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部组织机构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部组织机构(精选8篇)

护理部组织机构 篇1

1、根据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定期修改和完善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岗位职责和质量标准。

2、每年度制定、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

3、征求患者意见,以及时获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改进护理工作。

4、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省护理质控中心制定的《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标准》,规范考核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

5、加强三级护理管理,制定护理部三级质量监控。

6、各护理质控组每月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质量安全进行综合检查。

7、每月召开护理质量检查评析会,对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缺陷及隐患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8、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对节假日、夜间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9、根据护士长的管理目标,每年对护士长管理能力及质量安全管理进行考评。

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实行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质量三级质控、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二级质控和科室护理质量一级质控。

组 长:胡采云 副组长:王丛杰

组 员:阮洪霞 于桂红 李璐莹 时立伟 赵文新

李秀梅 曲洪萍 杜 艳 梁金伟 高秀梅 刘 丽 臧秀英 刘再辉 胡 静 林 芳

一、护理部质量三级质控小组职责:

护理部质量三级质控小组是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护理部主任负责,其职责是:

(1)教育各级护理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行业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护理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结合我院实际,修订和完善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3)按照目标和标准对护理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4)加强信息管理,做好信息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定期检查科室整改情况。

(5)对科室出现的护理缺陷、差错与纠纷及时组织讨论分析会,并向分管院长提交讨论与处理结果。

二、护理质量二级质控小组分工及职责:

(1)护理技术操作:

组长:梁金伟 于桂红 刘丽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2)护理文书: 组长:曲洪萍

组员:时立伟 中医文书书写质量、文书培训 护士长管理(3)病区管理: 组长:赵文新

组员:李秀梅 病房管理 安全管理 基础护理(4)急诊急救:

组长:李璐莹 门诊、急诊、供应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5)中医特色护理: 组长:高秀梅 组员:杜 艳

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医护理评价标准,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质控。(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康复与健康指导等)

三、各科室护理质量一级质控小组(详见各科室计划)

1、科室质量监控小组职责:

科室质量监控小组由护士长、专管护师或业务骨干等组成,护士长是科室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科室质量监控小组的职责是:

(1)按照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方案》结合科室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科内质控方案。

(2)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强化质

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程序。

(4)按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每位成员每周按监控范围对本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考评一次,并作好记录,把存在问题通知责任人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向护士长汇报,评价改进情况。

(5)每月召开会议,总结一个月质控检查中发现的护理问题及发生问题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是否有效,对改进情况进行评价。

(6)每月通过护士长月报向护理部报告科室护理质控结果。

鸡西市中医院护理质量指标

一、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5%

二、基础护理合格率≥95%

三、急救药品合格率100%

四、无菌物品的灭菌合格率100%

五、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六、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七、年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0.5%

八、年褥疮发生率为“0”

九、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十、每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2项

护理质量检查工作任务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护士长等按照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每月对所负责的护理质控内容检查1-2次。

2、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至少检查一次,护士长夜查房、节假日查房,护士长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节假日前重点检查易发生护理缺陷、护理纠纷及护理事故的内容。

3、认真检查护理质量,严肃认真,不询私情,按各质量标准检查记录,同时多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改进。

4、每月随机抽考10%护理人员操作,每年考核操作二次,理论知识考核二次。

5、对指导的科室,要虚心学习,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6、每月将检查出的问题认真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有效措施,上报护理部。

7、护理部每月对科室质控组监督、指导,随时检查或跟随检查,对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办法。

8、每季度组织护士长讨论各科汇报护理差错事故并分析。

9、每月将质控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年终对质控检查分数进行汇总排名,对达标科室及护士长进行表彰奖励。

10、每月对归档病历检查1次,每个科室抽查5-10本病历。

11、护理部每月对全院质量认真分析、汇总,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问题的办法,对存在的问题追踪改进结果,以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为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质量工作保证具体做法如下:

1、每天按周安排认真指导落实护理工作。

2、对急、危重症病人设立上报制度,每天下班前对新增重症病人数上报,以保证与临床沟通及时,及时下科室巡视,进一步了解病人情况。督促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准备及时,巡视及时,护理措施落实及时,确保工作到位,病人安全。

3、每周对临床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汇总,反馈至各临床科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科室及时传达落实。护士长认真检查落实工作情况,上下级保持工作一致性、及时性。

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的各项护理工作,每个科室认真检查一次,对查出的问题,按质量标准严格扣分。认真分析全院存在问题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并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及护士长例会上,下发具体改进要求,并要求科室落实,护理部下科检查落实情况,以达到中医护理工作持续改进的目的。

5、每季度护理部召开护理质量委员会会议,共同商讨,共同分析,解决护理不安全因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不断达到护理质量不断改进的目的。

鸡西市中医院护理部

护理部组织机构 篇2

1 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1.1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药物临床试验过程的管理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 (G CP) 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1], 试验机构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接受申办方的监查。机构内的护理人员必须受过G CP专业培训, 具备诚实的思想品格、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 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扎实的理论基础, 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和抢救技能, 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1.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主要是接受G CP知识培训。G CP总则第4条指出:“所有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必须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 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2]。已取得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的医疗机构和专业, 每3年需接受一次国家有关部门的资格复审。为使药物试验安全、顺利地进行, 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掌握G CP的理论知识和实施原则, 明确临床试验的性质、目的和要求。研究护理人员通常由组长1名, 主管护师2名, 护师1名组成。试验机构制订各项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 P) , 要求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时均按SO P执行, 以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3]。

2 对受试者的管理

2.1 做好知情同意工作

知情同意是一个沟通交流及健康教育的过程。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在新药临床试验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受试者年龄、性格、文化、职业等特点, 选择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在试验前以坦诚的态度耐心讲解药物临床试验的有关知识, 让其知道受试者的利益、安全和健康高于对科学与社会利益的考虑, 并主动介绍用药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可能带来的不便和预期可能的受益等信息, 在试验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不适, 都将给予积极的治疗。如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时, 还将给予相应的补偿, 消除疑虑, 提高依从性。对院外受试者主动做好随访工作, 以取得治疗配合, 避免试验病例脱落, 影响试验进程。

2.2 建立互信的护患关系

受试者信任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尊重、体谅、理解受试者, 有利于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4]。我们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获得受试者的信任。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娴熟的应急技能, 熟练掌握急救器材的使用。急救药物由专人保管、登记, 用后及时补充。当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时能得到及时救治, 以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并与受试者沟通, 使受试者感到安全、放心。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对帮助受试者按医嘱用药有着积极的作用[5]。

3 对机构病房的管理

3.1 设施的管理

机构病房应设有抢救室和必备的抢救设施, 包括氧气、吸引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心电图、呼吸机和除颤器, 要求设备性能良好, 随时处于待用状态;抢救车物品齐全, 无过期;有切实可行的抢救管理制度、抢救流程和应急预案;病区应有受试者接待室, 为受试者与研究者之间沟通交流和签署知情同意书提供空间, 以充分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和权益。要求室内基本设施齐全, 定期消毒, 专人管理。

3.2 药品的管理

G CP对试验药品的管理有严格的规定, 试验机构在研究过程中, 就药品的供给、使用、储藏及剩余药品的处理随时接受申办方的监查、有关部门的稽查和药政管理部门的视察。

3.2.1 药品的供给

试验药品由申办方准备和提供。试验药品应包装完整、“临床试验专用”标示醒目, 药品标签、有效期和试验编码清晰。双盲试验中的试验药与对照药或安慰剂的外形、气味、包装和其他特征应完全一致, 研究护理人员接收时需认真查对并做好记录。

3.2.2 药品的保管

管理原则是专人管理、试验专用、专柜专锁存放、专账记录。注意存放条件和药品有效期, 建立温湿度登记本, 每日监测室内和冰箱的温度、湿度, 存放间应设有空调和除湿装置。药品按试验编码顺序入橱放置, 对试验方案要求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必须放入冰箱, 3名研究护理人员需做好存药柜和冰箱钥匙的交接工作, 以保证试验用药的正常使用。

3.2.3 药品的使用试验药品提供给受试者无偿使

用, 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费用。建立药品使用登记表, 内容包括:受试者姓名、年龄、性别、药品编码、领用日期、领用数量、发药人签名、受试者签名、医生签名等信息。住院受试者凭医嘱用药, 研究护理人员发药或执行医嘱时除了常规护理操作三查七对外, 还必须核实受试者是否已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查对受试者的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生命体征指标、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时间、用药过敏史等信息是否符合试验方案。对不符合试验方案要求的处方或医嘱, 研究护理人员应及时向研究医生提出并拒绝执行, 以保障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受试者的权益。严格遵循试验方案, 根据药品编码顺序按时间窗发药和用药, 决不允许将多疗程用药一次性发放, 必须保证用药浓度和剂量准确, 注射给药应避免配伍禁忌。3.2.4剩余药品的处理试验用药的空药瓶、空药袋及剩余用药均要回收并建立药品回收记录表, 详细记录药品名称、编码及回收数量, 待试验结束后一并上交, 不得将试验药品用于非受试者和做其他用途。

4 对试验过程的管理

4.1 熟悉试验方案

临床试验既是一次临床治疗实践, 又是一次科学试验。由于试验方案的具体操作主要是由护理人员具体完成的, 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方案有充分理解, 才能保证顺利完成临床研究任务。每次在接受一项临床试验任务之前, 首先仔细阅读研究者手册, 了解试验的背景与研究目的, 受试者入选的条件 (年龄、体质量、实验室检查项目、用药过敏史等) , 熟悉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尤其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保证在试验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

4.2 协助制订S OP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医师、药师沟通, 参与SO P的制定,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保证方案切实可行。SO P是为有效地实施和完成某一临床试验中每项工作所拟定的标准和详细的书面规程[1], 可以降低各种操作变异和试验误差。能否正确管理和使用SO P文件是成功实施G CP的关键, 也是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申报和检查中应准备的重点。SO P制订的原则是保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所有涉及临床研究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循。

4.3 合理安排, 分工合作

研究护理人员根据日常工作流程及工作量特点, 结合药物临床试验进行合理安排, 尽量安排在工作日上班, 如果临床试验用药集中, 工作量大, 则实行弹性排班, 保证用药时间段有1~2名研究护理人员参与。研究护理人员作为助理研究者参与药物临床试验, 其工作与从事医疗方面的护理有着明显不同, 既有符合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要求的严格分工, 又有病房临床工作互相配合、连续护理的密切合作。

4.4 准确执行医嘱, 认真观察病情

首先, 严格按医嘱给药, 给药时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并认真核对药物编号, 保证药物剂量、剂型、用药时间、给药途径准确。口服的片剂或胶囊看受试者服下后才离开, 不能将药磨碎或掰开胶囊服用, 以免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 认真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及时、准确地做好记录。用药后受试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这些是评价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受试者用药后出现的任何情况, 都应及时汇报医生, 并客观、准确地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具体表现、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便于医生判断是否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

4.5 正确采集血液、体液标本

在临床试验中, 护理人员应按SO P采集血液、体液标本并由专人送检。报告出来后及时送交医生, 以免发生遗失。有关血药浓度测定的标本, 一定要按时投药, 按时采血, 认真记录好生命体征以及各项测量指标。临床试验多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6], 作为试验者不可擅自猜测受试者所用药物为试验药或对照药, 更不可任意改变随机入组的顺序。临床试验中有许多表格需要填写, 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进行检查报告的收集整理、认真及时真实地记录结果, 从而为试验结果的分析、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5 小结

药物临床试验是一项严谨的系统工程, 研究团队中各成员 (医生、护理人员、受试者和监督者) 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保证临床试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研究护理人员在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 不仅参与大量护理工作, 保证临床试验顺利进行, 而且对观察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不仅要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还要进行职业道德和科研态度的培训, 探讨相对完善的护理管理方法, 拓宽护理工作范畴, 增强护理科研意识[7]。作为护理人员, 必须了解各期临床试验的目的和要求, 严格遵守SO P和准确执行医嘱, 认真观察受试者, 做好各项观察记录, 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可靠。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 新的药物不断涌现, 药物临床试验越来越多, 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护理管理也需进一步完善, 护理工作将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理督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2003:1.[1]State Food and Drug Adm inistration.Good ClinicalPractice (GCP) [S].2003:1.Chinese

[2]唐红梅, 张鸿飞, 王景华.FDA三期临床试验护理工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10) :903-905.[2]TANG H M, ZH ANG H F, W ANG JH.Study on the FDA three stage clinical experim ental nursing works[J].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 2004, 19 (10) :903-905.Chinese

[3]李金恒, 刘玉秀, 洪立基.新药临床试验的原理与操作[J].中国新药杂志, 2000, 9 (6) :380-382.[3]LI JH, LIU YX, H ONG LJ.Principle and procedure of clinical trial of new drugs[J].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00, 9 (6) :380-382.Chinese

[4]肖惠敏, 姜小鹰, 陈晓春.高血压受试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46-47.[4]XIAO H M, JIANG XY, CH EN XC.Investigative progress on subjects’com pliance of hypertension m edic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2003, 38:46-47.Chinese

[5]施华芳, 姜冬九, 李乐之, 等.受试者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134-135.[5]SH I H F, JIANG DJ, LI LZ, et al.Investigative progress on subjects’com pliance[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2003, 38:134-135.Chinese

[6]奚悦文.临床试验设计中对照组的选择[J].中国新药杂志, 2000, 9 (8) :532-535.[6]XI YW.Choice of control group in the design of clinical trials[J].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00, 9 (8) :532-535.Chinese

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浅议 篇3

一、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接触一门新课时,首先接触到的便是授课教师,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融洽的学习气氛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教师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外,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状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与学生做朋友,一起学习、讨论,平等交往、倾心交流,形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语言轻松幽默,这样学生才愿意接受,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也会对她所教的课程充满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好的教学方法具有事半功倍之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易使学生懒于思考、懒于实践,产生惰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联合运用多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实践证明,联合教学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能力培养,有利于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电教手段已逐渐普及。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比较微观抽象,学生首次接触,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强、动静结合、视听相兼、信息量大等优点。因此,我们借助多媒体使镜下图像与文字内容有机结合,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板书和形体语言,以及挂图、图谱、幻灯、模型、标本的辅助运用,使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调查表明,多种教学手段的联合运用增强了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立体形态和平面形态的关系。切片和照片呈现的图像均为平面图,但人体结构是立体的,同一结构由于切面方向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形态差异。如管腔器官由于切面不同,呈现的形态也就不同。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建立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注意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来源于特定的结构,二者密切相关。

注意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实际主要是指切片标本和电镜照片,从这些实际观察中得到感性认识,从静态时象中理解动态变化,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难以记忆,因此在授课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贯穿一些记忆方法。如:趣味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等。另外,我们还指导学生掌握逻辑推理、总结归类、分析对比等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加强实习基本操作的训练,如:教给学生符合规范的基本技能和正确使用仪器、选择电教投影幻灯片等。

二是要加强随堂实习,增加手脑并用的机会。基本技能巩固和熟练的主要途径是练习,学生边实习、边观察、边思考,对他们智力和能力的提高及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都有好处。

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应用实习求知的能力:①让学生明确每次实习的目的要求,熟读实习指导;②结合理论知识自定个人的实习程序;③认真观察镜下结构,如实习绘图、填写实习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需要不断总结创新,需要教师不断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把教学工作向前推进。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古老的形态学科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廉洁,张海燕,孙贺等.对新形势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若干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

[2]周雪,章为.怎样学好组织学,我给你支几招[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12).

护理部组织机构 篇4

2015年6月8日上午8点10分,护理部组织在妇产科病区召开妇产科急症经验交流会,包括护理部、产科主任、及产科两个病区、儿科、手术室、产房护理人员近30人参加这次活动。

首先是产房护士长赵针对近期因提倡正常产,产科危重症有所增加的情况,讲述了近期发生的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4个病例,然后产房助产人员及各科室护理人员结合自己当班的心得体会提出了工作的不足和应持续改进的情况。如:在出现突发急症时医护人员怎样及时的召集;产程观察应仔细认真,充分的评估病情;急救药品和器械应处于备用状态;医护人员对急救物品的熟悉掌握程度;护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心理素质综合的培养方面;集体的团队意识,互相配合,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作为护士应善于与病人及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有效的沟通方面;敢于担当责任,在困难面前不退却的精神等做了热烈的讨论,还提出了好的建议:如在临床各科室电话及关键人员的电话应及时更新,醒目张贴,便于联系。护理部石建芸也针对自己参加抢救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与大家共享,提出了抢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大家从院科两级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掌握临床的各种应急预案和抢救流程,培养护士对病情变化进行敏锐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如除颤仪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徒手心肺复苏术,心电图的使用,套管针的使用,吸痰、吸氧技能等等,在危急的时候尽量做到一针见血,苦练基本功;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遇事不慌乱,沉着应对,医护人员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人翁意识。大家在会前各自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交流中听与讲之间彼此互动,气氛活跃,收效较好。6月份我院医护人员针对产科的危重症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术、产后出血的抢救等等进行了多次的实战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意识和协作能力,收效不错。在教与学中不断提高自己,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杜绝医疗事故,保证医疗安全,这就是交流会的目的。

2015护理教学与培训组织 篇5

为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根据医院的要求,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水平,特制定了本骨外科护理教学计划: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依法执业,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2加强沟通技巧,人文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3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开拓视野,更好的配合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更先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针对有专科特色的特殊病人,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大家的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使护理措施体现专科特色。使专科护理不断得到深入和发展。

4要求掌握本科室的抢救器械、仪器的使用方法、维护等。包括雾化器、骨折治疗仪、吸痰器、消毒机、心电监护仪、超声治疗仪的使用。5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要求科室人员个个达标,考核成绩记入个人考核评分,根据医院要求掌握各项护理操作。

骨外科培训组织

培训组织负责讲课、学习和床旁指导,定期对科室成员进行考核,指出平时工作中的不足和缺点,帮助大家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得到提高。

培训组织成员:颜钦文 周义家

徐斌 王礼芬 时华 谢青家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职责 篇6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落实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加强护理安全前馈管理,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二、目标

1.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2.加强护理安全制度的建设。3.及时发现及纠正护理安全隐患

4.杜绝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三、护理安全小组架构

四、护理安全小组主要职能

1.制定临床护理安全考核标准。2.制定质控计划及考核内容

3.督促指导所在科室护理安全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适时提出修改建议。

4.及时发现本科室护理安全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安全隐患,并针对护理安全的相关存

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落实整改措施。5.协调处理护理制度建设方面的有关工作。6.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提出改进建议。7.定期修订各项护理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

五、工作程序

1.凡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由科护长及区护长逐层宣传及落实,护理安全小组协助做好落实工作及落实情况的反馈。

2.凡需要责任追究的事项(护理质量及服务缺陷.意外事故等)由所在科室区、科护长、护理部及相关安全小组成员负责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及整改意见,再由护理部病管组及护理部主任会议讨论决定。

3.安全小组成员根据工作职能开展工作,针对临床护理安全工作实际所收集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区—科—护理部逐级提出和汇总讨论,最后交由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和护理部主任会议讨论决定。

六、工作要求

1.安全小组成员随时发现及收集有关护理安全制度及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

2.安全小组成员每月按《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内容》对所管辖病区进行检查,以发现病区安全隐患,并与相关护理管理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追踪落实。

3.每半年逐级组织安全小组成员进行有关安全工作和研讨和提出护理安全工作的改进措施。

护理部组织机构 篇7

1 临床资料

由于高炉炉渣喷溅, 共收治28例伤者, 均为男性, 年龄19~53岁;烧伤程度:特重度烧伤者3例, 重度烧伤者9例, 中度烧伤者16例;烧伤面积1%~98%;深度为浅Ⅱ~Ⅲ度。伴吸入性损伤5例, 4例均先后行气管切开术。27例救治成功, 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在渡过休克期后因合并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 护理组织与管理

2.1 入院前的准备

1) 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接到成批烧伤患者入院的通知, 初步了解送院人数、年龄、受伤原因、部位、烧伤面积、深度、有无合并伤、估计到院时间等, 并立即组织抢救工作;

2) 人员的准备立即向医院领导汇报, 积极进行人员的调配工作, 护士长根据人员技术水平、能力的差异合理排班, 充分发挥每名护士的潜力和特长, 迅速进行分工、成立抢救特护等小组。本次根据伤员病情成立了3个特护组、1个救护组、1个处置组、1个后勤组, 每组3~4名组员, 配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或护士长担任组长, 并设主班护士、治疗护士、总务护士各1名。护理工作职责分明、互相协调。特护组必须由烧伤专科护士负责, 由1名护士与1名医生组成, 负责特重或重病人的输液、抽血、插管、留置导尿、吸痰、病情观察等床边抢救工作及记录。救护组负责除特护病人的皮试、肌肉注射、抽血、吸氧、留置静脉穿刺针、输液、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等。处置组负责协助医生清创包扎、创面涂药、剃去毛发、皮肤清洁等工作。后勤组负责登记病人的一般情况、办入院手续、物品的供应、科室的对外联系等工作。治疗护士负责准备大输液、加药、配置皮试液、准备血浆等。主班和总务护士负责安排床位、建病历、医嘱的电脑录入、核对、过治疗单、领取药品等工作;

3) 病室的准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安排病房。同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 准备隔离衣、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 小太阳、吹风机等用品, 病床上备消毒纱布垫、一次性床上用品等, 并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

4) 抢救物品、器材的准备准备输液架、心电监护或脉氧仪、负压吸引器、吸氧装置、远红外线治疗仪、电凝等器材, 检查性能良好后备用。抢救车、吸痰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导尿包、量尿杯、乳酸钠林格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琥珀酰明胶、葡萄糖氯化钠, 抽血及静脉穿刺用物等放置在抢救室、隔离间备用。清创换药用的敷料、器械、外用生理盐水、0.1%新洁尔灭、碘伏等分别整齐放置在换药室、治疗车上。同时备多个医疗废物桶, 以便清创后的医疗废物放置。

2.2 入院后的组织抢救

2.2.1 协助医生快速检诊

成批伤者到达病区后, 护士协助医生进行快速检诊, 判断病情轻重, 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特别注意有无复合伤及合并症。特重烧伤病人或有吸入性损伤等危及生命的患者优先抢救, 并及时处理复合伤。尤其头面颈部烧伤患者、有呼吸困难和疑有呼吸道梗阻、合并吸入性损伤者, 给予紧急气管切开。本组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经过吸痰、吸氧、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气道湿化、抗感染等护理措施后患者呼吸平稳, 痊愈出院。

2.2.2 迅速抗休克治疗

休克是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入院后第一时间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迅速补液复苏, 给予深静脉置管, 抗休克治疗。休克期补液量第一个24h, 每1%烧伤面积给予晶体和胶体各0.9ml/kg, 水分3000 ml;第二个24 h, 每1%烧伤面积给予晶体和胶体各0.7ml/kg, 水分3000 ml, 胶体以血浆、全血为主[2]。但补液量强调个体化。输液时按晶体, 胶体, 水份交替输入, 根据尿量调节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能准确控制输液滴速, 使液体均匀快速地进入体内, 可减少脑、肺水肿的发生。观察并记录尿量, 吸氧、心电或脉氧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末梢循环等, 通过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与护理, 本组28例患者均能平稳渡过烧伤休克期。

2.2.3 部门、科室间的配合与协助

处置组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清创包扎、烧伤创面的处理。头面部及会阴创面予暴露疗法。剃去创面邻近皮肤的毛发及皮肤清洁后把病人送至安排好的病房。后勤组护士负责询问病人的基本资料、协助办理入院手续、送检血尿标本。与检验科联系尽快出检验结果, 特别是血型结果, 以便尽快给病人输同型血浆。与血库联系, 通知病区需要的血浆数量, 并预约血浆解冻的数量。与药房联系, 通知送药组把急救药物送至病区。必要时与相关临床科室联系, 协助完成会诊工作。

2.2.4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保证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关键。具体包括:进入特护或隔离病房前必须用流动水洗手, 戴一次性口罩、帽子、穿隔离衣等, 执行治疗后洗手、每日定时空气消毒和物表消毒, 病人在病重期间谢绝家属探视。由于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到位, 我科救治的这批烧伤病人之间无发生交叉感染。

2.3 护理质量监控

成批烧伤患者救治, 护士工作忙碌, 另外有其他科非烧伤专业的护士到本病区支援。因此, 只有加强质量监控, 才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监控重点内容: (1) 查对制度的落实。 (2) 抗休克补液措施的落实。 (3) 医嘱的执行情况。 (4) 危重病人的护理、抢救记录。 (5) 专科操作质量落实, 如创面清洁涂药、换药技术、创面生长情况等。 (6) 基础护理的落实。

2.4 医患沟通

成批烧伤属特发事故, 患者家属多, 通常集中在病房走廊, 对意外的发生, 家属普遍情绪激动, 表现焦虑, 担心。把家属集中安置在指定地点, 进行安慰, 由主管医生交代病情, 让家属了解病情并留下电话号码, 便于随时取得联系, 配合医院的工作。

2.5 信息管理

成批烧伤属灾难性事件, 通常有媒体到病房采访, 按照医院的规定, 接受媒体的采访必须经医疗护理部、患者家属及单位负责人的同意。因媒体采访由分管领导负责安排, 未经授权任何人不许对外发布医疗信息。科室收治的成批烧伤患者在急救中均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院领导每日亲临病房进行医疗查房, 对抢救工作给予指示。科室及时向院领导汇报抢救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取得支持和指导, 落实院领导的新要求、新指示。

3 结果

针对上述这批烧伤患者, 我们按照系统、规范的救治工作程序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27例患者成功治愈出院。在抗休克过程中, 快速合理的补液及严密的监护措施, 使2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休克期。5例吸入性损伤患者 (其中4例气管切开) 经严格的肺部护理治疗, 未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治疗工作中的关键, 27例患者未发生创面交叉感染, 为感染期的平稳渡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此外,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与患者及家属的及时沟通和关爱, 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事件。

4 讨论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成批烧伤病员进行高效的抢救, “迅速、有序、规范”的组织与管理是成功救治烧伤病员的关键。

4.1迅速高效地投入抢救

接到成批烧伤的救治通知, 立即启动烧伤应急预案, 以最短的时间集中人员迅速投入救护工作。急救器械时刻保持性能良好、物品足量齐备、固定位置存放、标识清楚, 应用时能得心应手、减少来回走动的次数, 熟练掌握专科操作技术, 在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留置尿管、配合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方面做到快而准, 为病员在休克期的成功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4.2合理分工, 有序实施抢救工作

由于成立的特护抢救等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程序清晰, 各组做各组的工作, 抢救过程忙而不乱, 为抢救措施成功落实提供了有利保证。

4.3规范执行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者关注全局, 做好安全质量的监控。在抢救过程中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查对等制度。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以便上级医生指导抢救工作;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使用急救仪器;输液、抽血、输血制品等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如气管切开病人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钳子”, 防止出现肺部感染;抢救记录的书写客观、真实、及时、全面, 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动态观察病情, 如对体液不足、呼吸不畅等护理问题做出快速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护理部组织机构 篇8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负压封闭引流 修复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39-0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岁,上肢创面7例,下肢创面1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机械绞伤4例,重物砸伤2例。创面最小7cm*19cm,最大18cm*32cm;均伴有部分骨及肌腱外露、缺损。

1.2治疗方法 急诊患者入院后应先抢救生命,并早期应用抗生素,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进一步手术治疗。手术需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伤口清创,负压封闭引流覆盖创面,5—7天后拆除,根据创面感染控制程度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酌情再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1—2次。待创面感染基本控制,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第二阶段根据受皮区软组织缺损部位、范围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游离肌瓣,肌皮瓣,穿支皮瓣或背阔肌皮瓣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创面。

2结果 本组23例患者中22例移植皮瓣一次性成功,皮瓣完全存活。1例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静脉危象,当班护士及時发现并报告医生后经急诊手术探查处理后皮瓣存活。术后随访6—24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避免了截肢的后果;减轻了患者痛苦,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创伤重、病程长,需多次手术,容易对手术及疾病产生恐惧。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以及此类手术的开展情况,利用图片等方式介绍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顾虑及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3.2 术前术后应严格控烟 烟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可刺激微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影响皮瓣区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皮瓣坏死的严重后果。

3.3 供皮区皮肤准备 游离皮瓣通常选用较隐蔽、功能活动影响小,可切取面积较大的部位作为供区。临床根据受区情况通常选用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背阔肌皮瓣等。护士应观察供皮区皮肤情况,皮肤应完整、无瘢痕,弹性好;避免在供皮区穿刺;术前3天应每日用柔软毛巾温水清洗,避免划伤皮肤,内衣每日更换,保持局部清洁。

3.4 负压封闭引流的观察护理

3.4.1 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 术后回到病房,用专用负压吸引器连接中心负压源,调节负压在-20kpa—-40kpa(150mmHg—300mmHg)。以引流通畅,不影响移植皮瓣边缘血供为度。一定的负压能明显增加创缘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加和微血管密度,促进慢性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改善微循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为皮瓣的存活提供有利条件。

3.4.2保持创面处于封闭状态 在接通负压后,观察人工海绵压缩出现管型,说明局部封闭良好;如封闭不严未出现管型,可听到漏气声音,应及时查找漏气部位重新予以封闭。

3.4.3 保持引流管通畅 若吸引管在连接负压后发生塌陷,敷料干硬,引流管内有分泌物堵塞,说明引流不通畅,应及时处理。用生理盐水反复冲管,抽吸阻塞管腔或更换管道,以保证引流通畅。

3.4.4 做好引流液观察 护士应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量并记录。如发现短时间内有大量新鲜血液吸出,要警惕活动性出血;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负压引流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5游离皮瓣的观察护理

3.5.1 游离皮瓣能否存活是整个手术治疗的关键 正常的皮瓣一般颜色红润,色泽与健侧相同或接近于健侧,弹性好,轻度肿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1s—2s),皮温略高于健侧。动脉危象表现为皮瓣颜色苍白,弹性差及皮温低于健侧,毛细血管充盈>5s;静脉危象表现为皮瓣颜色变深呈暗红色,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快,肿胀明显。另外术后24h内还应特别注意血压变化,因血容量不足可使心输出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影响皮瓣的血运供应。本组1例皮瓣移植在术后24h内发生静脉危象,当班护士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处理后静脉危象解除,皮瓣完全存活。

3.5.2 体位护理 采用“梯形架空法”保护手术部位不受压,在手术区的上方、左侧、右侧呈梯形各垫一小软枕,使人工皮或肌皮瓣悬浮在架空的空隙中,均衡分散压力,从而保证了人工皮负压吸引不受压,维持皮瓣正常的血液循环。

3.5.3 疼痛护理 疼痛会引起微血管收缩,从而影响皮瓣的血液供应,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止痛很关键,一般遵医嘱在术后72小时内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q8h,使患者处于相对无痛状态。患肢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3.6 营养支持 由于患者创伤重,失血多,手术次数、部位多,创面大,病程长,机体蛋白质丢失多,应加强营养摄入。在无特殊饮食限制下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可静脉补充白蛋白等;保证充分的营养摄入,有利于创面的修复及机体的恢复。

3.7 康复指导 行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患者大多肢端损伤重,手术创面大,术后72h内应取平卧位,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15°—20°,注意体位的摆放应 避免压迫患肢 。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作适当手指或足趾运动,观察肢端运动感觉恢复情况。术后24h—72h指导作皮瓣区关节外肌肉主动舒缩运动及健肢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及适当作皮瓣区关节活动。早期锻炼时注意患肢避免运动幅度过大,使皮瓣区受牵拉而张力过大。每次运动以3—5分钟为宜;上肢术后一般5—7天拔管后可逐步下床活动并用前臂吊带托扶上肢;下肢术后5—7天拔管后鼓励床上活动,一般2周后指导下床扶拐逐步行走,患肢不负重。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以促进患肢关节的功能恢复;做好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6—24月,根据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班秋季新学期开学寄语下一篇:有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建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