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像简介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移动图像简介(精选7篇)

移动图像简介 篇1

在全国六运会前夕,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最早开通了第一台移动电话,首开我国移动电话的先河。1995年,公司最早开通了GSM数字移动通信服务,并先后最早在国内提供了移动互联网业务、GPRS业务和EDGE等最新的移动通信服务。1997年10月23日,经业务和资产重组,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注入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批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电信公司。根据“国际化理念,本土化创新,中国式管理”,公司以“强火”力促改革、“温火”优化管理、“恒火”凝心聚力,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改革,优化了机制流程,培育了优秀企业文化,不断提升客户、员工、企业和社会价值,积极推进企业从单一的通信服务向全面的信息服务,从移动通信运营商转向移动通信服务商。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致力于打造有活力、有实力、有魅力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人口覆盖率是99.24%,城区为99.71%,国道覆盖率为99.80%,城区主要道路覆盖率超过99.71%,高速公路实现100%无缝覆盖,三星级以上酒店、电梯和地下车库等重要场所实现了100%覆盖。优质的网络促进了业务的迅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快速提升。在国内省级通信运营公司之中,公司业务收入率先2003年实现了“一天一个亿,全年收入超过365亿元”的目标,圆了几代广东邮电人的梦想。目前,公司网络容量、客户数、业务收入、净利润指标分别占据中国移动公司的1/

6、1/

6、1/5和1/4,连续5年为广东省第一纳税大户。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发展中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公司最早推出了“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品牌,并被集团采纳在全国推广;率先推出“移动梦网”商业模式,引爆了短信量的飞速增长;率先建立了“沟通100”服务营销体系和全球通VIP俱乐部,提供了“全球通易登机”和“一对一”尊贵服务,大力开展创新服务,成为社会服务业的行业标杆。此外,还推出了手机报纸、移动银行、移动蓝页、彩票投注、随e行、百宝箱、KJAVA、彩信、彩铃等一万多种增值业务,公司新业务收入比重已超过20%,引领了通信消费时尚,提高了客户的信息提供份额、生活服务份额和情感份额。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秉承“做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构建公平和谐信息社会,提出了信息化“八项工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先后斥资上百亿元,实施“信息村通”工程,加大对山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应急通信、区域合作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扶贫、信息服务产业链等服务工程,大力拓展个人、家庭、集团信息化“三个市场”,让手机屏幕亮起来,让广东人民“生活更丰富、工作更生动、人生更精彩”。此外,公司还启动了“和谐广东,爱心移动”扶贫爱心工程,通过客户充值优惠捐赠有奖的方式,募集数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省“百村万户安居工程”、“万户培训就业脱贫工程”、“动感地带贫困大学生千万助学计划”、“残疾孤儿康复计划”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十百千万”固本强基工程,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建立全球通希望小学,开展“春蕾行动”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积极支持九运会、十运会、佛山亚洲艺术节、中山博鳌论坛等体育文化事业,促进了“文化大省”的建设。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广州分公司2012年“领先100”暑期实习生招聘介绍

一、这是我们的公司

广州移动是谁?

广州移动创造了国内通信史的多个第一,永远站在行业最前沿!最早开通了中国以一部模拟移动电话(1987年);最早推出数字移动电话(1995年);最早投入GPRS优质网络商用(2002年);率先进行TD网络试商用(2008年);率先实施188放号(2009年); 率先启动TD-LTE规模实验(2011年)。

移动图像简介 篇2

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中JPEG以占用空间小, 图像质量高等特点而广为用户采用。

上世纪80年代ISO和CCITT两大标准组织共同推出JPEG压缩算法, 它定义了连续色调、多级灰度、静止图像的数字图像压缩算法, 是国际上彩色、灰度、静止图像的第一个国际标准。离散余弦 (DCT) 则是最小均方误差条件下得出的最佳正交变换, 作为多项图像编码国际标准的核心算法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著名的算法即为JPEG图像压缩算法。DCT算法变换核是余弦函数, 计算速度较快, 质量劣化程度低, 满足图像压缩和其他处理的要求。

按照灰度层次, 图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有灰度层次图像;第二类成为二值图像, 即仅黑白层次图像。电视图像、照片传真、静止图像属于有灰度图像。而文件传真、二值静止图像则属于二值图像范畴。

经过几十年人们对图像压缩技术的不断研究, 并且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已经能够实现大量的图像压缩算法。早期的图像编码主要基于信息论的理论基础, 压缩效果不理想。最近几年随着相关领域科学的发展, 人们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向视觉生理学和景物分析新的方向上, 实现了图像编码技术由第一代向第三代的跨越, 实现了非常高的压缩比, 极限情况下能达到千分之一。

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特定质量的图像的传输是图像编码的核心, 又称为图像压缩, 广泛应用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交换。在相关过程中对图像信号中存在的冗余都进行压缩编码, 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图像编码的本质。

预测编码、熵编码和变换编码是最常用的编码算法。如果编码后无信息丢弃, 称为无失真编码;若编码后信息有丢弃, 则称为有失真编码。这是另外一种编码分类的标准。

预测编码法和变换编码法是图像统计压缩编码算法的两大类。预测编码法包括增量调制法 (法) 及差分预测编码法 (DPCM法) 等。差分预测编码法 (DPCM法) 是图像通信中常用的算法, 还有其他等等混合应用的各种方法, 此处不做介绍。

静止的、不变的、称为静止图像, 一般从设备屏幕上看长时间保持不变。被摄事务一般是静止或者某一特定时刻保持静止的。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 传输文件、模型、图片等静止图像时常用静止图像传输;现场实时监控则常用凝固图像传输。

要求如下:

(1) 清晰度:图像清晰度更高, 从而满足人眼对观察图像细节的要求, 而不是利用通常电影的原理。

(2) 显示方式:逐渐浮现。即先传模糊的整体图像, 再逐渐传输显示细节, 从而使观看者不用等待太久时间, 适应窄带传输的场景。

(3) 抗干扰:在较长传输过程中, 编码方法要有较强的抗干扰噪声能力, 防止图像呈现在终端上时质量低下。

以下为对静态图像编码技术的介绍:

(1) 预测编码:由相邻像素间相关性出发, 通过前面像素值预测当前像素值, 并经过实际数据的运算得到预测误差, 而该误差通常接近实际值。因此对预测误差直接进行单符号的熵编码或对预测误差进行量化再进行熵编码是更高效率的计算方法, 最主要的算法则是简称为DPCM的差分脉冲编码。

(2) 变换编码: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图像、视频和视频等的压缩标准的核心编码算法。而新近发展的更多图像压缩技术中, 该编码也是核心的基础算法, 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JPEG是“Join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的首字母简写, 可将每24比特的单彩色像素图像压缩至2比特, 而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其定义的编码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a DCT有损编码基本系统, 大部分压缩应用场景下均采用该系统。b可扩展编码系统:用于高压缩、高精度、渐进重建应用。c无损系统:应用于无失真场合。

JPEG标准一般用于自然景象、连续色调数字图像编、解码。

简单归纳为:两种工作方式 (顺序方式、渐进方式) 、三种级别 (基本系统、扩展系统、无失真系统) 。

顺序方式:将图像的行和列分割成四方小块, 从左到右、由上而下逐行逐列对所有的小块进行编码运算。并且解码时也按编码顺序逐块解码。这两个过程均一次完成。

渐进方式:整个图像需要经过多次编码运算才能完成, 初次编码时质量低于最终要求的质量。逐次编码, 质量逐次提升。解码时首先解码出较低质量全幅图像, 增加附加信息后再次解码, 重复若干次, 最终得到满足质量要求。解码过程可随时终止。

基本系统:以离散余弦变换为核心, 以顺序工作为方式, 用于一般精度。按照要求, 每个压缩编码器均实现了基本算法功能。

扩展系统:在若干方面增强并减少一些限制条件后就成为“扩展系统”。

无失真系统:以DPCM技术为基础, 压缩比较低, 但是能实现压缩时不失真。

JPEG标准是多年来图像压缩编码的研究成果。虽然DCT是它的核心, 但它同时也采用了DPCM、自适应量化、游程编码、可变长熵编码等多种技术, 所以应该说是一种混合算法。

参考文献

[1]Castleman, Kenneth R.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Kenneth.R.Castleman.Digital Image Processio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孙兆林.MATLAB6.x图像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4]朱秀昌, 刘峰, 胡栋.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社, 2002.

[5]薛永林, 刘珂, 李凤亭.并行处理JPEG算法的优化[J].电子学报, 2002, 30 (2) :160-162.

[6]林福宗.图像文件格式 (上) ——Windows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

[7]李振辉, 李仁各編著.探索图像文件的奧秘.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

[8]黎洪松, 成宝译.JPEG静止资料压缩标准.学苑出版社, 1996年.

移动终端技术简介 篇3

全球正在体验这场移动风潮,目前全球移动电话使用人口已突破22亿,预计在2009年底,全球将一举超过30亿的移动电话使用人口(数据来源:拓墣产业研究所)。目前市面上各种PDA、智能手机(SmartPhone)、随身多媒体播放器(PMP, Portable Media Player)已经随处可见。整合式移动设备和智能手机的市场正在持续成长,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在硬件装置上看到了长足的进步,从单色灰阶到高彩屏幕,更轻更薄,电池续航力的提升,更大更高分辨率的屏幕,大容量的储存媒体,并且加上了多媒体播放与数字照相的功能,这些进步将带给新的应用更多的可能性。

图:全球整合式移动设备出货情况

资料来源:IDC;全球整合式移动设备(converged mobile device)市场未来市场潜力评估(2006/10)

在日本,NTT DoCoMo与Sony将无线感应芯片与移动电话进行整合,通过非接触式的感应进行消费购物或是移动票券,又更进一步的改变移动电话使用的方式。各项新服务不断再加强移动电话对于使用者的黏着性,未来移动电话无疑是移动终端技术的主要舞台。

而在网络这方面,无线宽带网络(如:WiFi与3G)更是无所不在,无线上网的速率也不断的在提升当中。通过互联网的连结,移动终端的数据内容来源将更加的丰富,不再受限于存储于单机之上的数据内容,目前最为热门的应用即为视频串流,通过移动电话观看各种节目的实时转播。未来当移动电话运算能力与带宽充足之后,以背景下载之方式,将多媒体内容直接存储在移动电话上,使用者想要观赏的时候再进行播放,提供更大的便利性,但相关的议题将包含付款方式与数字版权管理(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等技术。未来无线网络费率的降低、带宽的提升以及无接缝网络技术的成熟,对于使用者的成本降低,增进使用者的方便,都将有助于移动网络服务的发展。

但移动终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结合手持硬件、无线宽带网络与移动应用软件的总称,当我们有了随处可及的网络、拥有绝佳运算能力的携带装置,但整个技术正差临门一脚,我们缺乏一个新的杀手级移动应用。回头来看,移动终端技术的杀手级应用始祖当推个人信息管理(PIM,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不但成功的将个人数字助理打入了移动商务市场,成为繁忙的商务人士不可或缺的必备功能,今日连给一般大众使用的移动电话上也可看到精简版个人信息管理功能的身影。

然而商务族群占整个消费族群的比例不高,我们希望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将是能将移动应用带出商务市场,能吸引到一般消费者,真正贴近大众生活需求的新应用,可以预见的是传统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将会通过与新的移动技术的混搭,激荡出不同的火花,举例而言,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根据使用者身处的地理位置,提供周遭生活设施的信息,或者通过RFID或移动条形码(QR Code)存取周遭商品信息,查询网络上其它使用者的意见;而未来移动装置的互连机制,将克服掉现有各种异质网络之间的互通限制,打破现在各种通信协议的界线,颠覆现有的移动通信基础架构,将各式各样不同的软硬件装置连结在一起,共享信息与运算资源,将如同点对点通信(Peer-to-peer communication)对传统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变革一样。

另外一个值得注目的应用趋势是移动娱乐,掌上型电玩虽然不是新鲜事,早在十几年前,任天堂的GameBoy早就为任天堂赚进不少钞票,现今移动电话上的 Java 小游戏已经是大家打发无聊琐碎时间的良伴,然而新一代的携带式游戏主机,像是任天堂的NDS与SONY的PSP,都不约而同的加入存取无线网络的功能,可以一同联机进行游戏或是上网存取数据的功能,加上更为进步的硬件,组合这些特点所带来的娱乐性是否创造出新的数字娱乐面貌,并再掀起一股在过去互联网上出现的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 Massively-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热潮。

当新的应用正在兴起,然而我们也不能不忽视新的问题将随之而来,移动装置的安全性将成为必须思考的课题。2004年底,第一只专门感染移动电话的恶意攻击程序出现后,威胁这些移动装置的恶意攻击程序时常在近两年的报导上曝光,无疑的,移动终端技术的成功不仅将便利带入人群,也同样的将网络上的威胁带给这群对技术和网络安全课题较不熟悉的一般大众,而移动装置也可能比过去的信息装置存放了更为私密的个人信息,如:地理位置、购物记录、电话名单等。而商业上的应用使得商务人士通过移动装置存取公司机密数据的频率提高,这些都将成为有心人士觊觎的目标,手持移动装置也较一般的信息设备承担着较高的失窃风险,一旦遗失,损失硬件事小,损失上面的数据反而成本更高,若无适当的保护机制加以备份或加密,将使得更多的重要信息暴露在危险之中。

山西移动手机营业厅简介 篇4

一、简介 软件名称:山西移动手机营业厅

软件授权:免费软件

软件产地:国产软件

软件语言:中文

应用平台:Andriod,iphone,ipad等

二、简介及功能

山西移动手机营业厅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为山西移动的广大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查询,办理和交费等自助服务的客户端软件。目前,山西移动手机营业厅支持android,iphone,ipad等多种平台,多种操作系统。山西移动手机营业厅包括了余额查询、账单查询、套餐余量查询、积分查询、已订业务查询、个人信息查询、国际及港澳台漫游资费查询、套餐及业务办理、交费充值、密码修改、优惠购机查询、话费余额、充值中心、二维码扫描、选号入网,业务搜索等多种功能集一身,并且应用内容还将不断丰富完善。山西移动手机营业厅web下载地址为:http://service.sx.10086.cn/sjyyt/webdl.jsp 山西移动手机营业厅wap下载地址为:

三、使用范围及资费介绍

资费介绍:山西移动手机营业厅客户端的下载和使用是完全免费的,但在下载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流量费及通信费依照中国移动资费标准收取。建议开通手机上网套餐,包月上网更省钱!

移动图像简介 篇5

面对当前各类销售行业的波动与激烈竞争,如何在危机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下,突破现有资源,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维护和发展终端市场,是企业需要面对和深思的问题。如何让公司员工切实的执行公司的营销战略、市场一线人员真正的把营销计划落到实处、实现市场的快速扩张成为企业领导者所面临的头等问题。

基于此,北京万特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集团总公司联合推出—中国移动位置管理平台“企效通”。

公司简介:北京万特锐科技是最早获得中国移动授权,在全国开展人员位置服务产品开发与推广的高科技企业,是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位置服务(LBS)领域的最大的合作伙伴。目前已为全国数千家企业提供了基于位置的销售人员信息化管理方案.“企效通”是专门为企业销售管理工作开发的管理系统,包括位置管理系统、移动办公系统、客户管理系统、销售终端数据统计几个模块;该系统很好的解决了销售管理中存在的人员行为难以掌控、网点数据难以统计等管理难题,帮助企业实现从“销售结果管理”到“销售过程管理”的完美蜕变。

平台模块:

1.功能

2.3.4.移动办公模块:主动定位、工作日志、行程管理、通知公告、信件管理等 客户管理模块:新建客户、客户跟进、客户信息管理、过往客户管理等 网点数据统计:网点库存、网点订货、网点销售、现场图片上传等

平台优势: 位置管理系统:包括立即定位、轨迹回放、网点标注、历史数据导出、考勤报表等

1.无需硬件投入:如此强大的管理功能都基于最基础的移动技术实现,业务人员只要

稍加培训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用短信或wap上报数据

2.无法破坏:与其它定位方式相比,我们采用的定位技术不依赖单独的硬件设备,人

员手机开机即取得其位置,根本无法破坏,因此更加可靠稳定。(这是我们在定位方面最大的优势;卫星定位缺乏成功案例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3.位置管理我们更专业:公司成立七年来一直从事与人员位置管理产品的研发与推

广,目前已为全国千余家企业提供了基于位置的销售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效通”能为企业解决的难题:

1.可随时掌握外勤员工的位置,了解外勤人员的工作状态

2.可根据实际工作状态调整整体工作计划,从而进行人员的综合调度管理

3.可随时了解各销售网点的当天销售数量

4.可随时监控外勤人员工作计划完成进度,让人员考核更科学

5.可有效防止虚假差旅费用的产生

6.有利于塑造诚信的工作氛围。

移动图像简介 篇6

成都三零瑞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下简称“三零瑞通”)成立于2006年9月,是由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内重要的移动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提供商。

三零瑞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软件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具备商用密码产品生产、销售资质。

依托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在国防信息安全领域的深厚沉淀,三零瑞通在移动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服务、专业移动安全通信以及特色物联网应用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三零瑞通现有产品包括公众移动通信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服务、专业移动通信安全以及特色物联网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二十多种产品,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较高的品牌可信度。

移动图像简介 篇7

对于通信链路误差建模,现有方法主要是根据误差描述的精细程度选取转移状态数量,构建有限或无限状态马尔科夫链和隐性马尔科夫链误差模型[1,2,3]。这些模型要准确描述链路误差特征,需要确定的参数较多,算法也十分复杂。为此,本文在分析无线图像传输系统链路误差转换过程基础上,借鉴“瑞士奶酪模型”思想,提出了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误差链概念模型,以帧差错间隔、帧内误比特数和错误位置为随机变量,采用具有两个参数的Weibull分布近似帧差错间隔与帧内误比特数样本统计分布,并假定错误位置样本分布服从均匀分布,建立了一种简单而灵活的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链路误差模型,并对所提出的误差模型性能进行了仿真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误差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真实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链路误差特性,进而验证了误差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1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误差链概念模型

无线图像传输过程是为实现特定应用目的而对图像信息进行一系列转换或变换的活动。这些信息转化活动都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原始图像信息的丢失并引入一定量误差,同时,各种误差在信息传递与转换过程中也会发生抵消、扩大或累积等现象,构成一种链式关系,所有的链式关系共同组成了误差信息传输链,即误差链。如图1所示,按照典型数字通信系统构成[4],无线图像传输误差链可由图像获取环节、图像预处理环节、图像发送环节、信道传输环节、图像接收环节和图像重构环节所组成。

图1中6个环节误差转换关系简要描述如下:1)在图像获取环节,目标背景反射或辐射能量经大气衰减、吸收后被传感器感受,并通过采样、量化完成原始图像数字化处理。在此过程中,误差来源主要是大气传输引入的目标背景发射与辐射能量损失、传感器和光学系统引发的图像几何失真和图像数字化处理过程采样量化误差,以及信息传输时延。2)预处理环节重点完成原始数字图像的压缩编码,误差主要包括前一环节中采样量化与大气吸收引入误差、压缩编码导致图像部分信息丢失以及信息传输时延。3)发送环节包含从加密、信道编码、调制到滤波、射频的全部信号处理过程,误差主要由对预处理环节数字图像信号的调制误差、滤波误差和传输时延组成。4)信道传输过程中,多径干扰和其他电磁干扰主要导致数字图像传输信号的码间串扰、阴影衰落等,以及图像传输系统收发终端相对运动引起的非常大的多普勒频移。5)接收环节组成与发送环节相反,包括射频、滤波、解调、信道解码和解密等信息处理单元,误差组成主要表现为误码和传输时延。6)重构环节主要完成图像重构,前述各环节误差在这个环节表现为误码在时空域扩散引起的图像分组数据包丢包、包错误以及传输时延,最终导致重构图像质量严重恶化。

基于上面分析,借鉴安全科学领域“瑞士奶酪模型”[5]的思想(即所有系统都是由若干基本要素构成,每个基本要素中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形如每片奶酪上的孔洞,且孔洞的位置和大小不断变化,当所有奶酪上的孔在瞬间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时,形成“事故机会弹道”,危险就会穿过所有基本要素导致事故发生),以误差链中各环节为基本要素,以各环节中存在误差为漏洞或缺陷,形成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误差链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2 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误差链分析与建模

2.1 统计参数选取

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时,各种链路误差因其属性不同对图像重建质量的影响比重差异很大。如图像获取环节形成待传输的原始图像信息,经无线传输后要求重建图像可以最大限度地准确再现这些原始图像信息,而大气环境、采样量化等引入的误差造成原始图像信息与真实目标背景间的差异,与图像重建质量无因果关系;相反,信道传输环节中,多径干扰、阴影效应和多普勒频移等引入的误差,直接导致图像数据解码的误码,成为引发图像重建质量恶化的关键因素。加之各种链路误差在传递过程中,其属性和形式也发生变化且转换复杂,很难用数学形式确切描述。因此,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误差链,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选取适当的统计参量进行分析。

考虑实际无线图像传输系统中,图像数据是根据所采用数据链路层协议封装成帧,以“帧数据”形式进行传输;而每帧数据中错误发生是随机的,且错误比特因发生位置不同导致其在数据帧内或相关数据帧之间扩展,直接造成端到端无线图像传输质量恶化。因而,建立无线图像传输系统链路误差模型,主要考虑引入以下统计参量[6,7]:

1)帧差错间隔(Frame Error Separation,FES),表示两个连续发生损坏的数据帧之间的间隔;

2)帧内误比特数(Number of Error per Corrupted Frame,NECF),表示每个损坏的数据帧中错误比特个数;

3)错误位置(Error Location,EL),表示每个损坏的数据帧中每个错误比特在该数据帧所处的位置。

基于上述3个统计参量,可以给出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数据流的帧结构,如图3所示。帧差错间隔与帧内误比特数的分布规律,可以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分别得到其概率密度函数。文献[7]中,以数字视频广播系统为例,将帧差错间隔、帧内误比特数和错误位置的统计特性分别用离散的指数分布、高斯分布与均匀分布近似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这3个随机变量建立了误差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

2.2 误差模型的建立

建立误差模型实质上就是选取反映误差特征的统计参量,并将其统计特性用经典的概率分布或随机过程近似描述的过程。遵循这一误差模型设计思想,本节在文献[7]的基础上,以帧差错间隔、帧内误比特数和错误位置为随机变量,提出以两个参数的Weibull分布分别替代离散的指数分布和高斯分布,对帧差错间隔与帧内误比特数的统计特性进行近似,以均匀分布近似错误位置样本统计特性,建立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链路误差模型。

Weibull分布主要用于可靠性工程和失效分析领域,因它具有多功能性,可通过参数调整获得近似指数分布、正态分布等分布形式,因而在天气预报、生存分析以及通信系统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两个参数的Weibull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定义为[8]

式中:a和b分别为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确定这两个参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1)设定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场景条件,进行图像传输试验并存储接收图像数据,形成分析图像传输链路误差统计特性的样本数据集;

2)分析样本数据集的帧差错间隔与帧内误比特数的统计特性,计算帧差错间隔、帧内误比特数的样本统计均值、方差及概率分布;

3)采用曲线拟合方法,以Weibull分布近似帧差错间隔与帧内误比特数的样本概率分布,进而确定a和b数值。

如图4所示,采用H.264+RS+OFDM方案的无线图像收发系统,在车载高速移动条件下实测无线图像传输试验的样本数据集,经统计分析形成的样本FES分布和NFES分布,并将两个样本分布与采用指数分布、高斯分布和具有两个参数的Weibull分布的近似描述进行了对比。从图4中可以看出,确定适当的尺度和形状参数,Weibull分布对样本FES分布和NFES分布的近似效果要好于指数分布和高斯分布。

3 仿真实验及验证

3.1 仿真方案设计

为验证所提出误差模型的有效性,仿真实验设计方案如图5所示。该方案中,视频序列传输分两路处理:一路是原始视频序列经H.264编码器后,加入误差模型生成的错误序列,然后由H.264解码器完成解码,整个过程由软件仿真实现;另一路是在车载高速移动条件下,由采用H.264+RS+OFDM方案设计的无线图像收发硬件系统进行实测。最终,以重构视频序列的峰均值信噪比(PSNR)作为检验误差模型有效性的参考标准。

3.2 仿真实验

依据仿真方案,在不同信噪比(EbN0)条件下进行了误差模型的性能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高速公路环境下的硬件系统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比较表1中两组PSNR值,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误差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链路误差特性,进而验证了误差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4 小结

本文在分析无线图像传输系统链路误差转换过程基础上,借鉴“瑞士奶酪模型”思想,提出了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误差链概念模型;以两个参数Weibul分布近似表示帧差错间隔和帧内误比特数样本统计特性、均匀分布近似表示错误位置样本统计特性,建立了具有3个随机变量的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误差链模型,并以PSNR值为指标对所提出的误差链模型性能进行了仿真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误差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真实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链路误差特性,进而验证了误差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摘要:借鉴“瑞士奶酪模型”思想,提出了无线图像传输误差链概念模型。以帧差错间隔、帧内误比特数和错误位置为随机变量,采用具有两个参数的Weibull分布和均匀分布,建立了无线图像传输链路误差模型,给出了仿真实验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误差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真实高速移动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链路误差特性,进而验证了误差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瑞士奶酪模型,Weibull分布,无线图像传输,误差模型

参考文献

[1]BAI Haowei.Error modeling schemes for fading channels in wirelesscommunications:a aurvey[J].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Tuto rials,2003,5(2):2-9.

[2]SALIH O S,WANG C-X,LAURENSON D I.Three layered hiddenmarkov models for binary digital wireless channels[C]//Proc.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itons.[S.l.]:IEEE Press,2009:1-5.

[3]ROBERT P N,DARWISH A M,REED J W.Fast bit error genera tion for simulation of MPEG-2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systems[C]//Proc.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S.l.]:IEEE Press,1999:324-328.

[4]SKLAR B.数字通信原理与应用[M].徐平平,宋铁成,叶芝慧,等,译.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REASON J.Human error[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0.

[6]FARRUGIA R A,DEBONO C J,MICALLEF P.Channel modelingand simulation of a Ka-band videoconferencing system[C]//Proc.IEEE Mediterranean Electrotechnical Conference.[S.l.]:IEEE Press,2006:613-616.

[7]FARRUGIA R A,DEBONO C J.A statistical bit error generator foremulation of complex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schemes[C]//Pro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S.l.]:IEEEPress,2007:177-182.

上一篇:回忆端午作文下一篇:酒店礼仪培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