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精选8篇)
摘 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问题中主动思考。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动机,研究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心理,通过学生的行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根据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引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正所谓一切的学科都起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要学好数学,探索数学问题,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数学作为三大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就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呢?
一、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激起探索欲望
数学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何,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数学教学中灌入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所以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目中“不实用”的科目,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比如,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做课后作业时需要多长时间,上下学需要多长时间,遇到雨天要增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出门才不会迟到。而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学生会遇见的问题,与自身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研究学生学习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心理创新教学活动,了解并理解学生在学习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而学习动机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它能让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认真看待数学问题,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如,教师教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方法,通过写日记记录今天遇到的难题;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文献,借助解题;或通过相似的题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题的方法。教师也要拥有丰富的数学知识,不仅是数学课本内的基础知识,也要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关数学的故事、数学中有趣的题目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三、鼓励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探索意识
在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只是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运用的例子也都是课本内的事例,很少运用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就是为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所学知识对自己没有用处,学来又有什么用呢?造成学生无法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以学生的角度展开思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怎样的数学问题,创造与之相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或遇到却解决不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易掌握知识。例如,在《时钟度数计算》一课中,教师拿出真正的时钟,摆弄秒针或者分针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时钟所呈现的度数,不再是课本里固定不动的图片。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喜爱学习。
四、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研究知识,实现自主探索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只通过听、看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只通过口头解说加上板书教学,学生无法直观全面地理解知识。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同的形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可运用的所有感官去接触新知识,深刻地感受到材料中的知识,学生更易分析、掌握这类知识,真正的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参与研究知识。
1.多观察推导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的实践性较低,不能像生物、物理、化学学科一样通过实践观察,从中学习理论知识,数学知识概念性强,数学公式只能一步步地推导印证,解答其中的疑难点。例如,运用个案研究法,将班级中的典型学生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分析找出与其他学生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长时间观察后得出结论。所以在此基础上也要加强实践操作,不能因为数学的实践性低就不实践,这样就会使推导出的结论无法正确运用。
2.多思考概括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包含很多的概念公式,解答时多思考那些公式概念,寻找解决办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不同知识之间隐藏的联系,解题思路是否合理,都要多思考概括。
3.多讨论分析
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互动,引出问题引导学生,与学生互相探讨,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学生与教师相互发表意见,分析其中的难点。有时学生的见解也会对教师有启发性作用,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4.多动手实践
在观察推导后得出的结论学生的运用会有些滞涩,甚至出错,要想灵活运用就要动手实践,“熟能生巧”并不是空话,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现场做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解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除此之外,数学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设问、排版演练等都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堂练习的教学活动中,加入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在于学生互动交流心得及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自身的经验为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惑。这样一来,不仅更了解学生除学习之外的生活,也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知识的氛围。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时,要关注其中的问题,及时应对找到解决方法,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联系多方面自主探索,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自主探索意识。
参考文献:
郑晓蕾。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初中数学教与学,(10)。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呢?
一、严格要求,形成学生 自主学习的习惯
养成好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对那些不爱做作业,上课爱玩小东西的学生,不能吝惜自己赞美的语言,哪怕他有微小的一点进步。上课时要有意无意地表扬他比其他同学听课认真,并故意抛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每回检查作业,教师就寻其“闪光点”夸赞一番,鼓励他下次要做得更好,等他尝到甜头,就会慢慢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每次考试结束,通过对学生分数的诠释,让学生获得与自己期望相当的学习结果,满足学生对学习寄予的期望,同时丝毫不能松懈对学生的经常督促、辅导和鼓励,经常一个一个地检查,一个一个地过“筛子”,这样,学生不仅身体“在位”,而且心思也能留在课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大 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 习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用再大也是外因,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因此,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找出难点,记下疑点;学生在上课听讲和做笔记时就有目的性,就能注意教师的解释分析,进一步引发思考。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启迪学生思维,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每次都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少讲,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充分肯定,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或问题要全面认识,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逐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供素材,倡导学生 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从而加强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合作交流可以是师生的交流,但更主要的方式应该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合作和竞争搭建平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小组交流中首先要明确合作目的,另外,要求组内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及时进行补充。
四、开展课堂小组检测评 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 学习
课堂检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是在于激发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能力。对于简单问题可以采用教师抽测方式,让各小组同位次学生都有机会回答,提高这些学生对小组的认同感,进一步产生小组荣誉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一些疑难问题或学生认识模糊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小组内讨论检测或小组间互测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阅读材料、讨论、形成结论之后,教师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与小结,这样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本教育;自主探究
一直以来,教师们都认为学生只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案以教师的思路为主,以好教为原则,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其自主认识事物的积极性,因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但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笔者改变了原有的看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了解数学,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数学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学的学科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想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呢?
1.要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从生活中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是数学问题的源泉,从生活出发,把数学问题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感受中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只有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生活所必需,才会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求知欲。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的乐趣,并且想去发现、去创造,从而产生迫切学习知识的愿望。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笔者认为主要通过挑战、变化、魅力的方式。所谓挑战自然是制定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一个问题解完,谁还有其他创新解法?类似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精神需要,效果将会持久。
3.在活动中总结规律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是活动中的教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我们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找规律。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了新知识,同时因为这个结果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所以不易遗忘,还能促使学生向更深层次去学习数学、更乐于探究数学。
二、教师要赏识学生,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索
赏识是期待、宽容、理解和尊重,赏识是语言,但比语言的表现力要强得多,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欣赏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上课不听、眼神呆滞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从不举手发言的情况。这些学生都是因为基础相对较差,缺少学习的自信。作为教师不可以把他们当做“透明人”置之不理,也不能去刻意地打击他们,更不能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定下“进步神速”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计划。我们要用平常心对待他们,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在教学中把目光多停留在他们身上,因为教师的一个目光、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会给学生极大的影响,更何况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并没有放弃自己,教师同样很赏识自己,这样每个学生都在心里都知道教师关注着自己,就很容易地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知道自己能行、是最棒的。教师也要从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出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在教学中,运用赏识、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一一加以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使阴霾的心情云收雨霁,使平淡无奇的日子绚烂缤纷,甚至可以改变他的一生,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即使说一句“回答正确”、“你真棒”、“真爱思考”、“好口才”等简单的话也能使学生产生对教师、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
三、提供足够时间空间,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质疑,对书本质疑、对数学公式质疑等,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知识。每次上新课前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让学生质疑,把有疑问的地方和不懂的问题写在提问本或课本上。此外,在学生预习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可以促进学生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发展,因此,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他们的求知欲也更强烈了,同时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的氛围。
四、让学生小组合作交往,促自主探索发展
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学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同桌合作学习”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探索空间更加宽广。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每名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的机会有限等缺陷,也培养了学生听、说和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要求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以及民主决策等。因此,新教材中几乎在每节课都有“议一议”、“猜一猜”等内容来配合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那么,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从教学中,笔者发现,我们必须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
总之,在全国推行以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为主旋律的今天,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数学。同时,教师也要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转变为通过传授知识来指导学法的教学观;教给学生学法,使学生“想学”、“能学”之舟顺利达到“会学”的彼岸,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所以,笔者希望我们每一位都能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自己放在首位,并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提供其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从而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肖宽锋.如何实施生本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8).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中学
上传: 崔苏苏更新时间:2012-6-26 10:10:28
如何引导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学生自主管理,单靠班主任或几个学生干部的努力,是绝对做不好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首先:与学生一起自主确立并学习班级的目标,自主制定班规班纪。针对班级特点与学校管理体制,我带领学生讨论申请创建合格班级,有了班级总体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就是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我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制度的办法,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班级制度。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的班级制度,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民主,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有了自己制定的班规就会自觉去遵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每一位同学有加分有减分。每天各项情况由值日岗同学检查。这样,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形成人人追求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风气
其次:引导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为此要发挥班委会的核心力量。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为班级的火车头,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我马上组织班级同学自己选举班干部,要求新当选的班干部即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班干部有权力对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予加分,给予扬;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指正;树新风,扬正气;
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为此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的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应该群策群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这样,班主任就可以从幕前退到幕后,充当起参谋来。
平桂管理区沙田镇狮洞小学 黄味香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兴趣培养、指导观察、及时反馈、减少缚束、认真修改五个方面谈了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关 键 词】兴趣 观察 反馈 减少缚束 认真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现、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何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全面参与活动呢?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其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参与整个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注重兴趣培养,让学生乐于写作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的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更注重学生写作兴趣和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
1、开展趣味活动,以趣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之中,才能写好作文,而这种状态的获得与他们的生活积累相关联,也与他们的热情与自信紧密相连。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状态,乐于写作,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用自己的机智激发学生渴求写作的欲望。然后与学生一起确定习作的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自觉进行构思和写作。在创设情境中,我有时通过一个游戏,一个活动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或者利用办小报、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引导他们讲述,然后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有时还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习作训练。
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拔河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让他们亲身经历、体验了拔河场上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非常生动。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到,“我队同学咬紧牙,憋着气,脸涨得通红,双手握紧绳子,身子往后倾„..渐渐地,对方的阵脚乱了,力量削弱了,绳子一下子被我队拉了过来。当裁判员挥下小旗时,我们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大声喊到:‘我们赢了!我们赢了!”这样拔河比赛时的真情实景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通过讲讲、演演、玩玩、说说等轻松活泼的愉悦形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2、开放感受系统,激发欲望。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诱发学生内在兴趣,激起写作欲望。比如,学完《失物招领》一课后,我让学生到校园里、街上去找找,看看身边的环境是否常有“失物”无人招领。回来后,学生们纷纷向我汇报看到的现象,随即我组织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交流,学生交流的欲望很高,到最后甚至主动提出给丢东西的人们写一封信。这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正达成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目标吗?
3、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满怀乐趣地去写作,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二、指导观察,引导学生主动写
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尺。小学生参与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写作材料。因此习作时便存在无话可写、内容空洞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曾有许多专家指出:“指导学生作文,应从内容入手。”而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所以我们要努力教会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熟悉周围的环境,从而积累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如针对学校组织的科技小发明比赛,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1)在制作前是如何看图纸的,又是怎样对照图纸弄懂零部件的?(2)在制作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3)当你看到自己的作品后,心情又怎样?这些思考题,既可以用于操作动手之前,也可用于操作之后。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考察,一方面运用感觉器官去摸、闻、看、想大量积累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又提出具体要求,对人、事、物依据不同的条件仔细观其形、辨其色、嗅其味、说其义。从而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三、及时反馈,激励学生勤于写
及时反馈可以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在习作后对自己的写作状况和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价,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学生根据反馈的结果对自己的习作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我们要注重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地想、大胆地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我们在教学中为了激励学生勤于写作,一是在教学环节上时时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看——说——写的操作中得到锻炼,不断加强参与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在习作教学中,不仅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发挥作用,还要使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克服恐惧感。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这部分学生多采用面批的形式,边批边改,让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确实了解自己的不足,在认识、接受、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
四、减少束缚,自主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应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应学生独体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加个性化。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改革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每次命题都可以多样化,多名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给出命题范围,让学生有自己选择的空间。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带一元钱来,问:一元钱能干什么?学生说:能买一个冰激凌;能买一支圆珠笔;能买一张卡片等。于是我让学生带着一元钱,去偿试一下一元钱的用处。回来后,学生的交流变得热闹了。有的用一元钱买了生日卡片;有的用一元钱四个包子,解决了早餐问题;有的用一元钱。两本作业本等。这样,《生日卡片》《我的早餐》《偿试》等一篇篇作文写出来,有的甚至写出想象作文,《我是一元钱》,假想自己的奇遇。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拘束。
五、养成修改的习惯,让学生勤于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叶圣陶先生曾说:“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实践训练中,首先我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我认真批改后,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我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最后在作文讲评课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课上,教我 宣读范文,批改示范,再集体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摘要: 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采用创设情景、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指导;自主学习;有效教学方法。
在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中考成为所有化学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仍以知识灌输和题型训练为主,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都比较重,教师教的也特别累,真是苦了自己和学生。然而结果呢?致使教学效果不但没有较大的提高,反而埋没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他们人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正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科学的质量观,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如何通过教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和独立学习,也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它是在教师周密地组织和有效地引导下,有序、有法的动态学习过程。我们可以以自主学习的特征从教和学的两个角度来分析,但这里我们重点在于探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呢?下面,谈谈自己对此的认识和体会:
一、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的支撑点在于学生自己想学,并乐于学习。要想使学生乐于学习,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非常重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首先要体现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置适宜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设置的目标既有实现的可能,又需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逐渐养成对学习活动积极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和调节,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自定学习方式和方法。对按自定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学习且学习进步的学生,给予适当的信息反馈,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潜力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最后,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节课教学,做到既重视通过实验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注重学生的感性认知兴趣和理论认知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1)、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
在教学中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一个直观、生动的世界,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专题视频,给学生直观地呈现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比课本干巴巴的几行文字的叙述直观的多、生动的多、有趣的多,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很快地了解和掌握了电子分层排布的成因。(2)、巧设问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教师要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有效地诱发学生思维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概念时,初中化学教材上表述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为此可向学生提问:所有的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吗?学生没有想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但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补充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又引导他们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弄清了真正燃烧的含义,理解教材中概念的局限性,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就敢于提出更多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化学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有效学习。(3)、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通过一个同学将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袋口紧罩在嘴上进行呼吸,不一会儿就坚持不住,急于将塑料袋从嘴上取下,大口急促呼吸的滑稽状态,马上调动起班级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乐于学习的心态。
2、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获得成功,而且还要得到老师地赞扬和鼓励,才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如:可以采用目标分层制定法,教师可把教学目标层层分解,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也可让学生自定目标,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的目标应让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回答问题应采用优先后进生的方法,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教师应对学生给予鼓励表扬,让这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1、在教学中渗透学法,让学生领悟学法。在教育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独立广泛地获取知识,从而获得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教师教的思路与过程,并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把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可在课前预先列出本节课的学习基本点及其他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学习提纲,通过提纲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般来讲,提纲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学生需对知识系统理解后才能回答。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所列的学习要求难度要适宜,并且要有弹性。例如:以氧化还原反应课堂教学为例,第一层次是从什么角度来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 第二层次是从什么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从这一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优点? 第三个层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 第四层次是本教材的中心归纳,请回答“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是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方位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使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以培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能从多方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增强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在教学中注重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1)、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出发点,也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在自主探究学习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有些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观察就知道实验现象。在教学中,我设置了问题群:你见过的蜡烛有哪些形状和颜色?你以前点蜡烛时有哪些发现?今天,我们再次点燃蜡烛,请你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观察,蜡烛燃烧中有哪里变化?火焰有几层?哪层温度最高?有时燃烧为什么会冒黑烟?通过系列的学生未知的问题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兴趣。有了探究的问题和欲望,再适时引导观察、探究,同学们个个认真观察、记录,自主探究就成功了!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初期,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发挥充分,就才能有真正的探究性学习。(2)、挖掘教材,确定合适的自主探究素材。如:教材编排了众多彩色图片,有化学发展的历史资料图片、有实验操作图片、有实验现象图片、有数据资料图片,这些图片清晰而又明快的表现了主题,使教材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呢?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言。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学生很容易形成许许多多的结论,并且对图片的相关知识掌握的更深。学生相互之间融洽地交流和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再如:教材拥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应不嫌麻烦,精心组织和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经过这样多次地尝试,学生既丰富了自己的实验知识又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的意外,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使学生更开放、自由地进行自主学习,及时归纳总结出相应知识。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联系紧密,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渴望有 自己的思维空间,尝试去探究、去发现。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交流活动中来,指导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达到让学生动脑、动嘴。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自主学习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自主学习的教学中,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能老是牵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杂乱无章,而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使自己始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都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的机会,要善于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合作、交流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避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越是教材的重、难点处,越要通过研究、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将难点攻下。这样学生才会感到非常的愉悦,学习兴趣才会更浓。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只要我们进行了广泛研究,就会构建新的学习主体,就能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就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学生个性特长也就会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运来主编的《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
2、谢志斌.“指导自主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一)增大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思考与创造
课堂教学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发场教学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使学生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创造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创新。
1. 注重探索发现。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即使是提问,也是填空式的回答,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余地,往往成为被动接受知识容器。教师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人人成为学习上的“研究生”。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实践思考、自己探索,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能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当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推导出计算的公式时,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又养成了学生创造性掌握知识的习惯。
2. 注重情境创设。
只有入境,才能生情,这里的“情”是创造之情。老师在教学中要借助语言、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游戏、讨论、操作等方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展示创造才干。
3. 注重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开阔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创设疑问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心理学认为:“激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这种心理状态是引起参与,引发思维的最佳时机。”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加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一上课就出示一组学生考老师的题目:①201×□(要求填一个两位数)②82×□+18×□(要求同一个两位数),请学生任意填数,然后飞快地说出答案,学生们都很惊奇,老师怎会有如此本事呢?这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新知,理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下课时他们说也学会了这种本事,并准备回家表演给家长看。
(三)组织讨论,相互启迪
课堂讨论是生生互动的好形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应用讨论这一手段,引导学生相互启迪,深入探究,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教学“24×13”,为了让学生理解“用乘数十位以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的积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这一难点。教学时要求学生讨论:13可以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求13个24是多少?应该分几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通过让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从中发现乘的顺序,理解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关键词]自主学习足球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85
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行为和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赋予学校体育新的历史使命。中学足球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中较为薄弱的项目,当前,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局面逐步向竞技与健身相结合的科学化、社会化、生活化等多元方向发展。因此,寻求充实和完善体育教学的内涵,逐步提高足球教学效果,是足球教学中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中学足球教学理论的讨论和教学实践的摸索,力求推动足球教学的规范化,使其真正成为广大中学生健身的途径和中学校园社团文化的基本构成部分。
一、自主学习在足球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既是创造的核心,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体育教学应使学生在自觉活动中,获得主动锻炼运用技术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习技能,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因此,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由“要我练”到“我要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足球活动中,实施自主式学习,科学地发展体能,不仅需要学生对足球运动有明确的认识,更需要有实际行动。那些真真切切的足球体验和通过奋力拼搏得到成功的快乐,会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项运动并能体验到锻炼的价值,增强终身运动的意识和能力。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将足球活动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在课堂常规体育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足球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只有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足球运动对于发展人体技能的巨大作用,才会努力学习足球活动的有关知识、钻研利用足球活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主动、积极、经常地参加足球运动,也就能为将来的学习或者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所以说,利用足球运动养成自觉自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全面深化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
据了解,多数学生对足球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不够全面,他们对足球活动的理解还停留在娱乐、好玩的层面,他们认为足球活动比较热门,是生活余暇的一个娱乐内容。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生活的享受,应该去了解足球,部分勇于尝试的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掌握这门娱乐身体的技能,并把其作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他们参加足球活动只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还谈不上自觉地有目的地参与,他们没认识到足球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还可以促进健康,对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主意识得到加强,体育观念提到更新,但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足球锻炼不仅是自己在校期间学习的需要,更是身体健康的需要,是提高终生生活质量的需要,是终生发展的需要。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加强健身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和社会的外在需要得到统一,从而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转变观念,在加强学生足球活动组织工作的同时,讲一些有关足球对促进身体发展的重要性的知识,并讲一些有关足球的逸闻趣事,让学生认识到足球运动的重要意义。另外,学校也应从实际出发,为改善运动场地,增加器材设备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以良好的环境诱发学生进行足球活动的愿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加足球活动。
三、在足球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1.激发动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体育课中,应该把消除学生对足球活动的陌生心理和冷淡心理放在第一位。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新颖,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让学生容易学习和接受,也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足球运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先行设计。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学习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这也是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让自己的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在参与足球活动中获得快乐,获得参与的满足感与成功感,让学生能将文化课上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那么就会更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其次,教学中将教学活动与学生比赛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学生在观看比赛后欣喜若狂,身心愉快,可以促使他们更加自发地组织和参与足球活动,这种学习和比赛相结合所感受到的乐趣,发自内心,不需要命令,更不需要强制。学生情感与运动的交融会影响其一生,因此,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特别关注教学的新颖度和学生的兴趣度,应该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渴望参与的空间,成为学生运动的乐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成就自我。
2.重视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初学足球时普遍存在“害怕”心理,怕踢不好、怕摔跤、怕踢到头等等,除学生对正规足球活动项目本身不太了解,感觉有点危险外(特别是女生),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过去在练习中,由于不得法或者摔过跤、受过伤,或者被别人踢到头,造成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害怕”的条件反射。针对这种情况,在足球教学中,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足球的常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足球活动同正规竞技足球的区别,使学生心理上有准备,认识到足球运动与其他的体育运动一样,只要方法得当,就是一项有益的、安全的运动。其次要具体指导方法,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逐步学会这项运动。其三要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比如独立练习、合作练习、分组练习等,让学生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其四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加学生信心。教师要多从正面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体育方面的进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
3.大胆活学,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锻炼项目的选择,是学生自觉参与活动的前提。中学生上课或者参加课外活动,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参与活动的项目已经逐步固定。有些学生喜欢韵律操,有些学生喜欢田径竞技,有些学生喜欢球类运动等等,他们希望在自己选择的项目上多实践,对不合自己口味的活动,不愿付出努力和尝试。因此,我们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找准足球教学的切入点,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身体情况和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觉投身到足球活动中来,决不搞一刀切,强迫命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课内教学与课外足球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课内适当加大足球活动的比重,让学生学会方法和要领。课外足球社团活动,由指导教师与学生订出每周具体活动时间、活动方案,学生到时自觉出来参加足球锻炼。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并跟踪指导,随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在课外时间安排一些小型比赛,让学生体验足球运动的快感。
总之,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锻炼,足球运动一定可以在学校正常开展,并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活动。在学生自主进行足球运动的同时,也让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中学时代学会健身的一技之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让体育活动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推荐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0-07
如何引导学生写09-29
如何引导农村学生阅读10-30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09-15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10-17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06-08
如何引导孩子有效的读书范文06-27
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宝宝学习07-22
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件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