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教案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1、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难度由大量的识字倾向于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及运用的体会上。具体表现为,识字已不成问题,碰到再难的字,由于认字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因此,显得游刃有余。可对加点字的意思的掌握方面,后进生尚有困难,究其原因,有的是理解能力不行,有的粗心大意所致。词语意思的理解,因懒于查阅字典,常常用自己的理解去估量,出错也是无可避免的了。

阅读:在阅读训练中,我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低年级的一句到现在的一段,我始终没有放松过,这是一项训练学生良好思维,为写作打基础的好方法。到现在,大多数学生能说几句至一段话,有些优等生甚至能接连说几段话。对文章的分析及回答问题方面,学生的反差较大,好的学生对文章的概括及整合能力较强,拿到一篇文章,无丝毫问题,后进生就不行,有的甚至答非所问。做阅读题方面,也是这个问题,差的学生由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的几率不高,很容易不及格。

作文:由于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因此我们班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作欲还是比较高的,写出来的文章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特别是中下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速度

很快。但存在着很大的一个问题是错别字很多,这是文字运用率不高的弊病。所以,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多花功夫。

课外阅读:新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6年级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背诵优秀诗文60篇,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我继续以“摘录”的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但在总体感觉上,我觉得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还是远远不够的。

其他方面:由于年级升高,教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因而班中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上出现了困难,有部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得怕难为情,因此上课发言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复习要求

1、掌握本册书所学生生字新词,并能熟练理解运用。

2、能熟练背诵并默写本册书所要求的片断。

3、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等等。

4、能写清一件事和写一种动物等等,并能初步做到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5、掌握修改病句,扩句、反问句等基本知识技能。

6、在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四、复习重难点

1、字词:复习本册教材里的生字226(157个会写个,并会运用。掌握多音字,辨别形声、形近字。复习钢笔字的写法,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2、阅读:复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的特点;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串连段落大意、回答课后问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列提纲来背诵课文。

3、写作:复习有条理、具体地说清楚一件事;学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培养想象能力。

五、具体举措

1、基础:复习的知识以本学期必学知识为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他们下一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后进生,更要从一点一滴抓起。从字到词、句、篇,不放过任何的一点。

2、分层:为了防止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在复习时与平时的教学一样,也要注意实行分层教学。对优等生来说,设置一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延伸的或加深的题目。而后进生,我们则应更多地“开小灶”,对本学期的知识给予补习与复习,扎实基础。

3、深化:复习并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时我们要立足于“打实基础,有所创新。”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旧的知识上进行深化,使学生有所提高。

4、拓展:在复习时,学习的范畴不能拘泥于原有的知识,而应该有所拓展。可以出现新的语言,新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见识和锻炼。

5、鼓励: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严格或以过多的作业来压学生,而是应该以多过平时的关心去关注学生。多问问学生的困难,少一点训斥,多关心,多照顾;多了解情况,少主观臆断。

六、复习办法:按内容分块复习,层层落实。

七、重点辅导对象:

(薄弱方面为阅读与写作(基础知识薄弱,从低段知识开始补经过复习可以减少遗忘,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

八、复习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有计划性。

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复习要有针对性。

从摸清学生知识的缺陷,尤是能力上的薄弱环节出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3、复习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的着眼点要放在培养和提高能力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复习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复习内容要推陈出新

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习题,使学生在同类知识的比较中,在理解、运用和练习上感到新。

第一二单元复习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背诵课文,在背诵中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

2、能讲《早》中作者为什么写梅花。

3、让学生加深认识写一个人或写一种事物要抓住特点写的方法,并初步掌握如何去抓住特点写。

4、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生字新词及课文中的成语。

5、掌握练习中的题型,在做题中掌握做题的一般方法。

复习课时:总共3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解课文内容。其他两课时为练习与指导。第一课时

一、课文感知方面。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①、你能用课文上的语句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吗?(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课文有关片断。

②、注意“荒山野岭”、“枝繁叶茂”等词语所描绘的情景。

2、《只拣儿童多处行》 ①、哪些句子写出的海棠开得旺? ②、花儿和少年有什么相同之处? ③、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能说出把什么比作成什么?

3、《早》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早字的来历。②、了解鲁迅的品德像蜡梅花一样纯洁。

4、《古诗两首》

①、说说这两首诗的作者及朝代。②、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③、说说诗中的名句。《游园不值》中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小见大的手法及新生事物是不可阻挡的哲理意义。

《宿新市徐公店》中诗句描绘的安静的田园春光和儿童追蝶的生动画面。

5、《梦圆飞天》

①、这个故事说的是谁?主要讲的什么事?(杨利伟。“神舟”5号发射成功。②、什么时间?他在太空看到什么? ③、发射成功的意义是什么?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①、兄弟俩什么地方相像? ②、火星为什么没能留住水? ③、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吗?

7、《神奇的克隆》 ①、什么叫克隆? ②、克隆的神奇之处在哪里?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③、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第二、三课时教学(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mî gē yáo huān chànɡ niànɡ xuě huā bàn kînɡ zhì qiáo bāo xiáɡǔ zhânɡ shí rïnɡ yán

◆针对学生的默写情况对症下药,同时注意让学生把字写准确,端正,让他们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等。

(二、成语填空。

枝(叶((山(岭成千(百密(层(((而起浑身(数冰(玉洁(动(摇(三、修改病句

1、人的一生,都要经过幼年、少年、壮年、青年、老年各个阶段。

2、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决心开始动荡。

3、今天下午,我们组的劳动任务是擦窗、扫地和搞卫生。

◆重点要通过这几个练习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即先要读懂这个病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结果是哪儿没有表达好的,应该怎样去修改呢也是最简洁。最后要特别注意检查与校正,读一下是不是能把正确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锨镐丁丁当当,_________________;溪水哗哗流淌,_________________。2.叶绍翁写的《__________》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都是描写春季的好诗。其中叶绍翁的“________ ____, __ _。”已成为千古名句。“________ _, ________ _。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你脑子里还有不少描写春天的古诗吧,请你任意选择一首,把它默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

3.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__________的________的花,这繁花从_______开到__________,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_____________……

4.《早》一课作者写梅花就是为了,以梅花开得衬托鲁迅的精神。王冕的《墨梅》中也有这样的描

写:,。,。

5、《梦圆飞天》是一篇。作者以生动感人的笔墨,描绘了年月日航天员乘“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向太空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

6、之所以称_________是地球的“孪生兄弟”,是因为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连。(3分

7、《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文中告诉我们如果不经过而直接,就叫做,也称克隆。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这个题目对于一般的学生地不难的,但要对后进生多花些时间,让他们趁这个机会快速赶上来。

第三四单元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对要求背诵课文的课文,采取多种形式,在背诵中让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

2、能说出有关精读略读的一些知识。

3、加深感知人物的精神和描写一个地方的一般方法。

4、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生字新词。

5、能熟练地掌握词语搭配和加标点等题的做题方法。

复习课时:总共3教时。(第一课时为理解课文内容。其他两课时为练习与指导。

第一课时

一、感知课文内容

8、《海伦•凯勒》

①、她遭遇到了什么样的不幸?又是怎么战胜的? ②、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9、《二泉映月》 ①、谁创作了这首二胡曲? ②、它是怎么产生的?

10、《郑和远航》 ①、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②、根据小标题复述远航的过程。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①、发愤是什么意思? ②、课文中哪些语句突出“发愤”?

12、《精读与略读》 ①、什么是精读? ②、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略读?

13、《秦兵马俑》

①、说说秦兵马俑的几个特点。

②、哪些句子表现出规模宏大,哪些句子体现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4、《埃及的金字塔》

①、金字塔是什么?说说金字塔的特点。

②、从哪里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①、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维也纳的? ②、哪些语言写出了它是一个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呢? ③、哪些语言写出了那儿的人们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 ④、说出几个大音乐家的名字来。

⑤、读第五节,感知金色大厅的规模宏大和颜色描写。第二、三课时

一、默写生字新词 激愤富饶乐坛动人心弦 派遣赠送酷刑悲愤交加

耗尽队伍下跪惟妙惟肖 轮廓宏伟装饰草坪

二、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画出来。田地(荒凉荒芜 成就(光辉辉煌 生活(简单简朴 风景(优美优异平原(辽阔宽阔 精神(崇高崇敬 战士(英勇英雄 湖面(寂静平静

◆这个题要求学生在做的时候能有一定的推断能力,也就是让他们来辨别一下“田地荒凉”与“田地荒芜”哪一个更合适一些,经过一读学生应该能品出“荒凉”这个词能表现出一种“凄惨”之意,所以填上“荒芜”比较合适。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10分

1、这些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增加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2、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缩写句子

4、(今天早晨天气很冷,(爷爷照常支持晨练。(添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5、在维也纳,(上举行集合还是庆典时,(奏一曲古典音乐。(要求同上

5、秋风一吹,柳树、杨树的叶子飘落下来,美丽极了。(把句子改写成比喻或拟人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海伦·凯勒是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她一生写了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她的自传《》,也许我们的心灵之光将由此被点燃。我觉得她是一个的人。

引号的意义: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殊含义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词语。(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建议:帮学生复习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引号还有其它用法

9、阿炳原名,从课文中可见他是一个样的人。你从课外书上一定还知道他的一些作品《》、《》……

10、郑和率领船队出洋次,前后到过个国家。最远到达。郑和远航,规模,时间,范围,达到了。它表现了,也开阔了,促进了。直到现在流传着的故事。

1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入狱受了,几次想 ,但他想到了父亲的,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有的。”“13年”“52万字”这是用的列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可以看出《史记》是一部,耗尽了司马迁。

13、兵马俑不仅,而且,。这段话在文中起

到的作用。秦兵马俑地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的宏伟气势。形象在展示了中华民族 的和,这在的雕塑史上是。

14、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写了金字塔很,加点的句子写法可以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这句话写了金字塔很。

15、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 顿、、、、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第五六单元复习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对要求背诵课文的课文,采取多种形式,在背诵中让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

2、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生字词。

3、能正确地认识标点,使用好标点。

4、能较为准确地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等。

5、能自己使用礼貌用语。

复习课时:总共3教时。(第一课时为理解课文内容。其他两课时为练习与指导。

第一课时

一、课文复习

16、《爱如茉莉》

①、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爸爸妈妈是如何相互关心的? ②、从这些细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真爱如茉莉一样平淡无奇?

17、《月光启蒙》

①、文中讲了哪些民歌童谣? ②、你能说出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题目吗?

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①、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②、小女孩都教爱因斯坦什么?

19、《谈礼貌》

①、“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的古训是什么意思? ②、你能说出礼貌待人的事例吗? 20、《七律长征》 ①、背诵这首诗。

②、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①、学习对话时标点的运用。

②、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

22、《大江保卫战》 ①、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②、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的精神。第二、三课时

一、默写生字词 茉莉胳膊割草豁然开朗 穿戴蓬乱上街一塌胡涂 师傅和谐纠正奔腾不息 警卫稀泥赛跑惊心动魄

◆在默写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6、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钻”这个字的好处是。

17、小院立即漂满了她那芳香的韵。“芳香”这个词的说明母亲的声音,说明作者对母亲唱的歌谣。

18、爱因斯坦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从这个细节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

人,本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的阿

炳,的海伦凯勒,的司马迁,的彭德怀,的牛皋,的岳飞,的抗洪战士,的小外甥……

19、君子不,不,意思 是。

20、《七律长征》作者是。长征时,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了湖南、云 南、等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的。历时12个月,行程共二万五千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反映了,寒表现

了。

21、彭德怀“不耐烦”“发火”表达了彭德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2、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就像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带点的字,然后依照例句,写一句句子。(1例:我悄悄捧起书读了起来。(2例:小芳(大方大大方方地上台表演。◆第一题注意连继动作的表达方式。

六、加标点(以书上的例子进行教学。

七、你在这两单元也背诵了不少的课文,读了不少的课外书吧。看看你的实力。17% 1.写出这两个单元中课文中的诗句:。是谁写的。

2.请你选择这两个单元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默写出来: ◆、注意对后进生的培养与鼓励,让他们有充足的学习信心来学习。第七单元复习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

2、能较为熟练地背诵两首古诗。

3、能按一定的顺序讲这个单元的课文。复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课文感知

23、《古诗两首》

①、你能说出这两首诗的作者及朝代吗? ②、找出诗中的对仗句。

③、再从课外诗上找出几个对仗句。④、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24、《望月》

①、你能很熟练地背诵文中的诗句吗? ②、你还能再说出一两首写月亮的诗吗? ③、再说一两首写山水的诗。④、小外甥把月亮比成了什么?

25、《灰椋鸟》

①、背诵3到5自然段,体会万鸟归林的壮观场面。②、体会植树造林的好处。

③、体会分号的用法。

26、《水》

①、体会缺水的地方水的珍贵。②、体会苦中的乐趣。

二、根据课文填空。

2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

24、小外甥把月亮比作,可见他是一个的孩子。课文中写月亮的诗有: 峨眉山月,江水流。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我还知道书外一句描写月亮的诗句:。建议:古诗文的拓展,可以分类补充。

(描写农村景色的、写荷花、梅花、松、竹、柳、草、写友情、亲情、奉献、雨、水、山……

25、先回来的鸟,好像,又像在;后到的鸟,边飞边鸣,很快找 到,与。

26、缺水给村里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苦”,可是作者却写了很多的“乐”,这是为什

么?。积累运用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七个练习中的内容。

2、能较为熟练地背诵词语诗篇。复习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根据练习填空。

1、我们学习语文的途径有、、、、……

2、字谜: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从讨厌。谜底:

3、按要求写成语。(11分

①含有“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容人的相貌或风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标点。

①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套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 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②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写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5、你能写出一些新词吗?如下海、大片、、、。

6、把词语补充完整。((而谈((而谈((其谈

7、选择正确读音。敌重(zhîng chïng兵,压黔境。乌江天险重(zhîng chïng飞渡。

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写出几个这类的词:劳驾、、、、……

二、把下面一段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通顺。(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禾苗。(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它白天隐身在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

◆、这个题的方法与修改病句的方法很相同,首先要能大致理解这些语句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试着排,最后一定要注意按自己排的顺序读,看看能不能读通顺。

阅读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提高独自阅读文章的能力。

2、能根据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复习时间:1 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短文。

(一)节选自《钱学森》 此刻,钱学森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 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 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 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是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 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钱学森的愿望是什么?

2、用“——”画出钱学森说出的话,这段话他是对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4、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的思想感情。

(二)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 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的直插到 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 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 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 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亮晶晶:、、。断断续续:、、。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 3 几个这样的词吗?(6 分)(文中的词)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比作了()。(3 分)

4、用“——”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 分)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2 分)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

(2 分)

6、你能写出一首本册教材以外的描写春雨的诗吗?(4 分)◆这两道题目同时还注意学生课外积累,比如再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和写一首描写春雨的诗,可让学生在做时注意多找一些,然后再选择最好的一个写下来。(三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 11 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 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 为人们做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 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在文中横线上正确地填上一句诗。

2、文章按照

4、短文是围绕“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画上“——”线。◆这题要注意让学生把短文多读几遍,多理解一下短文,不要读一两遍就做,结果一考完了就后 悔了。◆、针对学生的具体错误再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指导,让他们以这题为例,掌握阅读短文的一些基 本的方法。习作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本学期做的习作。

2、能提高自己修改习作的水平。复习时间:1 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本学期做了哪几篇习作,要求是什么。

二、阅读自己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综合复习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综合了解自己这个学期来学习的内容。

2、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复习时间:1 课时

一、背诵、默写重要的段落。

二、每课的词语、句子再次复习。

三、复习做过的作业。、、、的顺序写小草。”这句话来写的。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2

1. 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爱生命———发展生命

2. 知道生理———调节心理———遵守伦理———懂得哲理———明白事理

3. 珍惜生命———快乐生存———幸福生活

二、教材的重点知识

1. 生命

认识自己的出生和死亡、人的社会生命(血缘亲情关系)、地球上的多彩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精神生命等)、尊重大自然的生命(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它们和我们在一起,它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爱惜自己、他人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命(生命既脆弱又顽强、它们的生命受到威胁,它们已离我们而去);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2. 生存

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

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需从小立志,要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有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追求;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要轻言放弃;每个人都要有法律的意识,要向周围的人学习,具有团队精神;当危险来临时如何机智面对;认识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3. 生活

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心态;学会与人交往,能与异性友好相处;学会竞争与合作;具有创新的能力;幸福来源于生活中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追求。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幸福的人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或工作上表现得更好,更长久。

每个活动教学课时一般为2课时,有些为3课时,完成全教材为32个课时。这些活动也可以作为学校、年级、班级的学年、学期、月份、学习周、班队课的主题教育活动素材。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 我们的成长

当下,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使个体产生了“为何而生”的困惑;人际关系的淡薄,使个体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因此,个体变得越来越脆弱,塑造完美而健康的人格成为学校、社会追求的目标。了解生命的有限性,珍爱生命、体验生命,确立以人为主体,找到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寻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的教育。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存在于世界上,是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的。

许多小学生只知有生而不知有死。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有意避讳死亡。就算不得不提到死亡时,也往往用把死亡描写得非常“优美”的童话、寓言来说明,或者告诉他们死去的人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暂时不能回来;抑或告诉他们死去的人其实是去了天堂、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向孩子传递了一些关于死亡的不正确信息,使不少孩子误以为死亡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人死去了还会活过来,结果导致一些孩子视死亡为儿戏。

该活动由我从哪里来、我们在成长、父母从哪里来、他们哪里去了四个部分组成。通过图片资料,认识人生命的诞生,青春期的变化、认识人的血缘亲情关系、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通过该活动让学生认识人的出生、成长和死亡、人的社会生命(血缘亲情关系)初步认识血缘关系和进行死亡教育;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生命。

教学时,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我从哪里来、我们在成长。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搜集尽量多的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交流。第二课时完成父母从哪里来、他们到哪里去了两个活动。在组织活动时要完成第四页方框图。了解前辈的故事,让学生交流汇报。

2. 尊重你我他

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平等,在彰显个性基础上的对他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实际上是“开放的我”,“自立的我”的延伸。尊重他人的教育内容是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不窥探、干涉他人隐私,宽容大度等。尊重自己,强调自立;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社会,强调责任;尊重自然,强调和谐;尊重知识,强调创新。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孩子通常是受尊重导致成功,轻视导致失败。教育中让学生首先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注视别人,也不能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鄙视他人,更不应该用含沙射影的语言去中伤别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屑的表现去伤害别人的自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假如自己在有些方面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和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只有诚心的尊重,才会有不耻下问的心态,才会有共同的进步。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生活中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和不幸者。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真心的尊重。

人们常常说:“劳动是最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劳动也是最辛苦的,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有时候就得献出生命。因此,任何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称赞,任何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劳动,不仅是伟大的,而且还是非常的神圣。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历史,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任何一种劳动,都能创造财富,对人类都有贡献,所以,任何一种劳动都应该受到尊重,劳动果实也应该加倍的珍惜。

活动由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劳动成果三部分组成。教材中的每幅图都是一个故事,例如,第6页图3,不爬变压器围栏;图4,如何食用野生菌;第7页,图1将田埂上的草打结。尊重劳动成果部分的资料导读是一个游客到丽江古城旅游,找不到要去的客栈,正着急的时候,一个小男孩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得到许可后,男孩非常热情耐心地指路。这条路线果然不好走,反复听了几遍,我方才明白。游客正要按照男孩的指点出发,却发现刚才一直站在旁边的另一位男孩走过来,请游客停留一下,他将告诉游客更方便的路线。看到游客惊讶的神情,这位男孩微笑着说:“游客听到他告诉你的路线错了,但为了尊重他的好意,我现在等他走了再告诉你们正确的路线。”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尊重劳动的意义。

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养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劳动成果、人格等),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树立尊重的意识。

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人的自然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尊重劳动的成果(人的精神生命)。教学时,除阅读、分析资料外,还需补充学生身边的故事,可通过学生观察图、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教学难点是尊重人的劳动(精神生命),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人,尊重劳动成果。

3. 我们在一起

现代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已经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返回来伤害人类自己,所以,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不尊重。这里的问题已经不是人类应不应该尊重自然的问题,而是人类实际上能不能够不尊重自然、或是否还可以选择不尊重自然的问题。人类既然不想伤害自己,他就只能选择尊重自然,选择不伤害自然。通过该活动,让学生能够珍爱自己、他人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命,树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活动由多彩的生命、和谐的生命、生命受到威胁、消失的动植物四部分组成。让学生树立珍爱自然界生物的生命,树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多彩的生命、和谐的生命。第二课时教学生命受到威胁。第三课时为实践活动。在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好鸟巢的基础上,选择晴天,将鸟巢挂在树上,并开展保护动植物宣誓仪式。教学中除阅读、分析资料外,可通过学生观察图、讲故事、角色扮演、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体验。教学时,教师还可补充其他资料进行教学。

4. 谢谢您的爱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德,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不仅儿童、青少年需要培养,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具备。心存感恩,一想到大自然,就会珍惜生态环境不要被破坏,关心大气和水源别被污染;心存感恩,一想到赐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孝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心存感恩,一想到提供自己衣食住行的广大劳动者,就会对他肃然起敬。感恩之心能使人时时感到愉悦与温馨。心存感恩,你自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才能知足常乐,少怨气与烦恼,心灵便获得平静与安宁。人人都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那么我们社会就将拥有更多的善意与爱心,更多的和谐与公正。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各种服务,大自然的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些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浑然不知。通过该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及意义,学会感恩、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谢,改变自己的行为,从现在起树立感恩的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

活动由我记住了你、表达感谢、献出你的爱三部分组成。使学生学会感恩,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教材第15页组图为一个受到资助的同学怎样感恩的故事。

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我记住了你和表达感谢,第二课时完成献出你的爱。教学中除阅读、分析资料外,可通过学生观察图、讲故事、角色扮演、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体验。本主题中要求学生在感恩树上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谢的活动除在课堂上完成外,还可在教师节、春节、母亲节、生日中开展活动。蓝丝带活动,教师要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好材料,除在课堂上完成外,还可让学生在课外、在社区、在家里开展活动。第二课时时让学生说说感受。献出你的爱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角色扮演,教师要认真组织,但要注意安全。

5. 编织金色的梦

许多的仁人志士,就是从小开始选定目标,立志成为有用之才的。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十三、四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国建国的高级领导人朱德,青年时便追求远大的革命理想,摈弃高官厚禄,放弃师长不当,千里迢迢找到共产党;数学家陈景润上初中时,就想到“数学是什么事也少不了它的。”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作出贡献。所以说,目标产生使命感,使命感产生动力。动力的源泉是目标。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个幸福的人,必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有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追求;正视自己、不要轻言放弃自己的理想。

活动由从小立志、正视自己、不轻言放弃三部分组成。正视自己的资料导读是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学生生下来就有残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从小他就看惯了太多人的白眼,听惯了太多人的嘲笑,于是他变得沉默而敏感,用自卑把自己封闭了起来。班里组织去爬山,老师说每个人都要去,谁也不能请假。这让他慌乱不已,因为自己的腿,他从没爬过山。可他必须去。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向山上冲去,他也向前猛冲,一开始还踉踉跄跄,可一上了山坡,这种感觉立刻没有了。原来在爬山的时候,别人是看不到他的缺陷的。而且,由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他迈步攀登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竟比别人省力得多!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很快,他已超过所有的人而遥遥领先。让学生从故事中能够正视自己。

本活动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从小立志。举行“我的志向”主题演讲活动。第二课时教学正视自己、不轻言放弃两部分。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写的“我的志向”,教材23页资料导读为一个哲理故事,要多让学生思考。

6. 生活中的规则

活动由身边的规则、法律和遵纪守法三部分组成。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法律法规就是规矩;对学生来说,学生守则和规范就是规矩。遵纪守法,是对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要求。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人人守纪,事事依法,在保护自己权利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能否遵纪守法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外在表现。把法律法规看得更加神圣,从小为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出力,重规则强调责任,尊重人格强调权利,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前提。通过本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素质。

本活动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身边的规则。特别要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充分利用24页教材四幅图(讲秩序、守时间、不遵守规定、明知故犯),展开讨论。第二课时教学法律是国家的规则、每个人都要遵纪守法。通过教材27页左图的讨论,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而右图是渗透文物保护法。教学本活动时,一定要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发生在课堂、校园的典型案例开始,教材中的资料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传物游戏、叶紫的故事要让学生认真体验。本活动中,认识相关法律部分可能有点枯燥,教师应先让学生说,在收集相关法律条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部分不要讲得太深。

7. 赏识的力量

活动由发现优点、赞扬和赏识、互相学习三部分组成。29页的资料导读是一个故事:有位新来的老师走进教室,在大大的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儿。然后,他指着白板大声问班上的学生:“这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儿。”老师惊讶地问:“只有一个黑点儿吗?”“是。”老师叹道:“难道这么大的一块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吗?”全班学生愕然。让学生醒悟到发现缺点容易,发现优点则要人们细心观察。

教材第30页的资料导读,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第31页驴的故事是一个哲理的故事,蕴含着该向别人学什么,应该怎样学的道理。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赏识,因为人人都有缺点和脆弱的一面,赏识像一道灿烂的阳光,会照亮一个人的心灵,会打碎自卑的枷锁,会鼓起人乘风破浪的风帆,会使整个世界为之改变。有幸得到赏识的人,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他会带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欢乐。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赏识最基本的行为就是认识并肯定别人的成绩,赞赏别人的成绩。有效地赞扬常常能够改变人的一生。通过本活动,培养学生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学会赏识别人,能够互相学习。

本活动的教学时数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发现优点、赞扬和赏识,重点是学会赏识别人。教学时,对教材中的三个案例充分展开讨论,让学生体验到被别人赏识后的心情。第二课时教学互相学习部分,教学时多举些例子。让学生动手整理伞布,体验学习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多让学生模拟生活场景,展开讨论。

8. 合作的团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需求,是学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教育学生成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就应当教育他们成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自然负责的人。人自身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人与人的交往,都靠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人的道德自律、遵纪守法靠的也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真诚人的标志。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受到别人尊重和信赖的基本条件。陶行之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一定是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更是成才的基础。进取精神、科学态度、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些都离不开责任感,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责任感的基础上,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树立责任意识。

教材由学会合作、承担责任两部分组成。学会合作部分的资料导读换了一个故事:一天,五官争吵起来。眼睛说:“我比你们都厉害,因为我能让所有人看见东西。”耳朵听到了,说:“我才是最好的呢!因为我可以让他们听到所有的声音。”嘴巴说:“肯定是我最厉害,因为我能让他们吃到东西。”鼻子说:“你们都说错了,其实我是最厉害的。因为,我能让他们闻到各种香味。”眉毛跟眼睛说:“你有什么厉害的。没有我帮你遮风挡雨,你能让人们看到东西吗?”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树立责任意识。本课的三个活动体验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师要认真组织,特别是第三个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一般就是四人小队,人数太多。第35页上图的图意为几个人在传递物品的过程中摔碎了物品,谁承担责任,是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活动建议教学时间为2课时,但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教育的活动。第一课时讨论五官故事,完成室外活动,体验围正方形、“统一行动”、丈量。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结束后要让学生写出体验日记。第二课时完成室内部分,阅读资料,分析讨论,汇报体验,角色扮演35页的续编故事。教学时,两个实践活动都是可以进行评比的项目,可在一个月后举行徽章展览。学期末开展“我为集体做贡献”汇报活动。

9. 危险来临时

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的安全更多的是依赖于成年人给予的保护。当受到来自儿童所信赖的成年人的性侵犯时,可能会造成部分儿童的安全感的缺失。而且儿童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一旦受害者内化了许多与性侵害相关的痛苦和恐惧,使其自我认同及认知能力受到伤害。她们会因此对他人失去信任,并且经由一些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对于一部分受害者甚至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影响她们的学习、成长和人格发展。由于儿童没有性意识,也有一些受害者,在受到性侵害的当时并没有对她们产生太严重的影响,但是,当她们进入青春期后伴随性意识的萌动,遭受性侵害的记忆重新被唤醒,被害儿童很可能会认为自己与同辈群体不同,自我价值感降低。并因负面事件而提高了自我责难,从而产生了不安、自责和恐惧等心理压力,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强烈地震让人类震惊,云南近几年来地震频发,正确认识地震,树立防震意识、掌握逃生技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活动由避免被侵犯、当地震来临时两部分组成。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如何理智避免被侵犯,当地震来临时,如何科学逃生。

本活动教学时数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避免被侵犯部分,重点是人身安全,难点是性侵犯。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多让学生模拟生活场景,展开讨论。要利用教材插图,认真组织学生讨论,第一部分重点讲了如何防范性侵犯,教师不能回避,要认真讲清楚。第二课时教学当地震来临时部分。教学时,在课堂上讨论,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然后进行模拟演练。

1 0. 环境在变化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的影响。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近日在此间发表报告说,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100年全世界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导致大量物种因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来自全球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通力合作,历时4年完成的《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警告说,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2/3支持地球生命系统运转的自然资源已被严重破坏,几近耗光。地球上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可供人类开采时间最多不会超过百年。煤炭在300年左右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更加关注环境,关注能源。

活动由全球变暖、能源危机、我们的行动三部分组成。

教学时,要让学生作第42页的曲线图,并认真分析曲线图。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感悟与评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达到的等级,在相应的圆柱上涂色。

1 1. 积极的心态

心态是人生态度的具体化,是人生态度的现实反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的心态环境,一个人需要有积极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最基本的要素。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每一种逆境都含有等量的或更大利益的种子。有时,那些似乎是逆境的东西,其实是上升的好机会。积极的心态不是天一下雨就躲进小屋抱怨,而是纵有泥泞也要前行。积极的心态,又使我很会让自己感动。我知道无法摘取月亮,于是我在池塘边的林中细细的享受着月光的沐浴;我知道自己现在不能随便在空中遨游,于是我登临大山,放远了视野,也宽阔了胸襟;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攀上参天大树,于使我学会了跳起来去摘那能到手的果子。

生命的进程必然是曲折起伏的,所以培养小学生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气度和能力也很重要。人之生命的过程都要经受无数的风风雨雨,必须教育小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痛苦与逆境。我们要从生命的意义上去理解生活中的感觉,如果我们仅仅从生活的视角来看待与对待诸如挫折、痛苦与逆境,则往往无法超越,总是觉得生活太艰难,自己太不幸。通过本活动,让学生认识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及意义,具有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教材由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伤痛总是难免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三部分组成。教材第50页左下图的图意为分到大小不一样的苹果时,你怎样想?右图为怎样面对一个名额。教材第51页的故事也是一个哲理故事。

教学本主题活动的时间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分析讨论教材中的48、49、50页案例。第二课时,结合分析教材51页故事。分析一个人应保持什么样的积极的心态。教学中除阅读、分析资料外,可通过学生观察图、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续编故事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体验和感悟。

1 2. 学会交往

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小学生不是经常与别的同学保持接触,那么,友谊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朋友,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生的道路;朋友,就像失意时的一缕阳光,给你光明和力量;朋友,就像天空中明亮的北极星,在你迷茫时为你指明人生的方向。朋友,就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世上没有比朋友的情义更美好、更愉快的东西了。没有了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我们要广泛地交友,同时也要学会交友。益友,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阶梯,会给你前进的动力,也可以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与益友的交往中,可以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可以随时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使你少绕弯子,更快地实现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如果交友不慎,不仅会成为你的绊脚石,而且会诱导你误入歧途,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能与异性友好相处,处理好异性之间的关系。

活动由同学和朋友、学会交友、男生和女生三部分组成。本活动是对于青春期的儿童来说,很有针对性。

本活动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同学和朋友、我想成为你的朋友部分。重点是交往的技巧交友的能力。第二课时教学男生和女生部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男女生间的友谊。教学时,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得到体验和感悟。教材第57页中右图“学会拒绝”,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当朋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你如何面对?在“男生和女生”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展开“男女同学能不能交往?男女同学能不能交朋友?”的讨论。

1 3. 竞争与合作

竞争无处不在部分的资料导读是一个竞争改变了学生态度,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促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人们不断进取,奋发向上。活动体验是角色扮演:康康是本学期从外地转来的,刚开始还很努力,在同学面前,一直不服输。但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他内心十分痛苦,几次提出要回老家,但后来康康同学获得了成功。竞争与友情同行部分的资料导读一是学生球赛有竞争但失去友情的故事。一次学校篮球赛,四(1)班与四(2)班进行篮球比赛。四(1)班比分领先时,每当四(2)班投球或进攻时,同学们就喝倒彩。后来,裁判老师的一次判罚引起了四(2)班同学的不满,他们最后生气地退赛了。资料导读二是寒假期间,一个叫芊芊的同学接到了老师的电话,通知她和好朋友妞妞10天后,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演讲比赛,并要芊芊转告妞妞。芊芊想:“妞妞虽然是我的好朋友,但现在是我的竞争对手,我过几天再通知她,让她准备的时间少些。”比赛时,芊芊获了奖,老师也知道了原因,芊芊也不快乐。活动体验是辩论会:同学向我请教时。实践活动是搜集竞争与友谊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开展班干部竞选活动,通过“个人演说”竞争“上岗”。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双赢”理念,指出了“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双赢。我们只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这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最后倡导学生既要树立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这既是本层次的结束语,也是“竞争不忘合作”的落脚点。我们崇尚竞争,但又不忘记合作。

本活动由竞争无处不在和竞争与友情同行两部分组成。旨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学会竞争,又要学会合作,还要学会善于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友谊可以促进竞争,若两个人因竞争而反目成仇,互相利用,互相陷害,那么他们二人绝对不是朋友,存在的也不是真正的友谊。所以,友谊可以铸就竞争的成功。竞争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本活动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竞争无处不在,重点是认识竞争的积极作用。第二课时是生活离不开合作。教学时,教师要多让学生讨论,开好辩论会。

1 4. 创造新天地

人们往往习惯接受已存在的事实而不愿假设新的现象会发生,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会让人遇到事物尤其是熟悉的事物时,主观上做出判断,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往往来自于固有的经验和阅历。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进行生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很重要。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中的核心成分。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载体,把先人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结晶,通过奇妙的思维形式及方法的运用,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东西,无论是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过程和作用,所以创造发明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材由不要被习惯束缚、创出新世界两部分组成。不要被习惯束缚的资料导读是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儿,很爱吃西瓜。瓜农看到站在田边的她问:“想买西瓜吗?”她点点头:“可我只有一元钱。”瓜农看她可爱,便说:“那我给你一个小西瓜。”小女孩儿想了想,说:“好吧,不过你先别摘下来,我过些时候来取。”瓜农同意了。一个月后,小女孩儿捧走了一个大西瓜,也捧走了一群大人的赞扬。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导读的资料是洗衣机的发明历程,体验活动为列举报纸的100个希望点。

建议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中不要被习惯束缚、创出新世界的内容。第二课时举行科幻绘画、科幻作文交流活动。教材中有缺点列举、希望点列举等创造发明的技法的训练,教学时,教师可由此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缺点,列举希望点,发明物品。要求学生创作一篇科幻作文,应该不算难,教师应认真组织,并举办一个科幻作文展览活动。

1 5. 与幸福同行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生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一个高于其他所有目标的总目标。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在往幸福之路前行的。生活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快乐与幸福教育。要让小学生生活中有快乐,生命里有幸福,这样才能让他们重视生命的价值。

幸福是社会中的个体满足了某种需要后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只有当需要的满足符合社会准则和价值标准时,这种幸福感才能持久和稳定。因此道德与幸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幸福,道德就成了绝对律令和法典,丧失现实性;离开了道德,幸福就成了空中楼阁,丧失真实感。因此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必须相互促进才能更好推动个体的发展。

幸福是人生意义实现时的积极的心理感受,具有积极性、动力性、意义性等特征。幸福不等同于单纯的快乐,快乐更多的是指感官欲望的满足带来愉悦。这种愉悦大都伴随着生理意义上的满足,是短暂而不持久的。幸福是一种比较稳定持久的情感体验,会让人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增加对他人或自我的认同,使人乐观、积极、接纳、珍爱。因此,幸福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生命的层次,而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量,同时也是人生的追求目标。幸福就像一个玻璃球,一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碎片到处都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捡,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捡不完,但只要你努力了,你总会捡到一些的。

活动由幸福在哪里、实现幸福两部分组成。在幸福在哪里部分,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幸福。第64页,介绍了一个人下的智力棋“独粒钻石棋”,其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感觉成功的幸福。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幸福来源于生活中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追求,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幸福的人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或工作上表现得更好,更长久。个人的幸福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的。

建议教学时间为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幸福在哪里。展开讨论什么是幸福。通过下棋,体验幸福。教师要让学生准备玉米粒、小石子或自制棋子,然后体验感悟。第二课时教学实现幸福。通过歌曲、几个案例的讨论进行教学。第三课时,调查情况交流会。结合本活动,要让学生人人会唱“幸福在哪里”,展开讨论幸福与个人的关系。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近几年来国家实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幸福,教师要将学生变成小组,进行分工,提出调查重点,设计调查问卷展开活动。

四、在小学实施“三生教育”的建议

1. 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

“三生教育”的许多内容,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许多内容需要分段连续才能完成,还需要形成一个氛围。通过活动把“三生教育”内化为学生在成长中的自觉行动理念,帮助学生快乐成长。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年级活动、社区活动等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例如,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让学生在“校本节日”里享受快乐,结合“三生教育”及学校自身的特色,学校为师生设立了10个“校本节日”。二月亲子节(构建和谐家庭)、三月服务节(增强孩子对学校、家庭的服务意识)、四月科技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五月英语节(提高学生的视野和语言交流能力)、六月艺术节(接受艺术熏陶)、七月表扬节(学会赏识)、九月爱心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十月读书节(赏析经典与经典同行)、十一月体育节(强健体魄、健康身心)、十二月感恩节(感恩家庭、社会、大自然)。在富有学校特色的节日里,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健康、快乐的成长。又如,玉溪市第一小学抓住减负契机,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择,每天都有30种活动让学生参与,获得快乐。

2. 发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生命。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三生教育”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学校办学文化积淀与特色,挖掘和打造“三生教育”文化,让其深深植根于校园这块沃土中,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三生教育”中,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例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让会说话的墙壁、流动的园地、灵活的阵地来促进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三生教育”工作,让学生乐学乐做,融入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规范行为。为感恩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传承中华美德,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树中华名校形象为重点,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少儿民族操舞、少儿小博士评审、现代书香之家、明星工程等主题鲜明、特色显著的校园文化活动。2008至2009学年,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围绕以“三生教育”为切入点的目标:“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开展。如六(10)班把班级文化定位为三大板块:传承中华美德,滋润生活之根,营造生活的乐园;传承中华美德,浇灌生存之本,创建生存的家园;传承中华美德,培育生命之树,成就生命的树林。

3. 加强家校合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学科 五年级教学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目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越发地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利用教材,学习文章写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进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学生的教学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针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更加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写作教学的开展更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解《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时下的玻璃样式的观察和研究,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的玻璃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希望改进成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提问艺术”,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行才能够被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文的特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段落中有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在反复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作的优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和动作呢?大家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水平。

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更是会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要针对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讨论,分享写作经验,谈一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善用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也是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学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进行故事的扩展,用他们的所感所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教师在讲到《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一问学生,如果自己养了一只珍珠鸟,会和它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个别同学对于珍珠鸟没有什么了解,那么就想一想自己家养过的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我们的感情怎么样呢?让学生将这些故事和想象流于笔触,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情感的真谛,完善写作教学的形式。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道具。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图片,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给学生放送网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来相互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讲到《慈母情深》时,我们就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和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课文中的文字,更能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到了五年级的阶段,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需要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运用的最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成绩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善于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而不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三、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四、教学理念

本课是开学第一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画人像)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 ·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

七、坐

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下节美术课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还要去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第二课时

一、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二、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三、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四、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五、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九、板书设计

画头像

《蒙娜 · 丽萨》、罗中立 《父亲》

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表情:哭、笑、怒、乐、惊 人体比例、结构:三停五眼;立

七、坐

五、蹲三半

十、教后反思

本课也是一幅造型领域的一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名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的特征。增加学生对明实际作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人物面部的三停五眼、人体比例:立

七、坐

五、蹲三半以及人物常有的表情,并通过学生上台的表情体验五官在各种表情中发生的变化。教师适时的在黑板上进行简笔画表现各种表情。

2、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三、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理念

本课是开学第一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网上搜集的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 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第二课时

1、讲评上节课作业 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6、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7、布置课外写生练习,描绘各种体现透视现象的画面。

8、作业展评。

九、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

十、教后反思

把一样的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画作业时,表现物体的前后的尺寸不是很明显。五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透视问题,理解的不到位,我们可以慢慢的引导,使他们对这一概念更好的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中。

肖像艺术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四、教学理念 本课是开学第一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六、教学资源

网上搜集大师的作品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要想把二者都刻画出来,首先要抓住神,既要表现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抓住人的外部特征。我们欣赏肖像艺术就要特别注意艺术家是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的。

(一)、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二)、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三)、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四、学生速写。(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五、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九、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三、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理念

本课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表现。教学生用尝试的学习方法去进行创作,教师给于适时的点评。

五、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第二课时

1、讲评上节课作业 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用美术中的比例关系表现花瓶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6、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7、欣赏课本中的古瓶,挑一件你认为造型美的,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设计成功的原因。学习它们的比例关系,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8、作业展评。

九、板书设计<>

有趣的汉字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书法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书法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写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

字的结构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字的结构。

四、教学理念

一学生发展为主体,扩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外。

五、教学资源

历代汉字的演变材料、字体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1)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5)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三、作业布置

感受汉字特有的美,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些汉字,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新颖、有趣的作品。

四 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的用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三、讲授新课:

你听说过“书画同源”吗?请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在本课的图片中,汉字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得更好。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九、教学板书:

有趣的汉字

范作 范作

十、教学反思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课时的完成。本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好统一帮学生购买笔和纸,学生也很乐意,效果也比较好,有兴趣的学生可鼓励课后多练习,并适当给予指导。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飞天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飞天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三、教学难点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四、教学理念

本可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对称图案的特点及构成规律,运用尝试教学法逐步引导孩子利用剪对称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五、教学准备

飞天的资料、水彩笔等。

六、教学资源

飞天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以及课堂常规。

二、引导阶段:

1、导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壁画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祖国的壁画艺术的精品——飞天。

2、板书课题:飞天

3、相关介绍: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

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兴起时期。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公元366--535年),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但这一时期两个朝代的飞天特点也略有不同。莫高窟北凉时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孬,头束圆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由于莫高窟初建时,敦煌地区的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和外来艺术,处于摹仿阶段,运笔豪放,大胆着色,显得粗犷朴拙。

创新时期。从西魏到隋代(公元535--618年),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

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壁的飞天。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闼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冲出了天空围栏,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其代表作品如第249窟西壁佛龛内上方的四身伎乐飞天。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教飞天相融合的飞天: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宣传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鼎盛时期。从初到晚唐(公元618--970年),贯穿整个唐代,大约300年。敦煌飞天是在本民族传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从十六国起,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五个朝代,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敦煌飞天中外、东西、南北的互相交流、吸收、融合、完成了中国化历程。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是莫高窟大型经变画最多的朝代,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大型经变画占领。飞天亦主要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在题材上,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一中佛国天界---西方净土、东方净土等极乐世界的欢乐。飞天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

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飘曳的衣裙,飞卷的舞带,真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仙女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描写的诗情画意。

衰落时期。从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个朝代(公元907--1368年),大约460余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继承唐代余绪,徒刑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无隋代时创新多变,唐代时的进取奋发精神。飞天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点虽有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推动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

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

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正如段文杰先生在《飞天在人间》一文中所说:她们并未随着时代的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活着,在新的歌舞中,壁画中,工艺文中(商标、广告),到处都有飞天的形象。应该说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板书设计:

三、欣赏课本中的飞天壁画艺术:

思考问题: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学生做业,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以及用具准备。

二、引导阶段:

1、欣赏上节课学生的飞天作业,找出造型等方面的不足。

2、提醒学生本节课继续创作飞天作业,请学生在线条方面多下功夫,尽量用优美的线条表现出飞天的动态美。

3、板书课题:飞天

三、发展阶段:

1、启发谈话:比较范画和作品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谈谈感受。

2、继续欣赏飞天的动势美感,理解怎样用线条去表现。

3、示范线条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感受。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九、教学板书

飞天

有人脸的器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人脸的器物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适合装饰或者面部佩带的艺术品。

2、欣赏和制作有人脸的器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有人脸的器物,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有人脸的器物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难点

脸的造型与色彩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理念

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纸板、彩笔、剪刀、胶水、白板纸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及课堂常规。

二、引导阶段:

1、板书课题:有人脸的器物

2、引导学生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人头型器口彩陶瓶以及古埃及金面具和贵州人脸面具等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结:人连器物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的,适合装饰和佩带的工艺品,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人脸装饰艺术。书上的这几件人脸艺术品都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是我国古老艺术的不朽瑰宝。你能说出它们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这些艺术品的五官以及色彩方面的特点。

3、启发想象:你想设计制作一张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三、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分析各种人脸艺术品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出示人脸设计范样,讲解制作方法:

 设计人脸形象,画好五官的形状和位置。 刻线:实线剪、虚线折。 添加色彩和其它装饰。

3、布置作业要求:用泥巴做人脸器物,还可以加一些其它材料,让它和平常的脸不一样,你能试一试吗?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收拾用具。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以及课堂常规。

二、引导阶段:欣赏上节课人脸器物作业,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课题:有人脸的器物

三、发展阶段:

1、互相欣赏有人脸的器物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2、教师简单讲解染色的方法。

3、鼓励学生大胆为自己设计的人脸器物设计奇特的色彩。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欣赏讲评学生人脸器物作品,评出最奇特的人脸器物。

六、课后拓展: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脸器物代表各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课后找出有关资料讲给同学听。

九、教学板书

有人脸的器物

出示人脸设计范样,讲解制作方法:

设计人脸形象,画好五官的形状和位置。刻线:实线剪、虚线折。添加色彩和其它装饰。

十、课后反思:

电脑美术 有趣的人像

一、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电脑软件绘画的基本方法,深入了解“WINDOWS”画笔的操作程序,熟练掌握“滤镜” “效果”等画图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WINDOWS”画笔的操作程序的熟练掌握.三、教学难点

电脑作画的创意及画面的各种特殊效果的构思设计。

四、教学理念

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电脑、范画等。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按常规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启发谈话:以前我们学习了用电脑作画的方法设计创作了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等图案,同学们对电脑作画充满了兴趣,今天,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学习用电脑作画的方法来画一些 其他事物,像人物肖像画等 板书课题:电脑美术 有趣的人像

三、讲授新课:

1、请每一个小组上来一位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启发学生思考,画什么样的人物肖像?怎样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最想画的人物肖像画,那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这个自由创作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画出最美的图画。

2、引导学生看书欣赏书上的电脑人物肖像范画,谈谈看了这些画后的感受。

3、教师通过电脑简单演示绘画程序:(1)开机。

(2)单击“开始”,出现“开始”菜单。(3)点击“程序”中的“附件”。(4)双击“画图”,进入“画图”界面。

(5)大胆点击每一个工具选项按扭,熟悉它。

(6)分别打开“滤镜”等选项,实现它们的用途。

(7)指导学生先起人物肖像画稿,然后在画板上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色彩着色。

4、教师出示电脑绘制的人物肖像范画,引导学生欣赏,评议。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板书设计:

17、电脑美术 有趣的人像

5、提出作业要求:熟练“画图”工具的使用,学习制作一幅电脑绘画作品。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教师巡视观看学生制作的人物肖像创作画作品,指出明显存在的问题,比如:构图、色彩搭配等。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打开电脑,将上节课的创作画打开,互相交流欣赏。让学生谈谈创作体会。

2、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人物肖像的特殊处理效果,如马赛克拼贴效果 铜版雕刻效果 染色玻璃效果等新奇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电脑演示上述几种特殊效果的设计制作过程。

4、提出作业要求:用电脑尝试几种效果的制作,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让自己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展示讲评学生的优秀电脑人物肖像创作画,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提高自己的电脑作画水平。

九、教学板书

电脑美术 有趣的人像

十、课后反思:

献出你的爱心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为了配合新年设计制作一张贺年卡送给山区孩子。同学的制作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运用学过的色彩几实用美术、公寓制作的有关知识和激发,设计贺卡送给山区小朋友,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表达同学们对山区孩子的一片爱心。

二、教学重点

爱心卡的种类及设计要点。

三、教学难点

爱心卡上的文字及折法的选择于纹法的安排。

四、教学理念

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电脑、范画等。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情况和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5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的三维目标

语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一)识字与写字(二)阅读

(三)口语交际(四)习作

四、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各老师做学情分析

五、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25篇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而且教材仍然以专题组织单元。在学习了前七个单元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以“国际文化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第一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导语统领本单元内容主题以及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亲和力。共有4篇课文,其中1、2、3课为阅读课文,4课为古诗。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例如:1课《我的写作梦》是儿童诗,借队友通的思考来表现对童年写作梦想的热爱;2课《太阳路》3课《我的房间》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作者对于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的热爱;4课《十五夜望月》是恰逢中秋,体会唐诗中的景物于心情所表现的意境。

《语文乐园》中包括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记一记、口语交际、阅读、习作五方面内容。其中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和单元专题相联系的,因此,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搜集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好交际准备;习作是自由作文;

二、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珍惜童年生活,而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课文与语文园地的知识要互相渗透,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

3、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本单元的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要注意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

三、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单元目标:

1、会认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4、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写一篇作文:把自己的快乐告诉大家。

6、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读课外书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的写作梦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把上学期同学们有关理想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发对梦想的谈话。

二、学习《我的写作梦》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我们班级墙报上的《理想》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抒发童年梦想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自学儿童诗,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

(三)同学们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师巡回,参与讨论。

2、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

3、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

(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学习情况。

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

(六)认真朗读课文。

三、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

(一)、指名上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和解释。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1)“我”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飞的翅膀?(2)“我”为什么决的邮筒像一只大大的储蓄罐,存进去的又是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三、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四、你也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作品——放飞()

邮筒——秘密 大吃一惊

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2、太阳路

教材简析:

课文主要讲的是小朋友寻找到去太阳的路,说明了要不畏艰险,尽毕生的努力向光明攀登的道理。课文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按事情的发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时候”到“什么都知道了”)讲小朋友提出了寻找太阳路的问题,奶奶让孩子们种园子。第二部分(从“奶奶的话”到“苗儿都长得老高了”)小朋友为了找太阳路而种园子。“第三部分(从“可是”到“越来松接近光明”)讲奶奶的回答为小朋友指出了一条通向太阳的路。这篇课文语句浅显,人物对话较多,孩子的话充满童趣,奶奶的话蕴含深刻道理。教学目标:

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学习难点:

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生字、多音字正音。

绳儿系着 痴 一溜眉豆 噌噌 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

2、预设学生质疑

* 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 * 奶奶说:“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 * 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四、分小组读书,读通、读顺。

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3.(出示抽拉投影片,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请大家轻声读15-24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听)(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

(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

(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

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2、太阳路

听——奶奶的话

看——苗儿的走

想——进步、光明的路

3.我的房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助阅读和尝试学习,在各自有独特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不仅了解作者的想象,而且明白其想象的由来,并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

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的房间是怎样的呢?你对自己的房间有什么思考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同龄人的房间,也一起去了解他对自己房间的思考。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我的房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介绍了自己的房间,自己对房间的想象,最后说了还是最喜欢自己的房间)

2.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填表。

学生小组交流答案,如果有不同意见,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课文内容争辩。有异议的在全班提出。3.指名交流

三、练习读准读顺课文。

1.自己先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边读边勾画出生词。

2.将读得不够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座互相帮助将难读的地方读好。3.检查并纠正生词的读音和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4.指导并帮助读好学生认为难读的句子 5.接力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针对课题或者课文内容提问。

二、梳理学生问题,引导带着问题读书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

2.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3.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根据学生回答整理)

三、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

“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强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并指导读好该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

3.小结学习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4.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节)读好相应段 5.以读代讲,学生通过读书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6.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整体读读第二部分,允许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小节。

四、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谁能通过读书告诉我们?

2.读了这一段有什么,你对哪些句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呢?例如:为什么他要“嘘——小声点”地告诉我们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宝贝呢? 3.他的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4.比较课后习题的词语,体会并读出感情的变化。

五、课堂练习,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个文章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原来我们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通过文字把它们呈现出来,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为他想到的我们也都想道,我们也能这样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2.作者怎么能把他的想法写得这么吸引人呢?再读读全文,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前后照应、语言有变化、生活化的语言„„)3.教师总结全文的学习。

十五夜望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语文乐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2 更深刻的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准确的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3 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通过读短文感受学生时代读书的快乐,并学习写读后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并运用。教学安排: 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4 小组评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 学习“读一读” 1 自由读短文。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当主持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

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电视台的主持人,你们现在都可以作为一位主持人来采访一名嘉宾。

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 这次口语交际有什么要求呢? 2 交流讨论:

(1)大家可以作为主持人邀请一位嘉宾。

(2)主持人可以和嘉宾交流一下你想交流的内容,做好准备。

(3)学生自由组合创设情境。

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参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2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3 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

全班评议,评出“最佳主持人”。

习作 一个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是个快乐的人。

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这是一个快乐的人。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3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全方位了解这个人: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一个快乐的人”

2、同学们生活中你知道的一个快乐的人是谁呢?

3、快乐的人包括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很多人都是的,并且还包括我们自己。

二 知道具体描述

1、这个快乐人的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她很快乐,介绍一件最能表现出她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也一起快乐。

2、指明学生讲一个快乐的人的一件事情。

3、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件事情有何感想?

4、其他人怎么评价这个人呢?

5、小组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写出最能体现人物“快乐”的事例。

2、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3、学生独立作文。

第2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6

第一单元作文、难忘的“第一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记事作文600字400字500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难忘的第一次500字400字

六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2篇:假文盲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3篇:看漫画《假文盲》有感

六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8篇:难忘的第一次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看漫画作文假文盲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2篇:看漫画《假文盲》有感

六年级作文3篇:难忘的第一次

六年级下册作文:难忘的第一次3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作文大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1教案

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作文大全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节的节日习俗作文大全

小学六年级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大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家乡风俗作文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3篇:中国的春节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2篇:元宵节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4篇: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各地的民风民俗调查报告资料500字400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600字400字500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2教案

第三单元作文、我的理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600字400字500字

六年级我的理想作文优秀开头结尾600字300字400字500字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大全

六年级语文园地三作文4篇:我的愿望、我的心愿 六年级优秀作文5篇:我的理想

六年级小学生关于理想愿望的作文大全:我的理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

第四单元作文、学会生存自我保护,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六年级作文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学生习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500字400字学会生存自我保护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500字学会生存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600字

·六年级优秀读后感作文450字500字:读《学会生存》有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资料:学会生存、自我保护作文大全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作文3篇:学会生存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作文3篇:自我保护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3篇: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作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作文、自由写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由作文写人、写景、记事400字500字600字

六年级下册毕业作文范文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4篇: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习作3篇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由作文优秀习作3篇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及教案 篇7

1. 认识生字“洛”。

2. 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 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 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 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 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 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 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 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 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 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 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的改进 篇8

关键词: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全面发展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相应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复杂,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教学策略的改进,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生活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相应的情境,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相关内容,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的时候,教材上的一些情境设置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差距,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所以,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情境展开教学,如:举行班级干部选举时,进行统计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可以灵活地学习相关知识,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且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进而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实例的分析与列举,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根据教学内容,展开分层教学

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具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分层教学,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确定,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分层提问的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进行思考,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进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就是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老师进行教学策略改进与反思的重要途径。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内容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学习态度,并且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變化与发展,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课堂作业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评价。其中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定性评价采用评语形式,这样就可以时刻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也可以促使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评价方式的采用,促使评价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并且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加强教学策略的改进,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长茅岭中心小学)

上一篇:建筑施工安全延期下一篇:街道办城管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