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轴对称(精选9篇)
教学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剪纸艺术动物、植物、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对称的剪纸艺术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剪纸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教师:那老师也来动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看一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呢? 生:心形。
师:打开来看看,猜对的小朋友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你说。
生:它两边是对称的。
师:哦,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还有谁来说一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说。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图形呢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对称呢是创造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你看,不少的动物、植物都有这种对称的形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通过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新授课
(一)结合课件,讲解例题1。
课件展示3个轴对称图形。(蝴蝶、树叶、熊猫脸)
师: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谁来说一说?
生:是对称的,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而且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哦,使用眼睛观察出来的,是吗?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你说。生:把它对折一下。
师:哦,把它对折一下是吧!那现在我们就赶快来折一折,老师已经准备好了图形,同桌合作,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好,开始,折一折。
„„„小组合作
师:你是怎么折的呢?谁愿意上来折给大家看一看?好,这位女孩子,你是怎么折的呢?跟大家说一说。你是对折的是吧?好,那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吗?你说。
好,我们都是先通过对折后发现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形状是相同的。其实啊,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特点,你看,你能看见它的另一面吗?(不能)翻过来,你又能看到刚才的那一面吗?(不能)【对折之后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了是不是?(板书)后把蝴蝶贴在黑板上。那这个树叶图形我们也要把它„„[对折],好,我们来看一看,它的两边是重合的吗?(是)而且是完全重合的。好,现在再来看这个熊猫图形„„(对折)
发现它的两边也能完全重合。
好,孩子们,我们再来看看这3个图形对折以后有一条„„(折痕)其实啊,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一条轴,它的数学名字叫对称轴。
(边说边用直尺画出对称轴)。我们一般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对称轴。)
那这条直线就是这片树叶的„„(对称轴)
那谁来找到这个熊猫图形的对称轴呢?好,你来。试一试。其他同学看仔细了。哦,是这条,对吗?(对)那我把它转一转,你能找到它的对称轴吗?
对吗?(对)
不管这条直线在什么方向,只要我们沿着它对折,它的两边能完全重合,那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大屏幕演示3个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那再来看一看。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就发现了这3个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图形的两边能完全重合,两边都是对称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
(三)操作,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1,火眼金睛,课本“做一做”(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找一找,下列哪些数字是轴对称图形?
3、猜一猜,拓展练习:由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时什么图形。
五、总结
(一)提问: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二)结束语: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
所谓选课是指精选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由于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研素养的课, 因此, 其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引领性、前瞻性, 是交流、研究、提高的重要途径。那么, 选课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呢?综合参与讨论教师的观点得出如下结论:
(一) 选取自己擅长的课
教师对这类课的理解最深刻, 挖掘起来会更有深度。
(二) 选取容易组织与展示的课
如, 前滚翻比较容易组织与展示, 而长跑则难以组织与展示, 所以相比较而言宜选前滚翻, 而不选长跑课。
(三) 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教育性, 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二、设计是基础
要想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在教案设计时必须要统观全局, 做到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学法;还要备场地器材、备组织。在此, 笔者将参与教师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观点整合如下:
(一) 备教材
1. 研究教材重点和难点。
在备教材时, 可以设计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加速教学进程, 提高教学效率。
2. 研究教材的先后顺序。
教材的安排要旧, 因为精力充沛时更易掌握新技术;要先灵敏速度后力量耐力, 以有效发展小肌群;要先负荷大后负荷小, 以促进身心的快速恢复;应将易引发兴奋的内容置后, 以促进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上下肢练习要合理搭配, 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 备学生
1. 备学情。
要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安排教学内容, 如, 如果学生的篮球水平比较高, 可安排行进间运球, 反之则安排原地运球。
2. 备人数。
备学生时, 要了解学生的总人数, 以及男女生的人数, 以便安排练习的队形和进行分组。
3. 备班级特点。
授课班级的特点是活跃型、沉默型, 还是调皮型, 对此, 教师要进行认真了解, 并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 备教法、学法
1. 设置教学情境。
应设置一个大的情境, 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常用教学情景包括故事情境、游戏和比赛情境等。
2. 教学语言要适当。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如, 儿童化的语言无疑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幽默性的语言是初中生快乐的催化剂。
(四) 组织教学
1. 各环节衔接要自然。
教材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 决定了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如, 当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前一个教材里兴奋不已时, 教师可以设计几句导语, 引导他们顺利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2. 队形调动要准确。
应注意队伍的调动方式, 如, 可借助游戏法调动队形, 以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避免混乱现象发生。
(五) 场地器材
1. 提前做好准备。要妥善安排场地器材, 场地规划要做到简单易行。
2. 器材摆放要合理。器材摆放要便于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练习, 否则, 指挥上往往会顾此失彼。
三、编写是关键
(一) 写文字教案
表格式教案的最大优点是简洁明了、层次清楚, 但是, 由于表格自身的限制, 需要教师抓住重点进行书写, 很多的细节难于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因此, 书写公开课教案时, 建议写纯文字教案。
(二) 注意事项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读者服务;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07-03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Openness on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DissymmetryChen Jing
(Library,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pproaches,the openness of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becomes an issue to be dealt with by libraries which provide direct service to readers.The paper,making use of the dissymmetry theory in the field of Market Economy,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furthering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openness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present reader service,and hereby,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promoting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openness by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service.
〔Key words〕information dissymmetry;reader service;information openness
非对称信息理论是关于市场经济领域新的研究课题,是近年来经济学领域最活跃、最有吸引力的课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而洛夫(George 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A.Michael 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等人创建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引起了世界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3人因此而获得了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3位经济学大师所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在我国图书馆管理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弊端有哪些,应用该理论阐述通过数字服务手段推动读者服务信息公开以及作用和影响,本文拟就此展开探讨。
1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对读者服务管理的影响
1.1 信息不对称理论基本内容及风险
阿克尔洛夫主要阐述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发生的变化;斯蒂格利茨主要是阐述信息少的一方怎样去行使权利;斯彭斯主要阐述的是信息少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信息的甄别。3个人论述的是不同的问题,但说明的都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行为是怎样的,对于不同质量的产品来说,消费者只能依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结果是,高质量产品的卖方会退出市场,市场上留下来的只是低质量产品的卖方。假如市场上某种产品的质量是呈阶梯型的,即产品质量从高到低有许多卖者,那么最高质量的产品首先会被次高质量的产品逐出市场,依次类推,最后市场上只剩下最低质量的产品,直至市场消失为止,这种现象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格莱欣法则。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二点:(1)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2)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这种对相关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导致在交易完成前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两种风险,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市场交易的停顿。所谓逆向选择是指人们的选择结果与初衷相背离。所谓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客观上难以对受托人的一切行为进行观察或证实,于是部分道德水准不高的人就可能会以欺骗的手法从事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这种可能性就称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很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产生与信息不对称密切相关。
1.2 形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作为一种结果,是由复杂的原因决定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无论我们以宏观视角去透视,还是从微观上去分析,都可以看出其存在的客观性。
(1)信息不对称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工使信息差别的程度加深,产生不同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使管理与被管理两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信息不对称是专业化发展的结果。专业化发展致使专业信息与非专业信息失衡,专业化使得个人在其自身的专业领域比其他专业领域的个人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了专业与非专业性信息优势与劣势。
(3)信息不对称来自于信息本身的不确定性。信息总是处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了解了今天的信息,不等于了解了明天的信息。
1.3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读者服务中的表现及危害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管理中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图书馆与图书馆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图书馆内部职能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读者服务现场部门与内部职能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图书馆主管部门与相关协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微观上较为突出地表现在读者服务过程中,馆员与读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宏观上较为突出地表现为一方面图书馆不仅是信息的最大拥有者,而且是信息的发布者;另一方面,图书馆与读者缺少资源的共享渠道,多数信息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发布,缺乏必要的合法依据,信息垄断、信息浪费和闲置情况严重。
信息不对称在微观和宏观上的表现,一方面容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另一方面对教学科研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资源信息公开
2.1 资源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减少甚至消除资源信息管理中的不对称现象,首先必须实行资源信息公开。概括地说,资源信息公开既是管理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学科研的基础性要求,更是现代文化基本理念、迎接知识社会到来的迫切需要。
从目前背景看来,资源信息公开的外在要求是:(1)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2)信息一体化的客观要求;(3)公平、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资源信息公开作为一项原则和制度,应当体现在信息采集、整合、使用等活动的各个方面环节。
(1)体现了程序正义精神。
(2)是对垄断思想的挑战。
(3)透明度原则折射出对读者权利的充分关注。
2.2 资源信息公开的内容框架
2.2.1 资源信息公开应该明确的范畴
(1)主体;(2)内容;(3)行为方式;(4)对象;(5)规范。围绕上述几方面,资源信息公开在一定范围内向读者公开服务的对象、服务依据、服务职责(机构)、服务程序、服务的时限、服务纪律、服务的监督、服务结果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
2.2.2 资源信息公开应该建立的双向反馈机制
图书馆就其拥有的信息向读者公开和读者就信息公开内容将自己的态度、疑问、批评、建议、要求反馈给信息管理主体,避免产生伊斯顿模型所描绘的操作的缺陷而使信息公开具有赋予时代特征的开放性。
2.2.3 资源信息公开要遵循法律、法规、文件
信息管理机构在过程透明化的基础上,有利于读者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信息管理机构的运作和客观地评定其绩效,有效避免一部分人将获取信息成为一种特权,以及不法人员可以把公共信息化为私有,用以作为寻租的工具,产生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
3 加快信息管理数字服务建设,促进资源信息公开
3.1 资源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目前,资源信息公开限于缺乏现实法律的支撑、必要的程序指导和资源共享实际情况,主要还存在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公开有效性不强;公开内容缺乏统一性;公开内容随意性强等问题。
同时,在资源信息公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值得高度重视:
(1)从应用领域看,校园网正从信息传播为主向服务领域延伸,开始逐步深入到教学科研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这对于优化校园网应用结构、促进教学科研发展转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对网络诚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从服务模式看,校园网正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读者不仅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创造者。这大大丰富了网上的信息内容,同时也对读者的守法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3)从传播手段看,传统网络正在向移动互联网络延伸。随着宽带的发展和无线接入的普及,网上信息的获取、发布、利用更加便捷。这大大拓展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同时也对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提出了更高要求。
3.2 信息开放系统的建设
必须致力于资源信息公开制度的载体——信息开放系统的建设。开放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资源信息公开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学者T•B•史密斯所提出的较有影响的执行过程模型来简化、改造成资源信息开放系统模型。史密斯模型的全部内容可以概括为20个字:理想政策、执行机构、目标团体、政策环境、相互关系。而在这个模型中,理想化的信息管理是建立在3个电子圈:预警、管理、服务基础上,并通过信息开放系统实行信息公开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信息管理机构是行为的主体;目标群体是受信息管理机构服务行为直接影响的,必须对行为采取适当反应的群体或个体;环境因素则是影响信息管理机构服务行为及受影响的其它要素。
此模型的优点在于克服了信息管理机构简单服务,而不注重与目标群众的沟通,更少考虑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弊端,而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充分交流的信息系统,使信息公开成为一项切实可行的制度,使理想化的信息管理不仅由信息管理机构而且也由目标群体及其它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3.3 加快数字服务建设,促进资源信息公开
建立开放的读者服务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而建设数字服务又是实现资源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数字服务所带来的资源信息公开,将增加服务运行的透明度,打破资源拥有的神秘性和隐蔽性,有利于保持清正廉洁、有利于加强馆员的服务意识、有利于提高读者服务的效率、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作风的转变。
实践中,我馆在网上信息集约和网上信息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3.3.1 保持数字资源运行良好
目前,图书馆拥有的清华同方系列数据库、EBSCO、WorldScinet、Springer等10多个数字资源数据库运行稳定,未出现明显故障,点击率较2007年大幅上升,已成为师生教学及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料与
参考文献来源。
3.3.2 数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2007年度以来,图书馆在原有基础上投入15余万元增购了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并发数、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银符等级考试平台等多个数据库资源及北京书生公司的5万余种电子图书,使我院拥有各类数据库达到12个,电子图书增加到26万种。结合各类数字资源,我校师生目前可利用中文电子期刊数15 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数16 380多种,以及各类中文重要会议论文、重要报纸文章等,极大地扩展了我校教学科研的文献资源来源,较好地满足本科院校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等各种文献需求。
3.3.3 信息咨询服务持续加强
为指导全校师生用好数据库,图书馆全年开设文献检索课程8门,举办文献检索讲座4次,接待用户咨询200余人次,全年配套编发《参考咨询》42期。
通过加强数字馆藏建设、加大资源信息整合力度、开展特色咨询及信息增值服务,大大减少了读者的来回奔波,提高信息检索的速度和效率,反映信息管理机构系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使读者更加方便地查询信息,享受高效、快捷的服务,体现了图书馆彻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被动的服务模式,形成创新的、多元的、主动的读者服务模式;另外图书馆利用服务信息网这一平台,将信息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和服务承诺等服务指南内容在信息服务网上进行公告,极大地便利了读者及学校的监督,产生了图书馆、读者、学校三方互动共管有序的信息流通环境,初步达到了建立理想型信息管理机构信息开放系统模型的目标,印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3.4 资源信息建设的技术保障
由于资源信息建设投资大、历时长、涉及面广,建设工作中会涉及到众多的硬件、系统集成、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而资源信息的建设又要求全面的开放性、普遍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上这些方方面面的要求,都需要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加以规范。如今,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资源信息建设的重心已不再是网络、服务器、防火墙和软件等具体产品,而是产品之外的标准和规范。
3.5 落实对资源信息公开结果的评议制度
资源信息不是以公开为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和管理方式。重要的是通过公开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对公开的效果进行评议,形成事后评议和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制约机制,保证公开的彻底性。要让公开的信息为读者所利用和掌握,这就涉及到对资源信息公开结果的评议。对成效的评议,首先应把握住一个客观的标准, 对资源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和责任等方面要做更为细致、科学的规定,公开内容既要有定性要求,更要有量化标准,自上而下,责任明确,使每个馆员都能做到服务有标准。其次,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应做到“四个结合”即:读者评议和馆内考核相结合;定期考评和不定期考评相结合;经常性考评和专项性考评相结合;专门机构考评和相关机构考评相结合。第三,对评价结果要有适当的使用。对评价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尤其是评价结果,要作为部门和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和任职、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并将结果向读者公开;要对评价中较差、不合格的单位、部门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从20世纪70年代阿克洛尔夫提出信息不对称概念至今,形成信息不对称理论并广泛运用在社会各领域,得到了时间的验证,其应用价值,对信息机构管理和资源信息服务公开的开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与指导意义。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从管理相对人最为关心的读者服务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行资源信息服务公开,才能有效地抑制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雷润琴.传播法——解决信息不对称及相关问题的法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游五洋,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N].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05-08.
[4]刘飞宇,王丛虎.多维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韩毅,等.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发现与组织[J].情报资料工作,2006,(5):65-67.
在学习了画对称轴,了解了对称轴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的基础上研究画轴对称图形,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教材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画对称轴的学习,已了解了对称轴对轴对称图形的关系,根据教材设计的探索过程,学生可以逐步从易到难自主探索出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设计理念
改变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如果给出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那么如何画出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呢?
(二)新知探索
1.在格点图中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学生各自尝试画图.
(2)折叠检验画得是否正确.
(3)学生相互交流画法.
2.如果没有格点图,那么如何去画图中某一点的对称点呢?学生讨论后,出示教材第77页“做一做”.
(1)学生尝试完成.
(2)指定一名学生说出画法,并出示画图的方法步骤.
(3)折叠检验.
3.教学例子.
(1)你打算怎样画出
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
(2)学生试画,指名学生上黑板.
(3)指定一名学生说出方法,灯片出示步骤.
(4)学生相互出题,画出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让同桌画出其对称图形.
4.小结法则
(1)今天学的什么内容?
(2)如果图形是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时,怎样画出它关于某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78页第1、2题.
(四)课外作业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1《生命宝贵》教案
东海县初级中学公开教案
题:1生命宝贵
第五单元珍爱生命
1生命宝贵
教学依据:
本内容主要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在内容设计上共三目。第一目:“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意在让学生明白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要勇敢坚强。第二目:“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做到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第三目:“延伸生命的价值”意在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教学,让学生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应积极乐观生活。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生命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过程方法目标:针对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正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但不懂珍爱生命,没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珍爱生命的人,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二、教学方式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式。
三、教学构思
(1)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要求,采用参与活动、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堂的主人。
(2)设计“情景体验”“写一写”“谈一谈”“续一续”等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堂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XX年12月27日《三峡晚报》报道“生命奇迹出现在第六天”。讲述的是在河北沙河金鼎矿业公司铁矿40米深处的井下作业的刘传良和刘键父子被无情的困在井下,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时间越来越难熬,漫漫无际的黑暗,坟墓般阴森恐怖的死寂,将他们压抑地快要窒息了,但他们都知道不能这样等死,求生的欲望转化为力量,两人仅靠十个面包维持生命,一次一次寻找出口,又一次一次失败,没有光亮,行动不便,两人只好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的用手摸着巷壁往前走,双手都被石头划破了,鲜血直流,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体内缺盐,他们的双腿不停抽筋,最后不能站起来了,他们只能在黑暗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他们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我要活着出去”。终于在第六天,井下营救的搜救队发现了他们。
老师引导:上述材料中父子俩为什么在井下困了五天五夜后能奇迹生还?
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父子在漆黑的矿井里始终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
教师引导: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该怎样来求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求生小知识”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1)房屋突然着火了,你怎样保护自己?(2)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持刀抢劫者应该怎么办?(3)暑假出去游玩,在密林中和同学走散了怎么办?(4)你知道本地区的急救电话、报警电话和消防电话吗?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教学内容二: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师引导:掌握了必备的“求生小知识”后,下面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请你帮忙续一续”。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A、(1)我给下班的妈妈递上一杯热茶,妈妈对我说
(2)同学生病了,我送同学上医院,同学对我说
(3)我考试考了一百分,老师对我说
B、(1)放学时下大雨,妈妈为我送来雨伞,(2)我不会做作业时
(3)我生病了,学生活动: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续写A、B两题,自由发言。
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续写活动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能给他人带来欢乐,带来帮助。因此,我们应肯定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放弃求生希望,当他人生命遭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我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参p44面与生命有关的故事《这条小鱼在乎》。
教师引导: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尊重他人生命,应从小事做起,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教学内容三: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师引导:我们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珍爱生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怎样来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自我生命设计”。
资源设计:
一、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写道,P32面教材内容。
二、来自当代中学生的箴言: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的超越自我。
三、你的生命箴言是什么?
四、在你的生命画卷中,你打算如何着上绚丽的色彩?(自拟一个可行的计划)
学生活动:准备三分钟,上台发言,老师适时引导。
结束语:
同学们刚才进行了自我生命设计,并制定了可行计划,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不断努力延伸自己的生命,让有限生命焕发光彩。
点评:
由于本内容较多,学生对尊重他人生命和延伸生命的价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该教案时,活动形式较多,旨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明白上述道理。
【堂反馈】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应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的道理,还理解了应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的内涵。
【板书设计】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珍爱我们的生命
定生命,尊重生命
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反思】
一、教育善治: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治理
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多主体参与,即主体的多元化。治理不是作为单一主体的政府统治和管理,而是多元主体参与的民主化管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激发每个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全社会的作用[1]。
教育治理是共治主体依据规则开展的传统教育管理活动,涉及管理的多主体、多层级。这些治理主体既包括宏观和集体层面的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也包括微观和个体层面的教师、学生、家长等公民个体[2]。在教育治理体系中,原本相对被动的教育客体(教师、学生、家长等)也将获得平等的参与教育治理的机会,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发挥作用,从而群策群力,实现传统教育管理的多元化、民主化,最终走向教育善治。
二、体系映射:管理与治理的信息流分析
信息是管理学的重要概念,在管理学中,信息的占有程度决定了提供决策、参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3]。信息流是信息在组织结构各要素或单位间的流动方向和方式,它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等环节[4]。
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中,信息流是金字塔形的, 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地方教育部门、学校等处于中层,底层则是社会、教师、学生、家长,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的教育指令;在治理模式中,信息流趋向扁平结构,围绕教育这个中心问题,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社会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教育主体平等地实现信息分享,其理想状态是网状结构。具体的,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这三个环节,传统教育管理和教育治理的信息流简要分析如下。
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信息流运行的起点,它是分散的信息向收集者集中的过程。信息的收集者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集中有关信息。
在传统教育管理中,信息的收集是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形,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要素作为金字塔的底层为学校、地方教育部门等提供信息,逐层上传,直到塔尖的中央教育部门。由于信息的收集都是按照收集者的目的和需要来进行的,这就导致貌似流畅的汇聚型信息流被各层级的收集者进行了有目的的干预,导致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被截流或篡改,严重影响了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教育治理体系中,任何一个参与主体都可以发起信息收集,各主体间畅达的网状信息流保证了信息可以直接到达收集者,并有可能相互印证,其准确性、便捷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将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归纳出结果,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这是管理决策中的核心要素,它影响决策的水平和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
传统教育管理中,进行信息处理的主要是塔尖的中央教育部门,最核心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都被集中到这里,在此进行分析和决策。虽然这能够保证信息处理和教育决策的效率,但是,却不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
在教育治理中,各治理主体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根据自身收集的信息进行教育决策,表达教育意见,进行传统教育管理。在这个模式中,学校作为办学主体,拥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权。
3.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信息从信息源发出,通过一定的媒介和信息渠道传输给接收者的过程。信息传递有纵向传递和横向传递两种流向。纵向传递是上下级之间的传递,横向传递是同层级之间的传递。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在传递环节有集中体现。
在传统教育管理中,主要的信息传递是纵向传递,即中央教育部门做出决策后,自上而下,从塔尖到塔根的逐层传递,这也是造成政府管、学校教、学生学、社会家长瞪眼看的被动式传统教育管理现状的根本原因。做出的教育决策自上而下层层传达, 下面层级没有自主权,只能按部就班地执行,很多应该参与的教育治理主体,更是被隔离在管理体系之外,如社会和家长。横向传递较少且基本无法影响教育决策。
在教育治理中,信息的传递是网状、多向的。由于整个信息流模型扁平化,层级不再壁垒分明,各要素间的信息传递更接近于横向传递。辅以教育决策的多元化,这种结构有利于教育治理的民主参与, 能够实现教育透明,是推进教育善治的重要举措。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传统教育管理和教育治理的信息流,实际上是对两种管理体系的映射,传统的教育管理信息严重不对称,集中在金字塔尖,这种体系稳定,有一定效率,但容易缺乏活力,被动僵化,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治理体系信息趋于对称、均衡,信息流向多元化,能够为教育管理提供民主化和创造力,但其效率可能受影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发挥学校办学组织能力来应对。
三、治理瓶颈:信息不对称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制约了各主体的民主参与水平,塔尖的中央教育部门拥有无限大的权利,而其他主体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流的金字塔结构映射到教育管理体系中,能发现信息不对称对教育管理造成如下影响。
1.影响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决策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的传入、分析、整理、解决和传出,只有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并准确传递,决策的科学化才能得到保证。在信息流模型中,个体(或局部)是这些信息产生的根源,金字塔越高,信息收集和传递经过的环节就越多,信息干扰就越多,加之信息处理和决策者仅有塔尖,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受到严峻挑战。
2.影响教育管理的民主化
管理的民主化要求各参与主体拥有充分的话语权,能够合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适度参与决策。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处于信息金字塔下层的主体表达意见、传递信息的能力被严重限制,信息收集环节不能充分表达,信息处理环节没有参与能力,信息传递环节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条件下谈教育民主和管理民主,只能是一纸空文。
3.影响教育管理的执行力
作出的正确决策要能够被正确地领会执行,需要各参与主体对管理目标、自身职责、执行步骤等要素有清晰明了的认知。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 下层参与主体只能以管窥豹,对管理决策和管理过程无法做出全面准确的理解,容易形成倦怠,影响执行力。
4.影响教育信任机制
组织机构下存在着信任机制,其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任机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的顺畅性。如果信息不对称,教师和家长的信息沟通出现障碍的话,这种信任关系也会不稳定,这样不但会对教师的工作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同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教师对学校的信任、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学校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信任都是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
5.制约教育教学质量
所有的教育管理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教育质量上。当前的教育质量之所以备受质疑,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信息不对称是原因之一。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就不会有全民满意的教育质量。
四、信息公开: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救治之道
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传统教育管理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改革的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乎教育治理的实现,关乎教育善治目标的达成,关乎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的提升。
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信息公开是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治本之道。 然而,由于长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和管理惯性, 信息公开这个看似简单的举措却在现实中步履艰难,很多重要教育信息往往难以被公开。其中既有信息持有者的原因,也有信息接受者的原因,既有理念的因素,也有方法的因素。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信息公开。
1.树立信息公开的教育治理理念
信息公开首先是一个想法的问题、理念的问题。长期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造成很多管理者认为信息就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没必要向“无关”主体传达;更有甚者,把这些信息看做自身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很多底层的主体,特别是学生、教师和家长,也没有获取信息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掌握教育信息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职责,自己被动接受是理所当然。
所以,要实现教育信息公开,必须首先树立教育信息公开的治理理念,让教育治理的各个参与主体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教育信息公开,打破传统管理体系的金字塔结构,主动公开,主动参与。唯有此,方能调动各治理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动性, 形成教育信息公开的大环境,不再把信息视为上位者、决策者、管理者的特权,而是实现教育善治的重要资源,教育信息公开也是理所当然的。
2.完善教育信息公开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是确保管理体系正常运作、管理决策有效执行和管理行为科学规范的重要准绳。仅有信息公开的理念还不能保证教育信息公开得到贯彻落实,为了做好教育信息公开,还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教育信息公开的管理制度。
从信息管理和传递的角度来看,教育治理各主体要寻求信息源,确定信息渠道,也就是积极地寻求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和应用,从而使得信息更加通畅,这样才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给教育管理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从信息公开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上着手,使信息公开的理念有教育管理制度的保障。 也就是建立制度使教育信息从产生、收集、传播、整合到利用变得流畅自如。倘若信息公开制度得以建立的话,那么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诸多管理问题就失去了产生的基础,进而使得管理信息传递更加通畅,发挥多主体民主治理的优势。
3.形成流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制度建设可以保证教育信息公开有据可依,但要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信息公开,还需要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围绕教育流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让信息公开变得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效果。
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才能更好地发挥各治理主体的效能,促进治理目标的实现。例如, 在学校管理中,要建设全方位的信息传递渠道,教师能够及时地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学校,而学校也能够多渠道的向教师提供教育和管理政策、发展动向、工作计划等等,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奠定基础。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组织、教育管理部门都能够顺畅地沟通交流,实现信息的网状流向,为落实教育信息公开,做好民主、透明的教育决策和管理打下信息基础。
4.提高各主体的信息素养
当前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和共享速度日益加强,这对人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很多教育治理主体的信息素养良莠不齐,这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公开的进程和效果。例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缺乏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布教育信息的自觉性和能力,很多学校的网站长时间不更新,微信、微博备受学生追捧的信息沟通渠道却得不到教师的认可。
因此,一方面,教育治理的各主体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让教育信息的公开能够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公开过程中也要考虑不同参与主体的信息素养水平,选择合适的渠道和方法进行教育信息公开,提高信息公开的水平和信息沟通的能力。
摘要:教育治理追求多元主体的参与,以共治求善治。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制约了各治理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成为教育管理改革的瓶颈。从信息论的视角分析传统教育管理体系和教育治理体系的信息流,清晰展现了信息不对称对教育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信息公开是教育不对称问题的救治之道。
1.能挑担走过多种障碍物,发展平衡能力。
2.能利用持物动作调节身体平衡。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用饮料瓶和短棍制作成挑水的水桶,饮料瓶里的水多少不一。
2.场地上画出不同的小路。
3.易拉瓶若干,平衡木4麻,纸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幼儿听信号变速度或跑。
1.幼儿随教师进行走跑练习,利用场地上的不同区域,进行绕过小树林一走过小路—走过独木桥—跨过小河沟等练习,最后站成六路纵队。
(二)幼儿练习挑担走。
1.教师:今天我们要做送水员给小动物送水,送水前先要练习挑水走路的本领,现在请每位小朋友拿一根“扁担”挑两桶水,去试一试。
2.根据幼儿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重量的水桶,自由练习挑担走。
3.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走得又快又稳。
4.请幼儿分别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示范。
5.幼儿自由交换区域,教师注意提醒幼儿要在每一个区域活动。
(三)游戏“小小送水员”。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每队第一名幼儿挑着装水的水桶绕过障碍,走过小桥,将水桶放下,再挑起旁边空的水桶,从原路返回,交给第二名幼儿,第二名幼儿挑空桶送过去,再换装水的桶返回。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获胜。
(四)幼儿两两结伴放松操:抖臂、揉肩,拍腿、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何其芳
上课教师:夏兰
教学目标:
1.掌握 “丁丁”、“梦寐”等词语的读音。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学习品位诗歌优美的语言以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的方法。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品位诗歌优美的语言以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的方法。教学方法设定:
1.以绘秋导入,以读导品,以品味诗句的方法来体会秋天优美的意境。2.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解决生字词的音、义,完成预习案。教学过程:
一、找词绘秋
1.导入:同学们,当阵阵细雨带走夏日的炎热,我就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第二首中的两句诗“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是啊,秋天到了,山和水都是那样的明净,草上还残留着白霜。几棵枫树的叶子已由深红替代了浅黄。看到“秋”这个词,同学们,你们能找到些什么词语来形容它、描绘它呢?(指名学生回答)
2.同学们的脑海真是一个个知识的宝库啊,储存了这么多的词语,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同学们来看一看,哪一些词语可以作为秋天的景物代表或者用来描绘秋天。(出示词语)
莺歌燕舞、晴云秋月、花红柳绿、骄阳似火、霜天红叶、冰天雪地、金桂飘香、秋阳杲杲、烈日炎炎、枫林尽染、稻谷飘香、梧桐叶落、3.就是这一些秋天的景物,诗人借助他们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怀。现代诗人何其芳就选取了其中的一些景物成就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秋天》。(出示诗歌)
二、读诗感秋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 1.读诗之前,我们先看看本课需要强调的字词读音吧,顺便检查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学生读重点字词,进行强调。)
2.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诗人笔下的秋天,去感受一下这秋天的意蕴。请注意要求:准确、流利,并按老师预习时的指导,注意停顿。(齐读)
3.请两个同学评价一下大家读得怎么样。举个实例哪里读得好或不好,自己做出示范。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和评价,忍不住也想要秀一把了。那接下来老师也读一遍,同学们听一听,对照老师的朗读,看看自己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现在就请大家参照老师的朗读、刚刚这两位同学的示范再读一次。
三、品诗言秋
其实,要读好诗歌,首先必须要投入,要对诗歌内容有深入地理解。这秋和诗一样是含蓄的,要真正领略她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品诗言秋的环节。1.怎么“品”,就是从诗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诗句读一读,赏一赏。
(方法:可以从词义的角度出发,品味诗中词语的生动性、精准性;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品味用词的精妙性;也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品味词语或句子的作用。)老师先举例。
例: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赏析:“游戏”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秋天像儿童一样游戏,秋天本来是抽象的,到这里就变得具体可感了,并且“游戏”就是玩耍,充满了轻松、活泼、高兴的情调。)
学生四人小组互相讲述自己欣赏的诗句,就从老师讲的这些角度去赏析。各组选学生代表全班交流,赏析后并将这句诗读一读。
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用心,也从你们对诗歌的赏析中感受到了秋景的优美,我已经爱上了这浓浓的秋意,爱上了这四季轮回美色无边的大自然,你们爱上了吗?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再一次朗读诗歌,请带上爱心去读,带着欣赏的语气去读。
3.诗歌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如果让你来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诗中的画面,你会吗?这也是我们课前的预习任务,同学们完成没有?那我请三个同学来分别描绘一下诗歌的三节。预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热情、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四、写诗颂秋(拓展)
同学们,何其芳的诗歌给我们展现了这样美的一幅乡村秋景图,我想大家学习了他的诗之后,心中或许会有一点蠢蠢欲动,也想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那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仿照例句,补写三句诗,使其组成一首小诗。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秋天
在。秋天
在。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