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自主阅读培养(精选10篇)

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1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就一篇作品而言,教师不能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影响,反而可以让学生直接看课文,甚至可以不必看预习提示,练习之类的内容,让学生以自身的体验来感悟作品。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即个体不同),阅读同一篇作品,他们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春》,读完课文,我让学生根据作品画一幅最喜欢的春景图。结果,有的`同学把春草画得生机勃勃,有的把春花演绎得娇艳动人,有的把春雨勾勒得充满诗情画意。可见同学们对春的感情各有侧重,角度也各异。同学们在绘画中表现出对春天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不是*教师的分析和说教能激发出来的。

如果教师对文章的内容逐句逐字地分析讲解,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只能让学生对春的理解支离破碎。鼓励学生自我感悟,实际上就是承认学生的原始感受,允许他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2

一.创新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自主阅读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新方式。它要求学生有探究的需要;有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有获得欣赏的需要;有参与的需要……我们的教学若要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 对学生的尊重就不可缺少。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进步, 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学生在探究中遇到了挫折, 要积极给予引导帮助, 避免讽刺挖苦, 打消积极性。我在教授《长江三峡》时, 在课堂上展示长江三峡风光的优美图片, 然后有意识地提问一位平时从不举手的学生:“你能从刚才的图片中各用一个字总结出三峡的特点吗?”这位同学边看图片边思考后说:“雄、秀、险。”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那位同学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色, 以后变得善思考, 爱举手了, 能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享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教学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学生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由组合座位;可以不举手站起来就发言;可以自由讨论;可以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等;只有在这样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他们才能主动地参与活动, 认真地阅读文本, 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 而面对阅读就不会望而却步, 阅读的兴趣也就产生了。

再现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忘我投入。我在讲授《雷雨》时, 课前让学生查阅话剧《雷雨》在重庆公演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播放电影《雷雨》, 让学生熟悉原著内容, 了解原著精髓, 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组织学生编排《雷雨》课本剧, 师生同台演出, 老师演唱得声情并茂, 学生表演得精彩纷呈, 课堂情绪热烈而又精彩。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 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经常磨练, 创造学生自主阅读的模式

在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 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去自主学习, 让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在教授《祝福》时, 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 以及五四时期的思想大潮, 自己去寻找疑问, 通过资料和同学之间合作交流解答, 结果课堂上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祥林嫂为什么死在祝福的夜里?我为什么对祥林嫂的三个问题不作出明确的回答?鲁镇的人们同情祥林嫂吗?学生们争着回答, 课堂气氛活跃, 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环境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达到相互启发、拓宽思路、共同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感到合作交流探究的乐趣, 感到轻松、自由, 愿意成为交流的主体, 探究的生力军。

一般情况下, 为了便于合作学习, 我们根据座位分为四人一组, 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将学业水平高、责任心强, 且乐于助人的学生选作小组长, 由小组长召集组员学习、决定学习内容、督促学习过程、检查记录组员学习情况等。另外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灵活组合, 力求学生之间愉快地合作, 力求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

五.延伸扩展, 在更高层次的探究中提高阅读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反思阅读过程, 对所学的知识、所用的方法、所发现的问题、所得到的启示等进行整理归纳, 对阅读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并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层次性延伸性的作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 多维拓展, 促进学生将所得推广到各种新的情境,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会灵活运用, 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广泛迁移, 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篇3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愿意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动机是内驱力,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促使学生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因此,老师应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和渴求,并在兴趣的驱动下,形成探究动机。比如二年级《美丽的丹顶鹤》一课,在没有录像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出丹顶鹤的美丽呢?我就采用“读文与画简笔画”相结合的方式,我请同学们一边轻声地读,一边在头脑中想像丹顶鹤美丽的样子,同时用笔在纸上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来,如果哪句话画不出来,可以做个记号,一会儿供大家讨论。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们认真地读文,认真地画画,图文对照,品读想象,从而形象地体会出丹顶鹤飞翔觅食的美丽的情景,而有的同学提出有些描写物体动态的语句,无法用画画的方式表示,我就采用手势表现的方法,使学生借助表演在头脑中想像此景,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民主氛围,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教师就要营造出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评价,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学生说学生评,学生说老师评,老师说学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教师要特别注意有意识地爱护并培植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要恰到好处地鼓励和表扬,能促进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例如,对问题回答准确的学生,老师赞一声:“你说得真好。”对以前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道一声:“今天,你真行。”对回答得不全面的学生说一句:“再想一想,你一定能答得更好。”让学生在老师的赞扬鼓励中产生求知冲动,以良好愉悦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之中。

三、重视方法引导,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方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第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在学生自学前,我给学生提出如下要求:①借助课后生字注音,利用工具书或者请教他人(伙伴;老师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②联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③用双竖线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自读预习提示,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使用工具书,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再如,有目的训练学生清楚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阅读一篇新的文章,通过“三读”解决三个问题就行了,即:初读,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细读,解决“怎样写”的问题;第三次读,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课文(文章)就读懂学会了。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突出学生质疑的情境式,突出学生尝试式,突出学生合作的讨论式,突出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探索式等。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三,构建富有活力的新课堂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新课开始前,我询问孩子们打算怎么学习课文,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边看插图,边看课文,用插图帮助理解,有的画出表现人物的语句,抓住关键字来体会,有的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和小组的同学一起理解,孩子们已经学会选择自己喜欢而又有效的学习方式,我边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地张扬和发展。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中,他们能自主寻找伙伴,共同学习,有的选择同组同学,有的选择好朋友,有的选择老师,而后互教互学,互读互评,真正形成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孩子们在积极投入阅读实践中,其个性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方位地发展。

3.让学生自主交流阅读感受。我们让学生自己谈谈对教材、对问题和自己理解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交流,让他们说得精彩一些,这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体现了他们个性化的学习。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同时注重方法的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4

魏小平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要求一至六年的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了明确的规定。课外阅读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抓好语文课外阅读将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性。

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老师们的认同了。但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不建立在一定的指导实践上,就会盲目和流于形式。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小学生实施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1、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阅读要求。课标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三学段的要求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这只是一般的要求,对于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放手,超阶段地要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了各学段的阅读有不同的要求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通过朗读体会其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等等。还要求学生对各类文章中精彩的重点段,要会理解,会赏读、会仿写,最好会背诵。这样既为写作打下基础,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2、选择读物,跟进作业。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教师可以依据课标的要求,加强对读物的指导和点拨,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推荐合适的读物给学生。教师要推荐订阅优秀的小学生课外读物,如《读写天地》、《中国少年报》、《语文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另外,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经典书籍,如《新<课程标准>系列阅读丛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并结合作业布置,把阅读带进家庭作业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本,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卡片、文章赏析等。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精彩句段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写心得体会等。还可以质疑释疑。这样的作业,孩子们都很喜欢,完成的情况也很好。

3、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能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同时教师还要“授人以渔”,使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使课内外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相得益彰。要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读,精彩片段精读,一般内容泛度。例如上阅读指导课时,教师可精选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分三步读书:初度,理解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难;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跳读。二年级的学生能把一本200多页的书在放学以后几小时就看完,就是挑最有趣的情节跳读的。又如电视台播放《水浒传》的电视连续剧,有一个学生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就去找来《水浒传》的原著,不到半个小时就找到了答案。家里人感到非常奇怪,她却笑者说:“我是跳着读的。”

4、课内指导,促进课外。

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注重对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体现课内促进课外。如圈点、批注法;画图法;对字词句的理解、品读;对精彩句段的赏析;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领悟等等。还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等。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会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阅读的实效性就会不断提高。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优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独立、自主,可持续性发展。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读课外书籍。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神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小伙伴听。因此,教师可以选讲一个故事,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能读书。中高年级则应将学生的兴趣引到名人传记、科普读物及名篇佳作上,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相机推荐适合“口味”的书目,鼓励他们课后去自由阅读。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采取“读、议、演”结合的做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体形式如小品、童话表演、猜谜语、智力竞赛、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会,讲故事比赛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了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论述过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背书的习惯、摘编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还要注意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习惯。克服囫囵吞枣,只看情节而不重视语言、文章和文学内涵的不良习惯。

3、语言积累与习作运用相结合。

《课程标准》要求1至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还要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说明我们只有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才能为习作教学富有活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习作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正确运用到习作中,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结合习作讲评,有意识地表扬鼓励;设立班级阅读评比排行榜;展评学生读书笔记的佳作;举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评选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学生读了好书以后,可让他们写写读后感,或对某些文章进行续写、扩写、仿写、改写、缩写、新编等。这样习作的训练意趣盎然,既能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4、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

扩大阅读量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的阅读量大,阅读面广,摘抄量大,随之带来思维的活跃、思想的开放,视野的开阔,同时又促使写作量扩大,写作面增大,写作内容增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鼓励学生阅读的内容要丰富,如文学、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科普、自然等。还要告诉学生,不仅是手中拥有的书籍,还有报刊资料、优秀的网络文学、图书馆、风景名胜、博物馆、日常生活等都是我们阅读的广阔资源。

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5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文/谢小红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式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通过实施一定的策略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自主学习;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学生应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本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的学习仅限于教材本身,这样无法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培养自己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世界观,让自己的精神得到陶冶和提升。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为课外阅读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延伸,除了传统的经典著作外,教师有必要为学生阅读设计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进入高二后,笔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制订了如下目标并提出相关要求:

1.课外阅读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外知识,陶冶思想与情操,同时借此激发写作兴趣,提升阅读、写作水平。

2.课外阅读要求

要坚持做读书笔记,每周阅读摘抄精彩句、段(以段为主)不得少于1500字,并写800字左右的阅读感受。

3.正确选择阅读书目

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思想性、针对性。(www.fwsir.Com)学生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

等,因而选择一本好书,可以引导你走向成熟的彼岸,使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学生时代充满新奇的幻想,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求,对书的嗜好可想而知,而书海浩瀚,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书都拿来读,这里就有个择要选读的问题。

4.阅读篇目推荐

古人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相对于古人而言,中学生的“精力”更不容耗费,因此阅读内容“非拣选不可。拣选经典的、当前合用的书来读”,“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一概不取。

二、以激发兴趣为桥梁,为课外阅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只是被动地、消极地阅读,课外阅读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1.利用网络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了。网络是一部百科全书,空间资源是无限的,并且能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在课外阅读的初期,在学生对所读文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寻找与所读内容相关的资料,全方位地接触作者,同时引导各学习小组就本小组所读篇目设计探讨的问题,利用网络资料初步形成本小组的结论。因而教师善于借助网络,可以使学生课外阅读时自主学习的动机大大增强。

2.依照阅读计划,坚持阅读积累

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对课外阅读的成功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制订好相应的阅读计划,更要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控和调节,促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自我体验、自我调控,投入恰当的时间,落实相应的阅读计划。这样可以使学生科学地、充分地利用课后时间投入课外阅读,保证和文本亲近的时间。而且,每精读一篇文章就写摘录做笔记,学生就自然而然完成了“理解―欣赏―评价―迁移”的阅读目标,使课外阅读成为真正的自主高效阅读。

3.巧用课前演讲,引导自主辩论

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在课前五分钟进行读书汇报,分享阅读资源,交流阅读体会。每位演讲的学生需事先确定汇报的主题和关键词,让其余学生做好交流准备。

正是由于在阅读中笔者始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多质疑、多思考,对同一文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读,并及时撷取学生思维的火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更踊跃地走进语文阅读。

三、以展示读书成果为契机,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对学生读书成果的及时评价与肯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课外阅读中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展示读书成果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从而促使学生将自主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学生每周上交读书笔记,笔者发现学生的摘抄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读书的感悟虽然深度欠缺,但就中学生的视角来看,确有值得称道之处。这样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时,也产生获得认可的渴望,从而更加努力地阅读,认真地积累,逐渐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他认为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笔者坚信只要教师心中有课外阅读,只要坚持让学生阅读的做法,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健康发展,而且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卷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王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学语文,(36)。

[3]王晓东,刘进营。基于本体的分布式网络协作学习系统建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4):54-55.

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6

一、英语报刊对于培养学生英文阅读能力的积极意义

据调查,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拘泥于教科书, 没有相应的阅读量配合。据统计, 把中学三年的英语教科书的课文内容全部相加, 其总量不过是一张日报一面的量, 这些语言量不管怎么读, 也不可能掌握好一门语言, 所以现在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英语阅读量为30万单词, 要求从教学措施上保证学生必须达到这个阅读的标准。由于英语课本其实质是精读, 所以就有必要补充泛读的量。英语教学报刊里的各类文章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宗教、文化、教育、卫生、人物专访等方面, 题材广泛, 语言新颖, 趣味性强, 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涉及面之广, 内容之丰富, 比教材更贴近时代与生活, 且迎合了潮流与发展。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载体, 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经验, 像《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的版面中有Cultures, Discovery, Windows of knowledge, News Watch等。广泛的阅读, 也是学生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总之,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 拓宽知识面, 扩充词汇量和加大词汇的接触频度, 增强英语语感, 使之逐步掌握篇章概括方法, 最终达到自如地阅读日常生活中常见英语篇章的目的。归纳起来, 报刊与传统的阅读材料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1. 内容新, 信息量大。

英语报刊一般为每周一期, 甚至间隔时间更短, 刊登的往往是新近发生的事件, 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更替快, 信息量大。通过英语报刊阅读, 学生除了能接触社会, 了解时事新闻之外, 还可以学到最新的英语单词和表达方式。

2. 体裁多样, 轻松有趣。

英语报刊体裁新颖多样, 有新闻、娱乐快递、热点话题讨论、诗歌、小说等,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做阅读练习时的压力, 还会感到轻松愉快。此外, 不同的体裁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表达方式, 对其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 形式多变, 色彩丰富。

为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英文报刊还不断改变排版形式和色彩, 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使学生每次阅读时都充满了新奇感, 有效解决了学生对阅读的厌烦问题。

二、合理运用英语报刊, 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前, 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普遍存在不足, 如视幅小, 脑子反应慢、回眸重读、回眸倒读、出声阅读、手指阅读和摇头阅读等。对此, 教师应及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尽快形成新的阅读观念和阅读习惯。

1.“五步法”阅读。

在运用英语报刊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总结出了阅读的“五步法”, 即:第一步, 浏览。训练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前, 先浏览每一篇或每一段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寻找文章的主题句和结论, 先总体了解文章的重要信息。第二步, 质疑。要求学生根据初步获得的信息, 设置一些问题, 并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第三步, 抓细节。要求学生仔细地阅读文章和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了解本篇文章的短语、难点与词的引申义等, 并摘录在读书笔记上。第四步, 引纲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纲契领,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纲要, 并填写在读书笔记上。第五步, 及时复习。复习既可“温故而知新”, 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外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巩固学生的新词汇, 弥补遗漏之处。在以上五步法的指导下, 还要求学生不出声, 不复视, 不复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克服把文字变成声音, 再去想其意义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 眼睛每次移动的注视距离先是一个整句, 然后再过渡到整段, 一口气连续读完几组词或几个句子, 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 理解全文的大意。

2. 加大词汇量。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越丰富, 语言就越丰富, 越发达。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 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生词是阻碍学生自主阅读的最大问题, 遇到生词不要轻易放弃, 不然时间费了, 阅读能力也没有提高。这时, 一定要先结合上下文大胆猜词, 猜不出来时再查词典, 不要怕影响进度, 从而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在英语报刊中, 每期出现的生词量是相当大的, 涉及到各个方面, 对扩大词汇量、获取信息很有帮助。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依据英语报刊的特点, 按栏目、话题、题材、体裁归类收集常用词, 学生总结出新闻时事、科技、校园生活、文艺娱乐、人物传记、历史地理等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词汇, 日积月累, 无疑对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把英语报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要求同学们做好读报笔记。第一节阅读课上, 发给每位学生读报笔记格式卡, 让学生根据卡上的要求做阅读笔记。笔记内容包括:读报时间、报纸期数、出版日期、文章题目、文章内容简介、作者观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和有用句型, 最后写读后感。这样, 同学们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7

自主阅读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阅读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阅读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阅读活动。它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阅读活动。并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自主评价、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

那么如何进行自主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呢?

第一, 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 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第四、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 “ 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 ”,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

总之,在自主阅读教学的实施中,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自主探究地发展,形成主动建构的学习体系,学生就会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8

《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阅读有感作文

近期,我阅读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一书。这本书主要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及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通过阅读此书,我觉得对于我本学期的研究很有帮助。自主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各分支学科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从广义上来说,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其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实现自我发展。从狭义上来说,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选择有目的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重要作用。以下是我通过阅读此书总结归纳的在教授英语课程时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运用电教平台,多利用生动的课件、图片、漫画,做英语小游戏。猜英语谜语,教英文歌曲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往往一首简易的歌曲,一个小小的活动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课前预习,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都要坚持预习。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掌握课文大意,能基本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预习让学生找出不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解决和处理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在听课时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教师讲解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3.课堂上积极创设语言环境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多听、多说、多写。教师应在总揽全局下,积极创设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畅所欲言。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可以设计情景,进行全班活动,组成对子、行与行、列与列、小组活动,还可以设计看图说话,虚拟情景等。这样的活动涉及面广,实践的内容量大,不仅能给所有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能使所学的新的语言知识不断重现,不断运用,从而使知识得到巩固。4.让学生做课后总结,深化认识教师应在每节课后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总结。因为学生在预习时曾有过一个粗略的学习目标,经过一节课的听、说、读、写训练后,就会发现最初的学习目标不尽完善:并且通过学生自我总结,还能反映出学生自己对这节课是不是真的理解透彻。教师再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点拨。5.有意识布置一些课外语言任务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不时地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外完成,训练学生独自计划、实施和完成一次语言任务。如准备值日生汇报、编对话、讲故事,给外国学生写信。采访碰见的外国人等。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练习量,而且还能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策略去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学会学习。实践证明,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6.培养学生获取和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失时机地教学生和督促学生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去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学习效益。首先教学生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资源,如词汇表、语音图表、语法要览,通过归纳、分析有条理地把握知识;再教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上网,查阅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等,获取更新更全面的信息,以变应变。7.以发展的眼光、以激励的方式做好学生素质评估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成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书面知识型考试。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依据每学期一次或两次考试的分数作为价值的判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效果、个性心理品质不能有效地得到检测,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如果能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这两种评价方式达到和谐统一。形成性评价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两者结合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要求教师不再是主体,而在学习中起指导作用,充当辅助的角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丰富的文化素养,精深的专业造诣和广泛的求知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讲授课程,还要准备、安排一个特别的环境,积极鼓励儿童乐于其中并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通过教学的互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由此来创造有利于建构个人意义的学习氛围,使学习者增强自主、自控和自我责任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篇9

课题研究方案

漳河新区杨店小学小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抑或是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民族。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事业者,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科学领域,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其成长经历,无论他是否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肯定都会有过一个大量、专注阅读的阶段,肯定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多读课外书,因为书是启智的。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

二、实施过程及措施

1、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应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呢?国家课程标准虽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但推荐的读物太少,太一般化,缺少层次性,为此,我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言录》、《常见歇后语》等宜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流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名著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实践不足。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我们列出的必读书目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国儿童文学50年精品库》——童话卷、诗歌卷、散文卷、科学文艺卷、小说卷、故事卷;少年侦探易拉明科学探案系列——《神秘的脚步声》、《神秘的草房子》等10本;世界著名少儿历险故事丛书——《奇境历险》、《绝路逢生》、《鲁滨逊漂流记》等6本;《中国儿童阅读文库》——小说篇、古诗词篇、散文篇;世界著名童话系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童话365夜》;世界著名神话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

童话故事集》、《红岩》等。

(3)浏览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报刊有《小学生文摘报》、《学生天地》等。

2、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1)剪报本——每生用厚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可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比如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

(2)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同样,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做到图文并茂。

三、取得的成果

1、初步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自主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改变了我们班级的课堂教学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化: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阅读;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2、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一定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不管是本班教师还是带课教师来上课,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较活跃。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培养

好些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一定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辅导书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辅导书的答案提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1、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在实践探索中,我对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学校课程、教学、德育管理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还缺少深入的思考。

2、在研究的方法上,我更多地使用行动研究法,强调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提炼。但是,由于我研究经验的局限和平时工作强度的影响,疏于对研究过程的记录、总结和反思。

3、我对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不够,学法指导还不够。一些长期被动接受的学生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引导和督促。

谈谈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生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学生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1.听教师大声读。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阅读从倾听开始,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学生用倾听的方式开始最初的心灵阅读,构筑了学生精神的芳草地。

2.给学生最好的书。所谓最好的书,是指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最适宜学生阅读的优秀读物。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教师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学生心灵的书,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

3.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现如今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

就一篇作品而言,教师不要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影响,而要让学生直接看课文,甚至可以不必看预习提示、练习之类的内容,让学生以自身的体验来感悟作品。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即个体不同,阅读同一篇作品,他们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读完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画一幅最喜欢的春景图。有的学生把春草画得生机勃勃,有的学生把春花演绎得娇艳动人,有的学生把春雨勾勒得充满诗情画意。可见,学生对春的感情,各有侧重,角度也各异。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的对春天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不是靠教师的分析和说教能激发出来的。如果教师对文章的内容逐句逐字地分析讲解,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只能让学生对春的理解支离破碎。鼓励学生自我感悟,实际上就是承认学生的原始感受,允许他们进行再创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引导学生读读议议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就课文各抒己见,有什么感受都可以提出来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各个不同角度,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揭示课文的思想和寓意。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宋定伯捉鬼》这一课,有的学生认为“人不是好人,鬼才是好鬼”。通过讨论,学生认为这种看法很有见地,这就得益于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通过讨论,辨真伪,知美丑,晓善恶,教师则只需要适当点评。在辩论的过程中,不同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从而使课堂充满着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即“有思考、有感情、有个性的思想的积极”活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又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艺术形象和语言手段,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阅读的自主习惯自然也会形成。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心理学告诉人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如,学习《食物从何处来》这一课,学生会问:“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事实上,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作品。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只要坚持训练,学生就能逐渐学会提问题,学会自主探究。

五、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首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以课本为主渠道,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上保障阅读的质与量。其次,将自主阅读有意识地拓展到课外阅读上。如,教学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可以推荐学生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推荐学生去读《水浒传》。通过延伸阅读,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再次,开展各种阅读成果竞赛活动。例如,“诗歌朗诵”“背诵”“主题演讲”“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教师也可以适时地推荐经典名著作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开展研究性阅读,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无穷乐趣,让学生不断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上一篇: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学习体会下一篇:法院案件质量评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