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精选4篇)

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 篇1

姓名:班级:

(09年广东)1.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A.细胞学说B.分离定律

C.进化学说D.中心法则

(2010·湖南长沙模拟)2.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②③④⑤

A.图中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

C.②③④一定是异养生物D.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012 上海)3.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

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

(2012 广东)4.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

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

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

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

(2011 新课标)6.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2011 上海)7.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一株硫化叶菌,下列关于该菌的表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不能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B.为高温酶的潜在来源

C.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D.无拟核结构

(2011 天津)8.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2011 山东)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原核生物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②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其DNA分子只分布在拟核中

③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 ④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部分为RNA

⑤真核生物的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血红细胞除外)均有线粒体,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A.2项B.3项C.4项D.5项

(2011 上海)10.下列关于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B.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细胞个数少于水绵

C.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D.滴加碘液后,水绵细胞内呈现山黄色结构,颤藻则无

(2010 新课标)1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2009年广东)12.右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A.酵母细胞B.原核细胞

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

(2009年海南)13.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淀粉酶、纤维素酶、溶菌酶

B.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

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2009年上海)14.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A.白化病B.炭疽病

C.结核病D.狂犬病

(2009年上海)15.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基因组变异过快

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2008 广东)16.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

A.花粉B.红细胞C.胰岛A细胞D.流感病毒

(2008重庆)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没有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菌没有

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2007 山东)18.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2007 北京)19.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B.含有叶绿体C.是自养生物D.能有丝分裂)

(2007 重庆)20.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2013全国大纲卷)21.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值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病毒(2011 上海)22.下列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伞藻B.衣藻C.硅藻D.颤藻

2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厌氧呼吸获得能量

B.霉菌、乳酸菌都是真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酵母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24.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 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 cm左右

B.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C.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且需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在按顺时针方向游动,则眼虫在玻片上也是按顺时针方向游动

(2010 江苏)25.(7分)右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

(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填序号)。

(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结构

是(填序号)。

(4)为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需用酶解法除去结构①,但应

在溶液中进行。

(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

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

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篇2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 篇3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杨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说课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学段课程目标l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l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l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l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说教材:

本章是学习整个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的基础,学好本章内容,有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本章内容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地球的运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因此要重视学生的观察和实践活动。教材将“宇宙中的地球”部分内容放在第一章旨在使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首先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章主要有以下四节内容组成: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这几部分内容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首先讲述宇宙,然后讲述人类生存的地球,着重讲述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空间来看,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但太阳通过放射能量和太阳大气层的变化活动,给地球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前两节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地球作为极普通的行星,属于天体行列中的一员,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在宇宙空间一定天体运动规律下形成的重要特征,因而本章各节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由于大气的运动、水的运动等都是建立在热量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太阳辐射能是气流、水流运动形成的基础,而太阳辐射及其与地球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直接影响时空上太阳能量的多少,如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周长的日变化年变化直接导致纬度上的热量差异和海陆间的热量变化从而形成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所以说本章对之后课程的影响也非常大。

说教学对象:

由于高一学生尚未系统学习立体几何,同时受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空间观念的建立将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教学,力求在不额外增加知识难度的情况下,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并且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在具体授课过程安排上可以通过运用对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地球运动这一节的学习中,就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的地球运动模拟图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地球的运动状况,并由此建立起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说考点: 本章知识考点主要分布在这几个方面: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个圈层的主要特点。

从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规律上来看,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光照图,几乎是必考的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素材,或提供隐形信息,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球光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说建议:

本章前两节课程内容相对简单,后两节课程内容则较为复杂和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本章前期应当适度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主,建立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好奇意识。使得他们想要学习地理。接着通过简单概念的介绍,如宇宙、星云、恒星、天体系统,太阳辐射等等地理名称的引入使得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学习地理。再然后就是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与地理学之间的联系,如太阳及其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的关系的关系来使得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有用。只要让学生感触到地理就在身边,能够通过所学来发现并且解释地理现象,自然就能极大的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我看来地理的第一语言应当也就是图,学生学习地理最需要锻炼的能力也就是读图能力,中图版教材最大的优势在于专业性的配图设计,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到更准确的地理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也将以课本插图作为基础,同时配套相应的媒体延伸图片,flash视频以使课堂充实有趣,并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1 篇4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型】:复习【课时】:1 【备课时间】:09-8-16 【主备人】邱建祥 【09考试说明】: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官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解读】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单元综述】.w.k.s.5.u.c.o.m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制治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重点难点】

(1)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2)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知识梳理】

第一课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

时代。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3、影响: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及目的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时期进行大分封,周公东征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2.主要内容和影响(1)主要内容:

①分封的内容与对象: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参见教材P5图表)

②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a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b权利: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2)特点:

①分封制是西周长期的“国策”和普遍推行于全国范围的政治制度; ②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

③授土授民和受封诸侯履行广泛义务,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④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3)影响:

①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②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3.分封制的破坏

(1)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2)表现: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无法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大部分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2、目的: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宗法制的特点

(1)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2)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3)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

4、影响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1)背景: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2)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3、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措施、目的)

4、秦的统一(1)条件

①客观上、结束诸侯割据,完成封建国家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与需要。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中央集权制,为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

c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

d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e各民族的初步融合,形成相当巩固的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 ②从主观上,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a法家思想为统一提供了理论准备,秦国政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关中地区富饶,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强大,商鞅变法使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c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的策略。d亲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且不懈努力。

(2)过程。(略,指导学生读P8秦朝疆域,略述秦疆域四至)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统一”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

各地实施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秦始皇所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

1、至高无上的皇权

(1)皇帝称号的由来:(依据课文P9第一段和历史纵横略述)

“皇帝”名号的确立,使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的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2)皇帝制度的确立 ①皇帝的权利: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②皇帝制的特征(基本内涵)a皇权世袭——权利不可转移 b.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c皇权独尊——扩大权威 2.中央官制

(1)中央官制的设置集其职能: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总的特点 :中央机构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①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中央机构各部门执政相互牵制。

②军国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③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由来)、(依据课本略)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2.郡县职能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秦时,户籍的保存与管理。赋税徭役的征调以及地方军队的基本编制都是以县为单位的,县级机构秦朝实行统治最重要的一及机构。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

3.郡县制的影响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指导学生阅读世纪金榜P2点拨3)4.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与作用

②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

(1)特点:

①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了俸禄制度。②官位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2)作用这套官僚体制的确立,在全国确立起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这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四、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世纪金榜P3点拨4)1.积极

(1)对秦朝:疆域初步奠定。巩固统一,中华民族逐步形成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消极:

皇帝专制权威——激化了阶级矛盾——爆发农民起义——秦朝土崩瓦解,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重点解析】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世纪金榜P2点拨1)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即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世纪金榜P2点拨2)

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大国诸侯争霸。争霸的实质是相互兼并,扩张领土,掠夺财富,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灾难,但也有积极意义。

(1)争霸战争的结果是大国扩展的疆域,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加强了集权的趋势,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2)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经进行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到发展。

(3)争霸战争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方势力的发展,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4、皇帝制度的本质与影响是什么?(1)本质:皇帝制度的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2)影响: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世纪金榜P12单元归纳一)(1)不同点:

①分封制是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

②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主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主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④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的大小。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

(2)共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③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④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

6、汉初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1)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和太慰牵制。

(2)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7、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朝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

(1)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设“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2)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8、如何理解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

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是用人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皇权:

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员任能的公平竞争性。

上一篇:商场商业活动策划下一篇:主席台必要时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