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精选8篇)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 篇1

1、中学数学课程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 1.2.教育形态

理论形态

2、中学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 1.2.公理

道理

3、现代数学发展表明,数学全面形式化是: 1.2.完全可能的

不可能的

4、高中数学要强调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什么淹没在形式化海洋里: 1.2.数学思维活动

解题训练活动

5、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什么要求: 1.2.过高

基本

6、strong>哪种正多边形可以尺规作图? 1.2.正五边形 正十七边形

7、strong>《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哪位数学家的著作? 1.2.牛顿

莱布尼兹

8、strong>等边三角形的几何对称群共包含多少元素? 1.2.3

9、strong>根据欧拉圆函数公式,根号-1开根号-1次方是一个什么数? 1.2.实数

虚数

10、strong>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包含多少个几何定理? 1.2.265

465

11、strong>每几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 1.2.2 4

12、strong>每个专题几学分: 1.2.1 2

13、其中系列1、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模块几学分: 1.2.2 4

14、strong>选修课程包含几个系列: 1.2.2

15、strong>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由几个模块组成: 1.2.4

16、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高中数学课程对形式推理的要求是: 1.2.3.建立严格的形式体系

适度形式化

以公理化形式呈现

17、(4)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了什么教学内容: 1.2.3.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作图

数学建模

18、高中数学课程倡导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 1.2.3.记忆模仿

强化练习

自主探索

19、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具有: 1.2.3.D.多样性与选择性 E.普遍性与统一性 F.创造性与挑战性

20、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是: 1.2.3.A.基础性 B.普及性 C.强制性

多项选择题

21、strong>列入高中数学选修课的是: 1.2.3.微分方程初步 初等数论初步 对称与群

22、strong>列入高中数学课程数列内容是: 1.2.3.等差数列

差分数列

递归数列

23、strong>属于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内容是: 1.2.直线方程

射影平面

3.圆锥曲线

24、strong>属于高中立体几何的内容是: 1.2.3.三视图

空间向量

工程制图

25、strong>属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函数内容是: 1.2.3.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多项式函数

判断题

26、选择性是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最大变化之一。1.2.A.√ B.×

27、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主要有三个载体:解析几何、向量几何、函数。1.2.A.√ B.×

28、算法是设计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之一。1.2.A.√ B.×

29、高中数学课程除了应具有基础性,还要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A.√ B.×

30、数学的现代发展表明,数学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1.2.A.√ B.×

31、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几何直观,重视图形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思考。1.2.A.√ B.×

32、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1.2.A.√ B.×

33、(5)1/2+1/3+1/4+…+1/99=24/25 1.A.√

2.B.×34、1/2+1/4+1/8+1/16+1/32+1/64=63/64 1.2.A.√ B.×35、1+2+4+8+16+32+64=63+64 1.2.A.√ B.×36、1+3+5+7+…+99=50×50。1.2.A.√ B.×37、1+2+3+4+…+100=5050。1.2.A.√ B.×

38、长度为1的线段上的黄金分割点分该线段长度之比是一个有理数。1.2.A.√

B.×

39、黄金分割是三条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1.2.A.√ B.×

40、黄金分割是两条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1.2.A.√

B.×

41、正五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将正五边形的对角线黄金分割。1.2.A.√ B.×

42、指出下列论断正或误:

(1)黄金矩形可以尺规作图。1.2.A.√ B.×

43、在立体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用长方体内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2.A.√ B.×

44、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1.2.A.√ B.×

主观题

45、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参考答案:

教育形态

46、数学探究、----------------、数学文化是贯彻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参考答案:

数学建模

47、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某一具体内容,以此内容完成一项探究性教学设计,并对你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点评分析。参考答案:

解答:教学设计:平方差公式“探究式”教学。

引入语:象整数的算术演算中存在某些“缩算法”一样,代数式的演算中同样存在“缩算法”,而这些“缩算法”依赖一些形式简便的乘法公式,这些乘法公式由来简单,但是灵活运用它们,可能会使复杂的代数式运算变得简单快捷。

通过直接的计算,同学们不难发现下面的等式:

介绍一则有关“平方差公式”的故事: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Carl Pomerance是一位当代著名的计算数论家。Pomerance回忆中学时代曾经参加一次普通的数学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分解整数8051。Pomerance没有采用常规的因数检验法,从小到大逐个验证,由2到的素数,哪些能够整除8051。其实这样做并不困难。象所有爱动脑筋孩子一样,Pomerance力图寻找一个简便算法,更快捷地发现8051的因数,但是他没有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任务,他失败了。事实上,存在简捷的分解方法: 但是,失败并没有使这位未来的数论家放弃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事后Pomerance向自己提出下面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Pomerance问题:是否一个能够分解的整数必定是两个整数的平方差? 上面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说,我们有下面的定理。

定理

每个奇合数必定能用平方差的方式分解为两个大于1的整数之积。

评述:本案例中的“自主探究”是以一位数学家真实的故事而引出的,故事中引出与“乘法公式”密切相关的“Pomerance问题”,并通过数学家Pomerance之口,导出了一个多少有些使人感到意外的数学结果(定理)。我们认为,这样的结果对学生的启发性远远胜过案例4中所列的一串“数字运算等式”。自主探究应当采用生动活泼、真正发人深思的形式,教师与教材编写者应该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教学的思想方法,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发现法”教学方法。

48、从若干方面论述教师知识结构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适应性问题。参考答案:

新课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系列3、4的选修课程涉及大量的以往高中数学课程中没有的知识。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必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初等数论与密码,球面几何,矩阵与变换,统筹法与图论,等等。这些知识虽然都是大学数学专业能够覆盖的,但是如何在中学阶段、在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的条件之下实施课程教学,这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越是复杂高深的知识在知识背景比较浅近的人群之内传播,对于教师本人在知识理解和讲授方法方面的要求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学生讲授高等数学比在大学对数学专业的学生讲授高等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困难更大。

另外,新课程的教学法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学中的探究与真正的数学研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难以想象完全缺乏研究能力的教师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49、(1)对下面有关函数概念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函数内容的教学目标。

案例: 一个圆台形物体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1/4,如果该物体放置在桌面上,下底面与桌面接触,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200帕。若把物体翻转过来,上底面朝下与桌面接触,问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我们认为该教学案例作为函数概念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构思很好的实例,它好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函数概念存在于问题背景之中。题目条件中没有明显地给出函数关系,但是要求学生首先判断所要求的变量压强y应是接触面积x的函数。2)体积—质量—压强;代数—几何—物理。强调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

3)本题可以进一步作扩充为“桌面压强y”作为“接触面积x”的函数,与物体的形状是否相关? 4)把本案例与一些认为制造的烦琐的函数问题对比不难看到:函数教学中两种理念、两种结果。

函数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函数能够作为反映现实世界客观规律的数学模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函数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50、简述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

纵观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数学科学是使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提出了大量的富有创造性并卓有成效的思想。本世纪的数学成就,可以归入数学史上最深刻的成就之列,它们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工业技术时代发展的基础。数学科学的这些发展,已经超出了它们许多实际应用的范围,而可载入人类伟大的智力成就的史册。

数学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一门科学。这个领域已被称作模式的科学。其目的是要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的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和对称性。无论是探讨心脏中的血液流动这种实际的问题还是由于探讨数论中各种形态的抽象问题的推动,数学科学家都力图寻找各种模型来描述它们,把它们联系起来,并从它们作出各种推断。部分地说,数学探讨的目的是追求简单性,力求从各种模型提炼出它们的本质。

51、你自己对于我国数学课程教学“双基”的认识。参考答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一方面保持我国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

例如,高中数学课程增加“算法”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删减烦琐的计算、人为的技巧化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强调数学的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数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学习严格的、形式化的逻辑推理方式。但是数学教学,不仅限于形式化数学,学生还必须接触到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数学思维过程。要让学生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体念数学的形成过程和数学中的思想方法。教师应该把高度严格的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生乐于思考的、兴趣盎然的教学形态。

52、简述高中数学课程中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参考答案:

答:数量积定义:平面上两个向量a与b的数量积定义为a·b=|a||b|cosq,其中q是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与平面向量相关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1.如果两个向量垂直,那么它们之间的夹角是直角cosq=0,因此a·b=0,反过来也对。说明两个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的数量积为0。

2.容易知道向量的数量积满足条件(la)·b==l(a·b)=a·(lb),由此数量积可以利用坐标表示:如果x=(a,b),y=(c,d)则x·y=(ac,bd)。3.两个向量a与b的数量积几何意义是:a的长度与b在a上投影的长度的乘积。

53、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参考答案:

数学文化

54、在高中“不等式选讲”的教学中,应强调不等式及其证明的-----------------与背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不等式的数学本质的理解。参考答案:

几何意义

55、将下面两组数字等式推广到尽可能一般的情形:

第一组:1+2+3+4+…+100=5050,1+3+5+7+…+99=50×50。

第二组:1+2+4+8+16+32+64=63+64,1/2+1/4+1/8+1/16+1/32+1/64=63/64 参考答案:

解答:第一组第一个等式的一般情形很简单:

1+2+3+…+n=n(n+1)/2

[1] 但是第二个等式右边一定是一个平方数,即连续奇数之和

1+3+5+7+…+(问题的困难在于求出适当的m,n使得[1]、[2]两式右边表达形式恰好是:123123,123×123之类的形式。

观察123123的数形是123123=123×(1001)=123×(10+1)=N×(10+1)。这样一般地我们有1+2+3+…+2N=N(2N+1)= N×(10+1)。N=10。

也就是说只有形状如

1+2+3+…+1000=500500

[3] 1+3+5+…+999=500×500

[4] 诸如此类的等式才符合我们的要求。

第二组等式极容易推广:假定M是2的方幂,那么我们总有 1+2+4+8+16+…+M=(M-1)+M

[5] 1/2+1/4+1/8+1/16+…+1/M=(M-1)/M [6] 从[3]、[4]、[5]、[6]四个等式使我们看到简单的数列求和也会出现意想不到有趣等式。我们说:数字推理其乐无穷。

56、t

t

3t用教学实例说明直观几何在中学几何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

答:几何的直观性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由于几何的直观性,使得几何在数学中(即使在数学家正在研究的高深的数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引用当代伟大的数学家Michael Atiyah的话:现代数学与传统数学的差别更多地是在方式上而不是在实质上。本世纪的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实质上具有的几何困难作斗争,这些困难是由于研究高维问题而产生的。集合直观仍然是领悟数学的最有效的渠道,应当在各级学校尽可能广泛地利用几何思想。

现在各国中学几何课程中都加入了直观几何的内容。学生能够在直观几何课中遇到引人入胜的难题,例如,种种迷人的折纸与拼图游戏,观察和实验是直观几何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富有想象力的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几何变换;通过折叠、拼合建立关于对称的直观概念。观察、实验、操作、想象等认知活动在直观几何中以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方式表现出来。

几何图形是帮助我们进行数学想象的最有效的工具。本来,数学中的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而真正抽象的对象是难以思考的,直观的几何图形是我们最容易利用的数学形象。因此,直观几何不但能够帮助初学者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帮助人们进行真正的数学研究与数学创造。

直观几何并不仅仅停留在直观操作的层面,经过教师的细心引导,直观几何中也可以包含丰富多彩的、严格的逻辑推理。

57、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某一具体内容,以此内容完成一项探究性教学设计,并对你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点评分析。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平方差公式“探究式”教学。

象整数的算术演算中存在某些“缩算法”一样,代数式的演算中同样存在“缩算法”,而这些“缩算法”依赖一些形式简便的乘法公式,这些乘法公式由来简单,但是灵活运用它们,可能会使复杂的代数式运算变得简单快捷。通过直接的计算,同学们不难发现下面的等式:(a+b)(a-b)=a^2-b^2,例如:98×102 = 10000-1=9999。

下面介绍一则有关“平方差公式”的故事: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Carl Pomerance是一位当代著名的计算数论家。Pomerance回忆中学时代曾经参加一次普通的数学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分解整数8051。Pomerance没有采用常规的因数检验法,从小到大逐个验证,由2到根号8051的素数,哪些能够整除8051。其实这样做并不困难。象所有爱动脑筋孩子一样,Pomerance力图寻找一个简便算法,更快捷地发现8051的因数,但是他没有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任务,他失败了。

事实上,存在简捷的分解方法:8051=8100-49=90^2-7^2=83*97。但是,失败并没有使这位未来的数论家放弃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事后Pomerance向自己提出下面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Pomerance问题:是否一个能够分解的整数必定是两个整数的平方差? 上面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说,我们有下面的定理。

定理

每个奇合数必定能用平方差的方式分解为两个大于1的整数之积。

案例评述: 本案例中的“自主探究”是以一位数学家真实的故事而引出的,故事之后,我们介绍了与“乘法公式”密切相关的“Pomerance问题”,并通过数学家Pomerance之口,导出了一个多少有些使人感到意外的数学结果(定理)。我们认为,这样的结果对学生的启发性远远胜过案例4中所列的一串“数字运算等式”。自主探究应当采用生动活泼、真正发人深思的形式,教师与教材编写者应该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教学的思想方法,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发现法”教学方法。

58、用教学实例说明直观几何在中学几何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

答:几何的直观性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由于几何的直观性,使得几何在数学中(即使在数学家正在研究的高深的数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引用当代伟大的数学家Michael Atiyah的话:现代数学与传统数学的差别更多地是在方式上而不是在实质上。本世纪的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实质上具有的几何困难作斗争,这些困难是由于研究高维问题而产生的。集合直观仍然是领悟数学的最有效的渠道,应当在各级学校尽可能广泛地利用几何思想。

现在各国中学几何课程中都加入了直观几何的内容。学生能够在直观几何课中遇到引人入胜的难题,例如,种种迷人的折纸与拼图游戏,观察和实验是直观几何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富有想象力的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几何变换;通过折叠、拼合建立关于对称的直观概念。观察、实验、操作、想象等认知活动在直观几何中以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方式表现出来。

几何图形是帮助我们进行数学想象的最有效的工具。本来,数学中的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而真正抽象的对象是难以思考的,直观的几何图形是我们最容易利用的数学形象。因此,直观几何不但能够帮助初学者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帮助人们进行真正的数学研究与数学创造。

直观几何并不仅仅停留在直观操作的层面,经过教师的细心引导,直观几何中也可以包含丰富多彩的、严格的逻辑推理。

59、简述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观,谈谈你自己对于我国数学课程教学“双基”的认识。参考答案:

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一方面保持我国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例如,高中数学课程增加“算法”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删减烦琐的计算、人为的技巧化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要让学生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体念数学的形成过程和数学中的思想方法。教师应该把高度严格的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生乐于思考的、兴趣盎然的教学形态。60、(1)简述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参考答案:

答: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构建共同的基础,提供发展平台。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高中阶段的数学将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课程,适应个性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课程设置总目标的中心点是: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把中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各种人才发展的基础准备和基本训练。把中小学数学知识和能力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质而普及到每一个学生。

这样的数学课程应是一种大众数学,课程内容的覆盖面、难度、要求等都应该控制在一个恰当的程度。课程设置总目标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适应数学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 篇2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 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 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 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 “起调”扣人心弦, “主旋律”引人入胜, “终曲”余音绕梁, 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 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 展开思维的翅膀, 开启智慧的大门。

二、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对于这些新增内容, 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 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路, 另一方面, 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 它具有时代感, 贴近社会生活, 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 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 对导数内容, 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 进行简单求导训练, 而应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 使学生认识到, 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 与实际生活有关, 数学是有用的, 我要用数学, 我能用数学。如讲到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 (上) “反函数”这一节内容时, 学生思维往往容易出现“混乱”, 搞不清为什么有的函数有反函数, 有的函数没有反函数。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知道映射是函数, 反函数作为一种函数, 也必须符合函数的定义, 从而推导出在定义域和值域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上课提问时, 应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条理性和完整性。我们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漏洞所在, 不严密的回答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同结果。如有的学生在回答“三垂线定理”时说:“一条直线如果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 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就存在问题。因为他没有说这条直线是否在射影所在的那个平面α内, 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正确的应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对新增加内容的教学要准确定位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有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算法初步、数学史选讲、概率与统计、三视图等等。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我认为这些新增和变化内容在数学上有以下价值和意义:有利于突出数学的主体思想,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不过分追求一些形式化的定义,要求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性和广泛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更加注重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改变原来的教材安排,采取螺旋式上升的措施,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更便于学习接受;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采用多个视角来认识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减少一些抽象的、形式化的东西,更接近生活更容易接受。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新增和变化内容,更多的给我们带来教与学的思想上的巨大转变,教师应首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积极的参与教学与研究,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检验,整体把握这些内容,把握标准进行教学,对于我们整体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一般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或者介绍生活实例为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但新课程中的数学课引入强调数学情境多样化和数学化,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趣味性。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式、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刻板观念,从而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二是现实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于学生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内有密切联系的应用型数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三是开放性。课堂教学中既要创设条件开放、方法开放、结论开放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变换问题的观察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要注重设计提问开放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多引导学生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存在这个结论,条件和结论有什么联系,怎样得到这个结论。四是冲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知识的新旧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不同特点之间的差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注重“矛盾式”的問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参与问题的愿望,是学生的探索发现艺术在“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中,不断得到强化。

3、优化教学资源,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面对教学资源不知如何选择利用,其实并不是教材所有情境内容都适合学生,有时教师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提高解读、分析、整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中活动要精选巧用,灵活处理,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以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之目的。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且要吃透新教材的“思考”与“探索”,力争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去设计“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实效性原则——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渐进性原则——随着学生的成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4、重视建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教师、教育、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设计、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数学模式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原创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探索、反思,修改、完善,经历曲折和反复,给学生创造一个实用、新颖、相对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相对陌生而真实的环境里进行探究和发现,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的积极性,给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实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过程和品尝成功的快乐。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 篇4

按校本培训学习要求,我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了《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小学语文)一书,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把握整体结构,理清脉络。

本书共分有十个章节,同时附有学习内容要点。第一章为“语文新课程总述”,阐述了本世纪初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社会所需要的关注。将“课程基本性质的确认”、“课程基本理念的坚持”、“课程设计的调整与完善”进行了解读,在解读的同时并附有案例说明。第二~六章分别以“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进行解读与案例分析,所给出的一些案例用于解读《2011年版》中变化较大或教学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第七章为“教学建议”,这一部分内容再次重申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其要求是:

一、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能力发展和情意导向的融洽,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八章为“评价建议”明确指出了评价目的要科学、全面。导读中从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评价的多种功能,二、评价方式的多样,三、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九章为“教材编写建议”,说明了语文教材的科学特性,具有引领学生的作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第十章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后附有学习要点并作出具体解释。

二、案例式解都是亮点,呈现对新课标理解的立体图景。

在每一章的每一节中,都安排了“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用来解读《2011年版》中变化较大或教学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案例式”,即将新修订课标的解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将课标解读与教师一些的工作习惯、话语习惯、思维习惯融会贯通,也就是真正做到让教师喜闻乐见、即学即用。理论与案例,呈现了一幅幅对新课标理解的立体图景。案例基本分为教学背景分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特别是教学背景分析这一项,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应用。在教学背景分析这一项里,教者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我的思考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设计的教案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如:第四章中的“继承‘以说促写’、‘读写结合’的传统经验”案例“写话课《我喜爱的苹果》”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本次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分块观察→分块说话→整体连贯说话→写一段话。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做到言之有序,达到文之成理。在儿童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口头语言是“敲门砖”,是通向书面语言的一条快捷通道。只有通过说写结合的训练,才是更有效的教学。

三、撷取一些片断,与大家分享

1、将“双基”拓展为“四基”。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仅要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和运用,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实践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的原因,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

2、作为教师,要学会等待学生、善待学生、期待学生。等待学生,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环境,创设合适的情境,留足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待学生,对于学生可能看起来有些稚嫩甚至可能是“胡思乱想”的念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捕捉其中的价值。期待学生,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不断地激励学生,必要时指引进一步思考的方向。总之,教师要学会“留白”,教师有时要学会变得“拙”一些,教师的“拙”换来的可能是学生的精彩。

3、《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提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篇5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 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价值



三、课程理念



四、课程总目标



五、课程内容

模块A 美术鉴赏 

1、学习目标 

2、学习内容 

3、评价建议  模块B 绘画·雕塑 

1、学习目标 

2、学习内容 

3、评价建议

 模块C 设计·工艺 

1、学习目标 

2、学习内容 

3、评价建议  模块D 书法·篆刻 

1、学习目标 

2、学习内容 

3、评价建议

 模块E 现代媒体艺术 

1、学习目标 

2、学习内容 

3、评价建议



六、教学建议



七、课程资源



八、教材编写建议

 附:名词解释

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其主要 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二、课程价值



1、陶冶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

 美术是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对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对美术作品的材料构成及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丰富生活情趣。

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 美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术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性,因此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价值。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

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 美术实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能力,接触特殊的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以及释放个体的紧张或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促进身心健康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能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以此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

5、助益人生规划,拓宽发展空间

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课具有工具性的价值。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各种能力,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提供发展机会。

三、课程理念



1、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使学生比较广泛地接触本国及外国优秀美术作品,探索人文内涵,拓宽美术视野,在深入了解本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和民族艺术传统的同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

2、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方法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或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基础、多样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要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提供若干基础性的学习模块,要通过充分利用和发掘校内外美术 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满足学生 多样发展的需求。



4、讲究学习方法和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探索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课程总目标

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能对审美现象作出独立的判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丰富生活情趣,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能在倾听和尊重不同见解、与他人合作、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2、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学习美术语言,以美术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其艺术现象,提高美术素养,并能将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3、方法与过程 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了解美术创造和思维的方法,体验美术学习的愉悦。学会收集、分析和选择与美术活动有关的信息与材料,进行视觉认知,处理媒介材料,探索表现技巧,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技能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五、课程内容

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 根据学习时间配置学分,按每周1课时计,修完1学期可获I学分。因此,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内容,修习1学期(17至18学时)可获1个学分,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单位。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三个学期的美术科目(所选模块或内容不加规定),即3个学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继续选学本科目其他模块,以获得另外的学分。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以下学习模块: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E、现代媒体艺术 模块A: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1、学习目标

(1)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

(2)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3)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学习以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内容

“ 美术鉴赏” 模块的学习内容:  内容 提示

A 欣赏 基础

 美术语言及其创作方法

 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美术  与政治、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 B 美术 欣赏  中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

 印度、日本、东南亚的优秀古代美术;

 非洲与美洲的优秀古代美术;

 欧美的优秀古代、近现代美术 提示:

 精选能够体现中外优秀艺术传统,具有文化内 涵,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与合作性学习。引 导学生课前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与搜集。

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组织参观、调查、考察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3、评价建议

(1)、能否灵活运用相关的美术知识,识别美术不同门类的特征,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2)、能否恰当使用美术术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描述、分析、比较、解释、评价艺术作品。

(3)、能否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能否对美术作品和现象作出独立的判断与选择,关心美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能否体验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获得情感的升华。(6)、能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模块B:绘画·雕塑 

1、学习目标

(1)认识绘画、雕塑与社会、自然的联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丰富思想和感情,获得个性全面发展。

(2)学习绘画、雕塑的知识、语言,掌握造型的方法,进行创作与表现。

(3)了解和体验绘画、雕塑的方法与过程,熟悉有关工具、材料,学会整体的观察与表现,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和创作。

2、学习内容

本学习模块以两个方面来显示,分为绘画与雕塑,以此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要和选择。

“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  内容 提示

A绘画:

 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卡通、版画 B雕塑:

 泥塑、木雕、其他

提示:

在素描、色彩等学习中运用比例、构图、透视等知识。增强对物体明暗、虚实、冷暖及立体空间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能选择具象和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对中国画、水粉画、油画、版画、卡通等类别中的某种技法、表现形式和特点有所了解,并进行创作实践。

能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3、评价建议



(1)能否积极参与绘画、雕塑活动,并通过美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2)能否运用一定的造型方法对物象进行表现。



(3)能否对绘画或雕塑学习方法或创作过程有所感悟和认识。

(4)能否对有关的材料进行综合的应用和创造性地发挥。

(5)能否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作出评价。模块C:设计●工艺

设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创造性的造物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设计,因此设计已成为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

工艺,原是指以手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工艺制作仍在广泛的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设计·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其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形成初步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综合素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手工艺传统。



1、学习目标

(1)丰富生活情趣,养成勇于实践、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良好工作习惯和态度,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调合作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探究和创造精神。

(2)了解设计艺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设计艺术的规律和技术,能进行简单的设计,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或从业定向奠定基础;了解各种材质和工具的特性,学习一般的工艺程序和制作方法,丰富对民族传统工艺的了解和认识。

(3)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设计创意思维和工艺制作过程,在设学习和实践中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技术意识。

2、学习内容

 本模块内容分为A、B两个二级模块,A模块为“设计”,列出了现代设计领域中三个最主要的设计类别供学生从中选修其一;B模块为“工艺”,是从众多的材质门类中选择常见易行的五类供学生选修其一。

“设计与工艺模块的学习内容:  内容 提示

A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B工艺:

 纸艺、陶艺、木艺、布艺、金属工艺 提示:

鼓励学生独特的设计构思,激发创意。

以多种材料和方法模拟工业产品和环境艺术的设计。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运用计算机进行2D、3D美术设计的基本操作实践。

在包括工艺在内的综合性设计项目中,提倡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实践。

3、评价建议

(1)能否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工艺制作工具和加工方法,有创意地完成简单的工艺晶。

(3)能否根据功能、目的和审美的要求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4)能否耐心、专注、有计划地从事一件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模块D: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通过塑造汉字的形象美,造成种种意境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汉字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并以其源远流长、独特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新增设的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汉字艺术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1、学习目标

(1)获得精神的愉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养成耐心细致、精确严谨、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创造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2)通过实践,获得相关的书法、篆刻知识;认识到书法、篆刻作为一门实用艺术所具有的工具性特征;学会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

(3)体验书法、篆刻中所特有的艺术意蕴,初步掌握基本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

2、学习内容

“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内容:  内容 提示

A书法:

 篆 书、隶 书、行 书、草 书、楷 书 B篆刻:

 文字印章、肖形印章、边款 提示:

对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有所了解,进行实践。

能使用不同的长锋、短锋、狼毫、羊毫以及刻刀、刻石等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效果。

能选择临摹、创作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个性。

3、评价建议

(1)能否运用相关的知识,识别书法、篆刻不同的书体和风格特征;

(2)能否初步掌握基本书体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3)能否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

(4)能否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光学原理、电子技术等表达自己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艺术日益普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新开设的一个学习模块。通过这一学习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以及全球性传播和交流能力,因此设置这一学习模块。

1、学习目标

(1)欣赏现代媒体艺术的魅力,乐于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勇于将自己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2)了解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性能和特点,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掌握运用软件和美术原理进行编辑、设计和处理的方法。

(3)体验现代媒体艺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学习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观念进行创作的方法。

2、学习内容

 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

 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某单元内容单独或有侧重地学习与应用,甚至多次选修,以便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在各教学内容之间轮流选修,以便得到综合学习与应用。’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内容:  门类 : A 摄影摄像

 内容: 摄影/摄像基础

 摄影/摄像艺术处理工业设计

 门类:

B 电脑绘画与设计

 内容 :平面绘画与设计

 动画设计和创作

 三维立体造型设计

 网页设计

 提示 :

根据某一主题(如风景、人物、花卉等)进行摄影、摄像。

根据某一主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编写脚本,并进行拍摄、编辑和加工处理。

运用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lash、3Dmax、AutoCAD等软件进行创作或设计。

运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设计并制作网页,进行传播和交流。

配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要求拍摄、收集各种素材、资料或案例,并成为研究性学习最终成果的展示。

3、评价建议

(1)能否欣赏现代媒体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

(2)能否乐于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3)能否了解各种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性能和特点,并能独立操作现代媒体设备和使用相应软件。(4)能否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5)能否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进行艺术创造。(6)能否将现代媒体艺术手段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表达和展示之中。

4、教学资源

开设现代媒体艺术课程首先需要有硬件设备的保证,比如照相机、数码照相机、摄影机、数码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最好是图像工作站)、录像编辑机等;以及图形资料的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教学时使用的实物投影仪:输出设备:教学时使用的液晶投影仪、图像输出用的彩色打印机等。

要进行电脑绘画创作和设计还需要相应的应用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3Dmax、AutoCAD、Flash等,用于网页设计和制作的FrontPage、Dreaz~eaver等软件;需要各种字库、图像资料库等资源,有的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上的大量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

 也不能忽视地方上的山水树石、花草鱼虫等自然资源,名胜古迹、现代建筑、戏剧音乐等文化资源,以及各种人物、事件等生活资源等。

六、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捉高他们的审美晶位。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各学习模块中适宜的内容。

4、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5、在美术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和作品文化含义的引导。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6、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讲解、示范、讨论、比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

7、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创造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

8、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资源开展美术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9、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当地的艺术作坊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七、课程资源

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备(包括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画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协调不同学校间的不同师资需求,互通有无,使教师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4、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等,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5、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6、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八、教材编写建议

1、材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确保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2、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教材编写的基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3、教材编写应体现时代的特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4、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启发性、拓展性和应用性。

5、教材编写应考虑不同地区的学生实际、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应使教材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6、教材编排应图文并茂,版式美观、明了,图像清晰,色彩准确,印刷精美。

7、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特点编写适合本校的特色教材。

8、一个学习模块中的两部分学习内容,可编为全一册教材,但两部分学习内容应有明显区别,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9、“美术鉴赏”模块的教材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鉴赏基础”,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可以按照中外美术简史的方式编排,也可按照专题的方式编排,还可以按照地域、文化的方式以及美术门类的方式编排。教材中应增加各种相关的地图和图表,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篇6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_相互作用_、最一般的_运动规律_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2、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_科学探究_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_创新意识_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3、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科学素养_,从知识与技能、_过程与方法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4、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评价上强调_更新观念_,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_过程性_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_教学实践_的改进。

5、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_4_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_6_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6、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_自主学习_能力,养成良好的_思维习惯_,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7、物理学是一门以_实验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_猜想与假设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8、选修课程是在_共同必修_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_相互联系_和共同要求。

9、_观察实验_、抽象思维与数学方法相结合,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0、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_课程资源_。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_处理信息_、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1、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考虑到必修学分中尽量让学生学习物理主干知识,因此后来的这个必选模块只能在选修1-1,选修2-1,选修3-1中选择,因为这三个选修模块都与电磁学内容有关。(√)

2、高中阶段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标准中的“认识”“了解” “阐述”“解释”等行为动词属于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4、《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并列,作为内容标准的三大部分,这表明科学探究、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5、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只有把《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课程目标。(√)

三、简述题

1、简述高中物理课程选修系列

1、选修系列2和选修系列3各自的侧重方向

答:选修系列1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2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选修系列3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简述共同必修模块中物理2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地位作用

答:在本模块中,学生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3、简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 答:

(一)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二)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四)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4、简述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答:相似之处在于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都是科学认识活动,具有方法论上的相似性。

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其目标侧重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学探究是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水平上展开的,科学探究活动经历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收集数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全过程。

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目标是侧重于将前人经验有效地转化为自我经验,其探究过程指的是科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由于受其知识和经验、技能的制约,大多数探究活动不可能进行“全过程”探究,而更多的是“片段式”探究,有的探究侧重于设计,有的探究侧重于数据的分析处理等。

四、论述题

1、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提出问题。然而,怎样才能发现问题?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对伦琴发现X射线的过程加以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个例子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895年11月8日,伦琴用克鲁克斯管做实验,克鲁克斯管用黑纸板包着,离管子不远的凳子上放有一张亚铂氰化钡纸。伦琴给管子通电时,偶然发现亚铂氰化钡纸上出现了一条特殊的荧光。伦琴认为,荧光要靠光线照射才能激发,荧光是在克鲁克斯管通电时才发生的,而克鲁克斯管被黑纸板包着,不可能有光照射在亚铂氰化钡纸上,因此引起了伦琴的疑问:荧光效应究竟是不是来自于克鲁克斯管?如果是,它到底是什么?伦琴的进一步研究导致发现了X射线。

答:我们来看伦琴发现问题的过程:第一,伦琴发现了亚铂氰化钡纸发出荧光的现象(此时,只存在着一个现象,还没有形成问题);第二,亚铂氰化钡纸的荧光效应的产生不符合原有的认知,被黑纸板包着的克鲁克斯管不可能有有光线射到亚铂氰化钡纸上,事实和原有认知发生了矛盾,伦琴在分析了这一矛盾后提出了问题。伦琴提出问题的过程包括了两个环节:发现现象和对现象的质疑。在科学探究中,一个有价值的提问都应该由这两个环节构成的,或者说具有这两个特征。上述分析提示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新现象;二是不断地把新现象和自己的认知相联系,增强质疑的意识。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谈谈你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认识和理解。

(回答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突出学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卷 高 中 物 理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 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2.《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 ;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3.所有学生要达到高中毕业水平,都必须完成物理

1、物理2的学习,必须

从 中选学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即完成 学分的物理课程学习。4.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到,为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必须要把 评价与 评价结合起来。

5.课程资源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和。6.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

成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7.“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高中课标对此能力的基本要求是

(1)能 的问题。

(2)从 表述这些问题。(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8.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9.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 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 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10.“STS”是、和。

二、请判断下列各题。正确打 √ 错误打×。(每题2分,共20分)1.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代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经典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2.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应多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

3.教科书编写要为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服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学生 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些问题。()

5.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6.学生学习评价对于课程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注意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7.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8.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9.物理必修1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

10.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三维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的学科对三维目标的解释是不同的,你从物理学科的角度,从以上三个方面中任选一方面,谈谈对学生要求所达到的目标。

2.物理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你是怎样做的 ?

3.《课程标准》提出的本学科的课程理念有哪些?

4.评估和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你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评估和交流的?

一、填空题

1、.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规律

2.科学研究方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3.选修1-

1、选修2-

1、选修3-1系列、6个必修 4.形成性、终结性

5.多媒体教学资源、社会教育资源

6.自主学习、良好的思维

7.发现与物理学有关、能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 8.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9.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被动接受知识 10.科学、社会、技术

二、请判断下列各题。正确打 √ 错误打×.(每题2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2.答:(1)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2)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知识。(3)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5)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学习知识(6)使学生发展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7)在学习的一定阶段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编写自问、自答、自解题。3.答: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与基础性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 篇7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2. 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来了解.例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不要引导学生追求拓扑变换形式化的定义,应注重对拓扑思想方法的介绍.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通过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会使学生慢慢地达到理解深刻和思维缜密.对于学生上黑板做的练习题,要及时地评讲,指出其基本知识以及思想方法上的欠缺,这不但对做题者,而且对全班同学都是一次提高.

4.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此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我觉得只利用好这几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上,而应该落到实处.我们要把握教材的变动内容与主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理念、新教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新思维,从而真正地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数学爱好者.

摘要: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如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充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数学通报, 2006 (1) .

[2]黄艳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教育艺术, 2005 (4) .

[3]潘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5 (7) .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 篇8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差异教学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些普通的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差异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差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差异教学”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实施差异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差异教学中根据需要,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2、对学生分层次实施的具体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注意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差异教学”

(1)注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差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注意课前预习要有差异。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注意课堂教学要有差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

(4)注意布置作业要有差异。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差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三、“差异教学”的反思

在教学中注意到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环节的差异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差异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差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差异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差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差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差异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 1999.3 冯德雄 章明富。

上一篇:张集学区中心学校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下一篇:《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