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精选8篇)

初中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1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作为历史课教学,理所当然也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创新。

一、对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应侧重以下几方面:

1.改革与创新的意识

现代社会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从理论观念上、办学体制上、考试评估上、课程教材上、教学方法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则出现了推理式、辩论式、程序、图示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改革与创新意识已成为现代历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2.具备广博的学识及敏锐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其它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3.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教师的语言既要准确无误地表达教学内容,又要丰富生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常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对于基本历史史实的讲述,可以抛开教材,融入教师的声情语调,用趣味性的、幽默的语言像讲故事那样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教师所设定的历史时空中,而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如历史事件的横向比较、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则运用简练、严谨的语言加以阐明。

二、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历史教师深人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含义,恰当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结合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来介绍做人的道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度责任感;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内涵,启发、教育、感染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中国人民遭受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等几次大规模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和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这些民族英雄和斗争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为了摆脱外来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和先进分子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通过以上史实的讲述,同学们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深刻的道理,从而更加热爱共产党、祖国和人民。

三、实施素质教育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将一系列有关的表象融合在一起,创造图文并茂、生动真实的环境,并能构成一幅新的景象,用具体、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同时它的直观、可视也

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且具有信息量大、范围广、摄取便捷和资源共享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跨越时空提供声、像、图示等信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感知的手段自由地获取信息,从而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性地为学生构建多途径、多方式和开放式教学环境,学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进行自主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如能正确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历史课教学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它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可以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让学生自觉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教学情境。这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和实践活动中去。还可以重视影视、录像片的利用。当前一部分影视、录像片真实地再现了现代世界发展的曲折历程,这些历史镜头所起的作用是教师用语言描述所无法看到的。利用这些影视片,既有效弥补教材的不足,又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四、改变学法,教会学生学习

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经验的方法的总和。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高兴,学得快乐,并学有收益,确实是每位老师经常探索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乐学常把学生带到愉快的心境,使教和学产生共鸣、产生动力和主动性,这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初二中国近代史课当讲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时,让学生自己讲一讲我国劳动人民营造150余年的艺术结晶——皇家园林,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劫后一火焚之,成为一片废墟,至今不能修复。为什么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会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伴随各国瓜分和抢夺殖民地的高潮,通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件,通过租借的手段,步步紧逼,抢去或租借了我国大片的领土,并不断扩大势力范围,逐步控制了我国的经济命脉,直到解放前夕,我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呢?学生听后,不言而喻,动力和激情并存、愤怒与仇恨并举。群情激昂,复仇的火花、向上的火花,建国、强国的火花,从同学们的眼神、表情、坐姿中即可看出。事实教育了他们,“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将永记心间,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和精神支柱。运用此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教育自己,要比老师一味的说教效果好,他们不但学到了书本中的知识,还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初中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2

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学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 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 集中识记26个字母, 其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 内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其次, 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 教学重点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上, 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 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 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关。同时, 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 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 (可以是生词表上的部分单词, 特别是一些有读音规律的单词) , 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最后, 进行分散教学, 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 以达到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 切实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并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单音部分的其他内容。

2.分层教学, 因人施教

分层教学就是“因人施教”。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笔者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 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笔者釆用分层教学法, 将学生分成A、B两层进行英语教学, 对两层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例如课文中有大量单词和词组, 还有重要的句型, 所以背诵课文对于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很有必要。对B层学困生, 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单词和词组, 理解课文, 能使用简单的英语句子就行。只要求背诵或熟读重点课文。听力和阅读部分只要求达到及格水准。 对A层学优生, 要求他们在单词词组的默写上尽量做到全部拼写正确。在小组活动中担任组长, 承担较多的听说任务。每篇课文都要会背, 增加一些有难度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训练。作业也适当分层, 减少B层学生的作业量, 只完成最基础的口头和书面作业。增加A层学生听说读写的作业量。这样通过减少或增加学生压力, 帮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就是“成就动机”, 是推动各层次学生取得进步的巨大动力。

3.关于听说课

3.1设计听说 课设计活 动前 , 教师要深入 钻研教材 , 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 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 语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口语能力提高目标。同时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3.2听说课的时间分 配要合理。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 、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都是值得教师重视的。 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为提高时间把握能力, 教师课前要周密地思考, 严密、合理地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

3.3听说课的 活动要形 式多样、互 动性强 , 调动学生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听说课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4.利用英文歌曲, 充分了解教学对象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年龄不是很大, 大部分学生好动, 思维单纯, 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 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抱有新的希望, 渴求在新的环境中习得新的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八九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听懂英文歌曲或是看懂简单的原版英文电影, 能借助语境克服部分生词障碍, 理解大意。学习英语要背要记的内容特别多, 对于枯燥的记忆、背诵而言, 学生更喜欢直观、形象的语言, 从心理上乐于跳出传统的授课方式, 享受丰富的网络资源带来的乐趣。

5.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强化英语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演示功能,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出来, 特别是在教授一些复杂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时,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与之相符的情境, 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音频视频播放等真实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学生在各种感官受到不同程度刺激的情况下, 接受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较真实的环境下, 理解、分析并运用英语, 让学生学得会、用得好。如:在教学“I am watching TV”时, 遇到英语中的现在进行时时态。教师可以在新课呈现阶段, 将含有现在进行时的Flash视频素材展示给学生, 学生在Flash播放的歌曲的歌词中感受现在进行时的结构, 并初步感悟其用法, 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使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个时态的用法、结构等知识点。接下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下操练现在进行时。在本课总结阶段, 可以为学生播放英文歌谣, 使学生在快乐而又促进记忆的情境下掌握时态。传统英语语法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授讲解为主, 学生觉得枯燥且理解得也不透彻。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重难点的学习, 就大大优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说教式所能达到的效果。

6.化整为零———分组教学

因为班额大, 初中生在心理上有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求成欲等特点, 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大体按座次编排成学习小组, 并对每组学生序列进行编号, 注意上、中、下各层学生的组合搭配, 每组设一个组长。每节课都要以小组为中心进行会话、表演、讨论, 最后归纳总结,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 同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使其所学语言知识与能力得以巩固。小组展示结束后, 评出优胜者并予以鼓励。在记分时, 分数分为纪律分和表演分, 以便更好地控制课堂纪律。为了获胜, 学生会在每次课前自觉预习, 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 学生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 , 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 , 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得以施展。

7.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体验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 教材是学生学英语的主资源, 但如果“以书为本”, 照本宣科, 那么学生的语言思维就会被固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造成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 我们要实现语言实践过程, 就要留心周围的生活, 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 做教材的“开发者”,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 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质疑, 进行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自身素质;数学课堂

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仅仅要将教材中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高。

所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教师,及时地进行总结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总结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教书”不是唯一目标,“育人”的价值更高,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不断完善自己,要用言传身教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1.要注重自身形象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塑造期,不论是性格还是兴趣抑或是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教师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己形象,目的是给学生带来正能量,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数学课堂。

2.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素养

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几乎每个学生的辅导书都是不相同的,在给学生带来课业压力的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挑战。所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要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己,尽可能地呈现出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

3.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数学都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其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导致了学生们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发挥数学的价值。

二、数学教学过程方面的总结

教学过程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意每个环节的设计,如:教学目标的设计,导入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模式的选取等等。因为之前已经有一篇单独谈论教学方法选择的文章,所以,在此不再多加赘述。因此,本文就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也是完成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的前提,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精心设计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而在充分发挥数学价值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将以往单一的知识与技巧目标向三维目标进行转变,即知识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教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本文以教学“等边三角形”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灵活运用相关的等边三角形的知识点去解决几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

从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以前单纯的知识与技巧目标来看,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所

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教材的价值,最终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导入形式的选择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的,教师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导入形式,做好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工作。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时,为了定好本节课的基调,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课时,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导入形式,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如:窗花、足球、无手把的杯子、正方体、长方体、工行标志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物,而且在展示各种各样的窗花的过程中,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剪纸技术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对推动文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接着,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物的相同特点,进而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当中。

3.评价方式的选取

新课程改革下的多元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积极的评价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重拾学习的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最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要不断完善课堂的每个环节,要不断充实自己,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艳.浅谈如何做好一名中学数学老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2]达慧芳.搞好初中数学课教学经验点滴[J].新课程:中学版,2009(4).

初中物理经验总结 篇4

一、对基本知识的复习要扎实认真

分析几年来得中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中考非常重视对基本知识的考查,基本知识部分的比重占80%左右,所以对基本知识的复习将是提高中考成绩的关键所在。其实,掌握好基本知识,学生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为高中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基础,用不着再将这些知识进行更深的挖掘。

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育思想只讲究对知识的掌握,而知识是否有用则不去多想。这样即使学生背诵、记忆了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结论,也不会应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健康发展。现代的素质教育重视知识的实际意义,重视知识应用与实践。而中考也很重视对应用物理知识的考查,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重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三、复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题海战术、时间战术

xx省实行新的教育改革后,开足了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也使得各文化课的时间也减少了,如果还按原来的一套进行教学将不再符合实际需要。事实证明,只能我们适应环境。在有限的时间里,练习题精选精练是必须走的一条路子。

四、重视对作业的设计和使用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是非常认真的,一份设计合理的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

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认为物理很难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打开学生的这一心结,是广大物理教师的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六、重视搞好师生关系

初中班级管理经验总结 篇5

我是一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担任班主任至今已有13个年头。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无私帮助下,在自己多方学习、执着探索和锐意创新下,也在所教学生齐心合力的配合下,我所任班主任的班级无论是在校、镇、县组织的历次文化课考试中,还是在校、镇、县组织的各种文体比赛中,文化课班级总成绩和文体比赛成绩,均收获可喜成绩,因而多次被评为校、镇优秀班主任。我就将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一、爱心感染,文化熏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小草向给予“三春晖”般母爱的太阳发出的深情呼唤,更是游子向慈母表达的无限感激之情。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虽不是学生的亲生母亲,表达爱心的内容方式或许有别,但所体现出的爱心和情感,应当不亚于亲生母亲,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班主任的爱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体现为什么呢?应体现为职业的高度无私的责任感。六年来,我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匆匆骑车赶到校园班内,迎接学生,安排事宜,直至卫生打扫完毕,班内书声朗朗后,我还守着,守着,直至上晨读的科任教师就位,我才悄然离开.当班级学习、纪律、卫生等出现反常情况时,我往往食不甘味,放心不下,忧心忡忡,于是自觉不自觉地牺牲了班空、饭空的休息、吃饭时间,叫来学生或走进班内与学生亲切交流。在和学生轻松、自然和谐的交流中,我往往惊喜地找到了解决反常问题的原因和办法。当学生和你亲密无间、无拘无束的时候,你的忧虑就化为了他们的忧虑,你的渴望就化为了他们的渴望。此时此刻,他们就会为你主动分担忧虑、分担责任;主动出谋划策;主动想方设法去化解反常情况,于是就会出现了许多令人心潮澎湃,眼睛湿润的一幕幕:同学劝同学别再来晚了,别在自习课上打闹了,别在课上做“三闲”了,别再穿奇装异服了,别再留怪异发型了,别再戴不适合学生身份的发饰、首饰、衣饰了,别再上网彻夜不归了,别再动不动就冲动打架斗殴了,别再“春情萌动”偷偷谈情说爱了,别再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痞子频繁交往了、、、。我发现,真心投入他们,真心关爱他们,真心解决他们渴望解决的事情,真心急他们之所急,忧他们之所忧,他们的帮助、支持竟然是那么地善良、真挚、热情和无私,甚至是无畏!

我深深感到,只要老师献出慈母般的爱心,纵使具有铁石心肠的冥顽不灵的狂放不羁儿,也能用恒心将他们征服!我知道,这份爱心的成分并不单一,否则,用单一材料制作的“爱心”蛋糕,就不那么丰富、多彩、多姿、“美味可口”了,就会让不同的学生“吃”起来,都觉得芳香四溢,鲜美浸脾了。这份“爱心”蛋糕需用拳拳慈母般的爱心作主料,再添加“公正、公平、尊重、适当的宽容、理解和和风细雨般的教育话语”以及严父般之铮铮铁骨之严心等五颜六色酸甜苦辣咸的添加剂作辅料,制作成能适合众生口味、众生爱好、脾气的“爱心蛋糕”,这样众生才能喜欢“吃”,“吃”得好,“消化”得彻底,营养“吸收”得充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爱心蛋糕”的保健营养作用,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他们真正快乐成长。

爱心虽然是基础,是根本,是内容,但爱心的表达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老用单一的方式表达爱心、传达爱心,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们谁都会厌倦反感的。我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尝试丰富表达爱心的形式,其中最见成效的首推“文化熏陶”。

幼儿园里的孩子喜欢多姿多彩的图画、物品,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动、植物艺术品。初中的少年们喜欢什么呢?经过我与学生的长期“亲密接触”,我发现一个秘密:中学生喜欢洋溢着浓郁文化气息、表现形式多姿多彩的精神食粮——“班风”、“班训”、“班级励志图画”、“信心激励誓词”、“格言”、“警句”、“谚语”、“名句”等。为满足同学们渴望“美化教室环境”的愿望,我想法设法,多方筹集资金200多元,通过个人关系取得某打印社的支持,创新设计了独具一格的班级文化氛围:教室正前方有写真版版面,上书“感恩、责任、自信、努力”八个刚劲、凝重的大字,以此作为今年我所任班主任的汶口一中九年级二班的班训。教室内后面与两侧都设计几块警示性写真版面,上面分别印有:“不比家境比学习,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博一个春夏秋冬,换一生无怨无悔”、“天道酬勤,恒者无敌”的警示性、激励性标语。庄严、凝重的班级文化情境,渲染了初中毕业班时间紧、任务重的紧迫氛围,极大地鼓舞了九二全体同学的斗志,凝聚了九二强大的战斗力,拼搏力!开学至今已成为汶口一中乃至汶口镇中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另外,班内还精心张贴了我个人撰写的《我对毕业班的认识》,《我与大家共勉》,《现阶段学习应注意的问题》,《我想对大家说》等几篇小文章,结果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的思想共鸣!

二、法制护航,活动激励。

我对班级的爱心化为了有所为的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仅直接将爱化作为细雨普降,不仅通过文化建设烘托班级文化氛围,还善于通过“法制”保驾护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励同学们的士气。

首先来看“法制护航”。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班级管理中更是要强化“法制”意识,因为我深深感到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特别现在的初中生跟以前的相比,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开放,行动更洒脱。班级是个“小社会”,班主任个人的意志代表不了每个学生的意志,也左右不了每个学生的意志行为,所以我认识到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规范的制定实践中。班级规范的制定由全班同学参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班风正、学风浓、环境洁、校有名”的奋斗目标写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班级规范的原因,再由班委成员汇总整理分类,从而形成初稿,分发给每位同学展开讨论,最后定稿,张榜公示,进行量化实施。这样在每位同学参与下的班级规范就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公众性,才能畅通实施。

不仅班级管理规范的出台由学生全员参与,而且班干部的产生也让全体同学参与进去,实现真正的民主选举。选拔班干部时,我采用公开竞聘演讲的方式进行选拔,因而所选班干部既有权威性,又得到同学们的信服和拥护。不仅如此,我还实行“班级轮换值日制度”,实行“全生皆官”,使“班级兴亡,有我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因而班级人人有事做,实施有人做,使每一个学生在管理和被管理中分享到了酸甜苦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意识。

其次,来看“活动激励”。我发现依法治班固然成效显著,但却难以持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很快腻烦了规规矩矩、呆呆板板做人的约束机制,从而缺乏持续维系的生机与活力。于是我尝试探索了教师率先垂范、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激励,特别是利用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来加以激励的做法,结果成效显著。每周我们利用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了小组拔河比赛、朗读比赛、演讲、50米、800米中短跑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振奋了学生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意志,激发了学生冲天的学习干劲,也保证了民主形式产生的班级的各项法规的持续贯彻执行。

二、小组合作,班级自治。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深深体会到:“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至高境界,其表现形式为小组合作自理,班级合作自治。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由于它在活跃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形成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随即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行为。结合课改的时代精神,我的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就是小组合作量化管理,最终实现班级自治。班内的一切事物均由各个小组分别来完成,班主任只做指导性工作。将每位组长定位为“副班主任”,直接对班主任负责,各小组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到纪律、卫生、学习、活动和财务等五大块,组内人员相对固定,按纪律、卫生、学习、活动来计分累计分数,分数有加有减,组内成员也有计分名次。每四周进行一次汇总,按小组排名先后,依次挑选本组在班内的座次,成员挑选组内的座次,这是学生合作小组管理的源动力。每学期学校、级部各种评优选模活动中,直接利用了小组累计分数和成员组内累计分数,进行提名。每学期根据班级量化管理方案,对各小组进行两次奖惩。各小组就是一个责、权、利实体,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和常规管理中,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全班上下如今形成了“比、学、帮、超”的竞争局面。通过细致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的评价赋分,小组优势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确实在班级管理中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本上实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

总之,班主任工作既需要爱心、细心,更要有管理策略和技巧。当班主任老师教育得法,学生就是“鼓满风帆的船”,学生是一艘怎样的“船”,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会道者一缕青丝牵大象,盲道者千钧力棒打蚊子。”六年来,我逐渐摸索出了以上爱心感染,文化熏陶;法制护航,活动激励;小组合作,班级自治等三石一鸟、多管齐下的管理方法,使已管理过的班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管理的班级正大放异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不懈努力,大胆探索,不断完善这套班级管理方法,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在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寿 县 马 集 初 级 中 学

班 级 管 理 经 验 总 结

方江峰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 篇6

修文二中:何维桢

我自2012年于毕节学院物理系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学好物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总复习?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是我这两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将我工作的点滴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一、抓好物理学科的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物理的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授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 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我在授《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六、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总之,物理学课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拓新的教育之路,为培养新世纪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打下深厚广泛的基础。以上是我在两年来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一点经验和体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

初中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7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在探索中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走过了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文化大革命”前17年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并在探索中前进的时期。我们在改造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体系的过程中,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加强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 探索建立中央统一领导, 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 探索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合理结构;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经过17年的艰辛努力, 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格局, 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其主要特征为:一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等院校管理体制从校 (院) 长负责制改为党委领导下的校 (院) 长负责制。二是探索建立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高等学校实行中央统一领导, 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管理的制度。中央各部委协同教育部分别管理所属一部分高校, 各省、市、自治区具体领导和管理各自所属高校。这一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成为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 对加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探索建立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合理结构。四是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总之, 我们经历建国后17年的艰辛探索, 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文化大革命”1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遭到严重摧残和严重破坏的时期。在“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极左思潮影响下, 取消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造成教育行政机构和高校领导机构的瘫痪;在改造“旧教育制度”的旗号下, 片面强调放权, 否定中央统一领导, 造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的混乱;违背教育规律, 片面强调“突出政治”, 造成教育事业的停滞、混乱和倒退, 使我国高等教育丧失了10年宝贵的发展时期和重要的发展机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国家从社会主义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高度, 重视教育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加强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初步理顺了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 高校恢复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使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和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逐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体制,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关系, 及时调整教育体系结构, 促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基本框架, 使高等教育管理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 为政府和教育部门依法治教提供了法律依据, 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 建国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经历了艰辛探索的历程。这充分说明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变革和发展的历史。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60年来经验教训的回顾与反思, 使我们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至今仍指导我们对深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 值得重视和关注的经验和启示有以下几点:

1. 必须加强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60年的实践证明,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尽管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目标, 但在任何时候, 都应该坚持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这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2. 必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 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个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世纪之交的三次重大高教管理体制改革, 都是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 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改革, 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 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要适应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需要。

3. 必须尊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把握其特有的功能和价值。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以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原则, 注重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自身的功能和价值, 在推动改革实践中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 必须以坚持政府为主导, 调动高校和各方面的积极性。

政府是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者, 但这并不意味政府包办一切。要在改革中着力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 解决高校缺乏应有活力等问题, 逐步建立起与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 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高校自主办学为特征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 必须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实践证明, 在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 应根据高校的实际, 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合理而系统的政策支持, 为改革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同时, 必须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6. 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善于传承、借鉴和创新。

基于中国国情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继承和创新, 是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双轴。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传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坚持传承、借鉴与创新的统一。在不断传承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智慧和优良传统的同时, 合理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理念,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回顾新中国60年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高教管理研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高兴地看到, 在广大高教管理者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从理论探索、政策支持和具体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高教管理中出现的新现象、新矛盾、新问题, 作为教育管理者,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大新时期高教管理工作研究的力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是要加强对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事实表明,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应加强对政府与高校关系的研究, 明确政府和高校各自的功能与职责定位, 以逐步形成权责一致、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二是要加强对高校科学定位、分类指导的研究。科学定位是高校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的基础。要研究高校的科学定位,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 根据高校的主要功能、服务面向、学科专业设置、学制等制定分类标准。同时, 探索建立有利于高校特色发展的评估标准, 以实现我国高校的多样化发展。

三是要加强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研究。自主办学是高等学校的基本权利,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高等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要改进政府管理高校的方式, 促使高校真正成为自主办学的实体, 并承担应有的责任。

四是要加强对依法治校的研究。高校要切实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要研究高校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 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 厘清高等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法定关系, 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使高等教育在新的体制和环境下健康发展。

五是要加强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高校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干部队伍。要加强高校管理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问题的研究。要加强高校组织人事制度建设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 以建立严密、高效的学校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 为高校建设一支素质好、结构好、作风好的管理干部队伍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六是要加强对社会资源参与高校办学的研究。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研究调动市场、社会不同办学主体的积极性, 鼓励和支持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合作办学。要研究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及其他中介机构在教育治理和运行中的作用, 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新中国教育行政管理5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唐铁汉, 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6.

教育经验总结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篇8

一、教育经验总结的内涵与特点

1.教育经验总结的内涵

与一般的工作经验总结不同,作为教育科研范畴的教育经验总结,是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对在教育实践中获取的经验事实加以分析、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回溯研究。它是在某种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且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已经收到相当成效之后进行的。通过经验总结,研究者将深入、系统地思考这些成效是如何收到的。

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追因研究。它是以已有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成果为起点,通过探求教育实践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梳理教育实践过程中某些客观因素与现有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一般认为,教育经验总结具有新颖性、普遍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新颖性。教育经验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和提炼出来的,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概括和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这些经验总结成果体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的新认识、新发现。如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在认真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当时就令人耳目一新。

普遍性。教育经验总结透过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这种普遍意义不仅在于经验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其原有的范围内不失其存在的意义,而且在于能经得起更大时空范围的实践检验,并收到良好的成效。

灵活性。教育经验总结不需要像教育实验研究那样先有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研究去验证这一假设,最后形成理论命题,研究过程更加灵活和方便。

时效性。经验总结法适用于研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教育过程。必须把握好时间机遇,及时开展研究,事过境迁往往会影响经验总结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二、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步骤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教育经验总结一般包括确定对象、拟订计划、积累事实、提炼主题、论证结论等几个环节。

1.确定教育经验总结对象

一般而言,经验总结应以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体为总结对象,选择那些在教育教学中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性、代表性问题,如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问题。在确定经验总结对象的过程中,应从经验形成的环境条件、蕴涵的教育价值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重点研究效果显著的集体或个体的经验。同时,要考虑教育经验本身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等特点,注意点面结合、层次互补,以保证教育经验总结的全面性、代表性和深刻性。

2.拟订教育经验总结计划

拟订经验总结计划,即设计经验总结的总体框架,是使经验总结具体化的中心环节,也是协调研究力量,保证经验总结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在拟订教育经验总结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任务要求。计划越明确具体,就越能发挥作用。要把总结任务分解到各个阶段,落实到每个成员,以便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2)合理分工协作。要充分考虑人员、时间、空间等因素,合理核算工作量,精心选择总结方法,使每一阶段的工作能够同步进行,确保总结进度和质量。(3)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经验总结计划带有预想的性质,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研究者应从实际出发,对计划进行必要而及时的调整,保证经验总结结论的科学性。

3.积累教育经验事实

没有教育事实,就谈不上教育经验总结。详细地占有足够的教育事实是教育经验总结的首要任务。要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对经验事实及相关的资料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既要重视积累那些在客观上已收到较好教育教学效果的经验,也要重视积累变化前后形成鲜明反差的事实材料;既要重视积累整体的材料,又要重视积累局部、个体的材料;既要重视积累正面材料、主体材料、历史材料,又要重视积累反面材料、背景材料、现实材料,通过观察、调查、访谈、测试等多种渠道,全面占有资料。在积累了大量的有关事实材料后,还必须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从中筛选出最能反映经验内在机制、最具代表性的事实。

4.提炼教育经验主题

教育经验主题的提炼作为教育经验事实筛选的后续环节,是指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从教育经验的事实出发,依据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科学的概括和界定,以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赋予经验以灵魂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理性的提炼,就无法使教育实践中的感性认识跃升到理性认识的层次,也就无法从局部的经验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

提炼经验主题,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理论不仅能提高人们对经验事实的认识能力、鉴别能力,使人们对总结对象作出科学概括与界定,而且能使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概括问题,从理性的高度审视事物现象,洞察事物本质。其次,要采取“归类—提炼”的办法,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深刻的思维加工,从大量的经验事实材料和感性认识中,找出贯穿于教育经验形成全过程的经验主题。能够概括经验本质的主题,不仅使经验总结有了中心,而且也赋予经验事实以教育的灵魂。再次,要在概括经验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经验的内在机制,说明事物或现象发生某种变化的原因,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后,要在经验主题的统率下,把经验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要素,按照其序列层次、内部联系,以特定的形式(文字或图表)反映出来,形成教育经验的理论模式。这种模式是经验主题的反映,不仅能简明而全面地反映教育经验形成的各种要素、结构,直观地显示经验的内在机制,而且可以规范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应用这一经验时的行为,使教育经验总结成果便于人们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

5.论证教育经验总结

为保证经验总结过程的科学性和结论的准确性,使经验更具普遍意义,研究者还需要对提炼后的教育经验总结进行论证。论证的目的,在于确定经验总结过程中取得的结论是否具有创新价值,以及这些结论的获得是否符合科学认识的逻辑性,是否反映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论证过程中,研究者要重点把握教育现象、教育措施和教育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各因素、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其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以便进一步修正、完善,从而使经验更具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开展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

教育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常规性、普及性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因其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易于操作等特点,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实施经验总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端正研究态度,实事求是开展经验总结。不仅要充分认识总结教育经验的重要性,更要端正总结教育经验的科研态度,实事求是,不夸大或缩小事实,不人为拔高或贬低典型人物。

二是广泛占有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统一。广泛占有材料是经验总结的基础。仅凭一鳞半爪的材料,难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占有材料,如文字材料、数据材料、图片材料、音像材料、背景材料等。

三是注重经验总结结论的规律性。教育经验总结作为“执果索因”的追因研究,本身就要求研究者透过所积累的经验事实,揭示教育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研究者在经验总结过程中必须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科学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正确结论。

上一篇:【精华】生命安全的作文汇总下一篇:30《诗五首》教学设计及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