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亮了》教案(精选7篇)
嘉祥街道南关小学
杨 芳 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能用导线、灯泡等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4、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能够用符号表示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教学重点】对完整电路的四个组成部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完整电路的连接方式。【教学准备】
1、激光灯,实验材料(电池夹、电池、开关、灯座、小灯泡、导线、)共8盒。2、8件有故障的小电器(灯笼,玩具枪、小闹钟、电动玩具等)。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师:随着科技的发展,同学们的用电玩具越来越多,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件同学们经常玩的玩具?(出示激光灯)
师:谁来操作一下呢?学生上台展示(请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师:激光灯灯亮,也就是灯泡亮,关于灯泡亮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生:灯泡为什么亮了? 师: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为什么会亮起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 灯泡亮了(板书课题)
(二)、讨论方法,制定方案
1、师:同学们,你认为让灯泡亮起来需要哪些材料呢?仔细想一想。
学生思考后回答
2、师:如果你有这些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吗?现在请组长拿出实验材料,仔细观察这些材料,认识吗?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 师: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电池,能提供电。师:电池都有两极,你知道吗? 生:电池上面鼓起来的一端是正极,下面凹进去的一端是负极。生:这是用来放电池的。
师:没错!它叫电池夹,是放电池的。电池的负极放在有弹簧的一端。生:这是开关。
师:说得好。只要操作开关,灯泡就可以亮和灭,在连接电路之前,要把开关断开,等电路连接好,检查没什么问题以后,再把开关合上。(教师演示)
生:这是电线,连接灯泡、电池的。
师:对,它叫导线,往哪儿连呢?生:把金属片夹在螺丝里(师:接线柱)。
3、师:你打算选择哪些材料?如何设计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独立思考实验设计方案
师: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达成小组意见。小组讨论。
4、有方法了吗?说一说你们小组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设计的?
生:我们选择电池盒,把电池放进去。把灯泡放进灯座,用线连接这儿(师提示导线、接线柱),还用了开关。
5、师:在这个实验中,有没有注意的问题?
学生沉思。
师:请同学们注意: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教师演示),这样电很快就会用完了,要节约用电。
(三)观察探究,收集信息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盒中的材料连一连,比比看哪个小组的灯泡最先亮起来?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提示学生把电路“贴”到展板上,填写实验报告)
(四)交流汇报,成果共享
1、师:请组长上台把你们的装置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师:刚才同学们用材料连接的装置就是电路。(教师板书:电路)
2、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连接的电路有没有共同点?
生:都有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生:还有电池盒,灯座。
生:我认为灯泡亮了,需要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电池盒,灯座。(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电池、导线、灯泡、开关)
生:我们的灯泡亮起来,只需要电池,导线,小灯泡,电池盒,灯座,可以不用开关。
师:(取过不同的电路板)同学们请看,这两个电路板的灯泡都亮了,你欣赏哪种设计?
生:有开关的电路。
生:我也是。有开关可以让它随时闭合,随时断开。生:这一种可以节约用电!那个灯泡一直亮着,浪费电。
师:这位同学非常善于观察!有开关可以节约用电,可以控制电路。而这种连接方法(指向缺少开关的电路),要让灯泡灭,需要断开导线,不方便,不科学。
由此可以看出,由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就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教师完成板书)。其中,电池是电的一种来源,习惯叫电源。灯泡是用电工作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工作的?(电视机、空调、冰箱……)人们统称用电器。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组成。电池盒固定电池,灯座固定小灯泡,起辅助作用。这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操作方便,用它们来固定的电池和灯泡的。
3、师:现在,请各小组把灯泡、电池拆出,将实验材料整理好放进实验盒。
二、精讲点拨
1、师出示各小组的记录报告:老师发现各小组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了电路,记录的连接图就是电路图,它可以用画实物的方式表示(师展示学生作品),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也可以用这样一种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符号表示电路的方法)。师:这是科学上一种表示电路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三、巩固检测,学以致用
1、师:现在认识了电路的特点,我们应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件出示题目:排除故障)
2、师:老师这儿有8件小用电器都不工作了,现在请各小组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不工作的原因,并让用电器重新工作起来,好不好? 生齐答:好。
教师分发材料。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师: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小闹钟没有电池。安上电池后,小闹钟就工作了。生:我们小组的开关被胶布粘住了,用剪刀剪下胶布,一推开关就亮了。生:我们组汤母猫的电池装反了,把电池正过来就行。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4、师:在使用中,同学们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会解决问题,正如同学们所说: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只有这四部分紧密合作,团结在一起,用电器才会正常工作。这就像我们的小组合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才能,合作才会成功。
5、师:请各小组把器材整理到桌洞里。
四、品味收获,联系生活
1、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联系生活:
师:同学们,以往看似神秘的“电”对我们已不再陌生,但一定要注意:我们实验用的是干电池,它对身体没有伤害。但废旧电池用完不要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的危害却非常大。生活中的交流电却是220V,电压比较高,用手直接操作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送你们两首小儿歌:电插座、电插头,还有电线和灯口,看见千万别伸手,安全第一记心头。
废旧电池别小看,它是污染小炸弹,用完送到回收站,保护环境做贡献。
2、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让一个灯泡亮起来(打开一个灯)。也可以让多个灯亮,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板书设计:
11灯泡亮了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组装灯座。在组装过程中,老师强调:“这一步是最难,最容易出错的时候。”听了老师的话,我暗自高兴:连最难的一步也不过如此,那组装一个电路不是很简单吗?想到这儿,我的嘴角浮起了一丝微笑。
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接上最后一根导线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灯泡居然没有亮!我检查了一遍电路,按紧了电池,但灯还是没有亮!这是为什么呢?我带着疑问和困惑询问了老师。
“灯泡不亮有两个原因,一是导线没缠紧,二是灯座有电路。”听了老师的话,我有了办法,开始检查起灯座是否短路。
“终于装好了!”我喘了口气:“现在需要把开关……”我把灯泡上的简易开关一推,灯泡亮了!灯光非常柔和却又十分温润。它照亮了我的课桌,也照亮了我成功的道路:我不禁大喊:“老师,我的灯泡亮了!我的灯泡亮了!”
后来,我又把一节电池一个灯泡换成了两节电池两个灯泡、三节电池两个灯泡、三节电池一个灯泡、可变档电路……真是花样多多!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片断及反思 《灯泡亮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虽然只是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和学习,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为其以后学习研究电学打下基础。我在授课时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第二是玩一玩带电的玩具(拆装简单电器);三是让学生用电池、导线、灯泡等基本电路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这是本课的研究重点);第三把开关加进简单电路中,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的通畅性,培养深入探究的能力。
结果我在课堂上出现了以下情况: 教学片断:(第三个环节的情景)
师:看完老师的演示,你们想不想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生:(高兴地)想!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些材料。(组长领材料)
师:拿到后,同学们好好观察它们,一会儿,请你们介绍。(学生观察)
生:小灯泡里有灯丝,上面是玻璃的,下面是金属的,螺旋状的。生:电池有正极、负极。生:导线里有细细的铜丝。„„
师:你们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想想办法,把它画在记录纸上。师:你的办法行不行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老师出示要求(略)学生分组动手。
(出乎我的预料,很多小组没有使灯泡亮起来。)师:你成功了吗?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师用视频展示台讨论。
师:我们首先请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
生: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导线再分别连在小灯泡的底部和侧面。小灯泡亮了。
生: 我们就用一根导线就让小灯泡亮了。把小灯泡的底部放在正极上,用一根导线连接电池的负极和灯泡的侧面。师:你们真了不起!你知道它为什么亮吗? 生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师: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也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谁来介绍。生: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都连接在了灯泡的底部。灯泡没亮。
生:我们也失败了。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都连接在了灯泡的侧面。
师:这些方法都用导线连接了电池与灯泡,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问题可能出现在哪儿呢?
生:是不是我们的电池没电或者灯泡坏了? 师:都是新的,应该没有问题。不信可以验证一下。(学生用亮的方法连接一下,小灯泡亮了。)
师:为什么同样的电池、小灯泡,不同的连接方法,结果却不同呢? 生:没亮的小灯泡没通上电,灯丝不发光。师:可是,灯泡与电池之间不是用导线连接着吗? 生:可是发光的是灯丝呀!生:导线不是要连接灯泡与电池,重要的是连接电池与灯泡中的灯丝。师:是不是像你们猜想的这样呢?(出示灯泡的剖面图)
师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的各个部位。
师:什么使灯泡亮了?(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向灯泡,经过灯丝回到负极。)师:现在你能说出灯泡不亮的原因吗?
生:虽然导线连接了电池与灯泡,可是只连了一个触点上,电流没有经过灯丝就流回负极了。
师:对。所以时间长一点,就会发热,这是一种短路现象。在用电中,是非常危险的,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师:这样的连接方法为什么亮呢?(一根导线让灯泡亮的连接方法)生:虽然少了一根导线,但是电池与灯泡的两个触点连接上了,这是最重要的。电流经过了灯丝,灯泡亮了。
师小结:连接灯泡的导线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经过灯丝,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就会亮起来。(老师边小结边连接板书上的电池和灯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状态是我经过试上后才呈现出来的。在初备课时,我认为让孩子使小灯泡亮起来,是非常容易的,轻轻松松就能把这节课解决了。可是当我真正走进课堂时,出现了许多我没有预料到的新变化、新问题。许多孩子根本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操作时手忙脚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课堂上乱糟糟的一片。为了完成教案上预定的课堂任务,我坚定不移地按教案往下上。上这堂课时,我信心十足,课上孩子实验却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儿呢?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中,要善于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平时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学生对灯泡的内部结构不清楚。
课后我在对教案的修改中,我深刻体会到:要重视将学生真实的状态呈现在课堂上,不回避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要充分让学生尝试、摸索、思考,让学生“卷入”到探究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我应该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有差异。在宽松的民主氛围中,学生主动探索。也就是在孩子“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很多孩子原以为很简单,但却失败了;有小部分孩子成功了,但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却不一样。
这说明学生个体产生了知识经验的冲突,学生共同体中产生了差异,我不要把这些作为课堂上的绊脚石,而是应把它作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利用。我及时抓住了学生的这些失败、不同,通过引导唤醒孩子进行深入探究的激情。学生形成了“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小灯泡为什么这样连就亮”的心理需要,此时,我再一次通过课件让孩子了解灯泡的内部结构,灯泡亮的原因。再反思失败,学生就学习得更深入。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可以说课堂的生成与教案设计有差异,但也有精彩。
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外出旅游时,带回来几种好看的灯,孩子们看非常感兴趣,就开始议论起自己有什么好看的灯,并且也带来了好多种灯,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其中“为什么灯上的灯泡不一样”这个问题,是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结合黄墟的灯泡厂较多,这个关于“灯泡”的探索活动由此展开了。
活动过程:
一、灯泡的构造
班上很多孩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灯泡和制作灯泡的一些材料,与老师一起布置了一个“我们的发现”资料区。
在布置时,孩子们叽叽喳喳发表自己的看法,文倩说:“我的灯泡是红色的,和你们的不一样。”豪豪说:“你们的灯泡上面是圆的,我的还有点尖呢。”徐莹:“老板阿姨说我这个是‘芯子’,灯泡做好后,都要放在我这儿呢。”孩子们一看,徐莹手上拿的是一个纸板,上面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洞,听她这么一说,都将自己的灯泡往里面放,有的说:“我的灯泡可以放。”有的说:“这个圆洞太小了,我的灯泡放不下。”这是一个探究的机会,我问道:“为什么有的能放,有的不能放呢?”“因为这个灯泡的下面有的大,有的小。”孩子们指着灯扣争先恐后地回答。
在区角活动时,很多孩子来到了资料区,比着各自的灯泡不同的地方,我作为旁观者向他提了一个要求:“你们的灯泡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为它们作一个标记呢?”“行啊!”孩子说干就干,拿起了纸和笔为灯泡做起了标记。
在小朋友为灯泡做标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灯泡的颜色、形状、大小,钨丝形状及螺口、插口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
为了让孩子有更感性的了解,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网上看了看,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在网上,他们看到了形状各异的灯和灯泡及将各种灯泡拼搭起来的美丽的图案,回来后,他们将在网上看到的灯及灯泡都画出来展示给同伴看。
这一“了解灯泡的构造”的过程,孩子们大概知道了灯泡的不同的地方,但对“灯泡”各部分的名称还不知道。
二、灯泡的制作过程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小朋友直接问老师:为什么灯泡的颜色不一样,有红的、黄的,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磨沙的?有的小朋友用画的方式来表示为什么灯泡里会有细丝(钨丝)?为什么灯扣上有两个对称的突出来的东西呢(插口灯泡)呢?……
为了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我们组织了孩子去灯泡厂参观,了解灯泡具体的制作过程及灯泡各部分的名称。
灯泡厂的老板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亲自带我们去各个车间参观,并逐一介绍。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主动地与工人们打招呼,并不时地问这问那,还与工人们商量,能否让自己也试一试。而每个车间的工人都非常配合,不仅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工序,还教孩子如何操作,让孩子亲自试一试,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为了寻求答案,他们主动与成人交流,我们明显地看到孩子之间交往能力的差异。回到幼儿园他们这样表现自己得到的结果:有的小朋友用画的形式告诉大家灯泡的泡壳是用火烧出来的,用机器大手夹下来放在酷似滑梯的物体上滑下来的,芯柱上面的钨丝是一个一个夹在齿轮上通过大机器不停地转,沾到芯柱上的:……还有的小朋友通过口述让家长记下来做灯泡的过程。最后,我们共同知道了灯泡这样做的:先做芯柱,然后进行碰丝,同时,做泡壳,并要试试毛泡亮不亮,试完后,将芯柱与泡壳用扣子套起来进行焊锡,一个成品就做成了,当然还要试试亮不亮,才能进行包装,包装时要将每一个灯泡都插到梅花芯里,再放入盒内,最后放入大纸箱进行打包就可出厂了,这个过程好多都是机械直接完成的,机械化把以前几道程序合并,原来要18个工人做的,现在只要4个工人做,厂长的介绍让我们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参观这个灯泡厂时,小朋友很厉害,他们问工人为什么这里做的灯泡没有螺纹形的。厂长很多惊讶,她告诉孩子们:这里生产的灯泡都是装在摩托车、汽车上的,而螺口灯泡一般是装在电筒或家里白炽灯上的,还有电压较低的轮船地。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不仅知道了一个完整灯泡各部分名称,还知道了它的制作过程,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为以后的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设计灯泡图案
自己设计灯泡是大多数孩子的愿望,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纸和笔,让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灯泡,孩子积极动脑,不负重望,果然设计出了很多奇特的灯泡:有花型的、心形的、有三角形的、有五角星的,还有水果形的、动物形的,袜子形的、月亮形的、机器人形的……真是形态各异,各有特色。孩子们不仅设计了形状各异的灯泡,每个人还向大家介绍各自的设计意图:莹莹的心形灯是爱心灯,爱心灯一亮,就可以让所有有困难的小朋友都来上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李毓磊设计的牛灯是因为他喜欢喝牛奶,牛灯一亮牛奶就流出来了,小朋友就可以喝到牛奶了……
1、自制活动
在活动前,我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各种纸、双面胶、固体胶、各种盒子等,让幼儿为灯泡打扮,孩子们很开心,都大胆地为灯泡装饰起来了,星星小朋友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小女孩,扎上了漂亮的蝴蝶结,穿上好看的摆裙;天天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蝴蝶。孩子们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后我提议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盏灯,孩子们可高兴了。
在家长的帮助下,各种各样的灯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立式小台灯、汽车灯、花灯、烛灯等,当我让孩子拿着自己做灯拍成照片后,他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2、触电了怎么办?
孩子将做好的灯带来后,琦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做的这些灯会不会触电呀?”磊磊:“会触电的,因为上面有电线。”殷凯说:“不会吧,我刚才碰了碰,没有被触到呀。”“那为什么会有人被电触死呢?”寒寒反问道。蒋镇似乎想到了什么,说:“可能是我们这个电线太细了,人家那个电线太粗了吧?”“要是触电了怎么办?”豪豪问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议幼儿去收集有关的资料。
几天来,孩子们通过爸爸妈妈及一些其他资料了解到触电与电压有关,还设计好多关于防电的标记。老师以欣赏的目光,惊奇的赞赏的语言给予了幼儿肯定。
分析: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Rx= 〉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2)进行实验讲评,表扬实验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指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全体及当事人。(注意:应以表扬为主。)
(3)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试身手、熟悉新器材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励,点亮两个灯泡
设计实验
1、设计电路图
2、设计记录表格
3、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1、连接电路
小组合作分工,认真连接电路,对出现的错误能够及时发现和改正,然后组间展示,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附件2: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2、一只灯泡标有“220V 100W”字样,把它接入110V电路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_____。
3、某电度表盘上标有“3000revs/(Wh)”,单独开动某一用电器时,电度表的转盘在100秒内转5转,由此可知,该用电器的功率为______。
4.小华通过学习得到以下结论,你能帮他填写完整吗?
(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是。
(2)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除了需要电源、开关和导线外,还需要、、和。可先将小灯泡与 和 串联,再与 并联接在电路中。
(3)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应注意:①开关必须
是 的;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位置。
(4)如图所示,是晓亮同学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电路图。
①请在甲、乙、丙三处填上合适的元件符号;②在实验开始前,滑片应置 端,当滑片P滑至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要求小灯泡的亮度增强,滑片P应移向 端。
5.(湖北省黄冈市)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灯泡上标有“3.4V” 字样。小红设计了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
(1)请帮助小红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2)连接完实验电路后,小红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请帮助小红分析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小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_________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__W。
(4)假若电压表15V量程损坏,3V量程能正常使用,电源电压为6V且稳定不变,仍利用现有的器材完成试验,你认为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25 W 3、500 W
4、(1)P=UI(2)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3)断开、阻值最大处(4)甲电流表、乙电压表、丙小灯泡
5、(1)略(2)小灯泡断路(3)0.3A 1.02W(4)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6V。
附件2:布置作业
1、我们学习了电能表的有关知识,现在又学习了电功率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能否利用电能表和停表测算出同学们家中电视机的电功率。
2.请走访你所在的小区居民,一天当中什么时候达到用电高峰,用电高峰期电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居民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1)只让电视机工作,用停表记下在时间t内电能表所转动的转数n。
(2)观察电能表的转动参数求出电能表转动n圈所做的功W;
(3)根据公式P=W/t求出用电器的电功率P。
【《灯泡亮了》教案】推荐阅读: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探索小灯泡》03-27
物理教案-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09-28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03-18
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起来》及教学反思02-02
灯泡的启示的哲理美文06-07
《看病教案》教案06-06
经典诵读教案教案06-02
教案送玩具教案10-15
《口技》教案-教学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