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报表统计分析

2025-0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指标报表统计分析(共8篇)

指标报表统计分析 篇1

1、销售收入及利润变化分析

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变化,分析其行业竞争结构及行业利润情况

2、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

对比历年比率变化原因并预计出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状态

3、运营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分析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

4、成长性分析

销售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

5、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及流动资产比率

6、成本费用分析

销售成本率、管理费用比率等

7、经营状况综合分析 环形图表分析各比率的变化

以上各项分析都用图表形式(柱形、曲线等)列示,下面加以文字分析效果会比较好。

财务分析常用指标

1、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1)流动比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 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2)速动比率

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2、资产管理比率(1)存货周转率

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存货的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2)存货周转天数 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产品销售成本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0 意义: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3)应收账款周转率

定义:指定的分析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定义: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公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 应收账款周转率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 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0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5)营业周期

公式: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360}/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360}/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00 意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分析提示:营业周期,一般应结合存货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并分析。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6)流动资产周转率

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当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提示: 流动资产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7)总资产周转率

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意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分析提示: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反映债务和资产、净资产关系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比率 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7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2)产权比率

公式:产权比率=(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 意义: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一般说来,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股东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举债,可以将损失和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举债经营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3)有形净值债务率

公式: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分析提示: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较低的比率说明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正常。

(4)已获利息倍数

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5 意义: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分析提示:企业要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才能保证负担得起资本化利息。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利息压力越小。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1)销售净利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 意义: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提示: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2)销售毛利率

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5 意义: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提示: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3)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公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分析提示: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 意义: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分析提示: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第二,有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第三,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第四,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第五,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是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1)现金到期债务比

公式: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5 意义: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2)现金流动负债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5 意义: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负债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5 意义: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这个比率同时也体现企业的最大付息能力。获取现金的能力

(1)销售现金比率

公式: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销售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2 意义: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公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普通股股数 普通股股数由企业根据实际股数填列。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反映每股经营所得到的净现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就要借款分红。(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公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资产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6 意义: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公式: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 取数方法: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指前五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和;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也从现金流量表相关栏目取数,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数;

资本支出,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取数; 存货增加,从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数。取存货的减少栏的相反数即存货的增加;现金股利,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润或股利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取数。如果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该项目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则取数方式为:主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减去附表中财务费用。

意义: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满足资本支出、存货增加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资金自给率越高。

分析提示:达到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企业扩充所需资金;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部分资金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公式: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 每股现金股利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现金股利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其值越大越好。分析提示:分析结果可以与同业比较,与企业过去比较。(3)营运指数

公式: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经营应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 非付现费用

=净利润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本期提取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 待摊费用摊销 + 递延资产摊销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9 意义: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

指标报表统计分析 篇2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以企业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为基础, 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指标,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指出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存的财务报表指标分析体系多种多样, 对不同性质行业企业分析的侧重方向各不相同, 甚至同一种指标体系内部的评价机制也各不相同。如何固化统一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仍是财务会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一般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市价比率等重要项目的综合分析评价, 随着指标体系进一步的完善, 一些特殊的财务分析指标也被纳入学者研究的范畴。

二、一般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构成

(一) 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期末余额, 例如资产总额、应收账款余额等等。从总量指标上看无法确定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 第一是因为其无法类似于比率或百分比指标反映公司某一项性质、特征与能力;第二是因为其在不同公司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尤其是行业、规模差距悬殊的企业) 。然而通过一些反映总量的指标也可以对企业总体规模进行粗略比较或对经营业绩进行粗略的分析, 例如资产总额可以反映企业规模, 同时我们认为销售收入不应该低于资产总额等。总量指标同样也可以用于公司纵向时期的比较 (同一数据的增长性与波动性) 以粗略反映公司的发展情况。在预算的编制中, 总量数据也起到重要的参考指引作用。

(二) 财务比率指标

财务比率指标体系一般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及市价比率指标。由于该五类指标在财务分析中非常常见, 本文只做简要介绍。

1.偿债能力指标

企业偿债能力体现企业的财务风险承受能力, 是反映财务状况与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可由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及现金流量比率构成。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为企业维持正常经营运转的必要条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比率相互之间为一种递进关系, 后者比前者进一步严苛的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 通常流动比率以2为好, 而速动比率以1为合适, 视具体行业而定。现金流量比率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期末流动负债的比值, 比率越高则企业财务弹性越好。主营业务创造绝大多数经营现金流, 因此该比率一旦低于50%意味着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不足, 现金流与净利润不可持续。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由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利息保障倍数等反映。前三者为资产、负债与股东权益之间的比率, 在这三者的会计恒等式中, 负债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与股东权益相当为佳,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 负债可适当大于权益, 此时股东资金利用效果最佳, 然而一旦负债过高就会导致财务风险急剧膨胀, 公司经营陷入危机;从债权人角度来说, 负债应略低于所有者权益, 此时公司的整体偿债能力较强, 银行乐于放贷以支撑企业经营发展。资产负债率处于15%—90%之间为相对合理, 太高无疑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太低则会被股东认为企业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其反映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利用效果。在这个杠杆中, 企业偿付债权人的利息数额是杠杆固定的支点, 盈利能力越强则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2.盈利能力比率指标

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其主要由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构成。其中权益净利率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比率, 可理解为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在作者看来, 在这几个比率中销售毛利率最为值得关注, 销售毛利率=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 反映企业安全边际, 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毛利率空间充足, 可以容纳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营销投入 (市场开拓) 与人力资源培训支出, 拥有长远眼光的企业管理者必将这几项投入视作重中之重。

3.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主要由各项目的周转率反映, 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比率直接反映了企业各项资金的周转情况, 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抗风险能力越强, 经营效率越高, 通常来说, 周转率在批发和零售企业中要求最高, 对制造企业要求稍低。

4.市价比率指标

市价比率又称为市场价值比率, 由市盈率、市净率与市销率组成, 分别为普通股每股市价和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及每股销售收入的比值。市价比率反映公司运营绩效及盈利能力, 是股东与投资人评价上市公司最为重要的指标。在股票市场中, 市盈率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指标, 其比率一般以5—20为佳, 比率过高则企业价值被高估, 价格高于价值, 过低则被认为盈利能力不可持续。从股东评价管理层经营业绩角度来说, 不同行业也有各自适宜的市净率与市销率范围。

(三) 结构百分比指标

结构百分比指标即用百分比表示报表的内部结构, 反映企业内部各项目组成占比,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财务比率。由于其为相对数, 可以较好的反映公司的性质能力, 同样也可以用于不同公司之间的互相比较。在一张理想的制造企业资产负债表中, 固定资产应该占总资产的70%, 因为固定资产在企业中创造了绝大多数的价值, 而流动资产收益率较为低下。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中, 所有者权益占比应该略大于负债, 在负债中又应该以流动负债居多。切忌出现“短借长用”与“长借短用”这两种情形, 即将长期负债配置在大多数的流动资产中或将流动负债配置在大多数的固定资产之中。

三、特殊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随着现代财务会计的发展及各会计分支的兴盛, 为了进一步满足管理者或投资人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需求, 许多新形式的财务指标应运而生。为了满足精准核算利润的需求, 投资人愈加关注总量指标中的扣非利润, 因为非常损益不可持续因而不必纳入考核指标。在人力资源会计领域, 有学者根据杜邦财务分析方法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净收益率。人力资本投资净收益率=人力资本净收益/人力资本成本, 反映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 该指标对企业在人力资本培训决策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在盈利能力的评价方面, 可持续盈利能力指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进一步被企业运用。投资人在对企业研发能力的评价中提出了研发创新能力指标, 该指标= (研发支出+无形资产合计数) /企业营业收入。会计环境变化促使产生新形式的财务分析指标, 这无疑对传统财务指标进行了进一步扩充与完善。

四、指标体系评价业绩的局限性

无论是传统的财务报表指标还是现代指标, 都存在着运用的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局限便是财务报表信息可靠性问题, 在现行的企业制度下, 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都存在着大量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 审计工作只提供了有限的保证, 财务报表更多的还是企业幕后操纵的数字游戏, 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运用带来极大的困难。另外, 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不同, 同样导致了财务指标互相比较的困难, 这些不同使评价或比较的基准线产生较大差异。第三个局限为各财务指标本身的缺陷。例如总量指标中预收账款的数额巨大, 可以表明企业在行业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因为企业以自身产品偿付预收账款, 故该项负债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财务风险, 然而预收账款余额较少也并不意味着企业成长潜力不足、经营实力不济。在许多比率指标中分子分母共同决定比率, 计算得到的数值并不一定准确反映投资者需要的信息。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时, 我们既要充分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 同时也应了解其局限性, 尽量从经济业务实质上全方面评价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毛颖.试谈运用财务报表评价企业绩效的局限性[J].山西财税, 2005 (06) .

[2]黄世忠, 连!彬, 王建峰.财务报表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3]印菡, 石琴, 刘艳.基于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研究[J].现代商业, 2013 (33) .

指标报表统计分析 篇3

通过执法队员的询问总结,所有填报人的回答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该单位不计提福利费,贷方累计发生额没有数,因此上报为0。另一种回答是,由于该单位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财务账目中没有应付福利费科目,因此上报为0。那么这两种理由是否成立呢?

通过对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B103表中的应付福利费总额指标,还是其他行业财务报表中的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标,在统计中的口径都是一样的,指的是企业在报告期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支的各项福利费用,应根据会计“应付福利费”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或根据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福利费”项本期累计发生额填报。如果付给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的福利费未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

按照方案要求,填报应付福利费总额指标/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标要注意以下3点:1.填报单位支付的所有人员(包括外籍人员及港澳台方人员)的福利费全部要计入该指标;2.填报单位计提应付福利费的,应按照应付福利费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3.填报单位不计提应付福利费,应填报福利费的本期实际发生额,即成本费用中的福利费本期累计发生额。

针对第一种理由,虽然该指标的名称叫作应付福利费总额/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通过指标解释我们就能明白,该指标并不仅仅对应财务的应付福利费科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中明确要求上报的是企业在报告期内开支的各项福利费用,即按照企业的应付福利费本期计提累计数填写或者按照福利费的本期实际发生额填写。不能因为填报企业不计提应付福利费就上报为0。

针对第二种理由,由于2006年开始,企业会计准则出现了新的变动,仅就应付福利费科目而言,企业在分配职工福利费的时候借记成本、费用等科目中的福利费,贷方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也就是说企业实际支出的福利费在应付职工薪酬——在职工福利科目中归集。由于统计制度方案是按照改革前的企业会计准则设计的,我们需要结合新的会计准则使用改革后的科目填报。即企业应按照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贷方的本年累计数上报该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企业填报人员提出的两种理由都不能成为该指标上报数为0的合理原因。企业填报人员在填报过程中,由于只关注指标名称,片面地理解统计指标,填报时硬套财务口径,而没有按照统计口径确定数据,最终导致了指标上报错误。

为了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变化,明确指标概念和填报方法,经普网站上公布了一系列指标解释,对于企业容易出错的指标,做出了详细说明和明确解答。希望各单位填报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方法制度,提高对统计报表工作的认识,全面正确地了解填报指标的含义,从根本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指标报表统计分析 篇4

TH 厅统表

(一)厅统表TH1号

甲栏: 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划分。

宾栏: 1.参保人数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在社保经办机构已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职工人数,包括中断缴费但未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职工人数,不包括只登记未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人数。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实施统帐结合的职工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社保或医保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缴费记录档案)并实施统帐结合办法(在社保或医保经办机构建立个人帐户,下同)的职工人数,包括符合医疗照顾条件的人员。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实施统帐结合的退休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帐结合办法的退休人员人数,包括符合医疗照顾条件的人员。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单建统筹基金的职工期末人数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帐户的职工人数。包括参加原劳动部门开展的大病医疗费用统筹的职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单建统筹基金的退休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帐户的退休人员人数。包括参加原劳动部门开展的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人员。

城镇居民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按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当年缴费记录)的人数。

城乡统筹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当年缴费记录)的人数。

城镇居民享受待遇人数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

城乡统筹享受待遇人数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 1

遇的人数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同人社统WI1号表宾栏(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同人社统MI1号表宾栏(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同人社统UI3号表宾栏(1)。

2.女性参保人数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社会保险的女职工人数。

3.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包括未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且未缴部分已计入欠费的人员。

4.农民工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城镇户口在城镇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5.离退休人员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休、退休和退职人员的人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末实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同人社统UI1号表宾栏(2)。

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不重复统计。

6.本月新增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末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办理了退休(职)手续,本月开始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

7.本月新增退休人员应发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应支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总额(不包括补发金额)。

8.本月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当月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9.平均缴费工资 即“本月缴费基数总额”除以“缴费人数”(或“参保人数”)。补充资料:

1.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全日制、暂时性和弹性工作等以灵活方式就业的城镇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次性缴费涉及参保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关闭、破产企业为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待遇而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涉及的参保人员数。

3.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全日制、暂时性和弹性工作等以灵活方式就业人员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

4.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入城乡统筹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当地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转入城乡统筹的人数。

(二)厅统表TH2号

甲栏: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划分。

其中:企业 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以下简称《规定》)中确定的企业类型。包含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事业单位。

事业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参加由劳动保障部门经办的社会保险业务的事业单位。

机关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参加由劳动保障部门经办的社会保险业务的机关单位。

其他人员

指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失业后未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等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

宾栏:

1.期初累计欠缴金额 指截止上年末的累计欠费金额(本金)。在内各报告期中的期初欠费数不可更改。

2.本期累计应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出的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缴上末之前历年欠费。

3.本期累计实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社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金额,不包括补缴上末之前历年的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4.本期累计新欠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因各种原因未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金额(本金)。

5.本期累计补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实际补缴上年末之前累计欠缴的社会保险费金额。

6.本期累计核销金额 指报告期内已按政策规定作核销处理的欠费金额。

7.期末累计欠缴金额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累计欠缴的失业保险费金额(本金)。

8.平均收缴率 即“本期实缴金额”除以“本期应缴金额”。

9.欠费单位数 指截止报告期末,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数,每个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为一户。

(三)厅统表TH3号

甲栏: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划分。

宾栏:

1.参保单位数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户数,每个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为一户。

企业、事业、机关、其他人员的分类同粤人社统保险2号表甲栏。2.本期增加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内累计新增加的缴费人数。

其中:异地转入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其他统筹区域转入本统筹区域继续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人数。

3.本期减少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内累计减少的缴费人数。

其中:异地转出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本统筹区域转出到其他统筹区域的人数。

本期办理离退休人数 指在报告期内办理离退休手续、并领取离退休待遇的人数。

出国定居人数 指在报告期内办理并领取出国定居待遇的人数。退保人数 指报告期内领取相关待遇并解除社会保险关系的人数。

停保人数 指报告期内因失业等原因停止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未解除社会保险关系的人数。

死亡人数 指报告期内死亡的参保职工人数。

4.本期净增加缴费人数 即“本期增加缴费人数”减去“本期减少缴费人数”。

(四)厅统表TH4号 宾栏:

1.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2.应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出的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上期末之前的欠费。

3.实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金额,不包括补缴上期末之前的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4.期初累计欠费金额 指截止上年末的累计欠费金额(本金)。

5.本期补缴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实际补缴上年末之前累计欠缴的失业保险费金额。

6.本期核销金额 指报告期内已按政策规定作核销处理的欠费金额。

7.本期欠费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因各种原因未按期缴纳失业保险费的金额(本金)。

8.期末累计欠费金额 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单位和个人,累计欠缴的失业保险费金额(本金)。

(五)厅统表TH5号 宾栏:

1.应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为报告期末,本地区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总数;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为报告期末,本地区16周岁以上农村居民人口总数(不含在校生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

2.实际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缴费记录以及制度实施当年已经年满60周岁并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的总人数,不含已退保、死亡人数。

其中,60周岁以上人数:包括年满60周岁以上领取待遇人员和年满60周岁时缴费年限不足15年并且选择继续缴费的人员人数。

3.累计缴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并按照规定缴纳保费的人数。

其中,政府代缴保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已由地方政府代缴居民养老保险保费的特殊群体参保人数。

4.累计缴费金额: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人员按照规定缴纳保费的总金额。

其中,政府代缴保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地方政府为特殊群体参保人员已缴纳保费的总金额。

5.累计退保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退出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员人数。

6.累计退保金额: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向退保人员支付的除政府财

政补贴以外的个人账户金额。

7.本月应发人数:指填报当月经审核符合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待遇条件的人员人数,不含暂停发放人员人数。

8.本月应发金额:指填报当月按规定应支付享受新农保待遇人员的养老金总额。

其中,基础养老金:指按照规定应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指按照规定应由个人账户基金负担的养老金。9.本月实发人数:指填报当月成功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人数。10.本月实发金额:指填报当月实际支付的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金额。

11.累计发放养老金人月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按照规定实际领取待遇月数的合计数。

12.累计发放养老金总金额: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规定实际发放给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养老金的合计数。

13.符合领取长期待遇总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经审核符合领取居民养老保险长期待遇的人员人数,含暂停领取待遇人员人数。

14.暂停待遇领取人数:指报告期末因未进行生存验证或者被判刑等原因暂停发放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人员人数。

15.累计新增待遇领取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新增加的经审核符合长期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人员人数。

其中,到龄领取待遇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年满60周岁、经审核符合长期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原缴费人员人数,不含制度实施时已满60周岁人员人数。

16.累计死亡领取待遇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申报死亡并停止发放基础养老金的人员人数。

17.累计补缴养老保险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规定补缴新农保费用的人员人数。

18.累计趸缴养老保险费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照规定趸缴新农保费用的人员人数。

19.本月补发养老金人数:指当月按照规定实际补发新农保待遇的人员人数。20.本月补发养老金金额:指当月按照规定实际支付给补发待遇人员的养老金金额。

(六)厅统表TH6号

甲栏:

指执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所有离退休人员。宾栏

1.期初拖欠金额 指报告期初累计拖欠基本养老金的金额,从2000年1月1日开始算起。

2.本月应发人数 指报告期末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办理了离退休(职)手续,应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

3.本月应发金额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应支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总额(不包括补发金额)。

4.本月实发人数 指报告期末,实际支付基本养老金的人数(包括未足额发放的人数,不包括补发人数)。

5.本月实发金额 指报告期内,实际支付基本养老金金额(不包括补发的金额)。6.本月补发金额 指本月补发从2000年1月1日至报告期上月末拖欠基本养老金的金额。

7.其中补发当年拖欠金额 指本月补发从本1月1日至报告期上月末拖欠基本养老金的金额。

8.期末拖欠金额 指从2000年1月1日至报告期末累计拖欠基本养老金的金额。9.社会化发放人数

指报告期末,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社会服务机构发放、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数。

补充资料∶

1.本月补发调整待遇金额 指报告期内补发本月前离退休(职)人员调整待遇部分的基本养老金金额。

2.本月补发新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指补发已办理了离退休(职)手续,但本月以前未发放的基本养老金金额。

(七)厅统表TH7号

宾栏:

1.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数。

2.保费收入: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商业保险公司或经办机构的费用。

3.赔付待遇支出合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统筹区规定赔付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员的医疗费用,含大病保险赔付住院和门诊特定病种的医疗费用。

4.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支出: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病保险赔付费用以及个人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用。

门诊特定病种指按统筹地区有关规定列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的门诊病种。

5.门诊特定病种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6.大病保险赔付门诊特定病种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大病保险赔付的医疗费用。

7.门诊特定病种自付:指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规定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即符合“三大目录”规定,并按照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包括: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分担部分+封顶线以上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部分。

8.门诊特定病种自费:指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不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9.门诊特定病种就诊人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10.住院医疗费用总支出: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病保险赔付以及个人自付和自费等费用。

11.住院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2.大病保险赔付住院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大病保险赔付的医疗费用。

13.住院费用自付:指住院医疗费用中,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规定由参保人员承担的医疗费用(即符合“三大目录”规定,并按照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包括: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分担部分+封顶线以上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部分。

14.住院费用自费:指住院医疗费用中,不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

15.住院出院人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享受大病保险赔付待遇的人次数。

(八)厅统表TH8号

1.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数。

2.保费收入: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商业保险公司或经办机构的费用。

3.赔付待遇支出合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统筹区规定赔付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员的医疗费用,含大病保险赔付住院和门诊特定病种的医疗费用。

4.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支出: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病保险赔付费用以及个人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用。

门诊特定病种:指按统筹地区有关规定列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的门诊病种。

5.门诊特定病种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按规定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6.大病保险赔付门诊特定病种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大病保险赔付的医疗费用。

7.门诊特定病种自付:指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规定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即符合“三大目录”规定,并按照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包括: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分担部分+封顶线以上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部分。

8.门诊特定病种自费:指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9.门诊特定病种就诊人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10.住院医疗费用总支出: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病保险赔付以及个人自付和自费等费用。

11.住院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2.大病保险赔付住院费用: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大病保险赔付的医疗费用。

13.住院费用自付:指住院医疗费用中,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规定由参保人员承担的医疗费用(即符合“三大目录”规定,并按照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由个人支

付的医疗费用)。包括:起付线+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分担部分+封顶线以上符合“三大目录”规定的部分。

14.住院费用自费:指住院医疗费用中,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15.住院出院人次: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享受大病保险赔付待遇的人次数。

EI养老保险部分

人社统EI4号表 甲栏:

1.企业 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2011]86号,以下简称《规定》)中确定的企业类型。包含执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事业单位。

2.国有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10”的企业。3.集体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20”的企业。4.其他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30”-“190”的企业。

5.港、澳、台及外资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200”-“390”的企业。

6.事业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参加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办的社会保险业务的事业单位,不包含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事业单位。

7.机关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参加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办的社会保险业务的机关单位。

8.其他人员

指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失业后未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等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

宾栏:

1.参保职工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在社保经办机构已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职工人数,包括中断缴费但未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职工人数,不包括只登记未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人数。

2.参保职工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的平均人数。3.缴费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中,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包括未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并未缴部分已计入欠费的人员。

4.缴费人员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人员的平均人数。

5.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养老金的离休人员、退休人员、退职人员人数(包括扩面工作中增加的人员)。其中离休人员指离休干部。

6.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平均人数。

7.本期办理离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内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办理了离退休(职)手续并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数。

8.本期病退人数 指报告期内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中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办理了病退的人数。

9.本期特殊工种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内因从事井下、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符合一定条件后,按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办理退休手续的人数。

10.本期提前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经国务院批准的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可以办理提前5(10)年退休手续的人员。如国务院确定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共111个)范围内的国有工业破产企业职工可提前5年退休。

11.本期死亡离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内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职)人员的死亡人数。

补充资料∶

1.参保机关事业单位中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员 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

2.私营企业参保职工、离退休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私营企业(指《规定》中代码为“170”的企业)的职工、离退休人数。

3.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全日制、暂时性和弹性工作等以灵活方式就业的城镇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

4.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

指报告期末,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社会服务机构发放、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数。

人社统EI5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EI4号表。宾栏

1.缴费基数总额∶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及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其中:“单位”以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总额,“个人”

以本人缴费工资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总额。

2.本期单位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单位,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出的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上末之前历年欠费。

3.本期单位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单位,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包括实际补缴上末之前历年的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4.本期个人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个人,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计算出的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

5.本期个人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个人,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包括实际补缴的上末之前历年的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6.本期应发养老金合计 指报告期内应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职)人员的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金额总计,不包括应补发的上末之前历年的拖欠金额。

7.本期应发离休金

指报告期内应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休人员的统筹项目内的离休金金额。

8.本期应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应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不包括丧葬抚恤费、一次性补助等费用。

9.本期实发养老金合计 指报告期内实际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职)人员的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金额总计,不包括补发的上末之前历年的拖欠金额。

10.本期实发离休金

指报告期内实际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休人员的统筹项目内的离休金金额。

11.本期实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实际发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不包括丧葬抚恤费、一次性补助等费用。

补充资料∶

1.跨预缴及一次性缴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或个人预先缴纳跨或一次性趸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

2.补缴欠费 指报告期内欠费单位和个人补缴的历年欠费金额(本金)。

人社统EI6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EI4号表。宾栏

1.建账人数合计 指报告期末已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人数,包括职工、离退休(职)人员和其他人员(指因各种原因已中断缴费、但未解除养老保险关系并保留个人账户的人员)。

2.职工建账人数 指报告期末已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仍在缴费的职工人数。

3.离退休人员建账人数 指报告期末已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从中定期支付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员,以及个人账户已支付完毕仍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定期支付养老金的离退休(职)人数。

4.其他建账人数 指报告期末因各种原因个人账户被封存的职工人数。

5.期初累计记账余额 指上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累计记账余额,包括本金和利息。

6.本期账户记账额 指报告期内记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金额,包括个人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记账利息和其他收入部分。

7.个人缴费部分 指报告期内个人所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8.利息 指报告期内个人账户累计结存额按规定记账利率计算记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利息额。

9.其他 指报告期内记入个人账户的其他收入。

10.补记历年记账金额 指报告期内补记因各种原因以前当期应记而未记的职工个人账户金额。

11.账户支出额合计 指报告期内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支付的金额(包括支付基本养老金和其他支出)。

12.定期支付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定期支付给离退休(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金额。

13.一次性支付养老金 指报告期内对缴费不足15年、不能享受定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退休(职)人员,或政策允许的其他情况下,一次性兑付的个人账户结存金额。

14.其他支出 指报告期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列支的其他支出,包括异地转移等支出。

15.期末累计记账余额 指截止报告期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余额。

HI医疗保险部分

人社统HI2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EI4号表 宾栏

1.参保单位户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户数。

2.参保人员合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基金)的职工人数和退休人数的合计。

3.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人数。4.实施统账结合的职工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职工人数(在经办机构建立个人账户并有单位或个人缴费记录),包括符合医疗照顾人员条件的职工人数。

5.实施统账结合的职工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职工平均人数。

6.实施统账结合的退休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退休人员人数(在经办机构建立个人账户并有单位或个人缴费记录)。包括符合医疗照顾人员条件的退休人数。

7.实施统账结合的退休人员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退休人员平均人数。

8.单建统筹基金的职工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职工人数。包括原劳动部门开展的大病医疗费用统筹的职工。

9.单建统筹基金的职工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职工平均人数。

10.单建统筹基金的退休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退休人员人数。包括原劳动部门开展的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人员。

11.单建统筹基金的退休人员平均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退休人员平均人数。

12.享受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

13.特殊人员人数 指报告期末医疗费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分账管理的人员数(包括按照国家和各地规定享受医疗照顾或医疗保健待遇的职工、退休人员;离休人员及老红军;1-6级革命伤残军人)补充资料∶

1.国有企业 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以下简称《规定》)中代码为“110”的企业。

2.集体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20”的企业。3.私营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170”的企业。

人社统HI3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HI2号表。宾栏

1.实施统账结合的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单位及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2.实施统账结合的期初欠费 指上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个人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3.实施统账结合的本期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个人,按规定的标准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包括应补上末之前历年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

4.实施统账结合的本期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个人,实际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包括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启动金。

5.单位实缴划入个人账户金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实际划入个人账户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6.实施统账结合的本期补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缴费单位、个人,补缴上末之前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7.实施统账结合的期末累计欠费合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单位、个人,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8.实施统账结合的期末累计财政欠费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按有关规定由财政承担但未拨付到位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累计额(本金)。

9.单建统筹基金的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单位及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10.单建统筹基金的期初欠费 指上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缴费单位、个人,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11.单建统筹基金的本期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缴费单位、个人,按规定的标准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包括应补上末之前历年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

12.单建统筹基金的本期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缴费单位、个人,实际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包括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13.单建统筹基金的本期补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单位、个人,补缴上末之前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14.单建统筹基金的期末累计欠费合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单位、个人,累计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本金)。

15.实施单建统筹基金的期末累计财政欠费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按有关规定由财政承担但未拨付到位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累计额(本金)。

补充资料∶

1.实施统账结合的跨预缴及一次性缴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账结合办法的单位个人预先缴纳跨或一次性趸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

2.单建统筹基金的跨预缴及一次性缴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未建立个人账户的单位预先缴纳跨或一次性趸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金额。

人社统HI4号表 甲栏

1.医疗机构级别 指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级别。宾栏

1.定点医疗机构数 指经办机构确定的本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数。说明:上报全省定点医疗机构数应避免定点医疗机构数重复统计。

2.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数 指非政府举办,不纳入财政预算,由社会及个人出资举办的各类定点医疗机构。

3.普通门(急)诊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4.普通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

5.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门诊大病指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列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病种。

门诊大病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按当地政策确定为门诊大病的人员门诊大病医疗费用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门诊大病自付 指按当地政策确定为门诊大病人员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门诊大病自费 指按当地政策确定为门诊大病人员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不属于城镇职 17

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6.门诊大病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7.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全部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个人自费)的医疗费用。

8.政策范围内住院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全部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9.政策范围外住院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属全部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10.政策范围内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所有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11.政策范围外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所有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12.政策范围内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13.政策范围外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14.住院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用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5.住院自付 指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16.住院自费 指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7.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18.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累计住院床日数。

补充资料∶

1.享受门诊大病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当地政策确定为门诊大病人员并到医疗机构

就医的人数。

2.出院人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数。

3.职工用个人账户基金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的药品费用支出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用个人账户基金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费用的总额。

以下几个指标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解决职工生育保险医疗待遇的地方填写。4.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总人次。包括本期因生育和计划生育而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人次数。

5.生育医疗费用支出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含产前检查)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6.生育医疗费用统筹支出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含产前检查)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7.非公立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

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弥补的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8.非公立非营利性定点医疗机构

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的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

人社统HI5号表 宾栏:

1.城镇居民参保人数合计

指报告期末,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当年缴费记录)的人数,由成年人和学生儿童参保人数构成。包括城乡统筹参保人数。

2.城乡统筹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当年缴费记录)的人数。

3.成年人参保人数小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居民人数。4.低保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人中,由民政部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低保成年困难居民人数。

5.重残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人中,由残联部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重度残疾成年困难居民人数。

6.低收入老年人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人中,由当地认定为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数(不含低保)。

7.其他困难人员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人中,除按 19

国务院规定享受财政补助的成年人以外的,由省及市县规定的纳入地方财政补助范围的其他成年困难居民人数。

8.中小学生儿童参保人数小计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人数。

9.低保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中,由民政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低保学生儿童人数。

10.重残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中,由残联部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重度残疾学生儿童人数。

11.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中,由当地认定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儿童人数(不含低保)。

12.其他困难人员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中,除按国务院规定享受财政补助的学生儿童以外的,由省及市县规定的纳入地方财政补助范围的其他困难学生儿童人数。

13.大学生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学生人数。

14.困难大学生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在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大学生人数中,由教育部门核定资格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困难人员数。

15.享受待遇人数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16.城乡统筹享受待遇人数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

补充资料∶

享受生育保障待遇人次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龄在15-49岁之间的参保人数中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障待遇的人次,主要包括享受生育和计划生育医疗待遇的人次数。

人社统HI6号表 甲栏: 同HI5号表宾栏 宾栏:

1.个人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人数。

2.个人缴费金额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的金额。

3.医疗救助资金补助个人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由医疗救助资金补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人员数。

4.医疗救助资金补助个人缴费金额 指年初到报告期末,由医疗救助资金补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的金额。

5.本期应补财政补助资金 指报告期内按参保居民筹资标准有关规定当年应由各级财政补助的资金额。

6.本期实补财政补助资金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当年各级财政实际到位的补助资金额。7.财政补拨往年未到位资金合计 指报告期内当年各级财政补拨往年未到位的资金额,不含补拨当年未到位资金。

8.财政补助累计未到位资金合计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应由各级财政承担但未拨付到位的历年累计资金额。

人社统HI7号表

本表所涉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

甲栏:

1.医疗机构级别 指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级别。宾栏

1.普通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同一天在同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同一科别就诊的视为一次。

2.门诊统筹 指按照《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66号)开展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

3.普通门急诊费用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5.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地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6.门诊大病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门诊大病指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列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病种,包括大病、慢病、特殊病。

7.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8.门诊大病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9.门诊大病个人自付 指在实际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0.门诊大病个人自费 指在实际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1.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12.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累计住院床日数。

13.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14.住院目录内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15.住院目录外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16.政策范围内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17.政策范围外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18.政策范围内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19.政策范围外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20.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21.住院费用自付 指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22.住院费用自费 指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补充资料:

1.享受门诊统筹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享受统筹基金支付普通门(急)诊费用的人数。

人社统HI8号表

本表所涉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

甲栏:

1.医疗机构级别指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级别。

2.社区医疗机构不是独立法人的,也要报送该社区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3.没有门诊大病的统筹地区,只填报普通门急诊栏下的相关数据。宾栏

1.普通门急诊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同一天在同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同一科别就诊的视为一次。

2.门诊统筹

指按照《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66号)开展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

3.普通门急诊首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在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人次。

4.普通门急诊转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向高级别定点医疗机构或高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向低级别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次。

5.普通门急诊费用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支付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6.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地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7.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中首诊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普通门(急)诊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8.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中转诊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后转诊发生的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9.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中药品费用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就 23

诊发生的普通门急诊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中药品的费用支出金额。

10.普通门急诊个人自付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1.普通门急诊个人自费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2.门诊大病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13.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14.门诊大病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5.门诊大病费用统筹基金支付中药品支出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中药品的支出金额。

16.门诊大病个人自付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7.门诊大病个人自费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8.按人头付费标准 指报告期内经办机构按照在一定时期内首诊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的每参保人员的人头支付给首诊定点医疗机构的金额标准。

补充资料:

1.普通门急诊就诊人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数。

2.门诊大病就诊人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大病就诊的人头数。

人社统HI8号表续

甲栏:

1.医疗机构级别指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级别。宾栏

1.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2.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累计住院床日数。

3.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其他补充保险和个人支付等费用。

4.住院目录内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5.住院目录外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6.政策范围内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7.政策范围外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8.政策范围内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9.政策范围外住院服务设施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服务设施费用的总额。

10.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1.住院费用自付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12.住院费用自费 指报告期内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补充资料:

1.住院分娩出院人数

指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出院的人数。

2.住院分娩医疗费用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期间所发生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自付和个人自费等费用。

3.住院分娩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实际发生的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中,按规定由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人社统HI9号表 甲栏

1.在职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在职人员。

3.其中 省内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在职人员中,发生省内异地就医的人员。

4.其中 省外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在职人员中,发生省外异地就医的人员。

5.退休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退休人员。

6.其中 省内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退休人员中,发生省内异地就医的人员。

7.其中 省外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退休人员中,发生省外异地就医的人员。

宾栏

1.异地就医登记备案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在本统筹地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因异地居住、工作、转诊、急诊等原因在本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人数。

2.异地就医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发生异地就医人数。

3.普通门(急)诊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普通门(急)诊就诊的医疗费用。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4.普通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

就医中,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

5.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

6.门诊大病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7.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住院的医疗费用。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个人自费)的医疗费用。

8.住院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发生的住院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9.住院自付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10.住院自费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1.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12.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累计住院床日数。

补充资料:

1.异地安置居住退休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数,具体指经国家组织动员支援边疆等地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后,已按户籍管理规定异地安置的参保退休人员以及异地长期居住的退休人员在居住地就诊人数。

2.异地工作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工作人员数,具体指按当地规定常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因病在工作地就医的人数。

3.异地转诊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转诊人员数,具体指参保人员因当地医疗条件所限转至统筹地区外就诊的人数。

4.异地急诊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急诊人员数,具体指参保人员短期出差、学习培训或度假等期间,在异地发生疾病并就地紧急诊治的人数。

人社统HI9号表续 甲栏

异地居住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居住人员。

宾栏

1.异地就医登记备案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在本统筹地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因异地居住、工作、转诊、急诊等原因在本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人数。

2.异地就医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发生异地就医人数。

3.普通门(急)诊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普通门(急)诊就诊的医疗费用。

4.普通门急诊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地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中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5.普通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普通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

6.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

7.门诊大病就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门诊大病就诊的人次数。

8.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中,发生住院的医疗费用。

9.住院统筹支付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发生的住院费用中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

10.住院自付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中,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按照政策规定应由个人部分支付的费用。

11.住院自费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有关规定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全部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12.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包括死亡)的人次数。

13.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本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累计住院床日数。

补充资料:

1.异地转诊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转诊人员数,具体指参保人员因当地医疗条件所限转至统筹地区外就诊的人数。

2.异地急诊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本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发生异地就医的异地急诊人员数,指参保人员短期外出期间,在异地发生疾病并就地紧急诊治的人数。

UI失业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UI1号表

1.上期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上期的“本期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本期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报告期内实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其中: “参加职工医保人数”指本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女性“,指本期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女性人数;

“连续领取6个月以上” 指包括当月已连续6个月以上(含6个月)领取了失业保险金的人数。

3.实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月数 指报告期内失业人员实际领取失业保险金月数之和,含领取当期、补发和提前发放失业保险金月数之和。

4.实际缴纳医疗保险费人月数 指报告期内实际为失业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月数之和,含缴纳当期、补缴和提前缴纳医疗保险费的月数之和。

5.本期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在报告期内开始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数,包括初次失业和再次失业人员。其中:“参加职工医保人数”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开始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包括:

(1)企业 指本期从企业转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人数。(2)事业单位 指从事业单位转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人数。

(3)其他 指社会团体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中的雇工,同单位或雇主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

6.本期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开始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包括:

(1)重新就业 指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自谋职业,而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

(2)待遇期满 指规定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届满,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3)其他 指因应征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等原因,而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

7.本期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数 指报告期内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数。

补充资料:

8.本期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地方规定,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形式实现提前就业的失业人员,将本人应领取而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剩余部分一次性全部领取的人数。

9.本期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月数

指报告期内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月数之和。

(二)人社统UI3号表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及按地方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人员人数之和。

2.女性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失业保险的女性人数。

3.农民工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城镇户口在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就业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

4.外国人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在中国境内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合法就业并参加失业保险的非中国籍的人员人数。

5.实际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失业保险并按规定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人数。6.国有企业

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7.集体企业

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8.其他企业

指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简称《规定》)中代码为“130”-“190”的企业。

9.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 指《规定》中代码为“200”-“390”的企业。10.事业单位 指由编制部门确定的事业单位。

11.其他 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

(三)人社统UI4号表

1.失业保险金标准 指各市文件规定的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标准。2.最高 指调标文件规定的失业保险金最高标准; 3.最低 指调标文件规定的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 4.平均

指调标文件规定的所有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平均数; 5.调标时间

指省级调标文件规定的开始执行日期。

WI工伤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WI1号表 宾栏

1.参保单位户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事业、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户数。

2.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数。3.农民工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城镇户口在城镇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4.事业单位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586号令)规定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中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

5.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因工伤或职业病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人数。它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中未评定等级的人数、享受伤残待遇人数以及享受工亡待遇人数之和。

6.享受伤残待遇的一至四级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一至四级伤残人数。

7.享受伤残待遇的五至十级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五至十级伤残人数。

8.未评定伤残等级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按国家规定标准鉴定不够评定伤残等级,但已享受工伤医疗等项待遇的生存者。(不含工伤死亡人员)

9.认定为因工死亡的人员 指报告期内认定为因工死亡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工伤职工。

10.一至四级伤残人员死亡

指报告期内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人 31

数。

11.供养亲属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数。

(二)人社统WI2号表 甲栏:

1.高风险企业 指工伤事故或职业病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主要有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等企业。

2.其他高风险企业 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等企业。

3.服务业

指工伤保险行业风险类别中所有的一类风险行业。4.其它服务业 指一类风险行业中除餐饮业、住宿业以外的所有行业。

(三)人社统WI3号表 甲栏

1.企业 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以下简称《规定》)中确定的企业类型。包含乡镇企业。

其中,一类至三类风险企业是指按照“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9号)规定,一类为风险较小行业,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对应企业所在风险类别。

2.个体工商户(有雇工的)指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有雇工(7人以下)的个体经济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的。

3.事业 指报告期末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586号令)规定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中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

4.其他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宾栏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数。2.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中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人员。3.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4.按工程项目总造价核算 指根据《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10号令)第三条规定,以建筑施工项目为单位,按照项目工程总造价的一定比例,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

5.按产量核算 指根据《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10号令)第五条规定,小型矿山企业可以按照总产量、吨矿工资含量和相应的费率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

6.期初欠费 指上年末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累计欠缴的工伤保险费金额(本金)。7.本期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单位,按规定标准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不包括应补缴的上末之前历年累计欠缴的工伤保险费金额。

8.本期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单位实际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不包括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9.本期补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实际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本金)。

10.期末累计欠费 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累计欠缴的工伤保险费金额(本金)。

11.统筹地区 工伤保险基金在一定范围内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统一征收、统一管理,在属地范围内统一调剂使用,这样的地区(含委托管理单位)称为统筹地区。

(四)人社统WI4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WI3号表 宾栏

1.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合计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基金支付,享受工伤医疗、伤残、工亡待遇的总人数。不进行重复计算。

其中:职业病 指职工因患职业病被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待遇的人数。

2.享受伤残待遇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标准支付给一至四级、五至六级、七至十级和未评定伤残等级伤残职工的人数。

3.认定为因工死亡的人员 指报告期内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直接死亡或在停工留薪期内死亡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工伤职工。

4.一至四级伤残人员死亡

指报告期内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人数。

5.供养亲属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数。

6.领取生活护理费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不同护理等级标准支付给伤残职生活护理费的人数。

7.安装辅助器具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安装辅助器具的工伤人数。补充资料:

1.本期1-4级工伤职工办理退休手续的人数

指报告期内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到达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人数。其中,退休后未转入养老保险管理的人数是指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待

遇而继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伤残津贴的人数。

2.上年转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总人数 指上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继续享受的人数。

其中:上年转入享受伤残津贴的人数 指上享受伤残津贴本继续享受的人数,也包含领养老金由工伤保险基金补差人员。

其中:只领取生活护理费的人数 指工伤职工退休后,在上工伤保险基金只支付生活护理费本继续享受护理费的人数。

其中:旧伤复发只享受医疗待遇 指上病情复发,经审核属于旧伤复发并跨只享受工伤医疗一项待遇的人员。

其中:其他 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跨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的人员。

3.一次性领取待遇的指标 指根据有关规定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的人员。

4.本期退休的工伤职工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数 指退休的工伤职工在报告期内享受旧伤复发后的医疗待遇、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或辅助器具配置费等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数。

5.“小工伤”人数 指依据各统筹地区针对伤害轻微、医疗费用额度低的人员专门制定的简易认定程序,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人数。

(五)人社统WI4号续表 甲栏 同人社统WI3号表 宾栏

1.伤残待遇支出 其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辅助器具安装配置费是指符合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的人数及费用金额。

2.工亡待遇支出 其中,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指符合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的人数及费用金额。

3.一次性领取伤残津贴费用 指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4]18号)规定的人员可以一次性领取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总金额。

4.基金补差的伤残津贴费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3款规定,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六)人社统WI5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WI3号表 宾栏

1.门(急)诊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门(急)诊就诊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合计。

2.门(急)诊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门(急)诊就诊的人次数。3.住院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在住院期间所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合计。

4.住院药品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费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费等。

5.住院检查治疗费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所有检查和治疗费用的总额,包括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输血费、手术费等。

6.出院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住院治疗治愈(包括死亡)出院的人次数。

7.住院床日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住院治疗累计住院床日数。

(七)人社统WI5号表续 甲栏 同人社统WI3号表 宾栏

1.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符合规定的5-10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总额。

2.住院伙食补助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工伤职工的住院伙食补助的总额,含统筹地区内的住院及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费用。

3.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费和食宿费 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工伤职工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就医期间的交通费用和非住院期间的工伤职工的食宿费用。

4.工伤康复费用支出合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在协议康复机构治疗康复期间所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的康复费用的合计。

5.工伤康复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康复的人次数,一个疗程统计为一人次。

6.职业康复费用小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进行职业康复期间所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的费用的合计。

7.职业康复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进行职业康复的人次数,一个疗程统计为一人次。

8.工伤预防费支出 指报告期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出的工伤预防方面的费用总额。包括宣传费、培训费和其他符合规定的用于预防的开支费用。

MI生育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MI1号表 宾栏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其中女性是指参加生育保险的女性人数。

2.本期享受生育待遇人次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总人次数。包括本期因生育、流产和计划生育手术而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人次数。

(二)人社统MI2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HI2号表。宾栏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其中女性是指参加生育保险的女性人数。

2.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实际缴纳生育保险费的人数。

3.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4.期初欠费 指上年末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累计欠缴的生育保险费金额(本金)。5.本期应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缴费单位,按规定标准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生育保险费金额,不包括应补缴的上末之前历年累计欠缴的生育保险费。

6.本期实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缴费单位实际缴纳的生育保险费金额,不包括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

7.本期补缴 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实际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本金)。

8.期末累计欠费 指报告期末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累计欠缴的生育保险费金额(本金)。

补充资料∶

1.农民工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非城镇户口在城镇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

(三)人社统MI3号表

甲栏

同人社统HI2号表。宾栏

1.享受待遇的总人次 指报告期内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总人次数。包括按待遇类别分类参保女职工生育人数和参保人员计划生育待遇的人次数,按支出类别分类享受医疗待遇和津贴待遇人次。

2.女职工生育津贴人次 指报告期内参保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待遇的人次数。说明:生育一次记享受生育津贴一次。

4.计划生育津贴人次:指报告期内参保人员按规定享受计划生育津贴待遇的人次数。5.本期医疗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含产前检查)和计划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主要包括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和参保人员计划生育医疗费用等。说明:生育保险医疗费用不含婴儿的医疗、护理、保健等费用。

6.本期津贴: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按规定享受津贴的金额。包括参保女职工生育津贴和参保人员计划生育津贴。

RI农村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RI2号表

1.参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并已建立缴费记录以及制度实施当年已经年满60周岁并在经办机构参保登记)的人数(不包括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的人数)。

2.应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保人员中尚未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的人数(包括中断缴费人数)。

3.本期增加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应缴费人数。

4.新参保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新参保的人数。5.制度内跨省保险关系转入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入的人数。

6.本期减少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数。

7.通过待遇核定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新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的人数。

8.制度内跨省保险关系转出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出,并终止本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关系的人数。

9.跨制度转出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属于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转移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终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包括考取公务员的人数)。

10.死亡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由于死亡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

11.出国(境)定居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应缴费人员中,由于出国(境)定居并丧失国籍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

12.待遇领取人数 指报告期末参保人员中已经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的人数。

13.本期增加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待遇领取人数。

14.新参保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待遇领取人员中,属于新参保的人数。15.通过待遇核定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的待遇领取人员中,属于新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的人数。

16.本期减少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待遇领取人数。

17.死亡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待遇领取人员中,由于死亡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

18.出国(境)定居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待遇领取人员中,由于出国(境)定居并丧失国籍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

19.重复享受待遇已注销人数 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减少的待遇领取人员中,由于重复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政府规定的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待遇而已注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包括跨地区重复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

(二)人社统RI3号表

1.当年新增被征地农民人数

指报告期当年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审批的被征地农民人数。

2.其中:城市规划区内 指报告期当年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审批的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人数。

3.参加城镇乡民养老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 38

数。

4.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5.基本生活保障人数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中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人数。6.期末实有被征地农民人数 指报告期末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审批的被征地农民累计人数。

7.其中:城市规划区内

指报告期末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审批的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累计人数。

8.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人数

9.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人数。

10.基本生活保障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中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累计人数。11.当期收入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收入金额。12.当期支出 指报告期当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支出金额。

13.其中:社保保障金 指报告期当年用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发放金额。

14.期末累计收入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收入累计金额。15.期末累计支出 指报告期末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累计金额。

16.其中:社保保障金 指报告期末用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发放累计金额。

SI社会保险其他

(一)人社统SI1号表 宾栏

1.补充养老保险参加企业年金职工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2.补充养老保险享受企业年金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领取企业年金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数。

3.公务员医疗补助列入补助范围人员的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列入公务员医疗补助范围的人数。

4.公务员医疗补助实际享受补助人数 指报告期内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的公务员人 39

数,如报告期内一人享受两次以上待遇,按一人计算。

5.参加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为解决封顶线以上人员的医疗费用和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而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的人数。

6.享受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人数 指报告期内享受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待遇的人数,如报告期内一人享受两次以上待遇,按一人计算。

7.其他补充医疗保险参加人员期末数 指报告期末参加由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除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互助以外其他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的人员数(含职工、退休)。

8.其他补充医疗保险享受待遇人数 指报告期内由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享受除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互助以外其他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如报告期内一人享受两次以上待遇,按一人计算。

(二)人社统SI2号表 甲栏:

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划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填报其经办险种的稽核情况。

宾栏:

1.实地稽核 指由社会保险稽核人员到被稽核对象所在地进行的稽核。

2.户数 指报告期内被稽核单位的数量。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为一户。3.人数 指报告期内被稽核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应该参保缴费的总人数。4.违规户数 指报告期内经稽核发现违反社会保险规定单位的总数量。

5.违规人数 指报告期内被稽核单位应参保未参保人数与已参保未足额缴费人数的合计。应参保未参保人数,指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已参保未足额缴费人数,指已经参保但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数。

6.少报基数 指报告期内被稽核单位未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及有关规定,少报的缴费工资基数。少报基数=应报缴费工资基数-实报缴费工资基数。

7.少缴社会保险费 指报告期内少报基数乘以缴费比例计算出的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8.征缴稽核追回金额 指报告期内已经补缴到账的社会保险费总数。

9.核查享受待遇人次 指报告期内核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如养老金等)的人次数。

10.欺诈冒领人数 指报告期内查出不具备领取资格或条件而故意骗取社会保险金或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人次数。

11.欺诈冒领金额 指报告期内冒领人故意骗取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数额。

12.追回欺诈冒领金额 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回欺诈冒领社会保险金

或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到账总金额。

13.稽核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数 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稽核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总数量,对同一家医药服务机构同一事项的稽核视为一次。

14.实地稽核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数 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稽核人员到社会保险服务场所或违规现场稽核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数量,对同一家医药服务机构同一事项的稽核视为一次。

15.违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数 指报告期内经稽核查处的违反基本医疗保险协议规定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总数量。

16.违规金额 指报告期内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违反协议规定涉及的社会保险基金总额。

17.拒付追回违规金额 指报告期内拒付或追回到账的违规资金总额。18.涉案案件数 指报告期内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总数。

(三)人社统SI3号表 宾栏

1.基金已先行支付 指报告期内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由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费用总额。

(1)未参保单位的职工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不支付相关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费用。

(2)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伤病,第三人不支付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费用。

2.基金已追偿 指报告期内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对基金已先行支付的费用向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第三人追偿的费用总额。

其中:扣减个人 指报告期内根据《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5号)第十一条规定,个人拒不退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从以后支付的相关待遇中扣减其应当退还的数额。

3.累计未尝还 指报告期末《社会保险法》规定应由用人单位、第三人累计尚未偿还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费用的总额。

二、逻辑关系式

TH 厅统表

(一)厅统表TH1号

甲栏:(1)=(2)+(3)+(4)+(5),(7)=(8)+(9)+(10)+(11),(12)≥(13)宾栏:(1)≥(2),(1)≥(3),(1)≥(4),(5)≥(6)

(二)厅统表TH2号

甲栏:(1)=(2)+(7)+(8)+(9)+(10),(2)=(3)+(4)+(5)+(6)宾栏:(7)=(1)+(4)-(5)-(6),(4)=(2)-(3),(8)=(3)÷(2)×100%

(三)厅统表TH3号

宾栏:(1)=(2)+(3)+(4)+(5),(15)=(6)-(8)

(四)厅统表TH4号

甲栏:(1)=(2)+(7)+(8),(2)=(3)+(4)+(5)+(6)宾栏:(3)≥(5),(4)≥(6),(10)=(3)+(4)-(5)-(6),(11)=(7)-(8)-(9)+(10)

(五)厅统表TH5号

宾栏:(1)≥(2),(2)≥(3),(4)≥(5),(6)≥(7),(10)≥(13),(11)≥(14),(12)≥(15),(16)≥(13),(17)≥(14)+(15),(18)≥(19),(20)≥(21)

(六)厅统表TH6号 宾栏:(1)+(3)-(5)-(6)=(8)

(七)厅统表TH7号

宾栏:(3)=(6)+(12),(4)=(5)+(6)+(7)+(8),(10)=(11)+(12)+(13)+(14)

(八)厅统表TH8号表

宾栏:(3)=(6)+(12),(4)=(5)+(6)+(7)+(8),(10)=(11)+(12)+(13)+(14)。

EI养老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EI4号表

甲栏:(1)=(2)+(7)+(8)+(9),(2)=(3)+(4)+(5)+(6);

宾栏:(1)≥(3),(5)≥(6)+(7),(8)≥(9)+(10),(11)≥(12)+(13)+(14)

(二)人社统EI5号表

甲栏:(1)=(2)+(7)+(8)+(9),(2)=(3)+(4)+(5)+(6);

宾栏:(3)≥(4),(5)≥(6),(7)≥(8)+(9),(10)≥(11)+(12),(7)≥(10),(8)≥(11),(9)≥(12)

(三)人社统EI6号表

甲栏:(1)=(2)+(7)+(8)+(9),(2)=(3)+(4)+(5)+(6);

宾栏:(1)=(2)+(3)+(4),(6)=(7)+(8)+(9),(11)=(12)+(13)+(14),(5)+(6)+(10)-(11)=(15)

表间栏目关系:

人社统EI4号表的宾栏(1)+(5)≥人社统EI6号表的宾栏(1)人社统EI4号表的宾栏(1)≥人社统EI6号表的宾栏(2)+(4)人社统EI4号表的宾栏(3)≥人社统EI6号表的宾栏(2)人社统EI5号表的宾栏(1)*单位费率=人社统EI5号表的宾栏(3)人社统EI5号表的宾栏(2)*个人费率=人社统EI5号表的宾栏(5)

HI医疗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HI2号表

甲栏:(1)=(2)+(3)+(4)+(5); 宾栏:(2)=(3)+(5)+(7)+(9)

(二)人社统HI3号表 甲栏:(1)=(2)+(3)+(4)+(5);

宾栏:(3)+(4)+(5)-(6)-(8)-(9)=(10),(4)≥(6),(5)≥(8),(6)≥(7),(10)≥(11),(13)+(14)-(15)-(16)=(17),(14)≥(15),(17)≥(18)

(三)人社统HI4号表

甲栏:(1)=(3)+(4)+(5)+(6),(1)≥(2);

宾栏:(1)>(2),(5)≥(6)+(7)+(8),(10)≥(11)+(12)+(13)+(14)+(15)+(16),(10)≥(17)+(18)+(19)

(四)人社统HI4(续)号表

甲栏:(1)=(3)+(4)+(5)+(6),(1)≥(2);

宾栏:(1)>(2),(5)≥(6)+(7)+(8),(10)≥(11)+(12)+(13)+(14)+(15)+(16),(10)≥(17)+(18)+(19)

(五)人社统HI5号表

宾栏:(1)≥(2),(1)=(3)+(8)+(13),(3)≥(4)+(5)+(6)+(7),(8)≥(9)+(10)+(11)+(12),(13)≥(14),(15)≥(16)

(六)人社统HI6号表

甲栏:(1)=(2)+(7)+(12),(2)≥(3)+(4)+(5)+(6),(7)≥(8)+(9)+(10)+(11),(12)≥(13);

宾栏:(5)≥(9)+(13),(6)≥(10)+(14),(7)≥(11)+(15),(8)≥(12)+(16)

(七)人社统HI7号表

甲栏:(1)=(2)+(4)+(5),(2)≥(3);

宾栏:(1)≥(2),(3)≥(4),(4)≥(5),(7)≥(8)+(9)+(10),(13)≥(14)+(15)+(16)+(17)+(18)+(19),(13)≥(20)+(21)+(22)

(八)人社统HI8号表

甲栏:(1)=(3)+(4)+(5)+(6),(1)≥(2);宾栏:(1)≥(2),(2)≥(3)+(4),(5)≥(6),(6)≥(7)+(11)+(12),(7)≥(8)+(9),(7)≥(10),(14)≥(15)+(17)+(18),(15)≥(16)

(九)人社统HI8(续)号表

甲栏:(1)=(3)+(4)+(5)+(6),(1)≥(2);宾栏:(3)≥(4)+(5)+(6)+(7)+(8)+(9),(3)≥(10)+(11)+(12)

(十)人社统HI9号表

甲栏:(1)=(2)+(5),(2)≥(3),(2)≥(4),(5)≥(6),(5)≥(7);宾栏:(5)≥(6)+(7)+(8),(10)≥(11)+(12)+(13)

(十一)人社统HI9(续)号表 甲栏:(1)≥(2),(1)≥(3);宾栏:(3)≥(4),(6)≥(7)+(8)+(9),(11)≥(12)+(13)+(14)

(十二)人社统HI10号表 宾栏:(3)≥(4),(6)≥(7)

表间栏目关系:

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2)=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2)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3)=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5)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4)=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6)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5)=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7)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6)=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3)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7)=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4)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8)=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5)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9)=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7)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0)=人社统HI8号表的宾栏(18)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1)=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1)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2)=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2)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3)=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3)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4)=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4)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5)=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5)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6)=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6)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7)=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7)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8)=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8)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19)=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9)

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20)=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10)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21)=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11)人社统HI7号表的宾栏(22)=人社统HI8号续表的宾栏(12)

UI失业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UI1号表

宾栏:(2)=(1)+(8)-(13),(2)≥(3),(2)≥(4),(2)≥(5),(8)≥(9),(8)=(10)+(11)+(12),(13)=(14)+(15)+(16)。

(二)人社统UI3号表

宾栏:(1)≥(2),(1)≥(3),(1)≥(4),(1)≥(5),(6)≥(7),(12)≥(13),(14)≥(15),(1)=(6)+(12)+(14),(6)=(8)+(9)+(10)+(11),(2)=(7)+(13)+(15)。

(三)人社统UI4号表

宾栏:(1)≥(3)≥(2)

WI工伤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WI1号表

宾栏:(2)>(3),(2)>(4),(5)=(6)+(7)+(8)+(9)+(11)

(二)人社统WI2号表

甲栏:(1)=(2)+(3)+(4)+(5),(6)=(7)+(8)+(9)宾栏:(2)≥(3)

(三)人社统WI3号表

甲栏:(1)=(2)+(6)+(7)+(8),(2)=(3)+(4)+(5);

宾栏:(1)≥(2),(7)+(10)+(13)+(15)-(8)-(11)-(14)-(16)=(17),(7)≥(8),(10)≥(11),(13)≥(14)。

(四)人社统WI4号表

甲栏:(1)=(2)+(6)+(7)+(8),(2)=(3)+(4)+(5);

宾栏:(3)=(4)+(6)+(8)+(10),(12)=(13)+(15)+(17),(1)=(3)+(13)+(17),(2)=(5)+(7)+(9)+(11)+(14),(1)≥(2),(4)≥(5),(6)≥(7),(8)≥(9),(10)≥(11),(13)≥(14),(15)≥(16)。

(五)人社统WI4号续表

甲栏:(1)=(2)+(6)+(7)+(8),(2)=(3)+(4)+(5); 宾栏:(1)=(2)+(4)+(10)+(14),(16)=(17)+(19)+(21)。

(六)人社统WI5号表

甲栏:(1)=(2)+(6)+(7)+(8),(2)=(3)+(4)+(5);

宾栏:(1)≥(2),(3)≥(4),(5)≥(6),(7)≥(8),(9)≥(10),(11)≥(12),(13)≥(14)。

(七)人社统WI5号表续

甲栏:(1)=(2)+(6)+(7)+(8),(2)=(3)+(4)+(5); 宾栏:(11)≥(12),(13)≥(14)。

MI生育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MI1号表

宾栏:(1)≥(2),(3)≥(4)+(5)

(二)人社统MI2号表

甲栏:(1)=(2)+(3)+(4)+(5);

宾栏:(1)≥(2),(5)+(6)-(7)-(8)=(9),(6)≥(7)

(三)人社统MI3号表 甲栏:(1)=(2)+(3)+(4)+(5);

宾栏:(1)=(6)+(7),(2)≥(3),(4)≥(5),(7)≥(8)+(9),(10)≥(11)+(13),(11≥(12),(13)≥(14),(15)≥(16)+(17)

RI农村保险部分

(一)人社统RI2号表

宾栏:(1)=(2)+(12),(3)≥(4)+(5),(6)≥(7)+(8)+(9)+(10)+(11),(7)=(15),(13)≥(14)+(15),(16)≥(17)+(18)+(19)

(二)人社统RI3号表

宾栏:(1)>(2),(3)=(4)+(5)+(6),(1)>(3),(7)≥(1),(7)>(8),(7)>(9),(9)=(10)+(11)+(12),(14)≥(15),(16)=(13)-(14),(18)≥(19),(20)=(17)-(18)

SI 社会保险其他

(一)人社统SI1号表 甲栏:(1)=(2)+(3)+(4)+(5)

(二)人社统SI2号表

宾栏:(1)≥(3),(2)≥(4)+(5),(13)≥(14),(13)≥(15)

公卫报表(妇幼部分)指标解释 篇5

5-1:0-6岁儿童人数 本月新增数:不填 截止本月底时点数:填上一妇幼年报中本辖区0-6岁儿童人数。

5-2:0-6岁儿童保健管理人次 本月新增数:不填

截止本月底时点数:指从妇幼年报统计时点起,截止当月上报时点本辖区0-6岁儿童管理的人次数。

6、孕产妇保健 指标解释

6-1:孕产妇人数 本月新增数:不填

截止本月底时点数:填上一妇幼年报本辖区产妇数。

6-2:孕产妇保健管理人次 本月新增数:不填

指标报表统计分析 篇6

1、姓名:指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中文姓名,姓名是两个字的中间不加空格。

2、性别:填“男”或“女”。

3、民族:填学生的民族,不加“族”字。

4、出生年月:年填4位数字、月填两位数字。如“2012.01”。

5、身份证号:学生身份证对应的证件号码。

6、籍贯:指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现多用于父辈以上的居住地。

7、家庭详细地址:填乡(镇)村组。

8、学校类别:填“小学”或“初中”。

9、年级名称、班级名称:学生就读年级及班级的名称,如一(1)。

10、入学日期:指新学生入学的时间,年填4位数字、月填2位数字。如“2012.01”。

11、毕业日期:指学生毕业的时间,年填4位数字、月填2位数字。如“2012.01”。

12、是否留守儿童:指父母外出务工三个月以上,由其他亲属监护并留存在户籍所在地家乡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填“是”或“否”。

13、是否流动人口:填“是”或“否”。

14、是残疾人: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学生。填“是”或“否”。

15、残疾类型:含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

指标报表统计分析 篇7

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地方统计报表组成, 统计报表主要包括月度、季度的定期统计报表和年度统计报表, 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 统一的指标项目, 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 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和方法, 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的特点。统计报表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统计报表的内容和报送的时间是由国家强制规定的, 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

二、统计报表的实施范围及其作用

1.统计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是规模以上工业

(1) 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 (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4)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5)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6) 能源消费:除以上规定的调查单位外, 还包括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其他第三产业法人单位 (不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

2.统计报表填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表、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基层报表、财务状况统计、能源消费统计、工业企业用水情况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摸底调查、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科技活动统计、信息化情况统计等。在这里我主要介绍本企业常用的几种统计报表。

⑴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基本情况统计是以年报的形式, 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名称, 行业类别, 单位规模, 开业时间、登记注册情况及类型, 企业控股情况, 隶属关系, 营业状态, 机构类型, 经营性单位收入等。

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基层报表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基层报表统计是以季报和年报的形式, 主要包括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 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等。

⑶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统计是以月报和年报的形式, 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合计, 应收账款, 存货, 资产总计, 负债合计,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中间投入合计等。

⑷能源消费统计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

能源消费统计是以月报和年报的形式, 主要包括能源的购进、消费与库存及附表:原煤、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电力等的年初库存量、实物量、金额、合计、工业生产消费、期末库存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及能源合计等。

工业企业用水情况是以半年报和年报的形式, 主要包括用水量、金额、废水排放量等。

统计报表利用统计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整理, 采用纵向与横向对比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推算和估算。它对促进企业有计划地降低产品成本, 加强成本核算, 提高经济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

统计报表是规范统计工作的关键环节, 是实现统计数据生产方式转变的必要措施, 内容真实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用来全面总结经济活动的成果, 检查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等。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更好的为科学、有效、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了解国情国力, 提高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统计报表与企业经济指标的联系

统计工作者既是国民经济数据的制造者, 也是经济数据的管理者。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它是以报表的形式, 通过各种统计数据, 真实全面反映国家和企业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及整个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 人口增长的情况, 国民收入水平, 工业生产总值状况等一系列的经济状况指标, 根据经济指标进行对比, 能够更全面地去了解现状, 掌握现状, 积极改变现状, 更好的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指标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拟定近期、中期和远景战略计划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经济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过去发展状况、现有实际情况和当前经济活动成果。它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直接能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及个人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以上经济指标更具体反映出企业的经济状况, 2013年工业生产总值与上年同比增长率8.02%, 与上月环比增长率26.59%的主要原因是面积增加, 热效率高;工业增加值与上年同比下降率18.61%是由于天然气等各项成本费用增加, 中间投入大的原因;营业成本与上年同比增长率44.07%, 与上月环比增长率22.72%的主要原因天然气等各种成本费用增加, 由此而导致的营业利润与上年同比下降率150.36%, 与上月环比下降率25.23% , 综上所述, 经济指标是以统计报表的形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并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篇8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布置2010年统计年报和201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统字〔2010〕87号)的要求,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2010年统计年报和201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适当修订。

修订后的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包括:年报6张报表,定报5张报表。同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比,新增指标11个,取消指标55个。修订内容具体如下。

规模以上单位

(一)年报

1.取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减变动原因一览表》(B307表)。

2.将《工业成本费用》(B703表)并入《工业财务状况》(B103表),取消“新产品产值”、“利息支出净额”2个指标。

3.《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B102-3表)更名为《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调整产品目录。

☞本表增加了烧碱(折100%)、初级形态塑料两种产品;取消了水泥熟料中立窑熟料、预热器窑熟料、湿法窑熟料、中空窑熟料、家用洗衣机五种产品。

4.《工业财务状况》(B103表)取消“现金及银行存款”、“内部往来资产”、“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内部往来负债”、“主营业务利润”、“管理费用”项下“税金”、“广告费”、“固定资产折旧”、“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13个指标;增加“货币资金”、“银行存款”2个指标。

☞合并后的《工业财务状况》(B103表)包括166个指标,网上填报时间较长,企业在30分钟内及时点击“暂存”,以免数据丢失。

本表中“应交增值税”指标应严格按公式计算填列。计算公式: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注意:此指标不含期初未抵扣数;填报应交数而不是实交数;填报累计数而不是当月数;计算结果为负数时按负数填报;出口退税是应退数而不是实退数。

5.《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B606表)增加“交易形式”、“电子商务交易金额”2个指标。

☞本表价值量指标不含“增值税”。

(二)定报

1.调整规模以上工业划分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提高到2000万元及以上。

2.将《大中型工业企业分行业总产值》(B202-2表)并入《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B202表),填报范围调整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填报。

☞企业填报分行业小类工业总产值时,将全部工业总产值根据企业生产的不同产品分别计入该产品所属的行业小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划分)中。

3.《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B202表)取消“新产品产值”指标。

☞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几点注意事项:实际销售平均单价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来料加工生产,按加工费收入计算工业总产值;会计上核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时,其期末期初差额要计入工业总产值。

4.《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订货》(B202-1表)调整《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目录》。

☞本表只填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各指标均不含外购产品;按《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目录》填报。

注意:按目录规定的计量单位填报,企业的中间产品如果是目录产品也要填报本表。

5.《工业财务状况》(B203表)取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直接出口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工业中间投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境内股市本年筹资额”、“境外股市本年筹资额”7个指标;“存货”项下增加“原材料”指标。

☞本表企业网上填报截止时间推迟到月后15日12:00。

规模以下单位

(一)年报

1.《工业企业样本调查表》(B111表)增加“出口交货值”、“期末剩余订单额”、“利润总额”、“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和“下季度需增(减)员工数”6个指标。

2.《规模以下工业主要产品产量》(B116表)调整产品目录。

☞本表增加了风力发电量产品,将“采矿专用设备”改为“矿山专用设备”。

(二)定报

1.调整规模以下工业法人单位统计范围,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下提高到2000万元以下工业法人单位。

2.取消《个体工业调查表》(B214表)。

3.《工业企业样本调查表》(B211表)取消“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分类标识”、“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个指标。

上一篇:职级并行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朝鲜半岛局势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