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拓展课教案(共6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生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今天小丸子要带我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出示:数学广角。
二、情境一服饰搭配
1、探究:既然参加活动,就要穿得漂亮些。衣柜里有这样几件衣服,小丸子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1)观察并同桌讨论
(2)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老师为你们准备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每人选择一种搭配方法试试看。搭配的时候要注意怎么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搭配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看看你们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等下把你们认为组里面最棒的方法推荐给同学。
2、归纳、演示:
搭配方法一:用学具摆一摆。先确定上装,再确定上装。或先确定下装,再确定上装。
搭配方法二:连线。
搭配方法三:列式
搭配方法四:用编号
[备选]若学生提出其他搭配方法,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
3、小结:你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有的把所有的穿法都表示出来了,有的用画画的方法,有的用连线的方法,还有的用编号的方法,还有一些特别聪明的同学一下子算出了有六种穿法。而且一个都没有漏掉,也没有重复。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也不漏掉?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方法找出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它们。
三、情境2--早餐搭配
1、出发前,小丸子的妈妈还为她准备了丰富的早餐(出示练习题中的早餐图)
2、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看看这儿共有几种不同的吃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展示学生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搭配方法。哪种方法更好?
5、如果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6、小结:生活中看似平常、简单的事情,都藏着数学知识,可见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学好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像这样的数学问题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四、情境三--游玩数字乐园
1、探究:猜数游戏
这个数是由937字组成的3位数,有几种可能性?
你能不能像刚才穿衣服,吃早餐那样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这些三位数
3、独立思考
再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4、师生归纳:
同学们都能有条有理地思考,不错!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这样想有什么好处吗?
5、小结:这三个数字可以有条有理、按一定顺序地进行排列。可以先定百位,再写十位和个位,这样写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生活中有许多像这样的“排列组合”问题。
6、确定范围:由9、3、7组成的最大三位数
五、情境四--活动乐园
小丸子要从儿童乐园经百鸟园到猴山(电脑出示练习题)在媒体上出示编号①②③④⑤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择
1、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你能简单地画一画吗?
2、师:是不是这6条路都要选呢?如果是你,你选哪一条?为什么?
师:对,在生活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条最佳路线。
六、情境五--游戏乐园
(一)跑道问题
小羊小猴跟小虎要进行跑步比赛,一人一个跑道的话有几种不同的站法呢?
(二)词语搭配
“小”大搭配河,树,山,船你有几种搭配方法
哪种方法好?
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想出不同的方法,并且能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真了不起!
四、情感沟通,全课总结:教学内容: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讨论、体验为什么会多了2只 学生一次次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元认知的能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里的重叠问题。春天到了,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小动物们都开开心心的出去玩耍,你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吗?
生:想,师:看投影。(我们一起说)
生:鲸鱼、猫头鹰、天鹅、蝴蝶、金鱼、鲨鱼、大雁、老鹰、海龟。
师:在它们当中,有的动物会游泳,有的动物会飞,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能。
师:会游泳的动物有鲸鱼、天鹅、金鱼、鲨鱼、大雁、海龟。会飞的动物有:猫头鹰、天鹅、蝴蝶、大雁、老鹰。
师:会游泳的动物有几只?
生:有6只。
师:会飞的呢?
生:有5只。
师:那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生:11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6+5=11(只)
师:同意吗?(同意)(不同意见)你来说,有几只?
生:有9只。
师:(出示)我们来看原来的图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同学听。
师:你来说。
生:因为有2只动物既会游泳,又会飞,数重复了。
师:哪2只动物重复啊?
生:天鹅和大雁。
师:会游泳的动物中有天鹅和大雁吗?(有)
会飞的动物中有天鹅和大雁吗?(有)
师:哦,原来这两只动物既会游泳,又会飞,数重复了。那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示这重复的部分,一看就让人明白。请同学们想一想,再拿起画一画。(展示作品)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也用一幅图来表示它,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这一部分表示什么?(表示既会游泳,又会飞的动物)。这一部分表示什么? 这一部分呢?„„
师:那我们在求一共有多少只动物时,重复的部分该怎么办?
生:把重复的部分减去。
师:对,把重复的部分2只动物减去。算式会列吗?(会)请写在本子上。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列?你来说,6+5-2=9(只),6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2。请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4+2=9(只),师:这样做的同学请举手,怎么这么多人选择这一种,你来说,师: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为什么在6+5之后,还要减去2。
生:„„
师:说的真好,当我们计算物体的个数时,如果出现重复数了两次,这样,个数就会多了,应该减去一次。
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认真的观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看,售货员阿姨昨天去进货,今天也去进货,问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
5+5-3=7(种)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3。
师:春天来了,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你们看,这里也有一队小朋友开开心心去春游,小红也在里面,问一共有多少人?
6+9-1=14(人)6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1。
师:从刚才的回答问题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既聪明,又能干。体育节快到了,很多小朋友纷纷去报名参加趣味运动会,请仔细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人?
8+9-3=14(人)
师:同学们,今年的植树节刚过,你们种过树吗?(没有)今天我就带来一些关于植树的问题,想看吗?(想)同学们去种树,种4排,每排4棵,问需要多少棵?你是怎样种的?用圆圈代替树,画在本子上。
小明说:“我只要12棵树,也能种4排,每排4棵,请仔细想一想,小明是怎样种?画在本子上,也用圆圈代替树。
数学小博士说:“我只要11棵也能?你们知道小红是怎样种?画在本子上,也用圆圈代替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叠问题,数物体的个数时,有一部分重复了,我们应该减去重复的部分,相反,当要一定物体个数变多时,我们就尽可能的让物体多重复。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掷一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三、活动过程:
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哲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数学游戏:
A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说明游戏规则
B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教学内容:排队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数学编码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二、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收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面有几位是相同的。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子牌号``````)
3、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教学内容:编码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一、学习新知: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教学内容:社会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二、新知学习:
1、生交流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3、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
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
①、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 人等。
②、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③、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④、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
三、巩固练习:
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教学内容: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12
11988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能容: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计算事件发生可能性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
石头
石头
石头
小强
剪子
布
石头
结果
小丽获 胜
小强获 胜
平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中位数 教学目的: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成绩/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1:大概在23—25米之间。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观察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用什么样的数合适呢?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 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
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
课件、表格、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间隔”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 找出规律
1.课件出示:为迎接2008奥运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局准备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题。谁知道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猜一猜?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得到20棵。
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要栽几棵呢?
师: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汇报。(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说明理由。)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他们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这时出现了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生:4个间隔和5个间隔点。也就是把一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后,如果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共要栽几棵?(5棵)20÷5不是等于4吗?怎么是5棵呢?多的这一棵是怎么来的?
师:如果每隔4米栽一棵、每隔2米栽一棵又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解决的方法写在练习纸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写表格:
全班观察表格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对得到的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
(1)基础练习。
师: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
A1.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A2.如果是每隔10米栽一棵呢?(口答)
B.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这是陈老师家乡重庆的鹅公岩大桥,想知道这座桥上有多少盏路灯吗?
课件出示:大桥全长1420米,大桥的两侧每隔1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
C.这是我们重庆的轻轨列车,陈老师每天就坐轻轨列车回家。
课件出示:从学校到老师家一共有14个站,每相邻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平均是1千米,你知道陈老师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2)拓展练习。
师:老师的家乡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重庆有一个解放碑。想听听它的钟声吗?
课件出示解放碑的大钟及题目。
解放碑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师:请同学们独立的在练习本上完成。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文化
介绍二十棵树植树问题: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
然而, 复习课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要复习巩固旧知, 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综合、归类、转化和辨别, 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 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复习课的实效, 切实做到“温故而知新”,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 我就复习课中的一种, 即写作专项指导性复习课, 谈谈心得。
写作专项指导性复习课, 顾名思义, 是一种以课本为依托, 总结归纳写作的方法, 对学生写作进行专项指导的复习课。这一类复习课通过系统整合, 归纳规律, 拓展阅读, 达到迁移提高的效果,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整合课文, 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语文课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 通常是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 不能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体系。语文复习则应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 从而确定复习的目标, 把握复习的重难点, 找准复习的训练点,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 从同类课文中找规律, 最终提高复习的实效。
传统的复习有的按照题型整合, 有的按照单元整合, 然而, 写作专项指导性复习课更多的是按照文体、写作方法整合。以苏教版第五册语文课文为例, 按照文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 诗文类 (包括古诗、现代诗、文包诗) 具体有:《古诗两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 写景类:《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东方之珠》;
(三) 叙事写人类:《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军神》、《掌声》、《孙中山破陋习》、《金子》;
(四) 童话寓言类:《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小露珠》、《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
(五) 状物类:《石榴》;
(六) 其它:《学会查“无字词典”》、《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归纳方法, 提升原有的教学层次
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满足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有些教师还常常就文论文、就知识论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时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复习课的教学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种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例如:在平时的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学时, 教师传授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并对语言进行了训练, 但是因为没有升华到理性的高度, 所以学生在实际的写作时还只是一头雾水。在写作专项指导性复习课中, 教师不仅要把课文当作传授知识的载体, 而且要通过各类的课文整合、比较, 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 总结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 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进行阅读、理解、写作的实践, 从而使过去的那种阅读理解的水平和写作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以写景文体为例。此类文章在阅读时应善于找出描写景物的顺序, 是从上到下还是由远及近, 是移步换景还是方位顺序。接着找出描写的景物的特征, 景物不同, 则特征也不同。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是否具有特殊的意义, 是不是借景抒情, 以物喻人等。
如:国标苏教版第五册语文课文写景类的四篇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东方之珠》, 虽然都是写景类课文, 但写作的顺序、方法却不尽相同。在复习课中, 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 再明确写作的顺序。这几篇课文, 有的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来写, 有的按照时间顺序来描绘, 有的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摹, 有的则采用移步换景、方位的顺序带领读者领略它的美。总结归纳出写作的顺序之后, 我进一步提问:“《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是写景的课文, 能不能也按照时间顺序写呢?”孩子纷纷表示不行, 因为课文的题目是“北大荒的秋天”, 本身就具有时间的限制, 所以不可写四季的变化;就一天的不同时间段而言, 北大荒的秋天并无特殊的变化, 因此不能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由此, 学生初步地了解写景类文章的写作顺序, 以及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顺序进行描写。
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晰, 但是作者又是如何展现景物的美的呢?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总结出以下写作方法:1.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 如:《拉萨的天空》, 作者紧紧抓住拉萨天空的蓝写出拉萨天空的美;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如:《北大荒的秋天》中描写小河的清和原野的丰收都运用了这些方法, 从而写出了北大荒秋天的迷人和物产的丰富;3.可采用段首概括或总—分—总的结构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北大荒的秋天》的第四小节和《东方之珠》。
三、拓展阅读, 凝聚课内外的教学合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信息来呈现时, 学生会学得更好。”这里的拓展阅读, 不是广义的, 而是针对复习的一组文章, 提供相同文体或相同的写作方法的文章, 用以加深对某一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的理解。这样的拓展, 注重语言学科诸要素的联系, 由课内向课外,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于那种拘守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的形式, 语文复习课中的拓展阅读对学生思维的深度、灵活程度的训练, 有利无害。
如:在复习《石榴》这篇状物课文时, 我先带领学生回顾《石榴》这一课的内容, 进而明确写作的顺序:时间顺序。接着我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册语文书, 找一找还有哪些课文也采用了时间顺序, 并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学生迅速找到答案:《三袋麦子》、《西湖》。接着我让学生将找到的表示时间的词板书在黑板上进行比较, 思考: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 发现:《石榴》一课是按照季节的变化来写的;《三袋麦子》写的是两年间发生的事;《西湖》描写的是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的景象。它们虽然都采用了时间顺序, 但描写的时间有长有短。然后, 我又补充了两篇《日出》、《花瓣飘香》, 让学生自读, 思考它们所采用的时间顺序有什么不同。学生立即找到答案:这篇《日出》写的是一天中的一段时间发生的景象, 《花瓣飘香》则记录了几天中发生的事情。由此, 学生对时间顺序的种类和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 我又引发他们思考:什么样的文章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这四篇文章都是什么文体?学生得出结论:任何一种文体, 只要描写的是一段时间某种事物或事情发生的变化时, 就可采用时间顺序。按照时间顺序既可以描写较长时间段的变化, 又可以描写较短时间的变化, 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又如:《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 成功塑造了孙中山的妈妈这一形象。这生动的描写都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那么怎样做到观察细致呢?于是, 我又补充了两篇文章:鲁迅的《雪》和佚名的《春天的雨》。在反复的诵读中, 从生动的文字中, 学生体会到两位作者抓住细节, 展开联想的方法, 从而加深对这一写作方法的理解, 为最后的迁移运用打下了基础。
四、迁移运用,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育家窦桂梅说:“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策源地……”教育家叶圣陶说:“一定要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 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写作专项指导性复习课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复习, 将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写作上的启迪和教益, 通过实践得以运用、巩固、内化, 从而变成学生自身的能力。
迁移, 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 向新的复习内容的迁移, 向其他方向的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复习课实践显示, 使用迁移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的“迁移”指运用总结出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如在国标苏教版第五册中有一组写人的文章。这组文章, 分别侧重于不同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即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细腻的心理活动, 以及在具体事件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将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灵活运用, 就能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使读者如见其人。在总结了写作方法后, 我让学生找准身边的一位同学, 先仔细观察, 再学着运用这样的方法, 将这个人跃然纸上。学生在上完这堂复习课后, 均能基本运用所学方法, 刻画出同学的特点和性格。最后, 我与学生玩了个“猜猜我写的是谁”的游戏, 即朗读学生习作, 却先不告知写的是谁。我每读完一篇, 学生均能猜出描写的是谁。这样, 学生学到的写作方法就得到运用与内化,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温故而知新”, 并在游戏中提高上复习课的兴趣, 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这册书中还有一组文章运用了段首概括的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在总结出写作方法后, 我给孩子开了一个头:快过年了, 街上到处喜气洋洋。让学生学着分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加上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均写得较为出色。此外, 我还让学生学着《石榴》这一课, 按照季节的顺序, 描写一处景物, 学生们均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我们应高度重视复习这一教与学的过程中知识积淀为素养的重要环节, 主动摈弃教师为主讲, 学生为陪练的复习模式, 采用互动生成的有效模式, 让复习课呈现出新授课一样的生命活力, 使学生在复习课上也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摘要:如今的复习课堂, 大都呈现出教师主讲、形式单调、学生乏味、效率低下的弊病。为了提高复习的实效, 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专项指导性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采用整合课文, 总结方法, 拓展阅读, 迁移运用的教学模式, 有助于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展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2、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难点:运用课文语言复述故事。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今天我再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
词语模拟表演:
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 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⑵、开火车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还想对他说点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3、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4、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板书:
12、小木偶的故事
笑嘻嘻——快乐?
喜怒哀乐——生活!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应该多方面发展。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举办“童话故事大王”这一语言交际训练,让学生会讲童话故事,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
2、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态度,并能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鼓励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通过训练,学会讲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阅读、选择有趣的童话故事,明确要求:所选童话故事不宜太长,只要有意思,生动有趣就行。
导入:最近,我们课内外读了很多童话故事,对童话也是越加有兴趣了。本次课就让我们用各种形式表现童话,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一、讲童话
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给其他人讲一讲,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二、演童话
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童话,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学习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哲理。第三、四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1、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编童话故事
2、把故事情节写得生动有趣。
3、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和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感受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编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定向观察,搜集素材
1、我们学过的童话故事有《白雪公主》《丑小鸭》《幸福是什么》《巨人的花园》《白雪公主》《拇指姑娘》《小木偶》等,这些童话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同学们,你们爱读童话吗?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则故事,你们知道它的题目和类型吧,3、展示童话故事《丑小鸭》,指名说说题目和类型(生自由发言)。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了这么多童话故事,从小到大,童话故事就是我们的好朋友,陪伴我们长大,可我们读的都是别人写的故事,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编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写童话故事。
二、尝试
(一)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明确习作要求):
1、同学们,自学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习作的任务是什么?
2、大家来交流一下,关于这次习作任务,有什么要求?
3、展示文章《巨人的花园》,学生自由读,思考:这篇文章有特点?
生:小组讨论,师随机指导。归纳要求:①把物当作人来写,②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③想象丰富真实、合理。想象越丰富越神奇
通过读《巨人的花园》我们回顾了童话故事的写法,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故事大王,试着编一个故事。
4、展示(小黑板)(1)春天来,两只小鸟自由自在的飞着。
(2)山秃了,树砍了,草没了,两只小鸟打算到美丽的城市里去。
(3)来到城里,到处浓烟滚滚,空气污浊。(4)小鸟正想休息,却被猎枪打下,充满了对人类的失望。
5、学生以小组形式练说。师随机指导。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个内容,集体纠正。
过渡:说得好,再给大家表现的机会,动手把完整的故事写下来
(二)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1、出示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
2、你今天要编的是哪些动物或物品之间发生的故事
呢?比如说:我要编聪明的小猴与愚蠢的鳄鱼之间发生的故事;我要编谦虚的足球与骄傲的气球之间发生的故事,等等。
3、创编提示
(1)在这些动物或物品之间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请四人小组共同编一编,注意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如果一只蚂蚁爬进了书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3)如果它爬到一本音乐书里呢?(4)说说自己编童话首先得确定什么?
(5)有了主人公,还有想想会发生过什么奇特的故事?(6)同学之间互相说一下,汇报。
4、小组合作创编。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几个小组指导。
5、全班交流、评价。
6、再修改、誊抄。
教师小结:要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里话,还要在交待时间、地点时,说一说天气怎样、周围环境怎样。第五、六课时
阅读课
1、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
2、做好读书笔记,字迹工整。
3、同学们交流读书内容。
第七课时
语文园地三:基础知识
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
创作童话的兴趣。
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难点:
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一、读一读“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二、散文诗《雨中的树林》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8、这是一首非常美的散文诗,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它背诵下来。
三、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比如,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 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3)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
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
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蛔虫病的传播的途径。
2、知道预防蛔虫病应注意的问题。
3、通过学习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习内容:
一、预防蛔虫病
学习步骤:
1、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展示挂图,⑴蛔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是传播蛔虫病的主要因素。农村使用的粪肥大多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堆肥),粪肥中的蛔虫卵随水和尘土到处散布。在蛔虫卵污染严重又缺乏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情况下,蛔虫卵就容易通过食物和水而被人吞食。蛔虫卵还能随飞扬的尘土被戏入鼻腔或落在饭菜、食具上,然后进入消化道。携带蛔虫卵的苍蝇,也是传播蛔虫卵的因素之一。
⑵蛔虫卵的症状主要有三点。①蛔虫寄生在小肠的症状:蛔虫病患儿出现食欲差、腹痛,个别患儿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炉渣、土块等。蛔虫在小肠内吸食人体摄入的食物,有人观察,如体内寄生26条蛔虫,每天约吸食蛋白质4克。当儿童肠内寄生大量蛔虫时,消耗的营养素是很大的,这可造成患儿出现贫血,营养不良,而导致生长发育迟滞。
⑶蛔虫幼虫迁移时的症状:人体吞食感染性虫卵,经过4、5天,由虫卵孵出的蛔虫幼虫如移到肺,会损伤肺部。儿童短期内吞食大量虫卵后,就会发生蛔虫幼虫引起的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和哮喘等症状,痰里有时还可见到蛔虫幼虫。
⑶怎样预防蛔虫病?
预防蛔虫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大力开展卫生教育,使学生了解蛔虫病的危害性和传染途径,懂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蛔虫病,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不咬指甲,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不随地大、小便等。②搞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校园内要配置洗手设备,为学生在饭前、便后、游泳和运动后洗手创造条件,还应尽量提供开水,让每个学生都能喝上开水。③粪检蛔虫性率高的学校要定期进行集体驱蛔。
2、学生读一读教学内容,把教师板书要点记在笔记本上。
3、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①蛔虫病是如何传染的,如何进行预防蛔虫病呢? 学习目标:
1、记住游戏名称,懂得“打电报”的游戏方法。
2、通过游戏,能掌握准确、快速传递信号的能力。
3、对游戏比赛有浓厚的兴趣,并乐于重复练习。学习内容:
二、打电报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要求,并请同学示范。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试做游戏,教师巡视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
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结合技术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旨在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育体育心双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笔者学校2002年编写的《双节棍》校本教材,此教材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健身、娱乐、表演等价值,让学生终身受益。《双节棍—前反弹》单元是《双节棍》校本教材第二个教学单元,单元内容是由单个发力动作串联成组合动作的衔接技术,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单元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完成组合动作进行舞台表演的欲望,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双节棍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双节棍的兴趣,了解反弹的技术原理、特点及在双节棍技术体系中的作用,克服畏惧心理,利用前反弹技术完成简单动作间的衔接,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三年级武术兴趣班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运动能力。有4名学生可以完成多个双节棍组合动作,在教法上运用异质分组帮带的学习形式,有效利用优质学生资源,发挥“小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将学生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的机会,并搭建展示平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教师示范(提出问题)→做实验(探索问题实质)→体验练习(进一步验证)→前反弹技术学练(学习实践)→组合动作学练(扩展学习)→分组练习(练习巩固)→组合动作创编展示(创造性应用)。
【四年级拓展课教案】推荐阅读:
2024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拓展11-04
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七教案09-18
《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09-30
四年级安全课教案11-05
摩擦力课外拓展课11-18
小学四年级篮球课教案09-12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09-14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教案09-07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10-20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