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的足迹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8篇)
学习时忙中偷乐,打开了小学的相册,一页一页仔细的回味。看看那时的自己,不知不觉中人生的海滩上已遍满我的足迹。一年级时,我很向往学校,认为那里到处都是欢乐。所以当离开妈妈进入校园时我没哭。二年级时,我仍然是个幼稚的孩童,但我对学校有了一种新的憧憬。这里是个日不落的地方,每天我都沉浸在与小朋友们玩耍的欢乐中。三年级时,校园中传递着一股“陀螺风”。我更是沉迷其中,收集上百个不同的陀螺,在课间与大家激战着。当每一次胜利的喜悦涌上心头,每一次失败的感伤击沉喜悦。我脑海中总是回荡着一个问题,如果我永远是胜利者该多好啊!四年级时,我渐渐爱上了读书,当我发现身边的同学早已开始读一些名著时,我也迫不及待地让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好书来读。沙坑旁少了我们弹玻璃球的身影,树丛中少了我们嬉戏的身影,我们更多是在教室中捧着自己心爱的书读,就这样静静的,享受着书中的故事。在那时真有一丝文人的感觉。五年级时,最让我难忘的事情莫过于来到北京上学。已是五年级大孩子的我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班级,也还有些害羞。渐渐的我和同学们已打成一片,老师也发现了我的潜能,让我当数学课代表。这是我第一个职务,所以我分外珍惜,尽自己的力为老师同学们服务。那时,我真的爱上了这种感觉。也是从那时起,我对职务有了好感。六年级时,面对着相处近两年的同学老师们,我真的不想与他们说再见。那个学期大家都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理想的中学。眼看着还有不到三个月大家就都要分开了,我那时格外珍惜每一天,因为我知道这种机会不会再有第二次。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学期末的篮球赛,那是我与同学们最后一次的合作。不过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们没有取得好的名次,而是那次我和一位同学因战术不同而争吵,现在想起来谁不是为了班级的荣誉呢?闭上眼睛,一个个清晰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转眼间仿佛做了一个梦一样。我不能说每一个足迹写下的都是甜蜜与欢乐,但我可以 确定我无愧于每一个足迹。感受风雨的足迹,感受时光的匆匆,感受每一个最温馨的足迹。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幼儿成长档案的内容涵盖了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家长、幼儿、教师的三方互动,贯穿于幼儿成长档案始终。
一、成长寄语
幼儿园对幼儿的意义极大:第一次独立迈向社会生活、第一次离开亲人去接触陌生人、求学生涯的第一站。因此,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开辟幼儿成长档案,把家长的期望和幼儿园的温馨祝福容纳进来,以纪念幼儿入园。
二、快乐档案
档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幼儿的相关信息,如家庭地址、家长的姓名、全家福照片、我的老师等。通过制作快乐档案,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信息告诉幼儿,加深幼儿对父母和教师的认识,同时也能让教师迅速掌握幼儿在园内的基本情况。
三、班级主题
班级主题包括班级每月开展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及社会实践内容。教师要制订恰当的班级主题,并将之呈现给家长,以提高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这样,既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各项活动,配合教师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家长监督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如在幼儿园组织秋游活动时,大部分家长都提前对孩子进行了安全教育,训练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为秋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宝宝成长
教师可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幼儿近期在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以及最新的收获和精彩瞬间等。通过多渠道的展示,一方面,幼儿能关注自己的成长足迹,逐渐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知晓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为今后活动的进行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家园反馈
教师应对幼儿近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客观、细致地评价,肯定幼儿的进步与努力,放大幼儿的闪光点,同时委婉地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与交流,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掌握幼儿的学习及成长情况,便于及时解决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六、宝贝藏书楼
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故事书或绘本,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共读,既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使幼儿得多更多的认知。在宝贝藏书楼,家长与幼儿可以阅读到感悟亲情类、礼貌习惯培养类、益智健脑类、指导手工类等书籍。
七、健康指导
负责幼儿健康工作的保健室要记录好幼儿园组织幼儿体检得出的各项结果,然后根据幼儿的体检结果,结合天气、饮食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有关幼儿保健方面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9月份“健康指导”的主题是“如何缩短幼儿的入园适应关”和“秋季护理‘六要和‘六不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八、结语
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成长的足迹,有心的家长会将幼儿成长档案保留至孩子长大成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制作档案过程中,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教师都格外谨慎。首先,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根据纲要精神和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经园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讨论确定幼儿成长档案的构成;其次,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成立了幼儿园成长档案创建小组,明确了成长档案创建目的和原则,每一版块安排专人负责,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最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教师认真讨论、定稿、制版、复印、实施了幼儿成长档案各板块的具体内容,每一句话都经过仔细揣摩,每一幅图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张操作纸都经过多方论证,每一篇观察记录都是教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结果……总之,每一次的幼儿成长记录都浸透着教师辛勤的汗水。
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的点点滴滴,记录了家园间的有效互动。档案中有幼儿多彩的表达,有家长殷切的期盼,有教师睿智的教育,这些都体现了爱。成长档案正是以“爱”为基石,把家长、教师和幼儿紧紧地连在一起,它犹如家园弹奏出的一首爱的协奏曲,让每个幼儿在爱的世界里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饱经风霜和苦难落后的中国人终于又一次的站了起来!中国像一只崛起的雄狮,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当时的中国,国弊民穷,经济严重落伍,但是政府和人民面对当时被洋人称为“无药可救”的中国时,不但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不放弃。
经过政府和人民几年的经济恢复,中国的经济情况开始有所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当时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都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为了提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第一个计划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执行,整个计划也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第一个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十分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洋车”,火柴称为“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叫“洋钉”。因为当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稀奇”的东西,也不会自己制造,所以都是从西洋传来的。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但是从一些资料片中,完全可以体会到,当时的中国人依然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我们6个班——包括西王小学的一个班,先整好队,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旅程。并且每时每刻都处在竞争状态,要么年级内的比拼,要么就是班内的比拼。
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一项——搭房子游戏。它是一个班级内的比拼,要分为5个组,我被分到了第五组。规则是:先观察房屋模型,然后再根据记忆把碎片复原成和模型一模一样的房子。
分工为:我和温景浩、许越、郭雅心主要负责搭建,其他人则担任搬砖的工作。
我们全民皆兵,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认真观察造型,熟知每块板的位置,合理放置存放位置,科学安排搭接方案。
我们兴高采烈地搭完了最后一块,但已经是第二名了。教练说过,最后一组完成任务的,每个成员被罚10个俯卧撑,想一想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幸好我们不是最后一名。
其实,我所在乎的不是第几名,而是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团结。
虽然这个活动只有一天,但这些记忆我永远不会忘记。
作者:申家睿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报名参加了小桔灯作文学校组织的“励志研学”夏令营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一蹦三尺高,心里非常激动,这可是我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活动呀!
出发前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收拾好东西,我兴奋得半夜未合眼。早晨六点半,我吃过早饭,就来到了小桔灯的队伍里,我们满怀自信的宣誓完毕,就登上大巴车出发了。在车上,有的同学说说笑笑,有的同学在津津有味地看书。不到一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千阳,期待已久的考验就要开始了。
穿上迷彩服,戴上红军帽,我们都成了一个个英勇的小红军。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站军姿、练队列、喊口号,我们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小队伍。
我们的活动项目非常多,有攀爬、走缅甸桥、真人CS、感恩教育活动等,在感恩教育活动中,许多同学都哭出了声,流下了泪水。晚上,我们每个人怀着感恩之心,给父母写下肺腑之言,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付出。
我很喜欢走缅甸桥,走缅甸桥时千万不能看下面,一看你就感觉非常害怕。当时我一看下面也有点怕,但当队员为我喊加油时,我浑身增添了力量,我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我战胜了自己。
真人CS是我期盼已久的游戏了,之前我只是在电脑中玩过,这次身临其境,别提有多兴奋了。我们队是防守,他们队是进攻,只要我们干掉他们,我们将赢,他们打爆气球,他们就赢。我先让两个男生守住气球,我们三人绕到后面,来了个关门打狗,他们只剩一人了,我一枪打中了他的面目,我们胜利了,我们的队员高兴地拥抱在一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本文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评价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1 研究区背景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 黑龙江省西部, 是典型的以石油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总面积21219km2, 总人口257.8万人。在各类土地中, 耕地占23.38%、林地占7.6%、草地占32.47%、水域占12.68%。长期以来, 随着经济发展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大量开发, 不仅资源优势日益消失, 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已制约和影响了大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开展本项研究相当必要。
2 研究方法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测度, 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为要维持某一物质消费水平下的某一人口、某一区域的持续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生态承载力通常被定义为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其特点是实现了用全球一致的面积指标——生物生产土地面积是从需求方面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和从供给方面计算生态承载力的大小, 然后进行对比来分析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模型的原理在相关的文献中有很多的描述。这里仅将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列出[6,7]:EF=N×ef=N∑riai=N∑ (ci/pi) 。式中, EF为总的生态足迹, N为人口数, ef为人均生态足迹, ri为均衡因子;ai为i种物质人均占用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 ci为i种物质的人均消费量, pi为i种物质的世界平均生产力 (即全球平均产量) 。
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主要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域6类。由于这6类土地面积的生产能力差异很大, 因此上式对每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乘以均衡因子 (即某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均衡因子等于全球该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平均生态生产力除全球所有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 以转化为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均衡因子采用国际统一标准[7], 分别是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为1.1、耕地和建筑用地为2.8、草地为0.5、水域为0.2。
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是该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 出于谨慎考虑, 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即EC= (1-12%) ×N×∑ec =0.88×N×∑rbSi。式中, 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 (hm2/cap) , ri为均衡因子, b为当地的产量因子 (是当地某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平均生产率的比例) , Si为区域内i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实际人均面积。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1 计算结果
根据生态足迹的生态供需平衡理论, 参照《大庆市统计年鉴2007年》以及相关部门的数据, 对大庆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供给 (生态承载力) 进行了实际计算和分析。大庆市的生态足迹计算主要包括两个部分:①生物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 (主要是农产品、动物产品、水果和木材等大类) , 生物资源生产面积的折算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6]。②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计算时采用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标准, 将大庆市的煤炭、焦碳、原油、汽油、柴油、电力等能源消费转化为化石能源生产土地面积[6]。由于涉及到的生物资源消费以及能源消耗的种类比较多, 忽略了繁琐的计算过程, 因此仅将结果进行汇总, 见表1。
3.2 结果分析
生态足迹的总供需分析:从表1中可见, 2006年大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5838hm2, 而实际人均生态供给只有0.9783hm2, 扣除12%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所得人均生态供给仅为0.8608hm2, 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 (达3.7230hm2) 。这表明大庆市的生态足迹供需矛盾很突出, 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远超出其生态承载力。大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了2001年中国人均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阈值 (0.861hm2) [8]与全球人均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阈值 (2hm2) , 说明大庆市在国家尺度与全球尺度上均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从生态足迹角度来看, 大庆市的生态足迹高于各大城市, 可见其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较大。从生态足迹与生态赤字的结构构成看, 耕地、草地、林地、水域都有一定程度的生态盈余, 表明大庆市这四类土地的生态容量可支持其生态负荷;生态欠帐主要由能源消费组成, 因为大庆市是能源型重工业城市由于冬季供暖, 能源的消耗量较大, 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用地占87.78%, 远大于其它同等规模城市, 生态赤字的最大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费。可见, 生态足迹结构特征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看, 大庆市生态承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0.861hm2, 2001年) [9], 表明当地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本生产力一般, 生态足迹供给主要是耕地、水域与草地。
与其它城市生态足迹的比较:主要选择北方的资源型城市与各地非资源型城市进行生态足迹比较 (表2) 。从表2可见, 有大型钢铁企业、石化企业、煤炭企业等资源型城市的化石能源用地是总足迹的最大来源, 均占70%以上, 生态负荷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耗;而以能源消耗较小的小型制造业与第三产业等轻型经济为主的温州、苏锡常等非资源性城市的化石能源用地相对较小。
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分析:生态足迹多样性的大小, 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发展的限制状况。参照文献[13], 采用Shannon Weaver公式计算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 H=-∑pilnpi。式中, H是多样性指数, pi是i种土地类型在总生态足迹中的比例。经计算, 大庆市的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5412, 低于1999年绥化市的生态足迹多样性0.980,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明大庆市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对各类土地利用需求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现象, 尤其是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量相当大, 因此未来若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将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采用Ulanowe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大庆市的发展能力, 计算公式为:C=EF (-∑pilnpi) 。式中, C为发展能力, EF为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经计算, 大庆市生态足迹发展能力指数为2.4808, 略大于绥化市的发展能力指数2.340[13], 比同期全国平均发展能力指数高0.770, 说明大庆市的持续发展能力较好。
注:鞍山、抚顺、阜新的资料参考文献[5]。
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分析:万元GDP生态足迹需求量可以反映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万元GDP的足迹需求越大, 表明生物生产面积的产出率越低, 也反映资源的利用效益越低。经计算, 2006年大庆市的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为1.0498hm2, 远低于甘肃省的4.966hm2 (2002年) 和全国2.037hm2 (1997年) 的平均水平, 但是高于抚顺、鞍山、本溪等同类资源型城市[5], 这说明大庆市的资源利用率较高, 其工业产业链级比较高。
足迹很美,令人向往,它将每一瞬间都珍藏为记忆。
今年八月,我们,盐城代表队,承载了多少人的期望赴南京,参加“江苏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风采大赛”。
大赛共分三项:微视频、情景剧、知识竞答,就像写作文,“八礼四仪”犹如中心线索,贯穿始终。就在开赛前,我们的一言一行就好像被规定好了:走路时挺胸抬头,说话时轻声细语……这与我们辛苦“备战”总应有关系吧。表演情景剧,我们融入整个情节;知识梳理,坐、立、行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行为,甚至细小的动作。我们文明有礼,对方也以礼相待,这不正是“八礼四仪”营造出的和谐氛围吗?还记得有一次在宾馆用餐,自助餐馄饨摊前总是排着最多的人。一次我和一位扬州的选手排在一前一后,“这是最后一碗”,服务员看着我们两个人说。我和他面面相觑,“给他吧!”很快两人异口同声,我和他在那儿小声地“谦让”。“那就破例再下一碗吧,”服务员开了“金口”。事情总算解决了。这样的现象,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大赛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我们自身接受的教育却是深入骨髓的!努力与结果总是成正比的,我们取得的成绩也算喜人。大赛结束后,我们在等电梯时,遇到一个幸福的外国家庭。“哎,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同伴提出倡议,我瞧了瞧他,“No problem!”我迎上前去,“Hello!” “你好!”外国朋友用中文回答了我的英文,我们都吃了一惊,后来了解到,他们来到中国将近半年了。临分手前,他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我们点头微笑致意。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的行为在慢慢变化着……
我想要快点长大,因为可以自由的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长大有很多优点,如:可以赚大钱、出国玩……,可是有些人不想快点长大,因为有些人觉得长大很累,因为要一直上班又很早起床。
有些人想要快点成为大人,有些人还想继续当个小朋友,虽然我想要快点长大,可是我觉得长大还是有些缺点:会被老板骂……,不过我还是长大最好。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很丰富,因为我的梦想就是去当老师,因为可以去念小朋友。
从我的生命中,能看到我长大的地方是我写字变快、自己能做的事越来越多……,学校老师说我变得温和,不过,我觉得我的脾气还是有点暴躁。我自己的个性还要再温和一点,加油!
在我刚刚记事时,妈妈就叮嘱我,让我珍惜时间,这句话伴随我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有一次,我把它丢下了,那是一次暑假,我因贪玩为忘了写作业,只剩三天假期了,我抓紧时间使劲写,写 到晚上两点钟才写完,我上床就呼呼大睡了。第二天打扫卫生回来,我还是困呼呼的,妈妈说:“如果你在别人玩的时候学习,在别玩学习的时候就能尽情玩耍了。如果每个人都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节约时间,那么世上就没有人被别人踩在脚底下了。”我有些不大明白,却没有胆量去问妈妈,所以我带着问题又走进了“大道”。
今天我十岁了,不在是以前幼年无知的我了。我懂得了妈妈的那句话:只要在小时候刻苦学习,在以后的人生里就可以随心所欲,吃香喝辣。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就没有低级文化水平的人了。
《寻找他山的历史》是对作者过去30年的学术经历完整而有条理的呈现,选取作者1980到2009年间(仅1990年没有文章选入)每年一至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32篇。读者可从中发现作者“从最初的幼稚,到逐渐成熟,再到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后记)的学术经历。
该书的文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题性文章,1980到1989年的10篇文章基本属于此类。细读钱教授最初论文,其观点或有不成熟或可商榷之处,但作者的文字表达是相当准确流畅的。尤其《访新拉纳克》一文作者的飘逸文采与深邃思想交相呼应,令读者如沐春风、意犹难尽。这与我们今天在论文写作中,满篇的西式表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的西化,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学术浮躁,即在没有消化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就匆匆成文,不但翻译有失精准,连母语的表达都存在诸多问题。此外,也反映出作者的敏锐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反观今天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最缺乏的莫过于问题意识和深邃洞察力,所提出的问题要么是“非历史”的,要么流于泛泛而缺乏深度,更遑论提出具有“冲击力”的思想观点。这固然与教学体制有关,但很难说30年前的体制就优于今天。自我钻研的缺失,是导致“提出问题”能力不济的决定性因素。
在我看来,1984年刊于《世界历史》第4期的《从韦伯到汤普森——英国工人运动史研究简介》一文堪为钱教授学术道路的真正起点。
第二类文章是关于“现代化”的研究,1991至2002年的文章可归此类。当然,由专题向现代化研究的转变有个过渡阶段,事实上在作者进行总体现代化研究之前,即已对英国的现代化问题展开思考。1991年的《“生而自由”的英国人》正是这一转向的产物,该文摘自《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与陈晓律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此书正是对英国文化特征的整体性考察,其中重点考察了现代化与英国文化互动。正是这种认知才促使作者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以英国为发源的现代化是否具有某种普遍意义?这一问题使得钱教授开始“跳出老框架,走向新天地”,并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与现实相结合,认为“在历史学为现代化服务方面,世界史学科具有特殊的优势”(P112)。1993年在《世界历史》第3期发表的《跳出老框架,走向新天地》是钱教授在研究现代化问题过程中的一次转折,即由对英国现代化个案研究转向全球现代化研究。同时作者的现代化研究重点也从借鉴“经验”转向吸取“教训”。产生这种研究重点的转向,与其说是作者研究志趣的转换使然,倒不如说是作者对中国现实问题关注的结果。中国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也在加速进行,与此相伴的则是现代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拉大、环境污染的加重、贪污腐败的加剧以及“如何在经济高速成长中维持社会稳定”(P113)等。作者正是怀着对探索这些问题解决之道的现实关怀,才将研究重点转向现代化“教训”的研究。其目光自然也不再仅仅囿于英国,而是放眼全球。
第三类文章则是作者当前仍在努力的研究课题,即对整个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宏观构架,当然这种构架是以现代化为核心的,这是钱教授学术历程自然的延伸。1987年《走向现代国家之路》是作者世界现代化研究的开端,但是真正思考以“现代化”来建构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则是新世纪的事情。载于《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的《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一文堪为标志。我感觉到作者作为一位有责任的学者,那种一心想建立起中国人对世界历史的总体构架,并期望将世界史的知识在国人中普及的使命感愈来愈浓烈。与此同时,作者人文关怀的情怀也愈发凸显。尤以2007年刊于《中国与世界观察》第1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一文表现得最为突出。面对令人“吃惊”的中国现实,作者感叹于中国的官员们对历史的健忘。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作者发出了发人深思的呼吁:“历史最好不要被忘记,因为:哪怕没有理论,而只有历史,它也能教会你做正确的事。”(P268)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篇文章之前都有作者的短小记事,可视为作者心路历程的浓缩,更可发现钱教授在各个阶段的努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深刻认知,同时也为蒋孟引先生(钱乘旦的导师)对作者的悉心指导与严格要求感叹唏嘘。
透过作者的学术经历,或许我们能够看出一位学有所就的世界史学者成学的轨迹,即先从专题研究入手,再拓展到局部总体,最后上升到对世界历史总体框架的构建。专题的特点是论题往往不大,相对较易把握,而且又不失史学基本素养训练的环节,无论是对论题框架的设定,或是对史料的搜集选择、解读,史学的基本规范和史学理论的应用都必须考虑在内,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史学方法和技能基础,非如此不能胜任宏大的历史述事,更遑论建立起能“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解释框架。
与学术界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对话,乃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所不可或缺的素养。这一特点也贯穿于作者整个学术历程。1982年在《世界历史》第四期发表的《试论英国各阶级在第一次议会改革中的作用》一文,针对传统对“改革”批判提出了质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P19)。1994年就当时炙热于学林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进行了评论,认为“‘文明的冲突’只是反映了‘冷战’结束后西方某些人的迷茫心理,这样一种战略思想并未跳出地缘政治学的窠臼,其基本构架也依然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P137)。作者对“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是颇为严厉的。事实上,钱教授可能忽略了原文标题中的问号。且不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正确与否,单从“文明”的角度来解释国际政治这一尝试,就显示了其独特而深邃洞察力,使我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维度。亨廷顿对学术的贡献是甚巨的。不过,这也恰恰反映了作者对学术动态的高度敏感。
钱乘旦作为当前中国最出色的世界史家之一,除了其对历史的“一份执着,一份眷恋;一种信念,一种姿态”地不倦追求外,也具备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博闻强记、敏锐洞察。实际上,无论是钱教授的经历体验还是学术特征,更多的是作为人文社科学者的共同特征,其在成长历程中的一些经验对于整个人文社科的研习者都是有意义的。
本文采用改进后的模型, 定量分析蒙阴县1999—2008年生态系统发展状况, 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为蒙阴县与同级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比对提供数据支持。
1 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
1.1 生态足迹的概念
生态足迹是指生产一定人口所消费的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消费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生态足迹理论将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 以表征该地区的生态容量[1]。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 差值为正时称“生态赤字”, 表示该地区人均占用资源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差值为负时称“生态盈余”, 表示人均占用资源量仍在生态承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该值从某种程度上可定量反映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1.2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5个基本假定[2]:①人类能估计自身消费的多数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②这些资源和废弃物的量能折算成生产或消纳它们的生物生产性面积。③将不同类型的生物生产性面积按照其生产力折算之后, 可用相同的单位来表示。生态足迹理论将地球表面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为6大类:耕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6]。④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斥的, 即各种土地的作用类型是单一的。⑤人类需求的总面积可与环境提供的生态服务量比较, 比较的结果也用标准生产力下的面积表示, 因此任何已知地区人口的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为[1]:
undefined。式中, EF为总的生态足迹, N为人口数, ef为人均生态足迹, i为消费品和投入的类型, aai为人均第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 ci为第i种商品的人均年消费量, pi为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产第i项消费项目的年平均生产力, 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 rj为均衡因子。
生态承载力: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条件不同, 不仅单位面积不同类型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差异很大, 而且单位面积同类型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也有很大差异。因此, 不同国家或地区同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实际面积不能直接对比, 需要进行调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某类生物生产性面积所代表的局地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可用产量因子来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产量因子是其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平均生产力的比率。生态承载力计算公式为:undefined。式中, E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 N为人口数, 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 a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 rj为均衡因子, yj为产量因子。
2 蒙阴县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测算与分析
2.1 蒙阴县自然和资源概况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蒙山北麓, 为沂蒙山区腹地, 地跨35°27′—36°02′N、117°45′—118°15′E。蒙阴县东临沂水、沂南两县, 西接新泰市, 南依费县、平邑两县, 北与沂源县接壤,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 年均温12.8℃, 年均降水量750mm。蒙阴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由北西向东南倾斜, 全县总面积1601.6km2。其中, 中山丘陵区面积占27%, 低山丘陵区面积占54%, 准平原区面积占10%, 水域面积占9%。截止2008年底, 全县总人口53.5251万人, 耕地面积5.07×104hm2, 牧草地面积为0, 建筑用地面积1460hm2, 水域面积1.44×104hm2, 林地面积7.09×104hm2。2008年蒙阴县生产总值为1.05×1010元, 人均生产总值为1.78×104元。
2.2 蒙阴县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
生态足迹的计算由生物资源的消费和能源的消费两部分组成。生物资源的消费包括粮食、食用植物油、瓜菜、水果、蛋类、鲜奶和酸奶、猪肉、牛羊肉、家禽、水产品、糖类、酒类、茶叶、木材等13项组成, 人均消费数据来自《山东省统计年鉴》[15]、《临沂市统计年鉴》[16]、《蒙阴县统计年鉴》[17]。根据全球平均产量值[18]得出蒙阴县各年度相应生物生产性的土地 (耕地、牧场、林地、水域) 面积值, 计算结果见表1。
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是指能源生产及能源消费后吸收其产生CO2所需的生态空间。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煤炭、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的消耗量。根据我国能源折算系数[19], 将蒙阴县全社会各年度能源的具体消耗量[15,16]折算为统一的能量单位, 再以该化石燃料世界平均源足迹为标准[20]计算出所需的化石能源用地和建设用地, 计算结果见表1。通过计算汇总可得蒙阴县近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 计算结果见表1。其中, 由于6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不同, 要将计算得到的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乘以一个均衡因子。目前国际生态足迹计算中采用的均衡因子为:耕地和建筑用地为2.8, 林地与化石能源地为1.1、牧草地为0.5、水域为0.2。
注:BD为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AEC为可供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
依据蒙阴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数据乘以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转化为按世界平均生态空间计算的蒙阴县近10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 计算结果见表2。其中, 产量因子依据蒙阴县不同类型生态空间的生产力与全球平均生产力的比较中得到:耕地采用谷物产量、林地采用原木产量、水域采用水产品产量。由于建筑用地大多是占用生产力高的耕地面积, 所以采用耕地的产量因子, 蒙阴县牧草地面积为0。考虑到耕地、林地和牧草地在进行物质生产时同时都有吸收CO2的功能, 因此把三类土地加和作为吸收CO2用地。此外, 出于谨慎性考虑, 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20]。
2.3 蒙阴县近10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蒙阴县1999—2008年生态足迹的构成见图1, 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整个研究时段来看, 在生态足迹的六大组成部分中耕地足迹最大, 占总足迹的比重为67%—80%, 但所占比重处于下降状态;能源足迹所占比重仅次于耕地足迹, 约为14%—25%;然后是牧草地、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6类土地的生态足迹在研究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化石能源足迹, 1999—2008年增长幅度为118%, 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消耗增长迅速, 同时也反映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因此, 在城市发展中要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产观和消费观。
从蒙阴县生态空间供给来看 (表2) , 近1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近10年在人均生态承载力的6大组成部分中, 耕地所占的比重最大, 贡献率达40%以上, 其次为建筑用地、林地、水域。但根据历年《蒙阴县统计年鉴》资料, 其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 从1999年的51.66×103hm2波动减少为2008年的48.71×103hm2, 耕地减少使蒙阴县近10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下降状态, 说明耕地资源被任意占用的现象严重,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2008年蒙阴县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1hm2, 临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人均耕地警戒线标准 (0.053 hm2) 。由于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 耕地后备资源紧缺, 耕地减少导致山区占用陡坡地多, 对水土保持和今后的经济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比较计算所得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则可得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的占用与自然提供的生态服务状况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蒙阴县近10年来均为生态赤字, 且赤字呈逐年上升趋势 (表3) 。蒙阴县10年的平均人均生态赤字为1.1572hm2, 远远高于中国1999年人均生态赤字0.645 hm2[6], 表明蒙阴县发展所占用的生态服务严重超出了区域本身所提供的生态服务, 已占用了其他区域的生态服务。为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蒙阴县从区外大量进口短缺资源以平衡生态足迹, 说明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外部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其发展模式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若不改变这种状态, 这种压力还会越来越大。
以上分析表明蒙阴县近十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图1) , 自然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范围, 目前区域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未来蒙阴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还将快速发展和推进, 区域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因此, 要建立科学的方法测度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并采取措施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改变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 推行循环经济理念, 约束工业和城镇建设对生态空间的占用, 有效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2.4 蒙阴县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
为了反映资源利用效益, 本研究计算了蒙阴县万元GDP的生态足迹 (即每创造1万元GDP需要生态足迹的数量) , 显然万元GDP的足迹需求越大, 反映资源的利用效益越低;反之, 则资源的利用效益越高。根据计算, 蒙阴县每万元GDP所消耗的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趋势 (图2) , 从1999年的3.5hm2/万元下降到2008年的l.2hm2/万元, 表明蒙阴县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万元GDP生态足迹的下降反映了蒙阴县资源利用方式正逐步从粗放型转向节约型、集约型, 如大量生产技术在经济生产过程中的不断运用、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从而减少了资源消耗,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结论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没有工人搬货的声音,没有隔壁打扑克的吵闹声,爷爷的打呼噜声还没开始,渐渐地疲惫把我拽进了梦乡,我睡得香香的。忽然,被一声巨大的雷声给惊醒了,我睡眼朦胧的的.看见外面下起了雷暴雨。
那暴风与那厚厚的雨点合二为一,人如果站在外面被那厚厚的雨点砸中,就像中箭一般,那雨点中好像带了电,打在人身上麻麻的。那电和雷融合在一起,电有雷的声音,雷有电的威力。今晚我怎么还没听见爷爷的呼噜声啊,我想他也许被今晚的雷暴雨给扰得还没睡着吧。渐渐地我又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像平常一样站在阳台上打了个哈气,伸了个懒腰。被外面的场景惊住了,昨晚的暴雨太厉害了,外面地上的水已经漫到膝盖这里。我嘟哝着:这样的天气怎么上学啊?可是没接到学校放假的通知,只好坚持出发了。
吃过早饭,我背上书包,爷爷开三轮车送我上学。膝盖深的水让我有点害怕,最后我还是慢慢的走到三轮车边上,坐上了三轮车。我心想:坐三轮车多没面子啊!嗨,这个天气就认了吧。
到了学校门口,我看见有些学生走去学校,衣服都被水搞脏了。爷爷看见了,要背我去学校,我一开始很不好意思,心里想:我这么大人了,还要爷爷背。我无意中看到了爷爷眼中充满了红血丝,我想昨晚爷爷肯定没睡好,爷爷这么大年龄怎么吃得消啊。我好心疼啊!
“小佳,限制你的功课,在一分钟内就不要长大工作拖沓上,像什么呢!加油!”
刚放学回家,我莫名其妙地吸引了妈妈一会儿。我甚至不敢坐下,所以我开始工作。
最后,到了吃饭的时候,“皇旨”又来了:“来吧,吃你的饭,你已经长大了,你是一个女孩子的家庭。“你生来就是为了学习工作和管理家务……”
为了吃一顿好饭,我母亲不得不再次长篇大论,我的耳朵也要竖起来了。为了避免我母亲的魔戒狂暴,我不得不拿着一只碗来供应米饭。
“当你长大了,怎么都不吃,吃一顿饭从桌子上米粒,怎么行呢?不好的味道!”
“当你长大了,你的身体也在发育,你不能挑三拣四地吃东西!”
“你长大了……”
晚饭后,你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但是妈妈的唠叨又来了:“当你长大了,你应该知道如何在晚饭后把自己的筷子拿到水槽里洗干净!”
洗完碗后,我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了。我刚刚抬起脚--“等你长大了,女孩们得坐下来,把脚放下。”
长大了的生活是烦人!烦!烦!
学生发展性评价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 更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载体将理念转变为现实。国内外学术界日益关注的档案袋评价方法给了我启示。这种评价方法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建立学生数字档案袋, 一方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真实地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 让学生体验成功, 感受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使教师能够更加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发展性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袋的设计
数字化成长档案袋犹如一本打开的记录学生成长的书, 学生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但是, 一般利用P E S S平台系统提供的数字化成长档案袋只是模块化功能结构, 好比现在房子的框架结构已搭建好, 但是变成“家”还需要精心“装修”。系统提供了一系列模板, 可以供学生选择, 并且可以自主设置栏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精心选择模板, 设置栏目, 输入独特的个人信息, 帮助学生设计出有创意、个性化的档案袋。
学生的经历、特长各不相同, 我们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 自主设计个人蓝图, 针对不同的作品设计不同的评价量规, 凸显个性。
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资料的收集
我们收集的资料可以形式多样, 包括电子作品、数码照片、录像等数字化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各种各样的电子作品, 但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而不是随机的。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袋要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以作品形式展示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反思、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材料, 包括个人蓝图、父母亲的鼓励、荣誉和个人成绩等。
收集过程中, 可采用定期与不定期、定主题与不定主题相结合的方式。在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 组织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平时课堂中完成的作品, 及时提醒学生收集上传;遇到主题活动的时候, 指导学生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归袋。还要注重收集真实的材料, 并对材料不断更新、整理、归类。在每个学期即将结束或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组织学生将一学期积累整理的数字档案袋进行展评, 交流评析。学生通过数字化成长档案袋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 发现自己的不足, 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同时也为教师和家长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且真实的信息资料。
体现学生的发展印迹的评价
用课堂评价记录点滴成长经历
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遵守课堂常规、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的评价。根据数字化成长档案袋系统提供的评价量规生成工具, 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种动态生成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诸如记录学生课堂表现的课堂常规评价表, 着重对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进行评价的课堂随机评价表, 在一个或几个教学环节中使用的课堂专项性评价表和阶段性教学评价表等。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或调用系统提供的各种评价量规, 既新颖又具实效。
用作品评价展示经典成长历程
学生信息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在不断地导向、诊断、调整和强化中进行。教师要将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期间形成的作品上传至数字化成长档案袋, 包括绘画作品、网络作文、电子小报,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做的记录, 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等。期末可按要求对这些材料进行重组, 制作成个人主页或P o w e r p o i n t演示文稿。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的动态变化过程, 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某阶段发展状态做客观的评价, 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契机,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习惯。
用活动评价呈现精彩成长过程
活动评价法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分析问题以及探究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价时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记录,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学生恰当的反馈以便激励和促进。活动评价可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形式, 既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 也可在学习结束时进行;既要注意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又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以数字化成长档案袋为载体开展学生发展性评价, 丰富了评价内容, 优化了评价过程, 拓展了评价时空, 教会学生自我评价, 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走近学生的心灵, 读懂学生所喜欢的、所渴求的,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董奇.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吴珈琦, 阮铭健.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研究及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 2000[1].
[3]王佑镁.电子学档:信息化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 2002[10].
[4]董奇.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样的质量?“新教育”提出:建立全面、和谐、可持续的质量观。它至少包含三重:学习性的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的质量。学习性的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发展性的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生命性的质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是全国知名教育品牌——翔宇教育集团旗下的一所全日制初中,也是全国第一所以“新教育”命名的初中学校,“让师生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是我们的事业愿景,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一.修德强能,夯实发展性质量
育人先育德是我校的传统,我校秉承德智双全、德育为首的理念,构建“以生为本”的“全面德育”。
(一)实践德育,体验发展
在我校,春夏秋冬设有八大节日:即艺术节、体育节、风筝节、英语节、旅游节、读书节、感恩节、科技节。“翔宇之春”旅游节,感受学府气氛,领略自然风光,探访古居文化等。“翔宇之春”风筝节,激发学生成为“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中有分寸,脚下有土地”的放飞者。“翔宇之夏”艺术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灯谜剪纸,朗诵讲演,让每个学生有展示才情的舞台。“翔宇之夏”科技节,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增强了科学意识,提高了科学素养。“翔宇之秋”体育节,绵延一月有余,既有精彩的传统田径、球类比赛,也有师生袋鼠跳等集体项目;既有跳绳、拔河等多种体育竞技,更有家庭合作的“同舟共济”比赛等,强身健体,强化合作。“翔宇之秋”英语节,掀起学英语风暴,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课本剧汇演,学生说英语、演英语、悟英语,英语真正成了自己的第二语言。“翔宇之冬”感恩节,师生互道祝福,感恩父母、感恩长辈、感恩母校,寄贺年片、写感恩信、叙感恩情、听感恩励志报告会等。“翔宇之冬”读书节,是一个横亘全年的系列读书活动,是对创建书香校园成果的总检阅。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特长发展、培养艺术修养等。
(二)德育课程,个性发展
学校精心组织策划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已形成“素质强化、魅力选修、实践活动”三大板块的课程,编印成书。军训课程、励志讲座课程、特色体育课程、生活自理课程、生命健康课程、诚信教育课程、爱心教育课程、周末教育课程、赏识教育课程、书香校园课程、演讲口才课程、国旗教育课程、团队活动课程、环境育人课程、旅游节课程、自信展示课程、文明礼仪课程、聆听窗外声音课程、特长选修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每一课程固定程式,主题鲜明。
(三)偶像教育,引领发展
“以少年恩来作典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校扎扎实实开展“学周”系列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缅怀总理风范,传承恩来精神,像总理那样学习和生活。每期初,学校开展“看恩来影片”、“读恩来故事”、“学习周恩来征文评比”、出专刊、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评比“周恩来”班,引导学生学习总理爱憎分明的政治人格、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坚忍不拔的心理人格,并引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品行与总理的人格对照,从而从总理人格中汲取营养,使之成为一种理想人格而内化到学生自身的精神世界之中,最终外显为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的实际行动。
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性质量
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一定要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一次次学习之旅,学生必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和方式,去观察两旁的风景,最终还是靠学生自己去抵达。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如何激活“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经过实践,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将三维目标写在黑板的右边,教师点拨时紧扣三维目标展开和落实,要求教师讲授的时间一堂课不要超过10分钟,其余的时间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质疑、探究、动手、合作交流来实现三维目标。
我校自主导引理想课堂着重培养以下品质:(1)自主学习的品质,即学生善于自学,对学习进行规划和调控;(2)善于展示的品质,能够积极在课堂上表现自己;(3)自信心品质,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我能行”的信心;(4)问题意识的品质,学生在自学时要善于发现问题,用不同颜色笔对疑点和重点作记号,以便在课上交流;(5)善于协作的品质,即学生在讨论及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对于学生的表达、书写、预习、问题意识等,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个月的集中训练,由老师培训到小组反思总结进行推动,这样学生学习性质量才能大大提高。
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一是导学案内容要理到位,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凡导学案中涉及的问题要回归课本,追根求源;二是反馈环节必须到位,对于错题要题题清;三是知识梳理必须到位,要用“知识树”理清当堂知识脉络。
建立自主学习习惯的标准要求,让学生对照标准强化习惯;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要求事事有计划,老师时时检查计划;科学规划作业,要注重探究性、实效性、生成性和发展性。
三.点燃激情,提升生命性质量
(一)点燃课堂激情,让生命如此绽放
叶澜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如何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生命活力,我校近几年经过探索,推出了名为自主·导引的理想课堂模式。它彰显的是“四自”和“四导”。
“四自”即“自主、自学、自律、自治”,“自主”——自己是自己的老师;“自学”——是最高境界的教学;“自律”——最好的自我约束;“自治”——最好的自我管理。
“四导”即“诱导、引导、疏导、指导”,“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导”——导学、导思、导练;“疏导”——疏通难点,善于点拨;“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能力。
“三环六步”是自主·导引理想课堂的操作基本策略。三环指的是自学、展示、反馈,六步指的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目标,明确任务;明确分工,交流研讨;展示分享,汇总归纳;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最核心环节是交流和展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彼此对话、碰撞、体验、交流、讨论、分享,用生命点燃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最关键方式是放手,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给学生学习、思辨、探索的权利,追求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益的统一。
(二)构建亲情文化,让生命诗意栖居
缔造完美教室,一是物质文化的建设:教室布置有文化长廓,生日榜、班名、班徽、班级图书角、植物角等;二是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公约、班训、团队章程、小组公约、寝室公约等;三是精神文化建设:培养亲情文化,让教室有“家”的功能,(1)利用班会给过生日的同学开一次生日会(一次与家长的通话、一首生日歌、一篇生日赠言、一份小礼物、一份倡议书等五个一工程),让同学们感觉到亲情。(2)同学们利用班级博客记录成长,建设QQ相册分享喜悦,主题班会丰富多彩,设计“自我激励卡”等打造积极向上的文化。(3)组织系列活动,塑造亲情,如组织学生包饺子活动,篝火晚会,远足野炊等。
(三)建设书香校园,让阅读滋养生命
让阅读成为师生最自然的生活状态,我们以新教育实验为依托,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开展师生共读共写活动,一是每周开设自主阅读课。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学校将每年的三月份设为读书节,阅读成为孩子们的节日,举行“图书超市”活动,淘书、换书、以书会友。三是开展与读书有关的各项评比活动,如“读书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书香家庭”评选等等。
六岁时,我心中有了一颗最最明亮的星星,我发现我脚上有一颗黑痣的时候,我就去看病,医生说要手术,如果我乖就局麻,不乖就全麻。全麻还会对大脑不好。
我想了大半天,为了我的大脑不受到影响,我终于鼓足勇气对医生说:“我会乖的,我要局麻!”
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害怕,手术前,外婆对我说:“我也开过刀,除了打麻药痛,其他都不痛。”
手术时,有一个美女护士和我一起说话,我也没有哭过一声,开刀的半小时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手术后,医师和护士全都夸我很勇敢。
手术后,最痛的就是换药了,换药前必须要涂酒精,在伤口上涂晒酒精最痛了。第一天,我的眼泪唰地流了出来,一直大哭,直到换药结束为止。医生们都说我没有开刀时那么乖。
听了医生们的话,第二天,我只滴了几滴眼泪,医生们都说我还是挺乖的。
第三天我下定决心要不哭,换药时我就强忍着眼泪,不让它滴下来,医生们都说我是最坚强的女孩。
灌溉我们成长之树的源泉是来自父母关爱的雨露和心灵的阳光,这滴滴泉水、缕缕温暖哺育着我们长成参天大树!
我的妈妈是个勤劳善良温柔的人。小时候,我时常扑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让她给我唱歌、讲故事,让她陪我做游戏、疯闹,我很开心!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我缠着她,让她跟我和弟弟扔口袋,玩了一会,她就坐在沙发上歇息。我又让她讲故事,妈妈给我们讲起《海的女儿》人鱼公主的经历,让我们走进了童话的世界……我们听得入了迷,听着听着,妈妈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没声了……我抬头一看,妈妈依靠在沙发上睡着了。这时我忽然发现妈妈那原本年轻美丽的脸庞生出了细细的鱼尾纹,零乱的头发里也有几根银丝。啊,妈妈老了!我不敢往下想,这时我忽然好像长大了,一下子明白了——妈妈每天工作在熟食店里,每天起早贪晚地忙碌,还要照顾我们双胞胎姐弟,多么辛苦啊,我还这么不懂事,每天让她做这做那的……
人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我这个“小棉袄”却不管妈妈的冷暖,想到这我有些心疼和感伤!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折磨”妈妈了,而是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学习也很努力和主动,写作业也不用妈妈操心了。
妈妈也常夸我是好孩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默念孟郊的肺腑之言,我真的懂事了长大了!
成长
刚打开书架,一本厚厚的绿色硬皮书就马上映入我的眼帘——《郑渊洁短篇小说精选》。
是时候看这本小说了。
我在心中默默的想到。
在小学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老舍鲁迅冰心,只晓得他们的文章在课本上出现过。当时,在我的心目中能称得上是文学大师的只有一个,他,就是郑渊洁。
清点了一下,我小时侯实在是太疯狂了——我买了整整七本“皮皮鲁总动员”,三本“鲁西西总动员”,三本“舒克贝塔历险记”,还有许许多多零零散散的诸如“短篇小说精选”,《智齿》等等。我也从图书馆借过许多他的书:《鲁西西历险记》,《朱塔历险记》……
而现在,我已不再喜欢郑渊洁的小说,而更倾向于马克.吐温,铃木光司,老舍,冰心等人的文章,而且更加喜欢历史以及恐怖小说,似乎,那伟大的“郑渊洁时代已经过去”。
打开“短篇小说精选”,再次去细细品味那小时候的快乐,但时间已经变迁,细细品味却发现了非比寻常的问题……
小的时候,我所追求的只是那一时间的快感和那曲折的情节,从未曾想过作者在作文中下的苦心,而现在看来,小时候心目中的文学大师,原来对生活与社会有着如此多的不满……
我笑了,合上书,擦干净上面的灰尘,再次将它放入书架。
它已经不适合我了。
是的,我,已经长大了。
成长
成长中,也许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的路,也许有丑小鸭那悲惨、不幸的遭遇,也许要像鲁迅先生被逼离开了神秘的百草园,离开快乐……成长神秘,又好奇。
成长中烦恼的一天。新的太阳又慢慢地发出耀眼的阳光,逼着我从床上爬起来,这缕阳光或许是早锻炼迟到的暗号罢?但我很讨厌!又有点喜欢;正午,本是一个晴朗的时刻,阳光充足,出去晒晒太阳多好啊!~可我选择了另一条路—逼着自己在教室安静的看书、写字,况且,我又是一个爱运动的男孩,没了“阳光”,怎叫“阳光男孩”呀!这个中午也许是“黑暗”的,每一个晚上都是吵杂的,每当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回来时(寝室睡觉),让我每一天的结局都是令人“心烦议乱”的,这不是摇篮曲!为何要发出这样怪异的声音?这些,也许是成长中的一部分,也许是这条幽寂的路,一点瑕疵,一处缺陷。
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些烦恼,在小的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而慢慢地长大了,要好怀恋小时侯的童趣,成长的烦恼也许就悠然而生,这是一个循环过程!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长是忧郁。次次考出不理想的成绩,重重困难需要闯练,句句批评必须无条件接受……成长的烦恼是无穷的,无尽的。
成长的路是神秘的,是烦恼的,是深不可测的,我讨厌成长,我更讨厌烦恼。
成长
我生活在四口人组成的“蜜罐”里,我从小在其中长大。
童年,一个天真烂漫的时期。看!星光下,有一个小女孩正躲在妈妈怀里听《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听得多么出神!那是谁
那就是我。
渐渐的,我长大了。六岁时,妈妈把我送进了幼儿园。从此以后,每天晚上,我不是在星光下听妈妈讲故事。而是在灯光下练习说或者一遍一遍的写。
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说写那时,我是幼儿园里最小的一个。老师说:“回家必须写会。”我在家一遍一遍地练,可是就是不会写,老把3写成m形。爸妈拿着我的手写了不知多少遍,但我还是不会写。急得我都要哭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终于学会了。
上小学后,我有了一个小妹妹。每天除了做完作业,还要陪妹妹玩,爸妈依旧那么关心我,只不过有些事情他们让我自己做。作业他们也不要求我。因为爸妈说“你长大了,应该自觉,不要叫爸妈看着你学习。”从此以后,我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做。就这样,我度过了五年的小学生活。
美好的小学生活离我而去,我又迎来了五彩缤纷的初中生活。起初,我对这种生活很不适应。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晚上还有2个小时的自习课。老师们又是那么敬业,连寒冬腊月晚上都来上课。再加上课程的增多,学校压力的加大,使我的心情有些失落。幸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已经适用了。
最后,我要说:我爱所有爱我、关心、帮助我的人,正是在你们的关爱和指引下我才长大的。
成长
我在亲人的呵护下,老师的关怀下,同学的友谊下一点点成长。在不断地成长中,我发现了很多小时候从没体会过的快乐,一天天的长大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在成长,我的思想也渐渐成熟了。告别了那幼稚的天线宝宝,告别了那五颜六色的小人书,告别了……比起以前整天在外面疯玩,我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课桌前,做我的奥数题。当我拿着“放大镜”仔细搜索、反复检验后得到结论时,我就有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我想,成功就是不断地克服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如果说成功是直插云霄的山顶,那么我说困难就是帮助你到达山顶的台阶,因为泥泞的路才能留下奋斗的脚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以成长的足迹为话题的作文】推荐阅读:
初中生以足迹为话题的作文06-14
回望成长的足迹作文10-09
初一作文:成长的足迹作文06-07
成长的足迹600字作文05-31
高三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500字06-22
以成长为话题的中考作文550字06-25
高中作文以成长的故事为话题800字09-15
关于成长为话题的作文05-27
成长为话题的作文600字07-07
成长为话题的作文800字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