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控制测量社会实践实习报告(推荐11篇)

控制测量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篇1

粗平是借助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大致铅垂,从而视准轴粗略水平。在整平的过程中,气泡的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致。

三、瞄准水准尺

首先进行目镜对光,即把望远镜对着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筒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然后从望远镜中观察;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目标清晰,再转动微动螺旋,使竖丝对准水准尺。

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由于视差的存在会影响到读数的正确性,必须加以消除。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此时,从目镜端见到十字丝与目标的像都十分清晰。

四、精平与读数

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即表示水准仪的视准轴已精确水平。这时,即可用十字丝的中丝在尺上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采用倒像望远镜,因此读数时应从小往大,即从上往下读。先估读毫米数,然后报出全部读数。 精平和读数虽是两项不同的操作步骤,但在水准测量的实施过程中,却把两项操作视为一个整体;即精平后再读数,读数后还要检查管水准气泡是否完全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准确的读数。

水准测量外业式作结束后,要检查手簿,再计算各点间的高差。经检核无误后,才能进行计算和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计算各点的高程。

五、技术要求

(1)不少于3km(或20个测站)单程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并取得合格的观测成果

(2)水准路线全线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和成果表的编算。

(3)二等精精密水准测量作业限差与技术要求:

偶然中误差 全中误差

三角网

小三角测量的特点是边长短,观测时只量1―2条边的长度,测出网中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按平面三角学公式及近似平差方法处观测成果。

小三角测量可设布成单三角锁,中心多边形、大地四边形和线形三角锁等不同图形。

小三角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建立标志,起始边丈量和角度观测。

小三角测量内业计算内容包括:外业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角度调整,边长和坐标计算。

测角是用的是方向观测发。方向观测法是当有3个以上方向时,在上、下各半测回中依次对各方向进行观测,以求得各方向值,上、下两个半测回合为一测回,这种方法称为全圆测回发。

观测方法:

1. 安置仪器

O点置经纬仪,A、B、C、D设置目标。

2. 盘左

对零度,瞄A,再顺时针瞄B、C、D、A,第二次瞄A为归零,分别读数,记入手簿,上半测

3. 盘右

瞄A、逆时针瞄D、C、B、A,分别读数记入手簿,下半测回。

4. 上、下半测回,组成一测回

观测n测回时,起始方向读数变化为180°/n。

5.计算

*计算两倍照准差(2C)

2C=盘左-(盘右±180°)

*计算各方向平均值

平均读数=[盘左+(盘右±180°)]/2

*A方向平均值,填写在括号内

*计算归零后的方向值

*计算各方向的测回平均值

*计算各目标间水平角值

6.限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上、下半测回同一方向的方向值之差

*各测回的方向差

根据不同精度的仪器有不同的规定

社会实践体会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首先,我明白了控制测量的重要性。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对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这些知识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一次测量社会实践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社会实践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社会实践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社会实践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我们完成了测量的工作。

在外面测完后,还要回来计算,检验测完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及在规定的线差内。

测量社会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一周中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差,有时测量处处碰壁,但也算过去了,完成了测量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测量中大家也有懒的时候不想测了。

控制测量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篇2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综合考虑了节目制作播出的各个环节,在文件化、网络化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了信号制播(类似于直播)与文件制播、人工主动响度控制与设备自动响度控制、高标清同播与立体声环绕声同播等等不同制播场景,设计了不同的响度监看与响度控制手段,完整覆盖了制播全流程。

对于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有如下部署原则:

●现有专业音频制作域(演播室、后期录音棚):部署硬件实时响度测量设备;未来在音频后期制作域将以软件实时测量和软件超实时测量为主,辅以后台文件化响度测量;响度控制将以人工主动控制为主,不得依赖自动化响度控制设备;

●视频制作岛:考虑部署简单的实时响度测量软件,以及后台文件化测量、文件化控制软件;文件化响度控制软件将成为响度控制的主要手段;

●广告节目:部署文件化测量及控制软件,在广告节目上载过程中完成响度控制,保证广告节目响度合规;

●播出域:完成部署信号级频道响度控制器,通过SNMP协议完成信号级节目响度的测量与上报;

●在文件级、信号级全流程支持杜比元数据传输。

相对于“人工主动控制”来说,“设备自动控制”千篇一律的处理策略必然会对节目声音质量造成不可逆的损失,但其实施可能更加简单,效果更加明显、稳定。因此,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中央电视台新址播出系统的实时响度测量与控制系统。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的全部高清频道均以5.1声道环绕声格式播出,标清频道均以立体声格式播出,对于高清频道播出的立体声节目,播出系统会将其上变换为5.1声道环绕声进行播出,因此,对于高标清同播的频道,我们需要为立体声和环绕声分别设置响度控制策略。

播出系统为每个频道的立体声播出通道都配置了新型的(区别于传统的电平压缩器或自动增益控制器)响度控制器;对于环绕声播出通道,不使用自动信号响度控制器,而是保留了响度元数据的传输通道,因此既保证了终端用户的响度一致性、避免了响度控制器和响度元数据的双重控制,又可以保证原始节目的声音动态范围和录音师的创作意图。

图2是播出响度控制器的内部信号流程,这里的1~6声道为高清通道使用的环绕声(或立体声)信号,7、8声道为标清通道使用的立体声信号。4个信号处理引擎中E1/E2为高清通道完成响度控制及上混处理,E3/E4为标清通道完成响度测量与响度控制。

●E1高清通道响度控制引擎(ALC=AUTO LOUDNESS CONTROL):自动检测信号格式,若为5.1则旁通响度控制器,若为立体声则进行响度控制;

●E2高清通道上混引擎:自动检测信号格式,若为5.1则旁通上混功能,若为立体声则进行上混;

●E3标清通道立体声响度测量;

●E4标清同道立体声响度控制。

同时,文件化的播出服务器会根据节目编排单,向响度控制器中的响度测量模块(E3)发出“开始“和“结束”的信息,响度测量模块根据该信息完成“节目响度”及其他参数的测量统计,然后将结果返回给SNMP监控服务器记录下来。

表1使用SNMP协议实现按节目的响度测量结果记录。

播出系统中的自动响度测量模块可以为日后的响度控制器参数优化及节目质量监控积累大量珍贵的数据;自动响度控制模块则是电视台制播全流程的最后一道响度防线,可以保证播出节目信号的响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另外还有“人工主动控制”,这是录音师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部分。“设备自动控制”与“人工主动控制”都需要遵循同样的响度规范,才能保证最终播出的节目声音信号质量,中央电视台制订了《电视节目声音制作的响度规范》,规定节目目标响度值为-24LKFS,容许偏差为±2LU,节目最大真峰值电平不超过-2dBTP。

面对这几个数值,很多在节目制作一线的录音师都会提出下面这几个问题:

问题1:“响度表可以替代电平表吗?”

过去我们在靠信号电平来判断信号是否失真的同时还要靠信号电平来衡量信号的响度,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又多了一个比电平更加准确的反映主观响度感受的物理量,可以使我们对信号的实质更加心里有“数”;

过去我们常通过限制信号电平来控制节目响度,结果是激发了录音师提升信号能量的热情,同时过度的压缩极大地损伤了节目的音质;

过去我们只对节目的最大电平加以限制,却不去理会节目的平均音量或响度,导致很多录音师为了保证节目通过技术审查而宁小勿大,造成很多节目响度远小于正常水平。

因此问题1的答案是;”不能”。因为电平表是对客观信号的计量;只能反映信号的电压或幅度,而响度表是通过对客观信号的加权计量,量化地模拟了人的主观感受。换句话说:”电平是对信号的描述,响度是对主观感受的近似描述。”

问题2:“dBTP是什么?和dBFS有什么关系?”

dBTP是真实峰值的单位,所谓真实峰值就是4倍过采样的采样峰值,就是192kHz采样频率下的dBFS。它可以更加精确地对信号峰值进行量化,将原本48kHz时出现在两个采样值中间的更大的峰值体现出来。如图4。

在48kHz采样频率时,采样峰值与真实信号的最大理论误差可以达到惊人的11.74dB,也就是说,当信号在采样峰值表的读数为-11dBFS时,其经过DA转换还原出的模拟信号还是有可能发生失真。

如表2,当我们使用192kHz采样频率时,也就是使用真峰值表读取信号峰值时,这个误差就被缩小到0.474dB了。也就是说,当信号在真峰值表的读数小于-0.5dBTP时,其经过DA转换还原出的模拟信号就不会发生失真了。因此,只要信号的最大真峰值小于-1dBTP,就可以保证不发生削波失真。同时,考虑到在传输环节,我们使用了有损的多声道编码技术,为了避免经过编解码系统后发生的细微电平变化,我们又扩展了1个dB的电平余量,将允许的最大真峰值设置为-2dBTP。

所以说,真峰值电平表的功能仅有一个,即保证信号在传输通道或记录介质上不发生失真。

另外,我们要对自己目前使用的电平表有所了解,要知道电平表的一些基本特性,例如其积分时间。对于模拟时代的PPM表和VU表,在数字记录和响度计量的时代,已经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了。

因此,对于信号峰值的测量,我们建议:

●尽可能使用真实峰值表进行测量;

●使用准峰值表时,考虑到积分时间,需要保留一定的余量;

●不再用峰值来衡量信号的响度。

问题3:“如何遵循规范,需要时刻达到目标响度吗?”

自2012年开始,我们在专业音频制作域开始配置硬件响度表,供录音师实时监看信号响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们发现在实际节目信号的测量中,响度表的读数有时会引起录音师的迷惑,也就是响度表的读数并不能时时刻刻准确反应人的主观感受,它与信号的频率、信号的稳定持续时间、信号的声道分布都有很大关系。

例如青歌赛美声比赛节目中的语言部分和演唱部分,语言的动态较大,平均值较小,人们的心理常会将一句话中音量较大部分的响度作为整句话的响度,但其响度计量,值较小;而演唱信号的动态较小,平均值较大,稳定的演唱信号会得到较大的响度计量值;同时,人们的心理还会对美妙的歌声有较高的心理期待和较大的音量容忍,因此尽管主观感受到了同样的响度,但演唱部分的响度计量值要大于语言部分的计量值。换句话说,如果过分严格地在每一时刻都将节目做到目标响度值,甚至有可能会带来主观听感的响度差异。所以过度依赖响度表、时刻关注响度表都会干扰录音师的主观创作,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不良习惯。

在这里再次明确一下几个常用响度计量值的含义:

●I:Integrated——节目开始至结束,即目标响度,它是对节目整体累积响度的约束:-24LKFS±2LU;

●M:Momentary——400ms,没有约束;

●S:Short-term——3s,没有约束;

●LRA响度范围——节目响度的变化量,没有约束。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节目类型不同,响度计量结果也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录音师在理解M、S、I等响度计量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按需监看,要对节目形式有全局的预测和把握。

问题4:“如果响度表并不能非常准确地反映人的主观感受,那么该怎么使用它?”

响度表只是对人主观感受的近似,录音师要了解表,参考表,但最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耳朵。

保证节目响度的方法:

首先,校准监听环境。监听的校准还可以分为如下几步

●使用粉红噪声校准每只音箱的重放声压级——暂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个人建议79 dBSPLC-Weighted;

●使用粉红噪声校准每只音箱的重放频率响应:-20dBFS或+4dBu或0VU平均值电平的粉红噪声,不同设备的粉红噪声有差异,国际标准还在制订中,未来会有统一规范;

●使用标准响度(-24LKFS)的示范语音、示范音乐等素材进行因人而异的整体监听音量调整,以使录音师感到示范素材响度适中为准。

对于直播节目,录音师需要对节目形式、节目结构有大致的了解,有目的地控制节目响度。

对于文件播出的录播节目,录音师可以相对轻松地进行制作,节目整体响度可以通过后期处理进行校正。

节目制作过程中,录音师不再需要关注响度表的读数,但需要关注信号真峰值,使用适当的动态处理手段,保证节目信号既不失真,也不被过度压缩。

问题5:“元数据在响度控制中起什么作用?录音师必须要设置元数据吗?”

元数据中包含很多参数,其中和响度有关的有:

●Dailnorm——标注了节目整体响度,会一直传输至最终用户机顶盒,机顶盒会根据Dailnorm调整最终回放的电平增益;

●Downmix——标注了录音师认可的Downmix比例,会传输至最终用户机顶盒,机顶盒根据此组数据确定立体声系统回放时的Downmix比例,最显著的影响是中置声道在立体声回放系统中的比例,由于中置声道多为对白、演唱、解说等节目主体声源,因此会影响节目整体响度。

在新址播出传输系统中,最终的编码器是位于传输系统的DOLBY DIGITAL编码器,是它最终将元数据与音频信号一起写入码流并送给最终用户的。每个频道的编码器都有一组频道预制元数据,其Dailnorm值均为-24LKFS,Downmix比例均为C-3dB、S-3dB。只有当制作系统给出了新的元数据时,该编码器才会使用新元数据,在没有新元数据时,它会一直使用预制元数据。

因此,录音师在制作环绕声节目时,不是必须要设置元数据并传送给嵌入器,但必须要将自己的仿真监听工具中的元数据设置为与频道预制元数据相同,才能准确地通过仿真监听工具听到最终用户解码后的效果。

最后,让我们从国外同仁的响度现状中找一点自信,看到一些希望吧:EBU的同志来给我们介绍响度,介绍他们的R128响度规范,说这是音频界的一场技术革命,兴冲冲地告诉我们响度归一化解放了峰值,进而提升了音质,他说的没错,因为欧洲的历史节目响度统计结果高达-20LKFS,那是一个已经经历过响度竞争的环境,大家已经普遍把节目的波形做成了“方块”。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方法及实践分析 篇3

【关键词】工程测量;控制;实践

1.工程测量质量的控制原则及形势

1.1工程测量质量的控制原则

1.1.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1.1.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1.1.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

1.1.4严格要求承包单位执行有关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验制度。

1.1.5坚持不合格的绿化苗木材料、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

1.1.6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不予签认,下一道工序不得施工。

1.2工程测量作用及面临的工作形势

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的核心问题。施工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关系到施工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抓好工程测量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工程测量,就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之间的工作过程。建筑工程测量对保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质量与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程测量现状。近几年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测量的项目愈来愈多,工程规模愈来愈大,内容愈来愈复杂,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愈来愈高。

2.工程测量质量的控制方法

2.1工程测量质量的平面控制

2.1.1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开工之前,在做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时,首先就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工程结构,布置合适的平面控制网。

控制网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甚至六边形,依建筑形状而定。控制桩可以用木桩(50×100)在上面钉一个小圆钉,也可以用Φ20 以上钢筋,上面用钢锯刻十字丝,或用Φ48 钢管,钢管内打入木楔,再钉上钉子。

控制桩必须稳固,不致松动,尽量远离交通要道,能通视,能拉尺并远离基坑边沿,施工过程中不因工程需要而被破坏,以利于室外相关工程的测量放线。

2.1.2水平角的测设

测水平角时,一定要盘左、盘右各一次。以消除照准误差。半测回限差不超过5s,一测回限差则不超过18s,测90 度直角时,限差则不超过5s,测水平角时读数起始角度不一定要归零,而事实上也很难归到0000′00″,但一定要用经纬仪手簿,用笔记下来,不至于老是忘记读数。

2.1.3精密量距

钢尺量距时,要使用弹簧秤,保证量距时的标准拉力,30m钢尺为100N;50m 钢尺为150N 两点之间高差太大时(超过10cm),必须进行高差改正。

2.1.4高层建筑轴线引测

高层建筑轴线引测,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场地狭小,使用外控法引测轴线已不可能。因此根据楼层主梁、次梁、框架柱、墙的位置合理布置内部平面控制网,控制点位置离边轴线1m~2m,且不少于四点形成矩形,以便校核。在±0.00m 层楼角予埋200mm×200mm×5mm钢板。在楼面砼养护一两天以后,引测平面控制网,精确量测边距、90°直角。

2.1.5剪力墙的轴线控制

在放墙边线的同时,离墙边线250mm或300mm处再弹一条控制线,并在墙体交接处涂上红“Δ”标志,这样既可以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又可以作为砌体、水电安装、内部装修的控制线。

2.1.5框架柱的轴线控制

框架柱边线放线时,要延长100mm~200mm,如柱子截面尺寸较大,柱中要穿对拉螺杆,要保证柱中的截面尺寸,仍必须弹控制线,防止螺杆拧得太紧,以至柱模中间凹进去,检查柱子垂直度时,只要对正控制线量上口,垂距离,方便迅速。

2.1.7电梯井的垂直度控制

布置楼层平面控制网时,必须有一条控制线靠近电梯井,或者穿过电梯井,在电梯井边梁侧面弹上附加控制线。用線锤检查上、下层电梯井位置偏移,井口尺寸宜大不宜小。

3.工程测量质量控制的高程控制

3.1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开工之前的施工准备阶段,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总平面图,以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水准点高程为依据,合理布置不少于3 个半永久性水准点,水准点位置离基坑边的距离应不少于30m,最远处应不多于100m,水准点埋设深度不少于1m,点位稳固、能立尺、通视良好、附近不受振动干扰。

3.2地下室高程的引测

一般高层建筑地下室均埋地较深, 必须通过高程传递,才能把标高引入基坑底部:

在基坑边沿上方悬挂靠30m 或50m 钢卷尺,卷尺上端离基坑上边1- 2m 以上,以便观测时能看到钢尺科度;钢尺下端悬钓1kg 线锤,线锤离基坑底部30cm左右;钢尺挂好后,用手拉扯尺身,让尺身下滑,待尺身不再因拉扯而下滑后,即进行测量。

在尺身与场地水准点中间架设水准仪,后视水准点塔尺刻度(塔尺下端起始刻度应为0.00m)取Ha 再前视钢尺刻度取Hb。

3.3楼层高程的传递

一般建筑结构,地下室施工完成以后,随即要把水准高程引测到建筑物内。(考虑到建筑本身有沉降,水准高程要跟着一起沉降,才能保证楼层相对标高不变),待±0.00m 结构完成,柱、墙模均已拆除后,随即沿建筑物外面点线引测+1.00m标高线,且不少于三处,便于校核。

3.4楼面砼标高的控制

在楼面砼浇捣之前,依据从+0.00m 层的+1.00m 标高线引量的标高点,在砼墙、柱主筋上引测距砼面对50cm 的标高点,并贴红色或黄色不干胶带。此标高点往下量50cm,可保证墙、柱、边砼面准确标高。往上量便于钢筋工绑扎梁、板钢筋以及柱子加密区箍筋。墙、柱之间拉线,可控制砼面标高。

4.工程测量质量控制的相关注意事项

4.1精心选择优质土产材料,砂必须为中粗砂,石子为九龙岗青石子,同时用水冲洗干净,并根据砂的含水率调整配合比。水泥、砂、石子、钢筋等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标准”的要求。

4.2在混凝土中加入防冻、减水、早强剂,冬季施工根据天气温度的变化调节水温,确保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150~200℃左右。

4.3浇筑砼时要强化振捣,分区包干,责任到人

4.4冻结段外层井壁脱模后将本段井壁的施工、监理、矿跟班人员的姓名在井壁位置标出,以提高质量意识。

4.5对于存在质量缺陷的外壁,在下段高施工前,在矿跟班人员及监理的监督下,须将存在的隐患处理结束,并经加固补强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格执行“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6施工中对关键部位和工序实行矿跟班人员旁站和现场验收签证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

4.7完善和落实各级测量人员岗位职责。系统和有针对性地完善测量室及其测量人员(测量室主任、测量工程师、司镜、司尺、仪器操作、计算、复核人员、测量资料员)岗位职责,明确工程测量作业内容、目标,以各尽其职,明确责任,并加以落实。

5.结语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篇4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1为期将近两周的控制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回想起来,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有些累,有些苦,但是这让我们更加得到了锻炼,通过本次实习,让我们把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进一步掌握了精密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的操作,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实习的目的是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本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合作,一个团结的团对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实习第一天,由张兵老师给我们做了讲解与演示,我们专业的实用性比较强,所以我们要通过实习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实习期间,天气一直很炎热,通过这次实习,我们的收获还是很大的。首先就是掌握看课堂所学的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精密水准仪,经纬仪,进一步明白了实践是对所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其次,我们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马虎,特别是做我们测绘行业,对这一方面的要求更高,因为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的其它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

这次实习我们同样得到了很多经验教训:(1)测量能现场算的就现场算,这样如果有超限的数据可以现场进行返测,以避免导致以后的数据错误(2)闭合差超限的一定要重新测量(3)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进度(4)测量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碰到仪器如果不小心碰到仪器使仪器发生的移动那之前测得的数据可能就要全部作废(5)做测量工作更需要严谨的精神,不能马虎大意。

控制测量实习结束了,我们下学期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实习,我们会把控制测量实习中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好,为下一阶段的实习做好准备,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努力把下个阶段的实习做好!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21、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18日

实习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实习单位:深圳xxxxxxx有限公司

2、实习过程概述

第一阶段:2月28日~3月1日,了解公司的各项基本制度、各部门的职能、本职位的职责等。

第二阶段:3月2日~3月12日,了解掌握公司产品的基本原理,公司对新实习员工进行cad方面的技术培训及对车间生产情况进行了解。

第三阶段:3月14日~3月18日,对一些简单工作和部分零部件进行测绘,对实际生产有了直观认识。

3、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主要实习岗位:生产部主管助理

实习内容:我的实习工作从20xx年2月28日进行到20xx年3月18日,在开始的两天,公司对我进行了相关的职业培训。通过两天的培训,使我初步掌握了一些工作时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加深了我对宏超精密塑胶模具厂的认识。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面,我来到了生产组装一线进行培训,同时对cad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培训完之后,我开始到公司的技术部进行工作,开始逐步接受一些简单的测绘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工作中的实际体会和对cad的基本操作有了很多的提高。

4、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收获以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1)自主学习:工作后不再像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集团公司、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2)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像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像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3)团队精神: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5、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重温课堂的知识,将自己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有了一个很好的配合提高。通过这次实习,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素养不足,今后要培养自己的长远眼光,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把自己不明白的没学会的知识好好向同事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一次实习对我来说,只是一次预演,一次为将来工作的预演,我会继续不断努力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更好地胜任岗位。

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报告 篇5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学生《大地控制测量学》后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该大地测量计算和集中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但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设计,踏勘选点,仪器检验,重点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熟悉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和线路的检核方法。

实习小组由4人组成,轮流分工为: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2人立尺。

1.2 工作进程:

本次工作从10月28号上午开始查线,观测准备,下午开始进行观测,11月4号完成水准测量工作;11月5号开始内业技术整理,平差计算,11月13号完成全部工作。

2.作业依据

GB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3.人员组成4人:

4.仪器设备

4.1 投入的仪器设备

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尺垫,记录板

4.2 水准测量仪器的检校

根据规范要求,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作业前按规定进行了检验、检查,具体详见仪器检验资料,经检验、检查结果表明作业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状态良好。

4.2.1 水准仪

水准仪在作业前进行了下列检查、检验:

⑴水准仪的检视;

⑵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

⑶光学测微器隙动差和分划值的测定;

⑷i角检校。

4.2.2 水准标尺

水准标尺在作业前进行了下列检查、检验:

⑴标尺的检视;

⑵标尺上圆水准器的检校;

⑶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⑷标尺名义米长及分划偶然中误差的测定;

⑸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的测定。

5.水准观测

水准测量在观测过程中,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

测量规范》中的二等水准要求进行作业,二等水准标尺的尺承使用

6.5公斤重量的铸铁尺台。

二等水准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沿相同路线进行往返测。

具体情况如下:

往测:使用仪器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完成水准路线总长3.389km,观测总站数为66站,路线闭合差:5.01mm,后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2.721(mm/km),水准观测无重测测段。

返测:使用仪器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完成水准路线总长3.410km,观测总站数为64站,路线闭合差:3.89mm,后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2.107(mm/km),水准观测有三个重测测段。

6.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6.1 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2 起算数据

起算点:承露台边的已知点MJ02,高程为8.00m。

6.3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观测数据的处理分为预处理与平差计算两部分。预处理内容包括:水准高差的尺长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高程网的平差计算采用间接观测平差法。预处理与平差处理中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及处理方法严密。数据处理软件为 <<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平差计算方法

均符合规定要求。

7.高程精度统计

根据水准网平差计算,往测相对起算点最弱高程点位中误差是MJ51为2.50mm,返测相对起算点最弱高程点位中误差是MJ51为

1.94mm。

7.1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MΔ=±△△/R]/(4*n)mm(1)式中:Δ为测段往返测不符值,单位为mm;R测段长度,单位为km;n为测段数。

根据公式(1)计算的二等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为MΔ=0.12mm(限差为1.0mm)

7.2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MW=±WW/F]/Nmm(2)式中:W为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为mm;F为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km;N为水准环个数。

根据公式(2)计算的往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MW=返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MW=

8.结论

8.1 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由于我们实习路线是从学校到超山寺再到学校构成闭合环,因此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出学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完成精细的水准测量。还有在超山寺附近测量时也遇到一些麻烦,在上坡的时候高程在短距离就相差的很大,有时在前视读数直接在30cm以下了,或者是后视读数超过尺的最高值,这样我们在上坡的时候就打Z字型上坡,在上去的同时选点,测量也格外注意。最后在进行往返闭合差检验的过程中,我们组遇到了一个很特殊的问题,那时基本上完成了整个外业工作任务。那就是MJ11到MJ10往返测高差较差很大,当初我们没有直接去反工,而是想到当初记录员说过由于观测要始终先观测最开始观测的那把尺,因此不知道记录那把是前尺那把是后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把往测前后尺数据对调,结果发现较差没有超限,并参照其他组发现对调后的数据正确。这样我们基本上确定是记录员在记录的时候前后尺的顺序明显记反了而避免再次返工。

8.2 实习体会

实习终于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更熟练的使用精密水准仪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测量实习的进度,甚至是

带来严重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侯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出现一些矛盾,但大家都想着如何把这次实习完成得更加完美。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控制测量学实习报告 篇6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一) 实习概述

一、实习名称:控制测量学校内实习

二、实习目的

1. 巩固校内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

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 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工程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

法,熟悉控制网布设作业计划、控制网布设、观测、数据处理的作业程序及方法。

3. 对野外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

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1. 实习时间 20XX年6月17日-24日

2. 实习地点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四、实习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组四等导线和一组二等水准所有的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的一系列工作,并保证其精度要求符合标准,各项成果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限差。

五、人员组织安排

全班统一开始实习,24人分为6个小组,各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该组的全面工作。

(二) 具体内容

一、实习动员 实习的第一天,由张老师和史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大会。在动员会上,两位老师一再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工程测量专业,在专业要求上我们要通过控制测量实习的过程,认真对待怎样从选点,到实测再到碎部控制,最后到布设校园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等等,做到能更深刻地理解测量工作的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以便更好的掌控布设控制网的过程。老师还给大家分析了新校区地理条件较复杂、人员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以及新校区车流量较大对我们造成的安全隐患并提醒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安全,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此外,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全站仪、水准仪、水准尺、棱镜、脚架。动员会结束后,当天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工作,并于第二天早上八点到实验室领取仪器,到新校区开始了本次实习的主要工作。

二、外业工作

本次控制测量实习的外业工作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四等导线、二是二等水准。

1. 导线测量主要是测边和测角

导线边长可用测距仪、全站仪直接测量,也可用钢尺丈量。若用测距仪、全站仪测定,应往返各测一次,达到精度要求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测定时,可以测定斜距,观测竖直角,然后改正为水平距离。也可以直接测定水平距离。

若用钢卷尺直接丈量,应同向丈量两次或往返各丈量一次,对于图根导线,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1/说,取其平均值最后结果。

导线的转折角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的等级不同,使用仪器类型不同,那么,测回数也不同。图根导线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一测回即可。本次实习所做的为四等导线,所以按照规范测角要用六个测回。导线的转折角有左角、右角之分,可以观测左角,也可以观测右角。但同一导线要观测左角

就确定为左角,要观测右角就确定为右角,以免计算坐标时发生错误。

2. 水准测量主要是测高差算高程

本次实习所要求做的为二等水准

二等水准测量属精密水准测量,使用精密水准仪和因瓦精密水准尺,水准仪应采用S1以上精度的仪器,测站观测顺序为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1米,累积差不得超过3米,高差闭合差不得超过正负4倍根下L,基辅差不得超过0.4mm,基辅高差之差不得超过0.6mm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2).测站计算与检核 视距计算

控制测量在工程施工中的实践探索 篇7

一、控制测量工作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特点

在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 控制测量工作的进行需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以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结合施工过程中不同环节对于控制测量放样精度的要求, 合理进行施工中的控制测量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 需要选用功能适宜的测量仪器进行控制测量工作, 例如, 使用高水平水准仪进行标高控制, 同时水准点需要使用较高精度的, 而在平面控制中, 应当使用高精度全站仪, 在确定恰当的导线点作为控制点后, 利用坐标法放线。除此之外, 在控制测量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需要严格遵循工程测量规范以及相关标准与规定。

通常来说,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内容有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等。在高程测量中, 测量方法往往使用往返测量方法;而在平面测量中, 对于转角、控制点坐标等项目的测量一般使用测回法。平面坐标系统能够以规划设计书中确定的控制点为依据直接建立, 或者以实际施工需要为依据, 建立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需要注意的是, 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要规划设计书中确定的坐标系统存在换算关系。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控制测量中, 测量计划是一种指导性的纲领文件, 对于各个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 这是保障控制测量工作顺利完成的准备工作。工程项目的策略计划内容有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在进行策略计划的编制工作时, 首先需要对工程项目所在地区进行详实的勘察, 熟练掌握具体规划以及设计图纸的要求, 而后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内容与特征, 充分考虑所有影响因素, 编制有较强针对性与实际操作性的测量计划。与此同时, 还需要保证测量计划适应目前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规定与标准。此外, 工程施工在检测与放样方面的根据是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与导线, 控制测量工作的监理工程师应当与设计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 而后以相关规范与标准的要求为依据进行复测, 若复测结果与相关要求相符合, 则可提交成果报告, 如果在复测中发现问题, 应当及时地将问题反映给设计单位, 以便商议解决方案。

二、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特殊测量环境分析

相比市政道路工程建设, 对于市政道路的改造工作是在已完成的工程项目上进行的。因此, 工程的施工场地就已经确定了。就目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实际状况而言, 绝大多数的施工地点都位于市区之中, 这是由于需要改造的市政道路路段集中位于市区而决定的。再者, 政府部门出于便利市民出行, 以及美化城建环境等方面的考虑, 使市政道路改造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中, 控制测量具有较为特殊的测量环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施工工期特殊。

由于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地点多在市区, 在进行施工的时间段内对于市民出行与车辆通行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因而工程项目在施工工期方面十分紧张, 施工单位需要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 在合理范围内尽量缩减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

(二) 动迁工作特殊。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动迁问题在其项目中得到集中体现, 就目前市政道路工程改造的情况而言,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没有能够完全确定各个部分的动迁位置以及时间, 在部分工程项目中甚至会出现工程已经开始施工, 而动迁工作仍旧没有开展。

(三) 交通与人员方面的特殊。

由于施工地点多位于人员较为密集的市区, 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对于道路的交通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并且施工现场附近人员复杂, 施工时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影响。

(四) 测量标记的特殊。

因施工现场多位于市区繁华地段, 区域内建筑设施以及基础城建设施较为完善, 所以施工地点周边存在大量建筑。因此,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时, 难以使用常规方式进行确定加密水准点以及标记处理工作。

三、对于控制测量工作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由上文中对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分析可以得知, 施工前的控制测量工作是保障现场测量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 做好控制测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处理动迁问题。

就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而言, 在进行控制测量工作时,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全面了解工程项目所在地点的动迁工作状况, 掌握改造意图, 明确改造工程是为提高施工路段性能, 还是以对施工路段的改造带动周边路线状况为目的, 结合改造意图推断动迁工作可能会遇见的问题。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加密控制点应当选择在周边关键的建筑上进行设置。

(二) 处理建筑物问题。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 施工现场多呈条状分布, 现场周边的建筑物较为密集地分布在道路两侧。在此基础上选取加密控制点时, 可以于道路路口或者巷口等位置进行加密控制点的引出, 以此保证加密控制点在施工现场的变动中始终能够得到及时的补设, 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不会因加密控制点的缺失而迟滞。

(三) 处理环境问题。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地点多位于市区中心较为繁华的地段。为了维护城市环境, 以及保障施工地点周围环境的美观性, 因而在设置与记录加密控制点时, 尽量不在建筑上做出明显的记号或者标志, 在最大限度内保证加密控制点的隐蔽性。除此之外, 现场测量人员在以文字或者图像的形式进行对隐蔽性加密控制点的记录后, 要做好与控制测量人员的交接工作, 从而保证加密控制点在工程施工中的控制测量中能够得到稳定、可靠的使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 控制测量工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保证控制测量工作良好完成, 才能够使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得到保障, 使工程施工稳妥推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前工程施工趋向复杂化发展, 对于工程施工中控制测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从而促使研究人员不断进行控制测量技术创新, 提高控制测量技术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控制测量工作的特点及其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的特殊性,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控制测量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处理, 以供广大同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施工,控制测量,实际探索

参考文献

[1] .方顺贤.GPS技术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2] .陈康跃.工程测量在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 .麦麦提·沙吾提.谈路桥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控制测量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篇8

关键词:矿山测量 GPS-RTK技术 应用 影响

在当前的矿山测量工作发展过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矿山测绘的测量难度,也大幅降低了其工作强度,缩短了测绘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山测绘的精度及准确性,有效推动了新时期我国矿山测绘工作的开展,为后续的决策和开采提供了依据,对于我国的矿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GPS-RTK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1 原理 作为GPS测量技术的一种,GPS-RTK技术本身具有精确度高及实时性强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体说来,GPS-RTK测量仪器主要有三部分,数据传输系统、GPS接收机和相应的软件系统,在具体的应用中,会用到两台接收机,一台作为流动站,另一台则作为基准站的一部分,后者的作用提供原始的坐标,工作时,在收集到所在地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对所得的载波相位数据利用其内部的软件系统,进行差分处理,这样就可以得到测绘地点的详细信息,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而言,在矿山测量时,基准站需设立在信号充足的固定位置,进而确保对原始数据有效收集,过后利用其进行载波相位数据的差分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传输系统传送至流动站的接收机,接下来,流动站的GPS接收机也在进行数据搜集,将前述二者的数据统一上传至接收机构,进行完备处理,继而形成了不同GPS接收机之间的基线向量,然后对其和基站内的原始坐标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相应地区的测量结果。总体来看,GPS-RTK技术的运用,可以简化矿山测量的难度,可有效减少GPS接收机数量,为使用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未来矿山-测量工作的发展趋势。

1.2 特点 首先是缩短了测量时间,相比于原始的GPS测量,此技术的运用省略了计算数据处理环节,使得测量的时间缩短了,这样也有利于测量的实时性发展;其次,测量的精度得到了提高,此技术的应用下,使测量达到了厘米级别,为矿山开采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数据;再次,缩短了数据反馈时间,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技术,此技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更少,拓展了其对测量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得相应的测量作业效率得到了提高;最后,基准站和流动站无需通视,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进行远距离观测,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便于测量工作的高质量开展[1-2]。

2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矿山开采规模的逐渐扩大,所在地的地形地表日趋复杂,基于此现状,为了更好地进行矿产开采,很有必要进行严谨高效的矿山测量工作,进而实现对地形的不断修正和重新规划,这时,GPS-RTK技术适时而出,由于其本身具有很多优势,已经广泛应用在了矿区规划建设方面。

2.1 测量矿山地面形变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区的地形是否变化是矿区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测量分析地面形变则可以为矿区地面形变的分析提供重要依据,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及GPS-RTK技术的运用来看,实际操作中,先以地面某一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为基础,进行定期观测,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就可以得到此点的水平位移变化及相对应的下沉值。此外,在常规的测量方法方面,先是建立监测网,其根据矿区地面所设置的观测点和基准点建立,然后对各个测点的高度差用水准仪进行测定,并根据测量数据,对检测网各个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进行计算,最后的步骤则是求取矿区转换的参数。

2.2 测量矿区的工程建设 基于其实际运用方面来看,RTK技术在工程放样和定位过程中的应用极为方便,此外,其可以利用自身的监测优势,提供测站点在制定坐标中的三维定位情况,正是由于此方面的优势,使得GPS-RTK技术在矿区建设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正在土地勘测定界、开采灾害防护与检测以及矿区地面建设工程测量、开采沉陷地表岩移动观测等等多个方面。以在矿区设立多个地表岩移观测站为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先测量各个观测点的二维坐标,根据此过程收集的数据的对比分析,即可得出相应的到测点的水平移动变形数据及其他信息等,可为设立多个地表岩移观测站提供据测依据。

2.3 矿区控制网的建立和使用 在矿区建设工作中的测量环节,常规测量时要求控制点能相互通视,这种需求前提下,因为常规测量固有的精度不准确以及测量工序复杂的特点,使得矿区开采单位不能马上知道测量结果的精度,不利于后續开采工作的高效展开,但是运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可以确保矿区开采单位可马上知道实时定位精度及结果,这无疑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此外,此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将实时定位的精度细化到厘米级,使得所提供的数据更为精确和实用。GPS-RTK技术在布设矿区控制网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测量精度完全可以适合规范的要求,为后续的便捷作业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整个施工的有效进行[3]。

3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绘应用的注意事项

3.1 操作的规范性方面 在新时期的矿山测量过程中,对于GPS-RTK技术的应用,还应注重对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确保其业务水平可达到测量要求,不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基于此,应当选用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员,并及时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设备,使得测量的全过程严格按照相关工作标准来实施,这样,才能严格测量出最为精确的数据,也才能保证GPS-RTK技术运用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2 选择测量基准站方面 从当前的具体实践来看,测量中基准站的选择对于测量的精度有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应当选择合适的地点确定测量的基准站,具体实施中,首选是地势较高、环境开阔的地带,还要确保电台覆盖良好,且所在地的四周无明显遮挡物,另外,为了监测中数据的不丢失和不受到破坏,应严格保证其基准站周边200m内为没有无线电发射台及高压电线等。最后,对于基准站具体位置的设定,工作人员应确保其在坐标精确的已知点位上,综合全部位置来看,测量区域的中间地带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可有效避免其电台天线的架设位置处于卫星空洞区,便于后续精确的测量。

3.3 测量时间的选择方面 即便新时期的GPS-RTK技术可以进行全天候测量,但结合以往实践看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依旧会受到测量时间的影响,基于此,对于最恰当测量时间的推算,应当按照卫星运行的角度和位置来进行,进而确保GPS接收机的PDOD值小于6,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减少卫星运输过程产生的误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促进测绘的高效性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采矿事业发展中,对矿山进行控制测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在分析其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其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运用,分析了其在测量矿山地面地形等使用过程,并探讨了其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能为我国矿山开采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董应文.试论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23:33+37.

[2]李鹏,李燕.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09:81+83.

控制测量实习体会2 篇9

紧张而充实的两周控制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回想起来回味无穷,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有些累有些苦,但是这让我更加得到了锻炼,通过本次的实习,让我们把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那了实践当中,进一步的掌握了精密水准仪和全站仪的操作,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实习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本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有时候需要协调组员之间的小摩擦,但不管怎样,实习总算是圆满结束了。

在正式测量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刚开始的时候不够熟练测得就比较慢,进度很慢感觉玩不成任务。不过后来就慢慢熟练了起来速度也就提高了。但是由于我们的测区主要是分布在学校人流量比较的地方,想一教前人流人流量更是大再加上停留和过往的车辆导致测量的时候很不方便,所以浪费的时间很多效率不高。测了两天后就开始下雨然后就休息了一天上自习加养精蓄锐,为后面的测量做准备。后来几天都是早出晚归的进行测量,为的就是能够避开人流,这样才能够加快测量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前完成外业工作。

通过这次的实习是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团队了力量,有快乐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承担,我们有一个快乐团结的测量小组,这段经历也会成为以后人生中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次实习同样得到了很多的经验教训:(1)展点很重要,展点好坏决定了测量速度(2)测量的数据能够现场算就现场算,这样如果有超限的数据就马上进行返测,以避免导致以后的数据错误(3)闭合差超限的一定要重新测量(4)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实习的进度(5)测量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注意不要碰到仪器,如果不小心碰到仪器使仪器发生了移动那之前的诗句就可能要全部作废(6)做测量工作更要严谨的精神,不能马虎大意。

控制测量学实习心得 篇10

骄阳似火的六月,注定不会是一个平静的日子,在结束了GPS实习之后的两天,控制测量实习如期而至,甚至比之前还早上了一天到来,手忙脚乱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隐隐的期待。

6月18号,踏上去实习基地的征程,大家伙都在摆弄着自己的行李,直至今天我似乎还能记得那天的那般场景,一大拨人拎着各自的行李在一餐厅的门口翘首以待,大家各自有着自己的不同想法和动作,有一些人被叫去搬仪器,更多的依旧只是在等待,这个实习便从等待中拉开了帷幕。去的路上大部分人都是在熟睡中度过的,许是昨晚的睡眠并不是太过充分,有些微醺的车上,一丝静谧的和谐,安宁祥和。短促的刹车惊醒了大家,有些留恋车里的空调,仿佛刚刚适应的新生活就这样被莫名的剥得了,不过实习还得继续,不情愿也需要下车,所以,境况显而易见。

第一次进宿舍是有一点惊喜的,毕竟在校本部是没有空调的,每天更多的是在蒸笼里苦苦挣扎,看到这个我们即将入住的新地方的墙上挂了两个空调,大家都是心中一阵窃喜,于是会有各种版本关于这次实习的描述,流传最广的是我们大测绘上山度假来了,各种再也不想回去的节奏。总之,新的一天是美好的,尤其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越发的显得尤为重要,毕竟我们即将在此驻扎半个月之久。一个清凉温馨的午觉之后,下午老师把我们拉到了教室里详细介绍了本次实习,当时黄其欢老师在黑板上画了水准网和导线网的简图,田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本次实习的任务,具体分为三个,第一个是四等三角网,第二个是二等水准网,第三个是一级三维导线网。其实说实话,实习这个东西就是怎么讲不重要,也许你还迷迷糊糊的不知所云,但是一旦仪器上手操作之后立马就能反应过来,所以才会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么一句箴言。第一天的任务就只有这么多,除了了解本次实习的任务之外,回头翻翻《城市测量规范》留意一些注意点,剩下的就只有彻底的“享受”。

我们组的第一个任务是四等三角网测量,由于老师分配给每一个任务的时间只有四天,所以我们事先都好好计划了一番,避免出现时间的浪费和测量期间组员之间的分歧。刚上手光学经纬仪的时候,虽说大二的时候有接触过,但是印象也确实不深,基本都忘光了,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赶鸭子上架。咱甭管他会不会,先摸摸仪器再说,啥是水平微动螺旋,啥是竖直微动螺旋,怎么样是观测水平角的,如何调节才能观测竖直角,还有就是我们一起纠结了半天的问题,怎么才能手动将度盘置零,这个我们调节了很久还是无法实现,把能用的旋钮都用了一遍,还是无法奏效,最后实在是搞不定了,只能向老师求救,一开始都不敢给老师打电话,因为之前确实很少用光学经纬仪直接测角,基本都是用全站仪代替了,而且这个型号的光学经纬仪更是很少接触,所以我们也不确定我们提得问题是不是太过幼稚了,后来兰孝奇老师先过来的,他说他也没有用过这个型号的仪器,但是可以尝试着动动仪器上的一些旋钮也许就能解决问题,然后他把一个被黑色盖子罩住的旋钮先按下去在旋转立马就解决了我们纠结了很久的问题。然后老师还建议我们先不要在操场上纠正c角和i角误差,可以找一个目标明确易于瞄准的两个点来实现。我们后来搬到了兵哥哥训练单杠的地方找了两个目标点来纠正c角和i角误差。

由于是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而且对仪器确实很不熟悉,导致我们光纠正c角和i角误差就花去了一天的工夫,这效率连我们自己都觉得有点太慢了。第二天我们正式开始四等三角测量,第一个测量的是组长小郭,我们一开始选的地方是在轻武器靶场那边,当时也没有过多考虑说目标点需要离我们要有多么远这个因素,然后就这么愉快的开始了,甚至连目标点都不是自然的,都是我们人为画好之后再贴在墙上的,当时一度还觉得做的不错,后来黄老师过来说目标距离我们必须要有几百米才行,我们其实之前也考察了一些地方,最后觉得我们现在的这个地方是所有当中最好的,黄老师想了想没说什么就离开了。后来田老师过来又看了我们的工作进度,他说我们这个地方肯定不行,因为距离目标太近的话只要稍微动一下误差都会很大,所以对于最后限差的控制是很难把握的,我们无奈只能换地方,不过田老师很人性化的给我们组员在这个属于我们的测量处女地来了一张合影。后来我们又辗转来到了学校角落战壕下面的一个坡上,这地方倒是不错,视野开阔,远处又有几个建筑物可以作为我们的测量目标。后来我们组的四等三角测量就是在这边完成的,随着对仪器的逐步深入了解,我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真正用于测量的时间也就2天就把任务做完了,后来剩下来的一天因为滔滔的数据稍微有点超限,于是我们决定帮他进行重测。就这样,四等三角测量被我们先难后易的攻克了下来,其实直到实习结束我们才发现四等三角测量是三

个任务里面最简单的任务,后来的很多组总计也不过花了2天多一点时间就搞定了。

第四天晚上我们需要和其他组换仪器,接下来的任务才是三个里面最大头和最辛苦的,不过在二等水准测量开始之前,我们组出了点意外,因为有一个人生病回校,所以我们一下字从五个人变为了四个人,但是测水准网需要两个立尺的,一个读数一个计数,还需要有一个拉皮尺量视距的,本来就是五人配置的我们现在一下子需要重新面对这个任务。两个立尺的肯定是无法兼职拉皮尺的,所以最后我们只能让记录数据的人兼职拉皮尺了,这样一来的话工作效率和进度一下子就落下了一大截,但是没办法生活还得继续,我们的实习也还得继续。在我们测水准期间还下了两天的雨,由于本来我们的实习预期时间就是那么多天,如果因为天气原因而延迟的话那么经费就会跟不上,所以最后老师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任务,其实最后算下来我们只用了两天半,因为还有一个上午半天是在下雨中度过的,我们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对于二等水准测量,我们其实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去年实习做的是四等水准测量,大同小异,只是提高了精度,但是二等水准测量对于立尺的要求特别高,一方面要求尺的水准气泡在中间的同时还要保持尺在测量过程中不能晃动,另一方面要求每次读数的卡丝都必须要卡得很准,因为一个小小的旋动都会引起很大的误差,所以二等水准测量对于立尺和读数的要求都非常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需要在大太阳下面暴晒来达到精度的要求,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有一个中午是回来午休的,都是从早测到晚,辛苦自不必说,每天回到宿舍洗完澡一句话都不想说,直接趴在床上想睡觉。

最后一天的时候,眼看着我们还有一个点就要完成的时候,在一个下坡段那边,由于一个不小心尺垫被一个人给拿起来了,当时已经六点多了,眼看着天色就要暗下来了,我们当时在那协商到底是重新开始测还是等到最后的补测阶段再测,最后大家都狠狠心,赶进度重新再测。当时我们班其他组测完的同学来了两个一起帮助我们,这样一来我们的速度立马快了起来,不过最后三站的时候天色还是暗了下来,耿志攀是负责读数的,当时连尺在哪里都不知道,只好用手机的光来做引导,艰难的把最后这宝贵的三站给测完,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虽然我们是最后一个完成任务的,不过这个过程却值得我们去纪念和回味。

终于测导线网了,毕竟测导线对于我们这个缺兵的队伍来说会比较轻松一点,当时去拿全站仪和棱镜的时候忘了检查仪器了,结果第二天用的时候才发现固定竖直方向的螺丝松了,这样一来就导致竖直方向无法固定了,读数的精度立马就难以得到保证了。不过也没辙,正好那天负责修理仪器的老师不在,我们只好抱着这个半残的全站仪艰难的测了一天。导线测量想想真的是抢点大战,一开始还好,因为都是刚开始测量,所以冲突并不多,越到后面越发的觉得往前测被堵住,往后测也还是被堵住,前后左右都为难,到处去找空点,才发现,大家都是这个境况,要么只有一个空点,要么有两个空点,不过后面紧接着就来了,很多的点上只见棱镜不见其人,又不好动别人的棱镜只能在那边干等着,每组都是在那边守株待点,只要一有空点立马就用棱镜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占上再说,有了站点接下来什么都好说,反正导线网测得挺开心的。第二天是我读数的,读了整整一天,就是觉得读完之后左右两只眼睛的视力立马就变得不一样了,中午同样还是没有休息,哪敢休息呀,一休息点就跑了,结果还得要在大太阳下面读数,哎,测量已经很辛苦,何必还要迎着火辣辣太阳而上„„

滔滔说他下午过来,我们问他身体怎么样了,如果还没恢复就不要勉强,他说无大碍然后就过来了,专门帮我们量仪器高或者棱镜高,哈哈,也挺搞的。那是我们导线测量的第二天,在第二天我们的效率非常高,到了晚上收工的时候就只剩下P08点还没测,其他的都已经全部搞定了,晚上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很放松,这算是一个圆满阶段小结束。第三天上午花了一点时间搞定了P08,之后就是回宿舍处理数据,先算的是水平角闭合差,没超限,我们大松一口气,后面又算竖直角,结果算下来之后发现超了5个点,没辙,我们又扛着仪器回去重新测一下这五个点,又是一番辛苦一番累,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重测之后的精度较之前提高了很多,也算是对我们辛苦测量的肯定吧。

转眼到了7月2号,所有的任务全部都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用老师给的软件进行后期的数据处理。老师特地在上午把我们都叫到了教室给我们讲解演示了一下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说实话,这些天都光顾着测量实习,也不知有多久不去动用自己的的脑子了,都已然感觉有种锈迹斑斑的错觉,听着那些以前很容易就可以明白的步骤和过程,现在却有些吃力地作着潦草的笔记,心里面也是有些微微的感触。下课后去问组长这个软件怎么办,组长说没事,慢慢学,确实是

这样的,因为这个实习之初,我们就是在懵懂中开始进行的,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在意,我们都可以的„„

明天就要回学校了,傍晚大家都出来去找地方合影留念,纪念我们逝去的实习和流过的汗水,大家都相互取笑说你是不是穿着黑丝袜呀,其实我们都晒黑了,不仅仅是外表,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渴望和憧憬„„

再转身,天依旧很蓝,暖风微醺的傍晚,身后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仿佛来时那般的境况,但心境已然不同,笑声更加爽朗的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收获自我„„

探析管线测量探测精度的控制 篇11

关键词:地下管线测量;金属管线;精度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网变得日趋复杂,地下给排水、天燃气、电力电缆、通讯、热能等管线,地下纵横交错的管网,日日夜夜担负着输送物质、能量和信息传输的功能,管网越来越密集,管线种类越来越多,这给打桩施工带来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给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便。目前如何有效的掌握地下管线情况,较好的解决管网设施管理简单、清晰、快捷,强化对管理管线测量探测精度的控制研究已成为当前重要研究方向。

1地下管线测量探测的特点

1.1探测点全部处于地下,在探测过程中需用物探的方法才能明确将特征点位置标注在地面上,在这一过程中物探时容易出现探漏。

1.2探测过程中特征点密度大、数量多,在探测中由于地下多种管线平行交叉,会使探测难度增大,而且由于测量中各管线间的点距离太近易造成点号混乱现象。

1.3管线探测工作开始之初,需要先完成管线探查后,才能根据地下管理线的现状做管线测量,这会对当前实施的工程的进度有一定影响。

2地下管线探测方法选择

2.1电磁法。电磁法的应用原理主要是依据“电磁感应”,在应用过程中是先使地下管线带电,然后通过测量在地面上管线带电产生电流的电磁异常情况,达到探测地下管线布局以现状的目的。但此方式只能应用于金属管线。

2.2地震波法。此方法主要是利用管线以及管线周围的介质对声波传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性来确定。虽然地震波方法这种方式能测方位,但在实际应用中可探测的深度很有限,应用具有局限性。

2.3声波法。这种方式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借助声音在管道及其内部液体的传播特性,从而依据声音的传播特征来探测管道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只能针对非金属管线进行平面定位,对于管线的埋深不能测定。

2.4物理红外热成像法。应用原是主要利用热力学传导理论,依据理化原理通过仪器对埋地管道上方土壤层温度进行探测,从而判断地下管道的位置及状况。但这种方法只能适合于探测类似于输油、输水等能使周围土壤出现温度明显变化的管道。

2.5探地雷达法。此方式又名地质雷达,这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性能高效的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发射高频电磁脉冲波,然后依据地下介质电性出现的参数差异,通过回波的振幅、波形、频率和时间延迟等出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科学分析和推断介质结构和物性特征,达到探测的目的。

2.6直接夹钳法。一般主要应用于在探测过程中存在无法将发射机信号输出端直接连在被测管线情况下,具体方法主要是用地下管线探测仪的专用夹钳套在工程施工的被测管线上,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探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管径较细的管线。

2.7感应法。应用时通过将发射机直接放在被测管线上方,然后发射传导传导信息,而后依靠发射机的自身感应传导信号,从而感知管线情况。但此方法的缺点是信号较分散、易被干扰。

2.8直接法和精确测深法。在进行探测时,如果是进行测深,一般情况下可用探测仪的测深功能直接测取,但如果现场信号较杂乱,或者对直读结果怀疑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精确的70%法进行探测。

3 地下管线探测的测量精度具体要求

3.1地下管线隐蔽管线点的探测精度,一般情况下,铺设水平位置限差不大于±(5+0.05h),地下埋深限差不大于±(5+0.07h)(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以cm为单位。)。

3.2在具体应用中管线点的测量精度要求,一般情况下管线点的解析坐标中误差不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cm。地下管线图上测量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5mm。

3.3在测量中地下管线探测应用中的测量控制网和常规地形图测量所布控制网基本相似,如果在探测中当测区内已布有大比例(1:1000)地形图测量控制网时,那么探测作为管线探测的控制网。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测区内没有大比例地形图控制网或该网控制点保存不多时,在探测时则要考虑重新布设更适合管线测量的控制网。

3.4管线测量控制网要分级布设导线网,应用中高等级导线沿主要道路布设,其他道路上要设立加密二级或图根级导线。在没有管线的地区,可以根据需要不必布设控制点。在应用过程中如果当测区较大又缺少四等以上水准点时,那么就要根据需要先在测区内建立四等水准网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并且能以此为基础在全测区加密图根水准。

4地下管线探影响测精度的因素

4.1探測环境。主要是信号的干扰和管线的判别。在应用中可根据不同材质管线埋设的特点以及对不同信号的感应性,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探测方案,从而减少信号干扰。

4.2人员素质。操作人员如果不熟悉管线流程,或者由于经验不足,将会造成判错、漏判。在实施操作中必须要对管线工艺流程入手,并且能够科学的依据分析管线的特点,最大化的提高对复杂情况的判断能力和信号的分析能力。

4.3设备性能。在探测的过程中设备性能将会直接影响探测效果。所以在应用中必须应选择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强的管线探测仪。对于一般性的操作仪器,在操作中操作人员一定要精益求精,严格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探测精确。

5 对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精度的控制要求

5.1 管线探查必须遵循的原则。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效果好、轻便、快捷、安全和成本低;采用适当的综合物探方法,确保对管线的分辨率和探测结果精确;在测量中要坚持先主管、后支管;测量顺序可先查埋深较浅的、后查埋深较深;为了避免工作量较大产生误差,操作人员可先从管线稀疏的路段开始,等工作熟练出错低后再到密集路段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要以管线直线段或明显标志点为基础,而后逐步向管线密集、复杂地区深入,从而有效的解决管线的定性、定位、定深。

5.2 管線探测注意点。在应用探测方法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探测方法和有效手段,例如金属管道则要采用电磁感应法、直接法探测等方法。在探测时操作人员必须要注意追踪管线走向,对管线分支要精确探知,在管线交叉等处,操作人员应多处定位、定深,从而确认所探测的管线是否存在交叉等现象,以防止在探测中将三通、四通等部位遗漏;对于在管线中的管块中电力、通讯等电缆(束),在探测中则需要采用感应法和夹钳法综合探测;对于非金属管道的探测,操作人员一定要紧密结合探测区域的场地条件、管径的大小、性质等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用示踪电磁法或探地雷达等方法进行剖面扫描探测,对不能确定的则必要时进行开挖验证证;对于隐蔽点的拐点、三通、四通点等部位的探测要采用连续追踪探测,而且必须要做到在探测中做到各个方向上测定两个以上的直线点和深度,而且在探测中要通过直线交汇的方法确定地点,并在地面作出相应标志,然后根据探测数据取相应管线的埋深中数作为该点的埋深,在测深过程中要在特征点以外的直线段上测定,从而确保探测精度。

5.3 管线点测量的精确控制。在进行探测时必须要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城市等级导线控制点显基准,应用的平面和高程的启用基准必须要确保符合《规范》的规定。操作人员在进行基础控制空白或破坏严重的地区探测时,必须要在征得委托方同意后,按相关规程规范执行;在探测过程对定位后的管线点,操作人员需要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定其三维坐标,在测量中要注意测距边长不得大于定向边长,水平角和垂直角只能各测半测回,应用中一定要确保仪器高和觇标高用钢卷尺准确量至毫米,而且在应用中要做到观测数据采用全站仪记录。

5.4提高对中、照准精度。应用全站仪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测量视距≤150m保证所探测管线点高程精度,在采用对中杆进行点位对中,要采用小棱镜提高照准目标精度。在高程异常变化比较平缓的地区高程精度,需要通过联测6个分布均匀、能够覆盖整个测区的已知高程点来进行确定具体精确度。

5.5管线数据处理。进行探测工程外业时,一定要确保利用专用软件录入和处理对外业探测所采集的属性数据,并及时有效的形成地下管线数据库,并将数据库为基础生成综合管线图和专业管线图。

5.6数据录入精度控制。在数据录入过程中,操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在录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通过采用电子平板进行数据记录代替外业调查表进行精度控制,在进行录入过程中,录入操作人员要坚持与调查员采用数据回报,严格进行相关数据的确认,以最大化的实现录入功能的有效化,减少测量数据二次输入发生错误的概率,以保证探测工作成果的精度。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管线包括排水、给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和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城乡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做好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的质量控制就非常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1] 蔡慧,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上海地质,2009(02)

[2]聂俊,地下管线探测综合模式的探讨[J],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

[3]吴榜章.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3(09).

上一篇:市场工程下一篇:《遨游汉字王国》课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