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公园游记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莲花山公园游记(精选7篇)

莲花山公园游记 篇1

进入莲花山公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楼,石头上刻着五个金碧辉煌的大字“莲花山公园”.我兴奋不已,更加期待后面的游园活动。

沿着长廊直走过去,可以看到一个碧绿的小湖,湖水散发着五彩的光芒。漫步湖边,不时一阵微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小湖的左边,有一朵巨大绽放的莲花雕像,这让我想起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我把她拍下来留作纪念。在莲花水池的旁边,班主任组织我们在草坪上休息,我和小伙伴们开始拍照了,我先和东琪一起扮“鬼脸”连拍了两张,之后再和几名同学拍照……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继续向前,前方两只鹦鹉的雕像,犹如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在拥抱,是多么的幸福啊!我又把这动人的一幕拍了下来……一路的美景简直让人流连忘返。

回来的时候我们经过十二生肖的动物雕像群。我立马奔向鸡的雕像,为什么呢?因为我属鸡呗。我让同学帮我拍照,然后又和同学、老师一起留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最后我们来了一个大家庭的合照,把这美好的时光记录了下来。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我们又乘坐着校车,回到了学校。

莲花山公园游记 篇2

城市公园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 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 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 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 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行人和使用者而言, 公园的自然要素应该能带给他们视觉上的放松, 四季的轮回与自然界的接触。公园的设施状况、环境品质直接影响着周边辐射地区的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载体, 公园不可避免的推至城市景观建设和改造的前沿。从这个角度出发, 本文选择了昆明莲花池公园为对象, 采取了观察法对该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莲花池公园的分析

1. 公园简介

莲花池公园位于昆明市区北部、圆通山西北面, 商山下, 北邻学府路, 东邻民院路。莲花池又称“龙池”、“冷泉”, 自古便是昆明胜境, 明洪武时就跻身著名的“滇阳六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 莲花池公园从50年代后逐渐凋敝、水体污染加重。公园的原址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 但它的周边却云集了云南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又毗邻省内最大的IT业集中地“一二一大街”。所以, 早在2006年12月20日, 昆明市五华区政府就明确提出了, 该片区存在的四大潜在优势:即“智力中心”、“历史文化”、“电子数码商贸”和“教育地产”。于是便决定了对莲花池公园的修建和这一片区的整体开发。

2. 公园整体风格

莲花池公园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园, 新开放的莲花池公园尊重历史、注重文化内涵。

置身其中, 可以感受到安阜新韵、五华聚秀、四面荷风、妆楼倒影、商山梦痕、虹廊烟柳、龙池跃金、冷泉印月等“龙池八景”的文化情愫。在总体布局上, 莲花池公园让市民亲历一种江南水乡特有的清秀风韵, “三山一水”这一古典园林堆山理水精髓得到充分体现。

3. 路线分析

公园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脉络清晰, 有的视野开阔, 有的曲径通幽具有典型江南园林的风格。两个主要入口的广场和牌坊比较吸引人群。园内多层次的景观随游人不断变换, 使人流连忘返。内部分区清晰, 形成层次感较强的空间, 张弛有度, 具有较强的视线吸引力。

三、公园环境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文调研的时间包括两个假日和两个工作日。由于近期安阜园不对外开放, 所以只对其他的部分进行了调研。

1. 时间特征

公园从早上7点左右开始陆续涌入晨练人群, 在8点至9点半之间形成第一个人流高峰区, 人数多, 基本集中于广场或比较开阔的场地。9点半后人群逐渐散去, 清洁人员在整理打扫, 有少数路人和游人分散在园区各处。10点至中午时由于气温较高, 日照较强, 院内游人很少, 形成低谷。一般公园的第二个人流高峰期是在晚饭后, 但由于莲花池公园下午6点至6点半间关闭园区大门, 所以第二个人流高峰期出现在下午3点至5点。除此规律之外, 下午散布在走道上的人群比上午多, 休息日每个时段的人流都比工作日多。晚上天黑以后, 民院路一侧路灯比较亮, 路人比较多, 而学府路一侧路灯较暗, 容易给行人造成不安全感, 故路人较少。

2. 群体特征

通过公园中不同人群的阶层分布情况, 体会公园具体的功能空间。正门广场视野比较开阔, 早晨广场上晨练的人中老年人居多, 有男有女, 主要是舞剑, 舞扇等。也有部分中年人, 基本全是女性, 她们的活动主要是健身操。他们的分布特点是30至40个中年妇女在广场中央, 老年人在旁边三五成群, 周围保持有20位左右围观的人, 一般年轻人是路过看一会儿, 老年人则坐在广场边的石椅上看。在莲花池重修碑记旁的空旷地带有10至20个三十岁左右的女性跳健身操, 多是家庭主妇或当日休息的上班族, 这块空地周围有许多树木, 是个半隐秘性的区域, 只有走近才能看清空地上的人在干什么, 所以比较年轻的女性晨练者选择这个地方。下午人流大部分是年轻人, 多是周围高校的学生和情侣。人群基本聚集在树荫下, 有趣的是, 在学府路侧门内花坛一带休息的人群中, 年轻人都坐在水边的伞下, 老年人都坐在靠近学府路一边的树荫下, 因为老年人大多带着学龄前儿童, 担心孩子去玩水。

3. 空间特征

此次观察发现两个区域使用率最高, 但其高峰期在时间段上却正好反了过来。

一个是正门的广场, 早上比较拥挤, 有的晨练者甚至要在一旁等到上一拨晨练的人离去才能到场地上进行晨练。但9点半过后人越来越少, 中午时段广场上空无一人。

另一个是虹廊烟柳, 早上有少数人拉乐器、唱戏曲、绘画。在一天中气温最高, 日照最强, 广场也空无一人的时段里, 这里坐满了人。平均每天维持有60个人左右, 老年人大概有30至40个左右。年轻人坐在廊的中间, 老年人坐两边, 因为两边的亭子里有人在拉乐器唱戏曲。

还有一个使用率较高的区域是安阜园门外一带, 这里在下午会有很多娱乐设施和小吃摊, 因此人流量也比较大, 多是带小孩的家庭和远处高校来的学生。引用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用大商店来比喻街区公园的论点, 笔者认为公园原有的设施就是“必要商品”, 而这些娱乐设施则是“即兴购买”, 这些娱乐设施放在公园里从视觉上来说破坏了公园的和谐和统一,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它也是吸引部分游客反复来公园的原因之一。

四、调研结论与启示

通过几天的观察, 居民对莲花池公园都很满意, 认为公园整体环境格调不错, 对广大市民有较强的吸引力。公园开园一年, 但维护的相当好, 园区干净, 设施良好。通过调研, 加深了对公园环境的理解, 对其设计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环境行为学的调研, 可以指导我们来更加科学的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园环境行为的调查, 从什么样的人以什么关系出现, 有什么样的活动入手, 对该公园里人群的时区特征、群体特征、空间特征进行归纳分析, 总结出人们在公园里的行为的一定规律, 以加深对公园环境的理解, 对其设计也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公园,环境行为,规律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山崩地质公园游记 篇3

然而,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自然界的灾害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也具有两面性,远古的自然灾害给后人留下一处处千姿百态、异常壮观的地质风景,造成一座座有一定规模的地质公园。陕西翠华山就是我国唯一一处由山崩灾害形成的地质公园,让我们前去一探究竟。

美丽的山崩堰塞湖

翠华山位于秦岭北麓,主峰是终南山。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中是这样描写终南山的: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其顶峰(中峰)海拔2604米,从翠华山前的长安所在的八百里秦川远远望去显得十分高耸。我们的汽车沿盘山公路驶进翠华山,约半个小时后,眼前突然出现一泓秀美的湖水,这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崩湖一一天池。这个湖仅仅只有0.12平方千米,相当于180亩,从数字上看是不大的,但无论如何没有给人留下小的印象。这个湖的优美,在于其“湖光山色”。它被群山环抱,这里的山又是由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所组成,形成了一片青色。

北京的北海也好,杭州的西湖也好,湖的四周都没有山色。这样的湖在地学上叫山崩堰塞湖。它是由于山崩崩下的大量大小石块滚落后天然形成一个堤坝,然后积储天上的降雨、降雪而形成的。中国的堰塞湖不少,如东北五大连池和镜泊湖,但它们是火山堰塞湖,是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形成了“堤坝”阻塞了河流而形成的。像翠华山天池这种由山崩作用形成的堰塞湖,且常年有水,具有旅游景观作用的,目前在中国就此一处,更显得弥足珍贵。

壮观的山崩石海

离开天池继续向前走,赫然见到一个巨大的山石孤零零地站在地上,一看就知这是从山上崩塌下来的。上面有于右任先生的墨迹“中国山崩奇观”六个大字。由此往山上走,就进入了翠华山的山崩景区,整个面积达到32平方千米,和武汉的东湖风景区差不多大,远远大于杭州的西湖风景区。在一片山麓上面,散布着成百上千的巨大的花岗岩石块,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石头的海洋,所以被称为“石海”。这些石头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分布错落有致,但普遍都是有棱有角,磨圆度不好,说明这些石头是当地山崩形成的,没有经过长距离的搬运。许多石头上被题写了“石海”、“石林”、“胜境”等等,更为这片石海增添了人文的内涵。

在所有山崩奇石中最为罕见的景观是一线天,它是一块非常巨大的石块,相当于一幢5层楼房。崩塌下来后,中间裂开了一条缝,可以称为“一线天”,也可以称为“门”,当地称为“玄关”。通过这道“门”,就是山崩的主景区一一石海雄姿。

奇异的山崩堆砌洞穴

巨大的山崩肯定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洞穴。对此,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写得非常精辟,非常到位。他在福建九溜旅游时写道:“……其旁崩崖颓石,斜插为岩,横架为室,层叠成楼,屈曲成洞……”徐霞客把崩塌的岩石形成的景观分为四类:岩(斜的树立的)、室(横向的洞)、楼(多层的洞)、洞。实际上,室、楼、洞都是洞,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他在云南旅游时,对一个山崩洞的描写也很精彩:“其洞乃大石叠缀所成,乱崖颠磴,欲坠未坠,进处为罅,覆处为洞,穿处为门;门不一窍,洞不一层,中欠宽平,外支幽险,若叠级架板,亦可幽栖也”。

翠华山的山崩洞穴多种多样,我们来看下面几个。

风洞。这是个很大的山崩洞穴,进洞口高达10余米,洞内行程约数百米。正如徐霞客所言,是“大石叠缀所成”,洞内“乱崖颠磴,欲坠未坠”。我们在风洞中参观,经过了“罅”(裂缝)、“洞”、“门”,在风洞中上上下下,进进出出,体会到“门不一窍,洞不一层”。洞中阴风不断,不时还有水流滴下,即令是在“三伏”天,一进洞便暑气顿消。

冰洞。洞内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令人感到非常寒冷。洞内的“冰”并不多,但能见到。之所以称为“冰洞”,主要是指洞内气温而言。

人字洞。又称人字大厅,主要是由三块崩塌的巨石互相重叠、十分巧妙地堆叠在一起而形成的。

山崩景点拾萃

山崩这种地质灾害造成的大型的地质公园,在国内目前只有翠华山唯一一处。但是,国内的山崩景点或景区就远远不止一处。就我考察过的地方就有两处由山崩造成的景点:一处是在安徽省的天柱山。天柱山是国家级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地质公园,又称“古南岳”。天柱山中的“神秘谷”景区就是由山崩形成的。山崩的大大小小石块层层叠叠堆砌在一起,刚好巧妙的组成了无数个形态多样的洞。大洞小洞高低不一,前后相异,组成了一个天然迷宫,游人只有顺着指示的道路游玩才能顺利地走出这一“神秘谷”。这一处山崩的岩石性质也为花岗岩:另一处山崩景点是在山东省枣庄市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在公园内有一龙抓崖,再其下沿山坡的斜面呈扇形堆积着一大堆大小不一的由山崩形成的岩块,也有一定的观赏性。这里的石块是石灰岩的,其山崩的年代是在16世纪的剡(城)庐(江)大地震引发的。

莲花山公园 篇4

站在牌坊似的大门前,定睛一看:哇!真是人山人海呀!看来,这个莲花山公园真不错,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这呢?

一走进牌坊似的大门,一块大面积的空地扑入眼帘。在空地的正中央,有一棵高大的巨型桃树。这棵大桃树大约有6米高,树干粗得两个人合抱也未必抱得住,树上密密麻麻地开满了粉红色的花。

桃树的右侧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直通山顶。路的两旁种着许多大树,密得连一丁点阳光也透不进来。就这样走了大约十多分钟左右,我们来到半山腰的凉亭。凉亭上铺着灰色的琉璃瓦,四个角往上翘着,像靴子尖一样,凉亭的柱子是暗红色的。

在凉亭里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上路了。又走了大约十多分钟,我们终于到了莲花山的山顶广场,我看到邓爷爷的塑像座落在广场中心。

邓爷爷穿着一件大风衣,大步地向前走着,面带笑容,仿佛是看到深圳越来越繁华感到欣慰。

站在莲花山的山顶广场上,整个深圳市中心区就在你脚下了。正东方,亚洲最高的大楼——地王大厦像是站在天地间的勇士一样。向南看,像大鹏鸟一样的市民中心映入眼中,它象征的是深圳会鹏程万里。

在山顶广场饱览完深圳中心区的美景后,我们沿着下山路下山。半路上,我们穿过了美丽的花廊,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园地——风筝广场,那儿到处都是孩子的笑声。风筝广场旁边的一个广场,正举行花展。有像刺猬的花,有像正在跳舞的花,还有五颜六色的杜鹃呢!

莲花山公园作文 篇5

今天,我们来到莲花山公园,这里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春姑娘用她那温暖、轻柔的手臂把公园里的一切从梦中唤醒。

莲花山公园是花的海洋。有争先恐后的簕杜鹃;有粉红色的茶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还有雪白的梨花俏皮地在一夜之间露出了笑脸。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

莲花山的树也很美丽。那木棉树上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它们正在向我们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绿草如茵的草坪也毫不逊色。这里的草坪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这里的真干净啊!一尘不染,没有一点垃圾。

湖在花朵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湖水是深绿色的,微风吹过,泛起一道道细细的波纹,阳光照在湖面上,闪闪发光,鱼儿也在欢快地跳跃。

人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下欢歌笑语。在草坪上有些老年人在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蜿蜒无尽的小路上,有许多人在欣赏风景。

高一作文:莲花山游记 篇6

今天是10月6号,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本来我应该与同学去聚会,可是同学拖来拖去,我上QQ都n次了,也没问出个所以然。中午2点时我就离线了,接着我看了读者,正巧看了一篇《一个有意思的人》。

刚好碰上弟弟闹别扭,爸爸提议去莲花山,哥哥弟弟也赞成,我也跟着去了。大概3点多我们就到了莲花山,靠近关山月的那个门口,我一路走来,和他们玩起了捉迷藏,他们在前边走,我在后边躲着他们。谁叫他们不跟我去玩,他们非要去爬山,莲花山有什么好爬的,那么矮,要爬改天也去爬梧桐山。就这样,他们顺着山路向上爬,我掉了队,就不走了。停下来,我发现一个地方,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地方,有点像家乡的墓地,走进后,我就顺着鹅卵石路继续往前走,我看到有工人用手推车拉石头,我估计那地方是新建的。原先看到池塘,也没感到很惊奇,后来我听到水声,以为是瀑布或是喷泉,出乎我意料,是水的源头,确切来说是注水口,水从石头上边流下来,好像风铃的声音,很好听。之前有一对情侣在我面前走,我心里也很坦然,毕竟不是一个人,可是,后来是我孤身一人在走,心里就有点害怕了,耳边听到蛐蛐的叫声,再加上池塘边上的告示牌上写着‘请勿游泳,小心有野生动物’当时第一印象就是有鳄鱼,我头皮都发麻了,仿佛自己裸露着肚皮在太古森林里行走,我不住地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穿上长裤,好怕被蛇咬。好不容易走出了这个太古森林,我看到有人在照相,自己也忍不住去看一下,好酷啊,他们爬到树上摆post,不过树不高,这棵树我记住了,下次我也要和朋友到那上面照相。我不知不觉又走到了放风筝的地方,这里有很多蜻蜓,第一次和蜻蜓零距离接触,这次我并不觉得蜻蜓讨厌,我不知何原因,与生俱来就讨厌蜻蜓。我在草地上站了许久,我发现自己站在这个角度,正好可以看到周围一切建筑的平面图,这种感觉比‘一览众山小’还要爽。突然看到远处有一栋砖红色的房子,好像外国的建筑,我当时只仅仅想近距离看一下那栋房子,后来我有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用我现在的话说,真是‘在我饥饿难耐时只渴求一片面包的时候,有人笑吟吟地给我端来一盘龙虾’。

我先发现有一吊桥,我走在桥上,很感动,往下看,还有荷花,有红的,紫的,不过比较小,这个季节的荷花都这样,益田的校园也有。运气太好了,连形容词都找不到,再往前走,又见到有一木桥,造型很独特,很新,很干净,正当我很得意得大步向前走,‘嗖’的一声,可把我吓坏了,四处张望,原来是湖边的喷水器,四处无背景,和着阳光,好像舞台上的烟雾。说到湖,我曾在儿童医院12楼隔着玻璃看到过,上次来莲花山就是为了看一眼这个湖泊,很可惜,上次我往相反的方向走,自然看不到,这次我没有心理准备,却能看到这个大‘S’湖泊,我很开心。我从头走到尾,很满足,走到尽头,我蹲下来往下看,发现湖水很清澈,清澈见底,好多小鱼小虾游来游去,好想用渔网捞一把,还有好多螺丝贴在石头壁上,蹲累了我起身一看,阳光照到湖面上,波光粼粼,涟漪一晃一晃的,好像满天繁星,真的很美。我真后悔把手机借给弟弟听歌了,想着想着,心里顿时悲愤不已,此情此景能用手机拍下来该多好啊。我静静地往回走,一路上有好多白色的小花,远距离看,好像待飞的竹蜻蜓。我一路往回走,我心里不怎么开心,我想了很多,我一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第一次发现,在大自然面前,互相对视以后,内心好像对它诉说了许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有自我疗养的能力,我最近一段时间,心情极度郁闷,我还以为自己厌倦了学习,现在我却想通了,人要有凭窗向外看的勇气,才能让思想远行。整天呆在家里,视野狭隘,心情才会郁闷。同学总是对我说,我走路很快,是啊,我走路从来不觉得累,我只会心累,心累了自然不想动。我虽然不爱逛街,但是我很能逛,步行3个小时,也不会喊累。今天我一路走回来,为了躲避喧嚣,故意绕了很长一段路,因为近道有车,声音很刺耳。《一个有意思的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建议大家去看一下,里面提到,‘钱要有,但不能太多,刚刚好就行。赚钱是为了享受’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我的心很野,总是平静不下来,我现在想想,是自己太向往自由,但又缺乏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我第一次敢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到处流浪,这样才会塑造一个勇敢而独立的我,这样我才会具备凭窗向外看的勇气。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游记 篇7

7月13日,早9点从桃园宾馆出发,往野柳游玩。经过三小时的车程,到达野柳,已是中午十分。饭后开始游野柳地质公园。作为摄影,非常忌讳中午太阳高照时光。进得公园,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挡,反倒担心起不要下雨。

野柳地质公园(原野柳风景区),位于台湾省台北县新北市万里乡野柳村的沿海地区。这万里乡在台北县的北侧,它南边紧靠着基隆,西边连接着台北市,北边是金山乡,东边就是一片大海了。导游小姐介绍,其地貌因受海浪长期的侵蚀和风化,在海边形成陡直的海蚀崖及宽平的岩床。是北海岸相当著名地质及奇石的风景名胜地,属于北海岸及观音山国家风景区。由于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个岬角,长约1700公尺,故有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岛之称,又因其形状像一只海龟,故又被称为野柳龟。还有种传说,就是从基隆或金山遥望,“万里”就象一只巨大的海龟蹒跚离岸,昂首拱背而游,因此又有人称万里乡为“野柳龟”。在历经长时间的海蚀风化和地壳运动,形成了海蚀洞沟、蜂窝石、烛状石、豆腐石、蕈状岩、壶穴、溶蚀盘等等特殊的地质景观,为北海岸旅游又增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听导游介绍到此,我不禁想起我也住在“万里”,只是大陆上海的万里,此行倒也是有缘值得纪念。

野柳,多么浪漫的名字。导游小姐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她告诉我们,古语有云:清清河边柳,月上柳梢头,杨柳春风等等。柳是一种意境,柳是一种寄托,柳是一种向往,柳是一种思念。柳和情是孪生的姐妹。到得野柳,野柳却无柳。然“野柳”二字又从何而来呢?何以得此雅名?她却没有告诉我们。是否海岸上,那些被海浪长期侵蚀而形成的千奇百怪的岩石,远远望去,酷似一丛丛怪柳?

美景留在了脑海,但野柳名字何来,仍然无解。我突然想到中国人对于花和柳的精彩描述,如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又如柳暗花明等等,似乎花和柳很难同在,而这里的智者反其道而行之,那大自然造就的石花,是不会因柳的命名而衰败的。在这里,花和柳都成了人们艺术想象而雾化的结晶。

从游程上看,野柳并不大,从容观之,也不用半个小时。虽然无柳,但却给人印象颇深。海边大都有石,不过有大有小罢了,真正奇特的不多,但野柳不同。野柳,作为伸入大海中的一个山岬,就象是个小小的“半岛”。周围有海水永恒的潮汐涨落,岸上有气象万千的怪石嶙峋,人们耳边还流传着许多凄美的神话,这一切赋予这个小渔港一种幻境般的美丽。而它的名字“野柳”也让人似真似幻地遐想,难怪我会在20年前就把它记得那么清楚了!

野柳地质公园-地质风貌

野柳地质公园中的地质主要由沙岩构层,为第三纪中新世的大寮层,大约在2200万年前因受海浪长期的侵蚀和风化,在海边形成陡直的海蚀崖及宽平的岩床。因此在野柳地质公园的地层中可看到许多中新世浅海生物的化石和生痕化石;野柳地质公园中可欣赏的海蚀地形可分为三大种类,第一种为蕈状石林,例如著名的女王头、蜂窝石等等。海滩上奇岩野柳怪石密布,种类繁多,各尽其妙。人物、巨兽、器物无一不是维妙维肖,最为人们称道和熟悉的是突起于斜缓石坡上高达2米的“女王头”,她髻发高耸、微微仰首、美目远盼,不论从什么角度看,面目轮廓均端庄优雅,令人赞叹造化神工之美妙。导游在车上就告诉我们,野柳的特色是这一带地层由砂岩堆积而成,因受海浪长期的侵蚀和风野柳化,在海边形成无数奇岩怪石。海水侵蚀软软的砂岩,留下坚硬的结核,结核突出形成头部,砂岩就像是颈部,随着海浪的侵蚀及地壳的抬升,颈部越来越长,也越来越细,终有一天,颈部无法支撑头部的重量而断裂,结束头状岩的一生。像最著名的女王石,据说再过十年因为风化的作用,她的脖子就会有断掉的可能,所以大家听了一进公园急着去那里拍照留影。

据导游说,在野柳守护灯塔的老伯对女王石情有独钟,921地震的时候,他顾不得担心家人的安危,而是趴在窗口,忧心忡忡地看着女王石,生怕野柳这样的地震把她的脖子震断了,他甚至想跑出去保护女王石。人与石头竟有如此的情缘,也是颇感动人的。

第二种为风化窗和姜状石,是较为特别的海蚀地形,例如仙女鞋、地球石、梅花石、海龟石、卧牛石等等,这里的海蚀石乳,风化窗、豆腐岩诸景都是引人入胜的美景。

而第三种为壶穴和烛台石,都是野柳滨海处才有的地质风貌。

此外,野柳地质公园还可常看到许多生痕化石,像是“星状生痕化石”、“疣壁蛇形管痕”、“海草痕”以及“逃生构造”等等。

进入野柳风景区,沿着步道而行,一路可尽览奇特的地质景观,如女王头蕈岩、仙女鞋、象石、玛玲鸟石、姜石等造型各异其趣,行至岬角尖端,即为白色的野柳灯塔,在此展望海天一色,最是令人心旷神怡;除了地质景观,野柳亦是众多候鸟休憩的驿站,是赏鸟人士眼中的宝库。台湾的山年龄都不大,但变化很多。台湾的海年龄都不小,所以孕育出海边奇特的景观。

上一篇: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下一篇:喷泉小学安全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