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班班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巧用班班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班班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班班通”工程对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而开始着手建设自己学校的“班班通”,而在“班班通”环境下怎样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成为“班班通”工程学校的当务之急。但并非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班班通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班班通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态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分析、理解和创造的能力,促使教学质量大大地提高。当一个新生事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热情拥抱的举动,但也应有冷静审视的头脑,我们中学数学教师也不例外,这样方能为班班通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达到“巧用班班通,构建高效快乐数学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班班通 数学 快乐课堂 高效课堂

数学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概念抽象、逻辑严密和应用广泛的特性。但谈及数学课,特别是一些涉及空间图形或动态图形的数学课,许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感到伤脑筋,教师可能在课堂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学生们根本就不领情。在他们的感受中,一是认为数学课枯燥无味,尽是公式符号,不显其味,无心学习。二是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如何改变学生对数学课无味的态度呢?事实上,班班通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给初中数学课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构建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

一、班班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仍然喜欢图画、图像等具体形象的东西。班班通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显示知识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它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实现了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分析、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数学课班班通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班班通“悬”念——我要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让学生睁大好奇的眼晴,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画面上出现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180°即(3-2)×180°,再画出一个四边形,并作出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2×180°即(4-2)×180°,再依次出现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那么n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呢?前四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容易说出,但最后求n边形的内角和学生们都皱起眉头,画面中同时也亮出一个红色的大问号,把学生引进疑问的情境之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2、班班通“激”趣——快乐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有较浓的兴趣,就会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情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那么课堂效率就高。法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班班通图像、声音、图表、动画等快速传递的特点,将多种形式的教学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兴奋起来,使学习过程更加趣味化、深入化、自然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情感上接近数学课,进而对它产生好感,最后达到乐意学、学得好的目的。

我在开展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Flash动画显示小动物乘坐装有各种轮子的小车的情景,学生发现:小动物在乘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车轮的小车时,上下颠簸、惊恐万状,而在乘坐圆形车轮的小车时,则平稳舒服,怡然自得。那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圆有什么特点呢?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个大问号,他们跃跃欲试,争着想揭开这个谜。又如,在“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班班通鲜艳的色彩和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实物,给学生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利用班班通设计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粉笔盒、篮球、象棋、螺母、魔方、易拉罐等几幅图案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哪些图案与长方形、正方形类似?哪些图案与圆柱、圆锥类似?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中来,加快其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在教“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班班通设计出一些轴对称图形,一一显示后,教师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轴对称的性质。这样借助班班通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增加了真实感,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班班通“创”新——优化学习。

美国创造学和创造工程之父亚历克斯·奥斯本曾提出了一种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技术——脑激励法,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答案。其具体要求是:(1)禁止提出批评意见。(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甚至离题的观念。在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重要概念、公式等方面的知识重点、难点往往不易解决,教师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悟不深,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现代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如果把班班通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在计算机的作用下被化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有效地实现了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优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一课时,新教材上用了几种情形来加以说明,但其叙事的过程犹如一杯白开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如果在教学中运用Flash课件,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设计出一个走路的小丑,请他来担任书本中省略的“走”的主人,让他在数轴上按各种要求走动,并把所有的走法设置成学生不易察觉的小按钮,当鼠标点中相应的小按钮时,才会出现有走法的标记的大按钮。他的每一次走动,都会在数轴上方留下痕迹。教师先演示其中的一种走法,学生看到这个小丑及其走法,马上来劲了。教师趁热打铁,问学生还有没有其它的走法呀?如果有的话,请上来操作电脑。这时,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被吸引住了,积极开动脑筋,争相上台操作。学生想出走法后,由教师点出大按钮,再由学生操作大按钮,这时,动画又动起来啦!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了成功,获得了自信,他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使我的数学课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三视图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有粉笔和黑斑,那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作图上,但是借助班班通,可以备课时准备大量的图形直接展示给学生,不仅节约时间,而且生动形象,让学生很快接受与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

4、班班通“聚”焦(重点、难点)——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在是“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班班通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生如何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注意看;教师作图时,身体遮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等等。而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先用班班通演示平移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班班通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最后让学生独立作图。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平移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三、数学课班班通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班班通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也存在着种种误区: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 班班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辅代主,教师成为班班通的奴隶;课件呆板或“花哨”,引起学生的过度注意或分散学生对正在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凡此种种必会对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针对上述情况,要让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班班通易成“灌输”的工具,学生易成观众

因为班班通现实的优点,许多老师常常不管什么课题,什么时机都喜欢使用,使用时一“放”了之,象放电影一样,此时的班班通往往成了灌输的工具。

2、班班通的直观易弱化学生动手的能力

班班通很直观、形象,但同时正因为它的优点有时也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比如讲解二次函数图像时,学生因为有了“一次函数图像是直线”这个先入为主的结论,加上又没有见过抛物线,往往画不出正确的函数图像,班班通因为描出无数各点,所以图像非常简单的就呼之欲出了,没有太大的悬念,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对于今后新的函数图像的画法是不利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有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不加选择地什么地方都用班班通,甚至为了用班班通而去用班班通,就成了滥用。这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

巧用班班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

一、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亟待提高

尽管班班通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中学教师的普遍认可, 但要运用好班班通这个工具, 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可否认的是,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 计算机也是最近几年才得到推广和普及。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对这门技术还比较生疏。一些教师习惯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对班班通技术运用的比较少、缺少尝试。因此, 由于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从目前来看, 教师驾驭班班通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学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 教师使用班班通的教学方式落后, 课堂效果不明显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有些教师勇于去尝试, 但是尝试的效果并不明显, 甚至感觉这样的教学不伦不类, 既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得心应手, 又没有现代教学方式的那种科技感、时代感和方便感。这样, 就挫伤了教师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 班班通教学不仅要求老师准备好教案, 还要制作与本课内容相适应的班班通课件, 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经过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对比之后, 最终又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 为适应班班通教学的需要, 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下, 学生和教师一样, 都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而班班通条件下的学习, 是一种主动参与式的学习。通过音频、视频、图文资料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情境, 并且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还要积极地和同学进行交流并分享心得体会, 不能被动的等老师把答案和结论公布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班班通教学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民主意识,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

二、班班通教学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 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 增强获取, 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 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表现在教学课件的制作效果上。一份成功的教学课件首先应该是符合教学需要的包含有效信息的制作精美的艺术作品。它会给人一种内外兼具的感觉, 内在充实、外在美观。而要做到这些, 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和网络、电脑等相关的知识。

(二) 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 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 怎样提取有效的信息, 进行加工, 并最终整合为课程资源。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 还要有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样, 才能像大浪淘沙一样找到适合教学内容和自身教学特点的有用信息。

(三) 更新观念, 勇于尝试

班班通教学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 更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为了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采用班班通手段, 整合有时效性、启发性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思考社会、人生问题的素材, 培养他们关注社会, 认识社会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背后深层次的教学理念, 那就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要让学生懂得了他们是社会的主体, 有责任也有能力去认识社会, 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班班通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一) 选取材料注重时效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网络, 电视, 报刊上充斥这大量的信息, 纷繁复杂, 从中挑选出时效性和典型性的材料来说明有关的问题。时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典型性旨在有力的说明有关的理论问题。这样, 在知识的趣味性和准确性上就能够得到保证, 还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 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教师通过准备文字材料、漫画、视频、音乐和新闻等材料, 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去思考有关的问题, 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同时, 还要注重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来讨论、交流,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彰显个性, 使生生互动起来。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一言谈”的作风, 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考, 更不应该把教学理解为把有关的结论告诉学生。教师要学会和学生之间营造轻松, 民主的氛围, 这就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有所调整。比如:上课的语言、语气及表情上都要有所变化。当然, 这种变化不是表面的形式, 而是发自内心的, 是建立在对学生的聪明才智的充分肯定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这样, 才能取得教学相长, 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只有这样, 才能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民主式”的教学活动。

(三) 班班通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不能简单的依靠班班通而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巧用班班通进行有效教学 篇3

一、 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參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地震的父与子》一课时,揭题时采用了观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片段。在播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看漏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论《唐山大地震》中,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感动着地震中人们所表现的镇定,坚强,大爱……学生因而变得非常专注,对于教师的问题显得很感兴趣,这时教师适机地深入提问点拔,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老师的问题较轻松地回答了,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们有了较新的感受、参与教师也有同感。有的教师说:“这样的课堂,时时有动画相伴,节节有音乐相随,孩子们又怎么不极感兴趣呢?”。

二、巧用班班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其一是教给学生中国民族最优秀的语言文字,二是使学生们继承发展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既包含素质能力训练,又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过程。这样一来,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参与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促进道德内化。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由于圆明园的遗迹遭破坏严重,很难再见原始的圆明园,见证它真正的辉煌。我也不可能带学生到北京参观圆明园的遗址,单凭学生看书中的插图,根本就不可能对圆明园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已查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另一方面,我利用班班通观看有关圆明园的现在遗址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当学生看到这清晰的画面,他们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过程。 我在设计课件时,充分考虑了学生们主体地位,课文内容中的图片以学生的需求而点击出现,可谓时机适当,让学生观察画面谈感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非常踊跃,纷纷谈了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并把自己课前找到的资料都派上用场。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能充分想象到当时清朝的无能、国力的衰败,还提高了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认识,拓展了视野,还能真正感受到了班班通的作用之大。

三、巧用班班通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

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推进,使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步入语文课堂,也把学生吸纳到网络技术应用的行列中。利用班班通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单一局面,大大丰富了学习和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步入语文课堂,一改以往的粉笔、黑板,单纯的口授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师变主导者为组织者,师生关系变成了教学互动的双向活动。再如刚才所说的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对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进行查找,他们通过班班通,主动地、大量地吸收课外知识,还把自己找来的资料在同学之间互相传阅,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就大大地拓宽了。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使学生乐看乐学,能激发其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实际、技巧等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滥用,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语文课本中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结合挂图、书本、粉笔的实际应用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调动和运用,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中牟县韩寺镇古城学校 河南】

上一篇: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下一篇: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