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作文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未来课堂作文(推荐11篇)

未来课堂作文 篇1

我们想象一下未来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让于我们来想一下吧!

到时候我们不再用书本上,可能是用电脑上课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就用电子笔在电脑上写是不是很有趣呢?

到那时候上课的时候,你想坐哪就坐哪,可以做到前面可以做到后面,总之你想坐哪就坐哪。

到时候我们不用再背书包,被那沉重的书包是的,你没有听错,我们不用在背书包,因为因为我们电脑就是一个书包,上语文课的时候,他会变成什么上数学的时候,他会变成教学书,英语的时候。他要安成英语书,非常方便,不用再带那么多课本和那么多书,和那个沉重的书包。

而且未来的课堂不再有老师上课,你以为没有老师上课就就会就会玩一整节课,别想了,那什么课堂可以会让你玩呢?时呵,你肯定会想用什么的给我什么那怎么上课呢?当然用机器人给我们上课啦!

是的,用机器人上课,因为那时候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了,我们可以用机器入代替老师来上课。机器人被现现在的老师讲的很好。说不定你不会的题你机器人进你就会做了,那我们来说说,他是怎么上课的吧?上课的时土候他讲的非常好,如果如果你想上课,偷吃零食,那绝对不可能,说不定你刚拿出来就被她发现了,因为他是机器人,可不像现在的者师一生样,你偷偷吃要食,她不会发现的`。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它不仅会发现吃你零食,还会没收你的零食。

而且上课和下课的铃声都不一样了,比如说一阵风刮来就下课了,下起了大雨的时候,那就说明要上课了,而且上课和下课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比如还没上课,一阵狂风刮过,就要下课。或者这时候刚刚下课,就下起了大雨,说明你要赶快回到教室去上课了。

未来课堂作文 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远景, 交互式电子白板又将有何作为呢?

“互动”, 深刻变革思维方式

教学, 注重互动。互动, 使教师的执教、学生的思考,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巧妙参与下, 愈发活跃, 日臻完善。例如, 在教学数学课“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 使底边不变, 高不变, 拖动三角形的顶点, 任意改变它的位置, 连续不断地变成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 引发学生思考与发现, 不管怎么变, 这些三角形面积都相等, 有效促进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这样的互动式教学简洁流畅, 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了三角形变换的整个过程, 在学生脑海留下持续变化的、动态的影像, 引发学生新的理解与思考, 使学生的思维含金量更高, 思维更流畅。这样的互动式课堂, 在不知不觉中持续地改变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试问, “黑板+粉笔”, 能做到么?

“生成”, 及时改变认知策略

教学, 关注生成。生成, 是在弹性预设下, 教师根据教学情境的改变, 自主构建教学活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合理应用使生成更具思维价值。例如, 在教学科学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时, 请学生先按照自己的标准, 把“老虎、蝗虫、鸽子、草鱼、青蛙、黄牛、蜗牛、带鱼、鸭子”拖动分类, 就出现了“家养和野生”、“食草、食肉和杂食”、“天上飞、地上走和水里游”、“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五花八门的分类方法。教师适时引领学生充分参与活动, 巧妙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及时把握生成, 高效教学, 动态化地表达与陈述, 更深入地对教学进行重组, 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更具思维价值的信息, 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认知形成的策略。这样的智能化课堂, 不断地生成新的认知策略, 持续地改变着学生认识问题的思维方式。请问, “黑板+粉笔”能担当此任吗?

点燃思维火花打造未来课堂 篇3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技术;学习能力;“未来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6-0068-02

【作者简介】吴洪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江苏无锡,214000)副局长,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校长。

2013年8月,我校的“思维可视化”项目被确认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培育项目。三年来,我校牢固树立“课程经营”的理念,将课程教学实践贯穿课程基地建设的全过程,先后建设了两个“云课堂”教室(也可称为“未来课堂”或“智慧课堂”),全力推动“思维训练”“心悦课程”和“创意学习”等三大课程体系建设。先进的装备设施,基于大数据处理的即时诊断、反馈、存贮、访问等便捷功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生生乃至跨界信息的交互与交流。自建成启用以来,建用并举,教学相长,在推动教与学方式转变,拓展师生学习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著,得到了师生、家长和业界专家的高度肯定。

一、“云课堂”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翻转传统课程形态

1.舒适新颖的课堂环境,打破传统沉闷的格局。

走进我校的“云课堂”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可根据学习者需要进行拼装的彩色课桌椅,打破了传统教室课桌椅的布局,催生了课堂的灵动;米黄色的地板、三面环墙书柜和充电柜,充满了人性关怀;触控一体机、电子白板以及人手一台的iPad,替代了普通教室课桌上摆满的书籍讲义,无纸(或少纸)化的移动学习环境,可以同屏、异屏、循环屏的多视角观察方式,更加便于师生、生生交流,让课堂活力倍增;一个平板中控、三个自动跟踪摄像仪,教师一键操作就可让整节课自动录播,为教师后续教研反思、学生在线学习和校际交流提供更大的便利。

2.可随时进行的学习互动,让思维碰撞催生灵感。

“云课堂”是基于高速流畅、随时随地、安全便捷的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在“云课堂”中,学生可以随时进入网络学习平台,根据任务驱动对海量的资源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学习,对传统课堂上未完成的学习任务、需拓展的学习项目、需温习巩固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在这种“冲浪式”的学习活动中,既可以实现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也可以和校外同龄学子乃至于更广范围的教师、学科专家和学习共同体研讨问题、分享成果,从而在互动碰撞中激发、催生灵感。

3.“大数据”的采集,让思维实现可视可控。

“云课堂”可利用强大的“云计算”功能,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形成各类“大数据”即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这是“云课堂”的独特优势。我校在系统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围绕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学习质量、问题障碍等内容,探索建立了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大数据”监测模型,通过研究比较上述五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开展共性指导和个别辅导。目前,基于“云课堂”背景下的“大数据”分析与诊断理念,不仅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寻找差距、发现优势、树立信心的重要依据,也成为学校和教师评判课堂成效、优化教与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二、“思维导图”转化知识方法,学科渗透提升思维能力

1.思维导图完成思维的归纳、联想与发散。

我校的“云课堂”实验项目,把思维导图学习理论引入学科教学实践中,面向高一学生开设了思维导图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掌握“三阶段十二要素”的思维导图绘制要领,鼓励学生改变传统的线性笔记方式,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图示技术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归纳,优化课堂笔记,从中寻找更适合的学习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零碎知识的归纳整合、重难点的梳理,激发联想,完成从知识到方法,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思维导图在我校已被广泛运用于各门学科的日常教学中。

2.思维训练体系的完善,切实提高学习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提炼出若干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作为一个思考中心,教师围绕这个思考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形成若干思考点或可联想的知识和技能,使各个看似孤立的知识逐步扩构为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使原本不可视的思维方法、思维路径和知识结构通过“云课堂”的技术设备清晰地呈现出来。三年来,我们探索构建了“知识加工、联结分享、测评反馈(课堂交互训练,实时测评,在线研讨,虚拟共享)、知识强化和知识迁移”等五步教学流程,把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维方法训练有机整合,初步形成了“高一注重知识梳理、高二注重解题运用、高三注重方法建模”的学生思维训练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正确的思维方法催生灵感和创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校重视思维方法和思维发展的可视化教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往往更能催生灵感和创意,促发新创意、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新成果的产生。学校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理实一体,大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我校课程基地三年来不断完善“创意种子实验室”(大成科学院)设施设备,建成了基于师生创意实践的“传统科技制作中心”“比特实验室”“物联网创新设计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等专用教室。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创意学习”课程体系,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影视教育研究工作”先进集体,荣获“江苏省科技教育创新联盟单位”“无锡市科技教育基地”“无锡市科学教学特色学校”等称号。

三、课程基地带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依托“云课堂”,积极提升教师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水平。

精心打造的“云课堂”,能否真正产生预期的教学效能,成为师生提高教与学质量的有力辅助,关键在于我们要抓实教师新技术应用培训。在组织开展专家讲座、外出观摩等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建立了细化到备课组的培训制度,通过专家现场指导、骨干示范和“兵教兵”相结合的办法,增强教师对新技术的认同感,在边学边用、边用边研的过程中普及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目前我校开发、实施了共15个课时的“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脑科学、学会使用iPad、制作思维导图、把握学习流程等,引导学生掌握“云课堂”环境下的学习技术应用。

2.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校内外“云课堂”教学活动。

一方面,我校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特长,制定实施《关于鼓励开展“云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见》,以备课组为单位培养“云课堂”教学骨干,明晰了“云课堂”教学核心攻关组和探索实践组。目前,除体育学科外,全校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心理、美术、信息技术等12个学科,近百名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数的43%)已能常态化开展“云课堂”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在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统筹协调下,我校已先后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等知名高中,建立了基于“云课堂”教学的研究联盟,通过网络共享各校课堂教学资源,进行交流互访,开展“云课堂”教学展示课、优质课评比等教研活动。

3.教师自觉快速成长,完成成果资源共享。

未来课堂作文 篇4

眨眼间,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可以发展了,学校里每个教室的黑板工作已经被液晶电脑投影屏幕所取代,老师不会被这么多粉笔灰所侵犯,而黑板一代已经光荣退休,让大屏幕继续其神圣的工作。

每个人的木制桌子、椅子和平台都是由回收材料制成的,既环保又节约成本。每张桌子都配有一台电脑。按下桌子下面的按钮,电脑就会从桌子下面慢慢升起。学生不必去计算机教室上计算机课。

早上,每个人上学的时候肯定都不想背着沉重的书包。没关系。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制造了一个小型的干式冲洗柜式输送机器人,它看起来像一个柜子,而且体积很小。只有输入到达地点和速度的数据,它才能准时到达目的地,学生们也不再厌倦这种“极端的重量”。

在课堂上,一个大教室被分成两个小教室,一个男生教室,一个女生教室,老师是一个机器人。“丁丁”班,老师把机器人放在讲台上,按下开关“丁丁,欢迎使用机器人老师,机器人老师给你带来快乐”如果课堂上没有快乐的声音,机器人老师会创造一些快乐。

未来课堂四年级作文 篇5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扑入眼帘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你瞧啊!街上、小巷、立交桥都是人来人往,真是热闹非凡,奇怪,怎么只看到行人,没有看到行驶的汽车呢?一抬头,天啊!汽车都在天空上奔驰,他们快得只能看见幻影。

突然,我来到了一个教室里,教室的墙壁闪闪发光,屋顶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门前绿草如茵。

课堂门口有一个微型按扭,能随着人数的多少,而改变课堂的大小。课堂门可不通俗了,它具有防盗功能,门口外面有一台微型电脑,只有老师的指模轻放在锁上面一摸,门就会轻轻打开。

教室里还有一块神奇的黑板,在黑板上写好了字以后,不用手工擦,只要按一下就可以自动擦除的,如果有同学还没来得及抄写资料,也没有关系,可以按返回按钮,就可以在黑板上进行重复查询,因为在自动擦院的时候,就已经以黑板上的资料记录下来了。

课堂里还有作业批改辅助功能,同学只要把作业放到批改软件里,就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改完一本,而且这个机器可以把错误的地方给记录下来,在解析错题的正确方法。

未来课堂 篇6

在未来的课堂上呀,教我们的不再是老师,而是一些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人老师也不用带那些教课书,因为呀,他已经把知识全部都记在脑子里了,我们呢?我们是不是也不用拿书呀?你一定会有这种疑问,我的回答是,当然,因为我们都会有一台悬浮电子器材,上面记住我们今天所学的课程。我们只需要点开今天的课程,机器人老师就会在讲台上交给我们知识。

未来的桌子当然也不一样,未来的桌子呀,功能可多了,我们想看哪些书,只要在智能的桌子上对准语音输入口说出我们想要看到的书籍就会立刻显示出来,我们不喜欢这个章节了,还能跳过去读,这样会使我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乐趣也会增添不少。到了午餐时间,只要我们在悬浮电子器上下单,说我们想吃什么,桌子上就会立刻弹起我们想要的食物。还可以播放我们想听的歌,可以说是把手机和桌子相结合了呢。

未来课堂上的椅子就更智能了,它可以帮我们按摩,而且还是悬浮起来的,椅子旁边的扶手上有一个操纵杆,那个操纵杆是控制方向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想去哪里了。这时候我们不用担心课没有听完,因为在悬浮电子器上已经早就录好这节课了,我们可以边逛学校边听课,你会说这样学校不就乱套了吗?其实这些都是在学校的规则里面的,我们呢,可以按照时间的规定进行。

翻转现在课堂成就未来教师 篇7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 顾名思义就是将课堂的模式进行翻转。平时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面教授知识, 教师布置问题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而翻转式课堂恰恰相反, 教师把所交的内容以视频形式出现, 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 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利用视频进行教学, 为什么这些视频并没有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 而“翻转课堂”却受大家的关注呢?这是因为普通的视频教学只是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而“翻转课堂”却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 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 大多数都只有几分钟, 比较长的也只有十几分钟,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 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传统的远程教育或视频教学, 都是将整个授课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内容以及整个教学环境都会出现在视频中, 这些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而在教学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一张白纸, 一支笔, 以及一边讲解一边书写出的数学符号, 并同时有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

(三) 学习流程新颖有趣

“翻转课堂”重构了新颖独特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前提供给学生教学视频和在线辅导, 也就是在课前进行“信息传递”, 而在课堂上教师则是了解学生提前学习的困难, 进而给予有效的辅导, 并通过互动来完成“吸收内化”。在这种完全颠覆传统学习流程的方式下,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有效, 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四) 评价检测方便快捷

每个视频后面都设置了四到五个小问题,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后及时检测, 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 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 以达到最佳检测效果。教师可以云平台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进行汇总总结, 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翻转课堂催生未来教师

在这场教育变革中, 一线教师将备受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的冲击, 教师的角色在悄然发生转变, 形势的发展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教师在未来教育中要如何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型, 成为真正的未来教师,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未来教师要有掌握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有整合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教师在科学获取信息、筛选和整理有用信息后通过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传播重要的信息。

(二) 未来教师要有很强的解读内容能力

“传道授业解惑”一直被用来定义为教师的职能。而未来教师工作的重点不是“传”, 而更多地集中在“解”的过程。传统的教师一支粉笔, 三寸不烂之舌便可以讲一节课甚至一辈子, 而未来教师可能要以解为主, 以讲为辅。教学的基本工作将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寻找资源, 实现自我学习。

(三) 未来教师要有掌握学生心理的能力

单纯传授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教学过程更应该是情感传递。新的技术手段, 有趣的教学内容需要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才能发挥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情感教学才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翻转课堂是成就未来教师的契机, 更是转换教师角色的重要手段。未来教师角色的转换方向, 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合作, 学会创新, 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马朝宏, 刘溜.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J].现代教学, 2012 (11) :79.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

[3]金陵.翻转课堂烦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9) .

[4]王红, 赵蔚, 孙立会, 等.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 (8) .

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8

一、目前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于应试的教学依然大行其道

有专家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实践不能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究其原因,首先,绝大部分课程以刚性必修课程为唯一载体,以接受性学习为重要实现途径;其次,很多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基于考试要求,重传承轻创新,重灌输轻探究,重预设轻生成,重形式缺个性,重语言知识的梳理轻文本内涵的挖掘。学生学英语局限于词汇搭配的掌握和句型的正确使用,课堂上真正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难以成为常态。教师教学行为的单一和课堂活动的单调使许多学生对学好英语丧失信心。有些教师比较看重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赶进度,即便课堂活动中学生提出了新的想法,有了很好的真实语言交流契机,教师也宁可放弃,回到自己设定的目标,继续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这样,课堂的生成和活力就大打折扣,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也会随之湮灭,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生态环境遭到灭顶之灾。英语课堂改革只成了公开课和研讨课上的话题和作秀,真正希望改变自己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敢于创新的教师难有知音和氛围。

2.教材解读无深度,目标设定浅显同质化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决定了教学顶层设计的高度和维度,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决定了教学设计的适度和难度,教师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同深度和广度。英语学习涉及一个工具性知识学习和人文情感价值观培养的问题。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有些教师很少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看作自己的分内事,对教材的处理浅显,缺乏深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停留在一般的字面理解,问题设计仅围绕课文事实展开,局限于理清文脉,少有启发心智和思维的设问,很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对作者态度、观点和文化差异的批判性研究更少。有些教师缺乏全局把握教材的能力,对单元中不同文本功能的解读偏离编者意图,千文一面,授课方法同质化。

3.唯技术而技术,离开课件不知所措

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它对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做成的课件成了束缚师生真实交际的“茧”,限制了内容,限制了时间,限制了生成;束缚了手脚,束缚了思想,束缚了创意。有的教师不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优化教学设计,而是以课件取代课本和教学内容,以动画演示取代知识生成过程。课堂教学换成了“电子满堂灌”,一节“图文并茂”的课之后,黑板上没有留下教师的痕迹,学生的笔记本上没有留下学习的笔迹,学生头脑中更没有烙下知识与能力的印痕,一切都随着电脑的关机还给了教师。还有些教师对电脑产生了深度依赖,一旦课堂上电脑出现故障,就不知所措。现在很多教材都配有课件光盘,虽然给教师备课带来了便利,课堂的信息量随之增加,但若不善使用,这些课件会使人变得懒惰,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会逐渐减少,教师个体对文本的独特解读也会消解,课堂教学就会失去个性化特点。课堂成了流水线,学生成了同一思维的接受者和标准件。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成了扼杀创新思维和学习力的工具。

4.重教法轻学法,主体作用鲜有体现

由于整个教学环境仍然过度注重考试成果,对教学的评价难以摆脱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攀比和影响,因此学校在走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路子、创建学校个体特色方面的尝试就会畏首畏尾,教师的研究视角也多半聚焦课堂教学的改进,聚焦教学方法的变革,基本忽视学生主体、对学生学习力培养、对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到了技法的研究上,希望通过教法的改进提升教学的质量,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体作用。这种现状最大的悲哀恰恰在于我们明明知道学习是靠学生自己完成的,但还是不敢放手一搏,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没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

二、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上述课堂环境里,学生很难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即自主、选择、合作、探究的需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相反,是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与加工者。新的知识或意义形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1]英语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反思,知识再构建、能力再提升的过程。如此,英语课堂应该一改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从教师系统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究,从关注完成教学任务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

1.正确解读学科性质

对学科的正确认知是组织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语言首先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媒介。英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构成一种认识社会、世界和各种文化的方式,从而学会积极地吸收各种有益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同时又能以批判的眼光分析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2]

交际语言学派认为外国语学习是把语言的形式转换为意义和用某种语言形式表达信息,是一种建构性与生成性的文化。即语言是交流的产物和工具,语言的发展是交流的结果,语言的发展应当通过使用、交流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如项目展示、演讲、辩论、读后感交流、作品人物赏析、师生点评等等,使之成为常态化的学习方式,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懂得按正确的标准去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这类开放性的活动和任务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筛选并有效使用各类资源的能力。

根据Krashen[3]的“输入假说”理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导致习得的发生,语言学习要体现充足性。光凭对一套课本的精讲多练,不能促成外语的自然习得。语言学习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切入口来展开。其途径之一就是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围绕阅读设计的各项任务和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自由想象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其他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阶梯。

2.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投入。而学习热情的开启和保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人格魅力、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及该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着眼未来发展的课堂应从讲授式教学走向讨论式教学,使其更像是研讨会和工作坊,师生的思想在讨论和探究中交汇、交流和交融,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呈现过程,更不可用电子课件替代师生间的互动。针对电子课件泛滥成灾现象,Jose Bowen[4]提出了“裸教”(Teach naked)的观点,认为英语教学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就要将课件请出课堂,为师生互动、为课堂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力。Jose的观点虽然有点激进,但很值得我们深思。Tell me, Ill forget. Teach me,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这句话说明只有一条途径能使学生学些东西:学生必须投入;学生必须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会的。学习与老师覆盖的知识面无关,学习与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相关。[5]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创设更多的富有实际意义、且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学习。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英语学习不是一个一个的序列学习,而是非线性的、模糊的、反复的、循环的、复杂的学习,它会因情感、年龄和认知等因素而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向《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创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学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学习状况,加强针对性教学,设计符合这些个体学生程度的学习任务,并对他们开展个别指导,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特质和个性特点,对个体学生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矫正,促进学生个性和潜力的发挥。“让学生以各自的自我,学各自的习,发各自的声音,并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6]。

4.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意味着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它建立在对学生需要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驾驭,对各单元每个文本的功能解读和把握之上。课堂设计应从语言、能力、文化、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维度着眼,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文本、体悟文本、感悟文化、选择信息、批判吸收的能力。每堂课的设计应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正确选用不同的语言输入方式,采用立体化课堂教学——实现听说读写相结合,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活动相结合。对文本的处理可以采用登山式阅读:远景、近景、特写、鸟瞰和品味。阅读好比登山,行动之前,应做好准备,了解山的概况;来到山下,见到山的轮廓,看个远景,那就是文章的主题;登山的过程就像是略读和细读,投入山的怀抱,看到近景,发现文章的底层框架和拓展框架,再细品沿途风景;待到登临峰顶,鸟瞰脚下,别有洞天,就好比再次阅读,悟到了作者的更多深意,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鉴赏。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具备“四个度”:适度、密度、效度和高度。

(1)适度。适度即适性教育。课堂教学所设计的任务和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下桃子来”。过难会扼杀学习积极性,过易则使课堂索然无味,不利于开发思维。

(2)密度。课堂任务和活动的适度紧凑,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发展思维。适度焦虑和紧张使大脑积极工作,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建构。

(3)效度。课堂教学设计更要讲究其有效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大的效益,这对师生的教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导学的办法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文本表层意义的理解,课堂上配以学案,组织学生讨论文本内涵,深度解读文本,体悟作者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高度。课堂任务的设置应体现一定难度,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任务时学得比较快,印象更深刻,不容易遗忘。开放性的任务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具有以上四个特征的课堂设计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选择、批判、重组、创新的能力。

5.设置校本选修课程

设置校本选修课程在于弥补必修课程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在于为学生搭建运用英语的舞台,形成立体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个体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力。这类课程应统筹安排,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计划,使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整体规划,逐步推进。校本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教师的专长和学生要求开设,如:公众演讲、学术辩论、英语新闻听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泛读、外交礼仪点滴、新闻速评、英美概况、科技英语、英语短剧表演、报刊选读、旅游英语翻译等。校本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特质,培养学习兴趣,强化个性特长。

6. 实施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能为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物理环境,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这样的环境是“润泽”的[7]21,有了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不会因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而感到不适或感到有压力。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有勇气迎对学习的挑战。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者、组织者、协调者、评价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和合作伙伴。学校成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敢于冒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7]30,学生在一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环境里,在鼓励自我评价但没有等级评分的环境里,“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7]22,从而去感受成功,找回自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可以营造出五彩缤纷的英语课堂教学。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创新英语教学。语言是立体的、丰满的、灵动的、鲜活的文化载体,学习语言也应该是全方位、多维度地介入,从整体去欣赏品味,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

参考文献:

[1] 甘露. 建构主义心理学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152-153.

[2]龚亚夫. 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 课程·教材·教法,2012(11):26-34.

[3] KRASHEN 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13.

[4] BOWEN J. Teach naked: Dean urges tech-free classes[EB/OL]. [2009-08-16]http://www.npr.org/

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11872191.

[5] WONG H K, WONG R T. The first days of school: How to be an effective teacher[M]. Singapore: Harry K. Wong Publications, 1998: 199.

[6]巫昂. 星期一是礼拜几[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教育技术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的畅想 篇9

[摘要]未来课堂是针对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新课程改革对课堂重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已互动为核心,旨在构建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主体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本文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对未来教室、未来教学进行畅想。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畅想未来教学的方法,从个性化、混合性、开放性、交互性、智能性、生态性六个方面分析了未来课堂的特性。未来课堂作为教育技术学的新领域,是一个前瞻性的研究,需要我们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建立一个先进,舒适,方便,高校,人性化,自由,和谐的未来课堂。

[关键词] 未来课堂 创新 人才 培养 畅想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教学的手段和学生学习的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教与学过程实施的载体课堂空间形式却未发生多大的变化,就我自己经历而言,虽然课堂的配置从黑板,到投影再到白板,进行了升级,但是我们老师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传授,灌溉为主,缺乏对个体差异和有效性学习的关注,可见,虽然人们试图通过许多努力对传统的课堂环境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尤其是在硬件技术条件如课堂使用技术装备方面),但对如何利用教育、技术、空间三方面优势共同建立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学习与发展,体现空间设计新理念的未来课堂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一、提出背景

(一)、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教育之痛

对于中国教育而言,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中国教育之痛。此话也不是没有根据,从钱学森之问到2009年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的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排名(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这样呢?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此前曾表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忧虑,“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而从记者的调研发现,我们中国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在教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比如:

1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老师问“雪化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

2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3制止孩子与众不同。这也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敢进行与众不同的想象。

4过早开发智力。很多家长强调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记下来、背下来,似乎什么都知道了答案,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然而归根结底是“一考定终生”的制度使得卷面的标准答案比什么都重要。其实这些行为都会抑制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二)、传统和现有教育尚存在不足

如果有时光隧道的话,把十八世纪的医生带到今天的手术室里,医生要茫然失措,完全无法应对。为什么呢?今天的医疗科技改变了手术室里的一切,甚至改变了过去医学的操作概念。所以十八世纪的医生到今天的手术室,是要彻底被淘汰的。但是如果是十八世纪的老师来到今天的教室,教师会迅速的拿起教科书,拿起粉笔,接着上面的课进行。可见从古至今教育的形式都从未发生变化,依然是排排坐的传统授教模式。

二、研究的问题

(一)多元智能理论是否已经被运用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智能观狭隘的认为人的智力仅仅是由言语智力和数理逻辑构成的,并且在通过这俩种智力的高低去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使得许多人戴上了“智力问题”“劣等生”的帽子,这种狭隘的智能观念受到了多元智力思想的批判与抨击。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静态的仅以语言和逻辑能力的水平高低去衡量的,一个人与生俱来多种智力,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智能优劣势是有差别的。多元智力理论符合教育规律,正好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素质教育顺利展开、理论体系以及教育实践分别提供了建设的建议、思考维度以及有益尝试,从而为我国素质教育理论新发展新进步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借鉴与启示。多元智能理论重在多去发现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自己卷面的分数,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时,主观能动性也会变强,而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越强,其创造型思维能力越高高质量的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其创造性人格有明显的正相关。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学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所在,才能谈是否可以在这一领域上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所取得成效,琳达·坎贝尔在 《多元智能与学生成就:六所学校的成功案例》 中向我们证明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所取得了成功,且居功至伟。但是是否在我国可以实行开来呢?

不可否认的是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统计结果表明,国内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改革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有近20% 的论文在研究切入点内容、方法和结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雷同,尤其是在多元智能教学设计上,有学者把多元智能理论即当成教育目标又当成教学方法,我国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专家沈致隆曾尖锐地指出: “我认为多元智能既不是教育目标,也没有告诉我们怎样教„„这种思想不是不能实践,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简单化为教育的目标,为这个理论而教,或者庸化成 ‘多元智能是个筐,什么教育改革措施都能往里装’,会使人感到困惑。从以上来看,我国并未真正实行起多元智能教育

(二)如果多元智能理论真正被实行,教育体系应该做出什么改变?

笔者认为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最大阻碍,因为一考定终生的制度让学生觉得任何东西都比卷面的分数更为重要,从而没有太多学生会去真正关注自己的兴趣点所在,也就导致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高考结束后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非常茫然,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弱化高考这种一考定终生的地位,不应该让学生太过于追究“标准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表达出个人的见解,以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作为评分标准,而不是是否符合“标准答案”的套路,毕竟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对与错之分,其次我们的教育模式也一直是个问题,我国的课堂模式总是在强调一点“要求学生听话守纪律做个好孩子”其实这一点上除了让老师省心了一点之外,往往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的课堂模式也应从鼓励学生“听哈,守纪律”转变为关注开发学生的智能,并给予学生发挥这种智能的机会,不去压制孩子们的兴趣,而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国际权威教育专家阿姆斯特朗经常幽默的建议老师,判断学生发展水平较高的智能就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小动作,比如空间智能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会乱涂乱画,有运动感的学生会坐立不安,信奉自然主义的孩子会不经过就把小动物带回家里,所以家长应从孩子自身的只能角度出发来帮助他们自己的多元智能。

(三)国内课堂历史的演变是怎样的?

我国教育起源于住宅,后逐渐演变为私塾,最后成熟于书院。书院其名称产生于唐代,昌盛则在宋代。自古书院往往“择胜地”、“依山林”而建。如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楼阁庭院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岳麓书院地处岳麓山下。书院倚山而瞰湘江,秀丽而壮观。(岳麓书院鸟瞰图)

中国崇尚自然的旨趣,正是书院建筑择址和塑造环境的理想和追求。书院建筑形象端庄、古典、严整。青瓦粉墙、歇山重檐,庭院深深。松青竹翠,桂兰飘香,体现了文人所追求的空间意境。但沉重的书卷气中缺乏几分生气,“单向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和呆板枯燥的建筑压抑了学生的交流情感。

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课堂也是与学校的产生同步,从我国奴隶社会的夏朝起,就有了课堂的萌芽形态—“岸”。“库”,“从广羊声”,“广”是房舍的意思,也就是进行教育的所。从夏朝出现最早的学校开始,至今,教室的形态也历经了从“成均、库、序”,到后来的“坛、庙宇讲学,私塾、书院等”私学,以及“官学(成均、上库(大学)、国子监(隋朝起)”等形态。班级授课制最早于1862年在北京京师同文馆采用。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逐步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和教室。虽经许多年历史沧桑,但其基本形式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传统教室给人的印象是有课桌椅、黑板、讲台等装备。随着电子、信息通讯等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许多形式的电子音像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并尝试着将这些设备用于教育教学过程。随着这些媒体设备在传统教室中的应用,也对教室的空间形式和结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总结媒体教室的发展轨迹,基本经历了从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教室—智能教室的演变。从智能性角度来讲则是经历了从单一设备智能—设备控制智能化(中控)—教学系统环境的智能化这三个阶段。

(四)、对未来课堂的畅想是怎样的?

台湾的陈呈萃认为,未来教室是指这样一种教室环境,教学上,希望由过去单向的讲述教学,转变成为师生有趣与互动的学习模式,引发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而启发学生的创意与思考;同时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及进行探索的方式,以多元的管道汲取知识,包括使用各类的硬件载具,如计算机、学习机、电视、手机、电子书等。环境为一体的新形式教学环境,其中使用了包括电子白板、数字笔、电视(显示)墙、无线络、数字摄像在内的多种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体验到利用新技术进行学习的快乐。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认为未来的课堂是“颠倒的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王珠珠认为未来教室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鼓励学生多方面的进步的,是一个能够展现、呈现或者使用、分享或者发布多媒体的,应该是能够合作研究,能够便于信息交流的,应该是批判性思考,并且能够主动的计划和行动的这样一个真实和虚拟环境的整合的这样一个环境,或者叫结合的一个环境。

通过对上述的定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已有对未来课堂(教室)的界定一个共有的趋势是关注于利用新兴的技术创建一个教与学的环境,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培养。综合以上学者对未来课堂(教室)的概念界定研究,本论文认为未来课堂(Future Classroom/ Classroom of the Future)是相对于传统和现代课堂而言的,是在以人本主义、互动、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和智能空间云计算、人体工学等技术的支持下,以互动为核心,以充分发挥课堂组成各要素(人、技术、资源、环境和方法等)的作用,实施教与学,以促进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与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

参考文献:

未来的汽车作文400字未来作文 篇10

让我们看一看它怎么才能飞起来吧!在大马路上,难免会发生堵车的交通状况,这时“飞”派上了用场。“飞”有一个专门为它设计的专用白色按钮,然后,这辆车便会慢慢的升空,接而伸出一对翅膀,让您能既快速又不会遇到交通堵车的状况地到达您想去的地方。

但是空中有太多车的话也不好,那么白色按钮旁边的黑色按钮帮你解决问题。只需轻轻地一按,两侧的一对翅膀首先会扇动两下,以便于车安全落地,安全着陆之后,翅膀会迅速收回,但不会伤害车身。

如果我降落到别人车的车顶上怎么办?若有人在车顶上降落怎么办?这辆车有一个智能的定位系统,如果前方上空有小车要降落,定位系统便会发出警告的声音了:“前方有车即将降落!即将降落!请驾驶人立即刹车!立即刹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灾难!不必要的灾难!”这样的话,城市里的交通事故就会多多少少就会减少了。

世间上的人不可能不会又不开心的时候,而不开心时就可以坐在多功能的车里进行享受。小车有一个智能感人的系统,这个感人呢是指这个系统能够感觉车内的忧郁时最需要的东西或话语,从而把车内的场景都变成当事人最想要的一个场景,以便达到一个令人轻松愉悦的效果。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篇11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新课改 重要性 教学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育体制迎来了发展和改革的春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前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媒介,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达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当前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技术对课堂建设的作用。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之下,教师应当重视教育技术对于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一、教育技术视野下的未来课堂

在教育技术视野下,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教学瓶颈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和方法得以革新,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教育研究者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未来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的背景下,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显得更加具有时代性和信息性。从根本上讲,未来课堂是一个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技术手段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将会显得更加民主化和人性化,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自由发展,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教育技术视野下的未来课堂,将会更加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期望,更加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和国际接轨,实现教育发展的产业化。

二、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课堂教学开始逐渐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根深蒂固,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依然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核心,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发展,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之下,呈现同质化的发展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林林总总的教条式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静态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教学应当建立在教育技术的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时代化发展。

三、教育技术在未来课堂建设中的运用

教育技术在未来课堂建设中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高科技和高技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之下,快速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能够快速地将很多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未来课堂的建设中,学生在智力、智能和实践等方面,都会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1.未来课堂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

对于课堂教学的建设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和突破。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教育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未来课堂的建设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成立体的时间和空间感,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对于课堂教学将会更有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便捷的沟通交流手段,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高科技的交流手段,可以促进思想和智慧的产生,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快速发展。

2.未来课堂将会以学生为中心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还难以应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的背景之下,未来课堂的建设,教师的一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将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体验,通过合作性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的交流和互动,不断汲取先进的经验和思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是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交流和讨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手段支持下,教师可以创设很多虚拟的交互空间,学生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下,依然可以达到交流和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都可以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更加具有科学性

在教育技术的视野下,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更加具有科学性。无论是在课堂空间的建设还是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将会更加符合教育的特点。此外,教学的设备设施将会更加完善,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之下,无论是认知还是经验都将会有质的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教育技术的视野之下,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沿着科学性和信息化的方向前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教学将更加关注“人”的因素,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突破,实现课堂教学的时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新东,夏一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交互行为模型与评测指标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08).

[2]陈卫东,叶新东,秦嘉悦,张际平.未来课堂——高互动学习空间[J].中国电化教育,2011(08).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精选下一篇:管理培训生结构化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