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篇1

遵照市纪委“关于集中开展调研活动的通知”,我们组织人员深入社区(农村)并居民(村民)组集中一周时间,就当前农村和社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关注的热难点问题

1、小偷猖獗,打击乏力,群众为

社会治安担忧。我们在龙泉社区调研时,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今年12月16日晚3:40左右,有7个小偷撬宏泰大厦下面的门市,群众发现后打110报警,警察30分钟之后才到现场。群众问,为什么这么久才来?回答,“我们也要睡觉”,“难道我们不睡觉吗?”由于警察来的迟缓,小偷抢了一个门市的东西跑了。警察当时只是看了看,给几个门市说,“你们提高警惕哈,等上班再处理哈”,随后走了。第二天7:30左右到场,问,“你们进门市没有?”听说店主进去过,就说,“现场你们已破坏了,莫法处理”。说完就走了。基层干部群众说,前几年110反应很快,老百姓满意,现在越来越差了,导致小偷横行,年内,社区内有5幢居民楼的供电线路被偷割了5次,最近一次发生在12月21日。现在居民也没有看见治安巡逻队的行动了。小偷见屋里没人,还撬人家的铝合金窗子。小偷猖獗,很多居民为社会治安担忧。

2、村组集体经济流失受损问题严重。中坝村反映,1990年,原任支部书记马××以集体名义办贷款企业,后来厂子垮了,集体无任何收益,厂子相关资产还被办厂的人卖了,最后,集体要还承担支付办企业的贷款本金及利息的责任。银行为追款,就把村办公楼查封,至今没有落实处理,村两委也没有办公场地。白云台社区反映,四居民组原任社长何××,上世纪90年代初,挪用集体公款20多万元与人联办企业,结果,企业没办起来,何××已死亡,集体的钱也没有哪一个采取措施收回。红岩社区反映,红岩社区(原巴中市巴州镇红岩河村)于1994年与一外来客商签定土地租用协议办砖厂,后又几经转让和行政区域调整。目前,有群众反映,相关费用没有收取到位,但当时签协议的有关人员有的已死亡,有的外出找不到人,砖厂也不复存在,造成集体应收资金无从收起的“悬案”。

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参与村(居)、组事务管理的个别代表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个人利益。中坝村三组群众反映,该组在一宗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相关单位先是避开居民组私自转让给第三方,被群众发现后,在与居民组商谈补偿的过程中,个别代表串通“社长”,私下与该单位签定收取2万元“转让协调费”的补充协议,并私分了该笔费用。而后,由他们再串通几个“代表”,并不通过群众大会,就以单个代表户下签字的方式,签定了一个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协议。此事暴露,引发了群众多次挡厂。龙泉社区反映,三居民组在处理拆迁安置工作中,个别代表要求,自己的补偿标准要比别人高些。研究方案总是围绕是否对自己有利。如果不同意他的理由,还有人甚至推出,那就不当代表了,要去想方设法阻挡工作。原因分析:(1)个别代表素质低。不能正确定位行使权力,处理问题凭个人的情绪、好恶,超越基层干部的职权。(2)对代表的管理和开展工作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随意性比较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只规定了居民代表的权力,没有对代表如何加强管理的规定。(3)社会存在的“以权谋私”不良现象的影响。

2、“红包”背后可能隐藏损害集体和居民利益的行为。红岩社区反映,一在该社区搞房地产开发的商人,为协调关系,私下给社区基层负责人以红包的形式分两次送上现金2万元。基层干部认为,“红包”之后可能出现开发商压低对居民和集体补偿的行为,他们便当即向管委会作了汇报并上交了“红包”。透过这一事件,一些干部认为,开发商可能有一些对基层干部进行微小的商业贿赂行为。白云台社区三组群众也曾反映,该组弃土场地应收弃土费数十万元,而实际收入很少,可能存在有关人员向居民组负责人送“红包”而使集体应有收益大量流失的嫌疑。原因分析:同样属于商业贿赂性质。只是因为事件、金额、对象都比较分散、微小,隐蔽性很强,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3、城建、国土执法管理冷一头、热一头。建成区域内,偏重管理。但对规划区较边远的地方,则忽略管理。对单位或开发商的执法管理很快,有力。但对于居(村)民的执法管理,就千方百计推卸责任。主要推给基层干部,强调基层干部“为官一方,守土有责”。处理居(村)民的乱占乱建,一定要基层参加,但处理单位和开发商的,从不给基层打招呼。龙泉社区反映,在一次处理村民的乱占乱建行为的过程中,有执法人员甚至说,“我们不来的,是你们基层干部喊我们来的”。故意制造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基层干部认为,城建、国土部门没有履行好执法管理职责。他们要求基层处理村(居)民的乱占乱建行为,但基层根本没有执法的权力。对这种现象,只能劝解说服,配合处理。城建、国土部门在对村(居)民的执法管理,失之于懒、失之于软、失之于缓,是造成城郊结合部乱占乱建现象比较严重的重要原因。原因分析:主要是管理体制的原因。建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一直是建成区归市建设局管理,未建成区归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但管委会又不是执法主体,没有执法职能。

4、一些单位部门在履行与村组集体的相关经济合同中,单方违约,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杨家坝村五组

群众反映,某单位在与该组签定的租地建公墓的合同中明确,该组群众可以在用地范围内剔枝扫叶,使用道路。但该单位却在并没有与该组居民协商的情况下,单方建了围墙,并在圈围墙的过程中,还多占了部分土地。该组群众的道路、柴木使用权被剥夺,他们有意见。中坝村三组群众反映,某单位租用他们的一宗土地办砖厂,租期将满,该单位却避开居民组又私自转让给第三方,侵占了他们在合同中的合法权益和对该宗土地的使用权。原因分析:一是个别单位在履行与村组集体的经济合同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样把自己看作上级领导,忽略了在经济合同中的平等单位,独断专行。二是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法律意识不强,不善于依靠法律手段维护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

三、加强新时期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建议

1、切实加强开发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建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虽然有纪委的编制,但人员配置长期不落实,且设备缺乏,没有专项经费保障。客观导致了教育、管理、监督、查处等工作不能完全到位。建议,对开发区纪委、监察科(室),进一步配齐配强人员(同时配置村级纪检员),完善必要的工作设备,落实专项经费保障。

2、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村(居)民的教育管理。重点是依法办事(管理)观念意识的教育和强化,民主治村观念意识的教育和强化,廉洁办事(管理)观念意识的教育和强化。

3、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重点是有效改变开发区内多头管理现象,避免“利益面前争着管,矛盾面前都闭眼”的不良现象。

4、进一步加强对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处。重点是“抓大不放小”,及时对有关线索、现象进行调查,不要等到发展成大案或对集体或群众造成较大损失之后才展开调查处理。要善于知微见著,防微杜渐。

5、进一步完善和巩固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居)民组出让土地、生活安置、拆迁安置、低保评定、财务审核、生产资料分配等方面以及对外经济合同的签定和执行情况,都必须通过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向群众公示后实施,可根据情况选择个别村(居)民组实行小组会签制度。

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篇2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农村财务管理混乱, 村主要干部不能按财经纪律办事, 侵占集体资金、财产;个别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 私自划拨宅基地、违规审批手续等;一些地方拉票贿选已经由个人偷偷摸摸的隐蔽行为, 发展为有预谋的半公开行为。这样就影响了选举公平性, 导致一些真正想为村里办实事的优秀人员对农村选举“望而却步”, 导致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下滑。

2. 部分基层干部存在作风漂浮、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有些基层村干部纪律作风意识淡薄, 缺乏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 缺乏对上级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 觉悟性不高;有的平时工作不扎实, 虚报浮夸, 欺上瞒下;有的工作不负责任, 缺乏守土有责意识, 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不积极主动解决好管辖范围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大小事情都往上面推。

3. 基层村干部综合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基层村干部文化程度较低, 理论政策水平普遍不高, 对农村政策认识不足, 掌握不准, 有时在传达时走样, 有的在执行中发生偏差, 一些村干部在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 不收敛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 毫无畏惧之心, 权钱交易, 腐化堕落, 甚至以身试法, 触碰法律底线。

4. 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充分。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很好发挥监督作用, 有些监委会成员怕报复、怕伤和气、怕招来麻烦, 造成不敢监督, 不愿监督;有个别村书记, 在重大事项、决策处置上, 存在故意隐瞒, 不按工作流程办事, 有意识不让其监督委员参与, 事后在补办监督手续, 以蒙混过关, 致使监督机制停留在纸上, 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不敢腐”的问题。

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 农村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教育弱化。受近些年经济因素的困扰, 农村党员领导干部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 党风廉政建设摆不上应有位置。对农村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不到位, 部分党员干部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偏低, 另一方面, 自律意识、法律意识的观念不强。

2.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少数农村党员领导干部中, 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地位作用认识模糊。农村党员干部选举中制度不够完善, 按程序办事不够, 使选民对选举过程的各个环节了解和参与程度不够。他们管理不民主, 内部控制制度也不严格, 引发了许多群众的不满。

3.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缺位、松懈。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如退耕还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政策和农村社会事业支持政策等, 这些惠农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4. 各项政策落实不到位, 村民政治参与水平较低。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农民的文化、法律素质不断提高, 农民主人翁地位日益提升, 农民群众主动维权意识逐渐增强, 通过政治参与形式诉求利益的愿望变得强烈, 但现实中, 农民群众政治参与渠道并没有想象中的通畅, 存在诸多障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对策

1. 教育是根本。深化思想教育, 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一方面丰富学习内容。各基层党组织应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 丰富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创新学习方法。要针对农村的特点来进行, 结合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的特点, 采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参加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2. 制度是保证。腐败源于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 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发生最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健全完善基层换届选举制度, 当前“贿选”现象在基层选举中普遍存在,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过于简略, 必须严格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的实施细则, 规范选举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抓党风廉政建设, 重在强化党委承担起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各相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3. 监督是关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监督是关键, 建立健全具有农村特色的监督制约机制, 确保监督到位。坚持民主监督, 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 对照检查廉洁自律执行情况,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党内监督意识;强化政府监督, 成立以乡纪委书记为组长, 农经、民政、财政、司法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定期、不定期对各村情况进行抽查,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 组织建设是保障。选准配强领导班子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基层组织建设好的地方, 农村的面貌就有了新的局面, 而基层组织涣散的地方工作就难以开展。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促使村支部书记切切实实把基层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 真正为基层群众服务好;选举村干部应推进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应逐步调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 使得干部队伍在年龄搭配、性别搭配、文化程度搭配、岗位设置等各方面逐渐走向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耿涛.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水平[J].中国监察, 2008, (3) .

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创新方向、创新机制、创新条件和创新人才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針对性强的重大政策措施,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繁荣稳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而科技创新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农业腾飞的必由之路。近日,酉阳县农委科技信息培训中心对全县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 机构和人员状况

1.1 县乡推广机构数量

县级种植业5个、渔业1个、农机化1个、其他1个,合计8个;乡镇街道级农业服务中心合计38个。

1.2 管理方式

县级推广机构一直隶属县农委直接管理。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以乡镇街道政府管理为主,即人、财、物和事由乡镇街道政府管理,县农委仅负责业务指导。

1.3 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数

县级种植业编制数为66个、渔业4个、农机化4个、畜牧业27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为,农业服务中心642个、乡镇畜牧业180个。合计923个。

1.4 农技推广机构实际在岗人数

县级总数326个,其中种植业307人、渔业7人、农机化12人;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431人,共计757人。

1.5 学历及职称

在757人中,大学及以上学历144人、大专学历320人、中专学历182人、中专以下学历11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116人、初级职称以下人数534人。

2 主要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及成效

2.1 启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

2011年正式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出台了《酉阳县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机构,调整核定编制,理顺管理体制。2012年,全县共创建10个高产高效试验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1所;2013年创建了5个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5所;2014年创建了4个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4所。乡镇及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基层农技体系项目修建了办公楼,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检测仪、土壤速测仪、太阳能杀虫灯、电脑、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农技服务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得到较好的稳定,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

2.2 开展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的创新

在拓展服务渠道上大力进行创新,结合项目试验开展科技培训,最近5 a来参加受训的大户和示范户就达12万人次;成功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并培训学员达2 200余人;同时,开通农技服务咨询电话并接受咨询达4 425次,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2.3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

围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按照“专家+技术指导员,对接基地+专业合作社+公司+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模式,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主体培训和技术指导,最近五年来共入户7 250余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 200余户,带动农民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4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近几年,建设了市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油菜万亩示范片、市级马铃薯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荞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各一个,带动2014年万亩水稻平均产量660.5 kg/667 m2,万亩油菜平均产量152.1 kg/667 m2,万亩马铃薯平均产量2 021.6 kg/667 m2,万亩玉米平均产量592.1 kg/667 m2。全面推进测土施肥工作,累计取土样4 618个,化验25 392项次。

2.5 多渠道开展科技示范带动

一是农业科技园区带动,酉阳县有麻旺渝东南农业科技现代园区、南方菁华农牧公司科技园等,通过园区科技培训进行示范带动;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带动;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南方集团、石海公司和信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2.6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酉阳县与重庆农科院、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生产-推广”合作机制,与山东寿光蔬菜集团、徐州久久农业科技园、铜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兰州市榆中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单位建立了农业科技管理交流共享平台,不断提高我县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先后与重庆市农科院实施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与西南大学联合实施了脱毒马铃薯秋冬设施栽培技术项目、地方特色野菜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和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3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创新

3.1 抓住中心,即农民增收,加强科技挂钩强农富民活动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的最终目的即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科研院校与地方农技、专家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对接,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创建特色效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开展农业科技能力提升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3.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突出重点,坚持以“科技示范基地+田间学校+专业合作组织+公司+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努力打造酉阳特色效益农业地标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制定奖惩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政府重视,对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进行奖励,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和高效率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

4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4.1 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起点学历低,继续教育不够,整体素质不高;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有待增进有专业知识的科技人才,进一步加強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三是人员老化,近几年来,经费紧张,加之基层工作条件差,近10多年来基本没有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

4.2 项目推广欠缺

主要表现为多数乡镇街道只是为了示范而示范,对科技项目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没有去思考。只注重产前种子、肥料、地块等的储备,对生产出来的产品变成商品走向市场等营销能力提升培训很少,因此农户对项目实施及其推广感到茫然和困惑。

4.3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差

目前,乡镇街道农技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时间很少,做政府中心工作的时间多,真正下乡做农业技术指导的少。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被弱化。

5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推进力度,完善各项制度,理顺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行使职能,服务“三农”。积极探索农业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农业服务机构比例,确保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0%以上。

二是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和工作办公环境条件。包括人员工资、福利、劳保等,履行公益职能所必须的业务经费、办公环境、设施设备购置及更新经费、培训经费等,建议政府财政纳入预算农业专项经费。

三是重视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农技推广服务的后劲。进一步加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包括技术服务提升、经营管理提升、产业规划提升)培训,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达到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大力引进人才,吸引大中专农业院校毕业生到第一线工作,建立能进能出用人新机制。

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篇4

进行专题调研的报告

中共科左后旗委组织部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全市苏木镇和嘎查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科左后旗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对全旗各苏木镇和嘎查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苏木镇领导班子建设方面;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开拓性、主动性不足,进取精神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领导干部抓工作方法老套,习惯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新思路、新举措。

二是干部素质普遍偏低。基础学历本科以上的很少,从事经济管理、对外贸易、工程技术和法律专业的干部普遍偏少,真正熟悉法律法规、精通市场规则、擅长经济管理的专家型领导人才十分匮乏。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还没有完全树立服务理念。

三是后备力量不足。一方面因为基层条件艰苦,工作难度大,年轻干部不愿意到基层去。另一方面因为近年来,公开选拔的力度逐年增大,许多基层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拔到旗直乃至市直部门。目前,各苏木镇行政编制普遍空缺。第三因为受《公务员法》所规定的身份等条件限制,旗县无权录用新毕业生,苏木镇优秀的事业编制干部也无法进入行政岗位工作,普遍造成事业编制年轻干部转行无门、升迁无望。

四是主要领导岗位干部缺乏监管。苏木镇纪检难以监督党委工作,审计部门、经管站、财政部门难以插手监督,群众更是无法监督,实际上等于自己监督自己。这样不健全的监督体系使苏木镇领导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主动或者被动地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出现变形、走样,造成矛盾隐患。

五是基层干部考核制度仍需完善。目前普遍侧重对班子整体和“一把手”的政绩考核,忽视了对班子成员的实绩考核。还没有建立起以实绩考核为基础,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

(二)苏木镇政府职能转变方面; 一是行政管理职能弱化。由于林业工作站、派出所、学校、卫生院、土地所、国税所、地税所等部门管理职能上划,苏木镇政府既没人权,也没财权,职能严重削弱,工作协调难度大。另外,在管理方面严重存在着“责、权、利”不相一致的问题,本属于苏木镇政府管理的事务,但人权、财权均在上级业务部门管理,致使苏木镇政府无法发挥职能作用。

二是苏木镇财政能力弱化。农牧业税取消后,虽然上级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进行补偿,但苏木镇缺口仍然很大,仅能勉强维持苏木镇最基本的运转支出,许多欠款苏木镇无力偿还,再加之扶贫、培训、表彰、教育、修路、修建嘎查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广场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导致苏木镇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无钱办事情况普遍存在。

三是苏木镇干部角色转换较慢。农牧业税取消后,多数苏木镇干部感到无所适从,定位模糊,不知道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工作作风懒散,经常脱离岗位,工作期间办私事,群众办事找不到人,占位不谋事,影响党委政府形象。

四是党建人才稀缺。近年来,党建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要求各级党务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但目前,苏木镇已多年没有年轻干部进入,优秀年轻干部被旗直机关单位录用,基层党建后继乏人现象普遍存在。苏木镇各项工作都由党委牵头抓,抓得事太多,这个也忙,那个也急,任务一个压一个,千头万绪,哪个也抓不好、抓不实,全盘工作成效一般,管理服务质量上不去,影响着苏木镇职能转变。

(三)嘎查村级党组织建设方面;

一是部分党支部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不过硬,领导能力差,群众威信低,与村委会关系不融洽,不能发挥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复杂,化解难度大,造成群众上访事件多。比如,边界问题、土地分配问题、新生儿无耕地问题、外债问题、低保户、五保户生产生活问题等等。

三是活动场所利用不到位。有些嘎查村危旧村部或校舍无钱修缮,没有集体办公场所,无法召集会议、开展活动,更谈不上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长期以来,“两委”工作拖拉,拧不成一股绳,村级事业发展缓慢、业绩很差。

四是部分嘎查村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公开不及时,导致村内帮派纷争激烈,群众威信降低,“两委”干部互相怀疑、互相拆台、互相告状,形不成领导合力。

五是不少处于偏僻沙坨地带的嘎查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短时间内还不能有效改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仍比较困难。

(四)“直选”后嘎查村级组织存在的问题;

“直选”简化了提名酝酿候选人、预选等程序,比较省时省力,群众也非常欢迎。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嘎查村委会主任直接选举产生后,心里有了优越感,使其与党支部密切配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直选中的贿选更加隐蔽、更难界定,影响着选举的公正性;三是由于宗族势力、家族势力和派系观念的影响,干扰着换届选举的民主性,使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的人当选后无法胜任嘎查村工作;四是合并力度大的嘎查村,面积大人口多,小组之间群众互相不太了解,道听途说,有的根本没见过。选上来的干部与其他小组群众感情基础薄,面孔生,受欢迎程度不高,支持率低,打开局面比较困难,甚至有时会遭到故意敌对情绪。

二、好的经验和做法: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我旗深入调查研究民族地区的地域、交通、风俗人情和人口分布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着力加以解决,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苏木镇领导班子建设方面; 实行“一把手”工程、“强班子”战略,重点选配了苏木镇党政正职,全面提升党委班子整体功能。2008年以来,做到了新提任的苏木镇领导干部全部从苏木镇内部或具有苏木镇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中产生。先后公推直选苏木镇党委书记2名,公推公选苏木镇政府正职5名。从优秀嘎查村干部中公开选任苏木镇政府副职3名,招聘事业站所工作人员15名,从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中选任苏木镇党委委员24名。从旗直部门选聘年轻挂职干部100名。今年,结合苏木镇党委换届,对12个苏木镇党委班子全部实行公推直选,切实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选拔进了新班子。新一届苏木镇党委班子中,35岁以下的占27%,36—49岁的占65%,50岁以上的占8%;新提

任干部中女干部占20%。通过换届,班子结构明显优化,整体功能显著增强。换届过程中,我们还将扩大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与代表权利作为主线和灵魂贯穿换届全过程。苏木镇党代会代表全部实行公推,其中50%以上的代表候选人通过扩大差额比例、竞职演讲和公开投票方式产生,代表选举差额比例达到45%。旗党代会285名代表中,基层一线代表比例较上届提高了3.1个百分点,苏木镇党代会1230名代表中,基层一线代表较上届提高了2.3个百分点。苏木镇党委、纪委委员,书记、副书记均不通过预选,直接由代表选举产生。组织党委、纪委书记和副书记以及新提名候选人进行竞职演讲和履职承诺,接受代表提问,所有候选人简介均在投票前印发。选举时适当扩大了划票间隔,实行秘密划票、公开计票。

(二)苏木镇政府职能转变方面;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牧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依托旗委组织部网站和旗电视台,广泛营造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浓厚氛围。

一是实现了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在甘旗卡、朝鲁吐和常胜等苏木镇成立了党政综合服务大厅,把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民政、司法、计生、合作医疗、低保救助等20余项服务项目纳入综合服务大厅,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在7个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中心自然村设立了中心村综合办事处,确定便民服务日,定期组织苏木镇工作人员到综合办事处集中为农牧民提供发放补贴补助等贴心服务,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旗70%的嘎查村设立了便民服务点,采取印发便民服务卡、预约服务、电话服务、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为农牧民提供代办服务、科技服务和生产服务。在原先撤并的苏木乡镇所在地试点成立了4个农村社区综合办事处,办事处属所在苏木镇党委、政府派出工作机构,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负责领导本区域内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党的建设及其他镇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社区成立党支部,推行“社区+党支部+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党组织设臵模式,探索辖区内产业发展新途径,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二是实施了党建创新工作项目化运作。要求每个苏木镇党

委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每年以项目形式提出1件以上党建工作创新载体进行申报,并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加以实施,年末由旗委组织部统一进行考评。

(三)在嘎查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方面; 采取活化选举方式、扩大基层民主、加强队伍监管等措施,打造了一批群众信任、素质过硬的“两委”班子。

一是创新嘎查村“两委”班子选举方式。2009年,结合嘎查村“两委”换届,采取“公推直选”、“委员选书记”、无候选人直接选举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多种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嘎查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其中“两委”成员交叉任职440名,有41个嘎查村实现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新当选的“两委”成员中,致富能手、复转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占成员总数的84.6%。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两委”成员的平均年龄均有所下降,女性成员有所增加。

二是强化对“两委”班子的考核与监管。下发了《科左后旗嘎查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实施意见》,选择双胜镇为试点镇,对全镇24个村干部进行职业化管理试点。推行嘎查村干部年度承诺制和任期目标制,建立嘎查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实行嘎查村干部任期管理制。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重点监管了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队伍,推动了“两委”干部优胜劣汰。推行了嘎查村干部三年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制度,实行目标化管理与“三个双”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公开年度承诺,跟踪监督的办法,把干部承诺与管理有机结合,干部述职与党员群众评议相结合,报酬待遇与年度实绩相挂钩,强化平时监控和年度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推行村务、财务和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进一步规范嘎查村“两委”关系,促使嘎查村干部进行深入思考,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

三是重点建设非党村委会主任队伍。启动了非党嘎查村主任转化工程和嘎查村主任后备干部培养工程,与旗民政局联合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嘎查村委会主任队伍建设意见》。建立健全了非党村主任优先发展机制、结对帮带机制,细化了嘎查村委会主任工作考评机制,把非党村委会主任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对象,邀请非党村主任参与党务工作,参加党支部“三会一课”等活动。由苏木镇场党委成员和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与非党

嘎查村主任结成对子,着力拓展非党嘎查村主任入党渠道。同时,注重培养嘎查村主任后备干部,把种养能手、经济能人以及在群众中威望较高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把年轻有文化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培养成“两委”班子后备人选。

四是严格执行“5+2”民主决策机制。健全以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为主体的嘎查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做到“5+2”民主决策机制流程图上墙、内容进课堂,做到运用自如,记录存档。确定双胜镇为全旗村级民主自治工作示范镇,每个苏木镇以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嘎查村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嘎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合作分工制度、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村内重大事务决策程序、村民自治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形成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党员较少的常胜镇敖包嘎查、车家嘎查和吉尔嘎朗镇达巴岱嘎查,试行了嘎查村党支部设支部书记,不设支部委员,村级重大事项首先由党员大会讨论表决提议的做法,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调动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和村务管理的积极性。

(四)在党建典型建设方面; 实施先进提标、中间上档、后进转化的基层党组织分类管理机制,逐年提升了各类党建典型的整体水平。

一是实施了“3626工程”。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打造亮点”的思路,重点抓了“30个嘎查村党建综合示范工程”和“60个嘎查村党建综合示范提升工程”及“26个相对后进嘎查村转化工程”,鼓励30个先进党支部巩固和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嘎查村。推动60个第二梯队党支部围绕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尽快提升跨入党建综合示范嘎查村行列。对倒排10%的26个后进党支部,采取了下派党支部书记,选派工作组驻村指导、争取包联单位项目扶持、强化教育培训力度、选拔培养优秀后备干部等多种措施,通过帮信息、帮思路、帮技术、帮资金,全面促进后进支部转化。制定下发了《相对后进嘎查村班子集中整顿专项推进方案》和《关于结对帮扶后进嘎查村做好整顿转化工作的通知》,结合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每个后进村派驻了一名后备干部,明确了

26个结对帮扶单位、联系人及整顿转化措施和时限,重点抓好了相对后进嘎查村的整顿转化工作。

二是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品牌工程”。按照“一个苏木镇党委一个品牌,一个嘎查村党支部一个特色”的目标,制定了《农村牧区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年典型创建目标任务,打造学习创新型、服务绩效型、和谐发展型、产业发展型、党建示范型和民主管理型等“六型”镇村党组织。在每个苏木镇重点打造了2—4个特色典型村。继续打造了“五线”党建工作示范带和“二区一带”,把100个党建示范嘎查村和种养殖专业嘎查村串连起来。甘旗卡镇好力保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双胜镇党委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以来,筹资300余万元,重点打造了翁斯嘎查、散都嘎查、公司嘎查等典型。

三是重点建设“三级联创”综合示范典型。通过嘎查村的自身努力和市直包联单位的积极帮扶,7个嘎查村都有了新的变化,增强了活力,发挥了综合示范的带动作用。

(五)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从严把关、加强监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和关怀帮扶力度,时刻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

一是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采取统一培训考试、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谈话的“三统一”措施,严把发展新党员入口关。统一制作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表、入党志愿书、公式结果报告单、政审材料、票决结果汇总表、转正申请书等材料,对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培养、考察和集中培训,然后征求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内外群众意见,由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确定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再经政审、公示、党员大会票决和所在党委预审后,进行入党谈话,最后经所在党委审批才能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二是分类教育、管理和培训党员。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采取菜单式培训、双向选择培训、生产一线培训等形式,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制定下发了《科左后旗2010—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党员教育培训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2008年以来,依托旗镇两级党校

培训基地,以党的理论政策为主要内容,培训党员干部近万人次;依托旗职业技术学校党员技能培训基地,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培训各类党员2000多名;依托嘎查村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农牧民党员2万余人次;依托甘旗卡镇好力保村和朝鲁吐镇朝鲁吐嘎查育肥牛养殖基地和常胜镇常胜村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在生产一线培训和培养农牧民实用人才1500余名;采取每人补贴5000元的办法,选派了60名农牧民党员和积极分子到开鲁县进行为期半年的住户劳动。组织党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80余人次,到青岛、赤峰、沈阳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实现了嘎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每年轮训一遍,有效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今年,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投入40余万元,表彰了全旗先进基层党组织70个、优秀共产党员100名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作50名。

三是健全党内约束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在旗委组织部和各基层党委成立了35个党员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维护党员权益、救助和服务党员等作用,探索了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关怀的新途径。制订了《农牧民党员星级管理办法》、《农牧民党员分类评议办法》和《不合格党员处臵办法》,全面开展了农牧民党员责任区活动,实行了党员联户包片制度,实现了党员分类评议。实行了流动党员报到补助制度,在北京、天津、沈阳建立了外出务工党员服务站。制定印发了《科左后旗离任嘎查村(居委会)干部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对全旗任职年限连续15周年以上的813名正常离任嘎查村(居委会)干部、每人每月补助60元,年补助金额59万元。采取财政拿一点、单位和党员捐一点、党费出一点的办法,建立了贫困党员救助基金,累计筹集资金60万余元,对215名特困党员进行了救助。对建国后至1959年以前入党、年龄在70周岁以上、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186名老党员每人每月发放了100元的生活补助。制定出台了《科左后旗嘎查村干部评选奖励和补助办法》,采取“以奖代补”和“以补济困”的形式,对全旗28名优秀嘎查村(分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场场长)和40名嘎查村(分场)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优秀嘎查村(分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场场长)每人1500元,奖励优秀嘎查村(分场)干部每人500元,奖金和补助总额达6.8万元。

(六)活动场所建设方面;

借助苏木镇学校撤并的有利契机,将撤并后的53所、602间校舍全部划归国有资产,作为嘎查村活动场所使用。同时,采取争取国家专项资金、镇村自筹、包联部门帮扶等措施,新建、改扩建活动场所142个,实现了嘎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嘎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对2010年新建的54个活动场所统一发放了176套办公桌椅和670套会议桌椅,与苏木镇场党委和嘎查村签订了管理使用责任状,进行典型创建。协调规划、土地、城建等部门为54个活动场所统一办理了房产证。通过联系包联单位和从嘎查村级活动经费中拿出一定资金等措施,新扩建和维修嘎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1个,其中扩建9个,维修37个。总建筑面积6734平方米,包联部门帮扶53.2万元,镇村自筹资金307万元。协调扶贫办争取到了建立农牧业科技声像站项目,给35个典型村配备了电视和DVD各1台。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旗地区实际和以往工作经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逐步解决。

一是全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选拔链。继续探索从嘎查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苏木镇干部的做法。继续加大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力度,注重将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领导干部充实到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基层服务、外出招商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等制度,建立跟踪考核和选拔使用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到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优先考虑苏木镇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苏木镇干部;在充实县处级后备干部时,优先推荐苏木镇党政正职干部;在干部培养上,优先安排苏木镇干部。

二是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切实抓好理论武装工作,狠抓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教育、群众观点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着力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强化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教育,健全党委(党组)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情况通报反馈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重要岗位干部和党政正职干部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继续推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拟提任干部廉政报告制度,对于苗头性问

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统筹抓好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基层党员干部大教育大培训工程。努力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以干部学时制、学分制管理为主体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三是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专门组织机构。进一步理顺苏木镇的职能职责和运行机制,明晰事权、财权,加强苏木镇站所和驻苏木镇单位的教育管理,规范行政行为。推动社会协同,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各类经济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协同作用,共同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在有条件的苏木镇,都要成立党政综合服务大厅,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农牧民群众比较集中的嘎查村成立农村社区综合办事处或中心村综合办事处。在每个嘎查村和自然村组成立便民服务点,打造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新平台。

四是集中整顿后进嘎查村党组织。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倒排相对后进嘎查村党支部。采取下派党支部书记,选派工作组驻村指导、争取包联单位项目扶持、强化教育培训力度、选拔培养优秀后备干部等多种措施,通过帮信息、帮思路、帮技术、帮资金,全面促进后进支部转化。制定下发《相对后进嘎查村班子集中整顿专项推进方案》和《关于结对帮扶后进嘎查村做好整顿转化工作的通知》,结合干部下基层,为每个后进村下派一名后备干部,一名党建指导员,明确结对帮扶单位、联系人及整顿转化措施和时限,全力抓好帮扶转化工作。

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篇5

根据代表法的规定和中发[2005]9号文件中关于全国人大代表每年要进行专题调研的要求,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8月15-19日组织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活动。全国人大代表阮崇武、王学萍、李永喜、黄春梅和许兴雄对我省农村基层政权及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16日上午,专题调研组听取了省民政厅就全省农村基层政权及村级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同日下午至19日,调研组深入三亚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琼海市进行调研,先后听取了市、县政府关于农村基层政权及村级组织建设情况的汇报,与乡镇、居委会、村委会干部座谈,实地考察了三亚市河西区儋州社区居委会,保亭加茂镇加茂村委会、三道镇三弓村委会,琼海博鳌镇北山村委会、潭门镇福田村委会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海南省农村基层政权的沿革轨迹基本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变化而变迁。1950年海南解放以来,海南乡镇政权经历了设立区、乡两级政府,乡镇政府和高级农业合作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改建的乡镇政府,区公所改建的乡镇政府,1986年全省共设立93个乡、7个民族乡和204个镇。2001年调整为20个乡,205个镇。2002年海南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简称乡镇撤并),现在,全省共设乡镇201个,其中乡20个,镇181个。

作为村民自治的村级组织,最初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的农民协会,后几经变迁,1995年乡镇下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设村民委员会2533个,村民小组24695个,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11648人,村民小组长24695人,村民代表72097人。

近年来,海南以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的建设,党委工作思路清晰,政府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章立制,规范建设工作。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度了我省的实施办法、《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了《海南省村务公开办法》;各市县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琼海市收集了比较完整的、成体系的制度,编成《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资料汇编》等,我省的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和人员生活待遇,为农村基层干部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保障。如保亭县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5万元,新建和改建村级办公室5间,由县财政和民政部门投入资金145万元,新建和改建村小组文化室29间,配套了电视机、图书和桌椅。许多市县,做好预算,逐年提高村干部的生活补贴,采取多种手段,如对落选的村委会干部给予一次性的生活补贴、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退休金、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等,提高生活待遇,努力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选好“领头雁”,不断优化班子结构。2004年村委会换届,一批办事公道、热心为村民服务、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被选进村委会班子,全省新一届的村委会成员呈现了党员比例高、“一肩挑”比例高、文化程度高、年龄低的“三高一低”好现象。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党员占80.6%,其中主任的党员比例为91.8%,分别比上届提高了2.3%和0.8%;村委会主任兼党组织书记的占83%,比上届提高了2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9.7%,其中大专以上238名;30岁以下的占7.2%,31-50岁的占74.6%,51岁以上的占18.3%。四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履职的能力。不少市县通过举办乡镇长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组织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全省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履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政权的职能定位不适应现状。当前的乡镇政权可用“能弱、责重、权小”来形容,财政紧张,条块不协调,管理效益低下。二是乡镇政权在运行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经济发展指标,轻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上面下达任务的贯彻落实,轻农民的现实需要。三是乡镇事业单位(七所八站)功能萎缩、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突出,造成财政供养人员偏多。四是政事不分开的现象较普遍,造成乡镇政府人员混编混岗。五是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影响乡镇政府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带来影响。一是财力大幅度下降。有些市县,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乡统筹等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后,乡镇一级财政收入减少20%左右,对乡镇政权的政党运转、社会各项事业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直接的影响。二是财政平衡难度加大,财政支出难以保障。目前,乡镇一级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吃饭财政、赤字财政,还未能实现收支平衡。税改后收入减少,而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后,大部分人员还要靠财政供养,村干部补贴、五保户供养、农村中小学房屋维修、民政对象的抚恤优待等支出没有减少,因此财政平衡的难度将不断加大,财政支出难于保障。

(三)部分乡村办公用房紧缺和破旧。目前,我省尚有16%的乡镇政权办公用房属危房,9%的村无办公用房,14%的村办公用房属危房。许多无办公用房的村级组织的办公地点设在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家里以及大树底下,严重影响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影响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流失。

(四)村干部生活待遇差。我省大部分村庄几乎都是以农业为主,村集体的收入很少,村干部的补贴基本上靠财政,而我省财政补贴的标准非常低,最初只有100元左右,落选后养老保险补贴和工伤保险没有或极少。而村干部不仅要负责计划生育、民事调解、发展经济等,更要承担令人头疼的征收税费的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转干、升迁的机会少,因此,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不少人不愿当村干部。

(五)乡镇撤并遗留问题多。海南经过了几年乡镇撤并的实践,基层同志反映,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一是干部减编不减员,财政负担没有减轻。由于财政困难,干部住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造成干部“走读”的情况普遍存在,办事效率不高;二是给偏远地区农民家庭的上学、就医、办事带来了不便,辍学率升高;三是撤并后乡镇管辖的范围扩大了,出现管理的盲区,政府管不来,群众脱离了政府,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四是工作仍是原来的旧模式,乡镇政权的职能优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三、意见和建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海南总人口800多万,农村人口占了80%,海南农村乡镇政权与村级组织建设的运作绩效,对于海南农民的福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国家政权的稳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夯实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国家税费体制的改革、农业税特产税的取消、村民自治的发展,乡镇政府的“管民”职能开始弱化,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的地位越发突出,村民对自己选出来的民主自治管理组织更加认同。调研时,许多镇委书记深有感受:如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力强,冬修水利、计生工作等攻坚战乡镇不用愁,村民懂大局,民事、土地等纠纷解决在基层、在村里,矛盾少上交,乡镇轻松。可以说“选好一个村委会,可带好一方的经济发展”。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村级组织的联系村民的桥梁、乡镇的助手、战斗堡垒的作用?为此,一要更新观念,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引导,摆正自己在村民自治中的位置,转变旧体制下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要充分尊重村民由法律赋予的民主自治权利;二要带头守法、依法办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用法律规范党和政府的行为,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三要提高认识,按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将农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

(二)适应改革需要,从体制上、法律上解决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1、乡镇政权的职能定位问题。乡镇政权职能定位的偏差、与“七所八站”归属关系的不规范、管理体制运作成本相对其经济基础高得惊人等问题,极大地阻碍着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步伐。因此,乡镇政权职能、机构、人员和岗位的设计,既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职能和政治职能的关系,又要考虑管理体制运作的成本,要适应当地的经济基础。建议省政府职能部门对此进行专题研究。

2、对农村社会、农民的分配体制问题。当前农村基层政权面临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许多利益遭到侵害,从而使得农民的不满甚至抵触情绪上涨,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治理效能和合法性。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地方,如琼海博鳌,农民土地被大量征收之后,许多农民未能获得相应的补偿和保障,生活没有着落。大家还反映,虽然目前不用交农业税、特产税,但肥料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比农业税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子女教育、医疗支出费用大幅上涨,农民负担重。还有,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国营农场与当地乡镇土地多少不均的问题非常突出,土地使用权属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少数民族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因素。据2004年海南省在土地确权工作中的统计数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国营农场6个,人均规划土地农场8.15亩,地方2.98亩;人均现有土地利用面积农场6.7亩,地方2.45亩;人均现有未开发土地面积农场1.44亩,地方0.53亩。农民因土地紧缺,发展空间有限,增收速度十分慢,直接影响了农民致富,土地纠纷案件增多。因此,国家要改变对农村社会、农民的分配体制,加大对农民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九年义务教育等政策,开展灵活有效的扶贫工作,为无地农民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受益方的投保,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对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与国营农场土地使用权属问题进行一次调查,制订相关的政策,支持海南省政府协调解决地方与国营农场土地使用权属问题,适当从国营农场富余土地中调剂一部分土地为地方农民使用,以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3、乡镇撤并的遗留问题。要针对海南实际,重新审视乡镇撤并工作,要从深层次的优化政权的角度来考虑,不能简单地行政合并,整小化大,让撤并乡镇实现最初的目的。一要恢复一些民族乡的设置。如三亚市有50多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20多万,设有二个区管委、五个镇,这种设置已不能适应三亚城市功能的迅猛发展,建议申请将二个区管委升格为市辖区,将所辖面积最大、民族人口最多的崖城镇,分出雅亮,再设一个民族乡。二要加强工作站建设,发挥工作站的作用。农村、农民没人拉没人帮,农村工作容易倒退。三是村路要通,保证农民生产、生活、办事的方便。四是结合扶贫、民房改造、生态资源保护等工作,对山区的个别村庄实行移民,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使用。

4、村级组织的3年届期问题。村级组织换届时间短,只有3年,这是大家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一村委会主任总结了届期短的“四个不利”:不利于稳定村干部队伍,班子成员变动大,思想不统一,工作难开展,发展跟不上;不利于实现班子的奋斗目标;不利于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解决换届选举工作经费。村级组织的3年届期,原来是与乡镇的届期同步的,现在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已作了修改,乡镇的届期已由3年改成了5年,全国各级政权的届期已是一致。因此,现在提请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将村委会的3年届期改成5年,建议是可行的,条件是成熟的。

(三)从制度上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

制度的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工作制度。通过制定各种规范性的工作办法、工作章程来规范工作;

2、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乡镇办公条件的改造经费建议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3、补贴制度。将村支部、村委会成员的误工补贴纳入市县财政预算,提高标准,让村干部工作起来有定心丸;

4、激励制度。从物质、精神上给予激励,对工作时间较长的村干部,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5、奖惩制度。奖惩分明,才能弘扬正气,打击邪气,有利于政权的建设。

(四)从经济上筑牢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的基础。

调查中发现,经济基础好的村镇,该地区的村容村貌好,村民的精神面貌好,处处呈现着和谐的气氛。“发展是硬道理”,作为主导乡镇工作的市县,要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第一要务,投入时间、资金和技术,指导、扶持和帮助乡镇发展经济。我省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乡镇历史欠债多,发展经济的任务繁重。但是,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乡镇优势,从经济结构、经济规律上考虑,不能不切实际地依葫芦画瓢,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要长远考虑。在资金的扶持上,不能搞一刀切,平均分配,要将有限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一年做几件事,积少成多。在技术的扶持上,省政府有关部门可总结推广保亭的做法,进行科技联结。如在种植方面,从选苗、种植、施肥、挂果到销售,一条龙的技术,有相应的技术员一对一的帮扶,1名技术员帮3-5户,连续帮3年,让农民种什么收获什么,让被帮扶对象的种植技术也达到技术员的水平,然后采取滚雪球的方式,让被帮扶对象又去联结新的对子。这样的科技联结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五)人才培育和储备,是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的关键。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党员年龄老化,乡镇干部青黄不接,村干部素质不平衡、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制度确定了,人是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和储备,积极发展新党员,是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1、加强学习培训。除了政治、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外,市县要安排资金,有计划地组织乡镇领导、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调查中,许多村干部深有体会地说,通过考察,打开了眼界,打造了工作能力,看到了不足,也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优势所在,思路清晰了,工作更自觉了。

2、积极发展新党员,进行人才的储备。要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代表出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产生吸引力,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力量。

3、把好换届选举关,把真正的能人,把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明白人,把清正廉洁的清白人,把甘于奉献的好人选到班子里。

(六)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监督制约机制。

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务公开不规范,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侵犯村民权利的现象屡有发生。“没有制约的权力将导致腐败”,因此,1、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当今农村的现实情况下,基层党组织是村务公开、村民民主理财等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村民实施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主要组织者,最有力量对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进行日常的监督和制衡。

2、发挥人大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法负有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和权力,监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在乡镇一级,人大的监督权远远没有使用到位,人大代表的作用也没充分发挥,要充分发挥人大作用,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反映呼声,协助开展民主政治工作。

3、发挥村民小组、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作用,真正实现村委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目的。

4、加强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督促检查工作,把检查的工作放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纠正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乡镇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 篇6

一、对我镇的信访举报问题进行了逐一梳理。每个信访问题都落实到人,进行跟踪监督处理,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做到小问题不出村,突出问题不出镇。着力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本地。

二、对我镇关于民生问题的强农惠农的政策落实情况、惠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我镇由镇纪委牵头,组织财政、经管人员对我镇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有关惠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纠正了我镇有的村低保公示不到位,惠农资金不专用的现象。切实加强了民生资金的监管,确保了改善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篇7

××县地处秦巴山区,面积××××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79个行政村,总人口28.9万,农业人口26.1万名。全县共有党组织521个(党委31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477个),共有党员10331人,其中:农村党支部209个,农村党员6329名,流动党员639名。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11.2亿元,财政收入2436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839元。近年来,我县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狠抓教育,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认识

我们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减少、消除农村不安定因素的基础性工作,从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从提高基本觉悟入手,积极拓宽新思路,寻求新途经,努力使廉洁自律的意识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入脑入心。一是加强廉洁观和法纪观教育。通过主题教育、专题培训、形势报告、廉政谈话、媒体宣传等形式,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的同时,还要带头勤俭廉洁,带头遵纪守法。2005年,我们将党风廉政知识纳入镇村干部培训主要内容,举办了三期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179名村支书进行了专题培训,并结合第二、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立了宣讲团,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巡回到乡镇、村组为党员干部讲授廉政党课300余场次,教育镇村干部2000余名、农村党员4000余名。二是加强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树立了张代权等农村干部的先进典型,巡回到18个乡镇做先进事迹报告,达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同时,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观看了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等案例,引导大家树立以干事创业为荣,以贪污腐化为耻的荣辱观。三是开展廉政文化下乡、进村、入户活动。广泛组织廉政文艺下乡、廉政歌曲比赛、廉政书画展、群众公开评廉等活动,并通过设立廉政教育一面墙、发放廉政教育提醒卡、发送廉政短信、致党员干部公开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等日常教育活动,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廉政意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和高尚情操的鼓舞下,我县涌现了欧阳立诚、李国平等一大批廉洁从政,一心为民的基层党员干部。

2、建章立制,规范基层党员干部行为

为了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职务行为,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我县加强制度建设,推行村务公开,积极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使群众在方便中得到实惠,在明白中消除误解,对农村基层的满意度不断上升。一是实行“村财乡管”制度。针对当前我县村级财务管理上存在的财会人员不稳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差,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违反财经纪律较严重的现状,我县出台了以“村财镇(站)管”为主要内容的《汉阴县村财乡镇代管纪律规定》、《汉阴县村级会计委派制验收办法》,并在各村成立了理财小组,对较大支出和各种票据实行村两委、理财小组、镇农经站三层审核,基本做到了账目清楚、支出合理。经过近年的实践,我县村级财务管理初步形成了以村财镇(站)管为主体、村财镇审和自我管理为辅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新机制,全县179个村级组织已全部实行了村财镇管。二是大力推行村务公开。自1999年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以来,我县制定了《汉阴县政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汉阴县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健全了领导机构,组织了学习培训,统一了思想认识,在全县各镇和村委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政务和村务公开,目前全县18个乡镇已全部推行政务公开,179个村(居)委会实行了村务公开,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在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基础上,我们大胆探索村两委班子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述职述廉、党建工作述职等制度,广泛印发了村务公开手册,使群众对政务、村务、党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断提升。三是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各乡镇制定了考勤值班、学习、招待费管理、小车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在各站所广泛开展“创建基层满意站所”、“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加强了机关效能和机关形象建设。四是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对3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针对部分在职村干部经济手续不清、离任村干部交权不交账等现象,积极探索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共对65个村的财务状况进行了经济审计,将审计结果公布于众。

3、强化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在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土地调整或转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各乡镇党委、纪委切实加强了对各站、办、所和村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对胆敢违反政策和纪律,侵害群众利益和谋取私利的党员干部,决不姑息、绝不手软。我们坚持围绕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加大对不廉“村官”的查处力度;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办案保驾护航作用;围绕稳定工作,查办大案要案,做到查清问题,惩治腐败,促进工作,维护稳定。2003年以来,全县各级纪委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共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和贪污、贿赂等以权谋私的案件58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7人,(其中:乡镇干部人,村干部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予以警示训诫52人,警示了全县的党员干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卓有成效,大多数党支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做得比较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还不容乐观。一是村务公开不到位,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方式随意性大,群众想知道的不公开,群众不想知道在公开,群众经常到的地方没有公开栏,群众不常去的地方设有公开栏。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存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三是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涉及土地征用、出租等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凭关系、凭感情,个人说了算,“一言堂”、“家长制”现象还没完全根除。四是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口袋帐”、“包包帐”的现象还个别存在,贪污、挪用公款现象还偶有发生。五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执行不到位,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事,不依章理事,执行政策的能力有待提高。六是宣传教育惩处制度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工作知之甚少,对农村干部特别是非党村干部执纪不严。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1、责任主体不明确、任务考核不具体。工作中,一些乡镇没有明确村两委和基层站所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将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站所、各村,也没有建立全面、系统、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对下属单位特别是村两委会的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进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大、追究效果不理想,导致该项工作无人抓、抓不好

2、宣传教育不深入、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存在载体单

一、内容较少、对象不广、针对性不强、结合点不准的问题,致使一些基层领导班子,甚至是主要领导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认识模糊,对在农村基层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愿指出,不去批评,听之任之。有些村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机关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有的乡镇在处理村干部的问题上,存在“求太平,过得去”的思想。

3、工作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在制度建设上,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有图形式、搞花架子的情况,对干部权力缺乏应有的制约;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不规范,落实不到位,影响了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同时,由于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基层组织“三公开”的渠道有限,致使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督很难落实。

四、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认为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强化任务分解,夯实工作责任。一要进一步夯实党风廉政工作任务,抓紧拟定《汉阴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制定农村基层党风廉政目标任务一览表,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二要制定科学的检查考核办法,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量化赋分,实行半年检查、年终考核。三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党风廉政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数模、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并采取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辞职等多种手段,促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和任务得到较好落实。

二是要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崇廉氛围。教育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措施。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力度。一要抓重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以村两委负责人和站所负责人为重点教育对象,采取组织集中学习、举办专题宣讲、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开展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条规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从政行为。二要抓关键,突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过年过节和婚丧嫁娶等不廉洁行为易发的特殊“关口”,或者在群众对某干部在廉政方面有反映时,进行廉政提醒谈话,提前打招呼,事前教育防范。三要抓典型,突出教育的示范性。深入挖掘基层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通过加大正面廉政典型的宣传力度,弘扬正气,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先进事迹、向典型看齐。四要抓案例,突出教育的警示性。注意以发生在农村基层的案例为教材,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地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讲纪,使党员干部得到警示。五要抓载体,突出教育的广泛性。坚持把廉政文化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针对村干部台上是干部,台下是群众的特点,采用基层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力争基层党员干部廉责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三提高”,带头遵守法纪,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是要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制度建设是防止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之举。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党风廉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着重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一是健全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基层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狠抓“民主管理八项制度”的落实,凡涉及重大事项和决策时,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两委会”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研究讨论,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二是健全财务监管制度。继续完善“村财村用乡监管”、“组财组用村监管”制度,村级财务审批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制度,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努力形成了“乡镇批钱不用钱、村两委会用钱不存钱、村民主理财小组行使监督权”的机制。三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的村务公开操作流程图,强化监督制约,使公开的时期、程序、内容、形式逐步规范,真正达到公开、透明、全面、真实。并要在各乡镇抓好2—3个村务公开示范点,把村务公开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四是完善干部推荐选拔任用。认真贯彻执行村委会组织法和村支部换届有关规定,选好干部、用好干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五是深入推进警示训诫制度。充分利用好警示训诫防线这一有效机制,用教育+强制的手段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努力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要强化“三重”监督,有效制约权力。一是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严格执行“村财民理乡(镇)监管”制度,大力推行村干部离任经济审计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各村执行民主决策制度情况,着力抓好对“一把手”和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公益工程招标等重点的监督。二是加强自下而上的监督,继续执行村干部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述职述廉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级理财小组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党务公开工作,真正使人民群众参与管理集体事务。三是强化班子内部民主监督,进一步落实各项党内监督制度,认真开好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切实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结合第三批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设立党风廉政监督岗,明确职能职责,引导普通党员对村两委实行监督;进一步加强村支部队村委会的监督,实行交叉任职,建立村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

上一篇:政府热线电话工作体会下一篇:普通职工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