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共10篇)

乡镇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1

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我街道健康教育在街道委街道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区爱卫办的直接领导,及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案指示精神,在全街道范围内,认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使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健康教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2009年我街道的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

为使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街道成立有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均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的单位负责人组成。做到组织机构完善,各级责任落实,健康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有人抓有人管。

二、充分认识到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相适应的“四有”人才,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卫生行为的形成 1

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街道爱卫办落实健康教育工作由街道统一安排部署,街道卫生院落实了从事健康教育的兼职人员,各中小学指定一名教师兼职健康教育,改变了过去健康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的局面。

四、定期出版卫生健康宣传栏

村(居)委会、中学、中心小学、卫生院设置了布局合理的卫生健康宣传栏,卫生院每月统一出版宣传卫生知识内容,村(居)委会、学校等每季度出版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宣传怎样预防传染性疾病、讲卫生、除“四害”、吸烟危害健康等等知识,宣传的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合情合理合时。

五、抓好各类卫生知识的宣传

我街道针对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中国计划免疫宣传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卫生纪念日开展相关的专题咨询宣传。使群众对这些节日有了相当的认识,对相应的疾病、项目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六、认真开展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课

各中小学校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课,对中小学进行健康教育,再通过学生对其家人进行相应的宣传,起到教育一个带动一户的效果。各中小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100%,做到了有师资、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评价。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

七、针对传染病作相关防护指导宣传

我街道对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非典等进行针对的相关宣传,特别是我国近年来流行的甲型流感疫情,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分期分批到小学、中学及村(居)委会群体聚居的地方进行宣传,防护指导,发放传单、宣传画及其它相关资料一大批,做到相关知识家喻户晓。经过宣传教育安定了民心,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好评。

经过努力,今年我街道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使我街道群众及中小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加强了防病保健意识。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开展健康教育的社会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健康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经常性地开展。

三桥街道办事处

2009年12月

三桥街道办事处 健康教育总结

乡镇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县2008~2009年辖区内传染病漏报调查原始资料和相关整改通报材料。

1.2 调查对象

大方县辖区内35所乡镇卫生院。

1.3 调查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制订了本县疫情漏报调查方案及工作用表, 查1~12月份各乡镇卫生院全部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簿及电脑原始记录等, 将查到传染病病例进行登记, 并与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和电脑记录进行核对, 相符者为报告病例, 否则为漏报病例, 并检查每1份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质量, 有无缺项、漏项、逻辑错误等。

2 结果

2.1 疫情报告管理的组织和制度

35所卫生院都有分管领导负责, 制定了疫情管理奖惩制度, 有专职疫情报告人员, 负责本单位疫情的收集与报告。

2.2 传染病总漏报情况

对35所卫生院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 共查出乙类传染病5586例 (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 发现漏报227例, 总漏报率4.06%, 见表1。

2.3 调查全县35所卫生院疫情月报告情况

2008年有病例报告应报420次 (35个乡镇×12个月) , 实报327次, 零病例报告93次。2009年分别为应报420次, 实报393次, 零病例报告27次。2009年与上年同比有病例报告次数上升15.71%, 零病例报告下降15.71%。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对2008年疫情漏报整改提高后, 2009年较2008年漏报率明显下降。

3 结语

本次疫情漏报调查结果表明, 各乡镇卫生院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治, 尤其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自实行传染病报告卡的网络直报后, 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得到很大提高, 计算机应用给疫情报告工作带来了很大促进作用。但是, 个别乡镇卫生院存在对传染病管理、报告不重视的现象, 分析原因, 主要有以下方面: (1) 个别临床医生对疫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法制观念不强, 对法定传染病知识学习不够, 对法定报告病种、时限、方法等模糊不清, 是导致漏报率高的主要原因; (2) 有的临床医生缺乏工作经验, 对疑似病例往往要等确诊后才报告疫情, 而部分病人确诊后不再回到首诊医生那里复诊 (如:肺结核等疾病) , 这部分疑似病例就被漏报了; (3) 个别疫情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2008年底, 针对漏报调查出来的问题, 县疾控中心认真分析漏报原因后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局作汇报, 并就个别卫生院存在的几个月无一例传染病报告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 (1) 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 对瞒报、缓报、漏报疫情信息的单位或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2) 加强行政管理, 实行责任追究和问责, 对漏报较重且又不能如期进行整改的乡镇, 对卫生院院长进行约谈或组织谈话; (3) 实行疫情报告与工资挂钩, 从2009年4月1日起, 无传染病报告的乡镇, 经县疾控中心查实存在漏报的, 每月扣发乡卫生院疾控组长工资300元, 用于疫情报告知识培训及相关费用。

实践证明,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是做好疫情报告的关键,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 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健全各项疫情报告制度, 充分发挥疫情报告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疫情报告工作, 降低漏报率。

摘要:目的 分析大方县乡级医疗机构近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状况, 为制定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近2年乡镇卫生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全县乡级漏报率为4.06%, 在各类传染病中, 漏报率较高的依次是:痢疾、肺结核、乙肝、病肝 (未分型) 。各乡镇之间漏报率有明显差异, 新建乡镇较为严重。结论 应引起高度重视, 提高报病意识, 不断完善登记报告制度,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降低漏报率。

关键词:传染病,漏报,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

乡镇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3

一、教育宣传的指导思想

2009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围绕一个主线,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研究新时期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以大力宣传教育工作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宣传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宣传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同时,抓住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教育战线的新典型、新亮点、新成绩,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三、宣传的内容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主要围绕以下七方面的内容作好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一)大力宣传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对我省将启动的《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普通高校设置工作若干意见》及全省中小学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制度的宣传:对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对进一步推进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实施《教育督导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宣传;对启动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和复查工作的宣传;对我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鼓励开展与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的宣传;对加强委厅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宣传。通过对一系列法规政策及工作成绩的宣传,充分展现全省教育系统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共同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风貌。

(二)大力宣传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情况。包括对启动实施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和组织举办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的宣传;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举办薄弱学科教师研训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科建设,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宣传:对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宣传;对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开展评估督查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宣传;对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抓好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的宣传;对上半年出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及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宣传。通过对素质教育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及学生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宣传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基础教育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做好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推进灾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宣传;对我省在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同时,稳妥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宣传;对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中小学条件装备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初中校舍改造项目的宣传;对扎实推进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及以学生食堂、宿舍卫生安全为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抓好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宣传;对按照三级推进、内涵发展、整体提高的思路发展高中教育,抓好省级标准化高中、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及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和启智学校建设工作的宣传;对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和普及实验教学县创新工作的宣传;对进一步拓展教育对口支援领域,进一步推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提供经费、物资和智力支持的宣传。通过深入宣传我省在基础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政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社会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四)大力宣传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的情况。包括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及以扩大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为重点,拓展东西合作、西西(陕西和重庆)合作新领域的宣传;对紧紧围绕“人人技能工程”及六个项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确保全省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的宣传;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宣传;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实行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市级职业教育中心及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建立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的宣传。通过全面深入地宣传我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措施,充分展现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新成就,进一步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网络覆盖全省城乡。

(五)大力宣传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及以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情况。包括对着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巩固教学评估成果,完善教学评估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机制的宣传;对深入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做好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及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和“985工程”二期验收和三期建设的推进工作的宣传;对大力推进产学结合,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的宣传: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宣传。通过对我省高校各项工程实施及成就的宣传,全面展现我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及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促进我省高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六)大力宣传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搞教师综合素质

的情况。包括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宣传;对开展全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加大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深化培训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计划”,启动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网的宣传;对大力实施“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完成1200名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依托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职教师资本科班、硕士班,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力度,推动实施高校“三秦学者计划”,建设学术骨干体系的宣传;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和厅属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设置标准和聘任办法,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理顺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编制标准关系,解决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偏低的问题的宣传。通过对我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相关成效的宣传,展现我省师资队伍的整体风貌和良好素质,树立社会尊师重教,坚定教师信心的良好氛围。

(七)大力宣传我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情况。包括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以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区域协作市场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宣传;对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对认真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规范教师津贴补贴的宣传:对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继续组织开展“放心上民校”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规范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的宣传;对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对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对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教师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宣传;对切实解决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影响稳定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宣传;对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统筹抓好全省教育系统的“创佳评差”活动的宣传。通过宣传我省在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充分展现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宣传的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委、厅的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通气制度,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快速反应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典型、重要会议等,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信息发布会,及时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机关各处室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提供有关典型素材和本年度工作要点及重大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以便新闻中心做好对外的信息发布和媒体接待工作。

(二)充分利用机关的门户网站宣传平台。各地市(区)教育局、各高校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报送各自单位的工作亮点、成绩等材料,新闻中心将联合网站择优予以发布,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工作改革发展成就的发布及重大政策出台前的新闻通气工作。

(三)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参加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舆情分析会,在相关媒体上开辟专栏,有针对性地组织记者、专家、干部撰写文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育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四)根据委、厅和各处室的工作要点,认真研究,总体策划,以组织采访团深入采访,或以专刊、新闻通稿、电视系列节目等形式,努力做好委、厅重点工作的“战役性宣传”。

(五)建立健全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机关各处室应确定一名同志负责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以保证新闻中心与各处室的信息沟通和媒体来访工作。各市(区)教育局、各高校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条件保障机制,加强与媒体的相互沟通,形成教育新闻宣传报道的整体合力。

2009年乡镇工作安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目标要求,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立足长远,把握大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实现“十一五”计划的各项工作目标而努力。

二、目标任务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乡完成生产总值246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5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在更大空间和更高层次上,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继续紧扣“茶叶、核桃、竹子”三大重点产业,加快“烤烟、甘蔗、木薯”三大后续产业发展步伐。

新植茶叶200亩、核桃500亩、竹子500亩,科学种植,强化管理,发展与管理并重。

稳步推进烤烟生产,以科技推广为突破口,强化烤烟育苗、移栽、中耕管理、烘烤、收购等全过程服务,提高烟叶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计划种植烤烟2500亩,新建群体烤房10群100座,小改密40座,完成烟叶收购15万公斤。

三、具体工作

(一)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1、加强班子建设,建设团结奋进,和睦相处,拼搏进取的领导班子。

2、发扬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务、政务、村务、校务公开;

3、抓好党员的发展、培训和教育管理;

4、完成党费收缴工作;

5、抓好远程教育工作;

6、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

(二)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

1、抓好农业生产,计划粮食种植面积26500亩,其中大春粮食18600亩,小春粮食7900亩,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2、以抓“茶叶、核桃、竹子”三大产业为重点,加快“烤烟、甘蔗、木薯”后续产业发展,完成09年烤烟种植任务。

3、强化茶叶、核桃、竹子管理,巩固甘蔗、木薯种植面积。

4、加强种子市场的整顿,确保农民的利益受到合法保护;

5、实现水稻、玉米栽培、种植和管理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并加强蔬菜种植、除虫菊及油菜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计划范文《2009年乡镇工作安排》。

6、抓好农用机具的推广和使用。

7、抓好畜牧建设,办好示范点,切实加大养殖业发展力度,提高畜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带动全乡畜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乡镇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5

一年来,黄泽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团市委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团市委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团员青年扎实开展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1、积极开展各项青年志愿者行动。5月4日,组织青年志愿者上黄泽大街清扫卫生死角,清除大街上的污目广告;组织青年志愿者上黄泽镇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送去文艺节目。成立了由镇专职消防队员和村官组成的共计20人的“黄泽镇消防志愿者中队”,积极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救助服务等工作。成立了12人组成的社区矫正阳光行动志愿者队伍。利用“12.4”法制宣传日,联合司法所、公安等部门,组织团员青年,上街分发《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

2、开展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活动。为积极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的先锋作用,提振发展信心,推进企业保稳促调,5月8日,黄泽镇团委组织企业、村、镇属部门部分团员青年共计30多人开展“走进企业”活动。活动主要参观了嵊州市30强企业——浙江双鸟集团并听取了双鸟集团董事长张文忠同志的数十年来的创业历程,最后镇团委还举行了向团员青年发出“传承五四精神,提振发展信心,推进企业保稳促调”的倡议仪式。

3、认真贯彻落实团市委“服务基层年”的文件精神,着力培育“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新建了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嵊州市龙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嵊州市美亚特种轴承厂等首批共计3个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基地提供了多个见习岗位,并在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网上发布信息,切实为大中专毕业生及下岗失业青年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

4、积极开展青少年团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8日,黄泽镇团委组织镇中心学校部分团员代表共计20多人,先后参观了黄泽镇大棚蔬菜基地和浙江京采农业银杏基地。通过参观学习,广大青少年团员切身感受到了黄泽镇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了我镇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深深感受到现代农业确是新农村建设中致富快富的小康路。另外,7月10日,镇团委还接待了北京大学赴浙江嵊州暑期社会实践团,陪同实践团实地考察调研了我镇的仿古木雕和戏剧服装这两大文化产业。

5、积极培育申报嵊州市青年安全示范岗,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的数码机床车间被命名为市第一批示范岗。

6、重点抓好基层团组织示范点青石桥村的创建工作。

7、扎实做好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70%的帮扶任务。

8、认真完成团市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有关材料的上报工作。

2010年工作思路

1、继续开展“服务基层年”活动,实施青年就业创业,继续培育一批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2、加大对农村青年的科技培训力度,联合镇农办、工办、成校等部门,做好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工作,帮助就业。

3、开展好各项志愿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帮扶弱势群体,深化青年文明行动,抓好青年维权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等活动。

4、组织开展好纪念“5.4”青年节的各项活动。

5、坚持党建带团建,继续做好村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青石桥村的示范点创建。

6、完成团市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黄泽镇团委

2009年乡镇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篇6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明委的直接指导下,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文明创建五个工作组和村民委员会为主体,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定期和常抓相结合,全面整治乱倒垃圾,乱摆摊点乱停车辆不良行为,切实做到了,特别是桑涧和天河两个集镇把垃圾装起来,把马路让出来,把门前包起来,让街容街貌及路容、路貌绿、净、亮和美了起来,将我镇广大农村和集镇的文明程度有了一个显著提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文明创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小城镇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始终把文明创建放在突出位置,召开文明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文明创建工作,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加大投入、规范操作,全镇干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明创建工作中。

二、建立建全领导机制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小组,即:一个是由镇武装部长为组长的文明创建常抓工作组,一个是由镇组织部长为组长测重抓集镇规化和村容村貌的综合管理工作组,一个是由分管新农村建设的副镇长为组长重点搞好新农村建设示点、示范工作的工作组,一个是由分管村村通工作的副镇长为组长具体抓乡村道路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的专门工作组,一个是由党委宣传部长为组长的专抓文教卫的宣传工作组。五支队伍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收效十分明显。特别是开展镇村干部定期上街义务大扫除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广大干群文明创建的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文明创建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科学论证、合理规划

我们通过多方努力,在镇财力不宽裕的情况下,不怕花钱编制了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计划,并通过了专家经评审和县政府批准。

四、注重投入,加强环卫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环卫队伍。各行政村成立了环卫死角清理小分队,镇成立了四个环境整治小组和一个环境整治监督组,沿定滁路分段包保,责任到组,做到了路侧无暴露垃圾,基本无乱摊建筑材料违障搭建等。另外桑涧和天河两个街镇分别成立了由四人组成的环卫所,人员工资到位,机械和环卫工具到位,镇政府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拿出4万元分别建设了天河垃圾场和桑涧垃圾场。

五、注重检查督促,确保道路畅通

特别是逢集时,镇里派出文明创建组和违章建筑综合治理组,准时在摆摊之前到岗到位,指挥交通,指定摊位有序摆放,杜绝占道占路摆摊、停车、摊物,保证道路畅通。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广大市民和前来交易的群众广泛赞誉。

六、突出街道“硬化”,门前管理到位 桑涧和天河两个街道重点路段实行镇里拿大头、居民拿小头的出资方式,即镇里出材料,居民出工的办法,全面实现地面硬化,整个街容街貌基本达到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要求。街道店面和住户推行“门前三包”也基本到位。

七、合理规划,规范市场管理

通过镇政府牵头,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集中整治和每到逢集镇两个治理小组具体到位指挥,做到了行商归市经营户入场经营。市场内无严重破损和杂乱无章、整洁有序、文明诚信经营、水果堆群、小百货市场、农贸市场设置合理,布局锦然,管理规范,基本杜绝了脏、乱、差现象。

八、突出重点,加大车辆停放管理

客运停放点一直是个棘手的事,特别是来往定城的小面的管理更是难上加难,为彻底解决客运停放占道占路的情况,镇政府拿出一定的补助派专人管理,另外设置明显标致场(点),设置办公室两间、建停车场1200平方。

九、加强窗口建设管理,树立良好形象

宽敞、明亮、舒适桑涧镇行政服务大厅是为民办事、为民提供服务优质高效的服务所,对此,镇人大主席专门分管服务大厅工作,每日早晨、中午都有值班工作人员打扫卫生,保证大厅的明亮整洁,受到了省市县一致好评和表彰并被省、市以“标兵”形式向全省推开。

十、抓项目推进,加强文体设施建设

我镇辖11行政村,共有9个行政村置办了乒乓球室、蓝球场等体育设施,特别是桑涧村、青春村天河两村更是较为齐全,有图书室健身房和有关健身器材及棋牌室等娱乐活动场所。镇政府09年投入50万元,兴建了一个多功能高标准、设施齐全的文化站,其内有文化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书刊阅监室、多功能活动所、文化科技培训室。庭院内还有多功能的健身活动场所和标准齐全的健身器材。

乡镇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7

关于印发

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云高工〔2009〕1号

(2009年1月16日)

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国上下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一年,是我们实现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之年,也将是云南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开展的一年。各地、各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

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公平;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设施、现代教育管理、现代教师队伍,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教育发展进程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在全省教育系统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以人为本、体现公平、促进和谐,使受教育者心智健康、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引领时代进步的现代教育。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修订《云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争取年内颁布施行。完成《云南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草案)》的调研、论证、修改,力争年内报请省政府审议。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3.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配合有关方面尽快完成《中共云南省委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的修改工作,出台后抓好贯彻落实。力争出台《云南省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做好高校领导干部选拔配备、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开好、贯彻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指导高校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加强教育系统党员、教职工教育。加强厅机关党的建设,做好厅机关支部调整、工会换届等工作,坚持和完善厅机关支部(总支)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视老干部工作。

4.继续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惩防腐败的5年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纠风治乱工作,抓好规范教育收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对招生考试录取和涉及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从源头上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和政务公开。

5.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从切实提高教育软实力的高度,全面加强教育科研,特别要在现代教育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总结和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云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经验。开展《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年度监测评估,启动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的研究制定工作。

6.继续加大教育宣传,积极营造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改革教育厅新闻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加强与省人大、省政协、新闻媒体等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等工作。

二、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积极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深入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教育精神,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落到实处。

8.全面实施“三生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加强组织领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改进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做好督导检查和宣传,建立和完善全面实施“三生教育”的长效机制。在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中增加“三生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和拓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组织专家学者对“三生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引导和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努力构建“三生教育”的理论体系。

9.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认真抓好中小学德育基本条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以“三生教育”为主线整合德育资源,切实推进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改进文明学校评选管理办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抓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拓展校外教育阵地。做好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方案的各项工作,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10.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继续实施大学生成人成才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和社会合力育人三大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11.加强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进一步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评估。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制度和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学校“禁毒防艾”工作。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

12.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扩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引导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开展中华经典语文诵读活动,推进省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达标示范校建设。

三、全面完成“普九”任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3.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学前3年教育普及步伐,规范并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实施好红河州等6个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项目学校做好校舍新建或改扩建、教学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教学康复训练设备购置等工作。

14.实现全省“普九”重大突破。大力扶持澜沧、鲁甸、镇雄3个县按规划“普九”,加强对“两基”攻坚的过程督导,确保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面实现“普九”。

15.继续抓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继续开展“两基”复查年审工作,对2005年前实现“两基”的县的巩固提高进行抽查。积极做好“两基”迎接国检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筹建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健全督学体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检查评估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16.落实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两免一补”各项政策,免除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17.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思路,促进各地积极发展普通高中。在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鼓励和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

18.力争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组,制订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积极向省政府申请课改专项经费,推进课改教师培训、管理者培训、考试评价、新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等工作。

19.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制定下发并严格执行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文件,从春季学期起,在全省中小学整体、同步推进“减负”工作。通过在全省中小学统一实行严格的“减负”办法、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教辅材料选用、加强检查督促等措施,全面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和经济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坚决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借鉴内蒙古等地经验,制定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召开工作现场会。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坚决撤并一师一校点,逐步取消代课教师,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将大姚县确定为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试点县,统筹学校建设资金,从政策和项目上给予支持。各州市要在本辖区内确定一个试点县,积极探索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

21.开展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按照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从1月1日起,昆明市14个区(市、县)、其他州市19个县(市、区)开展实施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督导,探索建立适应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的经费保障、管理、教师、评价、社会支持和参与等机制。

22.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民族中小学管理。继续做好民汉双语教材的编译审定出版及发行使用。加强民汉双语教师培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做好明德小学项目建设。做好各层次教育对口支援。

四、加快建设职教集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3.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七大工程”建设,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力争招生人数达到22万人,在校生达到54万人。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24.积极推进和探索职教集团建设工作。新组建2个省级职教集团,指导、推动州市职教集团组建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职教集团建设,使职教集团在引领、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90%的中职毕业生获得“双证书”。

25.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建扩建校舍与实训基地建设。促使昆明、曲靖、楚雄、普洱等地职教中心建设有首批学校搬迁办学。力争新增9个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资建设的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为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单位和国家全面推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创造条件。

26.开展农村各类培训和成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500万人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继续抓好扫盲工作,全省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27.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要求,做好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督促、指导各高校完善落实5年改革发展规划,执行好与教育厅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28.加强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继续建好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重点推进43个省级一、二类学科建设。做好国家和省级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和一批学位授权点的审核工作。争取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积极争取和做好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个。大力推进省院和省校教育合作。

29.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新增20个省级特色专业,60门精品课程,新建10个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高职示范实训基地,2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推动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和英语教学改革。

30.做好高校评估等工作。以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督促有关高校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加快符合要求的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等建设。继续开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积极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六、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增强云南办学特色

31.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我省地缘和亲缘优势,形成以高等教育为龙头,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并进的汉语国际推广格局。大力推动汉语进入南亚、东南亚国家中小学正规教育体系。申报建设2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2个国家汉语国际化推广中小学基地,建立5个汉语国际推广中心。

32.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和外国学生规模,争取来滇留学生规模达到1万人,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规模达到500人。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出国留学规模。做好引进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加强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切实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引进40个优质合作办学项目,到周边国家办学项目达到5个。启动11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到印度举办云南教育展。

33.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云南省招收境外华侨华人学生暂行办法》。出台《云南省非高等院校教育机构招收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弥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空白,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七、积极扩大教育需求,建设现代教育设施

34.启动中小学排危攻坚工程。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实施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职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项目,争取更多中央资金的支持。利用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机遇,加大投入,力争用3~5年时间,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在未“普九”县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解决未“普九”县校舍不足部分问题。

35.积极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及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10个“实验装备及教学标准化示范学校”。加强中小学实验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评价考核。完成2~3个“普及实验教学县”验收。

36.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把远程教育与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农科教结合等进一步紧密结合。加强云南省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启动实施小学英语、音乐等学科远程教学,开发制作“三生教育”多媒体教学光盘。继续做好各类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服务工作,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工作。上半年在全省7个县(市、区)推进“班班通”试点工程建设,力争下半年在边疆25县启动“班班通”工程建设。

37.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建设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统一的教育信息公开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快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建立以教育厅政府网站为核心的云南省教育公众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一站式”教育服务网站建设。完善教育系统公文流转、公文办理系统建设,提高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整合信息和网络资源,争取组建“云南教育电视台”,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和“三生教育”网络。

38.加快推进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全年完成校区建设和教职工住宅新开工建设面积300万平方米,投资50亿元,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学院及医高专、云南中医学院基本完成一期建设,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入住学生,入住呈贡新校区的学生共达5万人,教职工住宅建设全面施工。

八、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增强办学活力

39.推进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建立民办学校主要管理者职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建立“示范性民办学校”评估机制。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研究,适时成立云南省民办教育研究所。争取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和督导专员。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赋予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

40.加大投资体制改革。树立现代教育投入观念,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措施的精神实质,加大银校合作、招商投教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

4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三生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整中小学布局、“普十三”试点等工作。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2.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尽快出台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文件。加强对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将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纳入省教育厅对高等院校5年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分类、分步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争取行政职能部门对高校后勤实体的优惠政策,扶持富有创新精神、以较快步伐走向社会的高校后勤实体。积极协调、努力促成有关高校后勤项目与企业集团等的合作。

九、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43.积极推进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学校现代管理。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学校现代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建设。深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构建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基础管理、全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加强学生学风、教师教风、领导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

44.加强现代大学管理。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积极配合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

45.继续推进中小学“三制改革”等工作。不断健全政策措施,更加深入地开展校长竞选、教师聘任、绩效工资的“三制改革”,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平稳实施。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各种培训中,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管理意识与能力培养。抓好校舍安全管理。

46.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以教育部把2009年作为全国学校安全年为契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演练。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快速有效处理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开展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十、加强现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47.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五年规划的“5122工程”,全年建设1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培养认定200名中小学名校长、40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各州市、县要相应开展此项工作。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计划,推动省各级财政筹集经费用于2006年招聘的“特岗”教师纳入当地教师工资统发,并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作为重点工作对象。

48.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开展第三次中等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专业评选工作。实施好教师特聘、特岗、特邀“三特”计划,继续组织全省各地聘请1000个年岗位特聘教师。

49.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特聘岗位设置引进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到我省高校任教、从事科学研究。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和“高校师资学历提升工程”,新增10个省级教学团队,40名省级教学名师。积极推进国外访问学者和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实施。

十一、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50.健全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力争建立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在校生资助制度。启动国家对中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工作,继续对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助学金。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启动我省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奖助学金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51.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改进和完善招生录取管理,配合有关部门从严打击非法招生中介、招生欺诈等行为,在执行教育部“六公开”、“六不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招生录取工作透明度。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改革。认真做好云南大学自主招生试点。

52.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文件。在各州市和高校运行“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新工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和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毕业生资助创业工作。积极做好以困难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助学育人基地建设。开通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网和使用毕业生就业管理新系统,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十二、继续加强机关建设,创建和谐创新团队

53.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建设办法建设领导班子。在实践、工作、履职中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加强领导班子履职效能建设,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履职效能。

54.继续加强机关建设。树立素质、发展、改革、履职“四种忧患意识”,加强基本职责、基本规则、基本能力“三基建设”。加强基本职责建设,更好履行监管、参谋、协调等职责,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政治、经济、工作、生活等基本规则建设,增强规约意识,按规则办事情。加强基本能力建设,提高思维、决策、执行、语言、和谐等能力。

2009年乡镇人大工作要点思路 篇8

一、围绕中心工作,审议决定重大事项

***乡人大主席团要围绕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更好地实现乡党委的意图,反映人民的意愿,体现乡情与时代同步发展的需要,着力监督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听取和审议乡政府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的报告,作出审议意见,督促乡政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二、强化工作监督,全力促进乡域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乡人大主席团要紧紧围绕全乡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增强实效。全年将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4次,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2次。

(一)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对乡政府的工作监督,把监督和支持有效结合起来,寓监督于支持之中。要规范监督方式,延伸监督深度,加强对乡政府项目审批部门行政审批环节的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二)以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主题,开展专题调研,为乡党委、政府工作谏言献策,拟将辖区内的乡人大代表按村务组、村民代表组、公共事务组进行分类,对政府工作进行专门的监督,并就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意见,写出专题的调研文章,工作计划范文《2009年乡镇人大工作要点思路》。

(三)加强对社会治安工作的监督,听取乡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和驻村民警“双选”工作的汇报。

(四)加强对政府安全工作的监督,听取关于公共场所整治、食品安全的汇报。

(五)以关注民生为重点,支持政府建设新农村文化示范乡各项工作,并听取相关工作汇报。

(六)加强民主监事会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监督村务中的作用。

三、强化法律监督,推进依法治乡进程

乡人大主席团要充分发挥依法治乡中的监查作用,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执法检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2009年乡人大主席团将着重检查《监督法》、《食品卫生监督法》、《食品卫生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四部法律的贯彻落实情况,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法律水平、依法履职的能力和责任感,适时召开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乡人大主席团将进一步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为人大代表配备闭会期间联系公民手册,加强和规范代表工作,增强代表工作的实效,邀请人大代表列席政府工作会议等形式,拓展人大代表知政、参政、从政渠道,组织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人大代表视察活动,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质量,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使人大代表自觉接受选民的监督。

五、加强工作指导,促进各代表小组的工作

今年乡人大主席团将对代表小组活动进行进一步规范,在抓好制定工作计划,按时开展活动等常规工作的前提下,全面加强村人大代表小组活动阵地建设。同时,通过组织代表视察、调研与培训等活动,开阔代表视野,增强履职的素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六、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力度。

乡镇2009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9

一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创建活动要求,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目标,扎实开展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努力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创建氛围浓厚

2009年黄渡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始终把文明乡镇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成立领导小组。乡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乡长赵文清同志为组长,分管副乡长孙胜宝为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文明乡镇创建领导小组。

(二)制定创建计划,明确目标。我乡制定了2009年创建文明乡镇年度计划和具体创建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黄渡乡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以及黄渡乡居民点的详细规划,努力把创建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我乡不断加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和文明村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墙报和发动群众等方式,加以宣传,努力营造文明乡镇、文明单位和文明村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因地制宜,措施落实,美化环境

(一)抓环境卫生。1.配备了4名专职卫生清洁员,添置2辆垃圾运输车,在黄渡、译山两个分别建立垃圾焚烧炉,使乱倒垃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卫生面貌得到彻底改观。2.开展春、秋季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乡党委、政府于春秋两季发动乡村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党员群众开展声势浩大的卫生大扫除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卫生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加强日常卫生扫除工作。我乡从政府机关大院抓起,将公共卫生进行分片包干,做到大院干净卫生;办公室摆放整洁,为搞好整个乡的环境卫生,树立起榜样。在沿街店面和住户推行“门前三包”,即:“包卫生”,门前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杂物等;“包硬化,人行道铺设水泥路面;“包秩序”,人行道上无占道经营,无堆放杂品、杂物等。在主要街道两膀架设了路灯,使我乡主要街道做到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4.建章立制,规范卫生管理。规范黄渡乡环卫所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卫生费收取和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清洁员值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卫生监管力度,使环境卫生工作长抓不懈,抓出成效。

(二)整顿乡容乡貌。1.成立组织:为了加强中心集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党委副乡长孙胜宝同志为组长的黄渡集镇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做到工作常抓不懈。2.清理占街为市、占道摆摊违章违法行为。由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要求,没有农贸市场,沿街店面占道摆摊问题突出,使行人无法过往,车辆无法通行。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乡党委、政府结合黄渡实际情况,采取招商引资形式,正在筹建黄渡农贸市场,一方面归行就市,将原有占街为市的流动摊点、农民自产自销蔬菜、水果摊点及服装鞋帽摊点等多个摊位全部搬到农贸综合市场内经营,使占街为市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另一方面对沿街店面占道经营现象进行整顿,使乡容乡貌得到彻底改观。

三、围绕发展搞创建,搞好创建促发展,推动全镇文明进步

在创建文明乡镇活动中,我乡始终围绕发展搞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坚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推广科教、为民办实事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把精神文明建设内涵融入到创建活动之中,切实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抓好“窗口”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乡行政服务大厅建设,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的财政、计生、劳务、民政、农机、农技等部门实行集中办事,集中服务,做到部门联动 “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同时,在设在乡的卫生、公安、交通、通信、供电、金融等服务性“窗口”单位和部门中,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管理秩序明显好转。

(二)办好实事,使群众得实惠。1.加快村级道路水泥化进程。乡党委、政府以觖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为切入点,通过个人集资和项目发展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村村通”工程进程,2009年度完成 公里。

(三)推广科教,转变群众观念。1.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广实用技术,帮助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积极扶持示范户和示范村,帮助他们发展状大产业。2.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树立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的乡村新风尚。我乡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时,结合我乡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大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开展重点抓好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深化农村殡葬改革,火化率达98﹪以上。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建设“和谐黄渡”,促进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2009年教育出版历经变革 篇10

教育出版区域化愈演愈烈

2009年教辅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区域化、本地化程度提高,一些本土化、区域化的教辅图书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教材仅有人教版一个版本的局面,教材版本多样化,中考、高考命题也逐渐区域化。教辅出版的投入加大、风险增加,发行区域缩小,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利润空间大幅度缩小。2009年,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增加到16个,高考辅导书的跨省出版越来越困难。江苏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瑞书说,“江苏教育社以前的一些高考用书在外省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现在市场化的教辅图书出版风险陡增。”

在此背景下,不少教育出版机构和图书公司加大力度开发区域教辅。区域教辅更多地结合了地方教育系统或渠道经销商的系统优势,产品一旦开发出来,其利润相对稳定,且退货较少,成为新的市场热点。

在具体的做法上,出版社大多以省内教辅为重点,图书公司则结合自己的品牌图书,与地方教育部门或强势渠道商合作,开发区域教辅。区域性教辅正成为教辅图书出版领域的新趋势。从2008年开始涉足区域教辅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今年也在上海之外拓展了6个地级市的区域教辅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事业部下属的北京弘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陆续运作了安徽、江苏两省近1000万码洋的区域教辅,今年继续开发宁夏、陕西等省的同类图书。

在教辅区域化进程中,大的民营教育图书公司力度更大。世纪天鸿公司于2006年3月份成立了区域化产品合作项目组,专门负责开发区域教辅,目前区域教辅码洋每学年已达1.6亿元。另外一家民营图书公司世纪金榜的地方初中教辅已占到初中教辅总品种的40%,地方高中教辅占到高中教辅总品种的30%。

未来教辅市场将会被分割成多个以省市为区域的市场,本地的出版机构由于天时、地利、人和,将占据优势地位;实力强大的民营图书公司凭借其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体制机制上的优势,将成为区域教辅图书市场的生力军。

区域教辅的开发,除了需要整合出版资源、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还要整合地方教育系统、民营渠道和新华书店等众多渠道;编辑的工作方式也要相应发生改变,要对目标区域的中高考变化及教材版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要对考试信息的掌握更细致,对当地教材使用情况的把握更准确,对整个市场要有更敏锐的嗅觉。这加大了研发的难度,也促使出版单位在这个过程中转变经营思路。

教材送审冲击中职教材市场原有格局

2009年,教育出版不容忽视的一件大事就是中职教材的送审。

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组织专家全面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各科教学大纲。2009年1月,随着德育课、文化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公布,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下发了《关于申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选题的通知》。2009年5月,教育部在印发了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后,又发布了《关于申报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国家规划新教材选题的通知》。

中职教学大纲的公布,被业界类比为20世纪初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育部关于教材送审立项的通知一下发,全国相当多的出版社跃跃欲试,试图来分享中职教材出版这块大蛋糕。最后,在首批德育课、文化基础课的立项送审中,20家出版单位的59种新教材立项获得通过并列人国家规划教材,涉及8科19个种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就有17种人选。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包揽此次中职教材立项数目的前三名,成为此次教材市场洗牌的最大赢家。20家出版单位中,有17家出版单位是中央部委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地方社中只有江苏科技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各有一种教材入选。

由于教育部规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将执行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一年级新生开始使用相应的国规教材。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选用国家规划新教材及国家规划新教材出版单位编写的相关课程的教辅读物。200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去年招生810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达860万人。这些数字,进一步加剧了教材送审的竞争。

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市场与普教教材市场是截然不同的。普教阶段高中学生的出口主要是升学,而中职学生的出口是就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材的改革,必须走出普教教材的学科模式,建立具有职教特色、能力特色的职教教材编写体系。出版社做好中职教材出版,要加强教材立体化建设的力度,为师生提供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包,要扩大外廷建设,将师资培训和企业培训共融,将成果渗透到教材的内容和教学中去,这决定了新教材的编写需要高额的投资研发,市场风险较大。所以,通过立项的各家出版社能否在竞争中获得相应的预期回报还是个未知数。

而这次教材送审,本身也体现着适度放开的原则,教育部从最初的“一纲一本”“一纲三本”到最后变成“一纲二本”“一纲四本”,引入市场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教材的出版在出版社,使用则在教师和学生,而真正影响教材出版的则是教材的使用状况。无法获得认可的教材终将被淘汰,相应的出版社也将会退出出版格局。所以,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中职教材出版将在竞争中不断调整。

中职教材出版与普教阶段一样,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在此基础上,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所以,随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履新,中职教材是否会像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一样实行政府采购、免费发放政策,这又将给中职教材出版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将拭目以待。

教育出版数字化提速

近年来,世界出版业进入了全面转型的新时期,许多国际著名的教育出版机构如英国培生教育集团积极拓展出版新领域,建立了内容数据库、网络教育平台等,侧重于内容深度挖掘和高附加值增值服务,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网络,为读者提供教材制作、教辅更新、考试和评估等全方位的服务,这些经验都给国内教育出版界以启迪。

面对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出版新环境,一些实力雄厚的教育出版机构和民营教育图书公司已经开始进行数字化出版的尝试,以数字资源整合为中心形成自己的核心资源,分类建立课程资源数

据库、数字化题库等,开发多样化的数字产品,促进教育资源的增值服务,并开始和传统图书出版相配合,以促进图书的销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天利公司借助网站平台推出完善的图书售后服务,如听力MP3下载、各种补充资料免费下载、各地最新模拟试题下载等,并专门设立了具备在线组卷、在线测评等强大功能的“淘题”频道。志鸿教育集团建立的网络教育平台——志鸿教育网,开发了多功能题库,电子书、课件素材等多种数字化产品,并开通了“志鸿e学通”。民营教辅公司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一是“提供增值服务,锁定读者”。如在教辅书中向读者提供密码或点卡,读者购买书后,用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登录网站,可以免费下载辅导的视频、音频及练习试卷等。二是“构建互动平台”,提供名师在线辅导服务,名师解疑信箱等。三是开通在线测评、组卷等功能,更好地体现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服务。

除了民营公司,部分实力较强的教育出版单位在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产品开发上纷纷亮出新的举措。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了“教学内容集成”的理念,建立了多媒体特色的专业数据库,推出多元化产品,形成数字化的服务方式和营销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结合图书分别推出了《新目标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的网络教学平台。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这两家基础教育课标教材的出版大户,还建立了具有动态交互功能的分学科网站。

数字出版领域离不开技术提供商的身影。综合实力强大的教育出版单位加强与技术提供商的协作,从信息管理和内容集成两方面着手,自主建立技术平台,开发经营内容资源,延伸多样化的数字产品形态,探索数字出版的商业赢利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与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内容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中小学各类题库、教学资源库、图片库等,拓展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多种衍生产品,搭建完善的学习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

作为浸润数字出版多年的技术商,方正电子深知数字出版的瓶颈是如何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及赢利模式,而教育类出版物的属性决定其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更为便利、自然。方正电子开发的“方正题苑智能题库系统”,目前已经被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安徽时代出版集团和四川出版集团所采用。

大多数教育出版单位独立发展数字出版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自身内容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数字出版对于海量内容的要求,=是技术平台的选择。教育出版单位的行业联合能够实现数字化资源的聚合效应,避免重复建设,加快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各地方教育出版社彼此产品和目标读者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市场并不冲突,这决定了各地教育出版社可以联合投入开发公共的技术平台,并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出版资源的互相交流,以实现市场效益的最大化。在今年的教育出版社社长年会、中南地区教育出版社年会、华东地区教育出版社年会上,教育社的社长们已就此做了交流。但在集团化的背景下,这种跨地区的合作能否进一步推进,还是个未知数。

上一篇:世界遗产宣传活动策划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