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院感知识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口腔科院感知识(通用8篇)

口腔科院感知识 篇1

1.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如车针,手术器械 4.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充填器,压舌板

5.低度危险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

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7.安全注射的含义:是指不会通过注射方式使被注射者感染疾病,包括HIV、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要求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范、不共用针具,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针具及使用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8.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 9.口腔科室内定时开窗通风,诊疗区空气、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每天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30-60分钟,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微瓦/CM2为合格,所有区域的物体表面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两次,有记录。地面每天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两遍,遇污染时视情况随时进行消毒处理。用后的敷料等医用垃圾要分类收集,感染性废弃物置双层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放入利器盒统一回收

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是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黏膜皮肤。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之。

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7 被服: 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与锐器刺伤有关的操作

(1)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2)将针套套回针头时;(3)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时;(4)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5)用注射器后未及时处理针头。3.2 刺伤事故的预防原则

(1)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2)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3)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4)禁止针等锐器物复帽,必须复帽应采用单手复帽;

(5)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

刺伤的补救措施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是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并挤出伤口的血液。意外受伤后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填写报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可疑暴露于HBV 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可疑暴露于HCV 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HCV抗体检查,有些专家建议暴露4~6周后检测HCV的RNA。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小时之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由经治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登记报告表,监测护士及时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五,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技术,做好个人防护。

七,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科室医院感染小组按全院统一规定,负责科室内消毒隔离实施工作的组织落实。

八,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九,按月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例会。临床科室主任在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中的职责

一,根据全院的医院感染计划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计划,措施和质量管理标准。

二,组织科室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题讨论,宣传预防医院感染知识。

三,全面管理监督医院感染监控计划的落实。四,了解本科室医院感染情况。5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发现医院感染病历,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

6.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7.发现法定传染病,应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8.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种医院感染的常规监测和调查 9.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传染病的分类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登革热,炭疽,细菌性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11种,流感,流腮,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对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洗手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控制医院感染的需要,医护人员自身保护的需要。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洗手的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4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清洁/无菌操作前 3.排泄物,伤口敷料后 4.穿脱隔离衣,摘手套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抢救过敏性休克

(一)立即停药,就地抢救。

病员采取休克卧位,给以氧气吸入并保温。在病员为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并密切观察病员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

(二)给予抗过敏药物

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②地塞米松5~10mg氢化可的松200mg加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点。

③ 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内注射。

(三)抗休克治疗

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给予低分子右糖酐500ml或4%碳酸氢钠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点。

②如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200ml,内加入去甲肾上腺素1~2ml,或多吧胺20mg。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一般每分钟30~40滴(小儿酌减)

口腔科院感知识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前往某街道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患者。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2份,拒访18份,回收率97%。其中男性268名(46%),女性314名(54%)。本地人口127名,外地人口455名。60~69岁320人;70~79岁194人;80岁以上68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分别为146、134、134、168人。

1.2 方法

参考“WHO西太地区口腔卫生宣传纲要”及相关文献[2,3]内容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经统一培训后的调查人员,取得被调查者同意后,直接面访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有(1)一般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2)口腔健康知识,包括是否知道刷牙能防蛀牙、刷牙有利牙龈健康、牙线有利牙龈健康、吸烟危害口腔健康、甜食危害牙齿、饮水加氟能防蛀牙、氟化物能防蛀牙等。(3)口腔健康态度,包括牙齿不好影响容貌、牙病影响全身健康、定期保护牙齿很重要、洁牙有助牙周健康等。(4)口腔健康行为,包括使用含氟牙膏、牙线、漱口水,刷牙方法、每日刷牙次数等。

1.3 统计方法

用Epi Data 3.02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2.0统计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正确回答情况

如表1所示,本调查所列10项口腔健康知识中,63.40%的患者知道甜食危害牙齿,67.87%的知道刷牙能防蛀牙,但其他各项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在9.45%~37.63%之间,明显偏低。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比较刷牙能防蛀牙、牙线有利牙龈健康、饮水加氟能防蛀牙和氟化物能防蛀牙等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本地人口相比,aχ2=4.44,P<0.05;bχ2=9.25,P<0.01;cχ2=10.52,P<0.01;dχ2=5.76,P<0.05。

2.2 患者口腔健康态度

如表2所示,本调查所列4项口腔健康态度中,78.87%的患者认为牙齿不好影响容貌,甜食危害牙齿,67.87%的认为牙病影响全身健康,45.19%认为保护牙齿很重要,44.33%的认为定期洁牙有助牙周健康,后两者在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所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本地人口相比,aχ2=10.06,P<0.01;bχ2=5.48,P<0.05。

2.3 患者口腔健康行为

如表3所示,本调查所列9项口腔健康行为中,正确回答比例最高的是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占65.98%,其次是发现牙病及时就医占67.53%,其他各项行为的正确回答率在5.67%~30.76%之间,明显偏低。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在使用牙线、使用含氟牙膏、使用漱口剂、每年定期检查牙齿和每年定期洁牙等行为的正确回答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本地人口相比,aχ2=7.25,P<0.01;bχ2=6.50,P<0.05;cχ2=4.34,P<0.05;dχ2=6.37,P<0.05;eχ2=12.27,P<0.01。

3 讨论

众所周知,健康教育不但是连结卫生知识、态度与行为改变的桥梁,对临床各种诊疗有增效作用,而且也是一种治疗方法。牙周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WHO认为,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认识到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因此,对于口腔门诊患者来说,利用诊疗过程中接受牙科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调查表明,口腔门诊患者的各项知识正确回答率均比国内类似研究[2,3]低,说明门诊患者对基本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普遍不足,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口腔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方面,本调查显示,口腔门诊患者的正确回答率与佟晓敏的结果类似[4],但比德阳市成年人[5]和大连市大学生[6]的正确回答率均低,说明牙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与一般人群相比,不仅缺乏良好的态度,而且缺乏良好的行为。

总之,提高口腔认识水平、改善口腔健康态度、培养口腔健康行为是每个口腔门诊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刷牙习惯,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就诊时反复进行劝导、示范,做好宣教工作,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患者培养长期有效的保健行为,提高口腔健康教育质量,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了解口腔门诊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某街道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600名患者直接面访调查,比较该地人口和外地人口回答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问题正确的比例等。结果 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2份,拒访18份,回收率97%。其中,各项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在9.45%~67.87%之间,各项态度的正确回答率在44.33%~78.87%,各项行为的正确回答率在5.67%~67.53%之间。该地人口与外地人口在刷牙能防蛀牙、牙线有利牙龈健康、饮水加氟能防蛀牙和氟化物能防蛀牙等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上存在差异(P<0.05);在认为保护牙齿很重要、认为定期洁牙有助牙周健康上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P<0.05);在使用牙线、使用含氟牙膏、使用漱口剂、每年定期检查牙齿和每年定期洁牙等行为的正确回答率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 门诊患者对基本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普遍不足,与一般人群相比,不仅缺乏良好的态度,而且缺乏良好的行为,因此有待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关键词:口腔,门诊,知识-态度-行为

参考文献

[1]王翰章.中华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

[2]董天贞,岳玲,张芸,等.387例口腔门诊患者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5):1860-1864.

[3]刘桂平,肖方,王斌会.口腔科门诊患者口腔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6-377.

[4]佟晓敏.100例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及行为的调查与研究[J].当代护士,2004,7:73-76.

[5]刘红春,范旭,胡德渝,等.德阳市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73-76.

口腔科院感知识 篇3

【关键词】 口腔患者;口腔保健;分析与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9-02

口腔内科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龋齿、牙周病等都是人们十分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其中,龋齿更是口腔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近些年,口腔疾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为了对人们的口腔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并调查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医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医院在2012年2月到3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前来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尊重口腔患者的隐私。

1.2 调查方法 本次口腔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医院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患者的个人信息、就诊原因、个人口腔护理状况以及口腔健康检查等,并设置了一些跟口腔内科相关的知识问答以及口腔保健之类的题目。本次问卷调查由口腔内科的护士进行发放,一共发放了720份,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调查问卷有698份,调查有效率在95%以上。

1.3 数据统计 口腔内科对口腔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之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百分比的形式显示。

2 调查结果统计

2.1 患者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 本次有效的调查案例为698例,男性有282例,女性416例,调查对象中最年轻的22岁,年龄最大的是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有254例,高中或者中专271例,初中及小学有173例。

2.2 患者就诊原因调查结果 分析患者就诊原因,有25.50%的患者是因为牙齿疼痛,25.50%是因为牙齿松动,18.05%的患者是因为龋齿,8.45%的患者是到医院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

2.3 患者口腔护理状况调查结果 统计患者口腔护理情况可以看出每天刷牙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患者占88.11%,每次刷牙实践在三分钟以上的患者占29.80%,有81.95%的患者刷牙时各面都会刷到,而其他患者则刷唇颊面。

2.4 患者对口腔健康检查的认知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71.20%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十分必要,需要定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其中有7.45%的患者认为两次口腔健康检查应该相距3个月,20.20%的患者时间间隔应为半年,有43.55%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应该一年进行一次,还有28.80%的患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他们认为等到病情显现之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也来得及。

3 對口腔内科患者提供的一些建议

医院分析本次口腔调查结果后发现,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疾病及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并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很多患者没有进行定期口腔内科健康检查的意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次刷牙时间过短,刷牙时往往只清洁牙齿和唇颊面,有遗漏部位,因而不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细菌,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产生。接受调查的患者中有九成以上是出现了明显的口腔病症才来医院就诊,而能够定期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的患者仅占8.45%。为了让患者早日摆脱口腔疾病的困扰,减少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并给患者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3.1 对口腔内科患者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医院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以及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免费为口腔患者发放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手册、就医指南等,方便患者翻阅;大夫及护士还要耐心接受患者的口腔问题咨询,在口腔内科患者候诊区内循环播放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片,引起患者的注意。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在得到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降低患口腔疾病的概率,并能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提高公众的口腔健康防护意识,并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口腔卫生常识,增强健康意识,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刷牙习惯等。

3.2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正确的刷牙方式以及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等对于保护口腔卫生,远离口腔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指导口腔患者正确选择牙刷与牙膏,选择牙刷时一般要选择刷头适中,刷毛柔软、清洁度好而且能够清洁各个牙面的保健型牙刷。

3.3 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 口腔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更是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口腔内科大夫及护士要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的意识,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口腔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过程较长,初期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如果忽视口腔健康,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到口腔疾病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会忍受巨大的痛苦,并且要付出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因此,医生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若有医嘱应按时复查。

4 结 语

口腔疾病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近些年,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院对前来就诊的口腔患者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患者对口腔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知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医院需要加强相关的口腔卫生知识普及与宣传工作,培养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使患者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姜保俊,魏万宏,邓玉玲.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患者对牙周病认知与行为的影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8(3):140-142.

2016年口腔室院感工作计划 篇4

2016年根据我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制定本年度我科室的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计划如下:

一、遵守医院感染的规律制度,严格执行口腔室制定的相应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原则,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本科室感染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每学期组织一次科室内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并做好记录。

三、我院院感小组每季度对我科室进行一次院感考核,科室对考核扣分部分讨论,分析我科室在院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

四、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定期检查督促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感染性、损伤性和生活垃圾必须严格分离。

五、加强手卫生的管理,提高我科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一定要执行手卫生。

六、诊室定时通风,每日进行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每日进行科室台面、桌面、地面的清洁。

院感知识考试 篇5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1、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什么?()

A医务人员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细菌灭杀。

2、卫生手消毒可以减少()

A常居菌 B暂居菌 C大肠杆菌 D霉菌

3、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A洗手池 B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 C清洁剂 D干手用品 E洗手流程图。

4、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A接触患者后 B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C接触血液体液后 D接触患者前 E清洁无菌操作前

5、哪些情况必须洗手不能卫生手消毒()A入厕之后 B手部有明显污染时 C接触可形成孢子的微生物之后 D接触非感染病人后

6、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A先洗手 B后消毒 C不同患者手术之间 D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7、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A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B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C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 D可以戴无棱角的戒指

8、洗手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哪些()A掌心 B手背 C指缝 D大拇指 E指关节、指尖。

二、填空题

1、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卫生手消毒后、接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外科手消毒后、接触患者和进行诊疗活动前,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2、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叫()。

3、外科手消毒可以减少()。

4、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

5、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

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

6、医院发现()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由医院感染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人以上人身损害结果;应于()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7、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叫()。

8、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叫()。

8、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叫()。

9、医院发生()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或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或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以上情形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问答题

1、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2、七步洗手法是指哪七步?

3、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怎么办?

4、什么叫医院感染?

口腔科院感知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于2012年3~5月对门诊儿童家长350名进行口腔知识调查,男160名,女190名;年龄25~37岁;学历:本科以上93名,专科178名,高中以下79名。

1.2 调查方法

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法,确保其一致性。调查内容按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50份,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不同性别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学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本科以上及专科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高中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儿童由于年纪小,接受能力差,家长应耐心帮助儿童掌握

注:与高中以下比较,*P<0.05

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培养孩子刷牙的兴趣,使儿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预防和减少恒牙龋病的发生[2]。家长的文化程度越低,其接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越差,且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也较差,这些都不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接受口腔知识信息的范围广,掌握营养知识也较多[3]。

3.1 补充口腔保健欠缺的相关知识

龋病是由于细菌与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及糖起作用,发酵产生酸,使牙齿表面脱钙、溶解、破坏而形成龋洞。食物种类对龋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软而粘、在口腔中滞留时间长的甜食易引发龋病。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蔬菜、瘦肉等对牙面有机械性摩擦和清洗作用[4],可减少牙面菌斑的粘附,在某种程度上有抑制龋齿发生的作用。牙齿咬合面的点隙窝沟,两牙相接的邻接面,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重叠,义齿卡环接触处,接触不良的套冠边缘处,最容易集聚菌斑,不易清洁,也是龋齿好发部位。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哪些食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3.2 注意儿童口腔卫生

(1)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细嚼慢咽不但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而且有利于口腔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同时对牙龈也起到按摩作用,这样可以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减少龋齿和齿龈炎的发生[5]。还要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单侧咀嚼的不良习惯,因为长期用一侧牙齿咀嚼,会使对侧因缺乏生理性刺激而造成颌骨发育不全和肌肉萎缩,导致面部不对称。(2)培养儿童经常漱口的习惯:小儿从长牙开始,就应注意口腔卫生,在喂完奶、糖、水果汁后,应给孩子喂温开水,以清洁口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养成饭后、起床、睡前漱口的卫生习惯。(3)指导儿童正确刷牙:刷牙是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最有效的办法。教会儿童刷牙,采用垂直颤动法。即竖刷法,上边从齿龈往下刷,下边从齿龈往上刷,这样刷牙可除去污染物,对牙龈组织起到按摩作用,还可避免对牙龈及牙体组织的机械损伤。

3.3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无论家长或孩子,定期的口腔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在幼儿长出第1颗牙齿后的6个月内带其去作口腔检查,以后每隔半年或者1年定期检查1次。通过检查,使家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有助于检测孩子牙齿发育情况。家长从中获取儿童口腔保健知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宣教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家长,动员其关心儿童的口腔健康,用儿歌、游戏等方式对儿童进行口腔知识的教育。口腔宣教的内容重点是向家长讲述尽早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对预防龋齿的有效性,取得家长配合,督促儿童刷牙;尽量使儿童减少含糖饮料的饮用,克服儿童睡觉时含奶瓶的不良习惯,多食五谷杂粮、牛奶、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食品。推广普及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等口腔保健措施。

摘要:目的 调查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 对2012年3~5月门诊儿童家长350名进行口腔知识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以上及专科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高中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宣教,以减少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调查

参考文献

[1]童慧玲.幼儿口腔卫生行为形成中的家庭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6):357-358.

[2]陈红.儿童口腔门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5):604-605.

[3]董颖.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缺陷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医院统计,2003,10(4):247-248.

[4]黄薇,台保军,杜民权,等.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研究,2003,19(3):226-227.

三甲复审院感知识 篇7

一、医师对感染手术管理制度的知晓情况:

气性坏疽、破伤风、炭疽、阮毒等特殊病原体所致感染,属引流物一分泌物隔离,对高温,干燥,消毒剂都有强大抵抗力。手术室病人都有较深的手术伤口存在易受到感染,故在做这类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绝对保护其他手术病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1、特殊病原体感染手术前,必须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科派专人全程参与手术的监督指导工作。

2、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3、手术在负压手术间或普通隔离手术间进行。室内设备力求简单、实用并挂“隔离”标记。

4、参与手术人员要有明确分工,避免混乱。手术器具,如手术衣、帽、口罩、鞋套、注射用品及输液装置等,应可能采用一次性物品。术中需要室外物品时,应用专线电话通知,病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手术完毕后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手部的清洁消毒。

5、运送患者的平车应铺一条大单,将患者整个包裹起来。设专用感染卡,以提示工作人员采取隔离方法,术后应尽快将其送回隔离病房或恢复室。途中避免不必要的停留。用过的大单装黄色医疗废物袋双层扎紧(或

注明特殊感染标记)后运送洗衣房消毒、清洗、必要时还要进行灭菌处理。

6、谢绝参观及实习,减少传播和扩散机会。

7、手术后的处理:

(1)对手术间的环境和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2)凡手术患者接触过和用过的器具、台面均用高效消毒剂洗刷、擦拭,或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3)对重复使用的物品,在手术内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并注明标志,加封后按双袋法送至洗衣房消毒、清洗、或送消毒供应中心先灭菌在清洗、包装灭菌。经二次灭菌后做细菌检测,无致病菌方可再使用。

(4)所有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应集中放于黄色医疗废物袋,加封后用双袋法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点经高压灭菌后交医废处理中心。

(5)手术台、推车、仪器等设备应在手术间内,用1:20“84”消毒液擦拭消毒

(6)手术使用的器具、手套等用高效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干净,包裹灭菌。

(7)参与手术人员应在手术室脱去手术衣、鞋套并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经淋浴、更衣后方可离去

(8)一次性锐利器具、针头、刀片等应装入防水耐刺的容器中,密封后再送到医疗废物暂存点。

(9)若接受手术者为传染病患者,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严格按照我院职业暴露事件规定及处置流程进行局部处理和预防治疗等。

(10)手术器械用1:50“84”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标识清楚,通知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处理。手术间空气2h后,彻底清扫,再次消毒2h并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8.朊毒体感染病人,手术使严格按照我院特殊感染手术消毒隔离

措施处理

二、手术医师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制度的知晓情况1.清洁手术:一般不宜预防使用,仅限下列情况:(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涉及重要脏器:颅脑、心脏、内眼;(3)器官移植及植入物手术;(4)易感:糖尿病、免疫低下或缺陷。

2.半清洁手术:需预防使用(口咽部、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

3.污染手术:需预防使用

有失活坏死组织的陈旧伤,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用抗生素属于治疗不属于预防。

三.抽查医护人员对离体组织处置的知晓情况。(这题为自行总结的答案,做为参考。)

答:1.、放入容器内的离体组织不能取出。

2.、离体组织不能与其它医疗废物混合收集。

3.、包装要求:应该注明产生单位,日期,特别说明,离体组织名称,执行者。

4.、需要暂存的离体组织,应该具备低温和防腐条件。

5、去向: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储存地点。(中间应该有详细交接记录。)

6、销毁处理: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四.抽查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理等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现场提问和操作。)

答:

1、手卫生(定义):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卫生手消毒(定义):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外科手消毒(定义):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

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①、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

②、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 cfu/C㎡。

六步洗手法: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④: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隔离:①、清洁区②、潜在污染区③、污染区④、两通道

⑤、缓冲间⑥、负压病房⑦、床单位消毒 ⑧、终末消毒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

服等。

五.提问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及发生医院感染流行和爆发时,报告的时限和程序是什么。

答:

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告时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2、军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告时限和程序):军以下部队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3小时内报军区级单位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卫生应急办公室,军区级单位在接到报告后3小时内分别报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全军卫生应急办公室。

3、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报告程序):

①、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③、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上情形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

④、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定(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上述情形时,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

⑤、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侯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的等。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院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信息的具体要求。

六、抽查医务人员 对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掌控情况。详细内容请看《医院防控指南》P480相关内容。)

1.医务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执行严格的接触隔离措施,或同种病原同室安置,设置隔离标识,限制人员出入,安排在最后进行诊疗护理操作

3.与感染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专人专用、用后及时清洁、消毒或者灭菌;地面、物体表面每天擦拭消毒;保洁用具专用,用后及时消毒;患者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4.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及污染物后严格进行手卫生

5.正确使用手套、口罩、防护镜、隔离衣等,做好个人防护

6.及时送检标本检查,并根据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7.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科室

8.开展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七、抽查医务人员对职业安全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答:(请看《医院防控指南》第9章职业防护相关内容,发生针刺伤处理程序和报告程序,科室治疗室有一挂,请记内容。)

1.工作中应当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自我防护: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应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自己手上有伤口或皮损时,则应戴上手套。脱手套后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3.医护人员要安全处置锐利器具,不要直把用过的锐利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并尽量减少创口出血。缝合创口时,要特别小心被意外创伤。

4.有可能发生喷溅时要戴护目镜、口罩等,必要时穿隔离衣。

5.使用后的锐器(针头、刀片等)利器放入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利器具。

6.任何地方物体表面污染到血液或体液时,应就地消毒后再做清洁处理。

7.当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严格按照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用流动水和肥皂液在流动水下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对伤口的局部挤压。

伤口冲洗后用0.5%碘伏或碘酒进行局部消毒,并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对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8.发生职业暴露实施局部处理措施后,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进行登记。

院感科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尽快与有关专家取得联系,由被暴露人直接向专家讲叙暴露的具体细节,由专家根据其暴露的程度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性用药措施。

八、医疗废物的管理:

1、要经常性组织本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增强管理意识,落实部门医疗废物管理职责。

2、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医疗废物要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3、盛装医疗废物前,认真检查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有无破损、渗漏。盛装医疗垃圾达到包装袋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袋的封口紧实、严密,以防在运送过程中遗撒。

4、化学性废物中,批量报废的化学试剂要交专门机构处理。

5、批量报废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械要交专门机构处理。

6、医疗废物中有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前,应当就地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7、放入包装袋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包装袋或容器的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处要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中文标签,同时填写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

8、医疗废物运送人员每天将分包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路线运送到医院暂存地点并加锁防盗,医疗废物在院暂存时间不应超过2日。

9、收集运送医疗垃圾的专职人员要按要求做好自身保护,避免与医疗废物直接接触,同时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的流失或破损而造成医疗废物的泄漏。

10、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必须由专人负责,应定期对暂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做好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等安全措施。

11、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负责人应当做好对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处理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1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科室院感相关知晓情况:

科室应有环境卫生学、手卫生、消毒剂、各种管路、消毒物品等的监测记录;有院感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感染、留置尿管感染等感染率监测分析记录;

口腔科院感知识 篇8

2.成人每次应采集2套~3套。每套从不同穿刺点进行采集,2~5天内需重复采集()答案 错误

3.血培养瓶应在2h内送至实验室孵育或上机,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血培养瓶置于4℃冰箱中保存()答案 错误

4.毒血症是由于细菌侵入血液后产生大量毒素引起的。()

答案 错误

5.若采血量充足,注射器采集的血液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蝶形针采集的血液反之,采血量不足,优先注入需氧瓶()答案 正确

6.留置导管患者1套或以上血培养瓶阳性,并且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5cfu),血培养与导管尖端培养菌种相同,提示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BSI)()答案 正确

7.血液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答案 正确

8.血培养采血时间应在寒战或者发热初起时采集,抗菌药物应用后采集最佳()答案 错误

9.血培养阴性,导管尖端培养阳性,提示为定植()答案 正确

10.脑脊液标本一般留取3管,取第3管做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答案 错误

11.脑脊液标本暂时不送可先放置在冰箱内保存()答案 错误

12.利用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标本需按无菌操作,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末端吸取尿液()答案 错误

13.尿液培养标本最好直接导尿留取()答案 错误

14.尿液标本不能通过收集袋引流管口流出的方式采集()答案 正确

15.尿培养标本须尽快送检,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可冷藏暂存。()答案 正确

16.送检尿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宜采集晨尿,睡前少喝或不喝水,尿液在膀胱内潴留>4小时可降低假阴性率。()答案 正确

17.晨起第一次痰和尿标本对于成人中抗酸菌、真菌和其他病原菌的检出是最佳的。答案 正确

18.下呼吸道标本,除了纤支镜后标本外,每24小时只应送检1份痰标本。()答案 正确

19.没有肺部感染指征时送检气管吸取物,可导致结果与疾病不符()答案 正确

20.痰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微生物室,不能超过2小时()答案 正确

21.痰培养标本(非抗酸染色)可以连续采集三天()答案 错误

22.痰标本不能用于厌氧菌的培养()答案 正确

23.留取痰标本应在医生或护士观察下采集标本()答案 正确

24.伤口分泌物申请单中单纯使用“伤口”的术语是不恰当的,应标明这个标本特定解剖部位的名称()答案 正确

1.脑脊液标本送检病原微生物学检测应送()A.第一管 B.第二管 C.第三管 D.任意管 答案 B 2.住院患者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要求不低于

()

A.20% B.30% C.50% D.80%

答案 C 3.伤口标本应采集:()A.脓性液体 B.病变的碎片 C.病变边缘 D.擦拭表面 答案 C

4.婴幼儿及儿童采血量不应超过患者总血量的()A.1% B.2% C.3% D.5% 答案 A

5.以下那份尿标本可以做培养?()A.导尿管接口处脱开收集的尿 B.24小时尿 C.尿袋里的尿

D.用无菌方法抽取导尿管前端的尿 答案 D 6.下列关于尿路感染,说法正确的是:()

A.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多见于成年女性

B.常见肾盂肾炎、慢性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等

C.慢性表现为发热,腰酸痛,常伴有尿急、尿痛,尿中WBC增多 D.葡萄球菌为最常见G+菌 答案 A 7.下列哪项尿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是错误的()A.清洁中段尿 B.导尿管采集

C.耻骨上膀胱穿刺 D.集尿袋采集 答案 D

8.刘护士为留置尿管的患者采集尿标本,下列错误的做法是()A.夹闭尿管30分钟

B.消毒尿管近端,放出前段尿液后用无菌注射器从消毒处抽取尿液 C.将尿液注入无菌集尿瓶中 D.保温密闭运送 答案 D

9.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需要待干()A.10秒 B.20秒 C.40秒 D.60秒 答案 D

10.关于血培养标本的采集部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套血培养都要从不同部位穿刺获得(双处双瓶)B.切忌在输液的静脉处采血

C.动脉血比静脉血更适合做血培养

D.出生12小时内的新生儿,可从脐导管取血进行培养 答案 C

11.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B

12.对于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患者,送检导管末端5cm于无菌容器中,为防止干燥,常规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保存不得超过()。A.15分钟,2小时 B.30分钟,2小时 C.40分钟,4小时 D.15分钟,4小时

答案 A

13.为避免血培养污染的发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本采集前应进

B.血培养瓶口和穿刺部位皮肤均须消毒 C.抽血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

D.更换部位采血时应更换注射器 答案 C

14.关于血培养标本的采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人患者的采血量一般不少于5ml B.儿童患者的采血量一般不少于3ml C.可于患者不同部位分别抽取一瓶需氧菌瓶和一瓶厌氧菌瓶送 检(双处双瓶)

D.菌血症患者首次血培养阳性,后根据临床症状判定菌血症已清 除,则无需继续送检血培养 答案 C

15.脑脊液培养常见的病原菌不包括:()A.脑膜炎奈瑟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新生隐球菌 D.肺炎链球菌 答案 B

16.下列血培养检出细菌中,最可能是污染菌的是:()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B.芽孢杆菌 C.假丝酵母菌 D.非发酵菌 答案 B

17.张医生怀疑患者导管血流感染,想保留导管,正确的做法是()

A.分别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各采一套血培养标本 B.采集两套外周血培养标本 C.采集一套血培养标本 D.应用抗菌药物 答案 A

18.下列哪项不是血培养采血指征()

A.患者发热≥38℃或≤36℃ B.寒战 C.昏迷

D.使用抗菌药物 答案 D

19.关于无菌体液的厌氧菌培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抽吸法采集标本后,密封好针头,注射器装入塑料袋可直接送检 B.抽取的体液标本可注射入厌氧血培养瓶内送检

C.必要时,可联系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在采样时床边接种 D.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时,可于4℃冷藏暂存

答案 D

20.脑脊液细菌培养送检要求是()A.抽取量≥1ml B.冷藏送检

C.保温送检(25-37℃)

D.立即送检(强调温度和时间)

答案 ACD

21.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是:()

A.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时采集标本。B.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C.标本容器须使用灭菌处理

D.标本的标签和申请单信息要完整。答案 ABCD 22.下列痰培养标本筛查后属于不合格标本 , 应予拒收的有()A.24h内重复采集的痰样本 B.唾液(口水)C.咽部标本(咽拭子)D.痰厌氧菌培养 答案 ABCD

23.脑脊液标本的留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本采集后,应在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 B.标本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可冷藏暂存 C.做脑脊液培养的患者,建议同时做血培养 D.休克患者不可腰穿取脑脊液做细菌培养 答案 ACD

24.下列标本类型中,()属于有价值的微生物标本,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鼓励送检。A.血液 B.骨髓 C.胸腹水 D.脑脊液 答案 ABCD

25.预防和控制 MODR,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A.医院内感染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先留取标本送培养。

B.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C.当病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检查其他患者所用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停用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D.治疗MODR感染病人首选高级抗菌药物。答案 ABC

26.下列哪些培养最好需送检组织或抽取脓腔物()A.烧伤

B.表面坏死性病变 C.直肠脓肿 D.褥疮 答案 ABCD

27.呼吸道感染时,气管镜可采集到高质量标本,包括()A.支气管灌洗液

B.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C.用保护性毛刷取培养物 D.支气管穿刺活检

答案 ABCD

药学部分(共55题)

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E 厌氧菌 答案 B 2.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何种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E 血液感染 答案 C 3.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E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 答案 D 4.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发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E 肾上腺肿物切除术 答案 D 5.患者女60岁考虑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感染致使脓毒血症,治疗上应选用(医生专用)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E 美罗培南 答案 D 6.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答案 D 7.下列情况哪种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答案D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抗菌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60分钟内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手术结束后2小时 答案 B 9.手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的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答案 D 10.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中一般列为()抗菌药物。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特殊使用 答案 C 11.广谱抗菌药物长期大量应用易导致()A过敏反应

B双硫仑样反应

C菌群失调

D听神经损害 答案 C 12.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不必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正确合理的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的产生 答案 A 13.下列抗菌药物中,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四环素类 答案 C 14.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应考虑()

A、某类(种)感染病原谱及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B、病情

C、抗菌药物特点

D、耐药情况

E、以上均是 答案 E 15.越权限使用上一级抗菌药物时间权限为()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答案 C 16.细菌耐药率超过(A)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临床应用(医生专用)A、75%

B、80%

C、90%

D、50% 答案 A 17.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A)(医生专用)

A、一代头孢

B、二代头孢

C、三代头孢

D、四代头孢 答案A 18.以下抗菌药中,抗菌谱最广的是()(医生专用)A、青霉素

B、万古霉素

C、哌拉西林

D、阿莫西林 答案 D 19.MRSA代表何种耐药菌:()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B、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C、耐甲氧西林表葡菌

D、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答案 B 20.一般情况,清洁手术术后用抗菌药一般不超过()。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答案 B 21.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22.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指出,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A.警告、限期整改

B.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 C.降级使用

D.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E.以上都对 答案 E

23.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A 20%

B

30%

C 40%

D、50%

E、80% 答案 B 24.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A 20%

B

30%

C 40%

D 50%

E、80% 答案D 25.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A 20%

B

30%

C 40%

D、50%

E、80% 答案E 26.下列有关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法不当的是()

A.接受清洁手术者(Ⅰ类切口),术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B.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长半衰期抗生素头孢曲松不需追加剂量)

C.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72小时

D.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答案 C 2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为复方抗菌制剂,其中克拉维酸的作用是()A.抑菌剂 B.等渗调整剂 C.PH调整剂

D.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答案 D 28.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医生专用)A.克林霉素

B.亚胺培南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答案A 29.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医生专用)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原体

答案 A 30.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答案 B 31.左乳包块切除术,医嘱:头孢西丁,2g q12h ivgtt 连用 5 天。该医嘱存在的问题()(医生专用)A.无指征用药

B.药物选择不合理

C.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D.以上都是

答案 D 32.乳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宜选()(医生专用)A.氟喹诺酮类

B.一、二代头孢菌素 C.大环内酯类

D.三代头孢菌素

答案 B 33.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用药,首选药物为()(医生专用)A.头孢他啶

B.头孢西丁

C.头孢唑啉

D.头孢唑啉+ 甲硝唑 答案 C 34.怀疑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经验治疗时,应该明确()(医生专用)

A.是否存在感染

B.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以上都对 答案 D 3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不包括()(医生专用)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答案 C 36.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医生专用)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答案 C 37.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皮肤感染 答案 C 38.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39.下列哪个手术不属于I类切口()A.人工关节置换术

B.心脏手术

C.断指再植术

D.乳腺手术 答案 C

40.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的控制目标分别为()

A.不超过60%和20%

B.不超过60%和30% C.不超过50%和30%

D.不超过50%和20% 答案 A 41.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以下。A.40 DDDs

B.50 DDDs C.60 DDDs

D.70 DDDs 答案 A 42.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应不超过()小时 A.48 h

B.72 h

C.24h

D.12 h 答案 C 43.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A.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B.预防呼吸道感染

C.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D.预防消化道感染 答案 A 44.医疗机构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应不高于()A.90%

B 50%

C.30%

D.20% 答案 C

45.预防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感染,有循证医学数据的一代头孢菌素是()(医生专用)

A 头孢唑林

B 头孢拉定

C 头孢硫咪

D头孢替唑 答案 A 46.预防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感染,有循症医学数据的二代头孢菌素是()(医生专用)A 头孢孟多

B 头孢呋辛

C 头孢替安

D头孢尼西 答案 B 47.预防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感染时,若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针对阳性菌可以选用下列哪种药物()(医生专用)

A 阿奇霉素

B

氨基糖苷类

C 克林霉素

E喹诺酮类 答案 C 48.手术切口感染(SSI)以()为主。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大肠杆菌 C 链球菌 D厌氧菌 答案 A 49.哺乳期妇女在应用()时可继续哺乳 A 四环素类

B青霉素类

C 红霉素酯化物

D磺胺类 答案 B 50.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要求,医师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 初级

B 中级

C 高级

上一篇:医疗14项核心制度下一篇:田径兴趣小组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