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导学案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识图形导学案(共10篇)

认识图形导学案 篇1

太平镇小学钟生芳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18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题。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为保证学习图形的旋转与平移,中心对称图形等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设计理念:

学生对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缺乏空间概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对剪、画轴对称图形会感到吃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创设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愉悦,并动起来。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指出对称轴。教学难点: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结合实例感知轴对称现象。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彩纸、剪刀。

学具:轴对称图形卡片、彩纸、剪刀、彩笔

一、教师操作激趣,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是什么? 我能很快变出一只美丽的蝴蝶,睁大眼睛瞧好了!(老师在纸上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对称的蝴蝶,老师边做边说。)你们看,它来了。(把蝴蝶打开)你也想剪一个试试吗?(课件出示一颗小松树)谁先来说说你的好方法。今天的课堂学习之后,你们就能很快剪出好多好多的漂亮图形,看看谁先掌握法宝。

(设计意图:老师动手操作剪蝴蝶作为导入,虽然没有强调.却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观察老师剪的过程和所剪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而接下来话锋一转,让学生来试试,恰好激起了学生的欲望,引入水到渠成。)

二、小组合作猜想验证对称图形,引入课题 四人小组合作验证:验证例1 的图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扇形”等平面图形。

先让学生观察,师:这些平面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怎样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寻找验证方法:师引导学生寻找验证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对折)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对折后认真观察:将对称图形对折后有什么发现?

小结:这些对称的图形通过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载体,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进而发现、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从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理解认识对称轴,轴对称图形

师:打开折过的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对称轴”。这些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看,老师刚才剪下的那只蝴蝶飞到这里来了(课件演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板书: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用课件演示,强化学生的感官,让其深刻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为后面的操作奠定基础)

四、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看到了,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也想来剪一剪。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机会,让你们也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动手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想一想,你打算剪一个什么样的轴对称图形?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剪呢?(学生思考)我们看谁剪的轴对称图形最与众不同,速度还很快。如果你剪的很认真,老师就发给你一个五角星作为奖励。待会还要请你来介绍一下成功的经验,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动手剪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前,老师让学生先来想一想剪什么和用什么方法剪,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以防出现直接动手剪,手足无措的情况。在剪纸活动时.提出了二个要求,一是要“与众不同”.力求创新,二是要速度快.因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最容易拖延教学时间的环节。五角星实际是后面练习的学具,用奖励的方式发给学生。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还不会和其他的学具发生混淆,可谓一举两得。)

师:老师看到许多同学都剪好了。那你怎么样让别人知道你剪的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引导生回答:把它对折一下,看看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

师:好,那现在就让我们同桌间互相检验一下,看看他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不是,请你帮他修改修改。

(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师:(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们的手可真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剪出这么多各式各样漂亮的对称图形。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你最喜欢哪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设计意图:在探究“轴对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折纸、剪纸,人人经历剪的过程。发现了只有时折后才能剪出轴对称的图形,而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对前面两个要求的总结。)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虽然你们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形状不一样,但是他们身上包括老师的这个图形在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找到了吗? 引导学生找对称轴。请同学们看一看(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过程),画对称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在黑板上示范,用动作提示学生要用格尺。)请帮老师看看画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学生对所剪的轴对称图形的评价实际上就是感受轴对称带来的美的过程。老师强调用格尺画对称轴.以及动作上的提示,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示范画对称轴时。让学生帮老师看一看画的对不对。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同时也实现了教师课堂上由知识传播者转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角色转换.)

(学生们拿出例1的图形)师:请同学们先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观察的方法判断的,虽然这个方法非常快,也很直观,但不见得特别准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检验。

师:那我们快动手检验一下吧。

(学生对折检验,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合作检验。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动手折、剪轴对称图形.已基本认识并初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更多是用了目测的方法。所以老师这里特意安排了先目测、再对折检验的环节,培养学生的目测观察能力,对知识的教学循序渐进,层次清晰,也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打基础。)

师: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在生活中,还有好多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师:同学们.我们所说的轴对称图形,一般都是指平面图形。像房子这样的物体有一定的厚度,是立体的,所以我们只能说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而不能说它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举例,同学们:你们能举出这么多例子,说明你们平时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物体,请跟着老师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美!(多媒体播放、师配朗诵)

(设计意图:对称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感悟和理解后,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环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轴对称图形和物体的两边是对称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平面图形,而后者则是有厚度的物体,是不能称之为轴对称图形的。对于这点,学生是很容易混淆的。所以老师在这一部分要特意强调区别,并让学生分别进行举例,来进行区分。让学生欣赏对称在生活中的美,更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基础练习:判断。(课件出示P120的第1题,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应用练习:猜一猜。(课件出示P120的第2题)

3、游戏:木头人。师先示范,做对称动作,摆姿势,包括表情。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全面认识,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判断轴对称图形。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体会轴对称,并能锻炼孩子们的反应能力)

四、拓展延伸,动手创造

小组合作动手做轴对称图形,创造美。

(设计意图:创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轴对称图形带给我们的美!(课件播放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对称在生活中、学习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板书设计:

认识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

认识图形导学案 篇2

一、创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

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 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 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 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1.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 通常重结论, 轻过程, 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 再喂给学生, 学生通常被动接受, 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概念、具体的读图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 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 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 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 自己去体验, 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 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例如, 中东地区石油外运的课后活动, .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如何从波斯湾经三条石油外运线运到西欧、美国、日本。以前处理这部分内容时, 通常是教师一边讲, 学生一边填, 教师讲解、强调的很到位, 然后再让学生反复背诵记忆。这样, 学生出错率很低, 表面看来效果很好。事实上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 自己并没有去思考。如果考试时稍加变动条件, 学生就不知所向了。今年讲到这部分内容时, 以学案形式先给学生提出研究内容:首先看“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 再指导学生阅读各航线经过的大洋, 明确主要的海峡、运河的位置, 强调几个关键的地方,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或地区, 并找几个小组作简要汇报, 小组之间互相点评, 对于共性的错误和重要环节教师又作了强调, 随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错误相对来说较多, 教师都一一进行纠正, 纠正过程中, 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通过这一活动, 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 学习上有了成功感, 兴趣浓厚了, 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2. 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 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 跟不上, 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 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 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现在处理教材或讲授知识点时, 利用导学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因材施教。利用学习小组,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通过生生合作, 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 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 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 使优生更优, 差生不落后, 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师素质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 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 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 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这一挑战,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

1. 教师要学会利用导学案与学生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导学案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与交流的媒体。学生在讨论活动中,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 心灵也要蹲下来, 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 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和他交流, 在和他一起学习, 完成目标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2. 教师要学会倾听、赏识和激励

现在的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 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 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的学会倾听, 和学生共同探究, 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 赏识学生取得的每一次成绩。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 在成功中长大, 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新的导学案教学方式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怎样学, 教师就怎样教, 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 拓展知识面, 丰富教学素材。

实施“学案导学”的认识和思考 篇3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好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使其构成体系,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作业,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是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教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导学材料,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自主合作,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知识的教学活动;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对学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解答,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1. 合理编制导学案,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导学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习的新起点,教师合理编制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要求、检测重难点、预习思考题、导学学案等内容,并有配套练习题,形成学案。习题的设计要力求形式多样,同时也要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旨在让学困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 “跳一跳”。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 自主完成导学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课前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课文和资料及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自学能力。学生有了导学案,自学就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根据导学案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要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课前学生自主地完成导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3. 针对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适当点拨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 当堂达标训练,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拓展,同时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 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把学案中的“教学目标”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学案的首条内容应是“学习目标”,它设计的意图是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知识的把握层次,从而明确自主学习的最终结果。它不是“教学目标”,有些老师把“教学目标”当成“学习目标”,从而使得学生首先看到 “教学目标”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学习目标”应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明确本节课学生应掌握什么知识,获得什么能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

误区二:导学案等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所以,编写导学案,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导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误区三:导学案内容习题化。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误区四:导学问题设计不合理。导学案中问题的编写是关键。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另外,设计的问题还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还要有学生的思考在里面。设计要有层次,起点要低,台阶要小,使学生稍努力就能跨上去,这样就更容易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有的老师在选取资料、设计问题时,一味求新、求异、求难,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误区五:课堂互动教师置之身外。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并非游离于学生之外。有些老师认为“导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在学生互动时,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无事可干。结果不仅是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所以,在学生小组互动的时候,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交流的内容,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同时充分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新自我 新认识》导学案 篇4

新自我新认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树立完善自我的信心,全面发展地认识自己。2.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3.知道全面、发展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知道认识自我的途径。重点:

1.自觉形成全面、发展看待自己的观点。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难点: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学习过程

一、问题探究

(一)人贵有自知之明

1.有的同学认为普通人才有缺点,伟人和名人都是完美的,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正确评价自己有什么好处?

(二)描绘清晰完整的“我” 1.正确评价自己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有哪些?

二、达标演练

(一)快乐简答

1.正确认识自己的好处有哪些?(或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二)羊与长颈鹿

长颈鹿说:“我个子高,能吃到树上部的叶子,你可吃不到!”羊说:“我能穿过门洞,吃到围栏外面的草,你却吃不到!” 1.长颈鹿和羊为什么争论?它们各自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2.谈谈这则材料给你有什么启示?

3.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百分数的认识导学案 篇5

导 学

四 合 路 陈 洪

小 学

案 百分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百分数的数据资料,课上交流。百分数为什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板书课题)教师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过程】 认真阅读教材第64、65页,思考下列问题:(建议8—10分完成)1.完成教材64页“比一比”

根据情境(1)你认为应该选派哪名队员更合适?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罚点球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把分数化成小数,也可能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方法解决。

教师指导:学生不了解“罚点球”,“命中率”教师进行简单的补充。根据情境(2)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与同学进行交流。

让学生继续体会当分母不同时不好进行比较,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好比较了,让生体会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2.看教材第64页“认一认”,举例说明什么叫百分数,并说一说怎样正确读写百分数。

介绍百分数的读写和意义。(学生能根据书中内容归纳出问题的答案)教师指导: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联系“比一比”中“派谁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哪个品种发芽情况最好”就是发芽率。

3.完成教材地65页“读一读,说一说”。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每个情境中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材从多种角度解释了百分数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例如:绿化覆盖率为40.6%。可以描述:每100米的土地上约有40.6米的绿化面积。也可以描述:绿化面积占北京尘世面积的百分中四十点六。

4.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百分数?说说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在全班进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每个百分数表示什么。由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5.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用“?”标记出来。(先请同伴帮助解决,最后还可以求助老师帮你解决)

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教师指导:

1、意义

2、写法

3、名称

4、应用

(组内交流:互评对错,分析错误原因,帮助矫正,准备展示。)【展示交流】

(教师设计展示交流形式,控制时间,在12--15分完成;分组展示交流,说出收获与困惑,组内补充,组间质疑;组织学生倾听,随时记录好的方法和建议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追问、评价、提升;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达标反馈】 必做题

1.在下面完成教材第65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交流。2.在教材上完成第66页“练一练”的第2题。

对于第(1)题,急哦按时选择一道,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对于第(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在教材上完成第66页“练一练”的第3题。

基本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关注学习困难同学,给与特别关注。选做题(教师自主设计)

说一说你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中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并与同学交流。注视学生交流,拓展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评价反馈:教师设计反馈的形式,掌握反馈时间,学生记录自己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反馈矫正,做到“堂堂清”。)

【学教反思】(学生自我反思:本节课我学会了„„?我还有哪些收获?教师总结)

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的体现了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也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第66页“实践活动”。

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改写小数。

2、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3、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同学们逛过超市吗?在超市里你看到商品的价格是怎样写的?谁能说一说。

二、自学探究

1、自学课本第88页内容

(1)填空:火腿肠5.98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牛奶0.85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面包2.60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2)仔细观看数字5.98,0.85,2.60三个数字有什么特征?你发现了什么?(3)你会读这些小数吗?应该怎样读呢?

2、自学课本第89页教学例1,思考:

(1)王东身高1米30厘米,但只能用米作单位,应该这样表示?(2)理解题意,完成例1填空;

三、小组合作交流

1、什么样的数叫小数?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小数的读数方法是什么?写数方法呢?

3、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应该这样用小数表示?

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1、你能读出下列小数吗?总结一下小数的写法。

八点零四 零点四零零五

数的写法:

2、认识小数,你学到了什么?

五、学习反馈

1、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2、读出下列小数:

2.13 8.037 0.02 7.12

3、写出下列各数:

八点七 零点二五 二十点一五 一点零一三 教与学的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比较小数大小 教学目标: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通过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所学内容,说一说:

1、根据所学准确进行换算

0.9米是()分米 1.15米是()米()分米 0.88米是()分米 1.2米是()米()分米 0.9米=()厘米 1.2米=()厘米 1.15米=()厘米 0.88米=()厘米

2、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怎样?

二、自学探究

自学课本第90页教学例2,思考:

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应该怎样进行比较呢?你的方法是什么?想想看。

三、小组合作交流

1、怎样比较四人跳高的比赛成绩,你的方法是什么?

2、比较的时候应该线比较什么,再比较什么?

3、如果两个小数整数部分相等,应该先比较哪一位,再比较哪一位?

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五、学习反馈

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

教与学的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巩固小数的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填空

(1)8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分米,用小数表示是()分米;(2)12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3)8角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4)4角3分写成小数是()元;(5)1米2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2、读出或者写出下面横线上的小数。

(1)1千克海水含盐零点零三千克。()(2)一只鸵鸟每小时可以跑五十四点四千米。()(3)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4)通讯卫星重达2.03吨。()(5)2011年5月15日晚上,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中国选手刘翔以13.07秒夺得冠军。()

3、在○里填上“>”“<”或“=”。

0.06元○0.11元 2.01元○1.99元 0.54元○0.56元 3.01米○2.9米 2.01元○1.99元 0.4米○0.41米

二、自学探究

自主完成课本第91页练习二十一

三、小组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订正课本第91页练习二十一

教与学的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74+28= 515+62= 702-286= 900-68=

2、手套2.00元,袜子1.60元,你知道这两样一共多少钱吗

二、自学探究

1、自学课本第95教学例3,思考:(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3)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

2、自学课本第96页教学例4,思考:(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带橡皮的铅笔比普通铅笔贵多少元?这道题你会解决吗?(3)怎样列式?请你试试看。

三、小组合作交流

1、根据自学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探究0.8+0.6的计算方法。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探究1.2-0.6的计算方法。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96页做一做。

2、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1)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2)计算语文课本比数学课本多(少)多少元?

3、看够物信息,自己分别列一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面条一包 食盐一袋 火腿肠 味精一袋 1.86元 1.20元 5.06元 9.47元(1)

(2)

教与学的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

教学目标:巩固小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强化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先说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并准确计算下列各题。4.6+5.4= 0.6+0.8= 0.36+0.4= 14.1+3.6=

4.9-2.7= 0.8-0.4= 1.9-0.6= 10.9-7.8=

二、自学探究

自主完成课本第97页练习二十二

三、小组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订正课本第97页练习二十二 教与学的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小数的认识及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进行小数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纳

翻阅课本第88—98页内容,归纳本单元知识点:

1、小数的组成:由()部分、()和()部分组成;

2、小数的含义: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小数的读法:先读()部分,按照()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最后的()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不管有几个0,都要()。

4、小数的写法:先写()部分,按照()的写法来写,()部分是零就写();再写(),()要点在个位的();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不管有几个零都要()。

5、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如果第一个数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上的数,以此类推。

6、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齐,()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题型变式

1、算一算,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5392 + ○ 1.8 101010108610.8□.6 + □.6-□.5 2 0.1 □ 2.6 □ 5.4 9.4

4、小强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把其中一个加数4.2看成了42,结果得到52.6.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5、在一道减法计算题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38,其中差是12.3,求减数是多少?

如何编写导学案 篇7

第一,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 即导学式教学, 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 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 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同时导学案的使用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第二, 编写原则是我们编写导学案的主心骨, 学案编写的原则有:1.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而言, 必须要尊重学生, 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 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 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 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以确立其主体地位, 做学习的主人。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 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领悟知识的奥妙,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 在编写时,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由浅入深, 小台阶、低梯度,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 要强调内容创新,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 编写学案的关键:1.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 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 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和设想。2.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问题要精心设计。3.问题要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 要分层探究, 有序引导,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要由低到高, 螺旋状上升, 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 就可以了解概念, 推演规则, 应用语法, 完成典型例题, 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第四, 编写学案的具体要求:1.学习目标务必具体, 建议用“记住”、“弄清”、“会”等词, 尽量回避难以把握的要求, 如“了解”、“理解”、“掌握”等。2.重点难点要清楚, 不要含糊不清, 让学生一看就清楚明白。3.学法指导是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教学要求, 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 比较能够弄明白概念, 学会某种技能技巧的方法, 这是学案最不好写的一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素养、教学的经验。4.知识链接指学习新课需要准备的知识、工具, 也可能是这部分知识与另一部分的链接, 一般不要向后续发展的方向链接。5.问题探究是自学的核心内容, 必须做到知识层次化, 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可以是知识探究, 也可以是方法探究, 不论哪种都需要老师去引导。所谓引导, 即教师按照知识发展的层次、方向, 明确告诉学生要探究什么, 怎样去探究, 探究的工具是什么。结束部分, 一般要有点拨。所谓点拨主要是指对某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及某定理的作用、使用的技巧。6.要有学后反思, 从知识—本节课主要学了那些知识、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思想方法和能力—本节课要掌握那些技能三个方面去反思。7.作业布置要适量, 不要太多。8.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自我评定的意识, 分四个等级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

第五, 编写过程备课组依据教学内容分块到每位教师, 各位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 认真编写。然后备课组认真讨论, 再返回修订内容。修订后, 再把导学案交给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去修改, 要逐行修订, 再返回编者修订, 要注意听取学生意见。主要修订内容:是否层次化、问题化, 关注引导、点拨、分析, 总结提升模块。在具体使用时, 各位教师应依据学生层次适当删减增补并及时反馈修订。

第六, 注意几点:1.“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2.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 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 引导思维的方向,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各项化, 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

认识图形导学案 篇8

一、何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什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适时点拨相结合。概括地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一)“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决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兴趣,达到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导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三)“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加强。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五)“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内容,在学案上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授课教师要再一次阅读学案,补充学案,进行课前备课,使学案具有个性特色。

(二)课堂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2.预习检查或交流。学生在学案预习检查板块的空白处根据学案要求填写,清理课堂学习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的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订正。

3.课堂探究。①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将学案上设计的课堂研讨问题与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中,使小组任务专题化。学生要结合学习指导,在学案上用铅笔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用铅笔写有利于小组讨论后再次订正),完成教师分配任务。②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学案上的自学探究记录,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由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小组成员根据组长安排在黑板上板示,做好展示准备,这个环节要求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③展示讲解。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允许多种形式出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案上及时做好笔记。展示讲解完后,其他组同学及时质疑和补充,也可以反问追问,深层次探究问题。④巩固提升。巩固练习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案,收集学生答题信息。提升训练主要针对优秀生,课堂时间不足,可以课外完成。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在学案的学后记栏填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等内容。教师课后要在此栏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为以后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案导学”教学优势

(一)“学案导学”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收获。学生角度:(1)乐学、爱学、会学、能学;(2)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角度:(1)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家的乐趣;(2)由“警察”转为“朋友”——享受新型的师生关系;(3)把职业当成事业——有一种期盼永远留在心中。

认识图形导学案 篇9

一年 级        学科  数学                           教 师:石云霞

学习

内容

学习

标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10的各数。会认读写1--5各数。

2、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4、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10的各数。

2、会认、读、写1--5各数,1--5各数数物对应及意义,2--5各数的组成

课前

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盒

www.xkb1.com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流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师:数学课上了这么久了,老师想大家都想早点学习数字,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先来学习1~5这5个数字。

2、出示图片。

二、组织探究、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观察图中有什么?

小朋友在干什么?

天上有几架飞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数出个数,陆续引出1~5这5个数字,注意顺序、方法

3、教学数字1

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1个的?用小棒摆出1。师相应的板书。

一个太阳,一辆坦克……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1。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4、教学数字2

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2个的?

两艘火箭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2。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5、教学数字3

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3个的?

三辆小汽车新课标第一网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3。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以下教学与以上教学方式一致。

6、整理归纳、练习应用。

学生根据教师所写的正规数字在练习本上书

写数字,并要求认真书写,姿势规范。

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写数字1--5,我们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

展  学习写1--5,继续练习数数

认识图形导学案 篇10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学习内容:数学书2、3、4页

学习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一大格是()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3、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秒针走一圈是( )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看教材1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8()()5()(3)()()

2、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圈。秒针走()圈,分针走()格。)

5、秒针走1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6、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7、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看1分钟时间能做些什么?

三、过关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1分钟写( )个字。

3、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1分=( )秒,120秒=( )分

上一篇:洗煤厂安全规程下一篇:初三化学下册实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