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复习提纲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营养学复习提纲(精选8篇)

食品营养学复习提纲 篇1

2、运动员膳食的特点。

3、婴儿的能量需要包括?

4、母乳的免疫活性物质。

5、预防佝偻病的措施。

6、母乳喂养的好处。

7、引起食物中毒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原。

8、烹调对蛋白质的结构的影响。

9、肥胖的分类。

10、河豚毒素的来源。

11、有机磷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

12、油脂高温加热引起的变化。

13、老年人的膳食指南。

14、PEM的原因。

15、维生素B2的缺乏症。

16、容易由汗液丢失的营养素的种类。

17、RDA的发布部门有哪些?

18、AI的数据是如何获取的?

19、DRIs的应用。

20、机体蛋白质缺乏的判断依据。

21、机体维生素C缺乏的判断依据。

22、维生素A的缺乏症。

23、烟酸的缺乏症。

24、核黄素的缺乏症。

25、机体缺铁时的表现。

26、反应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

27、烹饪中上浆、挂糊和旺火速成的目的。

28、机体缺乏钙时的表现。

29、脂肪热聚合原理。

30、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31、引起砷化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32、食物中毒的调查内容。

33、钠的生理功能。

34、O157:H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特点。

35、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要求。

36、营养补充剂的应用。

37、水产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38、有机氯农药的种类。

39、降血清胆固醇的营养素。40、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

41、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成蛋氨酸的维生素。

42、富含叶酸的食物。

43、维生素K的生理功能。

44、锌的良好食物来源。

45、胆固醇的概述。

46、正氮平衡、负氮平衡与总氮平衡。

47、油性皮肤的特征。

48、肥胖的并发症。

49、影响乳母泌乳量的因素。50、动脉和静脉的区分依据。

51、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52、产褥期膳食的特点。

53、促进铁消化的因素。

54、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有哪些?

55、硒的推荐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56、蛋白质过量的危害。

57、婴儿的头围与胸围。

58、内分泌系统。

食品营养学复习提纲 篇2

我报的该专业自考本科为小自考,统考科目包括《营养学

(一)》、《临床营养学》、《食品化学与分析》、《健康教育与促进》、《流行病学》、《新型食品概论》、《英语

(二)》(英语非必考科目,不考英语可以另选三科校考科目)。

从开始考试到结束,共耗时两年,除《食品化学与分析》考第二次才过关,其他科目都是一次性通过。统考科目现在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分别在4月和10月,个人觉得每次考试报两科比较合适,不会太紧张,毕竟每科都有不少知识点是需要背下来的,同时报考两科,知识点不会太多,避免知识点太杂,有助于过关。

自考族中很多都是在职人员,平时要工作,没得太多时间来备考,即使学校有面对面授课,也很难有时间去上课,虽然学校有远程视频,但看视频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视频效果不一定好。下面是我的复习方式,也许可以帮到大家。

一、认真看书

1、了解书后面的考核内容及具体知识点

2、明确考核内容后再认真看书

书中大多数文字作为了解(个人认为看一遍,有点印象就可以了),但考核内容中提及的条款性知识点及名词概念需要记忆。

二、复习真题

认真看书后,一定要做往年真题(直接看题和答案也可以),模拟试卷之类的不用太重视。

近年来各科试卷的题型大致分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仅《营养学

(一)》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填空题。

1、选择题和填空题

不管是哪一科的考试,选择题和填空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都差不多,尽可能多找几年的真题(最近十年内的就可以了),把这些真题中的单选,多选及填空题吃透。

单选题常常都是考往年的原题,一些题的错误选项会变化一下;多选题基本上都是原题。只要考前认真复习了真题,选择题就不是问题了。

《营养学

(一)》有填空题,也基本上是原题,或将以往真题中的单选题变换为填空题,偶尔会有个人名词解释题变换为填空题,考前复习真题即可。

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是试卷中变化较大的地方,历年真题中多次考过的名词概念一定要记下来。名词解释一般是5题,通常会有一两题是近几年以其他形式考查过的名词,有时也会出现很多年前考过的题目,也会考查书中一些不起眼的文字中的某名词,这部分尽力而为吧。

3、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主要是考查书上的条款性知识点,多次考查的题目一定要记下,这一部分仅个别题目在近几年反复考查,有时会出现5年以前曾考过的比较灵活的题目,因此以往真题中较灵活的题目不要漏过。论述题也经常出现原题,或曾经考查过的某些知识点叠加后形成的题目。其答案要求细化,在简答题的基础上更具体,也就是说除了条款性内容,还需要一些文字来解释每一条知识点,这类题目考查原题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论述题的另一个形式就是多道简答题的叠加版,比如“论述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缺乏症状,缺乏原因”,往年曾考查过的>1道简答题原题叠加出的题目,这类题目只要知识点达到就有分了。

三、英语

自考本科要求考《英语

(二)》,也可以选择其他科目来代替这一科,其实个人觉得,大家还是可以考的,自考本科中统考的《英语

(二)》其实并不难,还是很容易过的,可以不必为了绕过英语而搭上那么多时间。学位英语考试跟这个难度差不多,过关不太难。

食品工厂整体设计提纲2012 篇3

第一章 设计总论

1.1 设计工厂名称及设计单位名称、设计者姓名

1.2 市场分析及预测

1.3 生产规模、品种、销售方式

1.4 生产方法(生产技术及设备水平)

1.5 厂址概述(自己拟定)

1.6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供应情况

1.7 环境保护

1.8 工厂组成1.9 工作制度(年工作日、月工作日、班次、每班工作时间)

1.10 全厂劳动定员

1.11 全厂总投资(其中包括固资产、流动资产)

1.12 设计结论(投产后工厂预达到的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

第二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资源、燃料及动力供应、厂址、气象)

第三章 生产车间设计

3.1 产品方案的确定

3.2 产品工艺流程的确定、操作说明及绘制工艺流程图

3.3 物料衡算(列出所有产品物料衡算图或表)

3.4 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和设备选型(设备清单)

3.5 劳动力计算(表)

3.6 生产车间平面布置

1. 布置依据和说明

2. 工艺设计对建筑结构、门、窗、地坪、墙、照明 及通风、采暖的要求

3. 绘制主要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 和管路布置图(按绘图标准绘制)

第四章 辅助部门设计

4.1 化验室

4.2 仓库(原辅材料、保温库、成品库、包装材料库等)

4.3 工厂运输

第五章 工厂卫生及消防安全

第六章 生活及公用设施(给排水、供电、供汽、采暖及通风)设计

第七章 全厂用水量、用汽量、用电量估算(表)

第八章 环保设计和厂区绿化设计(三废处理措施)

第九章 全厂总平面设计

9.1 总平面设计思想

9.2 绘制全厂总平面布置图

第十章 社会及经济评价

10.1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表)

10.2 经济效益分析(成本分析、经济效益预算、盈亏平衡分析、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

食品营养学重点 篇4

居民营养状况:①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②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方式: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水解相应的物质。

胆汁成分: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组成复杂。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胆盐是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红素和胆绿素。作用: 胆食品的特点:安全卫生,无毒无害;营养功能:能量、营养素;感官功能:刺激味觉和嗅觉。营养:“谋求养生”,是指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和代谢、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基础营养(人类营养学,):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医学营养(临床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

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营养主要来自食品,是其他分支的基础。)

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营养不良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合理营养 :就是在卫生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食物和配合食物,合理地贮存、加工和烹调食物,使食物中的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都能适应人们的生理、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营养的核心是 “全面、平衡、适量”。

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RDA)与膳食参考摄入量(DRI)

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RDA):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年龄绝大部分人(98%)的健康。

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

(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EAR+2SD(标准差)若假设:1SD=10%EAR,则RNI=1.2EAR(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AI>EAR AI>RNI AI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被机体细胞所利用,称为吸收。消化道通过机械运动使食物在管腔内推进。消化道的机械运动包括咀嚼、胃中食物的混合、分泌水分和蠕动推进食物。在口腔中,食物与唾液中消化糖类的酶混合,消化过程开始;消化过程在胃中继续,胃中的酶和酸消化蛋白质;消化过程在小肠中继续;小肠中有肝脏和胆囊提供的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和小肠提供的酶继续消化,吸收过程得以进行。

消化道活动特点: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富有弹性

3、有一定紧张性

4、节律运动。

(三)消化方式:1.物理消化:通过牙齿和消化道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增加食物表面积,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推动食物在消化道中移动。2.化学消化:主要是消化酶的消化,使食物变成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一个过程。唾液腺、胃、胰腺、肠腺。3.微生物消化:盲肠微生物、大肠微生物。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共同组成。将食物化学及物理加工,使营养素能够被吸收,并为体细胞所利用。

一、口腔

机械消化—将食物咀嚼撕 2 化学消化—唾液的消化。

性质: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低渗或等渗液体;作用:是湿润口腔和食物;消化淀粉;清洁保护口腔等。二 胃的消化 胃的收缩和蠕动 胃液的消化。性质:无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

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粘液和水。

作用: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蛋白质变性;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

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免受小肠内蛋白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其吸收。

粘液——润滑作用;减少胃黏膜的机械损伤;参与形成胃粘液屏障,保护胃粘膜细胞;抵御H+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三 小肠内的消化

消化过程中的最重要阶段:机械消化:蠕动。化学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胰液成分:大量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无机物—碳酸氢盐;有机物—各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 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羧基肽酶等。性质:无色碱性液体,pH7.8-8.4;

作用: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调解pH值;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糊精或麦芽糖等;胰脂肪酶——消化脂肪;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其他酶类——盐、胆固醇、卵磷脂——乳化脂肪;胆盐激活脂肪酶-——帮助脂肪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利胆作用。

小肠液性质:粘稠的碱性液体,pH约为7.6;成分:水分、无机盐及肠激酶和粘蛋白。作用: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于小肠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收; 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从而促进蛋白质消化。

大肠液作用:基本无消化作用;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吸收部位:口腔和食管内几乎不被吸收;胃内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小肠为主要的吸收部位。吸收方式:(1)被动转运,滤过——靠膜两边的液体压力差;被动扩散——浓度差;易化扩散——细胞膜蛋白协助;渗透——渗透压差;(2)主动转运,(3)胞饮作用。主动吸收(葡萄糖)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运输②耗能③载体

同向协同: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动物小肠细胞对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离子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

胞饮作用特点: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颗粒物质。

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1)蛋白质消化:P23。吸收:蛋白质的吸收形式主要是氨基酸,在小肠上段进行,为主动转运方式。(aa进入肠黏膜下的中心静脉进入血液,经门静脉入肝。)运输:蛋白质——氨基酸——进入血液。代谢:(1)氨基酸合成机体需要的蛋白质。(2)分解代谢产生能量(脱氨基;脱羧基;含硫氨基酸;芳香氨基酸代谢;氨基酸一碳单位代谢;支链氨基酸代谢)。(2)脂肪消化、吸收和运输:P24。代谢: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解。合成:肝、脂肪组织、小肠为合成的主要场所。分解:1 脂肪动员2 脂肪酸的β-氧化3 酮体的生成与酮症(严重失水和缺钾;厌食、恶心、呕吐排泄增加;抑制能量代谢;组织缺氧)。(3)碳水化合物消化 :P25。吸收:以单糖形式继发性主动转运吸收。

载体蛋白与各单糖亲和力及吸收速率不同:己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醇)>戊糖

代谢:1 合成: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 ——葡萄糖。2 分解:有氧:二氧化碳和水;无氧——乳酸。(4)水吸收:小肠:渗透压的被动扩散。大肠:净水压的被动吸收。排泄: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以及多余的水分和进入体内的 各种异物(药物),由排泄器官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器官:肾、肺、皮肤、肝和肠。

能量(energy)1cal=4.184J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能值(能量系数):每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

食物能值:食物彻底燃烧(体外燃烧)所测得的能值。生理能值:食物中人体可利用的能值

生理能值=(食物能值-代谢废物能值)×相应的消化吸收率

正常成人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而儿童、孕妇等还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BM):指维持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18-25℃)条件下,禁食12h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此时能量仅用于维持体温、呼吸、血液循环及其他器官的生理需要。基础代谢率(BMR):指人体在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千克重)的能量消耗。单位为kJ/(m2.h)或kJ/(kg.h)。

基础代谢消耗能量的计算方法:(1)用体表面积计算(2)直接计算

影响BMR的因素:性别:男>女,5-10%;年龄;体型:瘦高>矮胖;内分泌激素水平:甲状腺激素 ;环境:炎热或寒冷 ;劳动强度:高或低 ;应激状态:发烧、创伤等.。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取决于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人体能量需要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体力活动的差别。体力活动分:职业活动、社会活动、家务活动和休闲活动等。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1)提供和贮存能量(2)参与机体组成或构成重要的生命物质(3)参与其他营养素的代谢:节约保护蛋白质;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的正常代谢需碳水化合物参与,糖类不足,脂肪氧化不完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丙酮、乙酰乙酸等),产生酮血症,足量的糖类具有抗生酮作用。(4)参与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肠道功能。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肠道内的酶所消化,可被肠道内细菌发酵分解,并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功能性低聚糖生理作用:预防龋齿;改善肠道功能、预防疾病;生成并改善营养素的吸收;热值低不引起血糖升高;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癌变发生。

膳食纤维的定义: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包括多糖(一些非淀粉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 :(1)改善大肠功能(2)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3)改善血糖生成反应(4)控制体重、防癌。功能性多糖: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非淀粉多糖。功能性多糖的功能:免疫调节作用、抗病毒功能、抗肿瘤功能、降血糖、降血脂功能。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统称。脂肪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类脂是一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类似的物质。脂类的生理功能:供给和储存能量、构成生物膜、供给必需脂肪酸、维持体温、保护作用、增加饱腹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必需脂肪酸(EFA):指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有:亚油酸、α-亚麻酸。必需脂肪酸(EFA)的生理功能:组成磷脂的重要成分;对胆固醇代谢十分重要;合成前列腺素(PG);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修复皮肤。

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生理作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炎症性疾病,保护皮肤健康;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关于DHA和EPA的补充;

每天DHA的摄取量不超过所摄取脂肪总量的2%。

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脂肪的消化率、必需脂肪酸的含量、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油脂的稳定性。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人体蛋白质的构成、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供给热能、赋予食物良好的感官性状。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包括: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半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转变而成);酪氨酸(苯丙氨酸转变而成)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6个指标): 食物蛋白质含量、食物蛋白质消化率、食物蛋白质功效比、生物价、蛋白质净利用率、氨基酸评分。

蛋白质功效比(PER):指在一定条件下,动物体重增加量与相应所摄入蛋白量之比。

蛋白质生物价(BV):指吸收的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指机体利用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比例(包括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方面)。氨基酸评分(AAS):也称蛋白质化学评分,是指食物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和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中相应的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理想氨基酸模式采用FAO提出的模式。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氨基酸评分(AAS)的食物或蛋白混合后,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AAS得以提高,从而提高蛋白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能量缺乏症(PEM):由于疾病和营养不良,或是饥饿引起的热能和蛋白质的严重不足,血清蛋白质含量低于3.5g/100mL(正常>6.0g/100mL)。水肿型、消瘦型。

蛋白质缺乏的原因: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供给不足;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损失过多,分解过甚。

维生素: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物。其特点为人体不能合成、需要量甚微、各有特殊功能、既不参与机体组成,也不提供能量。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其特点:在食物中常与脂肪共存;在酸败的脂肪中易破坏;若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若摄入过少,可缓慢出现缺乏症状。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其特点:易从尿中排出,不易积累;一般无毒性;易出现缺乏症。

维生素的缺乏的原因:(1)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物中维生素的供应不足。(2)人体吸收利用降低。(3)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高。(4)长期服用营养素。维生素缺乏的分类:(1)按发生原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按缺乏程度分:临床和亚临床。

维生素A指含有视黄醇结构并具有其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包括已形成的维生素A、维生素A原以及其代谢产物。维生素A生理功能:

1、合成视紫红质,使人眼具有暗视力

2、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分化

3、促进生长与骨骼发育

4、影响动物生殖功能

5、抑癌

6、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

维生素A缺乏症:暗适应力下降→夜盲;干眼病;免疫功能下降: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维生素D生理功能:促进小肠钙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对骨细胞作用;调节血钙平衡。

维生素D2——麦角固醇;维生素D3——7-脱氢胆固醇。

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手足痉挛症。

维生素E生理功能:抗氧化作用;预防衰老;促进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与生育有关;抗心血管病。

维生素E缺乏症:溶血性贫血;增加部分疾病的危险性:VE偏低,动脉粥样硬化、癌(肺癌、乳腺癌等)、白内障、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等发病率可能增加。

维生素B1生理功能:参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调节神经生理活动。维生素B1缺乏症早期症状:疲乏、烦躁、头痛、食欲不振、忧郁、腿麻木、工作能力下降等。

湿型脚气病(循环系统):右心室肥大、心动过速、呼吸窘迫、下肢水肿,严重者心力衰竭----脚气冲心。

干型脚气病:以多发神经炎症为主,出现上行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指趾麻木、肌肉酸痛、压痛,严重者肌肉萎缩,共济失调。

混合型脚气病:严重缺乏者可同时出现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

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2~5个月,紫绀、失声症、水肿、心界扩大和心动过速,严重者致死,易被误诊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维生素B2生理功能:参与组织呼吸代谢;抗氧化作用;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B2缺乏症:皮肤症状。

VB2以FMN(黄素单核苷酸)和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形式作为多种黄素酶类的辅酶。

维生素B1以 TPP(硫胺素焦磷酸酯)的形式参与代谢,是羧化酶和转酮醇酶的辅酶。

烟酸是一系列以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为辅基的脱氢酶类绝对必要的成分。VB6以磷酸吡哆醛形式参与酶反应。

维生素pp(烟酸)生理功能:参与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保护心血管;增强胰岛素的效能。

维生素pp(烟酸)缺乏症:癞皮病(三D症):皮炎、腹泻和痴呆。

维生素B6生理功能:参与氨基酸代谢;催化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参与神经介质的合成;参与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参与由色氨酸转化为烟酸的过程;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剂。

维生素B6缺乏症:,偶见小细胞性贫血。叶酸:化学名称是蝶酰谷氨酸。

叶酸生理功能:参与许多重要生物合成途径:在体内的活性形式为四氢叶酸。叶酸缺乏症:巨幼红细胞贫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胎儿神经管畸形;其他表现:衰弱、精神萎靡、健忘、失眠、阵发性欣快症、胃肠功能紊乱和舌炎等。维生素B12生理功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有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VB12(以甲基钴氨素形式)使无活性的叶酸转变为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5,10-亚甲基四氢叶酸)。维生素C生理功能:参与胶原蛋白等重要物质的合成;清除自由基;促进铁、钙的吸收、转运和贮备、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胆固醇转变为胆酸(降低血胆固醇含量);抗癌作用。

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骨质疏松。矿物质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是体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构成成分。

(一)钙生理功能:(1)构成骨骼和牙齿:99%(2)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调节肌肉收缩):过低,抽搐;过高,收缩下降。(3)促进酶的活性:ATP酶、脂肪酶、蛋白水解酶。(4)参与血凝过程:为凝血因子,可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羟基磷灰石结晶)。

钙缺乏症:在婴幼儿表现为生长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佝偻病。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绝经后妇女,表现为骨软化、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钙缺乏还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过量表现:肾结石;奶碱综合征:高钙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肾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

(二)磷生理功能:(1)骨、牙齿以及软组织的重要成分(2)调节能量释放(ADP+磷酸+能量=ATP)(3)生命物质成分(如磷脂、磷蛋白、核酸等)(4)酶的重要成分(如TPP、磷酸吡哆醛、辅酶I、II等)(5)物质活化(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需磷酸化)(6)参与调节酸碱平衡。磷的缺乏与低磷血症: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佝偻病和骨软化、全身虚弱,容易感染传染病。

(三)铁可分为功能性铁和贮存铁两大类。铁生理功能:(1)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以及某些呼吸酶的构成成分,参与体内O2与CO2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Hb+O2——HbO2(氧合血红蛋白)。(2)参与体内维生素A的转化、嘌呤与胶原合成、抗体产生、脂类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3)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4)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5)其他功能:

铁缺乏:三阶段。第一阶段铁储存减少期。第二阶段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第三阶段缺铁性贫血期。

(四)碘生理功能:(1)能量代谢(2)促进体格发育(3)脑发育(4)调节水盐代谢(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碘缺乏表现:甲状腺肿“大 脖子病”、“呆小症”。

(五)锌生理功能:(1)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2)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是DNA聚合酶的成分,促进蛋白合成与代谢,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促进骨质发育和代谢。缺锌“朱儒症”;(3)维持正常的味觉和促进食欲(4)参与机体免疫功能(5)促进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6)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7)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六)硒的生理功能:抗氧化作用;解毒功能;免疫作用;参与甲状腺素代谢:T4转为有活性的T3;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抗肿瘤作用。

硒缺乏:克山病、大骨节病和白内障。

(七)体内的钠分为可交换钠和不可交换钠。(细胞外液)

钠生理功能:调节体内水分和渗透压;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其他作用:钠与ATP的生成、肌肉运动、心血管功能、能量代谢等都有关系。此外,糖代谢、氧的利用也需要有钠的参与。缺乏:一般在高温、反复呕吐、腹泻以及瘘管等肾钠排除过多。或因烧伤、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引起钠消耗增加时会引起钠缺乏。

过量:某些疾病引起: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脑部病变、肿瘤等。

(八)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以离子态和结合态存在。

钾生理功能:参与细胞新陈代谢和酶促反应;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正常功能;其他功能:调节水和体液的平衡;补钾可降压;扩张血管,对抗食盐引起的高血压。

(九)镁生理功能:多种酶的激活剂;维护骨骼增长;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胃肠功能;调节心血管功能;对激素的作用。

(十)铜生理功能:(1)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2)含铜的赖氨酸氧化酶参与胶原蛋白形成(3)参与超氧化物转化(4)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营养价值:是指某种食品所含营养素和能量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影响因素:营养素的种类、数量、比例、吸利用率、相互作用。

营养质量指数(INQ):指食物中某种营养素满足一日所需程度与能量满足一日所需程度的比值。

生物利用率:是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被利用的程度。

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食品的消化率;食物中营养素的存在形式;食物中营养素与其他食物成分的共存的状态;人体的需要状况与营养素的供应充足程度。加工储藏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粮食的精制加工;主食品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谷类在家庭烹饪中的营养变化。豆类中的抗营养因素:(1)蛋白酶抑制剂: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2)红细胞凝集素:一类糖蛋白,能与红细胞结合(3)植酸:妨碍钙和铁的吸收(4)脂氧合酶:脂肪酸氧化酸败;(5)低聚糖:水苏糖、棉子糖,胀气。

加工和贮藏对大豆营养价值的影响:蒸煮能够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干炒降低蛋白质的生物价;发酵豆制品对素食者尤为重要。

蔬菜和水果的营养特点:芳香物质、有机酸和色素;精油;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天然色素;植物化学物。抗营养因子:皂角苷、亚硝酸盐、生物碱、生氰葡萄糖苷。

储藏加工对乳和乳制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加热处理——维生素的损失;发酵处理——增加B族维生素,提高营养素利用率;脱水处理——水溶性维生素或氨基酸的损失;储藏条件的影响——微生物、光、温度、氧。

社区营养:是以特定社会区域范围内的各种或某种人群为对象,从宏观上研究其实施合理营养与膳食的理论、方法以及相关制约因素。

社区营养的特点:以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膳食习俗等划分人群范围;强调特定社区人群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膳食结构: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膳食中动植物等食品的消费种类、数量及比例关系。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教育居民用平衡膳食,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的指导性意见。内容: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食品营养学课程标准 篇5

一、课程定位 《食品营养学》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属于职业发展平台中必修课。通 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营养素基础知识、食物营养成分、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疾病防治等知识,了解食品营养标签、功能性食品知识,使其具备营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具备沟通、合作、统筹规划等职业素质,及食 品营养不良判别、指导及疾病营养的指导等基本工作素质。前续课程为食品生物 化学,后续课程为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主要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对营养的影响,从而选择合理的 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导原则,为人 类的合理饮食提供依据。

(二)能力目标:利用所学知识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营养相关问题进行分 析、评价和正确的指导,能为个人、特体或群体进行膳食指导并编制适宜的食谱。

(三)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 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形成环保意识、珍惜食物的习惯,以及学会感恩、做人、沟通、合作等。

三、教学内容 序号 情境(项目)名称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单元 学时 理论 实践 小计 1 准备知识 营养学概述、食品 的消化吸收 单元一:营养学概述 2 4 单元二:食品的消化吸 收 2 2 食品营养素 六大营养素的生理 功能、缺乏症状、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单元一:碳水化合物 3 24 单元二:蛋白质与氨基 酸 5 2 单元三:脂类 4 单元四:维生素 6 单元五:水和矿物质 6 3 食品的营养 价值 常见食物的分类及 各自主要营养特征 单元一:食品营养价值 的评价 1 4 单元二:各类食品的营 养价值 3 4 正常人群营 养 膳食结构与膳食类 型、膳食指南与膳 食宝塔、孕妇、乳 母、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环境 人群的营养需求和 膳食原则 单元一:营养与膳食平衡 4 6 22 单元二:孕妇的营养与 膳食 2 单元三:哺乳期妇女的 营养与膳食 2 单元四:儿童和青少年 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五:老年人的营养 与膳食 2 单元六:特殊环境人群 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七:不同人群营养 判断与咨询 2 5 常见疾病人 群营养 常见疾病人群—— 糖尿病、肥胖、恶 性肿瘤、心脑血管 疾病、痛风——的 营养需求与膳食原 则 单元一:糖尿病患者的 营养与膳食 2 12 单元二:肥胖与营养 2 单元三:营养与恶性肿 瘤 2 单元四: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五:痛风患者的营 养与膳食 2 单元六:常见疾病人群 营养判断与咨询 2 6 其他营养相 关食品 功能性食品、营养 强化食品、新资源 食品的营养问题 单元一:功能性食品简 介 1 2 单元二:营养强化及新 资源食品 1 合计 58 10 68

四、教学设计 项目一:准备知识 学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食品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营养工作的 3 发展状况,理解营养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各种营养 素在人体的消化吸收状况。能力目标: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能将营养、消化吸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素质目标:产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营养、健康关注,树 立营养、健康意识。教学单元(任务)教学组织形式 单元(任务)名称 教学内容 场地、设备工具条件 单元一:营养学概 述 营养学相关概念 营养学研究内容 国内外营养学发展 状况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二:食品的消 化吸收 人体消化系统概况 多媒体教室 挂图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项目二:食品营养素: 学时:2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这六大营 养素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缺乏症状;理解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变化; 明确他们的食物来源,了解各自的供给量。能力目标:能将营养素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根据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 乏症状,判别人群是否存在营养素缺乏,并能进行正确营养素补充。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分析、总结习惯,培养求知、探索精神。教学单元(任务)教学组织形式 单元(任务)名称 教学内容 场地、设备工具条件 单元一:碳水化合 物 碳水化合物生理功 能、缺 1 乏症状 碳水化合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加工中的 影响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4 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及 食物来源 膳食纤维 单元二:蛋白质与 氨基酸 蛋白质的分类及生理 功能 氨基酸 食品蛋白质营养评价 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 品加工中变化 蛋白质的摄入量及食 物来源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三:脂类 脂类的生理功能 脂类的化学组成特征 脂类在加工保藏中的 营养问题 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 来源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四:维生素 维生素概述 水溶性维生素功能、缺乏症状、食物来源 脂溶性维生素功能、缺乏症状、食物来源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五:水和矿物 质 水的功能、来源、摄 入量 重要矿物质元素的生 理功能、吸收、供给 及食物来源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项目三:食品的营养价值 学时:4 教学目标: 5 知识目标:掌握谷类、豆类、蔬菜与水果、畜禽肉类、水产品、乳和乳制品 及蛋和蛋制品的营养价值特点;了解食品加工对各类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了解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能力目标:能将各类食品按照其营养特点合理搭配,采用适宜办法减少食品 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素质目标:培养团结合作的品德,培养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其具有开拓 创新的的精神。教学单元(任务)教学组织形式 单元(任务)名称 教学内容 场地、设备工具条件 任务 1:食品营养 价值评价 食品营养价值的评 价 酸性食品碱性食品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任务 2:各类食品 的营养价值 谷类、豆类、蔬菜与 水果、畜禽肉类、水 产品、乳和乳制品及 蛋和蛋制品的营养 价值特点及加工影 响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项目四:正常人群营养 学时: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基本概念和膳食结构、膳食类型; 明确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内容;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及膳食原则。能力目标:能运用正确的膳食调查方法,判断个人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判 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能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进行正确是膳食指导。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耐心、严谨认真的态度,能与他人良好沟通,具有 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教学单元(任务)教学组织形式 单元(任务)名称 教学内容 场地、设备工具条件 单元一:营养与膳 食平衡 能量来源及影响人 体能量消耗的因素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 入量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6 膳食结构与膳食类 型 居民营养状况调查 实践调查 单元二:孕妇的营 养与膳食 孕妇生理特点 孕妇的营养需要 孕妇的合理膳食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三:哺乳期妇 女的营养与膳食 乳母生理特点 乳母的营养需要 乳母的合理膳食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四:儿童和青 少年的营养与膳 食 儿童、青少年的生理 特点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 需要 儿童、青少年的合理 膳食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五:老年人的 营养与膳食 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六:特殊环境 人群的营养与膳 食 特殊环境人群的营 养需要与合理膳食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七:不同人群 营养判断与咨询 案例演示 多媒体教室 学生交流 案例模仿 项目五:常见疾病人群的营养 学时: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常见慢性疾病人群的生理状况,结合营养素基础知识,明确 慢性疾病的病因,掌握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防治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对营养相关慢性疾病进行预防,并能针 对个体不同情况进行膳食指导。素质目标:培养团结合作的品德,培养勤于思考、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7 教学单元(任务)教学组织形式 单元(任务)名称 教学内容 场地、设备工具条件 单元一:糖尿病患 者的营养与膳食 糖尿病定义、分类、病因介绍 糖尿病饮食控制原 则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二:肥胖与营 养 肥胖定义、种类、病 因 肥胖患者的合理饮 食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三:营养与恶 性肿瘤 肿瘤的定义、病因 膳食因素对癌症的 影响 减少患癌危险的合 理饮食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四:心脑血管 疾病患者的营养 与膳食 心脑血管疾病的种 类、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的合理饮食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五:痛风患者 的营养与膳食 痛风的病因 痛风的预防及合理 饮食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 2 解 学生交流 单元六:常见疾病 人群营养判断与 咨询 案例演示 多媒体教室 学生交流 案例模仿 项目六:其他营养相关食品 学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功能性食品概念、了解常见功能性食品种类及功效;掌握食 品营养强化的概念、意义以营养强化食品的方法、种类。能力目标:能合理、正确食用功能性食品和营养强化食品;搭配日常饮食使 营养均衡。素质目标:培养勤于思考、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使其具有开拓创新的的 8 精神。教学单元(任务)教学组织形式 单元(任务)名称 教学内容 场地、设备工具条件 单元一:功能性食品 简介 功能性食品概念、发 展 常见的功能性食品 机理及基料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单元二:营养强化及 新资源食品 强化食品概念、目的 食品强化方法 新资源食品的开发 和利用 多媒体教室 理论讲解 学生交流

五、考核标准

(一)考核成绩组成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组成。考核方式 权重 考核内容 分值平时考核 30% 出勤 10 作业 5 课堂发言 5 课程实践任务 10 期末考试 70% 理论知识 70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及相关资源开发建设 需要编写适应课程改革的食品营养学教材。

(二)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多媒体教室、营养缺乏疾病大挂图,配备相应的营养调查、体格检查设施。与相应的营养检测中心建立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实习。

七、其他相关说明

(一)执笔人:

(二)审核人:

食品营养学复习提纲 篇6

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

1、四大地理单元地理特征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 南,青藏高原以东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南、横断山脉以西
范围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甘、宁的东南部,皖、苏两省北部,约占全国20%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约占全国25% 新的大部、甘的西北部、整个内蒙古、冀、宁的北部,约占全国30% 青藏高原上的藏,约占全国25%
人口 约占全国40% 约占全国55% 约占全国4% 约占全国1%
植 被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草原

 

荒漠

高寒草甸 草原
主要河流 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 长江、珠江 塔里木河(内流河,2176千米)、额尔齐斯河 雅鲁藏布江、黄河源头、长江源头
主要山脉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 南岭、武夷山 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温 度 带 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 中温带、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干 湿 区 半湿润区、湿润区 湿润区 半干旱区、干旱区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 800毫米以上 400毫米以下 400毫米以下
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夏:高温多雨

冬:寒冷干燥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季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燥、日照充足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低氧、日照充足

主要粮食

 

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小麦、玉米 青稞、小麦、豌豆
主要经济

 

作物

甜菜、棉花 油菜、甘蔗、蚕丝 瓜果、棉花、甜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牧 区     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牧场类型     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种植特点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种植业分布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优良牧种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青海牧区:牦牛、藏绵羊
    新疆牧区:细毛羊 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

2、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一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小于0℃ 大于0℃
河流是否结冰(封冻) 是、结冰(封冻) 否 不结冰(不封冻)
温度带 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半湿润区、
干湿区 半湿润区、湿润区、 湿润区、
水源 短缺 丰富(充足)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 油菜、甘蔗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主食 面食 大米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秦岭—淮河一线在气候方面的重要地理意义

(1)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河流有无结冰现象的分界线。

(4)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的地方。

(5)温润地区和半温润地区界线。

(6)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7)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界线。

(8)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望,加之我国众多的山脉,使得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地面植被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

青藏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因此,“高”“寒”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3、练习题: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南方地区。

(3)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由北至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4)吐鲁番盆地夏季最高气温曾达49.6℃,被称为火焰山。

(5)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渠,水源主要来自冰山雪融水(由于西方北地区日照充足,坎儿井的暗渠是为了避免水的大量蒸发)。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7)骆驼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在高寒低氧的高原上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被称为高原之舟。

(8)羊八井地热发电站位于拉萨附近,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9)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修建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高数复习提纲 篇7

1、极限(夹逼准则)

2、连续(学会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连续,判断间断点类型)

第二章

1、导数(学会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是否可导)注:连续不一定可导,可导一定连续

2、求导法则(背)

3、求导公式也可以是微分公式

第三章

1、微分中值定理(一定要熟悉并灵活运用--第一节)

2、洛必达法则

3、泰勒公式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4、曲线凹凸性、极值(高中学过,不需要过多复习)

5、曲率公式曲率半径

第四章、五章不定积分:

1、两类换元法

2、分部积分法(注意加C)定积分:

1、定义

2、反常积分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机械基础》复习提纲 篇8

第一篇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基础

一、机械工程材料:熟悉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了解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熟悉钢热处理的特点、方法及应用,了解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二、热加工成型:熟悉铸造、锻压、焊接三种热加工成型的特点及应用,了解典型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和选择原则。第二篇 机械传动

三、机械传动:掌握组成机器和机械的各种单元体的基本概念,熟悉机械传动的作用;熟悉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四、常用机构:熟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

五、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熟悉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速比计算、特点、类型和应用;了解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几何尺寸的计算。

六、常用机械零件:掌握轴的功用、分类和常用材料,熟悉轴的结构;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特点和应用;了解滚动轴承的型式及特点、熟悉滚动轴承主要类型的代号和应用;熟悉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基本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特点;了解连接件的功用、类型及选用。

七、机械传动系统:熟悉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第三篇 液压与气压传动

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功用、工作原理、图形符号,了解其主要结构类型及工作特点;了解液压控制阀的主要类型、功用。第四篇 机械加工

了解金属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型号;熟悉常用切削加工方法(车、铣、钻、镗、刨、磨)及其加工范围和特点。

复习题

1.简述退火和正火的工艺和目的,并比较两种热处理工艺的区别.2.什么是淬火?其目的是什么? 淬火后必须进行什么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何谓调质处理? 3.机械传动的作用是什么?

4.简述齿轮传动的特点,分析齿轮类零件的工作情况,并对轮坯的选材及所需冷、热加工工艺进行设计。

5.轴的功用是什么?阶梯轴上的零件进行轴向和周向固定的方法分别有哪些? 6.何谓疲劳破坏?提高材料疲劳强度的方法有哪些?

7.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制动器原理是什么? 8.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分别有何功用? 9.根据铁碳相图,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钢的力学性能有何变化?为什么? 10.试比较带传动和链传动特点及应用。

11.齿轮传动有何特点?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什么? 1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其中那种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13.简述锻压生产的特点及影响金属可锻行的因素。

上一篇:平凡之美优秀作文下一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