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精选7篇)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专科毕业是拿不到学位的,只有一个大专毕业证书,只有大学本科顺利毕业以后可以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和学生学位证书,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拿到的都是毕业证和学位证;但是在美国大学毕业以后都会拿到学位证书,只是根据读的学校不同拿到的学位证书也不相同,比如读的是社区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位证书就是不同的。
在美国读完两年制社区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所得到学位是“副学士学位”。在学术学习课程以外,美国的高等院校还为高级职业培训提供实践课程。这种课程一般由两年制的“社区大学”提供。学生完成两年的学习后,除了发给证书和文凭以外,还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
在美国读书,学生获得的学位一般是“文学学士(BA)”或“理学学士(BS)”,在完成为期四年的学业以后颁发。在头两年学习期间,美国学生要学习普通学科领域的一些必修课程,第二年结束后选择一门(或两门)专业课,剩下的两年就学习这些学科领域内的课程(尽管他们并不受其限制)。获得学士学位以后,多数美国人会结束他们的“学习生涯”,开始找工作。我们把以获得BA/BS学位为目标的四年制课程学习称作“本科学习”。
学生学习专业如果是属于人文、艺术或社会科学的领域,如文学、教育、艺术、音乐。
则颁发文学学士B.A.(Bachelor of Science)。
学生学习专业属理工、科学的领域,如数学、物理、信息等的则颁发理学学士B.S.(Bachelor of Arts)。
(一) 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1]
不难看出, 大学生要获取学士学位, 必须首先是一名完成了教育计划各项要求的合格本科毕业生。也就是说, 本科生没有毕业的, 根本不可能获取学士学位, 而顺利毕业, 也未必能百分之百地获取学士学位。一个大学毕业生, 如果不能够获取学士学位, 要称其为国家和社会的高级专门人才, 显然是不够准确的。由此可见, 学士学位的获取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是否真正成才, 学士学位的授予对大学生成才至关重要。所以, 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授予机制, 以保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栋梁之材。
我们以为, 学士学位的授予机制可以这样认为:授予工作的全过程应该视作有其运行机制;运行过程中, 激发和促进学生获取学士学位 (另一个角度看, 是授予工作) , 相应有其激励机制;与激励机制相辅相承, 亦应有其约束机制。这三个机制以其运行机制为主体, 以激励、约束机制为手段, 有机结合, 共同构成学士学位授予机制。
首先, 其运行机制是一个有始有终、有理论依据、有实施细则的完整过程, 它是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也是检验和认可大学生是否成才的工作环节之一。从学生入学时候起, 其实就已经开始了这个运行机制, 直至学生毕业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而获取了学士学位, 这个过程才算阶段性完成, 总的看来, 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滚动式且没有间断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充实与完善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 要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 刻苦、扎实、努力、深入地学习掌握各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进行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工作实践, 撰写合格的毕业论文和初期的科研论文, 从而初步达到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为学生授予或不授予学士学位, 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对学生自然形成一种检验, 或认可或不认可。当然, 这并不是说只要获取了学士学位的大学生, 就一定能成才, 也并不认为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对于进入大学校园以求更深阶段、更高层次学习的大学生而言, 学校的培养目的在于使其能学以致用, 成为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如果从这个角度看, 授予学生学士学位, 应该检验和认可大学生是否成才的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之一。
其次, 其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手段, 自始自终贯穿于其运行机制之中, 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调动学生积极、深入、广泛地学习, 直至最后获取学士学位。应该说, 这一机制是促使授予机制良性运行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面, 其对培养大学生成才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如果在入学时, 就已知道上完大学要获取该门学科的学士学位, 在校期间就能够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 自觉、认真地学习, 这本身就是激励机制在起作用。如果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更加刻苦、深入地学习, 可以制订出提前获取学士学位或攻读双学士学位, 或对犯错误的学生, 允许其知过改错, 推迟取得学士学位的时间等有关激励措施, 那么, 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会更加明显。
与激励机制并存, 围绕着运行机制这一主体, 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承的还有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在积极的方面给予鼓励引导, 而约束机制则对消极的方面起到制约和限制, 它通过对那些不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大学生进行约束, 以保证授予工作的权威性和大学生成才的合格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种约束也是一种激励, 变压力为动力, 促使大学生成为合格人才。如果某学生也未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内容, 即使只差一点, 这一约束机制也会起到其制约作用。而且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渗透到授予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之中和各个方面。
综合起来看, 学士学位授予机制就是由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 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如何合理地、科学地为大学生的成才培养工作把好关、起好促进作用呢?在机制运行过程中, 如果激励机制用过头, 对于学生来讲, 约束性不强, 学生很可能会把获取学士学位不当一回事来抓, 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对付了事, 且惰性意识占上风, 不求进取, 不仅对学生本身是一种损失, 对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反之, 如果约束机制过头, 激励性太弱, 学生感到攻取学士学位的难度太大, 努力了也不会得到什么结果, 极容易产生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情绪, 同样不可取。所以, 授予机制之中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得协调适度, 于激励中有约束, 约束中又不失激励, 且激励与约束要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接受并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运行才能算作顺利, 成为培养也才会因此有意义。
处理好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讲是应该有机结合, 不可偏废, 实施起来却并不像讲起来这样容易。由于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而后具体解决, 此处不可能面面俱到, 逐一为之, 但无论是激励, 还是约束, 我们都应该首先看一看这一措施实施的目的何在?是为了达到一种最终的目标管理, 还是要侧重于其在过程之中的管理。这一基本准则明确之后, 是激励多于约束, 还是约束多于激励, 如何结合自然会随具体要求而适度调速和掌握。就我国现状来看, 其本上是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起来, 既要保证结果又不能忽视过程。要求高, 效果也好, 其源于我们东方民族的教育传统, 主要是讲规范, 要求严谨治学。可以说, 这是其他西方国家和民族所望尘莫及的, 也是我们教育上的一大优势。对此, 我们应当珍视, 并不惜作出深入的研究和完善, 以期为大学生的成才、为培养国家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而是天真地将其当作真理。我走上了读大学这条传送带,寒窗苦读地拿到了学位,憧憬着能够如愿以偿地找到雇主拱手相送的好工作。也正如你现在已经猜到的那样,我从未满足他们的期望,实际上我的很多朋友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尽管我们都以为学位是找到好工作、得到高工资的保证,但再也没有比这更愚蠢、更不靠譜的白日梦了。
还未走出校门前的两个月里,我就已经把简历、求职信、推荐书发给了一百多位雇主,应约面试了十多个岗位,却全是无功而返。我最后干了什么?──找了一个没有我那令人垂涎的学位也可以胜任的岗位。
我那些同学的遭遇也是如此:拿到了学位证书,干的却是高中毕业就可以从事的工作,一个给饭店跑外卖,另一个在赌场里发牌,还有一个在工地打下手。工资当然就更不好意思说了,不过是以元按角计算,要是以后找到所学专业工作的话,起步工资还不如做这类工作的工资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学位不过是帮助我们铺就通向更美好未来的道路,而且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并非是注定,那么我们做错了什么?
是我们没有真正明白学位意味着什么。想想我们得到学位时都做了什么:用镜框镶好挂到墙上。几年后搬家,把它放进盒子里,到了新的住处却再没有挂回墙上。再次搬家后把它送到阁楼上,眼下似乎已经不知遗忘在哪个抽屉里了。说句实话,学位不过是一张纸,绝非是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好运的神仙。
我这样讲并不是说大学教育毫无用处,只是认为大学学位不过是一纸可以参与竞争的许可证,把你放到向着更好未来出发的起跑线上,但不会提供你任何担保。
我曾经认为大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到了毕业的那一天,也是我们梦醒的时分。我们相互祝贺、热烈握手、接过学位、合影留念,然后四处寻找理应给我们提供工作的雇主,却无处寻觅到他们的踪影。
我们直呼上当,可严酷的现实是:学位并非是最后答案,只不过是更大等式中的一个数字,一条起跑线而绝非终点线。要命的是,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曾意识到这一点。
我想说说当前的一种趋势:有的人认为不太成功是因为学位太低,就下决心读研究生。我再次重申不是要否认教育的价值,只是认为他们落入了一个惯性思维的窠臼:继续寻找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那张纸。虽然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证明我是错的,但我还是认为他们做了错误的投资,相信他们一旦得到了新学位,就会发现还是没站在终点线上——脚下不过是一条略微有所不同的新起跑线。
人们给学位本身添加了太多附加值,但请不要期望它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它根本做不到。就大学学位的真正价值而言,它能够告诉雇主的只有一件事:大学毕业不容易。同时,也告诉你,你必须更加聪明、能干,不要辜负上面寄托的希望。
所以请记住,大学学位不过是可以参加竞争的介绍信,剩下的一切就全靠你自己了。
申请学士学位通知
按照西校(2012)494号文《西南大学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含网络和自考)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修订稿)》的要求,今年上半年成教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工作具体要求和程序如下:
一、申请条件:
1.取得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本科学习时间 2-6年(自考生通过本科阶段第一门课程时间至毕业时间不超过6年)。
2.获得毕业证书后一年之内申请有效(以毕业证书上打印时间为准),未取得毕业证不能申请学位。
3.本科在读期间或毕业后一年内通过重庆市学位办组织的成教(含自考)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外语统考,或在上述时限内通过与重庆市学位办成绩互认的省级学位办组织的成教(含自考)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外语统考(以重庆市学位办转发的成绩通知书为准)。
申请人参加外省学位办组织的学位外语考试必须经我校批准并报重庆市学位办备案,否则取得的成绩不予认可。申请外国语言文学类学士学位,需通过除本科专业语种外的第二外国语学士学位外语考试。
4.在学期间本科专业规定的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平均成绩: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网络学历教育本科毕业生达到70分以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达到65分以上。毕业论文成绩优良或在80分以上。本科阶段课程学习补考课目不得超过3门。
5、申请人必须满足以上四项申请条件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二、申请时间:
2013年5月6日-5月17日,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办理,上午8:00至11:30,下午2:30至5:30。请务必在申请期间办理,过时不予受理。
三、申请程序:
1.申请人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⑴“毕业证书”和“外语统考合格证书”(或加盖省级学位办公章的成绩合格单)原件和2份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和2份复印件。重庆市学位外语考试自2011年起不再发放合格证书,因此,2011年后通过重庆市学位外语考试的申请人提供外语统考合格证书编号。
⑵“申请学士学位登记表”和“成绩登记表”各一式2份。申请人务必填写本通知所附的表格,其他格式表格不予接收。
⑶必须详细填写可收到信件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号码,笔迹工整,审核期间保持电话畅通。
⑷申请时务必在“申请学士学位登记表”贴上近期拍摄的一寸半身免冠照片。
2.因所有授位信息需上传教育部审核备案,无标准格式学位照不能上传。所以,申请者本人必须先到我校学位办指定的照相点现场拍摄标准学位授予电子照片(照相时务必说明是拍摄学士学位照,并核对照片上身份证号码及姓名)。
电子照像地点:西南大学1号门相辉影社。电话:68253335 3.缴纳学士学位学费200元。
4.材料不齐或表格格式不符或未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的不予受理。不接受邮寄材料,不代办,务必由申请者本人亲自来办理。
四、办理地点:
1.重庆北碚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原五一所大门内200米,运动场对面)
2.咨询电话:(023)68254710
五、学位证书发放方式
1.2013年7月初将在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学位证书发放时间。
2.学位证书只可选择本人领取或邮寄。
3.根据教育部规定,学位证书遗失后不补发,只开具纸质证明。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
2013年3月25日
西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含自考、网教)本科毕业生
申请学士学位登记表
备注:1.学习形式一栏填写“成教”、“网教”或“自考”。
2.毕业论文(或设计)成绩不纳入总成绩计算课程平均成绩,本表与成绩单内容必
须一致。
3.自考生本科开始时间:本科阶段第一门课程考试通过时间。
4.申请人务必填写通讯地址栏(包含该栏)以上所有栏目中的内容。
西南大学成人自考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
课程考试成绩单(自考生)
考生姓名:专业:
填表说明:
1、课程超过24门,另附页。毕业论文(或设计)成绩不纳入总成绩计算课程平
均成绩。
2、申请人必须详细填写所有栏目(审核人及审核单位无需本人填写)。
西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 课程考试成绩单(成教生、网教生)
考生姓名:专业:学习学院:
填表说明:
1、课程超过24门,另附页。毕业论文(或设计)成绩不纳入总成绩计算课程平
均成绩。
关于印发《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学部、学院(系),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二日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
(2009年9月修订)
第一条 为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保证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校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各个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均应按本办法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办理学位申请。
第三条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博士研究生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一)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或获得署名在前4位的省部级一、二等科技成果奖。
(二)发表符合如下条件的论文:
1.申请理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E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含录用),此外在校人事部门规定的一级刊物上发表(含录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2.申请工学、农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EI、SSCI、AH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含录用),此外在核心期刊[即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刊源、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刊源,下同]上发表(含录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3.申请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SCI、AHCI、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含录用);或在校人事部门规定的一级刊物上至少发表(含录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第四条 对博士生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按如下方法计算: 1.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每项按1篇SCI类收录学术论文计;获得授权实用专利,每项按1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计。
2.发表被ISTP、ISSHP收录的学术论文,按一级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计。
3.编写著作(不含教材)每满5万字(执笔),按1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计。
4.在学期间以第一参加人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项按1篇一级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计。
5.发表影响因子大于5.0(含5.0)的学术论文,每篇按2篇SCI类学术论文计。
6.研究生联合发表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作为主要合作者的研究生可以同时以该篇学术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但前提是该学术论文的主要成果(主要合作者本人实际贡献部分)是其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高影响因子期刊由学科学位委员会认定后公布。
第五条 个别二级学科如因学科特点不能适用上述标准,可由所属学科学位委员会提出适用该学科的标准,报所在学部学位委员会审议,经学部学位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后上报分管校长审批。
第六条 若上述标准不足以对个别博士生的研究成果作出恰当评
价,而影响正常申请学位时,需由导师向学部学位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申明理由,由所在学部学位委员会评定其研究成果,审核是否达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学部学位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后,将相关材料报分管校长审批。批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及申请博士学位程序。
第七条 前述对博士生发表研究成果的要求是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各学院(系)和各学部学位委员会可以根据所属各学科特点,提出高于学校基本要求的标准。
第八条 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应取得与申请硕士学位相应的研究成果。具体标准由各学部学位委员会制订,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后执行。
第九条 上述研究成果均须以浙江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列第二的,第一完成人应是该研究生之导师)完成人。但有如下情形者,按下述规定认可。
(一)以导师组(以导师为主,由合作导师或协助导师组成导师组,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集体指导培养博士生,以导师组中的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发表的学术成果亦予认可。导师组成员名单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一年内报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科,由研究生科管理人员作为导师之一录入“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方为有效。
(二)与境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我校博士生,在合作方教授指导下,从事合作方课题研究并完成的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情形者予以认可:
1.以我校博士生为第一作者,但同时以合作方高校和浙江大学为作者单位的;
2.以合作方导师为第一作者,我校博士生为第二作者,但以浙江大学为博士生的第一作者单位的。
3.博士生署名排第二,但注明为共同第一作者,并以浙江大学为博士生的唯一或第一作者单位的。
第十条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如科研成果未能及时发表,但其学位论文水平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经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审核同意,报校学位办公室备案后,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并通过者,可以向所在学院(系)申请毕业并参加就业,但不能申请学位。
第十一条 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其论文答辩要求的研究成果标准按照本规定执行,非学历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和研究生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应填写“浙江大学学位申请书”(一式两份),连同学位论文交导师审阅。导师应对学位论文进行认真审阅,如实评价,如认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已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并确认其研究成果已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在签署意见后,将申请书送交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科。
第十三条 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科负责校核申请人的课程学习成绩、学分和其他培养环节完成情况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果,对学位论文进行格式审查,并负责组织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工作。
第十四条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人选由所属学科学位委员会确定。
第十五条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由3位及以上与论文有关学
科领域的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1人),评阅人全部同意答辩,即可进行答辩。如有2位以上(含2位)评阅人提出不同意答辩意见,不能进行论文答辩,本次答辩申请程序终止。如有1位评阅人提出不同意答辩意见,经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同意,可再聘请1位专家进行评阅,同意答辩者,可进行论文答辩,如仍不同意答辩的,不能进行论文答辩,本次答辩申请程序终止。
答辩申请程序终止后,申请人须对学位论文进行充实、修改,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再次提出答辩申请。
第十六条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按照《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暂行实施办法》(浙大发研[2005]173号)实行隐名评阅。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是与学位论文有关学科领域的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评阅人不少于5位(其中校外单位专家不少于4位,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者不少于3人)。
经评阅,如同时有两位评阅专家认为学位论文未达到答辩要求、或总体等级评价判定为较差(E),或总体等级评价有一位专家判定为较差(E)、另有一位专家判定为合格(D),本次答辩申请程序终止。当有1位专家的评阅意见认为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不同意答辩或大修改后答辩时,由分管院长(系主任)或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根据其他评阅人的具体评阅意见作综合考虑,审定是否可以继续论文答辩申请程序。如同意继续答辩申请程序,博士生应根据评阅专家的意见对其学位论文作认真修改,重新寄送原评阅专家进行评阅。如评阅专家重新评阅后同意答辩,可以举行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答辩申请程序终止。
若博士生及其导师认为评阅不通过是因为学术观点分歧所致,或因其他原因致使评阅有失公正,可按照《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暂行实施办法》(浙大发研[2005]173号),填写“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学术观点分歧申诉表”,向所属学科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诉。由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组织2-3名校内同行专家对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的意见和博士生及其导师的申诉意见进行审定,如果专家审定认为确实存在学术观点分歧,可以另外聘请1--2位专家进行重新评阅。如新的评阅结果为同意答辩,即可举行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答辩申请程序终止。
答辩申请程序终止后,博士生必须根据评阅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学位论文作实质性的修改,经指导教师审阅定稿后,填写“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重新评阅申请表”,申明具体的修改内容,方可再次提出答辩申请。
第十七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校内3-5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外系、外专业相关学科的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担任。如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时,申请人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第十八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一般应有具备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4人,外校或外系、外专业相关学科的专家不少于2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具备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担任,申请人指导教师不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如果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申请人的指导教师只能有1人参加答辩委员会。非隐名学位论文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之间只能重复1人。
第十九条 论文送审、聘请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均由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科统一办理。论文评阅书、评阅聘书、答辩聘书由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科盖章后密封传递;实行学位论文网上评阅者,由研究生教育科将有关网页登录及密码等信息发送给评阅专家。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应在答辩前45天、硕士学位论文送审应在答辩前一个月将评审材料送达评阅人。专家的论文评阅书一律寄回至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科。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30天、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15天送达各答辩委员。
第二十条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研究生应在预期答辩前1个星期将答辩预备信息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以通过网络公告答辩信息。同时,还应提前张贴学位论文答辩通告,硕士生提前2天在所在学院(系)范围、博士生提前3天在校区范围张贴学位论文答辩通告。
第二十一条 涉密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工作,应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研究生从事涉密项目研究的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试行)》(浙大发研[2005]181号)进行。
第二十二条 举行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做好答辩记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人应由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人应由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三条 答辩委员会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作出答辩决议。经三分之二及以上委员同意,答辩方为通过。答辩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生效。
第二十四条 答辩结束后,记录人应将学位论文评阅书、学位 — 8 —
申请书、答辩记录和表决票送交所在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科。
第二十五条 答辩通过后,答辩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专家对学位论文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修改学位论文;将导师审核同意的最终定稿学位论文的电子版上传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将相应的纸质文本按规定份数交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科、图书馆等部门。
研究生教育科将研究生答辩材料整理后提交学科学位委员会审核。
第二十六条 学科学位委员会应逐个审查拟授予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成果是否达到要求。学科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硕士学位授予名单,初审博士学位申请者名单,并将学科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纪要交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十七条 学部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并将学部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纪要交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八条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的,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于半年之后一年之内重新申请答辩。如再次答辩仍未通过的,则取消其硕士学位申请资格。
第二十九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又未曾获得该学科的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可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或经答辩委员会同意,修改好论文并在半年之后二年之内重新申请答辩一次;重新答辩仍未通过者,取消其博士学位申请资格。
第三十条 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但未获得
学位的毕业研究生,若在三年内正式发表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研究成果,可向相应学科学位委员会申请学位;但在三年内未能取得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研究成果或未提出学位申请的,学校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浙大发研[2002]16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主题词:学位
规定
通知
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
主动公开
1 教学方式介绍
教学方式主要分为Field Trip(野外考察)、Team Work(小组作业)、Tutorial(辅导)、Presentation(演说展示)、Lecture(理论讲座)。
Field Trip(野外考察):实地考察是设计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富有启发意义的自然景观,评估其价值,可作为设计的灵感之源。实际上,设计实践课程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设计场地和其他实地的参观、讨论、分组实践、研读相关书籍以及图板或计算机制图等。
Team Work(小组作业):这种教学方式几乎覆盖了绝大部分课题的前期实践调查部分,每次Team Work的合作伙伴一般都不会和以前的相重复,这样就锻炼了学生与来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专业背景的同学的交流能力。使得学生们可以共享各自不同的技能和文化视角,同时也为将来的职业实践跨学科合作做出准备。Team Work作业布置之前会要求各组员签订一份合作协议,明确各组员的义务与责任,以及违规的处理办法。
Tutorial(辅导):这种教学方式一般会配备4名~5名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在进行Tutorial之前,每位教师就会把他自己的那份时间段表格粘贴在工作室的信息板上,一般以30 min为一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时段灵活安排签约选择所需专业方向教师的辅导,这4个~5个老师通常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有美学、植物、结构、生态等,景观系鼓励学生在辅导课过程中签约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另外一种辅导叫做Personal Tutorial(个人辅导),这名导师须由具有一定职业经验的老师担任,负责约15位学生。Tutor会在每学期的期中单独约见每一名学生,与其对职业规划、学习困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指导。
Presentation(演说展示):这种教学方式也是中国学生最为惧怕的一种,Presentation就是在做完一个Project(课题)之后,必须面对本课题所有师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课题成果的演说展示,并由专人记录时间。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汇报讲演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
Lecture(理论讲座):这是国内较为常规的教学方式之一,不同之处是所有课程的教学讲义及相关的阅读学习资料会及时上传至学生的个人空间,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之用。
2 课程体系介绍
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当属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景观建筑学硕士),学制2年。该课程与英国皇家景观建筑师协会注册制度严密结合,作为景观高等教育与国家执业注册师制度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的景观建筑学系列课程对于景观专业的学科建设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其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见表1。
3 教学实录
Introduction of Design Practice(设计应用初步)第1学期第3,4周:
第一节课,主讲教师Clare粗略地介绍了一下此次Project(项目)的设计任务,要求重新设计校图书馆旁的休闲广场,这是入学后的第一个设计项目,所以无需绘制正式图纸,只需用草图的形式汇编一份Design File(设计文件)并完成其实体模型,以利于部分非景观专业背景的学生零压力迅速进入专业角色。随后Clare限定大家用10 min迅速的考察场地,选用三个单词表述各自对这块场地的First Feeling(第一感觉)。10 min后回到Studio,Clare要求每位同学从自己选用的三个单词之中挑选出一个写在黑板上以供大家互相学习交流,感受来自不同文化专业背景的同学对同一块场地的不同见解。
Clare给每位同学发放了一张本次Project的屏蔽了相关数据的地形图,进行实地勘测完善地形图上被屏蔽掉的相关数据,然后根据勘测得出的数据利用午休时间,小组分工绘制不同的场地地形剖面,最后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供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
下午,各组员把个人填写的A4场地条件分析表格经讨论后汇总到一张A3大小的小组场地条件分析表格上。然后由三位教师把所有同学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大讨论,Clare在讲台上主持研讨,由另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快速记录,通过集思广益、去伪存真,在场地条件优劣情况分析出来以后,针对性的设计构思也将很快的浮出水面。
Clare开始讲课了———Design Language(设计语言),发放一叠相关的handout(课堂资料),摘自《From Concept to Form》(从概念到形式),主要讲授如何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与构形方式将不同的设计理念、空间形式、景观元素落实到实际的景观方案当中,同时辅以大量的欧美景观实例图片对各种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讲解。让大家对Design Language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Clare就选取了一些康德斯基等抽象化大师的名作发放给同学们,要求两人一组从中任选一张,在40 min之内根据自己对作品中二维抽象空间的理解完成一个三维立体空间构成模型(见图1)。
40 min之后,各小组按时完成相关模型,正当大家围合在大展台边上欣赏这些空间各异、形式多样的模型时,Clare突然站在边上的一张小桌子上,要求大家根据自己面前的模型做一个2 min的快速方案,全凭第一感觉,平立剖皆可。短短的2 min,就是为了激发大家闪电般的灵感。在这里被称之为Brain Storm,是经常被运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
图书馆休闲广场设计项目以后的课程就全部都是以Tutorial(辅导)的方式来进行,每位同学查看工作室信息板上的辅导时段表格,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灵活安排在各不同专业方向老师的时间表格里签约,这些老师分别来自植物,美学,结构等方面,各位同学选择相关专业方向的辅导,以弥补某些专业方面的不足。
图书馆项目两周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最后,提交完方案模型(见图2),填写方案评估表。当然,导师已经在评估表上罗列了部分评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然后带上评估表格参加相应老师主持的小组评审。首先,方案作者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介绍,接着评审人根据自己填写的评估表对自己评审的方案进行评价,然后是本组同学提问,作者答疑,最后主持老师对方案总结每一个人的作品都会经过介绍、评价、提问、答疑这一过程,这就锻炼了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讲演方案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他们评审他人方案的能力,促进学生间的这种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对开拓设计思路是相当有利的。
摘要:结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概况,详细介绍了该学校景观系的野外考察,小组作业,演说展示等教学方式,阐述了该系景观建筑学硕士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并列出了“景观设计应用初步”课程的部分教学实录,以期指导国内同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景观系,教学方式,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英国大学海外授学位每年获利20亿英镑
英国大学在授予海外学生的学位中获利20亿英镑。英国大学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依赖设立于中国、马来西亚和中东地区的海外分校。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的数字显示,目前诺丁汉大学、博尔顿大学、米德尔赛克斯大学和赫瑞瓦特大学设于海外的分支机构,共有196 640名学生。英国诺丁汉大学在中国宁波校区有3 500名国际学生及57名英国籍学生。
英国海外分校每名全日制学生平均一年的学费是1万英镑。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的数字显示,英国大学2007-2008年度的学费收入总值为234亿英镑,海外分支机构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10%。
中国是英国主要的留学生来源国之一。目前,有19 385名中国学生在英国攻读学士学位课程,另有21 990名中国学生攻读研究生学位。
(苑苑编译自英国《泰晤士报》2009年9月24日)
美国2/3大学生靠贷款读书
人均负债2.3万美元
美国联邦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8-2009学年学生用以支付大学教育费用的贷款金额激增,贷款总额比2007-2008学年增加25%,高达751亿美元,比1994-1995学年高17%。美国联邦教育部常务副部长薛曼说,虽然这个数字十分惊人,但这是由于当前的特殊经济状况造成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贷款在高等教育中变得更为常见。目前,美国2/3的大学生用贷款支付学费,到他们毕业时,平均债务为23 186美元;12年前,只有58%的学生贷款读大学,平均债务为13 172美元。
讽刺的是,贷款的增加可能又会引起学费上升,因为贷款会让学校以为人人有能力支付学费;而学费增加又迫使学生借更多钱,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 508名35岁以下的大学毕业生中,39%的人表示至少需要10年时间来偿还与教育相关的借款。
目前,用于资助大学生的美国联邦斯坦福助学贷款上限从2.3万美元增加至3.1万美元,使得学生们可以减少向高风险的私人贷款机构借钱,这算是让学生感到欣慰的好消息。
想到毕业后将要面临的高额债务,许多学生不禁还是心惊胆跳。密歇根大学的大二学生索罗学习新闻专业,她预计毕业将面临6万美元的贷款。30岁的莱舍兹是一名律师,他的7年大学与法学院生涯累积了17. 5万美元的巨额债务。
(加拿大《星岛日报》2009年9月4日)
英国人上大学比率偏低
英国的本土大学毕业生比例低于斯洛伐克和波兰,导致英国大学学历在国际上的排名急速下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年度报告中指出,2007年英国只有37%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深造并获得学位,这在26个发达国家中排名第14位。2000年,英国在经合组织的排名中位列第3。
分析人士称,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能动性不如其他国家。此外,英国青少年中“啃老族”的人数比率高于其他国家。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英国取得大学学位的人数仅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在冰岛,2/3的人拥有大学学位。波兰、冰岛、爱尔兰、荷兰、瑞典和葡萄牙已经超过英国。斯洛伐克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从2002年的23%上升到了2007年的39%,超过了英国。
(英国广播公司2009年9月10日)
日本投入2 700亿日元
作为研发尖端科技补助基金
日本政府为了推动尖端科技研发,跻身世界科技领导地位。由麻生首相任主席的总合科学技术会议于9月4日决定投资2 700亿日元作为研发尖端科技的补助基金。
过去日本政府补助经费最多每人每年3亿日元。而这次会议决定的补助经费为每人在3年~5年内,可获30亿~150亿日元的补助,是历年来个人获得此项补助金额最高的一年。
(日本《每日新闻》2009年9月5日)
越南上调大学学费
越南总理阮晋勇批准《2009-2010学年公立职业学校和大学学费调整案》,大学生每月学费从18万越南盾增长至24万越南盾。学费上调后,大学学费每月将为5万~24万越南盾;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高等专科学校为4万~20万越南盾;职业学校为2万~16万越南盾。
越南多所大学对于政府上调学费的措施表示支持。从2009年开始,越南财政学院的学费上调为每月每人24万越南盾。国民经济大学阮文常校长表示,该校各科系学费,将上调为每月每人24万越南盾。商贸大学阮百科校长则表示,学费是学校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越南各大学希望通过增收学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越南《劳动人报》2009年8月28日)
加州大学学费拟上涨32%
美国加州大学9日宣布,该校校董会讨论再次提高学费,涨幅可能高达32%。如果这次增收学费的提案通过,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加州大学本科学生的学费将首次超过1万美元。
加州大学宣布,32%的学费涨幅将分两次实施。首先,在2010年春季学期上调7.5%;其次,在2010年秋季学期再上调24.5%。这次学费大涨,将使大学部学生的学费从目前的7 788美元,增加至10 302美元,每名学生每年须多付2 500美元学费。在此次学费上调计划中,研究生的学费也要从2010年秋季起增长32%。
对于学费大涨32%,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校区大学部学生会会长桑捷斯说,这样高额的学费将会使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
加州大学校董会除了大涨32%的学费,还将在第二年减少招生名额;加州大学在2009年秋季学期已减少招生数千人,现在计划在2010年和未来几年每年减少招生2 300人。
(美国《圣荷西水星报》2009年9月9日)
欧盟60%的高中生至少学习两门外语
欧盟统计局9月24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在欧盟国家中,60%的高中学生至少学习两门外语,33%的高中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外语,而不学习外语的学生只有6%。
在捷克、卢森堡、荷兰和芬兰,所有的高中生都至少学习两门外语。但是,在英国51%以上的高中生不学习任何外语。在除卢森堡、爱尔兰和英国之外的所有欧盟成员国中,英语学习最普遍。在卢森堡,英语、法语和德语的学习都非常普遍,而在爱尔兰和英国,法语是学生们选择最多的一门外语。
调查显示,在欧盟国家25岁~64岁的成年人中,28%的人至少会讲两门外语,36%的人至少会讲一门外语,还有36%的人不会讲任何外语。
为促进欧洲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欧盟在2001年举办了“语言年”活动。作为“语言年”活动的延伸,从2002年起,欧盟把每年的9月26日定为“欧洲语言日”。
(新华网2009年9月24日)
英国A-level重考生将增加
2009年英国大学录取学生竞争空前激烈,迫使一些学生作出复读和重考的决定。由于2009年英国大学落榜学生增多,预计2010年重考学生数量将上升。
2009年大学专业录取供不应求,共有60多万名学生报考有限的大学录取名额。因此,预计许多2009年落榜的学生将复读,在2010年重考A-level并重新填报大学志愿。2008年,1.2万名学生通过远程教育机构、国际函授学校报名复读了A-level和GCSE课程。
(英国广播公司2009年9月3日)
俄罗斯高校新生入学人数呈下降趋势
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部长富尔先科9月24日在政府技术与创新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因人口出生率严重下降,未来3、4年后,俄罗斯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将呈大幅下降趋势。
2009年,俄罗斯的高等院校共招收新生37.7万人,而计划招生人数为42万人。富尔先科认为,造成学生人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最终可能形成这样一种情况,即任何一个中学生只要愿意,都可以进大学学习。
富尔先科说,俄罗斯全国统一高考结果显示,考生的录取率为70%。2009年,俄罗斯有20所大学未能按计划全额招满学生。
(新华网2009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