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性的作文700字(精选10篇)
来我班而知我班,可以全校闻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我们班有这一感觉。为什么桌子总没有其他班整齐?讲台窗台怎么总没有其他班干净?与其他班相比,简直是“破屋子”。也许你路过我们班会认为好没有条理,这个班太散乱了。那会有人对你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原因是我们班同学频道的高尚,热爱学习,而没有空去打理。虽是“破了点”,但学习氛围是非常浓厚的。我班的个性,我喜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习课,我们班总是人手一本书。语文书、《三国演义》、《漫画PARHY》,什么都看,真可以用“手不释卷”来形容。看同学们那聚精会神,沉浸书中的神情,叫他两遍也许都不会答应。一到写作文,那就是洋洋洒洒,肚里的知识可都能用到作文里。要看我们班作文王子写作时的神态,那叫个神采飞扬,问他,他会告诉你:多读点书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爱读书,我班的个性,我喜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班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一下课,都是四五个聚在一起大谈国家大事。“昨天主席去西藏了”,“昨天„„”,一些“爱国积极分子”在班里讲得唾沫横飞。一到历史课,讲到中国近代史中国遭到外国侵略时,同学们更是无比激动,那样子想要冲出去打一仗一样。连平日里发个誓或作个保证什么的,都会说:“向毛主席保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些都是平日里同学们爱吟唱的诗句。爱国,我班的个性,我喜欢。
我班的个性,各个任课老师都深有体会,几经一传,我班的个性几乎全校闻名。
一、关注强化个性, 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
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 与外界接触, 一方面可以调整个人的行为, 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个人精神生活, 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是人健康的一个体现。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统一, 学生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在作文写作中, 面对一个同样的材料, 或者同一个话题, 学生趋向“相似性”的内容最多, 这是中学生写作的通病, 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能力、兴趣与各种综合能力得不到施展, 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这种思维定势, 想人所没有, 捷足先登, 大胆求异, 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因此, 要注重强化个性, 培养、实施个性化教学。
要强化注重个性化培养。语文教师要考虑和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充分认识学习一般心理特征和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化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良好个性, 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技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和谐发展, 最终养成良好的个性。作文教学在于感悟, 即个性的感悟, 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对作品、事物、生活有所感触领悟, 以至于“情以物兴, 缘事而发, 激发灵感、兴趣、写作激情。”最后进行整理, 这样很多学生都写出了很有本人独特而有个性的文章。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信任学生, 并适当地进行鼓励他们的自发行为, 多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 不作贬低性的批评, 正确引导学生怎样分析问题, 着重培养学生动脑创新求异能力, 充分调动思考积极性, 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 使他们敢于面对新材料作文的难题, 敢于质疑, 敢于求同存异。这样做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会提高。看问题深刻了、独到了, 观点新颖不落俗套了, 作文内容也就体现出了个性。
二、培养多种思维, 注重创新
创新, 对一个民族来说, 是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学生来说, 则是其作文水平不断提高的无尽源泉。思维是作文之灵魂, 如不能在思维上寻求突破, 那么作文也就无法创新。综观优秀作文, 往往注重各种思维培养, 特别关注创新。顺向思维是作文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指沿着原有方向深入思考, 要求学生按照常规方式来记叙、说明、议论。它能否引导学生写出好文章, 不在于思维本身而在于个性中能否显出新意。逆向思维, 指向着原方面的反方向思考, 通过这种思维, 可以看到事物相互关系的多样性, 从而突破常规, 获得新见解。很多材料、很多成语虽然老套, 但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去挖掘新意, 也体现出了个性。换位思考, 即站在他人角度去看问题, 从而有效地作文。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表现的主题会更演刻, 对读者有一定启发。创造性思维, 即在作文教学中, 运用开放性教学方式, 结合阅读和生活实际, 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做到发展中有创新, 突破一些惯常的定论, 发表独到见解, 不落俗套, 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一旦学会了创新性思维, 把它用到作文实践中, 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 那么他们就会惊喜地发现, 自己正走向一个焕然一新的世界。这样, 学生在作文时独辟蹊径, 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 体现创新精神, 就很容易写出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文章。
三、提倡个性特色, 着眼于真情实感
着眼于真情实感, 重在真实地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意, 真正地抒写个人的体验, 并真实地表达个人的见解、观点, 用真正的情感去深化主题。这就要求在个性化语言上体现个性特色。语言是鲜活的、更富有个性色彩, 是鲜活思维的体现。没有个性化语言, 没有真情实意是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的, 没有个性的语言特色也就缺少吸引力。
语文富有个性特点, 必须在平时语文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即所谓“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要善于从课堂内外吸收养分, 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积累词汇、语句, 提高文学素养。同时要善于观察生活, 特别善于挖掘民间的俗语、谚语这些语言的精华, 从而丰富人生的经验, 积累语言素材。在语言运用上要真切、生活, 富有形象力、生命力。平时要注意锻炼语言, 表情达意注意发挥个人的特性, 在通俗的语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 把旧的进行改造、嫁接,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这样的作文才能给人新颖、全新的感觉, 才能顿生亮点、流光溢彩。
四、增加对课文资源的认识, 有目的地发掘各种语文言语, 为作文蓄势
很多作文素材陈旧, 事例千篇一律, 缺乏新意。特别是现在进行新课改, 很强调求异思维, 要打破常规, 同一主题用不同内容来表达, 同一内容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现, 这往往需要另辟蹊径。因为事例新颖, 会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必须有效地认识课程资源, 利用好课程资源。特别是那些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大事件、日常生活必须了解。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发掘各种语文言语, 从语文的学习观出发, 关注现实, 关注民生, 关注国内外的热点, 引导学生有效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扩大阅读范围, 有意识地积累素材, 尝试积累挖掘, 尝试写作。指导学生从各种途径认识语文、利用语言从而在写作时能触类旁通, 写出个性张扬的文章, 彰显个人的文学风采。
【摘 要】新课程理念对学生作文提出了个性化要求,而如何实现作文的个性化是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质朴自然、情感真实充沛和理性思辩三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问题。
【关键词】学生作文 个性化 质朴自然 理性思辩
作文的个性化,是作文整体流溢出的一种独特魅力,一种独到的风格和韵致。作文要想夺人眼目,则要靠个性来装饰才会有亮点;作文要想博得青睐,一定要有个性闪烁其间:或质朴自然,或情感充沛,或闪烁哲理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的个性化应是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
在学生作文中,大多数呈现出这样两种情况:一是纯客观的的叙述和描写,无主观情感的表露,无自己的情感倾向;二是客观叙述描写与主观情感的表达分离,情感的表达成为无病呻吟,大多停留在文从字顺层面的模式化和概念化,因无情绪彰显而缺少个性。
一、质朴自然是一种个性
质朴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就是要写出真生活、真性情,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白居易作诗要先诵给老妪听,懂则可,不懂则改,直至老妪能完全听懂。孙犁的“荷花淀”风格,散发着淡淡的泥土的气息,以清新自然朴素著称。
冰心曾说过:“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忆读书》)冰心作品的可爱可读,源于浸润其间的质朴、纯真和挚爱。
质朴自然就是不事张扬,不搞铺排,不玩深沉,就是本色纯真及发自肺腑的情感表达。
看看江苏考生的《怀想天空》: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这是农村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文风不就是时下所提倡的质朴文风?而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自作多情的作文,则应在质朴自然上多下点功夫了。
二、真实充沛的情感是一种个性
情感充沛、真实感人才能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力量。巴金曾说,他写作不是因为他有才华,而是因为他有真情。“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情扣他心,只有真情溢于笔端,作文才能为人称道。
如何才能写出情感充沛、真实感人的作文呢?
1.抒胸臆,发真情
真诚敞开你的心灵,去掉多余的迎合、表白、空泛的激昂和拔高的表演。作文时务必从心理上彻底摒弃那种不愿抒真情、说真话,怕别人窥见自己心灵深处的“秘密”的认识,克服“为文造情”“无病呻吟”的弊病。近年来高考作文不限文体,为作文提供了极大的自主写作空间,直抒胸臆的作文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备受阅卷者的青睐。写作时应该以自由的心智抒情,以真切的生活体验抒写自己的所想所悟,表达自己的真心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好作文能打动人心的重要一点,那就是真诚之心。在高考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者的桥梁,是碰撞出阅卷者心灵火花的电石,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者的喜怒哀乐的琴弦,才会与你的读者获得共鸣。
2.对生活及其对象充满情感
要抒发真实动人的情感,首先必须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情感。对人事景物淡然漠然、漫不经心或不热爱生活的人,对事物不可能有情感性的感受。因此,要写好文章,必须关心时代,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观察外物时,要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要展开联想,进入想像,把情感充分激发起来。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3.从细微处着笔
“细微处”可以是细微之物,还可以是细微之言,细微之神(情),甚至是细小之数。鲁迅从一次雇车的小事之中,见出了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于是有了严于解剖自己的独特感受,《一件小事》成了人们反躬自省的一面共同的镜子。从细微处着笔,就是要用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情感。文章要有感情,情因事而发,事感人而情自浓。无论是抒写爱国情、民族情,还是表现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友情、爱情都要因事而发。
4.情感表达须提炼
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浓缩。情感生活应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富有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情感。有生活味的情感能打动人,决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一定能打动人。一篇表达肤浅、粗糙、低俗情感的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作文须恪守“三不”:不夸张——写作时对情节不夸大或缩小而导致内容变形失真;不失实——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即使是细节也应合乎情理,给人真实感;不矫情——情感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与人之常情,而不是牵强附会。
总之,抒真情,说实话,重细节,多想象,用心悟,巧表达是写出情感动人的文章的有效方法。
三、理性思辩是一种个性
科学而理性的思辩充满着智慧的光辉,洋溢着时代的人文色彩。
理性的思考、辩证的分析,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设置看,学生的理性思考、辩证分析能力正日渐受到青睐,如2003年有“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有“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等。如果作文时不作一点理性的思考,没有一定的思辩能力,则很难写出让人信服的文章来。
1.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运用“即使”“如果”等假设的形式,采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迂回”战术,可能会使作文章更臻于一片崭新的天地。
请看下面一段摘自高考优秀作文《心中的天平》的文段:
“感情如同天平一端的重物,选择什么作为量度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能用理智控制住感情,会使他显得亲切而又冷静;一个人如果能用道德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高尚而又真诚;一个人如果能用责任感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坚毅而又可信。”
这位考生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理性思索,用富于情感的优美的文字加以表达,充满思辩色彩和哲理韵味。
2.由点触面
泛泛而谈,会使作文浮于表面;就事论事,会使作文流于浅薄。若能透过表象触及本质,或由点触面,会使作文更富于思辨性和哲理性。
如高考优秀作文《我爱唐装》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可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走上了国际大舞台,并绽放着最美丽的花朵呢?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呢?原来,这是中国经济腾飞之后,是中国重振泱泱大国雄风之后,是人们足以骄傲地自称“我是炎黄子孙”之后对民族热爱最直率的呈现。爱祖国,爱唐装,爱这个能让我们扬眉吐气的国家的一切。我们的“海尔”拒绝了多少想要分一杯甜水的外企,我们的陶瓷惊艳了多少黄头发蓝眼睛。”
借“唐装”来分析“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不局限于就衣论衣,而是透过表象洞察到实质:从唐装到国货,到祖国传统美物,到国家经济腾飞,到国力强盛带来的认知观念的巨变。
3.换位思考
荣辱、祸福、苦乐、悲喜、美丑等,得失等,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换位可出新。感他人之所未感,言他人之所未言,你的思考就区别于他人,拥有了你的个性,你所谈的便是个性化的感受。
再看看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的开头: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对象眼中的结果不一样,原因何在?亲疏不同。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这样的论述,显得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4.忌绝对化
避免了绝對化,可以使论述的思辩色彩更浓郁。请看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理性的美》的结尾:
“也听一些短视的人说,这世界太冷,需要温度,需要感情。殊不知无聊地躁动是太感性,太缺乏理智。理智不等于冷,正如感情不等于温暖一样。理智是美的东西,一切美都是有温度的,理智的人也有感情,理智的思考也有局限和麻烦,只是有些理智只是所谓的理智,没有到达高的境界也就不会领悟到高层次的美。”
作者说明理智不等于冷,理智的人也有感情,“没有到达高的境界也就不会领悟到高层次的美”,这就使得文章有了思辩性,也有效避免了绝对化。
细心,方能事半功倍
——读《小屁孩日记》有感
宜兴实验小学六(25)吴玙涵
走进书店,一系列的《小屁孩日记》紧紧吸引了我的视线。我随手拿出了系列中的一本——《六年级妙事多》看了起来,没一会儿,就沉迷其中:扉页的一幅幅漫画加上精辟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文中那浅显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许多有趣的生活场景„„其中,我最喜欢《打工》这个章节。
《打工》写了主人公米多为了买一只松鼠,想出了打工这个方法,但是因为他的毛手毛脚,不仅没有得到工钱,反而欠了爸爸五十二元工钱,可真是乐极生悲。
这都是粗心惹的祸。在文中,这倒欠的五十二元钱仅仅让米多无法买到自己的心爱动物——松鼠。可古今中外,许多人因粗心大意而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的损失。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两部预定在沁阳会师,但是,冯玉祥在拟制命令时,手下误将“沁阳”写成“泌阳”,贻误了聚歼蒋介石军队的有利时机;1980年,新疆进出口的同志把“乌鲁木齐”误写成“鸟鲁木齐”,使价值18万元的塑料袋变为废品;1992年,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由于点火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点有微量铝制多余物,使火箭误爆„„这一件件血的教训,都让我明白粗心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往往是不可弥补的。
其实,我也因为粗心大意犯过许多不可原谅的错误。记得那一次,我考数学。做到应用题时,我暗暗发笑,这样简单的题目,我肯定能拿100分。就在我得意时,一场“灾难”降临了。这是一道列方程解答的题目,但是我没有看到括号里的要求,所以和100分失之交臂。是呀,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否则就会像我一样常常懊悔:如果我再细心些,我就不会只„„
我经常从别人的口中听说,大海是如何如何的美丽,也从书上看到,大海是如何如何的美丽。因此,我一直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去看看大海。暑假时,我终于有机会实现这个愿望了。妈妈要去山东日照学习,我也顺便去参加了夏令营活动,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我见到了名不虚传的大海了。
一下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水像天一样的颜色。在金色沙滩的映衬下更美了,我们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沙滩有很多很多美丽的贝壳。我光着脚踩在沙滩上舒服极了。
再看看大海,海面上不断地有浪花涌上沙滩,海面上海浪一浪接着一浪翻滚着,看到眼前的这番景象,让我想起了弟弟背诵的一首儿歌:浪娃娃,好乖乖,爬沙滩,不怕摔。一个退回去,一个扑上来。手挽手儿站成排,个个玩的好痛快。这首儿歌十分形象的描述了海浪的淘气和调皮。我也带上游泳圈,挽起裤腿,跳到了海里玩,一个海浪扑作文来时,我连忙迎上去,好像自己也...
有人问友善是什么?友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友爱善良。一颗友善的心,如同银子般闪闪发亮,给我们带来快乐与美好。
诚信是金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内涵;基本原则;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6-0044-0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堂要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于是,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阅读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教学”也一样,我们应该冷静地对它进行一些思考。教学中,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连常态课,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整堂教学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学生几乎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将“尊重”简单化、庸俗化,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的一讲到底,学生还可多少被动吸收点知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疑惑、否定态度。出现这种放蜂式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是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阅读,什么是个性化阅读,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遵循基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不懂得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以致出现了一些偏差,如由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人文性倾向,而忽视课程目标,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从而产生高耗低效的状况。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
(一)阅读的实质含义
阅读,从学生角度分析,是一种学习过程,它和识字、理解、写作一起构成整个语文学习,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过程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感知。指读者对文章的整体直观的感受。这种感知是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是读者从文章中获得的初步信息。通过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体形象和基调。
2.理解。它是在第一阶段感知后对文章的理性思考。要求读者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深入到文章内部去揣摩、品味、思考、分析。理解是感性认识后的深化和升华,既不是单纯的感性活动,也不只是纯粹的抽象的理性认识,而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心理活动。理解是多层次的。浅层次的理解指正确地接受文章语言信息,包括理解词句、结构、表现手法等,是深层次理解的基础。深层次理解就是对文章的深层意蕴和文本的结构艺术的理解。阅读时,重要的是通过文章的表象深入文章的深层世界之中,去倾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和自然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让自己的整个身心介入,去获得多维度的审美体验。
3.评价和鉴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者把感知、理解的阅读结果重新联系和统一起来,对文章进行宏观的理性的审视和鉴别,从而悟出文章深藏的精义和表达这一精义的艺术方式,对文章进行评判和鉴赏。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它使阅读不单是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更成为一种创造活动。
阅读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深化的的过程。阅读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去简单复制和再现历史和文章的原意,还要以特定的视角去努力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由于自己的思想、感情、经验和积累不同,从文章中品味到的意义也就不同,他可以赋予个性、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理解,赋予文章新的意义,使文章的意义不断地开拓和构建。阅读作为一种意义再创造和开放性的动态活动,必然随着时空的变化、情景的变化和阅读者个性的差异不断发展。
(二)个性化阅读的含义
1.个性。在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性格、爱好、智能)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物质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强调的是,必须辨证理解个性和共性,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教师必须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不能偏执。
2.个性化阅读。就是在一定情境中,依据个性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分析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让不少的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懂得还多、钻得还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落地生根了。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理论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教读和自读相互促进。自读,就是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思考理解课文,完全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活动。它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主,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积极思考,质疑问难,交流讨论,进行信息处理。教读是由教师对学生做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
综合上文对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自读和教读的介绍以及对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含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就是学生自读和教师教读的有机结合,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活动。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真正有效的阅读活动,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活动,才能通过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也就是说,文章的意义是学生在自己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阅读作为一种很强的个性化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就是在阅读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活动建筑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不仅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
教师要更新阅读观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善于了解并研究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心理,善于根据共性与个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开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师只需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就高了。
阅读教学中,一般说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而学生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上的肤浅、偏差,甚至是谬误,有时还会遇到疑难和困惑。此时,教师要体现引导的作用,耐心及时地加以监控、调节、点拨,让学生反复思考,交流讨论,逐步修正完善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在这关键时刻,学生更需要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绝对不能以个人的分析替代学生阅读实践,我们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是学生和阅读文本之间的一个中介,教师应该追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能否把握这个结合点正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体验性原则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文本拥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又都不一样,所以学生经常对阅读内容产生有个性的反应,必须要重视学生这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整体上一直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理性化分析做阅读主角的偏差。学生阅读时,情感体验被教师忽视,得不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丧失了丰富的感性因素,学生对阅读文本没有深刻丰富的印象,只是进行纯粹理性的甚至机械的分析、记忆,压抑了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由感性到理性的事物认识规律,也就不可能真正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二是整体,阅读的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而不是建构在每一个字词句的剖析上。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充分的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产生丰富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应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知,比起教师填鸭式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在反复阅读体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探究性原则
阅读文本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而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教师要根据学情,善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和发展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质疑。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探究,大胆创新。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非常重要。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独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愿意不会质疑,我们怎么办。
1.要鼓励学生敢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学生的提问,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切记不要说学生钻牛角尖,也不要责怪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老师”。
2.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和句,抓住关键处提问。如,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发问,从课文的中心发问,从某些修饰词语发问等。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让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常理往深处想。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用教学目标统帅整个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置于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之下,服务于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总目标。阅读教学要实现课程目标,包括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就要受课程目标的制约,从目标出发,为实现目标服务。
1.首先,必须受到总目标的制约。总目标中的工具性目标是,要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鉴赏作品。个性化阅读,必须有利于总目标的实现。
2.其次,个性化阅读要受学段目标的制约。在教学中既要防止不到位、也要防止越位的情况。第一学段的阅读,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方法的学习要求上不作具体要求。第二学段,在发展阅读兴趣的同时,对阅读方法的学习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词句的学习,要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学习要求能学习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第三学段,则要求在学习与运用阅读方法中享受阅读兴趣,并强调言语形式的学习,如,词句的学习,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篇章的学习,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要根据文体特点学习,“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第一学段的“个性化阅读”指导,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受;第二学段,则要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第三学段,个性化的阅读,则必须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入手,体验与思考言语内容。
总之,学生阅读内容、问题探讨、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紧扣目标展开,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实施及时地调控、引导、纠正,保证阅读教学目标的重点能够突出,难点能够突破。
(二)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之前要有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只有准备好充分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个性化阅读真正落实,阅读教学才能充满活力。
1.教学设计的问题要结合教学重点,有代表性,有比较重要的思考讨论价值,问题的难度和数量应该科学,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通过交流讨论,由丰富的个性趋向共性,趋向统一。
2.教学设计要灵活,富有弹性,尤其注意三维目标中的落实,要结合师生的实际,“放”能放得开,“收”能收得住,为教学实施过程中“意外”留足机动的时间和空间,能及时进行调整、取舍。
(三)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交流的氛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 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个性化学习氛围,给每个学生交流的机会。 在三者的相互对话中,问题让学生去提,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先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地说,然后再在全班大胆地交流。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感。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他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所以产生的感悟必然也会有所不同。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1.教师首先要放下自己的尊严,以平常心对待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其实,许多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
2.教师要有宽容的评价理念,要能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理解上的差错,采取延时评价,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充分的交流,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才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统一和升华。在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很享受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张扬学生个性的目标。
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体现在课堂上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成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为学生拓宽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搭建好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的理论知识,正确理解新课标“个性化阅读”的精神,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才能使新课程阅读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芒芒.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王义秀.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题记
——青春纪念册
第一页
背着相同款式的书包,同样梳着两条短短的辫子,就这样,我们将稚嫩而固执的友谊,就此埋下……
第二页
红色的跑道,我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枪声响起,你我不分前后,胸口即将触碰红绸带的刹那,停下还没迈出的步伐,与你一起冲过终点,自以为很伟大,得到的却是你的一顿痛骂……
第三页
一支冰糖葫芦,用我们仅剩的一元换来,你一个,我一个……棒上仅剩的一个,因我们的争抢,掉落在地,被一只可爱的小黄狗幸灾乐祸的叼走,于是便出现了我们疯狂的追着一只狗的镜头……
第四页
你因大扫除时从桌上摔下而右手骨折,病假回来后,竟把所有的作业交齐,老师把你大夸特夸了一翻,我们在对视了一眼后,傻笑到放学,其中的秘密(那几天,我都做了双份的作业,一份是我自己的,另一份则是帮你做的)只有我们知道……
第五页
我们一起到古华公园划船,我很不安分的将水泼到你的身上,惹你“大怒”,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帷幕……战争结束,我们都因为太狼狈,而迟迟不肯回家,直到好心的太阳公公,把我们晾干……
第六页
我们一起聊着明天一直到深夜
并肩大步走过阳光里的街
我们为了谁的心事一起绕圈圈
就算不开口也能被了解
我微笑的时候皱眉的时候
你总是在我左右
我不怕迷路因为我们牵着手
我感动的时候冲动的时候
我知道你相信我
平凡的我们不再孤单的以后
一次一次吹熄生日蛋糕的烛火
渐渐发现懂我们的人不多
每一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
还好在这土地上能相逢
第七页
七是一个轮回……
第八页
你总在电话里装做若无其事的告诉我,你很好,可我早已听出电话那头的你正在哭泣……
联系越来越少,我知道,我们都在为共同的梦想而奋斗,我们坚信,十年后,我们一定还会在一起……
我们的孩子,孩子的我们
《圣经》里说:“儿女是耶和华的产业”,我们只是代为抚养。他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有他们自己的家庭。只是我们不曾想过,原来,我们拥有它们的日子,其实是那么少。
3岁,他去幼儿园了,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离别里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地扑在你的怀里,跟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个世界。
6岁,他上小学了,孩子终于走进校门,他已经能够与你分开习以为常了,而且他喜欢每天去学校。甚至,他有时还会说:“妈妈,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了。”
12岁,他上初中了,他不再依赖你,甚至,他喜欢和你对着干。你想帮他做点事,他说:“妈妈,我自己来吧。”突然觉得这句话让我好失落,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
18岁,他离开你去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回来之前,家里的冰箱就塞满了,为他准备了各种各样他喜欢吃的东西。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从此,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22岁,大学毕业后,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呆几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希望孩子对你说一声:“妈妈,我很好,你保重身体。”
孩子结婚了,回来的更少了,你已经习惯老两口在家了,但是,你最希望孩子对你说一声:“妈妈,今年过年我回家过啊!”
而我们也已经习惯了。只是经常翻翻相册,看看我们自己的一家三口。无论孩子身在何方。他都永远是我们家庭中无可替代的一员。
其实,孩子在身边的日子,我们就是那么幸福。可是有时我们还会抱怨。抱怨因为他,你做了太多的牺牲;抱怨他晚上老醒来,让你睡不好觉;抱怨他无理由地调皮捣蛋;抱怨他学习马虎不仔细;抱怨他不听从你非科学地管教,抱怨他……
“琳,吃吧,这些都是你要求妈妈做的,有鱼,有蛋,有面,有面包,你这孩子就爱吃,给你做了这么多,不许吃不完。”早上,妈妈将粥放在我面前叮嘱着说。
“行,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吃完的。”我答应着,开口吃起来我要求的丰盛早餐。
每一样,我都吃得津津有味,感觉太好吃啦,每过几天我就要求妈妈做一次这样的早餐,我食之不腻。
吃玩了早餐,妈妈又亲自给我倒了一杯牛奶,我接过喝完,妈妈再接过杯放好。
跟着妈妈亲自给我背好书包,弄完后,又给我整理裙子上的绉纹,整理完,这才送我出门,叮嘱我路上小心后,才回家。
这就是我的妈妈,啊,一个爱我爱到无微不至的好妈妈,我已经五年级了,在五年里我觉得自己是过着天堂一般的生活。
他每天都会为我做好一切杂事,我只是等吃等穿,接着上学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我担心。
到了学校,第一节课里,我不爽快了,因为学校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搞什么劳动,我被派去搬东西了,天啊,居然是搬砖头。
“琳你和雨负责这堆砖头,搬完才能回教室,否则不行。”班主任随意的指着一堆砖头给我安排了任务。
我一看,居然是有百多个之多,嘀咕道,“什么嘛,要咱没力气的女孩子干重活班主任太不体谅人了。”
“噓,别那么说,班主任还在附近呢。”雨用手示意我不要再说。
可是迟了,班主任瞪了我一眼,意思貌似是说,你赶快干活,不然有罚。
无可奈何,我和雨开始了搬砖,可是干了一下,我就受不了了,忍不住有种哭的冲动,觉得太累人了,我干不了。
连续几次,我和雨不过是搬了四十个砖头,还没到一半呢,都累得受不了了。
我和雨但是娇生惯养的姑娘,体力差,实在干不了重活。
班主任对于我们的艰难无动于衷,过来严厉的说,“你们两个被父母宠惯了,现在知道辛苦了吧,你们有父母在就是天堂,没有父母在身边就是在地狱里,希望你俩好好的记住这一次教训。”班主任说了这话就离开,并没有让我们不要搬了。
毕业了,心中如打翻了的五味瓶,五味交杂,酸甜苦辣各占几分。难过,不舍,心酸等心情一一出现涌上我的心头,那在学校的一件件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发生,记忆犹新。
从前与同学打打闹闹,与老师“斗智斗勇”,都不会感觉到什么,但是今日回想起来,却是十分的留恋。留恋那与同学疯疯癫癫的日子,留恋那老师找我谈话的日子,留恋那同学安慰我的日子
想起第一次踏入罗芳小学的校门,我还是哭哭啼啼的,感到十分陌生,十分无助。六年间,我遇到许许多多的烦心事,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帮过老师几次的忙……今日呢?却与刚刚踏入学校截然不同,今日是十分眷恋,眷恋在这学校发生的一切一切,好像所有事情都才过了不久……
偶尔路过校园门口,还能看到低年级的小朋友在互相做游戏。啊,我们当初不也是这么开心的玩吗?在校园的欢声笑语,在校园的悲伤心情,在校园的一切,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因为,我们有过真挚的友谊!
我们喜欢这个校园,喜欢同学们,喜欢老师,所以我们才会留恋。是啊,六年!六年中,我们一起奋斗了太多了!校运会,评比卫生,参加讲座,这些都有我们奋斗的痕迹啊!
毕业了,有喜悦,有苦涩。喜悦是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毕业了,成为了一名中学生,长大了。可是,苦涩的心情似乎比喜悦还要多,还要压上一头,因为,我们舍不得离开这个学校,舍不得离开老师,舍不得离开同学们……
天,下起了毛毛细雨。老天似乎也在为我们流泪,是啊!毕业了,是多么不舍啊,要离开校园,谁能够不流泪?没有,没有人在毕业时不会流泪的。因为,六年的感情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关于个性的作文700字】推荐阅读:
关于开学的个性说说06-07
关于个性的典型事例07-04
关于爱情的个性签名10-06
关于生病的个性签名11-30
关于爱情的个性签名语录12-10
关于情人节的个性签名09-27
关于德育中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01-11
关于启迪的作文700字11-01
高一关于秋天的作文700字06-24
关于热爱的话题作文700字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