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下水文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师下水文(共11篇)

小学教师下水文 篇1

我和书

我觉得:“书就像神秘的宝石,里面藏着无限价值;书是知识的宝库,使无知的人变的博学、多才;书就像忠实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默默给予你帮助和支持。”所以,我爱书,甚至爱书爱到痴迷的程度。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拥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字书——海底两万里。那天晚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妈妈把一本书递到我的面前,我定睛一看,在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幅神秘的图画:一个戴眼镜的科学怪人,正坐在一艘鱼形的怪船中开怀大笑。几只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石斑鱼,正围着怪船游来游去,似乎在打量这个闯进他们世界的不速之客。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住了,立刻从妈妈的手中抢过书来,立刻翻开书看了起来。管他什么作业,先放到一边去了。书中的怪鱼,勇敢机智的尼摩船长,此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切。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听到妈妈的叫声:“辰辰,作业做完了没有。”,直到这时,我才想起作业还没完成,匆匆忙忙的补完作业后,我把书偷偷带到被窝里。夜深了,家中静悄悄的。我又轻轻的把书翻开,和书中尼摩船长一起继续神游奇妙的海底的世界„„

第二天醒来时,我发现那本书还被我牢牢地抱在胸口上。接下去的几周,那本书白天陪我去上学,晚上陪我睡觉。他简直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从接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开始,我嗜书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我迫不及待地走入了书的世界了。书展示给我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那个世界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要奇妙。《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象漩涡一样一下就把我吸到书海的海底,久久不能浮出水面。

书陪我渡过欢快的时光!书籍将成为我的终生朋友!

教师下水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离开家乡二十年了,谁不想念自己的家呢?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也不例外,十分想看一看重庆是否变样了。因此,我千里迢迢从美国飞回来了。

在飞机上我寻思着,现在的重庆会是什么样的?嘉陵江和长江是变得肮脏了还是干净了?儿童时代的巴蜀园还在吗?周老师、李老师她们还好吗?一个个疑问牵挂着我的思乡之心,我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终于回到重庆了。天哪!家乡的变化可真大:一幢幢气派而豪华的高楼挺拔地矗立在市区,一个个绿化、精致的中心花园数不胜数,长江、嘉陵江的水清澈见底,一群群鱼儿游戏水中。一座座美丽的大桥把市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大重庆。天空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灰蒙蒙的一片,呈现出清纯的宝石蓝,坐在翠绿的草坪上,望着干净、明亮的天空,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静谧中透露出几分神秘。以前慢悠悠的轻轨早已换成超速的“子弹头”高级列车。重庆不仅生态环境变了,人也变了。讲文明、讲卫生的人多了,热心之人多了,栽花种树的人多了,戒烟、戒酒、戒赌的人多了,社会治安好多了。总之,重庆比以前更美丽了。回到巴蜀园,那儿增加了不少的现代建筑,但她依旧美丽,巴蜀的孩子依旧活泼可爱,巴蜀的老师依旧认真可亲。

回到重庆,如果不吃点重庆特产,就等于没到家乡一样。我走进一家当年驰名全国的火锅店,点了一份火锅,开开心心地吃起来,虽然很辣,但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我还去了解放碑,好吃街还在,但比20年前要干净讲究多了,至少在这儿吃东西或逛商店感觉是一种享受。

重庆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我为家乡的惊人变化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离开家乡那天,我依依不舍,此时此刻,我才深切体会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重庆,我会想你的。

教师下水文:

漂亮的文具盒

我有一个漂亮实用的文具盒。那是我九岁生日时,我大姑特意从市里买来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所以我很喜欢它。

文具盒是用铁做成的是长方体,长是约3分米,宽是5分米左右,高大约6厘米。通体是蓝色的,像穿了一件蓝色的战袍。

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表面上画的一个小熊。小熊带着一顶红色的小歪帽,还把手插进它绿色裤兜里,脚上穿着橙黄的小鞋,看起来穿得还挺般配呢。像个帅气的小伙子在跟我说:“怎么样,我帅吧?”

打开它,就会看见里面分上下两层,上层装着铅笔、橡皮和钢笔。它们正在悠闲的闭目养神呢,下层装着格尺已经酣然入睡,瞧,还在打着鼾声呢,呼、呼、呼、呼„„

我用的最多的就是钢笔,用完后我就把它放进文具盒,让文具盒来保护它。当我做错题时候,橡皮就出来了,一刻也不怠慢。当我画图形的时候,铅笔盒格尺决不会偷懒,立刻跑出来帮忙。我的这些学习用品在一起相处,从不争谁的功劳大,是个和睦的大家庭。

我特别喜欢我的文具盒,有了它的帮助,学习用品不丢了,也不像原来那么容易损坏了,让我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好!

教师下水文: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我喜欢的名言很多,句句都有深刻的道理,你要是问我最喜欢的一句,我会想半天在告诉你:“今日事,今今日毕。”为什么是这句呢?也许和我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吧!

记得有一次,学校放寒假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放假前使劲的赶作业,恨不得不到一个星期,作业都写完了。我呢?总是一看到别人做,我也跟着别人做,做了一半,又忘记了。看见有人在教室外边玩呢,便又跑出去和他们玩。总是想:“唉,明天再接着做吧,何况还有一个月呢?”

就这样,我总是一半一半的做,直到快开学了,这时我才想起作业还没写完呢。后来,我就连夜赶作业了,要去上学前十五分钟也没写完,这回可惨了。“还差几篇作文和几篇日记没写呢!这可怎么办?那时我暗暗地想着如果我要是早两个小时开始赶就好了。后来妈妈知道了,拉着我到办公室去找老师,并向老师说了一下我的情况。在我的印象中,老师听了妈妈的话以后老师对我讲了许多话。不过老师有一句话时让印象最深的是这六个字:今日事,今日毕。就是说,今天的事,就要今天完成。

经过这次刻骨铭心的教训后,我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尽量把当天的事当天完成。做暑假作业也是一天一天,按规定做,再也不拖拖拉拉。岁月流逝,我对这句话的意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的越来越深刻了。

教师下水文:

父母之爱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爸爸妈妈关心我,呵护我,教诲我的一件件、一桩桩事,都一一记在我心上。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发生在不久前的一件事。

记得我过生日前几天,我着凉感冒了,半夜老咳嗽。有一天晚上,11点30分了,我还老咳嗽。还在客厅忙碌的爸爸听见了,赶紧跑进我房间,打开灯,看我躺在床上咳得喘不过气来,立刻焦急地问道:“怎么了?怎么老咳嗽呀?到底哪里不舒服啊?”我有气无力地说:“我老咳嗽,喉咙很不舒服,一咳起来就没完没了。”

爸爸听了,急切地说:“那你等一等,我去给你倒杯水、拿点药。”说完,就急匆匆地走出去了。这时,妈妈闻讯赶到,她看我这副难受的模样,立刻弯下腰来,眼里充满了泪水,关切地对我说:“你没事吧?怎么咳得没完没了啊?”“我的喉咙„„不大舒„„服。”

正说着呢,爸爸端着水拿着药进来了。妈妈扶起我,拿了一个枕头,垫在我后背,爸爸舀了一汤勺水轻轻地喂我喝下。接着妈妈把药水倒在汤勺里,送到我嘴边。我正想喝下,可又咳嗽起来了,妈妈赶紧拍拍我的后背。过了一会儿,我不咳嗽了,妈妈才喂我喝下药。

喝完药,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孩子,今天晚上妈妈陪你睡吧!”说着便陪我睡下。那天晚上妈妈一夜也没有睡,看我咳了没咳。我看到这一切,流下了泪水。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爸爸妈妈关心我、呵护我,我该珍惜这份爱,更应该好好读书,报答他们对我深沉的爱。

教师下水文: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之后,我十分的敬佩五位壮士。

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而牺牲了。他们那不畏困难、坚强不屈、誓死都要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精神,十分可贵。马宝玉在指挥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葛振林每次用枪打敌人时,十分专注,一丝不苟。宋学义每次扔手榴弹时,都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好像要把敌人炸的粉身碎骨才甘心。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个人,射击时,全神贯注,一个敌人都没有从他们手中逃出去。当他们手里的子弹都打完的时候,他们就跳下了悬崖,当他们跳下悬崖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祖国。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旧中国所受过的一些屈辱。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他们还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了1700多人。1937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多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就杀害了30多万人。这些侵略者实在是太可恶了!杀死了这么多的中国人。

我以后一定要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后参加祖国的建设。我要像五壮士那样,保护祖国。

教师下水文:

精彩的篮球赛

我班和三班的女子篮球赛,在星期一的下午举行。我们两个班的同学都坐在球场边上,准备为比赛呐喊助威。

裁判员鸣笛,战幕拉开了。发球、运球、传球、断球、拼抢„„双方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气氛立刻紧张起来。观众的眼睛都瞪得老大,紧紧盯住篮球转来转去,嘴里还不时高声喊着:“加油!加油!”“啊、好球!”我班李弄三步上篮,腾空投进了一个球。三班的同学急了,个个瞪圆了眼睛,叫运动员加油。看,她们的主力队员周静和杜玲配合得多妙呀!杜玲接到球后,一个大转身,左冲右突,投进了一个球。

比分拉开了。我班同学不住地喊:“五年二班加油!五年二班加油!”喊声给我班运动员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她们紧紧地盯住对方,寸步不离。

这时,李雾抢前一步,断到了对方的球。对方一看球被截走了,就跑上来阻拦,李弄迅速把球传给张清方。三班的杜玲和周静左右夹攻,拦住了正要投篮的张清方。只见张清方的脸涨得通红,迅速运球,左躲右闪,躲开了三班队员的阻拦,接着“噌!噌!噌!”三大步跑到篮板前,一个跳跃,手腕一压,篮球应声入网!多么精彩的镜头啊!4:2,同学们欢呼起来:“好球!张清方好样的!”蹲在场外记分的我也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高喊:“张清方打得好!”接着是三班发球。周静把球发给了杜玲,杜玲巧妙地虚晃一枪,把球回传给篮下的周静。周静正要传出,张清方冲到她面前,周静传球时有点紧张,竞把球一下子传到了杜玲的身后,被我班的李雾接住。只见李雾迅速跑动运球,一抬腕就投进了一个擦板球„„哨音响了,我班以18:14结束了上半场。

下半场,运动。员们你争我夺,个个汗流浃背,脸涨得通红,有的累得跑不动了,但还是坚持下来。最后,我班运动员终于以26:19的成绩,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小学教师下水文 篇2

一、立足教材, 审清题意, 是写好“下水文”的第一步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小学生习作的篇目要求是: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 每册教材8个单元, 每个单元安排1次习作, 每学期课内习作8次。实践证明, 课内习作的好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习作实践中能习得方法, 积累经验, 拓宽思路, 提高习作能力。

阅读各年级教材, 我们发现课内习作的内容大都和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形成一个有主题、有体系的单元。因此, 教师在阅读每一个习作题目时, 不能孤立地看, 要联系单元的主题和训练重点, 结合学生的习作实际解读写作要求, 确定写作的角度。

如四上教材第七单元习作:通过“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 我们了解了许多人的成长故事, 也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请写一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有教师以此为题, 写了一篇《梦伴我成长》:先写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公主;长大后想当班长;高考结束迫于无奈走进师范院校;大学学习很迷茫;实习时产生了当教师的想法;毕业后成了真正的教师;现在, 成了孩子们喜爱的教师。这个教师像记流水账一样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而非“故事”, 从头到尾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写“下水文”如果只从文题出发确定习作内容, 那么文本的指向性———儿童的角色就缺少了, 对教材的理解也有失偏颇, 指导也失去了针对性。小学生习作重在学习, 课内习作尤其不能脱离教材, 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师要静下心来看教材, 研究不同文本的共性和个性, 从中发现对习作教学有指导意义的内容。

四上教材第七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 编排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和《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这四篇文章讲述的是不同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感悟, 确定不同的写作视角。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依托具体的事例, 运用一些写作技巧, 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 加强故事的感染性, 让小读者们与之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下水”前, 要认真研读教材, 将习作要求放在单元中进行研究, 这样“下水”的目的就明确了, 训练的重点就突出了, 指导的针对性就增强了。

二、贴近学生实际, 合理取材, 是写 好“下 水文”的重 中之重

明确了习作要求, 围绕要求准备“写什么”是困扰每位小学生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下水文”是为学生的习作引路, 教师在写作中的取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写的内容最好是学生日常可看到、可做到、可想到的。教师还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或观察学生的生活, 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去表现, 这样学生在阅读教师的文章后, 会产生“跳一跳, 摘到桃”的想法与勇气, 产生一试身手的写作欲望。

如六上第三单元习作: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这次习作, 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针对这个单元的习作, 有的教师选取搬到新小区, 邻里之间由偶然的互相帮助而发生的感人事件;有的撷取的是午间在学校就餐, 教师关心学生饭菜的冷热;还有的写在公交车上自己没有让座, 看到别人让座时心理的变化……这些事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充满生活气息的事例是鲜活生动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真实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 因此教师在写作中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 将习作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突出习作的重点, 巧妙构思, 是写好“下水文”的关键所在

写作是慢功夫, 写作需要灵感, 同时写作也是有技巧的。小学是学习、模仿写作技巧的重要阶段。教师写“下水文”, 除了在内容、选材上要与学生水平保持相对的一致外, 运用的表达技巧也应该是学生已掌握或刚刚学过的。比如, 学生学过总分的构段方式、倒叙的开头方法, 教师就要采用这种构段方式或倒叙的方法进行“下水文”范写。

如六上第三单元在习作要求中提出:写之前先想一想, 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 是怎么发生的, 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来达到习作要求, 就是单元习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教师在《捡垃圾的老人》一文中写道:周三下午回家时, 北风呼呼地吹, 寒雨密密地下, 我手里捏着热乎乎的烤红薯, 紧缩着脖子加快脚步往家赶。刚进小区, 一个熟悉的身影跃进我的眼帘。是她———满脸皱纹、骨瘦如柴的张妈妈正佝偻着单薄的身子在垃圾桶旁捡垃圾, 她的眼神是那样专注, 动作是那样娴熟。严寒的天气似乎没有泯灭老人对生活的热爱, 她一件件地翻着垃圾袋, 似乎每个袋子里都蕴藏着财富和希望。我来到老人面前时她似乎没有察觉到, 依旧一丝不苟地翻着、拣着。“张妈妈, 天冷又下着雨, 我买了烤红薯, 给您吃, 您赶紧回家吧。”张妈妈抬头看看我, 嘟囔着:“我是在捡垃圾, 可我不是要饭的。”说完又低下头继续工作……

在这篇“下水文”中, 教师很好地运用了环境描写, 人物的外貌、动作和心理等描写, 将捡垃圾的老人自强不息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 将作者有心关爱老妈妈却又遭到拒绝后的矛盾、尴尬的心理写得真实、生动, 让学生感同身受, 学生的习作灵感一触即发。

四、避免语言成人化, 语言精准, 是写好“下水文”的必要条件

教师“下水文”要避免用成人的语言写作, 否则学生不仅接受不了, 也会觉得习作很难。有些教师喜欢使用较长的句子, 学生读起来拗口、难懂;有的喜欢用哲理性较深的语言表述, 如“高深莫测的表情”“小小年纪尝尽人间甘苦”, 这样的句子显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还有的教师喜欢套用一些诗意的语言, 如:“在我的脑海里有着五彩斑斓的贝壳, 其中一枚红色的贝壳是我难以忘记又十分珍爱的……”“打开记忆的闸门, 往事如流水般涓涓流淌, 有的事已经被岁月的尘土埋葬, 但有一件事像埋藏在岁月尘土中的金子闪闪发光……”这样的语言在学生的作文选中比比皆是, 出现在教师的“下水文”中会让学生误认为写文章就要写浮华而不切实际的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 在写作教学中,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因此, 教师在写作中要多用、善用学生学过的词句和儿童化的语言去表情达意, 让学生感到习作亲切自然, 可学可用。

小学教师下水文 篇3

“下水文”对于提升教师素养和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写作能手,如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等,新一代的作家,如刘心武等。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浅谈“下水文”对教师及教学的影响。

一. 下水文的定义

“下水文”最早是叶圣陶在60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倡导的,他说:“下水是从游泳借过来的, 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 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 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 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1]教师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水的深浅,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会“游泳”。分析叶圣陶先生对于下水文的定义,可以归为两类:一种是指老师在布置给学生作文题目的同时也进行写作,具有指导作用;另一种是指教师应该坚持课余写作,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具有自身个性和创造性的文章,这类下水文不一定对学生有用,但通过下水文的写作,会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教学效果会更显著。笔者将查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关于“下水文”的定义也类似于这两类。简单来说,第一类“下水文”针对教学,第二类指向教师的成长。

二.提倡教师写“下水文”的原因

从教学方面来说,首先是写作教学现状:目前写作教学容易受忽视,地位不高,而且教师通常是随意的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这种现象,于永正认为:“老师一‘下水, 哪里深哪里浅, 便心中有数了,从构思到写作, 那过程心里自然也有了” [2],由此可见, 语文教师写“下水文”的确有必要,我们应该提倡教师自己“下水”试试水的冷暖,知困、知不足,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写作指导,提升写作教学效果,道理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其次,从师生角度来说,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主动向自己靠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才华必不可少,而“下水文”是表现才华的一个有效途径,再次,教师写“下水文”,主动参与写作过程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写作教学的效果。

从教师成长方面来说,首先,“下水文”能够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为了能寻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其次,“下水文”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写作和读书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读写的结合,提升自身素养,展现人格魅力。以语文特级教师程翔为例:程翔是一位实践型的语文教师,其观点来自实践和自身的思考,他酷爱读书和写下水文,在他的著作中收录了许多“下水文”,比如,《语文人生》中的“散文· 下水文”板块,《程翔与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板块,呈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下水文。正是有写作体验,使得程翔的写作指导尤为受欢迎,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下水文的写作和运用

怎样写好和用好下水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和教师自身两方面来谈。

首先,从教学来说,存在何时呈现下水文的问题。老师无需每次都写“下水文”,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具体来说:第一,在布置给学生写作题目时老师就展示“下水文”,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例文,从中找出规律,了解到写作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写作的进行,但是要注意避免造成作文模式化。第二,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教师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下水文”,这样有助于学生解决自己的疑惑。第三,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解后,展示自己的“下水文”,同时将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对,让学生在对比中不断提升写作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写作发现的难点,结合学生写作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恰当运用“下水文”会使写作教学事半功倍。

其次,从教师自身来说,下水文的写作涉及根据学生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和自己个性化写作两方面。第一,从配合学生的写作来说,老师不能逢文就写,否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展示自己“下水文”的闪光点时,还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文章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同时,教师要根据写作的要求,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为出发点,认真的进行“下水文”写作。第二,从教师自身发展来说,教师不仅仅根据写作教学实际写“下水文”,还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写个性化的文章,形成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魅力,纵观现代名师,乐于读书和写作无疑不是他们成名的原因之一。

“下水文”的写作,对教学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应积极提倡教师进行“下水文”的写作,做到“知之、好之、乐之”,做一位“拥抱学生心中太阳”的“研究型”学者。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

[2] 于永正.教海漫记[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 程翔.程翔与语文教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

[4] 程翔.语文人生[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教师优秀作文:汪老师下水文尚德 篇4

昔者纣王无道,故文王得天下;周厉王虐民,国人皆谤;千古一帝,始皇灭六国,大修土木,大肆杀戮,欲求仙长生,然终归一死,江山亦短命;西楚霸王,盖世英雄也,力能扛鼎,狂傲霸道,然命丧乌江。呜呼哀哉!亡国之君,必自骄,必自满。骄则招祸,失德必乱,自古皆然。

尧、舜、禹行仁义,古今传之。昔有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周公者,大圣人也,克殷建周,辅政制礼,后世无及也。是故,天有四季之变,春生秋杀,寒来暑往……人有悲欢离合,物壮则老。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由此观之,欲成大事者,莫不行君子之道,贵以德,行守义。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吾辈三十而有余,常自省耳,明天地之情,通道德之伦,察万物之本,以补己之不足,实乃高义。今若有所悟,颇以文墨记之,聊以自勉,岂不妙哉!

文|汪亮老师

四年级语文下水文 篇5

在这群鸟儿当中,最出色的要数画眉了,你瞧,她那漂亮的身段吸引了多少目光,清脆悦耳的声音引来了多少听众,鸟儿们都喜欢围着她,听她说话,听她唱歌。在这群可爱的听众中,有一只极不起眼的小麻雀,她总是怯怯的躲在某只鸟儿的身后,只要有谁瞅上她一眼,她就立刻把身子缩在阴影中,再也不敢露出头来。

这天,画眉鸟眉飞色舞的讲述着荒岛的尽头有一株神奇的果树,结出的果子金灿灿的,诱人极了。鸟儿的眼中都流露出一丝艳羡,唯独小麻雀还是那样怯怯的躲在别人的身后,没有什么反应。看着小麻雀的样子,画眉鸟极不舒服,于是,她便踩着细碎的步子,缓缓的走到小麻雀的跟前。

“喂,小麻雀,你怎么不吭声,难道你不想尝尝那神奇的果子吗?”画眉鸟高傲的昂起头,大声问着,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

等了好一阵,都没有听见回答,画眉鸟正有些不耐烦的时候,一丝弱弱的声音传来:“妈妈告诉我,不要飞去太遥远的地方,会有危险的……”

“哈哈,真傻,我们这漂亮的小岛怎么会有危险呢?” “就是,真是个笨蛋,这么大了还听妈妈的话!很明显那是吓唬你的呀!”……鸟儿们听到麻雀的话,都不可抑制的嘲笑起来。

“这样吧,咱们这里好长时间都不怎么热闹了,不如你和画眉鸟比赛,看谁先飞到那棵神奇的果树下,带回一颗果子,怎么样?”不知哪个爱热闹的家伙提出了这个建议,其他鸟儿纷纷赞同。

“这……”小麻雀还想要说些什么。

画眉打断了她的话,高傲地说:“你要拒绝我的邀请吗?我让你先飞吧。” 望着画眉,小麻雀在心里挣扎了一会儿,想着:她那么出色,我一直都羡慕她,她现在不仅邀请我,还让我先飞,真是好人。“那,好吧。”

鸟儿推选了最公正的喜鹊做裁判,随着一声哨响,画眉真的让小麻雀先飞了。看着小麻雀扑打着翅膀往远方飞去,乌鸦诧异地盯着画眉:“你怎么真的让那只麻雀先飞了?难道就不怕输吗?”画眉得意的扬起头:“我早想好了,你等着瞧吧。我一定带着果子先飞回来。”说完,就轻轻摆动那双漂亮的翅膀,追小麻雀去了。

遥望着远处的那个小黑点还在努力往前飞,画眉高兴极了:“真是傻瓜,这么远的路,也不知道想点办法。还好我聪明,知道老鹰过一会儿就会出来,她的翅膀比我的可有力多了,借着她的力,这场比赛我赢定了。”又飞了一会儿,已经看不见小麻雀的影子了,老鹰真的出现了,画眉偷偷地飞到老鹰的背上,坐在她的“飞机”上,看着老鹰扇动着翅膀,往前方飞去。几个呼吸的时间,就看见小麻雀重新出现在了眼前,画眉自得的笑了。

正在这个时候,老鹰看见了地下的猎物,一个俯冲就向地下冲去,那速度快得惊人,画眉鸟没有抓牢,一头栽到了地上。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小麻雀仍在努力的飞向那神奇的果树。路途遥远,她一刻不停地飞着,想着要亲手把最漂亮的果子送给最出色的画眉。

中考作文下水文及点评2 篇6

(二)让自己奔跑起来

夸父的奔跑是为了追赶太阳,刘翔的奔跑是为了冲刺的辉煌,而我的奔跑则是为思想的升华。

敬读司马迁,我的意志在坚强地奔跑着。

西汉。狱中。刚忍受过腐刑的司马迁痛苦着,绝望着。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之际,怒涛中又见未竟的手稿在案头招摇,强忍身心双重痛苦,理清迷途的思绪,重新振作精神,愤笔起草„„试想,没有司马迁忍辱负重的坚忍,没有他极强的责任心,今日我们又有何缘目睹长篇历史巨著《史记》的容颜呢?追随他的脚步我奔跑在文学的海洋中,让我领略了“史家之绝唱”的千古华音,聆听“无韵之离骚”的动人音韵。

敬读林则徐,我的胸襟豁达地“奔跑”着。

大清。伊犁。刚因硝烟在虎门而遭贬的林则徐,踽踽独行与天山之下,静思于农田之畔,仰天长叹命运如此多难,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不能不是一面明镜,照着一位谪官的前面。他于是奋发,于是图强。于是亲率民众开“皇渠”引天山雪水灌溉农田,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他也以此赢得了人民的拥戴。

打开历史的画卷,翻至今日,敬读武警战士,我的精神与他们一起奔跑着。九八大洪水,汶川大地震,新疆的大雪,云南的干旱,国难当头,无处没有武警的英姿。他们不言苦和累,不说为了谁,只知道为了兄弟姐妹们不流泪,只为春回大雁归。他们是我们心中最可爱 的人。

也许,我没有夸父的体力,也无刘翔夺魁的志向,但我愿意在文学和精神的世界里徜徉,让自己的思想与哲人与先进一起奔跑,从而得到提升和净化,让自己奔跑起来。

(苦心茉莉)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时空错落,将历史与现实纵横排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文采飞扬,大气磅礴。由神话写到历史,由历史写到现实。文中分别叙述了司马迁、林则徐、武警战士奔跑的故事,最后以此激励自己,并归纳全篇,深化主旨。进而更加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王振宇

“下水文”与习作相遇 篇7

关键词:下水文

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们不敢讲得太多, 只是稍作提示, 就让学生们动笔。学生们看似明白,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经历了一次次如此空洞而毫无创意的习作指导之后, 学生们更加畏惧写作了。那么,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欲望呢?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生作文刚刚起步的时候, 在学到了一种新的写作知识刚刚运用的时候, 在学生写着写着遇到困难而愁眉紧锁的时候, 在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 恐怕没有比老师‘下水’示范一下更有启发性、鼓舞性, 指导性的了。”特级教师的话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 相信学生的习作会在模仿中慢慢提升的。

一、解读“下水文”

“下水”, 名为下水, 其实意在“架桥”。教师“下水作文”不仅是言传身教, 更重要的是通过写去真正体验写作规律, 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熟悉“学”之道来架设“教”之道, 达到真正的以“学”定“教”。另外我们教师在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化, 很多人便将写作技能“束之高阁”, 写作技能慢慢退化, 在对学生的作文的指导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 教师也不能光耍嘴皮, 应多多亲自“下水”, 去“基层”体验学生生活。这样, 语文教师下水作文, 不但获得感性认识, 发现问题, 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 也必将提高教师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知识和技能将不断长进。

二、扣准课堂契机, 指点写作技巧

教师下水文的出示, 应当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呈现。这个时机不要拘泥于习作指导课上, 课前铺垫性的介绍、课堂上小练笔前揭示写法的展示、写作中突破难点的重点指导、交流展示时的引入、修改完善时的润色、课后的拓展等等, 都是向学生呈现“下水文”的好时机。

对于习作题材比较宽泛的, 寓意比较深刻的作文, 教师可以用下水文来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对于题目要求简单的, 写起来难度不大的作文, 可以在大致浏览学生的作文初稿后, 再出示教师的“下水文”, 这样可以起到指点迷津, 纠正偏差的作用。例如:习作要求“写一种你熟悉的学习文具”, 学生们纷纷选择写铅笔刨、钢笔等, 有的同学在重点写了铅笔刨五彩的外形及作用后, 再写“我”和铅笔刨之间发生的事就已经体现我们之间的感情就有点“干巴”了, 这时教师适时出示一片类似的写学习用具的“下水文”, 学生恍然大悟,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写出的作文也是”有声有色”。但我们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想象类作文, 尤其是看图作文则更适宜于“作后下水”。因为想象作文的训练目的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若教师过早“下水”, 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因此, 对于想象作文, 应该让孩子先放胆写。在交流时, 教师再让学生们看下水文, 让学生们在对比中得到启示。

三、多样化下水文, 点燃学生激情

下水文并非都是一篇完整的佳作, 无论是全文, 还是片段、句子都可以作为“下水文”。这主要根据作文的重点和难点确定, 我们在写下水文时, 要从实际出发, 这样才能起到下水文应有的作用。例如:在写一个片段时, 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用内心感受来加深体会的, 哪些地方需要学生用景色来烘托人物心理活动, 就在那些地方下笔为文。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 虽然篇幅很短, 但是给学生们的启示却是最深的, 也是最实惠的。

下水文还可能是老师当堂的口头作文。因为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生成的过程, 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若课上教师发现自己的下水文与学生所想的不一样, 我们就要放弃原来写好的, 根据学生的需求再次头生成新的下水文。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的“下水文”的创作过程中习作热情空前高涨, 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运用,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下水文不一定都是老师的佳作, 也可能是“庸作”, 交给学生修改, 有时会比向他们出示一篇典范性的佳作更有效。给学生提供一篇漏洞百出的“下水文”, 让学生自己去评点, 改错别字, 改用得不恰当的词语、标点, 改不通顺、不完整、表达不准确的句子等等。这样将学生习作中的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在下水文中, 不仅能使学生在习作中少犯错误, 扬长避短, 也能鼓励学生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 敢于“挑错”, 善于“挑错”, 帮助学生提高习作的鉴赏能力和自改能力。

四、儿童化语言, 引发学生共鸣

在写作中, 如果教师对范文写作的目的和要求理解不够, 没能站在学生的角度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 就会脱离学生的接受水平。下水文是写给小学生作范文用的, 太过于“成人化”的语言学生接受不了, 会使学生觉得习作难作。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并努力用儿童化的语言去表达真情实意, 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

总之, 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 贴近学生实际, 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 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师与学生一起“下水”, 真正走进学生中去, 想学生所想, 感学生所感, 乐学生所乐, 实现“下水文”教学与新课程对接, 让“下水文”这“源头之水”的“源源不断”, 使学生在规范作文中自由表达, 这应该是我们作文起步教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曲巍.如何有效利用下水文引领学生写作[J].成功 (教育版) , 2011 (3) .

再谈“下水文”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初中作文   “下水文”  作用

“下水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即语文教师根据作文的题目或者写作要求,亲自动笔写成的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文章。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写作时自由表达,要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因此,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自己的“下水文”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多角度观察和有创意的表达,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少教师渐渐丢弃了“下水文”。事实上,若教师能够合理运用“下水文”,不仅能够发挥它的示范功能,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进而使这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展现新的一面。本文将详细谈谈“下水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般情况下,写“下水文”常常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目的是为了给小学生提供写作的范本,因此,升入初中后,学生基本上看不到老师的“下水文”,甚至会对老师的写作能力产生质疑。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常常把写作当做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体谅和理解,而且学生也想通过“下水文”来了解老师的“能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写“下水文”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写得好,还会赢得学生更多的尊重和敬仰,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的“下水文”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写作文,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写出了他们熟悉的生活,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学生会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他们会由“亲其师”上升到“信其道”,进而唤起自己的表现欲望,增强写作的信心,激发写作的兴趣。这种“师生互动、共享写作乐趣”的氛围也消除了作文课堂上学生谈“文”色变的尴尬局面。因此,将“下水文”运用到初中作文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改善了教与学的关系,促进了师生的感情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可知作文的甘苦,进而抛砖引玉

教师在作文课前试写“下水文”能够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甘苦,进而在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比如,哪些地方写起来比较容易,哪些地方写起来比较困难,应当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等。在作文课上,不少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或者命题要求后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若此时教师将自己的“下水文”展示给学生,并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写作体会,即如何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选择材料、组织语言、遣词造句等,以及写作的难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有利于减少或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会对写作跃跃欲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评论自己的“下水文”,且不拘形式,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思维也会得到拓展,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会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所以说,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巧用、妙用 “下水文”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写作的甘苦,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更具针对性。同时,教师的“下水文”也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范本,发挥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下水文”可以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范文

现代作家沈从文曾在高校教授写作课,每次布置一个题目,他就会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看了以后自己写。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是不难找到范文的,但是要找到贴近他们生活的范文却很难。而教师写“下水文”正好填充了这个空白,解决了借鉴的难题。教师的“下水文”写的是学生熟悉的环境或比较熟悉的人和事,这给学生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都提供了借鉴的范例,学生读后会受到很大的启迪,拓宽了他们的写作思路。如让学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在此之前我先写了一篇描写圣诞花的文章,其中有个段落是这样写的:“那花儿多好看呀,你看,黄豆大的花骨朵下面长着一轮红叶子,那叶子红得鲜艳,红得像火,好像一个红碟子盛了几颗小豆子。高高的枝条下面光秃秃的,远远看去,只见顶端红碟子一样的花朵,仿佛杂技师耍的转碟似的。只可惜枝条太少了,一个枝头一束花,虽然好看,但是太冷清了,像一个不太熟练的杂技师,要是多生几个枝头,这杂技师的功底就显得深厚了。”学生看了以后知道了描写植物不但可以写它的大小、颜色、形状,还可以写它的神韵,要是能用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写就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了,同时他们也知道了写作要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有个性。通过读“下水文”,学生走进了老师的心灵,对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离,这样的作文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四、有利于发展教师能力,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学生害怕写作文,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教师,即大部分语文教师把写作教学当成了知识的传授、方法的传递,只进行理论上的讲解,自己很少尝试写作,因此对学生的写作实践缺乏有效的指导。刘国正先生说过:“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不仅如此,教师多写“下水文”,还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首先,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使自己的观察、创造和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其次,教师写“下水文”能够体会学生的苦衷,促进自己教学思想的转变;再次,促使教师积极主动改进写作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最后,教师长期坚持写“下水文”,就会阅读更多的书籍,他们的笔下就会流泻出更多的好词好句、诗词歌赋、名家名段,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又会带动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即教师通过写“下水文”加深了对作文命题的理解,对作文训练的重难点和谋篇布局等都有了切身体会,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写作,而且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也会更详细、更贴切,既能够减少课堂教学失误,又展现了作文教学的魅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童年趣事作文指导及下水文 篇9

童年,可真是一串快乐的珍珠:跳皮筋、踢键子、爬树、捉知了、捉迷藏„„样样都是那么有趣,总不能一股脑的都写出来吧?所以要选择最吸引人的那一件事。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应该写好哪个部分?(经过)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同学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大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第二单元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像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1、所选的事必须有趣,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找出这件趣事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

环境写好了,才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

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

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 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

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捉螃蟹

拉开抽屉,翻出了一张旧照片。我看了这张照片就想笑,它是我在5岁时和弟弟一起区海边捉小螃蟹时照的。

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来到海边。

阳光照耀着沙滩,沙滩闪耀着金色光芒,好像满地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大海更加雄伟壮观,一浪高过一浪,冲到岸边只没过我和弟弟的脚丫。

我正观赏者大海和美景,弟弟突然大叫起来:“姐姐!快!快过来看呐!这里有小螃蟹!”我听了,带着好奇心立刻跑了过去。弟弟正蹲着观察小螃蟹的出动,我也在他身边蹲了下来。真的有小螃蟹呢!沙滩边有一块大石头,小螃蟹从石头缝里陆陆续续地爬出来,小螃蟹是黑

色地,个头只有婴儿巴掌那么大,十分小巧可爱。弟弟拿起堆沙堡的小铲子,铲起一只小螃蟹,倒在了桶中。

慢慢地,小螃蟹不再往外爬了。弟弟问我:“姐姐,小螃蟹怎么了?怎么不爬出来了?”我想了想,说:“可能是它们怕了,没关系,看姐姐的!”说完,我就伸出一只小手指,插在了石缝左摸摸,右碰碰,终于摸到了一只小螃蟹,刚要把手拿出来,小螃蟹那剪刀一样地钳子一下夹住了我地食指,疼得我一下跳了起来,“嗷!嗷!”地喊疼。被夹过的手指像个又红又扁的胡萝卜,上面还有一只甩也甩不掉地小螃蟹。

妈妈见了,立刻举起照相机对我说:“小艳!小艳!别动!来,一、二、三„„”“咔嚓”一声我这个滑稽搞笑的样子就永远地留在了记忆中。

小学教师下水文 篇10

我看到过菊花展上那造型各异,花团锦簇的菊花;欣赏过洛阳城里那雍容华贵的牡丹,但都没有那迷人的荷花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去年暑假里,我去了奶奶家。那天吃过早饭,奶奶领我到她们乡里的荷塘去玩。远远地我就望到了那片充满生机的碧绿!就闻到了沁人心脾的清香!来到荷塘边,近看那亭亭玉立于碧波之中的荷花,白的似雪、红的似火、粉的似霞,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婴儿那样鲜活,那样可爱。池中的荷花开得千姿百态。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裂开似的。

荷塘里的荷花美不胜收,充当配角的荷叶也不甘落后,吐出一片片新绿。每一片绿叶都努力地展示着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荷叶的形状姿态万千,有的像圆盘,有的像小蝶,还有的像一把碧绿的小伞,为浮在水面上的荷叶遮风挡雨。有的荷叶托住上面的荷叶,有的荷叶“拉”起下面的荷叶,仰起了脸„„

突然,有几条小鱼像运动员跨栏一样,跳到了荷叶上,好像是想短暂地享受一下太阳暖暖地照着的感觉。还有的小鱼穿梭于荷叶之间,在水中尽情地玩耍,好调皮。这时,一阵微风吹来,荷叶和荷花摇摇摆摆,翩翩起舞!

最好玩的要数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啦!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好像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时,有几只翠鸟从荷叶上掠过,留下两声清脆的叫声。有的翠鸟停在池塘边的柳树枝上,给我唱婉转动听的歌;还有的翠鸟在荷叶和荷花之间捉虫,享受丰盛的美餐„„

我陶醉了,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荷花,临风摇曳在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里了!

切实提高下水文的有效性 篇11

写下水文,能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语言运用技巧,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写下水文,与学生一起体味写作的甘苦,才能向学生提出较为恰当的写作要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稳步提高;由于下水文写的是身边的人,记的是身边的事,它比起《优秀作文选》中的习作对学生更具有直观性,对学生的写作更具有针对性,易于学生接受。

一.下水文要符合初中生的接受能力

“下水文”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作文的要求。教师的学识远远高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写作能力远远高于初中教材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写下水文时,教师的写作水平不需要发挥得淋漓尽致,否则,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了下水文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1.下水文写初中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

写下水文时,遵循“作文即生活”的理念。下水文必须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或者景和物。我们教师的自身经历中,有许多值得回味、令人感慨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离开了特定的背景仍能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的,才可以选用到下水文中来。

2.下水文用初中生学过的词语

“下水文”是写给学生学习作范文用的。太过于“成人化”的语言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会使学生觉得习作难。对学生写作不但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般的,使用长短句、排比句等能增强习作的语言气势,使用富有哲理性较深的语言来表述和描写,可使习作更耐人寻味。但对于“下水文”来说,这样的文章未必就很好。

下水文一定要紧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用初中生学过的词句和富有少年儿童语言特色的句子去表情达意,做到语言贴切、朴实,从而让学生感到这样的习作亲切自然、可学可用。写下水文时,尽可能用学生的心理、语言和口气去写,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选材和组织材料。

3.下水文所渗透的情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习作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教师看事物是比较全面、准确、客观的,这与初中学生往往大相径庭。教师写下水文时,固然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眼光来叙事和描写,但教师在下水文中所渗透的情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不乏准确和客观,最好能引起初中生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背影》后,我布置了习作:写一篇《背影》的读后感。讲评学生的习作时,我声情并茂地读了我的下水文。

读了朱自清爷爷的《背影》,我被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着。在父亲的眼里,二十岁的儿子还是孩子,仍然为他忙这忙那,乐此不疲。由此,我联想到我的母亲。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有一次感冒发烧,妈妈先弄药给我喝,然后陪着我直到深夜退烧。第二天早上,摸摸我额头,知道我烧退了,才叫醒我,并亲自送我到学校。中午又冒着大雨来到学校送药给我吃,了解我的病情。当时她的衣服都湿透了,却顾不上自己。看着妈妈那湿漉漉的头发,我都分不清她脸上是雨水还是汗水。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上翻滚,我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当妈妈匆匆离去的时候,我却忘了问妈妈有没有吃饭。望着妈妈渐渐远去的背影,我想了很多,很多……。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这篇下水文的素材来自于班上的学生,真人真事,署名也是学生。

二.多方面“下水”

下水文未必都是完整的习作。有的只给学生“下水”开头,有的只给学生“下水”结尾。有的给学生“下水”素材的加工部分,有的给学生“下水”写作方法。

有时,就学生作文中的事例或段落,进行重新加工、修改,写出“下水文”,让学生能从中体味、感悟,受到启发。

三.把握下水文的呈现时机

教师写下水文不要局限于和学生一起作文。在学生习作期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一些困难。一般在评讲作文以后,呈现“下水文”,既不干扰学生第一次的习作思路,又能对学生的二次习作带来帮助。当然,呈现下水文的时机不能一概而论。根据习作的需要,也有在学生写作前呈现下水文的,此时必须跟学生讲清楚,只能模仿形式,不能模仿内容、语句等。

四.尝试学生命题,师生同写

作文之前,试着让学生来命题,提出相应的要求,教师与命题的学生以及其他的学生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习作写好以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构思、书写提纲、选择素材的,介绍习作完成初稿后是怎样进行修改和补充的。最后当场呈现“下水文”。

这种模式已被一些教师采用。它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当然,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这种模式每学期也只能进行一次、两次。

上一篇:2023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下一篇:实践——李培根在2008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