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客户管理情况报告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客户管理情况报告(精选8篇)

企业客户管理情况报告 篇1

1、公司质量管理机构

总经理 品管部 开发部 品管室 化验室 质量管理机构图

公司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共计36人,应经培训考核合格领取相关资质证件的特殊工作操作员工人员均已持证上岗。此外各部门主管、生产技术骨干等人员还以参加HACCP小组、食品安全小组、内部审核员等方式参与质量管理。

2、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2.1、健全企业质量体系管理文件,强化持续运行 公司自2000年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后,我们立即组织从事过技术质量管理的相关技术骨干并聘请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采纳所等资深

体系管理人员策划健全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在正常运行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SSOP》、《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等适用于本公司管理性文件基础上,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管理目标,健全了公司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将企业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并实施考核。在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系列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坚持贯彻实施,通过颁布和实施相关质量体系管理文件使公司质量工作逐步迈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轨道。2.2、健全产品技术文件,强化标准执行 我们认识到,要制造出成批的合格产品,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是 生产、质量管理的关键。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及品质管理部门紧紧围绕以落实国家行业标准和产品技术标准为重点开展技术准备工作,健全产品正常生产所需的各种技术文件,为产品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和质量保证。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产品执行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编制了各类作业指导书423份,表格414份并按规定程序批准发放使用,全部处于受控状态。这些作业指导书、表格的贯彻实施为企业展开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技术依据。2.3、完善产品计量检测手段,强化检验把关 公司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视理化质检中心的建设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化验室对生产所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包装材料及生产过程、成品的卫生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合格材料方可投产、合格成品方可出厂。公司进行质量检测所用计量检测器具和设备均按规定编制了周检计划,按周期要求实施送检,所有在用检验器具都有官方检定合格证书和合格标识。公司生产人员在加工过程中认真实行自检、互检,质量检验人员按标准、规程和工艺文件要求认真进行检测,严把质量关,确保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包装材料、成品不放行。千方百计、齐心协力保证和提高公司产品在顾客中的质量信誉。2.4对照标准和管理文件,强调体系的有效运行及不断完善。公司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认真对照质量体系标准和各项管理文件要求,在贯彻实施上下工夫,强调体系的有效运行及不断完善。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学习相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征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运行的意见,对于不适合工作运行的部分作业文件进行修改,并理顺工作流程。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两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公司每年多次接受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监督局、商检局及雀巢、沃尔玛等采购商的外部审核。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观察项目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分析整改。

3、质量体系运行的收获及取得的成效 公司于2000 年开始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发展至今质量体系已经运行达12年之久。质量体系的运行不仅强化了公司的管理机制,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而且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3.1建立了科学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系统循环式的运行方式,各项工作都处于比较严格的受控状态。公司的商务文件,行政文件,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有效管理,均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各部门都建立了外来文件清单,质量纪录清单等,合理运用各项管理机制和表单进行工作的管控,方便了日常的管理工作。通过定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工作质量检查,运用数据分析等各种科学手段,对系统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力求不断改进工作,促进系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食品安全指标100%符合要求;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责任工伤死亡事故为零;2009年、2010年、2011年顾客保持率分别为87%、87.6%、88.3%;2009年、2010年、2011年每年节能降耗比率大于分别为1.3%、1.5%、1.4%,实现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要求。3.2促进了公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确定管理者职责,各项内部事务工作都制定了文件化的工作程序,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质量要求,让全体工作人员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得怎么样、如何自我评估和自我控制。全体工作人员均按规定的要求去做,形成一个全面控制、高效运转的质量管理体系,克服以往那种凭经验管理的不规范做法,解决基础管理弱化、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使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系统、规范的要求。2009年、2010年、2011年原辅料、包装材料入厂检验合格率分别为97%、97.2%、98.3%;生产过程损耗率(废品率)分别为2.1%、1.8%、1.5%。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率为100%;2009年、2010年、2011年客户投诉次数分别为3次、2次、2次。3.3制定出各部门的质量目标。部门的目标管理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质量目标检查,各部门基本实现了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目标项目 要求目标值 09年

10年 11年 各车间包装纸箱≤0.2% 0.18%0.16% 0.15% 破损损耗率 饮料车间的饮料≤2% 1.8%1.7% 1.6% 瓶损耗率 饮料车间的饮料≤2.5% 2.3%2.1%2%

盖损耗率 标贴、标签损耗率 ≤2% 1.8%1.8%1.7% 米粉车间袋装产≤2% 1.7%1.5%1.4% 品包装膜损耗率 米粉车间汤杯损≤0.3% 0.24%0.22%0.21% 耗率 聚乙烯袋损耗率 ≤2% 1.6%1.3% 1.5%

腌渍车间大兰桶≤1% 0.64%0.57%0.49%

损耗率

腌渍车间小兰桶≤3% 2.3%2%1.8% 损耗率 陶瓷罐、盖损耗率 ≤0.2% 0.14%0.12%0.11% 枇杷丹包装膜损≤2% 1.6%1.5%1.4% 耗率 生产车间一般事故 ≤2例/车间 1 1 0 新产品开发确认≥30% 66% 75% 80% 率 专利申请受理数2件/年 8件 10件 10件 量 新聘生产人员健≥98% 100% 100% 100% 康体检率 员工职业健康专≥90% 100% 100% 100% 项体检率 员工培训计划完≥95% 100% 100% 100% 成率 受控文件、资料发≥98% 100% 100% 100% 放管理达标率 特殊工种员工持≥98% 100% 100% 100% 证率 厂区草坪绿化环≥95% 96% 98% 98% 境达标率 厂区环境害虫密≤5例 0 0 0 度超标投诉报告 固废分类收集合≥95% 100% 100% 100% 格达标率 劳动保障覆盖率 ≥98% 100% 100% 100% 维修保养计划制≥95% 96% 98% 100% 定及完成率 账物卡不符合率 每个仓库≤1例 0 0 0

4、存在问题及纠正改进措施 4.1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导入体系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在公司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工作质量检查等发现,部分人员对公司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有效地运用质量管

理体系管理理念和所提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部分工作中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

(二)因为支持质量体系的ISO9000、ISO22000等标准中概念太多不好掌握。公司现有的管控程序虽然很规范,做到了事事有记录,时时有记录,但太细,执行起来不是很方便,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造成工作成本上升问题等等。4.2改进措施如下:

(一)管理层高度重视,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管理者推动是关键,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

(二)提高质量意识,加 强质量培训

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与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密不可分,若要提升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水平,就要抓好质量管理培训。

(三)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 质量管理不仅仅是某个、某几个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上到最高管理者,下到每一名员工。

(四)加强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过程来实施的。因此公司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就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产品的符合性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实施的,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企业客户管理情况报告 篇2

1“一活动一工程”开展情况

1.1 背景与概况

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 努力实现我省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 云南省总工会在全省各级工会组织部署开展了“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 实施云岭职工人才工程” (简称“一活动一工程”) 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同志在活动启动动员大会上作了重要动员讲话, 成立了“一活动一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 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 对活动作了部署安排。

建材地质云南总队工会在云南建材工会领导下, 认真按照省总工会和建材行业工会关于“一活动一工程”安排部署, 紧密结合我队生产工作实际, 将省政府下达省国土厅安排我总队的首批公益性基础性石材调查项目中心工作任务与“一活动一工程”紧密结合, 工作有突破、生产有促进、活动有亮点, 现将我队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报告于下:

在2013年度省建材工会工作会上, 缪沾主席的工作报告就对“一活动一式工程”工作作出了部署, 要求下属各成员单位工会结合实际, 打好基础、做好准备、逐步推开此项工作。当年年底, 省总工会在云南普洱市召开“一活动一工程”现场经验交流工作推进会, 会上组织各地州市总工会, 各行业产业厅, 局工会主席参观考察了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洱市供电局, 金孔雀运输集团所属汽车修理厂、普洱市总工会四家单位开展“一活动一工程”情况, 该四家单位“一活动一工程”工作, 领导高度重视, 工会直接主抓, 工作及时有力, 有特色、有亮点。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同志亲率省总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室负责人专程前往普洱, 现场检查考核总结推广其经验作法。

按照协会工会精神, 建材地质云南总队成立了“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云岭职工人才工程”活动小组和工作办公室, 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要求下属各分工会, 结合总队生产工作实际, 紧紧围绕总队发展战略目标, 认真开展“一活动一工程”。

1.2 活动的开展

2013年3月, 总队党政班子研究决定, 为认真完成省政府下达省国土厅安排的首批公益性基础性石材调查项目。自2013年3月上旬起到4月下旬止, 共计约40多天时间, 先后从总队机关各部门 (科室) 抽调中青年干部、职工50多人, 先后分6批分赴10个石材项目工地, 积极支持和具体参与石材项目作业工作, 体现了全队干部职工心系发展和生产经济中心工作, 积极关心、参与, 献一份热, 发一份光的精神。群团组织及工作“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实践, 有力支援了中心工作, 彰显了机关党员、工会干部转作风、见行动、心系基层和一线职工群众的具体行动, 为“四群”教育工作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启动开展总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 总队工会、党群部在支持动员职工分赴生产一线, 支持中心工作开展上, 发挥了宣传员鼓动者的积极作用。

1.3 活动的推进

2013年根据省总工会在普洱现场会的推广部署, 省建材工会的工作推进, 要求结合我总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内开展的“跨越发展当先锋, 机关党建走前头”党的中心工作任务, 总队党政工会认真找准“一活动一工程”的契合点, 把两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党政工分工协作, 齐抓共管。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员、工会抓基层组织和工会班组, 基层和班组抓会员, 工会和技术、工程部等配合开展了“围绕总队中心工作任务的一活动一工程”生产劳动竞赛突击活动, 结合石材公益项目, 在野外项目组开展了“保质量, 守工期, 控费用、重安全”的比学竞赛活动;开展以完成重点急难任务, 班组长带班生产突击活动, 机关科室和生产辅助部门开展“一切为了中心工作, 一切为了生产基层一线”的“转作风、提效率、强管理、比服务、树形象”的主题活动, 结合管理提升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 形成较好势头, 收到较好作用。野外生产一线干部职工一心扑在中心工作上, 努力拼搏, 不惧苦累, 机关干部职工主动适应、转变作风、改进工作、靠前服务、提升效率, 彰显了机关形象示范作用, 圆满完成了2013年第二批7个石材项目任务, 得到省国土厅领导好评。

1.4 活动的经验

总队工会、安环部、人力部、技术部、资财部等密切协作配合, 发挥宣传鼓动, 安全、人力、财力、人员上的支撑保障作用, 为推进实施“一活动一工程”积极努力工作, 2012~2014年总队人才引进培养、员工学习培训、技术安全理论知识强化培训提升均做得较好, 每年学习培训内容上均达到20~30项, 年度参培职工会员均达上百人次, 为十二五人才培养、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很好作用。

通过“一活动一工程”开展, 促进了总队发展和经济中心工作完成, 2012~2014年, 总队主营业务收连年完成指标, 净利润实现较好, 职工收均以10%比例增加, 多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2012~2014年, 总队工会表彰基层工会3个, 工会班组8个, 生产技术、管理方面先进个人101余人。

2 持续推进企业的民主管理,

2.1 背景与概况

总队党政主要领导, 几届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企业民主管理, 较早就制定了总队职代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特别是近几年来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更显重要, 总队在民主管理上也作了变化调整, 形成了相对较完备的体制机制。

近几年的职代会, 工会都要在会前一周或十天前, 将总队长的职代会工作报告 (草案) 交各部门和全体职工代表讨论, 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收集职工代表提案, 使职代会成为企业强化基层管理, 降本增效、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

2.2 职代会管理

每年职代会上, 总队长都要代表总队领导班子向全体职工群众作年度工作报告, 并由职工代表对工作报告进行认真审议表决;纪委对总队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工会主席将年度队务公开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向广大职工报告;对总队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均进行年度考核民主评议;精神文明建设考核、领导班子民主测评结果也及时公布。自2011年以来, 总队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对总队“三重一大”问题形成了严格的研究决策程序, 并必须由职代会认真审议表决, 通过了才出台执行, 不通过, 职工群众满意不出台。

如:总队2013年末调整“十二五”战略规划目标, 将原来“五翻五建”目标调整为“五三三”目标后, 在职工中和职代会上进行了多次广泛收集征求, 听取意见建议, 最后经职代会认真讨论审议, 全体职工代表表决通过后才出台实施。又如:关于和易门县合作开发优质大理石矿和工作方案, 也是专门召开职代会进行审议表决通过的。

总队每年年初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如涉及特别重大事项会需由职代会审议表决的, 则适时召开专门职代会。广大职工代表认真履行职责, 积极参与讨论审议。对总队长的年度工作报告、单位发展改革生产经济工作、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等, 职工代表都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通过后才实施。职工提出的职代会提案, 工会认真收集汇总、总队领导现场解答处理。每年年底, 总队都要召开总队领导干部年度工作总结、述职述廉民主测评会, 会上总队领导个人都要述职、述廉, 中层干部、职工代表和离退休职工代表进行民主测评, 测评结果作为本年度领导干部工作履职及执行党风廉政制度规定全面情况重要参考。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发展需要职工群众, 发展为了职工群众, 全心全意相信和依靠职工群众投身参与总队发展,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职工知情权、参与权、意见建议权的工会职责要求和职能作用。

3 结语

企业客户管理情况报告 篇3

一、瑞典、芬兰两国企业债务重组基本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受东欧巨变及前苏联解体的影响,瑞典和芬兰企业的主要国际市场急剧萎缩,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导致瑞典和芬兰两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

受危机的影响,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偿还,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增加,使两国的银行和企业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不少企业和银行宣告破产。

为了克服银行和企业的债务危机,两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银行的重组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理,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各项措施的成功实践和外部条件的改善,瑞典银行业终于在1993年下半年摆脱了进一步滑坡的局面,并逐渐走出低谷。瑞典政府在银行经营明显好转后,开始对其实行民营化,成功售出持有的银行股权,回收政府注入的资金;承接剥离和负责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按比预期快的速度卖掉了所拥有的工业和房地产业的资产,收到了比预期好的价格。

芬兰也仿照瑞典的做法,政府对银行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通过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和出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其企业在1995年后开始走出困境,芬兰经济也走出低谷。目前,两国除了不断健全相关资产重组法律,加强建立法律框架下的法庭内的资产重组以外,仍保留了通过政府的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做法,并不断完善。

二、瑞典、芬兰两国企业债务危机治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强调政府采取行政政策措施在企业债务危机治理中的作用

1.政府成立援助银行的专门机构——瑞典银行援助局SBSA。它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拯救银行业,包括对银行注资、为银行债务提供担保、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的国有化和合并等。同时,政府还成立了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来监督整个过程。

2.合并银行。对于资产规模小、受冲击最大的储蓄银行,在政府的撮合下,所有的储蓄银行被并入全国储蓄银行总部SWEDBANK,成为其紧密控制下的分支机构。对于商业银行,政府通过购买银行的优先股的方式注资,将其国有化,并将其不良资产剥离给政府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AMC)。

3.实施“好银行坏银行”战略。瑞典政府灵活地采取了成立多个资产管理公司分散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其中既有政府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又有银行下属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运作中,兼顾处理速度和规模效益,对于问题严重的银行,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对于其他经营较好的银行,则由银行自身设立下属的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并不是全部收购不良资产,为了维持公平竞争,政府将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按平均水平交由问题银行自己承担,所有不良资产按可实现的长期价值进行转让。

(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债务危机处理和防范机制

1.瑞典的做法:一是在公司设立之初,尽量使公司治理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加快公司资金回笼,减少公司出现债务危机的几率。二是政府内阁设立国家债务办公室,在该办公室下设立国有资产债务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立一个改善国有企业经济状况基金会。国家将国有企业上交利润的10%给该基金会,由基金会用于挽救亏损的国有企业,在总体上平衡国有企业的盈亏。三是瑞典于1998年将所有国有企业集中到一个部门管理,在工商部下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的问题,而且参与对所监管企业的债务重组全过程。该类重组不进法庭,完全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指导下进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指导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一类按市场运作,一类按政策指导。按市场运作的企业,主要是将其所欠国有银行的债务转化为民营银行的债务或借贷,依靠资本市场,依法进行重组;按政策指导的企业,主要在政策框架下,通过购并、压低成本、优化资本结构等方式,实施重组。

2.芬兰的做法:芬兰政府认真吸取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的经验教训,调整企业重组体系,于1999年在工贸部下设立了国家贷款保证委员会,为大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为各类企业提供贷款或直接持股,面向全国企业提供风险监测和评估服务,并专门成立地区重组小组参与所服务企业的重组工作。该委员会重组小组对企业进行重组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对企业进行重建。即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整合企业业务,出售或终止亏损业务,构建新的领导系统,改组公司,使之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将危机企业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转让给别的公司;三是交给(ARSENAL)资产管理公司重组出售。该委员会还对所服务的3万户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系统,制定了危机诊断图,每年做两次风险评估。它把企业分成四大类,一是业绩好的公司,二是新设立的公司,三是濒临破产的公司,四是破产公司。该系统能及早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债务危机是否到了警戒线,及时进行治理,尽量减少破产的发生。

(三)健全企业债务危机治理的法律制度并依法治理

瑞典和芬兰在20世纪90年代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之后,颁布实施了《资产重组法》,开展了法庭内企业债务重组工作,依法规范了企业债务危机治理问题,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重在同时保护债务人和债权人利益,鼓励重组,减少企业破产及企业破产对社会的冲击。出现债务危机的企业可以向法庭申请资产重组。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定重组条件和期限。到法庭申请资产重组的企业,必须能够证明以后能够偿还50%的债务,从长期看有盈利能力。重组保护期(从申请保护到宣告正常化)一般为3—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在这个期限内,债权人不能向债务人追索债务。其目的在于保证债务的完整性,防止一部分人先受偿,同时让负债累累的企业有喘息的机会,不受债权人的干扰,静下心来研究重组和企业发展问题。在这个期限内有担保的债权人也受此限制。在经过调查、法庭宣判重组、债权人认可三个阶段后,可宣告正常化。

二是需要确定重组代理人。法庭裁定企业可以进行资产重组后,需由法庭指定或由债权人、企业确定资产重组代理人。原企业董事会仍然发挥作用,并有权决定是重组还是破产,与代理人相互制衡。

三是需要制定重组方案。重组方案由资产重组代理人和企业董事会共同制定,并必须取得60—75%债权额的债权人同意,才能呈交法庭批准。重组方案只负责债权、债务处理,并体现在财务上。方案批准后,即使有些债权人不同意,也要受此约束。重组方案批准后才可以减轻债务负担。一旦债务人按照重组方案,偿还了一部分债务,债权人没有权利再追索这部分债权。国家税收等同于一般债权。在企业实施资产重组过程中,不得拖欠职工工资。

四是法庭内的企业重组过程是一个诉讼过程。重组方案付诸实践后,在3个月内,企业经营和偿债无进展,法庭有权终止重组方案的继续实施。债权人对获得的清偿不满意,也可提出诉讼。通常情况下,债权人可以通过100%追偿、放弃利息和债权打折等方式获得清偿,但一般只能得到10—20%。

(四)对无法挽救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并妥善安置职工

三、建议

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切实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寻求化解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有效途径,做到既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又不能恶意逃废债权人尤其是国有银行的债务,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务危机治理和债务重组的法律体系

在正在制定的新的《企业破产法》中,一定要加强对企业进行重组方面的规定,对能够挽救的危机企业进行挽救,在法律保护下对企业实施重组,减少破产及破产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企业债务重组做到有法可依,能够得到法律保护。必要时,可以制定《企业资产重组法》,明确债务重组的程序和规则,少破产,多重组。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组成的企业债务重组管理人制度,提高效率,并加强管理。

(二)健全政府对企业债务危机进行防范和治理的机制

一是构建代表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能够进行债务重组的资本运作平台,并赋予必要的更换危机企业领导机构的职权。二是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评估系统,对所监管企业适时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三是尽快制定国资委对所监管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办法,使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在制度框架下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设立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基金,为企业债务重组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

企业债务重组需要采用重组企业、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出售和重组、资产证券化、以及吸引外资等多种方式,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难以完成企业债务重组的任务。同样,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债务重组必然产生对企业职工、金融机构和社会保障机构的反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对无法进行债务重组又不得不破产的企业,其职工安置必然成为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以尽量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四)加强国资委内部对企业债务危机治理的管理

企业客户管理情况报告 篇4

为了做好全县“十二五”人才规划,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如何建设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先后走访了全县大部分规模企业,与近七家企业老总、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面谈,发出近百份问卷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十一五”以来,我县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1、总量有所扩大。截至2010年7月底,全县共有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120人,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2003年以来,全县企业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经营管理人才20人。

2、质量不断提高。从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分析来看,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20人,管理水平得到

(二)营造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1、优化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经济发展在企业,企业发展靠人才,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观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三大工程,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全市上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环境氛围日益浓

2、认真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全县上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在住房、家属安置、子女上学、医疗保健等实际问题上为各类人才提供方便,努力做到政治上爱护他们,事业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力求为人才安心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制度建设初显成效

1、激励机制向多元化发展。在调动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方向、多形式的探索。重视精神激励,县里每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家,同时又注重物质激励和利益驱动,从实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责任制入手,逐步发展为年薪制、期权、股权制等;重视经营制度建设,从实行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入手,发展为资产委托或授权经营等形式。同时能解放思想,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入手,由传统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发展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3、培训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全有近3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接受了国内外专业培训。经过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经营管理业务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获得了任职资格证书步上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岗位。在培训实践中初步建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培训体系。

4、监督约束初步形成。除了有董事会、监视会的监督保证,又有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还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的审计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与措施,加之各行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形成了一些成形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客观上培育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有优良作风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二、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随着我县企业改制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县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非国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现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远不能满足改制后企业发展的需要,加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同国内其他同等县市相比经营管理人才基础比较薄弱,无论

人才规模和人才质量,都相对滞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人才工作氛围欠佳,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流动等方面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配置存在滞后现象。

(一)主要问题

1、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仅为总量的20%左右,中专及其以下学历占到80%以上,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人数不足职工总量的3%;既懂企业管理、财务营销,又懂进出口贸易以及科技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尚不足总量的1%。

2、职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当匮乏。与全国各地情况相似,职业经理人才缺乏是我县企业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多数是从原国有、集体企业来,民营、私企经营管理者大多是家族成员,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从外面引进的数量相对很少。本土人才虽有适应本土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但弱点也相当明显:视野往往不够开阔,有井底之蛙之嫌;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存在小富即安思想,企业难以做大。他们往往缺乏职业经理人所特有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不具备职业经理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也不具备职业经理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修养。

(二)原因分析

1、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近几年,我县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关心尊重企业家氛围逐渐形成,但是思想不够解放,对培养选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战略眼光,从当前工作需要考虑多,从长远发展考虑少;从维持现状考虑多,从开拓进取上考虑少。培养人才的投入仍然有限,舍不得花大钱引进人才,舍不得花本钱留住人才,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难以壮大成长。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机制不健全

选拔任用单一,家族任命制,没有真正形成市场。人才资源开发不力,渠道单一,视野狭窄,尚未形成有一定规模和比较规范的企业经营者我县没有一家正规的企业经营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中介机构,有的企业举办内部培训主要是面对企业基层员工和底层管理人员。企业中高层的专业培训目前仍以高校深造、学习考察等外部培训为主。由于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管人才整体素质提高。

3、企业运作的内外环境不优

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对人才的标准、使用、管理机制都存在着缺陷,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管理,制约着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平平,没有自身特色,对人才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效绩与回报不相称,干出了实绩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二是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首先,对我县当前亟需的高学历、高职称且有实际工作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来连工作,没有更加优惠的措施,使得中高级经管人才引不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其次,传统的薪酬激励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需求。股票期权、智力资本参与分配等新的分配形式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虽然我县在此方面也作了初步探索,但我国政策和法律还存在滞后性,加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考核与约束机制,使具体操作遇到很多政策性障碍,急需得到解决。

三是载体支撑不强。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要一定的工作氛围,这方面往往易被很多企业所忽视。除了政策法规、激励机制、福利待遇等保障以外,还要有良好信息环境、人文环境,但这正是我县的软肋。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是我实施“工业大县”战略的基础,是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我县工业实现转型跨越的迫切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作为企业的领头军,将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只有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带动我县企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业的社会氛围,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使用、培养、激励、监督约束等机制。真正让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发挥市场化配置作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的投入力度。

(二)加强制度建设

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以下六个方面上

1、完善培养机制。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领导企业参加国际竞争的能力。要十分重视企业经营者后备人才的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企业家后备人才的培养。

2、完善激励机制。要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导的激励机制,实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自我激励三结合。这是激发企业经营者自觉追求更高的奋斗目标,实现自身智慧和创造力的有效

3、扩大保障机制。要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对从外地因流动而辞职的人才,按程序恢复其原有身份;积极做好配偶的安置工作;优先优惠安排引进人才的住房;教育部门要及时安排引进人才的子女到教学较好的学校就读,有关学校不得收取择校费等政府规定以外的费用。

(三)优化环境

以制度化建设为保证,尽快形成一套立足实际,促进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汇聚的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聚集人才,用制度激励人才,用法规保障人才。

1、树立良好的社会舆论。要象改善投资软环境那样重视人才环境的建设,在全县上下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通过每年表扬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例,树立榜样,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多种形式,欢迎社会各界对开发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献计献策,努力为全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企业利润情况审计报告 篇5

广州市困难企业认定工作联席会议:

我们接受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保号:________,工商注册号:_____________)的委托,对其有关期间的利润情况审计如下:

一、盈利能力

(一)2008企业利润情况:2008,企业净利润________________元;

(二)2010年上半年企业利润增减情况:

2008年上半年利润总额(税前)__________万元,2010年上半年利润总额(税前)__________万元;2010年上半年与2008年同比增减______%。

二、审计意见

经审计,该单位以上情况 □符合(□不符合)《关于进一步落实援企稳岗补贴政策的通知》(穗人社函〔2011〕263号)第一条第(四)款的要求。

附件:1.企业2008利润表(损益表)

2.2010年6月利润表(损益表)3.2008年6月利润表(损益表)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及住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

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篇6

2008年1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和“两税合一”(指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统一为25%)开始正式实施;同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等改革措施不断深化;人民币持续升值等新情况不断出现。为调查这些新举措(新情况)对我市企业用工的影响和作用,我们选择了部分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33家企业的调查表反馈,其中:国有企业17家,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8家,外资企业5家。现报告如下:

一、企业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并深入贯彻

所调查的33家企业均组织学习过新的《劳动合同法》。企业用工的管理方法正走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式管理。33家企业的在岗职工为30946人,已经签订劳动合同为25767人,占的比重为83.3%; 276人因职工或企业的原因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企业, 占的比重为0.9%;尚有4903人在待签过程中,占的比重为15.8%。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私营企业270人,外资企业6人。

二、企业的用工方式以“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为主。本次调查企业主要用工方式时允许有复选项,企业选择频次最高的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24次,占总选择频次的52.2%;其次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

项,共计17次,占37.0%;第三为“签订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3次,占6.5%;第四为“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用工方式”选项,共计2次,占4.3%。

三、企业遵守《劳动合同法》的意识得以强化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我市企业选择频次最高的选项为“办理社会保险的成本增加”,共计19次,占总选择频次的41.3%;其次为“合同终止时经济补偿金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11次,占23.9%;第三为“不签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第四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前两项为守法成本增加,认同率高,说明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企业认同劳动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后两项为违法成本增加,也有相当部分企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认同率不如前两者高,说明大多数企业基本不做违法的前提假设,故而未把违法成本增加当主要成本支出的首选项,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企业守法意识加强。

四、某些行业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33家企业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8家,占24.2%,劳动力充足甚至过剩的24家,占72.7%,其他情况(经营者正办理交接,无法判断)1家。占3.1%。

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企业以私营企业较多,有4家,占私营企业总数的50%;其次为国有企业,有2家,占国有企业总数的11.8%;第三为集体企业,有1家,占集体企业总数的33.3%;第四为外资企业,有1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20.0%。

从行业发布看,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分布在酒店、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

五、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两税合一等改革措施对我市企业

影响不大。

对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63.6%企业认为“没有影响”,36.4%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两税合一”,33.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6.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节能减排”,30.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9.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六、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市企业有影响甚至有较大影响。

企业客户管理情况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一季度末, 官渡区范围内共有25家饲料企业, 其中3家为农业龙头企业 (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级1家) 。据统计, 目前已有24家饲料企业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 截止2014年9月末, 贷款余额累计达到86, 145万元。

从调查情况看, 辖区饲料企业主要面向省内市场, 以民营企业为主, 除政府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外, 均以自有资金为主, 涉及政府银行资金少, 基本是靠独立经营和发展。因云南省属于内陆地区, 因此企业饲料产品以肉蓄料的生产和加工为主, 涉及水产饲料较少。

二、存在的困难

(一)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

1.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近年来, 随着昆明市滇池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 (“四退三还一护”即退塘、退耕、退人、退房, 实现还湖、还林、还湿地和护水) , 过去滇池周边的厂房、单位、经营性建筑的逐步拆除, 滇池流域核心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员逐步实现转移。在此背景下, 过支在流域较为集中的传统养殖户和饲料企业也在搬迁范围。因此, 企业搬迁后需要重新建设厂房, 重新改造升级生产设备造成成本加大。由于搬迁后一般厂址均设在郊县, 因此造成原料运入和产品运出的双向运输成本加大, 我区“昆明云山广卫饲料有限公司”由原滇池周边搬迁到嵩明后, 以上问题显现比较突出, 给企业日常经营造成成本增加较大。

2. 国家政策因素影响。

国家对饲料企业的扶持政策是:国家税务局对做饲料的产业化企业有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这就导致一旦此类企业在地方要进行经营生产, 就不能够为地方带来税收收入, 因此对企业在当地建厂有一定的阻力。因此在调研过程中也了解到有一部分企业用地是通过租地的方式获得生产经营用地, 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3. 劳动力成本因素影响。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非农就业岗位的创造速度的加速, 农业转移为非农人口的生活成本、子女教育成本、医疗成本、住宿成本等成本的加大, 国家对劳动者利益的立法保障等原因, 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由过去的供大于求逐步转变为供过于求, 由过去低成本逐步转向高成本, 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招工难、招工贵会将会常态化和长期化存在, 因此, 在饲料行业也面临招工难、用工贵的情况。

(二) 受上下游企业影响较大

1. 上游企业原料价格波动大。

饲料企业为原料加工工业, 对主要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强, 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制约作用很明显。若相关的种植业和初级加工业的技术和生产水平没有普遍提高, 则本行业的发展也会相应的限制。生产饲料的很多原料, 如大豆, 玉米等, 特别是大豆, 现货价格由于受国内大豆进出口政策 (免征, 或暂缓免征增值税的原因) 和国外供求信息的影响, 导致大豆现货价格大起大落。近几年来大豆的价格变化涨幅很大, 这样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

2. 下游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饲料加工企业产品系饲料产品, 消费者主要为中国农民和专业养殖户, 消费者对饲料加工企业产品的购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国家农业政策、价格政策、气候、自然条件变化, 消费市场的变化等等, 需求弹性较大且不易把握。下游企业一般为养殖企业, 而养殖企业家禽传染性疾病发生频率较高、流行较快, 如果在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扩张开来的情况下会影响饲料的销售。例如;年初辖区一金融机构贷款户“鹏程标准化蛋鸡养殖示范园区”内发现部分蛋鸡染病死亡, 随后政府对该园区进行封锁, 并扑杀园区内约180万只蛋鸡, 蛋鸡养殖户损失惨重, 程鹏集团斥巨资倾力打造的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面临关门停业的危机, 家禽企业及养殖户的贷款还款来源难以保证, 金融机构有可能遭受信贷资金损失。虽然此事在我支行要求贷款行立刻采取措施, 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的原则, 通过降息、续贷等方式, 稳定受损养殖户情绪, 恢复企业生产经营信心, 防范和化解了信贷资金风险。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下游企业抗风险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同时许多饲料生产和销售企业对下游企业不提供赊销服务, 因此更加增大了下下游企业的风险和经营难度。

(三)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长期存在

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 没有资金, 企业就会严重受压, 如得不到及时的舒缓, 压力积累与传导可能导致三大后果:一是内向传导。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没有资金得不到发展, 没有发展更得不到资金。二是外向传导。或是拖欠上游的原料方账款, 或是提前支取下游的经销商账款, 企业之间陷入三角债。三是全局传导。三角债恶性2膨0胀14, 再年加第上高11利期贷中的链旬条刊原本脆弱, 某一根稻草就可能引时爆区代域性 (金总融第风险57。0期) T im es

1. 银行融资难。

我行调查的辖内25家饲料生产及贸易的企业, 其中24家为小微企业, 只有一家中型企业。由于饲料生产及贸易的企业整体实力薄弱, 再加上数量众多, 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 一是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二是很难进入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 如果国家银根收紧, 小微企业常常首先被挤对。三是金融机构服务门槛高, 例如, 辖区涉农金融机构对该类企业贷款必须达到信用等级评定A-以上, 符合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政策。四是企业有效抵押物少, 且折扣率高。五是贷款手续复杂, 期限短, 一般是一年期短期贷款为主。

2. 民间融资成本高。

许多饲料生产及贸易企业因得不到足够的银行融资, 因此不得不进行民间融资。这是小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 众多饲料生产及贸易企业原本利润就不高, 而背负高利率的借贷或融资, 往往还得使用担保或质押, 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另外, 民间融资法制保障不够, 也给借贷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其中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是必然的。

3. 融资成本贵。

一是在调研中有企业反映, 即便享受到银行的服务, 实付利率也不低。这主要是合同外的额外费用导致的, 包括账户管理费、融资咨询费、顾问费等。二是企业在获取贷款时采取担保公司担保的形式, 综合费率也比较高。例如:辖内一家企业, 其获得400万元一年期银行贷款, 其利率是按照基准利率上浮68%, 支付担保公司3%的手续费为12万元, 还要交10%的保证金为40万元, 如此计算下来企业实际到手的可用资金为348万元, 同时要按期支付银行利息, 因此可用资金的运用成本是较高的。

(四) 民营化程度高, 产业竞争激烈

1. 行业竞争激励。

饲料生产及贸易企业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和发展的产业,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 但同时随着生产能力的广泛提升, 同行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同时,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国外饲料业巨头的进入已经影响饲料制造企业产品在中外市场的市场占有率, 使有限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

2. 发展形势严峻。

作为和农业相关的产业, 应该看到全产业链才是未来畜牧业的出路, 在经营饲料的同时想到如何打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生产状态, 才是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 对饲料企业来说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是需要放眼重新整合提升和产业重组是关键。

3. 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 其中与饲料质量有关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如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鸡蛋、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等, 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出在饲料生产与使用环节, 使得饲料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我们调研的企业中, 除了辖区龙头企业外, 其他大部分企业生产的饲料, 均是以传统饲料加工为主。有经营比较稳健的企业, 其产品的销售点, 仍然是以价格低、牲畜出栏快为主要卖点, 对饲料的环保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并不充分。在添加剂的使用上, 因成本控制需要, 有机原料使用较少, 化学添加剂使用较广泛。

三、意见和建议

(一) 政府做好行业引导和政策倾斜

1. 行业标准执行到位。

新时期的饲料生产已经超越了畜牧业范畴, 变成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自2014年7月1日起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09号) 及其配套规章的实施, 饲料企业在选用添加剂产品时会越来越理性和现实, 在研发方向紧贴实际的前提下, 生产微生态制剂等抗生素替代品, 减少甚至不使用抗生素以及一些公众敏感的添加剂。同时, 由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饲料企业, 面临的舆情环境更加复杂, 这对企业、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络声誉管理、舆情应对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 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违规处罚是否到位?也对有关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大对此行业的日常监督的管理, 应制定企业一旦违规不可再进入此行业的处罚措施。

2.对产业结构进行指导。

一是引导发展绿色产N品O。.饲1料1, 生2产01企4Fi业n大an多c只e注重本身的生产, 很少考 (虑C到u社m会u发la展tiv的e需ty要N, O在.绿5色70食) 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宠的今天, 饲料行业很有必要调整产品的市场竞争。二是引导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发展适合自己企业模式的产业链。如辖区国家级龙头企业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云南邦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都有自己集团公司包括饲料生产、养殖、屠宰、销售等一系列的产业链, 对于自身品牌的打造和产业发展的稳定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对于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龙头企业多进行推介和宣传。不但可以使地方企业走出去,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做到一个示范效应。

3. 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

一是通过财政政策积极扶持。目前, 财政的科研经费补助和利息补贴等资金大都拨付给经营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 却把真正需要资金的小微企业排除在外。所以, 目前应该制定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 建立专门针对发展前景好, 符合产业政策的饲料生产企业的财政专项补助基金, 和对其贷款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 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对银行发放的饲料生产小微企业贷款, 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税率, 适当减少或减免小微企业贷款企业所得税, 以此促进银行对饲料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直接融资能够降低资金成本, 所以对符合条件的饲料生产企业, 应支持其上市, 发展直接融资, 增加其融资正规渠道。

(二) 加强金融支持

1. 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

由于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经营管理较为落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偏低, 所以, 涉农的金融机构在开展对饲料生产企业的贷款业务时, 必须在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 规范对企业的征信、评级以及信息发布, 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 使金融机构能积极、主动地提高对饲料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让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健康发展。

2. 实施灵活的信贷政策。

一是同一抵押物可以分次借贷。企业贷款, 一般情况下是一次核定金额和期限, 对于企业来说, 某一段期间可能资金有节余, 但是利息照样承担, 是否可以推出在核定总的贷款额度后, 按照企业用款进度进行实时放贷, 随借随还和政策。二是加大对下游企业的支持。 (1) 饲料企业的下游企业的经营和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作为上游饲料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 加大对牲蓄养殖企业的扶持也就是间接扶持了饲料生产企业。目前, 很多养殖企业的有效抵押物很少, 因此企业很难获得贷款, 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资金比较紧张, 其经营发展有很大的限制。建议金融机构设定相应的政策, 设计提供对以活物为抵押物的贷款等贷款政策。 (2) 建立受损家禽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应急机制。对于发生役情的企业金融机构积极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对于符合信贷条件、信用记录良好的受损客户及时安排应急资金;对受到疫情影响最终的个人贷款户, 应该实施下调利率;灵活确定贷款还款方式, 减轻到期还款压力;通过金融创新, 建立监督补偿款使用管理机制, 确保养殖户政府补贴资金专门用于恢复生产经营, 实时监督补贴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有效避免了补贴资金挪作他用, 确保贷款还款资金的稳定。

3. 规范发展民间借贷市场。

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要求, 强化对民间借贷的监督与管理, 有效防范民间借贷风险, 同时, 在法律上应该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正确区分正常民间借贷与非法金融活动, 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 在法律上保护正常民间借贷;同时, 要正确引导民间借贷机构比如典当行、中介公司转化为小额贷款公司和财务公司, 从而使民间借贷专业化和规范化。只有这样, 才能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和负担, 使其融资行为规范化。

(四) 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发展

1. 生产环保安全饲料。

新时期的养殖场不仅要求饲料质量合格、价格低廉, 还需要饲料企业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 甚至是全程保姆式服务。他们除了关注如何养好家禽外, 还希望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提升自己的生产经营水平。由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 饲料企业如果能在提供优质饲料产品的基础上, 提供企业经营方面的分析和预测、投资与赢利分析、市场风险分析等有价值的信息,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值服务, 就会主动赢得用户的信任。因此, 饲料企业必须做到销售与服务的有效结合, 在把产品销售给养殖场的同时, 也要打包售后服务, 以实现及时、便利、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2. 提供售后增值服务。

近些年, 饲料行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呈现新格局, 一批大型饲料企业向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延伸产业链, 成为养殖业产业化发展的骨干力量, 如一些企业打造了猪禽养殖、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另一些企业近年大举进入养猪领域, 建设猪产业链, 其他一些企业或是涉足畜禽养殖, 或是涉足兽药、疫苗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今后一段时期内, 饲料行业经营方式转变将更为突出, 因为只有延伸产业链才能更好地提高抗风险能力, 预计延伸产业链将成为一线饲料企业下一步的主流选择。

企业客户管理情况报告 篇8

根据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的安排,我代表省政府向会议报告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

一、我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政府通过投融资借款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十分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势头,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其中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需求逐步增加,对促进我省经济回升向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增收困难,而财政支出刚性则不断增强,增支需求较大,导致各地举债融资的规模增加,客观上使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的任务明显加重。

(一)债务规模情况

1全省债务规模情况。2009年末,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亿元。增长64.01%;其中,宁波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458亿元,比上年增加887亿元,增长155.34%。债务规模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采取了包括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同时,政府性债务规模也随之扩大。

2009年来,全省政府性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15%,高于警戒线10.15个百分点(根据2005年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要求,不应超过10%,下同),比上年提高7.16个百分点;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为97.46%,低于警戒线(100%,下同)2.5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4.47个百分点;偿债率(年度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为28.58%,高于警戒线(15%,下同)13.5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22个百分点。截止2009年底,全省已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21.8亿元,比上年增加23.2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36%(要求为3-8%,下同),超过下限1.36个百分点。

2省本级债务规模。2009年末,省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31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增长6.,43%。其中,直接债务为317.6亿元,主要分布在财政部门18.9亿元(国债转贷及专项借款)、教育部门73.9亿元、医疗卫生部门2.9亿元、交通运输部门195.5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部门(省电力公司农网外债)25.5亿元等;担保债务为13.2亿元,主要是资源勘探电力信息部门的担保债务。2009年末,省本级债务率为91.10%,偿债率为53.65%。截止2009年底,省本级已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9.3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2.99%。

3市县债务规模。2009年末,全省69个市县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2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7亿元。增长71.22%。全省市县负债率为18.69%,高于警戒线8.69个百分点,其中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36个;债务率为97.99%,低于警戒线2.01个百分点,其中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29个;偿债率为26.48%,高于警戒线11.48个百分点,其中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40个。全省69个市县中,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三个指标均未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28个,三个指标均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29个,两个指标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6个,一个指标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6个。

截止2009年底,市县已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3.1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54%,超过下限1.54个百分点。

(二)债务构成情况

1债务来源结构。按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划分,我省现有直接债务4451亿元,包括银行贷款3854亿元、发行债券194亿元、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34亿元、其他债务来源369亿元;担保债务128亿元。

2债务用途结构。按政府性债务用途划分,用于铁路、机场、大型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54亿元,水、电、气、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801亿元,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81亿元,农村公路、桥梁、生态环保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124亿元。

总的来看,为应对危机、拉动经济,2009年我省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债务负担和偿债压力明显加大,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加重,但全省政府性债务状况整体上仍处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

二、近年来我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人大的监督下,我省按照“加强管理、适度举债、讲求效益、规避风险”的债务管理思路,在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一)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2005年初,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05]5号);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浙江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6号)。从严格控制政府性负债建设行为、明确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完善政府性债务偿还机制、加强项目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构建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严格限制政府融资担保行为、清理消化乡镇政府性债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2008年我省经济增幅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明显回落、地方财政减收增支因素骤然放大、各级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较快的状况,2009年省财政厅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妥善处理好拉动内需保增长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以及债务规模与政府偿债能力的关系,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强化防范风险的责任。

(二)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水平。2007年初。省政府在义乌市召开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会议,吕祖善省长到会作重要讲话。会议总结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情况,交流义乌市等地的实践经验,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切实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同年下半年,由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地税局联合举办全省分管财政工作的市、县(市)长公共财政与政府性债务管理专题研讨班,全省11个市和90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研讨,吕祖善省长在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通过研讨。使各地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精神、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的关系,切实防范债务风险等方面增进了共识。

上一篇:投资餐饮业可行性分析下一篇:日语面试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