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镇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情况简介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城镇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情况简介(精选10篇)

方城镇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情况简介 篇1

方城镇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合并前43个自然村),0.9万户,3.7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7500人。多年来,方城镇把计划生育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作为全镇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狠抓落实,推动了全镇人口计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一是合理选址规划。镇里通过多方考察论证,在镇行政办公区域内选址,高标准设计规划,高质量施工建设。整个计划生育服务楼占地面积28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2平方米;投资120万元建成。二是公开招标。在工程指标方面,公开竞标聘用建筑公司,严把资质、技术力量、资金能力、机械设备四关,要求竞标的建筑公司必须达到资质要求,有专业技术队伍,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公开招标,聘用了合格的建筑公司进行施工。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在建设过程中,镇主要领导亲自把关,定期听取工程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镇里在工地上安排了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和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监工,严把工程质量。具体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同志每天一次到施工现场进行督查,主要领导不定期到工地查看。通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

小城镇建设简介 篇2

银山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银山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东濒东平湖,西临黄河,是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建材镇、旅游强镇,全镇辖44个行政村,5.8万人。近年来,银山镇党委、政府适应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坚持精品意识,注重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14.1公顷,商贸经营业户2000余户,居民小区8处,商贸市场6处,工业园区2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有序发展。2011年上半年镇政府又投资6000余万元,对镇驻地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对道路两侧的建筑进行了仿古改造,下水道进行了清淤改造,广告牌统一按规划制作悬挂,取缔了落地广告牌,道路进行了扩宽改造,人行道铺设彩砖,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增设高标准垃圾桶400余个,成立了15人的环卫队,配置了垃圾清运车等环卫配套设施。为加强市容市貌的管理,成立了银山镇行政执法分局,利用宣传车、宣传标语、明白纸,对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宣传,有效的提高了镇驻地经营业户的环境意识,树立了城镇建设人人有责,建好城镇人人受益的共识。

2011年8月30日

方城镇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情况简介 篇3

XX镇位于ZZXX区东北部,与长沙跳马、浏阳柏加相毗邻,距ZZ市区和长沙市均为25公里,属长、株、潭三市融城半小时经济圈腹地,区位优势独特;云龙大道、长株高速及老株长路穿境而过,主干线云峰大道横贯东西,交通优势便捷。XX镇辖9个社区,226个居民小组,5952户居民,2.2万人口,镇域面积53平方公里。花卉种植是XX镇的传统支柱、特色产业,享有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授予的“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花木之乡”美誉,XX镇曾荣获“湖南十大魅力乡镇”、“ZZ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ZZ十强乡镇街道”、“ZZ市文明村镇”。2011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4588万元,同比增长4.81%;农民人均纯收入11495元,同比增长23.11%;全部工业增加值5616,同比增长21.17%;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6615.7万元,同比增长10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16万元,同比增长27.86%;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290万元,同比增长171.84%;全年完成产业项目投资3087万元,同比增长39.37%。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以开展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坚持走好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努力将XX镇打造为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金牌乡镇。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应对形势新变化,落实发展新要求,认真做好XX镇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云龙示范区正式挂牌成立,XX镇也积极开展了总体规划的修改与编制工作。到2010年5月,XX镇实现了村镇布局的总体规划,并着手开展村镇建设。统筹确立了“云峰湖村庄整治”、“五星村庄整治”、“XX旺塘产业基地”、“XX集镇商业城镇”等一大批项目,并在2011年前全部启动。

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努力提升XX镇经济发展速度。在ZZ市委市政府、云龙示范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班子团结和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以坚定的发展信心,奋力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产业机构调整,大力发展传统花木产业的同时,促进休闲旅游、食品餐饮等行业大力发展,建设蔬菜基地等特色产业,实现人均生产总值实现大幅度提高,2011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495元,比2006年增长5824元。

第三,倡导集约新生活,建设低碳型城镇,全面抓好XX镇节能减排工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XX镇坚持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确保主干路线红线宽度,加强镇区环境监控,努力改善水体污染状况,重点控制因项目施工造成的噪音污染,为全镇居民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生产环境。2011年XX镇加大城乡同治工作力度,在全镇范围内,增设了数百个垃圾桶,全镇100%的村级实现垃圾户分类、村收集的机制。2010年,我镇斥资百万新建两个星级垃圾集中处理站,力求在镇区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居民改水改厕工程,90%以上民居完成“双改”。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园林乡镇,努力营造健康舒适的宜居环境。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多方筹资2千多万元,硬化锡兴线、云桥线、五石线等三十多条乡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健全了乡村道路网。同时启动或完成了长株高速XX互通、华强路、云龙大道、云峰大道复线、云水路、XX路、北欧环线等道路基础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骨干山塘扩容被覆125处,扩容8.6万立方米,改善了水源不足、用水困难的局面。全面美化整治马鞍、XX、五星街道集镇,改造了沿街人行道、绿化带、下水道、门面广告牌等,美化了街道形象,提升了街道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

“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简介 篇4

一、XX镇基本情况

二、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情况

1、规范建章立制。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按照“关心统计就是关心发展、关注统计就是关注未来”的理念,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将《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规印成宣传材料,下发到统计单位,提高全镇统计工作人员依法统计的意识;制定和完善了《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岗位责任制度》、《统计考核奖惩制度》等,并做到制度、图表、资料等上墙;及时搜索整理各种资料和台账,做到统一建档,专人管理,既有电子版又有纸介质,使统计资料不断健全、完善,统计档案管理逐渐步入规范化、正规化,力求做到“归类科学、分类明细、装订整齐、摆放美观、查找方便”。

2、构建统计网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中心站所负责人、统计站工作人员等为成员的统计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统计员,将统计工作延伸到村、单位、个体户、协会,突出抓好统计基础建设,以基础建设推进统计工作,提升效能服务。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先后为镇,村统计站接通了统计专网,拉近了基层统计站与区、市、县统计局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形成上联市、县统计局,下联村组的统计网络,确保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3、加强培训教育。利用镇村重要学习会议,驻镇单位重要学习

会议,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其他业务培训会议,采取专题讲座、观摩交流、座谈发言等形式,努力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统计流程,做到数据准、快、实。

4、拓宽统计范畴。为了使我镇统计工作达到“应统尽统、统全统实”的效果,除正常数据资料统计外,安排专人把各个阶段、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检查指导、观摩评比、学习交流、扶贫济困、重要会议等重大活动,通过掠影册、大事记、录音及摄影光盘等形式整理留存纳入统计范畴,用以鉴证历史,从而使我镇统计工作成为大统计、立体设计,历史动态统计。

5、严把统计质量。实行统计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确保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领导配合抓,包村干部直接抓的工作机制,认真把好三道关口:首先由村统计员统计的数据村主任把好第一道关,并签字认可,确保数出有据,数有源头、数由质量;其次由镇统计员统计汇总后,由分管领导把好第二道关口,确保各村在统计时间、统计方法、统计口径、测算标准上的统一;最后由政府镇长审核把关第三道关口,并签字确认盖章上报、存档,从根本上改变数出多门、数出多人、数据审核把关不严的现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篇5

棉亭村位于324国道左侧,全村共20个村民小组,567户,总人口1936人,党员66人。村内土地总面积5365亩,其中耕地面积1503亩。村财政年收入4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325元,该村以农业种植、水产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

棉亭村2008年被确定为福清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9年又被定为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层次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一是成立了棉亭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重新盘整盘活,规划设立了六个功能区,分别是优质果园区300亩,村庄建成区400亩,特色农业区300亩,休闲观光区1000亩,水产养殖区300亩,出口加工区2000亩,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积极性,采取有力措施狠抓“20字方针”落实,推动棉亭村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二是按照建设规划,棉亭村目前已投入资金588万元,其中市镇拨补190万元,村集体投入310万元,群众自筹88万元,建成“文化长廊”工程,完成总长500米的主干渠道清淤护坡工程,完成全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进村牌坊重建工程,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工程,完成村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两个总面积9亩的村口小公园,完成村口候车亭建设,完成主干道路灯改造和路沿石以及绿化建设。

方城镇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情况简介 篇6

研的报告

为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从五月上旬开始,县政协组织开展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专题调研。邀请县发改委、住建委、经信委、国土局、环保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大渡口、东流、尧渡、香隅、胜利、张溪、葛公、官港、昭潭等乡镇了解实际情况,并选择新型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省内无为县和湖南省沅江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xx年以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基本属于缓慢发展状态。xx年撤乡并镇后,我县把城镇化发展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201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并实施了对市县新型城镇化考核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东至实际,着眼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按照“开发沿江一线、保护山区一片”的指导思想,引导县域经济分工,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我县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2016年大渡口开发区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试点园区,与此同时,我县参加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获得成功。目前,我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1、城镇布局得到优化。编制完成了《东至县城市总体规划》,并对15个

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在此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东至县人防工程规划》、《东至县给排水工程规划》等25个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一带二轴三区”的总体布局,构建了以县城为龙头,以大渡口、东流、香隅为重点,沿206国道和铜九铁路及327省道发展为骨架的城镇空间结构,推进尧渡东流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基础、其他乡镇为补充的城镇网络体系。2016年的城镇化率从xx年的%提升到%。

2、城乡建设日益加快。近年来,县城尧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口增至万人,不仅拉开了县城路网框架,人口聚集效应也进一步显现,环城南路、敬慈路等5条道路和至德、圣德等6座大桥等重点路网建成使用,金字牌、赤头公园和尧渡新河两岸一期绿化等项目已建成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先后建成了舜帝花园、百悦

星城、格林蓝天等多个生活小区,建成保障性住房万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县城形象;2016年大渡口镇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东流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16年7月东流、大渡口两镇被住建部授予全国重点镇,东流镇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香隅、胜利、张溪等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引导,集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功能明显增强;城乡公交发展较快,先后开通县城内三条公交线路和县城至香隅、东流,大渡口至安庆等公交班车,并正在逐步向其他乡镇延伸;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已建成管山、金山等美好乡村省级示范点27个,并计划每年建成30个美好乡村示范点,目标是于2020年前在全县建设美好乡村示范点208个,届时村镇面貌将焕然一新。

3、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县高度重视城镇管理工作,加强了城镇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细化责任要求,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城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初步整治。在乡村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2016年胜利、昭潭等9个乡镇被省环保厅授予为省级生态乡镇,东流镇被环保部授予为国家生态镇。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2016年已统筹安排12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我县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兄弟县城镇化建设相比,仍存在着推进不快,功能不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2016年我县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在《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方案(试行)》确定的7个二类市的县区中,处于中游靠后,低于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

许多规划是“纸上画画、墙上挂

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规划质量不高,一些重点项目规划,在聘请外地规划设计院做规划时,即使脱离实际,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如某镇工业区规划建设时未曾考虑到污水处理厂建设,造成了企业排污困难,也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同时,规划力量薄弱也日益突显,xx年成立的县规划局属住建委二级机构,人少且难以留住人才,乡镇也只有

青树镇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篇7

———青树镇人民政府

青树镇位于南郑县城以南9公里,地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南湖、红寺湖和大汉山(两湖一山)的中心地带,211省道、青黄公路和即将新建的宝巴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通往四川、红庙和“两湖一山”的交通枢纽,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天汉水城规划的核心区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浅山丘陵区。全镇辖29个行政村,271个村民组,2.9万人,镇域面积60.19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1060户,镇区人口5600人,驻镇单位23家。

青树集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单日逢集,现有街道13条5.2公里,日车流量达5000辆,日商品交易额达80多万元,已成为省道211线上的陕南农副土特产品集散中心和南郑西南部的中心城镇。2003年编制了集镇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已经修编,规划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只待评审实施。全镇29个村中16个村已编制了村庄规划。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镇,2007年被省建设厅表彰命名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8年被市政府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镇,2009年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确定为陕南重点建设的50个建制镇之一。

2006年我镇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以来,--尤其是2009年我镇被省住房和建设厅确定为陕南重点镇后,我们紧紧抓住市级“百村十镇”和陕南重点镇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契机,把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市政府“六个一”项目建设要求,采取规划先行,示范引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办法,把城镇基础设施、集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点,着力改善集镇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三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奋力改善人居环境,精心打造陕南民居特色小城镇,加强集镇综合管理,认真实施集镇规划,推行集镇保洁制度,城镇化建设成效凸显,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是在修编镇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青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和《陕南重点镇建设实施方案》,规列了12类87个重点建设项目,涉及全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二是2006年,投资146万元,实施了复兴路、红湖路、南湖路1125米街道硬化、排水及人行道工程。硬化街道6750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1200米,铺设彩砖2400平方米。三是投资200万元,实施了供销社和福利厂开发建设工程,硬化道路500平方米,3400平方米商住楼已投入运营。四是实施了镇区主要街道保洁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成立了镇容环卫综合服务队,修建了垃圾池等环卫设施,聘请3名环卫人员对主要街区实施天天保洁,建立了长效的保洁制度。

--五是投资27万元,对镇机关办公楼、厕所、会议室进行了维修改造;工商所、供电所、邮政所、司法所也分别对办公楼和办公设施进行了装修改造。六是投资8万元,实施了复兴路、红湖路、南湖路、西大街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6盏,植行道树460棵。七是投资300万元,实施了八亩榜村民集中建房建设工程,硬化道路200米,铺设排水管道260米,衬砌河堤100米,景观街道已具雏形,正在修建景观桥。八是投资234.3万元的农贸市场改建工程已经完工,265平方米的营业用房和600平方米的钢结构交易大厅开始运营,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九是投资80万元的集镇供水工程已近尾工。30平方米的标准化公厕已投入使用。十是实施了29个村的通村公路建设工程。三年来,我们抓住国家通村公路建设机遇,深入发动,层层动员,共投资1600万元实施了29个村28条51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使村村都通上了水泥路,为推进域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交通保障。十一是投资20万元,实施了复兴路和红湖路北段临街建筑“穿衣戴帽”工程,通过对复兴路和红湖路的“穿衣戴帽”示范整治,有效的改善了人居环境,大大提高了集镇品位,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的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

二、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我们借势青树独特的区位优势,把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产业来抓,以产业促发展,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制定了农业稳镇、产业强镇、项目兴镇、--旅游活镇、三产富镇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茶叶、生猪、中药材、蔬菜产业的要求,我们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四大”产业和旅游业突破发展规划,奋力在“四大”产业上做文章,使“四大”产业和旅游产业成为青树城镇化建设的支柱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协调发展,把产业发展做为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做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截止2009年底,我镇茶叶发展到采摘面积已达4300亩,年产干茶近100吨,产值1142万元,培育了塘坊、冉家、汪家坝3个规模以上茶叶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而且冉家茶厂生产的“汉中仙毫”获得了在北京举办的茶叶博览会金奖;以附子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亩,建成了查家沟、七里两个中药材示范基地,获准了国家GAP认证;建成了冉家营生猪养殖示范村和大汉山特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3户;汉山萝卜、汉山洋芋、山药一直是我镇的蔬菜产业支柱,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在发展农业“四大”产业的同时,我们在把旅游产业紧紧抓在手上,依托地处“两湖一山”中心地带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建筑物立面,下功夫建设乡村旅游长廊15公里,积极引办旅游农家东8家,建设乡村旅馆3家,在集镇内塑造了良好的旅游发展形象,整顿培训了10家涉旅餐饮酒店业主和服务人员,推出了10个旅游名小吃,建成了旅游商品一条业,制定了“一点三线”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已成为我镇的一项活镇产业,“五一”小长假和“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每年都

--接待外地游客3万多人,实现旅游收入300多万元。“四大”产业和旅游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0%。通过不断发展“四大”产业和旅游产业,镇域经济有了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的效果十分明显,农民收入稳中有增,三年来,城镇规模由原来的(2003年)0.5平方公里扩大到0.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2003年的4200人增加到5600人,新增个体商户20多家,新增餐饮行业3家,有效地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双拉动作用。

今年,我们将按照陕南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快陕南重点镇和老区建设步伐,投资600万元,实施老街400米排水硬化、红湖路北段390米排水硬化、街区路灯安装、八亩塝景观桥和景观街、休闲广场等工程,这些工程中,红湖路北段开发建设已启动,老街改造工程正在做前期方案设计,景观桥已开始施工,休闲广场正在同地税局协调拆迁事宜和方案设计,力争今年全面完成陕南重点镇建设任务。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村镇规划编制相对滞后,科技含量低;群众的规划意识淡薄,规划执行难度大。

建议县上及时对我镇的总体规划进行评审,以便尽早实施。

2、集镇开发建设中,用地问题制约因素较多。

建议县上出台重点镇建设项目用地优惠政策,简化用地审批程序。

3、重点镇项目建设中缺乏后续资金,市县配套资金目前尚

--未到位,资金缺口较大,工程进展较慢。

建议市、县兑现重点镇建设配套资金。

4、垃圾无处堆放,亮化(电费)亟待解决。

建议垃圾无害化处理实行镇收集,县免费处理。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出台在全县范围内许可由建制镇征收环卫费和路灯电费政策;县财政每年给各建制镇列支环卫费,解决建制镇的路灯、环卫费缺口问题,建议将此费列入年度县财政预算;给重点建制镇配备垃圾清运车、洒水车等环卫设施。

5、天汉水城已定位的游客集散中心和门户区项目应尽快开工建设,以推动重点镇建设步伐。

6、城镇规模较小,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单一,需要创新体制机制。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小城镇和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发展“四大”产业和农民增收为关键,紧扣农业稳镇、产业强镇、项目兴镇、旅游活镇、三产富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强化集镇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城镇规模达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4%,日商品交易额达到100万元,奋力把青树建设成为一个以商贸为主导、以旅游为依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支撑的陕南名星城镇,成为省道211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二0一0年六月

乡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简介 篇8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简介今年以来,我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12463”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及目标,突出抓好后进党支部整顿转化,推进中间状态支部上档升级和加强乡党委建设三个重点,抓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提高村乡村干部素质两个关键,坚持常抓不懈,使全乡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树立常抓不懈思想,坚持全员参与

在多年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一方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动态的。要把它抓好抓实,就必须保持对整个基层组织建设形势的清醒认识,必须坚持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及时抓,抓及时。坚持做到领导不松手,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放松,力度不减弱。另一方面,这项工作也决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光靠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我们按照全程抓、全员抓的工作思路,重新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组委为成员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同时我们还抽调骨干30余人组成10个调研小组,本着深入村街,摸透实情。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党员会等形式,逐村调研查找问题。并建立起党建例会制度和防瘫预警机制,对村街班子实行定期分析、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村街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有效解决了村街班子瘫痪问题。

二、明确工作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在前段工作中乡党委突出“三个重点”,抓住“两个关键”,通过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后进党支部整顿转化,乡党委切实发挥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角作用,由党委主要领导带头分包难点村,并选派得力工作组驻村整顿。通过对症施治,全乡的三个后进村已有两个实现了转化;二是中间状态支部升级,我乡的中间状况支部约占全乡支部的60%,在全乡的基层组织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全乡的基层组织的整体面貌。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大头,进一步加强了对中间状况支部的关注程度。在防止出现滑坡问题的同时,结合全乡党员先锋活动和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帮助中间状态支部对照优秀支部标准,找差距、定措施,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先进,拉动了中间状态的村街上档升级。到目前已有五个村支部跨入优秀支部行列。三是乡党委自身建设,我们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整顿思想作风入手,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并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寻找差距,统一思想。在工作中我们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实行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制度,杜绝一言堂。

两个关键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提高乡村干部素质。乡党委在领导到位,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创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一是抓培训,今年我们先后组织了五批次外出考察活动,并请来了农业专家、科技能手对村街干部进行集中讲座6次,受训人员达到700余人次,从而使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创新观念,使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得到增强;二是建制度,乡党委吸取过去对干部重使用、轻管理、轻教育的教训,先后出台了《村街零招待费制度》等十二项制度,加强了对干部的管理与监督;三是树典型,在全区开展的向***同志学习活动中,我们及时抓住身边的典型,在全乡发起了向**和优秀支部书记***同志学习的号召,使全乡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为全乡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春季植树造林中,我乡在较短的时间内植树30余万棵,完成造林面积7909亩,栽种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仅今春一季就完成了全年任务。使全乡农业结构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在发展乡域特色产业上,我们加强引导,从扩大规模入手,以增强乡村干部服务意识作推动,在提升竞争力上下功夫,使***基地面积达到11000亩,**、**的沙门加工达到15家,**、**等村的棉花加工点达到7家。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有利的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发展。

三、结合支部换届选举,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

在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我们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根本,坚持全员抓,全程抓,全力抓,使换届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全乡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抓思想,做到认识上到位。为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任务,乡党委通过开好四个会(专题党委扩大会、全乡党支部成员动员大会、包村干部培训会、机关其他人员培训会),进一步统一了乡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树立起全员抓换届的思想,形成了从乡党委到各部门、各村街,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联动机制。二是抓规范,做到有章可循。先后制定出台了《村街干部职数配备和待遇的若干规定》、《共产党员在换届选举中应遵守的纪律及处分规定》等,为选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乡党委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共印发换届选举相关表格1万多份,确保了选举的高标准、规范化进行。三是抓程序,做到公正、真实。为了真正实现党员与群众二者意愿的统一,在选举过程中,乡党委严格按照“两推一选”的程序选齐配强支部班子。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原班子进行全面考察,坚持四个必须,做到四不准,以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化运作,确保选举结果的公正、真实。四是抓督导,做到逐村指导验收。按照全员抓、全程抓的指导思想,我们实行党委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换届领导小组,主管副书记任组长的监督验收小组,建立起换届工作台帐,将30个村街按实际分类,对换届工作实行全程监督,坚持定期调度与督导。五是抓后续,做到五必谈。使村街党员干部树立全局观念,大局观念,尤其是落选干部树立能上能下的思想观念,保证村街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换届工作中,全乡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村街干部连选连任的多,已经完成的村街中有23个村街支部书记实现连选连任;占总数的76.7%;二是乡机关选派干部全数当选,其中支部书记3人;委员1人。

支部换届后全乡的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支部班子平均年龄下降到54周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39%,35岁以下支部人员33名,妇女党员3名。

通过全乡上下抓基层组织建设,不仅促进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全乡的政通人和,开创了全乡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抓紧、抓实。坚持抓经常,求长远;抓制度,求规范;抓重点,求创新;抓关键,求实效。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乡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简介责任编辑:飞雪

朝邑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1 篇9

朝邑镇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全镇辖35各行政村,1个居委会,2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万人。街道东西长

1.5公里,南北宽1公里,人口1.2万余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构建和谐朝邑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化建设的部署,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实践符合我镇实际的小城镇建设新路子,坚持领导重视,规划先行,市场运作,产业支撑,管理规范,强有力推动了我镇小城镇建设的有序发展。

一、强化领导责任,推动小城镇建设有序发展。

镇党委、政府针对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滞后的现状,坚持把小城镇作为联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结合点,提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3年朝邑镇被市政府确定为渭南市城镇建设示范镇。首先,成立了朝邑镇城镇建设办公室,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办公会、座谈会,调查研究,科学决策部署小城镇建设工作。其次,夯实工作责任,办公室成员按照分工,明确责任,逐人制定并落实工-1-

作责任、配套措施及工作期限,上墙公示,接受监督。再次,严格考核,党委、政府制订了详细的考核方案,已以文件形式下发,有关站办及单位对照考核办法认真抓好落实。年底,党委、政府将进行考核验收,其结果将作为各站办全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搞好规划修编,高标准指导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规范建设。镇党委、政府在原朝邑镇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聘请渭南市规划院对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制订了长远、近期小城镇建设规划,对我镇小城镇建设的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基础配套、房屋建筑、道路交通、供排水、照明设施、景观绿化、环境保护、文体活动场所、公共场所垃圾处理、电力电信、治安消防、城镇管理、集贸市场以及科教文卫等设施进行了详细规划,辐射范围进行了评估规范,并将小城镇建设项目、标准纳入朝邑镇十二五规划之中。

三、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工程,资金短缺是我镇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和办法,把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引入市场机制,加强资本运作,吸收社会资金,不断拓

宽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对旧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实行谁建谁受益;二是镇政府出面协调,老板出钱开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三是申报财政投入,使我镇小城镇建设形成了规模投入、规模改造和规模效应。近年来,朝邑镇先后吸收投资3791万元,其中财政投2700百万元完成了朝邑镇南大街道路开通工程;新建计生综合服务楼、卫生院住院楼、朝邑镇文化站、朝邑初中学生餐厅及公寓楼、商住楼85间;硬化了朝邑东街、商业街和教育路、永恒路共2.5公里;安装路灯75盏。

今年以来,朝邑镇党委、政府又规划实施了南大街排水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机关大院综合改造工程、居民点改造工程,截至目前为止,在上级财政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由承包商垫资330余万元,已完成了南大街排水工程;经多方争取,由财政局出资,完成了机关大院原有设施的改造工程,并计划新建同志宿办楼一幢;投资1874万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已完成了房屋拆迁和地面清理;居民点改造工程前期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预计11月底可以破土动工。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整体提高了小城镇的载体服务功能,打造“宜商宜居”新朝邑的蓝图正由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面铺开。

四、突出产业支撑,提高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始终把特色产业的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着力点,把发展小城镇建设同农村产业结构及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注重结合地域特征、地方风情、文物古迹,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全力培育城镇特色优势,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大作特色产业兴镇的文章。一是针对距离县城较远的特点,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商贸业上,打通了南大街,成为吸引投资的新亮点,拉开了城镇发展的框架。目前,已有45户群众新建商住房110间,新增商业门店70余家,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余人;二是针对朝邑设施农业面积较大的特点,突出了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朝邑镇农贸市场已经基本建成,预计明年开春可投入使用;三是依托我镇文物古迹景点较多的优势,加快了金城农家乐建设步伐,树立玩在朝邑、吃在朝邑的品牌,新增各类饭店、宾馆6家,累计达到30余家,已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良好载体和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五、加强城镇管理,推动小城镇管理上档升级。

按照创建卫生集镇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小城镇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制订了《朝邑镇街道管理制度》和《朝邑镇卫生管理“十不准”》,成立了街道卫生管理机构,增设保洁岗位6个,推行门前“三包”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卫生整治活动,做到了垃圾不乱倒,经商不占道。切实抓好“一区三线”的卫生整治,使创卫工作延伸到农村,建立健全了路段长、班子成员包片制、树木认养制、举报奖励制,营造人人参与管理,事事有人管理的良好氛围。

我镇小城镇建设虽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与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相比上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要学习兄弟乡镇的好思路,好做法,工作思路再创新,工作作风再加强,工作措施再细化,使我镇小城镇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朝邑镇人民政府

市上半年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篇10

____年上半年,a市建设局在a市委、市政府及a市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一年有起色、二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的目标,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加大城镇建设和管理力度,使城镇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截止_月底,a市城市建成区面积__平

方公里(包括汝南工业区),城市人口__万人,四个建制镇人口_万人,城镇化率达__._%。上半年共完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____.__万元。现将a市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a市城镇建设情况

(一)加强城乡规划

一是按照建设厅要求,我市委托**市规划设计院对a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进行编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目前,相关基础资料的搜集工作已经完成,规划初步成果编制正在进行中。二是完成了中大街西段改造、**工业区*起,___处;其中新建工程___起,___处,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做好村镇规划工作。上半年**乡、**乡完成总规报批工作;**乡总规编制已完成,正积极进行报批;**乡正在积极进行政府选址工作。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道路建设。完成了市区_条主干道人行道彩砖铺设,完成**高速城区引线沥青砼罩面及道牙铺装,完成广成路道牙改造工程,**工业大道、轻工业园区道路砼路面基本完成,**路、油库路路基工作已完成。二是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了污水处理厂脱氮设配安装;完成二水厂加压设配和加氯设配安装,改造和新铺供水管道____米,新发展用水户___户;新发展煤气用户____户,大大提高了煤气普及率;完成了**北路二星级公厕改造工程,东环路垃圾中转站已开工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水文地质详细勘探工作正在进行。三是绿化工程。完成了**路、**路、**路绿化改造,高标准对**高速公路引线进行了绿化,同时在城区补植各类乔木___棵,花灌木____株,新铺草地____平方米。

(三)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方面

一是在加强市政设施巡查维修的同时,对部分城市道路、雨水井进行了维修改造。上半年对市区***路共计____平方米破损路面进行了修补;城区排水设施清淤工作已基本结束。同时对路灯设施进行了彻底检修,使城市明灯率达到了__%以上。二是抓好城市客运管理,强化了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遏制了公交车招手即停,出租车乱调头等不文明现象。三是强化城市供水、供气管理,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挖潜改造,落实应急抢修队伍,保证正常供水、供气。

(四)市容市貌管理方面

一是环境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实行了垃圾定时上门收集制度,集中清理了城市积存垃圾,对_条主干道清扫保洁权进行了竞价承包,落实了其他主干道和小街小巷清扫保洁责任制,卫生面貌大大改观。二是城市主干道和主要地段占道经营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对城市主干道,繁华路段的占道经营,流动摊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同时加大巡查力度,重点地段实行专人管理,蹲点守候,使乱摆乱放现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治理。三是户外广告设置进一步规范,局属有关科室、二级单位密切配合,联合行动,集中清理乱贴、乱画、乱挂,拆除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利用闲置广告牌书写了公益广告。四是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进一步落实。根据《建设部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我们多次对市区内的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程和市政施工工地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活动,施工单位落实文明施工管理规定,集中整治工地内外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筑施工工地建设风景墙率达___%,各施工工地都有了防尘措施。

(五)建筑市场管理方面

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工程质量负责制、工程验收备案制等,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了工程招投标,切实加强了工程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和建筑工地安全管理。上半年共办理招标项目__项,建筑面积__.__万平方米,招标率达到__%,共办理建筑质量监督项目__多项,面积__万平方米,监督覆盖率__._%。依法发放施工许可证__项,建筑面积__.__万平方米,同时依法查处无证建筑__项,处理__起。

(六)在小城镇建设方面

上一篇:审计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