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一章习题(精选8篇)
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和()。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 法人和()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 和()。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和()。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和经济违法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货币与有价证券、()和管理对象。
7、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
8.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内容的经济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具体包括有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和经国家特别授权的经济组织。
10、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分为()和()两大类。[参考答案]
1、内容 客体
2、企业 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 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 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 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 行为
7、国家
8、监督 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 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 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人的论述,第()项是错误的。
A、法人必须依法设立 B、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所
D、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2、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B、各种经济关系
C、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5、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8、()是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A、国家机关 B、企业法人 C、企业内部组织 D、公民个人
9、经济权利是由()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A、法律法规 B、经济法律法规
C、民事法律法规 D、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10、国家规定的各类经济法主体的义务,对于有关经济法主体来说,都是()履行的。A、可以 B、不必
C、必须 D、由自己决定是否
1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中最大量的是()。A、行为 B、物
C、无形财产 D、智力成果
12、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物是()。A、特定物 B、主物
C、从物 D、限制流通物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C
7、D
8、B
9、B
10、C
11、B
12、A
三、多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
1、由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包括:()。
A、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B、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C、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D、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E、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根据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我国经济法的构成,对经济法律关系进行基本的分类,其类别有()。
A、经济组织法律关系 B、经济活动法律关系 C、经济监督法律关系 D、经济监督关系 E、市场管理法律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组织法律关系包括下列()关系。A、合同法律关系 B、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关系
C、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关系 D、经济联合法律关系 E、私营企业法律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活动法律关系包括下列()关系。A、合同法律关系 B、个体经济法律关系 C、经济联合法律关系 D、公司企业法律关系 E、经济竞争法律关系
5、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监督法律关系包括下列()关系。
A、技术监督法律关系 B、质量监督法律关系 C、个体经济法律关系 D、会计监督法律关系 E、审计监督法律关系
6、下列()可以成为中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A、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B、个体工商户 C、企业法人 D、公民 E、个人合伙
7、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A、主体 B、主观方面 C、客体 D、客观方面 E、内容
8、法人应当具备()条件。
A、是企业 B、依法成立 C、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D、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E、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9、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具有的()的资格。A、自己必须为一定行为 B、自己可以为一定行为
C、自己可以不为一定行为 D、自己必须不为一定行为 E、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10、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包括()。
A、经济行为 B、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C、有形财物 D、无形财富 E、客观事实
1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可以进行()分类。A、动产与不动产 B、种类物和特定物 C、货币和有价证券 D、主物与从物 E、流转物、限制流转物和禁止流转物
1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无形财富包括()。A、专利 B、发现 C、商标 D、专有技术 E、生产经营指标
13、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的自觉意志的联系与否,可以分为()。A、管理 B、事件 C、经营 D、行为 E、协调
14、经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等。
A、市场经营行为 B、经济管理行为 C、经济违法行为 D、经济司法行为 E、经济仲裁行为
15、市场经营行为必须()条件。A、主体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接受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组织、管理 C、意思表示真实 D、接受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 E、行为的内容、形式合法
[参考答案]
1、A、B、C、D、E
2、A、B、C、D、E
3、B、C、E
4、A、C、E
5、A、B、D、E
6、A、B、C、D、E
7、A、C、E
8、A、B、C、D、E
9、B、C、E
10、A、C、D
11、A、B、D、E
12、A、C、D
13、B、D
14、A、B、C、D、E
15、A、B、C、D、E
四、判断题 [参考答案]
1、经济法是调整所有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3、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4、经济法律关系的各种主体都可以参加经济法所调整的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5、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6、非企业法人也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7、所有公民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则要视其年龄和智力状况而定。()
8、公民就是自然人,自然人就是公民。()
9、经济权利就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可能性。()
10、经济管理权只能由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所享有。()
11、履行经济义务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
12、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所针对的社会关系。()
13、作为所有权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只能是特定物,不能是种类物。()
14、合同关系如果以特定物为标的,当特定物灭失时,该合同可以不实际履行。()
15、货币是一种种类物。()
16、管理对象不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17、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8、法律事件就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
19、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20、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可以是双方互有权利、义务,也可以是一方只享有权力,另一方只承担义务。()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五、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1、法人
2、经济权利
3、经济义务
4、我国的经济法
5、经济法律关系
6、经济法主体
7、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8、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9、物
10、市场经营行为
11、经济管理行为
12、法律事实
[参考答案]
1、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实现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3、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未实现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必要性。
4、我国的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对整个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5、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6、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7、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9、物是指具有一定实物形态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经济法主体能在事实上和法律上予以控制和支配的物质实体。
10、市场经营行为是指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合法行为。
11、经济管理行为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未设立、变更和终止特定的经济管理关系而实施的职权行为。
12、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
六、简答题 [参考答案]
1、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简述经济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4、简述法人的概念和条件
5、简述经济权利的概念及其含义
6、简述经济义务的概念及其含义
7、简述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
8、简述法律事实的概念及其分类
9、简述经济法的特征
[参考答案]
1、我国的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对整个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1)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2)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3)在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与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之间。(2)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3)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4)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关系的宏观调控过程中。(5)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对一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3、经济法主体,即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经济法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这两大类。(2)不同类别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活动宗旨具有质的区别。
4、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条件是:(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5、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实现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经济权利的含义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在经济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为或不为一定的经济行为,支配一定的财产或事务,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要求作为特定的经济义务主体的另一方面,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3)当经济义务主体不依法或不依约履行时,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6、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未实现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必要性。
经济义务的含义是:(1)经济义务主体必须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为或不为一定的经济行为,以实现经济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仅以法律规定或以经济合同规定的范围为限。(3)经济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应该自觉履行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如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正确履行,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和目的。
经济法律客体的种类有:(1)物;(2)货币和有价证券;(3)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4)管理对象;(5)行为。
8、凡是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物,在经济法学中即称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1)事件是指客观上发生和存在的、与经济法主体主观意志和自觉行为无关的,但能够引发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2)行为是指由经济法主体在其主观意志支配下自觉实施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
9、经济法的特征是:(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两重身份--在单纯的市场关系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在经济管理关系中,一方主体只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承担义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内容 客体
2、企业 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 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 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 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 行为
7、国家
8、监督 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 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 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D
5、A
6、C
7、D
8、B
9、B
10、C
11、B
12、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B、C、E
4、A、C、E
5、A、B、D、E
6、A、B、C、D、E
7、A、C、E
8、A、B、C、D、E
9、B、C、E
10、A、C、D
11、A、B、D、E
12、A、C、D
13、B、D
14、A、B、C、D、E
15、A、B、C、D、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名词解释
1、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实现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3、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未实现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必要性。
4、我国的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对整个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5、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6、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7、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9、物是指具有一定实物形态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经济法主体能在事实上和法律上予以控制和支配的物质实体。
10、市场经营行为是指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合法行为。
11、经济管理行为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未设立、变更和终止特定的经济管理关系而实施的职权行为。
12、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
六、简答题
1、我国的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及其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以及对整个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1)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2)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3)在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与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之间。(2)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3)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过程中。(4)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对市场关系的宏观调控过程中。(5)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对一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3、经济法主体,即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经济法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市场领域内微观单位这两大类。(2)不同类别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活动宗旨具有质的区别。
4、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条件是:(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5、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实现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经济权利的含义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在经济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为或不为一定的经济行为,支配一定的财产或事务,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要求作为特定的经济义务主体的另一方面,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3)当经济义务主体不依法或不依约履行时,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6、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未实现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而进行相应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必要性。
经济义务的含义是:(1)经济义务主体必须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为或不为一定的经济行为,以实现经济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仅以法律规定或以经济合同规定的范围为限。(3)经济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应该自觉履行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如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正确履行,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和目的。
经济法律客体的种类有:(1)物;(2)货币和有价证券;(3)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4)管理对象;(5)行为。
8、凡是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物,在经济法学中即称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1)事件是指客观上发生和存在的、与经济法主体主观意志和自觉行为无关的,但能够引发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2)行为是指由经济法主体在其主观意志支配下自觉实施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
2. AN=AM,BN=CM,∠BAN=∠CAM,∠ANB=∠AMC.
3. (2)NM=EF=2.1 cm,HG=3.3-1.1=2.2(cm).
4. 相等.因为∠DCE=∠ACB,两边减去∠ACE,即∠ACD=∠BCE.
习题11.2
3. 可证△ABE≌△ACD(SAS).
4. 只要测A′B′的长即可,因为△ABO≌△A′B′O(SAS),所以A′B′=AB.
5. 由外角性质知∠C=∠D,故△ABC≌△ABD(AAS).
6. 相等.因为△ACD≌△BCE(AAS).
8. 由HL可证△ABC≌△DCB.∠ABC=∠DCB,故∠ABD=∠ACD.
11. 利用ASA可证△ABC≌△DEF.
12. AE=CE.可证△AED≌△CEF.
22页练习
自P作三边所在直线的垂线,由条件知它们两两相等.
习题11.3
1. 由HL知△OMP≌△ONP.
2. 先证DE=DF,再利用HL.
3. 由AAS易证△OBD≌△OCE,得OD=OE.再利用HL证△AOD≌AOE.
4. 由平行线性质知PD是∠EPF的平分线.
5. 易证△POD≌△POE.再证△DFO≌△EFO(SAS).
6. 垂直.先证△ADE≌△ADF,得AE=AF.再证△AEG≌△AFG(SAS).
复习题11
1. 3种,每种有2个.
2. (1)有,如△ABD≌△CDB.(2)有,如△ABD和△AFD等.
3. 利用SAS证△ABC≌△DEC.
4. 可先证得∠C=∠D.由AAS证△ABC≌△BAD.
5. 由HL证△BDE≌△CDF,可得DE=DF.
6.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8. 利用SSS证△ABC≌△DEF.再利用同位角相等证平行.
9. 易证△ACD≌△CBE(AAS).BE=CD=CE-DE=AD-DE=0.8(cm).
10. 由SAS可证△ADB≌△A′D′B′.
11. 自D作两三角形的高,由角平分线性质知两高相等.
11、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 1,则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物
D.生活用品
参考答案:A2、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A.资金有机构成B.时间
C.产品价格
D.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参考答案:B3、供给量的变动是因为()引起的。
A.非价格因素的变动
B.函数关系的变动
C.价格的变动
D.供给函数的参数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C4、市场供给力量与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称为()。
A.平均价格
B.理论价格
C.平准价格
D.均衡价格
5、市场供给力量与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称为()。
A.平均价格
B.理论价格
C.平准价格
D.均衡价格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练习题
21、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
B.能够购买的数量
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D.实际需要的数量
参考答案:C2、下列关于保护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B.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C.导致市场过剩,需要政府收购
D.导致市场短缺,需要实行配给制
E.可能会出现变相涨价的现象
参考答案:A,C3、最高限价的目标是()。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参考答案:C4、下列关于最高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实施后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使市场供给短缺
D.最高限价高于均衡价格
E.其目标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A,B,C5、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影响
(一)一、法律规范
【例题·单选题】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分类,下列选项中属于确定性规范的是()。
A.《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起草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对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B.《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与程序
C.《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参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D.《合伙企业法》规定,修改或者补充合伙协议,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法律渊源
【例题·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三、法律关系
【例题·多选题】甲国家机关根据乙网站发布的信息,通过丙中介机构介绍,与丁企业签订了采购一批办公用品的合同,该合同关系的主体有()。
A.甲国家机关
B.乙网站
C.丙中介机构
D.丁企业
1、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应当具备权利能力和相应的行为能力。
【相关考点1】个人独资企业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却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相关考点2】只要具备民事主体资格,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具有票据权利能力。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十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注意:《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五条: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2、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
A.甲公民的艺术作品
B.乙公民的肖像
C.丙企业的厂房
D.丁企业运送旅客的行为
3、法律事实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的有()。
A.甲请求乙代理购买一台电脑
B.甲委托乙修理一部手机
C.甲看到乙发布的一则招聘广告
第一讲 导论
练习题
简答题
1.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国有国营到放权让利、到国企部分转让所有权、乃至将那些中小型国企所有权全部转让的大致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种主导思想认为国有导致产权不清晰、代理成本高,将国企改造为股份制,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然而,我国资本市场大量上市公司仍然出现了各种不应该有的现象如公司舞弊(银广夏、蓝田股份等)、高管职务犯罪(不少董事长携款潜逃)等,特别是一些产权非常明晰的私营企业(如以个体企业身份上市的达尔曼、通过收购控制的诚成文化等),也出现了董事长潜逃、公司大量资产被鲸吞现象。请你结合理性经济人、有效市场等,讨论代理问题的一般性,并结合会计的作用,给出一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2.我国1999年会计界曾讨论关于会计委派制,即由政府主管部门向其所属的国有企业派出会计人员。学术界的讨论分为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这样会降低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有利于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3.每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都要公开其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为什么上市公司要公开其财务报表?所公开的财务报表为什么要经过独立审计?请你自行查找一家上市公司的报告,熟悉上市公司年报的基本内容与格式。
4.为什么非上市公司不公开其财务报表?你认为,非上市公司是否要编报财务报表?如果编报,这些报表要报送给谁?
5.2005年,长虹电器发布临时公告,宣布要对美国APEX公司的巨额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损失。请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这一故事的其他相关背景,并讨论:(1)为什么正常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商业伙伴,也需要关注其财务状况?(2)厘清长虹对APEX巨额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并讨论:现实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作用为什么经常会被忽视?
2.编译程序有哪些主要构成成分?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编译程序的主要构成成分有: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表格管理程序及出错处理程序。(1)词法分析程序:从左到右扫描源程序,识别单词及其有关属性;
(2)语法分析程序:分析源程序的结构, 判别它是否为相应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一个合法程序;
(3)语义分析程序:审查源程序有无语义错误,为代码生成阶段收集类型信息;(4)中间代码生成程序:将源程序变成一种内部表示形式;
(5)代码优化程序:对前阶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变换或进行改造,使生成的目标代码更为高效;
(6)目标代码生成程序:把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绝对指令代码或可重定位的指令代码或汇编指令代码;
(7)表格管理程序:保存编译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8)出错处理程序:若编译过程中发现源程序存在错误,则报告错误的性质和错误发生的地点,有些还可以自动校正错误。
3.什么是解释程序?它与编译程序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解释程序接受某个语言的程序并立即运行这个源程序。它的工作模式是一个个的获取、分析并执行源程序语句,一旦第一个语句分析结束,源程序便开始运行并且生成结果,它特别适合程序员交互方式的工作情况。
而编译程序是一个语言处理程序,它把一个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某个机器的汇编或二进制代码程序,这个二进制代码程序再机器上运行以生成结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家贸易中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称为()A、贸易值 B、贸易额 C、贸易量 D、贸易差额
2、净出口与净进口之差反映了()A、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B、同种商品进口量与出口量之差 C、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之间的差额 D、总贸易与专门贸易之间的差额
3、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世界出口总额 B、世界进口总额 C、一国进出口总额 D、国际贸易量
4、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
A、7.9万亿美元 B、3.5万亿美元 C、7.2万亿美元 D、3.7万亿美元
5、下列关于专门贸易体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专门贸易体系是以一国的国境作为统计界限 B、专门贸易体系是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 C、专门贸易体系是以一国的关境作为统计界限 D、我国采用的是专门贸易体系
6、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 B、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它只计算有形贸易 D、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7、一国2003年进、出口额分别是35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是1625亿美元,则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A、18.4% B、21.5% C、30% D、40% 8.总贸易以货物通过()作为统计标准的 A.国境 B.关境 C.边境 D.保税区
9.一国一定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与同期进口价格指数的比率反映该国的()A.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B.单项因素贸易条件C.收入贸易条件 D.贸易条件
10.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在第三国市场不发生交易行为)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A.过境贸易
二、多项选择题
1.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E.入超
C.贸易赤字
D.出超 B.转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多边贸易
2.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B.贸易发展严重不平衡 C.进出口商品结构恶化
D.贸易条件逐渐改善
3、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C.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 D.国家的形成 E.阶级的产生
4、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可将国际贸易分为()。
A.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5、按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可划分为()。
A.垂直型国际分工
B.水平型国际分工
C.混合型国际分工
D.对外分工
6、()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A.对外贸易依存度
B.对外贸易系数 C.凯恩斯系数
D.以上都对。
三、名词解释
1、贸易差额
2、贸易条件
3、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4、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5、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量
6、对外贸易依存度
7、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8、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四、判断题
1、国际贸易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2、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金额都反映在该国的海关统计上。()
3、世界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和即为国际贸易额。()
4、世界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5、对外贸易额可以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流量和规模。()
6、直接贸易不可以间接运输,转口贸易可以直接运输。()
7、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8、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经过转口国,也可以不经过转口国,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
9、间接贸易对于介入的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10.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国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联系。()11.依照商品形式,对外贸易可分为有形和无形贸易。()12.国际贸易值以货币表示的,而国际贸易量是以量表示的。()13.国际贸易额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的总和。()14.统计对外贸易额的方法是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15.净出口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出口值大于进口值。()16.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五、简答题
1、简要回答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联系与区别。2.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有什么区别?
3、简要回答外贸依存度的持续增加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5、C
6、D
7、D
8、A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BCE ABD BCDE ABC ABC AB
三、名词解释
1、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或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
2、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3、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4、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过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
5、国际贸易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和用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又称国际贸易值。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方法,得出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6、、对外贸易依存度:亦称为对外贸易系数。它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在本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表示的,它是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指标之一。
7、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而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8、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的是在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中,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又称通过贸易。从甲国出口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商品,对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有些内陆国家同非邻国的贸易,其贸易商品的运输路径必须通过第三国国境。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五、简答题
1、答: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区别(1)转口贸易有第三国的商人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而不论货物是否经由第三国运送;过境贸易无第三国的商人参与。
(2)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过境贸易通常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如印花费等。
联系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属于间接贸易
2、答:有形贸易中,商品的进出口要经过海关,故其金额显示在一国的海关统计上;无形贸易不经过海关办理手续,其金额不反映在海关统计上,但显示在一国国际收支表上。
3、简要回答外贸依存度的持续增加对中国的影响 答:(1)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定义
对外贸易依存度:亦称为对外贸易系数。它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在本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表示的。
(2)影响a.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国际化,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加深,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规模迅速膨胀,各国的外贸依存度总体上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来势迅猛,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大幅度攀升也是一种必然。外贸依存度大幅提高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走向与国际接轨的道路。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属于中国自身,而且属于世界。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国际层面意义。中国经济的发展终将进入一个与世界经济荣辱与共的同步周期。
b.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趋于频繁化。我国目前外贸进出口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家及地区,对美、日、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这些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它们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经济的繁荣与否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
1.什么是财政总预算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平衡等式是什么? 2.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如何在全国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信息网络的?在一级政府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又是如何与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信息网络的? 3.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的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相比,财政总预算会计有什么特点? 4.财政总预算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哪些一般原则? 5.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6.什么是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哪些种类?它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设置的一般预算收入科目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按照现行有关规定,一般预算收入是如何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进行划分的? 7.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各自有哪些特征? 8.在现行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一般预算收入的收缴方式有哪两种?各自的收缴程序是怎样的? 9.什么是基金预算收入?试列举5个以上基金预算收入的种类?什么是专用基金收入?专用基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有哪些?专用基金收入与基金预算收入在银行账户管理上有什么区别?按照现行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模式,对于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采用怎样的管理模式? 10.什么是补助收入?它包括哪些种类?什么是上解收入?它包括哪些种类?什么是调入资金?它包括哪些种类?补助收入、上解收入和调入资金可合称为什么收入?财政总预算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将补助收入、上解收入、调入资金与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进行区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支出包括哪些内容? 12.什么是一般预算支出?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预算支出分成哪些种类?这些种类是如何划分的?它与按部门分类是否一样?试举例说明。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预算支出的种类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一般预算支出科目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 13.在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一般预算支出的支付方式有哪两种?它们的支付程序分别是怎样的?传统的财政实拨资金支付方式的支付程序是怎样的?它与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两种支付方式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财政总预算会计在为预算单位支付或向预算单位拨付预算资金时,与预算单位间是否存在经济交易?为什么? 14.什么是基金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的管理原则是什么?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基金预算支出科目分散在各种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中,与一般预算支出科目混合排列。为什么? 15.什么是专用基金支出?专用基金支出一般应当从什么存款账户中进行支付? 16.什么是补助支出?它包括哪些种类?什么是上解支出?它包括哪些种类?什么是调出资金?它包括哪些种类?补助支出、上解支出和调出资金可合称为什么支出?财政总预算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将补助支出、上解支出、调出资金与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进行区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包含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和债务收入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包含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科目和债务偿还本金的科目。在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科目中,不包含以上这些科目。为什么? 18.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净资产包括哪些内容? 19.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结余包括哪几种?各种结余的概念是什么?应当如何进行核算? 20.什么是预算周转金?它是如何形成的?预算周转金有哪两个主要的来源渠道?预算周转金能否用来安排支出?如何衡量预算周转金已经动用? 21.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资产包括哪些内容? 22.什么是国库存款?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当如何加强对国库存款的管理?什么是其他财政存款?它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有价证券?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和核算有价证券的主要要求是什么?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和有价证券,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3.什么是在途款、暂付款和与下级往来?它们在业务内容上都具有什么性质? 24.什么是预拨经费和基建拨款?它们在业务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25.什么是暂存款?什么是与上级往来?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6.什么是借人款?应当如何核算? 27.什么是财政周转金?财政部门设置财政周转金的目的是什么?财政周转金管理的原则是什么?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当设置哪些会计账户来核算财政周转金业务? 28.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主要业务特点是什么?该机构执行什么会计制度?为什么?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业务特点,该机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设置哪两个特殊的总账科目?它们分别用于核算什么业务内容? 29.什么是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它包括哪些种类? 30.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的预算执行情况表的年报一般由哪些报表组成? 3l_什么是财政收支决算总表?应当如何编制?财政收支决算总表与收入决算明细表、支出决算明细表以及资产负债表间在内容和数字上有什么关系? 32.什么是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总表?应当如何编制? 33.什么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月报采用什么平衡等式?年报采用什么平衡等式?为什么?
练习一
目的:练习一般预算的核算。
资料:某市财政2008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收到人民银行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合计2480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税收收入——增值税一一国内增值税”8500元,“税收收入——营业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地方)”3200元,“税收收入——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4800元,“税收收入——一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6100元,“税收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集体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2200元。
(2)收到人民银行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合计一33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税收收入——企业所得税退税——国有邮政企业所得税退税”一690元,“税收收入——车船税——车船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360元。
(3)收到人民银行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合计303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非税收入——专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1520元,“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640元,“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民政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10元,“非税收入——罚没收入——一般罚没收入”560元。
(4)收到人民银行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合计413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本投资收益”4750元,“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一620元。
(5)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报来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以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为有关预算单位支付了一般预算资金共计1638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一般公共服务——发展与改革事务——行政运行”3850元,“一般公共服务——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食品药品安全”4210元,“城乡社区事务——城乡社区环境卫生”2980元,“农林水事务——水利——防汛”3660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电力——电力监管”1680元。
(6)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报来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有关预算单位通过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从单位零余额账户中支付了一般预算资金共计236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一般公共服务——审计事务——审计业务”870元,“一般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事务——专利审批”650元,“公共安全——法院——案件执行”460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就业补助——劳动力市场建设”380元。
(7)根据尚未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的有关预算单位提交的预算经费拨款申请,经审核批准,采用财政实拨资金方式向其拨付一般预算资金5400元。汇总的具体科目和金额为:“一般公共服务——商贸事务——招商引资”3240元,“科学技术——应用研究——社会公益研究”2160元。
(8)2008年年终结账时,“一般预算收入”科目总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92710元。“一般预算收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税收收入——增值税——国内增值税”18500元,“税收收入——营业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地方)”12300元,“税收收入——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10400元,“税收收入一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11200元,“税收收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580元,“税收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集体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5460元,“税收收入——企业所得税退税——国有邮政企业所得税退税”一970元,“税收收入——车船税——车船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540元,“非税收入——专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3470元,“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930元,“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320元,“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一民政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40元,“非税收入——罚没收入——一般罚没收入”1650元.“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本投资收益”25300元,“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一1560元.“非税收入一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一一利息收入”45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将上述一般预算收入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预算结余”科目。
(9)2008年年终结账时,“一般预算支出”科目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9l680元。“一般预算支出”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一般公共服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行政运行”4320元,“一般公共服务——发展与改革事务——行政运行”6350元,“一般公共服务——审计事务——审计业务”2270元.“一般公共服务——商贸事务——招商引资”4920元,“一般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事务——专利审批”l760元,“一般公共服务——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食品药品安全”6640元,“公共安全——法院——案件执行”2380元,“教育——教育附加及基金支出——教育费附加支出”2450元,“科学技术——应用研究——社会公益研究”3380元,“文化体育与传媒——体育——体育场馆”14220元,“医疗卫生一一医疗卫生管理事务——行政运行”4950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就业补助一一劳动力市场建设”12750元,“城乡社区事务——城乡社区环境卫生”4330元,“农林水事务——水利——防汛”4530元,“交通运输——公路水路运输——公路养护”13880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电力电力监管”255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将上述一般预算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入“预算结余”科目。
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会计分录。同时,登记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的明细账。
练习二
一、目的:练习基金预算和专用基金的核算。
二、资料:续上练习一。该市财政2008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收到人民银行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基金预算收入合计375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养路费收入”2250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一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1500元。
(2)收到上级财政拨入专用基金1650元,以增加粮食风险基金的数额。款项存入其他财政存款的专用基金存款专户。
(3)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报来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以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为有关预算单位支付了基金预算资金共计340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交通运输——公路水路运输——养路费支出”2140元,“文化体育与传媒——其他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1260元。
(4)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从其他财政存款账户中安排使用粮食风险基金l500元。(5)2008年年终结账时,“基金预算收入”科目总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8680元。“基金预算收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养路费收入”3880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2450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235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将上述基金预算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基金预算结余”科目。
(6)2008年年终结账时,“基金预算支出”科目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8490元。“基金预算支出”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交通运输——公路水路运输——养路费支出”3760元,“文化体育与传媒——其他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一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2420元,“城乡社区事务——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23lo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将上述基金预算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入“基金预算结余”科目。
(7)2008年年终结账时,“专用基金收入一粮食风险基金”科目的贷方余额为2460元,“专用基金支出——粮食风险基金”科目的借方余额为242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将上述专用基金收入科目和专用基金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专用基金结余”科目。
三、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会计分录。同时,登记基金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支出的明细账。.
练习三
一、目的:练习转移性收支的核算。
二、资料:续上练习一。该市财政2008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收到人民银行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补助收入合计1497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8630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补助收入”6340元。
(2)收到人民银行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上解收入合计95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收入”820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政府性基金上解收入”130元。
(3)根据规定向所属某县财政拨付一般预算补助支出合计2770元。其中,“返还性支出——所得税基数返还支出”470元,“财力性转移支付——农村义务教育补助支出”2300元。(4)根据规定向上级某省财政上解一般预算款项合计2240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一专项上解支出”2240元。
(5)一般预算从基金预算中调入资金800元。
(6)根据财政体制结算的规定,年终计算出下级某县财政应上解本市财政的一般预算款项计2450元。具体科目为“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体制上解收入”。
(7)根据财政体制结算的规定,年终计算出本市财政应补助给下级某县财政的一般预算款项计3120元。具体科目为“财力性转移支付——结算补助支出”。
(8)根据财政体制结算的规定,年终计算出上级某省财政应补助给本市财政的一般预算款项计7850元。具体科目为“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结算补助收入”。(9)2008年年终结账时,“补助收入”科目总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25160元,“上解收入”科目总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5470元,“调入资金”科目总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850元。“补助收入”科目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9230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补助收入”7550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结算补助收入”8380元;“上解收入”科目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收入”2210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政府性基金上解收入”780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体制上解收入”3260元;“调入资金”科目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为:“一般预算调入资金”85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将上述转移性收入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预算结余”和“基金预算结余”科目。
(10)2008年年终结账时,“补助支出”科目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12610元,“上解支出”科目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4450.元,“调出资金”科目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850元。“补助支出”科目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返还性支出——所得税基数返还支出”890元,“财力性转移支付——农村义务教育补助支出”6500元,“财力性转移支付——结算补助支出”5220元;“上解支出”科目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专项转移支付——专项上解支出”4450元;“调出资金”科目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为:“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资金”85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将上述转移性支出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预算结余”和“基金预算结余”科目。
三、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会计分录。同时,登记有关转移性收入和转移性支出的明细账。
练习四
一、目的:练习资产、负债和预算周转金的核算。
二、资料:某市财政2008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在库款报解整理期内收到属于上的一般预算收入3880元。
(2)因所属某预算单位临时急需资金,借给该预算单位一般预算款项4600元。(3)经研究,借给某预算单位的4600元已经全部落实预算,转作一般预算支出。
(4)用一般预算结余资金购买有价证券5400元。
(5)兑付到期有价证券,共收到兑付款项2500元。其中,本金部分2100元,兑付利息400元。
(6)按照规定采用财政实拨资金方式向所属某预算单位预拨下初部分一般预算经费3000元。
(7)一般预算存款账户收到某单位性质不明的缴款2250元。
(8)因预算资金周转的需要,向上级省财政借人一般预算款项1800元。
(9)经上级省财政批准,将向上级省财政借入的一般预算周转款项1800元转作一般预算补助收入。
(10)从预算结余中安排4500元补充预算周转金。
三、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会计分录。
练习五
一、目的:练习财政周转金的核算。
二、资料:某市财政2008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根据经批准的预算,从一般预算资金中转出8000元,用于设置财政周转基金。(2)向某用款单位贷放财政周转金5500元。
(3)收到某财政周转金使用单位缴来的资金占用费200元。
(4)向财政周转金开户银行支付委托财政周转金放款的手续费10元。(5)收回向某用款单位贷放的一部分财政周转金3000元。(6)借给所属某县财政部门财政周转金1500元。
(7)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减财政周转基金2500元。
(8)年终将“财政周转金支出”科目借方余额30元转入“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然后,再将“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贷方余额360元转入“财政周转基金”科目。
三、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会计分录。
练习六
一、目的:练习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业务核算。
二、资料:某市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2008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为某预算单位支付以一般预算安排的款项7500元。
(2)向财政国库管理机构报送《预算支出结算清单》结算预算资金。其中,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的预算资金共计8760元,包括支付的一般预算资金8600j己,支付的基金预算资金160元;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支付的一般预算资金6200元。(3)年终结账,有关账户的余额为:“已结报支出”139500元,“一般预算支出”138300元,“基金预算支出”l200元。
三、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会计分录。
练习七
一、目的:练习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
二、资料:
(1)见以上练习
一、练习二和练习三。(2)该市其他有关资料:“国库存款”账户年初借方余额150元,“预算周转金”账户年初贷方余额50元,上年一般预算结余(属于本年的转移性收入)100元。
三、要求: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推荐阅读:
中级经济法第一章习题12-15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案例12-07
经济法习题集07-12
经济法练习题答案06-19
经济法练习题一07-05
《经济法》自测练习题09-23
2024年经济法基础习题10-04
初级会计经济法习题集06-06
工程经济习题07-09
经济法第2阶段练习题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