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会一年工作总结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学生会一年工作总结(精选6篇)

对学生会一年工作总结 篇1

从学生会招新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在学生会有一年半的时间了的。大一上学期有幸进入学习部,那时作为一名学习部的干事,主要的工作就是每一个星期的查晚自习,维持大一晚自习的正常秩序。从中慢慢的学习着与人交流接触,学习着和每个班级的老班沟通交流,这让我在交际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次就是在上届部长副部的带领下,完成学习部的活动。通过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我从学长学姐身上学到了很多策划组织活动的经验,对大学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认识。

在学习部一学期的努力工作下,第二学期的学生会改选很幸运的是能当选学习部的副部长。同样的部门,我已经不是站在干事的层次,而是作为一个学生会部门的小领导,但是此时我却没有任何的优越感,要说有什么,那就是更多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变的更重了。我必须更加的努力为自己的部门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内部团结,为建设良好学习部美好的明天而尽职尽责。

不知不觉作为学习部的副部长已近一年,一年的工作中,我尽力的帮助新任部长的工作,团结部内的干事,营造良好工作风气,同时协调大一下学期晚自习的检查工作,我们为解决学习部的综合测评分数过于的集中不能拉开差距,大胆的尝试将原来的等级制改变为现在所施行的分数制。虽然前期受到了一些难处,但是经过耐心的协调,基本已经可以解决,同时把打分这一块彻底的拉开了差距,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晚自习还是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但是我们会好好的努力去解决,听从学院领导的安排,认真的履行好自己的义务。还有就是我们学习部的智囊团,这是一个新生的团体,它挑选每个专业的优秀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以讲课的方式传播给每个班级,让同学们能深切的体会到在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激发大家的学习的热情。在学期结束前,我们会把历年考试的试卷复印发给大家,帮助大家好好的复习应考,在大学的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为自己的一学期的努力交上满意的答卷。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智囊团的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让它长久的发展下去还任重而道远。

在这期间我参与办过的活动有针对期末考的“考风建设,诚信考试”活动、“学长讲坛”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南京工程学院“我看南工程”演讲比赛的校级活动等。一步步的走来,参与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动,对于活动组织安排、人员的协调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激情的青春,泼墨的年华。这一年半的大学生活让我真正的成长,开始变得成熟。特别是学生会的经历,更是锻炼了我的交际、组织、办事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这里我认识很多有能力的学长和朋友,从他们身上更是学到了很多优秀的东西,扬长补短。康尼的学生会里,总是藏龙卧虎,我很骄傲可以和这么多优秀的领导,学长和同学在一起工作。它就像是个大家庭,有可能我愿意继续为这个大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它的发展不懈的努力!

第二章:我个人觉得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会的人数过多,并且是良莠不齐。这会让同学们对学生会失去兴趣,觉得任何人都可以作为学生会干事了的,这对保持学生会整体的印象上会大打折扣。同时人数过多,会使学生会整体的素质有所下降。

解决方案:对于一些没有过多工作的部门进行裁员工作,择优留下,保持在缩减人员的情况下,不影响正常的部门工作运行。还可以对一些性质职能近似的部门进行合并(如新闻中心和广播站、科技创新部和网络信息部等),这样既加强了办事的效率,也很大大的改善了人员冗杂的情况。

问题二:活动重复率很高,费时费力,浪费资金。

解决方案:我觉得应该在学生会工作的前期,召开部长级会议,把各个部门将要举办的活动进行统计汇总,然后由分团委学生会进行统一协调。这样有利于活动的紧张有序的进行,防止活动过于集中或者过于的分散,保持所有人对学生会活动的兴趣度,积极的参与。同时可以避免活动的重复,节约时间资金。

问题三:举办活动过于集中在竹山路的校区和工程校园内部,不利于扩大康尼学生会在工程学院和周边大学的影响力。

解决方案:集中在工程本部举办二至三个大型的艺术文化科创等类型的大型活动,面向整个工程学院,让其他的院系参与进来,扩大康尼学院学生会的影响力。

还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需要举办一些有意义,具有实践性,可以让同学们学到更多专业知识技能的比赛活动。具体的可以联系企业,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者是根据一些全国范围的内专业知识比赛在学校进行初选,然后组织老师培训,在这类的比赛中取得好的成果。

问题四:学生会内部管理制度不明了,不能对学生会干部进行有效的管理。

解决方案: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会是学院英才聚集的地方,而学生会干部更是每个学院的优秀人才。他们代表着各个学院的整体形象,更是各个学院学生会实力的最终体现。这就迫切的需要一套行而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

1、我想我们应该设立正常的例会制度,每星期或者每月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展进行总结汇报,各个部门之间互相交流,加强联系。

2、可以每个月对学生会的干部进行一次的考核。具体的可以通过各个年级老班对各个部门干部的综合评价,各个部门干事对部长和副部的意见和看法以及近期各个部门所举办的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3、每学期对学生会干部的成绩考核。这点很关键,因为我们毕竟还是学生,因以学习为重,必须在搞好自己学习的前提之下才有基础去搞好学生会的工作和活动(这点对各个部门的干事考核也试用)。

4、可以组织成立优秀学生干部培训班,邀请各个学院优秀的学生干部或者老师给他们讲授课程或者经验。保持学生干部的先进性和整体素质。

第三章:对未来学生会的畅想 理念:加强内部管理,扩大学院影响力

一、成立五项综合测评小组

以学习、自律、新闻、生活、体育五个部门成立测评小组由一位副主席担任组长。定期召集五个部门在一起汇报近期的工作和工作中遇到的难处和问题,这样通过交流和互助,既加强了学生会各个部门的内部的团结,又能够促进其之间的相互协作。同时小组还要定期的与班主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把所有问题拿到桌上妥善的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会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

二、建立活动采办小组

活动很多,这个过程中就会带来很多的浪费,所以我们可以让每个部门为单位,选派1—2名干事作为采办小组成员,当学生会活动分配下去之后,各个部门就可以按照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向采办小组申请一并购买,这样可以节约经费。

三、活动的重要性

我们在做活动一块,主要还是集中在院系或者学校内部,没有能够走出校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到我校来讲座,也可以通过和周边其他的学校或者院系进行联合举办活动,扩大学院的影响力。

对学生会一年工作总结 篇2

产品·成立设计工作室

几弋的创始人有3个,马信学习建筑设计,史长吟学习国画,蔡鹏吉学习服装设计,他们都是川美学生。马信是3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尽管学的是建筑设计,但是马信一直对服装很感兴趣,和学习服装设计的蔡鹏吉关系非常好,两人经常聚在一起聊服装,渐渐的马信开始有了开服装店的念头。2011年5月,毕业不到一年的马信没有选择建筑设计,东拼西凑借了4万在大学城开了一间小服装店。

“最开始,我还是到外面去进货,拿到店里来卖,和千千万万的小服装店没什么区别。而蔡鹏吉则将自己设计的服装放在店里做展示。”让马信和蔡鹏吉没有想到的是,由蔡鹏吉设计的服装反而成为店里的明星产品,经常被前去店里购物的顾客询问,可惜那些都是非卖品。

半年时间过去,马信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蔡鹏吉以及另外一个还在读大二的朋友史长吟,三人一拍即合———要做自己的定制服装店。

于是,几弋服装设计工作室正式成立。蔡鹏吉设计好衣服,做出一两件样衣,放在店里出售。有看中的顾客,如果样衣合身,就直接买走,如果样衣不合身,店里就会量身定做。这样一套设计师定制的产品,价格在300-500元之间。最初这半年,他们的每个月平均营业额都在2-3万元左右,这让3人颇为欣喜。

模式·设计师集群设计外包

然而仅靠蔡鹏吉一个人的设计远远不够,太过单一。马信感到了一丝危机。

“如果仅仅只是想开一个店解决温饱,那么我可以说满足了,但是我想要的,是把几弋这个品牌打响,光靠蔡鹏吉是不够的。”而那个时候,蔡鹏吉也有了新的目标,他要准备中央电视台的《创意星空》设计大赛,争取到纽约进修学习服装设计。

2012年6月,三个合作伙伴聚在一起,对几弋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划。

“当时,我们发现国外流行独立设计师集成店。就是由独立设计师完成衣服的设计制作,再拿到店里出售。这个发现让我欣喜若狂。”采用这样的模式,店里的设计作品将会大大增加,而又不需要他们更多的投入。于是,马信他们开始采用这种独立设计师集群的模式,把设计外包出去。

蔡鹏吉利用自己在北京参赛的机会,和几个北京的设计师取得了沟通,开始让他们将设计的产品放到几弋出售。

马信约定对方至少每两个月给他们设计一个系列,然后再由设计师把选好的衣服每样寄1-2件过来。销售好,就再让设计师继续寄。衣服卖出后设计师和几弋按六四比例分账。

通过这样的方式,几弋的营业额开始大幅度增加,每个月能够达到7-8万元。

规模·要在大学城北城天街开连锁店

小店已经不能够满足马信他们的需求了,马信将目光盯准了大型商场,她的目标放在了龙湖开在大学城的U城天街。马信找到了U城天街的项目经理,几弋这个设计师定制服装的品牌也引起了项目经理的兴趣,几弋成功地入驻U城天街,在一堆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的服装品牌中重新起步。

“如今,我们的模式已经初见成效,我想要继续将几弋这种模式做下去,把定制平民化。我觉得个性、时尚不一定只属于有钱人,普通人一样可以享受到定制服务。而近段时间,‘例外’的红火也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动力,我相信,这个模式是走得通的。”

而马信的心不仅仅是大学城这片小天地能够满足的。“如今,除了蔡鹏吉,我们已经有8个独立设计师,4个北京的,2个重庆的,还有2个川美的学生。我们自己的团队也发展到13人了。我们还组织了一个设计团队,在做包的设计。现在还不足以推出市场,但是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有自己的包包了。”

而蔡鹏吉获得了第四季《创意星空》比赛的第三名,拿到了去纽约进修的资格,也让马信他们的底气更足了。她准备明年将几弋开到商业中心。“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北城天街,但是估计很困难,而且现在融资也是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但是这些困难我觉得都可以解决。相信明年,你就可以在主城的商业区看到我们的品牌了。”

品牌·着手改进加强品牌塑造

昨天,尽管外面下着大暴雨,几弋在U城天街的店里面仍然不时有顾客光顾,很多都是几弋的老客户。几弋的服装风格比较正式,颜色多以黑、白、灰为主,偶尔有几件粉色的衣服。每一件衣服都只有一两件样衣。店里还放有蔡鹏吉的设计作品图片,可以供顾客挑选。整个店铺的装修风格颇有一些大品牌的架势,店铺空间够大,作品摆放比较分散,不拥挤。

不过我们发现,由于采用了独立设计师集成的方式,这些衣服的标签上几乎看不到几弋的标志,很多都是设计师自己的LOGO,就连蔡鹏吉这个几弋的创始人之一设计的衣服上打的都是“Pency Choi”的标签。这对于几弋这个品牌的塑造是一个硬伤。

“我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很多顾客买衣服,一开始可能并不会记得是什么牌子,他们需要不断地翻看衣服标签来加深这种品牌印象。但是几弋的服装却没有这个意识,对我们的品牌塑造很不利。这也是我们今后要改进的一个地方。”史长吟说。

马信介绍,几弋现在也开始在淘宝上出售服装,“电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我们肯定不会放过。我们也研究过淘宝上很多知名的原创设计品牌,诸如裂帛等。不过现在我们已经错过了电商发展的黄金时期,有点遗憾。”

目前,马信正在准备和一些有实力、有资金的淘宝商家接触,开展合作。由几弋提供设计,由淘宝商家负责销售。“这样我们不会分散精力。我的主要目标仍然是放在设计上,扬长避短才是正道。”

对学生会一年工作总结 篇3

一个学期过得真快,弹指间,又到了大一下学期,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这个起点有很多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这个学期,比较大的活动便是篮球联赛,篮球联赛的工作与足球联赛的工作大致相似,我们生活部依旧是负责后勤工作,还担任一些维持次序等方面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的比赛,篮球联赛也进入了尾声。

然后便是我们生活部的饮食安全卫生知识大赛,而初赛这段时间正巧碰上我们艺术学院装潢专业去安徽写生,十天写生回来,初赛已经完了,在这里我要向部门的兄弟姐妹以及各兄弟部门说声:“谢谢!”是你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初赛的顺利进行。复赛,经过详细地策划和精心的准备,也有序的进行着,我们邀请了记者团的大学生记者进行了现场拍照和跟踪性报道。就在这忙碌中,我们把食堂提供的12太电扇发到了前12名进入总决赛的选手手上。由于种种原因,总决赛被推迟到了下个学期,我想下个学期,我们一定会办的很成功的。

接下来,是学习部的辩论赛,辩论赛在学习部的策划和学生会所有成员的努力下,我们布置会场,邀请嘉宾等等。辩论赛很精彩,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工作第一年对自己狠一点 篇4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第一年的意义就像挖井。挖到1米深处,隐隐有水渗出,你当然可以就此打住,安享有限的劳动果实;但如果你能对自己狠狠心,耐住寂寞坚持下去,3米深处,很可能就是汩汩的甘泉。

在实践中提升职业技能

工作第一年,首先需要磨炼的是职业技能。从学校到职场,每个人的角色和定位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把书本上的理论、公式、概念、理想模型,转化成实打实的方法、经验、技术和业绩,如何在现实的种种不理想状态中找到最优方案,如何尽快察觉自己在哪些方面还达不到岗位要求,如何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一步步为之努力DD所有这些,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做事,在一次次成功或者不成功的实践中,答案自会浮出水面。

在徒劳中积累人际资源

有的人做事之前喜欢计算投入产出比,再根据收益率的多少决定做不做、做多少、怎么做。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对工作第一年的新人来说,这种权衡并不是可取的职场立足之道。实际上,很多看似徒劳的事情,其中埋藏着巨大的机会,说不定在未来的哪一天,就会成为你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块跳板。退一步说,就算自己的种种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年纪轻轻的,多做些事情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在共事中获得同伴信任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不会凭空而来,一定是在某些共同经历之后,彼此才会有那种“你办事我放心”的默契,

在职场上,信任这东西很奇妙,一旦建立起这种默契,我们就更容易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交给对方完成,而积极的结果也会让我们更加确认自己对一个人的认同是正确的。

如果能在工作第一年就进入被信任的轨道,无疑是幸运的,也会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信任的前提是共事,共事的前提是做事,只有任劳任怨不计回报地多做事,才有可能获得同伴的认同,让那份幸运离自己更近一些。

一个不太聪明却踏实肯干的人和一个聪明伶俐却心不在焉的人,你更希望和谁共事。显然,在有过切肤之痛的合作者眼里,过于计较一城一池得失的聪明人完败。

在现如今宣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但即便如此,“收获”也不应该是考量一个人工作第一年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这一年的主题应该是适应DD你在适应职场,职场也在适应你。

在进入职场的第一年里,不妨对自己狠一点儿DD无论是关上门苦心修炼职业技能,还是从一次次无效劳动中寻找机会,或者通过每一次合作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所有这些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少说多做。而这,始终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对学生会一年工作总结 篇5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困难。本学年初,我根据学校的习惯培养计划,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习惯培养计划。一年来,我始终围绕着这些内容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学习习惯:重点课前准备习惯。

1、在开始阶段,我便把怎样做课前准备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方法去练习:下课前必须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品摆放到桌子的右上角,小队长检查晚才可以下课。

2、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班还进行了课前准备比赛,看谁摆放得又快又整齐。并且评出前十名,获得习惯之星。

3、在一个阶段后,我发现仅仅这样还不够,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被调动起来,为了巩固这一课前准备习惯,于是我把它列为班级的评选之中,专人每天督促检查。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课前准备习惯。

二、纪律习惯:重点是见到师长主动问好,接送物品要双手传递。

1、首先教学生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并在板报上展示文明礼貌用语,强化学生的文明礼貌。告诉学生中国是文明古国,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

2、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引导监督。对于见到师长主动问好,学生基本能很有礼貌的主动问好,但双手接物开始做的很不好,学生没有把思想变成行动。比如在学校发奖的时候,在教师发本的时候,他们依然是单手接。于是,发现一次我就纠正一次,而且经常组织学生去发现,让他们自己学会观察,同时表扬和讲道理相结合,发现典型及时表扬。西安在学生基本上能够按照规范去做。平日评选文明礼貌之星。

三、卫生习惯:重点是个人卫生。

我利用班周课、晨会课的时间经常对班内学生进行卫生教育,使他们意识到这样邋遢的样子很难看;平时看到他们的手指甲长了就立刻督促他们在教室里剪掉,脸上一脏马上让他们到卫生间里去清洗干净,关照他们至少一星期要洗一次澡,洗脸时要连脖子也一起洗……每天两名学生打水,要求上完厕所洗手,中午吃饭的时候必须洗手,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勤洗手的好习惯。

环境卫生让一年级小学生从最简单的做起,不乱扔垃圾,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下课后丢入垃圾桶。看到地上有垃圾会主动捡起并制止别人乱扔垃圾,同学之间做好互相监督。让他们开始学会扫地和拖地,体会到要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这种环境、就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讲卫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大学生办校园免费杂志一年盈利 篇6

这份月刊杂志的创业团队是原汁原味的大学生组合,目前每月发行量达3万册,覆盖重庆大部分高校,每年已能实现数万元的盈利(创业团队坚持不肯透露具体盈利数字)。

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大四学生万运馨是杂志的主要发起人。

香港游产生创业灵感

“创业灵感来自两年前我的一次香港游。”那年在香港街头,万运馨第一次见到了DM杂志。“那时我连DM为何意都不知道,后来才明白是免费的直投广告。”

回到重庆后的近一年里,万运馨经常听同学抱怨“外面”的打折优惠信息很难知道。“我看到的DM杂志不就是专门给人介绍吃喝玩乐信息的吗?既然同学有需求,为何不办一份这种消费杂志呢?”

万运馨把想法告诉了工学院的两位同伴,三人一拍即合。很快,包括小万原本用于赴德留学的钱被拿了出来用于筹办事务。

一小时拉到首笔广告

2007年11月,第一本样刊出版了。

万运馨们这样设计杂志的运作——刊载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附带N多消费抵扣券。每月向高校学生免费发放,依靠广告维持经营。编排、印刷、定价、发行整套流程,全部参考高校的校刊。

“杂志创刊初期,拉广告并不是想像的那么难。”谈到第一笔广告收入,小万回忆道:当天早上她只身来到江北步行街,随便找到一家摄影店,“从10点钟见老板到11点谈完出来,我手里就已拿着对方支付的订金了。”

谈到成功说服老板的秘诀,万运馨回应说就两个字——真诚。“我把学生证、身份证、成绩单等一切能证明身份的材料都一一向他展示。”

一月后遭遇成本大涨

1个月后杂志发行第二期时,团队迎来了真正的考验——印刷杂志所需的纸张成本大涨,到出第三期时已比初期涨了30%。尽管万运馨在接受采访时称“没有受到太大冲击”,但从她回忆当初情景时的表情,不难看出,市场的多变,仍让这些象牙塔里的孩子感觉够呛。

好在成本上涨很快被广告快速增长充抵,然而,考验并未就此结束。

有一次,在南方翻译学院,由于学生们争抢杂志,学校保卫处对他们进行了“强力干预”,原因是杂志发放聚起的学生太多,容易引起不安全因素。

接下来,有校外广告公司找到他们,开出苛刻条件要求“合作”。在被拒绝后,对方放出狠话:不合作就做本同样的杂志,我们烧得起钱,看谁竞争得过谁。

不过,这些都没有止住万运馨团队的创业脚步。2007年四季度,《麻辣校园消费》实现了盈利。钱虽然不多,但却让他们紧定了做下去的信心。为此,万运馨和同伴们已决定放弃留学,“将创业进行到底”。

桥梁与纽带

一头是庞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一头是各种商户,万运馨们充当了中间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找到了商机。

很多人都说创业难,其实难就难在如何找到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结合点。挠到了消费者的痒处,自然就有市场。即使在大学校园里,只要你足够细心,这样的结合点肯定还有很多。

每一个大学生同时都是一个消费者,而每一个消费者每天都要消费。万运馨作为大学生,当然最清楚大学生喜欢什么,关心什么,愿意消费什么……

所以,万运馨的成功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商机就在身边。

创富秘籍

用真诚的态度 做熟悉的行业

“我们知道学生喜欢什么”,采访中,万运馨和他的同伴反复提到这句话。她同时透露,除了杂志,他们又有了新的创业项目,客户对象仍然是大学生,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学生又在喜欢什么”。坚持做熟悉的行业,是万运馨和她的创业团队成功的法宝。

宣传上,他们抓住了时下不少大学生都有创业梦想的心理,经常与各高校学生进行信件沟通,从而扩大了杂志和团队在渝高校的知名度。

对广告客户,他们的秘诀就是真诚。“在客户那里,我们拿出学生证、身份证、成绩单等能证明我们身份的一切资料,同时我们还邀请他们从印刷厂到校园,全程监督我们的印刷和发行,以证明我们发行数量的真实。”

实际上,他们的很多客户也的确被其真诚所打动。在杨家坪步行街写字楼里租办公室时,出租方知道是大学生创业后很感慨,并以800元/月的低价对他们进行了实际的支持。

专家点评

最好从第三产业起步

对于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重庆康维投资顾问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陈华睿提了一个思路和建议——大学生在初次创业时,最好选择那些小资本、智力型、服务型的项目,从第三产业起步,摸着石头过河,稳打稳扎来。

陈华睿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靠政府,靠家人,靠关系,都不如靠自己。与其四处求人雇佣自己,不如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整合自己身边的各种资源,大胆去创业,主动去拼搏,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雇主老板。

上一篇:《空城计》教学设计下一篇:草原放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