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塑料研究现状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导热塑料研究现状(精选8篇)

导热塑料研究现状 篇1

淀粉塑料研究现状

Starch plastics Research

班级 高聚物111 学生姓名 杨 振 学号 1132403127 指导教师 杨 昭 职称 讲师

导师单位 材料工程系 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1月7日

淀粉塑料研究现状

杨 振

徐工院高聚物111

徐州

221400

摘要:

发展淀粉降解塑料有利于节省石油资源、保护环境。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较多, 并且在技术的实用性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3 个方向: 淀粉与其它可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直接填充;对淀粉表面修饰使其能与合成高分子相容;在淀粉与合成高分子体系中加入增塑剂。虽然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综合性能上还不能与合成高分子相比, 但由于淀粉的综合优势, 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和发展极具潜力。

关键词:淀粉 降解塑料 环境污染 淀粉塑料

Starch plastics Research

Yang Chen The Xugong Institute polymer 111

Xuzhou

221400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starch biodegradable plastic in favor of saving oil resource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Mo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technology.Current research focus is concentrated in three directions: starch with other biodegradable polymer directly filled;modified starch surface so that it can be compatible with the synthetic polymer;adding plasticizers in starch and synthetic polymer systems.The starch-based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can not be compared with the synthetic polymer, but great potential due to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starch, starch based biodegradable plast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Starch Degradable plastic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arch plastics

引言

近10多年来,全球为应对石油资源日趋贫乏、油价不断飞涨以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引发了对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物质材料的极大关注。目前已产业化生产的生物质塑料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以淀粉、植物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为原料,经改性后单独或以不同比例与其它生物降解塑料或与普通塑料共混(或合金化),然后通过热塑料性加工制得可完全生物降解或部分生物降解塑料,如淀粉基塑料。另一类为以淀粉、糖蜜等可再生资源通过微生物或基因工程直接合成生物降解塑料,如聚羟基烷酸酯(PHA)等;或以淀粉、秸秆等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发酵合成单体,再经化学合成生物降解塑料,如聚乳酸(PLA)等。

淀粉基塑料是当前技术较成熟、产业化规模较大、性价比较适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一类生物质塑料。其性价比可与普通塑料PE相比拟,有利于推向市场,这为堆肥化处理用垃圾袋提供了可再生、可持续发展和生物降解的选择。

一、国内外现状分析

1、国外现状

塑料制品应用广泛, 但废弃物污染环境。国外于80 年代对塑料的生物降解开展了研究, 淀粉塑料的生物降解已开发成功并已工业化。

淀粉塑料分为两大类型: 淀粉填充型生物降解塑料和全淀粉或基本全淀粉的生物降解塑料.前者是在普通塑料中加入淀粉或改性淀粉和其他添加剂制成, 后者以淀粉为主要原料, 添加少量其他助剂经反应制成。国外概况

淀粉塑料在美国和加拿大都已商品化, 玉米淀粉塑料的重要用途之一是生产垃圾袋, 它是由43 写玉米淀粉和47 % 聚乙烯以及10 %各种助剂组成的。

2、国内现状

我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虽然在70 年代才开始推广, 比国际上迟了20 年, 但发展迅速。19 8 0 年生产地膜0.25 万t , 覆盖面积16 67 公顷(2.5 万亩), 1 9 9 1 年生产约50 万t , 筱盖面积达46 万公顷(7 0 0 0 万亩), 预计到2 0 0 0 年, 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将达到6 67 万~ 1 0 0 0 万公顷(1 ~ 1.5 亿亩)。地膜栽培技术推广, 据测算可提高产量15 % ~ 20 % , 但由于地膜残留于土壤中, 污染严重, 据对北京近郊调查, 使用多年地膜筱盖的地上每亩残留地膜竟达2 3 kg , 使小麦减产20 % , 其他作物的减产幅度为8.3 % 一54.2% 不等, 且其残留膜缠绕在秸杆上被牲畜吃了患病甚至死亡。其他的塑料制品如快餐盒、塑料袋、各种容器残留也到处可见。

二、淀粉的性质及淀粉塑料降解分类

1、淀粉的基本性质

天然淀粉的高分子链间存在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较强, 因此, 溶解性差, 亲水而不易溶于水, 且加热不熔融, 300℃以后分解, 成型性能较差。为改善其加工工艺性能, 一般可通过打开淀粉链间的氢键, 使其失去结晶性的方法来完成。具体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加热含水量大于90% 的淀粉, 在60~ 70 ℃ 间淀粉颗粒开始溶胀, 达到90℃以后淀粉颗粒崩裂, 高分子链间氢键被打开, 产生凝胶化;另一种是在密封状态下加热, 塑炼挤出含水量小于28%的淀粉。这种过程中淀粉可以熔融, 称为解体淀粉或凝胶化淀粉。这种淀粉与天然颗粒状淀粉不同, 因其加热可塑, 故称之为热塑性淀粉。其实, 解体淀粉与热塑性淀粉是有区别的, 从根源上说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仍然具有结晶状的结构, 后者基本没有这种结构。图1 淀粉的分子结构

图1淀粉的分子结构

Fig.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starch 淀粉作为高分子物质, 其性质自然与分子量、支链以及直支链两种成分的比例有关。实验证明, 高直链含量的淀粉比较适合于制备塑料, 所得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2、淀粉塑料的分类

一般而言,依照其发展过程,淀粉降解塑料前后共经历了三个主要技术发展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的填充型淀粉塑料、第二阶段的淀粉基塑料和第三阶段的全淀粉热塑性塑料。

(1)填充型淀粉塑料:此阶段的产品多由淀粉(约6~20wt%)与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等高分子的共混物制备,其最大缺点为产品的淀粉组成经降解后会留下一个不能再降解的塑料聚合物,因此此类塑料亦被称为淀粉填充型塑料或假降解塑料。

(2)淀粉基塑料:此阶段的产品使用聚乙烯醇等亲水性高分子与含量大于50%的淀粉高分子进行共混制备,藉由淀粉高分子和亲水性高分子间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此类材料具有较优异的生物可降解特性与可加工性,此类塑料亦被称为生质塑料。

(3)全淀粉热塑性塑料:利用改性方式使淀粉高分子的结构以无序化排列并具有热塑特性,在淀粉含量90% 以上的前提下,于高温、高压和高湿条件下制备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因此全淀粉塑料是真正完全可降解的塑料。此外,虽然所有的塑料加工方法均可应用于淀粉塑料加工,但全淀粉塑料的加工却需要少量的水与高分子加工添加剂做为增塑剂(如甘油),研究发现,在进行全淀粉塑料加工时,添加20~30% 的水与甘油10~20% 当作增塑剂为最适宜条件。

三、淀粉塑料的性能

1、生物可分解特性

全淀粉热塑性塑料含有80% 的淀粉,其制作过程中额外添加的各类助剂亦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全淀粉塑料能在使用完后,于短时间内被光或微生物完全降解,全淀粉塑料经降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2、热塑可加工特性

具有热塑特性的淀粉就像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泛用塑料一样,可以重复进行塑化加工,全淀粉热塑性塑料可透过剪切速率的调节来调整黏度,以优化其加工性能,透过传统塑料的成形加工技术(如挤出、吹塑、流延、注塑等),可以得到各种淀粉塑料制品,淀粉生质合胶亦为近年来研究之主流。此外,研究显示,其机械物性如拉伸强度约为8~10Mpa、拉伸长度约为150~200%,可以满足一般塑料制品的需求;而以此类淀粉为基材之热可塑性高分子易受到来源种类与增塑剂所影响,如高直链淀粉因其结晶度较低,以及增塑剂对材料物性严重下降而影响其加工性,是故材料筛选与来源规格控管于此领域格外重要。

3、高经济价值

全淀粉热塑性塑料其原料成本较传统塑料低约20%,也较生物可分解塑料(如PLA 或PHB 等)减少50%以上,极具市场竞争力。

淀粉塑料的物理性质如表1

表1 淀粉塑料的物理性质

Tab.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ure starch plastic

性能

指标 薄膜密度/(g·cm-3)

1.15 薄膜厚度/mm

0.4 光泽度/%

拉伸强度/MPa

7~10 断裂伸长率/%

180~260 撕裂强度/(N·mm-1)

四、淀粉塑料存在的问题

1、填充型塑料的降解性为达到标准

填充型塑料的降解性能尚不能完全达到满意的程度。大部分所谓的可生物降解淀粉塑料都是部分失重、裂成碎片, 虽然有菌落生长和力学性能降低等特征, 但均不能说明产品完全消失。尤其在淀粉填充型塑料中的PE、PVC 等均不能短时间内降解。因此该类产品应归属在淘汰行列。

2、价格不具有竞争力

国内外公认降解塑料比同类塑料产品的价格高50%以上, 其中能完全降解的高4~ 8 倍。

3、综合性能不高

淀粉基塑料力学性能一般可以与同类应用的传统塑料相比, 但其综合性能不令人满意。主要缺点是含淀粉的塑料耐水性都不好, 湿强度差, 遇水后力学性能显著降低, 而耐水性好是传统塑料在使用过程中的主要优点。在不同场合使用时也产生不同问题, 如主要在列车上使用的光/ 生物降解聚丙烯餐盒与聚苯乙烯泡沫餐盒相比, 显出质软、装热食品易变形, 因而实用性较差。而且这种餐盒比较费原料, 每个餐盒重量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餐盒重1~ 2 倍。

4、评价方法不一致

由于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较晚也较快, 各国都正在建立健全生物降解塑料的评价方法。由于世界各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迥异, 致使评价标准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统一。

五、淀粉塑料的发展

开发全淀粉热塑性塑料最常使用的方式即是针对天然淀粉进行物理处理或化学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淀粉高分子除具备优异的热塑加工性与自然降解特性之外,也带有传统塑料树脂的优异物理性质,与原来的淀粉基塑料比较,其优点有:

(1)绿色环保素材经全分解后形成二氧化碳及水;(2)经适当改性与高分子加工可下游产业之需求;(3)价格优势,淀粉取之自然、量多且来源充足,因此全淀粉热塑性塑料的成本低于淀粉基塑料和传统塑料。

我们也应看到,生物降解塑料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目前适于使用降解塑料的包装、农用制品及一次性塑料用品约占塑料总产量的30%,全世界降解塑料市场估计为4 000万t,我国则为300万t,因而大家都希望完全降解塑料尽快工业化生产。

国内外众多科学家仍在不断努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现在已有多种完全降解的降解塑料问世,而且在进一步完善,而国内则研究甚少,有些还是空白,我们必须加强对真正完全降解的塑料研究。

阻碍它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就目前问世的完全降解塑料品种而言,成本降低可能性最大的要数全淀粉塑料,因为不管如何,它所需的原料淀粉是可再生资源,其单位价格远比传统塑料原料低,更不说与现在合成的可降解树脂比了。

现在对于可降解塑料的定义逐渐清晰化。所谓可降解塑料就是必需在废弃后短期内能百分之百降解为无害物质(如CO2和H 2O)的塑料。上文所述的淀粉直接填充型塑料不能完全降解, 因此它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可降解塑料。降解塑料的研究还不成熟,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争议是可以理解的。可降解塑料总体的发展趋势为: 根据不同用途,开发准时可控性环境降解塑料;开发高效价廉的各种功能性助剂, 进一步提高准时可控性、用后快速降解性和完全降解性;加强对全淀粉塑料(热塑性淀粉塑料)的研究;加速研究和建立系统的降解塑料的讲解实验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为可降解塑料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的全淀粉型塑料的发展优势在于: 淀粉在一般环境中就具备完全可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对土壤或空气不产生毒害;开拓淀粉新的利用途径可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全淀粉塑料研究的程度不深, 显然这方面仍然有巨大的研究空间。

结论

淀粉塑料的开发应用,其主要优点是集实用性、经济性于一体,其原料来自可年年再资源,作为日益减少的石化资源的补充替代,对于摆脱对石化资源的长期依赖、缓解石化资源的供求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当今各国寻求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另外,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瞻目的热点和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淀粉基塑料垃圾袋作为PE塑料垃圾袋的替代品,每年可实现相当可观数量的碳减排。未来有机会逐步取代传统不可分解塑料之产品,减少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白色污染及焚化处理时生成的废气污染。参考文献

[1]杨玉清,王佩璋, 王 澜.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J].塑料工业,2005,33:28-30.[2]王宁,马涛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农产品[J].加工学刊2007,(1):43-45.[3] 陈庆,崔彪.全淀粉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研究现状[J].塑料工业, 2010(S1).[4]邱威扬, 邱贤华, 喻继文.国内生物降解淀粉塑料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苏化工,2003 ,31(4):1-3.[5]石雪萍1, 赵陆萍2, 叶朝阳淀粉类可降解塑料的现状与发展[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4):55-58.[6]郭振宇胡世伟丁著明淀粉基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助剂,2011,(6)[7]代丽.可降解淀粉塑料的研究现状轻工科技[J].2012,(9):41-43.[8] 徐秋兰,庞杰.淀粉塑料发展及其前景展望[J].粮食与油脂, 2004(04)[9]邱威扬.塑料淀粉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3,(12):15-22.[10]赫玉欣, 由文颖, 宋文生等.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致谢

导热塑料研究现状 篇2

1 实验

1.1 材料的选取

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塑料垃圾袋、透明的一次性杯和废塑料薄膜作为实验样品,材质分别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实验用单组分样品的质量均为15 mg,混合组分样品的质量为15 mg,具体配比为m(PE)∶m(PP)∶m(PVC)=6.5∶2.5∶1[6]。

1.2 仪器及方法

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台,由裂解反应器、高清摄像装置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裂解反应器采用恒热流电加热,反应器内放置长为100 mm、直径为10 mm、壁厚为1 mm的不锈钢筒,满足L/d≥8,保证了轴向有一等温段,保持不锈钢管壁面均匀受热。裂解炉内布置热电偶,测定温度变化。炉膛同一径向位置布置3个直径为1 mm的热电偶;不锈钢筒内外壁分别对称布置2个直径为1 mm的热电偶;不锈钢筒中心布置1个直径为1 mm的热电偶。炉口采用耐高温的钢化玻璃板和石棉垫圈封口。

分别称取15 mg试样破碎成粒度为2 mm 左右的颗粒,装入不锈钢筒内,将其放入裂解炉内加热升温,升温速率保持在10 ℃/min。实验开始前打开测温系统,观察并记录实验温度变化,同时调试好高清摄像装置,时刻观察试样的变化。仪器升温前先打开N2瓶阀门,以吹扫反应器内残留的空气, 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N2以保持惰性气氛,裂解油气由下方排气口排出。

2 结果与分析

图2和图3分别为PP、PE裂解过程不同径向温度变化曲线。温差Δt是试样中心温度与钢筒内壁温度之差。由图2、图3可知,PP、PE温差Δt在开始加热前20 min内先逐渐增大,表现为吸热反应段不锈钢筒内的传热方式以热传导为主,这是因为PP、PE熔融吸热以及试样表面水分蒸发吸热所致。随后PP、PE温差Δt开始减小(PP、PE的Δt分别在20~24 min、20~22 min之间出现减小),这是因为产生了一部分小分子挥发性气体,试样内开始产生气泡,同时固体颗粒开始转变为液态,传热系数增加。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PP、PE温差Δt逐渐增大(PP、PE的Δt分别在24~27 min、22~24 min之间出现增大),这是因为大分子产物继续热解吸热所致,产生大量挥发性气体,气泡汇聚成气膜,传热恶化,传热系数急剧下降。之后传热规律再次发生转折,PP、PE在反应最后阶段,Δt急剧下降,这是因为壁面形成稳定的气膜层以及裂解产物发生二次反应所致。

图4为PVC裂解过程不同径向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PVC在开始加热前15 min内,温差Δt先逐渐增大,出现一段裂解前的吸热段,这是因为不锈钢筒内的传热方式以热传导为主,PVC熔融吸热以及试样表面水分蒸发吸热所致。PVC裂解过程主要分为 2 个阶段, 即HCl 的受热脱除和残留多烯共轭结构的热解[7]。PVC裂解15 min之后,Δt逐步缩小,这是由于HCl开始脱除,导致试样内开始产生气泡,气泡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并相互影响,传热系数急剧增大。当Δt达到峰值点,进一步升高温度,试样中心温度急剧下降,Δt急剧增大,传热恶化,这是因为HCl生成量增加,气泡汇聚成气膜,以及多烯共轭结构热解吸热,从而引起传热受阻。随后PVC裂解反应规律同PP、PE类似,20 min后由于产生了一部分小分子挥发性气体导致Δt下降,传热系数增加;23 min后,大量气体产生导致传热增强,Δt增加。PVC反应后期传热规律再次发生转折,Δt急剧下降,这是因为发生了一系列放热反应:壁面形成稳定的气膜层以及部分多烯碎片热解时通过分子重排、环化形成芳烃结构,还有一部分聚合形成稠环芳香族物质[8]。

图5为废塑料混合组分不同径向温度变化曲线,通过与单组分温度变化曲线对比可以看出废塑料混合后对传热的影响。由图5可知,温差Δt有2次剧烈变化,出现2次吸热反应段,传热系数发生2次波动,与PE、PP的熔融吸热相对应。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Δt又产生较大波动,介于 PE、PP温差波动之间,这是因为PE延缓了PP的裂解。随后,温差迅速减小,为混合物的放热反应段。对比图5、图4可知,由于混合物 PE/PP/PVC 中 PVC 的含量较少,PVC对混合物中PP、PE的裂解影响较小。

通过PP、PE、PVC及其混合物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废塑料的裂解过程随着温度升高,导热系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最后又迅速增大。

3 有效导热系数计算及分析

塑料裂解过程传热现象很复杂,其传热方式包括热传导、对流及热辐射,因此需要对塑料裂解过程的传热模型作简化处理。由于不锈钢筒的长径比为10,试样较少且粒度很小,故只考虑热量沿径向传热,忽略沿轴向传热以及塑料裂解过程中的反应热。以有效导热系数来表征裂解反应器内的传热属性,该模型的传热方程式为:

undefined

初始条件:

τ=0 t(r,τ)=t0 (2)

边界条件:

式(1)的理论解为:

undefined

根据实验条件,边界条件可简化为:

t(0,τ)=A·c1exp(-aβ2τ) (5)

undefined (6)

根据实验所得温度分布,本实验采用准稳态方法计算废塑料热裂解过程单一组分及混合组分的有效导热系数。

图6、图7分别为PP、PE裂解过程有效导热系数的变化曲线。由图6和图7可知,PP和PE有效导热系数分别在150~300 ℃、100~200 ℃之间出现小幅度波动,这是由于废塑料熔融所致。随着温度升高,PP和PE有效导热系数出现小幅度下降(PP、PE的有效导热系数下降分别在370~400 ℃、370~420 ℃之间),此时聚合物大分子主链的薄弱处开始吸热断裂[9],但大分子产物占多数,传热性能受到影响。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大分子产物继续热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传热性能大幅度提升,但由于裂解的加速,气体聚集形成大气泡,阻碍传热,PP、PE有效导热系数骤增骤降(PP、PE的有效导热系数变化分别在400~470 ℃、420~500 ℃之间)。热解后期有效导热系数急剧上升,可能是由于辐射传热急剧增强所致。由图6、图7可以看出,PP、PE裂解过程有效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基本类似。

图8为PVC裂解过程有效导热系数变化规律。由于PVC裂解过程出现熔融、HCl脱除以及多烯共轭结构热解,PVC有效导热系数在100~300 ℃之间出现3次起伏。

首先PVC熔融使得PVC有效导热系数出现小幅度波动并出现第1次起伏。其次,HCl受热脱除,PVC有效导热系数骤升骤降产生第2次起伏。随后,多烯共轭结构热解并产生大量气泡导致传热性能出现起伏,PVC有效导热系数出现升降。PVC热解后期由于分子结构的聚合及重组等放热反应以及辐射作用大幅度增强,使得PVC有效导热系数大幅度增加。

图9为典型组分共裂解过程有效导热系数变化规律。由于PVC含量较少,故混合物PP/PE/PVC有效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同PP、PE基本一致,但变化较为平稳,这是由于废塑料混合裂解呈现阻碍效应所致。

4 结论

(1) 聚丙烯和聚乙烯的热裂解过程换热机理基本相同;聚氯乙烯的裂解过程换热机理分为2个阶段;混合组分热裂解过程中,PE延缓了PP的热解;废塑料热裂解过程换热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废塑料热裂解反应器的稳定控制。

(2) 聚丙烯和聚乙烯热裂解过程的有效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基本相同;PVC的热裂解过程有效导热系数波动较大;混合组分热解过程的有效导热系数同PP、PE类似,但呈现阻碍效应;废塑料单一组分及混合组分裂解过程的有效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可望为废塑料裂解反应器模拟与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摘要:选取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以及其混合物)进行了热裂解实验,实验在氮气气氛下进行,温度从室温升至600℃,升温速率为10℃/min。基于试验测定的温度分布,采用准稳态方法给出了废塑料典型组分热裂解的有效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废塑料热裂解过程的换热机理。

关键词:有效导热系数,准稳态法,热裂解,废塑料

参考文献

[1] Liu Guangyu,Luan Jian.Pyrolysis of MSW plastics:Tech-nologies and their reactors[J].Environ Eng,2009,27(S1):刘光宇,栾健.垃圾废塑料裂解工艺和反应器[J].环境工程,2009,27(S1):383

[2] Liu Yulan,Wu Yongqiang.Study on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ixed bed[J].J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4,30(2):130刘玉兰,吴勇强.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30(2):130

[3] Pan Hongliang.Calculation of effective heat conductivitiesin highly porous media[J].Aeronaut Comput Techn,2000,30(3):12潘宏亮.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J].航空计算技术,2000,30(3):12

[4] Walter Michaeli.Extrusion dies for plastics and rubber:De-sign and engineering computation[M].New York:HanserPublishers,1992

[5]Osswald Baur Brinkmann,Oberbach Schmachtenberg,任冬云.国际塑料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7

[6] Liu Yibin,Ma Xiaobo,Chen Dezhen,et al.Co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 analysis of typical constituents ofplastic waste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0,30(23):55刘义彬,马晓波,陈德珍,等.废塑料典型组分共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23):55

[7] Deng Na,Zhang Yufeng.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wast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PVC)[J].Environ Sci,2008,29(3):837邓娜,张于峰.聚氯乙烯(PVC)类医疗废物的热解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8,29(3):837

[8] Tian Yuanyu,Lu Yongkang.Application of Py/FTIR topyrolysis of PVC[J].J Fuel Chem Techn,2002,30(6):569田原宇,吕永康.PVC的热解/红外(Py/FTIR)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2,30(6):569

材料导热系数实验教学研究 篇3

【摘要】导热系数是描述材料热传导性最为重要的热物性参数,应用特别广泛,但是热传导原理较为抽象,难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材料导热系数实验教学涵盖了热传导原理、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初步探讨了以激光闪射法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测试及科学研究服务。

【关键词】导热系数  实验  教学

【课题项目】内蒙古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试点建设。

【中图分类号】N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07-01

导热系数与热扩散系数是描述材料热传导性最为重要的热物性参数,其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涂层材料、保温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个领域。如:肖建庄等通过测量混凝土导热系数考察了包括骨料体积分数、水灰比、骨料类型、外掺料掺量、温度等因素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1];吕兆华针对泡沫型多孔介质导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热辐射在多孔介质传热中有重要作用[2];孟春玲等提出了一种米饭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为自热食品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3]。

导热系数测定实验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基础实验,目前实验还不完善。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有很多种,结合教学资源,采用激光闪射法测导热系数作为实验教学课程。激光闪射法(LFA)是一种快速灵活的测量方法,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不仅能精确地直接测量热扩散系数,也可通过比热的测量或输入进一步计算得到导热系数。通过本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热传导理论应用于实践,还可以了解激光导热仪(LFA)的测量原理及操作技术,为以后工作测试及科学研究服务。

一、导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教学

1.实验目的

(1)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材料热传导的原理、分类、测试方法及导热系数在实践中的应用。

(2)通过现场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激光导热仪的工作原理,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材料热扩散系数、比热及密度(膨胀量)之间的关系,学会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2.实验原理及设备

材料的导热性能测试方法很多,大体可分为稳态法与瞬态法。稳态法测量材料的温度范围与导热系数范围较窄, 主要适用于在中等温度下测量中低导热系数材料。瞬态法测量的温度范围较为宽广, 尤其适合于高导热系数材料以及高温下的测试。激光闪射法(LFA)属于瞬态法,应用特别广泛,包括陶瓷、玻璃、金属、熔融物、液体、粉末、纤维与多层材料等各种材料,从低导热材料直至最高导热系数的金刚石,都可在相同的速度与精度下进行测量。

本实验教学设备是德国耐弛额激光导热仪 LFA 427,可测量基片上金属、陶瓷、聚合物薄膜的热物性参数,如热扩散系数、热导率、吸热系数和界面热阻等。测量的温度范围为RT(室温)-1650 ℃;升降温速率为0.01-50 ℃/min;激光能量为25 J/pulse;樣品直径为12.3-12.7 mm;样品厚度为0.1-4 mm。

激光导热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炉体控制的一定温度下,由激光源发射光脉冲均匀照射在样品下表面,使试样均匀加热,通过红外检测器连续测量样品正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得到温度( 检测器信号) 升高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图1)。

图1  激光导热仪原理与激光信号图

热量在样品内部的传导过程为理想的由下表面至上表面的一维传热,不存在横向热流,且外部测量环境为理想的绝热条件,则通过半升温时间t1/2[在接收光脉冲照射后样品上表面温度(检测器信号)升高到最大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由修正公式1直接得出样品的热扩散系数。

?琢=0.1388× 公式1

式中:?琢为热扩散系数,mm2/s;d为材料的厚度。

在已知温度下的热扩散系数、比热与密度的情况下便可计算得到导热系数。密度一般在室温下测量,其随温度的变化可使用线膨胀系数表进行修正;比热可使用文献值、可使用 DSC 等方法测量,也可在 LFA 中使用比较法与热扩散系数同时测得。如公式2所示:

?姿=?琢×?籽×Cp 公式2

式中:?姿为导热系数,W/(m·K);Cp 为比热,J/(g·K);?籽为密度,g/cm3。

3.操作步骤

(1)试样的准备:

a.样品要求:直径为6mm,厚度为2-4mm的圆柱体。

b.多次测量样品的厚度,取平均值。

c.对于高反射或透明样品,需在样品两个表面喷碳和喷金。

(2)测试步骤

a.在红外检测器内注入液氮,30分钟后检测器稳定。

b.打开测量电源,打开路子加热单元电源,打开恒温水浴(设定温度比室温高2-3度) ,打开激光电源单元。

c.开机后调节吹扫气输出压力及等待流速稳定。

d.打开炉子,装样,关闭炉子。

e.抽真空后,充入保护气体,反复三次。

f.打开计算机测量软件,设定测量参数,开始测量。

4.结果分析

实验样品为氧化钇陶瓷材料,升温速率为10℃/min,温度点取200℃、400℃、600℃、800℃;每个温度点取3个值。测试结果为陶瓷材料的热扩散系数,为了得到材料的导热系数还需进行比热测试。比热测试也可采用激光导热仪进行测试,参比样品为石墨样品,测试条件与陶瓷材料一致,通过对比石墨样品比热数据库导出测试样品比热。材料密度可根据热膨胀实验进行修正。最后根据热扩散系数、比热及膨胀量推算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以陶瓷导热系数实验为例,让学生了材料热传导过程,明确解激光电压、脉冲宽度、放大增益、采样时间、半升温时间、材料热扩散系数、比热、膨胀量、导热系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理解整个实验流程、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学会如何用热传导原理分析实验结果,为今后的工作测试、科研研究服务。

二、实验教学效果

材料的导热系数测定实验教学涉及热传导、激光闪射法的原理、激光导热仪的实践操作及结果分析,将热传导理论应用于实例,使理论不再抽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测试、科学研究提供测试手段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肖建庄,宋志文,张枫.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与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10(02):17-21.

[2]吕兆华.泡沫型多孔介质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 (118):257 -261.

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现状分析 篇4

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行,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低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项政策实施后,有效控制了超薄塑料袋的泛滥使用。

如今在各大超市中,我们见到的都是加厚背心袋和无纺布环保袋,可供消费者选择。加厚背心袋可二次使用,减轻了以往超薄塑料袋随手扔的状况,无纺布袋则可循环利用,所以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消费者是自带购物袋的,多为无纺布袋。

导热塑料研究现状 篇5

一、行业营销现状

建筑塑料管道行业在中国因发展的时间周期不长,恰逢中国的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众多的建筑塑料管道品牌在追求爆发式的增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负能量,同时行业也缺少国际化的大品牌运作的模式榜样效应。企业普遍注重短期行为,以量化为先导,抓钱第一忽视品牌形象建设、维护。从而造成整个行业渠道的品牌形象自上而下处于一个低端的水平。中国的建材市场中脏乱差的卖场环境中建筑塑料管道行业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建筑塑料管道因产品体量的特殊性更加加剧了这个现象的突出。消费者只能从广告投放量、价格上来判断品牌的高、中、低定位。而非通常一眼能判断出来。随着大量集团客户的减少,以为个人消费客户的增多、消费的主体网络化影响。这一层面上将是一个新的竞争领域。如何吸引一个对建筑塑料管道行业一无所知的普通用户感兴趣将是大家必须研究的课题。况且建筑塑料管道是隐蔽工程,品牌安装使用后的产品本体的品牌传播效应基本为零,这更加强化的企业必须重视终端销售环节的品牌形象传播。

建筑塑料管道行业的渠道发展演化的历史也导致了企业普通重视工程业务市场的拓展,早期的以塑代锌的行业发展起点,促使大量的企业围绕着工程市场进行营销要素的组合,这个在早期使企业的内部资源投入和行业的发展外部环境吻合,使一批企业快速的成长起来,

当后的房地产高速倍增后的家庭装修市场迅速崛起,很多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基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思维惯性,导致在营销要素的组合上面难以真正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比较痛苦的摇摆环境中徘徊。实际很多高层决策者已经敏感的感受到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但苦于营销队伍的思维、行动惯性、营销的系统支持在摇旗呐喊一阵后归于沉寂,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思维变革、制度变革、行动变革的过程,需要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勇气和外力的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的基业长青的基础建立在品牌这个基石上,而非将企业的命运建立在管理精英、营销精英身上,人才是流动的也是要死的,百年的品牌基业只有在品牌的基石上一天天、一年年、一代一代人做加法才能成就。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百年品牌无不是遵循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坚守做品牌、几代人的努力成就今天的百年长青。

故建筑塑料管道行业的企业应充分重视品牌形象的建设,并最大可能的将品牌形象传播的渠道也行业口碑向大众口碑渗透,在产品品质优秀的前提下,资源强大的企业兼顾好工程领域与分销领域共同支持品牌的建设与维护。资源不强大或者受500公里运输半径的因素制约的企业在渠道的选择和市场的选择上应有所专注。

有关塑料垃圾的调查研究 篇6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我们的这个家园正在被塑料垃圾所包围。曾几何时,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否认,它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当你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它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假期中,经过四天的实际调查和采访,我感受颇多,受益非浅。原来我们这个每天都在接触的“伙伴”真的在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经常使用的较厚的黑色、红色塑料袋都是由含氯元素的聚氯乙烯制成的,而其他各种塑料袋也含有各种添加剂、染料等有害人体健康的辅助材料,所以塑料袋还是少用的为好。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其实有一些黑心的商家多少了解一些塑料袋的危害知识,但他们为了提高利润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还在继续大量地使用着塑料袋,因此我们对塑料袋的认识真的是没有提高到一定高度。

究其原因就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

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见其危害是

1、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2、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你看:秦淮河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3、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4、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采取措施是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白色污染塑料袋的研究报告 篇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档次也在不断上升。于是,各种塑料制品纷纷扬扬的出现在市场上,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日益严重。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两个目的:

1、对目前社会上塑料的使用情况及以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和预测。

2、针对塑料的使用情况提出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危害。

二、研究计划:

1、内容步骤:

①查资料了解塑料的种类、结构、组成、性质、用途。

②调查塑料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范围。

③研究废旧塑料对环境的危害。

а、现时条件下塑料对人类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b、将来塑料对人类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④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何减少塑料对社会的危害

三、工作研究安排:

12月下旬完成计划第一步

1月上、中旬完成计划第二步

1月下旬完成计划第三、四步

2月下旬整理研究结果

3月写出研究报告

今天是我们研究性课题组选定课题后第一次开展活动。我们好不容易抽出两节自习课。今天的任务是上网查找关于塑料的有关知识。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微机室,面对电脑不知从何下手,不过这难不住我们。我们请来了辅导老师,老师耐心的给我们教了如何查找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很快地我们都掌握了如何查找资料的方法,原来就那么简单!

电脑中关于塑料的介绍实在是太多了,我简直看不过来。

导热塑料研究现状 篇8

【服务流程】:初步洽谈--签订协议--多方面地深入沟通--编制执行--提交初稿--讨论修改--排版印刷--交付客户

【完成时间】:3-5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版+PDF格式+精美装订印刷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EMS快递

订购电话:(010)(国际部)

24小时咨询热线:刘海先生

EMAIL:

另有本产品的市场研究预测报告价格优惠,详情致电咨询。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 、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一、市场规模

二、竞争态势

三、行业投资的热点

四、行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第二章改性塑料项目总论

第一节 改性塑料项目背景

一、改性塑料项目名称

二、改性塑料项目承办单位

三、改性塑料项目主管部门

四、改性塑料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改性塑料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改性塑料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改性塑料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改性塑料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改性塑料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改性塑料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改性塑料热换器行业准入政策

三、改性塑料热换器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四章改性塑料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改性塑料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改性塑料热换器行业发展规划

二、改性塑料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改性塑料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改性塑料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改性塑料项目建议书的编制www.schualian.com、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改性塑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改性塑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改性塑料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性

第五章改性塑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改性塑料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改性塑料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改性塑料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改性塑料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改性塑料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改性塑料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改性塑料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改性塑料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改性塑料热换器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改性塑料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改性塑料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 改性塑料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改性塑料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一节 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 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改性塑料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 改性塑料项目组成

第二节 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 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 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改性塑料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改性塑料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上一篇:常用温馨的晚安问候语70条下一篇:高中计算机会考操作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