已不能表达新的概念时, 人们往往依赖已经知道的概念及表达方式以加深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已知到未知、由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 发挥人的想象和联想, 将两个貌似毫不相干的概念或事物作不寻常联系的过程就是隐喻思维的核心。隐喻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就其本质而言, 是隐喻式的。隐喻思维是一种超越型思维, 直接涉及认知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以达到对事物的整体理解。

隐喻思维方式对于新词有重要作用, 而且新词新语产生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词语产生新的意义也不是任意的。它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经验和能力。新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命名。在给新出现的事物或范畴命名时, 隐喻思维的创造性特征体现出其优越性。人们往往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与该事物有共同特征的其他事物, 确定一个与之最贴近的形象来描述该事物, 这样就给所命名之物赋予了他物的形象或属性。这种形象或属性的转移或借用过程, 就是隐喻思维的命名过程。

以2009年度十大新词之首“被时代”为例。“被”字句的基本的语义性质是表示被动。“被”字句“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有以下几种见解: (1) 被动式所叙述的不如意、不企望的事, 是对主语而言的, 如受欺骗、受损害、引起不利的结果等等。 (2) 所谓不愉快、不如意指的是后面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绝对是不愉快的;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无所谓愉快不愉快, 甚至是愉快的, 但动作在某种情况下是某人不希望发生的, 或由这个动作产生了不愉快的结果。简而言之, “被”字句表示“被动”而非“主动”, “不愉快、不如意”而非“愉快、如意”之意。“被时代”表示本是只有个人主动才能做的事儿, 在这里全是被动地给完成了。“被时代”的代表词有“被自杀”、“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被就业”、“被网瘾”等。这些新词表示我们是生存在“被时代”中, 动不动就把你给“被”了。“被”的力量就像一股深不可测的巨大力量, 让你无处逃脱。这些新词表达的情绪是对某些做法的质疑, 以及对强势力量的不满。“被时代”和“被”字句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人们通过事物间的相似性, 以已知的概念及表达方式来认识不熟悉事物的过程正是语言表现出来的隐喻思维过程。换言之, 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表达形式充满了隐喻。语言中的隐喻是隐喻思维的外在物质表现形式。隐喻在人们心中唤起了相似关系的变化, 用词语建立起某种相似性模式, 从而创造语言中的新词。新词的创造过程离不开隐喻思维, 英汉语言中大量的隐喻表达方式的存在印证了思维的隐喻性。

隐喻思维的认知本质在语言的词汇创新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技术、新事物的出现使得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需要新词新语来对其进行表达或命名, 隐喻思维就常常出现在这一过程中。科学中的基本概念都是极其抽象的, 不借助于隐喻根本无法表达它们。人类对事物间相似性的感悟常常推动科学发现, 如人们把原子弹爆炸称为“蘑菇云”。科学概念中的许多术语也曾充满了隐喻, 如“基因”、“克隆”、“芯片”、“黑洞”等。经济领域中也有很多隐喻性表达, 如“软着陆”、“瓶颈”、“双赢”等。计算机科学中的“鼠标”、“病毒”、“信息高速公路”、“千年虫”等也都是隐喻思维的结果。

总之, 隐喻思维在对新词新语的理解和体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隐喻思维根植于语言, 在运用隐喻思维创造新词新语时, 要遵循相似性的基本原则。隐喻思维通过不同事物间相似性的比较来认识未知事物, 为人们探求未知领域的事物提供了新的视角, 是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结语

新闻中的新词新语不是凭空产生的。新词新语的产生是一个认知过程。创造新词新语是一种认知能力, 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语言使用者在创造和使用新词新语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认知操作, 一切都是在瞬间完成的。然而新词新语的创造和理解都依赖人们头脑中存储的大量百科知识和进行隐喻思维的认知能力。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 人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对事物物理和功能特性的认识, 而是要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 特别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通过隐喻思维, 人们赋予已有词语新的意义, 创造新词表达新的思想。隐喻思维在语言交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隐喻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认知工具。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使得不同认知域之间通过映射而联系了起来, 新概念、新词语不断地产生, 人类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隐喻思维丰富了语言, 使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 增强了感染力、表现力和趣味性。[本文为国家社

参考文献

[1].白云:《语言与隐喻思维》,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 (4) 。

[2].丁毅伟:《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 北方论丛, 2007 (5) 。

[3].申德安:《英汉新词语义建构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考试周刊》, 2007 (53) 。

[4].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 《外语学刊》, 2000 (2) 。

[5].王还:《“把”字句和“被”字句》,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

[6].王力:《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 1957年版。

[7].杨彬:《计算机英语新词的认知语义阐释》,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4) 。

从模因角度浅析新词新语的生成 篇8

【关键词】新词新语;模因论;模因的表现形式

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着。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部分构成的语言中,词汇变化尤为明显。在当今生活节奏加速和思维极度活跃的背景下,各类新颖奇异的词和语更是源源不断地出现,使语言更加丰富和多样。因此作为语言学习者,就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旨在从模因论的角度对新词新语的产生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基础上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这个术语在Richard

Dawkins(1976)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出现。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代代地相传开来。模因也指文化基因。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现,在它被复制或被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传播,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

二.语言模因表现

模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

1.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播

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同一。

“油菜花”,有才华的谐音,油菜花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犹如黄灿灿的花开朵朵展现眼前,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网络出现新颖展现才华的东西时,网友都会冠以其作者或制作者“油菜花”。

“肿么了”,怎么了的谐音,从肿字字义来看,隐约有着像是受伤的感觉,问候中透着小凄惨或是略有玩味的味道。

汉语拼音的缩写,如:GG(哥哥)、DD(弟弟)MM(美眉)等;英文的缩写,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 see.);TKS(谢谢。Thanks)等;数字和字母的谐音,如:1314(一生一世)、1573(一网情深)、886(拜拜了)、me2(me too我也是)、3ku(thank you谢谢你)等等;,缩略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轻松应对,从而带来一种愉悦刺激感。

2.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

这是一些以同一形式按需要复制成不同内容的模因。这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扩散传播的是模因的表现型。

“雷”,旧词赋新意,它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天空中带不同电的云,相互接近时,产生的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而如今雷暗含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某种令人惊讶的事物,感觉犹如“被雷击中”一样。当我们遇到某些令人错愕的的事情或现象时,我们会说,好雷呀,被雷到了,雷死人不偿命或雷人雷语等。“打酱油”原意是描写生活中很普遍的一件小事,拎着瓶去商店买酱油,新意是某个事情与自己无关,不关心没兴趣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表达新鲜时尚,幽默感十足。“萌”一词,原意植物展露的新芽,现在更多时候指在人头脑中一闪而过美好无杂质的形象,使人身心愉悦感觉可爱至极。于是,刻意展现 “萌”,便是 “卖萌”。又如奇葩,原指美丽出众的花,现指一些人的思维和行为不同于正常人,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XX门,词缀派生的运用。例如“XX门 ”(XX gate)这一结构最早出现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中,后来“门(- gate)失去了原有意义,成为后缀,经常与“ 丑闻 ” 或“ 不光彩的事 ”联系在一起。近年来,网络语言上的各种“门”已逐渐失去政治上的含义,更多的是与社会生活中小风波不光彩的事件相关。例如“艳照门”“诈捐门”“造假门”等。

近年来,各种“体”的出现及新颖仿制无疑使语言更加丰富和色彩化。淘宝体,说话的一种方式,常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用很亲昵的“亲”,“哦”等字眼来拉近双方间距离。现在也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如:包邮哦,亲!

熬夜不好哦!

各位亲,都在吗?

甄嬛体,源于热播电视剧《甄嬛传》中的表达方式,用不紧不慢,看似优雅端庄,古色古香的言语调子来表达一件件生活琐事,新颖独特而又风趣幽默,一时间成为网友竞相效仿的形式。[甄嬛体之这周只上三天班]“今日醒来全身酸痛,感觉很乏,想来怕是前几日玩的太尽兴所致;同事几日未见,不要生分了才好;私心想着若是这三日太阳眷顾,闻花之芬芳,沐阳光之温存,定可心情大佳,那对工作学习必是极好,日子也能过得快些,不过想来三日后又能休息倒也不负恩泽。说人话,这周只上三天班,噢也~”

元芳体,来源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在这一剧中,随处可见以下对话。狄大人:“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李元芳: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一时间,人们用“元芳,你怎么看”一语,各种吐槽抱怨和打趣调侃身边的事情,新鲜有趣。

三.模因影响下新词新语的发展

有些模因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有些就不一定得到广泛的流行和传播。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它的语用功能。当代表模因的词语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际中发挥积极作用时,表明其复制能力强,能融入这种语言中不断复制和传播,反之,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活跃不起来的模因就会逐渐消失,被人们遗忘。

四. 结语

模因是新词新语复制和传播的潜在的动力,模因论丰富了言语交际,给言语交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新词新语的生成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语言科学,2005(6):54.

[2] 李晓英.新词新语产生规律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 楼志新.新词新语的新探讨[J].贵州教育学院学2005,(6).

上一篇: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下一篇:人事个人简历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