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语文秋天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初一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篇1

(一)各抒己见。对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句或段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感人之处有许多,我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之处。学生说最喜欢第一自然段,因为“我”因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信心,砸东西,可是妈妈却忍受了这一切,她不但没有怪“我”还等“我”恢复时说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那里写出妈妈再一次的要带“我”去北海看花,几乎是在央求“我”,妈妈之所以央求“我”是为了让“我”开心呀!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妈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我明白妈妈的话,懂得珍惜生命和妹妹一起面对生活的困难,勇敢的活下去。也有的同学说,喜欢文中的五、六两个自然段,因为这里讲了“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说明妈妈有病,且因为过度的操劳,病已十分严重了,这不都是为了我们儿女吗?还有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也正体现妈妈在生命垂危时还挂念着自己的儿女该怎么办,根本都没考虑自己,这就是母爱。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都说出来吧!

(二)深入交流。对于觉得有更深入的内容需要袒露的同学,也可以给以补充说,如:《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中,有位同学站起来补充说,自己也很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原因是作者写了后来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开得烂漫,作者写菊花这种能在寒风中开放的花,就说明菊花能战胜恶劣环境,依然开放,自己也要像菊花那样,与生活中的困难斗争,勇敢活下去。

(三)标新立异。对同学的看法有不同体会的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见解。说出来,感染其他没有发觉的学生。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位同学说,在妈妈离开后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看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觉得作者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这就正如她的母亲对子女那种纯洁高尚、无私的感人挚深的母爱。听了这个学生的独到的见解,我很震惊,在我翻阅的许多教学用书中都没有提到这一点。学生却从读文中感受到了,这也许就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所寄托的感情吧!

初一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初一,语文,衔接策略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 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连续性, 更重要的是使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协调一致,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协同发展, 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兴趣的衔接与培养

1.要融洽师生关系。初一新生刚接触初中老师, 心里有陌生感和距离感, 老师应该在开始阶段, 抓住时机,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以朋友的心态培养与学生的感情, 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2.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老师要在学生接触初中语文前, 给学生做好心理铺垫, 利用小故事或小游戏来讲解初中语文知识的趣味和美妙, 让学生增强学生语文的信心, 在不断鼓励中树立学好语文的目标。

3.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教师要针对初一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 利用课内和课文时间, 对学生展开不同的学习引导和评价。这样分层次的教学方式, 既能有针对性, 体现了对学生重视的公平性, 也提高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正能量。

二.教法的衔接与创新

初一学生刚结束小学阶段的学习, 需要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首先, 教师要掌控课堂节奏, 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反映能力, 调整讲课的难度和速度, 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的知识, 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要注重对全面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的学习要贴切素质教育, 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教授, 也要加强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 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 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

总之, 在初一语文的课堂上, 教师要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让学生在初中的开始阶段养成对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 奠定基础性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的衔接与改进

1.由学会到会学。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局限于上课专心听讲, 课后完成作业。初一语文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而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训练状况出发, 采取一些过渡措施。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让他们去研讨, 逐步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独力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2. 从个体操作式学习到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独立操作式学习常常是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这是学生思维特点对学习方式的客观制约。但进入中学学习后, 语文学科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初中阶段, 学科多, 任务重, 难度高, 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 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 单靠自学往往效率比较低。所以初中语文的学习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 提高了学习效率, 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提升了学生思考创新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衔接教学对于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初中阶段的学习, 认真探索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逐步适应初中的学习氛围, 实现良好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陈秋芳.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衔接:解读语文新课标[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8) .

[2]单晓丽, 王欣.浅谈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2 (5) .

谈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 篇3

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地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至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那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老教师,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很低,他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便可想而知。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例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这是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

又如朗读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

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区分词义的作用,如“过年”与“过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假如教师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广播速度每分钟200字)、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这样便自然地避免了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发挥了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再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最后,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训练方式。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以齐读作为朗读的重头戏来抓,齐读在初中占压倒优势。当然,认真使用齐读,恰当安排,精心指导,可使训练面广,加强朗读气势,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滥于齐读,也明显体现出它的不足,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学生有时顾了整齐顾不及准确,顾了响亮顾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一字停一顿、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读,远离了朗读的要求。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金色的秋天》初一上册教学设计 篇4

1、欣赏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

2、唱歌:《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围绕《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本节课主要涉及到感受与鉴赏和表现两方面。

2、《四季——秋》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由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年。《四季》是他写作的12首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尝试》曲集开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呼一应,饶有情趣。每个乐章都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

《秋》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第二乐章: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独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述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3、《西风的话》(1)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

(2)G大调、四四拍;音域为d1—e2

(3)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均采用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该曲歌词含蓄、深邃,情境交融;曲调婉转、典雅,抒情柔美,词曲结合完美,富有诗意。

教学重点:

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音乐形式,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异同,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

教具:

录音机、磁带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受音乐欣赏教学,能力不够好,也缺乏信心,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增强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性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于“秋天”有关的词汇,如,“金色”、“丰收”、“秋高气爽”、“收获”、“黄叶”、“萧瑟”、“凋零”、“秋风”、“秋雨”等。

2、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描写秋天的?

播放《金色的秋天》,情同学们讨论该乐曲采用了哪种音乐形式,表达了何种情感(悲凉、热烈、抒情、激昂、愤怒)?

3、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秋》。

维瓦尔第(约1675—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有大量独奏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海上风暴》、《悦意》,大协奏曲《四季》等是他的代表作,他还创作了十几部歌剧及众多的声乐、器乐作品。

《四季—秋》是他写作的《和声与创意的尝试》曲集开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秋》是其中的一首。

《秋》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

第二乐章: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独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述秋天的美景。

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

播放乐曲,请同学们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逃、死亡等)。

4、介绍黄自和《西风的话》

黄自(1904—1938年)字今吾,江苏川沙人。我国20世纪30年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有管弦乐序曲《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艺术歌曲《花非花》、《玫瑰三愿》等。

教唱《西风的话》,教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这首抒情歌曲。设计提问:

该曲寄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期望?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力度记号的表情作用是怎样的?

秋天写景初一作文 篇5

自古以来,一到秋天,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然而我认为秋天不仅秀丽,更是充满勃勃生机。

秋的脚步一近,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打个寒噤。晨风微微吹起,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顺着叶子滑落,欢快地跳跃着。温柔的秋风不仅吹落了露珠,还吹开了满天暑热,天高云淡,宛如明镜,如此秀丽!就连刘禹锡也曾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赏秋的角度果然与众不同,他看到了秋日的晴朗,天高云淡,一排野鹤凌云直上,仿佛要飞到那天的尽头,这一番明丽的秋景怎能不胜过那温暖的春天?

一阵秋风吹过,这山坡都羞红了脸,那火红的枫叶点缀着青山。温柔的秋风不仅吹红了山,还吹冷了月。秋月如此清冷,高悬于天边,成为夜幕中一枚高冷的华珠。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也忍不住对秋夜赞美一番,你说这秋夜怎能不美?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秋细雨,雨水冲刷走了树叶上的灰尘,让空山穿上一件碧绿的新衣。雨后的空山,空气更加清新,让人心旷神怡。皎洁的月光从松隙间照在地上,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缓缓淌流。秋夜里皎洁的月光还从树枝间掠过,惊飞栖息在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了远处的蝉鸣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今年丰收的年景。你看稻田里的`稻谷,金灿灿的,一眼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稻子沉甸甸的,把稻杆压弯了下去,仿佛是在感谢农民伯伯的付出。秋夜是如此秀丽而富有生机。

我在诗里读秋,读秋风的凉爽,读秋色的金黄,读秋夜的清冷,读秋日的丰收。

秋天写景初一作文2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是的,或许你还沉醉在夏的阳光里;或许很不经意地,秋已悄悄地走近了你,你也已走进了秋。

走进秋天,你不必为秋叶的凋零而痛惜,也不必为秋花的孤悬而孤独,更不必为大雁的离去而忧伤……看,天更高了,地更阔了,水更绿了。我躺在秋的怀抱里,看秋的色彩,听秋的密语,感秋的心跳……路过乡园边,走在小径上,这边的棵棵相思树依然昂首挺胸,那边的`丛丛翠竹依然精神抖擞。瞧!是谁那样赶趟儿似的给杜鹃姑娘换上了红新装?你瞧她似羞非羞地涨红了脸,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走近树林,远远地传来了斑鸠们的低音演奏;偶尔,你还可以偷听到秋蝉支支动人的乐曲;到了夕阳西下时,你会惊奇地欣赏到-曲优美的田园笛声,蓦然回首,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便穿过树林,出现在你跟前……也许你还意犹未尽,那你更幸运了,在每一个角落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虫子们会不约而同地为你合奏起贝多芬的名曲《秋日呓语》,声声回响耳边,声声流人心田,此时此刻,你是否已融入了大自然?

轻轻地淌过小溪,轻踩着青青的草儿,悄悄地来到田野。这里,一股泥土的芬芳便伴着清风扑鼻而来,细闻,还带着丝丝谷穗的清甜。远处,几个农民伯伯扛着锄头,略弯下腰,轻轻地托起一簇金黄的谷穗,沉甸甸的。霎时,农民伯伯舒展开了他那古藤般的脸,像展开一幅百年的画卷。

是啊,秋天来了,又该丰收了,心里怎能不甜呢?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走进秋天,收获秋天,收获希望。

秋天写景初一作文3

秋天的脚步正在向我们走来,吹来的秋风带来了凉爽,也带来了花香。

角落里含苞待放的菊花,正在孕育着她每一片花瓣,它在等着秋风吹过,准备着尽情绽放的那一天,终于,秋风来了,吹过的风,吹开了它紧闭的花瓣,黄的,白的……花瓣一片片的绽放,当我们从它身旁路过,也不禁为菊花的`美丽而停下脚步,慢慢欣赏。

美丽的秋天就从这末季之花中款款而来,秋天虽然没有像春天那样,百花竞相绽放,但是这随处可见的秋菊也将秋天铺成了一个花的世界。

美丽的秋天里不仅有秋菊,更是有红枫,高大的枫树叶子在秋风吹过后,一点一点的变红,由最初的红绿相间,渐渐地驱散了绿,将枫叶染成了火红,然后再一阵秋风吹过,火红的枫叶发出沙沙响,就像是燃得正旺的火苗在不停的窜动,在风的助势下,这种阵仗如浪潮般越过枫林,传至远处,红色的火苗似乎永不止息。

红透了的枫叶在这一阵秋风之下,脱离了母枝,随后,摇荡着从枝头缓缓的旋落,飘落到地,接着又将原本—的土地染了个通红。

美丽的秋天拥有了各色的菊花,拥有了火红的枫叶,但似乎还不够,一阵秋风刮过,请仔细倾听,那晃得正响的是什么?那细小的撞击声是由什么发出来的?

循着声音,随后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麦子,颗粒饱满的麦子在秋风中相互撞击着,发出的犹如浪潮般的声音引得我们像置身其中,去感受一下其中的麦波,这金黄金黄的麦浪。

万里无云的天际之下,这个秋天给世界穿上的最热烈的衣裳,红,红得似火,黄,黄得金灿。这个秋天多美丽。

秋天写景初一作文4

秋天终于来了。我生长在南方,对南方的秋天有着不一般的喜爱和依恋。在南方,夏季来得漫长,以致秋天的到来总会比北方晚些。然而,南方秋与夏之间区别还是明显的。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一场秋雨一场凉,前几天一场秋雨过后,不再有酷热难熬的气温,肆虐的秋老虎倏忽不见了踪影。人们可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尽情享受秋天别有一番的风景;秋天不再有放射灼人的紫外线,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秋天的阳光给人的感觉是柔和妩媚的;的台风,狂啸的暴雨也已远去,秋风给人的感受是爽快和惬意。

秋与夏的.区别除气候外,还有许多。比如树叶,秋和夏树叶的颜色反差彼大。一到秋季,树上的绿叶没有那么鲜绿了,慢慢地由绿变黄,随着秋天的深入大部分树种的树叶一片金黄,辉煌璀璨,在阵阵秋风扫荡下,片片黄叶也开始纷纷飘落大地,颇为壮观。乡村小道上,泥土气息渐渐浓郁起来,晨练和傍晚散步时,习习吹来的风带有丝丝的凉意。

秋夜,月色不再朦胧,月亮皎洁明亮,清辉溢耀。郊外,散发出野花杂草阵阵清香;林中夜莺声声,清脆动听;树木花丛中,小鸟叽叽的叫,赏心悦耳。伴随秋而来的天籁之音美妙极了,疏落的蛙声,稀弱的蝉声声,似乎传递着夏天的离去。骤雨的停歇,鸟儿的歌唱则告诉人们秋天开始了。

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乡村里,一片金灿灿的稻浪;山坡上,遍野的柑,橙,橘,柿等果实;瓜棚上,攀满瓜果藤芋与成熟的瓜果,等待着播种者的采摘,收割。

我喜欢秋天。是因为它没有病菌,害虫的侵袭;是因为它没有暴风骤雨,没有雷电的打击;是因为它没有烈日和酷暑的炼狱;是因为它没有冰冻和寒冷的冷酷。我喜欢秋天的秋高气爽,喜欢秋天的硕果累累。秋天给我的印象,一幕,一幕,明朗,清晰……

我喜爱秋天,赞赏秋天,依恋家乡的秋天,期盼每年的中秋在家乡与远方的亲人团圆。

秋天写景初一作文5

盼望着,盼望着,秋姑娘来了,秋迈着她轻盈的脚步,缓缓地来了。

秋来的悄无声息,仿佛还是炎炎夏日,我已迎来秋高气爽,秋姑娘以她优雅地姿态翩翩儿来。

秋天是金黄色的,瞧,那树叶被染成了黄色,麦穗让秋风一佛,便羞愧地低下了头,露出金黄的笑容,玉米也露出金黄的黄牙,在笑嘻嘻地欢迎着春的到来。秋是美丽的。

秋雨的.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田野里,一切事物的在橡树着秋雨的滋润,秋雨落在泥土里,仿佛散发出淡淡的泥土气息,那是一种香香的,恨自然的感受,让人闻了是那么的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使人不由自主地想为她高歌一曲。秋是芳香的。

天上的残云也是金黄的,看那,那一排排的燕子排成整齐的“人”字的形状,它们要走了,在这秋风来临之际,它们要和秋姑娘告别,飞到遥远的地方去了。秋姑娘也依依不舍,他要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让万物享受。秋是无私的。

庄稼地里,人们在辛勤地劳作,他们在春天播下种子,在这美丽的季节就要收获,是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在春天播下种子,那么在秋天,你便能收获硕果累累。秋姑娘也在高声歌唱着,在为辛勤的人们鼓励。秋是辛勤劳作的季节。

远处,朦胧的山在挺直的矗立着,云在远处不停地流动着,云是瞬息万变的,时而快,时而慢,时而缓,时而急,秋天的云就是这样的"变幻莫测的。隐约见到一排树在随风舞动,展现着它妖娆的舞姿。这是多么有诗情的意境啊!

秋,你是那样的诱人,那样充满活力,我喜欢你,喜欢你那美丽的风采。

秋天写景初一作文6

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它给人带来无限希望;我爱绿树成荫的夏天,它给人带来了无限的热情;我爱大雪纷飞的冬天,它为新的一年做足了准备……但我最为喜爱的,还属那硕果累累、金桂飘香的秋天。

对秋天的公园来说,色彩是它最为耀眼和独特之处。公园里色彩斑斓,层林尽染。菊花五彩缤纷,颜色各异,有纯白的、金黄的、品红的、淡粉的……它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秋天的菊花形态各异,有的在草丛里翩翩起舞,如一只只纷飞的花蝴蝶;有的三五朵聚在一起,如老友一般互诉着衷肠;还有的甚至在草丛里玩起了捉迷藏,如同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一样,绽放着最美的活力。银杏叶金黄金黄的,像一把把小扇子,扇来了秋天的凉爽。火红火红的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是一个个优雅而美丽的舞者在空中跳起了一曲优美的华尔兹!

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令人垂涎欲滴。黄澄澄的梨挂在枝头,像是一个个小娃娃,在对人们挥手;柿子红红的,像是一个个明亮的小灯笼,为人们照亮了前方的路;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树上,像是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望着过往的人们;石榴也正咧着大嘴,鼓着圆圆的肚皮,露着像一颗颗宝石般的“小牙”,正对着我们说:“快来摘我呀,快来摘我呀。”气氛热闹极了,仿佛举行着盛大的活动。

秋天的田野里,五谷丰登。玉米金黄金黄的,换掉了绿色的衣裳,穿上了金黄色的大衣,露出了如金子般的玉米粒;金灿灿的稻子沉甸甸的,随风摇摆着,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不时涌起阵阵麦浪。白色的棉花,软软的,如蓝天上漂浮的片片云朵,摸上去毛绒绒的,令人爱不释手。

初一作文秋天 篇6

后来在朝着锦秋花园去的路上一直想不起来这个大哥是谁?家长?可能是某个学生家长!

第二天很早就起来收拾自己行头,要去见瓦屑的学生呀?不能灰头土脸的去,也许他们来见我都像来过节也,不能来看到一个晦气的家伙。

我坐在人民广场人民大道的地铁口等他们。清晨清凉的风拂着我,很惬意。看着一群又一群的人从我跟前走过去,仿佛都是他们,也仿佛空气中到处是他们叫老师老师的声音。这么多年的思念化着熟悉的气息在呼唤着!

朱凤弟发短信息说他们到了城市展览馆门口,我说我在你们对面,我就看到他们一行在对面,他们也看到了挥手的我。我就看见一股兴奋的气息从他们那里向我飞来。

我们快乐地在人民公园的绿荫下走着,叙说着这么多年来自己的见闻和生活,或憨憨地笑着,或嘴皮不停地翻动。我呢,就那么喜悦地在他们中间听。

我们在南京路上去找吃的,找了一家火锅店,不满意,一行人就跟在我身后。像当年跟在我身后那样。我们在经过福州路时,我看到了熟悉的上海书城,仿佛就看见当年一大群人跟我到这里买书的情境,鼻子不由一酸。赶紧紧走起来,把他们甩在后面!

我们终于在延安路高架下找到了一家不醒目的火锅店。就坐下来开始吃。开始的拘谨之后,就是谈笑风声,就是叽叽喳喳。火锅虽然不再是我亲手烧的,可是我却感觉这就是我房间,同学们又到我房间吃火锅了,他们是那么开心,是那么激动,脸上看不到几年学业的折腾和工作中奔波的沧桑,完全回到了和老师在一起的天真岁月。热烈就如这火锅般沸腾。所有人都陶醉了!

吃火锅之后我们就去上海歌城唱歌。他们唱的都是流行的新歌曲,我呢则唱的还是那几首老歌。在座的还是金华唱的好,她一直是我们当中的歌星,我们使劲给她鼓掌。朱涛也不知道何时学会唱歌了,居然唱得和原版一模一样。其他几个也不时地喊一首,可是五音不全的闵奇一唱我们就忍不住要笑,可他却要一本正经地唱完,那音箱就被他震得摇晃不已。班长小张原本唱歌很好听,可是她表现得很拘谨,貌似很不自在地坐在那里。好久了她才开唱,她一唱我就听到了当年我们出去旅游时她在车上唱的《芦苇疗养院》的声音,呵呵!我们使劲唱啊唱啊,我们的歌声在上海的天空化成了一朵玫瑰色的云彩,久久不飘走。也停留在了我们心中!

我们在地铁站分别,他们进站了,我们彼此挥手,他们走了,我微笑着转身,因为我的学生乘上了开往秋天的地铁!

我还要继续引导我的一批批学生来乘坐这开往秋天的地铁,满车厢都挂着我亲手采摘的紫色玫瑰!

初一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篇7

一、利用心理优势, 注意中小学阶段的衔接

初一学生处于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初期, 已经过小学阶段的教育, 语言、文字、词汇、句子、阅读理解、写作等各项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均已涉及, 这为他们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一新生上进心强的心理优势, 对于课前要认真预习, 上课要专心听讲, 细心读书, 积极思考, 认真清楚响亮的回答问题, 课后要及时复习, 以及读书、写字的姿势等各种教学常规要继续强化。同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已养成的各种不良习惯, 随时发现并表扬那些有良好习惯的同学, 经常对他们进行角色教育, 让他们感到“我是中学生了, 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字要规规矩矩地写, 话要清清楚楚地说, 课文要字仔仔细细地读, 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作业要人认认真真地完成,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 成绩参差不齐, 加上初中知识比起小学, 深度和难度有所加大, 各种要求有所提高, 如果强求全班同步前进, 或者一开始便让他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因材施教, 尤其是对后进生不能讽刺、挖苦, 切忌用“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你的”之类的话来责备, 因为初一学生对小学母校老师常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对初中老师的情感和教学方法的接纳, 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

二、注意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 养成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充满热情, 精心备外活动, 也是激发兴趣, 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1. 背诵诗文, 增加积累。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发展记忆和思维, 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语感, 为说话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小学所学的诗歌已达几十首, 还有不少优秀的篇章, 学生们都曾花许多时间背诵过。开学初, 我将相邻座位的每四人编成一组, 进行小学诗文背诵竞赛, 每小组再将优胜名单报给老师, 全部背出就算优胜, 学生们经过几天的摘录、复习, 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优胜者。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让学生有了一次在新的同学和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我趁势提出新学期的背诵任务, 总结背诵方法, 每篇再予以辅导, 仍以小组竞赛、教师抽查的方式进行背诵。这比硬性布置任务、板着面孔检查的效果要好得多。

2. 练习写字, 打好基础。

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 有的把本子横放扭着头写字、有的歪坐桌前、有的脸贴课桌、有的躬腰摇腿、有的手指紧靠笔尖……这些不良的写字姿势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矫正, 至于书写潦草、行款格式不合要求、错别字连篇的现象, 更不是一两天所能解决的。于是, 我结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附录》中的《写好硬笔行楷字》一文, 对写字的重要作用, 以及怎样写好字, 作出了具体说明, 并要求学生人手一册钢笔行楷字帖, 规定每天临摹的字数和具体要求, 定期进行张贴评比, 注意从学生中树立榜样, 并结合优秀作业展览、纠正错别字竞赛等活动, 进行适时表扬和鼓励。全班学生在整体气氛中纠正了错误写字习惯, 同时在前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长进, 增强了信心, 提高了兴趣。

3. 勤于观察, 写好日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生活中取材, 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写日记是一有效良方。

对写日记, 要求“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可使学生消除紧张、应付的心理。批阅日记, 充分尊重学生, 保证为其保密, 可以让他们心之所想则笔之所及, 感情自然流露, 语句顺畅。定期收批、适当表扬, 是督促和鼓励学生养成日日观察、练笔习惯的必要手段。

4. 广泛涉猎, 注意交流。

有些学生, 能回答课堂问题, 基础知识题做得也不差, 但作文却思想枯涩、语言生硬、词汇贫乏。小学阶段训练不够是一个原因, 课外书看得少则是另一个原因。经常阅读课外书刊, 可以开阔视野, 丰富想象, 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接受新鲜思想, 吸取丰富的词语, 学习多种写作技巧, 大大增加大脑仓库的储备, 那么书到用时就会有余了。那些阅读和写作水平高一些的, 大多是课外涉猎较广的学生。可见, 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 与是否重视课外阅读的关系极大。

农村中学, 条件受限, 秋季开学, 教师“行政命令”式地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拿出一本课外书刊, 年底则动员订阅下年度的报刊。利用同学们的书和教师自己的书办起班级图书角, 很受学生欢迎。

为使学生读得认真, 定期让大家互相推荐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 努力说出文章好之所在, 并经常交流传阅读书笔记, 同时定期公布阅读篇目登记表, 此举往往能促使竞相阅读风气的形成。

5. 编写小报, 提高兴趣。

学习小组按周轮流出黑板报, 每个人每月出一期手抄报, 看起来麻烦比较大, 花费时间比较多, 其实学生对此项活动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在“撰稿”“编辑”“出版”的过程中, 培养了能力, 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好习惯是靠逐渐养成的, 在没有养成的时候, 要用一些强制功夫, 随时警觉, 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 也能行所无事地去做, 才能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

比如查字典的方法, 学生们在小学二年级时已学习过, 但有的学生习惯于老师给现成答案, 有的习惯于凭印象, 懒得翻字典。新教材每篇课文后都附有字音字形的练习:“读一读, 写一写”, 学生是否在课外查了字典, 教师须结合正音、正字教学进行严格的检查。教学中, 可经常引导学生翻阅字典, 以准确掌握音形义;每次查字先确定用部首法还是音序法, 前者要求学生迅速找准部首、数清笔画, 后者可让学生不看音序索引而按全册字典的音序排列直接翻查。先查出页数的予以表扬, 先找准义项的予以表扬, 有意识地以竞赛形式进行训练,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方法, 懂得查的必要, 渐渐养成习惯。

要教会学生自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绝非一日之功。我们要常抓不懈, 严格要求, 扎实训练, 让学生在初一阶段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

摘要:初一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初一新生, 进入新的学习环境, 见到新的老师和同学, 触及到新的知识, 其心理发生了巨变:新鲜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 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优势, 处理好中小学阶段的衔接。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的自学的方法,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并要做到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一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初一语文 文眼 作用 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常常会让学生自主地到课文里面去寻找比较能代表课文中心思想的词语或者字眼,通常我们也把它称为“文眼”,文眼就是最能将文章的主体思想表现出来的重要的词语,好比是文章总体的窗口,也是整篇课文的精髓,同时更是作者最重要的思想的具体体现。文眼通常会和文章总体的中心内容保持最大的一致性,但是它不完全等同于中心思想。文眼可以作为文章的词语出现,也可以作为句子出现,通常非常短小,因为这样的模式,它会将中心论点表现得非常精练。

一、语文教学捕捉文眼的作用

文眼在一篇完整的文章当中能非常完整地表述文章主体,提高文章整体的境界,同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系统地涵盖。文眼是总体观察整篇文章主题的一个比较宏观的窗口,同时可以通过它来理清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全文内容之间的主要联系。

1.文章中心

准确地抓住文眼这个短小的重点,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中心精髓。通常在象征意义比较强的课文当中,作者会经常紧扣一个细节或者一个意象来入手,从这样的一个细节展开联想或者思考,以这个细节或意象来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最后联想到自己或者联想到社会上的某一个群体。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活动当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眼就可以明确地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2.思想感情和创作初衷

比如说我们在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抓住“邓稼先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好儿子”这个文眼。文中,作者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之后,再次赞扬了他为我们的国家做出的贡献和对后代的良好影响。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就在无形之中感受到了邓稼先的杰出事迹和精神品质。

3.文章整体的内在联系

作者通常通过两个文眼之间的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描述。通常情况下,两个文眼之间的联系就是文章的整体的脉络了,作者通过对某一个文眼的描述和讨论来展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为我们构建了一道非常美好的风景线。

二、语文教学捕捉文眼的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语文课堂上抓住文章的文眼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怎么具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文眼呢?

1.文章题目

很多时候,文章的作者会把文章的中心直接表现在文章的题目上,也就是通常作者想要展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者主要的主张。这一类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论点的文章题目基本上就是文章的文眼了。通常类似这样的文眼,可以非常好地突出整体的中心思想,并且起到一定的烘托渲染的效果。

2.文章正文的第一句话

很多的文章——特别是以演绎手段描述的议论性的文章,通常会在文章的开头就是第一句话就非常直观地提出作者的主要主张,这种非常简单明了的论点就是文章整体的文眼了。通常文章都以这第一句话的论点来进行主要的叙述,同时文章也通过这样的主张来作为主要内容来进行展开,因此这句话也就是这篇文章全文的文眼了。

3.贯穿全文的线索

通常情况下,将某一样事物作为文章叙述的线索来进行详细的叙述,写这样事物的作用和对人类的贡献一类,表现出社会上某一类群体的代表性,将这样一个事物作为文章的文眼,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文眼的表达方式。捕捉这样的文眼需要抓住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找到这个意象或者这个主要的线索。

4.文章最后点题

有一类文章,特别是某些比较有条理的归纳性文章,它的中心思想或者是它的主要论点,基本上都是需要在文中做比较详细全面的论证和讨论之后,才能在文章最末尾非常有总结性地提出。因此,这类文章的文眼通常为最末尾的最后一句话。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古文中运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古诗词中较为普遍。

5.主要论点

文眼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最主要论点的主要表现,因此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全文的文眼,多见于讨论型的议论文当中,文章最中心的一个论点基本上也就是文章的文眼。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需要比较认真地去分析和处理课本,而不是传统地将文章内容笼统地教给学生。教师对课文本身的分析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要抓住文章的文眼,科学地分析,整体体会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通过抓住文章的文眼这样的方式来达到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非常完善的认知,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亲密地交流,从而发挥语文课堂的生动性。

三、结语

在初中的教学大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中心思想,需要语文教师非常善于引导学生对文眼进行捕捉和发现,只要能顺利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整体的文眼,基本上就可以通过对文眼的具体探索和讨论,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心世界和情感。

【参考文献】

[1]刘义民.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步进.“语文学案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初一作文:秋天 篇9

我匆匆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出来的秋风,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的吸了一口气,又不由自主的哼起了一首欢快的歌。

天空犹如一块蓝宝石,被秋天的风吹得明亮,白云在空中慢悠悠的飘着,我闭上双眼,静静的享受着这一片好风光。来到小溪边,溪水哗哗的流淌着,溪水上漂着一片片梧桐叶,小蚂蚁正准备趁着这好风光去旅行一趟!大雁正在去南方的途中。

写秋天作文初一 篇10

它代表了我们这六年的黄金小学生活;代表着我们无限期待的美好未来;代表着现在我们身边的快乐中学.

中学第一个秋天到了。秋天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是对美好生活的呵护。我们未来的漫漫征途可能艰难险阻,但最后的结果却像今年秋天。

今年秋天似乎和以前大不相同。是因为我们从小学跨越到了中学吗?这是自然界的一个谜,它让人们思考,却永远无法解开,以考验人们无限的好奇心。

快看!炎热的夏天再次与世界告别,凉爽的秋天再次来临。据说秋天是个好兆头。勤劳的农民不得不重新投入忙碌的生活,秋天的到来带来了菊花和桂花的香味;带来了果实,麦穗的诱惑;也带来了农民微笑的酒窝。

耶!秋天是吉祥的,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努力一定会带来无限的收获。不劳则无获。就像学习一样,不付出“血泪”怎么能成功?懒人什么都得不到,更谈不上成功,天上也不会有馅饼。

开学了,我们听到了秋天的脚步声,夏天也在慢慢的后退。新的学期,新的氛围,也是一个全新的季节。随着轮子转动时间的流逝,一个不一样的秋天诞生了,不落俗套,是我们未来糟糕生活的象征。

初一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指导;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已成为现今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外阅读作为拓宽学生语文知识内容、文学视野和素养的重要方法,现已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基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外延伸即如何指导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初一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在其智力活动过程中,如果仅限于教材知识的掌握,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真正喜好的。他还提到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補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从而可见,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然而课上的阅读时间、资源等都是有限的,所以课外阅读的指导尤为重要。它不仅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途径,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不断积累,其视野、知识、品质、人格、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和培养。

初一作为小升初后的基础教学阶段,在此期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打好基础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指导初一学生课外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初一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规划。教师在指导初一学生课外阅读时,首先要进行明确的规划,然后根据规划的内容有效的实施,才不会感到迷茫,更能有效的实现课外阅读的价值。例如,制定初一上下学期课外阅读要达到的目标:规划课外阅读的大体内容;制定课外阅读需要组织的活动等。教师根据规划的内容有准备的进行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习惯。兴趣是促进学生的最佳动力,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最佳保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知识、阅读文章的快乐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时,针对不同读物,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诗歌与音乐的结合阅读;散文朗诵的结合阅读;故事与表演的结合等。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长期以往养成爱阅读、常阅读的习惯。

(三)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环境对人的成长、心情以及兴趣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培养出优秀品质的人才,而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品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注重课外阅读环境的打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中进行课外阅读,感受图书馆带来的文学气息;教师也可以在教师中为学生打造安静、平和的阅读环境或是带领学生到户外宽广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为学生提供心旷神怡的阅读环境等,从而使学生享受阅读的氛围和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结合新教材指导课外阅读。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生长和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教材范本进行延伸,从而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拓展。例如,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通过对鲁迅的介绍,以及使学生在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的是鲁迅儿时的童趣后,从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个系列的书;或是有关于描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具有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等相关的资料;或是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性质类似文章诗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创作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结合学生个性发展指导课外阅读。由于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每个人喜爱的文学类型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分析并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学生的爱好、学习情况进行读物的甄选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提高。例如,对于喜爱文学的学生可以多选择艺术性较强的文章,以及趣味性较强的理论性文章进行指导;针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其阅读深远性或篇幅较长的文章,像名著或经典小说等;针对理解性较弱的学生,可选择短篇的散文、诗词、小故事的进行指导,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困难而产生厌烦心理,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结论:总而言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决定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必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针对初一学生的语文教学,在依据新教材的基础上,拓展课外资料的延伸,是语文教学以后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采取正确的策略,有效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栋.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培训,2016,18:203.

[2]刁德波. 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浅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3:42-43.

[3]戴志琴. 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延伸[J]. 文学教育(下),2014,02:96-97.

[4]杨蔚. 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 学周刊,2014,28:141.

上一篇:思想解放大讨论剖析下一篇:幼儿园教育参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