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社团活动记录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社团活动记录

小学英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1

活动 时间 2013.10.17.

活动地点

辅导 教师

参加人数

一、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以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感人的音响等丰富的媒 体表现形式,采用故事、游戏、歌曲、歌谣等方法,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 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帮助他们 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娱乐形式中,发

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二、创设真实语言环境

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会话等训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协调 发展。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 语言交流,产生一种应用英语的欲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争取达到面向全体。

四、培养各种能力,展示学生风采

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习习惯,发展交流能力、语言能力、应对能 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差异。

五、直观学习突破教材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看书,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 获取新知创造条件。并在学中理解所学知识,感悟所学的知识。

活动成果

小学英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2

大班幼儿相较于小中班幼儿来说,更加具备记录和观察的能力,幼儿对瞬息万变的科学现象有观察的兴趣,也乐于发现和探究。在缺乏教师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大班幼儿的记录内容缺乏目的性;记录形式单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识薄弱;教师在指导幼儿作科学记录时也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记录。这些问题折射出在大班科学观察活动中有效记录能力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从有效的记录内容、有效的记录表、有效的记录形式、有效的记录目的、有效的评价等五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一、选择有效的记录内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对记录效率至关重要。教师要依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让大班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并确定具体的科学活动目标:(1)能察觉植物、动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2)能发现常见物体间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能探究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4)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5)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教师在确定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有效提示并促进幼儿探究,能否让幼儿明确探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新问题。还要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的、富有趣味性和操作性的记录内容,以促进幼儿观察和记录。如,“郁金香的生长条件”“斜坡实验”“有趣的溶解”“神奇的碘酒”“乌龟来宾”“不一样的我”“磁铁”等等观察活动中记录的内容,就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需求,能激发起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二、科学设计记录表,抓住活动记录的关键环节

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记录不仅可以记录儿童的猜想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发现,揭示猜想与实际之间的不同,帮助幼儿梳理认知与经验,培养儿童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并促进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而且是教师了解幼儿思维过程的有效手段。因此,设计一张合理的、适合孩子的记录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本着形象、简明、易懂的原则,规划适宜的内容、格式和符号,科学地设计使用难度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记录表。

1. 记录表要具备完整性

教师设计的记录单,不仅仅呈现记录的内容,还要标明活动的名称、记录日期以及记录者的姓名,利于教师作课后的统计、分析、反思与调整。尤其不能忽略幼儿姓名,及时标注,以便后续的个别化指导。

2. 记录表要具备针对性

发挥记录的效用必须考虑记录表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活动目标,记录的方式和内容也要有差别。教师要分析科学活动的重难点,找到记录切入的时机,帮助幼儿运用记录有效学习。

“记录”是为了帮助幼儿记录自己在某次科学活动中的猜想和实验后的发现,起到帮助幼儿梳理思维和认知的作用,所以记录只是一种方式,它必须服从于内容,为达成该活动目标而服务。以《不一样的我》为例,大班幼儿的记录表(见表1)不仅有两人合用的记录表,还可以添加“观察记录汇总表”(表2),这是因为大班幼儿有更深入层次的探索要求,且大班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也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这张汇总表。

注:眼睛、鼻子有大有小,头上漩涡有多有少,等等。

3. 记录表要注重形象性

记录表的设计要简洁,避免多余的干扰,便于幼儿理清思路、发现特点、找寻关系。尽量运用符号代替文字,注重形象化。这是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记录表的设计常采用表格式,有两维表格甚至多维表格。建议教师采用形象的小标记,如猜想记录用小问号,观察记录用小眼睛,实验记录用小手做标题加以区分。又如贴实物标记或简笔画作标记,使幼儿一看就明白,配合简洁清晰的讲解,幼儿就知道该如何记录了。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再由全面讲解记录方法,过渡到根据标记猜测行列的内容,独立明确地进行记录。

4. 记录表要有针对性

科学活动中的记录对于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力、多维的创新力以及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主动、尊重科学的正确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幼儿之间,由于能力、个性、发展水平的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他们对于“记录”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使记录表多样性、个性化是相当重要的。它既能给予幼儿一定的创造想象的空间,又能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幼儿。所以,在引导幼儿观察某一事物前,既可以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还可以让幼儿先对所观察事物进行猜想记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记录。

三、利用各种记录形式,展示幼儿的观察发现

通过科学探究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形成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充满了表达的愿望和倾向。形象生动的“记录语言”不仅能再现幼儿观察探究的过程,还能让幼儿领略观察探究的乐趣,获得更多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科学活动中,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大班幼儿还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所想、所闻、所感等科技探究结果,因此,丰富幼儿的记录形式尤为重要,教师要从鼓励幼儿综合运用多样记录方法、适时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及生动形象地表现记录内容入手,让记录更加完整地展示幼儿的观察发现。

1. 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记录方法

数字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说明数量、时间、速度、先后等可以量化的内容。例如,记录时间、记录不同时期植物生长的高度、记录不同物体的重量、记录水的温度等等。

标记式:用简单通识的标记来做记录,表明特征、进行判断或选择,记录方向,如用色块表示颜色,用锯齿线表示尖锐,用“↑”“↓”表示方向,用“√”“×”作判断或是用几何图形作选择,还可以用笑脸、哭脸表示喜好等等。

图像表征式:给予较大记录空间,适当留白,供随机记录,使记录更加个性化,更灵活多变。但要注意时间与难度,慎防花大量的时间解决绘画的困难而不是科学探究的问题。

电子式:采用新型的电子产品加以记录,相机、摄像机即时拍摄,这样的记录更直观,可以抓住稍纵即逝的片段,可以不断重复,帮助幼儿回忆和倒叙,有时会发现和延伸出更多的生长点。

这些记录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激起幼儿学习记录的兴趣,并使幼儿的观察记录更趋于客观、准确。

2. 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整合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究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是经过许多例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这三种方法,用途和作用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观察类型及观察目标,适时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发挥记录的真正作用,从而促进观察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如,“斜坡实验”中,幼儿要探索不同材质的斜坡表面小车下滑速度。因为单靠一个人无法完成三辆小车的操作、比较、记录,因此需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

四、明确记录目的,让记录成为科学观察活动的必需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到:“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就有观察的中心和范围,这样才能把观察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在科学观察活动中,特别是持续性的科学观察活动中,大班幼儿常常会出现“随心所欲”的现象,即常常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主观兴趣来观察事物,随意性太强、观察重点不突出、流于形式忽视本质等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提出:要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如在“郁金香的生长历程”种植实验中,幼儿不明确“郁金香的生长条件”这个观察目标,导致在他们的观察记录中只体现了郁金香的生长形态,而忽视了影响郁金香生长的“土壤、温度、湿度、种球质量”等内、外部条件,这样的记录就使得观察目标没有落实,观察记录忽视本质。

那么,怎样来明确观察记录的目的呢?

第一,教师要抓住幼儿好问好动这个特点,引导幼儿围绕既定的观察目标发问,使幼儿沿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方向正确前行。如,在幼儿种郁金香种球的时候,围绕“郁金香的生长条件”,会问很多问题,笔者一边引导他们过滤掉无关紧要的问题,保留“我的郁金香种球有疤,会不会影响它发芽开花?”“我的土里浇了太多水,郁金香会不会烂掉?”“天气这么冷,郁金香发得了芽吗?要不要搬到教室里?”等。同时建议孩子们作个对比实验。

科学活动记录有效性探析 篇3

一、记录应体现探究性,为幼儿提示科学探究的方向

在“物体的下落”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物体下落现象后,向幼儿出示记录单(上画一些物体),并讲解记录方法:将这些物体抛向空中,然后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物体旁边做记号(用“↓”表示物体下落)。结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幼儿在操作、记录了两三种物体下落的情况后,便开始在记录单上画自己想画的物体,有的开始互相抛接波波球,有的干脆把记录单放在一边,专心玩玩具了。

活动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值得教师深思。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对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在“物体的下落”活动中,教师对记录内容的确定和记录方式的选择均存在较大缺陷。首先,从内容来说,教师只单纯让幼儿向上抛物体,并用“↓”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众所周知,所有的物体抛向空中都会下落,如果教师只要求幼儿用“↓”记录物体是否下落,这样的记录还有什么意义?又如何促使幼儿进行有效的探究呢?我觉得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扩充记录的内容,如先让幼儿进行猜想记录,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下落时的状态,这样目的明确的记录必然会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其次,从记录方式来说,教师规定幼儿只用“↓”记录,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思考和表达。因为如果幼儿观察到沙袋和气球下落时速度不同,完全可以用“↓”表示沙袋落下的情况,用“ ”表示气球落下的情况,然后针对记录情况分析并发现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而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本身的关系,从而延伸探究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在确定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有效提示并促进幼儿探究,能否让幼儿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二、重视对幼儿记录结果的分析,发现蕴含的教育价值

教师在组织“纸会吸水”活动时,先向幼儿出示了餐巾纸、图画纸、蜡光纸、牛皮纸、宣纸、电光纸等,请幼儿猜想这些纸是否会吸水,并请他们把自己的猜想记下来,接着教师问幼儿想怎么记。正当幼儿纷纷表示自己对记录方法的想法时,教师话锋一转,出示了自己设计好的记录表,并向幼儿讲解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如果猜想某一种纸会吸水,就在记录表中写有“猜想”的格子内打上“√”,不吸水的就打“×”。然后你们去试一试,看看到底哪种纸吸水,哪种纸不吸水。试过以后,你们还要在写有“操作”的格子内打“√”或“×”。如此交代之后,幼儿便开始猜想→记录→操作→记录,然后教师又把幼儿集中起来,请他们说说自己的猜想与操作结果分别是怎样的,最后教师根据幼儿记录的情况进行总结,说只有电光纸不吸水。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让幼儿使用教师设计的统一记录表格和记录方法是否得当,是否会限制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因为这个问题前文已有所涉及。单就教师对幼儿记录结果的分析来说,我认为教师没有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在上述活动中,虽然教师只规定了打“√”或“×”这种方法,但不少幼儿仍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录方法。如有个幼儿用了↑、↓、Θ等记录符号,经了解得知,他用“↑”表示有的纸吸水后浮在水面,“↓”表示有的纸吸水后沉下去了,用“Θ”表示纸在吸水后处在半浮状态。如果教师重视该幼儿的记录方法,认真仔细地分析幼儿的记录结果,耐心地了解幼儿的想法,就会发现幼儿的记录已不仅仅涉及纸的吸水性问题,还说明了不同的纸因吸水速度不同而导致沉浮状态的不同。这个幼儿的观察很细致,记录很真实,可惜教师只关注自己原先的设计,对幼儿个性化的记录方法和结果视而不见,因而未能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发现幼儿记录结果蕴含的教育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记录方法和结果,善于分析和利用,从而真正发挥记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另外,在“纸的吸水”活动中,我们还发现教师对幼儿的猜想记录关注不够,教师似乎更重视将幼儿验证后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作比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由此推断出的结论。其实幼儿的猜想是其原有经验与认识水平的反映,教师应认真地关注幼儿的猜想情况,发现不同幼儿在认识问题或现象方面存在的差异,然后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帮助,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德育活动记录 篇4

大王庙社区

活动日期

.10.12

记录人

卢春茹

带队教师

赵桂娟

参加人数

70

活动目的

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活动形式

1、义务劳动。

2、文艺演出。

活动过程

1、第一小组15名学生负责社区卫生清扫。

2、第二小组8名学生布置社区宣传栏。

3、第三小组11名学生负责向周围居民散发爱护环境的宣传单。

4、第四小组11名学生社区锄草劳动。

5、第五小组30余人负责已文艺汇演形式分别到个居民聚居地方进行演出。

活动效果

小学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篇5

第一期

快乐一日游手拉手共成长欢乐满校园

我校全面启动“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全校留守儿童将得到更多关爱。

此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主题是“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关爱行动共有三种形式。

为把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抓出成效,我校专门成立了校长周贤全为组长,分管领导贺美富为副组长的关爱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下,招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给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和服务工作。

快乐游园活动。分批次组织全校留守儿童参加,同时招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利用一天的时间,在校园中由土房子基金会开展的各类刑事多样的活动,以达到开眼界、长见识、感受社会关爱的目的。

手拉手共成长。组织留守儿童与城镇学生和志愿者结对,通过书信、电话加强沟通交流,互赠礼品,增进友谊。组织留守儿童与城镇学生和志愿者互换空间分别到对方家里体验不同生活

欢乐满校园。组织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到校内与留守儿童玩游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清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二期

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

全校内推出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阳光操场、爱心书屋、爱心亲情电话、“手拉手”好朋友和爱心结对卡等七个公益项目。

踊跃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由团委组织并将倡议发出后,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行动迅速,已经捐送各类图书,涉及科技、文学、娱乐、教辅等八大类。

清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三期

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

在我校送温暖主题教育过程中,结合区上级部门精神的认真学习,我校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帮扶、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是自己的责任,更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近日我校进行了“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本次活动得到各教师的大力支持,学校党、少先队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就各班贫困留守儿童共78人接受了书包、钢笔等礼物。

本次活动体现了我校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同时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

清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四期

资助特困“留守儿童”播洒爱的阳光

我校四(1)班特困“留守儿童”万文静的不幸遭遇经学校广播播放后,在学校上下引起强烈震动。一时间,老师、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资助他,班主任、老师还在百忙中亲笔写信指导他如何搞好学习、如何勇敢面对生活。一石激起千层浪,巍然的家庭是不幸的,然而他的成长却是幸运的,因为她的人生历程必将伴随众多好心人的无限关爱。

清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五期

亲情电话温暖留守儿童

为了使留守儿童有机会可以和家人联系,促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交流,开学以来,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亲情电话成了留守孩子的亲情纽带。

学校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并倾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儿童之家建设,先后安装了亲情电话,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开放并免费使用,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家人联系,大大方便了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交流。

清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六期

我校举办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教师培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近日,我校举办了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教师培训。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孤僻、叛逆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沟通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效的疏导和关

英语公开课活动记录 篇6

教研地点:多媒体教室

主持人:史小茹

参与人员:王雅玲 陈红霞 赵代娣 单文敏 姚彩梅 郭伟伟 活动内容: 讨论单文敏老师的县优质课评比试讲课

具体内容:

(一)英语教研组成员评课:

陈红霞: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教师在实施本节课教学中,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教法灵活科学,讲课时思路清晰,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驾驭能力强。

赵代娣:教师的设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让学生在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主地参与学习,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展示会个性及能力,同时教师也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

王雅玲:教师语音标准,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英语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述及提问等方式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入景动情,使其受到感染,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郭伟伟:纵观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好,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次教学活动是一次单词、短语、句型的组合教学活动,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培养,有

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同时,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史小茹:本节课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为本节课堂的精彩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教师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准确地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针对本课建议措施:

陈红霞:分组可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组选一个有协调能力和责任心的小组长,协调本组关系,检查评价合作情况,向教师反馈成语,关心帮助组成绩不好的学生等。

王雅玲:可以多加入一些学生表演的环节,把讲台变成舞台。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

史小茹: 虽说单文敏老师的课已经很优秀,但是个人认为还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我们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条件较差,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极差。所以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大家要在教学中继续加大力度。

其次,使用直观教具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幻灯片等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音标教学、单词教学、对话教学、课文教学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下教具。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学英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7

一、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 创设观察氛围, 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推动观察的动力, 有了动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 继而养成习惯。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显性和隐性。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显性环境, 如整个墙面的设计、区域环境的装饰和整个教室空间环境的利用。不论是环境布置的材料还是环境布置的设计, 教师都应让幼儿参与其中。

基于环境在幼儿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环境布置中应充分利用幼儿记录, 让墙饰成为展示幼儿记录的场所, 将记录与环境布置融为一体, 通过环境来诱发幼儿积极的观察行为, 使环境真正与幼儿互动起来。环境布置的材料以幼儿记录为主, 无形中, 教室里都是幼儿自己的记录。幼儿很自豪自己的作品被展示, 他们对观察结果的期望也使他们不断与记录对话, 在这种对话过程中, 幼儿观察和再观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对幼儿起着强化、暗示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参照记录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 还可以激发幼儿在下次的活动中更加乐于观察和记录。

这里的观察氛围, 包括安全的心理氛围和开放的活动环境。安全的心理氛围是指教师和幼儿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可以让幼儿发表不同意见, 可以自由观察、自由记录的心理氛围, 错了也不要紧。教师的建议仅仅是建议, 幼儿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了自由、和谐的心理氛围, 利用记录进行观察才能成为幼儿真正乐意追求的生活。创设与观察活动相适宜的开放的教育环境, 促使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二、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

观察兴趣的激发是容易的, 但观察兴趣的维持和上升为幼儿自觉行为及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容易的。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是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的有效途径。所以, 在初次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后, 教师要与孩子们一起回顾记录, 以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变化、兴趣取向和观察力进展情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进入中班后, 大部分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渐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记录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上。教师可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不同的观察内容, 活动进展的不同情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灵活变换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及时延续幼儿观察的行为, 使观察行为能按目标而持续, 进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整合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 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 是经过许多个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三种记录的用途和作用各不相同,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选用, 还可以将这三种有机整合,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使幼儿能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灵活运用猜想记录、观察记录和结果记录

猜想记录是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猜想, 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观察记录是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将看到、听到以及感受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结果记录即观察、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幼儿。所以, 在引导幼儿观察某一事物前, 既可以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 还可以让幼儿先对所观察事物进行猜想记录, 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记录。让幼儿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猜想并记录下来, 总是很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 作为需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 也给幼儿的观察指定好了观察的目标。因此, 教师可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记录, 也可以只用一种, 具体使用情况, 应根据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观察内容来确定。

三、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记录形式, 发展幼儿观察力

在科学活动中, 往往会涉及到幼儿对所观察、探索事物的一些认识, 幼儿也急于表现这种认识。当幼儿将自己的认识用各种不同的象征性语言, 如绘画、泥工、制作、构造等表达出来时, 就形成了幼儿记录。幼儿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充分利用多种记录形式, 是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关键。因为形式多样的记录既可以表达幼儿自己的观察、发现, 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中再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发展幼儿观察力。我们经常使用的幼儿记录有空白式、表格式、清单式、记录本形式、照片、泥工、纸工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记录形式都适合于观察活动。对于幼儿来讲, 图像表现是一种比文字简单且清楚的沟通工具, 幼儿喜欢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过程中, 最好不要对幼儿的记录形式提出统一的要求, 而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 幼儿的记录也应放置在便于取放的地方, 供幼儿随时翻阅, 以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更好的发展幼儿观察力。

例如:在小班“自然角”的观察记录中, 我们可以请幼儿自由进行空白式记录, 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再拿着记录观察自然角里的植物。孩子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记录没有顺序, 看起来很乱。于是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新设计记录纸, 每一格作一次记录用, 这样就能清清楚楚地看了。在中班记录天气情况时, 有的幼儿想到自己的妈妈是做财会的, 整天画表。于是就想出了制表来记录天气情况, 记录的非常清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能力强的孩子就会独立地进行观察、记录, 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采取放弃的态度。作为教师, 应该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地进行指导, 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记录形式, 引导幼儿坚持记录, 发展幼儿观察力。

小学英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8

一、引导幼儿了解记录种类

首先要了解记录的种类,记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设疑记录

设疑记录也就是问题记录。每次开展科学活动,都要启发幼儿大胆记录相关问题。

2. 猜想记录

每次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讨论,引导幼儿猜想会怎么样,可以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

3. 观察记录

幼儿已经设疑、猜想,开始动手操作,探究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细心观察并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结果记录

在设疑、提问、猜想、操作验证后,会得到一个科学真实的结果,将这个宝贵的验证结果记录下来是非常必要的。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记录方法

记录方法主要包括:

1. 粘贴记录

教师为幼儿提供相关小图片,在幼儿需要记录时,只要选择合适的图片贴到相应位置就可以了。如《做蛋糕》活动,幼儿在尝试制做蛋糕过程中需要记录放几勺面粉,就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小勺子图片记录自己所放面粉的勺数。这种方法直观、形象,较适用中小班年龄较小的幼儿。

2. 色彩记录

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幼儿喜欢的颜色进行各种记录,如《幼儿园里的树都开花吗》,在做猜想记录时,可以利用颜色,把自己认为能开花的树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记录一目了然。

3. 线条、图形记录

这种记录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如“——”、“……”,图形“Δ”、“О”等做记录。如在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做猜想记录时,可以在孩子自己认为是蜗牛爱吃的食物下面画“——”或“……”。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做结果记录时,便可在蜗牛爱吃的食物下画“Δ”或“О”,这种记录直观清晰,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幼儿。

4. 实物记录

这种记录方法便是直接将实物放入记录表格中。如《蜗牛的家》中记录蜗牛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便可把实验材料,像沙子、树叶、棉花,用小袋将这几种实物材料封好,别在表格中。

5. 绘画记录

这种方法就是用绘画的方法记录。探索活动中的发现,如《怎样让热水凉得慢》,便可把自己想的方法画下来,然后去一一验证,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大班的幼儿。

6. 数(文)字记录

大(学前)班幼儿已具备了学前书写能力,简单的汉字、数字已经难不住他们,有一些记录可允许幼儿用这种方法记录。如《天气预报》中,最高温度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出现,通过测量和亲身感受,幼儿可用文字记录,填写上午、中午或下午便可以了。再如《天气预报统计表》可以用数字记录法来记录。

三、培养幼儿做记录时要注意的问题

记录时一定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身能力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教师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录。老师帮助把关,这样既可发展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又可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让每个幼儿在记录的过程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小学课外活动记录 篇9

活动资料:写字练习

活动目的:透过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指导书写

1.老师示范钢笔写字的握笔姿势,学生模仿练习。

2.注意事项:

(1)用钢笔写字时要把笔套套在笔的另一端,不能使笔套和笔身分开。

(2)用钢笔写字时眼睛和练习本的距离要持续在一尺左右,身体和桌沿的距离要持续一拳,握笔点与笔尖的距离要持续一寸左右。

三、指导并书写练习

1.要看清字的大小,在田字格或方格中写钢笔字,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大小适中。

2.字要写在方格中间,做到字的重心落在格子中心,不能偏向某一侧。

3.指导学生如何洗笔、吸墨水、擦笔端、套笔帽、拧紧墨水瓶盖。

活动效果:

小学英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10

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对中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记录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总结出幼儿记录能力的培养三部曲:第一步:兴趣来引领;第二步:方法来支撑;第三步:方式来添彩。

一、兴趣来引领——尊重与鼓励,激发记录兴趣。

1.尊重幼儿的记录方式,增强幼儿记录的自信心。在幼儿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记录活动的进程,多问一问幼儿,了解幼儿的记录,在此基础上抓住契机启发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现象。同时,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孩子们的记录方式与成效不一样,这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幼儿的自主创造行为,让幼儿体验自己被人赏识的快乐情感,然后教师在和幼儿进一步的互动中,逐渐注入有意引导,这样的尊重使孩子情绪愉悦,自然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提升记录质量。

2.鼓励幼儿的记录行为,调动幼儿记录的主动性。幼儿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记录方式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一些胆小的幼儿,虽然有自己的思考,但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幼儿的记录常常带有无意性与自发性,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幼儿的无意记录并把它转化为幼儿的有意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常常带着童心看待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自觉接纳幼儿的自发性记录行为,多多鼓励与赞赏,并及时为他们的记录提供展示的平台,使记录成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

二、方法来支撑——循序渐进学习记录方法。

记录活动要求幼儿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幼儿在思考中学习记录,在记录中学会思考。在组织幼儿进行记录时,在尊重幼儿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内容帮助幼儿掌握记录的技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用图画记录发现。科学活动中很多答案、结论都是孩子们通过实验后获得的,但有时候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因此往往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只把发现的现象记一记,没有真正领悟其奥秘,也许很快地就会把这些现象忘记,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探究。于是我尝试利用图画的形式,引导幼儿将实验中的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和验证。让幼儿用图画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绘画记录使实验过程更形象、直观,记录方式也更个性化。

2.用图符记录现象。当幼儿对记录什么、怎么样记录有了明确的认识及对记录的能力有所提高后,就引导幼儿从图画的记录逐步向符号记录发展。为了弥补从图画到符号的跳跃的不足,我们让幼儿采用图画符号相结合的记录方式,指导孩子们在不脱离图画的基础上加上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现象,从而逐步帮助幼儿掌握记录方法。通过图符的记录方式,实现由形象逐步向抽象的转化,获得更多的视角和记录方法,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促进幼儿在记录技能和思维广度、深度方面的发展。

3.用符号记录变化。当幼儿用图符形式记录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开始符号记录的尝试。孩子们边记录边思考各种记录的方式,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幼儿观察的有效性。

三、方式来添彩——灵活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科学活动中常采用的记录的记录方式一般有三种:教师记录、个人记录和小组记录。

1.教师记录:在幼儿发表自己观察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记录幼儿的交流,小班幼儿可采用这种集体交流、教师记录的方法。

2.个人记录: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在以个人记录方式的科学活动中要鼓励孩子尝试用语言、符号、图解等方式记录自己在活动中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果。在充分的实验的基础下能将操作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简单表述操作过程。中班幼儿开始比较多地接触有记录要求的探究性的科学活动,操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使个体记录成为可能。

3.小组记录:以几个人共同试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用多种方式交流,愿意与同伴分享探索过程和结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幼儿与同伴交流经验,学习借鉴他人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方法。大班幼儿的社会性进一步增强,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记录就成为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同时,为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提高幼儿对于记录活动的兴趣,让大班幼儿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和交流是一种好办法。

小学英语社团活动记录 篇11

一、记录单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一) 记录单能够呈现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现阶段的科学教学活动中, 要求幼儿能够在记录单上亲手做好记录工作, 可以利用图标或者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也可以将自己的发现或者实验操作等内容记录下来。幼儿教师则可以根据不同的记录单, 对幼儿进行耐心全面的沟通, 保证幼儿能够理解接受, 教师需要在最快时间内对幼儿的实际能力、认知能力做出准确判断, 以此明确幼儿的优势以及兴趣爱好, 对幼儿做针对性辅导工作。

(二) 记录单能够提供幼儿学习的支架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活动中, 教材种类更加丰富, 数量比以往更加充足, 也间接增加了幼儿教师的教学困难。面对数量众多的教材, 往往会导致幼儿无从下手, 没有选择方向。因此, 幼儿教师需要对记录单重新设计, 精心装扮,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升学习兴趣。记录单要通俗易懂, 便于幼儿理解, 直观展示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同时详细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进而为幼儿的动手操作提供指示性作用, 同时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记录单能够为提升幼儿与同伴间沟通能力

幼儿根据记录单进行操作实验时, 教师引导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具有必要。记录单能够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回忆, 同时能够帮助幼儿实现各个操作环节。幼儿在观看其他幼儿的记录内容时, 可以根据记录单的内容明确其具体实施流程, 以及实验结果, 通过相互间沟通, 分享学习心得, 最终提升幼儿沟通能力。

(四) 记录单能够整合幼儿多领域能力

面对记录任务时, 幼儿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进行多方面知识内容的探索学习, 同时努力调动以往的操作经验, 以及工具使用情况, 以此保证任务记录能够有效完成。在完成记录任务阶段, 如果幼儿教师需要幼儿之间相互合作, 那么对幼儿的协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及社会交往等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

二、记录单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一) 活动准备环节

幼儿教师需要在活动准备环节, 对幼儿以前的记录单进行收集工作, 以此做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发展能力做全面了解, 以此提高科学教学活动质量, 提升幼儿学习效率。此外, 教师需要能够根据记录单做好分析工作, 特别是记录单填写不够理想的幼儿, 可以进行口头语言了解其真实想法, 以此帮助幼儿补充记录单。

(二) 活动实验环节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 设定不同的记录内容。小班幼儿只需要关注事物的表面内容;中班幼儿需要提升事物之间的关联;大班幼儿的记录内容需要具有深度, 明确事物的逻辑关系。在纪录方式中, 小班幼儿可以利用简单的图标、绘画形式;中班幼儿可以另外添加易于理解的符号;大班幼儿可以适当应用表格、或者数字统计的形式进行记录。

(三) 活动的评价环节

教师可以在科学活动中开展评比内容, 不仅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 分享活动心得, 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对“旋转荷花”的活动进行评比时, 教师从幼儿记录单中发现, 很多幼儿都会选择回形针, 由于在不同位置安放所以最后活动结果也不一样, 有的幼儿获得了成功, 有的则失败了。此外, 教师可以随机抽出两份记录单, 可以让幼儿进行观看, 以此找出两个记录单的差异之处,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探索欲望。通过记录单, 全班幼儿都能够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 活动延伸环节

幼儿在完成记录内容后, 并不代表活动的结束。幼儿教师应当适当对科学教学活动做出延伸, 对幼儿提出全新的要求, 需要在记录表中将活动过程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同时保证其他人能够看懂。幼儿在画图途中, 可以对活动的具体流程做到充分的回忆, 反思总结自己的具体操作, 最终通过动手制作延伸至内容内化的全新体验。

三、总结

总的来说, 记录单对幼儿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中, 引导幼儿对记录单的使用情况。幼儿通过亲自记录, 才能对各项操作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能够发散幼儿的思维模式, 扩充知识视野, 以此全面提升幼儿的科学文化素养。

摘要:儿童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活动, 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 应当充分发挥记录单的作用, 帮助幼儿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记录,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但是在现阶段, 很多幼儿园中存在忽视记录单的现象, 并没有使记录单发挥最大价值。因此, 通过研究记录单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功能及应用等方面内容, 以此提升记录单在幼儿教学中的利用率。

关键词:记录单,幼儿园教学,功能及应用

参考文献

英语教研活动记录 篇12

活动地点:班级教室

项目名称:英语教研活动

项目负责人:xxx

活动主题:公开课

主讲人:xxx

参加对象:部分教师

活动资料及进程:

三位教师在本次的校级英语教研活动中,每人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课后三位教师都详细的阐述了自我的教学设计。课后交流的过程中,听课教师都发表了意见及看法。

活动反思与提议:

谈谈小学生科学记录能力的培养 篇13

一、提高兴趣,创造条件

1.通过一些中外科学家关于科学记录方面的故事 , 提高学生对科学记录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使其对科学记录产生兴趣。如伽利略在用望远镜观察天象的时候曾做过数年记录,从而研究出天体运动的规律;我国现代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教授,从青年时代起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情是观测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湿度等气象要素,以及阴晴冷暖、风霜雨雪、花开花落、候鸟迁徙等物候现象,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即使是烽火战乱也不能改变他的这一习惯。此外,他还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从中寻找有关气候和物候的记载。正是因为这些扎实的观察和深厚的积累,他终于写出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一系列有重要价值的论文,震惊了中外气象学界。

2. 备课时考虑好哪个环节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记录 ,为学生留出足够时间。有的学生可能在实验过程中能很快地加以记录,有的学生则需要有专门的记录时间。要精练语言,以节省时间,让学生记录他们的研究成果,感受研究的收获。

二、有的放矢,明确内容

科学课上应该做记录的地方很多, 但要分清主次,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认为学生科学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实验前的目的、实验进行的具体条件和结果、实验结束后的初步小记,记录要详细到别人能够看懂。归纳起来科学记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科学概念;二是观察中积累的资料和实验的原始数据;三是探究过程(包括实验的目的、假设、猜想,实验的方案,得出的结论,遇到的问题,实验成功或失败的思考等)。

三、循序渐进,提出要求

1.记录的要求 ,应该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如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课“我观察到的大树”的记录,如果只出示一个空白表格,对于初次接触科学课的学生来说显得难度较大,会使学生无从下手,而设计一个包含“观察内容”、“观察方法”、“我的发现”的记录表,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水平。

2.科学记录要注意科学性。如《 蚂蚁》一课 , 观察记录如下:蚂蚁的长度约5毫米,身体分为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蚂蚁的胆子很小,手一触摸到它,就会装死。它喜欢生活在大树底下或墙角下。这个学生的记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是科学研究需要的。

3.还应该要求学生在观察或实验后的发言必须凭自己的记录,用口头语言加以表述,进行汇报和交流,使其养成说话论证有依据的习惯。

四、由扶到放,指导方法

1.使学生清楚一些固定的格式是什么 ,如“课题”、“日期”“小组成员”等是每次必须记录的 , 会为整理和查询科学记录带来方便。

2.低年级儿童可以用画图记录 , 或在老师帮助下用简单的图表记录; 高年级小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在记录中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鼓励学生用电脑帮助记录。

3.教师要在需要记录的地方给学生必要的示范。抓住重点内容,记录的语言在自己能够看得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从而节省记录时间。

4.教材中提供了很多示范性的记录表、记录单及研究计划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样的内容加以留意,很好地学习其中的方法。

5.提倡人人记录,共同做好小组记录。科学记录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事,应该把记录当做每个孩子科学探究的一部分,让每个孩子都经历科学记录。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活页记录本, 结合教材上的记录表进行记录。对于教材上有的可以直接记录在教材上,其他的可以记在活页纸上,要注意保存好活页记录。

小组记录要在个人记录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形成。

五、注重效果,及时评价

1.课堂上抓住时机 ,及时发现学生好的记录方法 ,适时推广。如一位老师在《简单电路》一课的自主解决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两种方式。小组A:小组成员集体讨论之后先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然后根据电路图动手连接电路,调整电路连接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电路图;小组B:小组成员一边讨论一边操作实验材料,没有任何活动记录,一直到结束。两组都完成了任务,并且实验都成功了,但回头比较,显然前一组学生的做法可取。

2.课后教师要拿出一定时间对学生每一节课的记录进行及时检查,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如一位老师在观察记录后记中特别开辟出“观察记录真假评说”,把记录本中孩子非观察内容或不真实的观察内容记录出来, 让孩子们进行有依据的评说。这样引导他们对观察本质进行思考,并在以后观察记录中引以为鉴。

上一篇:院学生会组织部职能下一篇:诗词大会飞花令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