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

2025-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精选10篇)

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 篇1

有一种爱,叫做母爱!水乳相融,无可替代!

有一种情,叫做亲情!心灵撞击,息息相通!

孩子是父母的生命,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也是他们为生活奔波的动力!他们关心着孩子每一个成长的历程,关注着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更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对较完善、系统的幼儿教育涉及不深的他们,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便有了很大的依赖性,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家长们十分关注我们幼儿园设备、环境、师资、教育方式等硬件及软件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认字、计算和英语学习之风席卷而来的时刻,亦有为数不少的家长朋友在看到孩子们认识了许多字、能较好的扒算出百以内的加减、甚至能告诉他们Apple、Orange是什么意思时,却难有完全轻松地高兴!的确,孩子们性情的养成、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远胜于汉字和英语的学习。把太多的精力放到对孩子来说很枯燥乏味的汉字、数的加减和英语当中,把游戏为主、快乐教学的幼儿教育进展到学龄教育,其真正的效果能达到预期的满意么?我想,的确不容乐观!

三岁的孩子是否真的有兴趣学习汉字?是否会理解这些大人都觉得枯燥的汉字?这些学会的汉字对孩子来说的利用率有多少,实际价值有多大?我想这些问题还是不被大多数家长所考虑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十分看好一些私立幼儿园和较小型不规范幼儿园的“知识”灌输量有多大,但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扼杀了孩子们良好品性、兴趣爱好养成和产生的最佳年龄!这是伴随人成长一生的沃土啊!是用孩子宝贵的童年换来的“丰富认字量”和“古诗积累量”值得炫耀,还是这伴随孩子一辈子光景的兴趣同爱好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抹煞了它,就如同高速公路上没了汽油的汽车!它,还能行驶多久?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太多不规范私立幼儿园的错误教育方式模糊了家长们的眼睛,如果在到了真正学习汉字和数的加减之前就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无疑就扼杀了孩子们的思维主动性!中国汉字历史悠久,语言艺术源远流长。汉字的学习是孩子们打好语言基础、发展语言思维的根本!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的原因,变成了机械的接收器!不要让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被我们无休止的枯燥加减而折断!

六岁前,孩子的语言学习十分重要,但它的学习途径多是通过听、看、说,尤其是交流、运动、娱乐等渠道,比如3岁的孩子可以很牢固的记住它熟悉的动物的儿歌,能迅速而持久的记住电视里她爱吃的食品的大段广告、能很有兴趣的告诉你铅笔是1、鸭子是2……

总之,是他喜欢的,它如鱼得水,良性循环!

记得曾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孩子以前是在一家硬件设备较好的私人幼儿园生活、学习、游戏,幼教之友《兴趣的作用》。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要求,利用早晨区域活动的时间教授给幼儿《新三字经》、《古诗》、《大学》、《中庸》之类的历史沉积下的精髓!反复的磨泡,使他小班的儿子还真可以对《新三字经》“出口成章”!但无论他们怎么跟儿子解释“人之初”的简意他都不能真正搞明白。球迷的他无奈只好放弃,又试图解释“中国”和姚明打篮球的“美国”的区别,但儿子扑朔的双眼告诉他,就连他解释的附属概念都弄不明白!但电视里姚明一出现,即使在人堆里,他也能认出来,虽然他们只告诉过儿子一两遍!因为姚明是鲜活的,是直观的;因为孩子是爱玩的,是喜欢球的!他感兴趣,他打心里喜欢。后来,他们也试着做过相关的引导,结果他可以从姚明想到篮球、比赛、盖帽、摔倒了,偶尔甚至是“美国”!但逆向引导,他听到美国或中国时却瞠目结舌。

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独生子女年代,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任性、孤独性格日益严重,孩子早期的幼儿园教育就显得愈发重要!实践证明,0—3岁是孩子智能发展和性格养成的最佳时期,亦是最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将完成人智能发展及性格的70%!3—6岁完成智能发展及性格至80%,6—20岁这漫长的十几年后才完成至90%,到了工作之后才会定型,一般不会有更大的突破。可见,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错误的教育方法、过早的学龄教育,不但会剥夺孩子们玩的天性、占用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更重要的是机械灌输性和死记硬背性的`错误教育会阻碍幼儿的智能发展!一旦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就何谈更快乐、更健康、更优秀的成长呢?

我园是同一实小、二实小、实验中学为一条龙的市级明星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更注重于孩子性情的养成、兴趣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小班孩子,根据幼儿语言发展最敏感的年龄特点,我们适当的加大了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的教育量,并力求形式的多样化。这些古今中外沉积下来的文化精华,活泼易懂,寓意深刻,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之一。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都采用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指点引路,幼儿自由思维、讲述甚至是改编及个人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幼儿的勇气、加强幼儿的记忆力、发展幼儿的表述力和创造力!

记得正扬的爸爸曾对我说过,他很注重给孩子的氛围。比如英语的学习,他们大人早晨起床后会听一会儿英语磁带,孩子好像对此无动于衷,但他们从不强求正扬学习英语。有一次,当他们正听原版的美国动画片《狮子王》时,儿子也突然停下了手里的玩具,过来郑重其事地对他说:“爸爸,这是辛巴,是小狮子王。”正扬带给他们的惊讶有多大可想而知.因为以前他们曾和孩子一起看过《狮子王》的译制片,而且译制的汉语语音与英语极其相似,本来就喜欢《狮子王》的正扬,后来连续几天都是一早醒来就要听《狮子王》的磁带。实际上连大人都难完全听懂的英语他肯定一个单词也不明白!但在正扬爸爸的眼里,这已经足够了,英语不错的他们从不强求儿子学习,也极少教他英语,因为他喜欢已经是最好的效果了,兴趣就是长于他人的能力!

孩子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心中的太阳可以不是红色的。只要他们喜欢、感兴趣,就会放飞自己的思绪,任其在世界遨游,创造出最美丽的蓝图!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放开双手,还给孩子们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世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让我们的双手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缩小了他们的空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 篇2

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有很多种,有的从学生的入学条件进行调查研究,有的从教师的授课方法进行比较,有的从学校的管理模式进行讨论,但笔者却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英语教学的模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1]

首先,我们通过对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进一步查找学生英语学习态度散漫或厌恶英语学习的主要原因。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在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在西方社会逐步兴起,这种心理学思潮的核心是输入与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心理学分别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两个方面分析学校的日常学习模式。与其他教学理论有所区别,心理学认为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之后,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出正确的方法。对于讨厌英语或者英语兴趣不浓厚的学生,教师应分析其心理状态,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教学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有很多种,针对本文提到的问题,可以运用以下理论具体阐述。1动机理论。动机的产生主 要有两个 原因: 一是需要 ( need) ,另一个是刺激 ( stimulation) 。 学生的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种动机的驱使,这种动机就是我们所谓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能够使学生产生或者持续学习行为,并且这种力量会指引学生朝着特定目标不断行进。2习得性无助理论。这指的是由于反复的打击或者失败而形成的一种自甘堕落、自我放弃的消极行为。[2]学生在课堂上受挫,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某些失败后果出现后,就会有不良的心理因素产生。面对这些状况,他们无法控制,却又无力改变,最终只能自暴自弃。3正性强化理论。它强调的是行为的后果会改变最初的某种行为,目的在于改变这些不好的、消极的行为与态度,通过心理、行为等多种方式的干预,从而建立某种较好的行为规范,采取多种积极的、正面的方式,鼓励正确行为反复地、持续地、频繁地出现。针对那些存在无力感的学生 ( 课堂没有回答出问题、课后没有完成作业、语言能力差、考试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的学生,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改变现状,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老师们应当以正性强化为主, 及时鼓励学生的正常表现,让大家忽视某些异常行为,减少学生的挫败感,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通过对以上心理学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缺失的学生,由于缺少驱动力,他们往往不好好学习,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没有求知欲望,因此,这类学生需要强大的外因干扰,我们应对其多鼓励,多嘉奖,多肯定,使其产生动力,从厌学到 “我想学”。2当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开始学习以后,切忌中途伤害学生的自信心,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问题回答错误、 考试不及格时,老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淡化甚至忽视这些因素,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亮点,然后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甚至是成功的喜悦。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努力地完成课堂任务, 消除挫败感,产生成就感,就会做到从 “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3在学生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的时候,老师的作用就能真正地得以体现了。教师应告诉学生循序渐进的道理以及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引导他们坚持反复、循环的学习。

高职教育当中,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英语学习的兴趣缺失更为严重,因此,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对高职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中学生英语水平下降、学习兴趣淡薄、自信心缺失的原因,从而找出问题之所在,寻求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期消除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自我成就感,最终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内在潜能。

培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3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句名言让我懂得了教学的艺术关键在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句名言也一直激励着我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思考、实践。每一节数学课前,我都会花时间去阅读教材、教学参考书、分析例题及相应的练习题,上网查阅优秀的教学设计,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孩子们喜欢的教学内容,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要与“我”有关

让学生通过教学情境体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自己有关,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他们关心的事。这就得从他们身边去挖掘素材,了解他们的爱好: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他们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学校、我们国家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学习内容的情境。例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时,我创设的情境是,今天有其他学校的老师到我们学校来参观学习,你能为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上学生人数的情况吗?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从而自然过渡到加减法关系的探究过程。如,《旋转与平移》:孩子们都喜欢到游乐场去玩,说说看,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在玩的时候你的身体是怎么运动的?(学生们积极发言,老师根据汇报贴出相应活动的图片。)在这些游乐活动中,我们身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分一分吧。对于有争议的运动方式打上问号(这节课的难点),老师:学了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留下悬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斗志。)

二、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思维活动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因此,教学内容的呈现,我尽量采用或实物,或图片,或课件等形式,这样孩子们不仅有兴趣,而且注意力也相对集中,看书的话可能有的学生不知道看哪儿去了。

三、基本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

数学学习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学没学会马上就能检测出来。新课讲完后出一些即时练习,学生做对了给以夸奖,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四、分级、变式练习让学生接受挑战

我在做这样的练习时通常会说:现在老师出一些难一点的题,敢接受挑战吗?“敢!”只听到整齐而响亮的迎战声!

五、角色扮演,做决策者

范例一:做电影院经理。

《西师版第八册》第32页例3:小剧院共有甲票座位50个,乙票座位100个。本场电影票房收入为2300元。本场观众最少有多少人?

“孩子们,喜欢看电影吗?”

“看电影之前,你最关心什么?”

“假如你是电影院的经理,你最关心什么?”

生:“我最关心票能不能卖完;有多少人来观看;能赚多少钱;观众是不是喜欢这部电影……”

师:“你们说的这些可以用一个词儿来概括:票房收入。”(板书)

“你觉得票房收入与什么有关?”

“票价、观看人数。”

范例二:我是校长我做主!

《西师版第八册》第42页练习题第14题:如果每间教室配40套桌椅,微机室配30台电脑。请你为学校新修的教室和微机室做一个购买桌椅、电脑和电脑桌椅的计划,算一算需要多少元?

师:“现在,你们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你说了算,你准备怎样去购买?我想听听各位校长的想法。”孩子们一听,自己变成了校长,又能自己做主,甭提有多高興了,都抢着回答。

六、当小老师(出题考同学,评改)

每个孩子出几道有关本课知识的题目,交给同桌完成,然后由小老师批改给出分数,总分100分。看看我们小老师的水平如何。

“我也能当小老师啦!”“我能出题,还能批改作业啦!”孩子们的兴奋劲儿别提有多高。

小老师们个个火眼金睛,哪里写歪了,哪里写得不太清楚,哪里做错了,全都找出来了,比我这个大老师看得仔细多了。在批改的过程中,他们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七、争当擂主超越别人

为了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简便计算的方法,首先要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我决定采用擂台赛的方式进行,做得又对又快的将成为今天的擂主,并把擂主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调皮”的孩子们将擂主戏说成“帮主”,谁成了“擂主”,双拳一抱:“恭喜帮主。”多天真呀!)其实每个孩子在心里也暗暗较劲儿,明天,明天的擂主希望是我!

八、动手操作不放松

数学小报、做图形、动手画、动手折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从不让孩子落下。比如,一册认识立体图形,我会让他们亲自去找这些物体,在找的过程中,会让他们形成初步的认识,也有找错的,有孩子把正方体找成了正方形,这是很正常的,而且应当抓住这个契机,让他们观察自己找的为啥和别人不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正方体到底该是哪样的?二册认识时刻,我要求每个孩子自己做钟面,在做的过程他们完全掌握了钟面上的数字、大格、时针、分针,以及数字是怎样排列的。活动结束后要展示一部分学生作品,孩子们喜欢这些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中能获得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九、保持一颗童心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常常会和他们一起天真。除了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外,还采用一些小“伎俩”。例如,在学习看图写加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减要难一些。我就采用“变魔术”的方法:把不一样的那一组变成一样,写出乘法,然后减掉变出来的。我问: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吗?孩子们当然想了,所以听得特认真,学完之后,马上出几幅图让他们做,全部做对的就能成为小小魔术师。当他们成为魔术师后,我会和他们一起欢呼:“我是小小魔术师,耶!”

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 篇4

一、游戏对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很多人都认为,学龄前儿童没有学业负担,不愁衣食,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他们怎么会有压力呢?其实,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从儿童发展的研究方面来看,游戏可以说就是儿童的工作,而适宜的游戏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游戏在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做父母的、做老师的,不仅不应忽视孩子的游戏,还要时时主动关心孩子游戏的内容,随时给予鼓励或指导,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而自然地得到德、智、体、群各方面的发展。

二、在游戏中渗透教学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体育游戏的渗透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幼儿,他们的兴趣比较广泛,好奇心强,比较容易模仿和接受新鲜事物,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侧重从幼儿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渗透在教学中,寓教于玩,这样既能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能在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并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例如:跑步这个项目,是一项有效发展幼儿心肺功能、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体育项目,但同时也是一项枯燥、厌倦的项目。你要一味地逼着他们去跑,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厌倦的.心态;而采用一些追逐游戏、接力游戏、竞赛游戏等等,既可以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有竞赛性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起到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有利于教学的组织。

2、区域游戏的渗透

区域游戏是幼儿交往的良好载体,能增强幼儿的体质,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把学习渗透到区域游戏活动区中,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发展其认识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不仅能真正学到知识,而且会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合作意识有明显的增强。

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能使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孩子们更乐于对与游戏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展开学习,对游戏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利用游戏活动能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品质。如:在我园中班的美工区角,我们就引导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指为自己制作一幅《手印画》,再把创作的作品与语言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欲望,又使孩子们在想象与设计中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3、给幼儿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平时,我们也非常注意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的点滴变化,经常用表扬和鼓励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小朋友都能获得进步。让孩子们在愉快环境去学习,让孩子们在玩中掌握知识,让孩子们觉得学习很有乐趣,这样孩子们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各科教学是幼儿学习知识本领的天地,如果我们把适宜的游戏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让幼儿去试一试、想一想,便可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和主动探索的热情,为幼儿指明探索的方向,时刻鼓励幼儿直至探索成功。如:在认识图形时,让幼儿先试着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分辨出多种图形,开拓思路,再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让幼儿大胆想象、大胆拼摆、添画,创造出新的物体。如启发幼儿用几何图形拼贴出房子、花、汽车、树、人等,在半圆形上添画出乌龟、孔雀、西瓜、船等,从中让幼儿初步尝到成功的乐趣。

有乐趣才能有兴趣。我们只有不断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到有乐趣,他们才会有兴趣去学习。

三、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分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儿童的最佳学习方式。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游戏铸造出来的。

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关注全体幼儿的乐趣和兴趣。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我们这个时候就要去帮助调动这些孩子们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没能抓住这些孩子的乐趣和兴趣,活动后就要考虑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话很有道理,无论教材编排得如何详尽、如何生动,都不能代替老师的备课。所以,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认真钻研,选择最恰当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在课堂游戏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效性和必要性要体现出学科性要有适度性,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不会使课堂变成放任自由的“玩耍课”。

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 篇5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形式:

游戏,情景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言:

通过几周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本领?你的心情怎样?

1、先请几位组长上台讲述。如:

(1)我会写“爸爸”和“妈妈”了(在黑板上展示)。

(2)我能看书了(把看过的故事、儿歌讲出来)。

(3)我会做广播操了(做一做)。

(4)我会唱歌啦!

„„

2、分组活动(6至8人一组)。活动结束各组推选一名发言最好的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本领哪里来?

3、设置“你知多少”竞赛题,放出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回答出题目,充分体会学习成功的甘甜。

二、读一读:儿歌——学习最快乐

早晨太阳东边起,背起书包上学去。

今天老师教我1+1,明天老师教我a,b,c。

唱歌、跳舞、学画画,会写字来会做题。

从小想当科学家,从小我就爱学习。

学到知识和文化,明白许多怪问题。

爸爸妈妈来夸我,爷爷奶奶笑眯眯。

如果有人来问我,什么使你最快乐?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最快乐的是学习。

三、想一想:

1、学习的快乐在哪里?

2、既然学习是快乐的,你应该怎样对待学习?

四、送你几句话:

1、学习是辛苦,可也带来不少愉快。

2、学习可以给人带来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

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 篇6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公民受教育的机会被放大。但是也随之而来出现很多的问题。高校毕业后就业难,对口就业更难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十分严峻的社会现象。很多高中生,通过自己的刻苦勤奋走过高考的独木桥,在大学里却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钻研的课程到底会如何改变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前方的路,或是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根本提不起兴趣,或是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让自己在所学习的专业中变的优秀……逐步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兴趣,甚至放弃了学习,自暴自弃,成谜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即便有一些的孜孜不倦地奋斗和付出的同学,毕业后却发现就业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优秀的成绩和辉煌的学历却无法换来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大学毕业后无所事事,成谜于虚拟网络或者啃老族这些事件屡见报端。

纠其深层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中职业规划的缺失,纯粹的为了分数而实行的教育,没有人告诉孩子专业和专业之间的区别、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关联、学科和就业之间的关联,导致高考结束后,孩子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参考非常有限的资料,望文生义,或者道听途说地选择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或者高薪专业,岂不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而决定性的因素是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兴趣会让一个人更加轻松地在大学专业学科和职业领域中持续付出,自然更容易获得成功;而性格特征让自己在适合自己的领域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不能从性格特征和职业兴趣来选择专业、职业,只能把自己的未来交给运气,上述的问题就成必然。

正是基于上述社会问题,和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小编思考能不能有一种系统把互联网上庞大的开发数据整理,分析结合评测者的职业兴趣和性格特征,推荐适合就业者从事的专业和职业。同时把主流的专业在大学期间开设的课程,经过大学期间学习后,将要从事的职业等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方便考生纵观全局做出准确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避

免在专业、职业选择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选择障碍。

谈兴趣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以情引趣

情感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一般说来,正情绪起积极的作用,如愉快的情感能鼓舞人去进行活动,甚至忘我拼搏。而负情绪起消极的作用,如焦虑、忧伤、失望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情感是行为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纽带。情感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它却分布在整个教学空间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可见,教学不仅是传授和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师生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这种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感情,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注重情感,讲究情感,使整个教学弥漫着和谐、融洽,才能以情引趣。英语有句话叫“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意思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搞好课前一分钟教学,营造情感的氛围呢?我做了一些尝试,如上课前教学生唱Bingo等几首生动活泼的英语歌曲,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轻松、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在关爱和欢乐的活跃气氛中,学生能很轻松地学到英语,记住单词。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内在情感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说提高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创造和谐的情感环境。

二、用成功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成功会使学生情绪激动,兴趣倍增。失败往往会使学生情绪沮丧,兴趣锐减。教师的任务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失败,胜不骄,败不馁。同时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避免失败获得成功。在课堂中我采用了一些新做法,在每节课前几分钟做一个Duty Report。让他们把课外阅读到的材料讲给其他同学听,学生讲完后我及时讲评,恰如其分地进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使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明确努力的方向。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体会成功的喜悦,我要求他们必须做好预习。在预习中可能会碰到三种情况:一种是内容一看就会、就懂;第二种是怎么看也看不懂;第三种是看起来似懂非懂。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带着各种问题来听课。当讲到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时,学生就会产生英雄所见略同的喜悦;当讲到怎么也看不懂的内容时,学生会产生茅塞顿开的喜悦;当讲到若明若暗处,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样做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彼此都有更深的感受。

三、以新颖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听课精力集中,排除干扰

教师讲课要生动,方法要活泼,切忌生硬,呆板。上课时我将录音、多媒体等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结果发现,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很有帮助。以景谐趣,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如讲课文之前让学生先听一遍课文录音,然后让学生分担角色表演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这样既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又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收效良好。

四、以用增趣

学习是为了应用。学习外语不仅是对外交流的需要,而且也是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外语学习要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不仅要在学校内营造小环境,而且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鼓励学生勤实践、多应用。有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外国人买东西,这个学生很想帮助老外,但又不敢开口。这件事给我一个启示,就是要鼓励学生勤开口、多应用,做到熟能生巧,学习的兴趣会随之愈加浓厚。

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博客;中职学生;写作

2005年新浪博客推出,同年10月25日,徐静蕾以“老徐的博客”在新浪开博,短短几个月后,其点击率超过一千万。2006年4月份,她将自己在博客上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结集为《老徐的博客》出版。“博客(BLOG)”一时成为当年最具时尚的网络词语。据来自新华网的报道称,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年初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博客数量已经高达2080万,属于“草根”阶层的博客占绝大部分。

博客的全名是Web log,意思是“网络日志”,缩写为博客。通俗地说“‘博客’就是以网上日记为表达方式,把个人一天所见、所想的东西随意地发表出来,与他人分享、交流。内容就是一个个倒叙排列的日记体帖子,频繁更新并充分利用简单的操作方式”。一个博客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各自不同的博客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从有关个人、热点新闻,到日记、文学创作、照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共享精神和交流需求是博客发展的两大核心支柱。中国科学院教授吕本富的话似乎具有较大的震撼力:“博客现象的出现给人们一种互联网会成为原创生产基地和真正的知识平台的希望。”更有学者认为,博客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一直在关注着学生的博客写作,努力将博客与中职学生的写作相融合在一起。经过实践,发现博客写作对中职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应用博客促进中职学生写作兴趣的可能与必要

应用博客促进中职学生写作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是通过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其转变成了自己的内部表述,从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知识是学生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关于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并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联系”与“思考”是学生构建意义的关键。显然,在博客中写作,作者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经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言语中,同时还会不自觉地受到其他材料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已有的写作习惯。毫无疑问,这正是一种与外界交流和协商的过程。在交流和协商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言语表达习惯,并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作文风格。

应用博客进行写作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重要工具。在互联网上迅速地获取并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处理信息等能力将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未来的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自身的继续学习,优秀的“信息素养”将是决定他们未来的重要因素。博客提供了个性化的信息化空间。学生从互联网上采集材料时会竭力用最适当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处理,从而使之最大限度地体现独特的个人风格。同时,学生在广泛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也会在信息内容、信息结构、传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在个性化的博客信息空间里,学生通过博客与网友就某一共同的主题、进行“零距离”交往与合作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通过博客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职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得信息、消化信息并创造出新的信息。

中职学生运用博客进行写作的条件首先,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一门基础课,大多数中职学生具备了利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使用网络浏览器等基础能力。同时,博客本身是以一种“零技术壁垒”的形式出现,不用申请域名,没有托管空间,更不用自己维护。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的调查显示,有近42%的学生一周上网时间超过5个小时,78%的学生每周至少1次上网。从时间上来看,中职学生业余上网时间足以满足博客写作的需要,从硬件来说,大多数学校都设有电子阅览室可以上网。许多学生家庭配备有电脑,能够随时上网。从中职教育的实际特点来看,中职学生没有普通高中学生所面临的高考压力,其写作训练具有相对宽泛的灵活性,在写作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写作。从中职学生整体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来看,他们更愿意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应用博客促进中职学生写作兴趣的现实需要中职学生作文水平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平时作文训练整体情况来看,写作量严重不足,每学期约在4篇左右,每篇文章平均字数在600字左右;作文的整体质量不高;内容贫乏,词汇单调,语法运用与字词书写错误十分严重;作文训练体裁单一,主要集中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上,大部分学生基本不写诗歌、小说和戏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写作兴趣不足是主要原因。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对中学生“作文的兴趣”一项调查中,“喜欢作文、不怕作文”或者说“愿意作文(跟对待普通练习的态度一样)”的学生不到10%。这表明,兴趣成为当前中职学生作文的主要障碍。在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分析中,主要表现为:缺乏写作兴趣、写作热情,缺乏写作内容,学生普遍有一种“没什么可写”、“老一套,没意思”的心态。

博客对于激发中职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

造就成功意识,激发写作兴趣理论上讲,发布在博客上的文章,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文章不再像从前只有教师一个读者,评判的标准也不只是一个,将有无数的价值标准来审视文章,而且这种评价是双向的,作者有解释和反对的自由。更重要的是这种评价不是评判,而是一种感受,更多的是从内容上与作者交流感受。作者在评价中大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交流而非写作技术上的评定。博客提供的“分享”功能使文章能够得到足够的赞美、甚至转载。文章被转载,就能够让自己的文章拥有更多的读者,博客的高点击率常常会让作者引以为荣。这种巨大的成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为了使自己的博客赚取更多的点击率,得到更多人的青睐,作者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提高自己文章的质量。一位学生不无自得地说:“在博客世界里,我也小有名气!”毫无疑问,博客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和成就意识,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热爱和兴趣。

拓展写作空间,丰富写作素材在中职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作文习惯使得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布置、规规矩矩地写在作文本上、有足够的字数、有突出且积极的中心……才算是作文,这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写作空间。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的年龄段,每天都会有许多生活感想、情感心事,但多是零碎和片段的。正如有学者所言:“哪怕是一个粗糙的、永远不可能发表的文本,如果你不在情感最充沛、记忆最清晰、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把你最感兴趣的东西写出来,那么时过境迁,几乎可以肯定将来你不会再去写它,即使再写,也写不好。”博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博客成为真正个人的精神家园。有一位学生在博客中感言:“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喜怒哀乐全由自己记录,留下一串走过的脚印!”从另一角度出发,学生将在经营博客的时候,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广泛的世界,从周边的城市到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学生可以让自己的视野从狭窄的校园和局促的个人生活延伸到无限宽广的世界。国际形势、军事热点、甚至影视明星的评点等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

提供温馨环境,享受写作乐趣尽管博客在操作中十分简单,但是大多数网站还是为网友提供了必要的装饰个性化博客的条件。通过设置,博客就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这就仿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让自己随时打扮的心灵空间。来到自己的心灵小屋的网友一律平等,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身份距离在此完全消失,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表达。这时候的作文不再像平时那样为写给老师评判而要顾虑重重地进行,此时只是即兴表达,学生尽可享受写作乐趣。

利用博客促进中职学生写作兴趣应该注意的问题

利用博客进行写作时,必须教育学生守法、文明、道德地经营博客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都不够健全和完善,尤其是对本来就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和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是是非非就更少准确的判断。博客固然体现出一定的私密性,但它最终还是要面对数量众多的读者,作者在发布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必须考虑最基本的法律准则、最底线的道德准则和最起码的文明素质。

教师要对学生的博客写作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定在经营博客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纯粹只是为博得一定数量的点击率而在形式上下工夫,在内容上则只是一味地转载和链接。尽管这种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浏览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但这就与提高写作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为此,教师应该规定博客内容中原创作品的比例,当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极大地提高之后,应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提高。

教师要以一个博客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博”,既是写作的表率,也与学生一起感受博客的趣味在中职学校,许多语文教师只说不练,这使得作文教学只是黑板上“种田”,学生最终也丧失了作文的兴趣。利用博客分享交流的特征,教师可在讲解完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随时记录自己下笔前是如何思考的、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写完后是如何修改等内容。同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随时归入其中,让师生互动交流,共同体验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学生会从中受益匪浅,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利用博客写作促进中职学生的写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许多细节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甚至可能还有一些消极的影响,但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大胆利用网络开展作文训练一定会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一股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海林.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语文教学通讯,2004,(12).

[2]黄新燕.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5,(10).

[3]王良辉.博客文化及其教育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4,(1).

[4]张向秋,葛泓.网络情境下职高语文教育的创新[J].职教通讯,2003,(7).

[5]白纯洁.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的任务和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3,(3).

作者简介:

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 篇9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不惜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且有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独特功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健康是人类生命延续的基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诠释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对健康的认识更加确切,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界定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即应该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来对人的健康进行评定。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生活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能力的心理状态。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大学生由于学习、择业、交友、经济压力和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的影响,精神负担过重,因而导致了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心理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问题。

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锻炼作为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关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参与者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的意志等心理品质作基础。长期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心理健康。

1.体育锻炼促进智力发展

智力是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体育锻炼对人的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充分获氧,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强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转化能力,从而加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反应性和灵活性,对智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2.体育锻炼改善情绪状态

体育活动能有效调节人的情绪,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和缓和。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运动的不同项目,不同的运动强度、速度、幅度和节奏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可以破坏心理障碍患者的消极心理导向,消耗他们长期聚积的大量不良的心理能量,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合理的发泄口,达到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加强而逐渐降低强度,激烈的情绪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

许多研究也发现,经常参加愉快的、非竞争性的或有节奏的体育锻炼会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如,Mclnman等人对运动后的受试者立即进行了测量。发现他们的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Berger也认为,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体育运动,有助于情绪的改善。

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学生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消除疲劳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4.体育锻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其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体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手势、表情、身体动作等进行交流与互动,能够满足其交往的心理需要,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增强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Brawley研究指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更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创造性、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使人乐观等心理保健价值。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

此外,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怕艰苦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心理健康兴趣的作用 篇10

摘要: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阳光体育”概念,并阐述“阳光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阳光体育;小学;心理健康“

阳光体育”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入更多有积极意义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克服心理障碍,更健康地成长,在提升体育素养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校体育教育中融入了更多的室外体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并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愉悦的体育课堂氛围中健康成长。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的课余时间除了用于完成作业外,就是耗费在网络上,如看电视、动画或者打游戏,将自己封闭起来,在虚拟的空间里尽情释放自己,导致学生的交往能力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出现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这将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在体育课上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例如“两人三足”游戏,即将两个学生的小腿捆绑在一起,让学生同步前进,相互配合好的小组速度便快。还可以开展小组舞蹈展示,即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其他成员积极配合组长的工作。这样的体育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组织阳光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需要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对自己及生活环境进行合理的评价,能够自主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其次,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品格,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例如,可以开展赛跑比赛,低年级学生跑步的行程要适当短一点,而高年级学生的行程则要长一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合理安排比赛项目。比赛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一些不能参加比赛的学生安排其他体育锻炼项目,而对参加的学生则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坚持跑完全程,不能中途放弃。教师应全程跟踪监督,并在跑步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鼓励,用一些合理的方法或话语激发学生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赞美的愿望,鼓励学生坚持跑完全程,让学生体会战胜困难的成就感,在以后的相关活动中,也能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还可以举办跳绳比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跳绳比赛和单人跳绳比赛,让学生明白并体会到比赛中坚持的重要性以及努力的真正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三、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学校规定的体育锻炼为主,但目前,社会节奏加快,学生各种压力尤其是学业压力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学生与父母、教师、同学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这就使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打架、逃课,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能只是要求简单划一地进行体育锻炼,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锻炼。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安排舒缓的体育运动项目,不能强制学生必须参加剧烈运动。此外,教师需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锻炼目标,在体育课即将结束时,检测学生的锻炼效果,但是不能给学生施加太多压力,而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体育锻炼中尽情释放自己不愉快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轻松愉快的体育课堂氛围中,释放自己的各种压力,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以饱满热情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四、结语

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突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8):10-14.

[2]杨桦.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1-4.

[3]陈天庚,崔运坤.小学阳光体育开展现状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1(6):113.

上一篇:春来了的随笔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计划-小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