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 读后感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走进新课程 读后感(推荐7篇)

走进新课程 读后感 篇1

仔细听了王老师的视频,在不断的思考与反思之后,从中悟出了很多东西。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把自己的一点小小的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记笔记和听课并不矛盾,记笔记并不意味着要把老师所讲的东西一一记录下来,而是做好自己的笔记。每个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导致某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价值。所以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好适合自己的笔记。同时,学生在考前复习的时候,学过的东西有时会忘记又无从找起,所以我在讲到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会时不时做一下记笔记的提醒,并强调一定要足够认真和重视。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信服我的说法,我把自己厚厚的几本数学等笔记拿给学生传看,上面思路清晰且字迹整洁,学生们看了之后不免佩服和有所启发。相信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养成习惯,权衡出利弊,发现记笔记的重要性。

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王尚志教授提供了他自己的一个案例:一个学生做一道数学题,左试试,右试试就是没有结果,他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说:“这个题你能做出来”。轻轻的一句话,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影响很大,他从此对数学的学习很有信心,成绩也提高了很多。这让我想起我的相同经历,所以,适当的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很重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每一堂课,当你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那么一些不足和遗憾,而这些不足和遗憾,却是我们提高教学水平的法宝。正是在学生的不断磨练下,我们的技能才得到了提升。所以,我会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尽快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数学教师!

走进新课程 读后感 篇2

一、新课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1. 要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 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 它让因循守旧者困惑, 却给真正的改革者释放了智慧的源泉。以往, 只要有现成的教材, 捧一本教参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因为课程总是换汤不换药。如今, 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精确了, 却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 也不再是经典, 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因此, 要想取得课改的成功, 就要不断吸收新思想, 树立新观念, 而要吸收新思想, 树立新观念, 必须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总要触及过去的观念。有些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要被否定了, 习惯的做法可能不宜再用了, 甚至连教师自身的“威风”也要减下去几分了, 又没有现成的新方法可以随手拈来。这个时候, 我们该怎么办呢?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用质疑的眼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 并进行不断的创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 而新的教学智慧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近年来讨论的学生主体性、教师角色转换、自主建构性学习、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等问题, 如今都将在改革中落实。教师在“死守”或“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上, 首先要作出抉择。要适应新课程, 就要与旧观念决裂, 短时间内, 教师的内心或许会有点慌乱, 行动上也会无所适从, 但从长远的方面来看, 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 教师能否尽快调整自己的思路, 能否尽快在新课程占有一席之地, 能否站在课程改革的制高点, 考验了我们当代教师的学识与智慧。

2. 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

应当看到, 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 单打独斗已经难于在社会上立足, 团结协作是21世纪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 富有开拓精神的人, 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自己也要学会与人合作。

二、新课程教师角色变化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 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 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 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 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后, 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作用。

其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创设一个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再次,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服务, 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 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 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 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 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

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 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那么, 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将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即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 强调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研究学习。当前课堂教学应从实际出发,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 即教师以教为中心, 学生的学围绕着教师的教转, 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个人认为, 教师备课必须备学法, 不要以“教会”为目的, 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我很欣赏这个观点。叶老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但令人遗憾的是, 课堂教学中真正重视学法指导的却不多见。

当前,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视教材的相对性, 开放教材, 充实教材, 超越教材, 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 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握教材不放, 预设的教案也应是灵活的、有弹性的, 在实施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 教师就要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大胆地开发和创造, 以达到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提高的目的。

走进新课程 体验新情境 篇3

关键词 课堂 情境创设 学生 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它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

那么,怎样才能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那么,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那些途径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创设导语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根如意金箍棒,他用这根神通广大、变化莫测的金箍棒,闯入阎罗大王的地府,大闹玉皇大帝的天宫,弄得鬼神不安。还用这根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排除了路上九九八十一难,不知降伏了多少妖魔鬼怪。但是,你们可知道这根“如意金箍棒”是怎样来的呢?这样子将学生的思维就一下子引到了课文上来,教室里如炸开了锅,学生积极地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了。又如,教《标点符号的作用》时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很吝啬的财主,常常找许多理由和许多借口赖掉长工的工钱,长工对此敢怒不敢言。有一次,财主家要请一位塾师。一个聪明而仗义的秀才应聘了。它与财主签了一张契约,结果这张当初使财主满口答应的以为便宜至极的契约到年终结算时却使财主赔了一大笔钱。原来这位先生在标点上做了手脚。这张契约内容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同学们试试看,怎样标点使财主欢喜,怎样标点又使财主赔钱呢?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动手,认真思考。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二、创设媒体情景 渲染学习气氛

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对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送元二十安西》这首诗对于从未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种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景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儿勉为其难。这个时候,画面、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那种离情别绪,我给学生设置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并且放古曲《阳关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一下子融入到诗词所渲染的意境中,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总之,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媒体情景,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三、创设表演情境 洞察文章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九色鹿》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上台表演小品。小品的表演促使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并模仿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使课文中人物栩栩如生的活跃在眼前,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出来。再如《公仪休拒收礼物》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我让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位置。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

四、创设问题情景 挖掘学生潜力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抓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进行情境创设: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认为卖炭翁是为了炭能够买个好价钱,心甘情愿自己挨冻。这样,卖炭翁悲苦的矛盾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全体学生马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激起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

五、创设争论情境 鼓励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小结说,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愚实智,智叟用停滞的眼光看问题,形智实愚。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愚公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我认为愚公还是‘愚’,它可以在山上凿一个洞,这样比搬掉一座山更省时、更省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个个情绪高涨,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新 篇4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程同行

很有幸,今天能够站在基本功大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但更有幸的是能和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学习、探讨、理解体育新课程。自从我踏上工作岗位,常州市就已经开始推广体育新课程,可以说,新课程伴我走进了体育课堂。这就要求我带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最新的课程理念。3年过去了,我在这3年实践中经历过迷茫,也品尝过甘甜,但更多的是一种幸福,因为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与新课程同行。

记得刚跨进大学,我是体育学院的一名师范生。当时的我认为做体育教师很容易,只要学会了技术动作,还怕教不会学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体操课上,单杠上有个动作骑撑前回环,由于我的个字比较高,老是转不到骑撑。我又是那种不服输的人,认为练习的次数不够,但是练习下来还是事与愿违。体操老师看到以后,叫我上杠,然后把手放在离我脚大概10厘米的地方,叫我触摸,结果一个360,成功了。方法很简单,但是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是的,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让我们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然后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应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阿基米德说过:“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撑起整个地球。”而我想说: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这个支点就是《体育新课程标准》!

走进新课程复习材料 篇5

一、填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6.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9.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 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

1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1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赞赏、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4.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16.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哪些变化: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 的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促使教师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1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18.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知识技能)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与学生(课程领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门类)或(学生自定学习计划),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以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校本)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外部)评价,优化(课程自主权)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 学考试的关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使课程改革建基于每一所学校的成功、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19.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的主要变化有哪些: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合理处理了(必修课程)与(必修)的关系,使(选修)中有选择、(学科课程)中有规范;为充分发展学生的选修课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有机结合起来。

20.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21.(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22.校本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

23.新的高中课程体系承认一个朴素的真理:考试,永远是这个学生在考试。它不把考试置于课程体系的核心,而把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24.高中教育是(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性质的基本认定。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又一基本理念。

25.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社会化)、(素质化)、(个性化)

26.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是:重视课程实质结构的变革,加强(艺术课程)和(技术课程);整体关注课程结构的调整,力求(学科结构)的新突破;加强课程的(选择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体现基础性,加强(课程整合)。

27.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28.(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

2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0.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将要发生以下的变化:(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变化,(学校生活)的变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31.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 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2.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3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5.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 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36.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37.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8.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39.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40.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 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41.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重过程)。

42.普通高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个任务体系。这一体系除包含“升学”和“就业”外,还应包含(培养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自身)等任务。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是(履行其育人)职能。普通高中的任务是发展变化的。

43.普通高中应促进学生个体在下列四个方面的社会化。一是(社会生活知识)的社会化。二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化。三是(价值观念)的社会化。四是(理想目标)的社会化。

44.学生报告单的功能:对家长来说,具有(报告)和(通知)的功能。对学生来说,具有(认识)和(反思)的功能。对教师来说,具有(诊断)和(决策)的功能。对学校来说,具有(管理)和(指导)的功能。45.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的比重过高,挤占了其他学科的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46.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内容:(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47.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48.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惟一标准,具体包括:(职业道德)、(了解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

49.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50.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5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

()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3.当前课程改革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的转移。

54.教学的基本原则是:(1)良好的(班级气氛):营造积极向上而且温暖和谐的班级学习团体;(2)丰富的(学习机会):有效运用教学时间与井然有序的教室管理;(3)妥善的(课程安排):班级各项教学活动依据课程纲要与教学 目的设立;(4)明确的(学习重点):提示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让学生有充分准备;(5)扎实的(学习内容):内容充实完整说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易懂易记;(6)智慧的(教学对话):教师提问精要创意学生举一反三师生同成长;(7)充分的(练习应用):足够练习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生多方应用;(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多样协助让学生积极学习;(9)(学习策略)的教导:教师以身作则教示学习策略让学生自动自发;(10)(协同合作)的学习:学生成对成组学习相互协助建构精熟与理解;(11)(目标为本)的评量:正式非正式评量考查学生朝向目标进步情况;(12)教师的(适度期望):教师依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适切的学习进步的期望。

55.反思性教学就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56.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是: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57.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 度。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各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但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中小学充足而配置合理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面向中小学教学和学习的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需的物质基础。

(2)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

(3)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 课程以及各学科领域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整合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有力的学习工具。

6.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7.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对各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大多数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增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 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本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8.新教材有什么特点?

(1)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2)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4)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5)新教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9.本次教学改革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本次课程改革要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本次教学改革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学习方式转变被看作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 心任务。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生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11.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

(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环境。

1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13.在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教师有哪几方面职责?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14.新课程中教学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5.当前课程改革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6.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的转变相适应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

评价内容综合化。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5)

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

(6)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教师、家长、管理 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7)关注发展过程

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17.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即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18.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 要。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19.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20.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良好的班级气氛:营造积极正向而且温暖和谐的班级学习团体

(2)丰富的学习机会:有效运用教学时间与井然有序的教室管理

(3)妥善的课程安排:班级各项教学活动依据课程纲要与教学目的设立

(4)明确的学习重点:提示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让学生有充分准备

(5)扎实的学习内容:内容充实完整说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易懂易记

(6)智慧的教学对话:教师提问精要创意学生举一反三师生同成长

(7)充分的练习应用:足够练习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生多方应用

(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多样协助让学生积极学习

(9)学习策略的教导:教师以身作则教示学习策略让学生自动自发

(10)协同合作的学习:学生成对成组学习相互协助建构精熟与理解

(11)目标为本的评量:正式非正式评量考查学生朝向目标进步情况

(12)教师的适度期望:教师依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适切的学习进步的期望

21.反思性教学的内涵是什么?

反思性教学就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22.反思性教学的特征是什么?

(1)反思性教学积极关注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它首先关注教学的目标和结果是否达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2)反思性教学重视教师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反思性教学强调对教师对教学行为的积极思考与批判分析,反对机械灌输和简单重复,要求教师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善于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需要有三种基本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分析、评价教学信 息的能力。

(3)反思性教学需要积极的教学态度。教师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愿意从多个方面听取意见,有挑战自己的偏见和缺点的勇气)、责任心和全心全意的执着精神。

(4)反思性教学建立在教师的专业判断基础之上。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显然信赖于教师的专业判断。

(5)反思性教学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专业学习和个人的教学能力与实践水平是相互增进的。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反思活动的价值会更大。

23.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是什么?

(1)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24.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第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第二,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5.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哪几方面?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26.本次课程改革在考试改革上突出表现在哪几方面?

(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27.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

(1)当学生有兴趣是,他们学得最好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6)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7)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28.教师的教学采用哪些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

(1)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4)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5)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6)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7)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8)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9)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10)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11)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29.新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

新课程和旧课程的区别之一,旧课程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大多数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静静地听或记,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而新课程则强调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②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③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④教师应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于 个性地学习。

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篇6

一、传统型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

1.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上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 忽视了思想教育。体育课往往单纯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 只重视少数学生的选拔, 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眼前的短期效应, 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

2.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简单、重复、单调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 很多学校和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变成单纯围绕体育达标和中考加试项目反复练习。而较多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后, 篮球不会打, 足球不会踢, 连山羊跳箱都没见过。这样的体育教学何来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学校各年级所用的教材重复过多, 再加上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仍停留在“填鸭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 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这样的教学关系就变成了教与学的机械叠加, 使学生何来乐趣。久而久之, 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 喜欢体育, 却不喜欢上体育课。

3.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碍于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 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许多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 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 加之现在的教学班人数较多, 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也影响了我们体育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使体育课的形式单调, 无形中也抹杀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一) 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 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 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 让学生自主观察、实践。同时, 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 所思所想, 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 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 给学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与他人友好相处, 培养合作精神。因此, 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立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学习体育的实践能力,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服务,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2. 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 是一个全面的建构过程, 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发展, 要注重其多样性、创造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 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职责是培养教育所有学生, 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二是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 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 要尽量给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做到公平、合理。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 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 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 将引导教学方式改变,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三) 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

体育成绩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 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关注个别差异,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走进新课程 篇7

【关键词】地理教学;计算机辅助;快乐教学;情景教学

基于目前创新型人才的匮乏,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还有目前的地理教学当中创新能力一直为大家的诟病。近年来大学传统地理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大多数的老师广泛采用,经验表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效果是非常差的,基本上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体现出地理教学的创新,与设计新式方法的紧迫性。再次,笔者谈及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采用各种常规的、非常规的手段,基于反映地理学论理论基础而设计出具有一定真实度的情景,并借助这些情景进行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法应用到传统的地理教学当中,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是那么枯燥无聊。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情绪与潜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不耽搁地理教学的有序稳妥进行。情景教学法是以学生的想象与情感需求进行知识化的情景模式设置,透过这些情景模式的表象,使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学习。

在当下高校的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方法有了一个十足的发展应用。其中,有一点是最为关键的是地理教学的情景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着重对地理情形进行模拟创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地理教学情景创新设计。首先,是进行地理教学问题的创设,再根据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在地理学这门学科鲜明的特点就摆在面前的情况之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他们用地理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尤其重要。问题及任务主导教学的模式仍旧是当前教学模式的主流,为大多数教师广泛采用,即以问题作为引导学生的引子,来完成教学任务。调查显示,目前在国内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为主的情景教学所占比例最大,而且发现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进行情景创设并加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综合考虑地理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推断地理问题的各方面的能力。问题情景的设置主要包括在情景中设置问题悬念,进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达到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综合培养学生的教学目的。问题情景创设法在地理教学实践应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将伊拉克战争热点情景引导到地理教学中,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学习地理学知识的目的,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全球形式战略思想引发的思考。

其次,地理教学情景设置中情景的感染性及趣味性是两样必不可少的元素。将一些地理热点话题或者是地理奇观现象引入地理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思维引导的作用,但是难以保证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因此情景教学还应该灵活,同时增加情景的趣味性。通过在情景创设时适当添加一些音频、视频或图片等的手段方式有助于增加情感,学生将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

最后,创设一些直观情景有助于地理的课题教学,以达到帮助学生进行感知理解、最后分析地理问题的目的。高等教育中的地理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空间范围广、综合性较强等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这是普遍现象。创设地理理论直观情景,形成动静结合又内容丰富的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加深地理理论的直观理解。

2满足学生需求,引入快乐教学法

所谓的快乐教学法,是能够让学生、老师能够以一种愉快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学习交流,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时候比多教学生几个知识点更为重要。因此采用快乐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大学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鉴于地理这门学科的信息量如此之大、综合性如此之强的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对于地理知识要有一定的思维跳跃性,快乐学习是最好的办法。

首先,快乐教学可以使学生联系地理实际,发现地理现实,让自己体会地理的存在性,发现“原来地理就在我身边”。如下雨的许多的情形,可以联系到当地的气候,下雨的大多数季节,下雨量每年大约多少,周边的气候特点如何等等。如此一来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一些地理小趣事也有所帮助。这些东西的使用,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去掉学生学习的乏味。例如三国中的,火烧赤壁之战。可以教学生的东西有赤壁在我国的地理位置,风向的作用等等。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联系了历史知识。

最后,设计一些试验小讲堂,让学生身在其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成功地体验到快乐教学的成果,加强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要使学生快乐的、长时间的学习还需要众位老师的继续努力了。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快乐的学习、教学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达到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3顺应现代化需求,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

顾名思义,就是在高等教育的地理教学当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网络、现代化的新型软件等来辅助地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全新地理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大学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目的。最近发现,在现在的大多数的校园地理教学当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课时,非常缺乏灵活性,有的老师只是充当一个放映员。有些多媒体的软件在制作过程中调控性能不强,教师无从掌握课堂情况,从而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而在地理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现地理图像、地理视频、地理音频、地理文字,以此来达到提高课堂的信息,提高地理教堂质量。由于地理学的特点,大多数的地理事物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有些是学生根本不可能见到的。而借助计算机的平台,教师能创作设计出比传统的教学更为丰富、生动多彩的教学情境,无形中展现了地理思维过程还可以充分展现教师与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让大学地理课堂成为探索式、趣味性课堂。举例来说,可以模拟出一些极地的环境之下的动植物的动态生活场景,创造出虚拟的事物,充分展示地理思维带来的无穷乐趣。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如3DMAX、photoshop、DVDmaker等),丰富、充实、修饰教学内容,扩展学生视野,增加他们学习地理学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对好的老师。

4结语

在本文中提出面对地理学这门学科的突出特点,讲出了地理教学创新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文中着重讲述了三种地理教学新方法: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晓春.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2(7):95-95

[2]李兆瑞.教学观的新变化——基于学习者视角实施地理情景教学的实践体验[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40-43

上一篇:压力管道的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离岸公司海外上市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