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为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6《为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选13篇)

6《为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由于文章中讲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学们都会对这个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这个小故事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分析后得出道理“事在人为”。文中对二僧对话的描写是亮点,也是理解故事道理的关键所在,因此让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贫富二者的不同性格和形象。课文的第一段从天下事着笔,意在说明人之为学只是天下事之一的意思,意在说明难易转化的辩证关系,关键在于“为”和“学”。文章最后作者也讲了立志做学问,为和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为学》这篇课文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读书而写的。文章侧重于讲述做学问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做的道理。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独具特色。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都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本文又是这一学期第一篇文言文,我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品、悟,因此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理解课文。最终做到给文章以生命。另外,让学生品味课文,学习其各种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的运用;让学生感悟道理,并能更好的把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达到文言积累。因为,无论是重点字的理解,文章的译文,还是课文背诵,都是一个积累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掌握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不同情感。

3、理解文章所体现的道理和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2、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通过讨论研究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字,疏通文章大意,以及文章体现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懂得,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要相信 “事在人为”的道理。

2、的障碍。

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直视学习上生活中遇到【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

2、有感情的读课文;

3、通过学习知道事在人为的道理;

4、背诵课文。

【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篇课文,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比较容易理解,主要采取朗读、讨论的方法,由学生翻译、复述故事来完成课文的学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三段课文。

2、解释词语:鄙、语、之、何如、恃、足、犹、越、明年。

3、辨析古今异义词:鄙、明年

4、翻译句子:

(1)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2)子何恃而往?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4)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5)富者有惭色。

5、讲述蜀鄙二僧的故事。

二、新授:

(一)听读课文

【学生活动:

(1)听读课文。】

(二)学生朗读 【学生活动:

(1)

朗读课文。】

(三)议一议、译一译

朗读第四段课文:1、2、3、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及语句。小组间试译。

小组代表翻译,比赛翻译优劣。

【学生活动:

(1)(2)(3)(4)

(四)背一背

1、背诵第四段课文。

2、背诵第四段注释以及翻译。

【学生活动:

(1)(2)(3)

背诵第四段课文。背诵注释。背诵第四段翻译。】 朗读第四段课文。合作探究。翻译第四段课文。交流、竞赛。】

(四)想一想、说一说1、2、3、文章在第四段得出了什么结论,找出来,读一读。第四段文章运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找一找,读一读。文章那句话交待了去南海困难很大?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2)讨论、交流。】

三、巩固训练:

1、背诵课文。

2、解释词语:去、顾、是故、而、之、3、辨析古今异义词:去

4、翻译: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3)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立者也。

【学生活动:

(1)背诵。(2)解释词语。(3)辨析古今异义词。(4)翻译句子。】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彭端淑的《为学》,文中“贫者”不依赖客观条件,他能克服困难,努力把自己的目标落实在行动中,所以能“至”;“富者”也有志向,但他一味依赖客观条件,缺乏的是为此志向而努力的行动,所以“不能至”。本文的题目,“为学”是求学,做学问的意思。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其子侄:在求学的过程中要立志,更要有行动。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们,希望大家学了本文后要知道光立下远大的志向而不付诸行动是没有的,不光要立志,更要去做!

五、布置作业

A:抄写《为学》第四段课文,整理注释、翻译。预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默写《为学》第四段课文,整理注释、翻译。预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设计】

为学 彭端淑

客观条件

结果

道理

贫、一瓶一钵

二僧

要立志更要行动

富、欲买舟而下

不能至

古今异义词:去:古义:离开、距离。今义:往、到。论证方法: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教学反思】

《为学》是选进中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的古文名篇,记得我上初中时就有这篇课文了,不过是当时学习时删掉了第二段和结尾那几行文字,而现在的初一学生要学习全文。

谈到古诗,初一年级的学生背诵起来轻车熟路,但是谈到文言文,初一的学生是陌生并感到恐惧的。因为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他们是从零做起。可以理解,他们习惯了的语言模式,白话文、现代自由的语言形式,接触了语言生涩、不易懂的文言文,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就要有清晰的把握和合适的教学方法。

《为学》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如果生硬的从议论文的讲述切入,学生的接受一定是被动而无效的。那么就要找出学生的兴趣点,文章中的一个事例的引用正好可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于是我采取“中间开花”式,从故事入手,抓住文章中的多处对比,然后再在故事的把握上,落实重点字词,句段。尤其抓住“子何恃而往”的两句不同的朗读语气,体会人物的情感。以及“富者有惭色”中“惭”的含义及原因,进而抓住文章中人物对比的核心——“立志而为”、“立志不为”。在“为与不为”上,最后体会“为之,难者亦易;不为,易者亦难”。

在教学的设计上,也许是契合了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心理,但是从文言文的本质出发,课堂的落实上还是有欠缺。文言文字词的掌握要扎实而有效,在课堂上就该充分利用起来。在读的环节上,我设计了散读、分角色朗读、师生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但是忽略了在读的基础上背诵的指导。在整个目标的设计上,不够具体明确,使得目标的落实上显得大了。

文言文和现代文相比较,就是文体和语言形式的不同,它们不是对立的。用现代文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使得教法和学法也灵活起来,应该把“读写译背”按照现代文的学习方式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当然每个环节的设计上要想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要把握学情。

6《为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2

《识字6》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采用“词串”的识字方法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 通过介绍鸟类和兽类等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一些稀有动物, 把学生学习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 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在动手、动脑、动口的交流互动中学习小动物的有关知识, 掌握有关动物名称的生字词,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

春天来了, 动物王国要举行运动会, 小动物们可高兴了, 都争着抢着来报名。可是, 参加运动会要填报名表 (出示报名表) , 报名表上要填小动物的名称、参加的项目和参加的原因。小动物们想请同学们帮忙, 我们看一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呢? (出示插图)

2. 揭示课题。

有些小动物的名称不认识怎么办呢?这些小动物的名称可都藏在课本的识字6里。今天, 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识字6。 (板书:识字6)

设计意图: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帮动物填写报名表的方法, 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识字的必要性。

二、初读韵文, 整体感知

1. 自读韵文。

学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看清字形;先自己读一读, 再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并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 检查效果。

(1) 开火车读词语。 (2) 指名分行读词语。 (3) 师生互动读词语。 (4) 去拼音读词语、读生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课本, 让学生亲近文本, 走进文本, 通过用多种朗读方式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做到能流利地朗读韵文并初步感知韵文。

三、熟读韵文, 类比识字

1. 学习词串:狮子、大象、老虎。

师:动物们出场了, 但是只有猜对谜语, 小动物才能和大家见面。

(1) 教学“狮”字。出示谜语:头发乱蓬蓬, 样子很威风, 开口吼一声, 百兽都进洞。 (狮子) (1)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学生汇报交流。 (提示:教师注意归纳记字方法) (2) 体会形声字:师。仔细观察“狮”字, 你发现了什么? (3) 书空, 组词。

(2) 教学“象”字。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 身子像小山, 鼻子长又长, 帮人把活干。 (大象)

(3) 教学“虎”字。出示谜语:身穿黄袍带黑杠, 大叫一声震山冈, 不吃粮食光吃肉, 额头上面写个王。 (播放老虎的声音。) (老虎)

师:三种动物中谁是森林之王呢?

(4) 指导朗读。 (威武勇猛)

2. 学习词串:仙鹤、孔雀、鹦鹉。

(1) 依次出现仙鹤、孔雀、鹦鹉的图片, 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观察。

(2) 师:三种鸟中你觉得谁最漂亮?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资料: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绿孔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严禁捕杀, 主要分布在中缅边境和热带雨林中。蓝孔雀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可以人工繁殖, 极具开发价值。鹦鹉的羽毛色彩鲜艳, 非常漂亮, 它会学人说话, 有句成语就叫作“鹦鹉学舌”。)

(3)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三种动物的美丽漂亮)

3. 学习词串:猴子、猩猩、麋鹿。

(1) 出示图片, 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观察。

(2) 随文识字“猴”“猩”“鹿”。

(1) 学习“猴、猩”两个字, 与“狮”字教学联系指导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记字方法。 (2) 学习“鹿”字。 (重点讲解鹿的笔画顺序。)

(3) 师:三种动物中你认为谁最机灵?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资料:猴子有一条细而长的尾巴, 它的尾巴有很大的作用, 能抱树睡觉, 跳跃时起平衡作用。猩猩没有尾巴。)

(4)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三种动物的机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并通过“狮”字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猴、猩”两个字, 掌握类比识字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指导写字, 归纳小结

1. 交流互动。

师:要想帮助动物朋友填报名表, 就要会写它们的名字, 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动物朋友名字里的生字。 (出示:狮、猴、猩、鹿) 请说一说怎样写好这些字, 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同桌交流, 指名发言。)

2. 教师范写。

边示范边讲解, 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的占格及笔画顺序。

3. 学生描红。

教师结合学生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9种小动物, 还认识了4个生字宝宝, 大家真厉害!下节课我们还要认识很多小动物呢。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流利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都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四季美景。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等,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学生回答)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多媒体展示)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2.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

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作者对春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学生说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三、探究质疑

1.第一部分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为什么这句“盼望着,盼望着”要连用两个“盼望着”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 课文。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作者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3)“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师生讨论交流)

(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5)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点?(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总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推荐美文,在下一节课前朗读,感受美的意蕴。

3.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趣味识字》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适于朗读,可以让孩子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二、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1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夯实识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这堂课在识字方面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1、会用多种方法认识“鹰、孔、雀、灵、鹂、锦、丛、牢、嬉、护”10个生字,正确书写“丛、牢、拍、护、保、物、鸡、猫”8个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激发孩子们喜欢动物的情感,产生保护动物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1、多种方法识字、正确规范地写字。

2、领悟动物与人互相依存的关系,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教学策略:

为了能顺利地落实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这节课我准备运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谈话法、演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动物朋友。

2.出示动物图片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师:动物们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有的在地上快活地奔跑,有的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生活的可真幸福啊!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邀请了8位美丽的客人来咱们班做客,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识字7,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词语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桃子和小树叶上帮忙。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丛林 保护 牢记 雄鹰 百灵 黄鹂 锦鸡 嬉戏 孔雀

学生自由读、指名领读、齐读

b、去掉拼音读词语。

同桌互读,并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引导学生说识记方法。

熟字加偏旁:牢、丛、护、(交流“护”字的记法。形声字,保护要用手,提手旁是形旁,右边的户是声旁。合起来还念护

谁能用护组词?还能说“保护”什么?

组词:保护 爱护 护送 护士 帮护

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家园、保护弱者、嬉(交流“嬉”字的记法。

出示熊猫嬉戏的图片。熊猫在干什么?生:玩耍。谁能用“嬉戏”说一句话?)

鹂(引导观察,不仅鸟旁的字与鸟有关,引出“雀”、鹰: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对,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字“隹”,看,这个隹与什么有关系?古人根据鸟的样子造出了“隹”。(出示“隹”的象形字,让学生感知“隹”由鸟的样子造出的。)两个字都带有“隹”说明雀和鹰与哪类动物有关系?

雀,(出示雀的象形字)在隹上加了一个什么字就是雀,那雀指的是( )鸟。对,雀指得是体型较小的鸟类。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名字带这两个字?(老鹰、雄鹰、苍鹰、猫头鹰,麻雀、孔雀、金丝雀)。

雀字为象形字,演示雀字的汉字演变过程,丛(简笔画理解字义)

熟字换偏旁:锦

生活识记:孔 师:摸摸自己的鼻孔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护、丛、嬉、鹂

三、出示句子,随文识字。

1、出示句子: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记住。

5、交流“牢”字的记法。

师:你觉得那句话更好?大家看,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牢”是这样写的,房子里关着一头牛,多形象啊。在古代“牢”就是指关牲口的地方,而关牲口的地方就要建得坚固结实,用很久很久也不容易坏,所以就有了“牢固”这个词。后来人们说一件事过了很久很久都不会忘记,这个词就是──“牢记”。保护动物是大事,现在要牢记,以后要牢记,永远永远都要牢记。

四、巩固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识的字真多,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忙把果子摘下来呢。游戏识字:摘果子。

2、过渡:这些生字我们不仅在课文中学到,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学生找本课中学过的生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丛”、“牢”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法。抓结构特点。

3.教师范写难点字。如:“丛”字下面的横一定要拉长,把上面的“从”字拖住、“丛”第一个人的“捺”改成“点”。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

过渡:同学们,生字词都掌握得很好了,那儿歌掌握得怎么样了呢?会不会背呢?俗话说得好,熟读成诵,请同学们多读几遍。

六、拍手游戏,理解儿歌

1、把词语送进课文再读读, 想想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用横线画出它们的名字。(学生画后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3、同学们课前都查找了动物的资料,你们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假如你就是这种小动物,也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好吗?

4、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你们喜欢这些动物吗?请带着自己的情感再读读课文。

5指名读你喜欢的句子。

6、你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吗?(拍手歌)

课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想请同学和我一起边拍手边读儿歌

7、教师范读,学生拍手轻轻跟读,感悟朗读流利、富有节奏感。

8、同桌互读。

9男女生接力读,感悟“拍手歌”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

9、说说读了拍手歌,你知道了什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懂得了人与动物是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五、实践活动

根据课后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讲卫生的拍手歌,也可以自编拍手歌,在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

1、猜谜语

两人挤过独木桥( )房屋底下拴头牛( )女孩欢欢喜喜( )手拿户口本( )美丽的鸟儿( ) 白毛巾镶金边( )

2、开火车读词语。

二、我会背。

1、自由读课文、背课文。

2、同桌拍手背课文。过渡:这首儿歌多有趣啊!我们也来学着编一编吧。

三、我会编

1、指名编。

2、预设:学生不能很好地说出来时,可以引导仿照书上说。出示课文中的两句儿歌,学生读一读,学着编。看!课文中是怎么编的?丛林深处有老虎。这句话写了什么?(哪里有什么)竹林熊猫在嬉戏。(哪里谁在干什么)学生说一说。

3、编儿歌。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我相信还有同学有更好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学生写,老师巡视。选出几篇好的.进行讲评。

4、把学生编的儿歌拍手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动物们为了感谢你们给他们编了这么好的儿歌,特意给你们写来了一封感谢信。学生齐读。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人和动wù是朋友,bǎo hù 动wù是大事。”听说你们láo láo地记住了这个道理,我们真高兴。你们看,丛林里的锦ji、熊mao在等着和你们一起嬉戏,唱pai手歌呢!

五、总结全文,作业布置。

1、学习了《识字》,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朋友,学会了很多生字,我们还牢牢记住了DD保护动物是大事。(补充板书)

6《为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5

2.溶液的稀释规律

稀释前后:①溶质的总质量,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填不变或改变)。设稀释前某溶液浓度为c1,体积为V1,密度为ρ1,质量分数为w1;稀释后某溶液浓度为c2,体积为V2,密度为ρ2,质量分数为w2;则有:c1V1=,V1ρ1w1=.-3-33.用密度为D g·cmL,质量分数为n%的盐酸,配成体积比为1∶4的盐酸(密度为d g·cmL),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0Dnd10Dnd-1mol·LB. mol·L-1 36.5(D+4)(D+4)

10Dn10Dnd mol·L-1D. mol·L-1 182.5182.5C.

1.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VdMV+2 240 mol/LB.1 000VdMV+2 240 mol/L

C.1 000 VdMMV+2 240 mol/LD.MV224(V+01d)mol/L

答案B

2.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 g,取V4 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答案125a36V mol·L

3.一定量的14%的氢氧化钾溶液,若将其蒸发掉100 g水后,其质量分数为28%,体积为125 mL,则浓缩后的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2 mol/LB.4 mol/L

C.5 mol/LD.625 mol/L

答案B

1.有关定义式的计算(1)注意溶液中各量间的关系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V溶质的物质的量÷cB×cB溶液的体积×ρ÷ρ溶液的质量。(2)注意物质的量与质量、气体体积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n=mM=VVm=NNA。2.有关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计算原理:稀释和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1)对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m1·w1=m2·w2(m表示质量,w表示质量分数)。(2)对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1·V1=c2·V2(V1、V2的体积单位一致即可)(3)对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混合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总V总=c1V1+c2V2(c1V1和c2V2分别是混合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c总V总是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V总可由两溶液的质量和及混合溶液的密度来求)。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c(B)=溶质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w

(B)=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100%二者之间要进行换算,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溶液的密度已知,因为溶质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可通过n=mM换算,而溶液的质量与体积要换算只能通过密度,具体转换关系如下:

1.100 mL 03 mol/L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2-4物质的量浓度为(忽略两溶液混合时由于渗透而引起的体积变化)()

A.020 mol/LB.025 mol/L

C.04 mol/LD.05 mol/L

答案C

2.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液中含氢氧化钠质量为m 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S=w100-w×100 g

(2)25mV mol/L(3)025 dw mol/L(4)4cd%

3.将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448 L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800 mol·L-1

【例3】(2006·全国Ⅰ·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2-4)=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解析要确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一定注意溶质的组成情况,如1 mol·L-1的NaCl溶液中,c(Na+)=1 mol·L-1,c(Cl-)=1 mol·L-1,而1 mol·L-1的MgCl2中,c(Mg2+)=1 mol·L-1,c(Cl-)=2 mol·L-1。溶液本身的浓度与所取该种溶液体积的大小无关,如取1 mol·L-1的NaCl溶液100 mL和500 mL,其中的各种微粒浓度均相同,但微粒数目却是不同的,因为微粒的多少由溶液体积和微粒浓度的乘积决定,即n=V·c。根据电解溶液中电荷守恒有:c(H+)+c(K+)+3c(Al3+)=2c(SO2-4),所以有

c(K+)=2c(SO2-4)-c(H+)-3c(Al3+)=2×08 mol·L-1-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答案C

8.将标准状况下的V L HCl(气)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ρ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000Vρ22 400+365V mol/L

B.Vρ22 400 mol/L

C.Vρ22 400+365V mol/L

D.V224 mol/L

6《为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6

听懂含有形容词的几个指令,并按指令做动作。

【教学难点】单词small 中[ l ] 的发音,舌头要上卷。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教师准备let’s learn 部分的课件。

学生准备动物玩具,每人带1-2个。

教师准备所学单词卡片和图片。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

(2)教师播放 “hide and seek” 的歌曲录音,师生边唱边做动作。

(3)利用字母卡片复习26个英文字母。用升、降两种语调读字母,注意每个字母的发音做到准确到位。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游戏:猜动物。

t: listen to me, children.guess what it is.it has a long nose.it has two big ears and a short tail.it’s gray.教师在说谜语时,可适当配合一些手势或动作。

s: it is an elephant.t: yes.good.it is an elephant.(2)在播放之前,教师说:you will see a beautiful picture.look at it carefully and tell us: what’s in it?/what are they?

教师快速展示系列动物图片:giraffe, elephant, monkey, mouse, rabbit, tiger。

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片说说动物单词。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

(3)继续展示图片:an elephant and a mouse.对比大象和老鼠。

t: what are they? they are an elephant and a mouse.oh, look!the elephant is very big.but the mouse is very small.教师强调big 和 small。

此时,教师可播放动画课件, 将鼠标移到elephant 的图案上,图案elephant的下面出现单词big。将鼠标移到mouse 的图案上,图案mouse的下面出现单词small。用同样的方法学习short 和long。

注意:单词small 中[ l ] 的发音,教师提示学生舌头要上卷。

(4)完整播放动画, 学生跟读学习单词;教师也可关闭声音, 让学生看动画读单词。

(5)播放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手指单词跟读。

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将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卡举起,带读,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如果可能,可以让学生拼读单词。图:s-m-a-l-l small, etc.(2)let’s do 部分的内容。

a.教师播放 let’s do 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听边说边做此部分的活动。

b.教师使用let’s do 部分的动作图卡,让学生看图说图卡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做的动作。

c.学生再次听录音,鼓励学生说出指令内容,同时请几个学生上台前表演动作。

(3)游戏:耳语。

把学生分为5—6组,教师向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耳语一个指令,如:tall,tall,tall!make yourself tall.这名学生依次向组里的第二名学生耳语这个指令。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学生。最后这名学生快步跑道讲台根据指令做动作,谁又快又正确就为他们组赢一分。然后,每组的第一名学生站到队尾。

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36页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 对自然事物有观察的欲望。教学中通过图片、多媒体投影等方式让他们感受济南的泉的特点, 并说说自己的所见和所想, 从而激起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通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有效阅读中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和提高体验能力。通过阅读来调动学生思考, 鼓励他们参与问题的谈论;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从而丰富认知与情感。在对话交流中, 让学生获得语言的感悟能力, 学会表达生活中的美及对美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能够识记、理解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对泉水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行文脉络和语言运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理解和感受泉城泉多、水美的特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会学会用, 学会迁移, 在阅读、理解和表达中提升学生对祖国自然美的热爱与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一、巩固旧知, 联系导入

谈话1:上一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什么? (《虎门销烟》) , 就这个题目, 我们怎么理解呢? (“虎门”是地方, “销烟”是事件。) 我们其实还可以补全———林则徐虎门销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泉城) (生读课题)

谈话2: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这个城市以泉出名) , 那么我们知道哪个城市被称为“泉城”呢? (济南) 由这个题目, 我们推想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主阅读, 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 边阅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写了哪些泉?是怎么写的?每个泉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以用“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概括。)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从而把握文章内容的重点, 学会概括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

三、具体研习第一自然段

1.问题探讨:小组讨论, 说说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 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学法点拨:我们要得出这一段写了什么, 就要分清楚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最终得出第一段的内容。 (三句话, 分别写了济南有七十二泉, 泉多;济南的泉美和济南的泉著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提炼句子的主要内容, 能够整体和局部地分析段落, 学会概括段意。

3.品读“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这句话, 探讨问题:

(1) 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 同学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共有4个小分句, 写得比较优美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等。)

(2) 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栩栩如生呢? (四个分句都是比喻句, 显示出作者观察仔细、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准确凝练。)

(3) 作者是从泉水的哪些方面写的呢? (前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泉的样子, 后两句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泉的声音, 是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写的。)

4.拓展延伸。

小结:同学们, 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首先认真观察了泉水的形态, 仔细聆听了泉水的声音, 并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以及生动的表达, 把泉水写得栩栩如生, 让我们过目难忘, 记忆深刻, 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 老师觉得还有一点很妙 (以诗歌形式出示这段话) , 就是这段话读起来朗朗上口, 就像一首小诗。范读 (作者用了四个“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 让句子更加的工整, 读起来也更有气势!) 、指名读、齐读。

过渡:想把这美妙的泉水记在心里吗?

(1) 朗诵比赛。自己先朗诵, 先在小组内比一比, 然后小组选派一个代表, 参加全班比赛;

(2) 再读第二句, 感受“有的……有的……”句式特点;

(3) 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来写一段话, 用上“有的……有的……”句式。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踢足球, 有的在打篮球, 有的在跑步, 有的在跳绳, 可热闹了。”) 如果四年级的我们还写这样的句子, 能不能代表我们的水平?我们能不能也像泉水的作者一样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呢?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修改?

(相机出示:“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你追我赶地踢足球, 好像一匹匹骏马在草原上奔跑;有的在你拍我抢地打篮球, 好像一只只饿狼在抢夺食物;有的在比赛跑步, 个个如离弦的箭;有的在玩花样跳绳, 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 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借助这样的仿句造句练习, 提高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腻精准描写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论:同学们想想除了在操场上我们可以用“有的……有的……”进行造句, 还可以针对其他场合和对象用吗? (小组讨论, 如用学过的“台湾的蝴蝶谷蝴蝶真多呀, 它们……”写生活所见, “天上的白云姿态万千, ……”)

四、课堂小结

《组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8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中的内容,包括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的探究和应用,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旨在探究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题.本节内容在本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和排列的内容.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一个计数问题是否与元素的顺序有关.教学中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习组合还为后面学习二项式定理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写出一些简单问题的所有组合,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掌握组合数公式,并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总结排列数Amn与组合数Cmn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

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1:从甲、乙、丙3名教师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培训,其中1名教师参加上午的培训,1名教师参加下午的培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问题2:从甲、乙、丙3名教师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培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思考: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在哪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再找出排列与组合问题的不同,引出组合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

1.组合的概念

一般的,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思考:排列与组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都要“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

不同点: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组合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的方式,通过概念辨析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练习1:判断下列问题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

(1)设集合A为{a,b,c,d,e},则集合A的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 )

(2)某铁路线上有6个车站,则这条铁路线上有多少种不同的火车票价?( )

(3)8个班干部中选出3个人去参加义务劳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

(4)在同学聚会上每两人要握手相互问候,有20人参加聚会,共需握手多少次?( )

(5)A、B、C、D、E五个篮球队举行单循环赛,有多少场比赛?

( )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练习2:(1)从a,b,c三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是

.

(2)从a,b,c三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是 .

设计意图:一是加深对组合的理解,二是为引出组合数的概念与组合数公式的推导做铺垫.

2.组合数

(1)组合数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mn表示.

例如: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23=3,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34.那么C34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组合数的概念及符号有初步的认识,引发学生对组合数的求知欲.

(2)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提问:从4个不同元素a,b,c,d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 是多少呢?

①启发:由于排列可以看成先选择再排序,而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A34可以求得,我们看一下C34和A34的关系,如下:

组合 排列

abc → abc,bac,cab,acb,bca,cba

abd → abd,bad,dab,adb,bda,dba

acd → acd,cad,dac,adc,cda,dca

bcd → bcd,cbd,dbc,bdc,cdb,dcb

由此可知:每一个组合中3个元素都有A33种排列.所以,求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A34,可以分如下两步:

第1步,求出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C34;

第2步,求出每一个组合中3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数A33.

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A34=C34·A33,从而C3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特殊问题,然后从特殊到一般探索组合数的求法.

②推广:一般的,求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Amn,可以分如下两步:

第1步,求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Cmn;

第2步,求出每一个组合中m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數Amm,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Amn=Cmn·Amm

③组合数公式:

另外,我们规定:C0n=1.

三、知识应用

例1.计算:(1)C46 (2)C510 (3)C28-C37

练习:课后25页第5题.

设计意图: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例2.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举行单循环赛,有多少场比赛?

(1)列出所有各场比赛的双方;

(2)列出所有冠亚军的可能情况.

练习:课后25页第1题.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对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1.组合的概念,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

2.组合数的概念及组合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25页练习第2、3、4题;第27页习题1.2A组第9、11、12题.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组合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学习组合的概念,探究组合数公式,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教学中,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背景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法和归纳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

基础训练6 第一课时 篇9

(二)比较形近字并组词。教学时应先指导学生分辨每组两个字字形的异同,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例如:

休(休息) 捧(吹捧) 透(透明) 读(阅读)

体(身体) 棒(木棒) 绣(刺绣) 续(连续)

凉(冰凉) 怜(可怜) 线(针线) 继(继续)

晾(晾衣) 邻(邻居) 钱(钱财) 断(果断)

(三)一词多义的练习。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比较确定字的意思。

“弟弟跟着妈妈住在女牢”中的“牢”,是监狱的意思。

“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中的“牢”,是久久的意思。

“地上的水被晒干了”中的“干”,是没水了的意思。

“特务不懂俄语,只好干着急”中的“干”,是空的意思。

“这块石头真硬”中的“硬”,是坚固的意思。

“特务怕把监狱的内幕泄露出去,硬是不让弟弟到学校上学”中的“硬”,含有态度蛮横的意思。

(四)辨析近义词的练习。

这三个词都有“求别人答应或满足自己的愿望”的意思,但意思和用法有所区别。“要求”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多指提出具体的愿望和条件。而“请求”和“恳求”的对象只能是他人,一般用于幼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而“要求”则无此限制。在语意上“要求”、“请求”、“恳求”一个比一个来得诚恳、迫切。因而第1题应填“要求”,第2题应填“请求”,第3题应填“恳求”。教学时间可先分析三个词的词义,然后选词填空。填后读一读句子,体会用的是否合适。

(五)加修饰语的练习。一个句子加上适当的词语,可使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准确。练习时可引导学生说出所加的词是用来形容句子中的哪个词的,并启发他们填上不同的词语来体会句意的`区别。

第1题可填上“合格的”“优秀的”。第2题可填上“宽敞的”“我家的”。第3题可填上“响亮的”“欢快的”。

(六)阅读短文的练习。应以学生自读为主。首先应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短文,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再一句一句地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读懂每句话;最后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懂得詹天佑没去参加晚会是为了去跟老师道别并聆听老师的教诲,“此刻,他的心已经飞回了祖国”,是说他迫切地希望早日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出力。

第二课时

作文。

(一)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说话。

1.从班上选一名身材、长相、穿着有特点的同学,请他(她)站在讲台前。

2.全班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次观察他(她)的身材、长相和穿着,并进行口述。

3.连起来说一段话,要有顺序,抓住特点。

(二)写片断。

1.可以写这位同学,也可以写你熟悉的人。

2.怎么观察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内容要具体,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指名读,师生共同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讲评。

6《为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10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出示地图),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旅游。在登机前,让我们先去买票吧。

二、初读感悟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自由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机票。

2、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里面有哪些字是后鼻音?举手说。你来领读。我指哪个你们读哪个。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齐读。

3、去掉拼音,一行一行的读,看能不能读准确?齐读。开火车读。一个人一个人都会读了,那么小组与小组之间来比比赛。分小组读。

4、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全班齐读(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

三、精读

过渡:飞机起飞,看看第一站是哪里?

1、教学“骏马 秋风 塞北”

(1)出示塞北图,你知道塞北是哪里吗?(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塞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塞北有什么吸引你的?(2)那么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谁是主角?(马)(出示马图)什么样的马叫骏马?指答(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

对,像这样长得壮,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出示词卡)现在,你能看着这些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3)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骏马特别喜欢在塞北的草原上奔驰,为什么?指生答

师: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秋风)

假如你就是那只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奔跑,那是怎样的感觉啊?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5)小朋友,看看图,再看看黑板,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两句话吗?(出示图画)

(6)辽阔的塞北草原也被写进了古诗里(出示民歌《敕勒歌》)齐读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

2、教学“杏花春雨江南”(1)(出示图)我们划着悠悠的小船,来到江南,你看到了什么?(2)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啊?)

(3)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细细的春雨飘洒着,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谁能美美地读读这组词?(指名读)

(4)江南美如画,吸引了无数的文人来到这里,留下了许多赞美江南的诗篇,老师这儿的一首《忆江南》是诗人白居易游过江南后,回忆江南时写下的。(出示)齐读。

(5)小朋友,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来赞一赞这空灵秀美的江南!(男女生分别朗读)

四、指导写字

1、教写“塞”字

塞字是怎么来的呢?塞字最早读sāi,表示堵住的意思,(示图)古人房顶漏了缝,就用双手拿着草和泥土来补漏洞。后来用来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读sài,说明这些地方边远。

6《为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11

1. 小朋友,前几天老师给你们说了岳飞精忠报国和杨家将一门忠烈的故事,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要和你们再学一位大英雄的故事。

2. 生一起读课题。木兰是谁呀?课文中是这样为我们介绍的,(出示: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3. 知道了木兰,让我们再回到课题,这里的“从”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上关于“从”字有四个解释:① 跟随;② 顺从;③ 参加;④ 次要的。请你选择。(选③)

选对了!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学会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词语最合适的意思。

4. 在理解了“从”字的意思之后,我们再连起来读一遍课题。

5. 据我了解,古代像“从军”这类体力劳动一般都是由男子承担的,不信你们看看,“男”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出示:男)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吗?

6. 是啊,连在农田里出力气干活的都是男子,那么从军打仗这么危险,当然也应该由男子来承担了。而且“男”跟我们学过的“难”是同音字,古人告诉我们男子应该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这才是男子汉。

7. 既然古代只有男子才能去从军,那你现在再看课题,心中还有什么问题想不明白的?

8. 对呀,怎么花木兰一个女子也去从军呢?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孩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好好地读一读。

二、 检查生字词

1. 我看到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到底读得怎么样呢?今天我在这里摆下了擂台,你们敢挑战吗?

2. 好,说来就来第一关——(出示:出征 征战 征兵 生病 胜利 将士 将军)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A. “征、兵、胜、病、将”是后鼻音。

B. 多音字:“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指名领读、齐读。

2. 第二关——(出示:弟弟 男装 父亲 姑娘)

(轻声)自由读,你发现什么?

3. 这里有一些描写木兰多年征战的词语;

第三关——(出示: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1) 这里也有一个多音字,谁知道?(燕)

(2)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燕京”及表示人姓的一些特定名称中用到。读第四声我们学过了,谁来说说有哪些词语?

(3) 我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4. 第四关——相关的句子你能读好吗?

(出示: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 前四关我们都在练习朗读,这第五关我要换个内容,同学们学习部首查字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字(出示:廷、征、胜、病)的部首吗?一组查一个,比赛看谁查得快。

三、 初读课文、学写生字

1. 经过这四次的挑战,我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已经成功掌握了本课的字词,现在我宣布,你们——胜利了!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吧!

2. 那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再给你们一点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小组选一人读一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 读了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花木兰女扮男装去从军,那么她是代替谁去的呢?(父亲)

(1) “父”,这个字的关键笔画是什么?

(2) 父亲为什么不能去从军?(生病)“病”这个字是我们新学的一个部首:病字头。它和哪个部首很像?又有什么区别?自学笔顺。范写:病 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3) 木兰家里难道就没有别的男子了吗?(弟弟)为什么弟弟也不能去?这个字你怎么记?

(4) 生观察后描红、临写。

5. 木兰为了家人,替父从军,一去就是12年。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谈 篇12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 了解“咏”“山顶”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美观地书写“华、岁、代”。

3.通过观察、朗读, 感受华山的高,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进一步学习感叹句。

4.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发言、认真书写等习惯。

其中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 习惯培养应该贯穿教学始终。

那么,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展开呢?

一、揭题谈话, 感受华山

1. 课题教学。

一般来说, 教材虽然对一年级没有提出预习的要求, 但事实上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课文都已知道, 有的甚至已经熟读。因此, 教学本课时, 可以直接入题, 引导学生响亮地说出课题。然后老师边板书边指导:

———“咏”是个生字, 要求小朋友会读, 一起读———“咏”。

———“华”也是个生字, 要求会写。“华”上下结构, 上半部分我们在“花”字里见过, 下半部分是个“十”, 一横要写得长长的, 好托住上半部分。

———“山”, 我们早就认识, 第一竖要写得长长的, 就像高高的山峰。

在此, 通过说写同步指导学生, 一方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起到教学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瞄准目标, 抓住每一个契机进行识字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随机拓展。

“华”是个多音字, 教材中虽然第一次出现, 但学生并不陌生, 可能听过, 如影视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见过, 如商店名、同学名等等。因此, 可以“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为话题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 在交流分享中丰富教学内容, 区分“华山”的“华”与其他语境中的“华”的读音, 并渗透“留心生活就能识字”的学习理念。

3. 经验迁移。

学生也许并不知道华山, 但对于山总会有一些印象, 如图片中见过, 跟随父母爬过, 迁移这一经验对于感受华山的“高”极有帮助。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教学活动进行———

(1) 小朋友知道什么山, 登过吗?高不高呀?

(2) 课文里说到的华山可高了, 近2000米呢。 (可以和学生提到的山或学生生活地的山进行高度比较, 凸显华山之“高”)

4. 学习感叹句。

“啊!华山真高哇!”是文中的句子, 顺势先学, 能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首先, 引导观察。师: (出示图) 看, 这就是华山!小朋友, 如果这时你就站在华山的脚下, 抬头看它, 你会怎么说?然后, 综合学生的回答, 概括成一句话 (即文中的语句) 。最后, 指导朗读。可以想象学生会通过提高音量表示惊奇、赞叹, 但事实上也可以通过收紧声音, 压低音量来表达。因此, 教师有必要通过示范进行引导, 为以后的多元朗读打下基础。

二、认识寇准, 朗读古诗

1. 认识寇准。

“寇准”是一个生词, 与之相关的还有“宋代”和“七岁”两个词语, 顺着上述思路, 可以这样教学:

首先, 出示寇准和先生站在山顶图, 在教师创造的语境中依次学习词语。

华山很高很高,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和先生一起登上了华山, 他是谁呢? (读准词语:寇准) 多大了? (读准词语:七岁) 然后, 通过对话“你们几岁呀?”拉近寇准与学生的距离, 再自然引出词语“宋代”:看来, 寇准和我们差不多大, 不过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 他生活的时代叫——— (读准词语) 宋代。

其次, 通过口头运用及时巩固:哦, 现在我们知道了, 原来这个小孩儿名叫 (寇准) , 那年才 (七岁) , 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 (宋代) 。

上述三个词语当然可以一起学习, 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 笔者还是认为按照顺序、先分后合进行教学效果会好一些。

2. 朗读诗歌。

整首诗需要指导的主要在于读流利, 即读出诗歌的节奏。因此, 可以通过录音 (最好是同龄人的录音) 示范, 加上多种形式的练习就能达到目标。在此过程中, 还要随机教学“咏”字的意思, 可采用讲解、反问、体会的方式进行。如:像寇准那样用诗来赞美华山, 就叫“咏”。讲清楚后, 随即反问:“咏”就是——— (启发学生回答) 。然后顺势引导齐读:让我们像寇准那样一起“咏华山”。

三、朗读课文, 学习新词

1. 指导读正确

(1) 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当然有多种方法, 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示范。在组织听读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如:轻轻地打开课文, 拿好书, 注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我们都知道好习惯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 那怎么培养呢?笔者认定六个字:反复抓, 抓反复。

(2) 组织练读。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 指导他们用横线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多加练习, 直至读准为止。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环节要留足时间, 因为朗读能力只有在自我的朗读实践中才能形成。

(3) 检查反馈。重点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与理解。教学怎么展开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对生字词进行加工, 分散处理, 不能一股脑儿呈现, 其次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符合课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如下:

(1) 学习三个与“山”有关的词语———山顶、山腰间、山路

首先, 利用汉语拼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纠正方言语调。

然后,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一座山, 指名把词卡贴到相应的位置, 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最后, 适度拓展。如:山最高的地方叫“山顶”, 那么房子最高的地方叫——— (“房顶”) , 树木最高的地方叫——— (“树顶”) , 人最高的地方叫——— (“头顶”)

(2) 采用“登词语山”的方式学习下列词语———登华山、沿着山路、艰难、爬上山顶、情不自禁、吟诵、称赞。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词语的顺序与课文叙述的顺序一致, 顺势朗读, 在指导读正确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采用“登词语山”的方式学习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此时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即指名领读词语, 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领读正确, 其他学生跟读;读错了, 给予纠正。

2. 指导读流利

(1) 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至少读两遍, 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反馈检查。在这一环节中除了“称赞” (这是文中的生词, 教师在语言中反复运用, 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以外, 要侧重于长句朗读的指导。

如“古时候, 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一句, 可以采用先理解句意, 再标注分隔号的方式进行———

(1) 指名读, 与学生对话:听出来了吗?这位小朋友 (或老师) 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是谁“跟先生去登华山”呢? (有个小孩儿) “有个小孩儿”干什么去呢? (跟先生去登华山) 是一个人去的吗? (跟先生去的)

(2) 给句子标注分隔号:古时候, 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3) 读法小结:如果, 在这些地方能注意适当停顿的话, 别人就能听得懂你读的意思了。

事实证明, 采用上述方式指导朗读, 能将语义理解和技巧传授融为一体,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感受句子成分, 建立句子概念, 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四、引导探究, 指导写字

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 鼓励学生通过书写, 观察、探究字形特点和书写关键, 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识字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写字能力只有在写字实践中才能形成, 教师的讲解必须精当, 应极力避免写字指导对话多、学生动笔书写的机会少的不良现象。本环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大致如下:

1. 用词卡出示生字———华、岁、代, 引导学生认读1遍。

2. 要求学生看书, 观察字形, 自学笔顺, 在书上描红。

3. 以“谁来教老师写字”为话题组织学生逐字交流。在交流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随机范写, 并择要讲述。如写“岁”, 教师可以边写边讲:“岁”, 上下结构, 先写山字头, 起笔在竖中线上, 山字头要写得扁扁的, 因为它很谦让, 为下面的半个“多”留出地方。

4. 在《习字册》上练写。同时出示从教材的“习惯篇”中截取的学生认真书写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对照、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播放古曲, 营造静心书写的情境。

综上所述, 本设计意在突出两个关键词———务本、求实。所谓“务本”, 是指以课标、教材的要求以及第一课时的任务为本, 不超越、不降低, 定准目标, 简化头绪, 教学过程一以贯之,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当然, 这样说, 并不是要走回封闭课堂、以本为本的老路, 而是强调要凸显核心目标, 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

6《为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13

本课是小学《快乐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Lesson 6(第二课时)。本单元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用英语打招呼,互致问候。即分别学习打招呼,自我介绍,分别时说再见,邀请小朋友做游戏以及庆祝节日等不同场合的习惯用语。虽然这些习惯用语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但对于小学初学英语的学生而言,却是充满神秘的色彩的。所以,我选择了《Lesson 6》这一课,并创设不同的会话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参与、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天生就喜欢模仿,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会话的能力。所以,我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去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用英语说的能力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会话,并能适当有所拓展,培养创新能力。

(2)情感目标

把英语口语训练融于各种情景及活动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爱学习英语,学习中团结合作,并能够在同学间和谐相处的好品格。

(3)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表演、对话等多种游艺的活动,促进他们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用英语打招呼,互致问候。即分别学习打招呼,自我介绍,分别时说再见,邀请小朋友做游戏以及庆祝节日等不同场合的习惯用语。注意英语口语的语音、语调。

五、教学手段

录音机,图片,各种动物、水果的道具,实物投影等等

六、教学方法及设计思路说明

整节课我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两种的教学模式。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听、说、玩、演、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说,对学生每个细小的进步充分表扬。也注重对本课知识的拓展和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参与、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我还充分运用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并正确地评价他人;在结束课之前,带领学生进行小结评价,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七、教学环节

(一)Warming-up:

1.Greeting each other.(学生融入课堂。)

2.Sing a song:《Glad to meet you.》

S: 边唱边做动作《Glad to meet you.》。(学生感受到一种活泼欢快的学习气氛。)

(二)Revision:

用简笔画的形式创设情境四种生活情境。

S: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编英语对话。(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演好的给与奖励。)

(三)Presentation:

出示课题“Lesson6”

S:一起读课题“Lesson6”(进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S:观察图片,感受新知,小组讨论学习,编英语对话,分角色扮演。(通过教学挂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2.一起讨论,自编挂图对话。教师板书。

S:边学新知,边自由回答,理解句型的含义与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并运用于实践,形成自己的语言思路。注意语感。)

3.听录音,跟读,翻书朗读。

S:知道汉意,跟读。(培养学生听力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

S:分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知识,分角色表演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表演好的给与奖励。)

(四)Consolidation:

1.升华表演。

S:积极主动参与,展示学习情况。(体验句子的实际运用,直观展示,通俗易懂。)

2.听音测试。

S:感知实际,主动参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小结评价

S: “Which group is the best?”(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五)Class is over.Sing a song:《Happy Teachers’ Day!》

S:边唱边将鲜花送与教师,祝教师每天都快乐。(轻松气氛结束本课。)

八、板书设计:

Lesson6

——Hello!——Hi!Mr Chen.——Hello!——Hi!Glad to meet you.——I’m Li Ming.——Glad to meet you.——I’m Billy.Happy Teachers’ Day!

——Let’s play ping-pong.OK?——Thank you.——OK!=Fine.——Bye, Mr Chen.——Goodbye!

九、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两种的教学模式。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听、说、玩、演、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说,对学生每个细小的进步充分表扬。也注重对本课知识的拓展和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参与、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我还充分运用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并正确地评价他人;在结束课之前,带领学生进行小结评价,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快乐英语说课稿

双台学校

上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选择题下一篇:谢谢你,外公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