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编办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编办(精选4篇)

市编办 篇1

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之年。全市机构编制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两个转型”“三个聚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主动参与公共服务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建设全省试点;在全省率先创制完整的转企改制政策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市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扎实开展控编减编,统筹规范编外聘用人员管理等。切实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改革实践中敢闯新路,在自身建设上勇立潮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3+2”清单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市县联动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的完善升级和公共服务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公共服务中介服务清单全面同步公布,在全省率先拿出县区政府权力事项“标准模版”,将县级政府权力事项统一规范至平均1800项,并及时出台市级权责清单目录(2018年本),保留市级权力事项2371项,为“放管服”改革夯实制度基础。

二是行政体制改革有力推进。充分发挥市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作用,推动我市在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清理、商事制度改革等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新举措,在行政审批改革领域,取消11项市级权责事项,在市场监管领域,各县区共增设20个市场监管所。在综合执法改革领域,根据池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目标,提出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意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配合做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工作。

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按照撤一建一、动态调整的原则,适时撤并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出台《市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形成完整的转企改制政策体系。先后3次开展专项督查核查,4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调度会议,会同财政(国资)、人社等部门对各改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开展5轮集中审核,并于去年12月30日,正式批复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广播电视台、市科技局、市旅委所属6家单位改制方案。

四是控编减编任务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等编制使用的审核把关,提高用编的科学性。主动加强与市委考核办、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部门对接,将机构编制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巡察、审计等工作范畴,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按照“严控总量、消化存量、规范聘用、能减则减”的要求,切实规范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对市公安局、市人民医院等单位的编外聘用人员招聘工作,均做到事前报备、实时监管。截至目前,市本级编外聘用人员与2018年3月调查摸底基数相比,净减少20%。

五是编办自身建设继续加强。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五化五提升”主题活动为抓手,推进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常态化,高标准严要求强化自身建设,实现了业务工作求实求精,队伍建设提质提神,为完成各项改革与管理任务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准确把握2018年工作重点

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稳步推进的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作为机构编制部门,我们要坚决落实好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李国英省长“转思路、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迎难而上,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一要立足新起点。改革要有新气象,工作要有新标杆。新形势下编办职能发生了深刻转变,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大幅拓展,必须立足“三个聚焦”,推进“两个转型”,继续发扬“敢于争先、勇于拼搏,同心同德、善作善成”的池州编办精神,推动工作创新向更高目标迈进,推动各项改革向更深层次延伸。二要增添新合力。要善于借势借力。借势,就是借中央和省市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之势。借力,就是借各部门各方面推进改革之力。要继续主动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协作,把机构编制、人员调配录用、经费核拨、责任审计等多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形成管理链条。三要成就新作为。机构编制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要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模式,更加注重谋重点抓关键,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重大改革、管理创新上来,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把动态调整作为创新管理的关键之举,通过改革管理的实际成效,树立机构编制部门新形象。

2018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市编委的领导下,突出“两个转型”,坚持“三个聚焦”,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创新,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五先发展的美好池州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突出落地生效,继续推进“3+2”清单建设

一是推进清单规范完善。根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和部门职责变化,适时动态调整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适时出台权责清单目录(2018年本),让清单更加符合现实需要。二是推进清单平台建设。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会同市信息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以服务高效、便民实用为原则,着手打造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将政府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颗粒化”,将政府部门承办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按照“能上尽上”原则纳入政府权力运行平台办理。三是强化权力运行监管。着手建立政府权力运行网上监管和电子监察机制,完善政府涉权部门自我监督、权监办综合监管、监察部门监察问责的三级监督体系,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四是拓展清单运用范畴。结合省编办部署的探索政府部门“新三定”完善“老三定”工作任务,选取部分政府部门为试点,以政府部门的“权力、责任、服务”事项为基础,及时修订完善部门“三定”方案,推出“三定”方案新模版,继续加强制度供给,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方向,提升“三定”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突出服务发展,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一是深化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编办、省编办要求,适时出台改革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乡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基层政府功能,探索建立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二是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全面推开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联合统一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管理职责明确,机构综合设置,执法重心下移,构筑科学合理、智能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二是深化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以我市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为契机,以九华山风景区为龙头,开展旅游管理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试点,按照发展全域旅游要求,积极推进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综合协调、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旅游投诉统一受理等综合监管机制,进一步创新执法形式和管理机制,解决旅游管理领域多头执法、管理无序的问题。三是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在县区市场监管领域调优布局、调低重心。探索空编招录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举措,加强基层市场监管机构能力建设;探索市级市场监管大部门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江南集中区、开发区和贵池区在市场监管领域事权划分,合理确定执法范围,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四是深化其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安排,认真做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机构编制保障,落实纪委向同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工作,进一步理顺派驻机构与派出机关、驻在部门、派出纪工委的关系。配合做好群团机关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环保体制改革、审计体制改革、盐业体制改革等工作。

(三)突出盘活资源,继续调整优化事业资源配置

一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加大对职责弱化、任务不足、设置分散的事业单位撤并转力度,完成市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继续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治理模式。二是协调推进行业体制改革。发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联络员单位职责,协调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相关改革,结合教育、卫生等行业实际,认真做好学前教育等事关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改革工作。三是配合做好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试点相关工作。按照省统一部署,我市及xx县被列入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下一步,要认真落实x编办〔2018〕56号文件,探索建立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定编与用编相分离、流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编制周转机制,确保编制“总量可控、动态流转,管理规范、使用有序”。四是推进机构编制信息化工作。做好机关、群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加强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探索管理服务标准化,推进“全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严格执行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全面落实机关群团及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网站中文域名注册和加挂电子标识工作。

(四)突出建章立制,继续强化机构编制管理

一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机制。继续强化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安徽省行政和事业机构设置编制管理“两个规定”,严格机构编制前置审核,把好进人源头关,确保控编减编工作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做好全省实名制管理业务网上办理试点工作。二是完善机构编制督查机制。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探索构建机构编制核查长效机制、违规违纪预防工作机制、问题整改与审批联动机制。加强与党委、政府督查部门,纪检、组织、审计、人社、财政等部门工作配合,不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组织人事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综合约束机制,借势借力扩大机构编制工作影响力。加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和违规违纪典型案件通报力度,发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作用,强化部门机构编制纪律意识。三是强化编外用人制度约束。认真落实《池州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研究拟定《池州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聘用员额核定办法(试行)》,在严格审批聘用员额,稳妥做好清理规范的同时,探索建立单位编制核定与编外人员清退相挂钩的制度,确保编内用人规范有序、编外用人逐步消化。

三、切实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履行好机构编制部门职责使命,必须持之以恒地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办上来,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

一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讲政治,讲大局,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化教育。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围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基本内容具体开展专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经常化、常态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维护党的权威。要吃透上情。紧紧围绕上级机构编制部门重点工作,找准定位、抓住机遇,谋划全局,找准与实际工作的契合点,选准抓落实的“切入点”。要围绕中心。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必须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大局,跟着中心走,贴着中心做,切实发挥好机构编制部门配置党和国家重要执政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要提升能力素养。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能力建设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自觉做学习型、研究型、复合型的干部。要提高业务能力。要坚持带头学业务、学政策,系统掌握机构编制业务和相关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提高创新意识。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必须结合地方实际,深入研究环境变化,准确把握大局和大势,综合考虑发展趋向,敢想敢为,提出切合实际、领先同行的新见解新办法,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创新学习方式。继续在全系统内深入开展“五化五提升”等主题活动,积极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分层次加强系统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提升机构编制系统业务水平。努力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变短板为优势,立足实际、创先争优,勇作改革管理的“排头兵”。

三要转换工作方法。坚持“两个转型”、“三个聚焦”,自觉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推动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转型发展。要加强沟通协调,长于“做加法”,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加强与职能部门沟通联系,不搞“单打独斗”,健全协作机制,切实形成协同推进工作的合力。要把握重点难点,善于“弹钢琴”,善于抓主抓重,善于统筹兼顾,在推进重点工作时,要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模式,举全办之力加快推进,按时完成各项任务。要勇于较真碰硬,敢于“动奶酪”。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项工作压力愈发明显,对此,我们要坚持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遇到问题时不惧压力、敢于发声,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以自身的公道正派、清风正气,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向编办汇报市老年大学情况介绍 篇2

一、基本情况

市老年大学是根据中央及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经原黄冈地委同意于1988年成立的(黄组发[1988]10号),老年大学领导机构为校务委员会,校长由副市级老领导担任,副校长由组织部分管部长和老干部局局长兼任。校委由市委、市政府的副秘书长和市发改委、财政、教育、文化、民政、老龄等相关部门的一把手组成。分管副局长为校委,主要负责对老年大学的协调指导。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副主任兼任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具体负责老年大学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1998年市编办批复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加挂“黄冈市老年大学”牌子,并增加一名事业编制(黄机编办[1998]7号)。成立后的市老年大学未明确机构级别、也末进行“三定”,归口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领导,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署办公,2055年争取4万办学经费列入财政部门项目预算。中心定编15人,现有工作人员12人(去年12月退休1人、今年元月退休1人,调整到局机关1人),均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中:干部11人、工人1人;党员7人;大学4人、大专1人。

二、主要作法

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在黄冈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的直接领导下,市老年大学结合黄冈城区离退休干部和社会老年人的实际,因地制宜坚持“教、学、乐、为”四字方针,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好评。特别是在城区老同志中,树立了学校形象,创造了教学品牌,赢得了良好口碑,其政治影响、社会效应逐步扩大,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得到巩固和提升。2008年,我们以创建示范校为契机,立足实际,不断完善,使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009年,市老年大学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全省老年大学示范校”称号。年底,又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授予“全国老年大学先进集体”称号。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坚持“教、学、乐、为”四字方针,搭建文体娱乐“三个载体”,创建老年艺术“两大团队”,抓住创建示范学校“一根主线”,从而进一步推进老年大学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一是坚持“教、学、乐、为”四字方针,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引领作用。在组织老年大学教学、安排课程中,我们始终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主线,做到把政治性、科技性、文化性、益智性课程与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健身性课程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做到学中有乐、乐中求学、寓教于乐。学校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法律、历史、人文、英语、电脑、证券、声乐、乐理、书法、绘画、拳剑、形体、模特、器乐(京胡、二胡、葫芦丝)、戏曲(京剧、黄梅戏)、民族舞蹈、体育舞蹈、烹饪、花卉、手工制作等9大类60多门课程。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结合时事热点问题,定期举办形势报告会、专题辅导会,帮助老同志正确认识和分析形势,保持清醒头脑,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搭建文体娱乐“三个载体”,深入广泛开展老干部活动。我们通过在学校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竞赛三类文体活动,搭建展示老干部精神风采的平台,激发老同志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老年人锻炼身体的信心。这些年我们主办、协办或参与了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画展览,经典老歌大赛、一、二、三届全市中老年人演艺大奖赛,每年的全市敬老节文体展演、送文艺下乡、社区文艺演出等等文艺活动。主办了老干部象棋赛、台球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焕发了老同志的热情,也赢得了社会影响。

三是创建老年艺术“两大团队”,打造老干部工作品牌和亮点。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老年人是社区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群体,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为此我们通过挖掘老年大学民舞班和声乐班的资源优势,组织成立“两大团队”(市老年艺术团、市老干部合唱团)。老年艺术团先后参加全省社区文化、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汇报演出等,在第八、第九届全国中老年人健身球操比赛中,分别荣获表演一等奖和编排奖。在全省老干部健身操舞大赛中荣获金奖,其中创编的《三峡我的家乡》健身操被中国老年体协录用为规定套路向全国推广。参加中组部召开的全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演出,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赞扬。参加第一、第二届全国中老年人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演出并获奖。参加由省委、省政府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老干部、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座谈联欢会演出受到省领导的好评。可以说老年艺术团在本市群众文体活动中一直占据着主角地位。每年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迎春茶话会和重大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老年艺术团的身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老年艺术团赞赏有加。老干部合唱团由原行署老领导发起成立,吸引的党员县级离退休干部有几十人,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副厅级,年龄最大的离休干部83岁。合唱团成立6年来,多次赴县市区农村和社区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先后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家唱”来黄冈演出,以及黄冈市老干部迎春茶话会文艺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等。2011年9月应邀参加湖北电视台“岁岁重阳岁岁歌”节目录制,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

四是抓住创建示范学校“一根主线”,争取老年大学建设和发展。我们抓住创建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举办老年大学二十周年成果展等活动的机遇,采取多种途径,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争取社会关注支持,最终将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列入黄冈市区社会发展五大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从工程开工到竣工投入使用仅用一年时间,投资4680万元,占地43.23亩,建筑面积15527.31平方米,实现了质量优、起点高、速度快、效果好、反响大的目标,不仅对县市区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全省也走在了前列。为此省委老干部局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介黄冈的经验和作法。这不仅使黄冈老干部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也彻底提升了我们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地位,得到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的肯定。

三、机构问题

市编办 篇3

市编办认真谋划2012年党建工作

近日,市编办在认真总结去年党建工作经验、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机构编制工作特点,确定了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一是以“六个蚌埠”建设为核心,着力在服务中心工作上创实绩。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加“六个蚌埠”主题征文和讨论交流活动,认真学习领会“六个蚌埠”的深刻内涵,把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履职,强化责任,提升效能,确保机构编制各项工作再创实绩。二是以建设“五型机关”为着力点,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按照市直机关工委的要求,结合机构编制系统开展的以提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学习培训和调查研究为主要内容、以打造一流团队为主题的“121”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责任型、和谐型、廉洁型”机关,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履职尽责,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秉公用权、干净干事。三是以实施“五大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结合创先争优、“学先进、见行动、争优秀”等活动,规范党组织活动、规章制度、工作台帐、党员数据库以及软硬件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创造条件为机关工作人员办好事、办实事;坚持实行党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积极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1

更新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用创新的举措推进工作。四是以深化机关文明创建为载体,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继续深化机关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机关的文明程度;继续深化文明诚信承诺和规范化服务,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努力打造纪律严明、服务热情、办事诚信、讲求效率的机构编制队伍;指导机关工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有益、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机关的文化生活,增强机关的活力和凝聚力,激发机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市编办机关党支部)2

市编办 篇4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1]66号 【发布日期】2001-09-04 【生效日期】2001-09-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编办拟定的天津市机构改革单位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津政发〔2001〕6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拟定的《天津市机构改革单位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00一年九月四日

天津市机构改革单位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津党发〔2000〕5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市级行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的意见》(津党办发〔2000〕15号)、《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级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成建制改组为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党发〔1995〕24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标准周期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津政发〔2001〕51号),和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国有资金、物资、房地产等资产处置问题的通知》(财事〔2000〕156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机构改革和经费供给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天津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津党发〔2000〕5号)中涉及到的机构改革单位。

第三条 第三条 机构改革单位经费预算核定的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的约束机制;综合考虑各单位实际情况,分类制定经费预算核定办法,确保机构改革平稳推进;加强财政、编制和人事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保证各项机构改革政策协调一致。

第四条 第四条 成建制转为企业的单位,在职人员经费的核定,以单位2000年预算数为包干基数,财政定额供给至2002年,到期后,不再列入财政供给范围,期间若国家及我市出台增资等增支政策,所需资金由单位自筹解决。离退休人员经费,按照转制前在册的离退休人员及转制期间根据有关政策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为基数,由财政据实全额供给经费。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退休人员,按照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第五条 成建制转为事业的单位,转制为全额预算单位的,经费核定标准由原行政标准就近并靠为事业标准;转制为补助经费单位的,其经费按规定的补助标准和财政供给比例核定预算。以上两种转制单位,改制后国家出台增资等增支政策,所需资金由财政根据确定的经费供给比例予以安排,其离退休人员经费由财政据实全额供给。转制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比照第四条办理。

第六条 第六条 机构合并的单位,暂将合并前各单位2000年预算相加,作为新单位2001年预算,在实际执行中根据机构改革方案相应调整有关预算。2002年及以后按新单位编制内实有人数和适用标准重新核定预算。

第七条 第七条 从原单位中拆分出的单位,暂将原单位2001年预算按各新单位人员所占份额进行拆分,作为新单位2001年预算,在实际执行中根据机构改革方案相应调整有关预算。2002年及以后按新单位人数和适用标准重新核定预算。

第八条 第八条 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单位,与原预算单位有经费缴拨关系的,按第六条、第七条办理;与原预算单位无任何经费缴拨关系的,从2001年开始根据新单位人数和适用标准核定预算。

第九条 第九条 机构改革后增加编制的单位,按编制内实有人数和适用的经费标准核定预算。

第十条 第十条 机构改革后撤销的单位,相应取消其经费预算,人员调整至其他单位的,参照以上各条规定,并入其他单位核定预算。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精简机构、部分人员实行分流政策的单位,根据新编制内实有人数,按原标准重新核定单位预算。对分流到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的人员,按所到单位的标准供给经费,分流到财政补助经费事业单位的人员,按该单位定额或定项补助标准供给经费;分流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或自谋职业的人员,财政自分流的下月起停止供给经费。上述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一次性退职金、上岗培训问题,参加学历教育人员的学费和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等,财政部门和各单位按照我市有关规定办理。

对于机构改革单位中2002年12月31日前达到退休年龄的,不再列入机关编制的人员,财政据实供给人员经费,并相应取消上述人员的公用经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对于适用本办法的预算单位,凡2001年机构改革到位的,财政都将依据本办法对单位的2001年预算据实予以调整。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人事局

天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00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上一篇:学校教务主任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