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课”调研报告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好课”调研报告(精选8篇)

“上好课”调研报告 篇1

芜湖县教师进修学校

陶得

为认真做好2009—2010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准备工作,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县继教中心遵照省市继教中心的要求,于2009年4月面向全县中小学收集“上好课”专题培训的相关问题,听取了一线教师的心声,为即将开展的“上好课”集中培训做好了基本的准备。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中小学43所,职业学校1所;教师2740人,其中高中教师361人,职高教师50人,初中教师834人,小学教师1304人,幼儿教师(含民办)191人。现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815人,大专学历1265人。现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124人,具有县级教师培训资质的教师91人。

二、教师需求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大类的若干问题: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问题。

应该说,通过前两轮的继续教育,特别是第二轮继续教育,已经基本解决了广大教师的新课程理念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都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上教师仍有很多不善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

1.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问题。很多教师都谈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研讨,怎么解决乱糟糟的无序状况;中学,特别是高中课堂如何解决“一潭死水”,学生多愿意被动听讲的问题。

2.学生可供利用的工具书、参考资料等资源有限,如何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无需越俎代庖。

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未能改变眼中只有“优秀学生”习惯,还不善于设计和运用能够分层教学的方法。比如,怎样将让“会的”交那些“不会的”这样“生生互动”的方式运用到课堂上。对课堂教学资源认识不足,眼中只有教材和教师自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不只是单位时间里授课内容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整个课堂全体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和预设效果之间差距较大)。

(三)如何恰当使用教学设计问题。

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教学设计问题,相对比较集中、单纯。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

1.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不一致时,如何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这一问题。2.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3.如何强化师德和教师上课的关系,使教师更能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后进生”。这恰恰又是教学设计中无法体现的问题。

4.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

这类问题在我看来一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使用好教学反思。只要不断地积累,若干年以后必然不会被教学设计所束缚,必然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可以通过案例剖析,让教师举一反三的弄懂课堂二次备课的基本操作方法。至于师德修养,则不仅体现在上课中,学生活动,师生交往,无不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地进行师德教育。

此外,教师们对培训的形式也提出了很多见解,主要包括: 1.专家讲座,包括专家对优秀课例的点评。2.请名师和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

“上好课”调研报告 篇2

到底该怎么上好常态课, 并向优秀课靠拢, 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不断探索和追求。本文从“松不得”、“放不得”、“散不得”三个方面, 论述上好常态课、向优秀课靠拢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一、剖析体育常态课和优秀课

常态课, 顾名思义也叫常规课、平常课或家常课。也可以叫做“日常的课”、“经常上的课”。而优秀课是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交流课等名目众多。可见, 常态课与优秀课有天壤之别。常态课是基于教学大纲, 立足于学生, 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的课堂。课堂要朴素真实, 坚持本色, 所以常态课的本质以其真实性, 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上好常态课、向优秀课靠拢是常态课的总体趋势和新课改的要求, 是每一位体育教师不断的追求。

二、上好常态课, 向优秀课靠拢

常态课以其朴素、真实之面貌洋溢着清新、朴实的气息的课, 不是尽善尽美的课。由于常态课的随意性很大, 所以容易出现课堂上“松、散、放”现象。那么, 上好常态课, 靠拢优秀课, 克服“松、散、放”势在必行。

(一) 松不得

在初中体育常态课, 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课上, 许多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课重视不够, 认为体育是小科、副科, 上不上都行, 上好上坏也无所谓, 体育课要么带学生去操场跑两圈, 然后自由活动, 要么直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上自习, 要么把体育课让其他教师上课等做法司空见惯, 久而久之, 学生对体育的意识淡薄、对体育课不重视也不足为奇。于是, 体育课上管理松成为体育课的瓶颈。

1.管理松使不得。由于师生对体育学科的偏见、对体育课的不重视, 而出现管理松散, 如常态课上, 学生以身体不舒服等为由, 不上体育课的屡见不鲜;或者有老师上体育课, 学生自由散漫, 上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开等现象严重;或学生在教室里写作业, 体育课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等无政府状态, 导致体育课教学质量低下, 学生的自觉运动、锻炼身体的习惯欠缺, 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成为口头上的空谈。因此, 常态体育课管理松使不得。

2.要求松要不得。“要求松”体现在对体育教学质量不重视, 会与不会要求不严, 指导不到位等。如50米跑, 及格不及格不过问, 学生也就不当回事, 反正体育课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来说, 犹如物理学科中的误差, 可以忽略不计的意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挥之不去, 跑步不及格甚至得分是零, 学生也不在意。另外, 在动作要领的指导上松, 如投掷, 学生的动作不到位, 教师视而不见, 只要投得远就行, 动作标准与否无所谓的态度。其实, 动作要领非常关键, 如, 抛角是45̊时, 投得最远, 这是数学中的抛物线的性质定理, 如果抛角太大或太小, 影响投掷的远近, 从而影响投掷成绩, 可见, 动作要领不可小觑, 常态的体育课要求松要不得。

(二) 散不得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教师对新课程、新课改的理念都清楚, 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而在体育课上,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时天方夜谭, 因此, 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不能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放任自由, 任其活动。否则, 学生在这样的体育课上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谈体质的增强, 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更是理论上的空话。学生虽然吸收了新鲜空气, 但自由自在、“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坐在操场的一角或体育器材旁边谈天说地、说说笑笑, 对学生而言, 如此的课, 学生轻松, 教师更轻松, 学生把体育课当成学习压力大、减轻学习压力、释放压力、有时间放松一下的绝佳机会。试问, 这样的体育课意义何在?如此的课堂再谈高效、优秀就犹如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三) 放不得

有的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 布置训练任务、强调训练要求后, 对学生基本是听之任之, 有的同学不训练、动作不到位教师也不给予点拨, 或者大而化之地说一句“再做一遍”等, 显然对学生要求不严, 有“放任”之嫌。其实, 体育课上放不得。

1.动作要领指导到位。如中长跑, 包括起跑、途中、终点冲刺等的要领应该让学生心领神会, 对跑的成绩的提高也很关键。如“各就位”的口令时, 做1-2次深呼吸, 走到或慢跑到起跑线, 两脚用力蹬地, 一前一后, 两腿弯曲, 重心在脚上等动作做到位, 有蓄势待发之势, 跑起来会加倍有力, 健步如飞。

2.练习方式兼具趣味性。中长跑的特点是单调、枯燥。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练习, 如追逐跑、图形跑等, 在练习环节, 旨在掌握跑的技术要领, 发展学生的耐心素质, 也可以分组练习, 提高练习的密度, 也可以为提高练习的趣味性而采用竞赛机制,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纠错不可忽视。中长跑时, 如果身体重心不稳, 跑的节奏差, 全程体力分配不均, 呼吸不正确, 节奏不合理, 动作不放松等, 通过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等使学生各方面协调一致。

4.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容小觑。常态课上抓好“松不得”、“放不得”、“散不得”, 虽然少了些优秀课的充分的准备, 但也创建了常态课的有效课堂, 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训练技巧得到掌握,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得以彰显,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学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强化,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强身健体, 为学生适应社会, 开创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桂江, 苏永联.体育教师对公开课看法的调查分析[J].体育师友, 2010年2期.

怎样上好口语课 篇3

小学生组织语言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再加上爱面子思想作怪,导致好多同学在说话时往往容易出现怯场现象:不够大方、半途而废、颠三倒四……此时,我们不要盲目地加以指责批评,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激发起学生的说话欲望,说话兴趣。激发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二、进行专项训练,化呆板为有趣

1模仿朗读

播放《匆匆》的朗读磁带,指定学生到讲台上来模仿朗读。要求:声音宏亮、语言清晰、富有感情、姿态大方。这样做,既让学生在课堂上开了口,又让他们理解了课文。

2自述、复述

自述训练可以让学生当众把自己的烦恼事或高兴事讲出来,请大家出谋献策或共同分享快乐,也可以谈谈自己对某部影视剧的看法。复述训练大多可以结合课文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内容说出来。如《矛与盾》让学生用现代口语讲述这个寓言故事。或者让学生当回导游,如《桂林山水》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桂林的水和山。这样一举两得,获得理解课文内容和口语训练双丰收。

3开展辩论

辩论,是持有不同意见的双方用一定的理由来阐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矛盾,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意见的一种特殊会话形式。辩论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辩论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小辩论。如让学生辩论“开卷是否有益”“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吗?”等。总之,限于小学生的阅历,辩论时间不宜过长,辩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一夫当关,也可以另请高明,力求活泼生动,不拘一格。

4异想天开

面对未知的世界,小学生脑海中可以有无限的幻想。异想天开训练就是要把这些幻想转化为口语。如《假如我是老师》《我登上月球》由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往往会迸发出精彩的语言。

三、进行口语比赛,化潜力为动力

随着小学生口语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我组织部分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口语比赛。比赛的内容要因人而异。对于口语表达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评比项目有: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调速度是否合理、表情是否自然、态势是否得体。评委可由学生担任。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比单位时间里用词数量的多少,比对同一问题的阐述谁更精彩。

如何上好国学课 篇4

润童心 ——谈如何上好国学课

一、佳作、故事引题

1、让名句成篇——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我出身低微,本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我相貌平平,原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节操,无需“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成绩本来骄人,以图“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在网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怂恿下,我为上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品学兼劣,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此作一忏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我为上网经常迟到,看到迟到被抓的难友们,我安慰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课也不注意听讲,地理课上“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数学课上“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政治课上不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辩证法,历史课上不体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语文课上不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经验。而是偷看无聊小说,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看小说的心情并不好受,有时干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打起了盹,甚至打起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呼噜。

欣赏完这个片段,大家一定感受到经典名句的魅力,这些名句不仅使这篇文章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还增添了幽诙谐之意。用名句抒情,情感丰富

例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引用这些诗句后,就比用“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江,还有泰山庐山等等”这样的句子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要丰富得多,显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很有文采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缺陷是丢掉了老祖宗留传千年的智慧。古代私塾中使用的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等,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现代任何一套教材都无法与之相比。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说:“在今天,有些人即使成了大学教授,花费了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读懂的书,当时却是小孩子的启蒙书。”当时的孩子能学能用,现在的孩子就应该能够做到。我想以自己的方式去做教育,去传承经典,启蒙人生。四月份我参加了由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联合举办的“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全国培训大会。这次大会的宗旨在于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国学经典“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有关精神,解决目前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历时三天,一共有四堂课,其中全国优秀国学经典课堂展示三堂,名师示范课一堂。其余是评课和与国学有关的讲座。这次的收获主要有三点:一是明白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思想河流的源头,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国学对我们的帮助既有道德的,也有文化的,打好国学基本功底可以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归纳起来小学生学国学有以下好处。

二、小学生为什么要学国学?

1、学国学,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的缺失。

语言进入游戏中,语言不高雅,不含蓄,如“得力”、“有不有”„„ 最精典的文字当数《笠翁对韵》

2、学国学,可以弥补精神支柱的缺失。据统计,伪军数量超过侵略者人数唯一国家

国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弘扬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家园 3、学国学,可以弥补人生智慧的缺失。孔子敬仰天,常说:不怨天,不尤人 刘邦很聪明,放低自己抬高别人

4、学国学,可以弥补人格发育的缺失。

小结:的确,学习国学经典,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我国古代的名家名篇,了解更多古代经典诗文,而且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传统文明礼仪教育,使孩子们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接触到国学课程,亲自走国学课堂的时候,我迷茫了。国学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参加培训的时候,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国学既不能上成语文课,也不能上成政治课。那怎么来把握国学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国学课中要学什么呢?还是听专家的说法吧,读!国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不求甚解,熟读成诵。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怎样上国学课。

三、国学课教学原则

1、树立一个目标促进语言表达 2、掌握两条原则

取舍有度,化繁为简;言意兼得,古为今用。

怎样取舍:在人文熏陶上取舍,在教学内容上取舍,在文言常识上取舍。3、落实三个策略

(1)诵读积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韵味。悦(心里高兴)乐(脸上高兴)

(2)巧用注释:读前用,读中用,读后用(3)巧妙链接 4、处理好四个关系

国学课堂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关注课程内容,关注文本物点,关注教法学法)资源拓展和文本解读的关系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人文熏陶和积累语言的关系

5、经典国学教学环节

①导入新课

②课文新授

③理解感悟

④拓展延伸

⑤总结升华

⑥复习温故

6、国学课采用的教学方法

“四化”法:诵读化——以朗读背诵为主,理解为辅。采用素读和悟读,素读即本色地读、纯粹地读、不求甚解地读。悟读即有感悟地读、用心地读、边读边思考。悟文义了解文章层面,悟含义揣摩品悟文章内涵,悟今义经典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情境化——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如配上优美的古典音乐、画面等。如:

故事化——抓住天性,引入故事,帮助学生领悟文章哲理

生活化——把国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国学课教学策略 如何上好国学课,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传承经典是当前很重要也是很紧迫的一个问题。以下提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一)、善用语言巧表述

好的语言,能够让一节课熠熠生辉。有了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学生在国学课堂中也是一种高尚的享受,有了恰当好处的教学语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唤醒学生奋发向上的心灵,使得国学课程更好的开展。

1、解释文本的语言

国学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用文言文所写,这就造成了今人在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不但是学生,就连老师,对于很多生僻的字,年代久远的文章都很难看懂和理解。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会选用合适的现代语言来向学生讲授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明白古今义的差异,并能很好的理解。就像易中天品三国一样,易老选择了很多现代的语言来帮助我们的理解。比如说“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我们对于“北部尉”这样一个官名十分陌生,但是与现在的副县级公安局长对比着来说,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这就是新语释旧词的对比性解释运用。在我们的小学课堂上,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古文底子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学生,教师语言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选用的课堂语言生动活泼且贴切形象,学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如《弟子规》中的第三课有“冬则温,夏则清”这样一句话。生活在优越物质条件下的孩子们却很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的比喻说:“黄香对于父亲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空调。黄香就是一台小空调。”因为孩子对空调很熟悉,可以深有体会的感受到黄香孝行对父亲的作用,同时也让孩子很直观的学习到有关“孝”的道理。

2、形式多样的鼓励语

国学的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复杂,孩子们很难理解和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教师应充分注意观察学生的上课表情和反映。可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上国学课的积极性。教师的鼓励语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简单的很棒、你真棒等。比如说,在班上有一个孩子很喜欢认字,并在学习中学会了很多字。老师发现之后,高兴的夸奖他为“小字典”,而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老师在孩子的眼中发现了骄傲,比简单的一句“你真棒”更有效果。

(二)、浓厚生活气息的课堂

1、要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也是生活化的方法)纵观《弟子规》这本书,主要教授的是“为人父母怎么做”、“为人子女怎么做”、“为人朋友怎么做”、“为我怎么做”等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弟子规》最现实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如何去贯彻这一目标?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成效?关键是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善于抓住生活中典型事例,结合课本与学生共同剖析文本内容。比如在《弟子规》中的第五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德有伤,遗亲羞;身有伤,遗亲忧”。我们可以结合调皮捣蛋的学生的例子来加以讲解,让调皮的孩子自己来说说其中的见解和感悟,让其有切身体会,同时也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皆国学。并适时的将德育和安全教育贯穿其中,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2、实际生活情景的模仿(这是生活与情境化相结合的方法)

《弟子规》中着重讲的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在课堂上实现结合的最好办法就是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将课本内容直观、形象的体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在上《弟子规》第九课的时候“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老师让学生表演情景“见到老师时(路上、下课后)”,有些同学平时的表现较差,但是当老师第二天早上来学校上课时,却发现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主动跟老师问好,并让老师先进校门。下课的时候,改变了蜂拥而出的陋习,而是等着老师先出去,他们才走出教室。通过情景模拟,省去了老师辛劳而又无用的说教,同时,也加深了对国学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1、诵读与讲故事结合。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对于儿童来说,国学相对枯燥无味,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热爱国学。针对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和身理特征,我们需要将相对枯燥无味的国学课上的有声有色所必须的法宝就是讲故事。教师在充分理解课文意思之后,利用书籍或者是网络资源查找与文章相关的小故事,也可以作为作业布置学生搜集查找,在课堂上进行总汇,以师生共同讲故事形式来上国学课。相关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非常多。可以由老师讲述,不但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了国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也可以安排孩子来讲,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如林俐老师在教学《笠翁对韵》一东这课,通过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引出对子“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学生在故事中自然理解这个对子的意思,老师趁势说:“中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已去读并查找资料,课堂上和别的同学分享。另外,还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来谈,以加深体验,熟练运用。”如我校的松英老师教学《弟子规》余力学文,初读理解后播放《王冕学画》动画故事,引导学生用弟子规的句子来谈体会,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周美英老师执教《弟子规》信,老师讲述《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们用刚学过的内容劝诫那个爱撒谎的孩子,学生兴趣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在这热烈的气氛中不仅领悟了诗句还内化了语言。“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我们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训练口才,成为人才。2、除了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外,我们还可以选用经典诵读、知识问答、你做我说等多种形式来上好一节课,保持学生的对国学好奇心和新鲜劲。再比如单就诵读这一项来说,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像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pk读,诗句接龙读、问答式读„„尽量做到课堂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断的刺激学生,以达到我们国学课的要求。

3、和手操一起配合记诵,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灵活的手指、手掌动作不仅可以很好地开发大脑潜能,而且可以刺激穴位,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我们有自创成套的手操来配合经典读物的背诵。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完成,还可以采用、拍手读、快板伴奏读,真正做到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发挥总策划的作用 国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关键在教师。上课时一般将课堂分为六个环节,即看看(文章包括哪几个部分、有什么故事、插图)、读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通读全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想想(有什么不懂的、值得学习的地方、批判的地方)、议议(交流自己的想法、评议是非;师总结性评价、讲故事)、背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练练(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全方位的发展孩子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引导学生的作用,让孩子自己去品读、去发现。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们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精神去看待《弟子规》。

教师作为总策划者,在备课、上课的时候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条件施教。立足于生活这个大背景,将国学教育贯穿于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经典的魅力。过渡:刚才我的发言理论方面较多,下面我将结合课例来作个简单介绍。四月份我校举行了经典教学大比武,所有语文老师不分年龄全部参与(因为每位语文老师都任国学课)。比武通知一公布,老师们个个叫苦连天,大部分都持反对意见,领导们也很担心他们的情绪会影响比武的效果,可是走进老师们的课堂,才发现我们的老师多优秀,一堂堂课都是那么精彩,评委们可谓是赞口不绝,校长非常开心,最后决定只设一、二等奖,十节课荣获一等奖,二十四节课荣获二等奖。接下来我结合课例作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各位一点启发,五、介绍国学课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和观摩名师的课堂,大家一致认为 “读”最重要,其次就是不求甚解(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然后就是背诵。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恰当的情景演练。我结合自己对名师课堂的感悟,设计了一堂《笠翁对韵》之《十一尤》,获教学比武第一名。我把这堂课简单介绍一下: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出示笠翁对韵原文)鱼对鸟,鹡对鸠。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这则韵文虽然很短,但蕴含许多典故,如:虎类狗,蚁如牛。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也包含不少古代的知识,如:七贤、三友、翠馆、红楼等。这些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所以必须突破。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这堂课我首先以“麒麟阁”和“鹦鹉洲”的图片导入传说,让学生认识“麒麟阁”和“鹦鹉洲”,再逐一加上词语变成“事业麒麟阁”、“文章鹦鹉洲”,再加词语,并显示出方位,便成了“空中事业麒麟阁”和“地下文章鹦鹉洲”。又用同样的方法出现陈后主和隋炀帝的画像,再是轻歌曼舞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讲解其内容后明白了“陈唱临春乐”和“隋歌清夜游”的意思。这时她便提出了押韵的问题,经她一指点学生很快说出了押ou韵。然后学生从我讲的两个小故事中明白了“虎类狗”和“蚁如牛”。最后在音乐声中想象情景,由乐曲声中的马蹄声产生联想,老师引导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再由乐曲中的笛声联想引现出“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引领,再通过范读、自由读、对字读(一字对、两字对、三字对„„)、齐读、拍手读、配乐读、对读、打快板读(一生上句,一生下句)等多种方式的诵读直到背诵。在这些过程中还渗透了“对”的意义(同类词语连在一起,词性相对,字数相对,还有上下之分,平仄之分)。一堂课在形象的图片中,在有趣的故事中,在动听的音乐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仅会背诵本篇《十一尤》,还懂得了什么叫押韵,懂得了什么是对,同时知道了“竹林七贤”“岁寒三友”,还略知了陈后主和隋炀帝一些历史故事。整堂课以图画解义,以故事激趣,以音乐激发联想,学生在色彩、弦乐中获得知识,生动活泼。

六、经典诵读的内容

诵读国学经典这么重要,但一开始我也很茫然,不知选择什么内容,在这儿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学校没有开展经典诵读,有兴趣的老师可在自己班级开展甚至可用于培养自己的孩子、孙子)小学阶段一定要把课标规定的75首古诗背熟,国学内容:低年段可选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高年段可诵读〈论语〉、〈增广贤文〉、〈大学〉、〈孟子〉、<中庸>等。说到培养孩子我又想和你们分享一个事例: 一位云南山区小学语文老师的读经实证

我的“中华经典诵读实验”是04年3月从我女儿开始的。当时她女儿刚满3岁,每天晚饭后她都要带着女儿去河边散步,看着河边刚钻出地面的小草,她便触景生情有意识地为女儿吟诵起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小诗,每晚四、五遍,连续3晚上过后,当第四个晚上她再一次吟诵这首小诗时,刚诵完第一句,她女儿便很流利地将后面几句接着诵了下去,当时的她非常惊喜,发现孩子的确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同时也意识到可以教孩子学点东西了,于是回到家她便用毛笔将另外一首古诗写好贴在了女儿最容易看到的墙上,一有机会就指着墙上的古诗让女儿跟着她读上两遍,每天四、五遍,只要3天时间,她女儿就能将一首古诗很熟练地背下来。就这样三、四天一换,到05年9月,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女儿在她的引导下熟练地背诵了50多首唐诗,《论语》前5篇和《三字经》全篇。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开始了自主阅读,而且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到现在仅8岁零4个月,可她女儿已经自主阅读了近百本中外名著和科普图书。从4岁半开始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她又让女儿跟着她的诵读实验班认真诵读了《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弟子规》、全篇,部分《笠翁对韵》和百余首古诗词,现在正在诵读《易经》,而且上经部分已经完成。

如何上好班会课 篇5

《班级管理技能》是一门面向在职教师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由闫德明、郭凯、韩迎春、廖耀良及谢月红五位专家完成,主要讲授师生沟通与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授课内容共包含五个专题,分别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设计与营建、学生管教:底线与原则、中学生心理特征与师生沟通技巧、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

其中,学习了谢月红老师的《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的讲课后,感触特别深。她坚持“以情育人,育有情人” 的理念,在班级建设、班干部培养、组织班会、班级活动、个别思想工作等方面都有一套有自己的做法。通过学习,我这才真正意识到班会课在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教育功能,并知道了班会课的设计和实施的做法和步骤。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会课在学校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不懂得班会课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善用班会课的班主任不会是一个好的、成功的班主任。下面我来谈谈学习后的一些体会。

一、认识班会课的重要性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各种做人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是多方面的,其中班会课是对学生正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阵地。而这一点常常被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忽略,有些班主任老师会把班会课的时间用去上文化课或者自习课。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应该从重视班会课,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做起。

二、善用班会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其实,很多班主任老师所以不喜欢上班会课,是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怎样上好班会课。他们要么利用班会课批评学生,让班会课成为批斗课;要么就简单几句话无事可说,让学生自习;要么上成高谈阔论的说教式班会课或者表面热闹实际针对性不强的形式主义班会课。这样的班会课一般是难有成效的。所以,在认识到班会课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要探讨的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如何上好班会课?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班主任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积累人生的经验。

常听人说道: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作为班主任,你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教会他们人生的道理,首先你自己得先具备良好的品德,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应具备相应的素质。其次,你要懂得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讲道理。空而大的道理谁都会讲但没有多少学生能真正听得进去。要增加自身的阅历,积累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专业知识,用你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要知道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些小事可以反映出班主任思想的轨迹。班主任要言传身教,就要有高素质。

2、重视班会课的备课工作。

上班会课也要备课吗?可能很多班主任老师会这样问。因为有很多班主任从来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很少有人会认真去备班会课,除非是学校要求的公开课。这是一个误区!我个人认为备好一节班会课有时比备一节专业课还难。备课时要重点落实主题的确定。一方面,要与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规划和阶段性德育工作重点相结合,做到整体性和针对性统一,要注重学校政教处布置的常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注意与时代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相结合(如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班级实际相结合(如根据班级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针对性的专题教育。)要关注班级近期的各方面表现中反映的思想问题,确定每周班会课的主题。光是做到主题明确,切合实际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你说,不备课能把班会课上好吗?

3、班会课形式要符合主题的需要,使教育效果更佳。

班会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1)会议式。以集合会议形式举行的班会,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模式,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当然其表现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漫谈式、表演式、辩论式、竞赛式等。(2)游戏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动中可以师生共玩、师生共乐,在玩中增智,在玩中受益,在玩中明理。同时有条件的还可以打破教室界限。(3)访问式。就某一个问题,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先到社会上调查访问,之后回到班上汇报结果,畅谈感受。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实践能力。不同的主题适合不同的形式,要善加选择。我个人认为会议式的班会课比较符合实际。比如,在开学初,因为学生上课纪律、听讲情绪不好而遭到科任老师投诉时,我专门上了一节班会课。我知道如果老生常谈地来讲我们要如何遵守纪律,强调遵守纪律的重要性等等,肯定没有几个学生会去听,所以在设计时准备了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一条不是很宽的马路,有人将汽车停在马路的一旁,大概占领了马路的三分之一,大家还能通行,虽然大家有些不满但没有人去管。接下来会有第二辆车,第三辆车也停下来,还是没人觉得关他什么事。再接下来会有车辆停在路的另一侧,占掉路面的三分之二,路面开始拥堵,过路的人会愤怒甚至开骂,但已经无济于事,大家只能忍受。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要学生认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关注公共的利益就是关注自身的利益。乱停车的人固然是造成拥堵的罪魁祸首,但民众的不闻不问无形中助长不良行为的原因,最终的结果是大家的利益都受到损害。在课堂上破坏纪律的同学就象乱停车的人,而其他同学或者附和或者不加理睬的行为是此种不良行为滋生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个道理不是由老师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得到的。这样,不仅教育学生要尊重课堂,保障自身听课权利,也进行了公民道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4、通过学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提高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上好第一堂课 篇6

作者:翁凡凡来源:文学院发布时间:2010年9月25日点击量:2

51一名指导老师、三位同学和八十二个学生塞满了整个鄂南高中高二二十班的教室,本来就已臃肿的班级这时在我的眼里却显得分外的让人温暖。来到鄂南高中的整整一周的时间,今天,我站在了语文课堂的讲台上,开始我的“第一堂课”。

这是我的教学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堂课,面对的是活生生的高二小孩,是一双双好奇求知的眼睛。然而,我竟一点紧张感都没有,我竟如此从容镇定地顺利完成了我的第一堂课。学生的回馈、同学的肯定,再加上指导老师的一句“第一堂课上得非常的成功!”,这一切告诉我:我已经上好了我的第一堂课。记得于永正老师给新教师的二十条建议中,有一条就赫然写着——“上好第一堂课”。这如两个陌生人的第一次会面一样,人们总是容易形成刻板印象。第一堂课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其意义同样如此。学生极有可能因此给你贴上了一个标签。他以后对待你的课堂的态度,对待你的学科的态度,对待你的态度,或许已经在第一堂课之后决定了。

那么,究竟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呢?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课后反思与总结。首先,充分的准备是最重要的条件。“天道酬勤人”。早在几天前我就手写好了我的教案,教案细致到课堂上要讲到的任何的一字一句。教案也已经让指导老师看过两遍,修改过一遍又一遍,红色的字夹杂在黑色的字中间。昨天也已经在小组同学的面前试讲过一遍,自己在宿舍演练了一整晚。以致我最后可以把全篇教案毫无遗漏地背出来。其次,强大的自信是镇定剂。我的自信还得益于在学校时候的多次试讲机会,它们让我适应并且喜欢上站在讲台的感觉,它们告诉了我:“我是适合讲台的。”而你走上讲台后,只要迅速地捕捉到那种熟悉的感觉,那么,你就能够挥洒自如了。最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保证。与指导老师相处愉快,她总是特别的亲切,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与肯定。小组成员诚恳的建议与帮助,也让我完全没了担忧。与学生一周的相处,让我对他们也不再陌生,感觉他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般。

当然,这第一堂课也并不能说尽善尽美了。存在的缺点也是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在这里也列出来供为“前车之鉴”。第一,给学生发言的评价艺术还有待提高;第二,课堂任务的布置还需要更加明确;第三,课件的字体还需更大一点。

如何上好班会课 篇7

在这门课中, 谢老师首先给我们描述了两种较为传统的班会课:

班会实录A:昨天学校开会强调了以下几件事情:一是学习, 号召各班掀起学习热潮, 争取期末取得优异成绩。上周, 我们班有些同学目无班规校纪, 表现很差, 损害班级荣誉, 给班级扣分、抹黑。刘××、王××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惹老师生气, 张××和郑××课前不做好准备, 仍然说笑打闹被教导处发现…… (被点名的同学一个个低着头, 趴在桌子上, 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二是安全……十是…… (下课铃响, 班主任还意犹未尽。)

班会实录B:期末考试快到了, 所以我首先强调一下学习。你们是学生, 学生的任务是什么?就是学习。成绩不好, 就对不起养育你的父母和关心你的老师, 也对不起你自己, 为此我决定, 自本周开始, 每天7点30分必须到校早读, 不准迟到;一律不准再看课外书, 全力准备考试。第二是纪律,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 没有良好的班级纪律就不可能搞好学习, 所以上课必须……好了, 别的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下面, 我发一张试卷, 大家迅速完成。 (学生一阵骚动, 有的唉声叹气, 有的紧张地找文具, 考试开始。我看了一下时间, 刚好6分钟。)

结合上面的两种班会课, 谢老师指出, 每个班主任都知道班会是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大多流于形式。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 爱要不要。”班会课就会变得无序、无效又无趣。

接下来, 谢老师重点给我们讲述了如何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要有明确的主题、以班级为本、要体现活动特色。要实现这一目标, 要做到真选题、好素材、巧活动、精过程、新形式、成系列。

第一, 真选题。谢老师指出, 选题切莫太大, 每次班会要着眼于解决一件小事, 要学会以小见大, “聚焦凡人小事——关注社会观察自然景象——感悟人生捕捉细小情节——诉说真理”。

第二, 好素材。一堂好的班会课必须要有充足有效的素材来支撑, 我们可以尝试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音乐歌曲、摄影绘画、科学发现、社会传奇中去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谢老师给我们看了他从“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超强大脑”、“出彩中国人”、“感动中国”等电视综艺节目中搜集的班会素材, 不但有趣, 而且实用, 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更容易接受。

第三, 巧活动。一个好的班会活动设计, 会让同学爱上班会课。比如, 在新班级组建后, 第一节班会课, 我们往往会让学生逐个站起来做自我介绍, 其实我们可以用活动将这个过程趣味化。例如:我们可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第一步:每人保持安静、不说话;每人手里拿到一份儿歌, 注意不要告诉别人;班主任宣布开始后, 请大家以哼唱自己手中儿歌的形式, 来找同组的伙伴, 找到1个人后, 两人继续寻找其他人, 直到小组成员集合完毕, 并选定一个区域坐下。寻找过程中只允许哼唱, 不允许说话。看哪个组先集合完毕。第二步:彼此认识一下 (3分钟) ;共同练习本组的儿歌 (2分钟) ;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成员;小组成员集体演唱本组的儿歌;看哪个小组介绍、演唱得好。这样的形式不但有趣, 也可以从中快速地找出有责任心的孩子去做自己的小助手来管理班级。

第四, 精过程。班会课要精心准备、环节精彩、展开精妙、延伸精彩。在班会准备上, 老师切莫大包大揽, 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班会准备的过程成为班会的一部分, 对认真准备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奖励。另外, 教师还要在具体的环节上下功夫, 要紧凑, 切中主题, 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的延伸和引导, 比如一堂关于感恩的班会, 除了在班会课上给学生讲道理外,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给妈妈写封信, 回家给妈妈做顿饭等等, 通过延伸, 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

第五, 新形式。传统的班会课程一般在教室展开,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我们可以开展班会, 尤其是一些微型班会。我们可以把班会课放在室外举行。

第六, 成系列。谢老师告诫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 要学会积累, 坚持积累, 努力把自己的班会课上成一个系列。

最后, 谢老师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激励我们:“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也正如我们的班会课, 要想上好, 就要高度重视、用心准备、注意积累、锐意创新!

摘要:班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班会上, 班主任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 还集中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审美、个性心理及社会实践等各种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

如何上好计算课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课 教学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都非常重视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更新理念

教师要适应现代新课改的要求,摒弃传统观念思想,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是配角,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计算课教学中的一个较突出的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求平均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重要性,老师在课前做了一个小小夹球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分组夹球,并做好统计。结果出来了,3名男队员的分数分别是5,9,7分,而女队的3名队员的得分分别是7,7,6分,同学们正要下结论时,老师突然拿起筷子并说道:“第4位女队员开始夹球了!”在学生惊讶的目光下,教师很快就完成了比赛,结果是3分。最终结果是男队得21分,女队得23分,女队赢了。男同学们大喊不公平,不公平。为什么?教师便顺势开展教学。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求平均数是由于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发现问题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的基本能力,是学生不断探索数学知识的不懈动力。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的心理需求,是优秀的学习品质,能让学生围绕问题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以获取更大的收获。所以,在创设情境后,我们还要善于让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时候教师可根据需要,提出一定的要求或范围。

四、解决问题

有了问题就得解决,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智慧和才华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反对传统教学直接介绍给学生成人通用的方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1.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探索和研讨。学生由于年龄结构和生活经验相近,具有语言和思维的相通性,在一起进行探索和研讨,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群体意识。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活动提供机会,并创设相应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交流研究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探索计算的方法,这样的交流才有价值。

2.算法多样化。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得出不同的运算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计算23+16时,有的孩子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有的孩子用拨计数器的方法计算,有的孩子用数数的方法计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计算,还有的孩子用竖式来计算,都可以。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的,我们都应加以肯定。

3.算法最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但哪种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然后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交流,最终分析出哪种方法最优,哪种方法更简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4.重视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估算的能力和习惯,依赖于对数的理解。因此,它能帮助学生发展对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增强运用数及运算的灵活性,促进对结论的合理性的认识,提高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对于运算结果的把握,有利于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培养学生对运算结果负责的态度。因此,我们在计算课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进行估计的意识和能力。

五、注重评价

上一篇:道路工程实习报告参考下一篇:党支部专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