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石的形成教学案例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卵石的形成教学案例(精选4篇)

卵石的形成教学案例 篇1

此案例获市二等奖

郭瑞海

我校地处密云水库下游,学校附近是原来的白河河道。这里到处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卵石。利用这一地理特点,在学习《卵石的形成》时,我带着学生们到那里“玩”了一次。

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快就注意到旧河道里到处都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卵石。这些卵石的结构和周围山上的岩石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些卵石,他们不停的采集样本,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一)村子周围的卵石是哪来的?

(二)它们怎么形成的?

(三)水库里面也有卵石吗?其它什么地方有卵石?

(四)卵石为什么都是圆溜溜的?

(五)卵石能干什么?

评:问题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端。教师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学习《卵石的形成》一课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据我的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相关事实还是不够的。我决定再为学生准备一些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各河流段的岩石标本供学生观察,并为学生准备了有关河流周围地理特点的录像资料。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想能力,我打算在教学开始时只给学生们提供的岩石标本,让学生们根据有限的事实去推想。在学生们推想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多的资料来加深推想时再提供录像资料。这样学生的推想过程就会有一定的层次性。在不同的层次中,学生的推想能力将会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最后,我将让学生动手实验能,让学生设法证明自己的推想,从而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

上课时,我将那些岩石标本贴上写有说明的标签,按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摆放在观察台上,让学生自由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讨论“这些不同形状的岩石是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你认为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

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制定出研究计划是探究学习必不可少的。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能否检验一下这些岩石标本的成份。对这些,我表示鼓励和肯定,并为他们提供了实验器材。此时,课堂上的学生们一会儿到这和这位同学说几句,一会儿和那位同学争论起来,一会儿又去看其它组的研究。一会儿又来和我讨论。根据各组情况的不同,我要么点头示意,要么耐心倾听,要么提出一些质询。经过 一段时间的“混乱”后,有的学生开始迫不及待的向我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了。

一个组的学生认为这些岩石标本是有联系的。它们的形状、大小虽然并不相同,但它们的变化却是有规律的。它们由上游到下游在逐渐变小、变圆,它们的成份基本是相同的。由此他们推想卵石是由上游的岩石形成的,形成的过程可能和河水有关。

另一个组的学生也讲述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岩石标本也是有联系的,但他们想不出这些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其它地方是不是也有卵石存在。他们认为,如果其它地方并不存在卵石而只是在河道内有卵石的话,卵石的形成才有可能和河水有关。

接着,其他几个组也说了各自的观点,他们提到了河中的岩石的由来问题,提到了这些岩石是怎样逐渐变小的。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些岩石标本是有联系的,卵石的形成和河流有关系。卵石具体是如何形成的,他们无法做出推想。有的学生认为卵石是在原地经过水的冲刷形成的,推想依据是这些岩石标本的构造有些和本地的岩石成分是一样的。

评:及时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推想很有帮助。

面对这些,我请部分学生说了他们此时最想做的和最需要的事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想去实地考察或看一看相关的书。看来是该给他们提供录像资料的时候了。

在窃窃私语中,学生们看完了录像。从录像资料中,学生们知道了风化作用和河水的搬运作用。我请学生们再次发表自己对卵石形成的认识。这一次他们一致认为卵石是由河水的作用形成的,有部分学生还较细的推想了卵石的形成过程。

评: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资料是探究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他们认为卵石是河流上游的岩石在水的搬运下,经过相互碰撞,逐渐变圆变小,最后形成卵石的。

这时我向学生们提出:能否证实一下风化作用和河水的搬运、磨擦、碰撞作用。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学生设计了实验方案,开始了解风化作用和河水搬运作用等自然力量对岩石的影响。

一些小组的做法非常好的证实了风化作用中,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他们在家中将一些岩石放在炉火中去烧,烧到一定程度,再用冷水去浇,这样反复几次后,大部分岩石出现了破裂现象。当我问到在自然界中是否有这种条件时,他们提到了夏季。中午,炎热的太阳将山上的岩石晒的滚烫,突然一场大雨从天而降,学生们认为这和他们所做的实验有相似之处。但那样的温度是否能对岩石起到破坏作用,他们不能肯定。这时我给学生们细致的讲解了自然界中,风化作用的过程,使他们对风化作用有更深的了解。

在证实河水搬运作用对岩石的破坏方面,学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学生想真实的模拟河水的搬运过程。他们将小石子放在精心制作的河道模型内,反复的用水去冲击,结果冲了很久也没有发现小石子有什么变化。有些小组的学生依照教材中的方法将碎砖瓦放入大瓶子中反复摇晃,来模拟自然界中水对岩石的反复冲击,从这里他们知道了岩石为什么会变圆了。

评:在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研究的最后,学生们解释了所有本课涉及到的问题,在解释过程中,他们提出足够的证据说明自己的解释,并尽量提出自己对他人解释的看法和疑惑。在学生表达所有的意见后,我让他们推测一块岩石变成卵石大概的时间。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根据卵石形成时间之长体会到地球外部变化的漫长。

在本课的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在某些海滩上也有卵石。我要求他们推想这些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并要写出书面的报告,报告中要提出如何来证明自己的推想。我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所学做出自我的评价。

评析

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开端,好的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地理特点,课前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考察,让学生在实际环境的观察与体验中发现问题,很好的体现问题“源于生活”的原则。在考察中,教师在听取学生发现及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生对如何进行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对卵石的认识情况,提供相应的材料,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究式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包含以下探究活动:

一、尝试探究卵石的成因

1.任务:分组选择并研究有关卵石的问题。

2.探究活动: 观察标本,提出假设,查阅音像资料。3.表达和交流:交流各自对卵石形成的看法。

二、模拟卵石的风化作用

1.任务: 验证有关卵石成因的假设

2.探究活动:设计并完成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的模拟实验

3.表达和交流:实验的现象及能说明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资料分层次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出假设的能力上得到很好的锻炼,并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假设需要证据进行证明。

卵石的形成教学案例 篇2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想知道,爱提问的科学态度。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教学准备

1.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

2.教师准备: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或录像;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高原沟壑图片、三角洲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

1.出示卵石实物

问:你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里见过?

2.这种石头叫卵石(板书:卵石)

想一想:为什么叫它“卵石”?

3.卵石不分大小,都形似鸟卵,光滑圆润。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

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说卵石是哪里来的2.出示河道上、中、下游图片或录像了解事实,这是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图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1.了解风化作用

(1)根据以上学生猜想提出:好好山体是怎么会松动、滚落的呢?

进一步观察上游的图片→高山图片分析发现

A山体松动: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B山体裂缝: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爱心用心专心 1

C树根胀裂:植物根长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这些都是导致岩石破碎的原因。

(2)设计温差变化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方案

师: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3)实验验证

(4)汇报交流

(5)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2.认识搬运中产生的磨圆作用

(1)问: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呢?

(2)学生猜想

师:你能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3)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4)分组实验。实验注意:要留一至二块砖作比较

(5)汇报交流:你们是怎么实验的,为什么这样做,实验的结果怎么样?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6)小结:岩石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岩石和岩石之间有摩擦,岩石与河床之间有摩擦,岩石与水之间也有摩擦,岩石受到这一系列的摩擦作用使得岩石越来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圆。

3.形成结论

(1)师: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分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2)分组讨论

(3)交流小结: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四、拓展延伸

1.问:上游的岩石在流水的作用下变成了下游的卵石,我们还见过哪些由于流水的作用使地表发生变化的现象?

2.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一说

3.了解江中的沙洲、高原上的沟壑形成原因

4.想一想,今天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可能是什么样呢?

爱心用心专心 2

卵石动物造型教学设计 篇3

《卵石动物造型》教学设计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小学 姓名:秦宁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卵石及色彩进行动物造型创作,掌握制作卵石动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能力及独特的设计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卵石和彩笔进行动物造型设计、制作。教学难点:卵石动物造型的新颖和富于美感。

课前准备:

学具准备:卵石、勾线笔、水粉、毛笔、小水桶、油画棒

教具准备:课件、卵石、勾线笔、油画棒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它是什么?摸一摸什么感觉?滑滑的、凉凉的„„

2、别小看这些卵石,它里面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3、还有好多的动物被锁在卵石里呢,同学们愿意不愿意把他们解救出来?

二、自主探究

(一)、卵石特点

1、课件展示一块卵石:仔细观察卵石的的形状,你觉得有可能是哪种动物被锁在了里面呢?为什么?

2、同一块卵石转换不同的角度,又会让我们想到什么呢?(课件展示)

3、学生汇报:同一块卵石转换了不同的角度也可以让我们想到好几种动物。

4、展开想象,这些卵石你能组合成那些动物?

5、想一想,用卵石还能创作哪些你喜欢的动物?

(二)、动物特征

1、请和大家说一说,你了解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想一想,动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画在你手中的卵石上?

3、如果你找来的图片不适合卵石的形状,怎么办?想一想。

4、出示图片:选一选,哪些动物适合画在这块卵石上?为什么?

5、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将这些动物画到卵石上?

(三)、设计思路

1、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现在我还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如何?

2、播放课件出示问题:对比观察说一说,生活中的动物与卵石动物有什么不同?(颜色、外型、特征)请看大象、狮子、兔子、乌龟的对比照片,你有哪些发现?师归纳:卵石动物创作运用了夸张、简化、变形、添加的方法。

3、学生汇报:添加了花朵,改变了颜色,让动物看起来更漂亮了

夸张了狮子的毛,让狮子看起来更威武了

简化了动物的外形,看起来形状更突出了

三、制作方法

1、怎么样才能把卵石变成这么漂亮可爱的小动物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说一说把卵石变成动物的方法及步骤

(课件演示)首先,要根据卵石的开头展开想象,看看和哪种动物最相似

然后,用记号笔勾出动物的外形

最后,用水粉笔涂色。涂色的时候要注意,笔中不要有水分,换颜色的时候要把笔洗干净,然后再把笔挤干。当然也可以用油画棒直接来画画。

三、共同创作

把卵石变成小动物的方法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师发现有好多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解救被锁在卵石里的动物了。赶紧开始吧!(课件出示创作要求)

四、评价交流

1、自评:请个别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你解救的是哪一种小动物”、“你为什么要解救他”、“你是怎么想的”?

2、互评:你最欣赏哪件作品?你认为他哪里做的好?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教师适时评价。

师小结:今天,每位同学都成功的解救了一种动物,老师能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开心,原来帮助别人真的可以快乐自己。

五、拓展延伸

故乡的鹅卵石作文 篇4

小时侯,体质羸弱,大病小痛不断,当时家境又穷,无钱看医生,母亲便袭用故乡风行的招魂术,到我经常玩耍的河滩上为我招魂。

每次招魂回来,她除了将三柱香插在大门边外,还要带回一块河滩上的鹅卵石,热热地捂在我胸口,边捂边念道:“旺儿,外头好玩,玩玩要晓得回家来啊!”每到此时,父亲就会亲自应一声:“回来了”。

我不信神,但事有凑巧,招魂后我的病总能化险为夷。就这样,在父母的含辛茹苦中,我游丝般的生命得到了乡风民俗的浇灌,终于长成了满脸胡须、一身傲骨的汉子汉。

考上大学的那年,父母为我打点行囊,这让我难以忘却的是他们小心翼翼给我装一包大大小小故乡鹅卵石的情景,我想说点什么,但母亲不让我开口,并一再嘱咐我说:“这是你的魂,千万丢不得。”

我带着故乡的鹅卵石来到了江南,孤寂的夜晚,虽然母亲不能为我掖掖被角,听不到乡亲们拉家常的乡音,但只要看到鹅卵石,我就能感受到阵阵乡风,就能睡得沉稳酣甜。

有一次,到外地出差不慎感冒了,妻子无意在电话中将我生病的信息透露给了父母,不料几天后,我便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一个包裹,打开层层包装,里面竟是一块鹅卵石,圆圆的、光光的,躺在棉絮中,轻轻一摸,热热的、烫烫的`,我连忙将它捂在胸口,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含义。这圆圆的不是石头,它是母亲的心,是母亲对游子的牵挂和虔诚的期待和祝愿。

一生中,生的“病”会很多,但是,只要能看到这些石头,什么苦痛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一生中,走的路会很长,但这些故乡的鹅卵石会永远伴随着我。

上一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表态发言下一篇:体育锻炼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