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听说法

2025-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听说法(精选13篇)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听说法 篇1

赣县吉埠中学 龙建国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一)听说法及其理论基础

1.定义: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又称“口语法”、“句型法”、“结构法”、“军队教学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2.产生时间、背景:

听说法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队为在短期内培养大批掌握外语口语能力的军人,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强化训练士兵的听说能力,听说法便应运而生。战后,该法被推广应用到学校外语教学中,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行美国和西方各国。3.理论基础:

①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该法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②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4.教学过程:

美国布朗大学特瓦德尔教授在1958年把听说法的教学过程归纳为认知、模仿、重复、变换、选择五个阶段。

(二)听说法的主要特征

听说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听说领先。注重口语,听说领先,听说是一切言语活动的基础。口语是第一位的,读写是在听说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初级阶段先练口语,以培养口语能力为主,读写为辅。(2)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去反复实践,形成自动化的习惯。(3)以句型为中心。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外语教学的中心,通过句型操练能自动化地运用每一个句型,掌握目的语。(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把外语教学的主要力量放在攻克难点上。语言结构对比包括母语同目的语结构的对比分析和目的语结构内部的对比分析。(6)能及时、严格地纠正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7)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等,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强化刺激。(三)听说法评价 1.优点:

① 以口语为中心,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

② 强调句型的训练,创造了一套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方法; ③ 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的作用; ④ 通过母语和外语对比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⑤ 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进行教学。2.缺点:

① 强调听说,忽视读写;

② 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不利于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四).历史意义: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听说法 篇2

以初一英语教材为例, 每个单元有3个话题, 每个话题的单词有20多个, 这些单词之间没有规律, 能够背下来的学生很少, 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过国际音标, 通过谐音记忆单词, 效果更差。课文中的每个话题分为ABCD四个部分, 每一部分兼顾听说读写, 内容较多, 学生学习起来颇有压力, 而配套的有教辅资料, 练习, 课外作业等, 单词往往让学生很头疼, 有一半的学生单词这一关都过不去, 更是顾不上其他学习内容了。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上付出了比其他科目更多的经历, 可是收效甚微, 原因是大多数学生都疲于应付单词, 并且这些单词在课文对话中出现的频率过低, 学生往往记不住, 记住的同学, 还没有记牢, 又要学生新单词, 老师的重心也不得不放在单词的背诵与记忆上, 无力也没有办法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虽然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努力地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努力地让课文内容有趣、易学, 努力兼顾听说读写, 课文内容也尽量精简, 但是考试内容太难, 教师如果根据课文的安排设计, 让学生们轻松地学英语, 那么一旦考试, 就难以过关, 于是老师不得不把与考试内容无关的部分直接略过不讲, 即使这部分的设计很有趣学生很喜欢。教师不得不把与考试相关的短语、句型和语法补充出来, 学生的英语课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点, 因为考试这支指挥棒, 课堂再次回到了“填鸭式”, 遇到与购物有关的话题, 老师也是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习, 没有时间表演, 而往往把重心放在句型与重要知识点的背诵上。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就成了背诵单词和语法的过程, 虽然付出了不少, 但收获的却很少。

情景法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形式, 而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 我国的外语教育评价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熟练运用语言进行听、写的能力, 考试内容多是以书面形式进行, 如果不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仅仅靠改变或者引进新的教学法也无济于事, 而情景法主要注重形式与交流能力, 用中国的评价制度来考量的话, 这种教学法是本末倒置, 没有抓住重点, 对基础内容的掌握强调不够, 学生往往流于表面, 课堂虽然热闹异常,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度较高, 但是考试时候往往败下阵来。虽然有些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交流, 但是交际交流过程中对语法的关注较少, 目的是让别人理解, 而考试过程则是精确到一个冠词的用法, 所以有些学生虽然有极强的表达能力, 却依然无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情景法努力地让中国学生学英语的过程有趣, 高效, 但是在中国的考试评价制度下有些水土不服, 而听说法的教学模式, 则走了与情景法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中国大行其道。听说法的教学方法脱离语境, 孤立地练习句型语法, 学生不能够形成语言能力。听说法比较适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 听说法虽然盛极一时, 但是随着乔姆斯基转换生成理论的提出, 听说法盛极而衰, 虽然它颇受诟病, 但其中的闪光点我们也可以借鉴。听说法的原型是“陆军法”。二战时期美国政府为了快速培养能够懂得各国语言的参战人员而提出课题, 此时听说法应运而生, 它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 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 而不考虑意思和语境。这种教学法虽然机械操练, 课堂枯燥, 但这种教学法能够迅速收到效果, 尤其是对初学者帮助很大, 语言规范。它把语言学习看成是一个习惯结构, 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 输入到学习者的脑中, 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的训练, 学习者就会掌握语言的规律, 从而掌握语言, 但是这种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而且它注重听说, 放松读写训练,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乔姆斯基也不赞同这种教学法, 他认为, 语言是一个生成转换过程, 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学习者可以通过内化规则创造出许多新言语, 他认为人类是具备语言能力的。但是考虑到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 中国学生所处的环境, 即缺乏说英语, 练习英语的环境, 靠学生生成转换有些困难, 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而中国教育又往往急功近利, 根本没有时间容许你慢节奏地教学与学习。

没有哪一种单一的教学法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成功, 我们可以将这两种教学法结合, 形成一种适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法。例如说初中英语中的感叹句这一知识点, 可以汲取听说法的优点, 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句型, 熟练掌握基本句型之后, 再进行各种各样的情景演练。让学生根据出示的实物或者幻灯片练习对话,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练习, 直至掌握, 这样就可以既满足了考试的难度, 又可以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其中。

摘要:外语学习主要是听说读写, 外语教学法要完成这四部分的学习, 没有一种单一的教学法能够保证成功, 所以要综合各教学法的优劣, 找出最适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本文分析外语教学的情景法和听说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认为情景法和听说法相结合比较适合中国的初中生。

关键词:外语教学,情景法,听说法,应用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 语言教学的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剑桥大学出版社.

刍议英语听说法教学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38—01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为美国军队在短期内培养了大批掌握外语口语的人才。

一、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美国普林斯敦大学教授莫尔登把听说法理论基础概括为以下五点:l.语言是说的话,不是写出来的文字;2.语言是一套习惯;3.教语言不是为了教有关的语音知识;4.语言是本族人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人认为他应该说的话;5.语言各不相同。所以,学习外语必须重视听说,应从听说入手。

二、影响学生听说水平的因素

1. 与外语语言有关的知识面。2. 文化背景知识。3. 作出分析判断的认知能力。4. 心理状态。

三、语言听说的过程分析

建构主义的语言学观点认为,听懂话语的过程是一个重建信息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在这个重建信息的过程中,听者必须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常识对语言信号进行解码,然后把在解码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组成一个框架,最后围绕这个框架重建信息。听说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重建的信息去组织一篇简短的谈话,并以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听说法的运用方法

1.听说领先。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3.以句型为中心。4.排斥或限制母语。5.对比结构,确定难点。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7.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听说法的运用

1. 重视师生间的垂直交流,设计以教师示范为引子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导向地用自己流利标准的话语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路,诱发学生的讲述欲望,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这样就不知不觉地使学生进入交流境地,显得比较亲切、自然。教师成功的示范会使原本紧张的课堂气氛得到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重视学生间的横向交流,调动全体学生的成对双向交流活动。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有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可使全体学生结成对子,进行双向交流,就所学课文或所提话题发表看法和意见。由于活动范围仅限于两人之间,学生的焦虑害怕心理会因此减少,发挥也会更好。

3. 重视对话题材选取,设计一些实用性和趣味性强的话题。对富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文和对话进行简述、表演等;预定话题,自由会话;进行竞争,开展多种形式的竞争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4. 在方法结构上设计多种情感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正面引导,允许出错;积极鼓励,及时肯定;扬长避短,分层要求。

六、听说能力的训练方式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训练。

1. 进行视听模仿,加强口语训练。从视听入门,通过听听、说说、唱唱、做做,先培养兴趣和语感。

2. 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师用英语教,学生用英语学,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用英语讲课,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语开始。

3. 坚持值日生汇报制度。开始练习时,可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以后逐渐加深,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值日生汇报中去。无论是谈天气、家庭、亲朋好友,还是谈论学校、班集体或新闻、课程安排、活动计划等,都是训练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素材。

4. 用直观教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都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

5. 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

6. 加强语言实践,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辅导,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听说法 篇4

摘 要

第二语言教学法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狭义的指的是个别的教学方式、方法,广义的指的则是第二语言教学方法体系。人们一般在广义上来使用该术语。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有: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全体体验法、静默法、任务型教学法、体验文化教学法等等。

而听说能力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能力,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听说教学法的特点与此要求完个一致。因此,在种类繁多的教学法中,听说教学法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否听说教学法就适应于一切课型呢?这种方法是唯一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途径吗?实践证明该方法同样存在着缺陷,对它的错误认识和运用导致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上一此问题的存在。笔者基于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课堂的观摩,根据听说法的理论基础,结合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步骤,试图通过本文找出其在对外汉语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此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课堂实际中的“听说法”

在对我校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课堂进行观摩时,我们发现在大多数的汉语课堂中,听说法是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笔者在留学生汉语课堂的观摩记录分析,在2课时90分钟的课堂中,除了教师领读生词10分钟和听写10分钟外,课堂以反复型操练为主,形式为师生问答,生生问答,熟练之后让学生不假思索地将答案反应出来。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被排在第一位,除听写练习外,读写能力的训练很少体现。

学生们的反馈意见结果显示:学生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汉语口语方面的确有很大帮助,对提高学生的开口率颇见成效。但是,课堂操练有时略显机械呆板,并且课堂上操练的句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极为有限,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将谈谈听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法应用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二是听说法存在着哪些问题以及出路何在。

二、听说法

(一)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听说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最初用于训练军事人员满足作战目的的语言教学方法,因此也称“军队法”,全盛于20世纪60年代。听说法以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为语言学基础,以行为主义为心理 学基础。刘询c19s9}认为在听说法中,听就是“刺激”,说就是“反应”,听说法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刺激产生正确的反应。郭莲将听说法的特点归纳为三点:一是听说领先于读写;二是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实践,形成习惯;三是排斥母语(限制母语)。

(二)听说法的特点和学习原则

依据听说法的理论基础确定了该方法的特点是:①听说领先于读写;②以句型为中心,反复实践,形成习惯;③限制母语或是说排斥母语。其重要学习原则是:①外语学习基本上是一个机械的习惯形成的过程。②如果先教目的语语言项目的口头形式,然后再教其书面形式,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语言技能。③类推比较分析能为语言学习担供更好的基础。④某一语言的词汇对其本族语者所具有的意义只有在某一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才能学到。

(三)听说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优点

目前高等院校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基本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的形式。由于教学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课堂教学由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逐步走向“讲练法”、“谈话法”、“互动法”等启发式教学。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也证实了“注入式”是少慢差费的教学方式,已逐步被淘汰出局。听说教学法重视口语基础,强调句型作用,着重实践和操练,它的特点恰好与目前对外汉语的教学方式完全相符合。它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改变了“哑巴”语言现象,以学生应用汉语进行交流为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汉语技能,使学生能脱口说出流利汉语。实践证明听说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及流利的口语是成功的,由于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使用语言,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更为明确,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三、听说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事实上,仃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缺点,听说法也小例外,以下将列举听说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此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重感性认识,轻理性认识

听说法以听说领先,故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并不会在听取语言材料之前或过程中教之以语法规则、词组搭配、句义等。根据目前对外汉语课堂的开课数和学生人数,学生很难全部认真地做到模仿、记忆、重复、交谈这些环节。在有限时间内,如果教师不对听说内容的语义、语法、词汇及其汉文化背景进行相应解释,学生的理解就只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带着还没有解决的疑惑再进行其它听说训练,只会导致学生疑惑越来越多,思维混乱。尤其是汉语自身的种种特点,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相当严密的教与学的话动。教师在这里必须讲究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步骤的衔接,让学习者循序渐近地去接受新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只对听过的有印象,形成固定思维模式。下次再出现类似知识点就能举一反三,达到理性认识层次。

(二)片面强调听说能力,忽视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学习语言过程中必不可少,缺一不可的。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反复强调口语第一性,文字第二性,在外语教学中以听说训练为主,读写为辅。在真实课堂里,如果我们把注意力只放在听说上,而不去挖掘读写对听说的积极辅助作用,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仅仅只会停留在听说所得的材料上,一旦材料发生变化,读写能力就跟不上。可以在听说材料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提取可用于读写的内容,进行写作技巧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将脱口而出的流利汉语再写下来,完成后,自已进行修改和错误分析,在课堂上读一读,让同学一起参与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已的口语水平,还锻炼了读写能力。

(三)注重机械操练,欠缺灵活性

听说教学法根据结构主义理论主张,把85%的时间运用在反复模仿,记忆、重复、交谈等实践练习上。其结果是听说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机械照搬,在使用语言时缺乏灵话性。使用语言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而语境又是随着时间、客观条件等不断变化的。我们必须在听说实践中加强语法规律的归纳,并适时传授语用知识。使所有的语言材料成为活的材料。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增设系统语法课作为补充。对于语言教学既要重视操练的必要性,也不能失去灵话性,学生语言能力的演绎不仅需要反复模仿,更需要灵活掌握运用-。

(四)忽略母语在汉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听说法所依赖的两种理论都主张绝对排斥母语的利用,将利用外语思维放在首要位置。这种观点主要是过分强调母语对目的语的负迁移造成的。在实际教 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已经习得了母语的学生,他们的头脑中的母语思维模式不会因为我们的刻意回避而消失。在教学课堂上,如能辅助以少量学生的母语解释,学生会更好深入理解。讲解某些复杂语法点时,必须要利用到母语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否则学生的知识还是混沌一片。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听说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缺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听说法第一次把教学话动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其出现在外语教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它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产生了视听法及其它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是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内化并行。而听说法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全部满足这些要求。为达到语言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必须采用其它教学方法。对于外语的教学方法的采纳是小拘一格的,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存在单一的某种方法,即使在以听说法为主的课堂中,也会有视听法的痕迹。并且,语言教学需要的不是一种教学理论或方法,而是一个更大的研究框架,其中多种教学理论并存,多种教学模式共现,各种教学方法各有所用。

英语听说教学的得与失 篇5

英语是一门交际性语言,要求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比较注重学生的听说训练。让他们真正能把英语学以致用。

在我刚接手我这两个班没几天,我就发现在我班上大多数的学生是男生,他们好动,缺乏耐心,而且基础都比较差,我想如果按照书上的内容和他们读完练,练完讲,这样他们对英语肯定没兴趣指挥越来越差。所以刚开始在课堂上,我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给他们讲一些书本外有意思的事,可是很多学生听不懂,后来我讲课语速适当再放慢,而且采用边讲边解释的方法,并加上夸张的动作配合,慢慢的越来越多学生对我用英语发出的指令性动作能做出响应,部分学生还能试着用英语和我交流交流。这让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原想这样的安排真是很完美的,听力得到锻炼了,口语也兼顾到了。就算要我每次备课都辛苦点,要多想些有意思的话题,要多创设更多不同的情境,但是只要能看到他们的进步,我也觉得这样就很值得。可是我发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样一来,我原本一节课能完成的内容,由于在课上要不断重复以及解释各种指令,我要用一节半甚至两节课才能上完。每次备课组活动时,我一般都是进度最慢的一个。加上我还要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在课上回答问题,课上给他们多些机会开口说英语,没想到到期中考试时,紧赶慢赶终于把新授课结束却没来得及复习,很多学生都比开学初退步了,这个残酷的事实逼得我不得不面对现实,原先我的预感是对的,只是我一直得意着我那微不足道的成果,心存侥幸一直没有去正视它,痛定思痛之后,我又尝试了新的方法,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一定确保先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还是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但是现在我不要求每位学生都开口,而且允许一本分学生先“富”起来,让愿意说的这部分学生经常开口说,而对于他们我是极其看重的,别的学生看在眼里,我相信对他们也是有鼓励作用的。

英语听说的教学与学习策略初探 篇6

论文提纲:

一、概述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1. 教学策略

2. 学习策略

二、听力教与学的策略

1. 影响听力提高的困难

2. 听力教学策略

3. 听力学习策略

三、会话教与学的策略

1. 语言交际障碍及应注意的问题

2. 说的教学策略

3. 会话学习策略

四、结束语

我们知道,外语教学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教是外因,是为学好外语提供条件,好的教学理论、教学技巧和方法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好的学习条件。但学习者是主体,是学习的内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者的努力程度都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成绩。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学习者可因以上因素的不同有很大的差距。过去的外语教学研究只注意教学策略,只在教学上下功夫,而对学生怎样学的问题研究不够。然而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人们开始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受教与学两大因素制约的,“学”与“教”同等重要。于是人们的研究重点从单纯“怎样教”的问题转向了同时研究“怎样学”的问题上来了。

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运用最佳教学策略的教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质,同时还能使学生得到熏陶,从而养成寻求最佳策略来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1. 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和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技巧。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来自教师的知识、品德和心理素质,而且也同讲话的方式和技巧具有密切的关系。成功地运用教学策略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例如:我市的小学英语教学基础薄弱,中小学教材衔接不上,缺少英语语言环境,中学英语又要求听、说、读、写四项并举,加上各班级人数较多,平均每班四十五、六人,这些都给外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广大教师不要消极对待,而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2. 学习策略

沉默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杰斯珀森说过, 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 学生就像学游泳一样, 学生必须泡在水中, 而不是偶尔沾沾水, 学生必须潜到水里去, 这样, 他最后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 外语教师给学生创造练习听说的机会, 让他们多听多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 在课堂上, 外语教师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选择适当的教学法, 如沉默法, 沉默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外语教师创造一个语言交际环境, 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说多练, 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多说和怎样说好, 每节课必须使学生感到是自己的课, 而不是教师的课, 不能采取翻译法进行教学, 那样, 外语教师说个不停, 学生没有练习的机会。

在沉默法的运用中, 教师尽量少说话, 鼓励学生多说话, 体现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沉默法教学中, 教师示范一个词, 短语或句子, 然后引导学生做出反应, 学生继而将新旧知识融汇起来创造自己的话语。图表, 木棒, 和其他教具可用来引出学生的回答。虽然主要是由教师指导大部分活动, 但是教师的示范是少量的。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对诸如指令, 提问和实物暗示等做出应答。

二、注重情景教学, 创造语言活动氛围

在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原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 而不是去背诵和复述那些指定他们学的东西, 这样会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可以给学生一些物体的帮助,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些。例如, 在讲述“What is this?”句型时, 教师先用其他教具演示一遍, 然后拿一根铅笔, 让学生自己自问自答:“What is this?It is a pencil.”也可以通过利用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学习语言材料,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容易。例如, 在学习仁爱英语教材初中七年级下册的Unit 8 Topic 3Section A中, 学习“Let’s celebrate !”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问学生:“When is Autumn Festival?”学生答:“On lunarAugust 15th”教师再问:“What do you usually eat on AutumnFestival?”学生答:“We eat mooncakes.”教师再问:“Whatdo you usually do on Autumn Festival?”学生答:“We usuallywatch the bright full moon.”最后呈现以下信息让学生俩俩或小组操练:

沉默法采用结构主义的途径来组织所学语言, 语言被看成是一组声音, 约定俗成地与特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 通过语法组成句子或一串串有意义的单位,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与社会环境分开了, 教师通过虚设的情景来组织教学。这种情景通常用木棒来代表, 课堂教学按语法规则从易到难, 新词新结构被分成一个个成分, 再一个个成分地进行介绍。句子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教师强调命题意义, 而不是它的交际价值。学生学的是目的语的结构形态, 并通过归纳的办法学习语法规则。

三、注重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沉默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初学者能用目的语的基本成分进行听说的能力, 近期目标是给学生提供目的语实用的基础语法知识, 这些知识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打下基础。沉默法是要教学生如何学习一种语言, 在学习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技能可被用来处理其他任何“未知”的东西。在沉默法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自主性和责任心。教师只是示范应学的东西, 这就要求学生的发展“内在的标准”去做自我修正, 去概括, 去总结, 从而形成他们自己所需要的规则。

沉默法要求教师改变对自己作用的看法。教师的任务是先教, 再考, 然后走开。“教”就是通过非语言的暗示来展示一个语言项目的意思, “考”随后而至, 考的意思是引出和形成学生的表达, 这也应尽量依沉默的方式进行,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互相交流, 甚至在学生挣扎着用新语言表达自己意思时, 悄悄地离开课堂。教师的主要责任是设计教学顺序和备好每一节课, 有责任创造一种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氛围。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例如, 在学习仁爱教材初中七年级下的Unit 6 Topic 3Section B教师在讲述如何给一个过路人指路时, 先举一个例子, 给一个过路人指明去邮电局的路, 可以这样说:“---Excuse me.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Yes, thereis.Walk along this road, and take the fourth turning on the left.It’s about a hundred 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然后举例一个去公安局的例子, 然后给学生以下一些单词, 让学生模仿造句来讲述。Hospital, first, twenty;Hotel, second, fifty;Bookshop, third, ninety。

学生在模仿造句的过程中, 教师尽量让学生多说话, 自己少说话, 在此之后, 让学生两人一组, 互相对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对指路的句型掌握比较熟练, 教师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句型, 语法。

在教师进行沉默法教学时, 让学生对话, 造句过程中, 又是学生“卡壳”, 即发生表达障碍时, 如果马上救助, 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里,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难以独立地完整地表达。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完整表达, 首先应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 轻易不要出口相救。可以多检查, 提问, 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 渐渐养成独立完整表达的习惯。又例如, 在学习仁爱教材初中七年级下的Unit 8Topic 1 Section A时 , 教师拿一张图片, 上面是两个小女孩在雪地里玩耍说:“What’s the date today ? It’s November thefirs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t’s very cold, but quite sunnyand cloudy.”然后再取第二张图片, 上面是一个姑娘在炎热的夏天, 用手绢擦汗, 对学生问:“What’s the date today?”学生答:“It’s March the fifteenth.”教师又问:“What’sthe weather like?”学生回答:“It’s very warm.”最后教师拿出七张图片, 分别标有dry—June 3rd, wet—

Feb.15th, cloudy—Mar.8th, rainy—Sept.21st, sunny—July 28th, windy—Nov.8th, snowy—Oct.2nd七种气候, 让全班同学分为两组, 一组问, 一组答, 也可以让较优秀的学生上来表演, 还可以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练习。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沉默法能减轻学生焦虑情绪, 促使学生“轻装上阵”。

沉默法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 中学的教材大多篇幅较短, 话题也相对直截了当。所以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热身”, 先听再说, 说的过程中也在听, 做完规定的练习后, 在做一些口头作文,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一些辩论, 这样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沉默法教学中, 尽量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由于学生都是一些青少年, 他们都倾向于形象认识世界, 所以, 教师要充分把抽象的语言用直观具体的形象体现出来,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从而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在沉默法教学中, 还必须重视课外环境的熏陶, 课余的交际, 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在课外随时随地讲英语, 形成深厚的课外英语氛围, 比如:饭前、饭后、课间、课外活动时间, 让学生尽量用学过的交际英语进行交流, 训练听说能力。另外, 第二课堂也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实践, 如:利用电教媒体看英文原版节目, 收听英语广播, 英语小品表演, 英语歌曲演唱比赛, 英语活动角等形式的展开, 将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实践, 帮助学生早日获得语感, 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三年的实践, 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我所运用的沉默法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参与,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对学生的其他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扬增洪, 赵新利.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主体转换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吕梁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 (2) .

[2]沈巧玲.浅谈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J].快乐作文.2011 (6) .

[3]黄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遮谈[J].读与写.2012 (6) .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听说法 篇8

关键词:听说法 高职英语 创新 应用

听说法是一种学习语言时常用的练习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普及性却仅集中在一些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很少有教师采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一、 听说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使用听说法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能力及学习态度上往往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想成功上好英语课,必须先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上课,如果教师上课和高中没有太大区别,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讲授方式,学生是不会对英语感兴趣的,而如果使用听说法,让学生在与其他同学进行听与说的练习中互相学习,会大大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 听说教学法的特点及练习重点

1. 听说教学法的特点

(1) 注重口语。听说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听说能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督促他们多与周围学生进行口语场景练习,以锻炼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

(2) 注重语言习惯。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国家的语言习惯,比如中国有见面问“吃饭了吗?”等习惯,而欧洲国家的人们见面会说: “What??s the weather like?”如果我们不能掌握这些不同国家的语言习惯,就很难与他们进行沟通。而听说法的特点就在于重视语言习惯的培养。

(3) 全英语式教学。由于采用听说法,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必须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2. 听说教学法的练习重点

(1) 重点做听与说训练。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中两个重要的因素是听和说,因此学习一门外语,无论其目的是什么,必须要先学会听和说。

(2) 重视句型的记忆。听说教学法中所要掌握的英语都是一些日常用语,比如工作、娱乐、吃饭、购物、看病等用语,在学生进行这些口语对话练习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对英语句型的记忆,因为句型是整个句子的骨干,不论你说什么话,句子中的骨干是不会变的。因此,无论是语言材料的安排,还是语言技能的培养,都要围绕句型这个中心进行。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要求学生对句型进行有效记忆。

三、 听说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前准备

课程设计等同于备课,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前准备,课堂上发挥再好也是有限的。教师应多注重选取有实际价值的对话内容作为设计的重点,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另外,教师还应该多提供一些让学生实际操练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填补自己实践方面的空缺。

2. 上课期间

(1) 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上课时教师应多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一些自己发挥的空间。比如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分组交流,甚至可以混合交流,要让每一位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己,这样就可以渐渐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增强自信心,从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2)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亲切。只有亲切了,学生才愿意与教师交流,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人后,自然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相对放松,从而为听说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因为听说法中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感觉到平等的师生关系。

3. 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课堂时间是短暂的,要想更好地巩固,必须在课下多练习。布置作业要讲究策略,比如出一个题目,让学生下课后进行听说对话练习,并用计算机录音,下次上课时可以随机抽查,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进行练习。

四、 总结

总之,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我们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职人才,就必须丰富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听说教学法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能够彻底解决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鼓励教师使用这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群.听说法和认知法的对比分析及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0(24).

2. 李萌.探析听说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09(08).

农村中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 篇9

摘 要: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目前使用的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Unit 1都是听说训练的课型。Unit 1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话题进行,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以一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目标语言为主要内容,并为Unit 2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本文将对适合农村中学英语的听说课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听说课;技能;策略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人才培训的需要,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无形中成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一个平台,实现了学生学习英语听说能力的良好环境。

一、创设情境,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仅是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初中生处于青春的特殊时期,他们渴望得到认同、支持与鼓励,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友好的动作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激起他们对英语听说课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在教学中,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展示自己,或是有的学生发音不够标准(主要是农村学生受方言影响),语法掌握不够准确,不愿在课堂上朗读英语等等。这时,教师切忌冷嘲热讽或以惩代教,而应多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给他们营造一个“说”的环境,告诉他们:Good job、Well done、Wonderful、Excellent…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切实的收获,在和谐的课堂学习中找到自我,增强了自信,坚定我必行的信念和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让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制造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声情并茂的短片或者电影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的学习兴趣。

例如: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Modlue 7 Unit 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我在上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明星照片,如:刘翔、杨幂、比尔?盖茨或其他人等等。

Name:LiuXiang

Birthday:July 3th,1983

Birthplace:ShangHai

然后通过:Where was he/she born?When was he/she born?让学生直观回答:He/She was born in__________.He/She was born on__________.为本课掌握重点were/was顺利进行,尤其是听力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接着,让学生看对话,听录音,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对话,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操练:1.Where were you born?

2.What?蒺s the name of your first school?

3.Who was your first teacher?

4.Who was your first friend?

?W生可以不断重复操练这些句子,编自己的对话。学生在练习对话的过程中,不但练习了英语的口语,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这节听说课,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熟悉基本的场景及句型的训练,然后让学生听相关的听力材料,这样在提高学生“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英语“听”的效率。

三、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每个班级都会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般以4至6人为宜。为了避免分组学习成为优等生的展示台、学困生的避风港,分组时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6人合作小组一般有两个优等生、两个学困生、两个中等生,目的是便于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各有所得,让每个学生享有均等话语权,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明白各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从而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四、合理设计听说课的作业,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听说练习。教师可以就听力留做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听力的范围,如:英文童话小故事、校园英文、精典英文歌曲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听力材料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提高他们的听说水平。

在平时听力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某些关键词和一些中心句,因为关键词、中心句正是反映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只要很好地把握了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中心句,学生就能较快较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捕捉听力材料的主要信息,形成听说技能的策略。

总之,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训练过程,绝不是一节课、一个学期就能完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多给学生创设练习听说情境,多给学生多说机会,让学生在说中得到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听说水平,达到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听说法 篇10

[摘要]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及其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意义,针对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英语听说课的翻转课堂模型、具体应用实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英语听说翻转课堂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听说教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79-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应运而生,随即被介绍到全球,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在国内教育领域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鉴于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无论是中学英语教学还是高校英语教学,英语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是教学的核心。外语教学应把语言作为实际工具交给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让学习者真正理解语言学习的目的,体会语言的实用价值。①翻转课堂的出现,把知识传递放到课前进行,利用得以释放的课堂时间进行语言交际和成果展示,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为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主要从实践流程与学习本质两个角度来定义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任课教师以授课内容为基础,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融合,创建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结合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和观看教学视频等资源,完成知识传递这一过程;随后,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在线测试或练习,开展互动交流,进而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之后再带着初步建构的知识和未解决的疑问去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答疑、讨论、探究、合作与共享,实现其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②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增强学习互动性

翻转课堂释放了课堂时间,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保证实现课本“知识传递”的前提下,完成学生“知识内化”。比如说,传统课堂听说课上练习听说的时间和机会很少,往往是“少人说众人听”,没有改变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而翻转课堂的开展,教师可以预先录制好听力课程和聊天话题,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在课堂上练习和应用英语。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时间和空间都较传统课堂而言更加延长和拓展了,确保学生在完成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良好的语言输出,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主深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并发现自我价值及存在感。③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增加学生自信,实现教育人性化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练习时间和练习方式,对熟悉内容跳过或粗看,对陌生知识点或重难点反复练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初期的翻转课堂在知识传递环节中,是一样的视频,一样的学习任务单和练习,而深化成熟的翻转课堂将不再是统一的部署,而是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通过课前的反复练习和充分准备,可以使学生大胆开口,在课堂上展示较好的口语,增加了自信,有利于形成说英语的良好氛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交流互动,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发现学习的重要性,实现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翻转课堂知识传递环节中,学生必须自主完成知识吸收,才能顺利进行之后的知识内化,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与当今教育界倡导的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相吻合。

翻转课堂的评价方式不再是传统模式中的终结性评价,而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空间,同时评价角度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评价主体不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带给学生焦虑,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为提升学习效果的手段。

(三)多样的听说形式,良好的语音环境,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

对于听说课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从网络获取符合自己教学的优秀资源,不用亲自录制,避免了教师错误的语音示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音环境和真实情景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四)有利于创建良好课堂文化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听说翻转课堂中,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身边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也从“满堂灌”中解放出来,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究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种模式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双向沟通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增进情感,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三、翻转课堂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模型

通过详细分析国内外针对翻转课堂模型的研究,以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图为基础,针对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布鲁姆的教学理论,帕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构建出针对英语听说教学的翻转课堂流程,如图所示。

(二)具体应用实例

以traditional festival话题为例,对上图的流程进行详细介绍。教师在课前提供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festivals 两种视频、音频和相关资料,学习任务是role-play,一名学生是外国留学生,一名是中国学生,中国学生要向这位留学生介绍某一个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的背景知识、庆祝方式、寓意等,同时留学生需要向中国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这需要学生准确、流利地掌握节日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在这个任务的促使下,学生会认真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和相关资料,通过和教师、学生的交流,解决疑难困惑,做好语言表达和文化知识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解决共同的疑难点,树立整个知识体系,明确任务,学生通过教师的解疑,补充自己的知识漏洞,通过小组探讨,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表达词汇和句型,了解更多的中西方传统节日信息,最终以role-play形式展示成果。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展示,发现其表达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并指出不足,总结相关语言知识点的表达,针对具体的节日,拓展相关的背景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此外,为了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以影视配音为例进行课堂的翻转。如选取《六人行》第一季第一集为例,教师课前上传影视视频片段和台本,六人一组,角色自主分配好后,学生自己反复练习和模仿其语音语调,相互交流需要注意的发音技巧和规则。课堂上,教师会把一些疑难词、词语典故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说明,经过小组交流和自主探究后,学生成果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语音语调、重读连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最终以录音的形式把整理好的小组成果上传到QQ群等平台,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参考因素之一,同时可以上传一些难度升级的拓展性资源供有需求的学生学习和提升。

四、在英语听说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认真选取微课,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一个好的微课必须要重点突出、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记忆的表象系统,同时注意选取的听说资源符合学生需求,难易程度适应学生的听说水平,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有利于顺利完成知识的传递。

(二)布置学习任务,开展互动交流,保证课前学习效益

制定明确合理的学习任务单,在观看完教学视频后按要求完成任务,上传至QQ群或者以小组形式监督完成,及时开展互动交流,解决知识传递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为之后的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三)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充分高效的课堂互动

翻转课堂精髓不是微课制作和课前的在线学习,而是怎样更好地利用得以释放的课堂学习时间,通过教师引导、答疑,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汇报,进行更多的语言交际和成果展示,顺利完成知识内化和吸收,切实提高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抓住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关注翻转课堂上教学活动设计才是重中之重。

(四)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

翻转课堂评价方式应由传统课堂的单一性评价方式转变为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为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传统的考试无法测评学生在翻转课堂里整体的学习情况,因为翻转课堂还涉及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此外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文化等方面的评价,同时寻求国家在评价政策上的支持,④努力与现行教育机制接轨。

五、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具有独特显著的教学优势。将翻转课堂应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能够改善我国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创建良好课堂文化氛围,实现教育人性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解决“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问题,从本质上切实提高我国英语听说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的语言交际、应用能力。

[注

释]

①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②③崔艳辉、王轶:《 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第11期。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听说法 篇11

【关键词】听 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由教育部制订的初、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随之,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与学的方法都要进行改革。在这种形式和背景下,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英语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新课程理念使英语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感,如何从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过渡到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还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并未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哑巴英语”的尴尬。而今,让学生全面发展英语能力是每个民族地區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听说操练法

是笔者根据外语交际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的具体的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它有三种形式:“师—生对话”、(侧重教师引导性和针对性)“生―生对话”、(学生自由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巩固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录音―学生跟读”(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听力)。这三种形式在单词操练、对话操练、课文操练中交替使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解决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听不懂、读不快、说不出” 等“费时低效”现象。

二、单词听说操练法

听音说义、听义说词、听词说“写”(拼写)。单词教学初期,要使用快节奏教法。首先是带读快,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尾音刚落下时就跟读,拼读时音量放低、语速加快。这样做既不消耗精力,又能集中注意力,重复几遍后,学生可当堂记住单词的90%,此时可用生―生自由对话方式,听音说义(根据对方读音说出意义)、听义说词(根据汉意说出单词)、听词说写(即根据对方提出的单词说出拼写形式)。一方提问,一方听答。如:

生1:computer

生2:“电脑”、“计算机”。

生1:Spell it.

生2:C-O-M-P-U-T-E-R , computer.

生1:“键盘”

生2:keyboard

生1: Spell it.

生2:K-E-Y-B-O-A-R-D , keyboard.

这样:既增强了参与性、示范性,提高了识记单词的准确性,又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话听说操练法

听上句,说下句或听下句说上句。在句型操练时要遵循“先练后讲”原则,学生先练,内容从易到难,速度由慢到快,结构由不变到局部变到整体变。学生在操练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讲意义、讲结构、讲用法、讲联系、讲区别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此时,采用师―生对话形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或教师说下句,学生对上句。如:

师(下句):“Yes,Im in Class One . ”

生(上句):“Are you in Class One ? ”

师(下句):“Im in Class One .”

生(上句):“What Class are you in ?”

细观两组对话,教师的两个下句只有一字之差,而学生的两个上句却大相径庭,第一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一般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是肯定回答(yes即是标志),所以他提出疑问。第二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特殊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下句是直接回答(教师的下句中没有yes),所以他直接发问,这个就连初三学生都容易混淆的问题,初一的学生在师与生对话的一次次操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样的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捕捉英语句式的敏感度。

四、课文听说操练法

听义说词、说句、说段、说课文。课文操练采用动态性教法,针对课文篇幅长、内容杂、语法点多等特点,首先,教师精心设计,尽量用简单易懂的句子复述课文,训练学生听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打消学生畏惧心理。其次,辨析课文中的新词,新结构,新语法点,将其摘抄在“词句卡”上,一课一卡,以备复习。第三,师-生对话,复述原文,教师说汉语,学生用英语转述(一人、二人或三人一组),内容从关键词入手到短语再到句,然后成段,错误的地方其它组员补充,直到完全正确为止。第四,采用录音—学生跟读形式,录音放到哪儿,学生跟读(不能看书)到哪儿。如此这般,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听说操练法”虽还没有达到对话的随意性高度,但它作为一个好的起点,打破了用汉语教英语的模式,学生敢于开口说话,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知识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达到了运用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杨惠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外语界,2008,01:7-10.

[2]孙英杰.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初中生听说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周冠琼.基于认知理论的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及听说能力提高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1:118-121.

[4]刘娟.初中英语课堂口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听说法 篇12

关键词:听,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由教育部制订的初、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随之,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与学的方法都要进行改革。在这种形式和背景下,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英语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新课程理念使英语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感,如何从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过渡到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还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 并未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哑巴英语”的尴尬。而今,让学生全面发展英语能力是每个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听说操练法

是笔者根据外语交际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的具体的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它有三种形式:“师—生对话”、(侧重教师引导性和针对性 )“生―生对话”、(学生自由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巩固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录音―学生跟读” 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听力)。这三种形式在单词操练、对话操练、课文操练中交替使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解决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听不懂、读不快、说不出” 等“费时低效”现象。

二、单词听说操练法

听音说义、听义说词、听词说“写”(拼写)。单词教学初期,要使用快节奏教法。首先是带读快,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尾音刚落下时就跟读,拼读时音量放低、语速加快。这样做既不消耗精力,又能集中注意力,重复几遍后,学生可当堂记住单词的90%,此时可用生―生自由对话方式,听音说义(根据对方读音说出意义)、听义说词(根据汉意说出单词 )、听词说写(即根据对方提出的单词说出拼写形式)。一方提问,一方听答。如:

生1:computer

生2 :“电脑”、“计算机”。

生 1 : Spell it.

生 2 : C-O-M-P-U-T-E-R , computer.

生1 :“键盘”

生 2 : keyboard

生 1 : Spell it.

生2:K-E-Y-B-O-A-R-D , keyboard.

这样:既增强了参与性、示范性,提高了识记单词的准确性,又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话听说操练法

听上句,说下句或听下句说上句。在句型操练时要遵循“先练后讲”原则,学生先练,内容从易到难,速度由慢到快,结构由不变到局部变到整体变。学生在操练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讲意义、讲结构、讲用法、 讲联系、讲区别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此时,采用师―生对话形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或教师说下句,学生对上句。如:

师 ( 下句 ) :“ Yes , I ’ m in Class One . ”

生 ( 上句 ) :“A re you in Class One ? ”

师(下句):“I’m in Class One .”

生(上句):“What Class are you in ?”

细观两组对话,教师的两个下句只有一字之差,而学生的两个上句却大相径庭,第一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一般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是肯定回答(yes即是标志),所以他提出疑问。第二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特殊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下句是直接回答(教师的下句中没有yes),所以他直接发问,这个就连初三学生都容易混淆的问题,初一的学生在师与生对话的一次次操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样的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捕捉英语句式的敏感度。

四、课文听说操练法

听义说词、说句、说段、说课文。课文操练采用动态性教法,针对课文篇幅长、内容杂、语法点多等特点,首先, 教师精心设计,尽量用简单易懂的句子复述课文,训练学生听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打消学生畏惧心理。其次,辨析课文中的新词,新结构,新语法点,将其摘抄在“词句卡” 上,一课一卡,以备复习。第三,师-生对话,复述原文, 教师说汉语,学生用英语转述(一人、二人或三人一组),内容从关键词入手到短语再到句,然后成段,错误的地方其它组员补充,直到完全正确为止。第四,采用录音—学生跟读形式,录音放到哪儿,学生跟读(不能看书)到哪儿。如此这般,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初中生英语听说教学 篇13

口语相对于书面语而言,是有声的语言。口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言知识转换能力,即让学生通过读和听等输入手段获取语言信息,经过思维对所获取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然后以语言形式输出;以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长期以来,说的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市委张书记提出了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要求有助于促进口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我们在日常的口语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而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英语听、说、读、写的有机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这些训练,如何创造情景,充分利用和挖掘现行的新教材,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的才能,这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增进他们的能力,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是有声的语言,如果开始就忽视听力的训练,会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就会使学生不能在口头上和对方交流,而且也会影响学生读、写的能力的提高。听是四种能力中最难的一种。因为在说和写的时候,学生可以控制所用的单词、词组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可以边想边说,或边想边写,速度也由自己来控制。但是听的人既不能控制讲话人的语速,也不能控制对方使用的语言,对听的内容也不能预先估计。这就是说要求听的人不经过任何准备能一次性听懂对方所讲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听的能力呢? 首先学会辨音。如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学习这些单词如bit和 built, teach和teacher.......时,只有一个音不同,所以极易听错。教师在放录音时,应提醒学生,这样反复操练,学生就会克服听的误区,准确无误地听出所听到的内容。

其次是,听句子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理解句子的意义。也可采用按老师的话去做的方法。比如,教师可对学生说:“Fly your kite”学生就会做出放风筝的样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听的内容而且增强了信心。另外也可采用多做练习的方法。练习做多了,熟能生巧,还能以不变应万变。现在有一项,要求选出与所听句子意思最相近的选项。这要求既能听懂原句,还要将其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才能选正确。对于听短文,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句地听。不应该力求听懂每个词,而应抓住重点和主要情节,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听懂原文。

对于课堂上说的能力的训练,我认为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往教师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去上课,强调通过教师的最佳教法收到最佳的效果。而现在每节课都要使用录音机、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经常去语音室上课,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计算机的有机结合,求得最佳学习效果。对于英语学科来讲,如何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难点,这并不重要,关键是呈现精美的画面,播放悦耳的音乐,展示电脑的神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开口说的欲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境。

Main task: Speak up: Dialogue:初中生喜欢在比赛中学习,更喜欢在语言实践中证实自己的能力。我们将班级分成若干个4人左右的固定小组,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学生通过Main task: Speak up: Dialogue中的表现。教师进行实事求是的给小组和个人进行评价。半学期对成绩综合评价一次,这样,不仅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对表演的评价包括表演和口语两部分,也可由学生评价,给出等级。

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进行口头英语操练。初听时,以模仿为主,并配合实物和课件进行,使提问构成一定的情景,此时提的问题一般简短,易听且易学会说。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化,提问的形式也作了相应的变化,逐步训练起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这样既掌握了听说的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以上是我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听说方面的一些个人的探索。英语教学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我会继续努力,认真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取得更好的效果。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讲,任何一种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它是口语的记录。毫无疑问,听与说是第一性的,是不可分割的。听而不说或只说不听,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说不通的。在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首先应是听说教学。平时我们尝试一下几种方法觉得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很明显:

一、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教学

作为英语这门语言来说,最起码的功能就是交际。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大量的接触英语、使用英语中才能较快地培养起来。因此,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教好英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忽视了这个环节,必然会事倍功半。正如《大纲》所说:“为了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使用英语,而对于用学过的英语解释不清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多用或全部用英语组织教学,如新课介绍、句型操练、布置作业、练习讲评等,还可利用各种场合与学生用英语交谈,给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环境。一开始,学生怕说不好或者出错被别人笑话,所以“金口难开”,畏惧心理很严重。教师要设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多说简单的英语,要求课间学生用英语对话,尽可能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

二、排除开口难的的心理障碍

帮助学生克服听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一般情况下,影响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因素很多,但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因此,当初一年级的新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我们就鼓励他们多听、敢说、大声朗读,以克服他们怕羞、畏难、不敢开口的心理。对于学生口语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我的态度是“流利第一、基本正确”即可,一般不当场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采取过后纠正或暗示的办法,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积极性。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以及结合教材坚持值日生用英语汇报制度,也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办法。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以“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为原则,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进行“五步”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用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介绍将要学习的新语言,学生开始听的有些吃力,我就辅之以表情、动作等,帮助他们理解;用演示图片、实物等方法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如在教“look out of the window”时,教师向窗外望同时说“I am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这时学生对这个词的意义、用法就一目了然了。在组织“现在进行时”的操练时,既可借助动作,也可借助简笔画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另外,要多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说的勇气,提高他们说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师生之间基本可以达到配合默契的程度。与此同时,每节课前,我都要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上讲台作值日汇报。报告内容有浅入深,如初一年级学生摄取的语言信息量少,他们除了完成日常的报告内容外,还可请别人回答问题及讲一些简单的故事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具,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活跃、主动地学习,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

三、利用教材进行训练学生的听说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口语录音带和听力录音带,坚持经常听、反复听,以达到听音会意和听音辨音的目的。学生接受系统的听力训练,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听力一样,说的能力同属于口语能力。在现代生活里,人们对口语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为教学手段,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对话、游戏及认真唱好英语歌曲,同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利用电化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引入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录音能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便于学生正确模仿,对培养听说能力极为有利。通过听录音,可以给同学们提供模仿标准语音、语调的机会,潜移默化的使他们掌握了地道的英语,培养了学说流利的口语和良好的语感。学生在看了一段录像或电影后,教师可把声音去掉,让学生借助画面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总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辅助手段,改革更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现代化,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利用好课外活动

经常性的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 开辟英语角,在学校图书室里安排一个特定的地方,学生到这个地方,要用英语会话。介绍书籍、借阅书刊杂志、介绍自我、全部使用英语。

上一篇:大学生食品安全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甘肃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