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大家听说大科学家伽利略的名字了吗?把你所知道的关于他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指名同学介绍。
教师总结:伽利略1564年1642年,意大利人,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在物理学和天文学学上贡献卓著。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后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挂摆时钟,创制了天文望远镜,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二、引入课题
伽利略的知识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人,这样的科学家真是凤毛麟角、无与伦比,简直可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但他却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共同领略大师的思想和智慧吧。
板书课题《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三、整体感知
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呢?找出作者发表议论、表明见解的句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和第三段。
明确本文结构和思路: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面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举“一个人对声音成因的认识”的例子。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局部细读
引言:课文中间一段举了一个什么例子,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到底是如何举例子的呢?
1、默读第二段,提取重要信息。
看这个人先后听到了哪些声音?把每一种声音圈出来。
鸟儿叫声→木笛发出声音→拉胡琴发声→开门枢和铰链发声→敲杯口发声→黄蜂、蚊、蝇等振动翅膀发声→各式各样的乐器→口琴→蝉叫
2、分清层次。
他对声音成因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给本段分一下层次。
教师以第一和第二层为例,提示学生每层的内容要点,突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开始以为
听到了……
心理感受
学生试分层。
3、朗读检查和指导,可采用比赛的形式。
我们要通过朗读检查一下同学们分层的情况,同时提出一个要求:朗读时要能突出一些重要词语,把主人公的感情和心理的变化表现出来。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层和第二层。提示突出下列词语:“饶有兴味、好听、极为惊异、臆断、惊诧不已等”。
对听的同学提出:
听谁最能读出主人公不断变化的心理和感情,当面夸奖他一下;
看谁最会欣赏他人,最会表达自己;
谁最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提出批评。
4、朗读比赛。
6个人读。
5、总结朗读情况,学生自由评价。教师随机板书重点词语。
提示:对同学称呼要贴切,语气要热情、诚恳而委婉。
6、概括故事内容。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的呢?我们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好吗?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或者: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愈多,他就愈感到自己的知识浅薄。
五、理解主题。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从这个例子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用自己的话谈谈。
学生自由谈体会。
2、作者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本文中心句并深入理解本文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3、他为什么不能多举几个例子呢?
提示联系课文最后一段第一句话:作者认为例子很多,但没必要都举出,而是选取最典型的事例。
你能代作者举几个例子吗?名人的自己的,现实的童话的,都可以。
师生比一比,看谁会编故事,或者谁知道的相关知识多。
(如教师讲:天问井底的青蛙:“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青蛙说:“这个不难,你不就是井口那么大的一个圆形吗?”
天问乌鸦:“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乌鸦说:“这个谁都知道,天是一个大圆罩子。”
天问飞机:“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飞机说:“天应该是个空心的圆球吧。”
天问飞碟,飞碟想了一会儿,说:“宇宙奥妙无穷,我一时还真难以三言两语就说清天是什么样子。”
教师还可谈自己学二胡或者上语文课的体会,时间越长,钻研越深,越是发现自己水平是多么的差,要想达到较高境界是多么的艰难。)
学生自由举例或编故事。
六、揣摩写法。
你喜欢本文这种表达方式和结构吗?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呢?
点拨: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七、探究问题。
1、、蝉的发声、彗星形成之因,还有其他发声方式吗?
如吹口哨,吹树叶,拍手、摩擦桌子等等。
2、学生质疑问难
3、你还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呢?
提示:学无止境
活到老学到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八、总结全文。
1、这一课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呢?回忆一下。
2、完成了怎样的学习目标呢?
提示:
1、理解文章的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来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2、学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写作方法。
九、作业提示:
1、学会详细地复述这个故事,边复述边与文章比较。
2、模仿本文选用典型事例来讲道理的方法,写:《学问越高的人态度反而越谦虚》
记叙文练习《记我的一次探究活动》《我的××知识真贫乏》《他(她)的见识就是比我多》《我自豪我有××知识》
结束语: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神奇的,我们只有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永不停歇探索的脚步,才能享受到求知的快乐和人生的快乐!
板书:
附同学们精彩发言:
刘小琴:
有一句俗语叫“满瓶不动半瓶摇”,我们曾经学过《两小儿辩日》,大学问家孔子宁愿忍受两个小孩的略带讥讽的笑,也老实地承认自己不会,就说明了“学问越高的人反而越谦虚”的道理,所以孔子讲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杨欣欣:
小时候,我随父母去过了一些城市,在那里,我见到了许多家乡没有的东西,我以为外面的世界就这么大。可随着我的地理和历史知识的增多,我知道了地球不再只是几座小城市,地球很大,但地球在宇宙中根本小得不值一提,而地球上的我年就更渺小了。
范纭纭
大家还记得“孙悟空大闹天宫”吗?孙悟空自以为自己本领最高,就没把如来佛放在眼里,就在佛祖面前卖弄起来,结果被佛祖轻易地压在了五指山下,受了五百年的苦呢,这就是他狂妄自大的结果。
沈涵:
从前,河伯掌管一小部分河流,他觉得自己的领地在所有溪神中是最大的了,他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有一天,他看见了“江神”,不禁赞叹道:“你才真了不起,有这么大的领地!”不料江神谦虚地说:“你有所不知,我的这点领地和海神的比起来,那只能算是‘沧海一粟’,而且越往外走,我们越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啊!”
……
教学后记:
我追求“简”、“真”、“趣”的课堂效果
我用多媒体试上了两课,发觉效果很差,总是感到自己与文本、与作者、与学生的交流处处受到多媒体的制约,这固然与我现代化操作技术不太熟练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本文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而且要减少阅读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中介环节”。当我们语文教师钻研了那么多专业理论、经过了许多次课堂实践之后,才会真正回归到教学的“原生态”,一切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把带领学生学语文当作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时,我们才算是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和乐趣。在我看来,一堂好的课应当做到“简”、“真”、“趣”。
一、就“简”
“简单就是才华”,简单不等于浅薄无知,相反,删繁就简有时是需要深厚的功底和气魄定力的。简单随意轻松的态度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感觉。
1、教学目标科学、简单。本课目标就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体会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写作方法,这样定位是符合课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的。
2、教学思路自然、清晰。本文的教学流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学生的思维也由浅入深,由课内转向课外,而且有利于提醒学生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
3、教学环节紧密、连贯。开头由谈论作者引入课题,直奔主题,不绕弯子,不故弄玄虚。如果从故事入手,未尝不可,但实际效果绝对没有这样好。环节少而精,环节之间的过渡语非常简洁自然,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明白。教者也无需紧张和害怕,而是自在淡定、从容,用“胜似闲庭信步”来形容也不为过。
二、归“真”
“真”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不搭花架子,不追求表面的热闹。
1、以“读”为本。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读书、体会读书的快乐。阅读就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汇的过程,脱离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丢开了对词语、对句子、对段落的赏析,而去思考一些空泛的抽象的问题,那只会如缘木求鱼、砍去树木根本一样愚昧可笑。所以我们还是要返朴归真,吸取传统的“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的教学方法,
本课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朗读重要的句子,后来默读概括各段大意,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更是注重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检查和指导。现在有些老师根本不进行朗读指导,甚至认为“朗读会浪费课堂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现在许多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非常差,就是某些老师该抓的没抓,不该罗嗦的却“大费口舌”,不抓学生的朗读能力,却去抓一些看似深奥重要的“考点”或“微言大义”,这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2、以“练”为主。“读”是真功夫,围绕着“读”,我们还得训练其他许多语文基本功。从一开始的概括段意到后来提取要点、划分层次,再到在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感情变化的重要词语。这些训练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都是最基础的最硬实的语文能力。
3、紧扣“主旨”。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对主旨的理解上是非常正确的。读一篇文章,我们只有牢牢抓住中心思想,才能真正算是读懂了文章。学生分析了内容后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主旨,才算是真正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真正领悟到了内心,他才能成为一个真人。
三、显“趣”。
语文课是应当有读书声音的,也是应当充溢着求知的快乐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和学生通过自主的“读”,欣赏到了文章的美,他们的情趣变得高雅了,情绪变得愉悦了,气氛变得活跃了。谁都向往那生动活泼的课堂,谁都喜欢课堂上满足的笑脸和快乐的笑声,因为这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至高境界,才是最值得一名教者自豪的理由。
1、精心设计板书。本课教者的板书灵动活泼,用一条给人无限遐想的大波浪线串起全文学习内容。这是教者勤奋和灵感的产儿。
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本课中教师先示范,后让学生用比赛的形式分层次来朗读和评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记得一位同学评价申用的朗读时,说:“你的朗读很有气势,充满了阳刚之气,但对重点词语突出得不够……”学生们自由评价同伴,这个实践性自主性很强的活动让大家非常感兴趣,非常投入,笑声就自然出现了。
3、设计有创意的问题。本课最精彩的是在补充事例理解主题时,学生和老师发挥自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列举了许多例子,活跃了同学的身心,拓展了大家的思维,培养了创新的精神,至此,老师和学生都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知识、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快乐,快乐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首先,概读以把握说明对象。
同学们只要粗略翻看一下, 就会发现文章第一、三小节的内容不多,而第二节篇幅最长, 似乎本文的重点在第二节;如果再浏览一遍,就会发现好像本文说明的是一个人探寻发声秘密的经过。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让我们把文章简单地概括一下吧!
第一节提出一个现象———知识少的人夸夸其谈,知识多的人“优柔寡断”(谨慎);
第二节举出一个例子———一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越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
第三节得出一个结论———应当原谅认为自己无知的人,因为未知的实在是太多了。
为什么掌握知识越多的人越谨慎呢?为什么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越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 为什么应当原谅认为自己无知的人? 因为,未知的实在太多了。现象、例子、结论,这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意义联系,那就是“未知的实在太多了”,也就是“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经过这样一番理解,我们就会明白,本文表面上似乎说明的是一个人探究发声的经过,实际上说明的是一个事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就是我们探寻的第一个发现。
其次,研读以领会说明顺序。
同学们,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整篇文章,本文是按照“现象→例子→结论(事理)”的思路展开的,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本文第二节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内容较多,怎么把握呢? 请仔细研读第二节,思考下面的填空题,并说出这个人心理变化的过程。
这个人发现了的声音,心里感到。
同学们不难从文中找出发声的对象,也不难找出以下表示心理活动的词句:“惊异”“惊诧不已”“惊愕”“茫昧以为自己无所不晓”“感到知识太贫乏了”“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难以想象的方法”等。
由此, 我们可将这个人的心理变化分为四个阶段:吃惊→感到茫昧→以为无所不知→感到知识太贫乏。从这个心理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他了解的发声方法的增多, 他越来越接近本文的核心,即本文所要说明的事理。
所以,无论是从整体上看,还是仅从第二节看,本文都是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来说明的。当然,第二节里还有一个由少到多的说明顺序。这是我们探寻的第二个发现。
再次,思读以理解写作目的。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细读课文:这个人有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仔细阅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1.生性好奇。他饶有兴味地欣赏鸟雀的啁啾,甚至离家出走,意欲经历一些其他奇事。
2.热爱观察。他观察黄蜂、蚊子、苍蝇等的发声方法,仔细探究蝉的发声方法。
3.喜欢思索。他观察到黄蜂、蚊子、苍蝇等的发声方法后,感到十分茫昧。
4.永不满足。他知道自己的知识实在是太贫乏了。因为不满足,所以才感到贫乏。
这个人身上具有的这些美德,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人就是作者自己;而且他希望所有的读者也能成为这样的人,即具有积极探寻精神的人。这可能也是教材编者的希望之所在。这是我们探寻的第三个发现,也应该是最重要的发现。
没有清晰的产权保护制度,创新的动力就会受到抑制;没有宽容的精神,中国在创新的问题上就会有障碍。
以Facebook为例,如果它出现在中国,有可能被拷贝抄袭多遍。不要说原创人会被抛弃,甚至连最早的抄袭者都可能被抛弃。但在美国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抄袭的代价是几十亿美金的罚款,而如此严格的保护制度,也让所有人知道不能随便侵犯他人的创新。
实际上,保护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而不应被视为别人打压我们的手段。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中国的科技就有希望了。
但科技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问题,一个理论的突破,形成社会价值贡献需要二三十年。雅各布突破CDMA技术的时候是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我们正在搞文化大革命。因而当我们看到高通赚钱了,也根本没理由感叹“怎么我们不是高通呢?”
所以,我们今天把心平静下来,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可能在40、50年后就有希望了。但要有所突破,需要几代人付出极大的努力。
在公司的创新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强调价值论,创新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但未来的价值点还是个假设,现在是不清晰的。
我们假设数据流量的管道会变大,变得像太平洋一样大。这个假设是否准确,我们并不清楚,但我们是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价值基础上,假设将来数据流量会越流越大,但这不一定符合社会规律。这个世界上因为“押错宝”而失败的公司很多,如北电就是押宝押错了,中国的小网通是押宝押早了。小网通刚死,宽带就来了,如果它晚诞生几年,就生逢其时。
其次,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更多地宽容失败。不过,宽容失败也要有具体的评价机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允许大规模地失败。
在创新研发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整合的问题。世界上有两个整合是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第一个案例是IBM,它在PC领域面临新技术产业扩张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发明兼容机体系,只要肯出资,谁都可以造这个兼容机。这样一来,IBM成功完成了PC的横向整合。而现在的苹果则是纵向整合的成功案例。这两个案例对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思考改沿着怎样的道路进行整合时将有所启示。而对于华为来说,我认为应该沿着管道来整合,通讯网络管道就,是黄河、长江,是太平洋,企业网是城市自来水管网,终端是水龙头。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整合,都是管道,对我们都是有用的。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我们必须清楚意识到,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向全球化的体系。今天的创造发明不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向全世界开放,而且通过互联网获得巨大的能力。因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有一天会耗尽,必然死亡。因而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样一来,你的系统可能被放弃,但并不影响你个人的成就。这就是人力资源政策要跟上来的问题。
此外,我还想纠正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提到“自主创新”这四个字,其实我并不认同这一说法。我要说的是,我们要反对“自主”,自主创新就陷入熵死里面,这同样也是一个封闭系统。我们为什么要排外?我们能肯定什么都做得比别人好吗?
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只做我们有优势的部分,其余的部分就应该更多地加强开放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真正的战略。华为20多年来都只做一件事,就是坚持管道战略。我们的优势在管道方面,而在终端领域,我们基本不存在任何优势。终端一定会有非常厉害的发展,这两年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机会不一定就是我们的,而且终端也未必能进步到最后。
我们支持异军突起,而前提是不偏离公司的主航道,一定要坚持建立一个开放的体系,特别是硬件体系方面,开放尤为重要。我们不开放就是死亡,这就好比,如果我们不向美国人学习他们的长处,我们就永远战胜不了美国。
所以,我一直强调要跳出狭隘的圈子去看未来。同时,我们的目的要简单一点,否则背负得太多,就会困住脚步,我们能往前走一点就是胜利,不要认为一定要走多远。
任正非
1944年出生。中学毕业后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暖通专业学习;毕业后参军从事军事科技研发;后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2、情感目标:掌握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说明事理的方法。
3、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3、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
4、沟通平行学科,对有关的声学、天文学等知识的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伽利略吗?如果现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给你一次提问的机会,说说你打算问他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打算向伽利略请教哪方面的知识?你打算教伽利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都在探求世界的奥秘中长大,但是穷其一生却未必能知晓世界的所有奥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断地延伸探求的脚步,走向更高的求知的境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无知,就不必以为羞耻,而是要勇敢地去挑战未知的领域,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预习汇报:
①查工具书,积累生字词。
②收集伽利略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③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达成目标:
在达成目标过程中体现通读、研读、品读与评读四步学习法。
(1)自我感悟的通读,整体感知:
1)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体会。
2)理清课文脉络。
3)课文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找一些关键语句证明。
4)是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发言作出肯定性评价。并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2)质疑探讨的研读——研读课文第二段,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个人是怎样一步步感到自己无知的?
2)经验可靠吗?从文中举一例说明。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3)文中写到的发声种类有哪些?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事实证明这些现象?
4)对蝉的认识探究最终以无知告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5)作者在第三段中指出“不能准确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显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分析“不能准确断定”的含义。
6)讨论课文层层设疑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想:对问题2、3、4、5可以略学,让学生明白即可。对于1、6可以花些时间研究)
(3)语言学习的品读:
1)从原文中划出喜欢的句子、语段,说出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揣摩描写笛子、小提琴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为了突出这个人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写出了他的新奇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兴趣开始的)
3)合作研究练习二、三。
(4)情感体验的评读:
1)谈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2)提出学习疑问。
四、拓展:
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说你的认识。
(《中国青年报》3月:目前,很多国家使用的计算机芯片都是因特尔公司提供的,有人发现他们在向国外推出的奔腾3芯片中秘密设置了用以识别用户身分的序列码,这就使得用户使用这些设备时,一旦进入因特网,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外国情报机构的监视……这对国家安全极为不利……)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事实?
五、作业:
1、把以上的感想写成一文。
课文介绍了从前有一个,他每发现一种新事物,就越肯定他并没有找到所有新的事物。事实正是如些,他又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事物。很难想象,他将来会有多少诧异的时刻,因为知识永远也探索不尽。
作者在末提到,不知道慧星在成因应给予谅解,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因为暂时的不知道而停下了探索的脚步,那么到今天慧星的成因仍将是个谜。由此可见,真正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不去探索。
我们学过的知识只是皮毛,只是探索完的领域中的冰山一角。写以这儿,我不禁惭愧起来,生命已度过了十几个春秋,知识竟刚刚起步,晚矣,晚矣。
换个方面想,谁又有能力掌握永恒的真理呢?虽遥不可及,但脚步决不可停下,用有限的生命去碰撞永恒的知识,还真有些令人激动呢!
漳州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
注意事项:
1、听清楚问题,根据问题回答。
2、轻轻敲打小鼓后停下来记录,再敲打,再记录。
3、活动结束时,要坐好,并且不能动实验器材。
4、实验器材要放固定位置。
5、举手回答要积极
6、听声音手势、提什么问题、《芝麻开门》音乐
7、和客人打招呼。
8、组长敲打小鼓不能打到同学的手。
9、如果意见不同怎么办?做实验。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人耳的构造。
2、知道耳朵的工作原理。
3、了解什么是噪声。科学探究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耳廓和鼓膜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保护听力的意识及措施
2、乐意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 知道耳朵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耳朵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和客人打个招呼,请坐。师:上课之前,听段音乐吧。播放《芝麻开门》主题音乐 师:这音乐是?
生:《芝麻开门》的主题音乐。
师:没错,主持人芝麻哥哥去年还到过我们学校呢。
师:(出示主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声音,我们是怎样听到呢? 生:用耳朵听到的
师:(对,用耳朵)人体这小小的器官可重要啦,今天,我们就和芝麻哥哥一起探究耳朵的奥秘,我们的耳朵在哪里?请你摸一摸、看一看同组同学的耳朵长什么样。生:边看边摸。
师:我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 生:边说边回答。
师:(贴出耳朵模型图)看,这是我们人体右耳完整的模型图,刚才同学们所看到和摸到的只是耳朵结构中的一部分,这个叫“耳廓”(板书:耳廓)
(二)、探究耳廓和鼓膜的作用 一)探究耳廓的作用 师:耳廓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
师:好,我们也听听芝麻哥哥怎么说。(小声播放:扩大耳廓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声音)
生:太小声,听不清楚。
师:听不到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生:用扩音器、耳机、调大声音、拿到耳边„„
小结:用扩音器、调大声音、靠近声源都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听到声音 师:刚才老师看到这位同学做了这样的手势(老师演示),请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见过老人家听不到声音的时候这样做,为了更清楚地听到声音。
师:把手放在耳廓后面,实际上是增大耳廓,增大耳廓真能更清楚地听到声音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大耳廓,谁愿意来试试? 生:学生举手,并试大耳廓。师:你听到什么? 生:扩大耳廓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声音。师:其它同学也想体验一下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看活动指南。请你读 生:
1、两个同学一组,站的距离保持不变。
2、用卡纸圈成圆锥状,小的一端靠近耳朵,大的一端朝着声源。
3、当声源的同学用同样的音量小声说话。
师:声源声音要小,卡纸不能圈得太尖,以免伤到耳朵。在你们的抽屉里有这
样的卡纸,好,活动开始。学生活动、老师巡视(3分钟)
师:哪位同学愿意谈谈你的收获或感受?
生: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大声、感觉好像在我们的耳边说话。(你呢?你说,请你)
师:所以,你认为在听到声音过程中耳廓起什么作用? 生:可以放大、可以扩大声音„„
师:你的意思是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声音是吗? 生:是的
师:可是我们耳朵是接收声音,所以换一个词说: 生:集中„„
师:可以用:收集声音
小结:看来耳廓可以收集声音,让我们更清楚地听到声音。
动物世界中,兔子、小狗、小猫等小动物的耳廓特别大,能接收到的声音也越多,就能更好地洞察环境的变化,从而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二)、探究鼓膜作用
师:(贴出音乐符)同学们,外界的声音被耳廓收集后进入这个通道,这个通道叫外耳道(音乐符到外耳道),外耳道是什么样子的? 生:一个通道、像桥„„
师:如同这位同学说的,弯曲的外耳道长约2.5厘米,它是声音的通道,声音从外耳道传递到这一层薄薄的膜,叫鼓膜(板书:鼓膜),(声音要怎样通过鼓膜继续传播?)(声音被鼓膜挡住了,接下去要怎么传播?)师:请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组说说 小组讨论 师:哪个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猜测
师:为了证实这位同学的猜测(同学们善于思考,能大胆提出不同猜想,谁的想法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以?是的做实验。谁愿意把你的鼓膜借我们做实验? 生:不可以
师:是呀,我们不能把真实的鼓膜拿出来做实验,但可以做模拟实验,(出示教具贴在相应地方介绍)这是模拟外耳道和鼓膜,为了更明显看到实验现象,在这里加了个小球,副组长拿小鼓在距离模拟鼓膜10厘米左右处保护不变,组长用不同力度敲打小鼓当声源。具体活动指南,请看。
1、副组长拿小鼓,距离模拟外耳道10厘米左右,保持不变。组长用不同力度敲打小鼓。
2、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观察员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过程中保持桌椅不摇动。
师:请小组长到这里来领取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单在抽屉的信封里。开始实验。学生实验、老师巡视(5分钟)师: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当敲打小鼓时,模拟鼓膜上的小球会跳动„„ 师:小球为什么会跳动,谁来说明其中的道理? 生:鼓膜振动引起小球振动
小结:是的,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模拟鼓膜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验表明,外界声音在耳道传递撞击鼓膜时,引起鼓膜振动。而且声音越大,鼓膜振动得越厉害,因此如果我们处在巨大声响中,有可能伤害到鼓膜。师:鼓膜把振动传递给听小骨(板书:听小骨),听小骨如同刚才那个实验的小球,放大振动并传给耳蜗,耳蜗中的液体把振动转变为大脑能够识别的声音信号,由微纤毛传给听神经(板书:听神经)再由听神报告给大脑,这样我们就听到声音了。(去掉问号)
师:今天芝麻哥哥也带了一段关于声音在耳朵里如何旅行的视频。(播放视频)。
学生看视频
师:现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完成书本P74第一题。
学生填写
师:(课件出示)好,请看大屏幕,一起说声音在人耳怎么传播。生: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填错的同学请课后订正)师:可见我们能听到声音,耳朵里的每个“零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保护耳朵及关爱失聪人群 师:如果缺少其中一个“零件”会怎样? 生:听不到、成为聋子„„ 师:如果听不到声音你感觉如何? 生:很难过„„
小结:同学们,这个世界上就存在着一些听不到声音的人,所以,我们应当尊重、理解、关爱、帮助处在无声世界中的人并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师:对于保护耳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生:远离巨大声响„„
小结:(课件出示)老师帮大家总结成儿歌(稍缓),请读:
耳朵耳朵真柔弱,怕硬怕尖怕巨响 要使耳朵灵又敏,预防鼻炎、咽炎也要紧
(三)了解什么是噪声及其危害
师:好,现在闭上眼睛一起听听音乐放松放松。(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
师:大家为什么捂着耳朵呀。生:太难听了
师:这声音听起来不舒服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让你听起来不舒服? 生:汽车喇叭声„„
小结:像这种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我们称它为噪声。关于噪声的知识请阅读课本35页。生:阅读材料
师:通过阅读材料,你知道了噪声的哪些知识 生:噪声听起来不舒服„„
(声音轻柔)小结:同学们,事实上,很多噪声是人为的,长期遭受噪声的侵扰,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课间休息的时间不要尖叫、追逐打闹,轻拿轻放桌椅,为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减少人为的噪声。
(五)、拓展延伸 师:很高兴,今天和芝麻哥哥一起探究了耳朵及其工作原理,关于耳朵,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教师:小朋友,你们谁家有电话呢?请举手。
(十几位小朋友举起了手)
教师:谁打过电话?请说说你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下面请打过电话的小朋友告诉大家,希望大家注意听。
二、初步了解打电话的知识
教师:请王淳小朋友先讲。
学生1:那天,我大舅来电话,找我妈有事,妈妈跟大舅说话后,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跟大舅说几句话好吗?”妈妈把话筒给了我。我拿到话筒放在耳边,就听到大舅的说话声,“你是淳淳吗?”我高兴地说:“是我。”“你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过年我就奖励你。”我说:“我记住了。”
教师:谁还能说一说?
学生2:星期天,我正在做作业,电话铃声响了,是爸爸来电话了。嘱咐我在家听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
学生3:我看见妈妈跟我小姨通电话。妈妈先拨通了号码,然后拿起话筒:“喂,你是秀丽吗?请你有时间到我家来玩吧!”小姨说:“姐姐,下星期天,我一定去。再见!”“再见!”
(踊跃发言的一个接着一个……)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那么,打电话应注意什么呢?请你们认真听讲。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打电话的乐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跟谁玩电话游戏呢?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更不是给叔叔阿姨,而是给你的好朋友小亮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呢?因为今天是小亮的生日,你要通过电话来表达对好朋友小亮生日快乐的祝愿。请小朋友记住,通话时要热情大方,用礼貌语言,并且语言要简洁明了。讲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不要忘了开头问好,结束说再见。
小朋友,打电话时注意的问题,记住了吗?
学生:(齐)记住了。
教师:好,下面我们来玩打电话的游戏。
四、模拟表演,尝试成功的喜悦
教师:小朋友们请观看王淳和王健的表演。
(王淳表演小亮,王健表演小亮的朋友)
学生:王健拿起话筒用手比划一下,表示拨通了电话。
“喂,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向你表示祝贺,祝你学习进步!”
“谢谢你!”
“再见!”
“再见!”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
“喂,你是小亮吗?”
“我就是。”
“今天是你的生日,在你过生日的日子里,我代表我们全组的同学向你表示祝贺!”
“谢谢!”
“不客气!”
“再见!”
“再见!”
(参加表演的一对接一对,小朋友们真正陶醉了。可是王彩云小朋友始终未敢向前参与,在老师的示意和鼓励下,王彩云终于拿起了话筒。开始说话不连贯,心情有些紧张,经老师的一再鼓励,她才大胆地与好朋友小亮通了电话。全体师生为她鼓掌,加油。)
(课后,小朋友们深有体会地说:“老师,这节课,我玩得真开心哪!”)
评析
这是第三单元声音的第6课教学内容,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前概念: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不断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声音就被传播出去了。这一课继续循着声音的“轨迹”,探秘简单的空气振动是如何转变为人们理解的意思的。这与耳朵的作用分布开,要知道耳朵起着什么作用,就要先了解耳朵有些什么结构,一个物体的功能往往是与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自行车轮胎是圆的所以能够滚动,如果是方的就不行。
在认识耳朵结构时,提前将耳朵各部分剪开,请学生上台拼一拼,对于耳廓和耳朵,大家都是一致的,但是后面的就不清楚了,然后自学书本耳朵结构图,再请学生上台拼一拼,这个时候大家都能拼对了。这样反复的认识希望能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耳朵各部分的作用大多是无法用实验>证明的,所以只能引导加提示学生根据结构特点来推测。
鼓膜的模拟实验书本用了音叉来做,但自己实际做下来,效果很差,气球皮上的沙(或米或盐)基本不动,在4班上课时无意间发现扩音器说话时靠近气球皮效果相当好!
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 蔡丽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你.我.他》的第四课。教材紧紧围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展开设计。以班集体为切入点,通过观察身边为集体出力的美好现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为班集体做过的事,使学生懂得集体的事离不开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的努力、懂得应从细微之处关心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一个人,从而展望今后应为理想的班集体做哪些事。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强化自己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然而然他们成了众人注目的焦点,成了家庭关注的中心,成了父母掌心的明珠。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易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更影响了孩子学习、生活的发展。本课是针对个人在集体生活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而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知道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教育学生进一步了解班集体、熟悉身边的同学。初步体会个人和集体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愿意在集体中生活,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在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班集体和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力求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熏陶。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初步体会个人和集体相互依存的关系。
2、学习集体生活原则:有事多商量,相互配合,按决定行事。
3、愿意在集体中生活,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愿意为集体做事。
四、教学重点:
感受集体生活的处事原则,知道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相互配合。
五、教学难点:
在集体生活中获得快乐,愿意为集体做事。
六、教学准备:课件、班级奖状、卡片、筷子等。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了解集体
1、欣赏图片:星空、大海、森林、沙漠。
2、朗诵诗歌《星星》。
3、童心岛:()个人组成我们的小组,()个人组成我们的班级,()个班级组成我们的学校。
4、小结,揭示课题。
(二)夸一夸 过度:欣赏集体照片
1、自由发言,讲述在过去的近三个学期中班集体取得过哪些成绩,这些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大家的心情怎样?
2、夸一夸自己或身边的小伙伴:都为班级出过哪些力?
3、随机采访被夸的孩子或夸自己的孩子:为班集体做事心情怎么样?
4、小结。
(三)活动体验,明白道理
1、游戏:折筷子。
(1)每个人拿出一根筷子,把它折断。(2)请几个学生折一把(10根)筷子。
(3)讨论:为什么力气最小的小朋友能轻易讲一个筷子折断,而当许多根筷子捆在一起的时候,却折不断呢?(4)小结:集体力量大。
2、质疑:人多就一定力量大吗?
请四个学生往不同方向办一张桌子,观察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小评判。(1)出示案例
(2)学生交流讨论,做出评判。
(3)小结:有事商量着办;互相配合着做;大家决定了的事,照着做。
(四)我爱集体大行动
1、想一想:我还能为我们班集体做些什么?写在树叶卡片上。
2、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卡片,并贴在黑板上。
3、小结。
今天下午的课程是首都师范大学郜舒竹教授的《教师的课堂行为研究》。郜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给了我们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时常响起热烈的掌声和阵阵笑声。郜老师主要是从我们教师课堂上的四种行为——说、听、看、想,深入进行了剖析。使我们感觉到平时漫不经意的这些细节,处处充满着学问,处处值得我们去研究。小到教师的站位、一个眼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甚者每一个词,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不可随便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郜老师对学生错误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郜老师提出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错误,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这个观点给予我很多的启示。
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哪怕是大数学家,何况一位孩子呢。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我几乎是每天接触学生的错误。但是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我是怎样对待错误的呢?我是否像郜老师这样去分析了吗?几乎没有或者说很少,充其量只是让学生认真点、细心点,好像没有去更深入的去思考。没有认真研究学生的错误成因,所以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几乎满足于学生的一路凯歌,陶醉于学生尽善尽美的回答,而视学生的错误为“洪水猛兽”,惟恐躲之不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样,他们所理解的知识就不一样,那么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面对学生如果我们把这些错误当作一种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并能加以巧妙利用,我们的课堂则会因错误而变得美丽。
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师的巨大资源。我们的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是容易犯错误的,更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因此,面对错误,我们将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之,倍加呵护,去化解他们的矛盾,感动他们的心灵。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就如一首小诗所说的: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小树立节约用水意识。
2、通过活动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节约水。
3、通过活动使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感受节约用水的快乐。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资源的巨大作用,我们人类离不开水,教育孩子节约用水。
难点:我们的生活中从没有发生过缺水的现象,如何让孩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教师搜集和调查生活中浪费水和节约水的实例、图片、视频。
2、教师搜集缺水情景的视频
3、小朋友在家长指导下,自己画的“节约用水”宣传画!
4、教师搜集生活中用水的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水是我们的朋友,是生命的摇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二、基本部分
1、师:既然水是我们的朋友。小朋友,请你说说我们生活中那些地方离不开水?
生1:妈妈洗衣服离不开水。
生2:制作饮料离不开水。
生3:洗脸、洗手离不开水。
生4:奶奶浇花也离不开水。
生5:植物生长离不开水。
……
2、师:小朋友们知道得可真多,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水对于我们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它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3、师播放生活中用水的图片、视频。(让孩子感受水资源的巨大作用,我们人类离不开水,应该节约用水。)
4、师:水对我们这么重要,可是生活中却有许许多多浪费水的现象,大家看大屏幕。教师出示生活中浪费水的图片、视频。
5、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浪费水的事例呢?孩子纷纷抢着回答,大家浪费水的事例。
6、师:如果我们不珍惜水,水也要发脾气,你知道它怎么发脾气吗?教师播放缺水情景的视频,让孩子说说看了有什么感受。
7、看来水发起脾气还真是太可怕了,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浪费水这样做对吗?既然大家知道这样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8、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应该保护水,节约用水。那么你们知道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吗?
9、孩子说说如何节约用水。
10、师:大家说得真好,知道这多节约用水的方法。下面大家看看老师搜集的节约用水的实例、图片吧。
三、结束部分
1、师:孩子们,我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类离不开水,应该节约用水,那今后大家准备如何做起呢?
2、师:孩子们,我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懂得应该节约用水,大家一定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从小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延伸部分
1、师:小朋友,你能找出节约用水的好孩子吗?如果找到了,就为他旁边的小花涂上好看的颜色吧。
2、师:小朋友在家长指导下,自己都画了“节约用水”的宣传画,大家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吧。
3、师:大家回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爸爸、妈妈还有哪些好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水是我们的朋友》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都喜欢学,通过学习,孩子知道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懂得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很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本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水是我们的朋友”的教学情景,孩子非常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当中,活动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具有启发性,活动语言富有儿童色彩,如:如果我们不珍惜水,水也要发脾气,你知道它怎么发脾气吗?在不断地讨论交流中,孩子自己得出了水资源的巨大作用,我们人类离不开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加深孩子的印象,在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三个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孩子不仅加深理解了如何节约用水,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我认为这是本活动的点睛之笔。
《水是我们的朋友》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贴近生活,孩子学习热情被点燃,就连平时胆小的孩子,都能主动回答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没想到孩子会知道这么多,真是另人欣喜,孩子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孩子们彻底改变了,以前浪费水的现象再没发生,孩子还会监督身边的亲人节约用水,看来孩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正逐步形成。
活动中多处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孩子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孩子放手不够,总担心孩子答不上来,在今后教学中,我会相信孩子们,他们一定行,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这样,孩子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惊喜,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10-26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10-29
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的目标09-24
月亮是我们灵魂的家园作文10-30
《地球是我们的家》大班教案10-30
雷锋精神是我们的指路明灯10-31
学校是我们的乐园作文300字07-16
写我们是一家人的初中作文05-24
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作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