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教学反思(通用10篇)
送课下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9月21日,星期三,跟随学校领导去了泗水县的一座山里的小学石门村小学送课下乡。
在接到“送课下乡”的任务时,我就在思考如何完成这次任务。“送课下乡”的目的在于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让我们为农村地区教师送去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有了这次任务的目的,我心里就有底了。
我选择了《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作为本次下乡授课的课文。因为小柳树和小枣树在农村是非常平常可见的植物,农村的`孩子对它们应该更熟悉。本篇课文是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极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对于所授课的学生又是山里的孩子,识字较少,生性比较腼腆,我就降低了对孩子们课堂上的要求。
在课堂上,孩子们读书较为困难,大部分学生不能将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甚至不能将生字词读准确,我在课堂上随机改变了原先的课堂设计,教孩子们如何朗读,如何在朗读中悟出道理。如,在朗读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我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小柳树说这番话时得意、骄傲的神态,再结合自己得意时的表现,加上动作、神态来读一读,这样一番体会,学生能够读得有很大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其中,我又是从三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柳树和枣树的生长特点分析他们的不同;二是从两者的性格特点来理解不同;三是通过小柳树的前后表现不同来体会。在进行这三方面的引导中,我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不同语气地朗读、比较和体会。学生不仅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也体会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并教学生把成语用到课文中.,如“小柳树有所短,小枣树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等等.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曾经都在哪里读过书啊?有什么感觉?
生:我在家读, 写完作业妈妈就允许我读书。
生:我在学校里自习课上读书, 老师让我们多读课外书。
生:我有时候去图书馆读, 选好自己喜欢的书, 找个位置坐下就能读。
……
师:哦, 你们想在哪儿读就在哪儿读, 想读多长时间就读多长时间, 那可真是随心所欲啊!可是有这样一位女作家, 她小时候读书就没你们那么幸运了, 她就是林海音。了解林海音吗? (出示林海音的照片) 这就是林海音, 她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候那个年代, 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 尽管她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但是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那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一篇文章, 齐读课题———
生:《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 想一想林海音童年是怎么读书的。
(生自由读)
师:课文预习了, 又读了一遍, 看看这些字词你是否掌握了。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生读。)
师:预习得不错, 字音都掌握了, 那这些词义呢?
(出示)
腋下 踮起脚尖 饥肠辘辘
师:腋下, 在哪里?
(生指部位)
师:“踮起脚尖”是什么意思?
生:用脚尖走路。
师:找找这两个词在课文的哪句话里, 读一读。知道林海音在书店里是怎么找书的吗?谁来说说看?
生:林海音是踮起脚尖, 从大人的胳膊底下钻进去找书的。
师:你看多不容易啊, 为了看书还得从腋下钻进去呢!
师:“饥肠辘辘”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饿。
师:饿到什么程度?
生:肚子咕咕叫。
师:“辘辘”就是车轱辘滚动的声音, 所以这个“辘”字是车字旁。猜猜看, “湿漉漉”的“漉”是什么旁?
生:三点水。
师:为什么?
生:跟水有关。
师:真聪明!这就是汉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猜测字的读音, 推想词的意思。
师:接下来还有两个字的笔画比较多, 在书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出示)
檐碗
生:我想提醒大家“檐”字的上半部分里面撇捺不要丢了。
师:看清楚, 这两笔是什么?
生:撇、点。
师: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
(师生书空)
生:“碗”字我要提醒大家右半部分上面是一个点。
师:看老师写这个字, 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些。打开书, 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各写一个。
(生写字, 师巡视指导。)
师: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 结构才比较协调。
师:读了课文, 你知道童年的林海音是怎样读书的吗?
生:她是在书店里读书的, 而且是悄悄地读, 不能被书店老板发现。
师: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窃读记》。那么窃读是怎样一番滋味呢?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 找出最直接写作者窃读滋味的一句话。
(生读文, 找句子, 批画。)
师:你找的是哪一句?
生: (读) 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把这句话画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板书:快乐惧怕)
三、精读批画, 品味窃读
师:此时此刻, 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作者既快乐又惧怕的窃读滋味, 但是, 她笔下的文字会告诉我们她当时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1到4自然段, 批画出能表现作者窃读滋味的语句, 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体会。
(生默读批画)
师:建议大家关注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看看能感受到什么。批画好了把相关的句子读读, 再体会体会。
师:谁先来交流?
生: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我跨进店门, 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 把短发弄乱了, 没关系, 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
生:“暗喜”告诉我们作者当时很快乐。
师:这时候的她因为什么而快乐呢?
生:作者因为自己溜进店门没被发现而高兴, 因为她可以快乐地寻找她想看的书了。
师:接着交流这一段的内容。
生:从“哟, 把短发弄乱了, 没关系”我体会到了作者已经顾不上去理头发了, 一般情况下, 女孩子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而她却不在乎这些了。
师:为了读书都不顾自己的个人形象了,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 读得速度很快。)
师:除了能读出这种急切, 还能读出什么味道?谁来读?
(生读, 读得很平淡。)
(师范读)
师:什么味道?是不是有点不容易, 有点暗暗庆幸啊?自己再读读。
(生读)
师:味道越来越浓了。老师还想提醒你关注这几句话里出现的一些动词, 把这些动词圈画下来, 出声读一读。从这一系列动词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跨、踮、钻、挤、寻找, 我感觉作者特别迫切地想早点读到书。
师:看来你读懂了。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抓住重点词细细地品味、咀嚼, 才能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生练读。指名读。)
师:接着交流。
生:我从“啊!它在这里, 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啊”字一下子就写出了作者的惊喜!
师:你真是慧眼识珠啊!一个简简单单的感叹词让你读出了背后的惊喜, 太棒了!把这种惊喜读出来。
(生读)
师:第3自然段作者就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把自己跨进店门的暗喜和找到书后的惊喜细致地描写出来的。把第3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体会一下作者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
师:1到4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滋味?
生:请大家看第4自然段:“急忙打开书, 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作者读书的快乐。
生:我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感受到作者读书的急切, 她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到了这本书。
师:对, 就这样抓关键词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不仅是狼, 还是一匹饿狼, 想象一下一匹几天几夜没吃到食物的饿狼, 见到食物会有怎样的表现?
生:会猛扑过去, 一下子咬住猎物。
生:会两眼放光, 张开血盆大口, 冲过去, 撕咬食物。
师:林海音见到书时就是这样的迫不及待, 就是这样的贪婪!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齐读!
(生读)
师:这匹“狼”好像对面前的食物不感兴趣, 再来!
(生再读)
四、读中感悟, 再品窃读
师:那么窃读还是一番怎样的滋味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缘耀苑自然段, 好好地体会一下。
(生自由读)
师:把你喜欢的段落再读一遍, 边读边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边读边想象)
师:真投入, 再读一遍, 入情入境地读。
(生再读)
师: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其他同学用心听, 看看他的朗读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画面感。
(一生读第7自然段)
师:这画面太生动了, 太清晰了。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林海音面露难色, 好像在埋怨天气不好, 实际上心里高兴得很。
师:你看, 读书的时候, 一边读一边想画面, 把自己当成主人公, 和她一起去经历, 去体验, 去感受, 你就会快乐着她的快乐, 惧怕着她的惧怕。请大家把第7自然段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 体验窃读的快乐。
(生再读第7自然段)
师:还有喜欢其他段落的吗?
(生读第5自然段, 读得有声有色。)
师:窃读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察言观色。
(生读第6自然段, 读得少些情趣。)
师:哪像一个小妹妹、小女儿啊?就像一个不相干的人, 能把这种故作亲密的感觉读出来吗?“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谁来读?
(一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你看隐藏得多巧妙, 多自然。为了读书还要有表演的天赋呢!
师:林海音童年读书的经历是坎坷的, 尽管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或者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窃读, 甚至外面瓢泼大雨却故作为难地读, 但只要看到那本自己喜爱的书, 她就会——— (出示:急忙打开书, 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生齐读)
五、联系实际, 感悟内涵
师:同学们, 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作者读书的乐趣, 也饱含着作者童年时代的辛酸。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作者窃读完一本又一本书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 找一找。
生:我觉得是国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记住,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同意吗?把它画出来。像这样短小精悍富有内涵的语言我们应该积累下来。
(生练背)
师:读懂了吗?谁来说说?
生:吃饭长的是身体, 读书让我们开阔了视野。
生:我们的成长既需要吃饭, 更需要读书, 既有身体的成长, 更有思想的发展。
师:说得多好!你平时喜欢读什么书?读书让你有了哪些成长?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我喜欢读校园儿童小说, 因为我觉得它写的都是同龄人的事, 而且特别有趣。它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生:我喜欢读历史故事。从历史故事中我了解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还知道了历史名人。
……
师:的确, 我们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 心灵和思想的成熟则需要读书, 书能丰富我们的视野, 也能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也要不忘国文老师的这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生齐读)
师:回去之后继续读课文, 感受作者快乐又惧怕的窃读滋味, 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 练习本课的生字词, 下节课我们来检测。
【课后反思】
《窃读记》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课文语言朴实, 感情真挚, 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淤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于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 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盂受到读书的感染, 激发阅读的兴趣。
第一课时, 我主要是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作者将自己窃读的复杂滋味贯穿在整篇文章中, 如果课堂上任由学生满篇地找、画、悟, 文章就会支离破碎, 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漫谈的聊天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我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1. 品。
抓重点词句, 品出窃读滋味。我引导学生围绕着“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一主线, 让学生默读第1耀4自然段, 画出写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 并简单批注。文章的第3自然段作者将跨进店门的暗喜到找到书后的惊喜写得淋漓尽致, 既有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 又有生动传神的心理描写, 我把它作为体会作者窃读滋味的重点段落进行详细处理。课堂上, 我引导学生抓住“跨、踮、挤”“暗喜、啊”这样的关键词句读、悟、品、思, 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 并在读中领悟作者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2. 读。
关键词:拼音教学;反思;形式;情况
《ɑo ou iu》是复韵母教学中的第2课,前一课是《ɑi ei ui》。现我将《ɑo ou iu》这节课上好之后的所得所思写下来。
一、教学中的优势
1.采用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整堂课的设计中为了让孩子有兴趣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来,分成了红、黄、蓝、绿四队进行比赛。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又设计了快乐大转盘、超市购物等环节。同时,课间准备了《声母歌》,调节孩子疲惫的神经。
2.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时刻注重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次的开火车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发出声音来读。其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多留给学困生回答的机会,从回答问题中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之较好地掌握。
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时教学重点有点把握不当,有些环节可简单化处理
在本堂课之前,已经学过《ɑi ei ui》,学生对复韵母的发音方法也基本有所了解和初步的掌握,而我在上本课时,仍把太多的时间放在ɑo ou iu的指导朗读上,其实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发音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来教一教,这样课堂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感兴趣。之后又让学生来说一说选择其中四声中的一个音来说一个词语或句子,这就更显得脱离教学目标,学生词汇量不大,说起来非常吃力,学生说句子更是捉襟见肘,浪费了大量时间,把本应声母和ɑo ou iu拼读的教学时间大量地挤掉了,以至于后面精心设计的超市购物没有时间呈现。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也兴趣不大。我反思:教学重点一定要明确,课堂的环节要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展开,当发现其中的教学环节学生缺乏兴趣时,对教学重点的达成并没有很大的作用时,应该做相应的调整,而不是照着原来教案中的预设,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如,让学生选择ɑo ou iu四声中的一个音说一个词或句子,学生说不出时,完全可以老师自己直接告知学生,目的是一样的,让学生记住这个复韵母的四声。
2.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时,课前准备的小红花以及小组比赛等基本上忘记了,特别是发现时间掌握失控之后,急着教内容,学生的有意注意也基本消失了,处于非常疲倦时,没有及时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只是为教而教,不顾学生是否掌握。如,在教学拼音的书写时,看到时间不够了,强行让学生放下笔,拿了一本写得较好的拼音本在投影仪下走程序式地让学生看了一下,流于形式地点评了一下,至于这环节有多大作用,实在不敢想象。我反思:不管时间把握是否得当,课堂是为学生而教,当学生没有兴趣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赶着把内容教完。学生在没有兴趣的状态下学知识,教得再多有何意义,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又有何意义。
3.细节还需多注意
在进行大转盘教学时,学生兴趣大大提升,不过大转盘中的声调有点凌乱,对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生来说要看懂可能是有点吃力的,有的学生本来就对拼音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看到凌乱的声调更是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还有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学生回答完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而不是回答完后就坐下,对学生没有及时到位的反馈。我反思:教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细节决定成败。备课的时候要细心,而上课时对学生细节的关注更需要平时自己多看书、多锤炼,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这堂课给我的感受是要多多学习,急需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提高教学能力。课前一定要充分地备好课,想好课堂中生成会和预设的差别,做好相应的调整。
回首二年级上半学期所走过的路,我坚定了一些信念,也感觉有很多东西需要彻底翻转,反思如下;
专业方面。今年期末复习我分了三轮,一纵一横,最后回归课本重点,本以为成绩会有所提升,结果大失所望,究其原因,是平时的知识讲解还不很到位,知识深度挖掘不够,再者,重点不突出不醒目,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眉毛胡子一把抓,给学生加大了压力,却没有将重点深刻记忆。今年,一方面要深挖教材,另一方面自己要明确教学重点,围绕重点展开教学。有考试我想到一种方法,对于像我这样的没有实战经验的老师来说,先做做期中期末试卷掌握一下重点再进行教学,可能把握重点会容易一下。另外,必须继续学习新课标,具体深入了解所教学段应该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的内容,之后,宏观学习低中高三段课标,把所教学段放到整体中去宏观理解,更明确所教学段知识的内容和内容的难度,需要改观的东西还是很多。去年还是有些闭门造车的感觉,交流的少,自然学习的就少。再者,书法方面,下的辛苦还是不够,即使倾尽全力,也感觉欠缺,似乎黔驴技穷,在无计可施。这一方面,我还得提高自身水平。
班级管理方面。我坚持活动让思想传播更容易,也更深刻。可是回首去年一年的班会,尽是大道理,没有形式多样,没有兴趣盎然,需要看书上网多借鉴,并且,需要提前准备。诺达一个班,培养得力干将,培养个方面的人才,比如主持,比如演小品,比如讲故事,比如唱歌,有这样的小人才会助我一臂之力,今年,得着重培养几个。图书馆试运行不很理想,读书很重要,所以今年图书馆需要重新部署。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一直是我的重点,可这方面其实我自己的能力还是很不成熟,这一方面我得继续交流学习。
王金梅
初一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耐心。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我认真反思和总结,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本学期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对英语比较有耐心,感兴趣,喜欢学习、模仿。但是,我发现自从对老师的授课有了一定的熟悉之后,好奇心逐渐减弱。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我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过于严格,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发现他们接受语言的快慢程度,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吃不饱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下情绪:上课或讲练习的时候,就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三、在有些知识点讲过后,有的甚至操练了多遍,反反复复强调了,学生仍没有掌握。有些时候我就责怪学生,并因此加强反复练习。于是在教师的责怪声中,在枯燥的联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了。
从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体会到: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有差别是正常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一个模式,不能要求学生都按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学生学英语的各方面能力。而且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去因材施教。
我认为关键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眼、耳、口、鼻、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类型是有差异的。而没有学习兴趣的差异更大;学生的喜爱也不一样,有的喜欢听说法,就是一直看着老师,听老师说,很少看书本;有的喜欢阅读法,就是一直盯着书本看,很少看老师或黑板。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喜欢英语。
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多听、多练、多参与。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过程。
听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学生语音、语调不正确,主要是由于听的不够、模仿不当造成的。教师应训练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发音,正确地模仿。目前各个学校都已配置了录音机、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为教师教、学生学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与语言场景。但是,上学期,这些设备我使用较少,听力操练的不够多,因此,造成期末考试中,听力这一大题失分较多。
读是学习英语的第二步。让学生听了之后要开口读出来是很困难的,学生往往胆子小或怕难为情,不敢在课堂上大声的读出来。因此,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胆子大一点,大声读出来,这也是提高英语的办法之一。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学年的教学工作我觉得辛苦而又有意义,更多的感到的是欣慰。工作中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下面我将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做以反思,促进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结合课文和“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2、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精心设计教案,按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知识能力的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4、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5、重视学生的书写,平时面批作业时,及时表扬书写好的同学,并在全班交流,稍有进步的总是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或标记,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6、与家长及时联系,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加强家校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共同搞好学生的学习。
二、不足之处。
1、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比较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四分之一的同学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学习习惯差,家长忙于打工,不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还要继续做思想工作。
2、对后进生的课外辅导要再加大强度,使其打好语文基础知识,书写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改掉作业潦草,说话不通顺,对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的坏习惯。
【教学片段1】
1. 情境创设。
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3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 铁丝与赤道间的间隙处处相等, 那么铁丝与赤道之间的间隙最大能放进 () (把地球看成球体, 已知赤道周长为常数l, l=2R, π≈3) 。
A一个篮球B一盒粉笔C一个乒乓球D一粒红豆
2.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问题给出后, 学生有点无从下手。问题出在学生缺乏数量观念及实际经验, 地球有多大?3米对于学生来说很长了, 但相对地球赤道又可忽略不计。学生难以画出平面示意图, 探究活动无从开展。开头就把学生给吓倒了, 最后只能不断代替学生进行探究, 而此情境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完成此题后, 笔者又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如果把地球变成篮球、乒乓球呢?请说明理由。
在第一题的打击下, 学生的探究热情已大大减弱, 教室里寂静一片。究其原因, 设计由于脱离学生经验, 探究活动变成了老师不断暗示、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反思之后, 在立足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
3.再设计。展示问题情境:假如用一根比篮球最大球截面的周长大3米的铁丝将篮球围起来, 铁丝与最大球截面的圆周之间的间隙处处相等, 那么这个间隙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问题1:你能画出示意图吗?
问题2:你能说说什么是间隙吗?
问题3:如果设最大球截面的圆周长为l, 你能求出这个间隙吗?试试看。
问题4: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篮球换成地球, 结果又是如何呢?
4.教学反思。《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若教学设计忽略学生已有的活动 (生活) 经验, 纸上谈兵, 学习内容难度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那么, 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就会有较大困难, 其教学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
若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 背景简单, 学生有话可说、有能力可用, 教学目标往往更易实现。以篮球为情境载体, 学生容易入手, 通过对两圆间隙的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 不难发现与原物体的半径无关, 这样再将研究对象换成地球, 也就没那么难了。一个缘于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小小修改, 不仅让数学贴近了学生生活, 更增加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这样的探究,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教学片段2】
1. 探究活动。
任意选取几个不同的x值计算代数式x2-2x+2的值, 猜想代数式的取值范围。
2.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的取值不同, 探究后的结果五花八门, 如:x2-2x+2的值大于0;x2-2x+2的值大于x;x2-2x+2的值是偶数……学生的探究缺乏方向, 因此耽误了大量的时间。为使学生探究方向更为明确, 探究更深入, 笔者决定在设计中增加一些问题。
3. 再设计。
已知代数式x2-2x+2, 回答下列问题:
(1) 填表。
(2) 换几个数再试试, 你能发现x2-2x+2的取值范围吗?
学生做到第2问时, 课堂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认为x2-2x+2的取值范围大于0, 还有一种认为x2-2x+2的取值范围大于等于1, 两个“派别”似乎都很有信心, 为便于表述, 暂且分别称呼为“持0派”和“持1派”。
师: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 那么就请两派各派代表进行PK, 直到一方无话可说、无理可论便算赢。
(此刻, 所有学生都在为自己的一方出数据谋方法, 很快“持0派”的代表站了起来)
“持0派”代表:我们通过大量数据代入, 最后发现没有一个数据小于0, 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x2-2x+2的取值范围大于0。
“持1派”代表:没有数据小于0, 并不代表它的范围就大于0。我派观点倾向于取值范围大于等于1, 请问“持0派”代表, 你们能找到x2-2x+2的值是零点几的吗?
(“持0派”似乎陷入了困境, 他们确实没有找到相关数据能使x2-2x+2的值是零点几的。“持1派”很得意地欢呼着自己的胜利, 而此刻又一位“持0派”代表站了起来)
“持0派”代表:按照“持1派”代表的说法, 没有数据小于1, 并不代表它的范围就大于等于1, 你有证据能说明你的观点吗?
(得意中“持1派”立马被泼了盆冷水, 看来只用数据说话是不够的, 还得有说理过程。于是, 教室里又安静了起来)
“我发现了!”“持0派”的一位同学兴奋地举起了手。
“持0派”代表:我发现, 确实应该是大于等于1的, 我们对x2-2x+2进行了变形, x2-2x+2=x2-2x+1+1= (x-1) 2+1, 由此, 可以判断x2-2x+2的取值范围大于等于1的。
此时, 教室里掌声一片。
4.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 而有时由于一些问题过大或过于开放, 学生会毫无方向, 思考与探究就显得比较无序。若在设计上先窄一点, 然后再放开, 那么学生在探究时就会更有针对性。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片段3】
1.感受完“眼见不一定为实”的生活实例后, 笔者给出了下面一个实际应用问题:
为了增加美感, 把长为am, 宽为bm的长方形草坪中间1m宽的笔直小路, 改为宽恒为1m的弯曲小路, 这两条小路的面积相等吗?
2.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直小路的面积学生基本上能解决, 弯曲小路的面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 也很快想到通过剪拼或平移的方法来求弯曲小路的面积。随着结果的产生, 学生的困惑也随之而来:小路的长度不一样, 面积为什么却一样呢?由于原设计并没有继续探究, 所以学生的困惑并没有得到解答, 如果这道题能改动一下, 探究再深入一点、开放一点, 利用学生的困惑将他们的探究热情再发挥一下就好了。于是, 进行了下面的尝试。
3.再设计。为了增加美感, 把长为am, 宽为m的长方形草坪中间1m宽的笔直小路, 改为宽恒为1m的弯曲小路, 这两条小路的面积相等吗? (图略)
学生通过剪拼或平移的方法完成此题后, 再提出了以下问题:
问题1:弯曲小路比笔直的小路长, 但面积却相等, 你能再设计一条等宽且面积依然为bm2的小路吗?试试看。
(展示各种正确的设计方案)
问题2:这些设计方案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问题3:将一个长为a米, 宽为b米, 高为c米的长方体蛋糕, 从中间竖直切下0.1米宽的蛋糕, 若改为沿宽恒为0.1米的两条弯曲线条切下, 被切下的这两块蛋糕体积相等吗?
4. 教学反思。
mistake 词义最笼统,可用于日常各种情况,强调由于疏忽、不注意,或由于认识、判断上的失误而造成的错误,本身并无责备的意思。 error 是个更为正式的用词,含义较广,一般可与mistake 通用,但更强调由于违反既定标准(如道德观念等)而做了错事。fault 意为“过失;过错”,侧重于造成错误的个人责任,在表达某件事是谁的过失时使用。fault 还可以指人或物的“缺点”。例如:
The waiter made a mistake over the bill.
服务员把账算错了。
There are some spelling errors/mistakes in the article.
这篇文章中有些拼写错误。
The letter was sent to you in error.
这封信误送给你了。
I like him despite his faults.
他虽然有缺点,但我仍然很喜欢他。
There is a fault in the electrical system.
电路系统出了故障。
Don’t blame Tom for this. It’s my fault.
这事不要责备汤姆,都是我的错。
He is always finding fault with others.
他总是对别人吹毛求疵。
2. affect, effect & influence
affect 着重指影响一个人的感情或健康,也指事情受到影响,强调有影响的动作或发展过程,是动词;influence 是指一种因素对人或物产生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常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有时暗示采取某种手段如诱惑、贿赂、催促、煽动等施加影响,可用作名词或动词;effect着重指影响所产生的结果、效果等,是名词。effect与influence 作名词时后接介词on/upon 。affect与effect两者都可作“影响”解,但要注意词性的不同,affect 为动词,effect 为名词,affect 意为have/has an effect on。另外affect也作 “感伤”讲。例如:
Their opinion will not affect my decision.
他们的意见不会影响我的决定。
We we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 news of her death.
她死亡的噩耗使我们深为感伤。
Literature and art have a great influence upon people’s ideology.
文学和艺术对人们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Did the medicine have a good effect on the disease?
这药对该病有好的疗效吗?
3. strength, power, force & energy
strength, power, force 这三个词都表示“力”的意思。strength 用于身体,指力气;用于桥梁,着重指强度、潜力等。power 用于人时,指能力、智力、权力,也指动力,还可以指政治力量、法律力量等。force 通常指发挥出来的力量,特别是产生运动或克服阻力、对抗力,也指文章、论点有说服力等,有时指暴力,复数形式指兵力、军队。energy 通常主要指人的精力,或自然界的能源。例如:
He lifted the big stone with all his strength.
他用尽力气举起这块大石头。
Let’s test the strength of this little bridge by walking on it.
让我们在小桥上走一走试试它的强度。
Congress has power to make laws.
国会有权制定法律。
Water power creates electric power.
水的冲击力能产生电能。
The window was stuck, but father got it open by force.
窗户关得很死,爸爸用力才把它打开。
Religion and politics are powerful forces in society.
宗教与政治是社会中的强大力量。
Old as he is, he has so much energy that he can work 14 hours a day.
尽管他年纪大,他有足够的精力每天工作14小时。
4. common, ordinary, usual & average
common, ordinary, average 均可指“普通的”,不是特别的。common 强调许多事物具有某种共同点而不足为奇,含有“司空见惯、常见”之意。 ordinary是依照一般标准来判断,强调“平常、平庸”,而无特别之处。usual 通常指所熟悉常用的东西或常发生的事件的性质,有“遵循常规”的意味。average 作“普通的”讲时,意同ordinary, 但average 还可以作“平均的”解释。例如:
Colds are common in winter.
冬天感冒是很普遍的。
The flowers are very common in England.
这种花在英国很常见。
He is dressed in an ordinary dress.
他穿着平常的衣服。
They are children of average intelligence.
他们是一群智力一般的儿童。
This was his usual seat when he was at college.
这是他上大学期间常坐的座位。
注意有时common和ordinary区别并不明显,可以互换。例如:
He’s not an officer, but a common soldier. (=an ordinary sodier)他不是军官,而是一名普通士兵。
高考链接:
1. “I don’t think it’s my_____that the TV blew up. I just turned it on, that’s all.” said the boy. (2003上海)
A. errorB. mistake
C. faultD. duty
2. The conference has been hel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ourism_____the wildlife in the area. (2003上海)
A. inB. on
C. atD. with
3. Bill was doing a lot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build up his_____. (2005天津)
A. abilityB. force
C. strengthD. mind
4. The rescue team made every_____to find the missing mountain climber. (2000上海春季)
A. forceB. energy
C. effortD. possibility
5. I am sorry it’ _____smy power to make a final decision on the project. (2004上海春季)
A. overB. above
C. offD. beyond
6. My parents will move back into town in a year or _____. (2005 全国Ⅰ)
A. laterB. after
C. soD. about
7. As is_____with children, they soon got tired.
A. usualB. common
C. ordinaryD. such
8. It is very_____for children to play computer games all day long.
A. commonB. usual
C. normalD. particular
答案与解析
1. C It’s my fault that ... ……是我的过失。
2. B effect 后接介词on。
3. C build up one’s strength 锻炼身体。
4. C make every effort 全力以赴。
5. D beyond one’s power 超越某人的权力。
6. C or so 大约。
7. A 句意为:孩子们一贯如此,他们很快就厌倦了。
一,学生情况:
我带的这两个班都是化学平行班,两个班的学生风格非常不相同,12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多,上课和老师比较积极主动配合,师生关系比较容易融洽,在一批成绩好的学生如何玮,陈瑞,沈素帆等带动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老师问题或布置任务很快就能展开.但是十二班的学生落后面也比较大,有几个学生基本词汇非常贫乏,上课容易走神,有个别学生没有兴趣学习,但在全班活跃气氛的带动下也能会偶尔听听课.平均成绩略低于十四班。十四班的学生整体比较安静,如不点名很少学生会开口说话,只有个别如谢智帅,罗越等学生比较积极大胆发言,课堂气氛相对沉闷,班级平均成绩稍为比十二班的好。但两头差距也比较大,有学生几次考试都是拿十来二十分的,辅差难度比较大。总的来说两个班的学生尖子生比较少,中间层人数占大多数,后进生有一部分。
二、教材情况分析。
这届学生是我校最后一届使用外研社新教材的学生。(高一现在已经在使用人教版教材。)这套教材的编写是按照新课程标准,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编写的`。教材内容选材新颖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词汇实用,也比较现代化,紧贴时代题材,是一套比较好的教材,但是词汇量。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可以说不太合适。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教材要求的水平,词汇和相关的语法知识都没有具备基本的要求,而本套教材又是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延伸。因此,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教学开展起来难度相当大,词汇超出学生的掌握能力。举例说明:在第六册module2 The cat that vanished的主要课文中出现了77生词,只有33个是常用的,这篇课文如果老师不逐句讲解,学生即使把所有生词意思都标在课文上也是不容易理解的,像entice,boulevard,stoop,scald,stupified,grovede等等这些单词学过课文后学生也很少会用到,立刻就忘记了。还有reading practice这篇阅读更是一句话有两三个不常用的生单词,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下测试,一大部分学生只认识常用的10词左右,而其它的单词对于他们都是生词,这样在第一部分教学中不得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所谓的“生词”上,如果不这样做,那么下一步的教学就很难开展。我仅举一个例子说明我们的学生程度与谝教材的水平有些不配套,使得平时的教学得不到非常顺利的实施。
三、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工作,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崖城镇南滨小学曾斌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又即将结束,现反思这一年中所做的工作,下面简单谈谈这一年来我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几点反思:
一、词汇教学方面
《新标准英语》词汇量大,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 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
1、重示范。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听清后再跟说。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
2、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迁移。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或叫“相互迁移”。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pen----pencil-----pencil-box, 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等等。
4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unit3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照来学校,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单词与句型。
二.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方面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根据教材中的情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的怀境,如教“What’s you name? How old are you?”时,情境有“小歌手大赛报到处”、“迷路的小孩子与警察”、“结 1
识新朋友”、“医生与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绍”等等一些语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讲台上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如师生早晚问好、道谢、道别等,学生已经习惯用Hello、Good morning、thank you、You are welcome、See you、Good bye„„与我交流。这样就无形中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然后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级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我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 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跟学生们操练熟了,就让学生自己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 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
3、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4、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5、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6、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己听的见自已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7、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8、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三、学生记忆方法方面
学习语言就是要开口多说、多记、多背,只要功夫到家了,学习英语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英语琐碎的知识点太多了,每天都有新的知识点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多记,多背。
这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现在主要是以单词为主,如果连单词都记不住,更何况句型听力。因此谈谈自己记忆单词、句型的方法,仅供参考。
1、根据发音脱口而出的单词,多朗读,重复多次,背会的东西容易忘,应隔三插五的再巩固。
2、背诵一个小对话,背会了用自己的话把它复述出来,这样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把记不住的单词写在小纸片上,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看,长期坚持,一定有成效。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改进的成绩,给予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并鼓励他们大胆的去说。学生考完试后,让学生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相互评价,找出优缺点,互相促进学习。
【第一学期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第一学期历史教学反思04-06
2018-2019第一学期教学反思07-25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反思05-26
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教学反思12-18
第一学期教学总结01-03
学期阅读教学反思12-11
本学期期末教学反思06-18
小班下学期教学反思10-18
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