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质方案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教师素质方案

提高教师素质方案 篇1

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需要,优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师德修养好,文化素质高,学识广博,业务精良,技能全面,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手段,具有教育教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特拟定提高教师素质方案:

一、努力提高教师教育力

(一)、教师素质自身的提高

要想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就必须先自身提高素质,每学期教师要有提高自身素质的计划,要求有加强师德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提高到什么程度,计划上墙,学期末写出总结。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1、认真贯彻学习2008年9月教育部重新修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办公室要上墙,每学期由书记组织学习,从“讲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等多个方面各个角度深入开展学习,从思想的根部正位教师的职业道德,使每位教师都能深入理解新规范的具体内容。

2、开展师德论坛,围绕新规范开展讨论。讨论的具体内容为:新时期要树立什么样的师表形象;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会有哪些弊端;如何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过去做得如何,今后应该怎么做?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并做好每位教师的讨论发言记录。

3、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

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典型事例。利用教师培训和教师自学完成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通过校园网展开论坛,每学期网上发表学习体会一篇。检测一次。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上要有激励语,作业评语要有激励语,改革学期末学生操行评语的行式。

5、教师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6、每班建立QQ群,通过网站搭建与家长、学生沟通的平台。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力

1、建立教师的学习机制。

教导处要根据每学期的实际制定教师的学习计划,利用双周学习日组织教师学习,建立校园学习网,教导处将要学习的内容发在校园网上,教师自学,教师要有学习笔记,每学期笔记字数不少于5000字,学期末上交。

2、建立课堂教学标准,从导入、展示目标、达成目标等几个环节制定,教师按标准进行课堂教学。

3、建立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校长每学期听课15节,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导主任听课25节,副主任听课20节,教导干事听课16节,新教师听课36节,45岁以下教师听课18节,45岁以上教师听课10节。副校长主抓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班级管理等。

4、开学初,以学年级或学科为单位组长负责学习本学期,本学年的年级目标。使每位教师明确本学期要教什么,要训练学生哪些能力。

5、每学期组织同年级同学科说、讲、评活动一次。

6、45岁以下教师每人每天一篇钢楷,板书每天自练,每学期板书评比一次。

7、每学年小学教学开放日一次。

8、40岁以下教师每学期初准备汇报课一次,准备好课向教导处申请领导听课。

9、每周五下午3:00以学年组为单位开始集体备课。

10、每学期每学科知识水平训练一次。

11、开展语文教师下水文、朗读、演讲比赛。数、理、化习题设计比赛。英语日常用语比赛。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力。

1、建立和完善讲求实效的教学研究制度。注重教研组、学科组的建设。

2、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积极引导教师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认真开展“磨课式研究”,积极开展“好课研磨”,不断提高教学过程的实战能力。

3、鼓励教师经常写教育叙事、案例、教学反思,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教导处收集好的装订成册。

4、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形式,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学校成立“新华学校教师素质提高”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和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各年级主任任成员,以加强对培训工程的领导和协调、督促检查。

(二)、考核评估。由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纳入教师年终工作考核。

提高教师素质方案 篇2

一、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德育应是教育的第一位,它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教师本身的道德素质很重要。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逐渐形成与完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而教师的道德修养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常常以教师为模仿对象。因此,要培养具有较高品德修养的学生,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多是照本宣科,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联系不紧密,特别是一些课程几十年如一日,根本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对学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不能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较粗糙、单一,无创造性,无动手能力,常受到用人单位批评。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工作中积极进行尝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1. 教学应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传统教学一贯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学生的“学”却处于次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适应教师。而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思想要转变,教学要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由教师去适应学生。教师在教学要起主导作用,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灵活的、多样的、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好学生。

2. 教育过程要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培养一群会考试的“机器”。其实,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身体、心理、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教育模式,扬长避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 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中等卫校培养的是面向农村基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不论是简单的肌肉注射、伤口缝合,还是复杂的外科、妇科手术,都需要动手操作。而目前的状况是,多数学生为不能升入高级中学的初中生,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综合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弱,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多重理论而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从职业能力的培养出发,教师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能只是坐在教室里用耳朵听,还要多走进实验室,走进病房,用眼睛看、用手做。这对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新颁的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大纲中已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比例。

三、全面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平

1.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

由于传统的中等医学教育模式已和目前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新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在新的形势下,不少教师发现,仅靠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是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从多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自身具备很高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校方面也应提供一定措施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教育。例如,我校领导班子始终重视师资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认真制订师资专业培养工作计划。近几年来每年都至少派出1—2名中青年教师到外地大学或医院进修,并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各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有效提高了我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才能成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适应这方面的需要,教师自身也必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各种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能力,而且要根据教学与实际的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项目。教师既要掌握一些常用实验仪器的性能特点,又要了解教材中哪些仪器自己能够制作,制作出一些实用的标本和模型。在这方面,我校中医实验室做得比较好。几位中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采集中医药植物,精心制成标本,这些标本是我校的宝贵教学资源,既节约了资金,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专业课教师还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活动,丰富临床实践知识,及时了解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从而提高指导学生诊断、操作的能力。

3. 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在新世纪的教学中,仅凭过去的“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向学生传授知识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视听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将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许多学校都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化教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能设计一些计算机课件,对于一些深奥、难于理解的内容则可以利用教学课件、教学录像、VCD进行辅助教学。当然,要求每个专业教师都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知识设计出复杂的教学课件是不现实的,这可通过其它途径来弥补,例如互联网。二十一世纪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将会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还必须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利用无限的互联网资源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的教学课件应用于课堂,这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方面,我校已实现全校电脑网络化,并专门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多次对我校教师进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

四、树立忠于教育、热爱学生的观念

教师要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树立忠于教育、热爱学生的观念。教师只有忠于教育,才能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于教学,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潜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教师的爱具有其他教育因素不能替代的巨大作用[1]。它是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行为的催化剂,是沟通师生间的思想和相互信任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1]。因此,教师应该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爱护学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由衷地敬佩教师,从而自觉自愿地听从教师的教导,而教师才能发现他们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而实现这个需要,教师是关键。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保证。

参考文献

提高教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 篇3

语言知识是英语教师最佳知识结构的主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英语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及整个语言系统的具体理论,同时具有这门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只有在语言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及较好的功底,才能“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处理教材,活用教材,争取先让自己有“一桶水”,然后才能有能力给于学生“一碗水”。

二、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素质教育,首先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能和身体心里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三、应具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育是文化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教材本身涉及材料丰富,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没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修养,就不能揭示教育内蕴的文化精粹,在很大程度上错失了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鉴别良莠的机会,无疑是和素质教育相背道的。

四、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变化,更注重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更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教学情景中,能利用各种媒体手段,灵活运用各种新的方式方法,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世纪需要的不再是仅仅能教书的教师,而是集教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教育研究工作并不是学者、专家的专利。教师应把自己看做是教育实际工作的研究者。具有独立的自我发展的能力是21世纪合格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志。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但是还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要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素质提高 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人才竞争导致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乃至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的那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2002年,教育部就全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现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就充实完善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其中也指出,加强教师进修学校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当前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进入了一个无限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清醒判断,抓住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使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当务之急必须提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另外,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要取得实效,归根结底也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担负着本地区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本地区开展教师培训、自学进修、业务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提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区域内教师教育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上分析,我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确立了《提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与措施研究》作为近两年的重点研究工作,以解决师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促使中小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被看成比任何时期都重要。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教师无论哪一方面的素质不合格,都会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知识陈旧率很高,这就更应在教育行为中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能力,既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不断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终生受益的学习本领。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开发师资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必将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作为“教师之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则对于加快本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推进我市教育整体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当前形势下,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证。

三、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名称是《提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与措施研究》,其中,素质:是指人或学校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而人的素质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教师素质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备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学科的专业化特征。

提高教师素质也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思想境界和技能水平,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条件,而我们课题的主旨是提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新民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能够适应新时期本地区教师培训、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和需要。

四、课题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本课题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原则,遵循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除学校组织集中学习、培训之外,要求教师要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主动自学相关书籍和理论,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发展个人特长,使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管理能力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2、适应性原则 本课题实施本着“立足本校,面向基层,适应发展,满足需求”的方针,根据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和趋势、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找准教师学校教师培训与提高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紧紧把握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为本地区教育的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3、可行性原则 课题遵循“系统规划,分阶段实施,先重点突破,后纵深拓展”的研究思路,根据人才需要、资金条件和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切实推进本校教职员工队伍建设与发展;扬长避短,持之以恒,认真总结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力求按期取得建设实效。

4、创新性原则 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不同于一般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时代,师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应重在知识、技术、管理三方面的创新,利用本校的特色和优势,建成培养高层次创新性教育人才的教育基地

5、科学性原则 遵循教学、科研、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在教师队伍去建设中,人的因素最重要。因此,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以人为本,探寻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科研管理机制,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激励科研标志性成果的产出。

6、实效性原则 注重投入与获得的双向增长,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检查监督机制,实现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督促和检查师资队伍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情况、经费的使用情况。

五、研究的内容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我校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实际水平,深化教师进修学校的内部管理,努力探寻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方法和策略,努力开发和利用与教师教育相关的一切资源和信息,积极利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外部力量,加大政策倾斜、资金和设备投入,强化硬件建设,营造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佳环境,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使我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把我校建设成一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中心,成为提高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挥中心。为做好本地区教师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师校全体教职员工及与教师发展相关联的教学资源设备。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并充分发挥各种培训资源与设备的培训职能,有效提高师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七、研究操作过程

(一)深入研讨,确定课题名称及主要研究内容

2006年3月,新一年的工作刚刚开始,我校党政班子领导就学校目前的师资队伍现状及师校的发展前途等有关问题,召开专门会议,深入挖掘和研究我校当前教师队伍发展和提高的潜力和措施,明确了师校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问题,并确定今后的重点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思考:

1、当前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性质已从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转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而如何提高师校教职员工(培训者)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将关系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否落到实处,是否具有实效性,这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应思考的重点之一。

2、教师进修学校担负着中小学教研科研工作的指导管理任务,而教研科研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本地区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如何做好教研科研的指导工作是本课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教师学校地位的一项重要因素。

3、由于教育经费的缺失,学校办学的经济基础出现实际问题,大部分办学经费要由学校自行解决。因此,如何拓宽办学渠道,开源节流,增加办学和培训经费,确保师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行,也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基于上述内容与存在的矛盾,学校在确定课题《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策略研究》之后,于2006年3月20日召开课题研讨会。会上,学校负责人即本课题组负责人马继明校长阐述了本课题立项的背景、目的,确立了课题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提出了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完成目标的初步构想,然后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教育部及辽宁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会后,分析师校发展的三个重点问题,为课题进一步展开做好准备。

(二)深入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设计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 2006年4月初,课题组成员为了增加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首先对全校教职员工的基本情况作了一次全面摸底,摸清了教师的学历、进修、信息技术水平、普通话等级水平、专业技术等级等现状,也了解了教师目前学习进修的需要和目标,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等,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和学习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又深入地学习有关教师进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相关文件和经验,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就上述思考的问题形成文字材料,向课题组提交本部门分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建议,为课题深入开展研究献计献策。2006年4月中旬,课题组高芝媛同志根据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意见或分管工作的实施方案,整理出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提交课题组进行论证。

2006年4月底,课题组再次召开课题开题研讨会,就形成的课题实施方案进一步学习、讨论,明确工作思路,确定研究任务,明确责任分工。

(三)课题全面启动,探索和实践教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

为迅速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领导班子成员高度重视此课题的具体实施。首先,制定了“十一五”新民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计划,修改完善了教师进修学习制度,在教师进修学校“十一五”展望与规划中鲜明地提出了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提高与发展的预测与展望,为我校的教师队伍发展与提高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要求各科室以部门为单位,具体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展开以学习、训练、反思、提高四环节提高模式为主线的岗位学习提高活动。要求从制定个人研修计划,有目的、有设想、有行动,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与开展。

2、倡导“有为”与“有位”,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区域教育发展中有管理、培训、教研等重要职能,每个教师都肩负着重要职责。所以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每位教师在各自岗位上作用的发挥,在教师中积极倡导有为与有位的关系与落实,使教师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作好本职工作,积极为教师发展出谋划策。并坚持督促全体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自身的工作环境,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提高,做到有为,从而提升师校教师在全市中小学校指导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3、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本课题的总体目标:建设一支“事业心强,师德好,业务精,功底硬,教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即以德立校为主线,以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以课程改革和校本研修为切入点,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宗旨,以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大力加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教育科研能力为突破口,扎扎实实提高教师的两个素质和教学水平,谋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其中,教师的素质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学习不仅包括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实践的体验和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学校的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就是学习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及对教育实践进行探究与反思的活动。为此,学校坚持“让教师培训工作与书同行、与实践并进”的思想,把学习视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把教师的学习作为提高校本培训成效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研读教育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我校采取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制定读书行动计划的方式,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学习的管理。规定教师每天读一份教育报,每月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定期举办专家讲座,举行教师理论、业务素质考试。通过各种措施,引领教师与书籍为伴,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研读教学案例。例如,我校把研读案例作为实践学习和落实教师工作技能提高的有效载体,通过深入基层组织观看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现场活动等具体案例,交流研讨,分析案例所蕴含的教育策略,通过这些活动,引导教师开展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性感悟理解。从而强化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

4、确定师校“形象年”,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办好一所学校关键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肩负着对本区域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指导与管理的责任,因此,对其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要求更高。认识到这一点,本课题研究首先把如何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放在了研究工作的第一位,并确定2006年为“教师进修学校形象建设年”,以加大对教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学校是基础教育工作母机,只有切实加强师校干部队伍建设,才能促进师校发展,从而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为此,师校党政班子,多次向教育局提出申请要求增派力量,充实领导班子成员。2006年8月,在师校的建议下,教育局对师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了两位年富力强、校长工作经验及其丰富的领导同志分别任校党总支书记和教学的副校长,使师校领导班子更具活力和实力,更富有创新精神。又通过竞争上岗的方法,选择了11名思想政治素质高、品德优良、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师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作风民主的同志进入中层领导班子,增添了领导班子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经常开展业务学习、研讨活动,了解当前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新策略,研究适合本校实际的改进措施和方向,开动脑筋,思考对策,始终把如何提高学校的工作质量,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放在思考的第一位。

此外,领导班子成员还经常对照党风廉政建设标准,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做到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确保领导班子集体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学校领导班子还坚持校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坚持在每年的期末工作总结会上,公开财物收支出情况,让群众了解,让群众放心,树立了师校领导班子清政廉洁、开拓进取、正气饱满、政绩突出的良好形象。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师校形象年建设活动中,学校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这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分别于2006年2月23日、2006年4月4日、2006年6月6日、2006年10月25日多次召开班子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研讨和交流如何改进各部门工作作风,树立为基层学校服务的意识,加强劳动纪律管理,特别是教研人员不要以任何理由向基层学校推销收费资料,不许乱收费,不要吃拿卡要;下乡教研要有计划,工作要做实,不要走过场,做到求实高效等多项涉及到师德师风的关键问题。在反复教育指导的基础上,学校还于2006年9月,对我校中小学部、科研部、培训部、电教部等教科研、师训人员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跟踪调查,由基层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为这些相关人员打分,作鉴定,测评其工作情况。此举,有利地促进了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合作意识水平的提高。

学校还本着德才兼备、公开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多次从基层学校择选教学经验丰富、有高尚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的年轻教师充实师资、教研队伍,使我校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学历学识水平合格,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创建学习型校园,加强教师业务进修和教学基本功训练

教师学校的教师是教师的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操的专业技能,因此学校把创建“学习型校园”作为目标,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为教师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优越的学习条件,督促教师不断学习进修,强化基本功训练,提升职业品位。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多方筹备资金,为22位参加东北师大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教师每人学费补助2000元;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学习,为20位教师参加沈阳市级新课程标准实施培训者培训提供学习补助计4000元;鼓励和约束教师开展自学自练活动,学校定期进行业务学习检查,开展业务学习竞赛活动。

5、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发挥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与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我校领导班子一直高度重视我校教师的信息教育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与提高,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在中小学教研、科研、培训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必须在接受新事物、获取新信息、掌握新理念、应用新技术方面走在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前面,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引领、管理、导航的作用。2006年初,师校派专职教师对在校的所有专职教研人员采取过关式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和考核。经过培训,全校45名50岁以下的专职教研人员均掌握了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并顺利地通过了理论和操作实践考试,获得计算机技术考核二级证书。2006年下旬,在为教师现代技术“扫盲”的基础上,又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了两次教师计算机操作专题比赛,分别是 “powerpoint设计操作赛”和“word文稿和电子表格操作竞赛”,要求每支部(科室)出4人参加比赛(包括校级领导),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熟练使用程度。本次比赛赢得了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参与率达50%。此项活动,大大促进了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现代技术应用能力。

6、走出去,请进来,优化培训资源,走专业化培训之路

新时期,要求教师要树终身学习的理念,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教师学校的教师要成为“师者之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在培养骨干教师、树立教师榜样方面同样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在“十五”教师培训基础上,又提出“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将一部分骨干教师送出去,先后派22名教研骨干到沈阳参加教研员提高培训;送4名省级骨干教师到省教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渤海大学等处学习培训;送10名骨干教师到杭州、江苏、南京等教育教学先进的学校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和作法;支持22名积极上进、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教师参加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开办的研究生课程班高层次学历提高培训;帮助巴红山、毛劲生等多名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开展教改实验研究,作公开课、汇报课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给予学习者政策上、时间上的支持照顾,激发了骨干教师奋进的斗志,更为众多教师起了示范引路的作用,为新民师校营造了一个爱学习、善研究、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为体会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掌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学校聘请沈阳市政府督学、教育专家于永昌主任和沈阳教育研究室科研部主任宁炜来我校讲学,使全体教师不用走出家门,便聆听了教育专家对新课程改革的前沿认识和体悟,与教师共同分析了当前课程改革形势和作法,指出了沈阳地区在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的举措,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7、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从中获得感悟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教育科研则是指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和探索的一种研究活动,其目的主要在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往往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出现,教育科研专家一致认为“问题即课题”。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从内心形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需求和冲动。因此,教育科研所进行的研究课题从根本上说是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困惑,而这种困惑或问题正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的结果。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则是教师对合理教学实践追求的动力,因为教师的反思正是不满足现状、锐意进取和探索的表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教学反思所形成的困惑或问题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动因和先导,教育科研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离开对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教育科研必然是一种“空中楼阁”,是不可能有现实意义和生命力的。

所以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自身工作的反思活动,要求教师在不断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坚持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并把整理思考的东西再用于新的工作环节之中,去感悟,去实践,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正像教育家朱永新说的那样,“从今天起你就开始写教育日记并不停地反思,坚持十年,你一定会在教育科研上取得令你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果。”朱永新的观点一语中的,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反思活动的做法,正是对教育科研的科学定位,也是教师教育科研得以落地开花结果,有效的提高了师校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8、加大投资力度,狠抓基本设施建设,创建最佳办学条件

近年来,市教育局对师校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视,把师校的建设和发展放在新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抓住这一契机,我校及时对师校现实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向教育局领导汇报,经过与教育局领导多次调研和充分论证后,制定了双向投入,改善师校办学条件的实施方案。

2006年9月,学校投资20余万元,对师校原有的五个普通教室和多媒体阶梯教室进行了改造,使之接近省级教师进修学校示范校的标准。

2006年12月,师校又筹措资金20万元,对教学楼办公环境进行了改造,使教学环境、办公环境焕然一新,办公条件、教学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2007年4月,学校和教育局联手,还为每个专职教研人员每人配备一台电脑,使学习、办公的条件提升一个档次,拓宽了教研人员的信息渠道,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的快捷便利的环境。

9、强化人文意识,探索师校管理新模式

几年来,在不断加强硬件投入的基础上,师校领导班子更加重视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软件建设,做到着眼于内涵发展,启动内部活力,构建以适合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和壮大的管理模式——“目标引领——机制激励——评价导向”的人本管理模式。

首先,学校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分析研讨师校教师队伍现状、研训工作现状及改善与提高的对策,一致认为在狠抓教师整体素质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目标达成制等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及采用激励机制,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系和心理沟通,使制度管理、目标管理与人本民主管理相结合,处理好严格制度和细致思想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到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将学校管理纳入到法制建设轨道。同时还要做好政绩、业绩评价环节,以评价促提高,以评价促发展。在确定了模式的指导思想以后,课题组初步构建了人本管理模式的框架,为模式的进一步实践作了充分的准备。

2007年,课题组在初步构建并付诸实践的基础上对我校的“以人为本的师校管理模式”又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

首先,继续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体制,要求师校各部室主任根据本部工作性质进一步修订本部室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签定责任追究制合同,具体落实了“分层负责、条块结合”的管理策略,使各部室能够做到“心中有位、行中有为、守土有责”,确保各部室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其次,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管理“四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尤其是结构工资制的改革,按劳动量定额、多劳多得,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焕发了崭新的精神面貌,使大家积极想事,认真做事,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目标,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第三,继续实行民主治校与章制建设相结合的管理策略。既做到保证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推行政务公开,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又要健全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教职工出缺勤请假制度、教职工奖励与惩治制度等。

第四,在管理上,师校领导班子还坚持“四树立、四处理”管理策略,即:树立危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严格制度管理和做好细致思想,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改善办学条件和逐步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常规管理与科研兴校之间的关系。为此,学校多次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或全体教职工大家分析学校现状,商讨发展大计,严肃工作纪律,向教职工通报学校发展状况和设想,遇到具体问题征求群众意见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沟通,同时,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崇高的事业吸引人,以浓厚的感情凝聚人,以适当的待遇挽留人。

10、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在合作与探究中提高师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教师学校担负着本地区中小学教研、科研、培训、电教等各项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是师校每位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所以,学校一直鼓励和倡导师校的教师加强合作与探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几年来,我校各部教师根据本学科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并协调各部工作,共同完成师校的整体工作。2006年以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继续实践和完善“研训一体,管训结合”的继续教育工作模式,实行培训、教研、电教、科研四位一体,教研和科研结合、研究和培训结合、指导和管理结合、管理与评价结合,全方位组织本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在提高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同时,扩大了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指导中的影响,确定了教师进修学校不可取代的地位。

(1)课改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具体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①抓好领导者的培训。经过多年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课改的成败,校长是课改第一责任人,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对中小学校长的课程改革培训。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各中小学领导学习新课改理念,掌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方式,使领导者能够了解新课程,懂得新要求,走入新课程。2007年8月中旬,我校聘请学校聘请沈阳市政府督学、教育专家于永昌主任、沈阳教研室科研部主任宁炜来我市为中小学的校长做新课程改革策略介绍和教育科学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地位和作用讲座。

②抓好骨干教师培训。为确保我市中小学能顺利进入课改实施阶段,我们采取“以骨干带全体”的培训方式,先对全市学科骨干进行课程标准与教学方法集中辅导,让骨干教师先知先觉,再由他们传递给其他教师,使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都能进入状态,胜任新的教学任务。到目前为止,参加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的人数:小学1041名,中学660名。

③举办课改研讨会、观摩课活动,使教师互学互改,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

通过培训、学习、观摩、研讨,使我市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初步树立了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及质量观,对新课程实施直到了保证作用。

(2)集中辅导与自学自练相结合,落实“十一五”继续教育工程方案。按照“十一五”继续教育工程方案的规定,研训部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集中辅导和自学自练相结合,完成规定的学时和任务。(3)学识水平与学历提高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

在大练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师校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力度,先后与沈阳教育学院、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组织在职教师进修学习。到本年末,有专科生189人,专业证书学员116人,本科生856人,研究生260人;通过培训,使参加学历提高培训的教师拓宽了知识领域,掌握了更宽泛、更渊博的知识,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领略了当今教育发展的前沿信息,同时也为教师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此举博得了基层学校教师的赞誉。

(4)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培养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我校始终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基础,科研促教研,教研促质量的原则,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

首先从师校教研员开始,要求人人有专题研究,并引导基层学校校校有科研项目,以研究促发展,使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实践、改进、提高,逐渐从原来的墨守成规、凭经验教学的教书匠转变成积极开拓、勇于创新的研究型人员。

几年来,我校教研员都能撰写出自己的专题研究论文,11个沈阳市级以上科研项目通过鉴定验收并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基层学校的课题已陆续结题,归纳总结了研究成果,有利地推动新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体现了教师进修学校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九、课题成果

(一)理论成果

1、构建了新民师校“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使师校管理趋于规范化、理性化。

两年来,在本课题引领下,加大了对内管理力度,并依据现代管理理论,探索和构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管理模式,即:“目标引领——机制激励——评价导向”的以人为本的师校管理模式。

2、总结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改革策略,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生存和发展提供咨询和经验。

新时期县级进修学校是我省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培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和教育信息交流中心,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进修学校必须走在发展前列。具体经验是:

1、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

2、倡导“有为”与“有位”,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3、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4、确定师校“形象年”,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5、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发挥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与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3)创建学习型校园,加强教师业务进修和教学基本功训练

6、走出去,请进来,优化培训资源,走专业化培训之路

7、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8、加大投资力度,狠抓基本设施建设,创建最佳办学条件

9、强化人文意识,探索师校管理新模式

10、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在合作与探究中提高师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实践成果

1、课题研究提高了师校干部、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水平。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成员经常深入学习《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教师进修学校省级示范校建设和评估标准与细则》《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策略》等文件或文章,深入研讨影响师校发展因素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师校发展献计献策。就在这些学习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从中获得了新的理念和信息,拓宽了新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教育研究的方法程序,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相应得到提高。

2、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两年来,经学校的积极倡导和政策鼓励,我校数十名教师纷纷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学习,其中8名教师参加本科学历进修,22名同志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目前,我校教师中有本科学历57 人,占在职专任教师总数95.6% ;有研究生学历27人,占在职专任教师总数45.7%,其余的为专科学历,本科在读。

通过开展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使教师普遍了解了国内外教育最前沿的信息,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学习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接受并初步掌握了比较复杂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领略了教育科研的魅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职业品味,可谓走在了新民教师教育的最前列,并引领新民市中小学教师奋斗的方向。

通过开展“教师学校形象年”“教师行为跟踪调查反馈”等活动,有利地促进了教师行为的转变,树立了教师学校人的良好形象。

两年来,我校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不同的活动中,纷纷获得优异的成绩和荣誉,其中,赵洪杰在2006年网上教学活动中工作突出,被评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坛优秀版主”,赵洪杰还在2007年1月被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评为“优秀助学教师”;史继红在2006年网上教学活动中工作突出,被评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坛优秀版主”,还在2006年9月被新民市人民政府评为“新民市优秀班主任”;闫景仁在沈阳市“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业绩突出,被沈阳市教育局评为先进工作者;陈宏宇在2006年网上教学活动中工作突出,被评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课程教学能力”;刘淑杰在全国“2006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实验总结表彰暨培训研讨会”上,荣获2006年“优秀教研员”称号,同时被收录《新世纪人物2006》一书;高芝媛于2006年1月被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为辽宁省“十五”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于2006年3月被辽宁省教育学会评为辽宁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并于2007年教师节评为沈阳市优秀教师。

3、教师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师校生存和发展的地位得到提升。由于多方筹措,共同努力,新民市教育信息中心终于落成,为新民师校创造了更优越、更先进的办学条件,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修学习又开辟了一条更便捷、更宽阔的渠道,赢得本校教师及中小学领导、教师的欢迎和好评,从而提升了教师进修学校在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中的地位。

4、提高了中小学干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教研、科研指导,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和专题研究,明显地提高了中小学干部教师管理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改革了教学方法,使当今的课堂教学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增强了师校的综合活力,扩大师校的办学渠道,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由于开辟了多种渠道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不但为中小学教师创造了深造学习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机会,也为师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师校的综合实力,成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策略,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影响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也相应好转,教师工作积极性高了,一些曾经有跳槽机会的骨干留住了,使师校上下人心稳定,工作热情高涨,与新改善的优越的环境相映成辉,使师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创造了新民师校二十年来最辉煌的时刻。

总之,二年多的课题研究为新民师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并实现了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的预定目标,同时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设计了宏伟目标,提供了发展的最佳策略,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十、反思与讨论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篇5

通城县隽水寄宿中学 刘大勇

通城县教育中心 李红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民族只要教师的精神不倒,这个民族永远是有希望的”。亦有人说:“国家的振兴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靠教师”。还有人讲:“创名校,培名生,首先要有名师”。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的素质提高关系着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教师不仅要努力“教书”,更重要的是要尽心“育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努力进步,积蓄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需要而时刻准备着。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人格魅力

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要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有终身从教的信念,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行为举止要大方、端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育家加里宁所言:“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以及一言一行都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其塑造青少年灵魂的作用是无可比拟,难以替代的。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作为“道”的载体,其所传播的各种道理,在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

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用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同时,我们一定要常修为师之德,努力做一个有风格、有风度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正直无私、富有爱心的人,使自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学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所以说,教育现代化其实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要现代化,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始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取胜的关键。我们每一个教师唯有在素质上胜人一筹,才能在新课改速度上快人一拍,才能在新课改措施上高人一着,才能在新课改成果上超人一等。因此,我们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抓住机遇,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措施,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精神,敢于创新,多学习,多思考,勇争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开拓者,甚至领路人。

三、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收得拢,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可爱的孩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或同年龄同性别的不同学生,其心理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好好学习的。

人们常说教师是凭良心做事,干得好与不好,工作上是否尽心尽力,其实很难通过一些硬性的指标来衡量,甚至领导、同事、学生也难以在短期内觉察,只有教师自己心里最清楚。教师必须自觉地、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知识。如果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敬重与热爱,缺乏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忱,以简单的完成任务、应付领导布置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是不行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称职的。

教师要有自学意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据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预测,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倍;当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总量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后才研究出来的。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抄教参,势必就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囿于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使自己孤陋寡闻,更谈不上从事教科研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教师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读书看报的过程就是学习、沉淀的过程;教学、写作的过程是教师深化、内化、升华的过程。

现代社会飞跃发展,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不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因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只有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才能取得大的成功。教师必须加强教法研究,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优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不同科目,同一科目的不同内容,教法应该是不同的,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同时,学生有共性,但个性更突出,教师应全面了解并作详细分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受又能愉快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1.从学科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的教学行为。从“传统”与“现代”这两个角度来熟悉并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上做到运筹帷幄。

2.强化教学反思能力。通过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如此等等。而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则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其理由有四:一是促使教师产生教育的自觉性,并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二是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三是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产生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是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教师素质培养和提高 篇6

内容摘要: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 其教育教学法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面对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的要求,我认为教师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首先是要靠政府、学校和教师三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加强继续教育工程。

教师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变量,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这一点已达到共识。毫无疑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代代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而这些取决于是否有一支经过良好教育,有丰富的学识,高度的责任心的教师队伍。因此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揽子计划,以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保有国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赶上发达国家,我们更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制约因素有很多,但关键是教师素质,因为你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有一股清泉。要使学校教育永葆青春,使之有活力、有朝气,就要有一支与之适应的教师队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实现 教育的“清如许”。否则,不管你这个学校是怎样的一流;校领导是如何的精明能干,治校方略是如何的完备,学校都是难以办好的。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靠教师来完成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一代代高素质的学生。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素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略,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素质,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计划与准备;

二、课堂组织与管理;

三、教材的管理;

四、与学生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

五、评估学生的进步;

六、反省与评价。教师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有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应扮演的七种角色:

一、在日常生活中像母亲;

二、在行为规范中像父亲;

三、在以行导人中像兄长;

四、在课外活动中像大姐姐;

五、在授知识时像哲人;

六、在讨论问题时像伙伴,像朋友;

七、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时要像老奶奶,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做到这七个方面,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是好的。

面对二十一世纪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我认为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楷模,是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是令人信任的家庭医生,是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是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者,是熟练的社会工作者,是预知未来社会需要的学者。

教师素质的培养培训和提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三方面密切配合,同心协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将教师队伍的建设认识转化为实践,就必须强化师范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主要是确立好高素质教师培养,教师达标,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职称评聘以及中小学特级教师,各教师;各校长工程等建设目标,完善投资体制,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强化管理效能,建立有效的评估督导机制。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为学生的学习做准备,支持学生的学习,更要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具有的技能、兴趣、理想,以及价值观,然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帮助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恰当的利用各种评价,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好的学习。

另一方面,应通过继续教育工程架起通向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群体的立交桥,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只靠加强师范学校的正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应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建立具他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模、多形式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再者,我们应把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任务,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现代学生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现代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教学方面,就是现代的教学思想。

第四个方面,我们应充分发挥科研教研在提高教师素质中的主要方面。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已远远不够了。素质教育理论的构建,教学改革模式的建立,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认同程度和试验效果,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队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自觉,多一份探索与追求,实践证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显著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我们应当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通过宣传教育和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使用制度,确立能力为本的教师培训观念,构建教师在职提高的运作模式,落实教师资格审定,职务评聘,业务考核,表彰奖励,改善经济待遇等各项制度措施,使之与教师的在职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稳定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培训院校是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体,应加强建设,保障投入,在师资配有现代化教学设备配置,现代化教育网络建设等方面都应在当地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基层学校应大力支持教师的在职进修,完善鼓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规章制度,形成不断学习才能生存,原地不动将被淘汰的氛围。

“学校的重要性到处都等于学校教师的重要性”广大中小学校长一定要认识到提高教师素质对于学校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破除“只用不养”的陈旧观念,解放思想,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实施为未来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坚实的师资基础,为学校的发展积聚强大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玉英:《务必关注;教师应扮演好的七种角色》

提高教师素质方案 篇7

所谓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得以顺利和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最直接、最基本的那些本领。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授课质量是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 授课质量与教师综合素质密切相关, 教师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一所一流的大学除了具有一流大师外, 全面提升工作在第一线的青年教员的综合素质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青年教员目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1.1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提高专业素质

作为医学院校, 许多基础医学课程理论性很强, 难免枯燥。为此,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 了解各个基本知识点、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目前发展状况以及这些知识和理论对学科发展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 如果教员在授课中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单调抽象, 教学效果往往不佳。相反, 如果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 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几方面, 教师单一的理论学习是不够的。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 它同时还肩负着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 要想将该学科讲解透彻, 必须结合临床实践, 结合具体的病例, 言之有物, 才能形象生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目前医学院校许多教师未参加过临床实践, 大学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或者已远离临床实践多年, 造成了理论和临床脱节。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再学习很有必要, 可安排教师每年到临床相关专业轮转1-2个月, 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定会受益良多。另外, 教师上课效果除了专业知识水平外, 还与其他如教育理论、心理学、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应用等有关。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学习, 扩大知识面。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除了靠教师自身的努力外, 还要靠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作为教师, 则应积极、主动争取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 在继续教育中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扩大知识面、全面提升业务技能、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1.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 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1]。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 要求教师有多纬度的心理取向、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完整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应变能力等。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陶芳芳等[2]随机抽取武汉市3 所部属综合性大学349 名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调查, 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明显高于一般人。教员普遍工作繁重, 部分教师身心疲惫, 心理负荷过重。另外, 教师专业个人主义的职业特点也使得部分教员人际交往减少, 不利心理健康。出现心态不正常, 甚至采取自杀等极端方式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3]。那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呢?一方面, 就外部条件而言, 从学校管理乃至整个社会, 都应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真正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为教师减轻压力, 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学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创建民主气氛, 在制定重大决策前, 特别是涉及教员利益的政策, 应该充分听取相关教师的意见。第二方面, 从内因来讲, 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除了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外, 还应扩大人文方面的知识面, 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社会, 增进社会交往, 学会自控,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时常对自身心理素质进行省察, 重视自身心理健康保健工作,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乐观地生活, 保持良好的心态, 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学会科学用脑, 提高心理活动的效能;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理解领导, 与同事间经常沟通。应不断从自身修养、知识水平等方面完善自己, 增强抗挫能力。

1.3 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 要求教师要全面发展, 而重点应体现在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宏亮等诸方面。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着脑力消耗, 又包含着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他经常用脑思考, 经常用嗓讲话, 经常坐着读书备课, 经常站着讲授辅导等等。这项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教师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坚毅的耐受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健康的基础。而目前, 广大教师由于工作负荷过重, 以及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 在思想上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导致健康状况普遍不佳。例如, 由于教员很大部分工作需要依靠电脑, 包括查阅文献、制作课件、写文章等。部分教师每天几乎10多小时在电脑前, 这种工作习惯对健康极为不利。据文献统计, 目前中国高校近七成人几乎不锻炼。本次全军体能测试是个很好的活动, 一方面是对师生员工身体素质检验, 也是一个警示。另一方面也督促大家进行体能锻炼。近两年来我校每年举行的战斗杯足球赛, 乒乓球赛等比赛都是不错的项目。大家在参加这些活动过程中感觉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精力充沛, 精神振奋,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希望多开展此类活动, 鼓励更多的人参与。

总之,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教师诸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同时它也是教师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能力、心理等各种素质的物质基础。教师的身体素质在教师职业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 团结协作, 打造一流教师团队

团队协作精神是高校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而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 受集体价值观淡薄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 高校许多固有的人际协作关系受到削弱, 合力创新的作用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4]。另外, 目前许多管理模式提倡团体内部成员相互竞争的机制也是影响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因素。协作精神的弱化, 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打造一流教师团队, 需要管理者和广大教职员工有团队精神, 而加强团队精神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团队精神的内涵。

2.1 什么是团队, 什么是团队精神?

团队是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和我们提倡的集体主义精神有相似地方, 但更重要的是, 团队精神更尊重成员的个性, 重视成员的不同想法, 真正使每一个成员参与到团队工作中,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使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 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团队精神并非以压抑个性为代价, 相反,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纵观世界名校都有许多个性独特, 独立特行的名师, 如鲁迅、钱钟书等, 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为当时主流思想接受, 但他们为后世景仰, 鲁迅精神被誉为中国民族精神的脊梁。因此, 作为一流大学, 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行为处世态度, 不同的观念, 应该包容和理解, 甚至鼓励, 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领潮者。压抑个性, 墨守成规的环境是与解放思想、追求创新的大学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 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不管黑猫白猫, 抓到老鼠才是“好猫”的单一的评价方法。大学就应该是提倡百家争鸣, 不拘一格用人才, 应该有多种标准和管理方式考核和使用人才。我们相信具有不同风格和才能的教师队伍更能使大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2 营造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

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团队和谐良好氛围的关键, 和谐的工作氛围是效率的基础, 是成功合作的基础。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提倡竞争, 大学管理机制也鼓励相互竞争, 这种管理模式有有利的一面,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一是使教师之间协作功能下降, 二是教师之间出现信任危机, 成为团体内部和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 应首先从管理机制入手, 淡化团队内部竞争, 而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协作, 荣辱共担。其次, 团队文化和团队领导的行为对形成相互信任的团队内氛围很有影响。如果团队崇尚开放、诚实、协作的办事原则, 同时鼓励成员的参与和自主性, 它就比较容易形成信任的环境。第三,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决策过程中实行民主参与和透明, 畅所欲言, 不断将自己的思想暴露给别人, 帮助相互获得价值。另外使成员之间相互信任, 不论领导与下属, 大家分工不同, 责任不同, 但人人平等。

2.3 增加团体活动, 丰富教师业余生活

团体活动是增加团体成员间相互交流、了解和增进友谊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多开展这样的活动特别必要, 因为教师职业的一个重大特点是专业个人主义, 这种特性使教师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经常组织开展各类集体活动, 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增进教师的团队意识。如每年组织集体春游、教师节活动等。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比赛、象棋和爬山等活动。同时减轻教师负担, 鼓励参加各种业余活动。业余活动可增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 使大家共同语言增多, 促进同事友谊。另外, 作为教员, 业余爱好广泛可拓宽人的视野, 增加知识面, 不仅对专业教学本身有帮助, 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有生活情趣, 能无形中增加感染力。作为学校应该增加文化娱乐室, 室内和室外的健身场所等设施, 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总之, 教师是大学发展的基石,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师授课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 授课能力的提高是大学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授课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以教师能力发展为中心, 打造一流教师团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作为大学教学的主体, 一个是学生, 一个是教师。教师的作用是与学生积极互动, 引导学生学习, 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拓展其科学思维, 塑造具有健康人格、掌握一流专业知识和具备高度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生命,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以及团队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团队的战斗力。以教师能力发展为中心, 打造一流教师团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师能力,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杨贵英, 李国辉.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维护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8) :1490-1492.

[2]陶芳芳, 尹平.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6, 19 (2) :29-32.

[3]刘晓红, 丁爱玲.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4:231-232.

提高高校教师素质论 篇8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内在品质 潜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从古至今,教师在世人眼中都具有崇高地位,教师职业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教之人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就是说,要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要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不图名利、甘于清贫。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教师放松了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放弃了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宗旨,一心追求名利,享乐思想潜滋暗长,并把这种思想衍生到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中。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因此,教书育人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在思想道德和生活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榜样,而教师只有言行一致,以身立教,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其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强化师德意识,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否则,教师不仅会丧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2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指教师为完全本职工作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业务素质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同样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即必须熟练掌握所授课程的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门课程发展的历史、现今的动态和未来的趋势,关注并熟知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及最新成果,在某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有创新之处。“学高为师”,被贯以“教師”的称谓,就是因为教师在某专业方向学问高深,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捷地了解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养成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所以,过硬的业务素质是为人立师的基本条件。

3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除了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外,高校教师还应具有宽厚的基本文化素质,即了解相关学科或其他学科的一般知识,具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为基础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科学素质,这既是教师职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首先,各门学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知识的综合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科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很多问题都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而且某一学科的新发展,往往会成为另一学科发展的推动力,成为另一学科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其他学科,尤其是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使讲授内容不拘泥于书本,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其次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本门课程有关,又有可能超出本门课程的范围,因而仅靠本门课程的知识不可能给学生圆满的答复,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涉猎各科书籍,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给学生以更为全面的指导。最后,具有宽厚的文化素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的要求,如有些教理工类课程的教师,由于具备较高人文素养,讲起课来能够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起来,从而既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所以,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源源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源头活水”。

4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搞好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基本条件。但在人们观念中,知识分子的形象似乎总和“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联系在一起。的确,不少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整天忙于教学、科研,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造成身体素质下降,长期下去,很容易患病,并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几年来,高校教师英年早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国家、社会、家庭是巨大的损失,而且对学校和学生也是巨大的损失。身体是工作的本钱,“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教师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今日教育塑造出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明日世界的面貌。”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社会里,谁掌握了教育发展的优势,谁培养出了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谁就能成为国际竞争的胜利者。在这一场静悄悄的角逐中,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必须未雨绸缪,把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的中心目标。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靠高校教师来完成。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增强历史使命感,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精选入党思想汇报1000字左右下一篇:《国王的演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