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精选10篇)
2012我院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提高了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现将201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服务平台
在针灸理疗科现有设备基础上,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现有按摩床、针灸针、梅花针、电针仪、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颈椎牵引器等。
二、扩大诊疗范围
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神灯热疗、电针、中频治疗、针刺放血、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盒灸、微波治疗与颈椎牵引等项目。
三、增加服务人次
截止10月底,全院中医药服务人次2500余人次,中医康复理疗人次1000余人次。以中药敷贴“冬病夏治”为例,服务人次为450人次,较去年有一定提高,四、扩大宣传影响
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讲座、社区摆点等机会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体质辨识的意义,发放宣传资料,使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不足和下一步的计划
1“治未病”的涵义
“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就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的预防思想, 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唐代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个阶段, 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见解。可见, “治未病”包含3层意思: (1) “未病先防”, 在疾病未形成之前, 采取积极措施, 预防其发生; (2) “见微知著”, 对某些疾病出现的细微前兆,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3) “已病防变”, 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 及时切断传变途径。如果将“治未病”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管理之中, 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未病先防———重视对学生心理及行为的教育引导
中专学生由于社会适应能力欠缺, 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大, 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 难免会出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依赖和独立的矛盾。同时, 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就业升学等问题也会困扰他们。作为班主任应善于发现苗头, 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 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防止其心理疾病的发生, 避免他们出现性格孤僻、烦躁、抑郁、恐惧等问题。中医学“未病先防”思想的关键就在“防”字上, 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应对转变, 由事后采取措施向事前干预、调节转变, 由心理障碍疏导、心理疾病医治向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管理转变。中职院校要依托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矫正, 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3 见微知著———加强对学生心理及行为的疏导工作
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收集、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些违纪、违规事件还处于“酝酿”阶段时就应对其进行处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学生之中, 多留心、勤观察、勤做笔记, 善于思考与学习。班主任要为每一名学生备课, 更要细心、全面地为“问题学生”多备课、备好课。同时, 班主任还要在班中安排一到两位值得信任的学生做好辅助工作, 通过他们来掌握班级和部分学生的动向, 以利于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干涉。
此外, 在学生管理中一定要从细节入手, 注意防微杜渐。学生违纪、违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 防止学生违规行为由轻变重, 由小变大, 由局部向全校蔓延。只有及早发现, 提前干预, 才能防止小事变大乃至恶变。
4 已病防变———加强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矫正工作
目前, 中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落后, 思想道德水平低下, 散漫成性, 导致厌学情绪严重, 自控能力差, 还有部分学生逃学、早恋、夜不归宿、打架斗殴, 甚至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当然, 导致“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班主任要学会统筹全局, 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 怀着仁爱之心,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耐心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
4.1 对症治疗, 防止进一步扩散、恶化
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学生”任何时期都会有, 作为班主任要虚心学习、善于总结规律, 正视学生的错误, 以“治病救人”的思想及时、果断地采取补救措施, 不可偏激定性, 以免导致事态恶化。
4.2 加强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
据不完全统计, 中职院校休学、退学的学生中有30%左右是由于心理健康原因。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 班主任应向他们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 帮助他们建立和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观看以心理卫生和励志为主题的影片、开设与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等, 将宣教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有意义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讲究教育艺术, 注重心理疏导, 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坚持虚功实做, 使学生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4.3 对症下药, 加强教育和管理
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 要思考、总结, 再思考、再总结。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明辨是非, 端正态度。要分析问题, 找准病根, 治人如治病, 得其方, 药到病除, 不得其方, 适得其反。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 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比如学生上网、谈恋爱的问题, 班主任不应一味惩罚、批评, 这样的“严”不但起不到教化作用, 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把握尺度, 做到严之有方, 严之有度、严之有情、严之有则、严而垂范、严中有爱, 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中, 感化“问题学生”。
(2) 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主动学习教法和管法, 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巧。遵从教育教学规律, 针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体特点对其进行教育, 随着“问题”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班主任应转变思维方式, 怀着大爱之心耐心对学生进行教育。要走近学生, 掌握其思想变动, 依据个体特征选择最佳的方法实施教育。
(3)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不要苛求一次性药到病除, 做好反复教育的思想准备。正如前面所说“问题学生”历来有之, 教师要做好学生反复出现问题的心理准备。在问题现次出现时, 教师不能急躁, 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要告诉学生他取得的进步, 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拉长反复的时间, 以彻底解决问题。
总之, 学生管理无小事, 我们只有怀着“治未病”的思想, 努力做好防病在前, 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 付出加倍的爱心、耐心, 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中医“治未病”理念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础和准则。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而后为历代大家推崇。唐代医家孙思邈也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元代医家朱丹溪说:“今以顺四时,调养神志,而为治未病者,是何意耶。盖保身长全者,所以圣人之道”。近年来,国家也很重视传统的中医中药,并大力扶持发展。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2008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致辞,就开展“治未病”工作强调了三点意见。并指出通过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开展“治未病”服务,对解决人类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更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工作基础厚实。2000年成立中医管理科,开展中医工作至今,有了比较健全的组织领导,完善的工作制度,清晰的网络构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多次参与常州市卫生局、天宁区区卫生局的中医工作的创建,2006年获“常州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街道”的荣誉称号,2008年获“江苏省中医特色社区卫生先进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常州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配合市、区的中医工作安排,我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9年起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我中心中医工作基础坚实:①有优良传统,中心有多位资深的名老中医,其中2位被评为“区名中医”,他们的医德医术能被老百姓称赞,有扎实的群众基础。②有特色创新,中心领导目光卓越,坚持走专科专病和中医药特色的道路。我中心的“甲状腺专科门诊”和“烧烫伤专科门诊”于2004年被常州市卫生局评为“常州市中医特色专科”,在优胜劣汰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中开拓了市场。③后继有人,中心近年引进中医药专业本科大学生,依凭前辈的“传、帮、带”,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特长,促进我中心中医药事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地发展。④团结合作,中心中医管理科和医务科两个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统筹兼顾,融会贯通,中西结合,确实地做好社区卫生惠民工作。
开展“治未病”服务是一种新的健康保障服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中心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并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
预防、保健工作:在预防保健工作中,我中心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中医药方法积极参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定期为街道所属的幼儿园、小学的儿童,敬老院老年人巡访,做健康宣传教育,分发预防的药物。对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的管理,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加体质辨析,对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通过辩证分出证型,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有相应的内容反应,做为指导保健治疗个体化的依据。中心还制定了社区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开展并推广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运动功法等活动。使预防保健工作的内涵深化,内容丰富,更易被群众接受和掌握,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
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指导:目前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工作压力增强,人群身体素质下降,心理健康缺失,有很多生理、心理亚健康的人处于发病状态的边缘,如果此时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干预,能够体现出“治未病”事半功倍的成效,能够节约大量的社会、医药资源。而且社会、个人也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中心领导对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视。一方面设立对外联系部,负责体检工作的接洽;成立体检小组,负责体检报告的汇总、体检结果的评定、治疗方案的制定、预防保健的宣传。对于有需求的,进行中医药方法的调理治疗,也得到了很好地成绩。另一方面,主动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工作。成立健康宣讲团(其中2位被聘为市级健康宣讲师),每个月举行健康教育讲座,针对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中医防治方法进行讲解、答疑,并坚持在门诊、家庭巡诊时进行宣传教育,使群众接受有用的、正确的知识,改变养身理念,改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社会沟通能力。
医疗、康复工作:我中心成立了7支全科医疗服务团队,由经过全科培训的医师、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组成,并保证每个团队均有1名中医师,负责辖区内的社区居民健康工作。
中心确立了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小儿麻疹等病种的中医药防治、诊疗规范;制定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九种慢性病的干预方案,要求临床相关的内科、儿科、中医科、防疫科的医师能熟练掌握运用,其他专科医师能够基本了解。负责社区卫生的临床医师和乡村医生基本上都能够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处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正确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品。
我中心积极推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火罐、敷贴、穴位注射等方法,发挥了中医药在基层卫生事业中的简、便、廉、效的优势作用,能被广大群众乐意接受。
在对中风后遗症、伤残康复治疗、指导中,我中心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应用现代和传统互补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作业疗法,配合中医针灸、推拿、理疗等手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疗效,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我中心切实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下规范的服务理念、服务准则、服务功能、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及有关技术操作要求,认真开展“治未病”服务,在服务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充分认识中医“治未病”实施工程、构建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我中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能有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在内部以中医“治未病”工作制度为工作标准,以中心中医管理科为基石,医务科、预防保健科、康复科和妇科、儿科等相关职能科室为重点部门,按要求在运用中医药知识、技术和方法开展健康指导、健康管理、健康教育、防病治病等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老年医学等紧密融合,与社区、农村等基层预防保健需求紧密结合,与中医药文化建设紧密配合,切实强化、细化和深化“治未病”内涵建设。
对外加强与其他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横向联系,深化与市级医院和市中医医院的纵向合作,整合资源,各取所长,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经过3年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新形势下开展“治未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系统阐明了人与疾病的辩证关系和“预防为主”的重要思想,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治未病”工作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治未病”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在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医“治未病”工作能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是做好这项健康惠民工程的一把金钥匙。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以服务群众健康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是我们的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我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也不断提升,2008年获“常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针对中医“治未病”工程,医院经深入调研,决定以体检中心为平台,以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目标,以使用中医药服务大众,提高祖国医学健康保健水平为宗旨,以“治未病”为方式,健康辨体质为工具,健康促进为手段,健康管理为平台,建立新的健康管理中医新模式。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发” 三个层面加快“治未病”服务网络的建设。
本中心特点是“四位一体”形成一个管理环,环环相扣,循环渐进地上升。高年资中医采用轮流坐诊的形式,首先对就诊人群进行未病和已病的体质辨识,已病人群引导到医院本部有关科室和专家治疗。未病人群辨其体质平和与偏颇制定出改善体质的综合方案。环节的第二位则是健康养生教育,采用健康教育大课堂“一对一”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接受者信赖中医自然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心理上更加接近中医的自然和谐。第三位是中医养生干预措施,根据受检者情况不同,采用针灸,推拿,足浴,中药熏蒸,中医康复和调理运动,中药饮片,精神调护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干预服务。第四位是健康信息管理,详细采集每一位受检者的健康信息,对参与辨识和干预的人群建立了健康档案,详细采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实现通过干预,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未病防治的目的。
中医历来防重于治,面对现代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利用中医进行养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热忱欢迎你们来到**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把影响人健康的诸要素均纳入其医学研究范畴,这和中医重视整体,强调“治未病”的思想相符合。同时现代疾病谱的改变,让人们正逐步从临床治疗转向预防领域。加上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增多,“欲病”成为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促进了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转变。为中医治未病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再者国家的策略也逐渐从以治疗疾病为主导向以预防为主导转变。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1月11日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念做好国人的预防保健服务。2008年1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主办了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卫生部部长陈竺宣布“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
我院按照国家的号召从2 0 0 9年开始筹建并逐步开展治未病工作,如开展健康体检,冬病夏治三伏贴,膏方调养,针灸推拿治疗运动系统损伤疼痛等疾病,去年以来,陆续整合院内资源,于2 0 1 年10月成立了治未病中心。今年,为了加快和规范化开展治未病的服务建设,我院又调整充实了治未病中心工作人员,并设立专属区域。同时引进了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软件。现在可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和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名老中医个性化的中药调理及膏方调养,以及针灸、拔罐、推拿、内病外治、中医美容养颜等多种中医传统疗法。目前我院的治未病中心已拥有多个功能齐全的独立区域,服务流程简洁明了,可为广大民众提供中医特色突出的预防保健与治疗服务。前不久,我院治未病中心成为**省首批“治未病”服务建设试点单位。
各位领导、专家请跟我来,第一站:治未病文化长廊(穿插其间,串联各站)
大家请看我们走廊的墙上都挂有治未病知识宣传画,这是我院治未病中心策划布置的治未病文化长廊,宣传普及治未病知识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这个文化长廊覆盖了治未病中心的全部走廊通道。
各位领导、专家请继续参观,第二站: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区
大家请往这边走,这边是治未病服务第一站—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区。这个区域主要是提供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服务。我院引进了北京炎黄东方公司的(KY3H)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并由专业人员提供体质辨识服务,科学全面客观的判断被检者的健康状况。必要时结合我院体检中心的西医体检。体质辨识是宏观把握健康状况,主观性强。结合西医体检现代医学检查,既可以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又能有针对性的把握健康调养方向。我院为每一个接受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的人留存健康档案,条件允许的可做健康追踪、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各位领导请跟我来,前面这间就是健康咨询与指导区 第三站:健康咨询与指导区
如果想更深入知道养生保健的方法,可到“健康咨询与指导”门诊咨询。我院治未病中心组建了一支德艺双馨的资深专家团队,一对一的为咨询者提供健康咨询与指导,根据您的辨识报告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指导您去除危害健康的因素,通过调节心理、平衡膳食、起居调摄、运动保健、传统治疗等,提供个性化的疾病预防方案和因时、因地的养生调理方案,为您“量身打造”一套健康管理计划。对于发现明确疾病者,专家也会给出专科诊疗建议。
第四站:辅助区
各位领导、专家请参观,这是治未病的辅助区。我院治未病中心“健康辅助区”以全新健康管理理念开展信息化、人性化健康辅助服务,为患者/客户健康提供全方位服务。这间专用房间,可供治未病客户等待休息。房间内配备治未病及中医养生知识学习系统。在这里还会定期开展健康管理、中医养生讲座,以及组织健康活动、成立多种形式的健康小组、倡导社会人群健康生活方式。
各位领导、专家请跟我来,请大家继续参观,第五站:中医干预区
我院治未病中心“ 健康干预区”集中一批掌握多种中医传统疗法,专业技术突出的中医技术人员,提供中医干预治疗和健康调理。开展针刺、艾灸、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疗法、中药足浴、推拿、中药敷贴等非药物传统疗法,这些都是祖国传统医学养生保健的瑰宝,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边房间是针灸理疗室,这边是中医养颜美肤室,我院治未病服务区的四大功能区域承前启后,环环相扣,通过治理调养体质,增强个人抗病能力,防患于未然。因为“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则是让人不生病!”。我们的服务宗旨是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通过中医“治未病” 的种种措施来帮助人民大众增强体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让大家不生病、少生病,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讲解结束,请大家随意参观。
备词“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未病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指导人们在未生病时注重养生保健,已生病时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并发症,病初愈后康复调理,即涵盖中医角度的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
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案
1.糖尿病患者筛查:
1.1发现途径: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血糖筛查;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中心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
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纳入管理档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干预治疗。1.2筛查:
1、年龄≥45岁;体重指数(BMI)≥24者;以往有IGT(糖耐量损害,即餐后血糖7.8~11.1mol/L之间)或IFG(空腹血糖损害,即空腹血糖6.1-7.0mol/L之间)者;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位于5.7~6.5%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0.93mmol/L)和/或甘油三酯症(>2.2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婴儿(≥4kg);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
7、长期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2.3中医干预措施:
2.3.1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特别是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草药,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等方面颇具特色。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2.3.1.1.阴虚燥热证
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 ①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②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③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④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⑤石斛芩叶茶:石斛(干、鲜均可)、黄芩叶,开水沏泡,代茶饮。主食以荞麦面粉为主。副食以冬瓜、南瓜、苦瓜、藕叶及绿叶菜等食物。
2.1.2.气阴两虚证
证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食疗药膳方为: ①参杞粥:西洋参、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②归芪鸡:黄芪、当归、母鸡剁大块,加水抄煮,去浮沫,纳入黄
芪、当归炖至肉熟。
③苦瓜炒肉:鲜苦瓜、瘦猪肉,武火炒后食用等。④首乌适量加水煎半小时,取汁煮鸡蛋,每日1个。⑤益气生津茶:西洋参、石斛,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黄豆、玉米面粉为主。副食以洋葱、莲藕、豆腐、胡萝卜、黄瓜等。
2.3.1.3.阴阳两虚证
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食疗药膳为:
①苁蓉山药苡仁粥:肉苁蓉、山药、薏苡仁适量,煮粥食,每日两次。②枸杞明目茶:适用于2型糖尿病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头晕眼花、双目干涩者。用法用量:枸杞子、桑叶、菊花,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未精加工面粉,全麦豆类等。副食以山药、蘑芋、南瓜、芋艿、芹菜、胡萝卡、油菜、洋葱等。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对消渴而症见阳虚畏寒的患者,可酌加鹿茸粉,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气化。本证见阴阳气血俱虚者,则可选用鹿茸丸以温肾滋阴,补益气血。上述食疗方均可酌加覆盆子、芡实、金樱子等以补肾固摄。
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故对于上述各种证型,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及兼见其他瘀血证候者,均可酌加活血化瘀的药品。如丹参、川芎、郁金、红花、山楂等,或配用降糖活血方药,如丹参、川芎、益母草、当归、赤芍等。
消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对于并发疮
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
2.3.2.预防保健操
预防保健操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手法达到调理脏腑,养阴清热,益气补肾从而辅助调节血糖的目的。
2.3.3情志调摄保健法
心理治疗,即精神治疗,中医学又称之为意疗。中医历来重视意疗在整个治疗中的意义《, 素问·宝命全形论》就有:“一日治神,二日知养生,三日知毒药为真⋯⋯”,把治神放到了防治疾病的首位。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因素能改变生理活动,利用情绪对内脏功能气机的影响,通过精神因素去调动机体正气与疾病作斗争。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主明(心神活动正常)则下安(内脏安定)的治疗目的。躯体疾病,进行必要的意疗也是裨益的。
常用的中医心理疗法有五种:以情胜情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顺情从欲法。
2.3.4.中医适宜技术保健法
中医防治糖尿病重视综合调治,除了饮食、运动、药物以外,还常用按摩、艾灸、针刺、足浴等多种特色疗法。2.3.5家庭护理
2.3.5.1.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清静,光线充足柔和。
1 中医传统治法与方剂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中医学在几千年的长期实践中, 形成了许多具有明显疗效的治疗法则, 如“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肝明目”、“健脾利湿”等等, 这些治法与中医“治未病”的预防观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仅在理论上相近, 而且在实践上也证明行之有效, 因而作为“治未病”健康干预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如“活血化瘀”法在“治未病”中就具有重要作用。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 已有实践证明, 血瘀证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环节。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则是血瘀证的实质;研究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改变与血瘀证气血辩证的相关性, 为血瘀证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即以“血瘀证”为核心, 以活血化瘀法为基本手段, 形成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新的视角[1]。
糖尿病是当前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其特点是容易出现众多并发症, 如微血管并发症。运用中医“治未病”和中医传统治法中的“络病”理论, 针对糖尿病络脉瘀阻的病理特点, 在“治糖”时积极“治络”, 可起到较好的保护血管作用[2]。
“治未病”思想与中医传统的“扶正培本”治则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而被业内人士用于肿瘤防治的“抗转移”过程中。许多恶性肿瘤虽经手术切除, 最终仍死于复发和转移, 特别是微转移很不容易察觉。尽管中医文献没有对肿瘤微转移的记载, 但有相关论述, 如肿瘤病人的正气亏虚, 瘤毒内伏, 就可能出现“传舍” (转移) , 在治疗上强调“补虚”、“解毒”, 以及“截断传舍之势”, 其中扶正培本就是总的治疗原则[3]。
除了中医传统治法, 中医传统方剂在“治未病”中亦作为一类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如四逆散是治疗肝胃 (脾) 气滞的传统基本方剂, 具有运转枢机、疏肝理脾、调和气机、调节阴阳水火平衡之功效, 近年来, 已有临床实践证明在消化、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慢性功能性失调状态防治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4]。
2 经络学说与针推技术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经络学说与针灸推拿技术, 是中医药宝库中的奇葩, 其历史源远流长, 典籍丰富, 近年来在中医“治未病”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金匮要略》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几乎通篇贯穿着“治未病”的理念, 对疾病的预防、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 都做了全面而具体的论述。特别是“若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 “若人能养慎, 不令邪风干杵经络, 适中经络, 未流传脏腑, 即医治之”等论述, 从脏腑经络角度遵循着防重于治的“治未病”观点, 充分体现了“上工治未病”的原则。有专家从这一理念出发, 在“治未病”实践中灵活辩证, 进行了有益的开拓[5]。
中医“点穴”疗法也是专家所推崇的“治未病”方法。点穴是指运用一定的手法, 使“气”和“力”作用于一定的穴位, 沿着经络—内脏的相关路线, 将其产生的作用深透到患者体内, 以激发经气, 让气至病灶产生感应, 从而调整阴阳脏腑的功能和营卫气血的盛衰, 既可以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也可以平衡阴阳, 扶正祛邪, 防治疾病。点穴疗法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其防治疾病效果却已为大量事实所证明, 是保健益寿的良方妙法。而且此法简便易行, 适合于任何环境下施治, 便于自我保健, 更适合于广大社区和农村[6]。
“针灸配合耳尖放血预防中风”, 也是近年用于“治未病”的成功方法之一。医者利用针灸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等作用, 能够很好地预防中风, 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7]。
3 中医敷贴疗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冬病夏治”是中医独特的疾病防治方法, 并很好地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其中又以三伏天穴位敷贴法最具代表。将传统贴膏加以改进, 增加药物透皮作用, 辩证选穴, 将穴位敷贴法用于预防和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颈椎病、腰腿痛等证属中医寒性痹症范畴的疾病, 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治未病”方法。每次贴2小时, 每年3次 (头、中、末伏) , 一般以3年为一疗程, 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未病”贴膏即应运而生[8]。
“伏九贴敷疗法”也是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一种, 因其操作简便、价廉、无损伤、疗效确切,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是目前中医界开展得较好的适宜技术之一。近年来, 伏九敷贴法在“治未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防治咳喘病方面发挥出独特的疗效, 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兴趣[9,10]。
4 中医体质辨病方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 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与疾病和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近5年来, 随着“治未病”的兴起, 体质辨病用于“治未病”的实践也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体质决定了不同个体对某些病因、疾病的特殊易感性和病理过程的倾向性, 因此不同体质特征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考评依据。体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 因此重视患者的体质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如肝病患者在临床上就可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 分别采用相应的中医治法进行调治[11]。
分辨体质在养生保健中也有重要作用。如中医师可根据不同的偏颇体质制定相应的中医药膳调养方案, 对不同体质的病人采用相应的药膳干预、适宜的饮食宣教等手段“治未病”, 通过调理各种偏颇体质为平和体质, 对疾病的症状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对疾病的病程和转归也可起到相应的辅助治疗效果[11]。
体质辨病方法用于亚健康治疗效果也很显著。根据中医理论, 可以把亚健康分为9种类型, 根据亚健康病人体质的类型施以不同的中医治法, 如气血亏虚型施以补气益血, 方用人参归脾汤或归芍六君子汤;肝郁气滞型施以疏肝解郁, 方用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 等等[12]。
5 食疗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 “药食同性”。根据体质的特点以及食物治疗学的理论, 恰当地选择相应的食物来防止疾病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食物与药物一样都能表现出相同的性味, 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和同样的功效。有专家将人类的饮食分为4个阶段:“温饱型”、“口福型”、“营养型”、“体质食养型”;并将人的体质分为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 质、正常质等6类, 并根据病理体质形成的原理针对6种主要体质提出了6种调质法,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3]。
6 中医养生摄生方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内经》中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 是论述如何顺应四季变化, 调摄身心的专门篇章, “治未病”即见于该篇之末, 用于总结和强调顺时摄生对于养生、防病的重要性。“顺时摄生”中的“顺时”指的是顺应四时, “摄生”指的是调摄身心。顺时摄生的根本在于顺应四时阴阳消长之序, 做出相应的身心调整, 其内容包括顺时摄身和顺时摄心。顺时摄身主要包括起居、饮食、着装等各方面的综合调理;顺时摄心则强调虚恬少欲、清静平和是调摄精神的根本;此外尚有四季调神, 即根据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情志调节[14]。
顺时摄生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核心概念。正因为顺时摄生通乎天气, 天人相应, 所以人的生命活动只有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进行, 才能避邪防病、养生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廖冬燕等[14]认为, 若能坚持顺时摄生, 节阴阳而调刚柔, 使心安神定, 真气内守, 气血以流, 自能百病不生而达到“治未病”的最高层次。
7 中华武术健身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历来在养生健体、祛病防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又在“治未病”中独树一帜, 其中尤以太极拳、五禽戏等最受群众欢迎。
中医“治未病”首先要做到的是未病先防, 然后才是既病防变。因此在未病时人们需要借助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轻身的目的, 其实这就是“治未病”。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 还具有养生、健体、防身、御敌作用, 它集中了古代健身运动的精华, 与中医养生、“治未病”紧密相连, 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补益气血的作用[14]。
以健身为目的的太极拳、五禽戏等是一类优美的动功, 具备气功调气、调身、调心的“三调”原理, 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并且符合中医学保精毓神的精神实质, 符合中医学调养精、气、神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14]。
8 膏方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膏方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中药剂型的一种, 是中医药的精华。膏方的特点有四:注重全面、整体的调理;既辩证, 又辩体质;可纠偏却病, 适用范围较广;药力缓和, 稳定而持久。目前膏方使用的人群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身体虚弱但无慢性病者;二是工作压力大, 精神和睡眠质量下降, 难以自我恢复者;三是曾患慢性病但已恢复, 或虽未治愈但又相对稳定者;四是大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恢复阶段者。近年来有医者用膏方治未病, 特别是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发等各个环节方面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对“既病防变”患者, 在冬令之时用膏方辩证施治, 既扶正, 又祛邪;既治病, 又防变, 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治未病”方法, 且实践证明其确实有效[15]。
9 现代医学方法与“治未病”方法结合的应用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未病”, 特别是现代科技手段与“治未病”的相结合, 是实现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现代化的一条创新性途径。以系统生物学信息处理促进“治未病”现代化体系构建和实施, 是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的一个全新切入点。系统生物学以其系统论观点, 致力于通过各种级别的生物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来定量阐明和预测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而我国传统中医药学正是实现了对“ 证” 这种系统论的本征生物表型模式的观测和分类, 并加以调节以改变人体状态。目前提倡的健康管理主要是对从健康到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所谓“ 亚健康” 态的潜在疾病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与中医药“ 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系统生物学信息处理正是基于对“ 证” 这一生物表型模式的量化识别, 为中医“治未病” 的现代化体系构建和实现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方法及结果。在无创检测人体的宏观整体系统属性的基础上, 采用有示教的机器学习算法, 凭籍严格的基于流行病学的前瞻性模型为示教标准, 而开发出低成本且易于推广应用的无创型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通用建立方法。其中成功的案例是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人体经络评估模型[16]。
探讨现代护理学与“治未病”的结合, 也是这方面的成果之一。如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强调通过中医护理评估, 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进行中医护理诊断, 根据不同的护理问题应用中医“扶正祛邪”“标本缓急”, 以及“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等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17]。
10 “治未病”的康复方法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三种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在疾病的康复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治未病”强调疾病不仅要治, 还要促进康复, 防止复发或发展。近年来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慢性病康复, 并初见成效。如有医者按照“见肝实脾”的“治未病”思想, 在治疗糖尿病“脾”病的同时, 提倡积极固护肾气, 这对糖尿病治疗更有意义。也有医者对肿瘤病人采用“扶正培本”等中药配合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甚至治愈。运用中医药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恢复其相对的平衡, 可以有效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亦有学者采用自拟咳喘粉 (组方:麻黄、细辛、白芥子、制半夏、杏仁) , 取穴定喘、肺俞、脾俞等, 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能减少发病次数, 提高生活质量[20]。
综上所述, 目前用于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较多, 这些方法并非限于独立应用, 而是可以互相配合, 互相融合, 交互使用。当然, 很多方法的实际效果有待更多的实践验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众多的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缺乏统一管理, 使得这些方法散在于日常诊疗工作中而不成体系, 同时对这些方法的效果也缺乏权威的评价和论证。笔者认为当前亟待需要通过科研手段, 运用预防医学理论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将现行的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梳理、分类和排序, 经过中医药管理层面和中医“治未病”专家层面的反复论证, 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进行集纳整理, 如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一样, 形成一份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的基本推荐目录。
摘要:作者通过文献水平调研手段, 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所应用的“治未病”健康干预方法作综合性探视, 并梳理为10种类型, 即中医传统治法与方剂的应用, 经络学说与针推技术的应用, 中医敷贴疗法的应用, 中医体质辨病方法的应用, 食疗的应用, 中医养生摄生方法的应用, 武术健身法的应用, 膏方的应用, 现代医学方法与“治未病”方法的结合, 以及“治未病”的康复方法。作者对这些方法分别作了阐述, 并提出了通过科研手段, 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进行集纳整理, 形成“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基本推荐目录”的建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18-01
摘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治未病”健康实施方案》要求,在基层中医院中广泛开展“治未病”服务,应用中医对健康状态进行调理,可以辨识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包括三种意义:一是防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转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复发及注意后遗症。中医健康观:阴阳平衡、形神统一、气血调和、天人相应、终其天年。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治未病”健康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院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1 建立“治未病”服务体系
1.1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发展“治未病”服务内容,并逐项落实。制定了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对“治未病”服务科人员进行调整,人员配备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需要,我院医护人员共配备5人,配备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中医类别人员>70%,符合二级医院的要求。
1.2 设备配置满足“治未病”服务的需要 我院配备预防保健信息网络、熏蒸仪2台、火罐若干个、针灸针、骨密度检测仪一台、生化分析仪1台、血凝分析仪1台、免疫分析仪1台、健康教育宣传栏若干个。
1.3 有完善的“治未病”服务工作制度、服务规范、技术操作规范 有完善的工作制度、中医技术人员行为规范、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望、闻、问、切,了解体检者身体的基本情况、阴阳是否平衡、气血是否通畅、五脏是否调和、体质是否虚实、湿寒,饮食二便是否正常。针法、推拿、拔罐、贴敷、熏蒸等操作程序符合要求。
2 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干预措施
2.1 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 记录用户个人信息,历史病例、患病史,还同时记录健康状态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内容。
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1]。
体质相关:体质决定个体对不同病因的易感性及其发病后病理变化的倾向性,体病相关研究是从中医视角调查分析特定人群体质分布谱及流行趋势,为中医药更好更早预防控制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体质可调:体质决定个体对不同病因的易感性及其发病后病理变化的倾向性,开展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研究是近年来体质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体病相关研究是从中医视角调查分析特定人群体质分布谱及流行趋势,对于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促进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2 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 有膏方、针刺、灸法、火罐、推拿、贴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方法,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达到良好的“治未病”服务的效果。
3 加强培训、加大宣传力度
我院购置了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每周二可收听、收看全国中医药专家技术讲座。院内加强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熟悉中医“治未病”健康档案知识,加强宣传中医“治未病”服务理念,通过电子显示屏、中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品传播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认知中医药、热爱中医药的热诚,感受中医药“简、便、验、廉”特点和优势。
我们认为宣传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广泛深入地宣传养生常识,《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主要内容便是“摄生”。其中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记载,既是说要预防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同时又强调注重人体内在预防疾病的能力。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说,它提示了中医对预防疾病既“治未病”是从考虑人体内外两个方面着眼,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因此宣传养生常识可以说是“未病先防”的基石。
3.2 重点及时地宣传亚健康相关知识,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过7亿,其中高级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脑力劳动者的人数占很大比例,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影响。而且亚健康人群在临床检查暂时难以发现明确的病因及器质性病理变化,这就对及时就医造成妨碍,因此加强对亚健康知识的宣传,可以帮助亚健康人群正确认识自身状态,预防和控制潜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2 深入持久地宣传慢性病防治常识,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极大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因此对慢性病防治的宣传,可以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及不良生活方式等“致病因素”对居民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之,基层医院通过开展“治未病”服务,有效的促进和保持中医特色优势,提高中醫药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愿我们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人人享有健康”。
参考文献
“治未病”科2014年工作计划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先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我院根据2013的工作情况,制定了2014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如下: 1.继续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1)购进中医经络检测仪(正进行招标): 2)以康复科中风专科为中心设立“治未病”服务点,制订相应管理制度,配备相应设备。2.继续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具体措施: 1)、运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式,更多更广的在全民中提供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宣传推广,将适宜技术推广到全民家中。2)、印制中医治未病宣传手册,免费向居民发放,并提供治未病咨询讲解活动。3)、全面开展城乡居民中医体质辨识工作,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建档率达到40%,群众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50%。
3、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归档、报送工作。
具体措施:在开展治未病推广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定期整理,确保资料的齐备、系统和规范。
4、完善“治未病”的工作规范。可以派人参观国内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医院,结合我院实际,完善工作规范,流程安排和特色建设,并且逐步加以健全。
具体措施:初步定于今年5月份到上级中医院参观学习,再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逐步加以健全。
五华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2014年1月1日篇二:2013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
新沂市中医医院
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3年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省级建设标准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治未病”机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同时,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途径、模式、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构建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为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的服务网络做好基础工作。
三、主要任务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鲜明的”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
1、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按省级标准开设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整合体检资源,设健康评估诊室、健康咨询诊室、健康干预诊室。在工作上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提供载体。
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逐步形成集”治未病”服务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服务对象面向全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3、完善“治未病”支撑条件。
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保障;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专家小组,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加强“治未病”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积极展示和传播“治未病”中医特色”治未病”服务,推进“治未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工作安排
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1、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03月—2013年04月):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积极抽调相关专家、人员,购置相关设备,做好“治未病”工作准备。
2、工作实施阶段(2013年04月—2013年08月):按照建设标准,在相关条件成熟完善的基础上,开设中医”治未病”服务科,在业务工作上与医疗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有机连接。
3、工作推进阶段(2013年09月—2013年11月):完善设立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治未病”中心,逐步在各科室普及展开“治未病”工作。
4、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根据上级中医“治未病”工作机制和相关政策,科学评价、全面总结“治未病”工作情况,将“治未病”与临床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医文化、健康保障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好特色明晰、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治未病”中心。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开展和免费健康咨询服务,指导全县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
2、推广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
3、加强人才培养。在实际工作中选拔培养更多的具有中医理论造诣和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推进“治未病”工作,并根据“治未病”学科的特点,边实践、边探索,并不断总结、提供经验。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4、加强宣传推广。“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治未病”工作,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专家队伍在医院或社区义诊等,通过制作影视、多媒体宣讲材料、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大众媒体,让社会了解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治未病”知识,进一步让中医特色“治未病”健康文化转化为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
新沂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
二〇一三年三月五日篇三:2010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盐源县中医医院 2010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积极落实开展“治未病”工作任务,根据上级下达的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他特色优势,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逐步探索建设适应我县中医工作,建立人民群众需求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0年盐源县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把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主要任务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鲜明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按“二甲”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开设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整合体检资源,设健康辨识评估诊室、健康咨询诊室、健康干预诊室,挂靠在院针灸科。在工作上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提供载体。
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逐步形成集预防保健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服务对象面向全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3、完善“治未病”支撑条件。成立盐源县中医医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保障;加强“治未病”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积极展示和传播“治未病”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推进“治未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盐源县中医医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
2、推广适宜技术。
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
3、加强人才培养。
在实际工作中选拔培养更多的具有中医理论造诣和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推进“治未病”工作,并根据“治未病”学科的特点,边实践、边探索,并不断总结、提供经验。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4、加强宣传推广。
“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治未病”工作,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专家队伍在医院或乡村义诊等,通过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大众媒体,通过“治未病”服务信息的宣传,通过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多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宣传,让社会了解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治未病”知识,进一步让中医特色“治未病”健康文化转化为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同时,要大力组织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作为“治未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社会的认知和认可度,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广大群众的需求,营造良好的中医“治未病”工作氛围。2010年03月30日篇四:治未病工作计划
大英县中医院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治未病”即预防保健科工作领导班子。
治未病科主任:李强
成员:钟涛 吴虹雨 代勇 蒋丽 母鹏程 何飞 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开展和指导全相关工作??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 1.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科,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2.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3.推广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
4.明确重点。??①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形成体系。??②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理论研究,推动“治未病”的学术继承和发展。??③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④“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科学总结服务效果。??
3、实施科研专项计划。??按照“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现实需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4、“治未病”专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参与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健康
保障模式及其服务模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现代健康管理的理论及其方法等。同时积极参与“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的培训。
6、研讨交流与传播推广。??在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的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成为“治未病”健康文化、知识与方法等传播的重要窗口。??
五、加强督促检查?? 1)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治未病”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对工程实施及工作开展评估指导。?? 2)积极配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我院“治未病”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对辖区内的所有的村、镇卫生院和街道服务中心进行指导和督查。篇五:2015年中医治未病计划
2015年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工作,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2015年广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小组,并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开展和免费健康咨询服务,指导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
2、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鲜明的”治未病”服务体系。
3、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逐步形成集”治未病”服务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服务对象面向全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4、推广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
5、加强人才培养。在实际工作中选拔培养更多的具有中医理论造诣和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推进“治未病”工作,并根据“治未病”学科的特点,边实践、边探索,并不断总结、提供经验。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法规和上级指示,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治未病科的医疗、预防予以指导。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不断进行创新,使治未病的各项工作有效进行。
2.制定治未病科计划,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具体落实,深入开展。3.不断运用、引进新技术,新方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4.检查教育本科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
5.落实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患者的就医需求。
6.开展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科室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7.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及访视工作,使未病、欲病人群与慢性病管理既有效区分又能良好对接,实现健康全程管理。
8.通过适宜的预防保健服务及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疾病的预防,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延年益寿,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长寿,从而提高医疗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力。
职工守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严格执行治未病科统一的考勤制度。建立休假登记本,休假时必须安排好工作,事先征得科主任的同意。请事假要按规定事先亲自向科主任提交请假报告,特殊情况可电话或托人请假,但不能超过一天,事后需补办手续。病假要有符合要求的病假条。
3.工作期间要坚守岗位,不要窜岗闲聊,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工作间。工作间要保持清洁。
4.治未病科假日值班人员除负责调配处方外,要负责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事物,并在值班记事本上登记,必要时向科领导或院总值班人员汇报。
5.不得对患者和临床科室直接供给药品,需通过门诊或住院药房。6.建立差错事故记事本,各组每月底统计上报科室,重大的差错事故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并采取积极抢救或挽回错失。7.各个工作间要有防火设备,掌握防火常识及防火器材使用。
逐级指导制度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定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和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2.支援与受援双方必须签订协议,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任务的框架内,定目标、定任务,并认真贯彻执行。
3.医院应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情况,选派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参加支援工作,保证质量。
4.支援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要认真遵守本院与受援单位签订的协议或合同。
5.医务人员支援基层的事迹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6.支持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要倡导治未病的理念,大力宣传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特色,使更多的群众受益。
治未病科主任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部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院内感染控制和行政的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门诊部的工作计划。经院长、分管副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定期召开门诊系统会议,协调各科关系,督促检查医务人员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医护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整顿门诊秩序,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各种手续,方便病员就医;做好门诊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4.须定期出门诊,逢出诊日应预先安排好其它工作,保证准时上岗,不得无故迟到、早退、脱岗。
5.按照中西医结合医院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缩短病人候诊时间。
6负责安排“门诊大厅一站式服务站”的管理、值班主任安排;做好病人病假条盖章、医保咨询、健康咨询、电话咨询等工作。
7、监督门诊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宣教、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工作。
8、协同有关工作人员组织门诊医务人员到所属地段、工厂、机关、学校建立协作关系,搞好爱国卫生运动。
9、组织所属人员的业务训练,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工作。
10、负责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控、医护人员防护等各项工作。
11、完成医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治未病科副主任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医疗、预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门诊日常的管理与协调工作:
①根据门诊管理要求,制订相关规章制度,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②及时掌握门诊各科和病人动态,负责组织检查门诊病人的诊治和急诊、危重、疑难病人的会诊和抢救工作,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上报院长病采取相应措施。
③与各科主任及时沟通门诊病人就诊情况,协调做好管理工作。
④负责督促指导门诊各科做好消毒隔离,医请报告工作。
⑤做好门诊各工作室的统计和整理分析工作,按时上报。
3、负责检查门诊各科室的医生出诊情况:
①根据各科排班表检查医生的出诊资格。
②每天根据病人就诊人数,与各科主任联系增调医生。
4、负责医院各科室专家门诊的安排:
①根据医务科确定的专家资格,与各位专家落实出诊时间。
②编排专家门诊排班表,及时调整专家的出诊时间。
③计算机设定专家挂号具体时间的程序(保证挂号收费处能挂号)。
④审核专家停诊情况,是否同意停诊,是否同意相应资格的专家替代。
5、负责医院各科室专科门诊的安排:
①根据分管院长同意的各科开设专科门诊,与各科主任联系安排确定专科门诊时间。
②编排专科门诊排班表。
③计算机设定专科挂号具体时间的程序(保证挂号收费处能挂号)。
6、负责对门诊病历的质量监控:
①制订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②抽查审核门诊病历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7、负责对医疗诊断证明书审核:
①审核各科临床医生是否具有本科医疗诊断证明的权限资格。
②审核医疗诊断证明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医疗规范。③对医生开出的病假时间按规定予以监督。
④是否符合医院的有关规定。
8、负责接待和处理病人的投诉:
①耐心倾听病人的投诉意见、抱怨。
②进行仔细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③给予病人回答并做好解释工作,对办事员提交的投诉问题与相关科室一起及时给予解决。
④必要时作好记录,或上报分管院长。
9、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①熟悉医院情况,遇有病人咨询,能给予回答。②在能力范围内对病人的需求尽量予以解决。
10、计算机开发需求:
①根据门诊管理工作的需要,尽量采用计算机管理。
②能提出计算机需求方案,提交计算机科开发门诊管理程序。
11、督促检查门诊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并使之不断提高。
12、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治未病科专家出诊工作制度
1.负责专科、专家门诊的医师必须按门诊部“专科、专家排期表”依时出诊,不得无故停诊。如有特殊情况(出差、开会、会诊、休假等),应事先与科主任联系,安排该科专家代为出诊,尽量避免停诊。如科主任无法安排其它专家出诊,则需提前一天通知门诊部及时通告病人。
2.参加专科、专家门诊人员必须医德高尚,态度和蔼,廉洁行医,服装整洁,佩带胸卡,严格遵守门诊各项规章制度。
3.坚决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病人要认真诊治,耐心解释。必须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处方及门诊日志等。对病情复杂需会诊者,按有关会诊制度执行,确保医疗安全。
4.负责专科、专家门诊人员应指导门诊年轻医师并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
5.经专科、专家二次不能确诊者,必须请上级医师或科、院及院外会诊,以确保质量。
6.派往专科门诊的人员必须相对固定,每期三个月以上,以保证病人就诊、治疗的连续性。
治未病科护士工作制度
(一)按时到岗,不串岗、不脱岗、不闲谈。检查整理诊室,备齐各类用物并按固定位置摆放,做好开诊前准备工作。
(二)对重病员、65岁以上老人、军人、突发病情变化者、残疾人等病员,要提前优先安排就诊。
(三)对候诊病人应随时观察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应提前就诊并及时处理,必要时由医护人员送至急诊室。
(四)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及时与患者沟通,要热情主动接待病人,礼貌待人,有问必答,百问不厌,热情做好解释工作。保证良好的就诊秩序和诊疗环境。发放病人意见表,及时收集患者对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意见,沟通好医患关系,随时为病人提供方便。
(五)每天协助医师做好开诊前准备工作,如备好血压计、压舌板、各种检查申请单及整理诊台、诊床,并准备好浆糊、笔、纸张,随时为病人提供方便。每天登记专科、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工作量及其它统计工作。
(六)维持就诊秩序,编写就诊排队号码,依次叫号就诊,指导帮助病人填写病历封面,合理安排就诊及检查,尽量缩短候诊时间。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尽量维持一医一患,保持诊室安静及良好的就诊环境。
(七)加强候诊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天下班前要用消毒剂擦洗台面、清理杂物,每天中午用紫外线消毒2小时,并做好登记,防止交叉感染。
(八)下班之前必须关好各诊室、候诊室的电灯、风扇、空调、门窗及各种电器。
体质辨识室工作制度
1.认真仔细填写信息表。2.填写体质量化表。3.测血压、体重、身高。4.做到四诊(望、闻、问、切)5.全方面综合信息。6.得出结论,指导用药治疗。
艾灸室工作制度
1.仔细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对应做出合理的施灸方案。2.根据施灸的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3.应根据施灸顺序进行灸疗。
4.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5.需实行瘢痕灸,需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6.施术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分钟,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7.若发生晕厥现象,立即停止艾灸,并采取相应措施。
8.施灸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施灸时不宜热力过强,施灸过重。
穴位贴敷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规范,掌握贴敷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
2.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贴敷药物须专人专病专用,禁止提前调配。
4.注意保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5.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贴敷部位,注意保暖。
6.掌握不同疾病贴敷时间,及时告诉病人,避免因贴敷时间过长而带来不良反应。
7.做好记录。
熏蒸室工作制度
1.凡需要熏蒸治疗的患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医师诊断后,确定治疗种类及疗程。
2.工作人员应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介绍熏蒸方法,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
3.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总结,做好记录。
4.疗程结束后及时做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参考。
5.注意熏蒸设备的使用,使用前做好检查,使用后进行擦拭,定期检查维修,避免蒸锅电线老化,以延长使用寿命。
6.熏蒸床的床单及被套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针灸推拿室工作制度
1.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填写病案,明确诊断,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严格无菌操作,1人1穴1针,针具必须严格消毒,对针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应取穴准确,操作敏捷轻揉,取针后要仔细查点针数,严防漏针。
4.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5.取针时注意防止漏针、断针。
6.采取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7.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至零位。8.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更换。9.针灸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10.施灸和拔火罐时要防止烫伤。
11.进修人员或学员施行针灸术时,必须在针灸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独立操作。
12.针灸室应当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必要时男女患者的针床用屏风隔开。
针灸理疗室工作制度
1.定期讨论在理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
2.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3.凡需理疗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师检诊后,确定治疗种类和疗程。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记录。
5.疗程结束后,及时做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科参考。需继续治疗时,应与理疗科研究确定,因故中断理疗,需及时通知理疗科。
6.进行高频治疗时,应除去病员身上一切金属物,注意地面与病员的隔离。病员和操作者在进行治疗时,切勿与砖墙、水管或潮湿的地板接触。高频之所有机器应避免与地面接触。超高频率治疗器材,电疗前,必须检查导线接触是否完善,板极有无裂纹、破损,否则不能使用。大型超短波禁用单极法。下班时,所有理疗器械一律切断电源。治疗中病员不得触摸机器。
7.爱护理疗仪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定期检查维修。要避免震动损坏。
8.体疗病员,由体疗医师及技术人员根据病情确定体疗种类。9.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具体诊疗工作。10.负责病员的检诊,确定理疗种类、剂量、疗程,疗程结束后做出小结,并与临床科室保持联系。
11.注意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如有反应及时处理。12.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和心疗法。
13.负责对病员进行理疗常识的宣传工作,介绍理疗注意事项。14.切实遵守理疗过程中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15.注意各种治疗量,保证治疗效果,严防差错事故。
16.负责理疗登记、统计工作。
17.负责药剂、器材的保管,床单、枕套、毛巾的更换。
18.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19.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改进技术操作。
档案管理制度
1.保存的档案,主要供本单位和上级主管机关利用。建立、健全档案的借阅制度和档案室保密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专兼职档案员职责等制度。
2.经常检查各科病历书写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病历书写质量。3.对慢性病档案的回收、整理、装订、归档、检查和保管工作。4.对病历资料的索引、登记、编目工作。5.提供教学、科研、临床经验总结等使用的档案。
6.医院档案库房应该坚固,并做到有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高温等设施。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应及时修补、复制或作其他技术处理。
7.档案保管不善,造成毁坏或丢失,要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并予以处罚。
8.档案保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法》和《保密法》,在公共场所不得随意谈论档案中的有关秘密事项,档案保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在离职前办好交接手续。
物品、器材管理制度
(一)护士长对物品、器材的领取、保管,报损、全面负责,做到帐物相符。
(二)各类物品应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保持良好性能。
(三)使用医疗器械,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后应及时清洁处理,消毒后,归还原处。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的医疗器械,应根据医院赔偿制度处理。
(四)物品、器材每日进行交接,借出物品要经过护士长同意,有登记手续和经手人签名,重要抢救器材一般不外借。
医德教育和医德考核制度
1.必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2.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3.根据医德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医德考核标准及办法,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4.医德考核有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科室考核与上级考核,定期考核与随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5.医务人员的医德考核结果,要作为聘任、任职、晋升及评优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