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doc(精选7篇)
一、项目领导层 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项目经理部领导层,全权组织该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本工程上的代表,具有人事、成本控制、技术决策、设备租赁的权利,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等负责;项目副经理分管专项职能,负责各项职能在现场的实施;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项目技术管理,协调各专业单位进行技术研究,对技术方案进行审查,确定最优方案。
二、职能管理层 项目经理部下设各职能管理部门:技术部、施工部、材料设备部、合同预算部、质量安全部、后勤部、总承包管理配合服务部,负责项目各项工作的安排和实施,设置各管理岗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工程进展,本项目配备充足的有类似工程经验 施工班组作业人员,并进行相应培训,确保班组的素质与本工程的技术技能要求相适应。
业主分包的专业施工队伍应分别成立相应的人员配备完整的专业施工部,要求配备与总包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相对应的职能管理人员,各个专业施工队伍对各自承包范围内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负责,同时接受总承包管理与协调。
第二节、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
项 目 部
项 目 经 理
技术负责人 项目副经理 施材预质安质测试
工料算量全料量验
员 员 员 员 员 员 员 员 各专业班组长 施工组 施工组 施工组 施工组 施工组
第三节、主要管理、技术人员配备 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人员配备表
序性职
联
系 电 姓名 拟任职务 号 别 称 话 1 项目经理 2 项目副经 3 技术负责 4 安全员 5 质检员 6 施工员 7 施工员 8 资料员 9 材料员 10 测量员 11 12 13 14 15 16
第四节、主要管理人员和部门的职责
一、项目经理
(一)、作为公司在项目的执行代表,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向业主全面负责。代表公司履行对业主的合约,并代表业主行使对项目所有分包商的管理权。领导项目部充分发挥在工程施工中的统筹、协调作用。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及公司的规章制度,确保公司下达的各项技术、进度、安全、质量、经济指标的完成,对项目负全面责任。
(二)、负责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在项目部的全面贯彻执行。
(三)、组织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负责组织业务能力过硬的项目各职能部门班子。
(四)、组织制定项目实施的总体部署和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调配生产要素,实施对项目全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建立有效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以及项目费用支出的控制负责,对项目施工的高效运作负责,协调好企业自行完成专业与专业工程的生产协作关系,确保各专业施工达到项目控制的总目标。
(六)、主持项目部管理、协调、决策会议和工程例会。
(七)、定期向公司报告项目部工作。
(八)、项目部是公司面对社会的窗口,项目经理应注重建立与社会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项目技术负责人
(一)、在工程施工承包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技术监督作用。
(二)、对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技术负直接责任,安排实施技术工作的工作计划,对整个工程的技术特点有全面的认识,并对重要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三)、从技术方面保证各专业和工序穿插施工的合理性可行性,以达到工期的最优化。
(四)、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专业综合会审会议,主持项目部的图纸专业和综合会审。在认真研究图纸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施工体系,制定施工整体方案,对工程重要部位、特殊构造物施工组织专门技术交底。
(五)、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落实有关重要施工方案的实施。
(六)、协调设计单位、甲方技术部门和项目部的技术协作关系,贯彻设计意图,监督各部门严格按施工图、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七)、参加事故分析会议,协助项目经理找出事故原因;落实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八)、负责主持编制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九)、及时了解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的信息,积极推广新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于项目施工中。
(十)、参与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制订培训计划,报公司有关部门。
三、项目副经理
(一)、协助项目经理充分发挥在工程总承包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二)、贯彻国家和地方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公司和职工利益。确保所分管的部门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三)、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做好分管部门的工作,对分管部门负全面的领导责任。落实岗位责任,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
(四)、注重现场的动态管理状况,对计划目标与实际出现的偏差组织调查,并及时提出纠偏的方案进行讨论、确定、贯彻。
(五)、对分管部门的架构、人员选择提出方案和意见,提交上级部门和领导讨论确认。
(六)、督促、监督所分管或主管部门,主动与其它部和上级相关部门搞好业务联系和协作关系。
(七)、负责具体安排行政、劳动人事、对外的接待等工作。
(八)、参与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九)、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工作职责的第一责任人。
四、预算员
(一)、负责在工程总承包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二)、参加招投标谈判。参与施工承包合同评审。办理分包合同结算。
(三)、编制项目的总进度计划和季度施工计划,并根据控制进度给施工组下达月计划建议指标。
(四)、编制施工图预算,向项目部领导、技术部、施工部提供工程量和工程预算稿。
(五)、按季度核算工程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成本分析。项目竣工编制工程总成本报表。
(六)、每月编制进度产值报表,与甲方核实办理进度款拨付手续。
(七)、建立合同经济类资料的档案管理。保存承分包合同副本,并复印分发执行合同相关部门。
(八)、根据合同条款收集相关的签证资料进行整理,及时提出索赔,并办理索赔的全过程工作。
(九)、编制已竣工工程结算书并进行结算工作。
(十)、负责日常财务工作。
(十一)、按政府和上级部门要求,负责施工统计上报工作。
五、资料员
(一)、负责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管理,做到完整、及时,与工程进度同步:对施
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资料、技术资料、物资资料及验收资料,按施工顺序进行整理,保证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二)、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
(三)、负责施工单位内部及与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材料及设 备供应单位、分包单位、其他有关部门之间的文件及资料的收发、传达、管理等工作,应进行规范管理,做到及时收发、认真传达、妥善管理、准确无误。
(四)、负责所涉及到的工程图纸的收发、登记、传阅、借阅、整理、组卷、保管、移交、归档。
(五)、五、参与施工生产管理,收集整理施工过程中所有技术变更、洽商记录、会议纪要等资料并归档。确保设计变更、洽商的完整性,要求各方严格执行接收手续。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及时收集、核查、登记、传阅、借阅、整理、保管等工作。
(六)、六、负责对施工部位、完成情况的汇总、申报,按月、周、日编制施工统计报表,在平时统计资料基础上,编制整个项目当月进度统计报表和其他信息统计资料。
六、施工员
(一)、施工员是实施项目部所承建的工程项目的第一线生产系统,通过对劳动力、机具、材料的合理调配,统管建设施工全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负责。
(二)、各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和文件。认真学习国家、地方基本建设有关文件及现行施工验收规范。
(三)、参与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参加设计交底、施工图专业会审、综合会审,严格按施工图和施工文件施工。
(四)、编制施工预算,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施工设备机具、施工用料、工程材料、劳动力计划。
(五)、按计划建议指标编制月施工计划,并组织实施。
(六)、按施工各阶段的需要编制施工班、组的需用人数,明确各专业工长所管辖班组范围及所承担的施工任务。
(七)、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包括:材料要求、操作要点、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等。工号技术负责人,直接向工长和施工班组交底,工长监督、指导班组按技术交底施工,并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负责。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图纸规范规程要求。
(八)、工长、队长通过施工任务单向队、组下达施工任务,并指导队组合理安排劳动力的投入、完成计划措施、保证安全质量措施、提高班组效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施工任务单按已完分项工程及时进行验收。(任务单验收的程序:工长验收质量、工程量或工日、质量检查员验收施工质量、劳资员认证计算工资交预算组成本员)。
(九)、按月编制劳动力动态报表,报项目经理。
(十)、编制报批设计变更、材料代用和现场签证发生的施工图预算的增减。
(十一)、负责施工过程和现场作用设备的标识和记录。
(十二)、填报隐蔽工程记录和分项工程自检记录单建立资料台帐,保存好签认后的记录单。
(十三)、参加项目部组织的质量、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十四)、按规定上报质量、安全事故报告。
(十五)、负责在用设备、机具的保管检修和安全完好运行。(十六)、负责编制本组使用的设备、机具、材料、半成品、备品备件的需用量计划,报供应组供应。(十七)、记好综合和专业的施工日记和施工日报表。(十八)、主持生产会议。做好日常生产调配工作。(十九)、办好检查交接手续,负责施工全过程中对成品保管维护。(二十)、在各专业交叉施工中要保护好已完成的成品,交出、交入都要认真。(二十一)、负责竣工准备工作。(二十二)、根据项目部的安排,交工后在保修期内做好保修工作,参加质量回访,收集顾客对工程质量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总结,制订改进措。
七、安全员岗位职责
(一)、在项目经理和安全经理的领导下,制定落实项目安全防范措施。
(二)、监督安全教育卡片,安全帽和其他劳保用品。
(三)、必须按公司规定,组织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安全措施的培训等。
(四)、组织安全生产检查,作业人员的PPE以及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检查,大型设备或外来设备的监管。
(五)、对工程重点部位、安全消防器材要制定书面安全措施。
(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并及时汇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做好项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等工作,争创安全文明达标工地。
(八)、严格履行职责,杜绝事故发生。
(九)、负责对施工现场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音等主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情况的检查与纠正。
十、现场环境卫生的监管。
八、材料员(一)、负责本部门在工程施工中的统筹、协调作用。(二)、负责项目内所有的设备、施工材料、工程用料、小型机具、备品备件、半成品的管理。(三)、负责制订对分包单位材料、设备管理指导规定。(四)、负责本公司材料、设备的供应,并制订相应的管理规定。(五)、重点特殊材料采购必需符合国家政策。(六)、对材料进行分类,协助采购人员进行比较分析,划分材料的供货期的长短,制订合理的材料申请单,保证工程施工材料的供给。从中选择适当的供应单位和生产厂家,并编制《材料供应单位一览表》,以便选择;负责组织并参加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
(七)、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严格执行材料、工具等现场验收、保管和发放制度,各项领发手续需齐全,并建立责任制,努力降低材料的消耗;负责定期组织对仓库进行盘点,严格处理不合格品。妥善保管库中的材料和器具,做好防盗防火的安全。
六、积极协助施工员及项目经理经济合理地组织材料供应,减少储备,降低消耗,并督促检查材料的合理使用,不丢失、不浪费。(八)、搞好材料、工具的退库和旧材料、包装材料、周转材料的回收、保管与使用。
九、质量员岗位职责(一)、负责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二)、负责内部各工序检查验收工作。(三)、负责对原材料抽检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抽检、监督工作。(四)、协助施工班组做好质量保证资料的审查。(五)、负责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试验的检查、评定和监控。(六)、负责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评定、标识、验收和记录工作。(七)、负责提供产品标识的证据,工序质量的标识、追溯及不合格品的监控、整改和管理。(八)、负责进场物资的取样、复试和记录。负责建立质量验收台帐。(九)、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及时提交竣工资料,确保工程按期验收
(十)、执行国家颁发的安装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照章独立行使质量监督检查权和处罚权。(十一)、负责专业检,随时掌握各作业区内分项工程的质量情况。(十二)、负责分项工程质量的评定,建立质量档案,定期向项目总工和上级质量管理部门上报质量情况。(十三)、负责分项工程各工序、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图像资料记录。(十四)、对不合格项及时向项目总工和上级质量管理部门汇报,监督各专业工程师制定纠正措施,并协助进行质量损失的评估。
十、测量员岗位职责(一)、紧密配合施工,坚持实事实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听从工作安排,按时完成各项施工测量、放线任务。(二)、熟悉施工图纸,根据有关规定、标准的要求编制好测量方案,准备好测量所需的工具的表格。(三)、测量时仔细认真安设、调整仪器、读数准确,记录整洁,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四)、测量前需了解设计意图,学习和校核图纸;了解施工部署,制定测量放线方案。(五)、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对红线桩测量控制点进行实地校测。(六)、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
一国物权变动模式、立法模式及相应登记机关设立方式决定了该国登记行为的性质, 根据我国的立法现状等客观情况, 我国的房屋登记机构属于行政机关, 其依照职权作出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 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原因行为或基础行为, 即当事人双方就物权变动达成合意 (如签定房屋买卖合同、抵押合同等) 或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二是申请行为, 即当事人申请房屋登记的意思表示;三是房屋登记行为, 即登记机构受理、审核、登簿的行为, 于此阶段, 依法应当登记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自记载于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房屋登记机构作出的房屋登记行为及其相关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若对此行为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因此, 房屋登记机构的房屋登记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是登记机构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
二、行政确认抑或准行政行为
通常认为, 房屋登记行为属于行政确认。行政确认是行政决定的一种行为形态, 即行政主体对既存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审查、认定并宣示其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还有观点认为, 房屋登记行为属于准行政行为或准行政决定。该行为只以单一的判断、认识与观念等精神作用为要素, 行政主体通过观念表示的方式作出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该种效果完全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产生, 而非基于行政机关的意思表示。
笔者认为, 上述确定行政行为属性的意义在于对房屋登记行为审查强度及审查方式的确定, 理由是:首先, 对于实质审查而言。行政机关对于登记事项存在判断余地, 在经过审查之后针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设立、变更、终止特定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进行实质审查的行政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决定, 并不属于准行政决定。典型的如婚姻登记行为, 民政部门必须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对于婚姻是否存在无效或者可撤销进行判断, 该经过实质审查的登记行为属于行政决定。其次, 对于形式审查而言, 作出登记行为的行政机关仅仅审查申请在程序上、形式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并根据申请材料作出行为,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行政机关仅仅对登记事项的完整性等负审查职责, 对于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不承担责任。
按照上述分析, 确定了房屋登记行为的行政属性似乎便可以确定审查方式, 但问题远非如此简单, 目前对于形式审查及实质审查的争论并未停止, 至少《物权法》未给出明确答案, 而是采取模糊的方式进行了规定。
仅局限于登记行为的行政属性对审查职责进行定性分析似乎仍无法找到令人信服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因此有必要大量借鉴民商法学对登记问题的研究成果, 往返于民事与行政之间, 着重围绕房屋登记行为本身的独特属性着手找寻答案。
三、房屋登记行为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具体的审查职责
房屋登记行为是房屋登记机构依法将房屋权利和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的行为。该行为本质上属于外部具体行政行为, 除了具备具体行政行为的一般属性和特征外, 由于不动产物权法律规范的独特性, 房屋登记行为还具备自己特有的原则和属性, 该原则及特性决定了登记行为审查职责的具体内容。
(一) 房屋登记审查应体现羁束性行政行为的属性
房屋登记行为属于羁束性行政行为。套用“法官不能拒绝审判”的法谚, 对于申请人合法的房屋登记申请“登记机构不能拒绝登记”。由于房屋登记内容和形式法定、程序法定, 登记机构必须严格依法定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办理房屋登记, 没有或较少具有自行斟酌、选择、裁量的余地。
(二) 房屋登记的程序性特性决定了登记机构应履行严格的“程序性”审查义务
房屋登记本身即为一种程序, 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登记过程行为亦属程序行为。因此, 房屋登记行为是为了保护房屋权利人的权利, 使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清晰、明确, 从而维护交易安全并提高交易效率的程序性机制。房屋登记为提供程序性保障的特性决定了登记机构应履行严格的“程序性”审查义务。对于登记程序问题, 登记机构应尽到“实质”审查的职责:首先, 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 即规定的方式、步骤、顺序、时限办理登记。如《房屋登记办法》第7条规定了一般程序, 即申请、受理、审核、记载于登记簿、发证 (房屋登记机构认为必要时, 可以就登记事项进行公告) ;对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的“查验”程序;就申请登记有关事项的“询问”程序等。其次, 在具体程序中能够做到严格审查, 如“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时应能够鉴别房屋所有权证、他项权证的真假, 受理申请后留存的房屋所有权证能确保是真证;对于初始登记、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房屋灭失注销登记必须“实地查看”并应确定登记房屋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申请事项。
(三) 房屋登记机构履行审查职责就是要遵循其独特的房屋登记基本原则
根据《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等, 《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 (送审稿) 确定了房地产登记应遵循的原则:依法登记原则、权利主体一致原则、法定机构登记原则、依申请登记原则、在先登记原则、依法查询原则。除此之外, 学者还总结了合法原则、申请原则、同意原则、在先原则、房地一致原则。房屋登记机构应严格贯彻上述基本原则, 作出登记行为时如果违反上述原则, 则应认定房屋登记机构未尽到审查职责, 或者说如果登记机构未尽到审查职责则肯定违背了一项或数项房屋登记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 依法登记原则要求登记机构必须履行《物权法》第12条规定的职责:
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申请登记的不动产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 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
2. 权利主体一致原则, 亦即房地一致原则。
房地产登记应遵循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
3. 法定机构登记原则, 即该登记机构对于房屋登记申请具有管辖权。
房地产登记应由房地产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房地产登记机构负责。
4. 依申请登记原则。
首先, 原则上登记机构只能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登记, 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时, 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得依职权进行登记。其次, 登记申请界定了登记机构的活动范围, 登记机构不得超越该登记申请范围从事活动。再次, 如果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存在登记的障碍时, 登记机构原则上不能主动进行调查, 只能给申请人一定期限以排除障碍。最后, 在登记完成之前, 当事人可以撤回登记申请。
当事人的登记申请可能会与实体法上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合意或者说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不相符, 但只要当事人申请登记的意思表示真实并提交了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资料, 则即应认定登记机构受理该申请时尽到了审查职责。由于以登记程序中的合意即形式合意替代了实体法上的物权合意, 所以登记机构对于物权原因行为的合法性、交易合同的有效性等并不做“实质”审查。
5. 在先登记原则。
根据《物权法》第31条的规定, 房屋未办理所有权初始登记的, 不得办理其他登记, 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因处分房地产而申请登记的, 被处分的房地产权利应当已经登记。如果遗漏办理在先的登记, 则登记机构因违反了法定程序而未能尽到审查职责。
6. 依法查询原则, 即房地产登记机构应依法提供准确的房地产登记信息查询。
如果不提供或提供了错误的登记簿信息, 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期间, 对于是否符合“限购”限制条件的查询, 该项原则尤显重要。
另外, 房屋登记机构应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的意义还在于:房屋登记原则可以解决实务中的复杂、疑难问题。房屋登记机构在审核当事人申请作出登记行为时, 若遇复杂情况、疑难问题, 在没有法律法规之具体规定甚至没有相关规定因而无法直接适用时, 在不违反法律及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应适用上述房屋登记原则。
四、从司法审查的角度审视登记机构的审查职责
房屋登记行为应为合法, 并能够经受得住司法审查而不被撤销。司法审查对于房屋登记行为的要求是“合法”, 对于登记机构审查职责的标准是“合理审慎”。因此, 从司法审查的角度审视, 从更严格的司法审查程序中, 我们应能够探寻并准确把握登记机构的审查职责。
《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 法院对登记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主要针对作出登记行为所依据的证据、法律适用、程序、职权和裁量等方面进行审查。
(一) 运用证据规则来检讨登记中对登记资料的审查
证据, 即登记行为据以作出的事实依据。登记机构受理的当事人提交的申请资料及登记机构掌握的其他资料 (如房屋档案) 是做出登记行为的证据, 该证据所展现出的法律事实在登记程序机制内是真实的, 但未必与客观现实完全相符, 因此基于上述证据得出的结论只能是通过正当程序运行产生的正当结果。基于“合法”及“合理审慎”的要求, 对于上述“登记程序中”的证据, 登记机构应参照司法审查的证据标准进行审查。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审查标准为“证据充分、确凿”, 对于证据的要求是“三性”, 即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由于法院在诉讼程序中掌握的证据材料 (有的来自原告或第三人而不为登记机构掌握) 会比登记机构更为充分, 通过庭审中的质证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会更为全面, 所以行政诉讼中法院对于证据的审查标准要高于登记机构的审查标准。但这并不是说可以降低登记机构对申请资料的审查标准, 法院对于房屋登记采取了多元化的证明标准, 登记机构亦应与之保持一致。
1. 对于程序性审查义务应适用严格审查标准。登记机构对于法定程序应保留相应的事实证据, 以达到近似于“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
2. 对于登记审查的物权原因行为的实质性内容, 只要登记机构能够证明对当事人的申请资料齐备且符合法定形式即可, 即适用“高度盖然性标准”。
3. 对于“明显违法”的内容, 或只要具备法律常识的理性人都能发现其交易的不合法性时, 就应适用严格的证明标准。因此, 对于上述情形, 登记机构应进行严格审查, 避免出现失误。
4. 对于申请材料、证件、签名、印章真伪的证明标准要通过严格的程序化标准来证明审查的合法性。该证明责任限定在是否已尽到了“足够的注意义务”, 若有相关证据表明登记机构有合理根据怀疑却未尽此注意义务则应认定登记行为违法。
(二) 正确适用法律是房屋登记行为合法的基本要求
司法审查中对于法律适用的审查标准, 亦为对登记机构作出合法登记行为的基本要求。首先, 房屋登记适用的法律应与登记事项直接相关;其次, 法律适用的层级应为适当;再者, 适用的法律规范应具有效力;最后, 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文应为正确。
(三) 登记行为程序应为合法
登记行为本身属于程序性机制, 因此该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尤为重要。根据《行政诉讼法》及《物权法》的规定, 房屋登记行为“程序合法”的标准有:应遵循全部的法定程序和步骤;应遵循程序公开的原则;应遵循程序公正的原则;调查核实应为合法。
(四) 登记机构作出登记行为时禁止“超越职权”
登记机构作出登记行为时应禁止超越职权:不能超越地域登记管辖权 (亦违背了“合法原则”) ;超越部门登记权;超越级别登记管辖权;登记人员人为越权。
(五) 房屋登记机构不应滥用职权
房屋登记机构应注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避免滥用职权:受理权的滥用;收费权的滥用;审核权的滥用;公告权的滥用;登记权、发证权的滥用;拒绝权的滥用。
五、房屋登记机构未依法履行职责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房屋登记机构未依法履行职权、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首先, 房屋登记行为引起的赔偿属于行政赔偿。理论界及实务界对于房屋机构赔偿性质问题争议较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起到了定分止争的作用, 至少在司法界该争论已经尘埃落定, 即该赔偿责任属于行政赔偿。其次, 登记机构的审查职责应界定为“合理审慎”, 登记机构尽到合理审慎审查职责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法》修订前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规责原则, 修订后确定了多元化的归责原则, 即“以违法原则为主, 以过错及无过错原则为补充”。《国家赔偿法》排除了合法行政行为致损赔偿的情形, 规定“违法”或“过错”时才赔。但鉴于房屋登记行为的特殊性, 应从合理审慎角度来区分“主观违法”、“客观违法”。客观违法是指登记机构已尽合理审慎的审查职责仍造成登记权利状态与真实权利状态客观不一致的情形 (如第三人善意取得) 。此时虽然为了保留登记结果不判决“撤销”, 但仍应认定该房屋登记行为“违法”, 只是该违法的状态不是作为行政主体的登记机构造成的, 因此房屋登记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主观违法”是登记机构及其登记人员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定职责的作为或不作为, 即《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形。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登记机构未尽到合理审慎的审查职责的, 应被认定为主观违法。所以, 登记机构应依法履行审查职责, 避免出现主观违法及承担赔偿责任。
六、登记风险及其防范
(一) 登记风险的主要情形
风险, 即可能发生的危险。对于房屋登记的风险, 作者认为可做广义解释, 即房屋登记风险可分为行政风险、服务风险、刑事风险、政策风险 (历史遗留问题) 、协助执行风险等。
1. 行政风险。
主要是指因登记机构的原因造成登记违法引起的行政纠纷及行政责任, 包括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等。
2. 服务风险。
房屋登记工作涉及面广、服务性强, 在保民生、促稳定的同时会因登记工作人员的态度、服务方式、超过承诺时限、合法但欠缺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当事人的投诉, 从而影响登记机构的形象。
3. 刑事风险。
登记机构及登记人员登记错误造成当事人损失的, 由于房产价值高, 很容易达到刑事犯罪立案标准, 所以构成渎职犯罪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 相关责任人员被判处刑罚的风险较高。
4. 政策风险 (历史遗留问题等) 。
因政府出台政策未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或因各种原因“朝令夕改”, 使得政策缺少连贯性、与相关法律法规抵触或缺乏合理性, 经常会出现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群众上访等影响登记机构正常工作的现象。
5. 协助执行风险。
除因登记机构自身原因外, 执行法院之间因执行争议 (如轮候法院在查封法院解除查封之前将房产执行并要求登记机构协助过户) 未得到有效解决而对登记机构采取处罚措施, 诸如此类问题而引起的协助执行风险。
(二) 防范登记风险的主要措施
1. 以登记官考核培训为契机, 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登记业务素质, 保障审核质量, 不断增强登记从业人员风险防范能力。
2. 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防范虚假登记申请。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有前瞻性地大胆地采取相应的“打假”措施, 有效防范风险。如对于登记权利人的身份识别:可编制微机程序, 添加专门方便查看原档身份证复印件、已扫描及已拍照的图象进行比对的功能模块;采用“面部识别”的仪器或程序, 将提交的身份证与原档中的图象数据、新拍照的与电子原档中已拍照的面部图象数据进行识别和比对, 或直接通过“面部识别”仪器在对申请人拍照的同时进行比对;采取指纹采集及识别仪器等。有关识别措施可以结合使用, 着重加强受理环节的查验强度。
3. 不断健全、完善登记操作规范, 除了部里推广的行业标准, 即《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外, 还应结合本地的实际具体制定房屋登记的操作规程。如《无锡市房屋登记条例》规定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制定房屋登记技术规范, 并赋予该技术规范具有地方性法规的效力, 使之既灵活又具有较高的效力。
4. 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平台。为了防范不法申请人提供虚假土地证、建设规划许可证、营业执照、身份证、工作证、公证书、法律文书等, 应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平台, 便于核实相关证件的真伪, 有效防范受理环节的登记风险。
5. 建立与法院系统的联动机制。通过与法院行政庭、民庭、执行庭 (局) 等建立合法、健康、有效的联动机制, 达到如下效果:
(1) 化解官民矛盾, 促使登记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更加规范、合法化、降低败诉率;
(2) 通过向法院咨询、研究相关判例等多种方式解决房屋登记工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定性、确认的、复杂的相关法律问题;
(3) 通过在协助执行工作中与法院的相互联动, 避免出现协助执行风险。
6. 加强房屋登记业务的宣传, 提高当事人维权、与登记机构共同防范登记风险能力, 形成良性互动。
(三) 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好、经营好登记机构
“准确性”是房屋登记的最高目标, 保证“准确性”就是要确保房屋登记审核的“质量”。房屋登记行为具有程序性的显著特点, 因此, 合理、科学地设置房屋登记工作流程是高效地生产出“优质”房屋登记“产品”的根据要求。由于登记人员是房屋登记“产品”的生产者, 因此登记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不断完善用人制度及激励机制, 在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适应房屋登记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房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水平, 登记机构应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通用标准 (9001) , 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全面建立规范严谨的房屋登记质量管理体系。下面以济南市房屋产权登记中心正在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 建设工作为例, 对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 的主要组成部分、达到的目标及具体措施予以简要介绍。
1. 登记质量管理体系
(1) 登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以《济南市房屋登记操作手册》的贯彻实施为重点, 实行登记业务全流程的统一规范化操作;
(2) 建立完善房屋登记质检制度, 根据《房地产交易与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标准》等规定, 采取定期定量方式, 以日常检查为主, 重点检查为辅, 对房屋登记案卷采取全部质检、业务抽检、业务巡检, 形成质检报告, 以减少登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确保房屋登记的工作质量;
(3) 建立登记风险防范机制、测绘成果入库备案机制, 推进同规划、土地、建设、金融等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 防范虚假材料, 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程度。
2.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1)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以《房屋登记服务手册》的建立为重点, 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 对微笑服务、上门服务、站立服务等服务形式制定详细标准, 完善标准化体系;
(2) 建立完善服务质量测评回访制度, 利用评价设备, 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回访工作, 定期形成服务质量报告和通报, 创建服务品牌;
(3) 建立完善服务咨询制度, 进一步加强业务咨询管理, 提高咨询质量。
3.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以错件及超时限办证责任认定追究制度建设为重点, 完善错件责任认定制度、超期件责任认定制度、奖惩制度, 实现对质量监督的常态化管理。
4.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1)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以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等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为重点, 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 选好人、用好人, 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结构和专业梯队;
(2) 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确保登记机构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
[3].闫尔宝.行政行为的性质界定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10
[4].江必新梁凤云.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霍振宇.行政登记与司法审查.法律出版社.2010
[6].程啸.论未来我国不动产登记法的基本原则.中国房地产.2010.8
[7].物权登记案件法律适用问题调研课题组编.物权登记与司法审查及新司法解释解读.人民出版社.2011
关键词:岗位职责;项目经理;各岗位负责人
前言
不同的项目施工内容不尽相同,但都需要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施工工作和日常工作进行专门管理。管理机构各岗位职责制定的是否完整,决定了该机构能否有效运行。
轨道公司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牛角沱新增设备用房”是轨道公司重点项目,该项目地理位置复杂,为了牛角沱轻轨车站和重庆外事办之间,施工环境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轨道公司通过招投标引进一家有实力的单位施工。施工单位在业主的协助下,成了专门项目经理部,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项目管理部各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项目领导小组
(1)领导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中严格按公司的质量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运行。
(2)对项目经理部与公司的生产安全、施工管理、技术质量、物资供应、人力资源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强化管理和相互协调工作。
(3)针对施工现场实际需要,责成和协调各分公司及时对施工人员和工器具、机具、物资进行调配,以确保最大限度保证施工现场之需。
(4)会同公司各职能部门对项目经理部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5)与甲方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使甲乙双方职责明确,互惠互利、合作愉快,关系融洽。确保合同条款顺利执行。
2、项目经理
(1)在项目领导小组领导下,对承接的项目施工进行全方位有效管理,承担承包合同和公司内部管理对施工要求的全部责任。
(2)由项目经理牵头组织施工经理、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与甲方共同落实施工现场的办公场地、物资场地、机具场地、施工人员住地以及水电气、通讯、道路、消防等临设场地划分和搭设。落实施工现场的保卫工作,以及现场各种标语牌、告示牌、宣传栏的制作和设置。
(3)与甲方协调落实项目施工图等各种设计文件及施工相关资料。
(4)组织安全、技术、质量等相关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质量计划、HSE方案进行审核和修改,并经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向甲方和监理报批。组织相关人员对甲方和监理批准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向项目经理部进行技术交底。
(5)审批项目总体施工节点网络计划、用工计划、材料需用计划、机具仪器使用计划。负责土建、对外加工、物资零购等外委落实,报项目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6)根据施工进度和特点每周或每天组织召开内部施工协调会,编写会议纪要。负责与甲方和监理联系,通知和组织项目经理部相关人员认真参加甲方和监理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
(7)对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度、成本控制、服务质量、施工协调等负全面责任。
(8)抓好项目经理部“两个文明”建设,掌握现场员工思想动态,做好现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现场员工严格遵守甲方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杜绝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发生。
(9)项目完工后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认真参加由甲方和监理组织项目交接验收工作。
(10)组织相关人员收集整理项目的结算资料,资料完整后交项目领导小组审核,送公司预结算中心进项目费用结算。项目完工后,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按相关要求进行竣工资料编制和移交。
3、项目施工经理
(1)在项目领导小组领导下,直接负责对施工质量监督、安全监督和技术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各施工作业队、组的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消防工作、施工进度、服务等实行有效监督。
(2)与项目经理共同落实施工现场的办公场地、物资场地、机具场地、施工人员住地以及水电气、通讯、道路、消防等临设。
(3)与技术负责人共同认真熟悉施工图等设计文件,根据设计要求、安全法规、甲方相关规定,组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及专项施工方案,报相关人员等审核。
(4)根据施工进度,认真组织编制施工作业项目总体施工节点网络计划、周月季进度计划、用工计划、材料需用计划、机具仪器使用计划,并向监理报验。
(5)根据施工准备情况编制开工报告,并向甲方和监理报批。
(6)合理进行施工人员、施工机具仪器、施工材料等施工资源调配,建立健全材料、机具仪器等使用和管理措施。
4、技术负责人
(1)认真组织技术员共同熟悉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领会设计意图。掌握相关专业的特点,积极配合甲方、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作好施工图等文件资料的审核工作。
(2)根据施工特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并与项目经理共同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3)负责施工材料审核,按施工进度编制和申报施工物资需用计划。
(4)扎根施工现场,认真检查各施工队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参与项目部内部的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以及参与由甲方、监理组织的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5)积极与甲方和监理的专业工程师进行协调和沟通,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及时向监理提交工程联络单。
(6)项目完工后,认真参与由甲方和监理组织的“三查四定”、“中间交接”、“联动试车”、“竣工验收”等项目交接验收工作。
5、安全工程师
(1)组织施工安全方案的编制和审核工作,指导安全员的业务工作。对现场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实施、监督、指导各专业班组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
(3)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汇同甲方、监理一道组织开展施工安全检查工作。消除隐患,保证安全作业。
(4)作好施工装置现场和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
(5)负责调查处理安全事故,并提出处理意见。
(6)认真组织好反事故演习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按要求上报各类事故,各类事故档案齐全、完善,对发生的任何事故必须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7)做好各种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检查维护工作,保证器材的配置合理及性能可靠,开展各种形式的消防训练,以提高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
6、质量工程师
(1)组织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审核工作,负责提供各种施工标准规范,审核施工质量技术资料是否正确,指导质检人员的业务工作。对现场质量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对进场物资材料的复检工作,并向监理进行报验。
(3)负责审核施工质量技术资料是否正确,组织开展施工质量检查工作,根据施工进度,及时向监理提出A级和B级质量控制点检查的书面申请,并与甲方监理共同进行检查(A级:重要质量控制点,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B级:较重要的质量控制点。C级:一般质量控制点,为施工承包方质量检查部门进行自行检查全过程质量控制),组织对C级质量控制点的检查。
(4)及时组织开展施工工序、分项、分部施工的质量验评(自评)工作。
(5)参加调查处理质量事故,并提出处理意见。
(6)项目完工后,认真参与由甲方和监理组织的“三查四定”、“中间交接”、“联动试车”、“竣工验收”等项目交接验收工作。
7、资料员、材料员、施工队队长、施工技术员等也都是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为加强我酒店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及对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我酒店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谢少锋-总工程师
副组长:邢益标-高级值班师
成员:吴钟雄、梁崇明、钟冠文、曾维超、刘立明、郑
春。
2、组长主要职责:负责对总体方案的组织落实,每半年组
织召开一次供水系统突发时间专题分析会,每季组织检查各个供水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当出现突发时间,全权指挥,协调好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关系,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3、组员主要职责:每天按照运行值班制度,严格检查供水
设备,水池上锁情况,做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主要接受本单位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海南文华大酒店
一、机构组成:
班长:刘子莹、贾晓硕团 支 书:张瑞婷
学习委员:赵根旺纪律委员:李泽垚卫生委员:吴学昱
宣传、组织委员:张凌玥体育委员:关亮辉
学习小组长:1组:白向阳2组:刘赫3组:曹珊4组:李泽垚5组:赵艺林
6组:赵根旺7组:张建业8组:张瑞婷 9组:关亮辉
宿舍长: A603:任梦梦A606:王雪A625:徐晨阳A627:尹璐
C601:关亮辉C602:吴学昱C603:石子钰C604:李康宁C605:谢凯亦 课代表:语文:王昊、郭常青数学:武川杰英语:王红、赵怡捷
物理:白向阳、刘赫化学:李康宁、苏爱丽
饮水机管理员:照明(节能)管理员:
二、职责:
1.班长:(1)主持召开班委会会议,讨论改进班级工作;(2)定期向班主任汇报班级情况。
2.团支书:(l)完成学校团委布置的工作(2)策划班会、组织集体活动(3)班级宣誓。
3.学习委员:(l)向班主任反映教学和同学的学习情况;(2)督促各学科课代表,提高班级整体成绩
4.纪律委员:(l)班级任何纪律方面的严重事件以及班级外发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报告班主任(2)发现
同学有违纪现象时要及时劝阻。
5.卫生委员:(l)安排好值日生,督促值日生做好各项工作(3)做好劳动工具的管理工作。
6.宣传、组织委员:(1)负责班级黑板报(2)做好教室环境的美化、宣传工作(3)配合团支书工作(4)
做好班级宣誓、唱红歌等工作
8.体育委员:负责体育课、早操的组织工作(2)动员和组织同学参加学校各种体育活动。
9.学习小组长:认真组织学习小组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协商制订出本组的奋斗目标,做好组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安排好组内的互帮互助工作。
10.宿舍长:负责管理寝室每天的卫生、纪律,及时提醒宿舍成员的起床。
11.课代表:负责每天作业收发,要与任课老师经常交流,向老师反馈本班学习情况及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2.饮水机管理员:负责饮水机的维护和安排、督促好抬水。
13.节约用电管理员:负责班级节约用电,做到及时关开灯。
配备管理制度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6年9月27日发布 2016年10月1日实施
XXXXXXX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
配备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以便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方面的管理。
3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3.1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公司安全生产方面的最高领导机构,全面统筹、协调公司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委员会以公司总经理为主任,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财务总监等高管任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3.2安委会下设安全环保办公室,负责公司的日常安全工作。安全环保办公室由常务副总经理兼主任,同时配备副主任及其他安全管理人员。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第一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安全管理。
3.3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素质。
3.3.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经过安全机关的专门培训合格,具备5年以上管理经验,较高的业务管理素质,熟悉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管理要求。
3.3.2安全管理人员应经过安全机关的专门培训合格,具备3年以上管理经验,熟悉安全制度,掌握现场安全管理等以及其他安全技能。
3.4公司安委会和安全环保办公室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以文件形式下发、确认,出现变动要及时更新。4工作要求 4.1安委会工作
4.1.1确定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组织各项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
4.1.2组织开展重要的安全检查和活动。
4.1.3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确定解决方案,并形成会议纪要予以保存。会议纪要包括上次会议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和问题整改措施,并布置新的工作要求。
4.1.4建立、健全安全机构,支持安全工作,指导公司的安全生产。
4.1.5负责对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结案后,研究决定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4.1.6公司其他重要安全工作 4.2安全环保办公室工作
在公司安委会领导下开展下列工作:
4.2.1制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参与编制公司安全技术措施与计划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4.2.2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情况,查找安全隐患。4.2.3配合公司培训主管部门开展安全学习、培训。4.2.4监督现场的作业安全,4.2.5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考核。
4.2.6做好事故处理工作,组织专题事故分析会,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和教育。4.2.7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4.2.8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5记录与文件
安委会成立或调整的文件
1 加强档案收集整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1.1 建立归档制度, 使归档工作有章可循
归档工作是在正常途径下保证档案齐全完整的第一关, 归档制度的确立使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材料的质量要求得以明确, 从制度上建立健全并保障了收归档材料, 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1.2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收集渠道及内容
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实行个人专档、动态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为在编的专业人员建立技术档案。 (1) 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质证书。 (2) 学历、学位、职称证书。 (3) 培训、进修、参加各级培训班取得的各种鉴定及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 (4) 社会和学术兼职材料。 (5) 科研成果、论文、论著、获奖、业绩材料, 个人拿到相应刊物及证书, 递交办公室存入其个人技术档案。 (6)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还要坚持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坚持平常收集和集中收集相结合。平时收集, 就是注意日常原始材料的积累。集中收集, 主要集中在年终考核以及各种考试形成的材料一次性收集;二是组织收集与个人收集相结合。组织坚持日常收集外, 对个人取得的一些归档材料如证书、鉴定证书、论文、专著等要及时送办公室归档。
1.3 加强档案管理的设施设备建设
有档案专用库房, 实现办公用房与库房“两分开”, 库房留有至少3年的档案存放的余地。单位配备了灭火器、空调、密机架等设施。档案柜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中心还购置了档案软件, 使用档案软件对文书档案等信息进行管理, 对中心业务档案分为18类, 有党群、行政、人事、财务、质量、免疫规划、地方病防治、慢性病防治、鼠防、消杀、学校卫生、环境监测、皮肤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类等, 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1,2]。
2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整理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价值就是为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作服务的, 在整理工作中, 必须按档案的要求严格规范。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是将处于零乱或零星状态的材料进一步条理化, 具体为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 使之系统化, 便于档案的管理和查找。根据平时工作体会,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整理应掌握以下原则。
2.1 目录分类清晰详尽
反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材料种类较多, 大致可分为学历、职称类、技术考核、继续教育、论文、论著类等, 按获得的时间顺序将各类中的相应材料排好、归档。
2.2 便于保管和利用
一人一档, 并在封面上标明姓名、所在科室、职称, 便于保管和利用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要求。整理后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应简明清晰, 能方便快捷地为职称晋升、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设置等提供信息服务。
2.3 连续性
从技术人员分配进中心见习期开始, 到转正定级、初、中、高技术职务的评定;从执业规范化培训、历年业务水平考核, 到历次外出进修学习;从论文发表到科研立项、鉴定等各阶段的业务活动, 真实地反映了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连续变化过程。
2.4 及时性
平时收集的论文、学分、获奖情况等要及时登记, 做到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能够随时反映个人情况。
3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在疾控工作中的应用
3.1 为疾控机构提供人才信息
这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领导可以根据人员配置情况, 调整或引进充实人才, 来满足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
3.2 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
能便于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疾控队伍各类专业人员现有状况, 以技术档案为依据, 分析技术队伍的专业结构, 为制定培训和开发利用各类专业需求人才, 实现单位岗位设置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从而可有的放矢地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以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预防控制疾病、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3.3 帮助单位人才管理, 促进单位改革
要做好单位管理工作, 尤其是做好人才管理工作。人才管理的重要支撑就是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可帮助单位人才管理。此外人是最具创新力的生产力, 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是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 因人而异、用人所长, 因此, 应在实践中发现人才的同时, 也应充分发挥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优势, 发掘人才, 为单位管理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3.4 为实验室能力认可与实验室资质认定等提供服务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5.2.5实验室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 (包括签约人员) 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并包含授权和 (或) 能力确认的日期。这些信息应易于获取。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5.1.5实验室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而这些专业技术档案均是由本单位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资料提供。本中心的这些资料在平时就由专业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装订成册, 比较全面规范。在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及职业卫生资质认证、现场评审过程中, 受到了考评组专家的好评[3,4]。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也不再是简单的资料保存, 有着丰富的内涵, 根据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自身的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 找一条真正适合本单位情况的管理模式。总之, 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是疾控机构综合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展示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体现疾控队伍的医德医风建设, 合理开发技术档案的存储及利用价值,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摘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专业技术档案收集、管理和应用, 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队伍建设、科研、教学、人员培训、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的信息储备和人才发展战略的基础, 本文阐述了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经验, 值得探讨应用。
关键词: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疾病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邓绍兴, 和宝荣.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1.
[2]莫若琦.健全疾病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对策与作用[J]医学动物防制, 2008, 25 (8) :23.
[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2006.
【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doc】推荐阅读:
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09-08
管理机构职责5505-26
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06-01
质量管理部部门职责(DOC)10-24
安全生产承诺书.(管理人员)doc12-03
1.建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05-27
学生公寓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06-05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设置及责任09-2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任命书06-08
非银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09-10