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作文指导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精选14篇)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 篇1

景物描写

芷江县麻缨塘中学 张冬娥

【知识技能】指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方法 【过程方法】

1.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描写景物 3.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教学流程设计

1.小练笔,用几句话描写我们周围的景物。2.导入课题、展示目标 3.探究写景方法 4.小试牛刀 5.大展、师生点评 6.整理、小结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前小练笔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下面请大家拿出本子和笔,用几句简短的话描述一下我们周围的景物。

二、导入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成功的景物描写是有法可寻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大家先请这节课的课题时。

PPT展示学习目标

1.学会调动各种感觉角度、运用修辞手法来写景,运用借景抒情写法进行景物描写。2.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三、小组合作探究

(一)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PPT3 师: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让人感觉很真实,就好像自己正在那样经历一样,很有”实在“的感觉的。

小组活动:

1.赏析名篇,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来描写例1中的景物。2.调动感官,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的角度仿写一句话。出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明确:赏析这一段描写,借助人的视觉、味觉,听觉,描摹出了江南的水乡夜景,可见经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就能将难以捕捉的景物描摹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二)学会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师: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传达出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的独特感受。拟人可以使语言更生动,使文章更有文采。

小组活动:

1.赏析名篇,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修饰描写景物。2.运用比喻、拟人分别修饰仿写一句写景的话。

例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赏析明确:“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美“;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白花的娇美情态。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景要形象

(三)探究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的共同特征。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情是第一位的。要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去选景、写景,而不是根据写景的需要去抒情,这一点大家要明确。面对相同的景物,因为感情不同,描写出来的景物特征就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运用不同情感色彩的字词句去写景,景中含情。

小组活动:1.赏析名篇,下面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哪些情感。

2.运用借景抒情仿写一句写景的话。

例3.佳作欣赏既然是深秋,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赏析明确:这段景物描写是“我” 渐近故乡时在船上所见。那“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色,“呜呜”的冷风,“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活画出一幅死寂般的故乡冬景图。作者用这些语句极力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以烘托“我”当时的悲凉心情,以表现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蹂躏下农村日益衰败这个主题。

三、小试牛刀

1.题目:以《我的家乡》,写一段文字,试着调动三种以上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写出景物的特点。2.名师指导

(1)你看到了哪些景色?(2)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3)你听到了什么?(4)你感受到了景物有怎样的特点?(5).运用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

四、作品展示PPT12 1.学生作品展示 2.师生点评 3.教师作品

4.请学生点评教师短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距县城百来里的偏僻小山村,家乡很偏僻,但景色不错,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村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溪像一条银带子,一年四季都在缓缓地流淌着,那是孩子们的乐园。夏天,凉凉溪水刚刚没过孩子们的腿肚子;在小溪里戏水,抓小鱼,是童年最惬意的回忆。家乡多山,山高,连绵的群山像绿色的海洋,又像一个个绿色巨人,巍然耸立。高大的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林,有成片的杉树林,枞树林,茶树林,望不到尽头;还有高高低低的桔树林,从这山延伸到那山,秋天一到,桔子黄了,棵棵橘树挂满黄灯笼,满山遍野,满眼尽是黄金色;山坡上,有的草色已黄,有的草色还绿,微风吹过,小草们微微点头,风里带着山里野花的芬芳、新翻泥土的清香和成熟桔子的甜蜜,传来果农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又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这就是我的家乡,冷水溪,一个美丽的地方。

五、整理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 篇2

一.要仔细观察所写景物, 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 通过不同视角来表现景物。

如《竹林深处人家》采取移步换景手法, 从不同视角描写茂密的竹林;又如朱自清描写的《春》这课中的“春花图”和“春风图”中, 作者仔细观察, 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相结合的感觉角度, 以及虚实相结合, 自上而下, 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 抓住了景物“春花”和“春风”的特征:春花是繁多的, 春风是和煦、轻柔、芳香、悦耳的;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小山雪 霁图”, 通过视角自上而下, 由点到面观察, 抓住景物———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特征暖和舒适, 进行描绘。因此, “观察”不同于“观看”, 观察是有意识、有计划进行的。它要求观察者仔细观察景物的特征, 并有所分析。如果漫无目, 走马观花, 任一时兴趣去看, 往往观察得不全不深不细, 因而收效甚微。观察要确定观察点和观察范围。描写景物要选取一定角度, 或仰视, 或平视, 或府视, 或正看, 或侧观。从不同角度, 看到的景物特征不一样, 作者的心情也会不一样。此外, 还要讲究一定的顺序。

二.描写景物要有顺序, 做到井然有序。

《树林和草原》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 而《巴东三峡》以空间为序, 《周庄水韵》是空间、时间顺序相结合。

三.描写景物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使景物生动逼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春》中的春花图运用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描绘景物, 抒发感情。作者写花色鲜艳, 不直接说桃花红 、杏花粉 、梨花白 , 而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通过几个恰当比喻, 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春风图, 作者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四.描写景物的同时要融入自已感情, 做到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济南的冬天》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有时直接抒发感情。如“这一圈小 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那些小山太秀气,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济南真算得上个宝地”“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等, 这些句子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喜爱、赞美之情。

五.写景时要明确写景作用, 不要为了写景而写景。

《坟》有一段景物描写:微风早已停息了, 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气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 仰面看那乌鸦, 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 这段景物的描写的作用渲染了坟场凄凉的气氛, 更衬托出华老栓夫妇失去宝贝儿子华小栓那种悲凉的心情。又如孙犁的《荷花 淀》中的“水生嫂月下编蓆”那段景物描写。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花香。这段景物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水生嫂勤劳, 纯朴温顺;为下文话别提供背景, 起烘托、渲染的作用。又如在《记一次救灾活动》中也有一段景 物描写。星期天的清早, 我起床后推门一看, 太阳还没有露出来, 过了一会儿, 东方出现了一片红色, 后来越来越大, 红红的, 照得大地全亮了。到了中午云层逐渐变厚, 天气逐渐变得闷热, 到了下午, 突然雷声隆隆, 天空不时划出一道道闪电, 不久就下起了大雨。大约下了三个多小时, 雨停了, 天气也凉快了许多, 河水暴涨……这段景物描写就不恰当, 从题目中看, 这段景物的作用只需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 直接或间接地为文章主题服务, 渲染气氛, 为文章情节发展作辅垫就行, 而一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如开头划线那一句不如不要。

每篇文章的景物描写须根据文章中心来写, 是否起到服务主题、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衬托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的发展的作用来定。不要为了写景而写景, 殊不知成了画蛇添足。

自然界景物, 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描写景物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即便是同一事物, 在同一时间, 由于观察角度不同, 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作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浅析 篇3

一、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蒙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点面结合。

二、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

活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干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作文《春天的早晨》,葱郁的树木,袅袅的炊烟,田间的老农,一切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 用五觉描写景物

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例如:

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 (学生习作《春雨》)

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四、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

彩色的电影比黑白的电影前进了一大步,彩色的画面比黑白的画面对视觉更具有冲击力。例如:

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这两段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的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五、写景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到了槐树的落蕊、牵牛花的蓝朵、农民的青衣、廿四桥的明月诸多景物,这些景物呈现处蓝白黑灰的冷色调,非常吻合作者当时苦闷的心情;当时北平有香山的红叶色彩绚丽,颐和园游人如织,这些暖色调不吻合作者心情。作者的心情孤独、苦闷、悲凉,笔下的景物自然就清、静、悲凉。此文写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描写家乡景物作文 篇4

有一天,我吵着闹着要去我的家乡,于是,妈妈开着车送我去了家乡。一下车,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橘子花的气息。乡村,好舒服!我对妈妈说:“你先回姥姥家,我在外边玩会儿,过一会再回家”。妈妈同意了,我首先向一条大河走去,忽然,我停止了脚步,展现在眼前的是纵横交错、呈龙形的河道和凌驾于河面上的大小不姿态各异的桥。我看呆了,我没想到乡村拥有这么美的桥,好像是这近几年建造的,我从前也来过这,可是我没发现这么壮观的石桥,桥上有许多过往的车辆,这桥是通往城里的必经之路。我向右边走去,又发现两座桥,一座是小木桥,它摇摇欲坠的跨在一条小河的两岸,这是大家用木板架的桥,虽然它看似简陋,但大家都很珍惜这座桥。另一座桥,远远望去,那银灰色的古桥乡一条宽宽的腰带,束在这蜿蜒曲折的小河上,给这个美丽的小镇增添了又一种美。

我走过一片树林,这里五彩缤纷,树下的小花在大树的拥抱之下,格外美丽、壮观,格外引人注目,小花和大树、小草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美好、幽静的自然风光图。

这山中的一切,那个不是美丽、壮观?我热切的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境子,是要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一起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山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幽幽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峰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清洁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没一个音符都带幻想的色彩。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的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拼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些小鸟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他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美景或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

景物描写作文 篇5

夏天的早晨来得很快,但,白天走得很慢。

夏天,当你走进公园,你将会被一股神奇的味道吸引,对了,就是荷花君子坦荡荡清淡的香味,清得让人安逸,清得让人舒服,只要闻闻荷香,你会觉得所有烦恼都会像烟一样无影无踪。

荷花那淡雅的香味使人迷恋、陶醉,它的样子更为引人。那内粉外白的样子,让人越看越舒服,越看越精神,让一初疲倦消失在那层层云朵之中。

荷花不仅样子美,味道香,还有许多含意。比如古人们都称荷花是善良、美丽的,被称荷花的人大部分是佛教的,对于荷花有一句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从这句也能看出荷花的含意。

荷花在夏天献美,柳树也显露着自已。叶子越来越绿,绿得发亮,风一吹,它向天空一扬,那真是美啊!

景物描写作文 篇6

走近一看,让我们一起领略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吧,它滋润万物、滋润大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二月的春风像一把剪刀,灵巧的将柳叶裁剪的如此之美丽;春天的红花是调皮的小精灵,是“春色满园关不尽,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可爱形象;啊,江南的春天真美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瞧,张志和笔下的春天真是闲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人们笔下的春天就是这样风情万种、有趣美丽。

有一位姑娘,她拂去刺骨的严寒,带来日光般的温暖;有一位姑娘,她挥一挥衣袖,将大地吹为绿色;有一位姑娘,她用她的温柔、用她的情感,让人们快乐,让世界变得不再一样!她让小草探出头来,让小溪继续歌唱,让小动物们活跃起来,让麦苗返回了最好的青色,让万物复苏,让世界变得鸟语花香,让所有的一切变的万紫千红。她是谁?毫无疑问,她就是——春姑娘,人人喜爱的春姑娘!

春姑娘的来临,不仅让那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甚至于人们内心的世界也被感染了。因为春天,人们的情感变得丰富;因为春天,人们的语言开始变得生动;因为春天,人们的思维开始活跃。春天,这个奇妙的季节,春风拂面,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意竟会如此之盎然。

往远处瞧,花苞已含苞欲放,微风已经吹起,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真美真美真美啊!只有春天才会让我发出如此之讶异的感叹!春天啊,春天的一切啊,好美!

冬爷爷悄悄离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轻轻走来了,虽然春姑娘来得很迟,但我在玉水公园找到了春天。

春天在那里?春天在刚发芽的柳树里,公园里的柳枝发芽了,嫩小的绿色的小芽就像春姑娘用神奇的华笔点缀着无数绿玛瑙。春风吹来,柳丝仿佛就是一扇门帘。

春天在那里?春天在绿色的草坪里。在草坪的周围,有着一束束千年矮,有的绿得发光,有的绿得耀眼,有的绿得发黑。千年矮里是一片绿草,瞧!小草悄悄钻出地面,东瞧瞧,西看看,噢,春天来了。春风吹过,小草对着春风连连点头,然后又偏偏起舞,就像一位专业的舞蹈员。草坪又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心想躺在草坪里,沐浴着阳光,吸着新鲜空气,是多么舒服啊!

春天在那里?春天在温柔的春风里。一阵微风吹来,脸上感觉到凉丝丝的,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扶摸着我的脸。

冬爷爷悄悄离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轻轻走来了,虽然春姑娘来得很迟,但我在玉水公园找到了春天。

春天在那里?春天在刚发芽的柳树里,公园里的柳枝发芽了,嫩小的绿色的小芽就像春姑娘用神奇的华笔点缀着无数绿玛瑙。春风吹来,柳丝仿佛就是一扇门帘。

春天在那里?春天在绿色的草坪里。在草坪的周围,有着一束束千年矮,有的绿得发光,有的绿得耀眼,有的绿得发黑。千年矮里是一片绿草,瞧!小草悄悄钻出地面,东瞧瞧,西看看,,春天来了。春风吹过,小草对着春风连连点头,然后又偏偏起舞,就像一位专业的舞蹈员。草坪又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心想躺在草坪里,沐浴着阳光,吸着新鲜空气,是多么舒服啊!

春天在那里?春天在温柔的春风里。一阵微风吹来,脸上感觉到凉丝丝的,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扶摸着我的脸。

春天在那里?春天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春风吹来,又在阳关的照射下显得波光林里粼粼。

立体景物描写探微 篇7

一.远远近近, 形成立体感。

描写景物就像画一幅风景画, 要选好观察点, 按一定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 再写部分,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 先画轮廓, 再突细节。远景给人以全貌, 但不细切, 近景给人真切, 又缺乏立体感, 这就要求作者将观察中的距离伸缩。

如:云团缓缓的移动着, 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了出来, 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金盘, 辉煌灿烂, 金光耀眼, 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 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上的小鸟, 都被这突然降临的光明惊醒, 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本段既有远景勾勒———亮堂堂, 又有近景描写———青蛙、蚂蚱、小鸟, 是通过远近不同画面组合而成, 给人以立体感。经常用到的有如下两种换景方法。

1.定点换景

如: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 不必仰头, 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2.移步换景

如:揪着草, 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 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 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二.物物我我,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客观的, 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 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 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 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 情由景所背负, 景为情而浸蘸, 情是灵魂, 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 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 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关键要挑选好景物, 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 正所谓“亮景写喜情, 暗景写悲情”。写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大自然的壮美, 更重要的是写出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 只有情景交融才能让人感受到你笔下的景物生动, 形象, 真切, 令人陶醉。

鲁迅在《故乡》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 没能享受阳光雨露, 在寒风的摧残下, 只能是“断”了, “抖”着, 一个“断”字, 何等伤痛;一个“抖”字, 何等凄惨;由静到动, 何等传神。此情此景, “我”心伤故乡之情, 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 自然渗透感情, 景与情可谓有机交融。

三.虚虚实实, 意境深远。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 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 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 未来之景, 或引发想象, 创造出新景象, 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 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 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 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 同时达到深远境界。因此, 在实写之时, 要适当进行虚写。《雨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 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 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 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 联想到“绸带”、“小船”, 这种虚实相间, 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 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 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这种由实到虚, 再造出新画面, 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 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同时, 写景不可能把所有的景物一一写出来, 而应截取那些富有代表性的部分, 其余留下空白, 让读者进行联想。如:“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只截取一支由此而产生时空纵横想象, 形成立体感。

四.动动静静, 情趣盎然。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 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 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 而聚散的云彩, 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 既要注意它的静态, 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 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 而只写动景, 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 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两相对比, 相互映衬, 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 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如李白诗:“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李白借助动态语言描绘出天姥山的气势磅礴, 令人赞叹。又如:“它们不怕山高, 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 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 在半空展开杈叶, 像是和狂风乌云去争夺天日, 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 不见你来, 独自上到高处, 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 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 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 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 谁少了谁, 都像不应该似的。”作者李健吾凭着他那神奇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把泰山松描绘得千姿百态、情趣横生。

五.浓浓淡淡,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 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 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 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 “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 简笔勾勒, 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 分清主次, 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 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 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 使之简洁、传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 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 简笔勾勒, 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 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其次, 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青草味儿”, “花的香”, 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 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 从多方面, 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 具体生动, 美妙感人。又如《鄱阳湖日出》:“如果天气好, 还可以看见鄱阳湖上的日出。水天相连的地平线上, 由淡青变为淡黄色, 渐渐又由淡黄变为绯红、深红、金红, 紧接着金光四射, 跃出一轮红艳艳的朝阳!霎时间, 整个鄱阳湖显得生机勃勃, 碧蓝的湖面上金波闪烁, 白帆点点。再看看含鄱口左边高耸云霄的五老峰和右边陡峭的犁头尖山, 啊, 百里鄱阳湖一齐被收揽在这两山夹峙的豁口中了, 含鄱口由此而得名。”

再如杨朔 《黄海日出 处》: “好几天来, 一直阴沉沉的要下雨。可是现在, 天空像绷紧的淡蓝色绸缎, 清澈明亮地笼罩在海洋和陆地上。嫣红与金黄的透明云彩, 簇拥着它。一轮旭日, 庄严地从水波涟涟、亮光熠熠的海面上升起, 而海洋好像在它下面颤抖和脸红起来似的……这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

景物描写的技巧 篇8

【关键词】景物描写 指导 技巧 学生 七年级

结合初一的教材,分析和学习经典的课文,从课文中归纳如下的技巧,以便学生掌握和应用。

一、景物描写的前提——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景物的美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才能有描写景物的冲动和激情,才能把景物描写好。有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必须具有一双发现大自然之美的慧眼。大自然是美丽的,美中有“格”,有品格,有性格。春的灿烂,夏的热烈,秋的萧瑟,冬的凛冽,春夏秋冬各有其美;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要、黄山的秀奇、大海的汹涌澎湃、沙漠的浩瀚广阔等等各有其美;松的坚忍、竹的坚贞、梅的坚强、菊的高雅、荷的高洁、兰的高贵等等各有其格,那“石缝间”的小草、小花,那“峭壁上”的黄桷树,无不诠释着生命的坚强……

二、景物描写的第一要做——学会观察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自然景物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切的景物都以不同的客观存在。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以前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会说作者抓住了百草园春夏秋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你看:菜畦是“碧绿”的,皂荚树是“高大”的,石井栏是“光滑”的,桑葚是“紫红”的,黄蜂是“肥胖”的,云雀是“轻捷”的,何首乌的根式“臃肿”的,这些修饰语都是抓住了景物的固有特征的。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 弄糟。”我们还必须教会学生会用眼:平视观察与仰视观察和俯视观察法,所得到的景物特征不一样;远看与近看的效果不一样;四季的改变与早晚的变化不一样;天气的阴晴冷暖甚至光线的变化都会使景物表现不一样。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强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三、景物描写的清晰层次——按照顺序写景物

有顺序才能条理清楚,常用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的景物描写就很巧妙的融进了这两种顺序,时间上包含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空间上从低到高的静物,从高到低的动物,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同样,只有在观景时注意景物的时间性,所写景物才真实可信;只有注意了景物的空间性,所写景物才会有美感和立体感。两者交错使用会使所写的景物更有立体感、画面感。

四、景物描写要融进自我——调动感官写景

我们要充分调动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体味观察景物时获得的感受。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色、声、味、态,所写景物才会更加生动。譬如《春》中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就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则是从嗅觉的角度去体验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木桶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悦耳动听,这样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五、景物描写要有韵味——运用联想写景物

好的文章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如同好的音乐因为有了联想和想象而让人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同好的画卷因为有了联想和想象而讓人产生“目尽尺幅,神驰千里”的意趣。《春》中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就是有眼前色彩艳丽的满树春花联想到秋实,让人自然地想象出果实挂满枝头,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场景多么让人陶醉呀。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六、景物描写要生动形象——运用修辞写景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有情有感。同样是《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两句把拟人、比喻和排比三种修辞手法用在一起,写出了春花之多,花色之艳,展现出竞相开放、百花争艳的热闹场面。像这样的句子,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比比皆是,多让学生体味,会品出其中的妙处的。

七、景物描写要委婉含蓄——侧面烘托写景

学过了贾平凹的《风雨》一文,学生们理解了含蓄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侧面烘托法。只是要教给学生的是,准确的选择用来烘托的事物,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还可以是人。另外,好要注意动静结合写景物。只写静景,容易使文章呆滞;只写动静,又会使文章失却稳定,两者结合,会使文章更有情趣。

具体的指导中,精读教材中的经典段落,赏析理解,然后要求从课外阅读与积累中摘录精美段落,进行赏析,分享,以加深印象。一次写景只可要求学生二三种方法即可,字数在二百字左右,要的是循序渐进。

结语

景物描写作文 篇9

高大的建筑物巍然耸立,长方体、圆柱、三角形、参差错落,远近有致,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描绘出多种几何图案的剪影。

站在阳台上远眺,星星点点、五彩缤纷的街灯、霓虹灯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图画。

那里地势开阔,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建筑群比比皆是。人民礼堂描龙画凤,富丽堂皇;百货大楼线条明快,朴实大方;市体育馆金碧辉煌,庄严典雅;校场口布置精巧,别有情趣。

远处一座座高楼,挺直地耸入蔚蓝的天空中,使人联想到山水画时瘦骨嶙峋的奇峰,联想到拔地而起、动人心魄的石林。

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明,一幢幢高楼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也都变成了皓光闪耀的银河。

千姿百态的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远处是刚竣工的五十三层的国际商场大厦,大厦披红挂绿,巍然屹立。

描写景物小学作文 篇10

路两旁各种着一排树,尽管已经到了秋天,但是还可以看到很多五颜六色的花,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美丽极了!有的花瓣像一根小小的水管,卷了起来。有的花瓣又大又圆,像一个小橘子。也有的花瓣很小,像一个瓜子。这些花在秋风中跳舞,好像在对我说:“你好!”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色的秋天里,弥漫着花香和果实的香味。走到田野边,一眼望去,全是金黄色的水稻。一串串的稻穗弯下了腰,仿佛是一大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阵秋风吹过来,稻穗像海浪一样起伏翻滚。果农们在果园里摘成熟的果实,虽然他们满头大汗,但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想:今年又有好收成了。他们的心里一定像喝了蜜一样的甜吧!

景物描写作用浅议 篇11

通过阐述景物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揭示了景物描写的重要意义,为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景物;描写;作用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也为作品中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

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弄,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 模糊”、“ 惨淡”、“ 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同时,人物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个环境有社会方面的,有自然方面的,这就不能不描写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可以构成人物活动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此外,景物描写,还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是鲁迅先生《故乡》[《呐喊》]64页一文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所交代的正是《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时代背景,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与此同时,这段话也给鲁迅先生此次回去“搬家”罩上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文的感情抒发确定了基调。

再读一读下面这段话:

“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风吹过了一阵又一阵。后院那棵梧桐树,在风雨中摇曳不止。于是那紧靠梧桐的小屋上的瓦便‘哗哗地响个不停。”

这是《新绿又爬上了枯枝》(课外练笔)一文的开篇语,这段景物描写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又渲染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为下面梧桐树枝被砍作好了铺垫。

三、展示人物性格、身份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红楼梦》通过黛玉的观察这样描写王夫人的住室: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丝蟒引枕,秋香色金线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样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一幅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图,实际上寄托了朱先生的情感。朱自清是一名新文学运动的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给他心灵上投下了落寞的阴影,他既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又不愿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脱现实。他借荷塘月色抒发的正是这种幻想超脱现实的情感。

六、写景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语言文字是万花筒中的彩色纸屑、碎玻璃,不断改变组合,就会出现千姿百态的图案。写景的生动传神,主要得力于作家驾驭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得力于他们摹景状物的能力。这里仅以写景中比喻手法和形容词语的运用为例。

老舍在《景物的描写》中告戒说:“要用比喻,便须惊人”、“空洞的修辞是要不得的”。比喻一定要新颖、传神,准确地反映景物的特点。晋朝时的谢道蕴与其兄奉叔父谢安命,同以正下着的雪设愉。其兄先告言:“散盐空中差可拟”,其妹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倍受叔父和举座客人的夸奖,以“咏絮才”留名于世。前者,只说出了雪的颜色,后者,不但有颜色,而且传出了情态。对于正飘落的雪来说,表述纷纷扬扬的情态,比颜色更重要。这正是两个比喻一成一败的原因。

文艺作品中常以物喻人。有时却以人喻物,收到真切具体、生动活泼的良好效果。用人的情态去描绘景物的情态最能传神。

曲径如幽的景物描写 篇12

鉴赏的角度是不能离开小说的三要素的:人物、环境、情节。第一, 景物与人物的关系。必须结合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所处的时代来理解景物的作用。第二, 景物与情感的关系。“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所写之景物无不蕴涵着相关人物的丰富感情, 也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情绪, 这对体味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理清作者的感情倾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 景物与情节的关系。景物的展示、重复与转换, 起到暗示、推动、转换故事情节的作用。具体来说,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点出作品所处的时代, 揭示人物活动的背景。景物描写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点出作品所处的时代, 揭示人物活动的舞台。例如《祝福》中的一段景物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村镇上不必说, 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 接着一声钝响, 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 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 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段文字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出鲁镇新年的祝福氛围。作者写于1919年, 其时已行新历, 但人们依然按旧历生活;那时新文化已呈强劲之势, 但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很深厚, 旧文化大行其道, 腐朽之气反更浓烈。作者活画出一幅沉闷腐朽的新年图景, 这是祥林嫂生活的时代, 也是葬送祥林嫂的时代。

(2)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是为了渲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发展营造一种特有的情绪, 有时写景物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情绪, 从侧面展现人物的某种个性, 对人物的塑造起到补充和渲染作用,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三维。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的色彩就是人的情感的折射。通过景物可以推测出人物的心情, 所以景物描写对人物心情性格起到烘托作用。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 “ (林冲)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 将火炭盖了, 取毡笠子戴上, 拿了钥匙出来, 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 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 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迤逦背着北风而行。”这段文字里林冲走在风雪里, 冰雪在他的心中是“碎琼乱玉”, 这就间接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愉悦心情, 这份好心情源于一个好差事, 此刻的林冲有点沾沾自喜, 有点庆幸。通过这份喜悦, 我们其实看到了一个忍辱偷生, 安于现状的林冲, 这个软弱的林冲是被如玉似琼的冰雪所遮蔽着的。

(3) 暗示、推动、转换故事情节, 为下文埋下伏笔。有时, 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 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 开了锁入内看时, 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 佑护善人义士, 因这场大雪, 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在林冲看守草料时, 我们发现风雪就悄然而起, 一直伴随着林冲, 一阵紧似一阵的风雪, 一方面渲染了越来越紧张的气氛, 另一方面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后文房子的倒塌埋下了伏笔。

深秋作文景物描写 篇13

雨下着,不比春天的和风细雨,不如夏天的狂风暴雨,却是专属于秋天的感觉:细腻、饱满、强硬中又不乏温柔。它不是象征着春天的希望勃发,也不是夏日的炎热与活力,更多的,它所代表的,是秋日的萧涩与悲凉。

雨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似乎要以万马奔腾之势横扫大地:屋顶上、马路上、湖面上,雨点肆无忌惮地大举入侵;行人的雨衣上,窗户的玻璃上,放肆的噼啪声,无不宣布着雨的猛烈。待在教室中,我向窗外望去,天地苍茫,一片乌云密布,雨声震天,冷风四起,好像一切都变得死气沉沉,整个世界,也只剩下了黑白两色……

雨势开始慢慢减小,太阳透过云层,为我们播洒下了一缕阳光。路面上,也不再只是黑白相间,出现了些许打伞的人,为这个世界增添了许多光彩……我沉重的心情终于开始变得舒缓、轻松。

云薄、雨停、天开、雾散。留下的只是雨后清新。我推开窗,一阵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窗檐上还滴着雨后残留的水珠。雨后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空气仿佛被过滤了似的,闻着格外清爽,令人精神倍增;窗外的十多棵老樟树,经过了雨水的冲洗,个个都舒展着枝叶,展示着他们那绿的发亮的叶片;花花草草们像洗过了一个澡,都换上了干净美丽的新衣裳;就连天空,也穿上了蔚蓝色的连衣裙,与鸟儿们跳着优美的舞蹈……

作文景物描写精彩片段 篇14

1、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黄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2、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3、太阳照暖大地,青草在一切没有锄绝的地方死而复生,不但在林荫路的草地上,甚至在石板的夹缝里长出来,绿油油的。桦树、杨树、野樱树长出发粘的和清香的树叶,椴树上鼓起一个个快要绽裂的花蕾。寒鸦、麻雀、鸽子象每年春天那样已经在欢乐地搭窠,被阳光照暖的苍蝇沿着墙边嗡嗡地飞。植物也罢,鸟雀也罢,昆虫也罢,儿童也罢,一律兴高采烈。

4、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

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5、秋深了。太阳黯淡了。自然界萎谢了:在十月的云雾之下,颜色慢慢的褪了;高峰上已经盖了初雪,平原上已经罩了浓雾。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仿佛在悄悄地哭。林木深处,一只孤单的鸟温和地怯生生地叫着,它也觉得冬天快来了。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象是从它们的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6、春天渐近,实际上已经来临,冬天的严寒已经消除,雪已融化,刺骨的寒风也缓和了。褐色的花坛上已长出新绿,它一天比一天新鲜,使人觉得仿佛希望之神曾经在夜里打这儿经过,在草上留下了更加明亮的足迹。花儿从叶簇中探出头来,有雪莲花、藏红花、紫色耳状报春花和长着金眼睛似的三色堇。

7、春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赤裸裸的树木还在阵阵的寒风中颤抖,沟渠里秋天的败叶正在腐烂,但那里,黄色的莲馨花已在潮湿的草丛中开始探出头来。从整个原野上,从农庄的院子里,从渗透了水分的耕地里,到处可以闻到一种潮湿的、发酵似的气息。无数嫩绿的幼芽从褐色的泥土里钻出来,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8、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太阳刚露脸的时候,我沿着小河往村里走,那么淡淡的清清的雾气,那么润润的湿湿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鼻子。

9、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10、夜深了。墨蓝墨蓝的天,像经清澈清澈的水洗涤过,水灵灵,洁净净,既柔和,又庄严;没有月亮,没有游云,万里一碧的苍穹,只有闪闪烁烁的星星,宛若无边的蓝缎上的洒印着数不清的碎玉小花儿。

夏夜,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大地已经沉睡了。除了微风轻轻的、阵

阵的吹着,除了偶然一声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11、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那样迷人。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12、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上一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论文下一篇:关于对公司内部管理的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